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序曲(二),两宋的钱荒 (转载)
相关主题
中国金融史之换视角检据与思考: 序曲关于交子的问题
中国金融史之换视角检据与思考: 正文- 白银的流入宋朝没有通货膨胀么
白银和铜钱的关系中国最早几时开始用纸币的?
白银的前世今生ZZ (转载)古人买东西动辄用银子是误解:明代以前仅做储备用
zt: 北京城被破时崇祯究竟有多少银子 (转载)中国人发明过股票么?
岳飞面对第12道金牌的几种选择【原创】北宋灭亡前夕主战派的活动(一)
曹操正夫人出身不高贵却很有才(转载)【原创】北宋灭亡前夕主战派的活动(三,四)
蒋雯丽怀疑自己有犹太血统:八一八中国犹太人 (转载)就《北宋灭亡前夕主战派的活动》答cosmicstring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白银话题: 北宋话题: 南方话题: 钱荒话题: 政府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d********a
发帖数: 3698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afemrenla (Light be with you.),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序曲(二),两宋的钱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17 15:13:11 2014, 美东)
序曲(二),两宋的钱荒
北宋的钱荒主要在东南。西北则是通货过多。很明显的东南之财,用于西北。其实这不
是北宋独家的问题,中唐后都是这样。一直到南宋仍然钱荒。南宋的问题再说。唐宋钱
荒主要原因有那么几个:
一, 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分离。钱只是表象,背后是财富。财富出于东南而用于西
北。由此种种问题都来了。这是个大前提。
二, 边患。边患加重了这种分离带来的后果。举个例子,宋养兵百万,据说一百万
贯养一万人,那一百万兵一年就是一亿贯。宋财政一年也就是一亿多贯。所以要横征暴
敛,极尽搜刮。对象呢?自然主要在东南。
三, 物质交流为由南向北的单向流动。北方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和南方交换,漕
船回程多空载,后来载盐,南方也不缺盐呀。所以北宋的经济不是一个循环的体系。其
实以前历代的经济也都不是一个统一的,循环的体系。但是它可以分成一个个小循环在
那里运转。北宋的问题是它用政治的力量将这个各为一体的小循环打破了。经济变成了
南方生产,北方消费的模式,当然现在有研究说北方的生产不比南方差。Okay!但是北
方的产品不流向南方,它还是一个自我循环的地方经济。而南方被剥夺了就近自我循环
的权利,它必须执行一个全国经济的功能。但是这个模式是有重大缺陷的:它没有回路
,不能循环。所以它是命中注定撑不了多久的,北宋撑了一百多年已经是个奇迹了。所
以1126年北宋忽然崩溃,失去北方,从经济上看并不是个令人惊讶的事。
四, 税率。北宋的税率应该高得惊人。所以北宋有那么多的流动人口,不一定是经
济繁荣后的必然现象。那么固定在土地上的南方人民则承受了大部分的税负。史书屡屡
有载的,国家之赋,半出东南。甚至有说80%出于东南的。拿中宋来说,一年国家财
政1亿多贯,南方出5千万好了。又假设税率50%,南方一年的出产不过折钱1亿贯
。税后剩余的5千万中自用部分应该占大部,作为商品的社会剩余是不多的。满打满算
,就假设2千5百万自我消费,2千5百万社会剩余,那也不过3千来万的商业销售盘子。
这样一个盘子,需要多少现钱周转?500万贯总要的吧。这应该是基本的货币保证了。
但是一年从南方收多少货币税呢?5千万的税收额,算十分之一是货币好了,500万
贯。就是说南方每年要输出一个商业周转的基本货币流通额。那么南方那里还会有钱?
南方在交了税之后还要保证正常的商业流通就必须要让外界的钱流进来。但是不靠物质
丰富又怎么来让外界的钱流入呢?从它持续不断的长时间钱荒来看,税后的南方并不富
裕。这里有个证据:东南钱荒,各地的库府里其实都有钱,据说达5千万贯,就是不投
放出来。当时有很多奏折都说, 钱一入公库,就不出来。钱应该流动的,这谁都知道
呀,为什么不出来?宁肯放在库里朽贯?我觉得原因之一就是朝廷心里明白,纳税之后
的东南,是不能再用货币来搜刮了。
五, 政府的作为和不作为。政府官员特别是出身南方的官员,对这个局面应该是清
楚的。但是他们能做得也只能是适当向南方投放货币。一般民间用钱多在春耕,秋收之
际。所以政府投放货币多在秋收,以买米的形式放出去。各路投放额不一,多则一百万
贯,少则几十万贯,还只能丰年投放。这个只是最低程度的维持一个市场。王安石在宁
波趁春耕时放贷,大利于民,就是这个道理。但是青苗法推行到全国,就不对了。京洛
之间,西北方向,河北都是政府大量投放货币的传统地区。那里不是钱少而是钱本来就
很多的问题。政府再掺和进来,就和高利贷大地主冲突了。
东南钱荒持续时间是很久的,政府的所谓的作为,只不过是维持一个基本局面,不要出
现崩溃。就是说政府其实是不想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政府如果真心要解决,那是很容易
做到的,技术上也是现成的。交子。我的疑惑是东南的钱荒这样严重,北宋政府就是不
在东南发行交子。按理这是个举手之劳的事,利己,便民。为什么不做?这和为什么不
将库中的铜钱放出去是一个道理。南方钱荒的背后其实是物荒。当家的心里明镜似的透
亮。所以历史上留下了大量议论钱荒的文字,探寻原因,提出措施。但是似乎没有朝廷
方面的声音,朝廷保持沉默。统治之术可秘不可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只要朝
廷还在汴梁,只要边境上还有辽夏,南方就只能是这样一个局面。放钱出去容易,不管
是交子,铜钱,铁钱,只要一放出去, 物价就会上来,与其钱重物轻(通货膨胀),
不如钱轻物重(通货紧缩),前者生产者得利,后者消费者得利。北宋政府门清。
这样长期执行一个畸形的经济政策的后果,是南方经济的萎缩。徽宗年间发生了剧烈的
通货膨胀,“万物涌贵,只一味士大夫贱”。原因一般都归罪于蔡京的铸大钱。蔡京铸
大钱无非是货币搜刮,其源头还是南方的物资越来越满足不了北方的需求。蔡京福建人
,人很聪明,对北宋的命门看的很透。逼急了,交子几百,上千万贯的发行下去。但是
有条规定:闽浙湖广不许用。这是在保护赵宋的根本啊。时人评议,以为蔡京自己是闽
人,所以保护乡梓,这样的评价太看轻蔡京了。
另一方面,北方的闲汉越来越多,士大夫越来越贱。吃皇粮还是很幸福的,一百年下来
,人数只会越吃越多,素质只会越吃越差。这样的设计造就了北宋,也摧毁了北宋。最
后无法可施,只能靠乱发票子,混过一年算一年。就算金人不来,早晚也是崩溃一条路
。金人来了,其实是帮了赵宋,它甩掉了北方,解脱了。
最后讲一下南宋的钱荒。南宋的钱荒原因很简单。确确实实地没有钱。北宋这么多的铜
钱都投放在北方,崩溃之际,人是逃出来了,钱逃不出来。南方的铜矿,经过北宋的大
量开采,到了南宋都枯竭了。所以南宋的日常货币是会子。交子也好,钱引也好在北宋
多少还是兑换卷的性质,日常不太用。南宋政府是真正地将这张花纸头当作钱来看待的
。会子的日常流通驱逐了铜钱。所以市面上看不到多少铜钱。那么铜钱去哪儿了呢?三
大去处:1.化成铜器了 2,流出境外了,3,民间储存起来了。这三条都是政府三
令五申反复禁止的。都禁不住。铜器店开得满大街。铜钱满船满船地出海。老百姓一拿
到会子就去换铜钱,通货膨胀太厉害了。到了这里已经可以看出来:铜钱这个中国人唯
一的交易凭证,历经沧桑,差不多走到了头了。铜钱不断地退出交易,钱荒现象从宋到
明没有断过。直到有了白银。白银中国最缺,比金还缺,最后居然将全世界的白银的百
分之多少都吸进来了,中国人输出了多少的人力物力才换来的呀!所以才要禁海嘛!全
球化之初,中国,印度是吃亏最多的,这是我们走出来的代价。
正文
白银的流入
(一)
中国古代的白银存有量,根据零碎的史料,平均摊薄,则北宋银课年15万到20万两。以
一百年矿产的开采期,共1500万到2000万两的银课。北宋是十课二的。 则北宋的全部
白银矿产量为七千五百万到一亿两。但是北宋没有用银的习惯。这些白银多半做了工艺
品用途。铸成锭储备起来作为将来支付之用的,大概只有政府收去的那二千万两。当然
这里的“两”和以后我们说的“库平两”还不是一回事,一则宋斤640克,一两合40克
,二来它的纯度应该没有纹银那么高。
换个角度计算,结论也差不多。1126年金人围城,北宋政府收刮民间白银赔款,得白银
480万两。这是一个汴京城里的白银货币存有量。假设汴京白银居北方之半,南北方白
银货币存有量又各居半,则南北宋之际,中国的白银货币存有量为二千万两。南宋政府
经常抛出1,2百万两白银购入会子以稳定币值。那它拥有的白银货币存量应该在1千万
以上。
元代白银的进出口情况复杂。元代的海外贸易由于政府的提倡大为发达,按理就会有白
银流入。但是色目人是蒙古人的经济代理,他们拿了蒙古人给的纸币后大量套现白银运
往西域,所以,元代的白银从南方流入,从西方流出,这里面到底是入超是出超不好判
断。姑且算它略有出超吧。因为在明初,白银缺乏,购买力很强。而在元初,民间普遍
用银。元剧里有大量的用银情节。哪怕几分的小额都用银。这个至少说明元初的某些经
济发达地区,比如江南,白银的存量足以支持日常经济的周转。
南宋到元,政府都是提倡海外贸易的,其结果就是金属货币的大量流出,到了明初中国
不光是缺金缺银,连本来还有一点的铜都变得缺乏了。日常生活都用宝钞。金瓶梅里卖
烧饼的武大郎随便往口袋里一掏就是四,五十贯。白银的流通要到1450年,才终于代替
了用钞,这要多少白银才能撑起全国的商业流通盘子呢?估算历史上的商业销售总值除
了以史载的商税数据估算外,还可以从人口来估算。比如北宋后期的商税为四,五百万
贯,假设税率是销售额的10%,这已经是高税额了。则北宋后期的商业销售总额在四,
五千万贯。再假设黑白经济对半,则北宋后期的商业销售额大概有近一亿。而北宋的人
口大概也有一亿(五千万是扯蛋,在中国一亿是个坎,人口到了一亿,经济会呈现出一
种类似资本主义萌芽的繁荣,唐中期,宋中期,明中期都是这样,你看一眼经济就知道
当时的人口绝不止五千万)。这样说来,人均商业销售额一年一贯。这样的一个参数可
以适用到元明清各代去,直到鸦片战争。只要将北宋的一贯的实际购买力搞清楚就是了
。北宋后期的一贯足,大概值一石半大米,绢一匹。那么假设明中期的人口仍然是1亿
左右。明一石大米是宋石的1.5倍,按照一石米的人均销售额,明中期的商业销售总额
约为是1亿石米,一石米0.25两白银。那么需要二千五百万两白银,这个算是一年周转
一次。
明的白银矿课总数1550年前大概一千万两,十税三,矿银出产总数三千万两,这三千万
应该大部分成为了货币。那么到1550年为止中国本土的白银货币存有量大概是5,6千万
两。这样说来,1450年前后,日本,欧美白银进来之前,中国其实并不缺银,缺银是后
来的事。万历年间,大米一石0.5两了,人口2亿了,商品销售额超过了白银存量,而白
银因为窖藏周转的越来越慢,这才开始缺银起来。
1550年以后中国人疯狂地追求白银,既是缺银所致,也是出于对财富积累的冲动。中国
百姓有史以来就不储存财富。没法存,存物吧,易坏。存钱吧,铜钱本身名义价值就超
过实际价值,而且死沉,缓急之间很不方便。钞更是扯蛋。所以白银是有史以来第一个
适合老百姓的财富储存工具。以中国之财富,一旦集中到某样商品上购买,那整个世界
都将供应不上。今日之奶粉,往日之白银,都是如此。16世纪的幸运在于发现了大量的
白银。百年之后西班牙人终于明白过来了。这些白银是个祸害。欧洲实际上承受不了这
样大量的白银。当时世界上谁都没能力承受这些白银。除了中国和印度。中国默默地承
受了超过自己经济需要数倍的白银冲击,不声不响地消化了。白银储蓄是很大的原因。
这样的分析可以合理地解释明中期忽然爆发出来的白银狂热,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超过自
身需要的白银需求,为什么数倍于正常需求的白银流入,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通胀?
为什么到了明末中国反而出现了白银短缺?
崇祯十六年,(1643)户部被逼无奈,想起了宝钞。它这个发钞计划和明初不是一回事
。大明宝钞是没有准备金的,随用随发。发到哪里算哪里。这次户部的发钞类似国民党
的金圆券。钞是用来收购白银的,然后以白银作准备金,再玩下去。当时计划发行二亿
五千万两的钞。这就说明当时户部估算的民间存银在2.5亿-3亿之间。如果这一估算正
确,那么1550-1650百年间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约为2亿-2.5亿两之间。平均一年2百万
两。什么概念?当时整个明朝的财政收入折合白银也不过1500-2000万两,最终入太仓
库的一条鞭前就是200万两,之后也不过年400万两。就是说物资外流量相当于明朝税收
的十分之一强。
北宋以后的中国国家的稳定模式是有南北分工的。大致来说北人守边,南人供给。这样
安排背后是政治角力的结果。北方的政治权力决定了他能调配南方的人力,物力。现在
舞台上出现了新角色,白银。这种长期的,单向的银货贸易扰乱了明政府的权力安排。
它将明的物资调配体系划出了一个口子。从此至少有10%的物资不向北走,它向南,向
着广州,泉州流去。一句话,海外贸易和朝廷争夺资源。
明中期开放海禁之后,对于是不是要重新禁海一直是有争议的。一直议而不决。原因有
二:一,政府再也离不开白银了。钱,不用辛苦赚来,随取随用的话,那它就是个毒品
。只有越吸越厉害,没有戒掉的道理。古今中外,莫不皆然。宋金元,其末代政府的行
为模式都是一样的,就是货币的滥发。明初也是一样的,永乐皇帝的功业背后是一张贬
值千万倍的大明宝钞。但是明末的政府不一样。它没有货币发行权。金銮殿下面没有银
矿。就是说它吸毒,但是不能自产毒品。毒品只能靠海外贸易从广州,泉州处来。这就
是明朝政府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权力出现豁口而不能补救的原因。二,政府越来越被南
方人把持。科举制不可避免地将权力转移到南方人手里。其实也不怪科举,只要国家的
经济越来越依靠南方,南方人的话语权就会越来越大。过去是这样,现在没了科举不还
是这样?海外贸易,南方是得益的,虽然白银算不算是个“益”?这个要到了顾炎武,
黄宗羲,王船山那个时代才真正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南人北人,其经济行为和思想方式宋时就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免役钱,南人喜欢付钱买
自由,这个自由对南人就是更多的钱。北人显然不这么看。一来也没钱,二来也找不到
来钱的门路,在家闲着吧,和媳妇吵架不算还浪费口粮。所以北人喜欢以身代役。王安
石司马光各有道理,出身不同罢了。张居正也一样。从今天看回去,一条鞭的意义在于
解放了南方的劳动力。这些被解放了的生产力,“恰巧”遇到了白银这个魔鬼的笛声,
情不自禁地随之起舞。南方经济的大跃进,随之而发。从整个世界来看,十世纪以来,
全球化浪潮一波接一波。到了十六世纪,新的造船技术,新的航海技术,新的航线,地
理大发现,文艺复兴,重商主义,白银这些因素“恰巧”都凑齐了,第一次全球化的最
后总攻打响了。中国南方欢天喜地的加入了这一浩浩荡荡的洪流,相比之下,中国北方
没有跟上。它没有触动,没有意识,没有得益。它和南方分道扬镳了。
明末白银的流入是分阶段的。1550年-1600年流入的慢,1600-1650流入得很快。具体的
数据各家有各家的研究, 每家都不一样。仔细去分辨没有什么意义。反正这2亿多的白
银,前50年5,6千万,后50年1亿5,6 千万好了。就是说万历三十年后,白银加速流入
了。 反映在政治上就是政府的物资调配权越来越弱,政府的权威越来越差,这些和南
方越来越融入全球化是成正反馈的。加征三饷,在政府看来不过一亩加征二分三厘。
你江南鱼米之乡,反应怎么会这么强烈,抵触这么大?你不是还有每年3,4百万两的外
贸盈余吗?这你把它放到全球化这个大环境里去就很容易理解了。题外一句,满清来了
,三饷照旧,南方人屁都不放一个地认了。为什么呢?满清把海外贸易给禁了。“白银
疯”发完了,这才收心跟着北方政府过日子了。
明亡得有点黑色幽默。先是稀里糊涂地交出了货币发行权,又自以为是地放松了对人民
的人身控制,最后人家一个猛烈发行货币,你人,财二空。死于货币过多,死的时候口
袋里反而没钱,饿死的。
明末才有思想家出来反思,一致主张“废银”,就是说货币发行权还是要自己掌握住了
。“废银”的大前提就是禁海。当时人的认识,所谓海外贸易就是追逐白银,于中国有
百害而无一利。对不对?对!长期的,大规模的银货交易实质就是掠夺。对于供货方绝
对是有害的。例子现成的,孟加拉,它曾经是鱼米之乡,全世界棉纺织手工业的发源地
,几百年的自由贸易下来,完全毁掉了,至今恢复不了元气。我们的江南当时和孟加拉
是没有什么不同的,也在毁掉之列,我们的幸运在于中国有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K**********n
发帖数: 10466
2
"你看一眼经济就知道当时的人口绝不止五千万"
这是天眼么?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就《北宋灭亡前夕主战派的活动》答cosmicstringzt: 北京城被破时崇祯究竟有多少银子 (转载)
越南在中国的一次大屠杀岳飞面对第12道金牌的几种选择
如果1954年 (转载)曹操正夫人出身不高贵却很有才(转载)
南宋 北宋 官话一样么蒋雯丽怀疑自己有犹太血统:八一八中国犹太人 (转载)
中国金融史之换视角检据与思考: 序曲关于交子的问题
中国金融史之换视角检据与思考: 正文- 白银的流入宋朝没有通货膨胀么
白银和铜钱的关系中国最早几时开始用纸币的?
白银的前世今生ZZ (转载)古人买东西动辄用银子是误解:明代以前仅做储备用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白银话题: 北宋话题: 南方话题: 钱荒话题: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