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前敌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兹委任郭伯雄为征印总司令,令计划为政委,谷俊山为参谋长。另外组成前敌委员会,
周永康为前委书记,薄熙来为副书记,刘志军负责后勤交通保障
g***t
发帖数: 7544
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前敌总指挥算是张宏范还是施琅
前敌总指挥算是张宏范还是施琅?
n****4
发帖数: 12553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你看他眼前敌之众
你看他眼前敌之众,战线之多。对中欧日之经政战,对伊朗叙利亚朝鲜之军政战,对国
内从张三到韩九之风政战。要换成习总,就是有十个都 神经衰弱了。而川普依然神丰
形朗,吃嘛嘛香
n****4
发帖数: 12553
4
孙春兰任前敌总指挥是不是因为她是女的?
习主席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女同志的感染几率只有男的三分之一,blah blah blah ~~
s******i
发帖数: 870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发:毛泽东和张国焘的斗争
http://www.wyzxsx.com/zazhi/no.151.htm#_Toc316325067
郭建波:雪山弥雾、草地惊雷——长征期间毛泽东和张国焘斗争的历史考察
谨以此篇献给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诞辰一一八周年 。同时也献给为了中
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英勇牺牲的先烈,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浇灌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
之花,用自己人生的壮举谱写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史的光辉篇章,用自己短暂的生命铸造
了共和国大厦的辉煌。
在艰难的革命斗争年代,如果没有毛泽东多次把党和革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我们就不
会取得一九四九年的胜利,甚至党和革命的前途就会被葬送。本文所论述的毛泽东和张
国焘长征期间就北上和南下的斗争就是其中的一次。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在临终前总结自己的一生时
说,他一辈子办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建立新中国,一件是文化大革命。在他心目中文化
大革命要比建立新中国还重要得多,因为这是关系到无产阶级政权的兴亡大事,这是人
类发展史上的一个空前壮举,对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筑固无产阶级专政,保证社会主
义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他看到,对这件事赞成... 阅读全帖
l*****9
发帖数: 9501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张国焘与中共中央的战略分歧到底在哪里?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0 14:10:47 2016,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张国焘与中共中央的战略分歧到底在哪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0 14:10:06 2016, 美东)
张国焘与中共中央的战略分歧到底在哪里?
由于这些年来史学界的某些观念的误导,使得不少人将长征途中张国焘与中共中央之间
的那场斗争,简单而机械地视为是张国焘与毛泽东两个人之间的权力之争,抹煞了这场
斗争中所包含的政治军事内容,将严肃的历史庸俗化。也正是在这种庸俗化的史学观念
误导下,对张国焘错误路线影响下所造成的部分历史事件,就产生了错误解读,进一步
将张国焘与中共中央之间的路线分歧和斗争,肤浅地曲解为红军一四方面军之间的矛盾
。而这种错误认识,恰恰是张国焘为...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张国焘与中共中央的战略分歧到底在哪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0 14:10:06 2016, 美东)
张国焘与中共中央的战略分歧到底在哪里?
由于这些年来史学界的某些观念的误导,使得不少人将长征途中张国焘与中共中央之间
的那场斗争,简单而机械地视为是张国焘与毛泽东两个人之间的权力之争,抹煞了这场
斗争中所包含的政治军事内容,将严肃的历史庸俗化。也正是在这种庸俗化的史学观念
误导下,对张国焘错误路线影响下所造成的部分历史事件,就产生了错误解读,进一步
将张国焘与中共中央之间的路线分歧和斗争,肤浅地曲解为红军一四方面军之间的矛盾
。而这种错误认识,恰恰是张国焘为自己的错误路线进行辩解时所使用过的逻辑。
所以,要清晰正确地解读那段历史,就有必要先认识清楚,张国焘与当时中共中央决策
层在政治战略和军事战略上的根本分歧。
张国焘与中央的政治战略分歧,虽然出现在一四方面军会师之时,但在之前已经有了一
点苗头。这就是关于西北联邦政府...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8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南昌起义领导人到底是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8981180101f08n.html
顾则徐2011 http://blog.sina.com.cn/guzexu 2013-10-21 16:10:35
南昌起义领导人到底是谁?
顾则徐
南昌起义领导人到底是谁?这本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因为只要当时有文告,就一定
简单,但由于历史叙事的变化,这个问题本身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故而就成了复杂的
问题。复杂而复杂,试图简而言之,反使接受复杂而复杂之信息的人不容易明白,甚而
以为荒诞,所以,欲使人清晰之法,只能循历史叙述演变之途径,循序给予一一复归,
或可达到令人明瞭之目的。
一,法定遵从的领导层。
所谓法,一为颁令,二为契约。人类之法,无非这两种。颁令属于权力、服从,契约属
于洽商、襄赞。无论契约,无论颁令,都属法定。法定有国家法之法定,有非国家法之
法定,两者切合,就是合法;两者冲突,就是非法;后者违背前者,就是违法。违法而
为法,中国古代就称造反,比如陈涉、吴广与众刑徒约法“大楚兴,陈胜王”,这种违
法之法就是造反。造反而采武力,或可叫暴动,或可叫起义,1927年8月...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9
张国焘与中共中央的战略分歧到底在哪里?
由于这些年来史学界的某些观念的误导,使得不少人将长征途中张国焘与中共中央之间
的那场斗争,简单而机械地视为是张国焘与毛泽东两个人之间的权力之争,抹煞了这场
斗争中所包含的政治军事内容,将严肃的历史庸俗化。也正是在这种庸俗化的史学观念
误导下,对张国焘错误路线影响下所造成的部分历史事件,就产生了错误解读,进一步
将张国焘与中共中央之间的路线分歧和斗争,肤浅地曲解为红军一四方面军之间的矛盾
。而这种错误认识,恰恰是张国焘为自己的错误路线进行辩解时所使用过的逻辑。
所以,要清晰正确地解读那段历史,就有必要先认识清楚,张国焘与当时中共中央决策
层在政治战略和军事战略上的根本分歧。
张国焘与中央的政治战略分歧,虽然出现在一四方面军会师之时,但在之前已经有了一
点苗头。这就是关于西北联邦政府的宗旨问题。按张国焘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所说,那
时他已经对苏维埃运动产生怀疑,故而在西北联邦政府的政策制定中不再将苏维埃运动
的土地政策作为核心内容提出。而在当时,中央对张的政策提出批评后,张国焘也没有
就此过多提出异议,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基本还是执行苏维埃运动的土地... 阅读全帖
q*d
发帖数: 22178
10
夏宇立 《炎黄春秋》2010年第11期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土城作战失利,渡江北上入川受挫。为了摆脱严峻的不利局
面,1935年1月29日至3月21日,中央红军在川黔滇交界处的赤水河上,由东至西,由西
至东,来来回回作了四次横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四渡赤水。
我们先来回眸其主要经过:1月29日,中央红军退出土城战斗,在猿猴场到土城之间
,分三路西渡赤水河(即一渡赤水), 向川南的古蔺、叙永方向开进。2月2日,其右纵
队红一军团围攻叙永县城不克,撤出战斗,继续西进。7日,中共中央决定"以川、滇、
黔边境为发展地区",并 令各军团迅速脱离川敌,向扎西(今云南威信)地区集中。接着
,进行了休整和整编。由于土城作战的严重伤亡,为了维持战斗力,部队缩小编制。
2月中旬,中革军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之简称,下同)发现川军和滇军分由南
北方向压来,留驻不利,决定回师东进,到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寻 机歼敌。
18日,中央红军遂由太平渡、二郎滩开始东渡赤水河(即二渡赤水),重入贵州。24日,
进占桐梓。26日攻占娄山关,击溃黔军两个团,并于27日 击溃黔军六个团,再占遵义
。28日,击... 阅读全帖
q*d
发帖数: 22178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qed (弦月弯刀),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老毛的指挥被质疑:四度赤水评价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7 22:46:43 2010, 美东)
夏宇立 《炎黄春秋》2010年第11期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土城作战失利,渡江北上入川受挫。为了摆脱严峻的不利局
面,1935年1月29日至3月21日,中央红军在川黔滇交界处的赤水河上,由东至西,由西
至东,来来回回作了四次横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四渡赤水。
我们先来回眸其主要经过:1月29日,中央红军退出土城战斗,在猿猴场到土城之间
,分三路西渡赤水河(即一渡赤水), 向川南的古蔺、叙永方向开进。2月2日,其右纵
队红一军团围攻叙永县城不克,撤出战斗,继续西进。7日,中共中央决定"以川、滇、
黔边境为发展地区",并 令各军团迅速脱离川敌,向扎西(今云南威信)地区集中。接着
,进行了休整和整编。由于土城作战的严重伤亡,为了维持战斗力,部队缩小编制。
2月中旬,中革军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之简称,下同)发现川军和滇军分由南
北方向压来,...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12
作者:顾则徐
南昌起义领导人到底是谁?这本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因为只要当时有文告,就一定
简单,但由于历史叙事的变化,这个问题本身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故而就成了复杂的
问题。复杂而复杂,试图简而言之,反使接受复杂而复杂之信息的人不容易明白,甚而
以为荒诞,所以,欲使人清晰之法,只能循历史叙述演变之途径,循序给予一一复归,
或可达到令人明瞭之目的。
一,法定遵从的领导层。
所谓法,一为颁令,二为契约。人类之法,无非这两种。颁令属于权力、服从,契约属
于洽商、襄赞。无论契约,无论颁令,都属法定。法定有国家法之法定,有非国家法之
法定,两者切合,就是合法;两者冲突,就是非法;后者违背前者,就是违法。违法而
为法,中国古代就称造反,比如陈涉、吴广与众刑徒约法“大楚兴,陈胜王”,这种违
法之法就是造反。造反而采武力,或可叫暴动,或可叫起义,1927年8月1日南昌的造反
,当时既称南昌暴动,又称南昌举义,今天则称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颁布的法,关于领导机构和领导层,内容如下:
1,最高领导机构为革命委员会,统一领导政治、军事。革命委员会委员为贺龙、经亨
颐、何香凝、朱晖日、黄琪...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第一次问答节略
第二次问答节略
第三次问答节略
第四次问答节略
第五次问答节略
第一次问答节略
光绪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午后二点半钟,带同参议李经方及参赞官三人乘轮登岸
赴会议公所,与伊藤、陆奥及书记官六人坐定寒暄毕。
伊云:中堂此来一路顺风否?
李云:一路风顺,惟在成山停泊一日。承两位在岸上预备公馆,谢谢。
伊云:此间地僻,并无与头等钦差相宜之馆舍,甚为抱歉!
李云:岂敢!
伊云:本日应辨第一要事,系互换全权文凭。
(当由参议恭奉敕书呈中堂面递伊藤;伊藤亦以日皇敕书本交中堂)
伊令书记官阅诵英文与前电之底稿相较,陆奥令书记官将敕书与前电华文之底稿相
较,中堂令东文翻译与罗道比较日皇敕书并所附翻译英文底稿毕。
陆云:日皇敕书是否妥协?
李云:甚妥。我国敕书是否妥协?
伊云:此次敕书甚妥。
中堂复令罗道宣诵拟请停战英文「节略」;诵毕,将「节略」面交伊藤。
伊略思片刻,答以此事明日作复。
旋问:两国敕书应否彼此存留?
李云:可以照办。
伊云:顷阅敕书甚属妥善,惜无御笔签名耳!
李云:此系各国俗尚不同;盖用御宝,即与御笔签名无异。
伊云:此次姑不深求;惟贵国大皇帝既与外...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14
“打鼓新场风波”毛泽东坚持己见,力避全军覆灭
土城战役,使毛泽东尝到川军的“辣味”,于是改为向西进入云南扎西。在扎西会
议上,毛泽东提出了“回兵黔北”的方针,认为还是黔军易打,黔北空虚,这一意见为
大家所接受。
“吃一堑,长一智。 ”毛泽东指挥红军“回兵黔北”,于2月18日、19日二渡赤水
,在娄山关和板桥之间一下子歼灭黔军王家烈的8个团,乘胜再次攻占遵义城。接着,
又痛击敌吴奇伟增援部队。这一仗,总共歼敌20个团,成为长征以来打的最大胜仗。
遵义战役的大胜利,驱散了土城战役失利的阴影,毛泽东在军内的威信迅速回升。
但是,没过几天,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毛泽东气急之下提出了辞职。
遵义大胜之后,中央红军在遵义、鸭溪、白腊坎一带休整待机,徘徊诱敌。 3月8
日,毛泽东随前敌司令部由白腊坎移至花苗田,再移至荀坎。中央军委纵队也同时进驻
荀坎。
前敌司令部和军委机关驻扎在荀坎一个名叫新房子的庄子里。
3月10日1时,一封急件传到前敌司令部,交到朱德手里。
这是一份由红一军团首长林彪、聂荣臻提出的红军行动建议。电文如下:
(万急)朱主席
关于目前的行动,建议野战军应向打鼓新场、三重堰前进,消灭... 阅读全帖
B*Q
发帖数: 25729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全)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十)
芦笛
D、出逃
如前所述,两河口会议确定全军北上,国焘也没有反对。此后红四军攻打松潘不下。军
委遂召集会议,决定放弃攻打松潘,改为执行夏洮战役计划。红军兵分两路,左路军由
五军(原一方面军五军团)、九军、三十一军、三十二军(原一方面军九军团)、三十
三军组成,由红军总司令部率领,从卓克基北进取阿坝,控墨洼,继而向北出夏河;右
路军由红军前敌指挥部率红四军、三十军、一军(原一方面军一军团),自毛儿盖北出
班佑、巴西地区,由彭德怀率三军(即原三军团)全部及四军一部作总预备队,掩护中
央机关前进,若右路军无路可走,再改经阿坝前进。
根据这一计划,张国焘遂与朱德在沙窝会议结束后,率左路军离开毛儿盖,西进阿坝。
他们走后,毛泽东等人却又召集了毛儿盖会议,推翻原来的决议,决定右路军改当主力
,向东北方向推进,左路军则由西进改为东进,向右路军靠近。但朱德、张国焘回电说
,阿坝地区人粮较丰,占领阿坝既可解决财源给养问题,又可作为战略后方,还是想坚
持原来的方案。陈昌浩与徐向前均同意毛的主张,电促张国焘令左路军离开阿坝,改向
东北方向前进,向右路军方向靠拢。但张国焘...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1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越战中国打的一塌糊涂
进攻,1979,中越战争的非专业检讨(中)
来源:流浪的橡树 作者:橡树 发布时间:2017-01-17
字号
从17日开战,到18日、19日,中国军战线全部推入越南北部边境3——10公里
,部分穿插部队入境纵深,可能至20公里以上。
战场态势是,中国军东集群分为北、南、东三个军规模的作战集群,以“苏式
”大兵团的品字型布阵,攻击前进。这是机械化大兵团作战的常规态势。17日两军接战
,战场态势已经呈现双方战力悬殊,东集群品字形布兵,稳步推进,显然胜券在握。中
国军西集群则以配属部队主力13军、14军,对中越边境老街进行传统的“苏式”钳击攻
击。以11军策应迂回,佯进。
两个作战集群的攻击、进军模式大同小异。
中国军西集群开战与攻击态势图
经过开战最初两天的激战,中国军参战部队自下而上,有了实战的震撼。这两
天伤亡数字,让中国军方和边境相关单位、人员均感不安。据说仅师团级高级指挥官这
两天伤亡数字,就占去高级指挥官在这场战争伤亡数字的一半。让人非常遗憾的是,如
此规模的战争,中国军高层盲目乐观,事先没有考虑靠前战...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17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1 15:24:32 2012, 美东)
“打鼓新场风波”毛泽东坚持己见,力避全军覆灭
土城战役,使毛泽东尝到川军的“辣味”,于是改为向西进入云南扎西。在扎西会
议上,毛泽东提出了“回兵黔北”的方针,认为还是黔军易打,黔北空虚,这一意见为
大家所接受。
“吃一堑,长一智。 ”毛泽东指挥红军“回兵黔北”,于2月18日、19日二渡赤水
,在娄山关和板桥之间一下子歼灭黔军王家烈的8个团,乘胜再次攻占遵义城。接着,
又痛击敌吴奇伟增援部队。这一仗,总共歼敌20个团,成为长征以来打的最大胜仗。
遵义战役的大胜利,驱散了土城战役失利的阴影,毛泽东在军内的威信迅速回升。
但是,没过几天,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毛泽东气急之下提出了辞职。
遵义大胜之后,中央红军在遵义、鸭溪、白腊坎一带休整待机,徘徊诱敌。 3月8
日,毛泽东随前敌司令部由白腊坎移至花苗田,再移至荀坎。中央军委纵队也同时进驻
荀坎。
前敌司令部和军委机关驻扎在荀坎一个名叫新房子的庄子里。
3月10日1时,一封急件传到前敌司令部,交到朱德手里。
这是一份由红一军团首长林彪、聂荣臻提出的红军行...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739
18
对蒋介石屠杀政策的武装反抗中,却走出来一大批威震华夏的红军战将。第一枪1927年
8月1日在南昌城头打响。
第一枪打得如此响亮。1955年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元帅和十位大将中,八位元帅
和六位大将与南昌起义紧紧相连。八位元帅是: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林彪、
陈毅、叶剑英、徐向前;六位大将是:陈赓、粟裕、许光达、张云逸、谭政、罗瑞卿。
八一南昌起义的主力,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部队。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时期所
能掌握或影响的武装力量,主要集中在这支部队里。该方面军下辖第四军、第十一军、
第十二军、第十三军、暂编第二十军。共产党所能掌握和影响的,是叶挺兼任师长的第
十一军二十四师,以原叶挺独立团为骨干扩编成的第四军二十五师,以及贺龙任军长的
暂编第二十军,共2万余人。颇值得历史记载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元帅中的五位
、十位大将中的六位,1927年都集中在第二方面军内。
五位元帅是:第二方面军暂编第二十军军长贺龙;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第
二方面军总指挥部上尉参谋徐向前;第二方面军第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三营七连中尉
连长林彪;第二方面军教导团特务连准尉文书陈毅。
六位大... 阅读全帖
c****e
发帖数: 1628
19
一、全国各地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
①起义时间地点:1927年8月1日2时,江西省南昌市。
②起义主要领导人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③参加起义部队: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11军第10师(师长蔡廷锴)、第24师(
副军长兼师长叶挺)和第20军(军长贺龙)全部,第4军第25师(师长李汉魂)下属第
73团、第75团;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
部(团长兼局长朱德)。共2万余人。(这支部队就是后来长征时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
面军的前身)。
④起义后浴血奋斗走出来的未来的共和国党政军领导有:政府首脑1人、元帅6人
、大将3人、上将4人)。
周恩来:起义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建国后长期担任国
务院总理、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1976年1月8日病逝。中央军委确定的中国人
民解放军三十六个军事家之一。
朱 德:起义前任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兼南昌市公安局局
长。起义后任第九军副军长。1955年授予第一元帅军衔,授军衔时任中共中央政... 阅读全帖
c****e
发帖数: 1628
20
一、全国各地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
①起义时间地点:1927年8月1日2时,江西省南昌市。
②起义主要领导人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③参加起义部队: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11军第10师(师长蔡廷锴)、第24师(
副军长兼师长叶挺)和第20军(军长贺龙)全部,第4军第25师(师长李汉魂)下属第
73团、第75团;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
部(团长兼局长朱德)。共2万余人。(这支部队就是后来长征时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
面军的前身)。
④起义后浴血奋斗走出来的未来的共和国党政军领导有:政府首脑1人、元帅6人
、大将3人、上将4人)。
周恩来:起义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建国后长期担任国
务院总理、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1976年1月8日病逝。中央军委确定的中国人
民解放军三十六个军事家之一。
朱 德:起义前任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兼南昌市公安局局
长。起义后任第九军副军长。1955年授予第一元帅军衔,授军衔时任中共中央...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在昆山,我发现了一件可鄙可恨的事,这才知道紧要关头未接到行动命令的原因——
前敌总司令(按:陈诚)带了几个勤务兵,藏在一座远离公路的宝塔中。我好不容易找
到了他,他正搬着手指头数着“第一师、第二师……”计算忘掉了什么部队。大军转进
途中,士气不振,人马杂沓,敌军进逼,指挥上百万大军的第三战区前敌总司令竟象连
排长一样搬手指头来决定近百万部属的命运,整个前敌总司令部百多名参谋人员养了何
用?
原来前敌总司令部和参谋人员纤毫未损,只因此人害怕人多会招惹日机轰炸,便只
带几个勤务兵躲在孤零零的宝塔里搬着手指头指挥千军万马。这么乱搞,弄到张发奎部
和我的八十八师吃尽了苦头。几十个师退却,前敌总司令却忘了指派掩护部队,我师在
青阳港堵击日军,是这位大将军临时抓了个差。更可恨者,他自己的心腹部队罗卓英、
霍揆彰部就在他手边,他不拿来使用,却让八十八师单独作战。
这种自私自利的恶劣作风,实为败坏与分裂国军的始作俑者!苏州本应是大军休整
的要津,然大将军事先全无布置。大军还未转进苏州,地方秩序已紊乱不可收拾,给予
全局极坏的影响!
胡:
据日本方面的文献纪录说,南京大屠杀的根由是日寇要报复您在光华门狙...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962
22
来自主题: Guang_Xi版 - 桂系沉浮录
桂系军阀(陆荣廷、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

在蒋介石统治中国的二十二年当中,大大小小的地方军阀都曾被他打败或吞并,但是,
其中有一个军事集团却又例外,它能够长期保持其军事实力并与蒋介石作抗衡,这就是
以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 为首的桂系军阀集团。桂系军阀存在的时间很长,分为旧
桂系和新桂系两个阶段。旧桂系的首领是陆荣廷,所以,有关桂系军阀,还得从陆荣廷
谈起。
陆荣廷,广西武鸣人。壮族。1859年8月13日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小名阿宋,字
干卿。陆荣廷出生后不久,父亲陆业秀就被人打死,母亲不久改嫁,他被交由邻居收养
。七、八岁时,由于养母家生活亦极端贫困,陆荣廷经常到别人家的果园、菜地偷东西
吃。有一次,他到野外雀窝里捉到几只乳雀,用家里仅有的一点生油炸了吃,养母一怒
之下把他赶出家门。陆荣廷食宿无所,只得回到生母处。但十岁时,生母又病死了,他
只得到雨伞店当徒工学艺,因受不了老板娘的虐待,只得出走,成了行乞的流浪儿,过
着讨吃、偷盗、浪荡的生活。
1879年二十一岁时,陆荣廷到了龙州厅当县役,结识了一些衙门中人,交游了一些江湖
朋友,听了不少草莽英雄的故事,使他萌发了闯荡江湖... 阅读全帖
r****5
发帖数: 95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井冈山会师的人数及红军军饷
好不容易在网上找到了龚楚回忆录的TXT文本(部分),现在就朱毛会师时双方的部队
人数再补充些材料,并说说我的解读,以就教于五湖客等识者。以下引号内的内容引
自龚书。
1. 胡龚带到酃县的有4800人,其中29团1800人,“宜章独立营,宜、郴两县赤卫队
和各机关人员3000人”。但这些并不都是战斗人员,不都是“部队”,不能全部称为
“兵力”。请看该书另一段:
“第四天(大约是五月五日)的中午,我们到达酃县,即赴军部,已见到毛泽东正和
朱德、陈毅等谈得很融洽。朱德一见我到,即问我部队有无损失。我告诉他:阵亡官
兵十三人,负伤三十余人,伤兵已由地方同志安置到偏僻的乡村疗治,阵亡的有宜章
独立营营长龚楷及廿九团排长两人,士兵十一人,已在折岭安葬,现到此的连同赤卫
队及宜、郴两县之党、政、军干部眷属四千八百多人。他听了,皱皱眉头:站起来,
背着双手,踱来踱去,一声不出。这正是他考虑事情及苦闷时的神态。毛泽东立即说
道:「我们先行开到砻市集中,整编队伍,安置老弱家属,再作打算。」朱德即答说:
「就这样办。待廿八团第三营及水口山工人武装,在耒阳掩护撤退的队伍到达,全部
集中后即开拔。」
接着他命令...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739
24
三、笔杆子,枪杆子
说到枪杆子,人们马上想到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理论著称于世的毛泽东;以为枪杆
子理论出自他的天才创造。
袁世凯最先给中国政治带进来了枪杆子。通过对枪杆子的纯熟掌握运用,满清王朝不得
不接纳他,辛亥革命也不得不接纳他。
孙中山则最先给中国革命带进来了军事。同盟会的革命活动,基本就是对武装起义苦心
竭虑的策划与发动。
于是中国的革命或反革命,一开始便具有了与别国的革命或反革命截然不同的特色。
把枪杆子用到炉火纯青地步的,还是蒋介石。
他登上中国政治舞台首先利用了鲍罗庭提供的机遇,其次便是手中的枪杆。
首先也来源于其次。鲍罗庭错以为他是一支革命的枪杆。
毛泽东对枪杆子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长期过程。
他最初并不赞成暴力革命。倾向于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而不是马克思的无产阶级
专政。1919年受五?四运动影响,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第一期《创刊宣言
》上,即针对“打倒强权”提出了一番颇为温情的理论:“(一)我们承认强权者都是人
,都是我们的同类。滥用强权,是他们不自觉的误谬与不幸,是旧社会旧思想传染他们
遗害他们。(二)用强权打倒强权,结果仍然得到强权。不但自相矛盾,...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25
杨奎松: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共红军的一次尝试
——有关中国红军“打通国际路线”的经过
中共革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得益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帮助,这或许是一个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问题。但共产国际和苏联究竟给了中国革命,特别是给了中国共产党人哪
些具体的帮助,这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问题。从已经发现的各种文献记载看,过去
流传的关于遵义会议以后,特别是抗战以后,苏联和共产国际已经不再信任中共,不再
援助中共的说法,是过于简单化了。事实上,自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决定撤出江西
中央苏区之日起,在共产国际和苏联军事及情报机关内部,就迅速开始提出和酝酿着一
个用于直接援助中国红军的跨国界的行动计划了。这个计划最后尽管因种种原因而未能
完全实现,但它的存在及其实施经过,足以说明苏联和共产国际至少这时并没有放弃大
力援助中共革命的想法。
同样的情况,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得出中共中央自从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成立
了新的中央领导机关以后,就不再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一意坚持独立自主,一
切自力更生了。中国和苏联有着上千公里的共同边界线,几乎任何稍有头脑的政治家都
能够看出,苏联强大军事力... 阅读全帖
w**********5
发帖数: 1741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
二、“四渡赤水出奇兵”
据党神话说,遵义会议后伟大领袖毛主席掌握了军权,从此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红军
在他的指挥下节节胜利,士气高昂云云,再没比这更大的谎言了。实际上,伟大领袖在
那当口夺了权,充分暴露了他作为玩票军人的最大缺点,那就是没有实际指挥战役的能
力,因而闹得全军怨声载道,几乎再度酿成领导权危机。
毛此前的军事经验只限于指挥三次反围剿,但那是在自家地盘里打仗,占尽了地利与人
和,敌情动向一目了然,可以事前与将领们仔细切磋战役计划。但长征就完全不同了:
自己是客军,在陌生地域里行军作战,随时都在流动中,军情瞬息万变,根本就没有可
能事前从容规划,并与实际指挥战斗的将领们商量,其实只能由前线指挥官临机处置,
由中央去遥控反而坏事。事实证明,遵义会议后打的胜仗都是前线指挥官临机处置赢得
的,而败仗都是毛事前策划造成的。这就是林彪写信要夺权的根本原因。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强敌跟追、东逃西窜的情况下是否能立定脚跟,从头创建新的根
据地?我认为不可能。
此前苏区之所以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全靠军阀混战。南京政府的建立非但没有结束
内战,反而使得内战以空前规模进行,而红军从来不是内战的主... 阅读全帖
J*******3
发帖数: 1651
27
从毛泽东的曲折道路看领袖的意志品质
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也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伟大复兴事
业的转折点。毛泽东同志成为中国革命的舵手后,引领革命队伍走出死亡走向胜利,引
领中华民族走出黑暗走向光明,没有毛泽东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今天的一切事业和发
展就没有前提和基础。遵义会议对革命事业、对国家民族伟大意义是勿庸置疑的,但这
篇文章重点讲另一个方面,从毛泽东遵义会议前后那段艰难奋斗,看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和对事业人生的启迪。
逆境和挫折谁都会遇到,要想取得事业成功,就有一个不断接受挑战、不断克服困
难和逆境的过程,甚至需要在绝望处求生存、谋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伟人毛泽
东坚忍不拔、战胜挑战、走出逆境、走向胜利的品格与智慧,会对我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伟人毛泽东早年的发展并不幸运,甚至可以说倒霉得不得了。在遵义会议成为党的最
高领袖之前,他至少有三次大落大起,当时落得很委屈、很无奈、很受伤,最后起的虽
然很艰难,但却很是了得。看后让人拍案叫绝、伏案深思,也让人深受启迪、深受教益。
第一落是刚上井冈山时。
1928年3月,因秋收起义后没有攻下大城市,调...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2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令人难以相信的贺捷生
·余汝信·
一、原叶办工作人员的声明
2012年8月31日下午,得知原叶剑英办公室工作人员发表了一个声明,全文如下:
关于贺捷生同志《以女儿的名义》一文的郑重声明
2012年1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贺捷生同志题为《以女儿的名义》一文。该
文第5段描绘了徐、叶两位老帅在徐帅家中会面并交换了有关长征途中张国焘那封「密
电」的意见。作为长期在叶帅身边的工作人员,我们经过认真回忆,仔细核查,证实「
文化大革命」后直至叶帅逝世,叶帅从未到过徐帅家。徐、叶两位老帅「相约当面交换
意见」并在徐帅家中达成所谓的「协议」纯属虚构。
原叶剑英办公室工作人员 二零一二年八月三十一日
声明指向的,是官方人民网登载的贺捷生《以女儿的名义》一文的这段话:
记忆最深的那次是在他家里。当时我和老伴李振军在军事科学院负责《叶剑英传》
的编写工作,确定选题后,被告知徐叶两位老帅对长征途中张国焘的那封密电有不同看
法。他们相约当面交换了一次意见,最终达成协议:此「公案」宜粗不宜细。幸运的是
,这次交换意见的整个过程,我们作为项目负责人和实际操作者,始终在现场,不禁为
两位元勋的赤诚和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折服。叶帅离开后,... 阅读全帖
w**********5
发帖数: 1741
2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
二、“四渡赤水出奇兵”
据党神话说,遵义会议后伟大领袖毛主席掌握了军权,从此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红军
在他的指挥下节节胜利,士气高昂云云,再没比这更大的谎言了。实际上,伟大领袖在
那当口夺了权,充分暴露了他作为玩票军人的最大缺点,那就是没有实际指挥战役的能
力,因而闹得全军怨声载道,几乎再度酿成领导权危机。
毛此前的军事经验只限于指挥三次反围剿,但那是在自家地盘里打仗,占尽了地利与人
和,敌情动向一目了然,可以事前与将领们仔细切磋战役计划。但长征就完全不同了:
自己是客军,在陌生地域里行军作战,随时都在流动中,军情瞬息万变,根本就没有可
能事前从容规划,并与实际指挥战斗的将领们商量,其实只能由前线指挥官临机处置,
由中央去遥控反而坏事。事实证明,遵义会议后打的胜仗都是前线指挥官临机处置赢得
的,而败仗都是毛事前策划造成的。这就是林彪写信要夺权的根本原因。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强敌跟追、东逃西窜的情况下是否能立定脚跟,从头创建新的根
据地?我认为不可能。
此前苏区之所以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全靠军阀混战。南京政府的建立非但没有结束
内战,反而使得内战以空前规模进行,而红军从来不是内战的主... 阅读全帖
B*Q
发帖数: 25729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主席是中国5000年来第一战神
www peacehall com/forum/200906/lishi/12314.shtml
二、“四渡赤水出奇兵”
据党神话说,遵义会议后伟大领袖毛主席掌握了军权,从此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红军
在他的指挥下节节胜利,士气高昂云云,再没比这更大的谎言了。实际上,伟大领袖在
那当口夺了权,充分暴露了他作为玩票军人的最大缺点,那就是没有实际指挥战役的能
力,因而闹得全军怨声载道,几乎再度酿成领导权危机。
毛此前的军事经验只限于指挥三次反围剿,但那是在自家地盘里打仗,占尽了地利与人
和,敌情动向一目了然,可以事前与将领们仔细切磋战役计划。但长征就完全不同了:
自己是客军,在陌生地域里行军作战,随时都在流动中,军情瞬息万变,根本就没有可
能事前从容规划,并与实际指挥战斗的将领们商量,其实只能由前线指挥官临机处置,
由中央去遥控反而坏事。事实证明,遵义会议后打的胜仗都是前线指挥官临机处置赢得
的,而败仗都是毛事前策划造成的。这就是林彪写信要夺权的根本原因。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强敌跟追、东逃西窜的情况下是否能立定脚跟,从头创建新的根
据地?我认为不可能。
此前苏区之所以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阅读全帖
B*Q
发帖数: 25729
3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主席是中国5000年来第一战神
www peacehall com/forum/200906/lishi/12314.shtml
二、“四渡赤水出奇兵”
据党神话说,遵义会议后伟大领袖毛主席掌握了军权,从此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红军
在他的指挥下节节胜利,士气高昂云云,再没比这更大的谎言了。实际上,伟大领袖在
那当口夺了权,充分暴露了他作为玩票军人的最大缺点,那就是没有实际指挥战役的能
力,因而闹得全军怨声载道,几乎再度酿成领导权危机。
毛此前的军事经验只限于指挥三次反围剿,但那是在自家地盘里打仗,占尽了地利与人
和,敌情动向一目了然,可以事前与将领们仔细切磋战役计划。但长征就完全不同了:
自己是客军,在陌生地域里行军作战,随时都在流动中,军情瞬息万变,根本就没有可
能事前从容规划,并与实际指挥战斗的将领们商量,其实只能由前线指挥官临机处置,
由中央去遥控反而坏事。事实证明,遵义会议后打的胜仗都是前线指挥官临机处置赢得
的,而败仗都是毛事前策划造成的。这就是林彪写信要夺权的根本原因。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强敌跟追、东逃西窜的情况下是否能立定脚跟,从头创建新的根
据地?我认为不可能。
此前苏区之所以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阅读全帖
B*Q
发帖数: 25729
3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全)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二)
芦笛
二、“四渡赤水出奇兵”
据党神话说,遵义会议后伟大领袖毛主席掌握了军权,从此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红军
在他的指挥下节节胜利,士气高昂云云,再没比这更大的谎言了。实际上,伟大领袖在
那当口夺了权,充分暴露了他作为玩票军人的最大缺点,那就是没有实际指挥战役的能
力,因而闹得全军怨声载道,几乎再度酿成领导权危机。
毛此前的军事经验只限于指挥三次反围剿,但那是在自家地盘里打仗,占尽了地利与人
和,敌情动向一目了然,可以事前与将领们仔细切磋战役计划。但长征就完全不同了:
自己是客军,在陌生地域里行军作战,随时都在流动中,军情瞬息万变,根本就没有可
能事前从容规划,并与实际指挥战斗的将领们商量,其实只能由前线指挥官临机处置,
由中央去遥控反而坏事。事实证明,遵义会议后打的胜仗都是前线指挥官临机处置赢得
的,而败仗都是毛事前策划造成的。这就是林彪写信要夺权的根本原因。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强敌跟追、东逃西窜的情况下是否能立定脚跟,从头创建新的根
据地?我认为不可能。
此前苏区之所以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全靠军阀混战。南京政府的建立非但没有结束
内战,反而使得内战以空... 阅读全帖
B*Q
发帖数: 25729
3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全)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十一)
E、真情
至此可以总结草地分裂的真相。窃以为,过错基本在中央一边。
早在会师前,洋房子先生们便和润之结成同盟,将国焘当成最大的敌人,制定了对付他
的三项方针:(一)封锁消息,对一位政治局委员隐瞒既往挫败以及中央内部分歧。(
二)先发制人,谴责张的“西北联邦政府”和四方面军的“军阀习气”。(三)和张只
谈军事不谈政治,以封官笼络他后迅速北上。
从政治上来说,这完全是违反党的组织原则的阴谋活动。以美学眼光视之,这些计策很
笨拙:封锁消息是不可能的,盖一方面军将领早就对中央的领导怨气满腹,消息必然要
走漏。事实表明,无论是遵义会议还是会理会议的情况都未能瞒过国焘。这策略非但没
有奏效,反而引起他的极度反感;谴责联邦政府只证明洋房子先生们不懂马列,老张可
不是只看古书的润之,唬住他可没那么容易;辱骂四方面军是“军阀”、“土匪”只能
为渊驱鱼,激起广大红军战士的极大愤怒,使得他们紧紧团结在张主席周围;只谈军事
不谈政治是一厢情愿,无法禁止对方谈。封了官后能否迅速北进就更无把握了。国焘同
志取代恩来作了党内军事的总负责,又牢牢控制了前敌指挥部,是北上还是南下,他有
最...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34
1949年后被处决的242名国民党高级将领,其中很多的抗日将领
来源: 吐奶义夫 于 2017-06-25 21:41:55
中国和美国都经历过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内战,中国内战历经三年结束,美国史上最大的
内战被称为“南北战争”,在这场长达四年的美国内战中,1865年5月 26日,林肯取得
内战的胜利,战事宣告结束。林肯考虑到战争给南北双方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对当
时的美国的经济影响很大。为了恢复了统一,使国家和社会 得到稳定,林肯代表美国
政府立刻发出特赦令,特赦了所有叛军,胜利后林肯政府没有杀掉一个军官和士兵,勒
令他们即刻返回家乡从事家乡的重建工作,从而使美国148年来通过建设成为世界强国。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镇压国民党残留在大陆的反动势力,进行了一场镇压反革
命的运动,但是在这场镇反运动中,国民党军在解放战争期间起义、投诚、被俘;退
役返乡,闲居或从商的高级将领绝大部分遭到枪杀、关押,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和孩
子都不同程度地收到株连。这些被杀、被关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他们中几乎全部参加过
八年抗日战争,其中不少高级将领都是抗日名将,民族英雄。
这些被杀的242名民国高...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35
逃亡大使馆:从急先锋到替罪羊
雪珥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
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
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逃亡者
这一天,大清国全国人大(“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
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
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
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
Reuter)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资政院此举,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要么服从资政院
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要么否决资政院的要求,但这相当于向宣称代表大
多数人民的资政院开战。这篇电文被次日(26日)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曼彻...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63
36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满清的王立军事件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unfair (unfair),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满清的王立军事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5 21:12:22 2012, 美东)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
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
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逃亡者
这一天,大清国全国人大(“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
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
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
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
Reuter)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资政院此举,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要么服从资政院
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要么...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37
人民日报社长范长江当年笔下的抗日铁汉汤恩伯
当年的《大公报》名牌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日报》社长的范长江先生,在
1937年写了一篇《南口碟血记》。他在文中动情地写道:“汤恩伯,这个铁汉子,他不
要命了。这确是厉害。十三军从军长到勤务兵,他们全不要命了!大家都把一条命决心
拼在了民族解放战争的火线上……”
“抗日铁汉”的美誉,汤恩伯应该当之无愧。因为在南口保卫战和台儿庄会战中,汤恩
伯的“表现”,确实是可圈可点。
誓死守南口一寸山河一寸血
南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往西,可进占察哈尔,威逼绥远,遥抚大西北之侧背;往南,
则可直下晋北,夺取入晋通道。南口,真可谓扼察、绥、晋之咽喉;其得失,系三省之
安危。
蒋介石对控扼南口高度重视。他思虑再三,决定任命汤恩伯为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
率部防守南口,傅作义、刘汝明分别担任 第七集团军正、副总司令,以利协同作战,
并调卫立煌的十四集团军北上增援南口。汤部等援军到达后实施反攻,内外夹击,重创
日寇。蒋介石要求汤恩伯:“无论 如何艰难,必须死守至少8到10天,等待援军的到来
。”
8月3日,汤部13军先头部队89师到达南口。8月4日,日军步骑混...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黑茶山飞机不出事儿的话
LOL, 你看错了吧,我说的是前敌军委书记,不是前敌书记。
“讲到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聂帅无限怀念已故的战友——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周恩
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他深情地说,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
临时政治局常委于武汉开会,作出了举行南昌起义的决定,并派周恩来前往南昌担任前
敌委员会书记。那天晚上,恩来同志开完会回到军委,向在军委工作的同志进行了传达
。他传达完后,就指定贺昌、颜昌颐同志和我组成前敌军委,我为书记。任务是先到九
江去,通知我们的同志,叫他们了解中央的意图,做好起义的准备。”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6500/100020/8473331.html
我很奇怪,阁下为何断然否定叶挺一定不会授衔为元帅的?就凭脱党?按照36位军事家
的评价,叶挺领导的两次起义,红军第一任总司令,46年被批准入党。再加上周士第脱
党后也评了上将,只要在军队工作,不给个元帅是说不过去的。

此点
周士
了的
气地
知道
w****2
发帖数: 12072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双石: 西渡黄河
一、西渡黄河
㈠西渡黄河究竟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要分两点来说,因为中央的目的与张国焘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⒈中共中央的目的
西渡黄河的目的是执行中共中央的宁夏战役计划,红四方面军以三个军的部队渡河
作战,也是中央在“十月份作战纲领”里作出的渡河作战兵力划分。但十月份作战纲领
不是作战命令,只是一个意图,渡河作战也不是十月份的内容。中央预计的渡河作战时
间是11月中旬以后,其原因有三:
⑴共产国际援助物资预计12月才运至中蒙边境,运抵预定接济地点定远营(今内蒙
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的时间更靠后,红军渡河后要在定远营取得援助物资后才能攻击
银川等坚城。否则红军将徘徊于坚城与沙漠之间,难以生存。
⑵在同心城一线集结的红一方面军渡河部队因造船技术的原因,只能在结冰季节履
冰渡河。
⑶要接应正向甘北(今宁夏南部)转移的红二方面军部队。
另外,渡河作战的前提条件是要拒止南敌——保持西兰大道十月份于我手,否则敌
军有可能长驱中宁、中卫一线,隔断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渡河部队。
这个任务主要是由红四方面军的部队担负。
⒉张国焘的目的
中共中央西渡黄河的目的是为了宁夏战役计划,但张国焘的想法却不同:他的...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0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0888
七,毛泽东主导了“富田惨案”
毛泽东在和斯诺介绍自己的革命生涯时,提到了1930年发生在江西的“富田事件”。毛
泽东把自己描述成目光敏锐的革命领袖,观风起于青萍之末,补牢洞于亡羊之前。他及
时发现叛乱活动的苗头,及时坚决镇压,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1943年11月10日,弗拉基米诺夫得到有关“富田事件”的三份原始文件,这些历史资料
呈现了“富田事件”全然不同的面貌。原始文件包括:
1,毛泽东于1930年12月5日以中共前敌委员会名义在黄阪发出的迅速抓捕、彻底审讯、
坚决镇压赣西南党委的秘密指示信;
2,江西省行委于1930年12月15日在永阳发出的 紧急通告第九号,控诉赣西南干部大部
被处决,提出打到毛泽东;
3,富田事件兵变领导者刘敌于1931年1月11日在永阳写给中共中央的申诉信;
弗拉基米诺夫做为特务为这些文件的重要性感到激动,作为记者为事件的残酷感到毛骨
悚然。
什么是富田事件?概括说“富田事件”是毛泽东利用抓AB团消灭异己,激起红二十军兵
变。结局...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63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满清的王立军事件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
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
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逃亡者
这一天,大清国全国人大(“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
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
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
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
Reuter)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资政院此举,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要么服从资政院
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要么否决资政院的要求,但这相当于向宣称代表大
多数人民的资政院开战。这篇电文被次日(26日)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曼彻斯特卫报》(The Manchest...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42
人民日报社长范长江当年笔下的抗日铁汉汤恩伯
当年的《大公报》名牌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日报》社长的范长江先生,在
1937年写了一篇《南口碟血记》。他在文中动情地写道:“汤恩伯,这个铁汉子,他不
要命了。这确是厉害。十三军从军长到勤务兵,他们全不要命了!大家都把一条命决心
拼在了民族解放战争的火线上……”
“抗日铁汉”的美誉,汤恩伯应该当之无愧。因为在南口保卫战和台儿庄会战中,汤恩
伯的“表现”,确实是可圈可点。
誓死守南口一寸山河一寸血
南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往西,可进占察哈尔,威逼绥远,遥抚大西北之侧背;往南,
则可直下晋北,夺取入晋通道。南口,真可谓扼察、绥、晋之咽喉;其得失,系三省之
安危。
蒋介石对控扼南口高度重视。他思虑再三,决定任命汤恩伯为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
率部防守南口,傅作义、刘汝明分别担任 第七集团军正、副总司令,以利协同作战,
并调卫立煌的十四集团军北上增援南口。汤部等援军到达后实施反攻,内外夹击,重创
日寇。蒋介石要求汤恩伯:“无论 如何艰难,必须死守至少8到10天,等待援军的到来
。”
8月3日,汤部13军先头部队89师到达南口。8月4日,日军步骑混...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43
人民日报社长范长江当年笔下的“抗日铁汉”汤恩伯
当年的《大公报》名牌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日报》社长的范长江先生,在
1937年写了一篇《南口碟血记》。他在文中动情地写道:“汤恩伯,这个铁汉子,他不
要命了。这确是厉害。十三军从军长到勤务兵,他们全不要命了!大家都把一条命决心
拼在了民族解放战争的火线上……”
“抗日铁汉”的美誉,汤恩伯应该当之无愧。因为在南口保卫战和台儿庄会战中,汤恩
伯的“表现”,确实是可圈可点。
誓死守南口一寸山河一寸血
南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往西,可进占察哈尔,威逼绥远,遥抚大西北之侧背;往南,
则可直下晋北,夺取入晋通道。南口,真可谓扼察、绥、晋之咽喉;其得失,系三省之
安危。
蒋介石对控扼南口高度重视。他思虑再三,决定任命汤恩伯为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
率部防守南口,傅作义、刘汝明分别担任第七集团军正、副总司令,以利协同作战,并
调卫立煌的十四集团军北上增援南口。汤部等援军到达后实施反攻,内外夹击,重创日
寇。蒋介石要求汤恩伯:“无论如何艰难,必须死守至少8到10天,等待援军的到来。”
8月3日,汤部13军先头部队89师到达南口。8月4日,日军步骑混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末:盛宣怀逃亡记
他创办了中国
第一个股份制企业 轮船招商局
第一家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
第一条铁路干线 京汉铁路
第一所大学 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
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 南洋公学(上海交大等)
第一座公共图书馆
中国红十字会
……
他是盛宣怀(1844-1916),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龙溪人。祖父盛隆,举人出身,当
过浙江海宁州知州;父亲盛康,进士出身,当过布政使。
因受到李鸿章赏识,成为清末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
的大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
关注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一、逃亡者
1911年10月27日,大清国国会(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
邮传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民意”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
判程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
会史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两天(10月25日),资政... 阅读全帖
j*********r
发帖数: 406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邓小平与秋收起义
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边界领导发动的农民武装起义。八七会议后,邓
小平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8月18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在长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开会议,讨论制定秋收起义的
计划。邓小平在会上着重阐述了枪杆子出政权的思想。会议决定要与国民党彻底划清界
限,旗帜鲜明地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号召群众,并确定集中力量在湘东赣西发动以长沙
为中心的武装起义。为便于领导秋收起义,省委确定秋收起义的领导机关分为两个,一
个是由各军事负责人组成的党的前敌委员会,任命邓小平为书记,作为武装起义的军事
指挥机关。另一个是党的行动委员会,由起义地区各地方党委负责人组成,任命易礼容
为书记,负责地方工作。9月初,湖南省委决定9月9日开始破坏粤汉和株萍铁路,11日
各县起义,16日长沙起义。这次秋收起义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而将起义部队统一
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下辖三个团:以原武
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为主力编为第一团,团长钟文璋;以安源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萍乡
等地的农民自卫军编为第二团,团长王新亚;以原武汉国民...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4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11171801008s6n.html
独沐秋风 http://blog.sina.com.cn/mss1mgq 2008-04-13 18:30:49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雪域高原上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西藏四水六岗卫教军——在
各支叛乱武装中,有着一支名气颇大的“四水六岗卫教军”(即是西方人所称的康巴游
击队),虽然人数不多,但组织严密,战斗力强,给西藏军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三日,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礼堂举行了《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
地方政府关於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的签字仪式。不久,解
放军第十八军进驻西藏,中国大陆的统一正式完成。在此后最初的几年里,不论是中央
政府,还是西藏噶厦政府,应该说都怀有较高的诚意,以至出现了短暂的“蜜月”合作
时期。然而,由于政治、宗教、文化诸多因素的影响,随着1955年民主改革运动的兴起
,双方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酿成了一九五九年噶厦政府的叛离和达赖喇嘛的出走。关
于叛乱的诸多方方面面,由于牵涉太多,且为敏感话题,这里将不予探讨论述。
西藏平...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8600
47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02/14/1639150.html
史海:1911年盛宣怀逃亡美大使馆 迅速轰动世界(图) 中国经营报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
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
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一、逃亡者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继续说,据传,盛宣怀逃入了美国使馆,随后在10名外国士兵的
护送下前往天津。但在该报向美国使馆查证时,使馆参赞爱德华对此予以否认。
1911年10月27日,大清国国会(“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
邮传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
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
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从北京
发出的电...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63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满清的王立军事件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unfair (unfair),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满清的王立军事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5 21:12:22 2012, 美东)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
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
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逃亡者
这一天,大清国全国人大(“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
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
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
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
Reuter)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资政院此举,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要么服从资政院
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要么...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国军是这样抗日的 (转载)
人民日报社长范长江当年笔下的抗日铁汉汤恩伯
当年的《大公报》名牌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日报》社长的范长江先生,在
1937年写了一篇《南口碟血记》。他在文中动情地写道:“汤恩伯,这个铁汉子,他不
要命了。这确是厉害。十三军从军长到勤务兵,他们全不要命了!大家都把一条命决心
拼在了民族解放战争的火线上……”
“抗日铁汉”的美誉,汤恩伯应该当之无愧。因为在南口保卫战和台儿庄会战中,汤恩
伯的“表现”,确实是可圈可点。
誓死守南口一寸山河一寸血
南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往西,可进占察哈尔,威逼绥远,遥抚大西北之侧背;往南,
则可直下晋北,夺取入晋通道。南口,真可谓扼察、绥、晋之咽喉;其得失,系三省之
安危。
蒋介石对控扼南口高度重视。他思虑再三,决定任命汤恩伯为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
率部防守南口,傅作义、刘汝明分别担任 第七集团军正、副总司令,以利协同作战,
并调卫立煌的十四集团军北上增援南口。汤部等援军到达后实施反攻,内外夹击,重创
日寇。蒋介石要求汤恩伯:“无论 如何艰难,必须死守至少8到10天,等待援军的到来
。”
8月3日,汤部13军先头部队89师到达南口。8月4日,日军步骑混...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50
人民日报社长范长江当年笔下的抗日铁汉汤恩伯
当年的《大公报》名牌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日报》社长的范长江先生,在
1937年写了一篇《南口碟血记》。他在文中动情地写道:“汤恩伯,这个铁汉子,他不
要命了。这确是厉害。十三军从军长到勤务兵,他们全不要命了!大家都把一条命决心
拼在了民族解放战争的火线上……”
“抗日铁汉”的美誉,汤恩伯应该当之无愧。因为在南口保卫战和台儿庄会战中,汤恩
伯的“表现”,确实是可圈可点。
誓死守南口一寸山河一寸血
南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往西,可进占察哈尔,威逼绥远,遥抚大西北之侧背;往南,
则可直下晋北,夺取入晋通道。南口,真可谓扼察、绥、晋之咽喉;其得失,系三省之
安危。
蒋介石对控扼南口高度重视。他思虑再三,决定任命汤恩伯为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
率部防守南口,傅作义、刘汝明分别担任 第七集团军正、副总司令,以利协同作战,
并调卫立煌的十四集团军北上增援南口。汤部等援军到达后实施反攻,内外夹击,重创
日寇。蒋介石要求汤恩伯:“无论 如何艰难,必须死守至少8到10天,等待援军的到来
。”
8月3日,汤部13军先头部队89师到达南口。8月4日,日军步骑混...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