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宗萨钦哲仁波切无死圣度母心要灌顶、讲解法会-洛杉矶7.12-15
相关主题
不丹佛陀传人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佛教是民主的热泪盈眶的宗萨钦哲仁波切
上师的打嗝,放屁,与做爱-zt宗萨钦哲仁波切 業力
【双语】在网上得到上师的传承与在上师面前得到传承有什么区别?宗萨钦哲仁波切:什么是真正的出离心 (转载)
空性(宗萨钦哲仁波切)宗萨钦哲仁波切:佛教与佛教徒是不一样的 (转载)
宗萨钦哲仁波切问答录(实修教言)zt不只是爱情,记住一切都很短暂-宗萨钦哲仁波切 (转载)
直探根源:(不存在的)自我-宗萨钦哲仁波切宗萨钦哲仁波切于北京大学所作的演讲
亲近善知识-感念宗萨钦哲仁波切怀念我亲近过的善知识-法师篇
刚接触佛法的人正在度蜜月期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关于吃素的重要开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仁波切话题: july话题: 灌顶话题: 佛教话题: 萨钦哲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n
发帖数: 22303
1
宗萨钦哲仁波切【祺美帕玛宁替──无死圣度母心要灌顶、讲解法会】美国洛杉矶2013
/07/12~15(转载、整理)
宗萨钦哲仁波切
【祺美帕玛宁替──无死圣母心要灌顶、讲解法会】
Chim​e Phagma Nyingtik empowermen​t(LA 12-17 July)
Abhishekas and Teachings
Abhishekas and Teachings with Dzongsar Khyentse Rinpoche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
12-15 July, 2013
宗萨钦哲仁波切灌顶、讲解法会
美国 加州 洛杉矶
2013年07月12日~15日
Venue:
Pasadena Convention Center Ballroom A
300 Green Street, Pasadena, Ca. 91101
Schedule of Events:
Chime Phagma Nyingtik Empowerment
July 12th (Fri): 6:30pm - 9:30pm
July 13th (Sat): 9:00am - 12:00pm, 2:00pm - 5:00pm
【祺美帕玛宁替──无死圣母心要灌顶】
07/12(五)晚上PM 06:30~09:30
07/13(六)上午AM 09:00~12:00
下午PM 02:00~05:00
Rigdzin Sogdrub Empowerment
July 14th (Sun): 9:00am - 12:00pm
【哩锦索祝灌顶】
07/14(日​​)上午AM 09:00~12:00
Empowerment Explanation
July 14th (Sun): 2:00pm - 5:00pm
July 15th (Mon): 6:30pm - 9:30pm
【灌顶讲解】
07/14(日​​)下午PM 02:00~05:00
07/15(一)晚上PM 06:30~09:30
(These empowerments and teachings will have Chinese translation).
三场灌顶与教学有中文翻译,就是有点小贵,心疼荷包就免了哈哈。
信息来源:
http://www.siddharthasintent.org/2013/01/abhisheka-and-teaching
z**n
发帖数: 22303
2
《无死圣母心要》是西藏利美运动的三位大师中,蒋扬钦哲汪波仁波切所取出的殊胜伏
藏法。当第一世蒋贡仁波切罗卓泰耶编纂完著名的《大宝伏藏》后,请钦哲仁波切从中
为他挑选一个法教来修,钦哲仁波切所挑的正是《无死圣母心要》。本法教的主要本尊
是白度母,而有两大特色使之突显于其他教法: 第一, 在本法教中,主尊是白度母,
怀抱着佛父;有别于一般本尊多是佛父为主而怀抱佛母。第二, 在本法教中,同时观
修长寿三尊(白度母、长寿佛、尊胜佛母)。 《无死圣母心要》以作为长寿法门而扬名
于世,实则同时具足一切世出世间事业的口诀。
z**n
发帖数: 22303
3
From Wiki:
宗萨蒋扬钦哲却吉嘉措(宗萨钦哲仁波切,钦哲诺布,1961年7月6日-)是不丹的藏传
佛教萨迦派的喇嘛,第三世钦哲传承的主要持有人,通常被称为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或是三世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宗萨钦哲仁波切
宗萨钦哲仁波切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1],秉承藏传佛教最优良的传承和教育,享誉世界,是当今世界
公认最创新、最具创意的年轻一代藏传佛教导师之一,兼上师和导演于一身,曾任贝托
鲁奇电影《Little Buddha》顾问,并编写和执导过两部佛教主题的电影——《高山上
的世界杯》和《旅行者与魔法师》。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电影蕴含惊人的能量及丰富
的人文精神,犹如一股清流,在世界各大影展屡获佳评、获奖连连,更培养出一群追随
的工作人员及影迷。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出生于不丹,是已故宁玛巴法王敦珠仁波切的长孙,父亲为红教大
德听列罗布仁波切,母亲之家族出自贝玛宁波,外祖父为著名之竹巴噶举喇嘛,得法自
释迦师利,终身修持“那洛六法”。七岁时被十四世达赖喇嘛、萨迦法王及十六世噶玛
巴认证为 宗萨钦哲确吉罗卓(DzongsarKhyentseJamyangCh?kyi Lodro,1893-1959) 的
转世,后由顶果钦哲仁波切为其进行升座礼。曾在萨迦学院研习佛教哲学。
编辑本段佛教事业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继承传统上在西藏的弘法责任,主持宗萨佛学院及其闭关中心,并
且也在印度及不丹创立宗萨佛学院及却吉嘉措佛学院,在澳洲、北美洲及台湾等地区成
立佛学中心,如悉达多本愿会,其目标是提供个人成就证悟必要的协助,并在佛法的教
示中,激起不分教派的觉醒正念。
他也是利美运动在现代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编辑本段电影作品
《旅行者与魔术师》
电影:旅行者与魔术师
电影:旅行者与魔术师[2]
拍摄于现实中的理想佛国不丹,是不丹第一部胶片电影。整部影片包围在淳朴美好的山
野风光与浓郁宗教氛围中,故事平常得有些沉闷:一个梦想逃离家乡去往美国的知识分
子,心急难耐辞掉政府公职踏上旅程,在路途中遇见和尚、醉酒者和一对父女。和尚喋
喋不休地讲故事令他从嫌恶到沉思,潜移默化改变了他的心性。同时他对同行少女心生
情愫。
与这个“真实”故事交替并行的是和尚讲的“魔幻”故事:贪婪懒惰的兄长被弟弟施以
魔法,从而展开一段魔幻之旅——迷失在山林中,遇见一对幽居深山老林的奇怪夫妇,
被女主人美貌吸引与其私通,最后引出邪恶的情杀,直到恐惧难掩,才仓惶逃离回到现
实。
伴随着和尚的故事一步步深入,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和心中渴求逐渐模糊,直到众人在路
口等来汽车时,他竟踯躅两难,陷入犹豫。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在现今佛教世界中享有崇高地位的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对于这部“
佛教寓言电影”,仁波切解释说希望表达“真实的苦涩”,我们需要真相,但面对人生
无常,往往带来的是苦涩。
高山上的世界杯
影片开始于50年代的西藏,一群从西藏出走的小孩,来到风景如画的喜马拉雅山中的喇
嘛寺,展开他们的僧侣人生……本片改编真人实事,并由事件主人翁在银幕前现身说法
、演出自己的故事。描述在一个遥远的藏族村落里,一群修道院里的喇嘛试着藉由一只
卫星接受器,让当地人民能收看世界杯足球赛的转播。当世界杯足球赛在法国如火如荼
开打时,远在喜马拉雅深山的修道院里,2个迷恋上足球的小喇嘛将那儿宁静冥想的气
氛完全打破,修道院上上下下都弥漫一股对足球的狂热。问题是:没有电视机,没有卫
星接器,他们要如何收看世界杯足球赛的转播呢?为了能亳无后顾之忧地欣赏世足赛的
转播,对足球疯热的小喇嘛想尽办法要筹募租用费用。整个计划充分考验修道院里小喇
嘛们的团结机智和友情,处处散发幽默与智慧……
编辑本段目录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人间是剧场》
《正见:佛陀的证悟》
《朝圣》《不是为了快乐》
编辑本段演讲
于北京大学所作的演讲
很荣幸今天能在这所世界知名的大学做演讲,在国外时我就已多次听说过。
学习终极真理是人类的一种激情。佛教仅仅是另外一个天使,或者说寻找真理的学习工
具。佛教不是一个宗教,而是寻找真理,实践真理的工具和手段。
今天我们会讨论佛教的见地,在讲见地之前,我会先谈一下为什么需要这个东西?理由
很简单,因为每个人想要快乐,想要幸福,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快乐能持续长久并且
唾手可得。我们也希望一种非常方便的快乐。实际上科学技术也总是在寻求快乐。什么
是快乐?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和年代,快乐是不同的。所以获取快乐的方法和工
具也是多种多样的。
悉达多王子已经发现我们并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快乐,就因为一个原因:我们把假的,
不可靠的,无常的东西当成绝对的真相。这是无明。这一发现不是宗教上的,它是科学
。就像每个人都希望拥有正牌的意大利皮鞋,但你买的是冒牌的皮鞋,而你没有勇气面
对它。但是悉达多王子有这样的勇气面对它。我们可以说悉达多王子对真理做了最大程
度的探索——去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而且他发现了真相——你必须接受事实,如果你
接受了,你可能就不会再受煎熬。
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方法可以帮你去了解真相。不幸的是佛教现已变成了一种宗教,而人
们更感兴趣的是方法而非真相。为什么要有工具/方法呢?比如说,对一个盛满了极为
纯净的水的杯子来说,如果你想找水,你是看不到的,因为它是纯净透明的。水就好比
真相。所以为了让你能够看见这个水,有人就在其中掺入(颜色),就像这个淡黄颜色
的茶水,这帮助你看到了水。掺入是一种方法。方法是假的,并非真相本身。
再比如说,你在做一个恶梦,你梦到一头老虎,你吓坏了。你想要摆脱它。这里有几件
事情可以做。第一你可以赶走那只老虎。第二你可以被浇一桶冷水。这些事情都会有帮
助,但它们却不是真实的,冷水并不能赶走老虎。为什么会有老虎?因为你在做梦。
现在让我们回到见地。见地就是观念。它是驱动我们的东西,就像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
有个动力。比如说,我们对宝马的观念,或者觉得苗条是件很好的事情。这就是见地。
然后我们有了动机。但是动机是受条件影响的。没有了杂志鼓吹它们是多好的东西,没
有人会想要变苗条或者想要宝马。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就有了比如说想要变苗条的动机
。然后我们就会阅读一些如何变苗条的方法,这就好比禅修。我们采取行动,比如不吃
米饭,跑步等——也就是行为。所以见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见地驱动着我们。
我现在要开始介绍四种根本见地。(四法印)
第一个地见是所有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暂时而非永久的。比如说,每次当你看你
的手,这里会有三个最根本的错误认识,第一你觉得你的手是一个整体而非许多部分,
例如骨头,脉管等组成了你的手。我们通常将事物视为整体,事实上,这里没有所谓的
手,而是一大堆分子的组合。第二你觉得今天的手是昨天的手。这不是真相。你的手每
天都在老化。今天的手和昨天不再是相同的手。第三,我们认为它是独立的。如果我有
时间的话我会再谈第三点。
见地使我们遭受痛苦。为什么?因为它让我们以为一样东西是持久永恒的,所以我们依
附于它。我们不会想到有一天我们是会进棺材的。所以我们竭尽所能试图去保护它——
这个永恒的东西。比如说,长寿,对于中国人来说很重要,就像冒牌的鞋子,因为它转
移了你对真相的注意力。所以不论你做什么,你总会痛苦,因为你的见地本身就是错的
。这就是我们享受不到快乐的原因,因为我们一直在意暂时性的东西。
所有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具有这个见地并不是坏事。无常是个好消息。今天的手不再
是昨天的手,如果我们的手干燥了,我们会用润肤乳。没有了无常,做润肤乳的公司都
会没有生意了。另外一个例子,如果你现在很穷,因为无常,所以你在将来可能会变的
富有。无常并不是一种宗教上的恐吓,它是事实。
在泰国,和尚都要剃头。剃头是用来提醒你无常这件事情。这是一种宗教仪式。仪式是
带领你走向真相,但是我们总被仪式所吸引而忘掉了无常。就像我刚才说的,为什么是
佛教的见地?这是因为我们想要快乐。但为了变快乐,我们需要认识到所有的因缘和合
都是无常。没有这个认识,即便你可以活一万年,你都不会快乐。悉达多王子知道如何
真正地去寻找真相——他是非常实践性的。在他的禅修过程中,他可以通过观察知道很
多的事情,比如一头鹿吃什么。但那不重要。他想要深入所有问题的根源。其中之一便
是无常。
第二个问题也就是第二个见地:痛苦从哪里来?痛苦不仅仅是头痛或诸如此类。人的痛
苦来自于我们得不到我们想要的,以及不得不一直生活在无常中。我们有自己爱的人,
但我们是否下一次还能够见到我们爱的人呢?什么导致了这个?这里没有什么邪恶的力
量。没有外境会制造痛苦。一切都是由我们对自我的执着而引起。我们有很多情绪:爱
,恨,嫉妒,等等。所有的情绪都来自于我执。这是一个很大的发现。为什么?因为我
们总是把自己的痛苦归咎于他人,但现在我们没有任何人可以责怪——我们唯一可以责
怪的只有我执。这是个很大的课题。例如我们被教育要无我。但是佛陀并没有说自我是
错的,或者说我执是恶魔。这不是宗教,只是思维无我的工具变成了宗教性的。
但我想要跟大家说一个事情,并不是因为佛陀发现自我是邪恶的,因此说执着自我是错
的,完全不是那样。所以再度要说的是,第二个见地也完全非宗教性的,可是不幸的是
,这种反思无我的方法又变得非常宗教性。悉达多并不是说发现了邪恶的自我,他也从
来没有说过,执着自我会带你到痛苦。事实上,他发现没有自我,因此执着于自我是错
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受苦,这个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佛教徒经常说,哦,我很自我
,我很自私,所以我们经常批判自己,而且以一种非常伦理或宗教性的态度来批判自己.
我执的无明来自于我们总看到暂时由因缘和合所成的事物。比如,我们看这个桌子,它
有脚,有木板等等。但是桌子只是那些部分组合而成的。事物组合在一起,成为了某样
东西。比如我在12和14当中写了个13在纸上,你会说这是13。而如果我写在A和C之间,
你会说这是B (展示纸)。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一些事物组合而成的。如果你加入另外一个
成分,那它就会变成另外一样东西。比如如果我们把枕头、床单放到这个桌子上,它就
变成一张床,如果我们把它砍成一片片的,它又会变成木柴。所以说自我就好比这个13
和B。我们一直寻求将成分拼合在一起。心经中说,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等等。一样
东西只是由许多成分组合在一起形成的。这个自我并不存在,所以执着于自我是很荒谬
的。
和我执做斗争是很艰难的,因为我执是一个长久的习惯。要戒烟都是件非常难的事情,
但它还算是一个新的习惯——毕竟你刚出生的时候你是不抽烟的。但是我执是一个相当
久远的习惯。自我总是在寻找一个隐匿之处,一个舒适、安全而有力量的所在,例如金
钱,权力,地位,以及友谊等等。如果没有自我,便会没有经济。如果人们一直在实践
无我,市场会崩溃。如果没有不安全感,就不会有生意。我想这是生意的精华所在。我
们总是在寻找我们没有,但我们认为我们应该拥有的东西。为了让原本不存在的自我感
到更舒服,我们,从大范围来讲,正在毁灭我们的世界,比如环境。从小范围来讲,为
了我们的亲人朋友,我们说我们爱他们,但其实那是因为我们爱我们自己。我们把他们
放到了自我的上面,每次你需要他们的时候,你便可以利用他们。
在金刚经中,佛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当所有的办法都用尽时,我们总喜欢有个救
世主,或者说有某个人可以去责怪或者祈祷。有绘成金色的佛像,或者我们说金色的佛
陀,那是因为我们喜欢金色。外相只是一种善巧方便。真理才是佛陀。除了真理之外没
有别的佛陀。真理是没有颜色,没有形状的,它不是铜制的佛像。为了吸引人们了解真
相,所以我们才把佛像涂成金色。
例如,如果我们爱某个人,我们会试图让他高兴,所以我们会做任何的事情让他高兴—
—这好象慈悲。因为慈悲,我们必须用尽所有的方法去让他们了解真相。但是真相是没
有颜色,没有形状的。更重要的是,真相是痛苦的。比如我前几个月在印度被人邀请去
参加婚礼。对那对新人,你不可能说“你们总有天会死的”,或者说“你们总会在将来
的某一天吵架的,因为你们都是人。”为了教授真理,你必须让它具有吸引力。这就是
为什么我们把佛像涂成金色的。我们甚至还有很多别的精致的颜色,比如红的蓝的等等
,为了不同的目的。这是带领你走向真理的可靠方法。对于金色的或者耳朵很大垂到肩
膀的佛来说,他们会变成你男朋友或者你会和他们约会么?不。你不会和他们约会,尽
管他们有着完美的外相。所以佛教的一些象征是吸引你的可信的方法,从而引领你认识
真相。因为人总被外形、颜色这些组合的现象所束缚。
四法印(二)
今天我们要谈另外两个见地.这两个非常难.事实上,昨天谈到的两个真理,一个是诸
法无常,以及一切来自自我的情绪都是痛苦.这两个是相对真理.接下来要谈的两个真理
就是绝对/究竟真理.究竟真理就像昨天沙尔夫教授所说的那样,我刚开口想说的时候,就
已失败了.正如佛经上所说,要解释究竟真理,佛之口都不足够.
大家要知道,即使究竟真理没有办法表达,这本身就已是种表达.记得我们昨天所说
的吗?为了引导大家趋近究竟真理,我们需要让这些真理有吸引力.
但这两个真理,我们非常难以把它们变得有吸引力.特别是第三个:一切都是空性.这
一点都不具吸引力.最后一个是关于涅槃的真理.数世纪以来,我们佛教徒都想把它变得
很有吸引力,而且好像做得还蛮成功.像西方极乐世界,莲花盛开,你从莲花瓣里跑出来等
等.涅槃是个永远快乐的地方,你的电脑不用再升级等等.
可是第三点:空性.这点非常难以讨论.可是我认为,四个真理中,第三点最重要.数世
纪以来,大师和圣者们都想试图解释空性.他们吟唱有关空性的歌曲.如果你去藏区寺庙,
你甚至可以看到他们把空性画出来.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见过一尊蓝色,赤身裸体的佛像.
完全没有装饰.这代表的就是空性.蓝色代表天空,而天空就代表空性.
记得我们昨天所讲的吗?所有这些工具都只是工具而已.他们不是真理.我强调这点,
是因为我们会常常爱上这些工具.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昨天沙尔夫教授所谈的是非常有
趣和重要的.因为佛教传播到不同地方的时候,这些工具也要随之改变.我很惊讶地听到
沙尔夫教授谈道,一个日本佛教中最重要的传统很可能有基督教的影响在里面.
对于这点,尤其是那些研究佛法的学者一定要知道,修行人倒不一定需要知道这些.
因为有这样的讯息他们才能避免产生误解.
我的翻译(姚仁喜先生)昨天对我说,佛教传到中国的时候,托钵乞食这个观念,整个
印度的律法系统都不被中国人所接受.也许中国人作为一个非常实际的民族,他们认为托
钵乞食是不应该做的事情,应该要自己去赚钱.可是在印度,即使是今天,托钵乞食游方的
修行方式仍被认为是最高行为.他们认为这是种很荣耀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正确的生活
之道.
(附:在第二场开示中,仁波切在谈托钵乞食时,提到一件事情,有次他在印度坐巴士,
半路巴士坏了,这一坏不是几分钟的事情,车整整修了四个小时.在等候的时候,他注意到
车上有两位赤裸着身体的印度教沙度行者,仁波切说他一直很受印度哲学启发,于是上前
想跟沙度谈谈印度哲学,用他不流利的印度语.结果其中一位沙度操着标准的英语问仁波
切,你会说英语吗?然后大家就开始用英语交谈.后来仁波切发现,这位说标准英语的沙度
原来是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生,曾在西雅图当律师当了六年后,有天突然发现,早餐,晚餐
,星期六,星期天,这都没有什么用.于是出离一切,来到印度,成为一名印度教行者.他告
诉仁波切,他从来不会在身上留超过两天花销的钱.仁波切说他遇到这位沙度后,一连好
几天都很沮丧,然后想:我到底在干什么?这当然是仁波切开的一个玩笑.)
佛教在传播的时候会出现一些改变.在西藏,如果僧人穿蓝色的衣服.西藏人会非常
不喜欢.事实上,佛陀允许僧人穿蓝色衣服.可是因为当年西藏的国王认为僧人只能穿红
色或是黄色的袍子,所以后来才变成那样.这种文化的影响有时候会变得不太好.比如藏
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他们实在不应该吃肉.好吧,就说,西藏实在是没有什么东西长得出
来,那就吃吧.当他们来到北京,不是有这么多蔬菜吗?所以他们应该吃素.可是他们也许
还会说,我们还是有这样的老习惯.而且他们还以密续作为借口,他们会说,我们是密续修
行者,所以我们可以吃肉等等.所以说,做学问的学生了解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文化习惯也是他们应该了解的.我来给大家开个玩笑.中国人特别尊崇常识.中
国人有很多常识.是因为中国文化教导中国人要尊崇常识.印度人呢?他们没有常识.因为
他们尊崇智慧,超越常识的那种智慧.比如说来生,这跟常识没有关系.常识是有关此生的
.我在故意挑衅你们,所以你们会对我感到反感.我之所以跟大家说这点,是因为出于上述
原因,佛教也需要去适应不同的地方.
回到第三个见地.用最普通的话来描述"空性",即你看到的并不是它真正的状态,这
就是空性.这是我目前能说得最多的.如果你看到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非常英俊或漂亮.
你要了解其他很多人也许会认为他/她很丑陋.美貌和丑陋并不在那儿,且离于美貌和丑
陋.任何显现出来的东西并不是它的真正状态.也许你会问:那到底真的是什么?我们人类
老是喜欢问这样的问题:那到底真的是什么?显现的不是真正的,那真的是什么?这种需要
一个什么东西在那里的习气,非常难以破除.
就因为这个习气难以破除,所以佛陀在很多佛经中都提到佛性,比如楞伽经.讲到佛
性,这是个跟中国很有关系的题目.我想玄奘很喜欢佛性这个题目.所有我的中国朋友都
喜欢佛性.你看,常识就在这里起作用了,不是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起始点,所以佛性
是好起点.
在印度,像龙树菩萨那代人,他们说什么都不存在.那你会问:关于佛性,佛陀都说了
些什么呢?用一种方便的方式来表达,佛性即是给消除二元对立后的结果的一个名称.(附
:仁波切在第二场开示中指出,消除的是二元对立)甚至龙树菩萨都说,这非常好.因为那
样,你可以用它来表达任何事物.
回到美貌和丑陋的问题.如果你的男朋友实在很丑,别人就不会认为他英俊.因为丑
陋就是实相.那空间就会被丑陋占据.不说其他人,就说说你自己.晚上在烛光下,你说不
定发现你的男朋友其实长得还可以.可是早上起床的时候,你一看,哎哟,这是谁啊?你看,
有改变吧.如果丑陋真的外在在那里的话,那这种变化就不会发生.
这就是目前我用一般语言能讲得出来的空性.虽然空性不是个能表达讲述出来的东
西,但是它可以被体验.有三种方法可以去体验空性.这些方法有高低之分.最低的一种,
通过例子,比如像一场梦,像幻术,如同金刚经结尾所说的那样.这是最初级的方法.更高
级一点的方法,用理性分析.就像刚才提到有关丑陋和美貌的分析.这大概就是一般大乘
修行者所采用的方式.有一些大乘修行者,尤其是金刚乘,他们会说,如果你有一位上师能
直接指出那个有关空性的经验的话,那是最好的方法!可以通过很多形式达到这点,比如,
禅宗里有谈话的形式.让我做个结论:目前为止,空性的定义是,你看到的或它所显现的并
不是它真正的样子.
接下来是涅槃.这是第四个真理.
涅槃在我们脑子里是一个我们会在很久以后将获得的东西.类似像天堂一样的东西.
这是对涅槃不好的想法.佛说,涅槃是离于极端的.当所有极端都被耗尽的时候,那就是涅
槃的经验.
给大家举个例子.这是佛经上提过的一个例子.有个女人,她很想要个小孩.有次她在
做梦,梦中她怀孕了,然后生了一个小孩,她非常开心.可是在同一个梦中,这个小孩死了,
她变得很悲伤.当她醒来的时候,快乐和悲伤都没有了参考点,它们都不存在.她远离了这
两种极端.就像我前面说过的那样,很难理解涅槃,因为我们画了很多关于涅槃的画像,比
如说西方极乐世界啊,莲花等等.可是这些很重要,我们需要这些.阿弥托佛经里有很多关
于莲花净土的详细描述.
我总是给大家举这样的例子,现在就给大家举一个。如果你问我:你是不是真的想
要证悟?我恐怕不想.并不是因为我有慈悲心,所以我要永住轮回来帮助众生,跟这个无
关.我不想要证悟是因为我想看世界杯足球赛,而且很开心地看.我还想看侦探小说和惊
悚片.如果你证悟的话,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时间没有了,时间这个极端不存在了.没有
过去,现在,未来--这实际上意味着全知.下届世界杯足球赛的结果,你当下就能知道.如
果你去看神秘电影,电影刚开始时,你就已经知道结尾,甚至你不用看,你都会知道.这就
不好玩了.通常我们在找的证悟是部分全知,那种足够让我们去知道情人日记里都写什么
的神通.
刚才讲这些是想给大家描绘出一个超越空间、超越时间的涅槃的景象.我知道大家
会认为:哇,这怎么可能,这超过了我的能力,我怎么可能变成这样.你们不应该这样失望
,因为这是做得到的,如果你真的能够循从此道,比如说,每天禅坐几分钟,或每天修心.我
特别要讲的是,很多人总喜欢谈,我有一种特别的觉受,比如我额头这里有点痒啊,我的第
三只眼是不是要打开了,或者我又有一个殊胜的梦境啊等等.拜托!不要谈这些,谈这些是
很羞耻的,不高雅.
修行的真正结果是你开始有一些转变.比如你是那样一种人:有一点点赞誉你就会
骄傲,或者遭受一点点批评就会很沮丧.假设经过几年的禅修后,你开始对那些东西没有
什么感觉,变得不在乎了.那么这是很棒,非常殊胜的.这等同于佛陀头上的顶髻.即使你
有的是那种极小的执着,比如你每天晚上都要去熨自己的内衣,或者有洁癖.经过几年的
禅修后,说不定你的内衣两年不洗,你都不会在乎了.我会说,这是一种小局面的涅槃。这
是我们要寻求的。
在我结束之前,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点点金刚乘.事实上刚才谈的那些是大
乘和金刚乘共同的基础.同时金刚乘是大乘.如果没有小乘,就没有大乘.没有小乘和大乘
,就没有密乘(金刚乘).我知道金刚乘在某些方面很性感,但不要忘记它也有它的危险
。举个很经典的例子.如果你有黄疸病,你在看一个白海螺,你看它是黄色的.大乘和金刚
乘分别怎么处理这件事呢?小乘和大乘会这么说:你要吃药,你对海螺是黄色的这个见
解是错的,你要把黄海螺的那种显现去掉.而金刚乘会采取一条捷径,为什么说是捷径
呢?因为金刚乘绕过"黄海螺是个错误见解,你应该吃药,然后把黄海螺这个显现去掉"这
一段,金刚乘不强调这一点,他们认为你直接就想它是白的,因为它本来就是白的.你再
看一看海螺,觉得它还是黄的,因为你有黄疸病,那你就一再想、一再想,想它是白的.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金刚乘有很多仪式,所有仪式都有关本尊.每位本尊的修行都和
自我观想有关,比如我是六臂,等等。观想本尊就如同刚才白海螺的例子一样,不是说,我
有一天会变成本尊,而是说,我就是本尊.但这点经常被误用.
事实上,很多小乘和大乘都不相信金刚乘是佛教.他们认为它是印度教.特别是藏传
佛教受到很多学者的批判.我觉得也应该如此.我忘了这位大师的名字.这位藏传佛教大
师要前往印度,在尼泊尔的时候碰到一位印度教大师正要去西藏,他俩在路上相遇时,藏
传佛教大师问印度教大师,你去哪里.他回答道,哦,我要去西藏教佛教.西藏大师说,可是
你是印度教的呀.印度大师回答说,没错,我属于印度教,可是我懂佛教啊.现在西藏很热
衷佛教,所以我去教他们,他们会给我很多金子.
还有一个更有趣的故事.是有关阿底峡尊者的.当他听说某大师(附:对不起,名字有
待考证)在印度圆寂,他哭了.尊者的弟子问他,你听过这么多坏消息,为什么唯独为这个
哭泣呢?他说,是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人能区分印度教的密续和佛教的密续.我在西
藏.而另一个在印度已经圆寂了.再也没有其他人能区分了.我们在说的是一千多年前的
事情.我跟大家说这些,是希望大家能想想,然后跟像沙尔夫教授这样的人谈.
听众提问:关于闭关.
闭关有很多定义.闭关是要建立一个范围或边界,一种外在的边界,比如不离开自己
的房间,洞穴或是寺院,把自己锁在里面,持续一天,一年,或一辈子.这只是外在的界限,
这类闭关也只是一般的闭关.而最高境界的界限,是建立在过去心和未来心之间:呆在当
下,甚至在你刷牙的时候也这样.这种闭关是最好的.(现场翻译:姚仁喜)
利美运动:十九世纪后半叶,兴起于西藏的教义研究运动,意义是「无宗派」、「无偏
见」的运动。由宁玛派的巴珠仁波切、蒋扬钦哲旺波仁波切、弥胖仁波切,以及噶举派
的蒋贡康着仁波切,格鲁派的图登曲吉扎巴(也称弥涯昆梭),萨迦派的沃罗爹旺波等
诸位上师所倡。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关于吃素的重要开示宗萨钦哲仁波切问答录(实修教言)zt
生死无惧/ 索甲仁波切 Sogyal Rinpoche直探根源:(不存在的)自我-宗萨钦哲仁波切
印顺和尚眼中的密宗: 方便出下流亲近善知识-感念宗萨钦哲仁波切
當代頗瓦法大師 尊貴的安陽仁波切 南加州 頗瓦法教授 12/2--11/2012年刚接触佛法的人正在度蜜月期
不丹佛陀传人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佛教是民主的热泪盈眶的宗萨钦哲仁波切
上师的打嗝,放屁,与做爱-zt宗萨钦哲仁波切 業力
【双语】在网上得到上师的传承与在上师面前得到传承有什么区别?宗萨钦哲仁波切:什么是真正的出离心 (转载)
空性(宗萨钦哲仁波切)宗萨钦哲仁波切:佛教与佛教徒是不一样的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仁波切话题: july话题: 灌顶话题: 佛教话题: 萨钦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