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 发帖数: 682 | 1 俗话说“天干饿不死手艺人”。拥有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对于我们普通百姓是很
重要的,特别是遇到旱涝灾害,庄稼少了收成,这时有手艺的人往往不慌不忙,只要辛
勤劳作,也不愁那一日三餐。
自从手工业在原始社会末期,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历经千万年的优劣淘汰,各行各
业不断进步,不断完善,形成了今天相当规模的从业者,我们称之为“工匠”。下面我
先来拜拜各行各业的祖师爷们!
一、木匠、石匠、泥水匠
鲁班是这个行业当之无愧的祖师爷,是春秋时鲁国的巧匠,姬姓,公输氏,名班。
当时由于社会的变动,和铁器的推广,鲁班在机械、土木等方面大展才华。发明了许多
实用的木作工具,创制攻城的云梯和磨面粉的石砣。 两千多年以来,有关他的故事,
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据说每逢鲁班生日的农历五月初七,工匠们都要举行"鲁
班会",在写有"工部尚书公输子之神位"的木主前焚香跪拜,祈求祖师保佑四季平安。
二、铁匠、铜匠、银匠、小炉匠
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从三国、两晋开始,逐渐被神化,尊为道教的太
上老君。炼丹术一直说是道教的基本修行。我们常常在不少影视、文学作品中领略那些
所谓的金鼎仙丹,长生不老的神话故事。而修炼金...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27062 | 2 我刚才在Google
看到以下一段,这个网站被韩国人占领了吗。。。?
——————————————————————————————————
绸缎 据记录,早在古朝鲜(公元前30世纪初—公元前108)时期就养蚕、织布。
当时,朝鲜人种桑、养蚕,特别是,三眠蚕是古朝鲜固有的。
三眠蚕的茧,缫丝容易、蚕丝结实,可织质地轻柔的布,具有易染,漂亮之特点。
从古朝鲜至高丽(918—1392)时期,朝鲜人以三眠蚕为原料,缫出丝线,织出色彩华
丽的花纹绸缎,做衣服穿,还大量销往国外。
高丽时期的各种绸缎因颜色优雅、花纹美丽,闻名于世。 中国后晋(936—946)时期
的某一国王说,高丽绸缎花纹美丽,远远超过中国橦布。
曾寻访过高丽国的宋国人徐兢说:“高丽人善于养蚕。缫丝、织布均可敬可贺。宋国商
人买之。高丽人织的花纹绸缎、锦缎、多色缎和毛料均为完美无缺。” |
|
d******r 发帖数: 5008 | 3
闪~
======
从科学史角度证伪《楞严经》
[ 作者: 马忠庚 来自:期刊原文 已阅:5300 时间:2006-8-22 录入:
tianqiuju
·期刊原文
从科学史角度证伪《楞严经》
马忠庚
[南宁]学术论坛,2005年第2期
182-185页
【作者简介】马忠庚,聊城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
究所2002级博士研究生。(山东 聊城 252059)
【内容提要】《楞严经》这部非常普及、影响甚大的佛教经典,历来存在着真伪之争。
文章从科学史的角度,对经中涉及的有关物产、文献载体、物理学等几个方面存在的疑
点进行考察、论证,并得出其为伪经的结论。最后,对佛经的真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
点和看法。
【关 键 词】科学史|楞严经|真伪|论证
【参考文献】
[1]大藏经刊行会.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A].大正新修大
藏经:第19册[C].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3]大藏经刊行会.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A].大正新修... 阅读全帖 |
|
e**p 发帖数: 4259 | 4 刚才看到关于一篇桑椹的文章,勾起了我的回忆,也赶紧写一篇来凑数
7年前的夏天,我来到美国一个满城有无数条桃树街的城市,失望的是,在这个所谓“
The Peach State”,我没有找到一颗桃树,但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南方城市,我却在那
个叫爱美丽的校园找到了几颗高大的桑椹树。
6月,正是桑椹成熟的季节,校园里有条古老的铁路穿梭而过,铁路边上有几颗高大的
桑椹树,虬枝盘旋,巨大的树冠像一把巨大的伞盖。等我发现的时候,一半的果实已经
熟透,跌落在草地上,铺满了一地,脚轻轻地踩上去,鞋底便染成了紫色。桑椹果的产
量是如此的让人诧异,尽管熟透的桑椹已经掉了很多,树上的果实还是密密麻麻,掩映
在碧绿的叶子下,青的,红的,红得发紫的,紫的发黑的,在阳光下闪着晶莹的光。每
天上完课路过的时候,我便采满一桶,回家洗净后放在晶莹剔透的盘子里,一边欣赏着
红黑发亮的野果,一边品味它淡淡的清香,让我的思绪飘到了万里之外的故乡。。。。。
故乡在江南,是蚕的故乡,自然少不了桑椹树,老家村子里有好几户人家养蚕,村子周
围自然少不了桑椹园,绵延几里的桑椹园,跟四月的油菜园一样,常常是孩子们的乐园
。春天我们在里面打猪... 阅读全帖 |
|
a******t 发帖数: 1571 | 5 本文为大二时候选修课《现当代文学赏析》的作业。下面帖的为删减版,发表在
校报副刊上,不算是首发,但也算论坛首发。受版面限制,这个缩减版删去了原文一半
的字,现在看来有些背景交代地
不够好,情节也不是很流畅。不过差不多就行了,我也找不到原版了。
——————————————————————————————————
家乡印象
我出生在江苏东南的一个小镇上。小镇南临长江,东靠大海。镇上按照河流、道路
的走向分成了几十个村。村的名字很有趣儿。解放前以数字记,有一甲、二甲、三甲…
…直至几十甲。传说是日本人给取的村名,日本侵略者为方便管理,把区域分成若干甲
,每十甲派遣一名日本兵驻守。解放后,如此屈辱性的村名是断然留不得的,于是又出
现了另外一种叫法,有团结、友谊、前进……细数起来,竟一下子能举出好多来,名字
寓意上却出奇一致的先进。我们村倒是没有这样的名字,叫“河北”村。河指的是19
58年修的运河,西起南通,东至吕四入海,称做通吕运河。
运河有一二百米宽,小时候常跟着父母到河边玩,男人们个个争着... 阅读全帖 |
|
x*****i 发帖数: 249 | 6 忆 儿 时
·丰子恺·
一
我回忆儿时,有三件不能忘却的事。
第一件是养蚕。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祖母在日的事。我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
的人
。不但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就是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其实,我长大后才晓
得,
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欢喜这暮春的点缀,故每年大
规模
地举行。我所欢喜的,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
经纬
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姊跟了去,去吃桑葚。
蚕落
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而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我们吃饱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
只碗
,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蒋五伯饲蚕,我就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
地铺
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
棋盘
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是有趣。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
虽然
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蚕上山之后,全家 |
|
发帖数: 1 | 7 作者: 陶杰
一场风灾,日中民族质素优劣,当然再次献世大比拼:日本大阪,文明有序,超级市场
向日本灾民发放食品;中国香港则酒店和的士乘机加价,的士司机很有道理:我也要开
工的嘛。高下立判,再无异议。
十号风球期间,手提电话收到许多群组互相传递的“灾情实录”:杏花邨水淹、大厦高
墙棚架剥落,皆以一只手机隔窗录影,附有摄录的那两三个旁观者不断喧叫:哗哗哗,
好劲呀,哗哗哗,哗个没了没完。
哗哗哗,在这个时候,我只想听听萧萧的风声,引为天籁,追求人生境界,可否Shut
up片刻?连大陆人也自称,这个只懂看热闹的民族,只是一群“瓜众”。台风的时候,
距离安全,吃西瓜旁观;若有一辆运载西瓜的卡车翻侧,则一哄而上,围哄抢瓜。这方
面的民族性,由泰国酒店自助餐到大陆公路,早有无数视频为证。
台风吹落了许多树木,很奇怪,倒没有人上街哄抢捡拾柴枝——全部免费的——带回家
,晾干之后生火煮饭。
原因很明显:英国殖民地政府早为香港人“脱贫”,铺设了煤气,所以不需要台风送来
的免费树木了。当然,若有爱国团体,善用抢瓜争食自助餐大虾的DNA,发动群众,与
消防员一齐,将遍地的树木捡收起来,送往边缘的贫困山区——...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8 “豆你玩”、“姜你军”终于把国家有关部门惹毛了,重新祭出行政手段,国家发改委本周以来更是连续三天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表文章,强调会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稳定物价,并部署更大规模的价格违法检查。
物价会被打压下去吗?石头相信,只要决心坚定、方法得当,肯定是能收到效果的,尤其是短期效果。但此轮物价上涨背后所引发的思考,更值得政府关注。对于这点,各方也都有不少分析。石头仅从生活在农村的父亲的所见所闻来进行解读。
石头老家在浙江一个小山村,谈不上富裕,也谈不上贫穷,总体而言较为风调雨顺,一直以来,主要的农作物包括稻米、小麦、油菜籽、番薯、茶叶等。近来跟父亲通电话,他说,刚从山上采摘了茶籽,就有人上门以一元一斤的价格收购,着实吓了我一跳。
茶籽是用来生产山茶油的,刚采摘下来的时候,不管是外面的厚皮,还是里面可以用来榨油的籽,都含有大量水分。按照以往做法,等晒干后,剥了皮,再继续晒干籽,然后才拿去油厂榨油。父亲说,按照目前这个价格,山茶油最起码要卖到四十元左右一斤。而一两年前,乡亲们之间的买卖也就是六、七元,最高不超过十元。
多数时候,这些没有品牌但最纯香的油都是乡亲们自用的。以前更没有听说还有人上门收购... 阅读全帖 |
|
|
a***e 发帖数: 27968 | 9 你那个巴蜀的位置压根不对头
地理上那一片是古羌人活动区域,
那些个古蜀国的,传说来看应该和黄帝脱不了关系
黄帝的老婆养蚕的四川人,俩儿子也是岷江雅砻江的老大
古蜀国的传说中的老大蚕从也是养蚕的,还基本一个地方
他的长相据说是三星堆面具的模样,跟二郎神是亲戚
那个什么古蜀语,应该还是汉藏语 |
|
S*******C 发帖数: 7325 | 10 ☆─────────────────────────────────────☆
aptget (apt) 于 (Tue Jul 27 23:27:24 2010, 美东) 提到:
二楼
☆─────────────────────────────────────☆
aptget (apt) 于 (Tue Jul 27 23:39:10 2010, 美东) 提到:
黄的是通用语,绿的也是汉语,其他颜色的不是
修改了一下的新版本:
http://tinyurl.com/23d42vv
附件里是老版本:
☆─────────────────────────────────────☆
daigaku (๑۩۞۩๑) 于 (Wed Jul 28 00:01:09 2010, 美东) 提到:
你那个“北语”是从哪冒出来的啊
☆─────────────────────────────────────☆
aptget (apt) 于 (Wed Jul 28 00:08:33 2010, 美东) 提到... 阅读全帖 |
|
p******y 发帖数: 3742 | 11 邓子恢1962年在中央党校做的报告,不过随即受到毛的批判,导致中央农村工作部的撤
销。
(一九六二年七月九日、十一日)
准备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农业生产问题;二、关于人民公社问题;三、解答几个问题。
一、关于农业生产问题
目前农业生产是怎么样的情况呢?总的来说是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1959、
1960、
1961连续三年减产,不仅是粮食减产,经济作物也减产了。今年情况怎么样,现在还看
不出
来,今年夏收不是很好的,有些地方减产,也有少数地方增产。今年粮食能不能增产就
看秋
收,可能比去年好一些,因为今年气候比去年好,冬天有雪,拿粮食总产量来说可能比
去年
好。这是一个情况。第二种情况就是近年来农业生产力下降了。同志们知道,农业生产
力的下
降,首先是耕地减少。1957年前后有耕地17亿亩,1958年以来少了2亿多亩,这是何道
理呢?
深翻地糟蹋了一些,现在只剩下了15亿亩。另外,农具、牲畜下降很多,有些地方下降
一半以
上。牲口少了一半这对生产力是一个很大的破坏,农具减少了,从机械化方面来说,排
灌机
械、运输机械虽然比1957年有所增加,但是这些农业机械只有三分之一能够用,三分... 阅读全帖 |
|
H****g 发帖数: 14447 | 12 1. 1943年林伯渠创建光华农场,修建了烤烟房。
2. 光华农场试种烤烟成功后,立即在边区得到推广,不久还在延安办起了卷烟厂,它
出产的“曙光”牌香烟,成了当时边区受欢迎的畅销商品。
3. 特货是:咸盐、皮毛、甜甘草是边区的三宝,也是当时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4. 生产节约计划里的烟草(淡巴菰,也就是tobacco的音译)。
待客开水不装烟,领得衣被用三年。
淡巴菰一亩公粮缴,糖萝卜二分私费赡。
施肥锄草自动手,整旧如新不花钱。
发动男耕和女织,广辟草莱增良田。
边区子弟多精壮,变工扎工唐将班。①
①《解放日报》,1943年2月26日。
第五,创办光华农场。林伯渠高瞻远瞩,为了发展边区的农业,他筹划创办了延安
农业试验场——光华农场,进行农业科学研究,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指导科学种田。在
勘察农场场址时,他骑着毛驴带领着几位农学系毕业的科技人员,踏遍了延安杜甫川的
山山水水。他拄根木棍,爬到高山之巅,俯视整个山川,最后选定一块背山面川,向阳
临溪的有利地形,作为农场场址。几百亩川地种植农作物和蔬菜,大片坡地栽培各种果
树,山地植树...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16824 | 13 我不早说过么,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那也是宋人写的。农夫能穿得起丝鞋,养蚕
的却穿不起绸衣?宋代是历代农民起义最多的朝代,如果真的富得远超前代,哪有会有
那么多人要造反。前代最富强的文景,开元时期别说造反,杀人都不多。如果宋比这俩
还富,为啥大家要造反? |
|
E*V 发帖数: 17544 | 14 养蚕的味道中
孩子喜欢吃
中餐味道蛋,所以比高不过养蚕 |
|
x*********g 发帖数: 11508 | 15 物价:父亲来自农村的解读
时间:2010-11-25 来源:大公财经
“豆你玩”、“姜你军”终于把国家有关部门惹毛了,重新祭出行政手段,国家发
改委本周以来更是连续三天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表文章,强调会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稳定
物价,并部署更大规模的价格违法检查。
物价会被打压下去吗?石头相信,只要决心坚定、方法得当,肯定是能收到效果的
,尤其是短期效果。但此轮物价上涨背后所引发的思考,更值得政府关注。对于这点,
各方也都有不少分析。石头仅从生活在农村的父亲的所见所闻来进行解读。
石头老家在浙江一个小山村,谈不上富裕,也谈不上贫穷,总体而言较为风调雨顺
,一直以来,主要的农作物包括稻米、小麦、油菜籽、番薯、茶叶等。近来跟父亲通电
话,他说,刚从山上采摘了茶籽,就有人上门以一元一斤的价格收购,着实吓了我一跳。
茶籽是用来生产山茶油的,刚采摘下来的时候,不管是外面的厚皮,还是里面可以
用来榨油的籽,都含有大量水分。按照以往做法,等晒干后,剥了皮,再继续晒干籽,
然后才拿去油厂榨油。父亲说,按照目前这个价格,山茶油最起码要卖到四十元左右一
斤。而一两年前,乡亲们之间的买卖也就是六、七元,最... 阅读全帖 |
|
p******y 发帖数: 3742 |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puppylsy (耄轮都是弱智),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邓子恢关于农业问题的报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4 19:31:26 2011, 美东)
邓子恢1962年在中央党校做的报告,不过随即受到毛的批判,导致中央农村工作部的撤
销。
(一九六二年七月九日、十一日)
准备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农业生产问题;二、关于人民公社问题;三、解答几个问题。
一、关于农业生产问题
目前农业生产是怎么样的情况呢?总的来说是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1959、
1960、
1961连续三年减产,不仅是粮食减产,经济作物也减产了。今年情况怎么样,现在还看
不出
来,今年夏收不是很好的,有些地方减产,也有少数地方增产。今年粮食能不能增产就
看秋
收,可能比去年好一些,因为今年气候比去年好,冬天有雪,拿粮食总产量来说可能比
去年
好。这是一个情况。第二种情况就是近年来农业生产力下降了。同志们知道,农业生产
力的下
降,首先是耕地减少。1957年前后有耕地17亿亩,1958年以来少了2亿多亩,这是何道
理呢?
... 阅读全帖 |
|
s****2 发帖数: 4569 | 17 黄帝妻子漯祖!
嫘祖,一作累祖,中国远古时期人物。为西陵氏之女,轩辕黄帝的元妃。她发明了养蚕
,史称嫘祖始蚕。[1] 出生于西陵(一说今河南省西平县,[2] 一说今四川省盐亭县
)。
养蚕缫丝方法的创造者 |
|
w*j 发帖数: 6104 | 18 http://news.sohu.com/20160811/n463802276.shtml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在2016年高考中,重庆市云阳县的双江中学有1827名考生
参加,本科上线人数1336余名。其中,贫困学生就有1376名,占到了考生总人数的53%。
父母双亡,舅舅瘫痪,年少的她扛起整个家
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立新村人的代露,就是这群贫困毕业生之一。今年她以526分
的成绩被重庆工商大学录取。刚得知成绩,她就迫不及待地来到父母的坟前,把这个好
消息告诉给九泉之下的爸妈。
代露的父母在四年前双双去世,四年前,代露的父亲患食道癌晚期去世,母亲精神
病发作,坠楼身亡。他们被安葬在离家不远的小山坡上。
自从父母去世之后,代露和年迈的外婆、瘫痪的舅舅相依为命。外婆年老眼睛经常
看不见,而舅舅在建筑工地上摔伤了脊骨,瘫痪在床已经十余年。
一家人所有的经济来源就是每个月政府发放给外婆和舅舅的低保费,和代露每月600元
的孤儿生活费补助,还有母亲坠亡时医院的赔偿金数万元,要想支付一家人的生活费用
和医疗费难上加难。
代露对外婆和舅舅说:“我读大学会好好努力读书的,你们两个人要过好,不要... 阅读全帖 |
|
c****3 发帖数: 10787 | 19 不一定不知道,可能古代蜀人养蚕比较好
黄帝的正妃嫘祖,养蚕的始祖,就是蜀人 |
|
f**********d 发帖数: 4960 | 20 一
老通宝坐在“塘路”边的一块石头上,长旱烟管斜摆在他身边。“清明”节后的太
阳已经很有力量,老通宝背脊上热烘烘地,像背着一盆火。“塘路”上拉纤的快班船上
的绍兴人只穿了一件蓝布单衫,敞开了大襟,弯着身子拉,额角上黄豆大的汗粒落到地
下。
看着人家那样辛苦的劳动,老通宝觉得身上更加热了;热的有点儿发痒。他还穿着
那件过冬的破棉袄,他的夹袄还在当铺里,却不防才得“清明”边,天就那么热。
“真是天也变了!”
老通宝心里说,就吐一口浓厚的唾沫。在他面前那条“官河”内,水是绿油油的,
来往的船也不多,镜子一样的水面这里那里起了几道皱纹或是小小的涡旋,那时候,倒
影在水里的泥岸和岸边成排的桑树,都晃乱成灰暗的一片。可是不会很长久的。渐渐儿
那些树影又在水面上显现,一弯一曲地蠕动,像是醉汉,再过一会儿,终于站定了,依
然是很清晰的倒影。那拳头模样的桠枝顶都已经簇生着小手指儿那么大的嫩绿叶。这密
密层层的桑树,沿着那“官河”一直望去,好像没有尽头。田里现在还只有干裂的泥块
,这一带,现在是桑树的势力!在老通宝背后,也是大片的桑林,矮矮的,静穆的,在
热烘烘的太阳光下,似乎那“桑拳”上的嫩绿叶过一秒钟... 阅读全帖 |
|
l********6 发帖数: 453 | 21 童年的蚕姑娘
(1)
今晚看到征文活动,想起我小时候养蚕的经历,虽然和大家写的题材都有所不同,是从
前为一个征文大赛量身打造的,但这些文字里,我投入了很多感情,给我的姥姥,给我
的童年,其实蚕姑娘就是我的童年化身,她们都逝去了,但记忆的痕迹还在。
10岁时,我迷上了养蚕,白白胖胖的蚕宝宝,一共有三条,都安家在我的塑料铅笔盒里
,它们睡觉的时候很安静,吃饭的时候沙沙地蚕食着油绿的桑叶儿,可爱极了。
那时候姥姥还在,她总是能带我找到新鲜嫩绿的桑叶。我还记得每天姥姥拉着我的手,
拄着拐杖,走过好几条小路,去重型机械厂后面的家属宿舍,她老伙伴住在那里,宿舍
外有一棵不高的小桑树。和老伙伴唠会儿嗑,等我把嫩绿清香的桑叶装满小盒,姥姥再
拉着我的手回家。过马路的时候姥姥总把我的手拉得紧紧的,我问姥姥:“你是不是害
怕过马路啊?”姥姥呵呵地笑着刮我的鼻子:“姥姥害怕再也抓不到你这个小顽皮了。”
后来那一天终于来到了。那天中午放学,我想着蚕宝宝没有桑叶吃了,直接去摘桑叶。
到了地方我就呆了,那棵桑树上所有油绿的桑叶都枯黄了,那棵桑树死掉了。我哭着跑
回家,却听见屋里妈妈和姨妈们的哭声。“小勇,你姥姥去... 阅读全帖 |
|
l*******g 发帖数: 28502 | 22 ☆─────────────────────────────────────☆
lcthct (江湖人) 于 (Fri Nov 21 09:05:43 2003) 提到:
收到你的来信,我非常高兴。
看得出你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人生难得志同道和的知己。希望能保持联系,等时机成熟,
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我老家在农村,尽管现在父母姊妹都在外面了,我还比较了解农村的一些现实。我很赞同
你的观点,扶贫式的助学,影响太小了。激励性的奖学金,能带动农村的人意识到希望和
外面的机会,因而为此努力。
而高中的教育,在农村逐渐成为一个断层,尽管高中的教育是最重要的(对当前的农村来
说)。我认为,职业高中和中专培养出来的人,潜在的竞争力比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即
使不提上大学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我有一些高中同学,毕业后去外面打工,很多人都抓
住了机会,混得
6;好,即使有些留在家乡的,也是当地的尖子。
但是,由于上大学收费,农村家长觉得长路漫漫,很少有人让孩子上高中,尽管他们的经
济情况不差。
举个例子,在我老家,现在很多人初中毕业,家长供他们上中专,学费很贵(所以现在的
中专到处乱发通...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3945 | 23 养过,养过好久
桑叶很难找,跟小盆友一起去街坊花园里面偷桑叶,后来主人怒了喷农药了,蚕宝宝都
死翘翘了,好难过
还有吃别的菜叶子,拉稀挂掉的
还有实在没桑叶吃饿死的,死前吃纸。。最后身体都青黑的
诶想起养蚕咋这么郁闷呢,都是哭鼻子的回忆
那时候为了养蚕,还曾经偷砍公园里的桑树枝条回来花盆里面扦插,倒是种活了,可是
叶子长得太慢,不够吃呀,天天看着最嫩那片叶子流口水,舍不得摘
我现在看见桑树还有挖回家种的冲动。。
不过有桑叶吃的时候实在幸福,白白胖胖的蚕,吃得哗哗的,好看好听,我那时候敢抓
起来放脸上玩。有一个还结了个淡绿色的茧子。看着蚕卵变黑孵化的过程也很有意思。
开始是黑色的细条条,然后就是很丑的蛆虫样子,然后再蜕皮就变白胖了。结茧前最漂
亮,有点透明的意思。但是结茧的时候如果一直被干扰,可能结不成,最后变成一个纺
锤形的蛹,一碰就出水,来回扭动。呃,后来这个蛹被蚂蚁看上了。。 |
|
a**7 发帖数: 46 | 24 养蚕不容易的,我邻居家有养,她拿它们当宝,很多粒粒黑子变变小虫虫,我以前每天
去看它们的。他们养蚕也不卖钱,就自己做被子,衣服的。这个事10几年了,听说现在
邻居也没有养了,因为没有樉叶。 |
|
d*********2 发帖数: 48111 | 25 茶树俺们那儿太冷, 不好搞, 不过去个江苏同学自家的茶园玩过.
桑树北方种的还是蛮普及的, 小时候养蚕玩的时候, 到别人家去偷摘桑叶, 还有
厂保卫科里种了一棵, 去老虎头上摸虱子. 除了养蚕, 还有去摘桑椹吃的. 老
美这的色拉里有时候也能见到桑椹. |
|
i*******e 发帖数: 94 |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rden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iPodApple (爱怕的苹果), 信区: gardening
标 题: 出售蚕种:$4.95上百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30 14:51:09 2016, 美东)
去年养了几百条蚕,结果蚕茧蚕种大丰收。再过两个月,它们就要孵出来了,如果你有
兴趣养蚕,加上附近有桑树,不妨试试吧!很有乐趣的。我会寄给你蚕种以及一份自行
整理的养蚕tip。
收到蚕卵后,你可以把它们放在车库等比较冷的地方,它们就会老老实实地呆着。等到
桑树开始发芽,你就可以把它们移到暖和的地方,没几天它们就要开始破壳而出了。
蚕都是美国本土的种,好几年前我从一个pre-school拿到的,然后一直繁殖着。
如果你有小孩,对他们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经历。
附几张去年的照片。这些这是一部分! |
|
O*******d 发帖数: 20343 | 27 养蚕很有意思。 我小时候养过几年蚕。 来美国后也养过蚕。 在美国有卖人工饲料的
。 冬天也可以养。 美国人养蚕是为了给养的reptile爬行动物提供活的饲料。 吃过
桑叶的蚕会拒绝吃人工饲料。 喂人工饲料必须从小蚕开始。 |
|
g****a 发帖数: 668 | 28 激起我的兴趣,想起了小时候养蚕给我带来的无限的乐趣。
网上搜了一下这儿有卖
http://www.mulberryfarms.com/
你附近的桑树我就不知道了。我们town记录中说我家附近有片桑树,但我没实地考察。
离你家也不远。
那个网站有卖配好的食物的,估计不用象我们小时候那样为养蚕到处找桑树,然后操心
如何把买回来或采回来的桑叶多保存几天。那时候在大城市里桑树是很稀有的,家里也
没有冰箱能保存树叶的。 |
|
t**********g 发帖数: 2791 | 29 我的童年是在七十年代晚期到八十年代初,中国已经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我们胶东半
岛那个土地并不贫瘠的小山村也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虽不缺吃少穿,美食却是少见。母
亲日复一日地在田间操劳,无暇在饮食上精雕细琢,吃饱就好。记忆中,每天早上母亲
煮上一大锅猪食(玉米或地瓜面糊),上面架个蒸架把饭菜熥熟就是早餐了。吃剩的饭
菜捂在锅里保温,午餐人和猪都不用吃凉的。晚上一般是炖菜,菜地里有什么就炖什么
,白菜,茄子,茭瓜,葫芦,青菜是最常见的,锅沿贴着玉米饼子做主食,当然也会顺
便熥上点咸菜佐餐,最常见的是干咸鱼或者鸡蛋虾酱,拌上切碎的大葱下饭。我和妹妹
儿时最普通的营养品,煮鸡蛋,也是放在蒸架上熥熟的。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说我童年最热衷的事情就是到山野中找吃的,大家就不会特别鄙视
那个小小的馋丫头了吧。
儿时村里没有幼儿园,所以八岁上学之前我都是在山野里混大的。山野,藏着无穷无尽
的美食。
清明一过,摆脱了只有白菜萝卜土豆佐餐的枯燥的冬天已及厚笨棉袄棉裤的孩子们迫不
及待地奔向田野,田垄河沿上,甜甜嫩嫩的小毛儿已经悄悄地钻出地面。小毛儿是一种
类似茅草的小草的花苔,在开花之前把花苞抽出来,剥去草皮,... 阅读全帖 |
|
b********1 发帖数: 7 | 30 我现在还经常摘桑椹吃。以前养蚕的时候没少爬桑树,因为我养了几百只蚕,家里的抽
屉都被我拿来养蚕了。 |
|
l**d 发帖数: 608 | 31 我上幼儿园的唯一记忆就是幼儿园的老师抱着她的哭过不停(歇斯底里的那种哭)的女
儿朝附近不到100米的池塘走,说要把她女儿丢到池塘里去
游泳,则比你更惊险,说不会游,四年级的同学不相信,吆喝几个低年级把我从池塘旁边的
码头附近的浅水区强往池塘中间拖...
倒数第二段除了没养蚕,其它的都摊上了. 你小时候不玩驼螺, 玩弹弓, 打鸡公棒, 锤
尖碗花游戏, 狼捉小鸡游戏, 看小人书,下象棋和军棋, 荡秋千, 扎/挞包(就是拿
报纸或其它的纸做成四方形或三角形),还有捉鱼,捉旁蟹和泥鳅,每一项都有令人难忘的记
忆,是不能用等等二字就可以概括的啊LOL
....
我的童年还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比如像养蚕,采蘑菇,摘杨梅,枇杷,李子等等水果,
吹树叶
,滚铁圈,砍柴,插秧,拔猪草和鱼草,钓青蛙,放牛等等。因为我的家乡属于山陵地
带,所以小山绵延不绝。山上有不同的树种,但以松树为最。我记得雨过天晴的时候,
是去采摘松菇的最好时机。在松树的周围,你能发现很多的蘑菇,有像一把伞的,有像
一个圆柱体的。老人还教我怎么辨别什么蘑菇有毒,什么蘑菇可以吃。一般来说鲜艳美
丽的蘑菇是有毒的。 |
|
T*******m 发帖数: 27308 | 32 这个应该不是桑树,但我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了。
你养蚕,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给乐天养蚕,一定要想
好桑叶从哪里来。你的这棵小树,即使真的是桑树,也不够蚕姑娘吃几口啊。
你上网查一下mulberry和silkworm,买一些桑叶的代用品。 |
|
i*******e 发帖数: 94 | 33 去年养了几百条蚕,结果蚕茧蚕种大丰收。再过两个月,它们就要孵出来了,如果你有
兴趣养蚕,加上附近有桑树,不妨试试吧!很有乐趣的。我会寄给你蚕种以及一份自行
整理的养蚕tip。
收到蚕卵后,你可以把它们放在车库等比较冷的地方,它们就会老老实实地呆着。等到
桑树开始发芽,你就可以把它们移到暖和的地方,没几天它们就要开始破壳而出了。
蚕都是美国本土的种,好几年前我从一个pre-school拿到的,然后一直繁殖着。
如果你有小孩,对他们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经历。
附几张去年的照片。这些这是一部分! |
|
i*******e 发帖数: 94 | 34 去年养了几百条蚕,结果蚕茧蚕种大丰收。再过两个月,它们就要孵出来了,如果你有
兴趣养蚕,加上附近有桑树,不妨试试吧!很有乐趣的。我会寄给你蚕种以及一份自行
整理的养蚕tip。
收到蚕卵后,你可以把它们放在车库等比较冷的地方,它们就会老老实实地呆着。等到
桑树开始发芽,你就可以把它们移到暖和的地方,没几天它们就要开始破壳而出了。
蚕都是美国本土的种,好几年前我从一个pre-school拿到的,然后一直繁殖着。
如果你有小孩,对他们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经历。
附几张去年的照片。这些这是一部分! |
|
t*******g 发帖数: 1301 | 35 不知费弟弟原来是大使呀。。。哈哈
采桑,养蚕,好开心
遍身罗绮者,要知养蚕人 :)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6 噢,怪不得我养蚕但没看到过桑椹。不过我们那里倒没有养蚕场,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
砍树枝。你是东阳的么? |
|
发帖数: 1 | 37 《江村经济》又名《中国农民的生活》这本书1939年出版,是费孝通在英国留学时的博
士论文,也是费老的第一本书和成名之作,论文的指导老师是英国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
夫斯基,他曾预言该书将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社会发展到今天,这本书出版距今约有80年的时间,仍被在座的我们学习,可见其
的影响力。说实在的在乡组织部推荐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这位中国人类学和社会学奠
基人本人和他所写的著作知之甚少,随后立即从网上订了这本《江村经济》,书到手之
后,我马上拿来阅读,才发现这不同于我以往所读的任何一本书,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
,没有太多的主观评论,有的只是朴实的语言,精确的数据以及用以佐证的图片。
相信对于每一个读过《江村经济》中国人来说,书中描绘的情境都非常熟悉,特别是对
于一直在农村基层工作的我而言并不陌生,下面就我相对熟悉的几个场景简单说一下:
一是对于孩子,在开弦弓村父母等长辈的爱是要收起来的,由于宗教信仰等原因不
可以表露出来,孩子的名字要用贬义的词语,如狗剩。在教育等方面,父母基本上都是文
盲,由于村中的小学教育与实际农村工作不符合,家长都宁愿让孩子去割草... 阅读全帖 |
|
d*********2 发帖数: 48111 | 38 桑树在东北都能活. 以前我家单位的院子就有几棵.
2,3年级的时候自然课课外活动我从老师那里整了一大张蚕籽, 回家就全孵化了, 几百
条. 养了1个来月就吃不消了, 有桑树的那个后勤处还是什么处的, 见我去摘桑叶就喊
打喊杀的把我撵出去, 后来没办法用榆树叶和莴苣叶 ,再后来我妈也怒了, 让我挑出10
条, 剩下的都灭害灵了.
我其实一直挺奇怪北方为什么不养蚕, 我看那些桑树长的也挺好的. 而且号称养蚕是起
源于山西的吧. |
|
z***i 发帖数: 8285 | 39 看来不少人吃过桑葚。。
桑树在东北都能活. 以前我家单位的院子就有几棵.
2,3年级的时候自然课课外活动我从老师那里整了一大张蚕籽, 回家就全孵化了, 几百
条. 养了1个来月就吃不消了, 有桑树的那个后勤处还是什么处的, 见我去摘桑叶就喊
打喊杀的把我撵出去, 后来没办法用榆树叶和莴苣叶 ,再后来我妈也怒了, 让我挑出10
条, 剩下的都灭害灵了.
我其实一直挺奇怪北方为什么不养蚕, 我看那些桑树长的也挺好的. 而且号称养蚕是起
源于山西的吧. |
|
a******e 发帖数: 6689 | 40 上小学后开始流行养蚕,我的同学们简直是人手一蚕或数蚕。我自然不能免俗,从朋友
那要了两条放到一个干净鞋盒里也开始养。我其实并不喜欢这种看起来软软白白的没有
骨头的胖虫子,但是因为期待着看到它们吐丝结茧,所以倒也养的兴致勃勃。北方没有
桑树,我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弄榆树叶子,听说笋叶或者大白菜叶都可以代替,我这个笨
人懒人自然用最容易搞到的大白菜叶为主,偶尔央求妈妈买两颗笋,给蚕宝宝们换换口
味。大概是吃得不好,我的蚕们到后来就是拒绝生长,还没等到吐丝就一个个的魂归离
恨天了。我又羡慕又嫉妒的看着朋友的蚕结出亮晶晶的漂亮的茧,心里十分的恨恨不平
,我就不信我养不好蚕!后来又不知从哪弄来两条继续养,新来的蚕们依然无法逃过在
我家灭亡的命运。我彻底泄气,从此死了养蚕的心,甚至再也不敢碰那些白胖的身体,
仿佛我的手上有什么唳气,碰到的蚕都要倒八辈子大霉似的。
我的童年养宠物的历史基本伴随着蚕们的去世而结束。说基本,是因为后来还养过一次
鱼,但不能算我养的,买鱼换水喂食都是我妈一个人在操持,所以应该算是她的宠物。
我妈这个人害怕一切有毛的小动物,又爱干净,所以我家从来没养过猫啊狗啊这些大众
宠物。那 |
|
a********a 发帖数: 1292 | 41 他家就在我家后面一幢楼。我是119楼5门一号,他是120楼5门二号。他说,你们家是火警
,我们家是匪警。
一年级,我们俩一边高,坐在班里第三排,上课从来不说悄悄话。放学后大家按照住址排
路队,去我们家方向的一共11个小朋友。他们都住得比我们近,一路走着,人越来越少,
等拐进小西门的时候已经只剩我和他。也没什么特别可说的,于是就手拉手再走个五分钟
,道一声再见,各自回家。
二年级,我当上了小队长,个子比他高了一点点,坐在他后面。那时候流行养蚕,桑叶却
很难得。大院里有一片小院儿,有高高的围墙隔着,是将军们住的地方。那里的桑叶又多
又好,可是小院里的气氛神秘阴森,往往令人望而却步。对于养蚕,他是特别喜欢、特别
认真的那一种,所以对小院里的桑叶格外地向往。于是有一天放学的路上,等到路队走得
又只剩我俩,他问我,一会儿你敢不敢去“那边”摘桑叶?我那时候最是争强好胜,哪肯
说不,昂首挺胸地跟他走。我们来到将军院的侧门,警卫可能去吃饭了,门口静悄悄地没
人。他冲进去摘桑叶,我就在外面晃。那时心中也没有什么望风的念头,只想着不能让他
看扁了我,强撑着不逃跑。。。小学时代唯一的一次冒险,结果是我被分了 |
|
t********l 发帖数: 996 | 42 突然发现我家后院有桑树想起小时候养蚕的事, 想问问大家在美国有没有办法得到蚕籽
养蚕? |
|
s*******e 发帖数: 806 | 43 哈哈,我也有过这个想法。因为小时候养蚕从来没有善始善终过,比较遗憾。。。美国
养毛毛虫的比养蚕的多吧? |
|
i*****i 发帖数: 2734 | 44 好久没来了
上来汇报一下,买的蚕籽昨天到了。希望能孵出来,保佑保佑。孵出来我就来连载养蚕
周记啊。
一把年纪了,想起养蚕了,返老还童了,lol。 |
|
R*****g 发帖数: 682 | 45 中国失去丝绸技术的垄断之后,依然保持着无可匹敌的规模优势,继续沿着丝绸之
路向欧洲和近东输出高质量丝绸。但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古老的丝绸工
业首当其冲,在廉价的棉纺品冲击下,丝绸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
中国丝绸的历史源远流长,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取丝”。在现代考古
发现中,最早的丝绸织品距今5300年,属于大汶口文化时期,这比黄帝时代还要更早一
些。最迟到商代,中国丝绸的生产已经初具规模,不仅制造出复杂的织机,而且织造技
艺很高。
丝绸之国
进入文明灿烂的春秋战国,列国争霸,发展农桑就成为富国强民的普遍国策。与此
同时,周礼文化兴起,作为上等织品的丝绸也成为“分尊卑、别贵贱”的礼制工具之一
。按照代代传承的舆服制度,穿戴丝绸都是一种显赫的特权。在中国古代士、农、工、
商的“四民”结构中,商人地位最低;虽然商人最有钱,甚至经营丝绸,但却不可以穿
丝绸衣物。这种禁令在秦汉时就很严厉,直到明朝初年,即使农民都可以穿绸纱,商贾
仍不许穿绸裹缎。
丝绸如此珍贵奢侈,以至于在古代中国长期被作为高价值的货币使用(铜钱属于低
价值货币)。特别是对外关系中,丝绸是不可替代的硬通货,... 阅读全帖 |
|
t********l 发帖数: 17 | 46 (1)
既然有朋友想听我后来的故事,我今晚又想了想。就给大家说说我小学时候养蚕的故事
。相信一定有人和我一样的经历。
10岁的时候我迷上了养蚕,就是那种白白胖胖的蚕宝宝。一共有三条蚕,都安家在我的
塑料铅笔盒里,睡觉的时候很安静,吃饭的时候沙沙地蚕食着油绿的桑叶儿,可爱极了。
那时候姥姥还在,她总是能带我找到新鲜嫩绿的桑叶。我还记得每天姥姥拉着我的手,
拄着拐杖,走过好几条马路,去重型机械厂后面的家属宿舍,她老伙伴住在那里,宿舍
外有一棵不高的小桑树。和老伙伴唠会儿嗑,等我把嫩绿清香的桑叶装满小盒,姥姥再
拉着我的手回家。过马路的时候姥姥总把我的手拉得紧紧的,我问姥姥:“你是不是害
怕过马路啊?”姥姥呵呵地笑着刮我的鼻子:“姥姥害怕再也抓不到你这个小顽皮了。”
后来那一天终于来到了。那天中午放学,我想着蚕宝宝没有桑叶吃了,直接去摘桑叶。
到了地方我就呆了,那棵桑树上所有油绿的桑叶都枯黄了,那棵桑树死掉了。我哭着跑
回家,却听见屋里妈妈和姨妈们的哭声。“小勇,你姥姥去世了。”最疼我的小姨妈抱
着我大哭起来。姥姥去世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跑到姥姥的床前,努力把自己
滚烫的小手放到她冰 |
|
G***a 发帖数: 27294 | 47 (此文纯属虚构,冒犯之处,请不要追究Gilda的责任,谢谢:)
上古时期,尧传位于舜,将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这就是传说中的潇湘
妃。
潇妃娥皇温婉可人,湘妃女英精灵古怪。姐妹俩人共事一夫,从不相忌,都尽心竭力爱
着舜。
然而,这只是传说。
真实的故事是,尧确实有两个女儿。娥皇确实温婉可人,且擅养蚕,勤农耕;女英也确
实古灵精怪,且通天文,精乐理。
舜却不是被禅让的。他乃是一个阴谋家,逼尧退位。不仅如此,还要尧部落的养蚕之术
。尧不肯。舜就强娶了娥皇。女英却爱上自己姐夫,心生妒恨。
她勾引了舜,还生下他的孩子。无奈,舜只好纳她为偏房。女英不服。她的才貌都在姐
姐之上,也生下子嗣。却总是在丈夫心里占不下一席之地。
原因很简单:娥皇从来不爱舜。任何男人都会着迷于不爱自己的女人。
女英因为妒忌,整日哭泣,泪水浇灌出一片湘妃竹。
她拿湘妃竹做出了两件乐器。一件下了巫,能让丈夫回心转意的,潇湘笛; 另一件下
了蛊,能让情敌消失人间的,箜篌。
不久,娥皇暴病而死。舜开始专宠女英。
女英死后,舜伤心至极,将潇湘笛放入自己的陪葬之物。
只剩下一把箜篌,和一篇〈湘妃竹〉的古谱遗失民间。
传说 |
|
d******r 发帖数: 5008 | 48 阿弥托佛, 请原谅他的无知, 如果有什么过失, 请算到我身上吧。。。Yisu
------------------------------------------------------------
从科学史角度证伪《楞严经》
马忠庚
[南宁]学术论坛,2005年第2期
182-185页
【作者简介】马忠庚,聊城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
究所2002级博士研究生。(山东 聊城 252059)
【内容提要】《楞严经》这部非常普及、影响甚大的佛教经典,历来存在着真伪之争。
文章从科学史的角度,对经中涉及的有关物产、文献载体、物理学等几个方面存在的疑
点进行考察、论证,并得出其为伪经的结论。最后,对佛经的真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
点和看法。
【关 键 词】科学史|楞严经|真伪|论证
【参考文献】
[1]大藏经刊行会.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A].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9册[C].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3]大藏经刊行会.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4574 | 49
义 饶益」,怎么这一经又谈?如何解释这个疑点?
------------------------------------
南传阿含经中也有起世经,谈到地球人类起源等等,从光音天而来。佛也在南传阿含经
中,说到,劝弟子不要谈世界是常无常,有边无边,起源等等。这不矛盾。对于弟子,
稍微了解点,没有关系,但如果花费很多时间去探寻争论,就没有意义了。如果你只信
南传中部分与你观点相符的经典,其它经典你不信,我无所谓的。
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细找丝帛在经中的出现。不管怎么说,前面已经找出了一个例子
,在阿含经中的。有一个就够了。要找更多,我看有可能的。
你们没有发觉那所谓的博士论文一个严重失误吗? 他的一个基本论点,就是在汉代以
前,没有丝制品,没有养蚕,外国(印度)更是如此(大意如此,我没有再找他原文)
。他后面的推断,都是基于这个论点。但他文章,竟然没有一篇文献来支持他的观点,
没有引用任何参考文献。相反,他引用的一片文章,里面说到“参考文献[8
]第127页:印度亦养蚕产丝。”是反对他的观点,或者与他的观点不相干(比如,由于
两文所说的时间不一致)。这所谓的博士论文,根本太差了,根本不算... 阅读全帖 |
|
h******l 发帖数: 380 | 50 1、挖蚯蚓
一把家里的挖煤铲,成就了一个侦探。沿着臭水沟的岸边,翘着屁股仔细寻找,一旦
发现一粒一粒堆成的蚯蚓屎,毫不犹豫的挖下去,任它有通天本领,也难以遁行。在被射
了一身臭水后, 终于明白了,蚯蚓不仅吃泥,而且还喝水!!
2、捉蚂蚱
蚂蚱估计是人们最痛恨的昆虫之一,所以结束它生命的手段虽然残忍而且多样,也不
算太过分。通常是绑上线头让它瞎飞一起,玩腻了就往往凌迟处死,大解八块。倒霉的若
遇上些馋猫, 恐怕就难逃火劫了,按现在的观点蚂蚱可是高蛋白。再或者家里有喂鸡的
,可怜的害虫就被剁卜剁卜,成了鸡肚冤魂了。
3、养蚕
蚕可能是漂亮MM们唯一喜欢接触的昆虫幼虫,真是"一白遮三丑"呀。不过光洁细嫩的
肌肤也是备受宠爱的原因之一。而且养蚕应该算是最色利双收的爱好了难怪大人小孩都喜
欢养。
4、捕蜻蜓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蜻蜓不仅是益虫,帮我们吃蚊子,而且被赋予
了无穷的诗意。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捉一两只来看看,修长的躯体,舒展的四翅是直升机最
初的灵感。 可以近乎360度旋转的脑袋,两只大大的复眼,让人惊叹物种的神奇。
5、捉知了
知了除了每年夏天吵的人睡不着教之外,还是有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