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生物体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g
发帖数: 3893
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又见从概率看进化可能性渺小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septaphobia (恐妻症), 信区: Belief
标 题: 又见从概率看进化可能性渺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7 00:31:17 2009, 美东)
(警告:看这篇文需要思考,如果不想思考,可以跳到最后几段。)
下面是匹兹堡大学药学院药物遗传学中心主任,及 Joseph Koslow 讲座教授,黄力夫
,认为进化的不可能的理由。
设想在地球某地方有一个火山。火山附近有个小池塘,池塘里有一些很简单的像细菌一
样的单细胞生物,一直在随机地突变。有一天,火山突然爆发,池塘的温度一下升高了
摄氏40度。请问,在这个筛选的机会中,池塘里的细菌,存活的机率有多大?
我们知道,高温导致细胞死亡的原因,是因为生物体的蛋白质会变性。蛋白质是一个氨
基酸所组成的高分子,它在细胞里存在的状态不是一条直线,而是缠起来像个毛线团。
这个毛线团看起来很混乱,但是它的三度空间结构是非常必要的,决定了这个蛋白的活
性。
高温加热的结果,这毛线团就散开了。散开的毛线团是没有活性的。要这个毛线团在高
温下不散开,在原来没有化... 阅读全帖
J*****3
发帖数: 4298
2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科学、进化及神创论
进化在生物种群里导致无分巨细的变化
进化生物学家在物种以内和物种之间都发现某些结构、生化过程和途径、以及行为
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有些物种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身体结构很少发生明显的变化。在
DNA分子水平上,有些控制对于细胞功能至关重要的生化反应的基因,在即使关系遥远
的物种之间都很少变化。
然而,在不同的时间坐标上,自然选择也能够产生迥然相异的进化效果。在仅仅几
个世代的区间以内(或者,根据某些文献的记载,甚至在一个世代以内),进化在个体
内产生小规模的微进化改变。例如,许多致病细菌进化出更好的抵抗抗生素的能力。如
果一个细菌的遗传变异提高它忍受抗生素的能力,这个细菌将得以生存,并产生更多的
自身拷贝,而其它无抵抗能力的细菌则被抗生素杀死。当导致肺结核、脑膜炎、葡萄球
菌感染、性传播疾病以及其它疾病的细菌对日益增多的抗生素产生抗性时,我们则面临
着严峻的挑战。
微进化的另一个例子来自生活在特立尼达岛上Aripo河中的虹鳉(一种色彩艳丽的
胎生小鱼)。生活在河流里的虹鳉无分大小年龄都被大个头的鱼捕食,而生活在河流上
游小溪里的虹鳉只是小个头鱼的捕食对象,小个头捕食者当然只能吞食年幼的小虹... 阅读全帖
J*****3
发帖数: 4298
3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给茄子 - 达尔文和他改变的世界
纪念查尔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
作者简介:龙漫远,美国芝加哥大学生态与演化学系终身教授,北京大学生物信息中心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主要从事遗传学与演化论研究;陈振夏,北京大学生物信息中心博
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兴趣是基因演化和生物信息学。
一千年前的中原,凡有水井处,皆唱柳词;今天的世界,凡有科学之处,皆说达尔文。
http://www.plob.org/2011/12/14/971.html
一 超越时空界限与学科藩篱
1809年2月12日,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出生在英国什罗普郡的历
史名城什鲁斯伯里(Shrewsbury)。1859年11月24日,他的不朽名著《物种起源》出版
,一时洛阳纸贵而影响历久不衰。从他的家乡到世界各地,不同信仰的人们或欢呼,或
沉思,或惊愕,或暴怒,谈论的中心议题就是以自然选择理论为基础的演化学说(
Evolu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Natural Selection)。200年后的今天,世界上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和民众都投入了纪念这位科学伟人的盛事:英国、法国、德国、
...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224
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反基,是大爱
-------------------------------------------------
哈哈哈!背景啊?照你的意思,“圣经”“新约”的某些教导已经过时了,你是这个意
思吗?请你明确一下。
“圣经里有部分教导不一定适合当前这个时代”?这个话很傲慢啊!“圣经”是你家“
全知全能”“看千年如一日”的主子通过“圣经”启示出来的。你说“不一定适合当前
这个时代”就“不一定适合当前这个时代”?你的智慧和你家主子的智慧相比,你的智
慧很低吧?那么,你怎么判断你家主子通过“圣经”“新约”启示出来的教导哪些过时
了呢?
-------------------------------------------------
继续和你探讨,虽然我的灵命很浅,我也不指望能说服你什么,但我相信我所信的是真
道。
圣经的内容都不是出于人意,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这点我也相信。但既
然是人口里说出来的话,就表达方式上就一定受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所影响。这也是为
什么圣经很多部分很难懂,但是如果结合了当初的历史背景就能懂了。有部分针对当时
的社会情况的教导,在现今的社会可能就不再适合,但是我们并不是说... 阅读全帖
T**********1
发帖数: 2406
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进化论,说两句
1. My comments is directed at people with biochemistry trainings.
2。这个讨论中大部分人没有生化背景。 我很奇怪不懂生物体基本物质产生过程的人会
觉得自己有能力判断生物体就是进化的产物。
3。反进化论的证据我已经举了3个。 你能看懂吗?基础生化常识。 还没有人 solved
those three problems. There are lot more issues in biochemistry regarding 进
化论。 要求的专业知识就更深了。
j*******7
发帖数: 6300
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信进化论的教授变成了基督徒
信进化论的教授变成了基督徒
约翰·莫尔博士(Dr. John N. Moore)
我曾是一位信进化论者,在我成为基督徒之前,我教授进化论。在科学领域中的教
授,大部分是顽固的进化论者。在教授起源时,只教授这种观点。自从达尔文《物种起
源》于1859年问世以来,进化的哲学垄断了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甚至连主修英文的学
生,也要受训以进化的观点来思想。
在我教书时,我清楚地讲明,我的学生会学到大部分人所接受的进化解释和小部
分人所接受的“创造”解释。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学生仍受到鼓励,对万物起源有一个
真实有力的选择。
当一位科学家建议宇宙是从大爆炸开始时,他并没有完满的解答一切有关的“漏
洞”,他并不是出于一位科学家应俱备的知识。当他宣称生命是从分子间的某种特别组
合开始时,他不外是想当然耳而已。当他说人类是突变错误的产物,是繁殖的错误,或
决定一个人是黄种人或黑种人的DNA(去氧核糖核酸)在复制时失败等等,也不外是他丰
富的想像而已。为达到既已设定的目的,他抛弃了学术的自由和良好、严谨的科学工作
态度。
我不外是要让真理有机会申辩,让真理被人听见,得以接纳,指出人们常犯对科
学方法的滥用。...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1648
7
记北大教授胡建英:致力于环境安全研究的女科学家
本文发表于2011-01-24 09:09 | 750次阅读 | 0次推荐 | 0 条评论
关键字: 无
感谢 科学时报   投递
环境专业或许是目前全世界最热门的专业之一。然而把时间拉回到30年前,胡建英在作
出人生第一次重要选择的时候,只是凭借一种“朦胧”的感觉就走入了这个领域。“认
真对待每一件事总会有回报,既然选择了,就要认真做下去。”或许是一直秉承着这样
的人生理念,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北京大学教授胡建英面对所从事的专
业,一做就是30年。
1981年进入华东理工大学的胡建英是该校环境专业的第一批学生。她坦言小时候没什么
自信,却误打误撞考到了全县最好的高中、最好的班级。高考时过了重点线,如愿地进
了华东理工大学,并鬼使神差地选择了一个自己觉得还不算太枯燥的环境专业。“选择
它只是觉得这是个新学科,够新鲜。”性格开朗、说话略带淡淡江浙口音的胡建英笑着
说。
硕士毕业后,胡建英和丈夫一起前往日本,在广岛大学工学研究科获得博士学位后,又
在日本厚生省国立公众卫生院工作了5年。那时从事的饮用水中化学物质对健康影响的
研究,...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623
8
嗯,回顾一下,这人出名了。
美科学家14年4次宣称发现外星生命获飞猪奖
http://tech.sina.com.cn/d/2011-04-02/11465364708.shtml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2日消息,声称在陨石里发现微生物生命的科学家、美国
宇航局的天体物理学家理查德·胡佛已经获得伪科学最高荣誉——飞猪奖(Flying Pig
Award),这是每一次愚人节都会颁发的奖项。
这项奖的设立者詹姆斯·兰迪设立飞猪奖的目的,是把它颁发给“最应该摘得此奖
的吹牛者、骗子、灵术倡导者、假冒的科学家和信仰治疗师”。胡佛博士在过去14年间
,曾4次声称已经在陨石里找到生命迹象。他表示,他认为他的发现能回答地球生命的
起源问题,并要求其他科学家拿出证据证明他的发现是错误的。兰迪表示,尽管无人自
告奋勇对胡佛的声称提出质疑,但是也没有科学证据支持他的说法。
胡佛表示,他的结论是在对降落在全球各个偏远地区的微小细菌进行10多年的研究
后得出的。提及将成为5名获此“殊荣”的人之一,他说:“我从未听说过它们(飞猪奖
),不过要是他们认真阅读了我的论文,他们可能会得出更加明智的结论。大量同行评
...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965
9
我看了觉得大家激动太早了。报道只是说细菌能在高浓度的砷里面存活,现在有任何证
据表明遗传物质里面的磷被砷取代吗?如果是取代了,是全部被取代还是部分被取代了
?如果是部分被取代了,是那些部分呢?
RNA和DNA就像化学里面的催化剂,有的反应需要很大量的催化剂,有的反应只需要几个
ppm的催化剂。也许这种细菌的机制是对自身的遗传物质的保护很好也未可知。或者这些本来含磷的活性物质的活性比一般生物体高。比方说一般生物体里面需要1ppm的ATP,它只需要1ppb。
我瞎说哈,还是你们生物学家接着聊。
s******s
发帖数: 13035
10
同意你不是学生物的。
开个玩笑。文章里说是取代DNA里面的磷了,剩下的磷是trace amount,
根据DNA结构的重复性,大量取代和完全取代没有区别;倒是有可能有
部分蛋白质仍然用磷,这个需要更长时间的传代来说明

这些本来含磷的活性物质的活性比一般生物体高。比方说一般生物体里面需要1ppm的
ATP,它只需要1ppb。
s******y
发帖数: 28562
11
他们的证据是这个东西在缺乏磷的培养基里面可以繁殖增长好几代,所以说明这个东西
不需要磷也能繁殖。
另外,他们从那个细菌提取出来的DNA含有高量的砷

这些本来含磷的活性物质的活性比一般生物体高。比方说一般生物体里面需要1ppm的
ATP,它只需要1ppb。
f******s
发帖数: 288
12
合成dna,rna的时候,它们可不是像催化剂,是聚合酶起到催化剂的作用,dna或rna是
反应底物/产物。
不过,从化学反应角度想,一切都取决于能量,酶的作用就是拉近反应基团,降低能级
,所以到底是什么使细菌里的各种酶能够无障碍的识别砷,是个问题。但是再想想,其
实对酶来说,真正识别反应基团的 amino acid residue 就那么几个。细菌本身的
adpation快, 或者说是mutation 速度快。比如砷最开始的可能就是某一两位置上取代
了磷,如果又没有特定的修复机制,就会保存下去,会加速整个系统突变的过程。不用
产生新的酶,只要原有酶上的某个关键位点改变了,这样突变的过程会无限制的扩大下
去。如果是做酶的,这个根dna damage 的研究路线可以很相似的。
而且,看了这个我都想回去继续做我的polymerase了,人工合成些dntp,在a,b,r位置
放上砷,然后把进化线上的各种细菌,真菌,哺乳动物的酶都拿来试试,看看谁可以合
成,合成到什么程度,说不准低级的可以,到某高一级上发现就不可以了,然后就再找
哪个位点最重要,不用很大工作量,很容易出paper呀,呵呵。

这...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332
13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10年年会蒲慕明所长的讲话
2010年 12月28日
(根据录音整理)
今年的年会是一次不寻常的年会,以往的联合年会是请一个外单位,今年邀请了科学院
生物物
理研究所、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部三个单位。由于时间有限,今年
每位研
究人员介绍自己工作的时间比较短,但是会议的内容更丰富、交流的机会也更多。三天
前,我
还没有决定今年年会讲话的主题。听完三天的演讲,我和大家一样,都有些感想。我决
定今天
的主题就再一次讲“创新”,我们现在处处都在讲创新,报纸上几乎每一天都能看到有
关创新
的内容。今天我就谈谈我对创新的看法,有的内容在各种场合讲过,在神经所时间较长
的人可
能会觉得我啰嗦,但我现在算是老人家了,有资格啰嗦了。
创新的含义
首先定义一下“创新”,什么是创新?创新的研究有很多种,比如说,理论科学家对某
种自然
现象提出新的看法,提出新的理论或概念,就是创新。对于以实验为主的生物学研究来
说,实
验上的创新也有很多种。有一种创新是观察到新的现象。比如你设计了一个非常巧妙的
实验,
发现了一种前所未知的自然现象,这种现象只有在你的实验条件下才被发... 阅读全帖
h*w
发帖数: 134
14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系统生物学是不是一个大忽悠
咱不是说系统生物学不是个方向,而是说不应该无端的夸大。就像测序一样,当时所得
好像一出来,人类就百病包治。有用吗?有,但是现在看来当时确实忽悠我们了。为什
么???。另一方面,系统生物好像很早就有提了,不清楚为什么现在炒冷饭。难道生
物不该当作系统研究吗?这是一个忽悠的好题材,因为没有逻辑上的问题。问题你不能
夸大他。现在感觉像又是一个包治百病, 拉大旗的。 另外一个问题是“公理”的存在
。例如“生物体本身不能完全解析自体,生物体一旦开始解析自体,自体的状态就会发
生变化”当然这是我编的。但是没类似的共理,这个系统就没法定义了。
V***b
发帖数: 3419
15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系统生物学是不是一个大忽悠
生物体不解析自体,自体的状态也在发生变化。所有生物体都在进化的长河里游啊游。
解析自体会改变进化速度和方向,不知是好是坏。另外生物学是个很不精确的科学,让
我很头疼。
w*********0
发帖数: 101
16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SIRT3如何战胜衰老
ZZ
如何战胜衰老
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里,一只暮年小鼠,在服用一种神奇的化合物后,正在“跃跃
欲试”。在之后的的耐力试验中,它成功地“战胜”了年轻小鼠。千百年来,人类追求
长生不老的愿望,似乎在这里得到了某种实现。
无论西方寻找“青春之泉”的探险,还是东方千奇百怪的“炼丹术”,今天听起来
都近乎荒诞和无望。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的种种研究努力大多收效不彰。 然而,从1990
年代中后期至今,抗衰老学科再次繁荣,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去揭开衰老的生物化学机理
。尽管严谨的现代科学认为,衰老无法“抵抗”,只能“延 缓”,但从美国威斯康星
先进的遗传学实验室,到中国广西边远的长寿村,他们依靠一股从“基因天书”中破解
长寿密码的冲动,依然在为人类寻找“青春药片”。 但21世纪的“长生不老”理念已
经改变:幸福人生的终极理想不再是“不老”,而是“健康的老去”。
Sirt 3——人类抗衰老的新希望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科学家就研究发现,节食(即所谓“卡路里限制”)能够延缓
动物的衰老进程,延长寿命。今天,中国赴美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余 巍和他的美国导师
丹奴的研究,第一次证明了一种叫做Sirt 3的神奇的酶可以...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2583
17
看到原来帖子这个日期,才发现9年已经过去了。
十年一觉生物梦。
发信人: mckinsey (千亿个星辰), 信区: LifeScience
标 题: 复杂-作者:米歇尔·沃尔德罗普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Jul 10 11:11:46 2002)
概述
第一章 爱尔兰理念的英雄(1)
第一章 爱尔兰理念的英雄(2)
第二章 老帅倒戈(1)
第二章 老帅倒戈(2)
第三章 造物主的秘密(1)
第三章 造物主的秘密(2)
第四章 "你们真的相信这套?"
第五章 游戏高手(1)
第五章 游戏高手(2)
第六章 混沌边缘的生命(1)
第六章 混沌边缘的生命(2)
第七章 玻璃房中的农民经济(1)
第七章 玻璃房中的农民经济(2)
第八章 等待卡诺(1)
第八章 等待卡诺(2)
第九章 乘胜前进(1)
第九章 乘胜前进(2)
概述
这是一本关于复杂性科学的书——这门学科还如此之新,其范围又如此之广,以至
于还无人完全知晓如何确切地定义它,甚至还不知道它的边界何在。然而,这正是它的
全部意义之所在。如果说,复杂性科学的研究领域目前尚显得模糊不清,那便是因为这
项研...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1828
18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科普: 破除法老DNA的咒语
http://www.dfdaily.com/html/8755/2011/5/14/604774.shtml
作者 李福洋 来源:东方早报
DNA 储存在细胞核内,生物体在死亡过程中,细胞会逐渐发生自溶,大量酶类如蛋白酶
、DNA酶等释放,细胞的DNA很快会被降解,即便是细胞没来得及自溶,但是天长日久,
微生物进驻组织或细胞,就像寄居蟹一样,在那里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它们产生的酶
类也会把原细胞内的DNA破坏掉,一般死亡的动物和人的遗体,DNA很难完整保存下来。
最终技术的进步打破了这个咒语,研究人员成功地获得图坦卡蒙的DNA,也成功地得到
了各个木乃伊的DNA指纹图谱。
古埃及法老(国王)的尸体都被做成木乃伊,保存在金字塔里,据传说,冒犯了法老王
的干尸,就会中法老的咒语。在美国电影的渲染下,这个咒语被传得充满玄机,神秘莫
测。似乎在埃及北部第六代塞加拉王朝的法老墓外,或内侧出现类似“咒语”的文字,
据说也只是针对祭司的,好让其尽职保护墓地,而非防盗墓贼设定的神秘“咒语”或机
关。考古学家其实并未在法老墓内发现任何咒语。
既然法老的咒语不一定有,那也就不存在打破一说。不过,法老... 阅读全帖
g*********d
发帖数: 233
19
MicroRNA 和病毒
作者:王磊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学院研究生
摘要:
microRNA(miRNA)是真核生物体内一组内源性的 21—25nt 长的非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
RNA,它们能通过碱基配对的方式与生物体中的 mRNA 分子相结合来参与调节基因的表
达。自 2000 年至今,miRNA 的研究发展的速度极快并且影响的范围也非常的广泛,而
且分别在2002年和2003年度中miRNA入选了Science杂志年度十大科技突破。因此,
miRNA是 RNA 研究的又一个突破,被称为 RNA 的第二次革命。目前的研究已发现
miRNA 参与了很多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涵盖了发育、凋亡、代谢、人类疾病以及病毒侵
染等方面。在病毒侵染宿主和宿主抵抗病毒的过程中病毒编码的 miRNAs 和宿主编码的
miRNAs 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无疑为病毒的侵染以及宿主抵抗病毒的侵染的研究提
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领域。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阐述 miRNA 的一些基本概况以
及在病毒中主要的研究方向和进展,最后对这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小分子进行展望。
关键词:miRNA vmiRNA 功能 宿主的 miR...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6830
20
你以为你真的懂进化论?(一) (转载)
土摩托 @ 2008-4-21 5:14
导言:前一阵子,我窜访欧洲,特意去了趟《新科学家》杂志(New Scientist)的伦
敦总部,拜访了几个老朋友。他们告诉我,《新科学家》杂志的东家,Reed Elsevier
今年决定把旗下的实体杂志通通卖掉,要价12亿英镑!换算成人民币的话接近200亿啊
!所有这些被插草标的杂志中,《新科学家》是最重要的那根,可见这个杂志有多么值
钱。当然,这笔交易说明即使在欧洲,实体杂志也正在走下坡路。
《新科学家》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科学新闻类杂志。这是一本周刊,每期都会把上周全
球科学界发生的所有值得报道的大事通通报道一遍,信息量很大。和国内媒体(包括《
三联》)不一样的是,他们拿到的都是第一手信息。那么,人家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请看他们的阅览室(这还仅仅是一部分):
书架上摆满了我所能想到的所有正规科学期刊,难怪他们的记者能够得到第一手资料,
然后迅速地翻译成普通老百姓所能理解的语言。
《新科学家》的专题水平起伏较大,有的文章很无聊,但好的时候就非常好。比如上周
那期,封面故事居然是关于进化论的。我拿了一...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189
21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鸡属于生物体,但是生物体不是指的鸡。我们要比较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不是比较先有
细菌还是先有蛋
d********f
发帖数: 43471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daemonself (mit行为艺术专业博士后导师), 信区: Joke
标 题: 科学家发现衰老基因 将其清除或可阻止衰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2 14:39:09 2012, 美东)
近期,旧金山加州大学华裔博士潘登的一项研究,发现了导致生物体衰老的重要基因,
这一研究成果震惊学术界,其论文被衰老机制及老年疾病研究的最权威期刊《
AgingCell》刊登。
华人科学家发现衰老基因 SnoN蛋白导致人体衰老 六年艰辛终收成果 研究成果震惊学
术界
据美国《侨报》昨日报道,衰老机制研究是很多生物领域科学家的研究热点,不过却一
直少有成果。近期,旧金山加州大学华裔博士潘登的一项研究,发现了导致生物体衰老
的重要基因,这一研究成果震惊学术界,其论文被衰老机制及老年疾病研究的最权威期
刊《AgingCell》刊登。
发现
SnoN 蛋白导致人体衰老
潘登说,此前的人类衰老机制研究中,人们认识到在人体细胞遭受损害后,人体会产生
一种应急蛋白----P53蛋白,从而抑制癌细胞产生,防止癌症,但是与此同时,却会促...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28562
23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女人为什么月经?
生物体不是你想的为了节约而活的。
生物体是一个非常浪费的系统,而且对于一些特别重要的功能(比方说细胞分裂,
和生殖),是丝毫不会吝惜使用能量的。
因为不能生殖的话就立刻被淘汰了。

淘汰
c****3
发帖数: 6038
24
in this sense
21世纪才是生物学的世纪
以后到了22世纪一看
确实生物学问题有巨大价值
但是具体解决方法确是物理方法 数学方法 大规模计算的方法
手段是化学的
生物只是具体问题的collection而已
记得原来 陈阅增 的普通生物学有这么一句话
大意是说生命可能intrinsically不是物理 化学之类的延伸
这话不能说完全错
但是这并不代表说生物体就能不遵守物理定律
我认为这种生物和别的科学不一样的看法
主要还是被生物学的复杂性糊住了眼睛
或者说人类有的时候过于自我欣赏了
生物体确实复杂 意识存在也很有意思
但是 so what?现代计算机也能让古人有同样敬畏的感觉
所以我觉得生命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就是规模大么
规模大了 当然藏的住复杂性
但是复杂性的背后一定还是最简单的第一性原理
所以说 连数学分析都学不会的生物索南是没有前途的
当然学的会的还是大有前途的
l********n
发帖数: 260
25
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协助破译了人类基因组,创建了第一个合成细胞,并在海洋
中遍寻新的基因组,可谓合成生命学研究先驱。有着“科学狂人”之称的他,现在又把
目光瞄准了火星。
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在日前于纽约举行的连线健康研讨会上,文特尔描述了
向火星派遣一个由机器人控制的基因组测序仪,以对火星上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进行基
因组测序的计划。他不是第一个提出这种想法的人,但这类任务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文特尔的计划将如何实施?
简单来说,他要将机器设备送往火星,这些设备可以自动翻检火星土壤,将任何可能找
到的微生物从中分离出来,为其进行DNA测序,然后将数字化的结果传回地球。利用这
些结果,科学家可以创造一种人工合成的来自火星的基因组版本,进而在地球上重塑火
星生命,轻而易举就解决了将样品带回地球的实际困难。
计划进展如何?
多年来,文特尔一直在尝试从海洋中搜寻DNA,并已经获得了一些有趣的结果。在此次
研讨会上,他表示,相关的技术正由他的研究团队在加利福尼亚州莫哈韦沙漠中选取的
一处与火星环境类似的地点进行测试,以此作为开启火星生命测序任务的前奏。美国国
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 阅读全帖
m********d
发帖数: 502
26
你要是这么牛,怎么全球转基因没有取代传统食物?你也就是学了个皮毛,半桶水乱晃
才可怕。生物体的问题可不是蛋白质到氨基酸这么简单的。简单的痕量蛇毒蛋白就能毒
死你,这还是急性中毒。你要是生物体的机理都看懂了,全球的生物医学实验室早就可
以关门歇菜了。
X*******8
发帖数: 3895
27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BT毒素威胁人类健康吗?
先说一哈,本人从未来过生物版,这是第一次。平时都是在车板修车,菌斑关心国家大
事。来这里也属偶然,主要是被一个讨论BT的贴子吸引近来的。我曾经给一个反转基因
的网友写过一个科普,有些关于BT的内容。既然这里也在讨论,就转过来。算是抛砖引
玉吧。好像在菌斑听说过,在生物版反对转基因,会被狗血喷头的。哈哈,大家嘴下留
情啊。我觉得谩骂,不解决问题,理性讨论则有助于双方的提高。
先说一个我自己的困惑。记得方世民曾经说反转基因是生物界的共识。如果说反转基因
就是反对在中国主粮匆忙推广转基因的话,我是孤陋寡闻,没听说过这个共识。本人好
歹也在一个所谓的主流机构工作,据本人不完全调查,周围十有八九的同事都不支持在
主粮匆忙推广。都还是希望对BT有一个长期的毒理试验。因此,我怎么觉得,方说的其
实主流对支持转基因研究的态度。如果是这样,倒没错。我们谁会去反对转基因研究?
那毕竟是我们的饭碗啊。方应该把话说明白点。免得误导大家。
下面的观点纯属我本人的一知半解,欢迎有远见的,真知灼见的讨论,谢绝谩骂。奇葩
论就不要说了。
摘要:BT其实是会被生物体吸收的。BT的确能改变生物体的某些生理指标的。短期摄入... 阅读全帖
X*******8
发帖数: 3895
28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BT毒素威胁人类健康吗?
我想这些猪应该是Randomized 吧。randomized 的过程就是一个去noise的过程。然后
由此得到结果经统计分析,有差异就是有差异了。好多临床试验都是这样进行的。很多
个体差异大的临床试验都是先randomized subjects的。另外,你说就这个试验得出这
个结论,好像不妥。因为研究猪的试验基本上得出的结论都说没显著影响。既然没有长
期的数据,因此,我只好看看喂食GM的group有没有生理指标改变或变化趋势(趋势是
指可能统计差异不显著,但却能给你一个预测,也许长时间的处理就会变得差异显著)
。而这些文中恰恰有BT食物能改变某些生理指标。既然试验和对照的差别是有无BT,那
说明这些变化是由于BT引起。至于这些变化是好是坏,那时另一回事。但生物体的平很
在遭到破坏。生物体有可能调整自己而加以适应,也有可能不能适应。这就是个体差异
了。
p******g
发帖数: 498
29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BT毒素威胁人类健康吗?
1. “原来喷洒BT农药环境会降解掉”
建议你先去搞清楚Bt农药是怎么制造和使用的,结晶体的降解速度。搞清楚了这些,你
就能搞清楚为什么Bt农药在食物中的残留不会比Bt转基因leaking expression在食物中
的要高得多。
2. “不过一个叫Irina Ermakova (Ermakova, IV NAT
BIOTECH, 2007: 25(12):1351-1354; Marshall, A. NAT BIOTECH, 2007; 25(9):981-
987)的研究还是值得大家看看的。我倒不是要你们去看她的研究结果,主要是让你们去
看看他们的辩论。关于这篇文章,我多说两句。 Ermakovade 的实验算是很系统的研究
了转基因对小鼠健康的影响。很有意思的是,人们指责 Ermakova的实验设计有问题,
借此否定她的结果。但我看了 Marshall的评论,着实可笑,首先 Marshall先入为主,
说谁谁已经证明转基因没有害处,所以 Ermakova的结果不可信。这种逻辑很荒谬。其
次,指责人家实验设计有问题,但压根没去看人家的全文,仅凭他问的几个问题,居然
想当然认为E... 阅读全帖
X*******8
发帖数: 3895
30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BT毒素威胁人类健康吗?
我想这些猪应该是Randomized 吧。randomized 的过程就是一个去noise的过程。然后
由此得到结果经统计分析,有差异就是有差异了。好多临床试验都是这样进行的。很多
个体差异大的临床试验都是先randomized subjects的。另外,你说就这个试验得出这
个结论,好像不妥。因为研究猪的试验基本上得出的结论都说没显著影响。既然没有长
期的数据,因此,我只好看看喂食GM的group有没有生理指标改变或变化趋势(趋势是
指可能统计差异不显著,但却能给你一个预测,也许长时间的处理就会变得差异显著)
。而这些文中恰恰有BT食物能改变某些生理指标。既然试验和对照的差别是有无BT,那
说明这些变化是由于BT引起。至于这些变化是好是坏,那时另一回事。但生物体的平很
在遭到破坏。生物体有可能调整自己而加以适应,也有可能不能适应。这就是个体差异
了。
p******g
发帖数: 498
31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BT毒素威胁人类健康吗?
1. “原来喷洒BT农药环境会降解掉”
建议你先去搞清楚Bt农药是怎么制造和使用的,结晶体的降解速度。搞清楚了这些,你
就能搞清楚为什么Bt农药在食物中的残留不会比Bt转基因leaking expression在食物中
的要高得多。
2. “不过一个叫Irina Ermakova (Ermakova, IV NAT
BIOTECH, 2007: 25(12):1351-1354; Marshall, A. NAT BIOTECH, 2007; 25(9):981-
987)的研究还是值得大家看看的。我倒不是要你们去看她的研究结果,主要是让你们去
看看他们的辩论。关于这篇文章,我多说两句。 Ermakovade 的实验算是很系统的研究
了转基因对小鼠健康的影响。很有意思的是,人们指责 Ermakova的实验设计有问题,
借此否定她的结果。但我看了 Marshall的评论,着实可笑,首先 Marshall先入为主,
说谁谁已经证明转基因没有害处,所以 Ermakova的结果不可信。这种逻辑很荒谬。其
次,指责人家实验设计有问题,但压根没去看人家的全文,仅凭他问的几个问题,居然
想当然认为E...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2
美国可以信誓旦旦的编造理由攻打他国,一个让孟山都高管做头头的FDA还真信不过。
转基因食品存在健康影响吗?
生物技术公司宣称,基因工程并不比传统的杂交更不可预测或是更危险,因此不应该对
转基因作物进行特殊或者系统的安全评价。事实上,基因修饰从根本上与传统杂交有所
区别, 已经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
基因工程通常将一些来自一种(或者多种)生物的遗传材料引入到另一种生物的 DNA 中,
通常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种。这一过程从不基于植物的正常繁殖过程。相反,外来的
DNA 或者通过感染疾病细菌或者采用包裹着外来 DNA 的精细金属粒子撞击细胞。这一
人 工 DNA 插入过程破坏了通常意义上维持物种遗传完整性的自然生物机制。在这一过
程的不 同阶段,实验室使细胞数量增长的方法称之为“组织培养”。
这一技术存在着诸多缺陷。这个方法使得转基因作物隐含了大量的风险,而传统的杂交
生产的植物不存在这些问题:
由于插入的基因通常来自其他的生物,比如细菌或者是人工合成的,产生的蛋白通常对
于动物或者人类的饮食而言比较新。蛋白的产生可能也需要在植物体内形成新的生物化
学过程或者是影响一个已经存... 阅读全帖
T****i
发帖数: 15191
33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科学家的级别
混沌理论,分形几何,耗散结构论,都是二战后出现的理论,建立者应该是最高级的。
生物学从博物学开始算,能上第一级的就没几个。
我不认为生物学的最大问题是数据不够。大数据的想法本质上还是插值的想法,适合线
性和简单polynomial问题。而非线性系统想做插值运算,难度很大。 生物系统很可能
是非线性系统很多问题还可能是NP hard 问题。没有好的理论指导,有时都无法分辨那
些是有用的数据那些是噪音,也就不能从数据里得到好的结论。比如癌症领域一大堆
association study,有用的结论没多少。这么多年的omics研究,最成功的也就是
phenotype/genotype correlation一类的,也就是生物体黑箱的两端,中间还得靠一点
一滴做。至于interactome,有很多noise。
把生物体比作黑箱,黑箱两端(gene/allele 和phenotype)好办。中间的某些可以局
部分离的问题,比如信号通路,比如secretory pathway,也可以近似为一环扣一环,
线性的,也还好办。而黑箱中间很多过程(比如大多数miRNA功能,信号通路的整合,
细胞之间的通讯... 阅读全帖
O**********a
发帖数: 317
34
1.5亿年前就出现在这个淡蓝色星球上的蜜蜂,天生就是建筑师。不过当有人试着
把磁铁放在旁边干扰时,它们搭建的蜂巢立马变成东倒西歪的“豆腐渣”。
形态丑陋的裸鼹鼠终年生活在黑暗的地下,没有发育出视力,却依然逃脱不了地球
磁场的掌控,它们打造的地下通道总是南北朝向。
就连结构简单的细菌,有的也会在磁场作用下来回移动。
最近,欧洲科学家还发现,当地球磁场稳定时,狗总是趴在南北朝向上排便,甚至
还会极力避免头尾指向东西。
可惜,此前所有试图一探究竟的人,都在磁场大网里变成了“路痴”。
最近终于有人找到了方向。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年轻教授谢灿宣布,找到一种被命名为MagR的全新磁受体
蛋白,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材料》。
有人评论,这是一个“诺奖级别的发现”,这种蛋白“或将揭开被称为生物‘第六
感’的磁觉之谜”。
一个多月前,大名鼎鼎的《自然》杂志还为此发文祝贺。
对科学家来说,诗是不够的
在放大了5万倍的显微镜下,黑色或淡黄色的MagR呈小棒槌形。在玻璃器皿下放一
块磁铁,它会像上满劲的陀螺,滴溜溜地转圈。
在磁场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研究领域,这个长着棒槌模样的蛋白就是谢灿扎下的第
一个坐标...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未来的生物学研究应该往定量的和精细的测量方向发展的,这样的发展肯定会用到越来
越多的数学。实际上数学建模一直都有用在生物学研究各个领域,小到分子运动,大到
基因调控网络,各有各的方法(布朗运动,米氏方程等等),基于生物体同时也是一个
物理个体这一根本性质,有兴趣可以参考各个领域的review。但是数学建模很多时候不
被主流接纳,这有几个原因: 1)生物过程参与的元素多,数学描述不容易;2)传统
的生物实验方法,多是比较粗的定性测量,像qRTPCR,western等等,测出的东西很难
去验证定量的京西模型。但是现在的新方法,像单细胞分析,单分子成像,已经提出很
多证据说明细胞本来就是不一样的,不能简简单单把他们pool在一起分析;3)个人感
觉生物医学研究使用太多的统计学工具。实际上统计学只是一种找相关性的科学,而真
正的mechanism只有化学组成和物理运动形式,是统计学无法描述的;4)大部分做生物
医学研究的也是生物化学训练出身,物理数学的训练不多; 5)再有一个就是几十年的
定性研究提出了不少模型,尽管很多模型给人感觉非常模糊,但是领域的权威在那里,
压制其他人再用新方法挑战他们... 阅读全帖
T****i
发帖数: 15191
36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理论生物学的文章都是垃圾
把生物体和股市做比较是一种误解,两者非常不同。虽然都是复杂系统,但生物过程基
本都是严格调控的,有Buffer,有负反馈,output 在一定范围,或者有规律的
oscillation, 不会上天入地, 重要参数都可以测量,所以我觉得早晚都可以建模预测
。股市虽然复杂程度也许不如生物体,单个股票可能相当于简单生物过程,但宏观上有
突发事件,微观上有内部消息,你搞什么量化模型,这两个你不知道,预测就只能在短
期和统计意义上有效。一个突发事件或者内部消息可能就玩儿完。如果打比方的话,突
发事件和内部坏消息,更象系统崩溃。另外你公布了模型,或者自己动作太大,就会改
变系统状态,可能导致预测失效。生物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研究者/建模者不是系统
的一部分,只是外在观察者。搞什么模型,还不如集合一帮人一起做市,当庄家。作为
普通散户,真正赚大钱的,还是得FA做的非常好,甚至有内部消息,还得耐得住上下波
动。TA我觉得是辅助,或者主要用TA,长期多次的话赚赚小钱。不过不用建量化模型,
也一样赚小钱。当然我见识有限。
c****3
发帖数: 10787
37
谢灿是没有选修无线通信这门课,自己闭门造车。没事去问问无线通信专业的老师,或
者去北邮,北大,清华,讨教一下无线通信原理,也不会只想指南针这么原始的东西了。
生物体当然可以有天线,天线也可以调谐到特定频率,比如地磁的频率。
学过无线通信的都知道,随便一个金属物体都可以做天线,可以感应电流,最多是调谐
的频率不同,也就是接受频率范围不同。
生物体里多几幅天线,通过结合起来电流变化,就可以准确感受周围磁场分布,达到指
引方向的目的。这个其实比手机接受信号容易得多。
复杂的就是到底几幅天线做够,调谐的频率范围是多少,如何通过电流变化,形成周边
磁场变化图,并且记住。达到去过的地方,还记得怎么回去的目的。
w********h
发帖数: 12367
38
中国化学生物学发展现状——从2011年化学部院士增选结果说起
2012-01-12 11:57:37 郑庆飞
从今年的院士增选最终结果公布以来,各种评论层出不穷,饶毅的“微博炸弹”、施一
公的“意外落选”、“烟草院士”的争议……除去一些幕后因素,最令我感到难以理解
的是化学部新增院士中居然没有一位是有机化学家,几乎全部集中于无机化学和物理化
学,因此也想借此机会发表一下对于中国目前化学生物学发展状况的看法。
今年上海有机所的马大为教授可以说是众望所归,虽然2002年的JACS风波不了了之(
我个人认 为那次“事故”完全是由水平不济、嫉妒心又极强的日本人的“挑衅”引起
的),但是必须要说马老师在多肽类化合物的全合成领域绝对是全国第一人,就更不用
说 那篇氨基酸催化乌尔曼反应的引用率“神文”了,锦上添花的是在院士增选投票进
入第二轮后,马老师以通讯作者身份在Cell上发表了关于筛选、合成小分子细胞自吞噬
的论文,这显然是全国化学领域目前唯一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文章(要知道,新中国成
立后,第一篇关于大肠杆菌T2转座子的Cell论文由中科院微生物所发表;而第二篇Cell
论 文却过...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39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不乱用退热药》- 潘德孚(ZZ)
《不乱用退热药》- 潘德孚
——摘自潘德孚著《人体里有个自愈医院》
做一个临床医师到现在,我觉得发热是我临床上碰到最多的症状。所以,认真对待
发热的治疗十分重要。我提议大家碰到发热要冷静,不要急于退热。因为,大多数发热
是人体机能的自制防卫。退热等于开门揖盗,对身体不利。
1.发热的机理:
发热是机体对付微生物的感染一种最好的方法。大多数发热病人的发热,是机体对
抗感染的防御。因此不必急于谋求退热。人体高度进化的体温调节中枢,为了自我保护
,将自己的皮肤散热孔关闭,体温不能外泄而引起的发热,就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生
存;人体也会因发热而增加代谢率,把毒物排出体外。
医师临床看病,发热是最为常见的,也是许多病人急于求治的原因。人体是一个高
度严密的、信息化的机体。生了病的身体,也就马上会自动组织抵抗疾病,导致疾病的
消除。所以,做医师最为重要的是如何维护病人身体中的这种抵抗和消除疾病的能力,
而不是乱用药来摧毁人体的这种能力。过去,我们许多公费医疗单位的医师,在职工患
感冒发热时,都不大主张用药,而劝说他们多喝开水(编者注:要视身体是否确需要水
而非视为定律。),... 阅读全帖
A*********l
发帖数: 2005
40
我早知道现在西医里普遍接受的解释是免疫系統產生的過度反應.
过敏是免疫系統產生的過度反應这个本身就是一种缺陷吧?
正常的系统不应该产生过度反应。不足和过度都是有缺陷吧。有缺陷并不应该被仅仅被
定义为“少,不足”吧。
“由於公共衛生越好,感染病越來越少,導致人們的免疫系統紊亂”,这个并没有100%
证明吧,基本是一种听起来有道理的观点吧。
再说了,假定这个是真的原因,这也证明了我的观点:当公共卫生越来越好,感染病越
来越少,在整个人类种群中成为固有的因素的时候,新的问题就会出现,这个是你无法
避免的。所以,你说的什么过了2000年,西医对什么疾病在分子水平上都认识清楚了,
这个唯一的作用是可以解决已有疾病而以,必然的结果是新的疾病会产生,最后的结果
还是只能治一部分病,另一部分病治不了。而且我相信越是在细胞/分子水平强力干预
人体(因为这是非自然的方式,不是基于生物体自身天然过程的方式),新产生的问题
越大,越难解决,因为生物体对它的反应会是更强烈的。
这两个文章里讲印度过敏也在显著增加:
http://zeenews.india.com/exclusive/surge-in-aller... 阅读全帖
A*********l
发帖数: 2005
41
我早知道现在西医里普遍接受的解释是免疫系統產生的過度反應.
过敏是免疫系統產生的過度反應这个本身就是一种缺陷吧?
正常的系统不应该产生过度反应。不足和过度都是有缺陷吧。有缺陷并不应该被仅仅被
定义为“少,不足”吧。
“由於公共衛生越好,感染病越來越少,導致人們的免疫系統紊亂”,这个并没有100%
证明吧,基本是一种听起来有道理的观点吧。
再说了,假定这个是真的原因,这也证明了我的观点:当公共卫生越来越好,感染病越
来越少,在整个人类种群中成为固有的因素的时候,新的问题就会出现,这个是你无法
避免的。所以,你说的什么过了2000年,西医对什么疾病在分子水平上都认识清楚了,
这个唯一的作用是可以解决已有疾病而以,必然的结果是新的疾病会产生,最后的结果
还是只能治一部分病,另一部分病治不了。而且我相信越是在细胞/分子水平强力干预
人体(因为这是非自然的方式,不是基于生物体自身天然过程的方式),新产生的问题
越大,越难解决,因为生物体对它的反应会是更强烈的。
这两个文章里讲印度过敏也在显著增加:
http://zeenews.india.com/exclusive/surge-in-aller... 阅读全帖
d******h
发帖数: 503
42
医学是经验科学。医疗仪器帮助医生作出诊断。
生物体是个黑盒子。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弄清楚。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动物/细胞一个刺
激,然后观察反应--所谓基础生物学;
安全有效的,拿到人身上试验,所谓临床研究;
如果是药厂提供资金,就是临床试验。
医疗仪器的作用就是在测试的时候提供一些客观的定量的标准,以协助诊断。
人是上帝创造的,电路板是人创造的,哪个容易彻底的了解呢?
如今,有了基因工程技术,只是破译生物体密码的第一部,这些基因,蛋白起什么作用
,还在研究。任何一个基因,就够一个生物实验室做一辈子的。
s****e
发帖数: 2934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hy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Jerry0803 (Jerry and Tom), 信区: Physics
标 题: 挑战21世纪生命科学的通天塔----漫谈《生物物理学:能量、信息、生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29 23:58:35 2007)
挑战21世纪生命科学的通天塔----漫谈《生物物理学:能量、信息、生命》
欧阳钟灿/20世纪初,人们已经意识到,尽管从化学的角度看生物体仿佛一杯羹,但生
物体却能做到羹无法完成的很多事情。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1944 年)中就提出了
生物体如何从食物中创建秩序并做功这一难题。到20世纪中叶,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使人们明白,生命的奥秘可以通过研究大分子得以揭示,人类由此进入了历史上最具革
命性和深远意义的分子生物学时代,并在此后长达50余年的时间里一直维持着知识爆炸
式增长的态势。
在20 世纪末的最后几年里,生命科学捷报频传:首先是1997年多莉羊的诞生,接着是
2000年美英首脑同时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问世。然而,面对旧世纪送给新千年的礼物--
H****h
发帖数: 1037
44
人民网5月1日讯 今天是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航途中解体、并造成七名
宇航员全部遇难整整三个月的日子。令人震惊的是,当时“陪伴”宇航员进入太空进行科
学实验的数百条蠕虫竟然能躲过了此劫,在经历了高温烈火和高速坠地等多重考验后,依
然从飞机残骸中“成功生还”,且继续在完全封闭条件下“生儿育女”。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于4月30日宣布了上述消息。重新引起了人们对这些太空游客的兴趣。
据悉,装有这种名为“C. elegans”活蠕虫的盒子于数周前被调查人员从在得克萨斯
州收集的航天飞机残骸中发现,但直到最近几天才被专家完全打开。有关方面透露,“哥
伦比亚”号上总共搭载有大约60个科研项目,其他研究的资料和生物体早已在飞机解体时
形成的巨大火球中被完全烧毁。上述蠕虫因此称为这架航天飞机上上唯一的“生物体幸存
者”。根据NASA安排,装有这些虫子盒子被固定安放在航天飞机机身中部的位置。
负责进行本次生物实验的专家介绍,这种铅笔尖大小的“幸运儿”平均寿命只有七到
十天,因此目前出现在调查人员面前的已经是那些太空游客的“第四代或者第五代子孙了
”。他们表示,这些用来研究“新型人工营养合
c**r
发帖数: 2019
45
地球上的碳14的确是宇宙射线的轰击--严格地说是宇宙射线(主要是紫外线区以上的
光)同其它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中子的轰击--所产生,但是宇宙射线基本上只能作用
于大气层的较高部分,接近地表几公里以内的宇宙射线强度已经远不如大气层上层,
所以在此范围内可以认为碳14的生成速率为零(如果和上层大气相比)。由於我们
只研究地表的物质,所以不存在宇宙射线继续轰击的问题,大气已经起到了屏蔽作
用, 否则我们恐怕早活不成了。 地表上的碳14基本上都是从上层大气中扩散而来的。
扩散导致了地表上碳12和碳14的稳定比,一旦生物体死亡(生物体有机质中的碳14依
靠摄入得到而非扩散)或少量二氧化碳被完全封闭在无机物(如花岗岩,青铜器)当中,
这种扩散(或摄入)就停止了,於是碳14在总碳量中的比例就会持续不断地减少,其
减少量和年代呈负指数关系,起初消耗得快,后来会越来越慢。



s****p
发帖数: 1087
46
有趣。版主为了版面热闹,时不时开些新话题。
关于这些科学畅想,我经常问的问题是:
(1)要做到这点,需要克服什么?
(2)如果做到了这点,那么别的什么也能做到?因为很多技术是相关或者前提的。
比如阿凡达里面,人的思维可以控制另外一个生物体。但是那个男主角的腿还不能治好
!有木有可能?有木有?有些科幻就是让人觉得矛盾。
我觉得移植大脑,关键的是要解决生物体的排斥异体功能。
大脑尤其有很多屏障,不允许一些意外不需要或者有害的物质进去。那么如何修饰这个
排斥异体功能,使得大脑可以和身体协调,还可以有一定的免疫能力?
一个个体,主要是由他的意识决定的。比如一对双胞胎,基因一致,但是在胚胎发育和
个体发育过程中,有了不同;特别是在大脑皮层神经网络的突触连接的形成中有了巨大
的不同。这些不同导致这两个个体的差异性。
而意识,我个人认为物理上就是由大脑结构(包括神经网络的突触连接)决定的。不同
的生活经历还会导致不同的记忆,学习的不同伦理,也会导致这个人对某个事件的不同
反应。
比如一部科幻电影《月球》,那个经过3年训练的克隆人,在做细致活就比那个刚激活
的克隆人厉害。我觉得那部电影通过这个细节也是... 阅读全帖
s****p
发帖数: 1087
47
有趣。版主为了版面热闹,时不时开些新话题。
关于这些科学畅想,我经常问的问题是:
(1)要做到这点,需要克服什么?
(2)如果做到了这点,那么别的什么也能做到?因为很多技术是相关或者前提的。
比如阿凡达里面,人的思维可以控制另外一个生物体。但是那个男主角的腿还不能治好
!有木有可能?有木有?有些科幻就是让人觉得矛盾。
我觉得移植大脑,关键的是要解决生物体的排斥异体功能。
大脑尤其有很多屏障,不允许一些意外不需要或者有害的物质进去。那么如何修饰这个
排斥异体功能,使得大脑可以和身体协调,还可以有一定的免疫能力?
一个个体,主要是由他的意识决定的。比如一对双胞胎,基因一致,但是在胚胎发育和
个体发育过程中,有了不同;特别是在大脑皮层神经网络的突触连接的形成中有了巨大
的不同。这些不同导致这两个个体的差异性。
而意识,我个人认为物理上就是由大脑结构(包括神经网络的突触连接)决定的。不同
的生活经历还会导致不同的记忆,学习的不同伦理,也会导致这个人对某个事件的不同
反应。
比如一部科幻电影《月球》,那个经过3年训练的克隆人,在做细致活就比那个刚激活
的克隆人厉害。我觉得那部电影通过这个细节也是... 阅读全帖
d*********t
发帖数: 4393
48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真理部相当笨拙啊

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50754
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规则”
——论哈贝马斯的规则观
童世俊

上传时间:2010-10-8
关键词: 规则/主体间性/交往理性/实践理性/规则意识/原则/价值
内容提要: 尤根.哈贝马斯的规则观涉及三个理论问题:遵守规则的条件、规则意识的
产生和规则正当性的辩护。他把主体间性看作是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关键:离开了主体间
性,就无法知道某人是不是在遵守一条规则;离开了主体间性,就既不能形成“规则意
识”,也不能从“规则意识”中发展出“原则意识”、分化出“价值意识”。离开了主
体间性,更无法为规则的正当性提供辩护。哈贝马斯之所以关注规则概念,是因为他关
注这样三个实践问题:“区别于自然现象的社会现象的研究何以可能?”、“现代社会
中真正自由的人格何以可能?”、“现代社会制度的合法性辩护何以可能?”。为了回答
这些问题,哈贝马斯用他的交往理性概念来扬弃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把康德关于“无
规则即是无理性”的观点和哈贝马斯的“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规则”的观点综合起来,
可以...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Jia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FaJia
标 题: 《王权论》王权政治的理论基石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 21:04:18 2011,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王权论》王权政治的理论基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30 01:45:13 2010, 美东)
引言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10:36 新浪读书
就像植物生长需要根茎,大厦建成需要地基一样,一种思想学说的建立,也需要有它的
理论基石,换言之,即是思想学说得以建立的基本原则。尽管韩非子的思想学说从没有
提及他的理论基石——在那样的时代和那样的语境习惯下也不可能有这样的论述,但他
的观点有着一以贯之的严密逻辑。我们可以通过梳理他的学说,找到他的思想认识起点
,探索这些基本原则的潜在内容,逐渐揭示和勾勒出韩非子政治思想的理论轮...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62
50
据媒体报道,多家饮料遭塑化剂dehp污染,昨天100多通消费者电话,涌向“卫生署”
食品药物管理局,有的询问买到产品可否退换货,“食药局”建议民众向厂商接洽。
“食药局”公布截至昨天,以昱伸公司起云剂制造产品的流向及回收数量,依产品
类别,果汁、果酱、浓糖果浆、水果粉及优格粉,已封存回收20500多公斤;运动饮料、
果汁饮料及茶饮料,回收近46万瓶;益生菌粉包,销毁13万余盒。
“食药局食品组”副组长冯润兰说,以目前追查得知,使用昱伸公司起云剂的厂商
约40多家,如“扇形”扩大,目前先清查知名品牌,有否散装再卖给更多的店;即日起
也加强源头工厂食品添加物的稽查。
名牌食品公司也向“食药局”回报,所生产的“悦氏动力饮料”、“悦氏动力饮料
柠檬口味”部分饮料,也外销到香港,应会通知香港通路。
Blocked Ad
包括悦氏、taiwan yes等饮料品牌,昨天在媒体登道歉启事广告,指本月21日收到
“卫生局”来文通知后,隔日就发文给各大通路,全面回收产品,并于3日内将产品下
架。
“行政院”及新北市“消保官”昨天稽查新北市槟榔摊、超商及大卖场,都未贩售
遭污染的16件饮品。“消保官”张英美...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