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e 发帖数: 1780 | 1 东西方文化差异而已,特别是中国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国家。
实力超群的时候也不一定要咄咄逼人,毛子才多少年历史。
老中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无数战争教训中提取出来的精华,西方人没有这个哲学。
知道退避三舍吗:
出处: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
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舍,军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国执政, 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
|
P**C 发帖数: 4333 | 2 政权不稳呀,有金正男在就是一大祸患。想想当年重耳流亡在外,晋惠公不是天天憋着
要弄死重耳?结果没弄死,自己的儿子晋怀公却被重耳弄死,自己的儿媳妇怀赢也成了
重耳的老婆。 |
|
t***a 发帖数: 7982 | 3 "重耳至秦,繆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子圉妻與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
國且伐,況其故妻乎!且受以結秦親而求入,子乃拘小禮,忘大醜乎!」遂受。繆公大
歡,與重耳飲。" |
|
l******u 发帖数: 31 | 4 重耳估计比较会做人,所以有所谓的贤名。
书上说重耳不想乱中取国,推却王位,那不是编的就是做样。他想王位想得要紧,不然
后来不会和已经继位的侄子去争了。
所谓的秦穆公三平晋乱,说明谁当晋王是秦穆公说了算。就连叫重耳将自己的侄媳妇娶了,重耳也是乖乖听命。虽说怕乱了辈份,但为了大事也就不拘小节了。等看到怀瀛美貌异常,陪嫁丫头们如花似玉,连晋国都不想回了。 |
|
l******u 发帖数: 31 | 5 至少还有两个吧。曹国有僖负羁,在重耳被曹共公戏弄,肚子发瘪的时候以私人名义请
吃请喝送盘缠。后来被魏犫和颠颉烧死。而颠颉也因此被处死。魏犫因为还可有大用就
没杀。
这里很奇怪。魏犫和颠颉都是跟着重耳流亡十九年的。僖的老婆看到这些随从人模狗样
,觉得重耳必有出头希望,所以叫僖款待重耳,照理也不会亏待这些随从,至少喂饱。
落魄的时候,别人给饭吃应该感恩才对,怎么会恩将仇报。况且杀人的理由也很奇怪,
怕僖以后当官爬到他们头上。俺看不太懂。除非僖当年拍一个人马屁,而让他们这些随
从饿肚子。 |
|
T*****n 发帖数: 2456 | 6 查了,叫做季隗
季隗,中国春秋时期廧咎如女公子。狄人把她献给流亡到北狄的晋国的公子重耳,季隗
生子伯鯈、叔刘。她姐姐叔隗嫁赵衰,生子赵盾。因为晋惠公派勃鞮追杀,重耳离开了
北狄。重耳对季隗说“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季隗回答:“我二十五岁了,二
十五年后再嫁,已将就木。请待子。”前636年,晋文公重耳即位后,狄人把季隗送回
晋国,请求留下伯鯈和叔刘。她在晋文公的妻妾中位次第三,次于文嬴、逼姞,高于杜
祁。
齐姜最后咋地了? |
|
e********r 发帖数: 2352 | 7 重耳回国的时候就挺老了,好像和老丈人穆公一样大,介子推离家那么多年,岁数已经
不小了,母亲应该更大了,那个年代,说是两个垂垂老矣的老人也不为过,介子推不想
用割肉的恩情求取功名,打算安度晚年,应该算是淡薄名利,重耳派人去找,介子推不
愿为官,带着母亲躲起来了,重耳于是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没想到玩脱了,介子推
被烧烤掉了。
要说重耳有什么恶意,按照现代人见惯人心的恶意猜测,那肯定是杀人灭口,先不说重
耳干掉一个可以割肉侍君的忠仆除了给自己抹黑压根获取不了什么好处,那个年代的史
官也不是汉之后给帝王写颂的史官,那个年代为记录史实而掉脑袋的史官不胜枚举,一
国之君想要左右史实不仅要控制自己国家的史官,还要干涉其他国家的史官,难度还是
很高的。
打小喜欢东周列国,因为那时候的历史更像记录普通人,君王家里闹纠纷,子弑父,弟
杀兄的事情会被简单的记述下来,而不是汉唐之后无限粉饰,努力寻找道义制高点,简
单一点说就是那时候的人简单,做事情,看事情直指真相,因此才会有那么低下的生产
力环境下,各种思想家层出不穷,探寻人性,探寻真理,可惜汉之后思想禁锢了,几千
年下来固步自封,偶尔读一些先秦的东西,都...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8800 | 8 当重耳当上晋王后,随即开始勤王,没有马上封赏追随者。以前追随他的家臣们以狐氏
为首纷纷强调自己对重耳能当上晋王是有大功的,为了自己的奖赏高低争论不休。介子
推感觉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是一种耻辱。就带着自己的老母亲离开了。
介子推的从人(有说是邻居)不服,编了个“民谣”挂在宫门口讽刺狐氏。晋文公想起
介子推的功劳就要去找他,这时候介子推已经带着母亲躲入绵山。晋文公派人入山找不
到人。有人(估计就是狐氏等)给重耳出主意:介子推最孝,您让人从山顶开始放火,
他肯定会带着母亲逃出来。重耳听了。狐氏就商量等介子推出山后怎么羞辱他。但介子
推抱树而亡。
当初的华人真的是有重于生死啊。另人羡叹。一直到宋,对于华人,生死都不是最重要
的事情。元以后,明的文人把生死和清名领向邪路,打击其他人的生命和道德节操的价
值,于是除了文人为了根皇帝对头外的节操都不算节操,文人自己弄到了及至就成了如
果皇帝彻底不在意他们的这种风骨就只有投降保命最大。
涯山以后无中华,不是白说的啊。
一直到了建国前的中国共产党,才有了几分有重于生死的味道。可惜建国后大量的垃圾
混入革命。
。mb的拿人不当人,还烧死恩人老母。。。此乃真... 阅读全帖 |
|
v******a 发帖数: 45075 | 9 赵盾,即赵宣子,谥号宣孟,亦称赵孟。春秋时晋国执政。
赵盾与赵同、赵括(不是纸上谈兵的那个赵括)、赵婴齐为异母弟,父为赵衰。“骊
姬之乱”,赵衰、狐堰保重耳奔狄.狄伐咎如,获叔隗、季隗。公子重耳娶季隗,生伯鲦
、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赵盾。可知其生年在重耳至狄之初的前 653年左右。卒年约在
鲁宣公八年(前 601年)至鲁宣公十年之间。《史记》云:“晋景公时赵盾卒”,《左传
》鲁宣公六年,晋赵盾侵陈,可见此时在世。《左传》宣公八年载:“隙缺为政,废胥克
,使赵朔(盾子)佐下军”,由此知其约卒于鲁宣公八年,享年约50多岁。
赵盾生在狄国,童年及少年时代也是在狄地度过的。僖公十六年(前 644年),在赵
盾不满10岁的时候,赵衰随重耳离狄,踏上了充满险阻艰难的流亡旅途,客居异乡的叔隗
母子也饱尝了离别后的寂寥、凄清和惆怅索莫的愁苦。直到僖公二十四年(前 636年),
在赵衰原妻赵姬(晋文公女)一再恳求下,叔隗母子才回到晋国。这时赵盾已是年及弱冠
的聪颖傅达的青年了。不恃宠固位的赵姬深明大义,又固请于公,以赵盾为嫡子,“而使
三子下之”。其贤如是,实属难能可贵。典籍中,叔隗虽无过多的记载,也 |
|
l*********y 发帖数: 1011 | 10 62岁才回国上位,70岁去世,在当时算来也的确长寿了。-- 重耳的故事告诉我们:多
出去走走,有益身心。
穆公一直“嫉妒”重耳:这哥们回国9年居然制霸,而自己呕心沥血30多年一无所获。
这是典型的只看到摘桃子时候的风光,没有看到人品积累时候的痛苦。
忽然想起重耳流浪与孔子流浪的比较,都是一大把年纪到处漂流,都曾经差点粮尽而亡
,但孔子还稍微好点,理由两点:1,孔子基本无仇人追杀;2,孔子好歹更加受人待见
一点,比如卫公对孔子就不错。 |
|
发帖数: 1 | 11 春秋时期的美女颇多,真假难辨的有西施郑旦,真真实实的有骊姬夏姬,更有那美如桃
花的息国夫人息妫。这些人美的特点虽然不尽相同,人们在描述他们的美丽也用了不同
的词语,但有他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她们都与国君有瓜葛,而这个国君或者亡国,或
者殒身,故事大多凄惨。让我们选取几个例子,看看她们的故事吧!
息夫人息妫
息夫人是陈国国君的女儿,嫁给息国国君为妻,称之为息夫人,因为陈国为妫(音:gui
)姓,也被称为息妫;又因为她美如桃花(一说因死后葬在桃花山上),又被称之为桃花夫
人。公元前684年,息夫人回陈国探亲,顺路蔡国探望姐姐蔡侯夫人。在接风的宴席上
,蔡侯言语轻薄,拉住小姨子的手不放,竟做出了调戏息妫的无礼之举。息夫人大怒,
为了国君夫人的尊严,不待盛筵结束,便拂袖而去。回到息国,息夫人将此事告诉了自
己的丈夫息侯。息侯决意报复,无奈息国力量薄弱,于是决定借助楚国的力量。息侯向
楚王献计,由楚国假装攻击息国,让息国向蔡国求救,再合兵进攻蔡国的军队。当时,
楚国称王已有两代,汉水以东的小国都向楚国称臣,只有蔡国依仗着和齐国联姻,没有
屈从楚国。楚国欲向中原发展,蔡国正是目标,听了此计,楚文王... 阅读全帖 |
|
v**e 发帖数: 8422 | 12 秦晋之好。
秦穆公夫人就是晋国献公的女儿,也就是重耳的姊妹。
秦穆公把女儿(之前已经嫁给重耳的侄子)再嫁给重耳。
问题来了,秦穆公和晋文公的亲属关系? |
|
r*****y 发帖数: 53800 | 13 是蒋介石拒绝接收琉球吗?
缪人凤
一、问题的缘起
最近钓鱼岛风波又起,于是又有人根据所谓的“蒋介石二次拒绝接收琉球”等文章
,以为琉球是蒋介石想接收就能接收的,而只要接收了琉球,那么当然无今日之钓鱼岛
问题,所以蒋是罪人。但这些人就不能开动脑筋想一想,这些没有作者、没有史料来源
的文章靠得住吗?就算罗斯福曾提出过将琉球交给中国,但这是他的真实想法吗,还只
是一种试探?蒋介石能想当然地接收吗?依据何在?实力何在?
对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根据史料来探讨一下。
决定二战后琉球地位安排的最重要会议莫过于召开于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间的开
罗会议,查此会议前后中美关于硫球问题的会议记录和当事人的日记可大致了解事情的
来龙去脉。
1943年11月15日(星期一),蒋介石日记云:“琉球与台湾在我国历史地位不同,
以琉球为一王国,其地位与朝鲜相等,故此次提案对于琉球问题决定不提,而暹罗独立
问题乃应由我提出也。注意一,对丘吉尔谈话除与中美英有共同关系之问题外,皆以不
谈为宜。如美国从中谈及港九问题、西藏问题,与洋华侨待遇问题等,则照既定原则应
之,但不与之争执。
为什么蒋既认知琉球地位与朝鲜等,...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14 https://new.qq.com/omn/20180629/20180629A087SU.html
关於“秦始皇遗诏让公子扶苏继位,而赵高却伙同丞相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
拥立了胡亥为皇帝,又伪诏迫令扶苏自裁”的历史故事。稍熟悉中国历史的对此都不会
太陌生,然而,这则历史故事却不可信,迫令扶苏自裁或出於秦始皇的本意。
首先,关於赵高与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的消息来源不可信。篡改遗诏乃私室密谋之
事,只该有赵高、李斯、胡亥三位知情人。赵高与胡亥是至死都不会把这件事说出去的
,更不会把这件事告诉史官,让史官记录下来。唯一的一个极小可能性是李斯入狱后,
出於对赵高与胡亥的怨恨,把这件事说了出去。但是秦始皇已死,死无对证,李斯不会
有任何实证与人证;再则,如果真有篡改遗诏之事,胡亥与赵高在跟李斯决定闹掰之前
就会考虑到杀人灭口了。如果说是赵高在朝堂之上“指鹿为马”,那是在众目睽睽之下
,还可以信之。这篡改遗诏乃极其密谋之事,所以就绝不能轻信之。
第二,最重要的是秦始皇让公子扶苏继位,这件事不合乎情理。扶苏在秦始皇临终
之前是早就被“外放”到上郡做蒙恬军中的监军的。但按惯制,储君不外放,外放即... 阅读全帖 |
|
e*******o 发帖数: 2271 |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edwardgao (我想变得委婉),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金家就是晋国翻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5 12:52:15 2009, 美东)
晋献公就是正日
小儿子正云乃奚齐
老二正哲是申生
正男就是重耳了
废长立幼,看来申生命不久矣
重耳在外而安,多年后必然要返国
希望中国作穆公入重耳啊 |
|
C***l 发帖数: 2625 | 16 等等.....这里是根据左传的记载?
在东周列国志里面,申生的弟弟重耳逃跑,投靠齐桓公的时候,齐桓公已经快死了,而
那时重耳已经四五十了吧?齐桓公死的时候好像70多,桓公的女儿居然是重耳的奶奶辈?
如果不是同一人的话,东周列国志里面齐桓公的妹妹也叫齐姜,就是跟其兄长,桓公的
爹齐襄公兄妹乱伦,害死鲁国国君的。齐桓公帮鲁国评定内乱,后来还大义灭亲,让人
劝齐姜自杀了。(以上根据《东周列国志》,正史阅读者不要打我。:P) |
|
T*****n 发帖数: 2456 | 17 是一个时政评论员写讽刺诗“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
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之后,重耳才去找介子推,
那个时政评论员帮倒忙了。
不过姬重耳这个人,我最关心的是他那位深明大义的齐国老婆齐姜后来和他团聚了没有
?怎么历史书上没下文了,重耳又去秦国讨老婆了?! |
|
T*****n 发帖数: 2456 | 18 但是重耳前面老家有一个老婆,我名字给忘了,就是重耳要去逃难让她等二十五年,如
果不行就改嫁吧,那老婆说再过二十五年我就五十了,改嫁个p,还是等你吧。这个老
婆后来和重耳团聚了啊。那齐姜这么好一个老婆,为啥不能团聚?难道齐姜最后就在齐
国收活寡了,我怒。 |
|
S******n 发帖数: 5022 | 19 “赵朔妻,成公姊。”
史记的这句话应该是错的。赵衰的正室老婆是晋文公重耳的女儿。
晋成公是晋文公重耳的儿子。
你还觉得赵衰的孙子赵朔娶成公姊么?成公姊是他奶奶的妹妹!
后来的历史学家都认为,赵朔妻应该是成公女。
公孙杵臼、程婴没准都是编造出来的。
赵朔死的时候,赵武应该有3岁或4岁了。
赵朔死了,她老婆跟赵朔的叔叔乱伦。从赵家的角度,赵朔的叔叔扒侄媳妇的灰。
但是换另外一个角度:赵朔的老婆是晋文公的孙女;赵朔的叔叔是晋文公重耳的外孙。
原来是表兄妹!
这关系还真够乱的。 |
|
K****N 发帖数: 10783 | 20 馓子的来历zz
馓子古时候称寒具。2000多年前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写的《楚辞.招魂》篇中,就
有:“(米巨)(米女)蜜饵,有(食长)(食皇)兮”的句子。(米巨)(米女)蜜
饵、(食长)(食皇)是什么东西?宋代林洪考证:“(米巨)(米女)乃蜜面而少润
者”,“(食长)(食皇)乃寒具食,无可疑也”。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写过名为《寒具
》的一首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
。”但有人说这不是刘禹锡写的,而是苏东坡为一个卖“寒具”食的老太婆写的广告宣
传诗。且不管谁是原作者,但这首诗却把“寒具”这种油炸食品描绘得活灵活现,大有
呼之欲出之势,足以令人垂涎欲滴了。那么寒具究竟是什么?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谷部》中十分清楚地交待说:“寒具即食馓也,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
钏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可见馓子麻花的古老非一般食品可与之媲美的了。
为什么古人要吃“寒具”这种食品,其中还有一段传说。原来古代清明节前一日为民间
的寒食节,要紧火3天。晋陆(岁羽)的《邺中记》有“冬至后一百五日为介子推断火
冷食”的记载。说的是介子推曾伴随公子重...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21 最近《微微一笑很倾城》的大火,《红楼梦中人》出身的杨洋也火了一把。回看《新红楼》,当时的配角现在都成为了主角;当时的金陵十三钗里,还有一位倾城美人—平儿,也在《三体》《重耳传》等电视剧有了新的表现。
1986年出生的年轻演员程媛媛,在《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中以黛玉组季军的成绩最终在李少红版《红楼梦》中饰演了平儿,在李少红的带领下出道。在大学期间,被选为成都欧蓝咖啡形象代言人,还因各方面表现突出而成为了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的特招演员。
在《新红楼》中,在初选的时候就有评价程媛媛的外貌神似陈晓旭,在剧中的古典特色就展示无疑。那时温柔大方,知性得体的平儿也是圈粉之作。电影《黄金大劫案》中饰演的小清新风格富家女顾茜茜也对角色拿捏得当,表现也让吃瓜群众们惊喜。
之后的3D惊悚片《梦魇人偶》,还有与张静初、冯绍峰、唐嫣共同出演的系列科幻剧情片《三体》,也有不错的表现。
似乎每个红楼女演员都会面临着“被潜规则”的新闻中。只是程媛媛“被潜规则”的传闻却是在《黄金大劫案》后传出;突然被宁浩选中成为《黄金大劫案》中的女一,似乎意味深长。可是程媛媛其实已有所积累,《红楼梦》的起点就已经不低了。
虽然现在的电视...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22 中国娱乐圈嫁给富豪的女星不在少数,至今仍活跃在娱乐圈且总能引发关注的却不多,“晴格格”王艳算是其中一个。当年她出演《还珠格格》一夜爆红,却突然嫁给了富商,年仅22岁就成了14岁王烁的后妈,进入半隐退状态。前两年王艳带着亲生儿子球球亮相真人秀,因为屡屡被曝出豪门生活,引爆舆论关注。
翻看王艳的简历,可以看到她在出演《还珠格格》前就被琼瑶相中。在出演《烟锁重楼》后,22岁的王艳在老师介绍下与比自己大11岁的富商王志才相识,很快就在第二年注册结婚,但王艳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演艺事业,在1999年出演《还珠格格》第二部中的晴格格后爆红。
虽然在《还珠格格》第二部中,王艳饰演的晴儿只是个配角,光环不如赵薇、林心如等主演,但她因为出色的演技和清纯的长相都颇为讨喜。原本她也有像赵薇、林心如一样爆红的机会,但电视剧播出后的第二年她就与澳大利亚籍华人企业家王志才正式结婚,这也或多或少影响了她演艺事业的发展,之后接的戏并不多,只是出演了《武林外史》、《还珠格格》续集《还珠格格3之天上人间》等热播剧,且以配角为主。这个时候,外界对王艳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她的婚姻生活上。
上文中说到王艳年仅22岁就成为了后妈,而她的... 阅读全帖 |
|
|
l*********y 发帖数: 1011 | 24 难道重耳不是重瞳?
BTW,还有比重耳更倒霉、经历更曲折、最后能够建功立业、历史留名的君王霸主吗? |
|
l*********y 发帖数: 1011 | 25 恩,勾践算一个,这个和重耳吃人肉有的一比。
但是综合整个历程来看,个人觉得重耳更惨一点~。关键一点是:本来是长子的他,居然到了60岁还在一路流浪吃苦。19年的穷困潦倒流浪生活,随时有人追杀,且被多个国君侮辱,运气好点就是到了小白身边那5年,这要换其他任何人,恐怕早就放弃了。 |
|
l*********y 发帖数: 1011 | 26 这个韬晦也不容易,但是毕竟没有成天的杀声之祸、没有一大把年纪的颠簸流离。
除了早亡的嫡子申生,几乎是所有能做国君的都坐了一遍,这才轮到重耳。所谓“一命
二运三风水”,重耳一个没有占。
不过也许是他积累了足够人品,晋国才能9年制霸、百年称雄。 |
|
S*******C 发帖数: 7325 | 27 ☆─────────────────────────────────────☆
Taliban (大老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于 (Mon Mar 29 07:11:56 2010, 北京) 提到:
是不是都是表音啊
跟现在翻译外国人名儿似的
什么丘,回,离,翟,小白,重耳之类的
☆─────────────────────────────────────☆
cokezero (Cokezero) 于 (Sun Mar 28 19:14:25 2010, 美东) 提到:
那时候读音早失传了吧。我记得有个人叫黑臀,还是晋国国君呢
☆─────────────────────────────────────☆
fead (fead) 于 (Sun Mar 28 19:17:46 2010, 美东) 提到:
这个坑比较好,从什么时候开始名字变的跟现在差不多了呢? 李牧,李斯,韩信,项羽这样
的.
☆─────────────────────────────────────☆
cokezero (Cokezero) 于 (Sun Mar 28 19:2... 阅读全帖 |
|
D*****i 发帖数: 8922 | 28 重耳姓姬,小白姓姜。
是不是还会有傻逼说重耳和小白都没有姓? |
|
t******i 发帖数: 2688 | 29 姬姓,周文王之后。
魏国的先祖是周文王之子毕公高,周武王牧野東征之后,他被封在毕[1],后代于是就
以毕为氏[2]。毕国亡国后,毕公高的后代毕万逃到晋国,为晋献公作大夫,出征居车
右,立有战功,被封到魏[3],立为“魏氏”[4],日后逐渐发展为晋国六卿之一。晋献
公死后,四子争位,是时毕万之子魏武子随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后,重耳返国立
为晋文公,而令魏武子为大夫[5],魏渐强。春秋末年,晋阳之戰發生,魏桓子、韓康
子本為智伯部下,卻又倒戈,与赵氏共灭智伯,並瓜分其所有領地[6],從此晉國赵、
魏、韩三卿獨霸。 |
|
f*******e 发帖数: 2791 | 30 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就有人争论李唐的源流问题,及至今日,网络上关于此的篇幅也
非常多,争论不已,今写一篇以为论述.
首先李唐的父系的确是出自汉族华夏,网络上有的人说是史学大师陈寅恪论证出李唐源
出胡人,此类人要么是故意捣乱,信口开河,要么就是根本就没有看过陈寅恪的原文或者
是没有看懂,陈寅恪恰恰是证明了李唐出自华夏.而且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就有人争
论李唐的源流问题,及至今日,网络上关于此的篇幅也非常多,李唐是否是汉,争论不已,
今写一篇以为论述.
首先李唐的父系的确是出自汉族华夏,网络上有的人说是史学大师陈寅恪论证出李唐源
出胡人,此类人要么是故意捣乱,信口开河,要么就是根本就没有看过陈寅恪的原文或者
是没有看懂,陈寅恪恰恰是证明了李唐出自华夏.陈寅恪先生当年就是为了反驳日本学者
金井忠和满遗学者刘盼遂等人的李唐出自鲜卑的无稽之谈才对李唐源流作了详细的考证
并作以文章加以叙述.
在陈寅恪的原文"李唐氏族之推测"一文中,发现新旧唐书记载的李唐皇室自述之世系中,
李唐先祖李重耳此人的生平事迹和"魏书","宋书"中记载的李初古拔的生平事迹几乎雷
同,从而判断李唐疑是出自李初古拔一系,而...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2791 | 31 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就有人争论李唐的源流问题,及至今日,网络上关于此的篇幅也
非常多,争论不已,今写一篇以为论述.
首先李唐的父系的确是出自汉族华夏,网络上有的人说是史学大师陈寅恪论证出李唐源
出胡人,此类人要么是故意捣乱,信口开河,要么就是根本就没有看过陈寅恪的原文或者
是没有看懂,陈寅恪恰恰是证明了李唐出自华夏.而且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就有人争
论李唐的源流问题,及至今日,网络上关于此的篇幅也非常多,李唐是否是汉,争论不已,
今写一篇以为论述.
首先李唐的父系的确是出自汉族华夏,网络上有的人说是史学大师陈寅恪论证出李唐源
出胡人,此类人要么是故意捣乱,信口开河,要么就是根本就没有看过陈寅恪的原文或者
是没有看懂,陈寅恪恰恰是证明了李唐出自华夏.陈寅恪先生当年就是为了反驳日本学者
金井忠和满遗学者刘盼遂等人的李唐出自鲜卑的无稽之谈才对李唐源流作了详细的考证
并作以文章加以叙述.
在陈寅恪的原文"李唐氏族之推测"一文中,发现新旧唐书记载的李唐皇室自述之世系中,
李唐先祖李重耳此人的生平事迹和"魏书","宋书"中记载的李初古拔的生平事迹几乎雷
同,从而判断李唐疑是出自李初古拔一系,而...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32 ☆─────────────────────────────────────☆
vespers (西瓜很好吃) 于 (Mon Dec 24 23:43:20 2012, 美东) 提到:
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相当见功力,以虢国为线索,对西周和春秋早期的历史很是梳理
了一番。原文未完,链接如下
http://www.cctvdream.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
虢国是在西周乃至春秋早期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国家。它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周王室
权威的兴衰。然而后人对于虢国的印象却十分模糊,主要停留在三十六计的“假道伐虢
”与成语“唇亡齿寒”之上。《左传》中仅有虢国零碎的记载,不成体系。《史记》中
给陈、杞这样的国家都留有世家,对于虢国这样对周王室来说意义非凡的重要国家却没
有专篇叙述,可见司马迁所看到的史料也是十分有限。
它的创始人名为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周文王的弟弟,简称为二虢。相
比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太公望吕尚、毛伯郑这些政治明星来说,二虢却显得异常
低调,无论是传统的《尚书》、《逸周书》,还是... 阅读全帖 |
|
r**********g 发帖数: 22734 | 33 春秋战国周王差太多了。
春秋的时候重耳希望自己墓能大一点,羞答答问周王,周王说叔父你问我真没意思,我
说不让你越礼,也阻止不了你,有如放屁,但是我又不能违反礼法,否则我天子就彻底
连屁都不是了。所以你问我我肯定说不行,你真要做,你就自己偷偷做了,别让我知道
,大家都好。
重耳没敢做 |
|
f**********4 发帖数: 2617 | 34 重耳这孙子就又黑又狠,晋文齐桓含金量最高的两个霸主,经历类似,人格天差地别啊
。我看两个虽然都流亡过,小白的流亡经历长度和难度都比重耳差了太多,也是经历塑
造的人生吧。 |
|
j****c 发帖数: 19908 | 35
叫“齐姜”的不要太多。比如重耳的老婆,也就是齐桓公的女儿就叫“齐姜”,重耳的
老爸晋献公的一个老婆也叫“齐姜”,那时候齐国宗女都被叫做“齐姜”。嫁到鲁国然
后又跟哥哥齐襄公乱伦的叫“齐文姜”。 |
|
h*h 发帖数: 27852 | 36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 (2011-05-25 13:01:05)
标签: 文化 分类: 上古三代史
《古本竹书纪年》简介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据《晋书卷
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竹书纪年是编年体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与传统正史
记载多有不同,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
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
各种版本
自西晋时期出土以后,竹书纪年先后经历晋人荀勗﹑和峤考订释义的"初释本" 竹
书纪年,卫恒、束皙考正整理的"考正本",宋明时期的"今本",清代的"古本"。原文竹
简亡佚,而初释本、考正本也渐渐散佚,今本被清儒斥为伪书。现今较为精准的是方诗
铭《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版本争议
《竹书纪年》原简可能在永嘉之乱时亡佚﹐但初释本和考正本仍继续传抄流行。直
到唐玄宗开元以前此书仍旧存在。宋《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
》已不加著录﹐可能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也逐渐散佚。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
出现的《竹书纪年》刻本﹐春秋战国部分均以周... 阅读全帖 |
|
s********y 发帖数: 473 | 37 秦穆公想让重耳做他小弟,没想到遇到白眼狼重耳,关键还打不过人家。大国之间还是
实力说话 |
|
z**********e 发帖数: 22064 |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oxso (doxso),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马伯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22 08:25:56 2017, 美东)
异教徒告解室
首发于
异教徒告解室
写文章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马伯庸
马伯庸
10 小时前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马伯庸: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13 16:38:22 2017, 美东)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走完
这个流程,就可以... 阅读全帖 |
|
w*l 发帖数: 754 | 40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
,劝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
盏劝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
权更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
有人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
主公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
叫做“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
走完这个流程,就可以称帝了。
“劝进表”的性价比相当高。它的政治风险很小,因为那些有“劝进”需求的人,
本身实力已足够强大,距离皇位只差个名分而已,你押错宝拍错马屁的概率很低;同时
收益却很大,一纸劝进表交上去,就算不是嫡系出身,也能摇身变成从龙之臣,坐收拥
立之功。
西晋灭亡之后,好多人... 阅读全帖 |
|
|
b***c 发帖数: 2280 | 42 未必上算。
秦穆公出兵送重耳归晋即位。
很快重耳将秦国势力踢出中原。 |
|
N*******e 发帖数: 3872 | 43 一口气能把通史讲下来也不容易
总体趋势和轮廓差不多
具体史识史实上需要继续磨练
比如秦不是蛮夷,秦和赵同祖,都出自东夷族的嬴姓
东夷跟西边和南边的蛮夷部落不太一样,而是有着较高的文化
这点从与东夷关系很近的商人部落所建立的商朝的强大就可以看出来
在夏启建立夏朝对中原地区的上国地位之初,东夷的后羿曾率领族人反叛,导致启的儿
子太康失国,直到其孙少康才恢复了夏的地位。可见东夷的实力,差可与夏部落抗衡。
秦人祖先善养马,是周王的御用马车夫,平王东迁过程中秦人护驾有功,被封在秦这个
地方,这是秦建国的开始。之前秦人也属赵氏。秦人被后世某些人误认为是夷狄,是因
为其封地跟戎狄比较近,经常打仗、通婚,因此沾染其风俗较多。当然秦国文化水平上
一直比不上周朝传统大国鲁、卫、齐、晋等,本属正常。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华夷杂处
,华夷之分主要在文化上,不在血缘上。所以孔子才说“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夷狄入
中国则中国之”。因此诸侯并不以夷夏通婚为耻。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年轻时就
曾长期避难戎狄部落,还娶妻生子。随从之中的赵衰,就是后来赵氏孤儿赵武的曾祖,
三家分晋的赵国的先祖,也娶了戎人之女,与重耳为连襟。...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14923 | 44 以前叫嬴政、姬重耳之类的都叫错了
男子不称姓,要称氏
赵政、晋重耳才对 |
|
发帖数: 1 | 45 被秦穆公强行拆迁,跟秦晋楚强国过招的戎族是谁?
送交者: APQ[大司徒★★★★☆] 于 2016-08-16 9:44 已读 440 次 大字阅读
点击进入下一页
考古人员在研究发掘现场加固方案
引子
陆浑戎,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是在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中。这是一个迁徙
到洛阳附近的西北游牧民族,曾经跟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等牛人过招,而洛阳的陆
浑山、陆浑关、陆浑水库,以及湖北的安陆,都是他们留下的印记。
近半年来,“陆浑戎”成为考古热词。位于洛阳伊川鸣皋镇徐阳村的墓地被发现,
让久已消失的陆浑戎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其学术价值得到考古界高度重视,顺利入选“
2015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陆浑戎墓地考古展示了很多有趣的内容:戎人的骨骼长而粗壮,成年男性身高一般
在一米八左右;他们墓葬和车马的形制已经非常中原化了,但在车马的旁边,随葬大量
牛羊头蹄,这是西北戎人特有的习俗。专家们认为,这个墓地的发现,提供了民族融合
和突变的考古实证。
自春秋开始,中国曾经历了一次汹涌澎湃、影响深远的民族大融合。生活在中原的
华夏族与周边的“南蛮北狄东夷西戎”相互攻伐、兼并、交...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6 近日书记之子瓜瓜获美利坚洋大人律师之凭证,可以为黄赌毒之徒免除罪责,朝野呱燥
之声顿起,震了精加惊了呼:重耳再生,书记后继有人。可叔看了一阵悲哀,书记子嗣
匮乏,遂使竖子成名。瓜瓜一如既往眼光浅薄胸无大志,不似重耳更像刘禅,瓜斗一个
。为何? 之于土共政治,洋大人的身份凭证正如瓜瓜将要为之辩护的黄赌毒,剑桥哈佛
也就罢了,再弄个美利坚律师凭证,那是对美帝法律制度的效忠,是条狗项圈,对于土
共虽不至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地步,但也绝对算贼子有忤逆二心,断不可用。瓜瓜这
辈子已经彻底自绝于中国政治圈外,哪怕再卧薪尝胆三十年,也断无可能再踏入他爹那
政治行当半步,除非土鳖体制和官员隔夜死绝。所以,书记之子虽贵为贝勒,但也仍是
蕃篱之鷃,自我了断了后路,实乃竖子不可雕也。
有点跑题了,谈娶妻纳妾的美好故事结果扯到了肮脏的政治,不过还好,离题不算太远
。言归正传,说瓜瓜乃竖子不可雕也,是因为瓜瓜不仅断了自己政治后路,也正是他断
了他爹的政治后路和他娘的荣华富贵。病狗!现在终于扯出瓜瓜他娘,娶妻娶德纳妾纳
色,总算扣题了。
书记身为第一代贝勒有天子之相,曾叱咤风云唱红打黑风头一时无两,怎么落得今天妻... 阅读全帖 |
|
d***o 发帖数: 7006 | 47 异教徒告解室
首发于
异教徒告解室
写文章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马伯庸
马伯庸
10 小时前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走完
这个流程,就可以称帝了。
“劝进表”的性价比相当高。它的政治风险很小,因为那些有“劝进”需求的人,本身
实力已足够强大,距离皇位只差个名分而已,你押错宝...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8 马伯庸: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走完
这个流程,就可以称帝了。
“劝进表”的性价比相当高。它的政治风险很小,因为那些有“劝进”需求的人,本身
实力已足够强大,距离皇位只差个名分而已,你押错宝拍错马屁的概率很低;同时收益
却很大,一纸劝进表交上去,就算不是嫡系出身,也能摇身变成从龙之臣,...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49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走完
这个流程,就可以称帝了。
「劝进表」的性价比相当高。它的政治风险很小,因为那些有「劝进」需求的人,本身
实力已足够强大,距离皇位只差个名分而已,你押错宝拍错马屁的概率很低;同时收益
却很大,一纸劝进表交上去,就算不是嫡系出身,也能摇身变成从龙之臣,坐收拥立之
功。
西晋灭亡之后,好多人...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50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马伯庸
马伯庸
7 个月前2017 年 7月 22 日星期六上午 10 点 10 分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走完
这个流程,就可以称帝了。
“劝进表”的性价比相当高。它的政治风险很小,因为那些有“劝进”需求的人,本身
实力已足够强大,距离皇位只差个名分而已,你押错宝拍错马屁的概率很低...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