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相对真理
首页 上页 1 2 3 (共3页)
a*****y
发帖数: 33185
1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之四)
我们现在就来谈谈这第二条路线。
阿芬那留斯在他的第一部著作《哲学--按照费力最小的原则对世界的思维》中清楚
地说明了他的哲学在这个问题上的出发点。我们在第81节里读到:“我们既然感觉不到
〈没有在经验中认识到:erfahren〉某种引起运动的力量,也就感觉不到任何运动的必
然性…… 我们所感觉到(erfahren)的一切,始终只是一个现象跟着一个现象。”这是
最纯粹的休谟观点:感觉、经验丝毫没有告诉我们任何必然性。断言(根据“思维经济
”的原则)感觉是唯一存在的哲学家,不能得出任何别的结论。我们往下读到:“既然
因果性◎第119页◎的观念要求力量和必然性或强制作为决定结果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
分,所以因果性的观念也就和它们一起完蛋。”(第82节)“必然性是表示期待结果的
或然率的程度。”(第83节,论题)
这是因果性问题上的十分明确的主观主义。只要稍微彻底一点,那么,不承认客观
实在是我们感觉的泉源,就不能得出别的结论。
拿马赫来说吧!我们在关于“因果性和说明”的专门一章(《热学原理》1900年第
2版第432-439页)中...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僧侣与科学家》
第十章 前世今生
心体二元?
意识到底是什么?从何而来?这无以名状的现象,究竟是在大脑发展了相当复杂的
程度后,经由演化过程自然而生,还是意识自无始以来即与物质宇宙并存?
意识是有赖大脑生起,还是存在于一切物质形体之外?心与身分离的观念是否合理
?如果意识可以存在于肉体之外,是否可以解释转世的原由?
郑:大多数生物学家都认为,在演化进程中,当脑细胞网络达到复杂性的门槛后,
意识就会生起。这理论隐含意识和生命一样出自于无生命物质的意思,但不知佛教是否
同意这种观点?
马:在宇宙演化的相关科学方面,佛教认同大部分的概念——当然,“开端”观念
除外——但不认同意识“源起”说。
依佛教的说法,意识跟我们认知的所有现象一样没有内在实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所体验的意识属于相对真理范畴,只是个有益的概念而已。也就是说,佛教相信“有意
识的非实性”(把心界定为意识的刹那流程)和“无意识的非实性”(心所认知的物质
外)之别,并不苟同许多生物学家所主张的,意识或心识生起于脑物质。
佛教把意识分成粗、细和微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大脑的生化作用。第二层次是
我们习称为意识的主观经验,也就是说,心识自我审视、思...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僧侣与科学家》
马:佛教说,我们对自身意识的体察、透过内省了解其基本特质,并经由思证驾御它的
能力,无不显示有个意识连续统超越大脑物理结构之上。
但我们应该时刻谨记的是,经验境界无非是相对真理的一部分。心理事件、推求的
思维、希望和猜疑、或者使我们做出明确决定的冲动和推论,都是无明与妄见的一部分
。我们迷失在误以为是实相的思潮中。在这些虚妄之上,唯一无可否认的知识是,跳脱
各种概念、意象所呈现的净觉。净觉的本初天真乃是直接体验的最高点,无以名状,不
可思议,不管你怎么看待净觉的连续统,它都是无可辩驳的。在心的究竟本性之前,概
念无能为力。心性涵摄所有概念,如火焚鸟翎,不留丝毫灰烬。
郑:佛教既相信净觉,是否认为人类处在智慧生命的顶峰,还是如我所料的一般,
认为还有演化程度更高的生命?
马:是的,的确有,佛陀就是个例子。我们没有理由假定其他世界不涵摄比我们更
进化的生命。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个人灵性发展的差异相当大,远超乎智慧差异。佛的
智能和对心性与苦乐机制的理解,远比尚未净化意识连续统的人更为敏锐。
郑:这么说来,某一特别意识的洞察力和对世界的理解力,取决于意识的演化程度
喽?但不知演化是否有层次分别...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僧侣与科学家》
马:有的,但不是教条式的陈述,其中有些虽已不合时宜,但在禅修上仍具有象征
意义。这一部分的宇宙论虽非出自佛陀亲口宣说的绝对真理,但和被佛教采用的时间观
念相符。这宇宙论和佛教所分析的“实相”并不冲突。要切记的是,宇宙成形的观念是
属于相对真理和事相界,因此,从相对的角度来看,佛教所说宇宙生于“空粒子”并不
表示是物质粒,而是代表一种潜量。从空粒子中生出的“虚”,“充盈”着五种“风大
”或能量(即“气”,梵语称prana)。这些气呈五色光,逐渐凝聚成五种元素:空气
、水、火、地和空间(佛教称地水火风空为“五大”),五者混合就形成“元素汤”,
亦即由太初之气促成元素之海,接着便形成各种天体、大陆、山岳,乃至生命。这就形
成了无量宇宙中的一个宇宙。佛教不接受第一因(造物主)的说法,自然也就没有初始
创造的观念。
r****n
发帖数: 8253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僧侣与科学家》
依佛教的说法,意识跟我们认知的所有现象一样没有内在实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所体验的意识属于相对真理范畴,只是个有益的概念而已。也就是说,佛教相信“有意
识的非实性”(把心界定为意识的刹那流程)和“无意识的非实性”(心所认知的物质
外)之别,并不苟同许多生物学家所主张的,意识或心识生起于脑物质。
w*****r
发帖数: 7106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只鸵鸟的故事(原创)
诗雯到处打听,听说有基因工程的专家专门帮助鸟类变身,找了一阵,结果发现基因工
程的专家也是人, 基因工程也是科学. 人和人的科学都只是相对真理, 解决不了他的永
生的贪欲, 最后 ... 终于信了XX教, 整天砸各种异端的玻璃.

坏习惯。小静不听,说∶把头埋在沙子里,又安静又温暖,比外面舒服多了。
舒服。
现在舒服最重要。不过小静本就不多话,也就没把想法告诉她俩。
处打听,听说有基因工程的专家专门帮助鸟类变身,找了一阵,终于找到了他,他改造
了诗雯的基因,使她长出能高飞的翅膀,再也不怕任何动物,从此过著舒服安全的日子。
心安的日子。
Y**u
发帖数: 5466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萨仁波切语录Zz
宗萨仁波切简介:
宗萨仁波切,1961年生,不丹人,藏传佛教导师,世界著名的电影导演。是当今世
界公认最创新、最具创意的年轻一代藏传佛教导师之一,曾任贝托鲁奇电影《Little
Buddha》(《小活佛》)的顾问,并编写和执导了两部佛教主题的电影——《高山上的
世界杯》和《旅行者与魔法师》。2007年3月15-16日,应北京大学哲学系邀请,在北
京大学做了为期两天的佛学演讲。
宗萨仁波切语录第1条:很抱歉我的书让你感到困惑了,那确实不是我的本意。
宗萨仁波切语录第2条:佛学与出家是不同的两件事,佛学最终是追寻真理,出家
只是追寻真理的一种方法,除了出家,其实还有很多种方法,而在现代社会中,这些方
法可能更适合你。
宗萨仁波切语录第3条:一个人永远会背负着自己文化上的包袱,因为有不同的文
化,所以我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就会采取不同的方法,这使我们以为只有通过一种
方式才能追寻到真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是一种误会。
宗萨仁波切语录第4条:“海纳百川和兼收并蓄”,并不是另外的一个佛学派别,
而是一种态度。比如头痛的人要吃头痛药,而别人牙痛,你就不应该坚持让他来吃你的
头痛药,应该允许他去吃... 阅读全帖
r*******c
发帖数: 1060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柳智宇:远慰风雨夕
远慰风雨夕
柳智宇
高三,数学竞赛最枢纽的一年,我的世界失去了光明.一开始眼睛只是有些异样,
好像在严寒的地方呆了好久,虹膜上凝了一层冰冷的露珠,接着是发涩和疼痛.那时恰是
数学联赛最后两个月的冲刺复习,我每天只是看书做题,傍晚暑气稍退,就到操场上看一
回朝霞。眼睛的疼痛以为不久天然会好,只是实在疼得锋利才停下来休息半晌,这时就
好像有许多小沙子在眼睛里转动.慢慢的,我必需睡午觉了,垂垂的,我只要一开始看书,
眼睛就发酸,直到我发现自己走路时必须不停眨眼,甚至一终日不看书,第二天早上一起
来,眼睛就已经干涩难当.
这一年我是怎么渡过的呢?为了看病,跑遍了全市的各大医院。家随学校搬
到了田野,有时一大早起来就快快当当去趁早班的汽车,目生又反复的街道,拥拥嚷嚷
,两旁的修建和车辆,就像水流从我内心流过,一点一点累积,吞没了大地。有时堵车
了,身旁的图景就凝在那里,我不知道该想些什么,只悦目着太阳越升越高。医院里全
是列队期待的人群,没有一丝亮丽的色彩,没有一个医生为我微笑。日光灯遍洒红色的
光芒,我歪靠在一排蓝色的座椅上,这时我的母亲就会帮我念一下子书,听也听累了,
我就靠在她的膝上模模糊...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5175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Life is beautiful
切,我们都在相对真理的层面,绝对真理,
....离得太远了.
l****u
发帖数: 2166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Life is beautiful
绝对真理与我们没有距离
相对真理有距离, 因为它需要念头生成, 而念头是需要时间升起。
在念头消失的时候, 还有什么存在
E******u
发帖数: 3920
11
第四节 转依论
在玄奘所传唯识学中,心体与理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体即清净法界,亦即真如、法
性;心体即第八阿赖耶识,即藏识、种子识。第八识之中蕴藏的无漏种子既是众生解脱
的根据,也是连接心体和理体的中介。唯识学的“三性”、“三无性”学说,一方面是
对“识”之体性的描述,另一方面又具有联结心体与理体的特别意义。“三性”中依他
起性最为关键,在某种意义上依他起之最终的根据是阿赖耶识,此识体所蕴藏的有漏、
无漏种子正是遍计所执性与圆成实性之所以形成的根源。通过依他起性,唯识宗将心体
与离言之心性(真如)之转依关系揭示了出来。同样,“相名五法”,一方面是对世间
诸法所作的一种分类说明,另一方面此五法之间的关系也蕴含了心体与理体之间的差别
与联系。与中土的“性宗”相同,唯识宗同持不可言诠的“离言真如”立场,窥基创发
的“四重二谛”,其目的正是试图以此将心体与理体紧密地联系起来。
“转识成智”是唯识宗将其心性论落实于解脱论层面的必然结果。凡夫不知外境非实、
离心无境的道理,若明了“唯识无境”之理,并且转变所依,就可实现“转识成智”而
解脱成佛。唯识宗以四缘论证“转识成智”如何可能,前二属于主观方...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2
From Wiki:
宗萨蒋扬钦哲却吉嘉措(宗萨钦哲仁波切,钦哲诺布,1961年7月6日-)是不丹的藏传
佛教萨迦派的喇嘛,第三世钦哲传承的主要持有人,通常被称为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或是三世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宗萨钦哲仁波切
宗萨钦哲仁波切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1],秉承藏传佛教最优良的传承和教育,享誉世界,是当今世界
公认最创新、最具创意的年轻一代藏传佛教导师之一,兼上师和导演于一身,曾任贝托
鲁奇电影《Little Buddha》顾问,并编写和执导过两部佛教主题的电影——《高山上
的世界杯》和《旅行者与魔法师》。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电影蕴含惊人的能量及丰富
的人文精神,犹如一股清流,在世界各大影展屡获佳评、获奖连连,更培养出一群追随
的工作人员及影迷。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出生于不丹,是已故宁玛巴法王敦珠仁波切的长孙,父亲为红教大
德听列罗布仁波切,母亲之家族出自贝玛宁波,外祖父为著名之竹巴噶举喇嘛,得法自
释迦师利,终身修持“那洛六法”。七岁时被十四世达赖喇嘛、萨迦法王及十六世噶玛
巴认证为 宗萨钦哲确吉罗卓(DzongsarKhyentseJamyangCh?kyi Lo...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3
佛法概要-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
佛教是什么?佛教是哲学?还是宗教?在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大家都犯了将文化与
佛法混为一谈的错误,其实文化与佛法并不相同,如果把文化譬喻为茶杯,佛法就是茶
。喝茶需要茶杯,但喝完茶后,就不再需要握着茶杯。
世界上所有的文化都是以人类有限的智慧所发展出来的,是人造的,但佛法并不是
人造的。当然,就相对的教法来看,它是由佛所说的,可是由绝对的教法来看,佛法不
是佛说的。
这个时代,大家只在乎文化是什么,而不在乎佛法是什么,就像人们在乎茶杯,而
不管茶的内容,所以大家探讨红帽系、黄帽系如何做大礼拜,尽把重心放在人们所创造
的事务上。
在日本,我们看到眼睛细细、肚子大大的佛像;在印度,看到腿长、身体长、鼻子
挺挺的佛像;在阿富汗,看到有胡子、有胸毛的佛像,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做的佛像最接
进实相。真正的佛是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除非他自己已经成佛。当然,佛也没有告
诉我们,他决定要像日本的佛、印度的佛、还是阿富汗的佛。所以,不要这么在乎文化
的差异,虽然文化可以帮助我们,就像茶杯可以让我们喝到茶一样,但更重要的是,知
道什么是真正的佛法。
佛法是不是一种宗教?一般的宗教相...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4
【十四】
(仁波切读诵藏文。。。。)
再次的提醒我们自己 要有正确的发心
在佛陀的所有法教中 不但要有正确的发心
而且要有正确的态度
有很多关于如何避免负面心态的教法和例子
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 记得不要成为一个染毒的容器
即使把甘露倒入有毒的容器里 甘露也会变得有毒
同样的 要注意的是
就象我们过去几天里所讲的
如果我们主要是带着对此生
对轮回 和对自身目的的执着而听闻教授
这当然会让我们这些法教的容器变得有毒
你们和世界各地的人都提了很多问题
有一类很一致的问题 我想 有两类的问题
很多所谓的佛弟子或修行人
象是西藏人 那些长久以来一直跟随佛教传统的
甚至生来就处于佛教中的人
我们对佛法有点厌倦
我们的心变得有点僵硬麻木
以至于 我们甚至不感到内疚
我们甚至不会问这类的问题
‘可以对空性执着吗’
‘可以对道执着吗’
因为我们的心已经变得如此僵硬
另一方面 那些发愿成为修行人的人
...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探索信仰与理性的界限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探索信仰与理性的界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1 01:06:08 2013, 美东)
Probing the Boundaries of Faith and Reason
作者:马丁·维荷文博士
Dr. Martin J. Verhoeven
东西方宗教研究,第1期,2001年6月,77-97页
Religion East and West, Issue 1, June 2001, pp. 77-97
作者马丁维荷文博士:历史博士,美国法界佛教大学
摘要
西方对东方宗教,特别是佛教之热忱出现的历史时机恰逢现代科学的崛起,以及由此而
来的对于西方正统宗教的质疑。简单来说:现代科学引发了一场深层的精神危机,不幸
地导致了信仰和理性的分裂——这种分裂亟待调和。而此时佛教被视为另一个“可寻求
的圣坛”,能够在物质与精神这两个相互分离的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上个世
纪佛教在西方的开始兴盛...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所有的努力都是幻相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所有的努力都是幻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5 15:05:41 2014, 美东)
所有的努力都只是幻相——宗萨仁波切语录集锦作者:敬巴嘉措
1、《般若经》里提到所有的,有位菩萨经过多年挣扎着遵循菩萨道之后,他告诉佛说
,他一想到获得证悟要花上这么久的时间,加上无数的众生都还未获得解脱,他就很气
馁。
佛陀以一个比喻回答了他:想象一个母亲梦见自己的独子被湍急的河流冲走。她完
全无能为力,然而,在痛苦绝望中,她愿意做任何事情来救这孩子,不顾自己的安危,
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性命。
要花多长的时间来救这孩子,完全不是她在意的问题;要花多少心力来救他,也完
全不是她的考量。由于坚定的力量和专一的决心,她终于把孩子从河里拉上来。然后,
她醒过来了。她为了救这小孩所承受的一切痛苦、所付出的极大努力,以及她所投注的
时间,都不曾存在过;甚至连她救了孩子性命的想法,也只是个幻相。
宗萨仁...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圣诞老人和基督徒
作为经验论的一位代表人物,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感觉的复合。也就
是说,物质并不等同于存在,存在的只有“心灵”以及被“心灵”所感知的“观念”。
那么,未被我们感知的观念是否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存在着永恒不朽的心灵—
—神。神给予所有观念以感知,于是它们即使不为人所感知,也是存在的。
与经验论相对的是唯理论,这一派的哲学家们对神有着更为频繁的阐述。
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认为,我们进行怀疑,是因为我们认识上的不完满。然而,我们对
上帝的观念是:上帝是完满的。完满的东西不可能依赖不完满的东西产生。因此只能说
,是一个真正完满的本性把这个观念放进我心里,而且这个本性具有我所能想到的一切
完满性。这一本性即是上帝。
唯理论的另一代表斯宾诺莎在阐述他的认识论时,将真观念作为基础。而真观念的
来源,在其眼中,则是神。在斯宾诺莎看来,神是追问的总结和一切的开始,因此,自
我完善就需要抱有对神的理智的爱。这事实上是一种认识神、接近神的过程,神所代表
的是必然,而认识了的必然即是自由。
莱布尼兹,作为我们要提及的又一位唯理论哲学家,对神也有着自己的四点看法。
1、同时存在于思想...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 四圣谛
虽然佛教各种传统中都有许多佛经,但有种说法是,整个教法都包含在他最早的开示—
—《转法轮经》(Dhammacakka-ppavattana-sutta)中,那是他觉悟不久后,在波罗奈国
⑿的鹿野苑对五比丘所说。在这简短的开示中(大约只需二十分钟就可诵完),他解释了
中道与四圣谛的本质。这教导通用于一切佛教传统,就如一粒橡树籽包含了最后长成巨
大橡树的基因密码一样,一切多姿多彩的佛陀教法,都可说是从这“根本智”⒀中衍生
出来的。
四圣谛的形成,就如同阿输吠陀⒁的医方解释:(一)病症:(二)原因:(三)预后;(四)
治疗。佛陀总是充分利用当时人们熟悉的架构与形式,此例即是他心中的蓝图。
第一圣谛(病症)是苦(dukkha)——我们会感到不圆满、不满足与痛苦。虽然我们也可能
会对一个粗糙或超越的本质,有刹那或长时间的快乐;不过,心总是会有不满的时候。
这范围可能从极度痛苦,到一些无法持久的微细乐受——这一切都隶属于“苦”的范畴。
有时,人们阅读第一圣谛,却将它误解为绝对的陈述:“一切领域的实相都是苦的。”
这陈述为一切事物作了价值判断,不过那不是此处要表达的意义。若是如此,那就意味
着每个人...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因果规律也是缘起性空的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万法皆空,是佛法,是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这个法,“实无有法如来可说
”,既无所说、又无所有、因毕竟空、故不可得,《心经》云“是诸法空相、无智亦无
得”,诸法也就是所谓的萬法,这个萬法,包括因果。说到究竟空处,空相亦空,经云
“不生法相、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实无一法可得。佛在《金刚经》上说:“我于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这个境界就是见性成佛。因此,万法皆空
,说
到底是见性成佛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萬法皆空,因果亦空,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因果不空,是世间法,在世间法里,所云“因果的轉變不空、循環不空、相續不空”等
因果的法则,才称得上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因果法则只是一个相对真理,三界六道是因
果的世界,是凡夫的世界(如果是由圣入凡,出入无碍者此又另当别论),在这个世界
,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无不受着因果业力的支配。因此于此法中非但因
果不空,萬法皆不空。不空是因为不见性,见性即空,未见性即不空。因而,如果未见
真如本性,妄言本空,作恶无过,拨无因果,那么因果报应,就不能避免。所以永嘉禅
师说:「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6
20
来自主题: HUST版 - HUST 有学金融的想回国不
师兄:
我先解释下哈:
首先,的确有人回来,(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就回来了,现在宏发证券,而且西德
银行的一华人马上就要出任一大银行北京的行长等等。
其次,我们总编没说“浪潮”,他只是要我去找个案例。是我写的时候没注意。我道歉
:)
再次,就像马克思说的,真理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我们总是在不断地探寻中
去无限趋近去绝对真理。
这只是最近媒体报道给我们的影响,我们也会在采访过程中不断修正我们的看法的。
最后,我不喜欢你这种口吻“国内的记者就这么捏造新闻?”希望你尊重下我们。我们
也不容易。为了了解想关信息,就是看着别人的脸色,也得陪笑脸。还得认真分析、判
断是否是正确的。
z**n
发帖数: 22303
21
来自主题: Xibei版 - 呆呆
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就不说了,维识与中观在如来藏上是有不同的看法的,你自己看吧。
http://hi.baidu.com/%C8%D9%B7%E7%CD%AC%D6%DB/blog/item/6624cfcf
唯识宗认为世界的现象都是由人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依缘起而显现的
唯识宗认为,人除了有前六识以外,还有第七识“末那识”和第八识“阿赖耶识”
第七识执着阿赖耶识,是执着“我”的一种心理
第六识意识是依靠第七识生起的
正是第七识的存在,我们才会在意识里有我执,也正是通过第七识,所有的依缘升起的
种子都储存在第八识里,只要有相应的缘起了,这些种子就会显现出相应的现象。六道
之所以会出现就是这些种子遇到了相应的缘起才显现出来的
唯识宗的大概理论就是这样的
中观宗其实也同意唯识宗的部分观点
但中观宗认为,唯识宗的观点只适合在世俗谛(相对真理),因为第八识里的种子要显
现出相应的现象,必须要“依缘起”,有所依就属于世俗谛。而中观宗的观点是站在胜
义谛(绝对真理)
如果把唯识宗的观点引用到胜义谛里的话,那就是错误的了
所谓绝对真理,那就没有依缘起,那就不可能万法唯心所现了。
因此中观宗驳斥了唯识... 阅读全帖
d******x
发帖数: 44
22
“摸索规律的过程就是降低风险的过程,同时也降低了收益期望值。虽然短期和小范围来
讲,似乎会给人一种错觉 - 即可以降低风险而不降低甚至提高收益期望值。但是,长
期和大范围来讲,风险必然和收益成正比。所以商学院的教授们都买index作为投资。”
对“高风险,高回报”这一基本命题就我所理解的意义上(在下面详述)不持异议,但
是是否风险与知识和有用信息成反比?真的只是一种错觉么?人类古往今来的所有知识
,从印第安人的草药知识到现代门类齐全的所有自然和社会学科研究,包括经济学,投
资理论,不都是为了认识必然性(规律)从而降低风险,提高收益和回报么?不都是为
了避免像抽彩票中大奖那样的完全任偶然性摆布的撞大运么?固然,真理并不能穷尽一
切(真理的相对性),对客体反映的不全面,所以留下了很多需要靠人们撞大运的灰色
区域,而且即使他所反映到的部分也往往不深刻有误差,就像古典牛顿力学之于相对论
量子力学,或者古典完全自由主义经济学之于凯恩斯的宏观调控和现在的美国的混合经
济一样,都是相对真理,都需要发展到后者,而且后者,相信(根据经验主义的信仰)
将来也会继续发展的,在新的更高的实验条件下,和更多的未
z*********a
发帖数: 71
23
原网址:http://bbs.hexun.com/futures/post_46_1083771_1_d.html
《市民》杂志 2007 05 总41期
中医的根本在于疗效,这是千百年来中医得以生存延续的原因,也是中医在国外逐渐发
展壮大的原因。
采访人:本刊特约记者张惠玲
被采访人:徐文兵 厚朴中医学堂堂主
北京平心堂、御源堂中医门诊心身医学专家
越来越多人选择中医
问:我看到在您这里每周都有四批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来听您用英语讲授中医课
,而且来找您看病的也以外宾居多。可是去年国内有几位院士、教授和博士号召取缔中
医,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答:这不新鲜,当年的红卫兵破四旧,砸烂封资修的黑货,捣毁古董,焚烧字画
。改革开放初期时兴捷克、罗马家具,有人卖了自己的红木家具去赶时髦。五四运动要
砸烂孔家店,文革后期在批林批孔。外国人把掠夺去的中国文物珍藏在博物馆里。到了
今天,古董收藏热席卷全国,人们还得花重金去国外赎买文物。儒学也在复兴,国家投
资到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
我想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人的自尊、自信回逐渐回归加强,中华文明也
会随之复兴目前人们珍重有形、有像的东西,用不... 阅读全帖
d******h
发帖数: 39
24
来自主题: Statistics版 - 概率是什么
概率是什么
米国数学系开一门叫数学思想(mathematical ideas)的课,虽然很浅显,不深入,但是
内容包罗万象,而且很现代,告诉学生数学是什么。我觉得统计系也应该有一门统计思想
的课,告诉学生统计是什么。
那么概率是什么?从字面上说,概率就是大概的几率,或可能性的大小。统计与数学最大
的不同在于统计研究的是可能事件,而数学研究的是必然事件,由什么条件,必然得出什
么结论,只要条件满足,得到的是绝对真理。而统计不然,它要找的是有较大把握成立的
结论,是相对真理。所以数学研究变量,统计研究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
概率主要有三个直观的定义。一个是:你要研究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把所有可能
结果都列出来,看你的事件包含的结果占其中的多少比值。如你扔一个骰子,算出现奇数
点的概率。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一点到六点,奇数点占三个,如果这个骰子是均匀的,
出现每一点是等可能的,那么所求概率就是3/6。
另一个是频率定义。想象你扔骰子充分多次,算一下出现奇数点的结果占投掷总数的频率
,若骰子是均匀的,而你每次投掷都互不影响,那这个频率应该稳定在1/2附近。注意不
能说
w********h
发帖数: 12367
25
来自主题: _FilmArts版 - 发条橘子和大开眼戒
只是说明库布里克没必要活了这把年纪还要在死前告诉那些“俗于”他的人他眼中的
真理吧。有时候,真理这东西,离相对真理的距离比离谬误还要远。
w******0
发帖数: 1404
26
来自主题: _BibleStudy版 - 斑竹们,看着办吧~~~
呵呵。他怎么会觉得李长寿是假基督呢。只不过有一次被我抓着了个把柄,是我说李长
寿是假基督,他也无话可说了。李长寿在他心中的地位大概只比神低一点。
李长寿的东西危害很大。因为很多的确是正确的,而且利用了基督徒的心里,特别地强
调内在的生命。先给别人一个先入之见,自己没有生命,不象是基督徒。然后再用一些
忽悠人的话,就把很多人唬住了。但他的解经很多是错的,或者过分地强调了某一方面
,把相对真理绝对化。而且,内在的生命是活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不是整天喊口号就是有内在生命!
所以强烈呼吁斑竹(好像斑竹很少出现!)严密关注iniforever,他如果再这样,就应
该以家法伺候。呵呵

淫妇。
w******0
发帖数: 1404
27
来自主题: _BibleStudy版 - 谈谈安息日教会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8978114.html
我个人觉得所有的问题基本上出在两方面。1。高举个人。无论是一个人的属灵经历或
解经。2。把相对真理绝对化。比如,星期天礼拜还是星期六;多长时间守一次主餐,
等等。个人觉得应该尽可能的接纳不同的见解。底线是不能高举一个人或特别强调某些
非基要的方面。
至于查经,说心里话,很多非主流教派真的比我们重视的多,比如,耶证,地方教会(
大家可能看得出来,个人倒不认为他们是异端,不过好像人家觉得我们都是异端。嘿嘿
)。以经解经自然是对,但问题是经文本身需要解释,当你引入另一段经文是,可能引
入了新的问题。
解经的确需要遵循一些规则,我们坚决反对寓意解经(李长寿的方法)。我以前发过这
个:http://cclw.net/Bible/main.html
极力推荐大家看看这里释经学的书。
n**y
发帖数: 860
28
来自主题: _America版 - To qiuxing-3
问:基因方法与铀系法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可靠性是怎样的?
答:基因方法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无疑是很现代化的手段。
但是,它计算其演变速率的前提是假设的。这个前提是否准确、可信,
还得接受检验。铀系法是同位素年代学的一种方法,同样有长处和局限
性。至于两种方法之间的关系,当然最好测出来的结果接近,如此大家
都满意。然而,即便女口此,也还不能说可以一锤定音了。因为人类起
源与演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既有理论问题,也有化石证据不足
的问题。光靠一两个学科、一两种方法是无法弄清的。任何时代取得的
科研结论都只能是相对真理而不是绝对真理。DNA的方法提取的证据有
限,理论上又存在缺陷。其实,搞DNA的人对“夏娃说”亦多有非议。
今年3月英国《自然》杂志刊登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生物系教授坦普尔顿
文章。他不同意“夏娃说”的取代论,认为一拨又一拨持续迁出非洲的原
始人总是采取融合而非取代的办法。通过融合,这些原始人群加强了世界
各地人种间的基因联系,形成现代人类的多样化。
问:根据已有的化石证据,现代中国人的起源的基本线索是怎样的?
在年代上和地区上的分布是怎样的?
首页 上页 1 2 3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