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养蚕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k*******z
发帖数: 2368
1
来自主题: Cantonese版 - 猫版主盛夏的果实
你唔好再晒命啦。。。我羡慕嫉妒恨!!!
咁容易摘到桑叶,你不如养蚕啦。我记得小时候养蚕,每天都要偷偷的去摘桑叶回家。
好艰难。
s******e
发帖数: 16668
2
来自主题: HuNan版 - 青涩故事(2)
我们班的团支书是男的,(和书生,老客的班不同啊)。他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进高
中,成绩一直在年级前两名之间。他不怎么说话,但是说话的时候总是带着微笑,和气文雅。
他的同桌是一个女生,说话也是温言细语,也是总是微笑着。
高二的那个春天,女生开始养蚕。我们那里的女生都爱在春天的时候养蚕。
我们发现,每个早自习结束后,团支书都会陪着女生去学校后面的山上摘桑叶。晚自习
的时候,两个人会窃窃私语。课间十分钟的时候,他会跑到校门外去给她买冰激凌吃。
傻子都猜出来是怎么回事,班主任当然也知道了。本来他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敷衍
过去,但是,支书的妈妈来学校找老师了。
老师把这个女生叫到他的办公室谈了好久。第二天,女生就离校了。据说她退学了。
支书知道了,立刻去找她。她家在离县城很远的一个山村里。他要先坐车,再做船,再
走很远的路。
他终于说服她回来把高中读完。她回来后,被安排去了另一个班。
后来,他被报送上了重点大学,她落榜,去了广州打工。
再后来,他和我们班上的一个活泼外向的女生结婚生子。她一直独身。
o***a
发帖数: 1373
3
来自主题: Shandong版 - 【游子。家园】 陌上桑
“若移此雨在江南,故园新竹添几许”,这是70年前客居北京的许地山先生写的句子
。 在这春天的夜里,听着敲打着窗外的雨,我亦想起了万里外的故园,杭嘉湖边缘的
一个村子。
说是村子,其实只是零零落落的几十户人家。 房屋彼此不挨着,也没有北方常见
的院墙。经常是新的楼房旁边,还立着老旧的木屋。屋旁,有一片小小的竹林,屋后有
一水塘,水网彼此连通着。 如果划一筏子,或者小舟,可以到每一户人家。池塘里有
莲蓬,也有鱼。
没有院墙,所经常看到人家的厅堂里吃饭的场景,远远地打声招呼,也算是
social life 的一部分了。只记得那时候的米饭,特别香,鱼也肥美。大人喝的黄酒,
有自己酿的,也有到小店里买的。 店里的酒,也是店东酿的,一般是论坛子卖的,也
有按斤卖的。
田里有水稻,也有红薯,离家不远,还有一片桑林,是养蚕用的。养蚕是一件很费
心费力的事情,但那时候周围没有企业,蚕丝就成了很多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我放学
后,也经常要帮家里摘桑叶。
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太好,所以高考的时候,老师说,考曲阜师范吧,曲阜师范
出人才,而且大学期间免费。于是,山东成了我的第二故...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2791
4
来自主题: Shandong版 - 馋嘴的童年 --- 胶东
我的童年是在七十年代晚期到八十年代初,中国已经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我们胶东半
岛那个土地并不贫瘠的小山村也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虽不缺吃少穿,美食却是少见。母
亲日复一日地在田间操劳,无暇在饮食上精雕细琢,吃饱就好。记忆中,每天早上母亲
煮上一大锅猪食(玉米或地瓜面糊),上面架个蒸架把饭菜熥熟就是早餐了。吃剩的饭
菜捂在锅里保温,午餐人和猪都不用吃凉的。晚上一般是炖菜,菜地里有什么就炖什么
,白菜,茄子,茭瓜,葫芦,青菜是最常见的,锅沿贴着玉米饼子做主食,当然也会顺
便熥上点咸菜佐餐,最常见的是干咸鱼或者鸡蛋虾酱,拌上切碎的大葱下饭。我和妹妹
儿时最普通的营养品,煮鸡蛋,也是放在蒸架上熥熟的。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说我童年最热衷的事情就是到山野中找吃的,大家就不会特别鄙视
那个小小的馋丫头了吧。
儿时村里没有幼儿园,所以七八岁上学之前我都是在山野里混大的。山野,藏着无穷无
尽的美食。
清明一过,摆脱了只有白菜萝卜土豆佐餐的枯燥的冬天已及厚笨棉袄棉裤的孩子们迫不
及待地奔向田野,田垄河沿上,甜甜嫩嫩的小毛儿已经悄悄地钻出地面。小毛儿是一种
类似茅草的小草的花苔,在开花之前把花苞抽出来,剥去草皮...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2791
5
来自主题: Shandong版 - 馋嘴的童年 --- 胶东
我的童年是在七十年代晚期到八十年代初,中国已经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我们胶东半
岛那个土地并不贫瘠的小山村也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虽不缺吃少穿,美食却是少见。母
亲日复一日地在田间操劳,无暇在饮食上精雕细琢,吃饱就好。记忆中,每天早上母亲
煮上一大锅猪食(玉米或地瓜面糊),上面架个蒸架把饭菜熥熟就是早餐了。吃剩的饭
菜捂在锅里保温,午餐人和猪都不用吃凉的。晚上一般是炖菜,菜地里有什么就炖什么
,白菜,茄子,茭瓜,葫芦,青菜是最常见的,锅沿贴着玉米饼子做主食,当然也会顺
便熥上点咸菜佐餐,最常见的是干咸鱼或者鸡蛋虾酱,拌上切碎的大葱下饭。我和妹妹
儿时最普通的营养品,煮鸡蛋,也是放在蒸架上熥熟的。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说我童年最热衷的事情就是到山野中找吃的,大家就不会特别鄙视
那个小小的馋丫头了吧。
儿时村里没有幼儿园,所以七八岁上学之前我都是在山野里混大的。山野,藏着无穷无
尽的美食。
清明一过,摆脱了只有白菜萝卜土豆佐餐的枯燥的冬天已及厚笨棉袄棉裤的孩子们迫不
及待地奔向田野,田垄河沿上,甜甜嫩嫩的小毛儿已经悄悄地钻出地面。小毛儿是一种
类似茅草的小草的花苔,在开花之前把花苞抽出来,剥去草皮...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来自主题: Animals版 - 儿子养的蚕全死了,他很难过
儿子突然想养蚕,然后问了表姐拿了一些,刚来的时候,很开心,自己去摘桑叶,然后
蚕还很小,是黑色的,刚出来没多长时间,就把桑叶给剪刀剪碎,按几天,儿子每天早
上起来就要给蚕喂桑叶,还要换桑叶,扔便便,可是过了几天,就没兴趣了。
小时候养过蚕,那时候比儿子好像大一点,具体时间记不清,以为那时候不太懂,都是
买同学比较大一点的,很小的不会养,跟着儿子一起养后,发现大了还是不太会养,担
心一摸就死了。
结果天气突然变热,那些蚕竟然就不喜欢吃桑叶了,我换了下还是不行,在一天,竟然
全部死了,奇怪,虽然天气很热,但应该和这个无关。
问朋友,朋友说可能是桑叶有水,我说都是擦干的。找不到原因。
儿子对自己的第一次养蚕失败很伤心,也耿耿入怀,说,妈妈,以后这些死了的蚕宝宝
还会复活吗。还会长大吗。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对死亡只是觉得认识这个名词,而是不懂得死亡的具体意义。他们
还不知道死亡究竟是怎么回事,不知道死亡是永远失去。
但是这样,他还是很失望,然后把那些死的蚕都舍不得扔掉,偶尔还和他们说话。
C****g
发帖数: 3945
7
来自主题: _DanDan版 - Re: 谁养过蚕?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biz 讨论区 】
发信人: CatEgg (张福来猫 ~>@@<` 其实生命原本如此), 信区: ebiz
标 题: Re: 谁养过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6 23:32:06 2011, 美东)
养过,养过好久
桑叶很难找,跟小盆友一起去街坊花园里面偷桑叶,后来主人怒了喷农药了,蚕宝宝都
死翘翘了,好难过
还有吃别的菜叶子,拉稀挂掉的
还有实在没桑叶吃饿死的,死前吃纸。。最后身体都青黑的
诶想起养蚕咋这么郁闷呢,都是哭鼻子的回忆
那时候为了养蚕,还曾经偷砍公园里的桑树枝条回来花盆里面扦插,倒是种活了,可是
叶子长得太慢,不够吃呀,天天看着最嫩那片叶子流口水,舍不得摘
我现在看见桑树还有挖回家种的冲动。。
不过有桑叶吃的时候实在幸福,白白胖胖的蚕,吃得哗哗的,好看好听,我那时候敢抓
起来放脸上玩。有一个还结了个淡绿色的茧子。看着蚕卵变黑孵化的过程也很有意思。
开始是黑色的细条条,然后就是很丑的蛆虫样子,然后再蜕皮就变白胖了。结茧前最漂
亮,有点透明的意思。但是结茧的时候如果一直被干扰,可能结不成,最后变成一个纺
锤形的蛹,一碰就...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2023
8
来自主题: _Riddles版 - 笑谈华清杯(1)zz
笑谈华清杯(1)
谈笑周郎
先说几句,很久没有写什么评论性的东西了。华清杯的猜射阶段已经结束。辛
苦之余,对很多谜都有了一些感受,一向懒得动笔的我这回终于想“糊涂”一次
了。不过这里所说纯粹是周郎的个人观点,就谜论谜,而且是拉杂乱写,既不代
表谜苑天涯的整体看法,更请勿作为打分参考,请诸位看官见谅则个。
1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5字浙江旅游点) 丝绸服装城
面出北宋张俞《蚕妇》: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
蚕人。对于这个谜,且放下这个谜目是否合适这点不谈,单从扣合而论,揣摩作
者的意图,当是指穿丝绸服装的人都在城里,或者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城里人。
明显,这个城里是援引了上下文。但是,不能不说,谜底无论按哪种意图,都是
与原诗的意旨相违背的。原诗意在反映贫苦的养蚕人生活的苦况,生产者无法消
费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诚然,作为灯谜来说,引用成句时候固然有时可以对题
面作些别解,别解成趣的话自也有一番风味。但既然引用到了上下文,这样的“
别”解就有所不当了,且也毫无谜趣可言。
2
w***3
发帖数: 387
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汉服的传统文化内涵(图)
2010-10-19
中国自古即有华夏、中华之称。在中国各大族群中,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又称为“华夏
民族”或“中华民族”。所以汉服又被称为汉装、华服。汉服不单单是指“汉朝服饰”
,而是指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也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中国古人讲仁、义
、礼、智、信,汉服从各个方面来讲,都是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服饰。中国古代的
服饰随着改朝换代而发生变化,因此不同朝代的服饰也反映出不同朝代的文化。
所以汉服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据史籍中记载,远在三皇五帝时期,先民们以鸟兽毛皮为衣,进而用麻作布。后来黄帝
正妃嫘祖植桑养蚕,教导人民织布作衣,这就是最早汉服的起源。
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是在商朝建立的,就是把衣服分为两截,即上衣下裳(裳是指裙子)
。腰部用宽腰带束扎。商朝的时候纺织与刺绣的技术都已十分的纯熟,领襟袖口都有精
致的刺绣和滚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深衣”。深衣即指上下分裁,但中间缝合而成
。在当时非常流行,男女尊卑都能穿。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唐朝的染织技术精湛
,丝织品的染色图纹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因此唐朝的服饰质地考究,色... 阅读全帖
t*****k
发帖数: 2547
10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高铁让老农变成百万富翁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zbd (小破猫),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高铁让老农变成百万富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4 22:09:41 2010, 美东)
一个小镇的高铁之梦
通讯员 钟珉
本报记者 章建森
每天清晨,67岁的嘉兴市余新镇余北村村民沈石林,都会悠闲地踱着方步,走到嘉
兴高铁南站,笑眯眯地吐着烟圈,看着车站广场上,那些建设者忙碌的身影。
你可能不会想到,眼前这个皮肤黝黑、头发花白的老农民,身价已经超过了200万
。而这一切,都是托了沪杭高铁的福。
而余新镇,这个曾经是南湖边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也随着沪杭高铁的跨境而过,
慢慢被世人熟知,并迎来飞跃。
余新镇镇长高丹霞更是自豪地宣称:“沪杭高铁的开通,让我们余新人多了一个‘
外滩’,多了一个‘西湖’。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沪杭高铁第一镇。”
高铁让老农变成百万富翁
用沈石林的话来说:“现在能过上如此滋润的日子,都是沪杭高铁带来的。”
2009年高铁修建前,老沈家已经盖起了一栋三层楼洋房,不过这在当时的余新镇,并不
希奇。
高铁开工后,一拨拨的施工队... 阅读全帖
I********l
发帖数: 8702
11
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烟草生产
要点:
1. 1943年林伯渠创建光华农场,修建了烤烟房。
2. 光华农场试种烤烟成功后,立即在边区得到推广,不久还在延安办起了卷烟厂,它
出产的“曙光”牌香烟,成了当时边区受欢迎的畅销商品。
3. 特货是:咸盐、皮毛、甜甘草是边区的三宝,也是当时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4. 生产节约计划里的烟草(淡巴菰,也就是tobacco的音译)。

待客开水不装烟,领得衣被用三年。
淡巴菰一亩公粮缴,糖萝卜二分私费赡。
施肥锄草自动手,整旧如新不花钱。
发动男耕和女织,广辟草莱增良田。
边区子弟多精壮,变工扎工唐将班。①
①《解放日报》,1943年2月26日。
第五,创办光华农场。林伯渠高瞻远瞩,为了发展边区的农业,他筹划创办了延安
农业试验场——光华农场,进行农业科学研究,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指导科学种田。在
勘察农场场址时,他骑着毛驴带领着几位农学系毕业的科技人员,踏遍了延安杜甫川的
山山水水。他拄根木棍,爬到高山之巅,俯视整个山川,最后选定一块背山面川,向阳
临溪的有利地形,作为农场场址。几百亩川地种植农作物... 阅读全帖
p*********w
发帖数: 23432
12
合肥市新站区暴力拆迁酿出惨剧(血腥图,慎入)zz
http://binyu21.blog.163.com/blog/static/18539912620117109303834
合肥市新站区暴力拆迁酿出惨剧 - 宾语的廉政空间 - 宾语的廉政空间
因为遭遇强拆受到惊吓,8月5日下午,合肥市新站区磨店社区会棚小区居民彭守春,
从自家的二楼屋顶摔在了正在施工的挖掘机旁边的水泥地上,造成下颚粉碎性骨折,上
下牙齿掉落,胸部积血,大腿、小腿和盆腔骨折,至今仍处在昏迷中。合肥市新站区暴
力拆迁酿出惨剧 - 宾语的廉政空间 - 宾语的廉政空间
昨天(8月9日)上午11点多,彭守春病情恶化,被急送到手术室,做了脾脏切除手术。
合肥市新站区暴力拆迁酿出惨剧 - 宾语的廉政空间 - 宾语的廉政空间
热爱生活的彭守春。
合肥市新站区暴力拆迁酿出惨剧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的家庭啥样?不幸的家庭啥样?想不起来哪个专家说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就是说,再幸福的家庭,也会有难念的经。只要不是大难临头,偶尔遇上点小麻烦,这
样的家庭就算是菩萨保佑了。...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13
男孩子的死亡率比女孩高, 这就是主要原因.
我小时候, 小学4年纪, 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 和朋友相约一起去河边"探险", 在河边
找到一个洞, 带了火柴, 搜集了树枝, 想在里面生火, 没成功. 后半夜被打手电筒的大
人们给找到了. 然后挨打, 跪洗衣板, 印象很深刻.
还有养蚕, 为寻找桑树往郊区农村走了很远很远, 迷路了.
以前有个电影 <投奔少林>.
f****o
发帖数: 8105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数则(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26 15:58:42 2014, 美东)
(接前文)
二十三训曰:朕自幼读书,间有一字未明,必加寻绎,务至明惬于心而后已。不特读书
为然,治天下国家亦不外是也。
“语译”:我从小读书,倘若读到其中有一个字不明白,就一定要多方探寻、究问,把
它弄到彻底明白,心里才踏实。不仅读书是这样,治理天下国家也毫不例外。
二十四训曰:人多强不知以为知,乃大非善事。是故孔子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朕自幼即如此。每见高年人,必问其已往经历之事而切记于心,决不自以为知而
不访于人也。
“语译”:人大多勉强以不知为知,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孔子说:“知道就是知
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我自小即是这样做的。我每每见到年事已高的人,一定要问
问他们以前经历的事,并把他们谈的事牢记在心中,决不自以为知道了,就不去请教、
询问别人。
二十五训曰:凡人于事务之来,无论大小,必审之又审,方...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独孤行:中国遍地都是“一国两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30 12:02:53 2015, 美东)
原以为,我国只在港澳实行的是一国两制,后来才慢慢醒悟,我们的生活中竟处处存在
“一国 两制”。从某种意义上讲,遍地都是“一国 两制”。
工资是“一国 两制”。民工“起得比鸡都早,干得比驴都累,吃得比猪都差”,但他
们却拿着微薄而又可怜的工资。而一个垄断企业的“白领”,即便上班只在办公室里吐
吐烟圈儿,但其薪水仍要超过他们的数倍,福利及各种待遇就更不用说了。
退休是“一国两制”。企业一位工程师退休,其退休金远比不上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个炊
事员的退休金高。
改革是“一国两制”。比如需要工人下岗,其改革气势如山洪海啸,力度如利剑削泥。
一夜之间,不管男女老少,成千上万人下了岗。发财也好,饿肚也罢,企业不管了,自
谋生路去吧。而轮到“公务员”,改革则成了大象的屁股,谁也推不动了,“剑”也变
成了木头剑。至今,从没有听说公务员有下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10月17日,7时30分,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火箭腾
空而起,托举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奔赴太空,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行乘
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神舟十一航天员计划在轨飞行33天
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
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3天。期间,2名航天员将按照飞行手册、操作指
南和地面指令进行工作和生活,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
一号撤离天宫二号,并于1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
目前,天宫二号运行在高度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上,状态稳定,设备工作正常
,推进剂等消耗性资源充足,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任务的主要目的
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
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
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
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三是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17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卷四:天坑深井
卷四:天坑深井
正文 第一章 十年遗案
在欧阳平的手上,还有一个历史遗案——“4。17”案。
家住三河公社护国大队门头村的阎高山离奇失踪了十天。阎高山,男,三十三岁,此人
从事三个职业,一是挑高箩,二是杀猪,三是劁猪——就是阉割猪。挑高箩原本是他父
亲的职业,他父亲挑不动了,就交给了他,乡下人,普遍都比较穷,一家养一头猪,到
过年的时候才杀,留一点过年让一家人香香嘴和招待客人,大部分卖掉,所以,阎高山
一到年底就扔下扁担和箩筐,到前村后寨去杀猪。
阎高山杀猪的范围仅限于护国大队的七个村寨,另外三个村寨在老山的北麓,附近的村
子里面也有一个杀猪的。到了杀猪的时候,阎高山早出晚归,每天晚上顶多迟一点到家
,但每天都是要回家的,即使挑高箩,遇到远的地方,顶多在外面过一两宿,这种买卖
三,走村串户,靠的是两只脚和一副肩膀,起早贪黑,饥一顿饱一顿不说,遇到天寒地
冻、风霜雨雪,所以,这碗饭很不好吃。
…文…据阎高山老婆田二秀的回忆,阎高山自从四月十七日早上出门以后,一直到四月
二十六日,一点音信都没有。在此期间,田二秀到七村八寨去找,只要是阎高山去过的
村庄,田二秀都去找过,但没有一点线索。阎高...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18
刘宏飞其实没有出国?而是暂住在上海宝山区一民宅内
6年来,为了供儿子“出国留学”,收入微薄的重庆梁平县云龙镇东平村刘显富夫妇,不分日夜,拼命赚钱,多次累倒,此外,还向乡亲们借款二三十万元。
今年初,当自称在美国留学的儿子再次打来“越洋电话”,声称身患重病,要求父母尽快汇款2.3万元,这对父母在四处求助时,却无意中揭开了一个惊天骗局:他们的儿子根本就没有出国留学。
5月14日,记者在上海宝山区一幢民居内,找到了这个编织留学谎言欺骗父母整整6年的儿子。此时,被骗6年的老父最想问的却是儿子是不是有什么苦衷?
2004年-2006年
谎言的开始
儿子带来“留学”消息
重庆梁平县云龙镇东平村,是一座有着1200多户村民的小山村,村民主要靠种植稻谷、养蚕为生。与父辈一样,老实本分的刘显富同样靠种地为生,儿子刘宏飞则一直是他最大的骄傲。“我娃从小就听话、懂事,写得一手好字,村里人都叫娃儿向他学习。”刘显富说,希望儿子将来能有出息,不要像他一样只会种地。
1999年,刘宏飞当兵转业回到老家呆了几个月后,提出想出去闯闯。对于儿子的这一决定,刘显富很支持,托人给儿子在上海找了一份做保安的工作。
刚到上海这
o***s
发帖数: 42149
19
抓石子滚铁环等都走进了博物馆 专家表示传统游戏式微不利孩子发展
儿时游戏50年变迁
2011年的“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每个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欢乐的童年时光。在不同的年代,儿童的游戏耍乐方式又有不同,记者走访了上世纪60年代至二十一世纪的广州人,还原各个时期的欢乐时光。
记者采访发现,风靡上世纪60年代的抓石子、滚铁环等已经走进了博物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孩子酷爱的啪啪纸、挑花绳、跳皮筋也逐渐在街头消失。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广州小朋友大多没玩过甚至没听说过传统游戏,吸引他们的是各种动画和智力游戏。
专家表示,这些注重群体合作、发展运动技能的传统游戏如果任其消亡,对孩子们的身心成长存在消极影响。
抓石子太投入常忘了回家
“印象最深的就是抓石子,我经常玩到忘记回家,现在几乎见不到有小孩会玩了”。1961年出生的郑女士对儿时游戏的欢乐时光记忆犹新,每天大伙在街头巷尾滚铁环、跳房子,最喜欢的就是比拼抓石子。
那时候物质生活贫乏,地上的石子、泥沙就是最好的玩具。郑女士专门向记者演示了这个淡出广州的游戏:“抓石子”只需捡来大小适当的石子十多颗,然后将一把沙子用碎布块缝成棋子大小的沙包作为“子王...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0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languages),包含着印度、西亚和欧洲的语言。目前使用的英语单词中,有不少是从非印欧语系“拿来”的,这在狭义上,就是英语中的外来语。这些白皮黄心的“鸡蛋词”,无须向“英语世界” 做额外解释,就能顺利地理解、沟通。脱胎于汉语的“鸡蛋词”,早就默默地影响全世界了。除“孔夫子(Confucious)”、“中国功夫 (kungfu)”、“麻将(mahjong)”或者“豆腐(tofu)”之类绝无仅有的称谓,再挑拣10个真正有中国气质、代表华夏气派、并影响全球当代生活的“鸡蛋词”,便足以说明问题。
(一)丝绸——silk
中国是养蚕大国,丝绸的故乡。瓷器和丝绸始终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绝密技术和看家商品,直到鸦片战争前,英国进口到广州的钢琴,还干不过珠光宝气的丝绸。“silk”的发音,显然是汉语的音译,这个词代表了中国高超的工艺技术和贸易强势。即便现在,丝绸仍在现代生活中充当雍容华丽、典雅高贵的象征。
(二)茶——tea
这个词,又是英国人从拗口的闽南话里偷走的。茶,和丝绸、瓷器比肩,堪称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拳头产品。目前,品茶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1
在烟台栖霞市桃村镇新庄村后,是一座人称“老庙沟”的大山。在这座大山里,厮守着一对守山夫妻,他们一呆就是18年。18年前,丈夫赵启舰还是一个冲劲十足的退伍小伙,妻子刘伟红还是一个花容月貌的美丽姑娘,但是为了一个梦想,他们携手走进大山,开垦荒地、栽种树木、守山护林,用双脚丈量着2000余亩的大山,用双手把石头山变成了“花果山”。虽然18年来受过的苦无法用言语表达,他们却始终无怨无悔。去年,他们再次签订了续包大山70年的合同,决定将这一生留在这里,让“老庙沟”整座山都绿起来,希望能影响更多的人一起保护眼前的这片绿色。
新婚夫妻携手进山,护林心切立下铁规
“我从小就跟着村里的老人到这个山上拾草,听老人讲那些当年的故事。”赵启舰,1969年出生于栖霞市桃村镇新庄村,从他出生的村庄新庄村翻过一道山口,距村5里处,又有一道山,因为沟深林密,就叫老庙沟。
1996年,服了7年兵役的赵启舰回到家乡,看到自己从小生活过的老庙沟一片荒芜,年轻气盛的赵启舰便携手刚结婚的妻子刘伟红,承包了老庙沟,一对伉俪携手上山。来到山上,他们发现原本不多的林木在遭受破坏,即将挂果的核桃,却被偷伐的人整棵砍了,二人心痛如焚,一...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2
近日,林志玲全程素颜出镜参与天津卫视《喜从天降》节目,空降四川阿坝藏族农家当起了“农妇”,时常要与马匹牦牛等大型动物进行近距离接触,有过摔马遭遇的林志玲说自己面对马匹会有些心理阴影。
近几年,似乎是为了摆脱“花瓶”的包袱,林女神也算是够拼的。一向出镜必须花费六个小时“精心装扮”的林志玲,竟然接受了天津卫视《喜从天降》的真人秀挑战,素颜和其他三位女明星一起干农活,劈柴担水、烧火做饭、挤牛奶……同期参与体验的郑钧娇妻刘云就因为每晚被老鼠骚扰曾崩溃痛哭,对于是否可以适应这样的环境,林志玲说自己不害怕老鼠和蟑螂,而且以“林大胆”自居,但是却无法忍受像蚕宝宝、毛毛虫这类的软体动物。“因为它们这样爬爬爬,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以前学校上课的时候都会养蚕宝宝,我都要付五十块钱让同学帮我养,才能通过那堂课程。”
十年前,林志玲在大连拍摄广告期间意外坠马,造成6根肋骨骨折。这次参加《喜从天降》来到藏区牧民家庭,免不了要与马匹打交道。对此,林志玲说现在仍然还会有阴影,“在十年前有一次不小心摔马的意外,对马、牛这些动物还是不敢走得太近。”在上周播过的节目中,林志玲与藏族搭档泽尔初一起上山寻找家中的牦牛,路遇马...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23
坐在被告席的年轻女子,面对法官的问话,神情麻木茫然,但还是忍不住哽咽起来。看起来如此文静柔弱的女子,谁能想到,她竟亲手夺去了两条幼小的生命,给家庭带来无限的伤痛。近日,广西河池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依法对这起故意杀人案件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阿欣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
2015年8月3日,阿欣背着刚刚出生35天的儿子,带着女儿陈某甲及侄女陈某乙到水源镇卫生院领取生育补助。离开家后,阿欣带着3个孩子来到一小山坡处,侄女陈某乙不愿走路,不停哭闹,阿欣遂将其放倒在地上用手使劲捂住其嘴巴致其死亡。随后儿子哭闹,阿欣用同样的方法将儿子捂死,事后将两个孩子的尸体放在田坎上,带着女儿转到洛阳镇一栋居民楼楼顶过夜。3日晚,家里人迟迟不见阿欣带着3个孩子回家,急忙报了警,并在寻找过程中发现了两个孩子的尸体。8月4日7时许,阿欣及女儿被群众发现并报警。
案件发生后,阿欣的家人异常震惊、痛心,想不明白平时老实本分的阿欣怎么下得了手。然而,更让他们震惊的是,经过医院鉴定,阿欣患有产后抑郁症。事发当日,阿欣确实是要带着3个孩子到当地卫生院领取生育补助,但离开家后,阿欣突然病发,导致悲剧发生。
1...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4
凤姐在网上晒出邓紫棋近日参加活动的照片,她身穿礼服裙,但胸部和腰部的设计十分奇特,如同挂了小虫。
凤姐微博截图
今日,凤姐在网上晒出邓紫棋近日参加活动的照片,她身穿礼服裙,但胸部和腰部的设计十分奇特,如同挂了小虫。凤姐称:“邓紫棋新look,腰部好像挂着一些虫子,年轻人的美老衲真的欣赏不了”。
对此,网友纷纷留言表示:“密集恐惧症的我,看得浑身难受”“设计师以前是养蚕的吗?”“我想知道设计师的设计这衣服想表达什么”“你不是老纳,是贫尼!”
新闻链接
一阵子不见,凤姐都胖出了大肚子还被当成孕妇
凤姐自从2010年去美国以来,不时在微博中汇报近况。5月16日,她在微博中称:“女人一定要减肚子,不然会让人误会怀孕了。”而从近日曝出凤姐坐地铁的照片中也能发现她确实发福了。
凤姐自从2010年去美国以来,不时在微博中汇报近况。5月16日,她在微博中称:“女人一定要减肚子,不然会让人误会怀孕了。”而从近日曝出凤姐坐地铁的照片中也能发现她确实发福了。
照片中的凤姐坐在椅子上,胳膊大腿粗壮,腰间赘肉突出。她一手拎着购物袋,另一只手还举着一本书仔细阅读着。
网友纷纷评论:“发福了我也要娶你!”“凤姐已经...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5
凤姐在微博发文称“早已年老色衰的我,刚才居然有一名黑人妇女跑来跟我说:hey,you are pretty。唉,这个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凤姐微博截图
凤姐自拍
今日(5月23日)凌晨,凤姐在微博发文称“早已年老色衰的我,刚才居然有一名黑人妇女跑来跟我说:hey,you are pretty。唉,这个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网友纷纷调侃“那个黑人妇女两只眼睛是拿来出气的吗?明摆着睁眼说瞎话,你居然也信,还是你也缺心眼啊”、“凤,其实黑人妇女真的很礼貌!”
新闻链接
凤姐讽刺邓紫棋着装:腰部好像挂着一些虫子
凤姐在网上晒出邓紫棋近日参加活动的照片,她身穿礼服裙,但胸部和腰部的设计十分奇特,如同挂了小虫。
今日,凤姐在网上晒出邓紫棋近日参加活动的照片,她身穿礼服裙,但胸部和腰部的设计十分奇特,如同挂了小虫。凤姐称:“邓紫棋新look,腰部好像挂着一些虫子,年轻人的美老衲真的欣赏不了”。
对此,网友纷纷留言表示:“密集恐惧症的我,看得浑身难受”“设计师以前是养蚕的吗?”“我想知道设计师设计这衣服想表达什么”“你不是老衲,是贫尼!”
i***s
发帖数: 39120
26
“幼儿园的作业简直可以用‘夸张’来形容,每次一听到学校布置作业,全家人挣扎的时候就到了,做一次怕一次。”最近,多位市民向记者大倒苦水,“做汽车、做刺绣等等无奇不有,孩子根本做不了,都是大人在做,学校能不能考虑下家长的感受。”幼儿园竟有作业?娃娃们的作业都是家长的“鬼见愁”?记者进行了调查。
3类作业最头大
手工
看似平常的手工作业,在很多家长眼里却成了“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老师布置不来”的难题。
“一个标本难住全家三代人,这个标本可不简单,先要捉虫子,然后制作标本、固定标本,关键还要给标本进行各种精美的装裱。”家长孙妈妈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网上淘宝,发现从几毛钱到几千元的标本都有,还可以负责装裱,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千元都有,取了个巧,花50元装裱好的蝎子标本给学校送过去,总算把这件事‘蒙混’过去。”
“别说小孩做不来,不是专业人士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上次学校布置作业让捏愤怒的小鸟,孩子睡了,我一个人坐着捏,硬是捏了一个通宵,小鸟没愤怒,我愤怒了!”家长张爸爸吐槽。
绘画
简单一点的绘画难不住家长,但很多老师都不走寻常路。某幼儿园给孩子的绘画作业要求:画里要有山有水有树,人物必须具有云...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27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inews(inews), 信区: Headline
标题: 为了得到亲妹妹,古代日本天皇竟这样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Fri Aug 18 08:37:13 2017,GMT)
中国有句老话,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随着国力的强盛,日本国饱暖了,当然是天皇带头实现饱暖,继之而起的,就是天皇起了色心。
当时仁德天皇的皇后盘姬,出身名门,才貌双全,而且为人奇妒,是个大醋坛子,她在天皇四周严密防范,建立防火墙,不允许天皇和别的女孩有接触。但俗话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一开始呢,皇后的这些措施还管点儿用,天皇想偷腥比较困难,但是日久天长,总是防不胜防。
仁德天皇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叫作八田皇女。据说这位八田皇女姿色出众,而且跟自己的哥哥早就不干净,因为日本皇室有兄妹通婚的传统,所以兄妹乱伦也很常见。但是八田皇女和仁德天皇有一腿的事儿被皇后发现后,皇后醋性大发,就把她贬到了乡下。皇后本想这样一来,就可以斩断了兄妹情丝,但人算不如天算。
日本有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叫新尝节,天皇一般都要大宴群臣。而这个节日的宴席一般来讲都由皇后操办,其中有一道菜的食材必须要用熊野山...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28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inews(inews), 信区: Headline
标题: 揭秘: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阉割术!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Thu Sep 21 08:56:12 2017,GMT)
在古代中国,阉割术的渊源是相当久远的。有证据表明,至迟在殷商时代就有了阉割男性生殖器的意识与行为。殷商甲骨文中有一个字,字形结构一半象形为男性生殖器,另一半从刀,其字义甚明。
秦汉时期
当时的阉割术可能是将阴茎与睾丸一并割除的,秦汉时期的阉割技术已较为完备,并已经注意到阉割手术后的防风、保暖、静养等护理措施。当时施行阉割的场所称为“蚕室”,《汉书·张安世传》颜师古注曰:“凡养蚕者,欲其温而早成,故为密室蓄火以置之。新腐刑亦有中风之患,需入密室乃得以全,因呼为蚕室耳。”大致相同的解释见于《后汉书·光武帝纪》李贤注,所谓“宫刑者畏风,须暖,作窨室蓄火如蚕室,因以名焉。”
明朝时期
在古代相对落后的医疗技术条件下,阉割手术的死亡率是相当高的。明代天顺年间,镇守湖广贵州的太监阮让,一次精选了虏获的苗族幼童1565人,将他们统统阉割,准备悉数送呈朝廷。但由于手术太残酷及医疗技术条件太差,在阮让自阉割幼童...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22092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贾似道真的误国了吗?
底层人物穿得起丝履应该是一个伪结论。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那时候的丝帛可当钱用,怎么可能乱穿?
m******n
发帖数: 6673
30
高高的青石牌坊,矗立在牌坊村外的大路上。无边的田野向四周伸展着。春天的油菜花
,铺展着一片耀眼的金黄;夏日的稻浪、荷叶在风中翻滚;秋天来了,高大的黄槲树上
,每一片叶子都变成了琥珀色……
这一切,都在见证着一个事实:寒来暑往,柳色秋风,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历
史的脚步,总是沉重而又艰辛的;但历史的脚步从来都不会无端地停止,即使是在偏远
、恬静的,仿佛时光走得格外缓慢的古老村庄里,也毫不例外。
让我们继续讲述邓氏家族。
等到邓小平的祖父邓克达这一辈在世时,时光已经进入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即清
朝的同治年间了。
这时的邓氏家族已经由盛而衰。原本世代书香、英才辈出的邓家渐渐趋于零落,用
毛毛的话来说就是:“那个清初的邓翰林再风光,再为后辈感念,也毕竟不能再生了…
…我们这一支的后代们,看样子是怎么也沾不上那个邓翰林的阴德了。”
邓小平的祖父邓克达,在牌坊村也许只能算是一个勤俭持家的小手工业者兼农民了
。他的田产少得可怜,大约只有十几亩地吧。但他为人俭朴,勤苦肯干。而且除了插秧
、种田之外,还会养蚕缫丝,纺线织布。他苦苦地积攒着微薄的一点收入,像燕子衔泥
垒窝一样,一点一点地筑造着自己的一
s****n
发帖数: 8912
31
一党独裁,遍地是灾!
详见《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320页
打开我国的地图,睁开眼睛一看,国民党一党专政下的地区,哪里没有灾荒?单就
报纸上发表的材料来看,可以看出灾荒是异常严重的。如湖南、河南、安徽、广东、广
西、江苏、湖北、江西、四川,以及陕、甘、青、滇等省,真是遍地是灾,尤其是湖南
等地,实在是惨不忍闻。
固然,大部分灾区是经过敌伪占领的地区,但有许多地区都是从来没有沦陷过的。
现在的严重现象,是耕地荒芫,副业雕落,耕牛尽失,农具俱毁,疾病蔓 延,难民流
离失所。总之一句话,农村的生产几乎已完全破产,农民的生活已陷于绝境。举例来说
,湖南本是产米之区,现在却以草根树皮为食;衡阳附近,每家饿 死三分之二。豫西
廿三县,遭敌伪破坏,至今损失粮食八百多万担,房屋三百多万间,牲畜三十多万头,
农具七千多万件。养蚕本为副业,但是饲养用具损失了一半 以上。安徽全省六十余县
中,受灾县份竟达五十多,损失耕牛近百万头,农具三百多万件。江西、广西、广东等
省,情形相似。至于各省因疾病而死亡的,难民流浪 在外的,更是没有统计,也无法
统计。即以广西一省而言,... 阅读全帖
A*D
发帖数: 1783
32
外公大概在38,39年左右被GMD抽丁当的兵。当时还不是后面的那种抓壮丁, 是三丁抽
一, 外公因为是老大,有已经有了儿子(当时是三个, 后来只有大舅活了小来),就
由外公去当了兵。外公当兵的时候,我妈妈还没有出生(我妈是遗腹子)。外公当兵后
,基本上没有任何消息回来,后来(外婆没有说是什么时候),有人代信说死在外面了。
没有外公参加的部队的任何信息,也没有外公死在那里的信息,也没有听外婆说过得到
过什么抚恤。我根据外公当兵的时间推算, 应该是川军出川的时候。但是没有能找到
是那支部队。所以一直没有能获得外公当兵后的消息。
外公当兵的时候,当时曾外祖父家很有钱(但没势力)。后来二外公(外公的二弟弟)
在外地收账(外公家在外县有铺面作坊)的时候, 被人打闷棍打死了。再后来外曾祖
父去世后,家里的钱被下面的一些人(包括一些族里的)连哄带抢的占了很多,外公的
三弟也占了很多,外婆带着我舅舅和妈妈(其他的舅舅没能活下来)只得到了很少一部
分(包括一些田)。当时舅舅也就十多岁,妈妈只有几岁,家里的田租出去后收不到租
子(佃户不给)。所以外婆只有一方面做工(养蚕,做衣服等), 另一方面变卖一些
家... 阅读全帖
I********l
发帖数: 8702
33
要点:
1. 1943年林伯渠创建光华农场,修建了烤烟房。
2. 光华农场试种烤烟成功后,立即在边区得到推广,不久还在延安办起了卷烟厂,它
出产的“曙光”牌香烟,成了当时边区受欢迎的畅销商品。
3. 特货是:咸盐、皮毛、甜甘草是边区的三宝,也是当时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4. 生产节约计划里的烟草(淡巴菰,也就是tobacco的音译)。

待客开水不装烟,领得衣被用三年。
淡巴菰一亩公粮缴,糖萝卜二分私费赡。
施肥锄草自动手,整旧如新不花钱。
发动男耕和女织,广辟草莱增良田。
边区子弟多精壮,变工扎工唐将班。①
①《解放日报》,1943年2月26日。
第五,创办光华农场。林伯渠高瞻远瞩,为了发展边区的农业,他筹划创办了延安
农业试验场——光华农场,进行农业科学研究,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指导科学种田。在
勘察农场场址时,他骑着毛驴带领着几位农学系毕业的科技人员,踏遍了延安杜甫川的
山山水水。他拄根木棍,爬到高山之巅,俯视整个山川,最后选定一块背山面川,向阳
临溪的有利地形,作为农场场址。几百亩川地种植农作物和蔬菜,大片坡地栽培各种果
树,...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2643
34
中国人一直就没学会水泥,打地基这些,所以中国房子很少用石头做。没有透明玻璃用
纸糊。
西方人一直也不会做豆腐,不会陶瓷,不知道怎么养蚕。
C********g
发帖数: 9656
35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629
这会儿的北京,早已不是打前“北京城”的原味儿了。虽然人们还揣着幽古思情串
串胡同,跑到小饭馆就着焦圈喝碗豆汁,到什刹海看鼓楼前带着哨音盘旋的鸽群,挤进
摩肩擦踵的庙会买冰糖葫芦和彩纸风车,但老北京们说,这些都得算是“后茬货”了。
的确,现如今,成片的高楼大厦,将曾经辉煌盖世几百年的皇家宫殿降低到可以俯
首鸟瞰的程度;城市的极度扩张和新区的加速建设,大大压缩了老四六城的核心功能和
辐射作用,使王府井、前门大栅栏、东四牌楼、隆福寺渐渐远离居民的心目,不再成为
人们经常乐于光顾的地方;同时浓烈的商业气息,像烈焰上紧锁的高压锅,毫不留情地
蒸腾着残余的京味民俗和地域文化。现代化的发展,急功近利地追求经济效益,不以人
们意志为转移地改变着一切,包括世人眼中的北京。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京,还是能够称作“北京城”,那是因为老城墙和护城
河还保留得较多,老皇城的轮廓、印记还比较清晰,以平房、四合院为主的居民区几乎
完整地成片保存着,大街小巷的老格局没有大的变化,出阜成门... 阅读全帖
r**o
发帖数: 4614
36
明朝禁海有几次。
明太祖刚开始禁海大致是因为战争过后国家残破,对外贸易换来的金银毫无用处, 一
些地方只知道种桑树养蚕不种粮食。对当地人有利,对国家却毫无益处。 事实也是到
了明朝中后期, 江南都不种粮食, 粮食反而要从其他地方购买。
后期的禁海不是贸易赚不到钱, 明朝的贸易赚光了日本的银山和西班牙在美洲抢的1/3
的白银, 而是官商勾结, 皇帝更本收不上贸易税。
m*****g
发帖数: 12253
37
(一)本书的成书年代
《四时纂要》 的作者是韩鄂 ,一题作韩谔。韩鄂的事迹不详,仅在《新唐书》卷73《
宰相世系表》列有这个名字,是唐玄宗 时宰相韩休之兄偲的玄孙,没有记载任何事迹
。《宰相世系表》上还有一个韩锷,是韩休之弟的玄孙,也没有记载任何事迹。韩休死
于公元739年,下距唐亡167年,据此有学者推算,韩鄂,或韩锷可以是唐时人,也可以
是唐末至五代初人[1]。有学者根据本书作者的自序中有批评韦氏《保生月录》的话,
提出他著此书时,必在韦氏之后,时代大约是唐代末年,可能已入五代。[2]日本学者
对于《四时纂要》也做过许多的研究,也大都认为本书是唐朝的作品。因此,现在学术
界一般都采用“唐末五代说”[3]。但这种说法除了以上的几条证据之外,并没有提出
更进一步的证据,特别是古来同名同姓的人很多,本书的作者韩鄂究竟是否是开元宰相
韩休的裔孙还是缺乏可靠的证据[4]。日本学者守屋美都雄考证认为,他们系同名异人
。因此,不能根据韩休的卒年来推测本书的成书年代。另外,唐末五代也是一个较长的
历史时期,即便从唐朝灭亡的那一年(907)开始计算,到五代灭亡的那一年(960)也
有半个多世纪。因此... 阅读全帖
s*********d
发帖数: 912
38
这些人死了如何,活着又如何?农夫不种地了? 农妇不养蚕了? 盐铁不官营了? 井田能成
功? 奴婢买卖没有了? 汉朝葡萄不进口了? 能种棉花了?吃上马铃薯了? 有医疗保险了?
早有人说过,哪怕爱迪生死了,他的这些发明也有别人来做.孔夫子忘了留下论语, 中国
的传统社会也不会有什么不一样.这些生逢其时的大发明家大教育家尚且如此, 那些生
不逢时的什么张恒华佗之流更没什么了, 这些人尚且没什么, 你说的那些乱世奸雄原本
就是一砖头砸得死十八个的物种,有什么稀罕的.
s*********d
发帖数: 912
39
这些人死了如何,活着又如何?农夫不种地了? 农妇不养蚕了? 盐铁不官营了? 井田能成
功? 奴婢买卖没有了? 汉朝葡萄不进口了? 能种棉花了?吃上马铃薯了? 有医疗保险了?
早有人说过,哪怕爱迪生死了,他的这些发明也有别人来做.孔夫子忘了留下论语, 中国
的传统社会也不会有什么不一样.这些生逢其时的大发明家大教育家尚且如此, 那些生
不逢时的什么张恒华佗之流更没什么了, 这些人尚且没什么, 你说的那些乱世奸雄原本
就是一砖头砸得死十八个的物种,有什么稀罕的.
l*****t
发帖数: 1080
40

太初元年(前104年)的一天,壮士车令带着纯金铸造的金马和黄金千斤踏上了西去
的征途,他受当朝天子派遣,前往万里之外的大宛国求取天马------汗血马。
汗血马,据说就是今天的“阿哈-捷金马”,它的闻名于世,并不全是它有多么高
大壮猛、奔跑力强,而在于它的一个奇特之处:每当激烈的奔跑之后,它的前肩以及臀
部、背部都会出汗如血,因此汉人为它取了“汗血马”这个响亮的美称。据今人考证,
这个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的特征,其实是一种寄生虫的分泌物。加上它喜欢以苜蓿为食,
与汉地的马种大为不同,由于这些奇异的差别,人们视之为天马,在东方人的心中产生
了一种奇特的魅力。
汉武帝一生冀求长生不老、升仙得道,他闲着没事,用《易经》卜了一卦,曰“神
马当从西边来”。这令沉溺于祥瑞的他颇为受用。果然还真应景,不久敦煌方面来报,
说在渥洼池发现了天马!武帝龙颜大悦,有了神马,不就可以骑着它一朝升仙了吗?他
深信这是“太乙神”赐给他的礼物,于是隆重的赐名“太乙天马”,连带着献马之人暴
利长(光看名字就是个生事的主)也被封官受赏。武帝在位54年,是个雄材大略的天子
,王侯将相,没有谁能轻易蒙得了他,唯独方士例外。...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4493
41
百度百科中“刘姓起源”中提到
根据日本可查档案记载日本第三大姓高桥氏出自中国刘姓,为刘邦后裔。
在“汉献帝”一栏中提到:
据日本史料记载。西晋太康十年(公元289年),汉献帝玄孙刘阿知见当时天下混乱之
像已生,遂于289年 阿知宫率子刘都贺等男女共两千余人东渡。时值日本应神天皇在
位,任命他担任朝臣,赐号为“东汉使主”,又称阿知王、阿知使主。定居于大和国桧
前村(今日奈良县桧前村)。现今奈良县与冈山县仓敷市都建有“阿知宫 ”,以纪念
刘阿知。 刘阿知与刘都贺曾代表日本至江东找寻擅长养蚕、织布、裁缝的工匠,雄略
天皇赐刘都贺姓“直”,子孙遂以直为姓。刘都贺生山木直、志努直、尔波伎直三子,
分别衍生出数十个日本姓氏,其中大藏氏与坂上氏最为著名。大藏氏始祖大藏广隅的八
世孙大藏春实,于天庆之乱讨伐藤原纯友而闻名,被任为太宰大监,其后世子孙便世袭
长门守、太宰大监等职,而成为九州豪族。
大藏氏又分衍出原田氏等数个日本姓氏,当今居住于九州的原田氏至今保存着代代相传
的族谱,而且在九州福冈市立有“汉太公庙”,以表明自己为汉高祖刘邦后裔。
刘阿知带去的两千余人,再加上徐福带去的八百童男童女。现今的...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42
据日本史料记载。西晋太康十年(公元289年),汉献帝玄孙刘阿知见当时天下混乱之
像已生,遂于289年
阿知宫
率子刘都贺等男女共两千余人东渡。时值日本应神天皇在位,任命他担任朝臣,赐号为
“东汉使主”,又称阿知王、阿知使主。定居于大和国桧前村(今日奈良县桧前村)。
现今奈良县与冈山县仓敷市都建有“阿知宫 ”,以纪念刘阿知。 刘阿知与刘都贺曾代
表日本至江东找寻擅长养蚕、织布、裁缝的工匠,雄略天皇赐刘都贺姓“直”,子孙遂
以直为姓。刘都贺生山木直、志努直、尔波伎直三子,分别衍生出数十个日本姓氏,其
中大藏氏与坂上氏最为著名。大藏氏始祖大藏广隅的八世孙大藏春实,于天庆之乱讨伐
藤原纯友而闻名,被任为太宰大监,其后世子孙便世袭长门守、太宰大监等职,而成为
九州豪族。
大藏氏又分衍出原田氏等数个日本姓氏,当今居住于九州的原田氏至今保存着代代相传
的族谱,而且在九州福冈市立有“汉太公庙”,以表明自己为汉高祖刘邦后裔。
s*********i
发帖数: 13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平话欺世盗名骗取天下的王莽
西汉时的王莽就其宗族而言,应该说是出身豪门:他父亲虽然早死,但他的几个伯
父、叔父在汉成帝时代一个个出将入相、封侯受赏,王氏一门可谓显赫之极。
但王莽本人的小家却是寒微之极:父亲早逝,只与母亲相依为命,靠亲戚周济生活
。但也正因此,王莽从小就养成、练就了一套为人处世的本领,少年老成之极。无论心
中多么难过或气恼,但在亲戚长辈或外人面前,他都表现出十分愉悦、平和的样子,因
此颇为宗族中众人赏识。
有一次,他的大伯父病重,他得知后跑来,守候在病人床前,端药送水,守夜看护
,一连几个月衣不解带,蓬头垢面、惟悴不堪,简直比病人还“病人”,比亲儿子还“
亲儿子”。对此,台族上下无不夸赞,纷纷上书,为他请求封赏。
于是汉成帝封他一个新都侯称号,并命他任宫中侍卫,成了皇帝身边一位近臣。地
位高了,权力大了,但王莽从不露出半点骄矜懈怠神色,反而益发谦恭有礼一方面广为
结交公卿将相、名士大儒,一方面又赈济穷贫、轻财好施。而自己生活却十分俭朴,常
常吃荤菜,更不穿长袍大袖的礼服,只一身短打扮。于是朝野众人一致以一个“贤”字
称赞他。后来,他的叔父、大司马王根病逝,临终举他以...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22734
44
需要制造工具。
因此需要如下比例:
男人中:
农民40人,铁匠10人,木工10人,泥瓦匠10人,猎人5人兼任保安,渔夫5人兼任船夫,
杂工10人帮助各个工种,医生5人,簿记兼老师5人,每年两个执政官。
女人共同合作,织布养蚕护理婴儿。桃花源啊
z**********e
发帖数: 22064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服贸协议”为什么会控制台湾?让2700年前的管仲告诉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30 12:01:12 2014, 美东)
http://shuku.net:8080/novels/dangdai/wbj/wbj18.html
齐桓公对管仲的提议很感兴趣,既可称霸天下,又不用战争流血,简直就是
不战而屈人之兵嘛,这样好的事儿哪里找去!可是亲爱的仲父干爹啊,咱们具体
该怎么做呢?
管仲告诉齐桓公:鲁国纺织业发达,那里很多百姓都以织绨为生。君王您可
以带头让齐国贵族们改穿鲁国生产的绨料衣服,还要带动鼓励全国的百姓都去买,
让鲁国人大赚一笔!
齐桓公歪着头发傻:仲父你的脑袋没发烧吧,寡人是要制伏鲁国,不是想当
活雷锋。
管仲笑道:君王不闻" 意欲取之必先予之" 乎?我们就是要让鲁国人先占便
宜,再来对付他们!咱们不仅要改穿他们的衣服,还要限制国内纺织业,让国内
的纺织品完全依赖鲁国进口,这样一来,鲁国的农民就会放弃农事,进城去当纺... 阅读全帖
a****t
发帖数: 7049
46

真能胡说八道。首先就没有华夏族,那是后世政治正确的说法,比今天的“中华民族”
还假。远古时只有夏族(汉藏语系者)和其他族,各不附属。
神话时代的炎帝、蚩尤(有说是同一人),才是楚国的统治阶层。炎帝不是和夏人站一
边的,也不是夏人。种种事迹例如养蚕说明是个江南文化圈或者被笼统归入江南文化圈
的某个族群,并且前于夏人占据中原,直到被夏人赶走。
“楚之先祖出自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帝颛顼高阳氏。颛顼后第五代曾孙吴回,是帝高
辛氏的火正(火官),主管天火与地火,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其部落分布在商
都朝歌的南方(今河南新郑一带)。吴回之子陆终,生有六子,幼子曰季连,芈姓,是
楚之先祖。周文王曾拜季连后裔鬻熊为师,由于这层师徒关系,鬻熊曾孙熊绎被周朝二
代君主周成王封为子楚(楚国国君,爵位为子爵)。”
以上除去乱扣祖宗部分(比如人人都是黄帝的儿子似的)和望文生义部分(比如天火地
火这些),剩下的是对于楚先祖的称谓,可取:
这里的“熊”[gwjum]和“炎”[gwjam]都是音译。全称是个双音节词,各种写法都有:
“有熊”[gwja gwjum]、“鬻熊”[ljuk gwjum]、“祝融”[t...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47
又见三国人口帖。
其实我们换个思路,用常识来计算一下,就知道蜀国100万人口之类,绝无可能。
我们不看记录,20万户,90万口之类,因为一户多少人说不清楚,这90万口是总人口还
是指官府的奴隶(官奴,官婢)也可以争论,也不看古书里说的成都有多少人口,这可
能是文学夸张,比如“车马连云,挥汗如雨”。
我们按照事件和经济来分析。
亚当斯密说的,分工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进步程度的表现。
社会越复杂,文明程度越高,则分工越多越细。比如现在,码公的技能是极其单一的,
但是仅仅靠这个就可以锦衣玉食,豪宅豪车。在原始社会,你必须啥都会才行,会盖房
子,会打猎,会打仗,,等等。现代分工已经是全球性的了,跨国分工了。不是一个国
家内部的事情了。
蜀国有那些经济出产,蜀国干了哪些事情?
1)蜀国是农业社会,毫无争议吧。而且蜀国已经不是刀耕火种了。
2)蜀国有特产丝绸,蜀锦,还大量出口。也就是本国消化不了。这些丝绸锦缎,需要
多少劳动力去从事这个行业?多少人种植桑树,养蚕?出口贸易,需要多少商人,伙计?
3)蜀国出产铁。
4)蜀国出产盐,还大量出口。
对技术有一点了解的,大概可以估计一下这些行业需要多少劳...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41892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猪位,黄帝并不是一个人
按照传说,如果发明数学,音乐,种稻,养蚕,文字,医学,等等,都是黄帝治下的功
劳的话,那么黄帝不可能是一代人在战斗啊,肯定是许多代人的集合。
b********b
发帖数: 65
49
日本贵族原田氏至今保存着代代相传的族谱,注明自己是刘邦的后裔,而且按照传统的
礼节到太公庙对刘邦等刘姓远祖进行定期祭祀。
徐福东渡扶桑(今日本)的故事在中日两国众所周知,脍炙人口,然而毕竟云山雾罩,
扑朔迷离,缺乏充分的史料证明。但是,四百多年后的徐福第二——刘阿知东渡日本躲
避战乱的故事却是真真实实发生过的。
事情还得从大家熟悉的三国时代谈起。话说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代汉自立,三国
之魏国诞生,而原先的名义皇帝汉献帝刘协则被封为山阳公,全家从许昌迁到封地山阳
(今河南焦作一带)居住。汉献帝刘协的后裔主要分为两支,一支留守山阳延续至今,
现在位于山阳故城内的墙南村还有一条当地人称为刘巷的街道;另一支则选择了万里迢
迢、乘风破浪的迁徙之路。
据日本史书《日本书记》、《古语拾遗》、《续日本纪》记载,在第四任山阳公刘秋及
其同辈刘阿知(他们均是汉献帝的玄孙)时期,执掌政权的己是篡魏自立的西晋王朝了
。一日,颇有远见的刘阿知对其旧臣说:“我久在此地,恐有覆灭之祸。听说倭国(即
日本)境内较为安定,我决定率家族东渡。”
公元289年五月初一,刘阿知率其子刘都贺、舅赵兴德及族人刘国鼎、刘涛子...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50
转贴:几代大师前辈的简单故事
(相信这里有不少朋友读本文时会感到格外亲切。即使不是与中关村有过比较紧密联系
的朋友,读来也会唏嘘不已。虽然本文谈到了许多前辈大师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贡献和
不公的遭遇,更可以联想到整整几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整体的牺牲奋斗。他们应
该但是未必都被大家所记得,可是他们的努力绝没有白费!我们衷心地感谢他们!)
中关村回顾
蔡恒胜
(中国知识分子在毛泽东统治下的一部血泪史)
中关村是我青少年时代成长的地方,1953年我随父母从杭州迁往北京后,不久就住进中
关村,直到1984年远赴加拿大,近三十年几乎就沒离开过这塊土地。
2006年5月,与1953年相距整整五十三年,我又回到了这里,回到了15楼前。多巧的是
二个“53”的数字呀,它们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吗?触景生情,一幕幕往事呈现在眼前。
父母亲人,叔伯邻里一个个音容笑貌浮现在脑海里,仿佛我又回到了青少年时代。往事
如烟,真是弹指一挥间。
回到北美后,总是不能忘怀以往的一切。我决定写点中关村的事和人,抒发自己思乡的
情感,也愿与所有海外的中关村游子和关心中关村的人们共享。
中关村回顾(一) - 中关村的狼圈
上个世...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