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 发帖数: 8422 | 1 辽金后期都汉化很厉害了,
元好问的诗作,放在宋也是杰作
金的皇帝也有很文艺的不是
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就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内容
纸币已经出现,大规模的作坊接近工业规模生产
火药,金属冶炼,说“资本主义”萌芽不过分 |
|
c***h 发帖数: 1862 | 2 被蹂躏一生的美女作家中共间谍关露 (图)
作者:曹汉
中共美女间谍关露
关露生于一九○七年,原名胡寿楣,又名胡楣, “关露”是她后来从事文学写作的笔
名。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自幼喜爱文学,三十年代在文坛已是颇有名气的女作家,尤
擅长于写新诗,赵丹、白杨主演的经典电 影《十字街头》的主题歌 “春天里”即出自
她的手笔,是中共左翼文联的活跃女性。
关露一九三二年春被吸收加入了中共地下党,这一选择从此改变了她的命运,造成了她
下半生的悲剧。
◎ 奉党之命做汉奸文人收集情报,胜利后仍背黑锅
一九三七年上海沦陷后,关露奉党组织之命留守上海孤岛。一九三九年中共南方局负责
人叶剑英密电她到香港见廖承志。到香港后,通过廖承志(时任八路军驻香港 办事处
主任)见到了中共特务头子潘汉年,接受了一个机密任务──打入上海汪伪 “七十六
号”特务机关,充当中共与汪伪政权特务头子李士群之间的联络人。当时李士群与中共
暗通款曲,提出由关露的妹妹胡绣枫与他联络,因胡绣枫曾对李士群 有救命之恩,李
信得过,但胡绣枫在大后方另有任务,潘汉年遂决定改派关露。
潘汉年对关露说,“今后要是有人说妳是汉奸,妳可不能辩护,要是辩护... 阅读全帖 |
|
k*****r 发帖数: 21039 | 3 为什么二战中国并没有战胜日本
因为45年8月日本战败后,如果米国放手不管,日本还是可以把蒋梅毒重新打得满地找
牙,不但南京武汉守不住,连重庆都要丢。豫湘桂的大溃败就是证明。战争结束时候,
日军占领着中国大半河山,90%以上的工业和运输能力, 没有米国的扶持,蒋梅毒也就
是个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的角色。要说常凯申的国军打败了日本,恐怕不光日本人不信,
米国人不信,英国人不信,苏联不信,连稍微有点理工科思维和分析的中国人也没法信
。
蒋梅毒的旧中国,就是矮贼登纳吉极其向往的“来料加工,两头在外”的半殖民地时代
,没有工业基础,钢铁产量连印度的零头都没有,除了廉价出卖资源,劳力和宋外F的
普湿,没有任何的在世界安生立命的本钱。民国政府内残外忍,官贪民刁兵痞,毫无动
员和领导能力。 国际上就是个倒贴嫖资的妓女,不被日本操,就被米国操。 洋奴国粉
们似乎觉得被米国操要风光点。
右派反动文人美化蒋梅毒的旧中国,其实是怀念臭老九当年作为买办地主剥削阶级的帮
凶和帮闲的幸福轻松日子。几个文科臭老九,跟着洋大人做跟屁虫,鹦鹉学舌,混口饭
吃。 先主席早看破丫的阴暗心里,解放后断了臭老九的这条路,所以丫的一直...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4 悼念诗人雷抒雁,重温《小草在歌唱》
2013-04-17 19:08:04
风说:忘记她吧!我已用尘土,把罪恶埋葬!雨说:忘记她吧!我已用泪水,把耻
辱洗光!是的,多少年了,谁还记得这里曾是刑场?行人的脚步,来来往往,谁还想起
,他们的脚踩在一个女儿、一个母亲、一个为光明献身的战士的心上?只有小草不会忘
记,只有小草在歌唱。唱得那样凄凉;唱得那样悲壮!
老高按:中国著名诗人雷抒雁,2013年2月14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71岁。
30年来,已经有无数熟不拘礼的或者只是点头之交的诗人去世。年长的一辈就不说
了,同辈人中,也已经有饶庆年、顾城、陈所巨等多位富有才华的诗人辞世。雷抒雁我
不敢谬托知己,虽然他奖掖后进,题签了他的诗集送给我,但这位诗坛老大哥,又是军
人,给我的感觉是有一点主旋律诗人(那时没有这个词儿)的架势,尽管开会时多次见
面,我竟没有与他深谈过。后来我远离故土来到美国,更无缘见面了。
如今,悔已晚矣!雷抒雁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创作道路,我不甚了然,但是
七十年代末,他写张志新的那首诗《小草在歌唱》,在当时堪称不胫而走,感动了无数
人。为平反冤假错案和... 阅读全帖 |
|
kx 发帖数: 16384 | 5 诗歌诗歌,也许都是流行歌曲,谱上曲,唱的人多了,也就传下来了,hoho
--拍脑门 |
|
|
|
|
a****t 发帖数: 7049 | 9 诗都是歌词。都有伴奏的,不是朗诵的,现在朗诵诗歌的习惯对古人而言就好比嘻哈说
唱,很不地道。 |
|
S***p 发帖数: 19902 | 10 像现在人发peper一样,写完了不是随便就扔了的 |
|
|
d****z 发帖数: 9503 | 12 写诗词文章以后,自己如果觉得好,互相寄的。或者在下次诗会的时候出来显摆。
心理和写博客一样。 |
|
l*****f 发帖数: 13466 | 13 有传抄而得以广泛流传,尤其是著名作者,有作者本人在世时候自己整理,或去世后后
人整理结集。大概是年代越后,自己亲自整理结集的越多。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他们还是会保存自己文稿的。比如,杜牧去世前曾经烧掉不少不愿意流传的文稿,并且
委托外甥裴延翰替他整理成集 |
|
o****d 发帖数: 5454 | 14 早就有出版系统了,类似书社那种,至少汉代就有了。 |
|
s********i 发帖数: 891 | 15 比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你当汪伦和李白像两个猥琐男一样,塞一只烧鸡,两瓶啤酒,“上车吧,您哪。”那个
时候,是要流行泼墨写诗的,李白几句话一出,汪伦赶紧命手下人“裱起来,挂墙上”
。师爷也赶紧提笔,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李白作诗一首,赠与县太爷。
至于“十年生死两茫茫”之类的,也是写下来,润色修改后,隔日吃饭,呼朋唤友,共
赏佳作。这些才能留传下来,其实在joke版上,也有一些云游诗人,四处写诗,不过被
人看后,哈哈一笑,不少佳作至此失传。 |
|
m***n 发帖数: 12188 | 16 有很多可能,也是看运气。
有自己编辑出版的,比如乾隆,保存的多。
有自己刻意要使自己的作品流传的。
也有自己没有特意出版,只有运气好的几首流传下来,很多都失散了。比如王昌龄。
有的粉丝多名声大,有人专门搜集,比如李白在世的时候。 |
|
R*******a 发帖数: 2463 | 17 王昌龄在世时是公认的诗家天子,名声不比李白差,粉丝不比李白少。传世诗歌180首
,也算不上“很多都失散了”。 |
|
|
|
|
l******2 发帖数: 542 | 21 我怎么记得在哪看到是中国古代就有类似出版系统一样
就像谁的文好 就被整理起来
还有些没背整理的就被称为失散了 |
|
c*l 发帖数: 1433 | 22 没听说过白氏长庆集?白老对自己的作品比较在意,晚年把自己作品编成集,后来又活
了十几年,又补充了两次,然后抄了两份,一份女儿家保存,一份放庙里。结果他的诗
流传下来最多。
另一个例子是王维。王维死后,皇帝下诏编纂王维的作品集,交给他弟弟去办。但经过
安史之乱,他的诗稿留存下来的不到十分之一。他弟弟最后找到400多首,就是今天看
到的。真是非常可惜。 |
|
m****5 发帖数: 1131 | 23 看看所谓前无古人的毛泽东诗词是怎么来的(ZT)
(1)
诗云:
天生一个神仙洞,无限风光在玉峰。
老绾专定神仙洞,劣儿只喜攀玉峰。
各取所需连床混,笑煞京都八旬翁。
——清.临川山人 旧黄色小说《花荫露》。第三回 父子连台各得其所。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原来老M的诗是抄自这首艳诗。
(2)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不成死不还。埋骨何期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宋·月性(和尚)·《题壁诗》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无成不复还。埋骨何期坟墓地,人问到处有青山。
——西乡隆盛同时代的日本和尚释月性 27岁离开家乡时写的,诗名《题壁》。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 阅读全帖 |
|
m****5 发帖数: 1131 | 24 彻底颠覆毛派观点,毛粉看后一半上吊,一半投河的文章
【中华论坛】 楼行健
颠覆毛派的文章,估计毛派看后,能伤心一大片
楼行健:毛究竟有什么功绩呢?
毛犯过错误,许多是重大错误,这点恐怕已是大家共识,但部分人认为毛也是有功
的,应客观完整地看待和评论毛。那么毛究竟有哪些功绩?我们不妨逐个分析一下。
一, 推翻三座大山,让中国人站了起来?
这是最常见到的,毛的最大功绩。我们不妨来认真分析一下,所谓“三座大山”即
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则本主义。在二战前,中国许多地方被帝国主义列强 控
制,东北和台湾割让给日本;香港由英国掌管;澳门由葡萄牙掌管;上海、天津、青岛
、大连、武汉……有许多外国租界地,等等。
1, 推翻第一座大山——帝国主义?
(1),东北的收复是随二战结束,日本投降而回归中国的,很难算做毛的功劳,毛
从来没到台湾打日本,还不是一样回归了中国?让日本在二战中决定性失败的是 太平
洋战场,中国战场并没让日军伤筋动骨。即便在中国战场上,正面作战的是“国军”,
东北战场上毛自己在《毛选》中都说“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是苏联参 战。”(见《毛~
泽~东选集》...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1862 | 25 由毛泽东和蒋介石的第一首诗看他们的人生追求
人说文如其人,毛泽东和蒋介石各自传世的第一首诗其实就向世界展示了二者的人生抱
负。由毛泽东和蒋介石的第一首诗看他们的人生追求
少年蒋介石(网络截图)
蒋介石的诗作不多,传世的第一首是他1909年在日本士官预备学校读书时写的这首《述
志》,那一年他22岁。诗中写道:
腾腾杀气满全球,
力不如人万事休!
光我神州完我责,
东来志岂在封侯!
在这首诗中,蒋介石写到了当时诸强争霸的险恶国际形势;写到了当时中国急需解决的
问题在于“力不如人”;那么随后他谈到了人生抱负,就是“光我神州完我责”。“东
来志岂在封侯”则表明了他留学日本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前途,也就是说他志向在于国
家富强而不是个人得志。
由毛泽东和蒋介石的第一首诗看他们的人生追求
少年毛泽东(网络截图)
时隔一年,1910年毛泽东是17岁。他第一次离家来到50多里外的湘乡县东山小学求学,
在那里他写了这首《咏蛙》,这首诗被很多人认为是他传世的第一首诗。诗中写道: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首诗得到了中共方面文人的一致称 颂。他们评价少年毛泽东通... 阅读全帖 |
|
f*l 发帖数: 742 | 26 我在青岛读高中时,每周日必到青岛图书馆读书看报、查找历史资料。据说,青
岛图书馆附近就是埋葬康有为的地方,大家都为中国的革命家、大学者,死时竟如此凄
惨感到费解。几十年来,康有为先生的英姿一直缠绕在我的心中。捡起又放下的是康有
为的书卷,而拾起放不下的却是我对康先生尊敬和思念。
但我实在不敢恭维的是风流才子康有为先生一生情无限,爱无边,六位夫人将康
圣人多彩、多婚的人生装点。
忆往昔,康有为曾落魄上海,天天狎妓,却无钱偿嫖资。久而失之,妓家群到康
有为所住的客栈索取,康有为觉得很不好意思,只得走逃广东。康有为一生中几遭清政
府缉杀,数次流亡异域,中学西学在他思想内激荡。也因此,他身上折射出诸多矛盾,
往往言与行南辕北辙。他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可是自己却妻妾成群,且处处留
情,被称为“风流圣人”。
谈“风流圣人”康有为,首先要回顾他的主张变法、促进辛亥革命,并流亡海外
十六的“丰功伟绩“。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二月十日,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主张变法。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朝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翌年,... 阅读全帖 |
|
l*****d 发帖数: 7963 |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adyred (旺红), 信区: Poetry
标 题: 最接近原著,红迷必读:癸酉本红楼梦--(102-108)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6 12:29:02 2013, 美东)
第102回 冷惜春甘伴青灯佛 洁妙玉泥陷瓜洲渡
诗云:林噪蝉鸣渐静息,隐者不问鸾鹤心。虎落平地龙潜池,风过梵铃尽悲音。
话说薛蟠被处斩过后,薛姨妈不觉病倒,成日躺在炕上啼哭,思念儿子。宝钗也曾多次
劝慰,陪着淌了不少泪。贾蓉、贾蔷几次来山庄找宝钗谈论分割贾府房地的事。宝钗道
:“荣宁两府外加大观园竟占了大半条街,若是每人分得一处,也空旷的很。再说如今
世道刚刚安宁,城里生意还是冷淡的很,分的这么多房子,开门面也没有人光顾。我先
不去住着,你们带兄弟们随意住去吧,我怕宝兄弟回去又勾起伤心事,等再过几年他忘
了旧事再搬回去不迟,那么大的地方谁住着都怕。”贾蓉道:“那我就带了弟兄们先住
进去,把大观园都留给你和宝叔了。”宝钗道:“正是如此。”于是蓉、蔷带王仁、倪
二、柳湘莲、卜世仁及众弟兄搬了进去。外头有赁屋的也都打了钱住进来,... 阅读全帖 |
|
w**********i 发帖数: 601 | 28 乾隆、刘墉、和珅、纪晓岚(纪昀)是在电视荧屏上经常出现的“欢喜冤家”,或
是乾隆、刘墉、和珅一组,或是乾隆、纪晓岚、和珅一组。历史上,他们之间的关系究
竟是怎样的?
刘墉与乾隆
关于刘墉与乾隆的关系,民间有很多传说,比如说刘墉是皇太后的干儿子,那么就
是乾隆的干兄弟了。还有“和珅使坏,刘墉参万岁”的传说,这个传说还被编入了传统
相声《官场斗》。总之,把刘墉说成是连皇帝都不怕,连皇帝都敢捉弄的角色。当然,
这些事没有什么根据,也不可能发生,只是反映了老百姓的一种良好愿望。那么,历史
上的刘墉与乾隆的关系究竟怎样?
刘墉是大学士刘统勋的儿子,他前期在官场中的荣辱进退很大程度上与其父的遭际
有关。而刘统勋是乾隆皇帝颇为信任的股肱之臣,所以,总的看,这个时期乾隆对刘墉
还是比较关照的。刘墉被外放做安徽和江苏学政,乾隆都有诗相赠,可见关注与期许。
后来,刘墉因阳曲知县段成功亏空案被判斩决,乾隆也是看在刘统勋的面子上从轻发落
并重新起用。
当然,刘墉作为官场中人,自己也很注意搞好和乾隆的关系。乾隆四十二年秋天,
当时任江苏学政的刘墉向乾隆皇帝奏请自行刊刻乾隆的《御制新乐府》、《全韵诗》,
使之在江... 阅读全帖 |
|
X********7 发帖数: 483 | 29 案例:不过如此——祝英台
梁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凄美的爱情故事,因为它不是墓穴阴森森地合上,故事就带着
凛冽之气地结束,它化了蝶,象征着高尚的爱情挣脱封建主义牢笼,以另外的方法获得
自由,双宿双飞去。这个开放式的尾巴使整个故事变得抒情而唯美,无限开拓了想象空
间。
整个梁祝的故事,其实是祝英台一人在独撑,而梁山伯更像是芭蕾舞中的男伴,起的是
烘托作用。要么是祝英台演技太好,要么是梁山伯实在迟钝。三年来,对于祝英台的性
别从不怀疑,十八里相送时,祝英台的种种借物喻人,都像是对牛弹琴,搞不好,梁山
伯还以为祝英台有断袖之癖。其实马文才也很委屈,他连面都没露,就成了第三者,在
他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天,妻子竟跳进了别人的坟墓,叫他怎么不郁闷。
梁祝这样的悲剧是肯定不会再有了,现在的女子有了更多的自由,求学的,工作的,婚
嫁的,想要嫁给男子,也没有封建主义这座大山压着,而父母的权威性也沦落为参考意
见。可我们这些祝英台真的如愿以偿嫁给了梁山伯,却苍凉地发现,其实梁兄不过如此。
案例:燕子楼的悲剧——关盼盼
关盼盼原是徐州名妓,后被徐州守帅张愔纳为妾氏。白居易远游徐州,张愔设宴款待他
,席间,还让宠... 阅读全帖 |
|
y***f 发帖数: 341 | 30 陆游不仅是南宋著名的诗人,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大师。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记述了当时吴中(今苏州)和四川等地的佳肴美馔,其中有不少是对于饮食的独到见解。
陆游的烹饪技艺很高,常常亲自下厨掌勺。一次,他就地取材,用竹笋、蕨菜和野鸡等物,烹制出一桌丰盛的佳宴,吃得宾客们赞美不已。他对自己做的葱油面也很得意,认为味道可同神仙享用的“苏陀”(油酥)媲美。他用白菜、萝卜、山芋、芋艿等家常菜蔬做甜羹,引得江浙一带居民争相仿效。
陆游在《洞庭春色》一诗中说“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切成薄片的鱼;“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金齑玉脍”就是以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陆游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莱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并诗曰:“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由此可见,陆游是很会烹饪,又很爱烹饪的。
正是因为陆游欣赏这些家乡名菜名点,所...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3910 | 31 转自维基:
有人认为孟姜女的故事来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的齐国武将杞梁的妻子,无名无
姓,称为杞梁妻。“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
?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即杞梁之妻要
求齐侯在宗室正式吊唁杞梁。其中既没有“哭”,也没有长城或者城墙、更無“城崩”
、“投水”等情节。
“哭”的情節早在《礼记·檀弓》記曾子提到“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
”。刘向的《说苑·善说篇》加上“崩城”的内容:“昔华周、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
,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阨。”
接著刘向《列女传》又加上“投淄水”的情節:“杞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
既无所归,乃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
城为之崩。”“乃枕其夫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感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城
为之崩。既葬,曰:‘我何归矣?……亦死而已,遂赴淄水而死。”。
一些诗词也有对杞梁妻的抒情描述。三国时曹植在《黄初六年令》中说“杞妻哭梁,山
为之崩”。敦煌石窟發現的隋唐乐府中有“送衣之曲”,增加了送寒衣的内容。
唐代贯休的诗作《... 阅读全帖 |
|
x*****z 发帖数: 787 | 32 1
任何一种语言,大约总有一些词汇会让我们感到沉重。这是只能神通而难以言喻的某种
感觉——这样一些语词仿佛与生俱来地具有特别的质量,一如陨石般破空砸下,让多数
被击中的心灵感到一阵颤栗,甚而荡漾起如许莫名的痛楚。比如此际,当我拟出这样一
个标题时,我忽然张口结舌手足无措——我在大伯已然成灰的18年之后,依旧如故地感
到失语的疼痛,感到我被这样一些词语压迫得艰于呼吸,甚至流不出眼泪。
我似乎看见大伯躺在四块黑铁般的词语之间——一头是命运和革命这两个古典词汇,一
头是组织和爱情这两个现代词汇,它们的冰冷凝重更加显出大伯蜷曲一生的微弱。我又
恍惚回到20几年前的冬夜,那是在珞珈山下武大的一个简陋平房中,大伯几乎百听不厌
地再次在昏昏灯火下按响贝多芬的磁带。他指着咚咚咚冻轰鸣的四个音符对我说——你
听,这就是命运之神在敲门。
那时年轻的我,还不谙命运的颜色,以为只要插紧锁钥就可以阻挡无常的脚步。以后在
熟知大伯的往事之后,尤其在身经自己的坎壈之后,我方才明白,冥冥中似乎真有某个
神秘的组织或者力量,在暗中编织着个体生命的运数。人在这样的社会中,如同等待植
入软件的机器,终有一些莫测的编程员,在... 阅读全帖 |
|
t****f 发帖数: 376 | 33 古时,有才能而得不到重用的人比比皆是,但也有许多人善于推销自己,在人才济济中脱颖而出,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马周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贞观名臣。当年李世民在朝中搞了一次征文大赛,结果武将出身的常何拔得头筹。李世民知道这个常何有几斤几两,于是就问他枪手是谁。这常何也是个直肠子,说是由家中的门客马周代笔。李世民一听心想,这大老粗府中还有这样的奇才,忙派人去请。可没想到马周架子还很大,派去的人回来说连马周的面都没见着。于是李世民又派人去请,马周还是不露面。李世民的胃口被吊起来了,再派人去请。直到第四次,马周才跟着来人到了皇宫。李世民问了他几个问题。马周对答如流,李世民大为惊叹,当即给马周封了官职。
马周的才能就像锥处囊中,早晚会有出头的一天。但他的炒作功夫也是一流的,请了四次才到,比诸葛亮还能装。
初唐诗人陈子昂才华横溢,但开始并不为人所知,陈子昂心中十分郁闷。一天在街上闲逛,他看见一胡僧卖一把古琴,售价千金。围观的人很多,虽然琴是把好琴,但价格也贵得离谱,大家只有羡慕的份了。陈子昂见状不由灵机一动,二话没说上前就将琴买下了,并请大家第二天去听他弹奏,此事顿成热点新闻,一夜传遍京城。
第二天赶来... 阅读全帖 |
|
w*****s 发帖数: 387 | 34 《四库全书》成为纪晓岚一生最大的荣光。这荣光的背后,是一个学者型官员载浮载沉的人生道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的这句词道出的是传统中国人心底的英雄梦:帮助君王一统天下,留下美名世代传扬。到了清代中期,情况出现了变化——乾隆皇帝要一统天下思想文化,于是疆场厮杀转为文化清理,风云际会,纪晓岚肩负起历史的重任,成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四库全书》”)的总纂官。此前,这位大名鼎鼎的学者曾点评过许多学术典籍与名家诗歌,也撰写过家喻户晓的《阅微草堂笔记》,然而这些都无法与《四库全书》相媲美。《四库全书》成为纪晓岚一生最大的荣光。这荣光的背后,是一个学者型官员载浮载沉的人生道路。
记载自己的奇遇
1724年,纪晓岚诞生于河间府献县(今河北沧县)崔庄。他的出生被附会了种种神奇之说:祖父纪天申梦见一道火光闪入楼中,随后纪晓岚出生;还有人说纪晓岚是火精转世:献县自五代时期就有驱赶火精的习俗,相传火精为女性,赤身出现在火光中。纪晓岚出生前一天,当地又发现了火精,人们敲打铜器来驱赶,火精闪入纪家,这时纪晓岚出生,耳垂有穿痕,脚白而尖,状若缠足,像极了火精;除了火精转世外,还有...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35 搜了一下:
字文开,号耕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生于清顺治六年,卒于雍正四年。戴梓博学多能,通晓天文、历法、河渠、诗画、史籍
等,是著名的机械、兵器制造家。他出生在官吏之家,自幼聪颖不凡。在父亲的影响下
,少年时的戴梓喜欢上了机械制造,曾自己制造出多种火器,其中的一种能击中百步以
外的目标。
据《清朝文献通考·兵十六》记载,戴梓发明“连珠火铳”后,康熙帝龙颜大悦,遂命
戴梓研制母子炮,亦称“冲天炮”。戴梓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很快就将母子炮研制成
功。康熙帝亲自率诸臣去试炮,炮弹射出后,片片碎裂,锐不可当。康熙帝大喜,将母
子炮命名为“威远将军”,并将戴梓的名刻在炮身上。另据记载,康熙帝率军二次亲征
葛尔丹时,就带上了母子炮,在昭莫多战役中,母子炮大显神威。
遭人嫉恨流放盛京。
由于戴梓制造火炮成功,得到康熙帝嘉奖,使时在朝廷供职、也从事火器研究的比利时
人南怀仁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南怀仁由嫉生恨,他逮住了机会,与张献忠的养子一
道,诬陷戴梓,给戴梓扣上“私通东洋”的帽子,使戴梓获罪,于康熙三十年初,举家
被流放至盛京。
在那里,戴梓艰难地生活了30多年,被迫以卖字画为生,“常冬夜... 阅读全帖 |
|
my 发帖数: 104 | 36 昨日在论坛上见一“奇文”《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下称《金》)悚然宣称金庸是
不承认自己是旗人的旗人。和所有网络的谣言贴一样,该贴捏造事实,毫无逻辑,偏偏
有个别无知的网友却信以为真,欣欣然据此大谈什么“事实”和“历史”。在下抽闲徐
功夫,掰一掰该文中的历史和事实,看一看真正龌龊的到底是谁?
一、海宁查氏和少数民族有无关系?
《中国姓氏·三百大姓 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中考证,查姓源起有三支第一支出自姬
姓,第二支出自姜姓,第三支出自芈性。海宁查氏源自姬姓一支,其年谱、志传皆采此
说。如查继佐在《罪惟录·自序》中所说“查氏原系姬姓,鲁侯伯禽之苗裔”。《乾隆
海宁查氏族谱》记载:“新安统宗世谱云:姬姓,号永安公,周惠王时封于查,子爵,
后以封地为氏。凡新安迁派诸谱,奉为始封得姓之祖。”
姬支查姓始居于山东,其后子孙开始迁徙。就海宁查氏而言,它属于新安统宗,据《
查氏宗谱》所载,该宗嗣祖三七世查义祖由高邮迁歙州篁墩(今安徽东南部)为查姓新
安统嗣祖。五十世查文征则移居婺源。而海宁的查氏正是从歙州迁来元至正十七年,来
自婺源的查瑜偕妻儿由朋友介绍到海宁园花里(今海宁市袁花镇)祝家任西席(家... 阅读全帖 |
|
j****7 发帖数: 667 | 37 磨剑剑石石鼎裂,
饮马长江江水竭。
我军百万战袍红,
尽是江南儿女血! |
|
|
|
p****v 发帖数: 293 | 40 一提到林徽因,大家都会感叹她是奇女子。这与她的才气智慧分不开,她写的一手的好文章,她还参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当然大家更加津津乐道的是她与三个有名男子的爱情故事。
第一个就是当初她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的时候与著名诗人徐志摩的爱情故事,徐志摩对她的爱都投射在了那著名的诗作《再别康桥》中了,对康桥的不舍,就是对林徽因的不舍。徐志摩为了林徽因与发妻张幼仪离婚,结果却是林徽因选择了另一个男人。然而徐志摩后来与陆小曼结婚,却也没有忘记林徽因,他为了去北京听林徽因的演讲,乘坐了一个货机,最后货机撞山,机毁人亡。为了她,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只是为了看她一眼。
另一个男人就是林徽因的结婚对象,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梁思成条件也特别的不错,他是著名的建筑家,他最终夺得了美人的芳心。
还有一个就是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他可是对林徽因特别的痴情。为了林徽因终身未娶,到老的时候,林徽因去世了许多年,梁思成也娶了他的学生,金岳霖有一天把大家召集到北京饭店,大家都很奇怪,老金不爱热闹啊。当宴席快开始的时候,老金举杯,今天是徽因的生日。大家都很吃惊。
林徽因一生有三个这样爱她的男人,有那么惊人的才华,这可谓是奇女子... 阅读全帖 |
|
m******w 发帖数: 284 | 41 孝康敬皇后张氏(?-1541年),明孝宗皇后,兴济(今河北青县)人。父亲张峦,母亲金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张氏品行出众,被选为太子妃。孝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孝宗与张皇后的感情极深,同起居,后宫除了张皇后,竟无其他妃嫔,是古今唯一一位一夫一妻的皇帝。孝宗因为皇后的缘故,优待外戚,追封老丈人张峦为昌国公,妻弟张鹤龄为寿宁侯、张延龄为建昌伯,为皇后建立的家庙也十分壮丽。弘治十八年(1505年),孝宗卒,太子朱厚燳即位,改元正德,是为明武宗,尊张后为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上徽号“慈寿皇太后”。十六年,武宗崩,因为无子,奸臣江彬等心怀不轨,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定策禁中,迎立武宗的堂弟朱厚熜为帝,史称明世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世宗入继,称张太后为圣母,上尊号曰“昭圣慈寿皇太后”,也同时尊他的亲祖母邵氏为寿安太后。日子一久,世宗对张太后的淡薄态度就慢慢展露出来,他尊封自己生母祖母,对张太后并不十分礼遇,如有臣子上奏还降罪,又改称圣母为伯母。张太后弟弟犯罪,张太后苦跪求情不果,一病不起。终于,晚景凄凉的张太后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八月崩,谥号为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 阅读全帖 |
|
G******s 发帖数: 94 | 42 原文: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出处:
唐•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背后的故事:
我听一高中语文老师讲过一件事情,说的是他在课堂上问一学生,你读了这篇文章
是什么感受?学生回答说:“如沐春风!”老师想了想,说,具体点!学生也想了想,
说,这没法具体,你懂的。
他说他当时就彻底崩溃了。但是他没有爆发,他说,同学,我懂。但考试的时候考官可
不懂啊!
每当我读到一篇我认为很好的文章的时候就会想起这个老师讲的这件事。“如沐春
风”用来形容读完一篇好文章后的感受并无不可,但过于笼统,有敷衍了事的嫌疑。历
史好文章很多,那历史上那些人读了好文章又是啥反应呢?
先来看看武则天读了好文章是啥反应。武则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帝,她的反
应也异于常人。
话说徐敬业看不惯武则天临朝称制,于684年九月在扬州起兵,以匡扶中宗复辟为由
反对武则天。古人起兵讲究师出有名。于是徐敬业请文章高手骆宾王写一篇讨伐武则天
的檄文。骆宾王不愧是初唐四杰之一,写起文章来洋洋洒洒,气势磅礴。文章写好,徐
敬业读后大喜,命人誊抄,布告天下。武则天自然也见到了这篇檄文。当她读到“...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43 张玉凤与江青之间鲜为人知的战争
大中小 2015-08-22 02:33:18 多维历史
由于毛泽东晚年根本不愿见江青,江青曾不断地对张玉凤“巴结”、“献殷勤”,即便
如此,张和江的关系仍然不和谐。一方面,她们之间的“大妇”和“小妾”的争宠夺利
关系极难缓和;另一方面,张也是个醋劲十足的泼辣女人。据中共中央文件披露,张玉
凤和江青自1973年末起多次因张保管的毛泽东的几百万稿费发生严重冲突。江青甚至公
开叫嚷,毛的存款“不要小张管,要远新管”。文革中毛对江青最严厉的批评(即批评
“四人帮”)正是发生在此次冲突之后。不难猜测,张玉凤在毛严厉批评江青一事上很
可能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摘自2008年第4期《当代中国研究》,作者宋永毅,
原题为《文化大革命和非理性的毛泽东》。
文革期间,江青与张玉凤合影
现代心理学认为,理性是人所特有的一种思维属性,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理性起着极大
的作用。但是,人的精神生活并非纯理性的,人们同时还受情感、欲望、意志、直觉、
理想、幻想、灵感、潜意识、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这些不自觉的、自发的、偶然的、非
逻辑的精神现象便是人的非理性因素和非理性的精神活动。[... 阅读全帖 |
|
x********a 发帖数: 68 | 44 说到被后人号称“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的逸事,除了医术惊人(研究西方人体解剖学
、业余时间为大臣治病)、喜欢调侃内务府秘书、爱品红酒以外,其实还是中国品尝巧
克力名副其实第一人。听说在康熙第一次尝到巧克力往后五十九年,它才流传到北美的
拓荒者中间。但这个吃到第一口巧克力的人,似乎对这稀罕物事并不感冒。这又是为什
么呢?且听下文慢慢道来。
巧克力发源自中美洲,最早是在两千多年前被玛雅人饮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
巧克力借罗马传教士之手首次传入清宫。自从康熙皇帝被法国传教士引进的洋药金鸡纳
霜治好了寒热病以后,那是对西药深信不疑,常令手下讨来些西洋吃食尝鲜。
这个历史上引进cokola(巧克力)的关键人物,名叫赫世亨。赫世亨,满洲完颜氏,出
身镶黄旗包衣。从康熙四十二年开始,赫世亨以内务府员外郎的官职兼任武英殿总监造
的差事。这什么“总造”啊,“内务府员外郎“啊,其实主要就是负责给皇帝编个书、
搜个档案、里里外外传递些口令、整理报告物品,汇报宫人病情、等等一系列杂事,现
在看来和私人秘书差不多。秘书除了偶尔被皇帝朱批调戏以外,还精心为皇帝挑选了上
乘巧克力原料,原意作为汤药,调制饮用...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6612 | 45 曹雪芹说了,写小说的目的不是让读者看作者的小说,而是让读者品味作者的诗作。 |
|
m***n 发帖数: 12188 | 46 这是文学,又不是历史叙述。
写作的是人的口头禅,不是历史事件的事实。
而且这个口头禅也反映了一些历史。
好比唐诗里面的: “舍弟江南殁,家兄塞北亡。 去岁江南旱,苏州人食人。” 之类。
未必是真实事件,但是反应了当时人作诗作文的口头禅。
比如:
江南 - 塞北 是唐代中文文化上的对应概念,前者代表阴柔,细致,温柔,小巧,后
者代表阳刚,粗犷,博大,雄伟。
一个从来没去过江南的人,也可以说:“这个池塘设计得真好,仿佛江南。” 大家都
能理解他的意思。 |
|
s*******w 发帖数: 2257 | 47 我和周永康的故事--沈冰自述 (1) (2016-07-19 20:04:24) 下一个
1
我和周永康的故事
沈冰 著 洪彦 整理
目 录
◎ ◎
楔子
第一章 从未想用美色触及梦想——我是学霸不是校花
第二章 央视的召唤让我放下一切
第三章 央视领导的“重点培养对象”
第四章 我是周永康第二次婚姻的见证人
第五章 我与叶迎春的几个回合
第六章 我和我的世界杯
第七章 我那曾经美满的婚姻生活
第八章 我的闺蜜李小萌
第九章 没有肌肤之亲的李东生有恩于我
第十章 王小丫终成正果
第十一章 我被误解,愤而离婚
第十二章 赵忠祥,我的偶像破灭了
第十三章 在红黑两道游走的郭振玺
第十四章 我曾经成为芮成钢的挡箭牌
第十五章 一顆新星的陨落——欧阳智薇
尾声
****************************************************************************
*******
楔子
经历了漫长的黑夜,今早起来从窗外飘进来一片金黄色的梧桐树叶,我将它作为书签夹
入我的书里,心中不得不感叹,真的是“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这么快,又一个秋天
来临了...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8 《陈寅恪研究出版热和读书热中的思考》
最近,陈寅恪研究出版热和读书热再次迎来了新一轮的高潮。也许,2011年出版的拙著
《闲话陈寅恪》是这轮高潮的始作俑者吧。当时,第2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哈尔滨
拉开帷幕,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刘正、黄鸣合著《闲话陈寅恪》一书即被推出,并且
被称为“在读书界反响强烈,引发新一轮陈寅恪热”。时过两年,随着陆键东的新版《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的出版,报刊新闻和出版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这一热潮真
的已经形成了。
面对这一局面,我们这些陈学研究的局外人都感到十分欣喜,那么陈氏后人和“陈学专
家”应该更是喜不自禁了吧?然而,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拙著引来了两位年轻有成的
“陈学专家”胡文辉和张求会二君的诘难。先是胡君主张拙著《虚经腐史意何如:陈寅
恪先生的文字游戏》一篇,完全是抄袭他对《经史》诗的解说。而后张君出面在《南方
都市报》上发表了《无准备却赶时髦……这样写陈寅恪,真的可以吗》 一文,该文对
拙著大加指责和嘲讽,并给拙著贴上了“恶意檃栝、以臆测代替考证等等不良学风”的
标签。有鉴于此,迫使我不得不停下手中的科研和著述,开始思考陈寅恪研究出版热和
读书...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9 陈寅恪“用东坡韵”诗中蕴含的生命情调
刘正1 黄鸣2
(1.中国人民大学 古籍所教授,北京 100872;2.中央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
院副教授,北京 100081)
[内容提要]本文从《陈寅恪诗集》中抽选出“用东坡韵”诗这个主题,进行分析和考证
,认为苏东坡《正月三日点灯会客》等诗歌中对“故国”和“当年”的浓厚的伤感和追
忆情绪,引起了陈寅恪先生的强烈共鸣,以至于他先后写下了14首步东坡韵的诗歌。本
文在指出新旧时代交替的文化心理与其自身的目盲因素对于陈寅恪诗歌创作的重要影响
之时,进而阐明此种类型诗歌与陈寅恪先生晚年心境之关系。力求以陈先生的以诗证史
的研究方法,来还原他本人的文化心境与生命情调,为陈寅恪先生的心态史研究提供一
种路径。
[关键词]陈寅恪、苏东坡、用东坡韵、文化心理、心境
作为传统知识人所具有的特殊素养,陈寅恪养成了以诗记事的习惯。因此,对其诗的解
读,成了分析其晚年心态的重要门径。而在陈寅恪先生的诗中,有一个重要现象至今无
人提及,即他的“用东坡韵”诗。
据我们统计,他的“用东坡韵”诗有《丁亥元夕用东坡韵》(1947年)、《戊子元夕放
焰火呼邻舍儿童聚观用东...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50 你的理解比他更好。
我觉得他是对东亚传统文化的理解太差,用西方概念去理解东方。
不仅中国,东亚都有些类似。日本也是典型,日本皇军喊叫“为天皇献身”,抱着炸药
包去撞坦克,。类似的仪式也有很多,只有天皇才能使用的文字词语,只有天皇才能穿
的衣服,等等。这并不是说日本人都是天皇的奴隶
美国人理解不了,西方也没有这种行为。封建骑士,比如十字军也不会高喊为主人或者
教皇献身,而是为基督或者圣母献身。
高呼 villa maria 冲向穆斯林的阵地。
穆斯林武士不会喊“为了哈里发,冲啊,”或者“为了苏丹,冲啊”,而是“因沙阿拉
”。但是传统伊斯兰社会是妥妥的奴隶制。
中国历史上则从来没有过那种绝对的奴隶制。
贾宝玉说 “咱们要为君父生色”,很难翻译为西方语言,在日语则几乎不用翻译。 “
君恩”这个概念传统中国人日本人都懂。 翻译为英文就没有那个境界意思了。
松井石根大将在南京战后,曾经当众吟诗:
汗了戎衣四十秋,兴国如梦大江流;
君恩未报身先老,再战中华四百州(执戟重征四百州)。
满座泣下。就是这种意境。不仅日本人,就连“汉奸”们也感动了。纷纷作诗相和。
“君恩未报身先老”,这句话,引起了所有人...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