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真諦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
j*******7
发帖数: 6300
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SONG]愛的真諦
很好听。
n**********a
发帖数: 438
2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ptdcdssqs/default.php
暇身勝過如意珠,如是得來只一次,
難得易失如空電,思後應覺世間事,
如同去揚純糠秕,故應晝夜求真實。
瑜伽我亦如是修,你欲解脫如是行。
此處講人身難得和壽命無常,先講人身難得。具足暇滿之人身非常昂貴,非常
難得,如以價值衡量則遠已勝過世間一切如意摩尼珠。法王如意寶所著之《忠言心之明
點》云:“難得此身如曇花,勝過萬寶具果義。”摩尼寶乃無價之寶,難以錢財來購買
,而人身則更加寶貴難得了。如此殊勝之人身,在無邊之輪迴相續中,的確是難以得來
的。無數大成就者,具大神通者,皆以神通現量觀察生生世世轉生人身的情況,發現確
實極為少有。今生得到此身只有一次,來世如何,我...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3
结缘书籍
信源宝藏 《法王晋美彭措传》——如实记载了法王如意宝的生平事迹,可令大家正
面了解法王的真实功德。
《佛教科学论》——佛教为什么不是迷信?
《金刚经释》——《金刚经》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典?
百业经 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宣說因果不虛的一部經典,共有一百多則公案,形象地闡
明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真諦。該經在漢文《大藏經》中已佚失,唯有藏文版本尚
存,故而上師仁波切發心重新將其翻譯出來。尤其是文中收集了法王如意寶、上師仁波
切傳講時對部分經文的精闢分析,頗有畫龍點睛之妙。
智悲清流 《金刚经开示录》——在藏地,《金刚经》没有藏文讲义可作参考。而上
师仁波切凭借自己的智慧,原原本本揭示了佛陀的意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宝典。《净
土教言讲记》——很多人认为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势同水火、格格不入,尤其是净土法
门,似乎在藏传佛教中从不占有一席之地。但通过学习此论典,这部观念会有明显改变
,你能真正认识到佛教各派互不相违,各宗派之间没有任何隔阂与矛盾。
中论讲记 本论集佛陀二转般若法轮之所有精华于一体。尤其对汉地众生进一步理解
《金刚经》、《心经》等般若经典,以及禅宗祖...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4
结缘书籍
信源宝藏 《法王晋美彭措传》——如实记载了法王如意宝的生平事迹,可令大家正
面了解法王的真实功德。
《佛教科学论》——佛教为什么不是迷信?
《金刚经释》——《金刚经》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典?
百业经 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宣說因果不虛的一部經典,共有一百多則公案,形象地闡
明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真諦。該經在漢文《大藏經》中已佚失,唯有藏文版本尚
存,故而上師仁波切發心重新將其翻譯出來。尤其是文中收集了法王如意寶、上師仁波
切傳講時對部分經文的精闢分析,頗有畫龍點睛之妙。
智悲清流 《金刚经开示录》——在藏地,《金刚经》没有藏文讲义可作参考。而上
师仁波切凭借自己的智慧,原原本本揭示了佛陀的意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宝典。《净
土教言讲记》——很多人认为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势同水火、格格不入,尤其是净土法
门,似乎在藏传佛教中从不占有一席之地。但通过学习此论典,这部观念会有明显改变
,你能真正认识到佛教各派互不相违,各宗派之间没有任何隔阂与矛盾。
中论讲记 本论集佛陀二转般若法轮之所有精华于一体。尤其对汉地众生进一步理解
《金刚经》、《心经》等般若经典,以及禅宗祖...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5
结缘书籍
信源宝藏 《法王晋美彭措传》——如实记载了法王如意宝的生平事迹,可令大家正
面了解法王的真实功德。
《佛教科学论》——佛教为什么不是迷信?
《金刚经释》——《金刚经》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典?
百业经 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宣說因果不虛的一部經典,共有一百多則公案,形象地闡
明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真諦。該經在漢文《大藏經》中已佚失,唯有藏文版本尚
存,故而上師仁波切發心重新將其翻譯出來。尤其是文中收集了法王如意寶、上師仁波
切傳講時對部分經文的精闢分析,頗有畫龍點睛之妙。
智悲清流 《金刚经开示录》——在藏地,《金刚经》没有藏文讲义可作参考。而上
师仁波切凭借自己的智慧,原原本本揭示了佛陀的意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宝典。《净
土教言讲记》——很多人认为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势同水火、格格不入,尤其是净土法
门,似乎在藏传佛教中从不占有一席之地。但通过学习此论典,这部观念会有明显改变
,你能真正认识到佛教各派互不相违,各宗派之间没有任何隔阂与矛盾。
中论讲记 本论集佛陀二转般若法轮之所有精华于一体。尤其对汉地众生进一步理解
《金刚经》、《心经》等般若经典,以及禅宗祖...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2012-10-20 Osifu開示
2012-10-20 Osifu開示
Osifu明確要求弟子不要建QQ群,退出網路,集中一切時間精力用於淨化、昇華、提升。
Osifu明確要求弟子不要張揚高調,退出網路,集中一切時間精力用於淨化、昇華、提
升。
有的人聽從師命,有的人不聽。
這就是Osifu的難處之一。Osifu只能提出要求,不能勉強任何人做任何事。全憑自覺。
Osifu只是講宇宙人生的真諦,無宗無派無教門,Osifu永遠不會創立任何宗教門派。
Osifu只是用心靈流露心聲,無我無為順道演,Osifu永遠不會創建任何組織機構團體。
Osifu是一個能量信息密碼團,肉身一個皮囊。Osifu沒有個人的利益,唯一的目的就是
“造福蒼生,普濟億靈。”
Osifu生命的全部意義就在於“造福蒼生,普濟億靈。”
Osifu生命的全部價值就在於“造福蒼生,普濟億靈。”
Osifu的生命為“造福蒼生,普濟億靈”而存在。
一直在踐行自己的大願,從來沒有動搖和退縮過。
十多年來,Osifu一直在踐行自己的大願,從來沒有懷疑和猶豫過。
十多年來,Osifu一直在踐行自己的大願,從來沒有停止和懈怠過。
十多年來,雖然Osifu經歷過太多的風風雨...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7
寂天菩薩傳
── 寂天菩薩七種稀有傳記略說
索達吉堪布 開示
在漢傳佛教中,寂天菩薩的事蹟知之者甚少。宋朝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天息
災譯師曾譯《入行論》為《菩提行經》,題為法稱菩薩造,文字艱澀難懂,故歷史上似
是無人注重。近年來由於藏傳佛教的影響,此論已有隆蓮法師、如石法師的兩種漢譯本
在漢地傳揚,但作者寂天菩薩的較詳事蹟,所知者仍是寥寥無幾。
關於寂天菩薩的史實,有七種稀有傳記,如頌云:「本尊生喜住爛陀,示蹟圓
滿破諍辯,奇異事蹟與乞行,為王降伏諸外道。」
寂天菩薩是古印度南方賢疆國的王太子,原名寂鎧,父王名善鎧。他從小信仰
佛法,恭敬三寶,對自己的眷屬和其他眾生非常慈善,常給他們財施等。太子幼年即學
識出眾,諳達世間的各種學...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8
各位道友,您们好!
我们很高兴地宣布美国BICW结缘书籍中心成立。精心挑选的第一批结缘书籍共20部也已
运达。20部书籍涵盖了因果、戒律、般若中观、佛陀及祖师传记、上师日记和儿童佛教
课程等内容。所有书籍免费结缘,仅收取少量邮资。有兴趣的道友,请按要求下载并填
写〝结缘书籍订单〞,寄给我们负责的师兄。
欢迎您将此消息转发给认识的佛友。愿每一位欲趋往菩提正道的佛友都能找到相应的法
门和具格上师。
随附书籍简介供您参考。
吉祥如意!
附件:简介 订单
原文链接可以下载目录,订单:
http://www.buddhistweb.org/usa/mgfhdt/3887-%E7%BE%8E%E5%9B%BDbi
结缘书籍
信源宝藏 《法王晋美彭措传》——如实记载了法王如意宝的生平事迹,可令大家正
面了解法王的真实功德。
《佛教科学论》——佛教为什么不是迷信?
《金刚经释》——《金刚经》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典?
百业经 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宣說因果不虛的一部經典,共有一百多則公案,形象地闡
明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真諦。該經在漢文《大藏經》中已佚失,唯有藏文版本尚
存,故而上師仁波切發心重...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上师的打嗝,放屁,与做爱-zt
這是一張非常珍貴的照片。著名的寧瑪大師,頂果欽哲法王,在西藏時,即是邱陽創巴
仁波切的上師之一。他們之間的因緣,追溯到前世今生:頂果欽哲曾經在第十世創巴仁
波切座下學法,而後來,他又成為第十一世創巴(邱陽創巴)仁波切的老師。
在創巴仁波切赴歐美傳播佛法給西方人的世界之時,因為其與眾不同、並且非傳統式的
接引作風,頗受到許多同儕西藏喇嘛的誤解非議。「只有頂果欽哲仁波切,在提到創巴
仁波切之名時,總是用特別尊重的口吻,也不贊同其他人對創巴仁波切的評語──似乎
只有他,能夠了解創巴仁波切的心意伏藏,香巴拉的願景和視見。」(此根據宗薩欽哲
仁波切2005年一月,於加拿大Halifax的口述故事。)
1976年,頂果欽哲法王,應創巴仁波切之邀,首度至北美訪問。數年前 (2004年),雪
謙冉江仁波切(Shechen Rabjam Rinpoche 頂果欽哲仁波切的孫子,現雪謙寺的住持)
,於紐約香巴拉中心傳法的時候,以藏文(當場有英文翻譯),向我們唸誦了頂果欽哲
仁波切離開北美時、在飛機的航程上、寫給創巴仁波切的一首長詩,其文字之優美,情
感之珍惜殷切,冉江仁波切說,翻譯其實也難以傳達藏文原詩的...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戕害佛法的六識論
第七識末那,就是意根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末那识(梵語:manas-vijñāna),佛教術語,識的分類之一,為瑜伽行唯識學
派護法學系或法相唯識宗所说八识中的第七识。具恆審思量之性,又稱我意識我主宰,
為與意識(mano-vijñāna)即第六識相區別,稱為末那識[1]。護法論師等稱其
亦為阿賴耶識的俱有依[2]
末那(manas),義譯為意,是思量、思考的意思。在《雜阿含經》中,意與心、識經
常一同出現,被當成同義詞[3]。是六識與六內處即六根之一。
玄奘譯《瑜伽師地論》有關於識蘊有兩個說法:一為心意識三分,心、「末那」與識並
列[4];二為本識和轉識二分,「末那」是七轉識之一[5]。玄奘譯《顯揚聖教論》中,
提到識有八種,為阿賴耶識、五識、「意」及意識[6]。安慧《大乘廣五蘊論》記載為
六轉識、染污意和阿賴耶識[7]。
《瑜伽師地論》中記載,「末那」恆與我見我慢相應[8],常與阿賴耶識俱轉[9],意識
依染污末那,而受相縛,不得解脫[10]。真諦譯《決定藏論》對應段落稱意識依「心」
得立[11]。
玄奘譯《瑜伽師地論》中指示「末那」為意根[12],玄... 阅读全帖
h*******d
发帖数: 1191
11
来自主题: _BibleStudy版 - 11月罗马书查经 - 第7章
B 脫離律法(七1~25)
{\Section:TopicID=147}1. 婚約之喻(七1~6)
保羅在六14所說的話,具有革命性的含意。如果因為「你們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
典之下」,「罪」就「必不能作你們的主」;那麼「在律法之下」就是受罪的轄制,而
「在恩典之下」,就不僅是從罪的領域中得釋放,也是脫離律法的統治了。對保羅而言
,在「恩典之下」是隨從聖靈而活;「在律法之下」則是「順從肉體活著」(八5、13
)152。
保羅不認為律法有錯──當然,因為它是神的律法。它禁止罪行,說明義行;以色
列中屬神的人都知道,律法可以防範罪。有位詩人曾說:「愛稱律法的人有大平安,什
麼都不能使他們絆腳」(詩一一九165);另一位說:「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
心」(詩十九7)。
可是保羅的說法不同,他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而言。神的律法本身不僅宣告了神的旨
意,也表明了祂的性情,「是聖潔、公義、良善的」(七12)。但律法所運行的對象─
─人的肉體──有問題(八3);人以為宗教就是遵行律法,只要盡力履行律法的要求
,「按規矩來」,就可以蒙神悅納。
彼得在耶路撒冷大會中,曾形容律法為「我們祖宗和我們所不能負...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关于佛法的一个问题
心經講義 ZT
达赖尊者 2002年于台湾
經典曾說藉由聽聞的力量才能分辨什麼是法?什麼是非法?什麼是暫時利益?什麼是究
竟利益?什麼是所取或什麼是所斷?這不是天生所能了解的,必須藉由聽聞學習才能了
知。
由聽聞的力量了解應取應捨,了解是非,斷十惡業、行十善業,進而去守戒,包括別解
脫戒、居士五戒、沙彌戒和比丘戒。
也藉由聽聞的力量斷除散亂心、昏沈掉舉,培養正知正念而成辦專一、凝靜的不動三摩
地。
進一步,由聽聞所生慧、思所成慧直到修所成慧,緣空性的止觀雙運,現證空性而得到
涅槃。以上是經典提到聽聞的種種功德。(註:源自聽聞集「由聞之諸法,由聞遮諸惡
,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無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聽聞」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國對教育及知識的提升非
常重視,台灣的知識教育水準很高,我很隨喜,但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大多是在追求外在
的物質,我們以為快樂是由來自於物質的滿足,但事實上我們雖然學了那麼多,卻沒有
想像中的快樂。那是因為所學的知識與追求的快樂目標不符合而導致的。真正快樂的知
識,應該建立在心靈上,我們應從內心提升,來追求心靈的喜悅,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
許多宗教因而發展了...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关于佛法的一个问题
心經講義 ZT
达赖尊者 2002年于台湾
經典曾說藉由聽聞的力量才能分辨什麼是法?什麼是非法?什麼是暫時利益?什麼是究
竟利益?什麼是所取或什麼是所斷?這不是天生所能了解的,必須藉由聽聞學習才能了
知。
由聽聞的力量了解應取應捨,了解是非,斷十惡業、行十善業,進而去守戒,包括別解
脫戒、居士五戒、沙彌戒和比丘戒。
也藉由聽聞的力量斷除散亂心、昏沈掉舉,培養正知正念而成辦專一、凝靜的不動三摩
地。
進一步,由聽聞所生慧、思所成慧直到修所成慧,緣空性的止觀雙運,現證空性而得到
涅槃。以上是經典提到聽聞的種種功德。(註:源自聽聞集「由聞之諸法,由聞遮諸惡
,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無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聽聞」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國對教育及知識的提升非
常重視,台灣的知識教育水準很高,我很隨喜,但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大多是在追求外在
的物質,我們以為快樂是由來自於物質的滿足,但事實上我們雖然學了那麼多,卻沒有
想像中的快樂。那是因為所學的知識與追求的快樂目標不符合而導致的。真正快樂的知
識,應該建立在心靈上,我們應從內心提升,來追求心靈的喜悅,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
許多宗教因而發展了...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經講義 ZT (转载)
經典曾說藉由聽聞的力量才能分辨什麼是法?什麼是非法?什麼是暫時利益?什麼是究
竟利益?什麼是所取或什麼是所斷?這不是天生所能了解的,必須藉由聽聞學習才能了
知。
由聽聞的力量了解應取應捨,了解是非,斷十惡業、行十善業,進而去守戒,包括別解
脫戒、居士五戒、沙彌戒和比丘戒。
也藉由聽聞的力量斷除散亂心、昏沈掉舉,培養正知正念而成辦專一、凝靜的不動三摩
地。
進一步,由聽聞所生慧、思所成慧直到修所成慧,緣空性的止觀雙運,現證空性而得到
涅槃。以上是經典提到聽聞的種種功德。(註:源自聽聞集「由聞之諸法,由聞遮諸惡
,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無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聽聞」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國對教育及知識的提升非
常重視,台灣的知識教育水準很高,我很隨喜,但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大多是在追求外在
的物質,我們以為快樂是由來自於物質的滿足,但事實上我們雖然學了那麼多,卻沒有
想像中的快樂。那是因為所學的知識與追求的快樂目標不符合而導致的。真正快樂的知
識,應該建立在心靈上,我們應從內心提升,來追求心靈的喜悅,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
許多宗教因而發展了許多心靈提升的方法,希望人們能從心靈提升上尋...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死轮回是没有“主体”的
無我的輪迴─ ─佛教的生死觀
郭朝順
華梵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元培學報
第五期 (1998.12)
一、印度傳統的輪迴思想
生死問題是一切宗教的大問題,更是人生的大問題。吾人因何有生?為何有死?在生之
前,在死之後,吾人存在嗎?還是並不存在?這些問題並不是只有宗教家或者宗教信徒
才會追問的,而是只要知道這世上存在死亡現象之人,在他內心的深處,都會不由自主
地興起種種關於生死的諸般疑問。相傳釋迦牟尼佛出家的因緣之一,便是當其為悉達多
太子時出遊,親眼目睹老病死的現象而引發[1]。
悉達多第一次看到死亡與葬禮,死亡的現象大大地震動了他的心靈,因為「死亡」就是
離開人世,就是無論父母、親人都無法再見到死者,而死者也無法再見父母、親人、愛
人。讓我們想像一下躺在墓地的死者,孤零零地一個人處在他的棺木之中,至親至愛的
親人,在喪禮結束之後,就算再留戀,遲早也會離去,所有的生者都要去過他們人世間
的生活,有陽光,有活力,有喜,有悲的生活﹔只有那棺中之人,一個人被留在墓穴的
棺木之中,身上布滿細菌,爬滿蟲蟻,流出膿汁,化為枯骨。印度以火葬為主,火葬雖
沒土葬那般令人對於地底幽冥產生想像與畏懼,但喪禮...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来藏之体性--八不中道
转--印顺大师的中觀論頌講記
正釋
觀因緣品第一
一切法的存在與生起,是依於因緣的,這是佛法的根本義,所以先觀察 因緣,看
他是怎樣的生起一切法。泛泛而談,世間一切法,有因有果,世人 也未嘗不說。但唯
有佛教特別談到:凡是存在的,是從眾緣所生的;非緣生 的,一點也沒有。因緣二字
,在根本聖典中,有何不同,很不易說,如集、 因、緣、生、根、觸等,都名異義同
;不過習慣都簡單的只說因緣吧了。一 般的解釋:親切的、主要的條件是因,疏遠的
、次要的條件是緣。其實也不 一定。如薩婆多部說六因,舍利弗毘曇說十因,瑜伽論
說十因,是包括一切 因緣在中的;銅鍱者說二十四緣,舍利弗毘曇說十緣,說一切有
部說四緣, 因也是包括在內的。怕是有部學者吧!把種種因緣,精練為四緣,為後代
學 [P48] 者所通用。佛說一切法從因緣生,目的在破邪因、無因,常見、斷見等錯誤
,又開示一切法的寂滅性。這本是佛學中,普遍而共認的。但一般人對緣生 的見解,
生起不正確的錯誤,主要是以為有實在的法,從實在的緣生。本品 觀因緣,就是否定
自性有的因緣生,深刻的通達諸法無自性空。如一般所講 的因緣。雖不同於外道的妄
計,但不徹底...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辨識佛法的準則
朱倍賢 講於2015.12.20
關於真正的佛法具有什麼樣的特質,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的爭論。不同的論師乃至後來「
大乘」結集出來的經典,以不同的標準,判定甚麼是佛法、甚麼不是佛法。層出迭起的
部派論典和「大乘」經典,彼此互判誰才是「了義」、「不了義」。越是後出的經典,
越是有對較早集出的經典有翻案的優勢——已經流傳開了的、較早集出之經典,畢竟無
法對後起的「重新判教」作回應、反駁。
舉例來說,部派佛教發明了「三法印」、「四法印」、「五法印」等等不同的說法,以
此認證「具有佛法特徵的烙印」。「般若系統」的眾多經典,則一舉推翻前說,判定「
無自性空」為「一實相印」——對終極真理的判定。更後來,以「唯識」為宗的《解深
密經》拍板「識外無境」、「三性」等為佛陀最幽深的教義,自稱是比起較早傳出的「
般若」「無自性空」之說更為殊勝,是為「第三轉之法輪」。而大概目前佛教界最普遍
的講法,就是以「緣起性空」作為判定佛法的「法印」。
然而,遍閱原始經典,全然看不到佛陀以上述的那些方法來判定「法」的真實性。佛陀
從來不以某種哲學立場、對宇宙現象本體的某種認知,來界定佛法。佛陀從來不講:如
果你把宇宙的本質形...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8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Fri Aug 12 14:12:59 2011, 美东) 提到:
原始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始佛教指的是“基礎的佛教”,又稱「初期佛教」,係指釋迦牟尼在世時的佛教。佛
入滅後一百年部派根本分裂之前的佛教稱為「根本佛教」,此時已經受到佛陀本生故事
的影響,蘊含佛教分裂的遠因。至於被稱為小乘的部派佛教及後續的大乘佛教、祕密大
乘佛教(或稱金剛乘、密續乘)則是屬於“發展的佛教。”
詞語釋義
最早使用這個分類法的,是日本的佛教學者,如日本《廣說佛教語大辭典》對於“原始
佛教”定義如下:「相對於後世發達之大乘佛教,指釋尊在世時代至二十部派開始分裂
前之佛教。此時代之經典,包含佛教教說最古之原型。原始佛教一詞,係依明治以後佛
教研究者而使用。」日本學者對於這個詞的定義尚有爭議。
最新的觀念為烏帕沙瑪比丘在《相應菩提道次第》所提出“原始佛教”这个概念,指的
是釋迦牟尼在世時的佛教,此時教法一味合和無諍。佛入滅後一百年部派根本分裂之前
的佛教稱為...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19
来自主题: ChinaNews2版 -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mily 讨论区 】
发信人: bigbowl (Big Bowl), 信区: Family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22:56 2012, 美东)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538
20
来自主题: Family版 -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列。
佛陀教育中心 負責人
中華護生協會 理事長
海 濤
放生功德
1、「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彌勒菩薩
2、「眾生即佛,殺眾生即殺佛,救眾生即救佛。」
3、「...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538
21
来自主题: NewYork版 -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列。
佛陀教育中心 負責人
中華護生協會 理事長
海 濤
放生功德
1、「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彌勒菩薩
2、「眾生即佛,殺眾生即殺佛,救眾生即救佛。」
3、「...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538
22
来自主题: Pittsburgh版 -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列。
佛陀教育中心 負責人
中華護生協會 理事長
海 濤
放生功德
1、「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彌勒菩薩
2、「眾生即佛,殺眾生即殺佛,救眾生即救佛。」
3、「...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23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mily 讨论区 】
发信人: bigbowl (Big Bowl), 信区: Family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22:56 2012, 美东)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GoLost (GoLost), 信区: Wisdom
标 题: 佛法、道德与菩提心-宗萨钦哲仁波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7 10:36:32 2015, 美东)
所谓「客观」的佛教学者们的信仰
赖瑞(Larrie)要我谈谈佛法与道德、佛法是否为一条说教之路,以及什么是真正的菩
提心?我刚从东方过来,有一点晕头转向。到达之后我马上去了牛津,此刻我应该正在
牛津做某件事。晕头转向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和牛津的一些学者们谈话。他们很棒,
真的很棒。那里有许多所谓的佛学教授或佛教专家,他们强烈否定转世,他们不相信佛
陀给过「不二」及诸如此类的教授。这教导了我许多。就在昨天,我提到卡尔‧
波普尔(Karl Popper)。我只听过他的名字,但从未真正了解他。在牛津有人告诉我,
他们正在「客观地」研究佛法;这很有意思。这些都让我晕头转向,因为我必须切换到
佛教徒的思维,以便讨论今天这个主题。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理解「不二」并不容易
如果不谈「不二」,我觉得我们不可能真正谈论佛法,但「...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5
所谓「客观」的佛教学者们的信仰
赖瑞(Larrie)要我谈谈佛法与道德、佛法是否为一条说教之路,以及什么是真正的菩
提心?我刚从东方过来,有一点晕头转向。到达之后我马上去了牛津,此刻我应该正在
牛津做某件事。晕头转向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和牛津的一些学者们谈话。他们很棒,
真的很棒。那里有许多所谓的佛学教授或佛教专家,他们强烈否定转世,他们不相信佛
陀给过「不二」及诸如此类的教授。这教导了我许多。就在昨天,我提到卡尔‧
波普尔(Karl Popper)。我只听过他的名字,但从未真正了解他。在牛津有人告诉我,
他们正在「客观地」研究佛法;这很有意思。这些都让我晕头转向,因为我必须切换到
佛教徒的思维,以便讨论今天这个主题。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理解「不二」并不容易
如果不谈「不二」,我觉得我们不可能真正谈论佛法,但「不二」不是那么容易。最近
我和一些印度知识分子们聊天。我甚至有点担忧,我们西藏人实际上有多努力想要去彻
底了解不二的概念,如同这些印度人所做的一样。真正理解不二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
如果你以卡尔‧波普尔的方式去思考。如果你真的认为某些事物是...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6
☆─────────────────────────────────────☆
SeeU (See you) 于 (Wed Oct 17 01:54:14 2012, 美东) 提到:
阿罗汉才断无明,是佛教传统的共识。最近几年,有随佛比丘主张初果就断无明。本文
从南北传相应阿含的修多罗部分,来探讨这个观点是否成立。
杂阿含203经
诸比丘!云何一法断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谓∶无明离欲;明生,得正智,能自记说∶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南传:相应部35相应80经
「大德!而怎样知、怎样见,使比丘的无明被舍断而明生起呢?」
「比丘!这里,比丘听闻∶『一切法都不值得执著。』比丘!当比丘听闻∶『一切
法都不值得执著。』时,他证知一切法;证知一切法后,他遍知一切法;遍知一切法后
,从不同点看见一切相∶从不同点看见眼,色……眼识……眼触……也从不同点看见凡
以这眼触为缘生起的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受。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03.htm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对阿罗汉的描述。北传<杂阿
含...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7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譚嗣同:仁學
仁學
作者:譚嗣同 清
目录
■1 自敘
■2 仁學界說二十七界說
■3 仁學一
■3.1 一
■3.2 二
■3.3 三
■3.4 四
■3.5 五
■3.6 六
■3.7 七
■3.8 八
■3.9 九
■3.10 十
■3.11 十一
■3.12 十二
■3.13 十三
■3.14 十四
■3.15 十五
■3.16 十六
■3.17 十七
■3.18 十八
■3.19 十九
■3.20 二十
■3.21 二十一
■3.22 二十二
■3.23 二十三
■3.24 二十四
■3.25 二十五
■3.26 二十六
■3.27 二十七
■3.28 二十八
■3.29 二十九
■3.30 三十
■4 仁學二
■4.1 三十一
■4.2 三十二
■4.3 三十三
■4.4 三十四
■4.5 三十五
■4.6 三十六
■4.7 三十七
■4.8 三十八
■4.9 三十九
■4.10 四十
■4.11 四十一
■4.12 四十二
■4.13 四十三
■4.14 四十四
■4.15 四十五
■4.16 四十六
■4.17 四十七
■4.18 四十八
■4.19 四十九
■4.20 五十
自...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28
能断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蒭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尒
時世尊於日初分整理常服執持衣鉢入室羅筏大城乞食時薄伽梵於其城中行乞食已出還本
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於食後時敷如常座結加趺坐端身正願住對面念時諸苾蒭來詣佛所
到已頂禮世尊雙足右遶三匝退坐一面具壽善現亦於如是眾會中坐。
尒時眾中具壽善現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至
如來應正等覺能以[宋-木+取]勝攝受攝受諸菩薩摩訶薩乃至如來應正等覺能以[宋-木+
取]勝付囑付囑諸菩薩摩訶薩世尊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攝伏其心作
是語已。
尒時世尊告具壽善現曰善哉善哉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乃至如來應正等覺能以[
宋-木+取]勝攝受攝受諸菩薩摩訶薩乃至如來應正等覺能以[宋-木+取]勝付囑付囑諸菩
薩摩訶薩是故善現汝應諦聽極善作意吾當...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9
作者:AMOHA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222707/answer/420315429
来源:知乎
大乘心經是假佛教經典
佛入滅後佛教中有些叛徒信仰和原來佛教教義不合,
不過那些佛教的叛徒不反省自己錯誤反而發明「大乘」經典
自誇自己的錯誤信仰是高級「大乘」,
抹黑佛說的佛法是低級「小乘」、假的「非實化城」,
瞎掰佛用低級「小乘」、假的「非實化城」詐騙「怯弱下劣」的佛弟子,
稍微有點理智就知道真正的佛不會抹黑佛自己說過的佛法是低級「小乘」、假的「非實
化城」。
說穿了「大乘」經典就是打著佛教招牌反佛教的假佛法,
很多附佛外道都學會了「大乘」經典的詐騙手法,
那些附佛外道會說他們學的是比較高級的佛法,佛教學的是比較低級的佛法。
「大乘」「妙法蓮華經」就是典型「打著佛教招牌反佛教」的「假佛經」。
http://tripitaka.cbeta.org/T09n0262_001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無二亦無三。  除佛方便說。
但以假名字,  引導於眾生,
說佛智慧故,  諸佛出於世。
唯此一事實,  餘二則非真,
終... 阅读全帖
r******4
发帖数: 178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弟子摩訶迦葉尊者
公元前約480年,佛陀入滅那年夏季雨期,摩訶迦葉尊者從庫西那加拉回到王舍城,在
郊外的七葉巖召集五百位阿羅漢,由阿難尊者誦法,優波離尊者誦律,經過會眾的確認
之後,次第編輯,攝題記誦,是謂第一結集。
當時的結集記誦均以語言傳持並未以文字記錄。用心記誦,一方面是對法的敬重,
一方面是因為當時印度社會的文字運用、刻劃工具、書寫材料都還沒有充分發展出來,
語言傳誦的方法遠較文字記錄來得簡易而有效率,親切而詳細。所以第一次結集成經律
之後,僧伽代代傳誦,直到公元前80年左右,才普遍用文字記錄下來,輾轉流傳翻譯成
為今日讀誦的經律。
迦葉尊者的結集工作主持得非常嚴謹,編輯的次第也非常切合四聖諦的教法─先由
「五陰相應」闡釋「苦」聖諦,其次以「六入相應」闡釋「集」聖諦,接著以「因緣相
應」闡釋「滅」聖諦,然後以「道品相應」闡釋「道」聖諦;戒律方面則詳細地說明制
戒的緣起,開遮的事例,犯戒的輕重…等;結構堅實而精要,傳誦的內容也非常平實簡
明─忠實地傳述了佛陀與弟子在世間的修行生活規範,並教導弟子對現實人間的種種苦
惱現象有真實的認識,對導致痛苦的原因有真實的剖析,對熄滅痛苦的目標有真實的信
念,對
r****n
发帖数: 8253
31

老兄,關於無明這個詞我在這裡對你說過多少遍了?你怎麼就是鐵板一塊呢?你這不是
自閉癥是什麽?
再次說一遍,佛法所說的無明,不是泛指不明白某些事情,而是特指對四聖諦的無知,
即不明白四聖諦!
因為不明白四聖諦,不明白法是無常,苦,無我的,也不知道有寂滅安樂的涅槃,所以
產生了貪愛,進而導致了輪回。
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緣識而有名色。。。。
經典說,過去未來諸佛,都是通過四聖諦而證悟的,而聲聞弟子同樣也都是通過四聖諦
解脫的,佛陀第一次向五比丘講法,講的也是四聖諦,臨死前向弟子教導的還是四聖諦。
老兄,你不能總自己躲在鐵桶裏面在那給自己編故事啊。爲什麽不睜大眼好好看看外面
的世界呢?
你難道沒看到人我空和法我空是指什麽嗎?它和什麽教導眾生有個狗屁關係?
簡單的說,人我空,就是認為諸法儘管是無常的,但是卻是客觀真實的,有自己固定的
體性,而這個體,是過去現在未來一直存在的。(這實際是錯見)
法我空,就是諸法都是緣生緣滅的,本身沒有自性,本質上都是虛幻不實的。(這其實也是也是錯見)
看明白沒有,和什麽教導眾生有個啥關係???
要教導眾生解脫,只有教導四聖諦,除此沒有別的。可是教導四聖諦
t******h
发帖数: 177
32
转自:http://big5.xuefo.net/show1_9806.htm
從最初發菩提心,中間集積福慧資糧、最後現證圓滿正覺。修行任何宗派法門都需要資
糧,資糧不夠生不起善法欲,無法精進,即使能精進也是原地踏步。《菩提道次第廣論
》雲:修集資糧生德順緣。複應學習四種資糧,是易引發奢摩他道,毘缽舍那道之正因
。《本生論》亦雲:若由聞法發信意,成妙歡喜獲堅住,啟發智慧無愚癡,用自肉買亦
應理。
日常法師是這樣說:
究竟修行的資糧是什麼,我們不一定能夠體會得到,可是到僧團來的人,大家都有經驗
,就是剛來的時候會不太習慣。這有兩種狀態:一種是會想家,覺得家裏的一切都很好
;還有一種雖然不想家了,可是對寺院生活不習慣。第一種狀況就是跟佛法不相應,內
心所希求的不是正確的佛法而是世間的那些東西,這是一個違緣。另一種雖然不想家了
,可是對寺院的生活不太習慣,比如說我們這裏要學很多法器,要學很多經典、要背書
。人家在梵唄唱念,自己卻傻傻地一竅不通,那怎麼辦?只有努力地學。還有就算是你
很想學,但是學不來,怎麼辦呢?只有不斷地練,這是大家都有的經驗,只要你肯不斷
地努力,自然慢慢就會有改善,這個就...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3
☆─────────────────────────────────────☆
rapier (Avanti) 于 (Fri Jul 22 02:19:15 2011, 美东) 提到:
一片乱象:
大,小乘经典都开示了轮回的主体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178118/
一网友引了《中阿含经》相关原文:
比丘复问曰:『世尊!云何因外有恐怖也?』
世尊答曰:「比丘者,如是见、如是说:『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
这是阿含系列,在大乘法义里,“此”即是第八识,入胎识。 第八识所含种子起现行
,生出五阴及万法,五阴被意识执为“我”(妄我),故会带来恐怖。
可见无论阿含系列还是大乘经典,都开示有一个论回的主体。
==================================================
宣扬这种观点的人居然是中科院宗教博士
☆─────────────────────────────────────☆
SeeU (See you) 于 (Fri Jul 22 11:37:59 2011, 美东...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4
好像楼有点歪到个人攻击了, please stop. 回到考证能否证明佛说这一基本分歧上
, 大家好家有共识了吗?
贴一下印顺法师的一点建议, 考证派的同学们参考一下佛法考证权威给你们的建议
"來信所說的:「若當日佛陀未曾說過大乘,則其餘大乘,亦應如真常系,一 切皆為後
人之懸想產物。若佛陀當日曾說大乘,不知某些大乘是佛所說」?這確 是極重要的問
題,是值得提出論究的。你們的提出這一問題,好像是懷疑大乘, 而實是不能忘情於
真常唯心論。信仰是應該堅強的,是不可隨便的因他人而輕易 放棄自己的;這是應有
的態度!問題既然極其重要,我當然願意來研究一下,提 貢我的意見。而且,站在另
一對方的,你們不是也時常聽見麼?他們以形式的信 仰為滿足,公然的宣說:「大乘
非佛說」;自稱所信的為「佛說」,或稱為「原始佛教」。這種糊塗的信仰與抹煞,引
佛教走上了黑暗的歧途!我們有信佛與護 法的熱忱,應該好好的論究他,起來糾正他!
你們提起的問題,經我審慎的研究起來,使我非常為難。這個一言難盡的問 題,
真的一時不知從那裡說起!在我的了解中,是佛法與非佛法的判別,根本與 你們心目
中的標準不同。佛說,是佛...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传佛教不是原始佛教?
ZT:
何謂原始佛教
選自Ven.Bhikkhu Vùpasama隨佛尊者著《原始佛教與法教之流變》部分內容
近二百年來,中外佛教圈有「回歸佛陀本懷」的溯源運動,這是在現有的南傳佛教、
漢傳菩薩道、藏傳菩薩道以外,致力尋求釋迦佛陀住世時親說傳授的教法。此一追溯佛
教法源的思惟,逐漸盛行於佛教的緣由,外在的原因是「佛弟子在學習佛法的道路上,
希望在「傳說」及「信仰」之外,能夠有更為可信、可證的史獻考證,作為探研佛法的
基礎」,而內在的因素則是「傳統佛教的學派教說極為分歧,不僅相互對立,更各有一
套論述及修行體系,因而促成學習者希望能夠藉由佛陀的原說,盡釋學說分歧的疑慮及
障礙」。因此,對於「佛陀原說」的探究,即逐漸發展成為近代佛教圈的顯學。
近代最先對印度佛教史實進行科學考證,是西方的學界,而西方學界的研究又多偏向
南傳佛教的史料,對於漢譯藏經中印度初期佛教諸部派的經史文獻,難有深入的了解,
遂造成西方學界認定南傳佛教即是同於「佛陀原說」的「原始佛教」。此一觀點影響所
及,使得一向以「上座部佛教」自居的南傳佛教,亦自視等同於「原始佛教」,而多數
未深入了解部派佛教分流史者,也將南...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36
第二章 中觀的定位問題
所謂「中觀」,其實是「中道觀」的簡稱,佛教中指的是觀察宇宙萬法的方法要不
落二邊而取其中道。《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在解釋「中觀」時說:「諸宗各以中觀為觀
道之至極。法相宗以觀遍計所執非有、依他圓成非空為中觀,三論宗以觀諸法不生不滅
乃至不來不去為中觀,天臺宗以觀三千諸法一一絕待為中觀。」可見,中觀其實只是一
種觀察問題、處理問題的方法。
對於中觀的定位,印順法師有十分明確的看法。他說:「關於佛法,我從聖龍樹的
中觀論,得一深確的信解:佛法的如實相,無所謂大小,大乘與小乘,只能從行願中去
分別。緣起中道,是佛法究竟的唯一正見,所以阿含經是三乘共依的聖典。」這裏,印
順法師將「緣起中道」視為「是佛法究竟的唯一正見」,顯而易見,在印順法師看來,
要修學佛法,離開了中觀見就不可能。不過,現代禪方面對印順法師的這一看法有所補
充和修正。比如,現代禪教團教研部主任溫金柯先生說:
李老師雖受印順法師影響,慣以中觀思想詮釋佛法義理和剖析修行原理,但不認為
中觀思想是第一義唯一的表詮方式。李老師強調,中觀思想只是佛教的起點,不是佛教
的終點。如來藏、真常唯心思想,李老師雖少談及,但...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論明心見性
元音老人著
連載於《禪》刊 1991 年 1~4 期
緒說
(甲)明心見性之意義
明心見性者,明心虛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見真性也
明心見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體而起;從用見體,從流得源也
明心見性者,明心本無,見性本有也
明心見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見性者,明心性無住,一物不立,歸無所得也
(乙)明心見性之證成
禪宗
淨土宗
密宗
(丙)悟後真修
(丁)證體啟用
(戊)歸宿問題
(己)結 論
緒說
我等眾生,從無始曠劫以來,迷失自己本來面目,認妄為真,喚奴作郎,妄起貪嗔,造
業受報,如春蠶作繭,自纏自縛,無解脫時。愚者無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脫;智者雖
知生死事大,苦海無邊,欲求解脫而苦無其門。如古之外道六師,探宇宙萬有之緣起,
不曰神我,即謂冥諦、斷滅;今之科學、哲學,究人生萬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雖各言之鑿鑿,極盡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無有是處。
釋迦文佛,悲憫眾生,出苦無由,應現世間,教化眾生。四十九年隨順時節機宜,說大
、說小,說偏、說圓,說頓、說漸,披肝瀝膽,委曲開示二種根本:一者無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淨體,以闡明人生宇宙之奧秘,揭示生死... 阅读全帖
c*****m
发帖数: 1160
38
来自主题: Joke版 - 笑话集锦~
没错,第99回就是这样开头:
話表八金剛既送唐僧回國不題。
那三層門下,有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六丁六甲、護教伽藍,走向觀音菩薩前啟道:「
弟子等向蒙菩薩法旨,暗中保護聖僧,今日聖僧行滿,菩薩繳了佛祖金旨,我等望菩薩
准繳法旨。」菩薩亦甚喜道:「准繳,准繳。」又問道:「那唐僧四眾,一路上心行何
如?」諸神道:「委實心虔志誠,料不能逃菩薩洞察。但只是唐僧受過之苦,真不可言
。他一路上歷過的災愆患難,弟子已謹記在此,這就是他災難的簿子。」菩薩從頭看了
一遍。
上寫著:「蒙差揭諦皈依旨,謹記唐僧難數清:金蟬遭貶第一難,出胎幾殺第二難,滿
月拋江第三難,尋親報冤第四難,出城逢虎第五難,落坑折從第六難,雙叉嶺上第七難
,兩界山頭第八難,陡澗換馬第九難,夜被火燒第十難,失卻袈裟十一難,收降八戒十
二難,黃風怪阻十三難,請求靈吉十四難,流沙難渡十五難,收得沙僧十六難,四聖顯
化十七難,五莊觀中十八難,難活人參十九難,貶退心猿二十難,黑松林失散二十一難
,寶象國捎書二十二難,金鑾殿變虎二十三難,平頂山逢魔二十四難,蓮花洞高懸二十
五難,烏雞國救主二十六難,被魔化身二十七難,號山逢怪二十八難,風攝聖僧二十...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用的
Jhāyatha, mā pamādattha,
mā pacchā vippaṭisārino ahuvattha!
禪修,甚勿放逸,
免得日後懊悔!
==============================
佛法修行的要素
 
--烏巴慶導師著
 
無常,苦和無我是佛陀教義的三個基本要素。
 
 如果你真正的了解無常,繼而必當了解苦及無我為究竟的真理。要同時明
了這三個要素需要時間。無常這個要素,當然,必須先通過體驗和修行來理解
。僅是閱讀佛書或通過書本得來的佛學知識,是不足以認識真正的無常,因為
缺乏經驗那一面。惟有通過經驗和認識自身體內無窮變化的無常實性,才能明
了佛陀所說的無常真實面目。沒有佛學知識的人,也可以增長對無常的認識,
就如佛陀住世時一樣。
要明了無常,一個人必須嚴格勤奮地奉行八正道,八正道可分為戒,定,
慧三個步驟。
戒或德行是定的基礎,定是控制心令它止於一境。只有當定有成就時,才
可以進一步修慧。因此,戒和定是慧的先決條件。慧的意思,就是透過內觀修
行來認識無常,苦,和無我。
不論佛陀出世與否,戒和定的修行...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40
敬錄自《皈依問答》 益西彭措堪布 開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fdf2120102dy6k.html
皈依問答(四十):為什麼說內道一切功德的基石唯是對三寶真正的皈依?
答:對三寶真實的皈依,不但是內道一切戒體的基礎,而且也是內道一切功德
的基石。
如《俱舍論》中云:“諸有歸依佛,及歸依法僧,於四聖諦中,恒以慧觀察,
知苦知苦集,知永超眾苦,知八支聖道,趣安隱涅槃,此歸依最勝,此歸依最尊,必因
此歸依,能解脫眾苦。”就是說,皈依了佛法僧三寶後,會用智慧觀察四聖諦,修行八
聖道,最後獲得涅槃安樂。因此對三寶的皈依最為殊勝,也最為珍貴,眾生皈依了三寶
後,必然能從眾苦中獲得解脫。
內道的功德,就是三士道的功德,這些都要通過修證才能獲得。比如要獲得下
士道後世的安樂,必需要依靠五戒十善,而五戒十善只有內道中才有正確無誤的宣說。
同樣,要獲得中士道的阿羅漢果位,需要修持四聖諦或十二緣起,以及要獲得上士道的
佛果,更是需要修持六度四攝這些大乘不共的法要。這些出世的功德產生的前提,都是
... 阅读全帖
r*******u
发帖数: 8732
41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
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
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
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8231;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8231;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
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8231;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
. 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1238
42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对世界失望,想要离开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
、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
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
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
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
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
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r****r
发帖数: 755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界真是群魔乱舞啊
这个好像是跑日写的。
=====================================
改寫大乘260字<心經>,還原佛法真實義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0da51a0100l38r.html
本文绝非如是我闻之佛经,乃是依佛教第一次结集之契经并对照大乘唐玄奘所译《般若
波罗密多心经》而写,和大乘心经一样,也是260字,是为显扬原始佛法之正见
-------------------------------------------
四念处毗婆舍那心要
---如觉改编
多闻圣弟子,行深四念处毗婆舍那时,照见五蕴刹那生灭,生畏怖,起厌离,向于舍,
除一切苦厄。色异於空,空异于色,色不是空,空不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以何
故?是诸有为法缘生缘灭,如病如刺如杀,非我非无所。而无为法无生无灭,诸行空寂
,清凉安乐。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无老死,无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正观无常,厌
离五蕴而向于涅槃故,远离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声闻弟子,依
四念...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界真是群魔乱舞啊
这个好像是跑日写的。
=====================================
改寫大乘260字<心經>,還原佛法真實義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0da51a0100l38r.html
本文绝非如是我闻之佛经,乃是依佛教第一次结集之契经并对照大乘唐玄奘所译《般若
波罗密多心经》而写,和大乘心经一样,也是260字,是为显扬原始佛法之正见
-------------------------------------------
四念处毗婆舍那心要
---如觉改编
多闻圣弟子,行深四念处毗婆舍那时,照见五蕴刹那生灭,生畏怖,起厌离,向于舍,
除一切苦厄。色异於空,空异于色,色不是空,空不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以何
故?是诸有为法缘生缘灭,如病如刺如杀,非我非无所。而无为法无生无灭,诸行空寂
,清凉安乐。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无老死,无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正观无常,厌
离五蕴而向于涅槃故,远离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声闻弟子,依
四念...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5
微群:杂阿含学习群
时间:2019.2.19
天行:
很多宗教徒特别喜欢把逻辑理性说成只是头脑层面的,只是妄心妄想,却不懂逻辑理性
正是超越现象而洞察本质的有力工具。反而实证性的经验体悟却是一种低级的感性认识
,体悟最多包含了一种神秘直觉,但如果没有理性作为审查,直觉将是模模糊糊,混乱
不清的。实际上逻辑推理的理性思考才是真正的心灵层面(先验自我),而且必定发生
于分立的物理时空(现象界)之外,而不是发生于我们常识所认为的物理时空的“头脑
”之内,逻辑推理实际是物理时空之外的先验自我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获取真理的有
效途径。反而如实禅观的经验性认知,只不过是一种发生于现象界(物理时空之内)的
低级感性认识而已,它根本不可能认识完整的真理和存在的真相,却极容易被经验表象
所遮蔽,类似于柏拉图洞穴的影子。
逻辑推理必须要有信息的联结统合,必须建立在连续性的基础上,但是在分立性的物理
时空之内,每一个时刻只有单一事件,只能有单一对象,过去已经消失,未来还没有生
起,不可能有信息的联结统合,所以物理时空之内根本不可能发生逻辑推理,逻辑推理
必定发生在分立的物理时空之外,是物理时空之外的先验自我... 阅读全帖
T***i
发帖数: 1354
46
随喜卓荣德老师已依止随佛尊者,于今年七月正式出家。以前最早是在网络上看到老师
讲解原始佛法,老师研究《阿含经》长达十年之久,非常热衷于原始佛法的传播,用其
平实生动又一针见血的解说将世人对小乘的蔑视和误解彻底打翻。老师2000年在台湾创
立明和讲堂,与其夫人张碧华曾经一起出过书籍也一起办过许多场讲课,其慈悲的胸怀
和奉献精神令人赞叹。
生明法師(Ven. Vijjadīpa),台灣彰化人,台大哲學系畢業。熱誠助人、富正義感
、信念堅定,追求公正的群我社會,懷抱悲天憫人的胸懷,具犧牲奉獻的精神,衷心於
生命的提昇與超越­。參與台灣政經文化變革後,重新探索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歷經西方心靈探索與東方宗教傳承的研修,近十餘年來研習『阿含經』,學習南傳佛教
各種禪法,在俗時成立明和講堂,流通『阿含經』的講述作品,戮力於弘傳世尊之殊勝
法教。
2011 年初經人引介,有幸得遇隨佛尊者與中道僧團後,得聞正確、完整的佛陀修證方
法及次第,確認「原始佛法」為人間最完整究竟之修行系統,歡喜得見經教當中之清淨
僧團可以現於人­間。
2011 年6 月向社會大眾公開宣告,退出一切政治性的活動,... 阅读全帖
H******9
发帖数: 2766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梦幻观法
http://www.phathoc.net/PrintView.aspx?Language=vi&ID=724401
夢幻觀初探
惠空法師
目次
一、前言
二、大乘三系經論、禪、密典籍對夢幻觀本質的說明
(一)般若中觀系經論對夢幻的詮釋
(二)唯識系經論對夢幻的詮釋
(三)如來藏系經論對夢幻的詮釋
(四)禪宗典籍對夢幻的詮釋
(五)密教典籍對夢幻的詮釋
三、夢幻觀在三系、禪、密典籍中的實際禪觀操作
(一)般若中觀系的夢幻禪觀
(二)唯識系的夢幻禪觀
(三)如來藏系的夢幻禪觀
(四)禪宗典籍中的夢幻禪觀
(五)密法「大手印」中之夢幻禪觀
四、大乘禪法之夢幻觀的比對
五、結論

一、前言
激起我寫這篇《夢幻觀初探》的緣起,最初有二點:一是《金剛經》的偈頌;一是《摩
訶般若波羅蜜經》及《大智度論》的十喻。
在《金剛經》最後的偈頌中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為什麼在《金剛經》的結尾,要對一切有為法做如是這般夢幻的觀察?而且強調是
「應做」如是觀呢?我們可以說,這首偈頌所要闡述的意義,在告訴我們──世間的一
切現象都是夢幻的,而這就是我們應該去面對的一個事實!...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2192
48
《大智度論》中四無量心的地位及修持
釋海實
大   綱
一、前 言
二、四無量心
(一)慈、悲、喜、捨義
(二)無量義
三、龍樹對四無量心的立場
(一)承續《阿含經》解脫的立場
(二)以三種緣明不共二乘之差別
四、四無量心的修習方法
五、結 論
【參考書目】
一、前 言
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在原始佛教中,本是佛陀所重視的修行法門之一。世
尊不但順應當時沙門、婆羅門等,希求生梵天而教授其法,[1] 更進而開示,修四無量
心能得無量心解脫的要義。但至部派時期、聲聞學者卻將四無量心視為是勝解觀(假想
觀)、一般的世俗定法,僅能降伏煩惱,不能依此引發無漏慧得証解脫。直至大乘佛法
的興起,龍樹菩薩以一切法無自性空的立場,來解說四無量心,這才又回復佛陀的本懷
,並以三種緣(眾生緣、法緣、無緣),來論述當時聲聞學者對四無量心的錯誤觀點。
此外,慈悲本是佛教的精髓,大乘行者無不以此為要著。而長養慈悲的方法,不外乎是
修習四無量心。那四無量心要如何修習才能與菩薩道相吻合呢?龍樹又如何解說四無量
心,如何會通原始佛教解脫的立場呢?今即對此等問題,以本文略加探討。
二、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又名四梵行...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