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十信
首页 上页 1 2 (共2页)
b*******t
发帖数: 164
1
来自主题: Immigration版 - EB1B准备中的一些心得
thanks for sharing!

正开始着手是从今年五月。其中在本版学了很多知识,没有用律师,(但学校的负责人
给我们提供了修改REFERENCE LETTERS的意见,一共十信,每封都得到学校负责人认真
的审核),我们再修改,再发给推荐人。我们准备材料,学校负
学校FILE)。
n*****g
发帖数: 2002
2
来自主题: Immigration版 - EB1B准备中的一些心得
Thanks!

正开始着手是从今年五月。其中在本版学了很多知识,没有用律师,(但学校的负责人
给我们提供了修改REFERENCE LETTERS的意见,一共十信,每封都得到学校负责人认真
的审核),我们再修改,再发给推荐人。我们准备材料,学校负
学校FILE)。

发帖数: 1
3

佛教中只有实证真沙门法式的诸佛菩萨是真沙门,二乘人相对于佛菩萨而言皆是假
沙门;因为释迦牟尼佛与诸佛建立佛教的目标,皆要使一切众生成就佛道,二乘人若不
回心于大乘,则违背佛教的宗旨,故二乘人就佛教而言非真沙门。但是,佛教对于假沙
门的二乘人并不排斥,也不会将二乘人摒除于佛教之外;相反的,真沙门的诸佛菩萨还
要以无量的悲愍心摄受二乘人于佛教之中,希望可以转变二乘人自私狭隘的心态而回心
于大乘,成为心量无私且宽广的菩萨种姓。
例如,释迦牟尼佛最初建立的即是“佛”教而非“罗汉”教,但以度化的方便施设
而有前后三转法轮之次第;在初转法轮时依所设方便以声闻法度声闻比丘为主,并依声
闻戒律方便建立出家声闻僧团的表相;在第二、三转法轮时,转入大乘宣说般若诸经以
及唯识种智诸经,将出家声闻僧团回归成为依止菩萨戒之大乘菩萨僧团。然而,大乘菩
萨僧团的建立,并非将假沙门的声闻人排除在外,而是保留声闻僧团所有声闻比丘与比
丘尼的成员,将之逐渐转变回归为真沙门的菩萨僧团。声闻僧团是以急求解脱入无余涅
槃作为修行的目标,因为急求入涅槃并不能使人成佛,因此声闻僧团依“佛”教而言只
是假沙门僧团,并...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有人问到:佛教说众生平等,既然是众生平等的话,佛跟众生有没有差别呢?
也就是说,既然说一切众生都是平等,应该佛跟众生是没有差别的。所以问说:“
佛与众生有没有差别?”这里我们必须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先探讨一下,
佛跟众生如果没有差别的话,会怎么样呢?表示说一切众生现在就是佛了。可是我们从
事实上来看的话,一切众生是众生,但是佛是佛。因为佛必须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必
须要经过菩萨道的修行,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乃至于十地、等觉、妙觉
,完成了佛所应该要具足的所有的一切福德;还有佛所要成就的一切种智,圆满以后才
能够成佛。
但是目前我们所看的这些众生,其实三界六道众生,我们说地狱、饿鬼、畜生,乃
至于人道、天道、阿修罗道等等,都是各种不同道的众生;而且各种不同道的众生,都
还在三界轮回里面继续在轮回。所以众生是众生,佛是佛;所以很显然从这边来看的话
,佛跟众生是有差别的。所以如果说:佛跟众生没有差别的话,如何去说明这个事实呢
?所以说:佛如果跟众生没有差别,那众生现在就是佛。可是这个又跟我们现在所观察
的事实,它是违背的。但是如果又从经典里面来探讨的话,佛教说众... 阅读全帖
w*******0
发帖数: 2949
5
1楼
韩立竟将风雷翅亮了出来,微微一扇下,双翅表面同时浮现青白电弧,随之身形
一动,化为一根青白光丝激吖射而出。
光丝一个闪动,就横跨七八十丈之遥,并且无声无息,直接从天空一端出现在另
一边尽头处。
如此诡异遁速,几乎不差圣族等阶存在,足可以傲视圣族以下存在了。
韩立终于开始一点点的接近前边逃遁的柳水儿二人。
好在附近所有暗兽似乎全被那只暗兽之王召唤走了,如此明目张胆的飞遁,并没
有再碰到其他暗兽拦截。
一个多时辰后,他终于追上了目标,并远远看到了前边二人的身影。
其实也不能说是追上了。
因为他赶到时,柳水儿和石昆二人已经被迫停下了遁光,和那几只银目暗兽正轰
隆隆的战成了一团。
韩立双目一眯,远远就将数里外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了。
那石昆此刻套上一件霞光闪闪的黄sè战甲,屹立空中双足不动。
手中则多出一对赤红sè的大锤,舞动之下,无数拳头大火焰围着其翻滚不定,阵
阵炙热气息更是在大锤牵引之下,化为一条若隐若现的赤红火蛟,在其身旁盘旋不定,
作噬人的狰狞之状。
在大汉头顶...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425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一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初标部类品会
此经按西域记。说有二部。上部有十三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四天下微尘数品。中部有四
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本有十万偈。四十八品。龙树菩萨入龙宫。见上中二
部。非凡夫心力能持。遂记下本流通人间。今传来此方者八十卷三十九品。以经来未尽。
故所行者为略本耳。然此经乃我卢舍那佛初成正觉。于菩提场称性所演。一时顿说。周遍
法界。故部类之多寡。第随见闻有异。今说此经之处有七。其会有九。其品有三十九。所
诠之义。统四法界。摄五周六位因果。清凉疏以信解行证四分科释全经。七处九会三十九
品者:
初会菩提场。普贤菩萨说毗卢遮那如来依正因果法门。自第一卷至十一卷。共六品经。六
品者:世主妙严品 如来现相品 普贤三昧品 世界成就品 华藏世界品 毗卢遮那品。
二会普光明殿。文殊师利菩萨说十信等法门。自十二卷至十五卷。共六品经。六品者:如
来名号品 四圣谛品 光明觉品 菩萨问明品 净行品 贤首品。
三会忉利天宫。法慧菩萨说十住等法门。自十六卷至十八卷。共六
g**r
发帖数: 42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十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十三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光明觉品第九
此品来意自有其十。一答前所依果问。二为广名号品。总别多端故。正广种种观察。是意
业故。三者即说十信之体性故。如下三会将说正位皆有偈赞。此其类也。四显实遍故。前
但佛名遍。此显身遍。四谛即实之权遍。此即权之实遍。五显验故。上二品言遍。众目未
睹。今光示遍相故。六显总遍故。前但名谛别遍。今此一会。即遍法界。一一皆悉同时同
处同众同说同遍故。七显圆遍故。前显差别。一切方能遍一切。今显无差别。一切即圆融
遍一切故。八与下经为其则故。谓下经结通云遍一切者。皆如此辨。以如来一乘圆教于须
弥山等一类世界。施化分齐皆若此故。九示前神通相故。上云现通。如何现耶。一会不动
遍法界故。十为理事俱无障碍。令舍执从法故。此意虽通。在文偏显。有上诸义故此品来
也。二释品名者。光明体也。觉者用也。先有身智二光。觉有知觉觉悟。又光有能照所照
。觉有能觉所觉。如来放身光照事法界。令菩萨觉知见事法界。文殊演智光双照理事。令
众觉悟法之法相。良以事理俱融。唯一无碍境故。得一事即遍无边。而不
p****y
发帖数: 23737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严经主要内容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5%9E%E5%9A%B4%E7%B6%93
全经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第一卷为序分。讲述此经说法因缘:佛遣文殊
师利以神咒保护阿难免受摩登伽女诱惑破戒,并为其说修禅定,能断烦恼,以显常住真
心性净明体等。
第二卷至第九卷为正宗分。主要阐述“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
圆,含裹十方”,众生不明自心“性净妙体”,所以产生了生死轮回的现象,应当修习
禅定,以破种种“颠倒”之见,通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
、妙觉等由低至高的种种修行阶次,达到方尽妙觉,“成无上道”。
第十卷为流通分。讲述此经应永流后世、利益众生等。
第一卷
叙述阿难因乞食,被摩登伽女用幻术摄入淫席,将毁戒体。如来放光,并要求文殊师利
以神咒往护,遂将阿难及摩登伽女来归佛所。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悔恨自己一向多闻
,道力未全,因而启请宣说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佛告以一切
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有诸妄想故有轮转。
第二卷
因波斯匿王之问,显示真性圆明无生无灭本来常住之理。
S**U
发帖数: 7025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别和人争论修行
华严经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就是凡夫地的菩萨道阶次。
p*******y
发帖数: 782
10
念佛法门-总持法门

念佛法门,乃律、教、禅、密、诸宗之归宿,人、天、凡、圣
成佛之捷径。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
法界。小知见人,均谓是愚夫愚妇之法门、岂知华严会上,善财以
十信后心,受文殊教,遍参知识,随闻随证。末后至普贤菩萨所,
蒙其加被开示,所证与普贤等,与诸彿等。普贤为其称赞如来胜妙
功德,令其发十大愿王,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
圆满佛果。并劝尽华藏世界海诸佛菩萨,一致进行,求生西方。夫
华藏海众·无一凡夫、二乘,及未破无明之权位菩萨。最下者,即
为圆教初住。其人已能于无佛世界,现身作佛,及随类现种种身,
以度脱众生。此后从二住,以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
位位倍胜。是诸菩萨,皆以十大愿王,求生西方。彼何人斯,敢与
彼抗。由是知念佛法门,实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
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并
阐,万论均宣、以其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而即得因赅果海,果
彻因源也。(出自《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总持法门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虽则大小顿渐不同,权实偏圆各异,
无非令一切众生,就路还家,复本心
b*****l
发帖数: 3821
11
第五疑
问: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凡夫云何得生?
答:有二种缘,一者自力,二者他力。自力者,此世界修道,实未得生净土。是故璎
珞经云:‘始从具缚凡夫,未识三宝,不知善恶因之与果,初发菩提心。以信为本住在
佛家,以戒为本受菩萨戒。身身相续戒行不阙,经一劫二劫三劫,始至初发心住。如是
修行十信十波罗蜜等无量行愿,相续无间满一万劫,方始至第六正心住。若更增进,至
第七不退住,即种性位。’此约自力,卒未得生净土。
他力者,若信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取念佛众生,即能发菩提心行念佛三昧,厌离三界。
身起行施戒修福,于一一行中,回愿生彼弥陀净土,乘佛愿力机感相应即得往生。
是故十住婆沙论云:‘于此世界修道有二种,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者,在于
五浊恶世,于无量佛时,求阿裨跋致甚难可得。
‘此难无数尘沙说不可尽,略述三五。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无赖恶人,破他
胜德。三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四者声闻自利,障于大慈。五者唯有自力,无他力持
。譬如跛人步行,一日不过数里,极大辛苦,谓自力也。
‘易行道者,谓信佛语,教念佛三昧,愿生净土。乘弥陀佛愿力摄持,决定往生不
h*********0
发帖数: 31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净土五经》后附《华严经·净行品》缘起序
《华严》妙典,理事圆融,理由事显,事因理成,理事各臻其极,圆证毗卢法身。
以故如来初成正觉,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说如来自
证法门诸因果法。因果,即事。如来自证之法,即一真法界,寂照圆融,不生不灭,非
有非空之真如佛性也。此之佛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佛以究竟证故,常享常、乐、
我、净之法乐。众生以彻底迷故,恒受生死轮回之妄苦。譬如大圆宝镜,经劫蒙尘,虽
有照天照地之光,莫由发现而得受用。故借诸菩萨,互相酬倡,为说十信、十住、十行
、十回向、十地、等觉各法门。又复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以期圆满佛果。此如来以
自证之因果,普示一切众生,令其各各亲证之一大轨范也。
其在信位,则以《净行品》,为以因地心,上契果觉之弘誓大愿。虽进而登十住、
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各深位,犹复以此一百四十一愿,而为进修之据。是知此一
品经,关系甚大,不徒为入佛之初基,洵可谓成佛之大本。而末世众生,根机浅薄,果
能心心念念,常诵此文,常发此愿,便可三业顿获清净,念念上契佛心,临终直登上品
,与《普贤行愿品》功德,交光互映,无或差池。故宋初省常
r****n
发帖数: 731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真有我
http://ref.kosmos.dreamhosters.com/?cat=46
黄叶闲谈 (维摩精舍丛书之二)
口授:盐亭袁焕仙先生
编撰:乐清南怀瑾
南充徐剑秋
记义:盐亭范天笃
记事:潼南傅仲穆
广汉扬光代
记言:盐亭黄人俊
盐亭王乃鹤
校讹:峨山大坪寺释通远
峨山大坪寺释通宽
华阳吕寒潭
西充扬介眉
结稿: 隆昌饶盛华
《黄叶闲谈》序
序曰:大言希声,大听绝闻,大道无阶,不即匪亲,求之转远。其趣学也,不亦难乎?
抑已渊矣。
焕师乃口授兹篇,一改平昔壁立千仞之风,而嗫嗫如老妪谈者,盖黄叶止啼,诱掖初机
,将以无阶而阶,求大言于声,大听于闻也。曰一门.曰六法,信口赴机耳。 虽然依
言立义,立处即真,苟至于真,则又一毫不寓,万相咸该,如牟尼珠然。方方显色,色
色透圆,而于是珠者色欤?圆欤?噫!其初学之津梁,入德之胜径者 矣。人俊躬味斯
法,妙逾灵兰,义不忍埋,发付之梓,乃揭于同侪,曰还家要道,及寝良规,于是乎在。
门人盐亭黄人俊敬序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十二月
第一讲 缘起
维摩精舍第一届行七已,诸子日集,每兴难问。若曰:“向上一路,千圣不传,然则入
者何入?趋者何趋?百工之术尚有径...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4
☆─────────────────────────────────────☆
bigfool (fool) 于 (Sat Sep 11 21:59:45 2010, 美东) 提到:
关于一些人忽悠什么 大乘经没有叙述释迦佛过去世经过十地,以及
“释迦佛即使过去世累积了波罗密,也不是经过大乘经所说十地等过程”等妄论,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438175_0.html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438419_0.html
还是看看大乘经怎么说吧。
1.《过去现在因果经》
...尔时善慧比丘。于彼命终。即便上生。为四天王。以三乘法。化诸天众。尽彼天寿
。下生人间。为转轮圣王。王四天下。七宝具足。一金轮宝。二白象宝。三绀马宝。四
神珠宝。五玉女宝。六主藏臣宝。七主兵臣宝。千子具足。皆悉勇健。能伏怨敌。以正
法治。无诸忧恼。常以十善。化诸人民。于此寿终。生忉利天。为彼天主。寿终下生。
为转轮圣王。终其寿命。乃至生于第七梵天。上为天王。下为圣主。各三十六反。其间
或为仙人。或为外...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别和人争论修行
☆─────────────────────────────────────☆
Yisu (yisnotme) 于 (Mon Aug 9 10:13:55 2010, 美东) 提到:
阿姜查
有些修行人喜欢争论禅法、戒律与止观,别和他们争辩,我从不和人争辩。我做我了解
的修行,别人相信什么是他们的事,不要大惊小怪。我照自己的方式修行,如果你们有
兴趣,也可以尝试,我无法强迫你们。如果你们感到好奇,就得自己去寻找答案,否则
争论将没完没了:止与观、专注于腹部的起伏、念佛,(Buddh)、念法.(Dhammo)……
每个人都疯了,讨论与争辩什么才是正确的修行,什么才是最好的方式……真的是太过
份了。但是有些人却乐此不疲,只要到了修行的时候,他们就喜欢发问。对于鸡毛蒜皮
的事,他们也有问不完的问题。他们喜欢尝试每一种他们听过的禅法,片刻也不得闲,
就妤像底下有一把火在烧一样,一把他们自己点燃的火。
我们告诉他们:[坐下来禅修,你们就能把心安定下来,」修定能够让心平静,这听起
来似乎不错,所以他们就试了。他们以为只要坐下来,就能入定。他们坐下来并且尝试
将心固定,不过它却动(上汤下...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如真有我
☆─────────────────────────────────────☆
robbin (robbin) 于 (Fri Oct 8 02:07:33 2010, 美东) 提到:

☆─────────────────────────────────────☆
runsun (runsun) 于 (Fri Oct 8 10:03:26 2010, 美东) 提到:
歪魔扯了一大堆,表面说的无我,可实际说的却正是佛陀破斥的那个恒常主宰的神我之见。
此处这个最究竟本体的自性,万法生起的根本因,就是一个明明显显的“神我”。
佛法的核心:缘起、无常、苦,在老歪那里都是无足轻重的东西,整天念叨那个心向心
行,为什么呢?
那个表面想着自由,实际想着做大神的vensufire也难怪会被老歪搞得晕晕乎乎。。。
不过这迷魂汤,robbin倒是喝得挺过瘾,到现在还对歪魔单相思,可怜可悲。。。
☆─────────────────────────────────────☆
runsun (runsun) 于 (Fri Oct 8 10:04:59 2010, 美东) 提...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17
信愿行 :净土法门极圆极顿,非自力法门可以理解,因此极难信。
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全凭持名之深浅---藕益大师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信果
真矣。愿自能切。愿果切矣。行自能猛。真切信愿。加以勇猛力行。决定得生净土。决
定得见弥陀。决定证三不退。决定一生补佛。---彻悟禅师
太虚大师 开示净土三资粮
1 信者,疑断解成,志专心决之谓。约有:信自心、信佛土、信法门之三信。
信自心: 信吾人本心,无始无起,无终无灭,持续而恒,随缘而转。从生趋死,虽死非
断;从死趋生,虽生非常;招果有因,因熟成果,非一生之偶然,是故当求永安真乐。
由业受身,身还造业,非一死所能了,是故当怀深忧远虑。---信吾心本源真性,即是
佛性。是故吾人本具佛性,本来具足如来智慧佛德之藏,圆常安乐,自在清净。若遇善
友开导,皈依佛法僧宝,信从佛正法门,恳勤修习,必能证得。---信吾人无始以来,
亦曾生天,亦曾作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诸大菩萨、诸圣贤众,分身尘刹,觉悟群生
,吾人夙生必曾值遇承事供养,植种善根,所以今生得闻佛法,复能发起信愿之心。虽
由迷昧不自觉...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18
净土十疑论节选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第一疑
问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祗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涂中,救苦众生
。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
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
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
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假令得生人中,圣道
难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
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涂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
狱。如此轮回至于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难行道也。故维摩经云,‘自疾不能救,而
能救诸疾人?’又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
便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亦
复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救众生,如得
船者。又论云,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玄
华严宗
百科名片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为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本宗
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的妙旨,以隋代杜顺和尚(公元五五七至
六四○年,即法顺)为初祖。本宗依《华严经》立名,故称华严宗。
简介
华严经起源
华严宗 法界缘起
华严宗 发展历程
华严宗的五教十宗
华严宗 现象圆融论 事事无碍论的界说
事事无碍论的内容
事事无碍论的哲学底蕴与逻辑性格
事事无碍论的理论基础与中国特色
华严宗七祖 一马鸣尊者马鸣乃西土十一祖也
二龙树尊者龙树乃西土十三祖也
三帝心法师帝心
四云华法师云华
五贤首法师贤首
六清凉法师清凉
七圭峰法师圭峰
华严宗观法 真空观
理事无碍观
周遍含容观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
简介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汉传佛教的流派之一,此宗以《华严经》为所依,故称为华
严宗。以唐之帝心杜顺和尚为始祖,云华智严法师为二祖,贤首法藏法师为三祖,清凉
澄观法师为四祖,圭峰宗密禅师为五祖。宋朝加入马鸣、龙树而为七祖。实际创始人是
法藏,但传统上以龙树菩萨为初祖。因法藏受封贤首国师,故此宗或称为贤首宗。
大唐道璇律师于日本天平八年,赍《...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ZZ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陈义孝居士著
一、极乐世界的有无问题
在我们还未针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要请您且先看看,一些关于佛教与科学十分巧合的
数据如下: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
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
●《华严经》和《梵网经》等记载,华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无尽。
近代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数理证明宇宙是四度空间的连续体,认
为宇宙是膨胀的,而且是极其宏大乃至无穷无尽的!他引用‘相对论’来说明质量与能
量所表现的一个静的宇宙和一个动的宇宙,两者间的错综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宇宙
。这与佛教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宇宙观,相当接近。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太阳系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
,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现代的天文学家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著本身发光
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依理推测应有三百亿个之多。并在太阳系的空间,还有数不
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而且每一个星球都有一或两个卫星月球。这与...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1
四果是解脫極果, 就是阿羅漢, 為二乘解脫道究竟. 如果你信佛說的大乘法, 應該知道
大乘法不以此判果, 大乘佛法以五十二階位來判 : 歷經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
十地、等覺、妙覺等,總共有五十二階位的菩薩修行,才能次第的圓滿佛道的修證。
但是許多解脫道的朋友不信, 認為大乘佛法貶斥阿羅漢, 看信不信唄.
P****S
发帖数: 2286
22
你引用的文字出自《印光法师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五》。你的回答有两个问题。
断章取义。
你引文后面紧跟着就是下面这一段:
“蕅益大师示居名字,智者示居五品,南岳示居十信。虽三大师之本地,皆不可测。而
其所示名字观行相似三位,可见实相之不易证,后进之难超越。实恐后人未证谓证,故
以身说法,令其自知惭愧,不敢妄拟故耳。三大师末后示位之恩,粉骨碎身,莫之能报
。汝自忖度,果能越此三师否乎。”
给你普及一点大乘里的常识:只有圣位菩萨和佛才能用示现二字。
逻辑混乱。
既然你否定了汉传佛教,而印光大师又属于汉传佛教,就可以推论出你对印光大师所言
自然是否定态度。而你却引用印光大师的话来支持你否定汉传佛教的观点。这么明显的
逻辑错误自己还看不出来。
k****s
发帖数: 1209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生法忍
三法忍:
梵語 tisraḥ kṣāntayaḥ。又作三忍。謂悟解三種法理且認證之。
「忍」,體悟、認識事理而心安之意。
(一)音響忍(梵 ghoṣānugama-dharma-kṣānti),又作隨順音聲忍、生
忍。指聽聞教法而得心安。係在十信位者,尋聲而悟解,故稱音響忍。
ghoṣā: sound
anugama: following
(二)柔順忍(梵 anulomikī-dharma-kṣānti),又作思惟柔順忍、柔順法忍。
乃隨順真理,賴一己之思考而得悟。係三賢位者,伏其業惑,令六塵無性不生,故稱柔
順忍。
anulomikī: resignation to natural consequences
(三)無生法忍(梵 anutpattika-dharma-kṣānti,又作修習無生忍、無生忍。
謂契合真理。即七地以上者,離一切相而證悟實相。
所以,“忍”在这里,主要是住的意思,无关“忍无可忍”。
kṣānti好像和ṣānti同根,如果的确如此,三忍也可解释...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先要学数数
一真法界
二资粮
二谛
不二法门
二取
三宝
三皈依
三殊胜
三轮体空
西方三圣
三身
三学
三法印
三有
三途
三恶道
三毒
四圣谛
四宏愿
四无量心
四念处
四依四不依
四果阿罗汉
四加行
四法印
四大
五智
五方佛
五道十地
五戒
五加行
五部大论
五蕴
五通
五毒
六波罗蜜
六通
六根
六识
六尘
六道轮回
七圣财
七觉支
八正道
八关斋戒
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
十善业
十二缘起
E******u
发帖数: 3920
25
天台智顗一心具足說之理論意涵
林志欽
真理大學宗教系助理教授
壹、前言
天台宗之立宗大師智顗(A.D.538-597)以其博聞強記,高超之思辨抉擇與綜攝能力[1],
統合當時傳至中國之諸大小乘佛教經典[2],構築成理論周備、層次井然之整體佛教思
想體系。智顗之思想分教、觀二門,即教相理論與觀行實踐兼備而並舉。其中又以圓教
、圓觀之提出最為殊勝。圓教思想由智顗之師慧思(A.D.515-577)所奠基,圓觀(一
心三觀)則源自天台宗二祖慧文禪師。但二者詳細內容之闡述、演發以至周備者,則是
由智顗所完成。依智顗之說,圓教理論由「一念三千」說獲得具體之說明與論立;圓觀
法門則以「一心三觀」為修法之中心。由此一念三千與一心三觀,可以發現二者終歸於
「一心」,由一心(以至於一念、念念)而具足萬法、萬行,成為最圓極、究竟之教理
與觀法,本文乃稱之為「一心具足說」。無論是就教理或觀行兩方面來說,一心具足說
即是智顗思想理論最高處,亦即圓教、圓觀說之核心。本文之目的即在就此一念三千思
想所展現的一心具足義,闡釋其理論意涵,探討其如何在思想上論立,又何以證成。
貳、化法四教說
智顗綜攝佛陀之教[3...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26
大乘自己也有三乘究竟还是一乘究竟的说法。
就看判定那个了义,那个是方便不了义了。
小乘阿罗汉相当于大乘八地菩萨,是从解脫道断烦恼的境界来说的。
很多说法说还要从十信位开始圆满福德,证法空。
b*****l
发帖数: 3821
27
楞伽经现证品里提到
“大慧,八地菩萨所得三昧,同诸声闻、缘觉涅槃;
以诸佛力所加持故,于三昧门不入涅槃。”
至于从信位开始,比如玄奘的解深密经疏
“预流等位,回心向大,受变易生,行菩萨行,至十信位,住于八万、六万劫等,”
f****2
发帖数: 311
28
为什么一定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作者: 刘冠锋 (2012/6/7 9:45:02)
为什么一定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如果以前没有学佛,对于往生,会感到这是非常遥远和飘渺的,但是,实际上,它迫在
眼前。
在现今这个世界,不论大家是什么宗、修什么法门。求什么愿、修什么福,都必须要修
这个法门——往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不修这个法门,就算成了亿万富豪,帝王将相,荣华富贵,嫁娶最好的配偶,生最卓越
孝顺的儿女,穿最好的衣服,住最豪贵的别墅;就算经藏全部通透了,开悟了,彻悟了
,三贤十圣了,法力无边了。到死的时候也没用,只有几十年时间而已。
而我们必须要关注今后百千万亿劫的事情,一劫就是百千万亿年!
想要福报,怎样保证今后无数恒河沙千万亿劫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福报呢?想要寿命
,怎样保证今后有无量的寿命呢?每个同学必须要求一件关系到今后百亿千亿万亿条恒
河中所有沙子数量这么多无尽无数劫岁月的事情。(一劫就是百千万亿年)
这就是——往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宣化上人说:
我们人间最富有豪贵美貌的帝王,也不如最差的天人生活的百分之一。而阿弥陀佛极乐
世界的生活,比天人,光是外表的美貌就是...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原创)90岁老父亲往生记
为什么一定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作者: 刘冠锋 (2012/6/7 9:45:02)
为什么一定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如果以前没有学佛,对于往生,会感到这是非常遥远和飘渺的,但是,实际上,它迫在
眼前。
在现今这个世界,不论大家是什么宗、修什么法门。求什么愿、修什么福,都必须要修
这个法门——往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不修这个法门,就算成了亿万富豪,帝王将相,荣华富贵,嫁娶最好的配偶,生最卓越
孝顺的儿女,穿最好的衣服,住最豪贵的别墅;就算经藏全部通透了,开悟了,彻悟了
,三贤十圣了,法力无边了。到死的时候也没用,只有几十年时间而已。
而我们必须要关注今后百千万亿劫的事情,一劫就是百千万亿年!
想要福报,怎样保证今后无数恒河沙千万亿劫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福报呢?想要寿命
,怎样保证今后有无量的寿命呢?每个同学必须要求一件关系到今后百亿千亿万亿条恒
河中所有沙子数量这么多无尽无数劫岁月的事情。(一劫就是百千万亿年)
这就是——往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宣化上人说:
我们人间最富有豪贵美貌的帝王,也不如最差的天人生活的百分之一。而阿弥陀佛极乐
世界的生活,比天人,光是外表的美貌就是...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30
一、因為釋迦牟尼佛是大千世界包括娑婆世界唯一的法主;
而喇嘛教另立N多法王,自封上千活佛。學佛人初入門時
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而喇嘛教卻偏要另起
爐灶搞個“四皈依”,外加一個“皈依上師”,把上師擺
在佛祖之上。所以喇嘛教不是佛教。
二、因為佛世尊為規範僧團,制定戒律。居士三歸五戒,
比丘、比丘尼戒,大乘菩薩戒,一直延續千載。而喇嘛教
卻另立戒律,不同佛制。所以喇嘛教不是佛教。
三、世尊反復告誡弟子要“以戒為師”,學佛人首先要求
戒行清淨。而喇嘛教喇嘛們另行其事,不持戒律,普遍喝
酒,吃肉,邪淫,妄語,斂財,男女雙修等,烏煙瘴氣,
令人掩鼻,比一般在家人還不如。所以喇嘛教不是佛教。
四、佛法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以第八識如來藏為
世出世間第一義,一切法門皆出於此,核心是三乘菩提般
若智慧。而喇嘛教不承認如來藏,又恐遭人詬病,所以就
編出一個“意識微細心”取而代之;鼓吹應承派中觀論;
熱衷用外力晃動搖轉“經筒”, 心外求法,不離三界。
所以喇嘛教不是佛教。
五、佛家心地慈悲視一切有情眾生如子想。佛陀往世舍身
飼虎,大乘菩薩舍己為人。而喇嘛教毫無慈悲,以魚肉眾
生為樂。解放前...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http://www.jzxh.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
2011-08-22 21:24:03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38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
。听起来这个题目好像生一引起,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
"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利利他。
......(黄念祖老居士一九八七年讲于美国华府佛教会,一九九一年整理成文)
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用
世尊彻证理体,示佛知见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一生成办,圆顿法门:禅,密,净
禅宗
密宗
净土宗
(壹)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
。听起来这个题目好像生一引起,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
,‘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
利利他。由于光明,方消痴暗,垢障消除,才...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2
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民国二十五年十月十七晚说)
灵岩,乃天造地设之圣道场地,吴王夫差不德,不依乃祖太王,泰伯,仲雍,正心诚意
,勤政爱民之道,唯以淫乐是务,遂于此筑馆娃之宫,其获罪于天地祖宗也大矣。宫成
数年,国亡身死,可不哀哉。至晋,司空陆玩,筑室其上,后闻佛法,遂捨宅为寺,此
灵岩最初开山之缘起也。至梁,而宝志公祈武帝又为重兴。智积菩萨,屡以现身画像,
显示道妙,引导迷俗。至唐,宰相陆象先(苏州人)之弟,病于京师,国医无效。一僧
求见云能治,令取净水一盏,向之念咒几句,含水噀之,立即全愈。谢以诸物皆不受,
曰,我名智积,汝后回苏,当往灵岩山会我。后其人至山问之,无有名智积者,心甚惆
怅。遍观各殿堂,见壁间画像,乃为己治病之僧也,因特建智积殿,而寺复中兴。自晋
至唐,所有住持,皆不可考。至宋,而凡为此山住持者,皆宗门出格大老,灵岩道场,
遂为江苏之冠,以地灵故人杰,以人杰故地灵也。明末清初,又复大兴,圣祖高宗两朝
,数次南巡,皆驻跸山上行宫。洪杨之乱,焚毁殆尽。后念诚大师,住塔洞中,适彭宫
保玉麟公游山相见,因为查出田地六百多亩,盖十余间殿堂房舍。至宣统三年,住持道
明,系军人出...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3
“若诸有情当作佛 行超普贤登彼岸”
“本经之首第二品名「德遵普贤」,与会菩萨「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今于经末,
乃云「若诸有情当作佛,行超普贤登彼岸」。前云「德遵普贤」,今云「行超普贤」者
何耶?且此一句乃《唐译》原文。译者乃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译文自当不违经旨。且
《唐译》于经首亦云会众「咸共遵修普贤之道」。可见前之「德遵普贤」与后之「行超
普贤」,俱是梵经原旨。而非译笔有误也。且此不但无误,而实是释尊慈悲至极,剖出
心肝,与众相见。盖普贤乃大行菩萨,表差别智,称为华严长子。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愿而称王,以普贤之愿,广大无际,穷劫无尽,导归极乐,利济无尽,故称大愿之王
。是故本经来会圣众,咸遵普贤之德也。但此经中,世尊于方便中独垂方便,于圆顿中
更显圆顿,直以信愿持名一法,广摄六度万行。圆摄十大愿王,直入一句佛号。摄尽普
贤无边行门。会归文殊一行三昧。文殊表根本智。一行三昧者,「系心一佛,专称名字
」也。故知持名一法,直是醍醐,广含众妙。普贤十大愿王是从根本智而差别智。今则
广摄愿王,唯倡信愿持名。是乃从差别智,复归根本。故云「行超普贤」也。盖持名之
妙行,以果觉为因心。因果同时...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4
观世音菩萨赞
观世音菩萨赞
印光大师
观音大士,于无量劫,久成佛道。为度众生,不离寂光,现菩萨身。又复普应群机
,垂形大道。以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无作妙力,寻声救苦,度群萌。应以何
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直同月印千江,春育万卉。虽则了无计虑,而复毫不差
殊。良由彻证唯心,圆彰自性,悲运同体,慈起无缘,即众生之念以为心,尽法界之境
以为量。是知无尽法界,无量众生,咸在菩萨寂照心中。故得云布慈门,波腾悲海,有
感即赴,无愿不从也。
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
印光大师
猗欤大士!誓愿难宣,悲连同体,慈起无缘。寻声救苦,随类远形,普现色身,遍
情无情。若有众生,遇诸苦难,一称其名,立见救援。富寿儿女,凡有所求,礼拜供养
,随愿悉酬。何以称名,便获感通?由菩萨心,久证真空。无心之心,合生佛心,众生
迷背,无从受恩。因遇灾难,并所恳叨,一发诚心,感应道交。如清凉月,丽彼中天,
影现群水,一无所偏。若或无信,莫由相感,如水昏动,月影不显。咎在于水,非月不
照,若得澄静,即现光耀。亦如阳春,普生诸芽,遇根枯者,朽腐更加。甘霖普澍,草
木同荣,唯无根者,不荷生成。入道之要,信为第一,欲蒙慈济,...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5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慈航法师 著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一、有无的判断
宇宙万有,森罗万象,世出世间一切法,千差万别,形形色色,我们要用甚么方法
去判断这法是有,那法是没有呢?据古来大德告诉我们,判断法的有无,要用五种方法
,佛经上叫做五量:一是现量,二是比量,三是圣教量,四是譬喻量,五是神通量。现
在分别说明如下──
甚么叫做现量?「量」是度量,例如:轻重要用秤量,长短要用尺量,好歹要用心
量,才能得到一个正确的认识。「现」有三种:一是现在,简别不是过去和未来;二是
现有,简别不是此刻未有的人物;三是现露,简别不是现在虽有,而隐藏在里面看不见
的东西。要具足现在、现有,和现露这三个条件,而不用意识思索能够直觉亲证到这境
界,才可以叫做真现量。在佛学上说: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去了别色声香味触五尘的时候
,那是直觉,以及定中缘境,正智契真如,第八识所缘的境界这都叫做现量。
甚么叫做比量?「比」是比较,真正的比量,要有宗旨、因由,和事例。这宗因喻
,叫做三支比量。例如:远见烟就知道彼处有火,看见有生的人物,就知道将来一定会
破坏,听到隔壁有说话的音声,就知道里面有人,这都是用...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98
36
译者:天竺沙门般剌蜜帝
般剌蜜帝法师是中印度人,他将《楞严经》从印度带到中国,于唐中宗年间在
广州将此经译为汉语,由乌苌国沙门弥伽铄佉译语,居士房融笔受,沙门怀迪证义。
《楞严经》从印度传到中国,这中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据说《楞严经》为古印
度的国宝,印度国王严禁将其携带出境,所以这部经很久以来没有传到中国。隋朝的时
候,天台宗的智者大师根据《法华经》经义发明三止三观学说,当时有一位印度高僧对
大师说,三止三观学说与《楞严经》的意义颇为相似。智者大师听后,在天台山筑了一
座拜经台,日日夜夜向印度方向礼拜,希望《楞严经》早日传到中国。智者大师一直拜
了十八年,直到圆寂也没有见到这部经。到了唐代,般剌蜜帝法师历尽千辛万苦,终于
将此经带到了中国,并将其译成汉文。据说般剌蜜帝法师好几次想将此经带到中国,但
都在边境上被截获,后来他将此经抄写在细绢上,然后用利刃割破胳膊,将细绢藏在胳
膊内,等到伤口长好后才出境。从那以后,《楞严经》便在中国弘扬开来。在汉传佛教
界,历来有“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之说,可见这部《楞严经》多么重要。如果你
看了《楞严经》,就会知道其内容确...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7
ZT
佛弟子均知,佛法的实质是智慧之学。声闻人闻佛(或圣弟子)说五蕴十二处六入十八
界之意涵,智慧观察一切有情无我,断除恶见,修除我执而出三界轮回;缘觉圣人,于
无佛之世,依自观察思惟,亲证蕴处界空,成辟支佛果;大乘别教菩萨依菩萨道五十二
阶位之六种菩萨性--十信凡夫性、十住习种性、十行性种性、十回向道种性、十地圣种
性、等觉性、妙觉性,次第修习,成就一切种智,断尽一念无明及无始无明,成大菩提
果。三乘菩提,皆由智慧观修而得,本质上与神通无关。然而,藏密一脉,多有上师及
其徒众,在宣扬上师的佛法证量时,不是在三乘菩提的道次第上用心拣择,而是夸耀神
力来证明上师修证高深,类同神通外道。兹举一斑以窥全豹:
“一次,小索尔.喜饶札巴在上师门旁的一佛塔处,绕塔巡礼,上师发现他的双脚不
触地面,离地面一尺左右高而行走,上师惊叹不已,认为他不是一般的活佛。他经过实
修,其修炼的功力,与上师的修悟意境一般无二。有一次,上师在静室中修法时,对四
位也正修持佛法的高峰弟子说:‘现在你们比试一下所修功力吧!’四位弟子按师父之
意,盘膝贾府入定,其他三位意念生起如山不动般稳固,而小索尔则盘膝从坐垫上跃...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38
清净法师:朝圣楞严——《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缘起
南无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居士慈悲!今天是2013年12月24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是西
方的平安夜,也是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的圣诞,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沙门释清净作为
天台宗第四十六世传人,非常欢喜和大家一起学习无比殊胜的《大佛顶首楞严经》,以
此方式来纪念祖师的丰功伟绩和深恩厚德。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今天能幸遇《大佛顶首楞严经》,完全是蒙智
者大师的缘起和恩德。智者大师(538—597) ,南朝陈、隋时代的高僧,后人尊称为东
土释迦,是中国天台宗的开宗祖师。
佛教传说《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来藏在龙宫,龙树菩萨至龙宫说法,见龙藏中有此
经,拜阅之下,叹为稀有,为利益阎浮提众生,便将全经默记在心,出龙宫后,将此经
记录下来,呈给国王,国王视之为稀有法宝,珍藏在国库中,禁止传到外国。
《楞严经》尚未传到中国之时,就已久负盛名了。公元580年印度的僧人来到中国
,拜访智者大师,谈到天台止观中“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观点和印度的
《楞严经》中的意趣相符。智者大师一生弘扬天台止观,成就殊胜,自然对素未谋面的
《楞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空性见之略评
第一节 学密者的省思
学密宗多年,各种开示都指称:密宗的戒定慧、见修行果、信解行证都较显教超胜
,利根精进者甚至可以即身成佛,比起显教需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入初地,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成佛,差距实在难以想象。藏密强调自己观成佛菩萨的果位观修,来自历代成就上
师的灌顶与加持,因此精进求法修持,上焉者心契空乐明,证悟大手印;中焉者本尊观
想坚住,佛慢坚固;下焉者每天观修咒念不断,严戒精进,坚信临终时,必能光明解脱
或往生本尊刹土。
藏密典籍开示、观行知见,许多与显教不同;遇到戒律开遮持守、修学知见显密恰
好相反时,强调应依止胜妙的果地金刚乘见解,舍弃下劣的因地般若乘知见。“藏密超
胜显教”如果是事实的话,则密续开示、口诀导引开示,都应超胜或等同 释迦牟尼佛
的经典开示;藏密祖师证量,亦都应超胜或等同显教祖师证量。但为什么学了大手印、
大圆满、诵观空咒、入无分别平等住多年,执意识心不起妄念即是佛地真如,能离于三
界系缚,住于涅槃之境,即是轮涅不二,即身成佛;却连流通最普遍的《心经》都弄不
通,只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讲十八界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
,整篇《心经》都在描述第...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轮涅不二
“无始无明熏所起识”“非诸凡夫、二乘智慧之所能知,解行地菩萨始学观察,法
身菩萨能少分知,至究竟地犹未知尽,唯有如来能总明了。”(《大乘起信论》卷1)。
必须先满足十信位,接著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每一度都得在外门
广修万行,要这样修上来一直到了第六住位才能熏习四加行,现观五蕴空、十八界空而
断我见、断三缚结,之后再去参禅,当找到如来藏时,才敢承担起来,般若智慧才会开
始出现,这时才能说是第七住位的菩萨,才是真的进入内门,开始内门广修六度万行。
但是这个时候对于这位已经开悟明心的第七住位菩萨来说,就已经懂得很多了吗?
当然不是,只能算是少分中的少分。因为此处论文中所说的法身菩萨是指初地以上的菩
萨,初地所知都还算是少分,第七住位菩萨的智慧,相对初地菩萨来说,距离还是非常
遥远,是只有根本无分别智,也就是般若总相智而已,连后得无分别智都还没有或还不
具足,更谈不上初地以上的道种智了。因此才说刚悟的七住位菩萨的智慧更是少分了,
正是少分中的少分。虽然开悟明心后,相较于凡夫来说是已经有般若智慧了,但是所知
只不过是极少分而已,还有很多的法,譬如第二转法轮的般若别相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最好修学哪一宗
最好修学哪一宗(上)?

要思惟这个题目之前,我们应当先了解,佛教这个词是因为传法者是 佛,所以才
会有佛教。可是到了末后世以后,修学者又因为各自的偏好或是观点,因而分宗立派。
但是其实分宗立派对真正的佛法来讲,是不适合的;因为对于菩萨而言,应当是要依照
佛的施设,依六度万行乃至是十度万行,全面地来修证佛法或者是说修学佛法。再加
上说,毕竟各个宗派它主要的法义其实都只是佛法中的一部分而已。可是刚刚在修学佛
法的时候,多半是因为自己的心性、环境,所以就选择了某一个宗派。当然除了自我原
因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因素,那就是说假如当世没有真正的善知识能够贯通佛法的教
义,能够引导学人依照六度万行来修证佛法的话,学人只好随著自己的福德因缘,随分
来修学。所以,要思惟这个问题,这个“修学哪一宗最好”这个问题之前,就应当先了
解说每一宗的修学内涵。
大体来说,历代佛门中的宗派一直演变到现在,约略有下面各个宗派,我们简单地
来介绍一下。
第一个律宗。顾名思义就是要律身口意,是以毗奈耶为本,然后宗奉律藏,所以叫
作律宗。佛法中修持戒律的目的,是在约制行人的身口意,使得他们能够防非止过,达...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集福德资粮
在上一集解说了十信位的修证,菩萨修集满足了信位的福德以后,进入十住位来修
证;十住位,按照次第从初住位到六住位,菩萨所应修学的内容有布施、持戒、忍辱、
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波罗密多。要修学这六度波罗密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要
饶益诸有情,第二个是要对治诸烦恼。从饶益有情、对治烦恼中,来修集见道所需要的
福德资粮,在十住位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亲近真实善知识,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
对于因果的内容,除了于信位信受三宝、信受因果以外,在住位更要能够了解因果
内容的差异,例如布施所种的福田及果报的差别,会因为是贫穷田、或者是报恩田、或
者是功德田、或者是世间法的田、或者是出世间法的田而有所差异!所以菩萨在住位所
修集的布施内容,从饶益有情来说,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以财布施来护持了义正法的
团体以及善知识,用来弘扬了义正法。在末法时代正法弘传非常困难,因为有许多的人
把纯粹是解脱道的阿罗汉法,当作究竟佛法在解说、在弘传!有许多人把生灭的意识心
当作常住法在弘传,有许多人以意识心在定境中的境界当作是常住法在弘传,所以了义
正法的弘传经常遇到这些人的抵制,乃至被扭曲为邪魔外道。因此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佛所化世界
前言
浴佛节是我们佛教很殊胜的一个日子,是 释迦如来为令后世学人能快速累积求证
无上菩提的广大福德,故而施设此浴佛的方便法门,教导众生应该以此浴佛的功德来供
养如来,当然这也是佛弟子们所应当修行的功德之一。在《浴佛功德经》中 如来教导
众生,于后世以灌沐佛像的方式来供养 如来,修集福德;由于 世尊降生人间之时,有
二龙王以清净水(注1)从天而降灌浴悉达多太子身,后世佛弟子遂于每年4月8日佛陀
诞生之日灌沐悉达多太子身像,以此忆念 如来的殊胜功德,及感念 如来示现人间教化
众生的无边恩德。由此浴佛的功德可以使众生现世受富贵、得安乐、无病延年;所求诸
事,皆得顺遂;亲友眷属,都能得到安隐;永远不会生在八难(注2)之处,常得修学
佛法,永离种种苦本;亦可不再生为女人之身,速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注3)。 经中
,如来还教导大家,应当如何起造佛像及安奉舍利塔,即使只是在小小的有如枣子般大
小的舍利塔中,安置犹如芥子般细小的佛舍利都可以(注4)。
由经中 佛陀所教导有关建造佛像的开示来看,佛陀的目的并不是要后世弟子们建
造如何昂贵精美的佛像,而是应该“随己力能,至诚殷重”,见像如见...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苦行对成佛有帮助吗?
有人问说:“修苦行对成佛有帮助吗 ?”
要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得先要明白“苦行”的定义。什么是苦行?一般人的认知就
是:“空乏其身,行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因为这样,所以都以为要自苦其
身才叫作苦行。举例而言,有人就是坚持说,一定要盘起腿来练腿功,腿明明都已经很
痛了,腰也明明都已经很酸了,但是却努力的撑下去。那你看这样痛不痛苦?真的是苦
行啊!可是那是叫“让自己痛苦的行为”。但是,我的意思不是说学佛的过程中不需要
练习盘腿,而是说那样的行为跟心态却不是佛法中真正的苦行。同样的道理,也有人很
精进的拜忏或者是朝山,真的也是腰酸背痛、筋疲力尽!但那同样还是在外相上著眼,
还不能算是佛法中真正的苦行。乃至于有人听说吃苦才能了苦,所以就努力的去找一些
苦行,而真的也是无怨无悔去作。但是问题是:所谓的“了苦”,是说了结过去生所造
会让今世受苦的因。譬如说,过去生欠了别人的钱,也许今世就感应到说要付出一笔开
销,因此就很辛苦的来赚钱,那这一笔该支付的开销支付了,说这样就过去所造的苦因
就了结了。又譬如说,过去生也许伤害了别人,今世在因缘和合之下,所以也受到某一
种状况下的某一种伤害,因而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等觉与佛地
要跟大家说等觉以及佛地的境界。
首先,十地菩萨在修行要入十地满心的时候,会断两种无明:当祂断除了大的随眠
及无明,以及微细秘密的无明跟随眠的这两种状况之后,把它断了之后就入十地满心。
这个时候入十地满心,十方世界的诸佛就来遥灌其顶,这个时候这位十地满心的菩萨就
入了等觉位。为什么叫作等觉位呢?因为等觉菩萨祂的功德等法,其实跟佛地这个状况
已经非常接近了;而妙觉菩萨叫作一生补处,这个一生补处意思就是说,未来要成佛的
时候,就是在将来的下一生成佛,所以祂叫一生补处(这已是成佛前最后一次依异熟果
而受生,故又名为最后身菩萨;以后在各个小世界中的受生成佛度众生,都只是示现而
不是依异熟果来受生)。
等觉菩萨的修行,其中有三个大的修行。这三个大的修行其中一项最显著的修行,
就是在百劫之内要不断的累积福德。如何累积福德呢?等觉菩萨这个时候累积的福德是
用广大的布施,也就是祂“无一时非舍命时,无一处非舍命处”,(在人间受生而取得
色身之目的,只是为了布施内财而修集广大福德。)别人如果要眼睛,那就随时把眼睛
布施给别人;别人如果要身上的什么东西,也都是随时把身上的东西都布施给人家。所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定业真的不可转吗?
修学佛法的入道初门,就是要先能够深信因果。所谓“如是因,如是果。”造作良
善的身口意业,必定会有可爱的异熟果报;同样的,造作恶业也必定会受恶果。那么这
些善恶业,怎样叫作“定业”或者是“不定业“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的〈业品〉
当中有开示说:【何因缘故名果报定?常作无悔故,专心作故,乐喜作故,立誓愿故,
作已欢喜故,是故是业得果报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这意思是说:怎样会造成果
报决定呢?如果说,我们在造作善恶业的时候,有下列五种心境之一的话,那么所得到
的果报就会成为是决定报。第一种心境是:经常造作,而毫无悔意;第二种是:专心一
意地去造作,而心不犹疑;第三种则是:喜欢作,所以乐于去造作;第四种是:发下誓
愿,心意决定而去造作;第五种则是:造作之后,心中十分的欢喜快乐。如果我们是以
这五种心境去造业的话,无论是善业还是恶业,就都会成为果报定的定业;反过来说,
如果不是以上面这五种心境去造作的话,那么所造作的业就是属于果报不定,以及受报
时间不定的不定业了。所以我们如果修学了佛陀正法,深信善恶因果,圆满了菩萨十信
位,并且发起了成佛的大菩提心以及四宏誓愿,并且以深信心、誓愿...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有人问到:佛教说众生平等,既然是众生平等的话,佛跟众生有没有差别呢?
也就是说,既然说一切众生都是平等,应该佛跟众生是没有差别的。所以问说:“
佛与众生有没有差别?”这里我们必须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先探讨一下,
佛跟众生如果没有差别的话,会怎么样呢?表示说一切众生现在就是佛了。可是我们从
事实上来看的话,一切众生是众生,但是佛是佛。因为佛必须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必
须要经过菩萨道的修行,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乃至于十地、等觉、妙觉
,完成了佛所应该要具足的所有的一切福德;还有佛所要成就的一切种智,圆满以后才
能够成佛。
但是目前我们所看的这些众生,其实三界六道众生,我们说地狱、饿鬼、畜生,乃
至于人道、天道、阿修罗道等等,都是各种不同道的众生;而且各种不同道的众生,都
还在三界轮回里面继续在轮回。所以众生是众生,佛是佛;所以很显然从这边来看的话
,佛跟众生是有差别的。所以如果说:佛跟众生没有差别的话,如何去说明这个事实呢
?所以说:佛如果跟众生没有差别,那众生现在就是佛。可是这个又跟我们现在所观察
的事实,它是违背的。但是如果又从经典里面来探讨的话,佛教说众生平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佛教中只有实证真沙门法式的诸佛菩萨是真沙门,二乘人相对于佛菩萨而言皆是假
沙门;因为释迦牟尼佛与诸佛建立佛教的目标,皆要使一切众生成就佛道,二乘人若不
回心于大乘,则违背佛教的宗旨,故二乘人就佛教而言非真沙门。但是,佛教对于假沙
门的二乘人并不排斥,也不会将二乘人摒除于佛教之外;相反的,真沙门的诸佛菩萨还
要以无量的悲愍心摄受二乘人于佛教之中,希望可以转变二乘人自私狭隘的心态而回心
于大乘,成为心量无私且宽广的菩萨种姓。
例如,释迦牟尼佛最初建立的即是“佛”教而非“罗汉”教,但以度化的方便施设
而有前后三转法轮之次第;在初转法轮时依所设方便以声闻法度声闻比丘为主,并依声
闻戒律方便建立出家声闻僧团的表相;在第二、三转法轮时,转入大乘宣说般若诸经以
及唯识种智诸经,将出家声闻僧团回归成为依止菩萨戒之大乘菩萨僧团。然而,大乘菩
萨僧团的建立,并非将假沙门的声闻人排除在外,而是保留声闻僧团所有声闻比丘与比
丘尼的成员,将之逐渐转变回归为真沙门的菩萨僧团。声闻僧团是以急求解脱入无余涅
槃作为修行的目标,因为急求入涅槃并不能使人成佛,因此声闻僧团依“佛”教而言只
是假沙门僧团,并非真沙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唐玄奘》
“玄奘以来第一人”(一)
壹、前言
印顺法师(1906年-2005年)的逝世,在佛教界掀起一片不大的涟漪。印顺法师被
普遍认知为佛学大师,并被越来越少的部分教内人士尊为“当代佛学泰斗”,那些极少
数的人们甚至尊他为“玄奘以来第一人”。原本并无写作意愿的我,看他们低调而庄严
的办完印顺的后事,就当是一场世间名人的生死常事而不曾起心动念;但他们在报纸上
却大力的宣扬他是玄奘以来第一人,这样与事实正好相反的说法,却使人不能不作罢,
这就必须探讨印顺的思想本质让大家了解了,因为印顺正是玄奘以来破坏正法的第一人
。那么到底所谓的“印顺思想”核心价值是什么,以及他对当代与后人的影响如何,我
们都应该作一番认识与探讨。
印顺法师一生浸霪于佛法中,并自谓以史学家的态度、宗教家的情怀,进行佛教的
研究、考证,进而确立了所主张的“缘起性空”及“人间佛教”二个核心价值观。缘起
性空被他认为是佛法的根本,人间佛教则被认为是佛法的实践。以下便分别对印顺法师
研究佛法的态度,“缘起性空”与“人间佛教”的主张,以及他对禅净的批评,作进一
步的剖析与评论。
贰、评印顺法师研究佛法的态度
印顺法师在佛法探究过程中,有一... 阅读全帖
n****f
发帖数: 905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佛求生西方 -- 横超法门
我们所修持的这个净土法门·是最殊胜超绝的· 大家不要轻视了。为什么呢·因为佛
所说的种种法门·无非是观机而说·好比对症下药一般。如果自己的根机·和这个法门
不相应·修起来·是很难得益的。一切法门·皆仗自力修戒定慧·断贪嗔痴·必须惑业
净尽·方能了生脱死。或者烦恼尚有一毫未断尽的。生死还是不能免·况全未断者乎。
这是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干到彻底才可。
唯有念佛一法·是如来普应群机而说的·亦是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所成就的。无论上中
下根·皆可修学。即烦恼惑业完全丝毫未断的凡夫·只要具足真信切愿·实行念佛求生
西方·亦可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一得往生·生死就可了脱了·所以说是最超胜的。
佛在世的时候·十个人修行·就有九个可以成道。因为那时的人·天性淳厚·根机是很
猛利的。到了后来·众生的业障逐渐增加·根机也就渐渐的陋劣下来·再要和从前一样
·是不可得了。然在晋唐时候·还有这种仗自力可以了脱生死的人·但已是逐渐减少·
越后越少的。到了现在·已没有这样的人了。如此看来·就晓得仗自己的力量去断烦恼
了生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此时如仍不自量力·要说大话·轻视这个念佛横超法门·
而去别修其他法门·那恐怕要了...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