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醍醐
首页 6 7 8 9 10 末页 (共10页)
a***n
发帖数: 1993
1
第8章 临济法门(三)——杨歧宗的建立
一、杨歧宗的创立
杨歧方会(992-1049),袁州宜春(江西宜春)人,俗姓冷。二十岁在
筠州(江西高安)九峰山出家,曾到潭州(湖南长沙)随石霜楚圆习禅,后到袁州杨歧
山和潭州云盖山开辟道场,禅林称为杨歧方会禅师。古德评之曰:“杨歧天纵神悟,善
入游戏三昧,喜勘验衲子,有古尊宿之风。”方会本人也以担荷如来大法,赓续临济正
脉自任。楚圆迁化,方会将先师遗像挂在禅堂,集众举哀。方会指着遗像谓众曰:“我
昔日行脚时,被这老和尚将一百二十斤担子放在我身上,如今且得天下太平。”是说临
济宗风到他这里,纔传扬开来,取得一统天下的态势,从禅宗整个发展史看,正是从杨
歧方会开始,临济宗的影响和地位超过云门、曹洞,成为禅宗主流。
(一)心法双忘性即真
方会上堂法语有云:“百千诸佛,天下老和尚出世,皆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若
向这里明得去,尽与百千诸佛同参;若向这里未能明得,杨歧未免惹带口业。”是说方
会也别无伎俩,只是如历代祖师一般让人明心见性。真正的大禅师必然是对“心”、“
性”深有体悟,纔会以种种方便指导学人...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14章 近代传承
第14章 近代传承
一、圆瑛禅净兼弘
进入近现代后,中国佛教神日渐衰微,但传承不断,法脉绵延、敬安、圆瑛、太
虚、虚云、来果、明真、印顺等一批高僧、大德主持佛法,长者、居士大力扶持,光大
宗门,颇有建树。
一、圆瑛禅净兼弘
圆瑛(1878-1953)为中国近代禅门高僧。他宗说兼通,台贤并弘,精研
《楞严》,禅净双修,归宿“三求”,爱国爱教,弘法度生,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卓越
贡献。
圆瑛,俗姓吴,法名宏悟,号韬光、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
阙氏。因祷于观音菩萨有感,于清光绪四年(1878)生。幼失怙时,由叔父诗瑛扶
养,五房一嗣,备受慈爱。年稍长,感身世孤零,人生如幻,欲出家,叔父不许。18
93年投考本县秀才,次年中取,名列前茅。1895年秋(十九岁)大病一场,病愈
投福州鼓山涌泉寺,礼莆田梅峰寺增西上人为师,剃度出家。次年,到涌泉寺依妙莲和
尚受具足戒,后到大雪峰崇圣寺谒达本禅师,充当钣头菜头,茹苦含辛,清修梵行。
二十一岁,圆瑛回到常州天宁寺,依治开老和尚参究禅宗心法,四年中获益良多,
继往宁波天童...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寓言
最近没思路,暂停了。小节一下,有诗为证。
星汉迢遥今古恨
谁知蹊径在殊途
凡胎难会方外意
仙道唯传无字书
万色似真焉有物
虚空能破便非无
自脱牢笼唯求静
弃智忘心近醍醐
e******g
发帖数: 2336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关无我的一个问题
就是说色乃身外之物。其实是个近似诡辩的论证,如果色是我,或者说是我的一部分,
那么我就应该能控制它,不让自己为它所苦,既然不能控制,那么就说明其实本质上它
并不是我,并不是我自身的一部分,后面其实真正想说的半句是,那么既然它不是我的
一部分我有何必为能不能控制它而苦恼呢。
其实论证本身是没有严密逻辑性的,至少我觉得没有,本身佛家就是人文科学,什么叫
是我,为什么不是我就不能控制这类定义和前期论证都没有铺垫,冒出来这么一段,不
可能是完全严密的论证。但是这样一个逻辑是可以用来悟,可以用来传递智慧的。你想
想,当你开始对自己意志力产生怀疑的时候,为自己不能控制自己而痛苦,反而不是为
你需要控制的对象本身给你带来的痛苦所痛苦的时候,这样一句话出来,可能你就醍醐
灌顶了。
我一直觉得,所谓佛法,就是一种看问题的眼光,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一种对待生活
的智慧,它不过是把我们对问题一瞬间的感悟,用一种比较简洁或者比较方便大家记忆
和传播的语言记录下来,在需要的时候提醒我们应该用怎样一种态度对待人生。也许所
有的哲学,甚至部分宗教的典籍都是这样的,就看你和哪种态度能有共鸣,而不是哪种
逻辑。
a*******g
发帖数: 867
5
转贴自:北京龙泉寺出家博客
文殊师利问经卷下
梁扶南国三藏僧伽婆罗译
嘱累品第十七
文殊师利。无有余人速疾智慧。唯除如来善逝世尊。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一切诸功德不与出家心等。
何以故。住家无量过患故。出家无量功德故。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一切诸功德不与出家心等。
何以故。住家无量过患故。出家无量功德故。
住家者有障碍。 出家者无障碍。
住家者摄受诸垢。 出家者离垢。
住家者行诸恶。 出家者离诸恶。
住家者是尘垢处。出家者除尘垢处。
住家者溺欲淤泥。出家者离欲淤泥。
住家者随愚人法。出家者远愚人法。
住家者不得正命 。 出家者得正命。
住家者多怨家。出家者无怨家。
住家者多苦。 出家者少苦。
住家者是忧悲恼处。 出家者欢喜处。
住家者是恶趣梯。出家者是解脱道。
住家者是结缚处。出家者是解脱处。
住家者有怖畏。 出家者无怖畏。
住家者有弹罚。 出家者无弹罚。
住家者是伤害处。 出家者非伤害处。
住家者有热恼。出家者无热恼。
住家者有贪利苦。出家者无贪利...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有关无我的一个问题
☆─────────────────────────────────────☆
bdbd (kakali) 于 (Thu Jul 14 06:22:59 2011, 美东) 提到:
佛在无我相经里面说色不是我,因为如果是我的,我就不会让它有病苦。 我觉得这个
论据不充分。 就好象买座房子,我不会盖房子,房子自己会漏,但是我可以住在里面
,所以它还是我的。 房子不是我,但是是我的。。。。。。
谁来开示一下。
☆─────────────────────────────────────☆
nibbana (卍) 于 (Thu Jul 14 08:34:22 2011, 美东) 提到:
经里说not self,你说的是not mine。
房子是你现在拥有的,但不是你。色也不是你。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sn/sn22/sn22.059.nymo.h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14 11:26:54 20...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7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荣格在这次经验后对尘世的认识--小小的牢笼,每个人被困其中,不
了解在那之前和之后的事情。简直是翻版的电影matrix,和avatar。
我的想象是这样的,有诗为证
乾坤小小蕴雷风
颠沛升沉堪动容
高处一登觉齿冷
绝境似到见途通
空抛笑泪求因果
实是前缘定厉亨
翻覆高低经验后
一般平淡境不同
星汉迢遥今古恨
谁知蹊径在殊途
凡胎难会方外意
仙道唯传无字书
万色似真焉有物
虚空能破便非无
自脱牢笼唯求静
弃智忘心近醍醐

of
..
t
himself,
).
T*******y
发帖数: 6523
8
Super Zan!
仙道唯传无字书
弃智忘心近醍醐
Exactly!
With your talent, a job offer will come soon! Best wishes for you!
a*****y
发帖数: 33185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马基雅维里与韩非子ZZ
马基雅维里与韩非子
http://www.sina.com.cn 2001/04/24 10:36 新浪文教
新浪网友:信口雌黄
马基雅维里(1469~1527)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列奥·斯特劳斯称他为"罪
恶的导师",莎士比亚称"凶残的马基雅维里",如今"马基雅维里主义"成为商业中不讲
信用、不讲道德的卑劣经商作风的代名词;不过,恩格斯称赞马基雅维里为"巨人",马
克思推崇马基雅维里为近代政治学的先驱。
马基雅维里所处的时代正值意大利遭受法国入侵、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他痛感需
要一位强有力的君主来拯救意大利;于是,他极力称颂瓦伦丁诺公爵切萨雷·博贾的欺
骗、阴谋、暗杀和其他暴力手段,希望君主效法他,以卑鄙的手段达到正确的目的。
马基雅维里认为,人类愚不可及,总有填不满的欲望、膨胀的野心;总是受利害关
系的左右,趋利避害,自私自利。因此,利他主义和公道都是不存在的,人们偶尔行善
只是一种伪装,是为了赢得名声和利益。人都是"忘恩负义、心怀二志、弄虚作假、伪
装好人、见死不救和利欲熏心的";即使最优秀的人也容易腐化堕落,因为作恶事更有
利于自己,讲假话更能取悦于别人。人民有屈从权力...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1111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出家悟道为什么要吃素?
与吃饭的确不相干,前提是吃饭不伤害其它众生的性命。我们平时看到饭馆的广告牌上
画着的动物,总是一副欢天喜地的表情,好像被人吃是天经地义的。其实设身处地为动
物想一想,它们真的很开心吗?屠宰场里的真实情景是:牛被杀时一直不停地流眼泪,
羊被杀前会给人下跪求饶。同样都是一条生命,换做是我们,我们会心甘情愿地被他人
杀掉、吃掉吗?
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这是人之常情。佛教讲因果轮回,人和动物都在六道轮回里打转
转,这辈子做人,下辈子也可能做动物。比如今天有人吃羊肉,这只羊本来活得好好的
,结果被人杀了解馋,它被宰杀的时候是带着极度愤怒和怨恨的,转世做人的时候就来
跟吃它的人寻仇讨债,以彼之道,还治彼身。而吃了羊肉的人,也成了羊的讨债对象,
欠了命债终究是要还的,所以来世时机成熟时也会做羊被吃掉,就这样羊死为人,人死
为羊,生生世世循环报应,永远无法出离生死轮回。 修道的人,最终目的是为了了生
脱死。想要不还债,就得不欠债,从根本上修清净的善因。吃素,就是从因地做起,今
后不再欠命债,也是尽己所能为这个世界减少一点杀戾怨恨,增加一点慈悲祥和。如果
真的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想要去吃肉了:)
请参见...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11
第五章 大乘菩薩道的真義
中國佛教主要表現為大乘形態,而大乘佛教的核心內容在於菩薩道的實踐。對此,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卷第二·譬喻品第三》說:「若有眾生,從佛
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謂,湣念
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菩薩求此乘故,名為『摩訶薩』
。」這就是說,大乘的表現是「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如
來知見、力、無所謂,湣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有悖於此者應不是
大乘。具體到現代禪與印順法師就菩薩道的爭論,我們判斷的依據將是《妙法蓮華經》
對大乘的這一表述。
在現代禪與印順法師的相關爭論中,雙方的焦點在於菩薩的資格問題。也就是說,
究竟行大乘菩薩道的主體應當是法眼清淨的菩薩還是凡夫菩薩?雙方之所以在此問題上
發生爭論,導火索當是印順法師主張(凡夫的)人菩薩行,而現代禪創始人李元松先生
持否定的看法。李元松先生說:
針對禪師們這種「言過其實」的說法,印順法師曾給予批評,大意是:「禪師們太
過於強調修證了,以致無法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菩薩道的本意是人乘的菩...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2
☆─────────────────────────────────────☆
altgeld (回头是岸) 于 (Mon Jan 30 01:58:15 2012, 美东) 提到:
悟道是一种思想,吃饭是一种行为,好像两者牛马不相及啊
☆─────────────────────────────────────☆
rayking (ddnts,xnfsh) 于 (Mon Jan 30 02:06:06 2012, 美东) 提到:
想过自由的日子和不杀人有没有关系?
☆─────────────────────────────────────☆
leonana (Nana) 于 (Mon Jan 30 02:09:04 2012, 美东) 提到:
没有绝对关系
☆─────────────────────────────────────☆
SeeU (See you) 于 (Mon Jan 30 02:09:54 2012, 美东) 提到:
提婆达多提出五项戒律,但不被释迦牟尼佛所接受。五项戒律中就有吃素。可见佛陀不以吃素为悟道必需。八正道也没有...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开始依我见
咱们这个论坛里经常有一些刚刚开始对佛法感兴趣, 但是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在其
它的佛教论坛里请了这么个问题, 主要是针对大乘佛法的, 我精选了一些回答, 和这里
感兴趣的朋友们分享一下, 可以看的出来, 有深有浅, 大家也可以补充. 多少给那些想
了解佛法的朋友们一点方向..谢谢大家:
标题: 替希望了解大乘佛法的朋友问个问题
问: 经常在网上会遇见一些朋友, 开始对佛法感兴趣, 询问到底应该从哪个地方开
始入手。。在这里, 我想代问他们一些问题, 请这里的师兄们给出出主意:
1: 有那些书或佛经比较合适开始学习
2: 除了读佛经, 还有哪些心理上的准备, 或者说是见解上的初步树立。
3: 初步了解后, 下一步的大致方向又如何?
烦恼即菩提:
具体从哪里开始学佛,其实挺难讲。但对于藏传佛教道次第,个人认为一定要学,因为
佛法在理论上树立一个系统框架和修学路线图是非常重要的。藏传佛教各派都有自己的
道次第。比较流行的主要是格鲁派宗喀巴大师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
略论》和《三主要道》和宁玛派华智仁波切所著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另外末学强烈推荐慈诚罗珠堪布的博客和慧灯... 阅读全帖
h***o
发帖数: 425
14

我查了一下,这个有时间引用,不过,还是没说出base咋计算出来的。
你扫描一下吧。
-------------------------------------------------
http://hi.baidu.com/%BA%CD%B9%E2%CD%AC%B3%BE%C4%B3/blog/item/56
二、十七心刹那
南传佛学将一念心的过程分为生、住、灭三刹那,故此三刹那为一“心刹那”,十
七心刹那为一色法之“寿”(略当于细胞的生存时间),其为时极其短暂,在眨眼间即
有几十亿个心识生灭,每个心识刹那还可以再分为生、住、灭三时。一念九心轮凡经十
七心刹那,若按一念约经0.78秒计,十七心刹那最短略经13.26秒。据《清净道论》、
《摄阿毗达摩义论》,十七心刹那为:
1.有分心。
2.有分心起。有分心发动,转向认识活动。
3.五识引发。当于九心轮第二能引发,为“作业意界”(由意根发起作意,令五识
运作)。
4.见心。形成眼等五识。
5.领受(等寻求)。此二为“异熟意界”,即作为异熟果(与生俱来的)的心理反
应。
6.推度。为...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学佛开始依我见
☆─────────────────────────────────────☆
Yisu (一输就哭) 于 (Sun Apr 15 22:07:47 2012, 美东) 提到:
咱们这个论坛里经常有一些刚刚开始对佛法感兴趣, 但是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在其
它的佛教论坛里请了这么个问题, 主要是针对大乘佛法的, 我精选了一些回答, 和这里
感兴趣的朋友们分享一下, 可以看的出来, 有深有浅, 大家也可以补充. 多少给那些想
了解佛法的朋友们一点方向..谢谢大家:
标题: 替希望了解大乘佛法的朋友问个问题
问: 经常在网上会遇见一些朋友, 开始对佛法感兴趣, 询问到底应该从哪个地方开
始入手。。在这里, 我想代问他们一些问题, 请这里的师兄们给出出主意:
1: 有那些书或佛经比较合适开始学习
2: 除了读佛经, 还有哪些心理上的准备, 或者说是见解上的初步树立。
3: 初步了解后, 下一步的大致方向又如何?
烦恼即菩提:
具体从哪里开始学佛,其实挺难讲。但对于藏传佛教道次第,个人认为一定要学,因为
佛法在理论上树立一个系统框架和修学路线图是非常重要的。藏传佛教各派都有自己的...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16
人生格言系列7:成就必经之三法 ——索达吉堪布
有三法是自古以来无数大成就者必经之法。
第一是智慧,智慧是开启绝对真理的钥匙;
第二是悲心,藉由大悲,才能珍爱所有生命胜过自己;
第三是信心,依靠信心之炬能照见心的本来面目。
◎ 智慧
没有智慧,就不能证入万物本质。从出世间的层面,无论是宏观世界、微观世界,都需
要智慧才能涉入。其中最无上的,就是了悟现象和自我不存在的智慧。
获取智慧有两种途径,第一是通过闻思修和讲辩著。现代人大多生长在缺乏信仰的环境
中,他们的心,常常被怀疑和傲慢蒙蔽,除了他接触到的现象世界、所受的科技教育,
很难接受超越他狭隘意识和感官的存在,也不了解现象的本质。除了追逐虚幻的显现,
徘徊于各种学说之外,没有真正思维过生从何来,死向何去;更遑论自身和他人永久的
福祉!
了达自我和现象如幻的真相,能摆脱对苦乐的恐惧和希求。它藉由次第听闻深刻的教法
、趋入它的意义、并依靠行之有效的方法训练,才能获得。此时,我们的心会逐渐转化
,安住在万法的本性中,与其无二无别。
获得智慧的另一个因,是内在的精进。如果没有夜以继日的努力,不要说通达出世间的
真相,即使世间基本的生存...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17
索達吉堪布仁波切的微博 8月15日最新開示
前段時間,我在五台山發願:一年半內念誦“大自在祈禱文”一萬遍。若有人想生生世
世與我一起聞思修行,順利成辦弘法利生事業,也可參與這次共修(念誦藏文、漢文皆
可)。http://t.cn/zWYIkrj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
http://www.weibo.com/suodj
《大自在祈禱文》念誦視頻
懷 業 時 語
──空樂赤電閃爍之光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著
堪布益西彭措 譯
心間不壞明點虹宮中,
覺空智慧了義文殊尊,
加持甘露喜宴利樂雨,
降入眾生大海願歡喜。
三學如意樹頂競綻放,
三信蓮花善緣之道友,
請聽淨心乳海中流出,
年邁大恩老父此心語。
我等善業願歌所招引,
聚於清涼雪山之聖地,
師徒不離趨入佛子行,
積資淨障修行我心語。
切莫偏袒執著各宗派,
造下毀壞自他捨法業,
修持有緣本尊之法門,
淨觀一切他宗我心語。
三界眾生皆為父母親,
當以大慈大悲平等護,
勿執自族親友他怨敵,
成苦眾生商主我心語。
正法精華即是此善心,
世法根本依賴利他行,
無愧諂誑惡行如毒棄,
護持高尚善規我心語。
今起我等師徒...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十一章 踏杀天下
说宗门,道宗门,其实第一至第十章的宗门故事人物,人们并不熟悉。
打从这一章开始,宗门往事和祖师风范才是一般人所了解的禅宗,才是广大学子津
津乐道的宗门。
下面两章要介绍的人物,那是两位超重量级的大祖师,他们分别叫马祖道一和石头
希迁。南宗到了马祖和石头以后,法水长流,智灯永耀,光映千秋。古德评论说:“禅
法之盛,始于二师。”
特别是马祖,作为禅宗六祖之后唯一被尊称为“祖”,足见其在中华禅宗史上至为
崇高的地位。
01.磨砖怎能成镜?
公元709年,道一出生在四川德阳什邡市马祖镇。因为俗家姓马,所以当时人称“
马祖道一”、“马祖”或“马大师”。
还记得道一最早跟谁学习吗?他幼年出家,跟家乡附近的处寂禅师(唐和尚)学习
。开元年间,道一来到衡山修习禅定。
衡山是谁的地盘?南岳怀让。
怀让记得师父曾对他说:“向后佛法从汝边去,马驹踏杀天下人。”现在这匹马驹
自己蹦达到了眼皮底下了。怀让祖师知道因缘时节到来,就去看望这个小沙弥,开始一
段师资道合的对话。
祖师亲切地问:“大德坐禅,图个什么?”
...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十一章 踏杀天下
说宗门,道宗门,其实第一至第十章的宗门故事人物,人们并不熟悉。
打从这一章开始,宗门往事和祖师风范才是一般人所了解的禅宗,才是广大学子津
津乐道的宗门。
下面两章要介绍的人物,那是两位超重量级的大祖师,他们分别叫马祖道一和石头
希迁。南宗到了马祖和石头以后,法水长流,智灯永耀,光映千秋。古德评论说:“禅
法之盛,始于二师。”
特别是马祖,作为禅宗六祖之后唯一被尊称为“祖”,足见其在中华禅宗史上至为
崇高的地位。
01.磨砖怎能成镜?
公元709年,道一出生在四川德阳什邡市马祖镇。因为俗家姓马,所以当时人称“
马祖道一”、“马祖”或“马大师”。
还记得道一最早跟谁学习吗?他幼年出家,跟家乡附近的处寂禅师(唐和尚)学习
。开元年间,道一来到衡山修习禅定。
衡山是谁的地盘?南岳怀让。
怀让记得师父曾对他说:“向后佛法从汝边去,马驹踏杀天下人。”现在这匹马驹
自己蹦达到了眼皮底下了。怀让祖师知道因缘时节到来,就去看望这个小沙弥,开始一
段师资道合的对话。
祖师亲切地问:“大德坐禅,图个什么?”
... 阅读全帖
i*****f
发帖数: 3291
20
色版的人不是就主要讨论如何high的各种方法?还允许你劝禁欲?
--他们让我当班副就是因为我写的禁欲文章。纵欲的人不一定快乐,很多人想从纵欲中
出来但是出不来,他们也认真地想过禁欲的问题,或者从纵欲回到正常的生活。还有人
困在无性婚姻中,想找到禁欲的理由,他们到性版本来是为了满足点儿欲望,看到禁欲
的文章也会干兴趣。其实他们和你们并没有什么不同,把自己放到他们的位置,就能够
明白他们的出发点和苦衷。当然那些以睡多少女人为荣的,我写过文章骂他们,那些都
是些床上极其差的猴急男。
劝人禁欲不是就显得比被劝的好?高人一等?你咋就做到的平等的?
--这还真不是我要劝他们,是你们的名ID SEEU兄弟知道我禁欲,然后多次要我写的。
每次在性版发个小文,SEEU就会电邮我,要我写禁欲。因为我很尊敬SEEU,他是个善良
知识广博的佛教徒,所以我冒着被砖头砸死的风险写了一个系列,文章一发才发现大家挺
喜欢读。
这样体会的空性是啥样的?需要练出明点后才能达到吗?是男女都能达到吗?
--我是女的。密宗道家都用性修炼,因此我觉得男的也能达到。性也可以用用来顿悟,
不是那种见性的悟,我的经历是突然去掉一个多年...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抉择二无我讲记10/10
四、了知空性定解
分三:(一)如同后得如幻的定解 (二)对于入定离戏的定解 (三)体验的定解
(一)如同后得如幻的定解
【总之,以理观察所了解的轮涅一切法,现是现,但若谛观细察,则连极微尘许也不成
立,以对此确定的方式,成为现与自性不成立二者无违的一切有事,如同水月、梦、幻
般,真实生起断定的定解时,则如同后得如幻的定解。】
“如同”,就不是全同,而只是很像。“后得”,“后”为圣者入定之后,“得”指由
入定现见法界的力量,在出定时自然引起如幻的定解,就是对于“显现法都是现而不成
立”产生极深刻的定解。
这是第一层次的定解,是初步的定解。意思是:
轮涅万法作为观察对象,不作观察时,认为这些法是现而实有的,实际上,这些法现是
在现,但是谛观细察连极微尘许也不成立。这样抉择到量时,心里就确定,诸法一方面
是在现,一方面也是自性不成立,现和自性不成立不相违,全是像水月、梦、幻那样。
(水月在水里现是现,但观察水月的里里外外连极微尘许的自性也没有,完全没有实体
。梦幻也是现是在现,但真正观察时,得不到一点实体。)对这点真正生起断定的定解
,就是得到如同圣者后得如幻的定解。
圣者后得如幻的定解是讲... 阅读全帖
k****s
发帖数: 1209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量寿如来根本陀罗尼
加长版的往生咒。出自《無量壽如來觀行供養儀軌》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9/0930_001.htm
Namo ratna-trayāya. Namaḥ ārya Amitābhāya Tathāgatāya Arhate
Samyak-saṃbuddhāya. Tadyathā, oṃ, amṛte, amṛtod-
bhave, amṛta-saṃbhave, amṛta-garbhe, amṛta-siddhe,
amṛta-teje, amṛta vi-krānte, amṛta vi-krānta gā
minī, amṛta gagana kīrti-kare, amṛta dundubhi-svare sarv
ārtha sādhane, sarva karma kleśa kṣayaṃ-k...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上师每日教言

有人会问:“佛陀为什么也像我们一样,中午肚子特别饿,要出去化缘呢?”其实,佛
陀并不是肚子饿,而是给众生一个积累资粮的机会,并借机为他们传讲佛法。《金光经
》云:“释迦牟尼佛显现上是在化缘,但并没有享用这些食物,因为佛陀从来没有饥饿
。”退一步说,即使释迦牟尼佛的肚子饿,他也可依神通加持土木、石头变成食物,而
不需要向人乞讨。依靠佛陀的加持,一个东西能变化无量之多,就算是不好吃的食物,
也会成为醍醐美味,诚如《现观庄严论》中言:“在佛陀口中,低劣的饮食也能变成无
上胜味。”不仅如此,佛陀还具有虚空藏等持,圆满世间上的一切财富。因此,根据上
述教证,足以说明释迦牟尼佛并不是到了中午就饿得受不了,拿一个大碗跑到城市里去
,不是这样的!
——《金刚经开示录》 http://www.bodhiinstitute.org/forums/
索达吉堪布微博: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起伏,都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周围的人;喜怒无常,也注定会破坏
别人对自...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传承上师的教言说得十分明白,每个凡夫人都有毛病,假如没有一日三省,相续中的过
失就会屡屡出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即使有人好心劝你行善,勉励你做有意之
事,你也会无动于衷、充耳不闻。所以,大家要经常观察自己的举心动念,这样一来,
纵然犯了过失也会马上改邪归正。如此才是智者的行为,也是高僧大德们日常行持的一
种传统。
——《正法醍醐》 http://www.bodhiinstitute.org/forums/
索达吉堪布微博:
今天是法王如意宝圆寂的纪念日。大家若想与法王结上善缘,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可以
恭敬心和信心,观看法王临圆寂前最后一次的“阿弥陀佛灌顶” 。http://t.cn/hCvZOJ
http://weibo.com/suodj
上师藏文化微博 ...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25
访雪域大师
西藏密宗考察访谈记实
吴玉天 著
甘肃民族出版社
作者 吴玉天 1954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曾在内蒙古当过兵,1977年考入大学,1982
年毕业。
目录
1.因缘
发心入藏
昭觉寺中的大威德金刚灌顶
向藏地进发----去拜见上师
我的根本上师----晋美彭措
2.如饮醍醐
求法的欲望
文殊大圆满
秘灌普巴金刚顶
时轮金刚大灌顶
男儿有泪不轻弹
贵宾知旺仁波切
闻解脱续经灌顶---听到即能解脱
文殊大会供与文殊续经大灌顶
天葬巡礼
我的堪布索达吉



我的堪布索达吉
在五明佛学院,提起索达吉堪布,没有人不知道。用时髦的话讲,就是此人有极高
的知名度。他是经过学院考试成为堪布(法师)的,又是上师的翻译和助手。他和古毕
堪布并列为佛学院汉语翻译中的佼佼者。上师让他负责汉人的教学和管理,他是汉人的
老师,上师特许他为汉人灌顶、传法。
智开说:上师说过这样的话:“一地菩萨翻译的东西我信不过。”可见,此人的修
持境界并非仅一地菩萨了,都说他有神通,汉僧们都有点怕他,谁在背后说了什么,他
都清楚,没法哄得了他。谁做了什么越轨的事,他会善意地、旁敲侧击地点几句,既能
使此人明白...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首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六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唐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
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
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
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
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
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
非饭本,沙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
,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
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
。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
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 阅读全帖
p**********o
发帖数: 6
27
《入菩萨行论》 以如意宝之喻说明难得与珍贵 索达吉堪布 讲解
辛二、以如意宝之喻说明难得与珍贵:
颂词中虽没有“如意宝”这几个字,但以“极珍贵”来体现的,印度、藏地各大
讲义中都说此颂是以如意宝为喻进行宣说的。
众生导师以慧观,彻见彼心极珍贵,
诸欲出离三界者,宜善坚持菩提心。
众生导师(以释迦牟尼佛为主的一切佛陀)以无碍的智慧进行观察,彻见菩提心
就像如意宝一样珍贵,凡是想超出三界轮回的人,一定要想尽办法坚定行持菩提心。
所谓的导师,可以商主为喻进行宣说。在古印度,商主经常带领很多商人到海中
取宝,具有慧眼的商主会通过智慧来鉴别真宝、假宝,以挑取真正的如意宝。得到了如
意宝以后,它能遣除众生的疾病、灾难、困难、阻碍,赐予名声、财富、地位等一切世
间的悉地(利益)。这种如意宝,唯有具智慧的商主才能得到。同样,三界导师佛陀经
过漫长的发菩提心、积累资粮获得了彻见万法真相的智慧,依靠这种广大无比、不可思
议的智慧进行观察,最终发现想要直接或间接消除众生的各种痛苦,必须依靠如意宝般
的妙药,而这个妙药,就是佛陀于不同根基众生前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为主的显密教法
,...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2)
第二节课
索达吉堪布 传讲
按藏传佛教的讲经方式,《金刚经》分为初善题目、中善经义、后善结尾。昨天讲了初
善部分,今天接着讲中善经义。
提到“三善”,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个笑话:有位炉霍县的干部,经常喜欢看一些经论,
有一次他在开统战会议时说:“同志们,今天我们要开一个会。初善我先发言,中善我
要讲一些政治问题,后善祝大家吉祥如意……”(众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依照密宗的讲法,此处是说五种圆满:1、环境圆满: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2、时间圆
满:释迦牟尼佛成佛后的一时;3、眷属圆满: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4、法圆满:《
金刚经》所诠的甚深意义;5、本师圆满: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
〖舍卫国〗:据《现观庄严论释》记载,舍卫国是印度六大城市之一(其余的还有广严
城、鹿野苑等),佛陀在世时由孟光王(波斯匿王)统治。
〖祇树给孤独园〗:它的来历有一段典故:给孤独长者皈依佛陀后,祈请佛陀来舍卫国
传法,并欲觅地为佛建造精舍。他发现祇陀太子的林苑清净闲旷、适合静修,所以打算
...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98
29
下面讲死不了也很快乐。其实你们背下来的话,对修行真的有帮助。我刚来学院的时候
,就使劲地背这个,觉得:“佛教竟然有这么好的窍诀,跟自己读书时的很多心态完全
不相同。”
如若久活当快乐,修行体悟之庄稼,
长依教授温湿度,茁壮成长得成熟。
如果活的时间非常长,也应该觉得很快乐,不要想:“我这个坏蛋还死不了啊
!”有些老人一直等死,“我什么时候死,早一点死掉多好啊!”不能这样想。你长久
住世的话,对弘法利生会有很大的帮助,对自己来讲,修行体悟的庄稼,长期依靠上师
窍诀等温暖、潮湿的因缘,一定会茁壮成长,越来越成熟的。
有些修行人对上师所讲的教言,比如大圆满的心性本体、禅宗的明心见性,刚
刚认识了一点点就死了,没有长期修炼的话,这种境界不是很高。如果你活得久一点,
每年闭关一段时间,或者每天稍微修一下,修行肯定会越来越增上。上师如意宝说过,
自己二十几年、三十几年、五十几年的证悟境界都不同,越来越有进步,到了六十多岁
接近圆寂时,他老人家说:“我如果继续修的话,修行体悟还会提高。”
人身非常难得,若能活在世间中,不说密乘戒,别解脱戒中戒律清净、修行精进...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二节课
按藏传佛教的讲经方式,《金刚经》分为初善题目、中善经义、后善结尾。昨天讲了初
善部分,今天接着讲中善经义。
提到“三善”,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个笑话:有位炉霍县的干部,经常喜欢看一些经论,
有一次他在开统战会议时说:“同志们,今天我们要开一个会。初善我先发言,中善我
要讲一些政治问题,后善祝大家吉祥如意……”(众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依照密宗的讲法,此处是说五种圆满:1、环境圆满: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2、时间圆
满:释迦牟尼佛成佛后的一时;3、眷属圆满: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4、法圆满:《
金刚经》所诠的甚深意义;5、本师圆满: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
〖舍卫国〗:据《现观庄严论释》记载,舍卫国是印度六大城市之一(其余的还有广严
城、鹿野苑等),佛陀在世时由孟光王(波斯匿王)统治。
〖祇树给孤独园〗:它的来历有一段典故:给孤独长者皈依佛陀后,祈请佛陀来舍卫国
传法,并欲觅地为佛建造精舍。他发现祇陀太子的林苑清净闲旷、适合静修,所以打算
购买。太子非常不舍得,为了打消他的念头,对他开玩笑道:“你若能把这里用黄金铺
...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第二十五节课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
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陀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在受持、读诵《金刚经》的过程中,若遭人轻毁
、损害,这是因为他以前所造的恶业本应堕入恶趣,但通过《金刚经》的功德,今生中
只需感受这些痛苦,便使罪业得以清净,并很快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受持读诵〗:玄奘法师和藏文中是“读诵、受持、书写、精通、如理作意”,但鸠摩
罗什的译本中只有受持和读诵。
很多人在念《金刚经》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违缘,比如受人欺负、别人与他不合
、修法出现障碍,表面看来都是违缘,实际上是一种顺缘,别人在帮自己消业障,以此
早日圆满佛果。
此处的翻译与义净法师相同,但玄奘译为:“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
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于此世成熟。”这种译法与藏文相同,意思也比较好懂。
平时总听人抱怨:“我学了这么多年的佛,但生活中的违缘越来越多,是不是佛经没有
加持力?”并不是这样!《金刚经》已告诉你了,本来你来世会堕入恶趣受苦,但通过
持经功德,消除了这一切...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二节课
按藏传佛教的讲经方式,《金刚经》分为初善题目、中善经义、后善结尾。昨天讲了初
善部分,今天接着讲中善经义。
提到“三善”,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个笑话:有位炉霍县的干部,经常喜欢看一些经论,
有一次他在开统战会议时说:“同志们,今天我们要开一个会。初善我先发言,中善我
要讲一些政治问题,后善祝大家吉祥如意……”(众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依照密宗的讲法,此处是说五种圆满:1、环境圆满: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2、时间圆
满:释迦牟尼佛成佛后的一时;3、眷属圆满: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4、法圆满:《
金刚经》所诠的甚深意义;5、本师圆满: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
〖舍卫国〗:据《现观庄严论释》记载,舍卫国是印度六大城市之一(其余的还有广严
城、鹿野苑等),佛陀在世时由孟光王(波斯匿王)统治。
〖祇树给孤独园〗:它的来历有一段典故:给孤独长者皈依佛陀后,祈请佛陀来舍卫国
传法,并欲觅地为佛建造精舍。他发现祇陀太子的林苑清净闲旷、适合静修,所以打算
购买。太子非常不舍得,为了打消他的念头,对他开玩笑道:“你若能把这里用黄金铺
...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第二十五节课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
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陀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在受持、读诵《金刚经》的过程中,若遭人轻毁
、损害,这是因为他以前所造的恶业本应堕入恶趣,但通过《金刚经》的功德,今生中
只需感受这些痛苦,便使罪业得以清净,并很快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受持读诵〗:玄奘法师和藏文中是“读诵、受持、书写、精通、如理作意”,但鸠摩
罗什的译本中只有受持和读诵。
很多人在念《金刚经》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违缘,比如受人欺负、别人与他不合
、修法出现障碍,表面看来都是违缘,实际上是一种顺缘,别人在帮自己消业障,以此
早日圆满佛果。
此处的翻译与义净法师相同,但玄奘译为:“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
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于此世成熟。”这种译法与藏文相同,意思也比较好懂。
平时总听人抱怨:“我学了这么多年的佛,但生活中的违缘越来越多,是不是佛经没有
加持力?”并不是这样!《金刚经》已告诉你了,本来你来世会堕入恶趣受苦,但通过
持经功德,消除了这一切...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旅途脚印 (看 破)
作者:索达吉堪布
发 心
无论作任何事,以菩提心摄持极为重要。
《弥勒请问经》云:“弥勒,流入大海所有之水,纵经数劫难以灭尽。弥勒,若为菩提
心所摄之善法,乃至成就无上正等觉菩提之间永不耗尽。”
如果我们在相续中真正生起菩提心,哪怕做无记之事,也会增上功德。《华严经》云:
“发殊胜菩提心之散乱者,彼身所作、语所言、心所思,皆具意义,恒时唯成善法。”
并以250种比喻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菩提心的功德。
菩提心是闻思修智慧之甘露乳汁提炼而得之醍醐;是灭除众生热恼之清凉月光;是驱除
无明痴暗之璀璨杲日;是令有情趋入解脱之无上津梁。
具备神通的目犍连也不能灭贫女之油灯,因菩提心所摄持故。
无著得以亲见弥勒菩萨,也因生起菩提心故。菩提心之利益真是数不胜数!
壬午年正月三十日
2002年3月13日
文章来源: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lvtudjy/main.php
p******1
发帖数: 177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旅途脚印 (看 破)
作者:索达吉堪布
发 心
无论作任何事,以菩提心摄持极为重要。
《弥勒请问经》云:“弥勒,流入大海所有之水,纵经数劫难以灭尽。弥勒,若为菩提
心所摄之善法,乃至成就无上正等觉菩提之间永不耗尽。”
如果我们在相续中真正生起菩提心,哪怕做无记之事,也会增上功德。《华严经》云:
“发殊胜菩提心之散乱者,彼身所作、语所言、心所思,皆具意义,恒时唯成善法。”
并以250种比喻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菩提心的功德。
菩提心是闻思修智慧之甘露乳汁提炼而得之醍醐;是灭除众生热恼之清凉月光;是驱除
无明痴暗之璀璨杲日;是令有情趋入解脱之无上津梁。
具备神通的目犍连也不能灭贫女之油灯,因菩提心所摄持故。
无著得以亲见弥勒菩萨,也因生起菩提心故。菩提心之利益真是数不胜数!
壬午年正月三十日
2002年3月13日
文章来源: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lvtudjy/main.php
p******1
发帖数: 177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旅途脚印 (看 破)
作者:索达吉堪布
答 难
藏地寺院辩论之时经常会涉及到这样的问题:“佛地时有无发心?菩萨戒是否要有一种
别解脱戒为基础?”
对此问题的回答也是众说纷纭、各说不一。
总结宁玛派无垢光尊者观点之精华,则为:“佛地时无有从仪轨所得的有学道发心,但
具胜义发心。因佛具有得而未失、无缘大悲之发心故。”
《中般若经》云:“我以佛眼照见一切众生,并具发心。赴往东方恒河沙世间之地狱、
饿鬼、傍生处为利彼等众生而说法。”
按照唯识宗的观点,受持菩萨戒须别解脱戒中的任何一种,《菩提道灯论》云:“别解
脱戒里恒具七种人,菩萨戒只对有缘者,其余不可得。”
按照中观的观点,任一众生皆可具菩提心,不一定要求必须获得人生。《宝积经》云:
“尔时所持法门时,诸天、龙、非天、大鹏、大腹行等无数众生皆发无上真实圆满菩提
心。”
这两种观点并不相违。发真实菩提心后,别解脱戒里不杀生等戒也必定具足。
此乃祖传的无上至宝啊!
壬午年二月初一
2002年3月14日

我的博客

[回复] [回信给作者] [本篇全文] [本讨论区] [修改] [删除] [转寄] [转贴] [收藏]
[举报] [ 28 ]
发信人: puti...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98
37
◎ 悲心
为什么要珍爱一切生命?佛陀依靠灭尽烦恼的漏尽通,发现轮回无始。虽然色身
会湮灭,但心识不灭,一直在六道中流转。
我们为了愿望不能满足所流的泪水,超过了四大洋;为贪欲折断的头颅,堆起来
比须弥山还高。所有众生都做过我们的父母子女,如今,由于贪婪、愤怒和无知业流的
力量,不由自主投生到更为低级和痛苦的生命形态中,我们怎么忍心为了自己而加害它
们?
从其他宗教和文化看,从未宣说过佛陀所说的四种真相:所有生命痛苦的真相、
痛苦之因的真相,解脱的途径及解脱之果的真相。有些人不了解轮回的真谛,对佛陀教
法中,爱所有人和非人胜过自己,一时无法理解和接受。
在北京一所高校中,我遇到一位著名的学者,我们就悲心是否应遍及一切众生,
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后,争论归入到一个焦点:
众生有没有苦乐的感受?如果有,我们怜惜它、不加害它,乃至保护它,是否可
以象征大慈大悲之心?是不是一个有头脑、有苦乐感受并希求离苦得乐的人应该具有?
后来,他在不同场合中,对自己所造的杀生恶行公开忏悔。
佛教的悲心,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倡慈爱的思想中,是最高...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百业经故事: 五百位牧童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萨迦国王恭请世尊及比丘僧众在祇陀太子园应供三个月。国王
用上好的牛奶、酸奶、醍醐等食物供养,并派五百名牧童帮忙作杂事。圆满结束后,国
王供养佛陀无价妙衣,还以各种卧具、医药供养僧众。
那时,有五百个牧童不约而同地想:「国王过去生中一定造了很大的善业,今世才会成
为有权势、有威望又有福报的国王,现在又继续供佛与僧,积累资粮。而我们这些人,
大概前世没有什么善业,所以今世成为牧童,实在也应该发心供僧才对啊!」
于是,他们共同决定以饮食供养世尊与僧众,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便恭请世尊及比丘
僧应供,世尊默许了。午前,世尊领着僧众前来应供,牧童们虔诚供养。供养圆满后,
五百牧童一起到世尊前求法。世尊观察他们的根机,传给他们相应的法,他们以智能金
刚摧毁二十个萨迦耶见,得到预流果。
得果后的牧童们发心出家,在得到萨迦国王的允许后,再于世尊前祈求:「我们想在您
的教法下出家受戒,恳请世尊悲悯摄受。」
世尊开许了,并以「善来比丘」的方便言词,令他们当下得到近圆戒体,五百位牧童立
刻成为身披袈裟、手持钵、净持梵行的清净比丘。世尊又给他们传法,他们各自精进,
很快就摧毁三界烦恼,获证...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参禅的先决条件zz
贪看天边月,失却手中珠,圣谛共戏论,醍醐翻成毒。 与汝共勉。
l***o
发帖数: 1111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永嘉大师证道歌
永嘉大师证道歌
◎唐慎水沙门玄觉 撰
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蕴浮云空去来 三毒水泡虚出没
证实相 无人法 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 自招拔舌尘沙劫
顿觉了 如来禅 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 觉后空空无大千
无罪福 无损益 寂灭性中莫问觅
比来尘镜未曾磨 今日分明须剖析
谁无念 谁无生 若实无生无不生
唤取机关木人问 求佛施功早晚成
放四大 莫把捉 寂灭性中随饮啄
诸行无常一切空 即是如来大圆觉
决定说 表真乘 有人不肯任情征
直截根源佛所印 摘叶寻枝我不能
摩尼珠 人不识 如来藏里亲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 一颗圆光色非色
净五根 得五力 唯证乃知难可测
镜里看形见不难 水中捉月怎拈得
常独行 常独步 达者同游涅槃路
调古神清风自高 貌悴骨刚人不顾
穷释子 口称贫 实是身贫道不贫
贫则身常披缕褐 道则心藏无价珍
无价珍 用无尽 利物应机终不吝
三身四智体中圆 八解六通心地印
上士一决一切了 中下多闻多不信
但自怀中解垢衣 谁能向外夸精进
从他谤 任他非 把火烧天徒自疲
我闻恰似饮甘露 销融顿入不...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1111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永嘉大师证道歌
永嘉大师证道歌
◎唐慎水沙门玄觉 撰
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蕴浮云空去来 三毒水泡虚出没
证实相 无人法 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 自招拔舌尘沙劫
顿觉了 如来禅 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 觉后空空无大千
无罪福 无损益 寂灭性中莫问觅
比来尘镜未曾磨 今日分明须剖析
谁无念 谁无生 若实无生无不生
唤取机关木人问 求佛施功早晚成
放四大 莫把捉 寂灭性中随饮啄
诸行无常一切空 即是如来大圆觉
决定说 表真乘 有人不肯任情征
直截根源佛所印 摘叶寻枝我不能
摩尼珠 人不识 如来藏里亲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 一颗圆光色非色
净五根 得五力 唯证乃知难可测
镜里看形见不难 水中捉月怎拈得
常独行 常独步 达者同游涅槃路
调古神清风自高 貌悴骨刚人不顾
穷释子 口称贫 实是身贫道不贫
贫则身常披缕褐 道则心藏无价珍
无价珍 用无尽 利物应机终不吝
三身四智体中圆 八解六通心地印
上士一决一切了 中下多闻多不信
但自怀中解垢衣 谁能向外夸精进
从他谤 任他非 把火烧天徒自疲
我闻恰似饮甘露 销融顿入不...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111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六
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
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
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
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
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
饭本,沙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
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
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
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
;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論明心見性
元音老人著
連載於《禪》刊 1991 年 1~4 期
緒說
(甲)明心見性之意義
明心見性者,明心虛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見真性也
明心見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體而起;從用見體,從流得源也
明心見性者,明心本無,見性本有也
明心見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見性者,明心性無住,一物不立,歸無所得也
(乙)明心見性之證成
禪宗
淨土宗
密宗
(丙)悟後真修
(丁)證體啟用
(戊)歸宿問題
(己)結 論
緒說
我等眾生,從無始曠劫以來,迷失自己本來面目,認妄為真,喚奴作郎,妄起貪嗔,造
業受報,如春蠶作繭,自纏自縛,無解脫時。愚者無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脫;智者雖
知生死事大,苦海無邊,欲求解脫而苦無其門。如古之外道六師,探宇宙萬有之緣起,
不曰神我,即謂冥諦、斷滅;今之科學、哲學,究人生萬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雖各言之鑿鑿,極盡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無有是處。
釋迦文佛,悲憫眾生,出苦無由,應現世間,教化眾生。四十九年隨順時節機宜,說大
、說小,說偏、說圓,說頓、說漸,披肝瀝膽,委曲開示二種根本:一者無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淨體,以闡明人生宇宙之奧秘,揭示生死...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論明心見性
略论明心见性
元音老人著
连载于《禅》刊 1991 年 1~4 期
绪说
(甲)明心见性之意义
明心见性者,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也
明心见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体而起;从用见体,从流得源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本无,见性本有也
明心见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性无住,一物不立,归无所得也
(乙)明心见性之证成
禅宗
净土宗
密宗
(丙)悟后真修
(丁)证体启用
(戊)归宿问题
(己)结 论
绪说
我等众生,从无始旷劫以来,迷失自己本来面目,认妄为真,唤奴作郎,妄起贪嗔,造
业受报,如春蚕作茧,自缠自缚,无解脱时。愚者无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脱;智者虽
知生死事大,苦海无边,欲求解脱而苦无其门。如古之外道六师,探宇宙万有之缘起,
不曰神我,即谓冥谛、断灭;今之科学、哲学,究人生万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虽各言之凿凿,极尽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无有是处。
释迦文佛,悲悯众生,出苦无由,应现世间,教化众生。四十九年随顺时节机宜,说大
、说小,说偏、说圆,说顿、说渐,披肝沥胆,委曲开示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净体,以阐明人生宇宙之...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严经中的提到的中药

闪~
======
从科学史角度证伪《楞严经》
[ 作者: 马忠庚 来自:期刊原文 已阅:5300 时间:2006-8-22 录入:
tianqiuju
·期刊原文
从科学史角度证伪《楞严经》
马忠庚
[南宁]学术论坛,2005年第2期
182-185页
【作者简介】马忠庚,聊城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
究所2002级博士研究生。(山东 聊城 252059)
【内容提要】《楞严经》这部非常普及、影响甚大的佛教经典,历来存在着真伪之争。
文章从科学史的角度,对经中涉及的有关物产、文献载体、物理学等几个方面存在的疑
点进行考察、论证,并得出其为伪经的结论。最后,对佛经的真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
点和看法。
【关 键 词】科学史|楞严经|真伪|论证
【参考文献】
[1]大藏经刊行会.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A].大正新修大
藏经:第19册[C].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3]大藏经刊行会.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A].大正新修...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46
呵呵,在下写的有关明心见性那一段的确有点“bug”, 让师兄一眼挑出来啦, 佩服佩
服。
一开悟就顿修顿证者的,那是古佛再来,对一般的修行者,明心见性后多生积累的习气
尚在,无明壳子只是打个洞而已,我法二执尚存,第八识尚有多生积累的种子,这就是
师兄说的那个“在整体有透亮的状态,依然有的细微灰尘,该如何清扫”的问题。
如《修心诀》云:“凡夫无始劫来,流转六道,坚执我相,妄想颠倒,无明种习,久已
成性,虽到今生顿悟自性,本来空寂,与佛无异。而此旧习,卒难除断,故逢顺逆境,
嗔喜是非,炽然起灭,客尘烦恼,与前无异,若不以般若着力薰修,焉能对治净明,得
到大休大息之地?” “但照惑无本,念念不住;空花三界,如风卷烟;幻化六尘,如
汤销冰。客尘烦恼,自然俱成醍醐。” “学者如能如是念念修习,不忘照顾,定慧等
持,则爱恶自然淡薄,智慧自然增发。若微细流注永断,圆觉大智朗然独存,即现千百
亿化身,于十方国土中应机赴感而无留碍矣。”
这一段突出了一个“照“字。下座后,妄念一来,参禅的,把话头提起;念咒的,提起
咒语;念佛的提起佛号,自然就把妄念转了。
我在这里把心密的修行要点贴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益:...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47
呵呵,在下写的有关明心见性那一段的确有点“bug”, 让师兄一眼挑出来啦, 佩服佩
服。
一开悟就顿修顿证者的,那是古佛再来,对一般的修行者,明心见性后多生积累的习气
尚在,无明壳子只是打个洞而已,我法二执尚存,第八识尚有多生积累的种子,这就是
师兄说的那个“在整体有透亮的状态,依然有的细微灰尘,该如何清扫”的问题。
如《修心诀》云:“凡夫无始劫来,流转六道,坚执我相,妄想颠倒,无明种习,久已
成性,虽到今生顿悟自性,本来空寂,与佛无异。而此旧习,卒难除断,故逢顺逆境,
嗔喜是非,炽然起灭,客尘烦恼,与前无异,若不以般若着力薰修,焉能对治净明,得
到大休大息之地?” “但照惑无本,念念不住;空花三界,如风卷烟;幻化六尘,如
汤销冰。客尘烦恼,自然俱成醍醐。” “学者如能如是念念修习,不忘照顾,定慧等
持,则爱恶自然淡薄,智慧自然增发。若微细流注永断,圆觉大智朗然独存,即现千百
亿化身,于十方国土中应机赴感而无留碍矣。”
这一段突出了一个“照“字。下座后,妄念一来,参禅的,把话头提起;念咒的,提起
咒语;念佛的提起佛号,自然就把妄念转了。
我在这里把心密的修行要点贴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益:...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浅讲
修佛和成佛的问题, 灯录里应该很多的, 嘿嘿
执侍左右一十五载。唐先天二年始往衡岳居般若寺。开元中有沙门道一(即马祖大师也)
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
砖。于彼庵前石上磨。一曰。师作什么。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砖岂得成镜耶。坐禅
岂得成佛耶。一曰。如何即是。师曰。如人驾车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一无对。师
又曰。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
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一闻示诲如饮醍醐。礼拜问曰。如何用心
即合无相三昧。师曰。汝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
。又问曰。道非色相。云何能见。师曰。心地法眼能见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一曰
。有成坏否。师曰。若以成坏聚散而见道者。非见道也。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  遇泽悉皆萌
三昧华无相  何坏复何成
景德传灯录
l**o
发帖数: 491
49
2015兩岸筆會一行來自大陸、台灣、香港、澳門的70多名作家、畫家、書法家、攝影家
,5月7日齊聚佛光山,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盛情接待與眾接心,談佛教與中華文化密不
可分的關係。
「復興中華文化,佛教不可缺席。」星雲大師開宗明義強調,諸子百家、儒釋道皆是中
華文化,不要將佛教看成是宗教,佛教也是一種文化,如繪畫、石刻、雕塑、敦煌及龍
門石窟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佛教的音樂梵唄、歌唱,甚至是食物如胡蘿蔔、胡椒,建
築等許多文化都與佛教有關,都是過去隨佛教從印度傳來的文化,說話的成語詩詞也是
,因此中華文化不離佛教文化,將佛教看成宗教不適當。
大師進一步說,佛教是宗教,非拜神文化,釋迦牟尼佛是由人而成、是開悟覺悟的人,
是覺者與智者,他將悟到的道理傳播人間,讓人有了佛法可安身立命,應將佛教看成是
文化,應將佛教與中華文化結合在一起。
「建佛陀紀念館也是復興中華文化」,大師提及,佛館不主張信徒要來燒香禮拜,可瞻
仰如行注目禮,不注重在相上。又如佛教的發展,禪文化不是佛教專有的,佛陀拈花微
笑,講的是「心心相印」,禪是超越了心,禪心是每個人的無限寶藏,心有無限寶藏而
能明心見性,進而明白自己。
大...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释永信和尚
宗教界人士是怎么看待释永信的?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3701424
匿名用户
一位僧人眼中真实的永信法师
文/道源法师(杨岐普通寺监院)
与永信大和尚相识的缘起,还缘于禅宗杨岐祖庭的筹备修复,2010年3月,家师慧
通老和尚应四众弟子之请,至杨岐山礼祖,见祖庭荒废,不禁潸然泪下,逐发愿重兴杨
岐祖庭。
禅宗尊宿慧通老和尚亲口称赞的永信大和尚
由于家师已经83岁高龄,经他的考虑,决定由我出任杨岐普通寺监院一职。起初,
我并不愿意出任此职,我对老和尚说:“师父,我出家的初衷并不是 修建寺院,当时
我从北京到云居山的后山茅棚礼您为师出家,是想参禅悟道,并不是想做当家、住持的
,而我在五台山求受三坛大戒时,所发的愿也是生生世世护持 宗门一法,我只想跟着
您在禅堂用功,并不想入世去修建寺院。”家师回答我说:“你说你发愿护持宗门一法
,你现在不站出来修复祖庭,不护持常住,只想在禅堂 用功,到最终来也只是成就了
自己,你看人家少林寺的永信大和尚,护持宗门,照顾大家用功,不遗余力,少林寺禅
堂的钟板是我挂的,寺院平时游客人山人海,但 禅堂是一块真正的静地,大和... 阅读全帖
首页 6 7 8 9 10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