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传记文学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d
发帖数: 9770
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这孙子原来也是贼(下)
被同胞吞噬的祖孙三代---化学家萧光琰一家的悲剧(下)
原创:和气猫鬼眼之天下微信号guiyanztx
功能介绍
历史文化,美食旅游
和气猫
萧光琰的父亲萧叔宣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大学,所以萧光琰出生在日本。萧叔宣学成回国
后,1922年参加了第一次直奉战争,随后参加了北伐战争。萧光琰入学上海南洋模范中
小学是1928年,这与萧叔宣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打下上海高度吻合。北伐军打下南京上
海一带,成立了南京国民革命政府,萧叔宣作为北伐军将领,打下南京和上海是有功劳
的,把儿子安排在富庶的上海读一所名牌小学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萧叔宣受过日本正规的军事教育,又参加过北伐战争,既有学历又有实战军功,在南京
政府中占有一席之地是理所当然的。本来,萧叔宣这样荣耀的资历应该毫无悬念让他平
步青云。然而,历史突然开了一个玩笑,中日开始交恶,南京政府分裂为蒋汪两派。在
上篇中我们知道,萧叔宣本来就是亲日派,他任民国驻日本大使馆陆军武官时曾竭力劝
说蒋放弃联苏反日政策,还因此得到过日本政府颁发的瑞宝勋章。在蒋和日本彻底翻脸
后,萧叔宣选择了跟随汪。而日本刚宣布投降,萧叔宣立即遭到了他的同胞的清算。
据漆高儒...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10034
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泽东困难时期吃肉
导语:毛泽东三年困难时期不吃肉,这是流传很广的说法,但事实上这既不符合常识,
也违反历史事实,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作为一党领袖和一国首脑,他有理由保持身体
健康,吃肉再正常不过。[详细]
分享到 295
毛泽东喝酒照
关于毛泽东三年苦难时期不吃肉的记载,最初来源是纪实文学,而并非严格的历史著作
,所借用的是当事人的回忆,缺乏必要的史料参照。
毛泽东与李银桥合影
李银桥回忆称毛泽东1960年7个月没吃肉
毛泽东三年困难时期不吃肉的记载,最初来源于权延赤的纪实文学《走下神坛的毛泽东
》一书,书中据李银桥的回忆:“1960年是最困难的一年。毛泽东7个月没吃一口肉。
常常是一盘马齿苋(一种野菜)便充一餐饭;一盘子炒菠菜就支撑着工作一天。我替他
按摩时,他脚背踝部的肌肤按下去就是一个坑,久久不能平复。这是浮肿。……宋庆龄
特意从上海赶来,亲自带给毛泽东一网兜螃蟹。毛泽东对宋庆龄始终保持着特殊的尊敬
,所以收下了螃蟹。然而,宋庆龄一走,毛泽东便将螃蟹转送了警卫战士。”
人民网文章称毛泽东7天不吃米7个月不吃肉
然而李银桥只是称毛泽东“1960年7个月未吃一口肉”。并没有宣扬所谓“三年困难时
期毛泽...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2071
3
(扫书的时候看到的,敲上来供参考,事见:居亦侨口述:《我所知道的侍从
室》,(台北)《传记文学》,第55卷。本文回忆者曾任职于空一格侍从室。诸葛益德
注)
1932年,红军将领陈庚蒙难,软禁在南京国府路转弯角上的中央饭店内。蒋介石以
功名利禄为诱饵,让陈庚住进这半中半西旅馆内的一个富丽堂皇的房间里,陈庚富贵不
淫,威武不屈,在软禁期间就是不投降。

当时,宋庆龄为救陈庚,两次来到办公室对蒋介石说:“陈庚在东征时是你的得意
门生,是你的侍从秘书,是背你穿过火线、救你性命的人,难道你忘了吗!你是个毫无
心肝的人!”蒋介石一声不吭,硬着头皮听着。
后来,陈庚在黄埔一期的同学萧赞育、项传远、宣铁吾、宋希濂等十人,联合签名
请求蒋介石释放陈庚。他们对陈庚说:“老同学,你可以自由活动,但千万不能开小差
!” 陈庚哈哈大笑,回答道:“我逃走,不是害了老同学了吗!”
隔了一年左右的时间,蒋介石乘车到中央饭店,不见陈庚踪影,连忙气呼呼地奔回
办公室,传令萧赞育到办公室来。萧赞育刚踏进房间,蒋介石就指着他大声斥责。萧赞
育还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正在揣摩时,蒋介石即
x****u
发帖数: 44466
4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张国焘晚景凄凉是事实
本来希望和儿子住在一起,无奈儿子养不起,只能住免费养老院。
1979年11月26日,是张国焘的82岁生日。3个儿子将他从老人病院接到大儿子张海威的
家中,天伦之乐使张国焘的心情好了起来,不愿再回到严寒难忍的老人病院,不由得脱
口而出:“病院有时暖气关闭,冷得我时作呕吐。”一家人听后,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但不回老人病院又能去哪儿呢?3个儿子都勉强度日,再加上张国焘就更拮据了,最后
,他只能回到他不愿住的老人病院。当张国焘离开家时,杨子烈为他准备了几床毛毯,
使他减少些严寒。
这年冬天的加拿大异常寒冷,大雪连绵不断。12月2日夜,病床上的张国焘翻身时把被
子与毛毯弄到了地上,数次按铃叫护士却无反应。张国焘只有默默地忍受着严寒的折磨
。身体已虚弱不堪的张国焘受此风寒,健康状况急转直下。3日凌晨5时,张国焘已处于
弥留之际。当他想再看一眼亲人时,身边却空无一人。当亲人赶到老人病院时,张国焘
已去世多时。
————以上为1980年1月,台湾出版的《传记文学》台湾国民党高官蔡孟坚回忆文章
,为张子烈与孟通电中所述之情景。
x****u
发帖数: 44466
5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张国焘晚景凄凉是事实
————以上为1980年1月,台湾出版的《传记文学》台湾国民党高官蔡孟坚回忆文章
,为张子烈与孟通电中所述之情景。
老伴都认为张国焘晚景不行,好蛋就不要挺了。
r*****y
发帖数: 53800
6
徐焰本来有不同看法,但是后来修正了自己的意见,认为毛点将粟裕就是为了将来统帅
出国部队。
三揣测粟裕是不愿去朝鲜,担心指挥不动四野的将领和部队。
同样在1993年12月接受《传记文学》的“口述历史”栏目采访中,国防大学教授徐焰谈
到了出征朝鲜挂帅人选。他说明了几个元帅未能挂帅的原因倒不无依据:“贺龙经绥远
一仗证明不行。聂荣臻、陈毅都不会打大仗。徐向前病,刘伯承伤残,只剩彭德怀一人
可选。彭与毛在对敌斗争方面是一致的。”
但谈到粟裕时,他却说:“粟裕不愿去,原因可能是十三兵团是四野的,怕指挥不动。
当时东北边防军准备从每个野战军抽一个兵团。粟裕司令部不到职是件很普通的事,战
争年代许多事不是程序化的(注释。)。”
作为一名专业素养极高的军队院校教授,徐焰竟然在未仔细研究的基础上,将闾巷村野
传言当成正史,随口说“粟裕不愿去,原因可能是十三兵团是四野的,怕指挥不动”。
这是徐焰囿于当时粟裕病情资料解密有限造成的误解,“可能”二字也足以说明他纯为
臆测而非实证。
首先,他低估了中共军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之一“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肃性,将
13兵团看作了军阀部队。
其次,这一说法不符逻辑。...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7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朝鲜战争战俘遣返问题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朝鲜战争战俘遣返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1 22:26:07 2016, 美东)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朝鲜战争战俘遣返问题&oldid=
3892793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谚文 한국 전쟁 포로 교환
문제
汉字 韓國戰爭捕虜交換問題
文观部式 Hanguk Jeonjaeng Poro Gyohwan Munje
马-赖式 Han'guk Chŏnjaeng P’oro Kyohwan Munje
志愿军战俘赴台
朝鲜战争中被俘的美军士兵
朝鲜战争战俘遣返问题是指朝鲜战争后期,交战双方在战俘遣返的原则上陷入尖锐分歧
,成为停战的最大障碍。1951年12月,朝鲜停战谈判进入...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4666
8
来自主题: Salon版 - 中国人被“解放”了几次
[原创]中国人被“解放”了几次
文章提交者:王亚法 加帖在 原创评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中国人被“解放”了几次
——王亚法
顷阅台湾出版的《传记文学》第571期,在《日军攻占南京前后的西方记者群体(下)
》(P 99)一文中读到:“……南京成了全世界新闻视野以外的一个被隔绝、被孤立、
被封闭的城市。全世界的新闻传媒,包括西方和中国的,都得不到关于南京的任何一点
真实资讯。全世界所能得到的,只是经过日本当局严格审查过的、由日本新闻传媒发出
的“南京获得新生”、“南京一片祥和”、“南京人民喜迎解放、感激皇军恩德”的消
息……”读后不禁唏嘘,浮想联翩。
我特别对文章中“解放”一词,颇感惊讶,原来咱们中国人民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日
,“南京大屠杀”时,已经被日本鬼子解放过一次了;不过才八年,抗战胜利,蒋介石
回来了,又把中国人民打入水深火热之中;于是有了一九四九年的第二次解放,可是好
景不长,中国人民在“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歌声中,糊里糊涂才过了二十七
年,不幸又堕入阿
f*******a
发帖数: 2662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C 讨论区 】
【 原文由 forestocean 所发表 】
我在网络公司的这几个月(包身工)
大概七八十年前,也是在这座城市,在帝国主义的资本侵入下产生了中国第一批的产
业工人。中国的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棗《包身工》,就是记述了他(她)们这一恶劣的
工作环境和带有人格侮辱的处境。
把这样的悲惨联想到我所在的这一家网络公司并不是我的创举。在网络的某个角落,
我曾经的同事用这样的名称记述了我们共同的经历。他的文章标题是《网络时代的包
身工》。我没能看到原文,只是听说,这篇文章在被某一位录入人员录入之后被我们
的CEOA(CEO Assistant)放到了新闻首页的黄金版面。这位CEOA是
我的校友,山西人,MBA学历。因为发音问题讲话不太流畅,正好掩饰了大脑的
聪明,一副大智若愚之态。他仁兄的这一举动吓坏了其他人,立即从数据库中永久删
除。要是给CEO看到,这还了得,他指不定要扒了谁的皮!
那么,怎么一个“包身”法呢?
首先,天上有摄像监视器,两百人左右没有分割的办公区域就有六个监视器。整个公
司估计在十个以上。六
k*******c
发帖数: 438
10
来自主题: Talk版 - 马云说错了?还是社会病了?
方兴东写了一本书——《阿里巴巴正传》。在本书的序言,他记录了与马云的一次谈话内容,正是这些私人谈话内容,引发了一些争端,涉事各方各种表态。有人在网上说:马云又闯祸了。
老实说,本人不赞同作者的手法。虽然纪录文章、传记文学,讲究真实、客观,但是,作品如果仅仅只是记录,一本流水账,没有任何修饰,也不注意任何影响,就容易引起误解。本书内容不仅涉及马云和阿里巴巴,还涉及其他知名企业和知名人士,作者应该给予充分尊重。面世之前,应该征求他们的意见,以什么形式面世,可能带来什么影响,都必须考虑。所以,这场因为本书引起的争端,作者是有直接责任的。
马云是谁?阿里巴巴是什么?虽然没有达到“地球人都知道”的层次,熟悉网络的人都应该知道。有些人管不住“败家娘儿”,迁怒于马云,可见,他是众多已婚男人的仇敌。但是,你仇恨也好,羡慕也罢,如果不能客观看待马云的成就,那么,我只能“呵呵”了。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当天市值就达到2300亿美元,而后,相继突破2500亿、2800亿,最高峰达到3000亿美元。这是事实,不是浮云。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当年,马云聚集10多名青年,开始打拼他们的事...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1094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Note (新天地),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文革中被枪决的指挥家——陆洪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31 11:46:22 2017, 美东)
陆洪恩在指挥乐队 。(网络图片)
陆洪恩(1919—1968),天主教徒,曾任上海交响乐团指挥、副团长,是文革中被公开
枪决的第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他曾说:“不自由,毋宁死。文革是暴虐,是浩劫,是灾
难。我不愿在暴虐、浩劫、灾难下苟且贪生。”
假如,当年,他选择留在奥地利,他便可以在自由的阳光下,享受音乐的美好与平和。
然而,一切都在痛苦后归于沉寂。他的骨灰盒里,只有一根指挥棒。
公判大会
1968年4月27日,在上海市文化革命广场,召开了公判大会,判处七名现行反革命罪犯
死刑,立即执行。他们是:柳友新,彭振邦,陈霖,尤咏仁,陆洪恩,杨望义,张鹏宏
。当时,上海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对这场集体屠杀作了现场转播,判决公告贴满
大街小巷。这是轰动一时的大事件。
4月28日,《解放日报》发文描述如下:“参加大会的和会场外收看电视实况转播的革... 阅读全帖
h********0
发帖数: 12056
12
来自主题: Faculty版 - 推荐一本写faculty的小说
我可能很偏见,只喜欢读科学家,理工科教授的小说或传记,文学教授太那个了。
E*******r
发帖数: 2723
13
☆─────────────────────────────────────☆
GreenRiver (swimmer) 于 (Tue Dec 8 23:37:02 2009, 美东) 提到:
Jesse Livermore是美国股票史上的传奇人物,他在少年时期就展示了在股票方面的天
赋,十几岁就离开家,靠赌股票涨跌谋生。后来他去了华尔街,开始时他见过几次外婆
,都靠交易所的贷款很快翻身,最终变成了年轻的百万富翁。随后他的股票生涯陷入了
低谷,欠下一百多万美元债务,不得不申请破产,在经历了几年穷困潦倒的生活后,他
终于在1915年再次翻身,重回百万富翁行列,并还清了之前的所有欠款。他在1929年市
场崩溃时大举卖空,个人资产达到一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二十亿,这是他个人事业的
巅峰。接下来他开始走下坡路,渐渐赔光了大部分资产,在1940年他63岁时饮弹自杀。
在1922年至1923年,著名的华尔街记者兼作家Edwin Lefèvre在杂志Saturday Evening
Post上分十二章发表了根据Jesse Livermore的经历写的传记文学,然后集结成书,这
就是Rem
m******c
发帖数: 2440
14
来自主题: Stock版 - (ZT)最小阻力
看了下原帖,传记文学,
f*******a
发帖数: 2662
15
来自主题: Chinese版 - 许世友传奇
许世友传奇
连载一
■陈廷一著
编者按:
许世友将军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国家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
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荣获者,我们崇敬的一代名将。他是中国军人
的楷模,中国将军中极富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风云人物。广州花城
出版社出版了陈廷一同志创作的传记文学《许世友传奇》。本报今起
开始连载,因篇幅所限,有所删节,部分章节为缩写形式。
苦难幼年
1901年,河南新县大别山一户穷苦人家的媳妇生下了一个黑胖的
男婴。小脚的祖母剪断脐带,身上有隐隐的龙纹。孩子落地哭了3天3
夜,左邻右舍不得安宁,都说许家生了个“哭叫子”是龙胎变的。人
们多管这孩子叫“丑伢儿”,学名许仕友。投身革命后,许世友把“
仕”官的“仕”改成了士兵的士,决心不做官,做个战士。后来许世
友被认命为军长时,经毛主席提议又把士兵的士改成了世界的世。
许家兄妹七人,许世友排行老三,因为贫困,父母险些用他换了
两筐带壳的稻谷。终因母亲不忍心又抱了回来。
许世友6岁开始放牛,被孩子们奉为牛倌的头头。
许世友处处表现了仗义和勇敢。他在河中救过落水的孩子,在狼
蛇山制服了碗口粗大的蛇;他和地主的二少爷斗智斗勇,替地主欺侮
过的穷孩子
c********e
发帖数: 42175
16
来自主题: Alabama版 - 刚看了艋舺
你是专业。我是文盲。呵呵。有空可以一起写篇。。传记文学?长篇小说?
b***e
发帖数: 15201
1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征文] 偶像两个
这种非本人口述的传记文学不知道有多少可信度...
wh
发帖数: 141625
1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用钱学森传记Thread of the SilkWorm换书
考古文物可能也能帮不少忙,不过文物随葬品也有赝品或以讹传讹的东西。我看格律的
时候就特别烦,哈哈,我们诗词老师说这些都是后人给按上去的,李白杜甫做诗的时候
没有格律之说,后人为了搞一套理论就越搞越复杂,不合格律的得想法塞到规则里去。
古书看得很少,不太了解。河南还有个颛顼陵呢,哈哈很想去看看,有多少把握可以肯
定有颛顼这个人啊。我去过黄帝陵,没去过炎帝陵,火车路过很想下来但赶时间没下。
屈原是否有其人也没有定论。总觉得中国的史书比西方的版本多、可靠程度低似的。
嗯我觉得不仅是治史,做其他学问、做文学和艺术也不能偏激的,偏激是放纵感情,做
学问和艺术还是需要有所收束,人和作品之间还是要拉开一定的距离。不过这种理论更
适用于文字作品,音乐绘画好像更放纵,尤其是现代画现代音乐好像更如此。
j******n
发帖数: 21641
1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2011年读书小结 - 附个人短评
特喜欢传记文学的啊

喜欢的书。
b********n
发帖数: 16354
20
有一本武则天传记得是个日本人写的~~
后来的就站在书店翻翻,感觉都像言情剧~~
M********c
发帖数: 11672
21
帮着考了下古。
首先,韩仁均考上大学后不久体检出肝病退学了。
其次,韩寒在三重门里的英文功底,生物学功底强大吗?
另外,有一种东西叫笔记本,可以帮助人们记脑子记不下的东西的。可能有人没听说过。
再次,写作中关于原生动物的伪足部分可以抄书,不用必须记在脑子里。有个词叫做“
查资料”。
最后,高中要挂7门也挺不容易的。但是一个人如果放弃学习,一门心思写作,觉得自
己用两周时间突击7门高中课程可以及格,但是事到临头发现天不遂人愿,我觉得还是
有可能的。
还有,韩仁均的亲身经历的大学生活可以讲述给韩寒听。别人经历过的事情不代表就是
他自己写的。我听说有的作者曾经给别人还写过传记小说。不知是否真事,请指正。
M********c
发帖数: 11672
22
这个不是网络文章,是出版了的传记文学哈。
还有,那个,我不是说中国政府就多高尚,我说的是“小树MM醒醒”
R*****g
发帖数: 682
2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为什么西方文学中被杀的总是龙?
在《霍比特人》的终结篇《五军之战》中,恶龙史矛革在电影名字浮出银幕之前就
被时刻不忘耍帅的神箭手给射死了。绝顶聪明、坚不可摧的“四毛哥”虽然被渲染得神
乎其神,但是它的死却是极其轻松简单、大快人心,毕竟人们被它坑害过--尽管他们自
己在抢夺和占有宝藏上也算不得什么正人君子,而且人们生活在恶龙的阴影中好多年,
终于可以实现打土豪分田地的梦想了。说起来,龙这种生物,在西方世界里基本也谈不
上什么温良恭俭让,所以“恶”字一直与龙如影随形,在许多文学作品中,被杀的也总
是龙。
在古希腊语中,“龙”与“巨大的海蛇”是同一个词,所以英雄赫拉克勒斯所完成
的十二大功绩中,斩杀九头怪蛇许德拉,或也可看作是某种屠龙的象征。九头怪蛇许德
拉是巨人堤丰和女妖厄喀德那生下的怪物孩子之一,居住在海湾附近的沼泽中。她的九
个头斩掉一个就能生出两个,所以赫拉克勒斯一边用火把烧炙砍掉头的蛇颈使其丧失再
生能力,一边斩掉其余的头颅,最终将其杀死,并且用她的毒血浸泡了自己的箭镞,升
级了装备。如今,卢浮宫中就有赫拉克勒斯杀死许德拉的雕塑。
在希腊神话《金羊毛》的故事中,英雄伊阿宋要去取得的宝物金羊毛... 阅读全帖
d*****u
发帖数: 17243
24
来自主题: Movie版 - 硬着头皮看了十三钗
建议以后拍点抗战时期重庆的电影
第一,没有强奸之类的骇人镜头,不至于显得太窝囊
第二,有轰炸和死亡,可以激起仇日情绪
第三,大后方爱国情绪很浓,有很多抗日救亡运动,不像前线来不及表现就完了
第四,当时重庆有西方援助,洋人本来也多,利于国际市场
第五,谍报战,国共,当地风俗,山城雾都都是很好的文化素材
记得中学时看过一本传记文学《中国密室》,翻译过来的
就是描写一个美国情报人员在重庆帮国府破译情报的事
那时欧战还没爆发
有两件小事我至今印象很深
一是一个当地年轻女学生在他那住了一晚上(具体不得而知),回去就自杀了
二是有个带小孩的邻家保姆,
每次一看到主人公就教小孩说good bye,让人觉得好笑
后来保姆和小孩都被炸死了
h*h
发帖数: 27852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isloz (阿嚏),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迎娶年长38岁美国女星 中国神秘富翁发家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1 13:49:36 2011, 美东)
www.soufun.com 房地产门户-搜房网 2010-01-04 14:55:00 来源:理财周刊
[提要]37年前,李春平与一位比他大38岁的好莱坞女影星结合并由此继承了巨额遗产;
15年前,他回到中国,以日均15000元的速度,共为慈善事业捐献了5000多万元人民币。
37年前,李春平与一位比他大38岁的好莱坞女影星结合并由此继承了巨额遗产;15年前
,他回到中国,以日均15000元的速度,共为慈善事业捐献了5000多万元人民币。
对于这样一位拥有传奇经历的人,大家在关心他慈善义举的同时,对他的财富来源、私
人生活也充满了好奇。
李春平的家位于北京建国门附近,这是一幢总面积为1500平方米、价值8000万元的豪宅
,每个房间都按不同国家的风格设计,一个不起眼的柜子就价值千万。根据主人的想法
,豪宅中修建了游泳池和私人健身房...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4612
26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民国科学界的权力之争+++
1948年7月底,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八十一人名单在报纸上发布,时为中研院植物所研
究员的李先闻当选农学科院士。“当时我在上海,在床上看报纸,偶然看见我的名字。
我以为我的眼光模糊不清,用手巾擦了几次后,的确我的名字是在报上。”二十余年后
,李先闻听从胡适的建议,在台湾《传记文学》连载他的自述,回忆获知当选院士的情
景,最感慨的是社会以“国士”待他(第198页)。
确实,李先闻应该“感慨”。从一名农家子弟到被国人待以“国士”,其间个人的
积苦积劳,艰辛异常。他不仅亲身经历了中国人在科学方面“迎头赶上”的世路历程与
心路历程,而且适逢民族危亡的八年抗战和此后的三年内战,侷处于各式各样的派别斗
争之中,并因之而处处品尝科学探索中理论研究与应用研发的辛酸苦辣。当十三岁首次
出川赴清华园求学之日,李先闻不仅是四川江津李家的“千里驹”,更是千万川人的“
好儿郎”。而彼时清华学校授业的同时又在淘汰,与李先闻一同进校的同学有一百三十
多人,到毕业时仅剩三十来人,其比例近乎严酷。然而在这种严酷淘汰下幸存下来的李
先闻,受益却似乎不算太完满。所以他后来追述说“以我个人而论,我学农科,但基本
科学,都没有学...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3184
27
http://61.153.228.158:88/yw/ReadNews.asp?NewsID=11149
作家陈村和女儿的故事

其实,刚结过婚那阵子,陈村并不想要孩子,他怕“第三者”(陈村以为“第三者
”本意应该指孩子,而不是婚外恋人)打扰了两人世界的清静。但当王宁(陈村前妻)
告诉他“有了”之后,陈村也为自己的“全能”而喜气洋洋了。高兴之余,他用作家的
行话对王宁说:“但愿别退稿。”
不幸言“中”。当陈村从柴达木盆地回沪时,等着他的却是妻子流产的消息。陈村
当然很哀伤,没有是一回事,有了再失去是另外一回事。王安忆来信安慰道:“留得青
山在,不愁没柴烧。”不久,王宁又怀上了,这次陈村再也不敢说“退稿”之类的昏话
了。生男生女陈村倒不在乎,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生儿子是两个男人爱一个女人,生
女儿是两个女人爱一个男人。”
为了“迎接”孩子的到来,陈村还专门备了一个本子,说要与孩子“对话”。他在
名为《天天的故事》里记下了一个“准父亲”的札记:
无论你是爸爸的儿子还是女儿,你都叫杨子(陈村原名杨贵华,陈村只是海南的一
个地名)。这是你的名字。你记住...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3184
28
http://61.153.228.158:88/yw/ReadNews.asp?NewsID=11149
作家陈村和女儿的故事

其实,刚结过婚那阵子,陈村并不想要孩子,他怕“第三者”(陈村以为“第三者
”本意应该指孩子,而不是婚外恋人)打扰了两人世界的清静。但当王宁(陈村前妻)
告诉他“有了”之后,陈村也为自己的“全能”而喜气洋洋了。高兴之余,他用作家的
行话对王宁说:“但愿别退稿。”
不幸言“中”。当陈村从柴达木盆地回沪时,等着他的却是妻子流产的消息。陈村
当然很哀伤,没有是一回事,有了再失去是另外一回事。王安忆来信安慰道:“留得青
山在,不愁没柴烧。”不久,王宁又怀上了,这次陈村再也不敢说“退稿”之类的昏话
了。生男生女陈村倒不在乎,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生儿子是两个男人爱一个女人,生
女儿是两个女人爱一个男人。”
为了“迎接”孩子的到来,陈村还专门备了一个本子,说要与孩子“对话”。他在
名为《天天的故事》里记下了一个“准父亲”的札记:
无论你是爸爸的儿子还是女儿,你都叫杨子(陈村原名杨贵华,陈村只是海南的一
个地名)。这是你的名字。你记住...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3562
29
呵呵,您再仔细读一读你自己贴的东西,然后说说anti-communist demonstration是什
么?
至于参加解释工作的中共军方代表,是1953年停战后的10月去的,他们如果要杀林学甫
,只可能穿越回1952年。呵呵。更不用说用脚指头想想都能知道全程在联合国军方面监
视下的中共军方代表怎么可能派特务间谍进战俘营杀人?!
徐焰的《第一次较量》里面有关于国民党驻韩大使王东原对于争夺战俘的过程的转载,
发表于《传记文学》。原文可见于以下连接。里面提到一旦中共方面的解释代表入营,
“即予格杀”。连遵循双方停战协定行动的中共官方解释代表都敢杀,杀个亲共战俘还
不跟捏死个蚂蚁一样啊?
http://blog.boxun.com/hero/xsj1/384_1.shtml
现在是国民党方面也承认了对争取战俘去台湾是花了力气的,美军的战史也承认了两方
战俘互相杀害,你还一口咬定国民党支持的反共战俘那么纯洁?呵呵。
我们还可以看看选择了去台湾的原67军的老兵冉宏图的回忆(这可不是选择回大陆的战
俘):
http://news.backchina.com/viewnews-50187-big5.... 阅读全帖
s****b
发帖数: 164
30
潘汉年,中共情报头子,延安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后任上海副市长。早期在中共中
央直属文化工作委员会担任第一书记、华中局联络部长,抗战期间奉命代表中国共产党
与日军取得互不侵犯的默契,并与日军、汪精卫政府紧密交流,战后却遭毛泽东以“内
奸”罪嫌逮捕而死于狱中。
抗战期间在李士群安排下与汪精卫会面,在上海期间,潘汉年代表中国共产党还由李士
群介绍会见了他的军事顾问、日本华中派遣军谋略课长都甲大佐。会见中,他们各自说
明了自己的看法,就日军与新四军和平共存互不侵犯达成初步共识,贡献延安至巨。
“潘汉年是饶漱石根据毛泽东的命令派去和日军与汪精卫谈判的代表,而胡均鹤则是
前日占区和汪精卫的谈判代表。”王明,中共五十年,东方出版社,2004年3月,190-
192
“日本都甲大佐说,清乡的目的是为了强化治安。日本方面目前最关心的是津浦线南段
的运输安全。只要新四军不破坏这一段的铁路交通,日方则希望和新四军有一个缓卫地
带。潘汉年说,新四军的发展很快,目前正在稳步地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也无意立
即占领铁路交通线和其他交通据点。日军要给新四军一定生存条件,否则游击队就会随
时破坏铁路交通的。”《潘汉... 阅读全帖
m**d
发帖数: 21441
31
老蒋何曾策动德军推翻希特勒?
汪荣祖
文章发于:东方早报、书评周刊
转载者按:像杨这样的角色也是中外闻名的蒋介石研究专家?怕是专门吹捧老蒋的专家
吧。社科院怎么能收容像杨这样的货色,难道社科院已经成为化粪池或垃圾窖了吗?
德军将领早于一九四二年之前就想要推翻希特勒,原因是为了与英法等盟国议和,避免
全面战争,出于爱国心,何待蒋介石策动,又何来“倒戈”!?至于说德军要求蒋介石
代向英美求和,更有违常识。反纳粹德军将领与敌方,尤其英国方面,早有管道,何须
由蒋介石中介?
杨天石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是中外闻名的蒋介石研究专
家,两个月前他发表了一个“惊天秘密”(《抗战期间中德关系的惊天秘密--蒋介石策
动德国军队推翻希特勒》,台湾《传记文学》二零一零年三月号),说是蒋介石在二战
期间曾策动德国军队推翻希特勒。但是细读之后,大有虚惊一场之感。
德军反希特勒无需蒋介石“中介”与“策动”
凡是读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人,对于战争期间部分德军将领试图推翻希特勒及其纳
粹统治,应该耳熟能详,绝非什么“秘密”,但若说此事由蒋介石策动,确是“惊天秘
密”。然而在这篇高论中仅有一小...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2717
32
张国焘在加拿大多伦多一家养老院被活活冻死。”这是目前海内外最为流行的坊间故事
,起源于张家友人蔡孟坚在台湾《传记文学》1980年发表的一段回忆录,真伪难辨,描
述了与张公夫人杨子烈的越洋电话内容,时值张公去世的第二天。此后,可见的文字还
有国内记者赴加采访,回国后报道的情节如出一辙。旅加华人桑宜川在2012年第5期《
炎黄春秋》撰文《寻找张国焘墓地》指出,其实,张国焘去世后,张家后人销声匿迹已
逾30年,根本就不可能接待海内外访客。自国内记者的所谓报道始,后来的各种转述以
此为本,大同小异,但价值取向完全一致,例如张国焘“被冻得瑟瑟发抖”,“他现在
只有寒风中等死了”等描述,加油添醋,极尽嘲弄与丑化,其实谁也没见过那情景。事
实上,这是典型的历史误读。张国焘三个儿子皆有出息,分别为加拿大医生,工程师和
大学教师,安居乐业,属于幸福的中产阶级家庭,其时还受到与中国修好的加拿大特鲁
多总理特别关照,颐养天年,何来忧患?张国焘晚年的全家福老照片,西装革履,旗袍
加身,祖孙三代个个喜气洋洋,就是见证,何来死于贫病交困之说?桑宜川在《炎黄春
秋》发表的文章是删减本,本文为全本,摘自桑宜川,原题为...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2717
33
张国焘在加拿大多伦多一家养老院被活活冻死。”这是目前海内外最为流行的坊间故事
,起源于张家友人蔡孟坚在台湾《传记文学》1980年发表的一段回忆录,真伪难辨,描
述了与张公夫人杨子烈的越洋电话内容,时值张公去世的第二天。此后,可见的文字还
有国内记者赴加采访,回国后报道的情节如出一辙。旅加华人桑宜川在2012年第5期《
炎黄春秋》撰文《寻找张国焘墓地》指出,其实,张国焘去世后,张家后人销声匿迹已
逾30年,根本就不可能接待海内外访客。自国内记者的所谓报道始,后来的各种转述以
此为本,大同小异,但价值取向完全一致,例如张国焘“被冻得瑟瑟发抖”,“他现在
只有寒风中等死了”等描述,加油添醋,极尽嘲弄与丑化,其实谁也没见过那情景。事
实上,这是典型的历史误读。张国焘三个儿子皆有出息,分别为加拿大医生,工程师和
大学教师,安居乐业,属于幸福的中产阶级家庭,其时还受到与中国修好的加拿大特鲁
多总理特别关照,颐养天年,何来忧患?张国焘晚年的全家福老照片,西装革履,旗袍
加身,祖孙三代个个喜气洋洋,就是见证,何来死于贫病交困之说?桑宜川在《炎黄春
秋》发表的文章是删减本,本文为全本,摘自桑宜川,原题为...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279
34
来自主题: Love版 - 《天朝嫖客榜》
冯学荣
中国人其实自古以来,是一个爱好嫖娼的民族,开始洗手不干,是在1949年,而且是被
迫的。
《汉武外史》中,有这样的记录:“一曰,古未有妓,至汉武始置营妓,以待军士之无
妻室者”。可见,中国人在军队中设置随军妓女的历史,至少始于汉武帝。
唐朝是中国人很淫乱的朝代。在当时的首都长安,有一个著名的红灯区,叫 “平康坊
”,京城的富少爷和那些金榜提名的才子们,喜欢来这里嫖。
晚清时代的中国,娼妓群体有多庞大呢?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澳门月报》公布的
数字是:广州城里有八千名娼妓。
1860年代,上海租界内的妓院,能数得出名号的,多达1500多家。据1865年上海公共租界
工部局的统计,当时上海租界内有华人住户10063家,娼家有668家,占1/12。也就是说,每
12户人家,就有一户是妓院。当时上海滩的嫖客,是公开的、寡廉鲜耻的,其中,清末
小说家吴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作者)就是上海滩上著名的嫖客,情色圈子
里大名鼎鼎的人物。
清日建交之后,日本妓女开始逐渐来中国淘金,到了晚清末年,在中国操皮肉生涯的日
本妓女,数目在一万人左右。伊藤博文访问上海期间,见到虹口地区林立的日... 阅读全帖
A*****t
发帖数: 1594
35
来自主题: Piebridge版 - 看来本版是男生免进了
37年前,李春平与一位比他大38岁的好莱坞女影星结合并由此继承了巨额遗产;15年前
,他回到中国,以日均15000元的速度,共为慈善事业捐献了5000多万元人民币。
对于这样一位拥有传奇经历的人,大家在关心他慈善义举的同时,对他的财富来源
、私人生活也充满了好奇。
李春平的家位于北京建国门附近,这是一幢总面积为1500平方米、价值8000万元的
豪宅,每个房间都按不同国家的风格设计,一个不起眼的柜子就价值千万。根据主人的
想法,豪宅中修建了游泳池和私人健身房,花房的许多花是从世界各地空运而来。
他孑然一身,生活中最亲近的人,是他的4个司机、5个保姆,4个护士,3个保镖。
他拥有3辆劳斯莱斯轿车,不过,这些东西加起来,可能也只是李春平巨额财富的冰山
一角。拥有这一切的李春平祖上既没有殷实家底,自己又从不经商赚钱,还曾经是个走
投无路的劳教释放人员。他的财富究竟来自何方?6月,以李春平为原型的传记文学《忏
悔无门》出版,迅速登上畅销书榜首。李春平也一改之前的低调作风,终于现身媒体,
讲述了他传奇的一生。
走投无路的劳教人员
李春平1949年生于北京的部队大院,当过9年兵,27岁时为了当时的
r********u
发帖数: 612
36
★性别:

★出生年份:
1977,属蛇
★所在地(起码给出state):
NJ
★职业情况(学生还是工作):
工作
★简单的物理参数(身高cm/体重kg):
175/70kg
★当前婚姻状态(从没结过婚/曾婚/丧偶):
从没结过婚
★联系方式(email/IM/站内):
站内
★血型、星座(optional):
狮子座
自我介绍:
属于居家过日子的人,真诚,执着,稳重。在事业上积极进取,在生活上喜欢简单,细
水长流。不崇拜名牌,不奢侈消费。在感情上属于慢热型。性格稍微内向。喜欢户外运
动,爱看电影,听歌和读历史传记文学。会做几手不错的好菜。不挑剔,属于很好养的
人。另外我也非常喜欢小孩。我的邮箱 p***********[email protected]
对对方的要求/期望:
身体健康,开朗乐观,外向,善良能够勤俭持家。
希望您是81年及以后出生的女孩。
最重要一点,非诚勿扰。
★是否希望版务对本帖锁贴并禁止讨论:
d******3
发帖数: 59
37
来自主题: Piebridge版 - 【男征女】新泽西:征女友
性别:男
取向:女
出生年份:78
所在地:新泽西中部
联系方式:站内交流,可以交换电子邮件、照片。
我为人乐观向上,风趣幽默,爱说爱笑,容易相处。
喜欢读书(历史,传记,文学),看电影,和朋友聚餐。
身高177,身体健康。不嗜烟酒。
在中国完成高等教育后2003年来美。目前工作事业发展顺利,前景良好。
我非常喜欢我的工作,可以每天帮助他人,为社会贡献一份价值。
我的父母还在国内江浙一带,大学文化,善良本分,通情达理。他们都已退休,身体健
康。
我希望和新泽西或附近州的华人女生交往。
希望能找到一位贤淑的女友。
最好年龄在26岁到33岁间,身体健康,为人通情达理。
容貌中等即可。
不敢高攀冰美人或富二代。我也不是高富帅。
如果遇到合适的人,我有想法在一两年内结婚。
具体的问题,希望和您在站内或通过电子邮件私下交流。
n********n
发帖数: 8336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neohorizon (horizon), 信区: Wisdom
标 题: 大乘佛教的产生与奥义书的关系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0 07:40:17 2016, 美东)
大乘佛教的产生与奥义书的关系 
   在印度的哲学思想中,最大正统为吠檀多,最大异端是佛教,二者的相互关
系影响了印度思想史。大多数印度思想史家认为,佛教的基本世界观乃是从吠檀多奥义
书思想发展而来,实际上佛陀本人的确受到奥义书思想重大的影响,比如业力,因果,
三世轮回,苦,解脱,四禅八定,六道众生,诸天等等。但是前者的核心部分乃是在宣
扬形而上的本体论,籍禅修,苦行等方式,期待小我(本具自性)与本有的真常大我(
如来藏)合二为一而脱离三世轮回之苦,回归清净的本性。而后者的核心思想乃是利用
诸法缘起的理论,倡导无常,苦,无我等思想,通过正见断除错误的思想观念,认清事
实真相,再通过修习八正道断除贪嗔等习气,而得解脱。 
佛灭数百年后,奥义书的思想日益深入的渗透到佛教中,使佛教的思想逐渐的产生... 阅读全帖
f*******d
发帖数: 339
3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徐哲东:Re: 看程先生的口述回忆
这段也挺有意思:
后来我又认识了徐哲东(震)先生,是太炎先生的弟子,常州人,讲公羊学,又讲韩柳文
。他先在中央大学当讲师,到武汉大学的时候已经升教授了。徐先生住在乐山的城外一个
叫作王石碑的地方,离乐山嘉乐门外还有十五里路。有一次,日本人听说蒋介石要去乐山
视察,便派飞机把整个城市都炸了,这情报是错误的,但城市给炸了。当时人能够在城外
找到房子的,都在城外找了房子。我住在学地头,离嘉乐门外大概有几里地,到王石碑还
有十五里,很远。徐先生是练过武功的人,走这点路不大在乎。他在中央大学当讲师的时
候,有一次中文系开会,请哲东先生舞剑,他答应了,舞剑的时候长袍子全身都作响。朱
东润先生当时在武汉大学,刘博平先生当系主任,朱先生教文学批评史,博平先生的学术
思想比较守旧,认为文学批评可以不必修。徐哲东先生应聘到武大,人还没有来,要开学
了,博平先生是系主任,就替徐先生开列了一些课,其中有一门课是传记文学研究,这是
当时教育部选课的课程。徐先生到了以后,看到这个课表说,我以前没有教过这个课,是
不是暂时开别的课代替。他同刘先生商量后,就决定开个韩柳文研究,因为他原先在中央
大学教这个课,中央大学
x*****u
发帖数: 3419
4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李零: 重归古典
胡适的博士学位问题
耿志云
问题的提出
胡适于1917年5月,在哥伦比亚大学接受了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从而结束学业,于
是年6月启程回国.
但是,事隔六十年后,胡适的博士学位竟成了台湾和海外一部分中国学人互相争论的
一个问题.
原来,为纪念哥伦比亚大学建校二百周年,该校的东亚图书馆馆长林顿于1952年着
手整理一份材料,叫做《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的博士硕士论文目录》.这个《目录》于
1957年发表.该《目录》将胡适的博士论文系在1927年之下.这很使人迷惑.1961年,中
国图书馆学家袁同礼也整理了一份材料,叫做《中国留美同学博士论文目录》.他把胡适的
论文列在1917年之下,但后面加注"(1927年)"字样,以示存疑.
费正清的学生格雷德1970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
1917——1937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英文)一书中,明确提到胡适是1927年才得到博
士学位的,此事均仍未引起中国知识界的注意.直到1977年10月,胡适死了十五年又八
个月之后,曾与胡适颇有交谊的后辈学者唐德刚,在台北一家发行很广的杂志《传记文学》
上发表回忆胡适的文章(《七分传统,三分
or
发帖数: 720
41

i got the feeling, she was very frustrated by the writing career.
the last two long novels were composed under some political rule,
to throw a shade *against* communist China.
much similiar to the case when she was in China around 1949,
she made change in "the 18 springs", composed "xiaoai",
to have some bright thing *for* communist new China.
Against or for, all looked so forced, lacked the original individuality
she had been good at before.
furthermore, she complained that she had the plot,
c
or
发帖数: 720
42
no no i dont think it was out of idealization that she married him.
but i guess people tend to look at her life with lofty idealization.;-)
zhang seemed like a loner and introvert.
her hubby was easygoing and enjoyed making friends with others,
which suited her sensitive nature as a compensation.
this is very practical choice,
as earthy as any woman would consider.;-)
o**a
发帖数: 472
43

刚开始的时候,张爱玲对共产党还是抱有希望的。这个从她的<小艾>和<十八春>里看得出
来。可是后来她对共产党越来越失望,索性就跑到美国,而且写了一个还是两个反共的小
说,忘记了,好像在香港还是台湾发表。结果共产党就把她划归到反动文人的那一类去了
。她就更索性把<十八春>拦腰砍断,连一点希望都不给曼祯他们俩了。
至於她的共党丈夫,我看到的解释说,从此说明,张爱玲对党派之分根本不在意,老公是
什么党根本不影响她的政治观点和爱情观点(如果她那时还有的话)。
反正传奇女子,研究多了无意啊。
w********h
发帖数: 12367
44

在解放后上海的气氛终究没有马上肃杀到完全的共产,
张爱玲只是觉得这种政权和那种政权没有给予她生活的巨大变化,
换而言之,张爱玲在那个时候对共产主义的了解很少,看法也不成熟,
再说夏衍等人对张爱玲还是非常爱护的,
但时局变化,以及张爱玲的生活和共产主义制度的根子里的矛盾使得张只有离去。
她成为了一个新时代的不合时宜的人。
b****r
发帖数: 2555
45
她的<十八春>结局在解放后的上海写的吧,写出那样的结果不为奇怪,不过也
确实是个很糟糕的结局。
两部反共小说较好的是《秧歌》,对此胡适有很高的评价。另一部长篇是在美国
驻香港文化处的赞助下写的,了无意义。
他的新老公既不是才子也不算帅哥,不太清楚。也许她从此看透胡这类才子的心,
只想找个安全的依靠罢了。




w***w
发帖数: 6301
46
东北二王
“二王”是沈阳人,名王宗方、王宗玮,为兄弟二人。“二王”案发后逃脱后,中国公
安机关为抓捕“二王”, 鄂、湘、赣、皖、豫等南部重点省组织了大规模的调查、追
踪。9月13日二人在江西广昌县被发现,当地军警配合,于1983年9月18日将“二王”击
杀。后 经法医检验,二人胃里空空。至此,二人共潜行7月有余,横行半部中国,捉拿
的广告遍布大街小巷。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洗礼的平日作威作福的中国公安
人员,由于“二王”二人,并且只是二人,竟不得公开身穿制服,只得便衣,实为公安
界的奇耻大辱。
此事件在中国社会上引起众多的议论。例如,说王宗玮是部队的校枪员,是百发百中的
神枪手,枪法准于奥运会 射击冠军的辽阳王义夫(王义夫只是固定目标,不是移动目
标),心理素质强于王义夫(王义夫倒在奥运会比赛现场,自己是最大的敌人);“二
王”是因生活所 迫,第一次作案;专杀公安,不害百姓;他们仗义疏财,替天行道等
等。
当然了,以上只是传说,当不得真。王氏兄弟给当时人们的震撼不只是生活和行动上,
在心理上也留下了很多印记。王宗玮,王宗访,两个普通人让老百姓感觉到生命的威胁
近在咫尺,于是谣言猜测...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30
l*****a
发帖数: 38403
48
补充一下,你上次关于加尔文正史的一套传记文学。
~历史绝不能被宗教稀里糊涂的埋没掉
y****n
发帖数: 1397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其实薄熙来是有历史的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davidflk (davidflk),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其实薄熙来是有历史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15 01:22:52 2012, 美东)
先不说其最近两年文革式的运动鼓吹,谈谈他在文革期间的代表作:
(1)文革初期,平西王的父亲薄一波即因“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被打倒,批斗会上
,薄熙来高调声明和父亲断绝关系,并暴抽薄一波的耳光,踢断其父三根肋骨。
(2)武斗时,将两弹元勋姚桐斌活活打死,薄熙来亲自踢中姚的裆部,致使姚昏厥。
美男子外表下,当真是个狠角色。
===============
update一下,消息源出自维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6%84%E7%86%99%E4%BE%86),刚才看了下其相关引文出处,发现包含“大纪元”和台湾“传记文学”等固有特定政治立场的文献,所以,本着公正原则,本文大家不必信其有,当野史读读罢了。不过,薄熙来文革期间参与红卫兵、多次带人抄家确是多方提到的。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