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厂主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t****9
发帖数: 4594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heStrait 讨论区 】
发信人: tevez9 (野兽), 信区: TheStrait
标 题: Re: 郭巴子无耻之至,血汗厂主丧尽天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26 16:04:00 2010, 美东)
资本主义来到世界上,从头到脚每一个汗毛孔都滴着肮脏的血
t****9
发帖数: 4594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heStrait 讨论区 】
发信人: tevez9 (野兽), 信区: TheStrait
标 题: Re: 郭巴子无耻之至,血汗厂主丧尽天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26 16:05:13 2010, 美东)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
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
S******8
发帖数: 24594
3
中新网8月1日电 据非洲在线报道,7月29日,南非约翰内斯堡吉米斯顿地区,一家华人
塑料厂遭到一伙武装歹徒的抢劫,华人厂主王先生被砍成重伤,两名嫌犯被闻讯赶来的
警察当场抓住。
据了解,晚上11时左右,一伙歹徒撬开工厂的水泥围墙进入厂区并切断电源,歹徒
把包括王先生在内的所有人员全部控制,并对王先生拳打脚踢,逼迫他说出存放现金的
地方。期间,歹徒对王先生的右臂连砍数刀,当场血流不止。
当歹徒四处搜索时,一名工厂员工乘其不备,逃出厂区并迅速报警。当地警方迅速
赶到现场,并和歹徒在工厂门口发生枪战,其中两名歹徒在逃离过程中被当场逮捕。
随后,王先生被立即送往当地医院接受治疗,医生表示,受害者右臂伤势比较严重
。(记者孙想录)

发帖数: 1
4
国内一位倒闭工厂主的自白:把我们都逼死了,日子就好过了?
2016年09月14日22:17 中国新闻周刊公众号
“整个社会在高通胀的情况下都变得浮躁,
大家都想赚快钱,
你赚钱的速度必须得高过钱贬值的速度啊。”
本文由清华南都发表,文/StCharlieXu
看到有朋友说广州的企业在微利的情况下关厂,深有感触,这里我也说一下我们的情况。
工厂由我父母在94年创立,地处长三角一个经济水平极高的城市。主营业务是机械加工。
94年创办的时候固定资产约在两百万左右,没有自己的厂房,但这个行业的机械价值很
高,200多万几乎都是机械价格。
父亲以前就是国营企业副厂长,业务能力极强。从94年建厂到2006年,每年保持15%的
增长率。2006年企业达到发展高峰期,规模为150人,年营业额2500万,毛利润在30%左
右。
那个时候父亲有了产品线更新换代的意识,开始积攒资金准备更新生产线。 一条进口
的自动线大约需要1000万左右。我爸当时空余资金大约有500万左右,原本考虑在07或
08年上自动线。
06年的时候当地政府对工业园区重新规划,需要我们搬厂房。当时江浙各地都在争相新
建工业园区,然而县...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5
旁白:带着不光彩的历史,中国政府不太可能为非洲人民的权利而斗争,而中国政府的
非洲盟友中更是包括非洲最差劲的统治者,而西方各国政府在符合自身利益时,也会同
这些专制的政权做交易。
赞比亚是一个和平民主的国家,首都是卢萨卡,同安哥拉一样,中国居民在赞比亚也是
与日俱增,我遇见的大多数安哥拉人都很欢迎中国人,我听说在赞比亚则有些区别,中
国人对赞比亚的社会生活有着深远影响,已经深入到赞比亚人的日常饮食中。
主持人:这里的人说要想打败中国人,就得起早贪黑,卢萨卡市场的情况证明了这一点
,因为养鸡的中国农民凌晨一点就来到了这里。
(卢萨卡卖鸡市场)
主持人:你好先生,上午过得好吗?
旁白:在市场中我认识了潘伟志,他是几十名中国鸡贩中的一员。
潘伟志夫妻
潘伟志夫妻
潘伟志:大多数做卖鸡生意的都是中国人,但也许将来会有更多的赞比亚人,在这里卖
鸡到那时我们就得改行了,做别的也可以。
主持人:但关键问题是这些鸡好吃吗?
潘伟志:很好吃,很嫩,用旺火炒分钟,味道会很鲜美,非常嫩。
潘伟志邀请我去他在卢萨卡城外的鸡场参观,他的大棚里养着数千只鸡,他和妻子方发
蔷不远万里来到非洲,因为他们听说这里比在中... 阅读全帖
l*******g
发帖数: 28502
6
☆─────────────────────────────────────☆
jeffh (Jeffh) 于 (Thu Dec 9 12:24:22 2010, 美东) 提到:
记者记录深圳30年大逃港 百万内地人曾越境香港
作者:港大蛇口仔 提交日期:2010-12-8 18:19:00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林天宏
从陈秉安家位于14楼的阳台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桥。这座
由深港两地合作兴建、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桥,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重要通道,
在大多数时间里,桥上车流滚滚,一片繁忙景象。
但在碧水白桥背后,却有着一段几乎被人遗忘的惨痛历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
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 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
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港西部大桥所在的深圳湾,便
是当年逃港者的一条主要路线。
为了弄清这段历史,陈秉安前后用了22年时间,采访了百余名相关人物,收集了大
量资料。今年10月,其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公开出版。
在一些历史研究者看来,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今天,有则视频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说是在广州某城中村的街道上,工厂主们排
队绵延1公里长,多是想用日薪300或者400元招聘工人。而应聘的工人却显得稀少,不
过,应聘者今年最少日薪要求是500元。
这工厂主们与应聘者,在日薪要求方面的差距也就100元而已?先不说具体的工作
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等,也不说这对应聘者工作技能、工作资质等的要求,在我
看来,这日薪400元与日薪500元,咋就不能协商一下呢?
毕竟,这个协商,也就是讨价还价一番,完全有可能达成协议。比如说,日薪提高
到450元,或者说提供吃住,或者有好的工作环境等等。要知道,能够达成协议,就意
味着工厂能够开工了,有生产总是多赢的好事嘛。而有了工作,也省的工人们只因这
100元,就没有收入。少挣点,总比失业要强嘛。
话虽然如此好说,但是实际做起来却很难了。
对工厂主们来说,多支付工人们的薪酬,也是企业负担的沉重压力。如今国内企业
的负担很重,这已经是事实了。据统计数据显示,就单纯税费而言,已经占到企业成本
的60%以上。要知道,对这些本小利微的工厂来说,别说发展了,就是能够生存,起码...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7455
8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这标题很给力啊
不知道会不会很快被墙
学者记录深圳30年“大逃港”:人民会用脚来投票
##########################################
学者记录深圳30年“大逃港”:人民会用脚来投票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0年12月08日07:01我来说两句(9173)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大中
小大中小 第1页:“改革开放”这4个字,我们是用血写的 第2页:这是一部惊心动魄的
逃亡史 第3页:为什么要逃港? 第4页:献礼,并非只有歌颂一种方式
逃港死难者的坟
逃港者
相关视频:走过罗湖桥:逃港的故事
从陈秉安家位于14楼的阳台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桥。这座
由深港两地合作兴建、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桥,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重要通道,
在大多数时间里,桥上车流滚滚,一片繁忙景象。
但在碧水白桥背后,却有着一段几乎被人遗忘的惨痛历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最
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港西部大桥所在的深圳湾,便是
当年逃港者的一条主要路线。
为了弄清这段历史,陈秉... 阅读全帖
j***h
发帖数: 4412
9
记者记录深圳30年大逃港 百万内地人曾越境香港
作者:港大蛇口仔 提交日期:2010-12-8 18:19:00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林天宏
从陈秉安家位于14楼的阳台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桥。这座
由深港两地合作兴建、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桥,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重要通道,
在大多数时间里,桥上车流滚滚,一片繁忙景象。
但在碧水白桥背后,却有着一段几乎被人遗忘的惨痛历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
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 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
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港西部大桥所在的深圳湾,便
是当年逃港者的一条主要路线。
为了弄清这段历史,陈秉安前后用了22年时间,采访了百余名相关人物,收集了大
量资料。今年10月,其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公开出版。
在一些历史研究者看来,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这部30多万字作品的问世,有
着极为重要的象征意义。因为,“这段此起彼伏规模宏大的逃港风潮,为中国改革开放
最为重要的决策之一——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做了一个深刻而令人心酸的铺垫”。
也正... 阅读全帖
j***h
发帖数: 4412
10
人民会用脚投票 2010-12-10 12:41:15 《青年时讯》

深圳,罗湖口岸。从大逃港到大开放,如今,去香港采购生活用品已经成为深圳市
民的家常便饭。
卢卢/摄

逃港者
逃港者
从陈秉安家位于14楼的阳台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桥。这座
由深港两地合作兴建、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桥,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重要通道,
在大多数时间里,桥上车流滚滚,一片繁忙景象。
但在碧水白桥背后,却有着一段几乎被人遗忘的惨痛历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
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
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港西部大桥所在的深圳湾,便
是当年逃港者的一条主要路线。
为了弄清这段历史,陈秉安前后用了22年时间,采访了百余名相关人物,收集了大
量资料。今年10月,其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公开出版。
在一些历史研究者看来,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这部30多万字作品的问世,有
着极为重要的象征意义。因为,“这段此起彼伏规模宏大的逃...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人民会用脚投票
http://qnsx.cyol.com/content/2010-12/10/content_3460636.htm
2010-12-10 12:41:15
深圳,罗湖口岸。从大逃港到大开放,如今,去香港采购生活用品已经成为深圳市
民的家常便饭。
卢卢/摄
逃港者
逃港者
从陈秉安家位于14楼的阳台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桥。这座
由深港两地合作兴建、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桥,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重要通道,
在大多数时间里,桥上车流滚滚,一片繁忙景象。
但在碧水白桥背后,却有着一段几乎被人遗忘的惨痛历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
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
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港西部大桥所在的深圳湾,便
是当年逃港者的一条主要路线。
为了弄清这段历史,陈秉安前后用了22年时间,采访了百余名相关人物,收集了大
量资料。今年10月,其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公开出版。
在一些历史研究者看来,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这部30...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12
从陈秉安家位于14楼的阳台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桥。这座由深
港两地合作兴建、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桥,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重要通道,在大
多数时间里,桥上车流滚滚,一片繁忙景象。
但在碧水白桥背后,却有着一段几乎被人遗忘的惨痛历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最长
、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港西部大桥所在的深圳湾,便是当
年逃港者的一条主要路线。
为了弄清这段历史,陈秉安前后用了22年时间,采访了百余名相关人物,收集了大量资
料。今年10月,其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公开出版。
每当有记者来访,陈秉安都会不断重复深圳宝安的一个农民对他说过的一句话:“‘改
革开放’这4个字,你们是用笔写的,我们,是用血写的!”
请你把我的故事写下来,告诉所有人,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
后来发生的所有故事,都要从一家酒店的开业庆典说起。
1987年,深圳市罗湖区的一家港资大酒店开业,其总经理邀请深圳特区报派记者出席。
这个任务落到了刚刚到报社工作的陈秉安身上。
庆典的开头很寻常,...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人民会用脚投票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人民会用脚投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10 21:20:28 2010, 美东)
http://qnsx.cyol.com/content/2010-12/10/content_3460636.htm
2010-12-10 12:41:15
深圳,罗湖口岸。从大逃港到大开放,如今,去香港采购生活用品已经成为深圳市
民的家常便饭。
卢卢/摄
逃港者
逃港者
从陈秉安家位于14楼的阳台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桥。这座
由深港两地合作兴建、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桥,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重要通道,
在大多数时间里,桥上车流滚滚,一片繁忙景象。
但在碧水白桥背后,却有着一段几乎被人遗忘的惨痛历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
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
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港西部大桥所在的... 阅读全帖
J********a
发帖数: 5208
14
学者记录深圳30年大逃港 百万内地人曾越境香港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12-08/070421601059.shtml
本报记者 林天宏
从陈秉安家位于14楼的阳台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桥。这座
由深港两地合作兴建、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桥,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重要通道,
在大多数时间里,桥上车流滚滚,一片繁忙景象。
但在碧水白桥背后,却有着一段几乎被人遗忘的惨痛历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
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
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港西部大桥所在的深圳湾,便
是当年逃港者的一条主要路线。
为了弄清这段历史,陈秉安前后用了22年时间,采访了百余名相关人物,收集了大
量资料。今年10月,其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公开出版。
在一些历史研究者看来,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这部30多万字作品的问世,有
着极为重要的象征意义。因为,“这段此起彼伏规模宏大的逃港风潮,为中国改革开放
最为重要的决策之一——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做了一个深刻而令... 阅读全帖
j***h
发帖数: 4412
15
记者记录深圳30年大逃港 百万内地人曾越境香港
作者:港大蛇口仔 提交日期:2010-12-8 18:19:00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林天宏
从陈秉安家位于14楼的阳台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桥。这座
由深港两地合作兴建、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桥,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重要通道,
在大多数时间里,桥上车流滚滚,一片繁忙景象。
但在碧水白桥背后,却有着一段几乎被人遗忘的惨痛历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
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 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
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港西部大桥所在的深圳湾,便
是当年逃港者的一条主要路线。
为了弄清这段历史,陈秉安前后用了22年时间,采访了百余名相关人物,收集了大
量资料。今年10月,其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公开出版。
在一些历史研究者看来,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这部30多万字作品的问世,有
着极为重要的象征意义。因为,“这段此起彼伏规模宏大的逃港风潮,为中国改革开放
最为重要的决策之一——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做了一个深刻而令人心酸的铺垫”。
也正... 阅读全帖
j***h
发帖数: 4412
16
人民会用脚投票 2010-12-10 12:41:15 《青年时讯》

深圳,罗湖口岸。从大逃港到大开放,如今,去香港采购生活用品已经成为深圳市
民的家常便饭。
卢卢/摄

逃港者
逃港者
从陈秉安家位于14楼的阳台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桥。这座
由深港两地合作兴建、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桥,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重要通道,
在大多数时间里,桥上车流滚滚,一片繁忙景象。
但在碧水白桥背后,却有着一段几乎被人遗忘的惨痛历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
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
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港西部大桥所在的深圳湾,便
是当年逃港者的一条主要路线。
为了弄清这段历史,陈秉安前后用了22年时间,采访了百余名相关人物,收集了大
量资料。今年10月,其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公开出版。
在一些历史研究者看来,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这部30多万字作品的问世,有
着极为重要的象征意义。因为,“这段此起彼伏规模宏大的逃...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686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hen123 (秋水),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大逃港:我死后 连骨灰都不要吹回大陆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0 13:28:26 2010, 美东)
从陈秉安家位于14楼的阳台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桥。这座由深
港两地合作兴建、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桥,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重要通道,在大
多数时间里,桥上车流滚滚,一片繁忙景象。
但在碧水白桥背后,却有着一段几乎被人遗忘的惨痛历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最长
、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港西部大桥所在的深圳湾,便是当
年逃港者的一条主要路线。
为了弄清这段历史,陈秉安前后用了22年时间,采访了百余名相关人物,收集了大量资
料。今年10月,其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公开出版。
每当有记者来访,陈秉安都会不断重复深圳宝安的一个农民对他说过的一句话:“‘改
革开放’这4个字,你们是用笔写的,我们,是用血写的!”
... 阅读全帖
d*p
发帖数: 402
1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遗忘的伤痕:30年100万人大逃港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者
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圳宝安一
个农民说过一句话:“‘改革开放’这4个字,你们是用笔写的,我们,是用血写的!”
从陈秉安家位于14楼的阳台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桥。这座由深
港两地合作兴建、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桥,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重要通道,在大
多数时间里,桥上车流滚滚,一片繁忙景象。
但在碧水白桥背后,却有着一段几乎被人遗忘的惨痛历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最长
、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港西部大桥所在的深圳湾,便是当
年逃港者的一条主要路线。
为了弄清这段历史,陈秉安前后用了22年时间,采访了百余名相关人物,收集了大量资
料。今年10月,其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公开出版。
在一些历史研究者看来,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这部30多万字作品的问世,有着极
为重要的象征意义。因为,“这段此起彼伏规模宏大的逃港风潮,为中国改革开放最...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深圳大逃港事件:很多偷渡者在半路被边防战士击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l 29 00:56:52 2019, 美东)
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3427183.html
本报记者 林天宏
2010年12月08日10:04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者
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港西部大
桥所在的深圳湾,便是当年逃港者的一条主要路线。
逃港者
延伸阅读:
《文史参考》第13期文章:用生命作赌注偷渡香港震动中央的“大逃港”风潮
从陈秉安家位于14楼的阳台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桥。这座
由深港两地合作兴建、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桥,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重要通道,
在大多数时间里,桥上车流滚滚,一片繁忙景象。
但在碧水白桥背后,却有着一段... 阅读全帖
j***h
发帖数: 4412
20
记者记录深圳30年大逃港 百万内地人曾越境香港
作者:港大蛇口仔 提交日期:2010-12-8 18:19:00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林天宏
从陈秉安家位于14楼的阳台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桥。这座
由深港两地合作兴建、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桥,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重要通道,
在大多数时间里,桥上车流滚滚,一片繁忙景象。
但在碧水白桥背后,却有着一段几乎被人遗忘的惨痛历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
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 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
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港西部大桥所在的深圳湾,便
是当年逃港者的一条主要路线。
为了弄清这段历史,陈秉安前后用了22年时间,采访了百余名相关人物,收集了大
量资料。今年10月,其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公开出版。
在一些历史研究者看来,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这部30多万字作品的问世,有
着极为重要的象征意义。因为,“这段此起彼伏规模宏大的逃港风潮,为中国改革开放
最为重要的决策之一——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做了一个深刻而令人心酸的铺垫”。
也正... 阅读全帖
j***h
发帖数: 4412
21
人民会用脚投票 2010-12-10 12:41:15 《青年时讯》

深圳,罗湖口岸。从大逃港到大开放,如今,去香港采购生活用品已经成为深圳市
民的家常便饭。
卢卢/摄

逃港者
逃港者
从陈秉安家位于14楼的阳台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桥。这座
由深港两地合作兴建、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桥,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重要通道,
在大多数时间里,桥上车流滚滚,一片繁忙景象。
但在碧水白桥背后,却有着一段几乎被人遗忘的惨痛历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
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
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港西部大桥所在的深圳湾,便
是当年逃港者的一条主要路线。
为了弄清这段历史,陈秉安前后用了22年时间,采访了百余名相关人物,收集了大
量资料。今年10月,其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公开出版。
在一些历史研究者看来,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这部30多万字作品的问世,有
着极为重要的象征意义。因为,“这段此起彼伏规模宏大的逃... 阅读全帖
j***h
发帖数: 4412
22
记者记录深圳30年大逃港 百万内地人曾越境香港
作者:港大蛇口仔 提交日期:2010-12-8 18:19:00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林天宏
从陈秉安家位于14楼的阳台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桥。这座
由深港两地合作兴建、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桥,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重要通道,
在大多数时间里,桥上车流滚滚,一片繁忙景象。
但在碧水白桥背后,却有着一段几乎被人遗忘的惨痛历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
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 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
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港西部大桥所在的深圳湾,便
是当年逃港者的一条主要路线。
为了弄清这段历史,陈秉安前后用了22年时间,采访了百余名相关人物,收集了大
量资料。今年10月,其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公开出版。
在一些历史研究者看来,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这部30多万字作品的问世,有
着极为重要的象征意义。因为,“这段此起彼伏规模宏大的逃港风潮,为中国改革开放
最为重要的决策之一——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做了一个深刻而令人心酸的铺垫”。
也正... 阅读全帖
j***h
发帖数: 4412
23
人民会用脚投票 2010-12-10 12:41:15 《青年时讯》

深圳,罗湖口岸。从大逃港到大开放,如今,去香港采购生活用品已经成为深圳市
民的家常便饭。
卢卢/摄

逃港者
逃港者
从陈秉安家位于14楼的阳台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桥。这座
由深港两地合作兴建、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桥,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重要通道,
在大多数时间里,桥上车流滚滚,一片繁忙景象。
但在碧水白桥背后,却有着一段几乎被人遗忘的惨痛历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
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
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港西部大桥所在的深圳湾,便
是当年逃港者的一条主要路线。
为了弄清这段历史,陈秉安前后用了22年时间,采访了百余名相关人物,收集了大
量资料。今年10月,其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公开出版。
在一些历史研究者看来,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这部30多万字作品的问世,有
着极为重要的象征意义。因为,“这段此起彼伏规模宏大的逃... 阅读全帖
o********l
发帖数: 190
24
锦衣卫作为明朝特务机构,相信多数国人都知道,但在锦衣卫之外,明朝曾有一段时间
四大特务机构并存,缇骑四出,天下骚动。在他们掌权时,代天巡狩,四处巡察缉捕。
上至宰相藩王,下至平民百姓,都处于他们的监视之下,对他们的命令只要稍有拂逆,
就会家破人亡,全国上下笼罩在一片恐怖气氛中。
一、锦衣卫: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第一个特务机构
锦衣卫原先是军事建制。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京城的
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8处。朱元璋改革禁卫军,建立了12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锦衣卫”。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其职
能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即一部分是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
巡的锦衣卫,基本上与传统的禁卫军没什么两样。这些人虽名为“将军”,其实只负责
在殿中侍立,传递皇帝的命令,兼做保卫工作。这些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一个个长得牛
高马大,虎背熊腰,而且中气十足,声音洪亮,从外表上看颇有威严,对人有一定震慑
作用。
锦衣卫中负责“巡查缉捕”,则是锦衣卫区别于其他各朝禁卫军的特殊之处。朱元璋建
立锦衣卫的初衷是用来做仪仗礼仪,... 阅读全帖
O***2
发帖数: 622
2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饭碗压力与权利意识
最近河南焦作市发生的一起扣押外国记者事件,其中工人在事件中承担的角色及作用与
环保、人权组织期待的很不一样,突显了可能只有中国人才会理解的饭碗压力及劳工权
利何者更重要的“中国问题”。且先简述故事如下:
事件发生于河南省焦作市,这里有不少工厂且环境污染严重,德国电视一台一个4人摄
制组来到焦作市,打算就环境污染拍摄一些镜头。8月11日,摄制组正在拍摄多氟多化
工公司的外景镜头时,该公司保安人员前来阻拦并把他们带到工厂食堂扣留起来。厂方
经理和工人要求摄制组把已拍摄的图片交出来。当地警察赶到现场后,试图保护外国记
者。但愤怒的工人却冲破警察的防线,砸破大门冲进食堂,抢走了摄制组的摄影机。数
十个工人还高呼“打死外国间谍!”被困的一位女记者只好打电话向中国外交部报告。
外交部调动特种刑警队,这才于夜间将被扣留长达9个小时的记者们救了出来。
这一事件里涉及的人共有外国记者、工厂主、企业工人与政府(当地警方与外交部)四
方面。在涉及人权的采访中,一般情况下是政府与企业为利益共同体,权利的受损者与
外国记者站在一边,希望将事情曝光,获得道义援助,以达成事件的解决。这一次却是
污染的制造者(施害者... 阅读全帖
t**x
发帖数: 20965
26
http://z63.org/?p=42756
工业资本家不是象租地农场主那样逐渐地产生的。毫无疑问,有些小行会师傅和更多的
独立小手工业者,甚至雇佣工人,变成了小资本家,并且由于逐渐扩大对雇佣劳动的剥
削和相应的积累,成为不折不扣的资本家。在中世纪城市的幼年时期,逃跑的农奴中谁
成为主人,谁成为仆人的问题,多半取决于他们逃出来的日期的先后,在资本主义生产
的幼年时期,情形往往也是这样。但是这种方法的蜗牛爬行的进度,无论如何也不能适
应十五世纪末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市场的贸易需求。而中世纪已经留下两种不
同形式的资本,它们是在极不相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中成熟的,而且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时期到来以前,就被当作资本了,这就是高利贷资本和商人资本。
“现在,社会的一切财富首先落入资本家手中……他对土地所有者支付地租,对工人支
付工资,对赋税和什一税的征收者支付他们要求的东西,而留给自己的是年劳动产品的
很大一部分,其实是最大的而且日益增长的一部分。现在,资本家可以看作是全部社会
财富的最先所有者,虽然没有任何一项法律给予他这种所有权…… 所有权方面的这种
变化是由于资本的取息而产生的……同...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4859
27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历史上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zz
谈到明朝,可能大家记忆最深的就是它的恐怖政治了,而作为恐怖政治的代言人——锦
衣卫与东西厂,则更是大大的有名。但长久以来,人们对这三个机构的历史、职能等都
不太清楚,在很多小说、电视剧中常常把它们当作幕后黑手、特务组织等随便地搬来搬
去。其实东厂和锦衣卫是有较大区别的,而西厂更是前后只存在了不到十年。本文将简
要介绍一下这三大特务机构,力求给大家一个较为清晰的印象。
一、锦衣卫
按照时间顺序,先谈谈由朱元璋建立的锦衣卫。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
卫”和“所”,每卫辖正规军士约5000人,其下设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京城的禁
卫军所辖卫所为48处。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决定改革禁卫军,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
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
少由太监担任。其职能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一个顿号,基本上把锦衣卫分
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部门。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的锦衣卫,基本上与
传统的禁卫军没什么两样,其中比较著名的为“大汉将军”。这些人虽名位“将军”,
其实只负责在殿中侍立,传递皇帝的命令...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8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列宁,俄国革命工运与今日之局势
西如
1902年,列宁写了一本《怎么办?》的小册子,阐述了自己对于工人运动如何入手去往
何处的看法。这部在当时只是用于论战的小册子,今天在中国被抬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
。许多非无产阶级出身也没有体验过工厂生活的左翼读了些马列书籍之后,就断言工人
本身无法产生政治上对抗资产阶级的思想,工人的阶级意识需要知识分子进行启蒙,当
然这还是客气的。比较直白的说法就是工人需要左翼知识分子进行理论和政治教育。这
些21世纪的列宁门徒断言,这一切的思想来源是列宁同志的《怎么办?》,并认为应该
有一整套知识分子学好理论教育工人群众的策略加以实施。本人不赞同类似的观点,所
以认为有必要得回顾下列宁同志参与过的俄国工人运动事业。今天中国如野草般生长的
各省经济斗争也需要澄清类似的观点,更何况,中国左翼处在一个共产主义遭受历史挫
败的一个低谷点,更需要明白什么才是工人阶级成长的真正障碍,而非把一切失败都推
到“工人觉悟低,不可靠”这种编造的借口上去。
俄国革命工人运动的幼儿时期
19世纪60年代,对外扩张的俄帝被英法帝国主义在克里米亚搬到狠狠地扇了两耳光。沙
皇和其近臣认识到农奴制支撑下的俄国军队相对于现代资本...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9
我们谴责富士康的同时却忽略了背后的苹果公司——华美的"iPhone"上沾着多少中国工人的鲜血?
前些天农民工宿舍探访的时候一位叔叔给我们讲建筑工地的包工体制。他说建筑工地上有大老板有小老板,大老板是建筑公司,小老板是包工头(有的更复杂,有大老板,中老板,小老板)。他说虽然工资是小老板即包工头发的,但是你领的工资多少,领得到领不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老板。如果建筑公司给包工头的钱给的多,那么在保证自己利润的情况下,包工头给工人发的就多,如果大老板给小老板给的钱很少,那么包工头只能通过压榨工人来保证自己的利润,如果大老板拖欠小老板的工程款,那么小老板就只能拖欠农民工的工资了。其实在以前频繁发生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件中,很多包工头只是开发商或建筑公司拖欠工程款的替罪羊。
现在潘毅等学者呼吁取消包工头、废除包工制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包工制度掩盖了真正的劳资关系,对于建筑工地的农民工来说,他们真正的老板、真正的 “资本家”应该是建筑公司,而包工头的存在让他们无法认清他们真正的老板是谁,从而不能真正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包工头充当了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缓冲剂和替罪羊的角色。
我们可以把这个关系...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共产主义
《创世纪》1:1-24
1:1 起初革命导师们创造共产主义。
1:2 思想是空虚混沌。工厂黑暗。导师的幽灵飘荡在欧洲上空。
1:3 导师说:要有工人,于是就有了工人。
1:4 导师看工人是好的,就把工人和工厂主分开了。
1:5 导师称工人为无产阶级,称工厂主为资产阶级。前者出劳动,后者出资本,这是头
一日。
1:6 导师说,阶级之间要有剥削,将两个阶级分开。
1:7 导师就发明了剩余价值理论,将劳动价值和投资之间用剩余价值相隔,事就这样成
了。
1:8 导师称工人为被剥削阶级,称工厂主为剥削阶级,这是第二日。
1:9 导师说,天下的工人本是一家,是压迫让他们走在一起;资本家为了本阶级的利益
,要臭味相
投。事就这样成了。
1:10 导师称工人的聚处为工会,称资本家的聚处为国家机器。导师看是好的。
1:11 导师说,历史发展要有规律,可以将人类社会分成四个阶段,好定他们的性质。
事就这样成
了。
1:12 导师称规则为生产关系。导师看是好的。
1:13 导师说,生产力要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要决定上层建筑。
1:14 导师称之为历史一般规律,有反动,有进步,这是第三日。
1:15 导师说... 阅读全帖
q*d
发帖数: 22178
31
在节选一段他参与写的圣经,可惜我太懒,找的更多一点,
毛轮就要把他也放到敌人的list上了.
《创世纪》1:1-24
1:1 起初革命导师们创造共产主义。
1:2 思想是空虚混沌。工厂黑暗。导师的幽灵飘荡在欧洲上空。
1:3 导师说:要有工人,于是就有了工人。
1:4 导师看工人是好的,就把工人和工厂主分开了。
1:5 导师称工人为无产阶级,称工厂主为资产阶级。前者出劳动,后者出资本,这是头
一日。
1:6 导师说,阶级之间要有剥削,将两个阶级分开。
1:7 导师就发明了剩余价值理论,将劳动价值和投资之间用剩余价值相隔,事就这样成
了。
1:8 导师称工人为被剥削阶级,称工厂主为剥削阶级,这是第二日。
1:9 导师说,天下的工人本是一家,是压迫让他们走在一起;资本家为了本阶级的利益
,要臭味相投。事就这样成了。
1:10 导师称工人的聚处为工会,称资本家的聚处为国家机器。导师看是好的。
1:11 导师说,历史发展要有规律,可以将人类社会分成四个阶段,好定他们的性质。
事就这样成了。
1:12 导师称规则为生产关系。导师看是好的。
1:13 导师说,生产力要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要决定上...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3871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再谈 “半夜鸡叫”
问题在于土共对于当年发动农民斗地主运动的解释是,地主很坏,农民极其痛恨地主。
地主有多坏呢?请看周扒皮和刘文彩。群众一看,我x,地主原来这么坏,那是该死,
斗死他们活该。 结果过了几十年,现在发现周扒皮和刘文彩是个艺术创作,而且说地
主坏,找不到他们说的那么坏的例子。那问题就来了,既然地主没有那么坏,当年凭什
么斗他们凭什么分田地凭什么弄出人命来?
土共既然过去这么干,现在也可以这么干。发动工厂工人揭批工厂主,然后在媒体上塑
造几个张扒皮和许文采的形象,是不是就可以开始对工厂主阶层革命了?弄完工厂主阶
层下来可以接着收拾任何他们不爽的阶层。
艺术加工和胡编乱造中间没有界限吗?
s******n
发帖数: 518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Z 从蒋政权的末日攻略说起
从蒋政权的末日攻略说起
2017-12-24 01:13|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2775| 评论: 4|原作者: 老田
摘要: 在政权晚期,统治阶级内部存在着一个可以称之为末日攻略的努力方向,死命地
得罪民众是一个显著的历史和政治现象。通过最大化打击底层的“庶人物议”来营造白
色恐怖,以为这样就能够维护或者减缓合法性贬损,结果只能是最大化地丧尽人心。
从蒋政权的末日攻略说起 —— 有感于张云帆被抓
老田
在蒋政权晚期,统治阶级内部存在着一个可以称之为末日攻略的努力方向,在末日攻略
中间,死命地得罪民众是一个显著的历史和政治现象。同时,统治阶级成员还以各种机
会主义策略,千方百计地钻进胜利者阵营预备在现政权垮台的将来出人头地,是两种很
常见的策略选择。这些末日攻略,都有效地帮助了解放战争的快速胜利。
一、共产党非常意外的快速胜利
1946年夏天,国民党军队对被包围在湖北宣化店附近的新四军五师发起攻势,这标志着
国共内战的全面爆发。在共产党内部,虽然对于最后胜利有着必胜的信息,也有与国民
党反对派血战到底的决心,但是,对于快速战胜国民党并没有太多的期待。
当时共产党有一份中央文件...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523
34
1.中国积极援助日本灾民

1923年9月1日上午11点58分~12点03分,一场大地震袭击了日本关东地区。震中
位于东京的相模湾内,震级为7.9级。大地震引发了火灾、海啸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东京、神奈川、千叶、埼玉、静冈、山梨、茨城等1府6县成为地震灾区。

由于地震发生时正值中午,很多人家在做午饭,倾倒的炉火引发了100多处起火点
,其中大部分没能被扑灭,再加上日本当时的房屋多以木结构为主,火势迅速在各处蔓
延开来。尤其是在东京和横滨两个大城市,火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东京的大火持续燃
烧了3天,江户以来的街道、建筑大部分被烧毁。火灾中最悲惨的一幕发生在现在东京
墨田区的横纲公园,当时这里是一片约6.6万平方米的空地,聚集了很多无家可归的避
难者,但不幸的是这里也被大火袭击,约3.8万人被烧死或窒息而死。横滨也化为了一
片火海,当时华人集中的南京街有5000在日中国人,结果约有2000人因地震和火灾死亡
。在这次地震中死亡、失踪人数合计约为10.5万人。房屋损毁10.9万余间,严重损坏10
.2万余间,烧毁21.2万余间(包括损毁或部分损毁后被烧掉的...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2909
35
中纪委相当于东厂。
国安局相当于西厂。
监察部相当于锦衣卫。
国家预防腐败局相当于锦衣卫的另一块牌子。
都是明代的特务机构、彼此之间不存在直属关系。西厂更是前后只存在了不到十年
锦衣卫不是太监,而是军事编制,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
,每卫辖正规军士约5000人,其下设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
为48处。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决定改革禁卫军,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
就是“锦衣卫”。
其实朱元璋建立锦衣卫的初衷也只是用来卤簿仪仗,但后来由于他大肆屠戮功臣,感觉
传统的司法机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使用起来不太顺手,于是将锦衣卫的保卫功能提
升起来,使其成为皇帝的私人警察。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镇抚司,其中北
镇抚司传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
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
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其统领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普通军士称为校尉
、力士。校尉和力士在执行缉盗拿奸任务时,被称为“缇骑”(大家对这个名词一定很
熟悉)。缇骑的数量,最少时为1000,最多时多达60000之众。锦衣卫官...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4044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牛仔裤是怎样制成的
你穿的每一条牛仔裤都在毁灭我们的未来(多图预警)
原创 2016-04-21 李小丢 识装
文/李小丢 头条号签约作者
若论时尚界最普及的一件单品,我想非牛仔裤莫属。牛仔裤已经远远超出了“时尚”的
范畴,成为了人们衣柜中最常见的基本款,它也许是唯一一款打破了阶层藩篱的时尚单
品,人们尽可以按照自己的消费能力在一线大牌、轻奢品牌、快时尚品牌店、连锁超市
、批发市场甚至是夜市路边摊里买到不同价位的牛仔裤。售价一千块的牛仔裤和售价九
十九元的牛仔裤在外形看来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水洗、刀割、破洞……最流
行的时尚因素它们全都有。
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论是昂贵的还是便宜的牛仔裤,都意味着罪恶。当你走进一家
快时尚品牌人声鼎沸的卖场的时候,映入你眼帘的往往是在货架上堆积成山的牛仔裤,
各种深深浅浅的蓝色看起来是如此地令人着迷,蓝色,本就是一种让人心情愉悦的减压
色。但是当你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你再看到这些蓝色恐怕就再也无法让你平心静气了。
每一条平平整整叠放在货架上的牛仔裤,是以什么样的代价出现在你眼前的,你以前想
过吗?也许你从未费神思考过这种问题,但是德国的几个小哥却对这...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285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重温历史,明朝东厂
东厂 编辑
东厂,官署名。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
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东厂是
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 地点位于京师
(今北京)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 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
强,常合称为“厂卫”。 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
,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中文名 东厂 性 质 官署名 别 名 东缉事厂 所处时代 明代
目录
1 背景
2 成立
3 机构
4 职能
5 范围
6 异同
7 评价
8 信息
背景编辑
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用武力非法推翻了建文帝政权,在南京自行登基,改元永乐,是为明
成祖永乐皇帝。但当时社会上对永乐政权的合法性异议纷起。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
不时出现,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新政权并不十分支持。而朱棣亦对朝廷大臣多
不信任。
他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于是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在朱棣
起兵的过程中,一些宦官和和尚出过很大力(如著名的郑...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从蒋政权的末日攻略说起
老田:从蒋政权的末日攻略说起
在蒋政权晚期,统治阶级内部存在着一个可以称之为末日攻略的努力方向,在末日
攻略中间,死命地得罪民众是一个显著的历史和政治现象。同时,统治阶级成员还以各
种机会主义策略,千方百计地钻进胜利者阵营预备在现政权垮台的将来出人头地,是两
种很常见的策略选择。这些末日攻略,都有效地帮助了解放战争的快速胜利。
一、共产党非常意外的快速胜利
1946年夏天,国民党军队对被包围在湖北宣化店附近的新四军五师发起攻势,这标
志着国共内战的全面爆发。在共产党内部,虽然对于最后胜利有着必胜的信心,也有与
国民党反对派血战到底的决心,但是,对于快速战胜国民党并没有太多的期待。
当时共产党有一份中央文件下发各军,要求各部做好战争和动员群众的工作,预备
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打败国民党。这个设想一经传达,并不受土共军队高官看好,一位
三野军官子弟回忆,他父亲当时作为纵队(军级)司令员,与很多同僚私下议论过这一判
断,大家都不认为这个时间目标能够实现,虽然大家都有着跟国民党打到底的思想准备
,但是要说在几年内就能够取胜,都表示不看好;私下的主流议论是:蒋介石那么多人
马那么多枪,还有美国人鼎...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1919
39
知乎用户
其实这两本书完全展示了文科生和理科生各自的思维方式还是挺有意思的。
《新宋》这本书由于写的比较早,所以说在我们现在看来不能忍受的。比如抄诗,比如
很随便就著书立说这些点,在当时根本就没有人在意。而作为后来者的《宰执天下》在
这方面就很好地规避了。
不过《新宋》的主体脉络还是很清晰的。通过诗文或立功等方式进入权力中心。有了权
力之后再使用,包括著书立说等方式引导舆论,开启民智,建立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开明
的政治框架。有了框架之后,再通过各个政策提升国家实力。甚至稳步进入资本主义,
这也是大部分的历史穿越小说的套路模板。然而这些是一个长期化的过程,通过个人是
很难改变历史的。这中间甚至会出现退步,就比如像罗马共和那样开历史倒车。因为个
人所做的毕竟有限,所以主角们只能散播各种思想。在各个地方都埋下一点先进的种子
。这样哪怕开倒车也总会有希望。算是文科生特有的浪漫主义吧。(大体上是通过政治
制度的改变来改变国家)
而《宰执天下》就更是简单,从头到尾主角做的只有一个事情————发展生产力。不
同于《新宋》建立制度顺便发展科技,《宰执天下》里面是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位最
重要的事来做优先...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243
40
来自主题: Joke版 - 共产主义圣经
片段一:
马伯庸
《创世纪》1:1-24
1:1 起初革命导师们创造共产主义。
1:2 思想是空虚混沌。工厂黑暗。导师的幽灵飘荡在欧洲上空。
1:3 导师说:要有工人,于是就有了工人。
1:4 导师看工人是好的,就把工人和工厂主分开了。
1:5 导师称工人为无产阶级,称工厂主为资产阶级。前者出劳动,后者出资本,这是头一
日。
1:6 导师说,阶级之间要有剥削,将两个阶级分开。
1:7 导师就发明了剩余价值理论,将劳动价值和投资之间用剩余价值相隔,事就这样成了

1:8 导师称工人为被剥削阶级,称工厂主为剥削阶级,这是第二日。
1:9 导师说,天下的工人本是一家,是压迫让他们走在一起;资本家为了本阶级的利益,
要臭味相投。事就这样成了。
1:10 导师称工人的聚处为工会,称资本家的聚处为国家机器。导师看是好的。
1:11 导师说,历史发展要有规律,可以将人类社会分成四个阶段,好定他们的性质。
事就
这样成了
1:12 导师称规则为生产关系。导师看是好的。
1:13 导师说,生产力要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要决定上层建筑。
1:14 导师称之为历史一般规律,有反动,有进步,这是第三日。
1... 阅读全帖
i******a
发帖数: 357
4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外省民工在广东打工的境遇。
再说说地方政府(这个最有代表性的一般是当地的村政府)的态度吧.
地方政府是一面倒地偏向工厂主资本家.以前如有劳资纠纷,基本上都是劳方认亏出局.
一来劳方没有这个精力跟资方去耗,二来资方跟地方政府基本上都是有一定关系,至少能
混个脸熟.我以前一个供应商曾经送给当地政府劳动站站长一套房的.就算劳方千辛万苦
打赢了官司,最后资方来个不理不睬不执行,劳方也只能干瞪眼.
还有就是地方政府对外来劳工其实就是个利用的态度.所有的福利基本上都没外来劳工
的份.深圳去年破天荒给非本地户籍深圳劳工发了电话费一百元(原因是深圳特区成立三
十周年),这是史无前例的事.而对于外来劳工的子女入学等问题,则几十年来基本上就是
原地踏步.
不仅如此,所谓"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歧视也是很深的.治安队什么的基本上就是本地人与
本地政府的打手,以前抓暂住证就不说了,没有暂住证,直接送去劳改.东莞是送樟木头去
打石头开山,直到无薪劳动满一定期限后(或交出赎身费后)才会放出.更有黑心的工厂主
,利用这一漏洞,故意不给工人办暂住证,然后串通治安队抓无暂住证工人,借此赖掉工人
薪资(这事不少,比如号称美资的Pulse厂就干过).当然...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8811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葛底斯堡战役 2.3
当时国际上,双方都在看英法两国的脸色,尤其是英国。那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
,主宰着国际的格局,地位相当于现在的美国,而美国自己,还仅仅是个小弟弟
。双方的外交努力都在于争取英法两国站在自己一边。英国其实已经在考虑承认
南方了。1861年11月,美国海军军官擅自行动,扣押英国邮船"特伦特号"(Tren
t),逮捕上面南方外交代表的事件,险些酿成英美之间的第三次战争,英国当时
要求美国放人、道歉,否则就兵戎相见,一万多英军已经开赴加拿大,那是世界
上最训练有素、装备最好的军队,他们刚刚在中国逞凶,打到了帝都北京,放火
烧了圆明园。林肯表态说,我们一次只打一场战争。于是美国乖乖地放人、道歉
,还拍马屁地向英国提出,准备进攻美国的加拿大英军可以经过美国港口撤回,
被英国冷冰冰地拒绝了。
南方传统上和英国有密切的经济联系。英国当时是世界工厂,而南方是英国纺织
业的主要原料产地。南方的农业阶级向来亲近英国的工厂主,而反感美国北方的
工厂主。北方封锁南方港口,阻绝了南方棉花输送英国的主要途径。南方以为这
样一来,英国纺织工业受损,非要对北方宣战不可,至少也会迫使北方撤除封锁
,所以他们极力劝说英国支持
b****r
发帖数: 2555
43
☆─────────────────────────────────────☆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于 (Sun Nov 20 00:07:51 2011, 美东) 提到:
现在非历史专业的人,一般常说的所谓民主自由.
其实指的是欧州开始的自由主义,最主要的两点我认为是扩大平民参政的
渠道(在西方是选举权,在列宁是解放农奴等等)和社会福利体系.
欧州美国在19世纪实现这套系统.二战之后,自由主义/去殖民化
是美国和苏联共同主导的.从这个维度看,美国和苏联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
本质上其实区别并不大.美苏勾结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列宁和威尔逊时代.
冷战其实可以解释成一个给与更多人参政的可能,给与更多人社会福利的历史计划.
这中间有美苏竞争,但目标在这个角度看,是一致的.
但是,有没有可能全球实现多数人有投票权和社会福利体系?
我看风险非常大.在19世纪当时,欧州有第三世界国家垫背,日本有大清帝国垫背.
现在没有那么多资源,可以前进的选择会少很多.起伏波动会非常大.
回到中国来说,现在人人最不满的恐怕就是两点
(1)参政权被少部分人垄断 (2)社会福利跟不上[不仅...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6824
44
这玩意不是争取来的,而是要有客观条件做基础,黑人搞民权也不是从马丁始,但是马
丁能成功,是因为美国已经发展到那个实力了。这个也是一样,没到那个实力,就是工
厂主想给也没用,很快你的工厂就会因为成本上升被人挤垮,结果还是那些给的最低的
生存。相反要是到了那个实力,你的工厂不需要靠成本来竞争,那你加工资就会吸引更
多的优秀人才来,你的优势会越来越大,那种情况下,工厂主自然都要争相加薪。
u***r
发帖数: 4825
45
http://biz.cn.yahoo.com/ypen/20110818/535292.html
2011-08-18 07:18 第一财经日报
安卓
应对美债危机见招拆招:更新报价、转移产能、开拓内销
东莞的企业主拒绝坐以待毙。
8月的一个雨天,东莞一处工业园区内,几家工厂的招聘人员摆摊于此,应者寥寥,于
是他们围在一起聊起了美债危机。
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的工作人员指着不远处一座大型机电厂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不知道能否坚持到年底,他们内部主管说工厂的美国股东要撤资,他们拉到美国的货
,对方都已经无力支付了。”
媒体援引的一份海关数据显示,在美欧债务危机、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下,7月东莞对
美出口出现年内首次负增长。
不转型就等死。这是当地一些企业的口号。在严峻的市场现实倒逼下,他们开拓出了多
种“求生”技能,包括更新报价化解汇率波动风险、转移产能以及出口转内销。
揪心的负增长
“美债危机这一闹,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可能更快,对于很多工厂来说,现在不是有没有
订单的问题,而是订单能不能接的问题。”在东莞塘厦镇的田心工业区内,亚哲国际电
子集团运营总监尹志强一见到本报记者,就抛出了这...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46
视频地址在这里
http://cctv.cntv.cn/lm/xinwendiaocha/index.shtml
发这个主题的原因是因为看到河里的大牛们最近讨论的热点是基层农村建设。中国幅员
辽阔,各地农村也多有不同,情况复杂,因而讨论问题中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了解基层
的真实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正常河友因生活工作所困,难以去农村进行实地的调查
研究,那么通过新闻采访或者其他途径,略微了解下一个地区的农村的真实情况,虽然
可能只是一个典型一个方面,但总的来说聊胜于无。
这个视频选取的是当年让全国都胆战心惊的“砍手党”青年们(只是很小一部分作为典
型)的农村老家--广西省天等县温江村。看完视频我的感受大概以下几点:
1. 这个村其实山清水秀,节目镜头里,除了村子的土路和没有规划的房屋显得略微杂
乱外,任何一个镜头下的风景都是绿油油的,还有条小河依傍着村子。这不是穷山恶水
的地方。但是画外音里面有,耕地多为山地,农田产量不高,且种粮收入微薄,而且后
面还说一个外出打工的男子09年回村养猪,但一年赔了1000多元。可见靠个体的小农生
产所得收入完全不够,因而多数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打工的主...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47
纽约时报:美国人如何输掉了iPhone的工作
四月网 2012-02-06
《纽约时报》1月12日报道,原题:美国人如何输掉了iPhone的工作。以下是文章内容
摘编。
中国河南省2010年招聘会上,富士康科技有限公司的求职者蜂拥而至。
去年二月份,巴拉克•奥巴马在加利福尼亚参加矽谷名人们的晚宴,每个客人都
得到了一个向总统提问的机会。
但当斯蒂夫•乔布斯准备发问时,奥巴马总统打断了他,先提出了自己的一个问
题:怎样才能在美国生产iPhone?
不久之前,苹果还在吹嘘它的产品都是在美国生产的,今天事情已经完全不是这样了。
苹果公司去年卖出的7000万部iPhone、3000万部iPad和5900万部其他产品,几乎全是在
海外生产的。
奥巴马问,为什么不能把这些工作搬到家里来做?
乔布斯先生的回答含糊其辞,据参加宴会的人员回忆,他说:“这些工作回不来了。”
总统的发问触及了苹果公司的核心问题所在,这已经不仅仅是海外廉价劳动力的问题了
。苹果高层认为,海外工厂的规模、工人的灵活性、勤奋程度和操作技巧都已经超过了
美国工人。“美国制造”已经不是大部分苹果产品的明智选择... 阅读全帖
O***2
发帖数: 622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饭碗压力与权利意识
在就业艰难的中国,“包身工”式的工作境遇尽管非常糟糕,但在中国城乡遍布失业者
的情况下,有工作毕竟要比失业强得多。工人们既痛恨黑心厂主的虐待苛剥,但更害怕
失业。因此,在验厂审查时,工人们大多不会向审查员主动提供真实情况,反而配合工
厂主欺瞒审查者——在失去饭碗的压力与不体面的工作环境之间,工人宁可选择后者。
g*******1
发帖数: 6009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劳动价值理论
------------------------------
服务劳动只能实现商品的价值而不会增加新的价值
-------------------------------
百科名片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出发点。 马克思以他创立的
劳动价值理论为基本立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及其市场经济活动,
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
① 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是一个十分重大、严肃的
课题。可以说,共产党人在一百多年以来改造世界和创立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一个最
本源的思想动因和最基本的历史合理性依据,就是来自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现在,
当代的共产党人们面临着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应当怎样看待和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
值理论。如果彻底放弃和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就等于彻底放弃和否定了自己的
历史,就抽掉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也就要彻底改变自己的发展轨迹了;如
果还想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马克思奠基的历史基础上继续前进,就不能轻易放弃
和否定这个理论,并且需要按照新的社会主义实践对这个理论进行发展和创新。显然,
...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