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k 发帖数: 511 | 1 信陵君和门客
《维基百科》说:“信陵君(?-前243年),名无忌,中国战国时代魏国人,是魏昭王
的儿子,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信陵君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魏安釐
王时期官至魏国上将军,和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合称为“战国四公子
”。
魏无忌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因而争相前往归附于他,最高峰时门下曾有三千
食客。所以当时的魏无忌威名远扬,各诸侯国连续十多年都不敢动兵侵犯魏国。
有一次,魏无忌与魏安釐王正在對弈,北方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国发 兵进犯,正准备
进入魏国边境。魏安釐王马上放下棋子,准备召集大臣商议对策。魏无忌劝阻魏安釐王
说,这只是赵王在打猎,并不是發兵进犯,又接着和魏安釐王 下棋。此时的魏安釐王
惊恐不安,无心再下。不久,从北方又传来消息,証实了魏无忌的话。魏安釐王大感惊
诧,问魏无忌是怎么知道的。魏无忌告诉魏安釐王,他 的门客当中有能深入探听赵王
秘密的能人,可以随时向他报告赵王的行动。从此以后,魏安釐王畏惧魏无忌的贤能,
尤其是對情報的掌握,不敢将国事交予他处理。”
在今天谁都可以称为公子,自称虽然好像有点...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 上次在版上推荐了《穿越报》少儿历史书系列,汇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卷之读后感: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0/LeisureTime/1929703.html
最近又读完春秋战国卷,收获不少人物八卦。有一些感想和疑问,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一、曹刿
齐国强势攻打曾经连连战败的鲁国。有人向鲁庄公举荐一个叫曹刿的民间斗鸡人士,举
荐的原因是这人的鸡不怎么样,但他每斗必赢。——真的假的?这么酷。可见战术比实
力更重要,这个一鼓作、再而衰、三而竭的曹刿深通人的心理。
二、百里奚
晋灭虞后,晋献公欲重用虞国大夫百里奚,百里奚一口拒绝。晋献公把他贬为大女儿陪
嫁的奴隶,送去秦国。百里奚半路逃跑,来到楚国,被楚王派到南海养牛。秦穆公查看
陪嫁清单时发现少了百里奚,查找他的下落,想用千金重礼把他从楚国买回。公孙枝说
如果出高价,楚王就不肯放人了。于是秦穆公只用五张公羊皮的一般奴隶价格,从楚国
换回百里奚。归顺了秦穆公的百里奚又推荐高人好友蹇叔及其二子;后来百里奚的儿子
也到秦国来效力。五人皆封相封将,这就是五张公羊皮换回五个贤士的故事。
——我疑惑的是为什么百里奚不从晋、...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1267 | 3 春秋战国文体源流考略
──兼谈《国语》《左传》的史料来源和成书情况
张 岩
《左传》是编年史,《国语》是国别史,二者史料价值相近,是后人了解春秋时期历史
情况的基本依据。笔者注意到,在《国语》和《左传》中存在着一些特征分明的 “典
型文体”,是由一些相对独立的记事单元构成。这些“文体”与商代甲骨卜辞的“辞格
”相似,有着特定的内容和体式。由此可以引发两个问题。第一,这些典型文体的性质
及其源流情况。第二,从文体分析的角度来考察《国语》《左传》的史料来源和成书情
况。
一.《国语》《左传》中的典型文体
《国语》凡二十一卷,内分八个部分,周语三卷,鲁语二卷,齐语一卷,晋语九卷,郑
语一卷,楚语二卷,吴语一卷,越语二卷。在八个部分之间,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互异
之处。在篇幅方面,晋语最长,其长度略少了另外七个部分的总和;郑语最短,仅为晋
语的二十分之一。在年代方面,周语最早。在体裁方面,齐语通篇的连贯性最好,郑语
次之。在内容方面,吴语和越语均以吴越相争为主要记述对象,二者的重复之处最多。
在追叙古史以及对礼乐文化和制度的论述方式上,八个部分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
象。
一部史书的编写,至少... 阅读全帖 |
|
r*****8 发帖数: 2560 | 4 秦赵燕长城价值
http://baike.baidu.com/view/2203.htm#3
战国时期的秦、赵、燕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究竟在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关
于它的作用,特别是秦长城和燕长城的作用,历史文献记载几乎没有,赵长城的记载也
很少。这是不是 长城
说,它们没有起什么作用呢?不是。恰恰相反,正好说明三国修建长城后,匈奴、东胡
等没有越过长城南掠,长城在军事防御上起了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昭王时,是
秦国疆土扩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假如北面没有修筑长城,秦国就必须要派驻大军把守北
方的重要通道和隘口,以阻止强大的匈奴南掠,怎么能够抽调大军不断大败六国的联军
、占领六国大片土地呢?可见,秦长城修成后,只需要少量军队驻守,就能阻止匈奴南
下了。如果匈奴大军南下,由于有长城防御,一时不易攻破;而秦都咸阳距此不远,一
日一夜或两、三昼夜即可赴救,因此,匈奴不敢南下,自取失败。总之,自秦昭王筑长
城以后,匈奴一直没有南下掳掠,这正说明了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 |
|
r*****8 发帖数: 2560 | 5 秦赵燕长城价值
http://baike.baidu.com/view/2203.htm#3
战国时期的秦、赵、燕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究竟在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关
于它的作用,特别是秦长城和燕长城的作用,历史文献记载几乎没有,赵长城的记载也
很少。这是不是说,它们没有起什么作用呢?不是。恰恰相反,正好说明三国修建长城
后,
匈奴、东胡等没有越过长城南掠,长城在军事防御上起了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昭王时,是
秦国疆土扩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假如北面没有修筑长城,秦国就必须要派驻大军把守北
方的重要通道和隘口,以阻止强大的匈奴南掠,怎么能够抽调大军不断大败六国的联军
、占领六国大片土地呢?可见,秦长城修成后,只需要少量军队驻守,就能阻止匈奴南
下了。如果匈奴大军南下,由于有长城防御,一时不易攻破;而秦都咸阳距此不远,一
日一夜或两、三昼夜即可赴救,因此,匈奴不敢南下,自取失败。总之,自秦昭王筑长
城以后,匈奴一直没有南下掳掠,这正说明了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 |
|
r*****8 发帖数: 2560 | 6 秦赵燕长城价值
http://baike.baidu.com/view/2203.htm#3
战国时期的秦、赵、燕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究竟在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关
于它的作用,特别是秦长城和燕长城的作用,历史文献记载几乎没有,赵长城的记载也
很少。这是不是说,它们没有起什么作用呢?不是。恰恰相反,正好说明三国修建长城
后,
匈奴、东胡等没有越过长城南掠,长城在军事防御上起了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昭王时,是
秦国疆土扩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假如北面没有修筑长城,秦国就必须要派驻大军把守北
方的重要通道和隘口,以阻止强大的匈奴南掠,怎么能够抽调大军不断大败六国的联军
、占领六国大片土地呢?可见,秦长城修成后,只需要少量军队驻守,就能阻止匈奴南
下了。如果匈奴大军南下,由于有长城防御,一时不易攻破;而秦都咸阳距此不远,一
日一夜或两、三昼夜即可赴救,因此,匈奴不敢南下,自取失败。总之,自秦昭王筑长
城以后,匈奴一直没有南下掳掠,这正说明了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 |
|
j*****x 发帖数: 18139 | 7 赵国来的使者是著名的大白话蛋苏代,怎么会是赵孝成王本人呢
他是先走了范睢的门子,告诉他,如果白起攻陷邯郸灭了赵国,他就会位列三公,就会
职位高过丞相了
范睢被说动,才去找的秦昭王,理由是
,如果灭了赵国,很多赵国的地盘和百姓不会屈服秦国,会被齐国 燕国等国收并,
以此说服了秦昭王
后来秦王到是把平原君叫去了,在咸阳陪秦王喝了好几天酒,还差点扣下他
但是这事跟之前攻赵也没关系,是为了给秦相范睢报私仇而已
赵国在长平之战之后派苏代出使秦国记载的很清楚
没有赵王什么事啊,你这段是哪里来的,怎么听着像小说啊 |
|
s********y 发帖数: 547 | 8 当现实过去,在历史上留下影子,就会不断地被更新的现实重复。
李氏兄妹在楚国的阴谋取得胜利那一年,是公元前237年。几乎是在同时,秦国的
吕不韦阴谋破产。雄才大略、精于算计的吕不韦,最后被一个他曾包养、后贵为王后、
太后的女人牵连进去。
战国时赵国的邯郸有很多歌女舞女。不过,那时的歌舞女不仅卖身,而且大多精于
歌唱、跳舞,甚至有很高的才艺。这些歌舞女的服务对象,除了达官贵人,也有士子和
商人,因为只有这些人才能承受高消费。
吕不韦到邯郸跑单帮、做生意时,一人在外难免寂寞,找过不少的小姐。其中一个
姿色最好、歌舞最棒的女子,最讨吕不韦的欢心,他于是把这女子专门包养起来,如同
今天的包二奶,专门为他服务,但是没有名分。
这个女人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但史书上却没留下她的姓名,我们权且叫她赵
姬。
我们知道,这时吕不韦设计用秦国的子楚做一笔大生意,所以两人来往甚密。一次
,吕不韦请子楚喝酒,给这位倒霉的公子改善生活。席间,他让赵姬伴舞陪酒。长期落
魄的子楚哪里见过这样的绝色美女,情欲躁动,频频跟赵姬敬酒。最后,魂不守舍的子
楚请求吕不韦能把赵姬让给他。
老实说,对于这个夺人之爱的非分要求,吕... 阅读全帖 |
|
x*****u 发帖数: 3419 | 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朱伟:饼 饼
饼在古时,是谷物、粉面制成的食品的统称。扬雄《方言》:“饼谓之饦,或谓之〔
饣长〕或谓之馄。”许
慎《说文》:“饼,面餐也。”刘熙《释名》:“饼,并也。溲麦(溲:调合)面使合并
也。胡饼作之大漫冱(漫:涨温,冱:凝结)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蒸饼、汤饼、蝎饼
、髓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饼饵闲谈》:“饼搜糍麦面所为,或合
为之。入炉熬者名熬饼,亦曰烧饼。入笼蒸者名蒸饼。入汤烹之名汤饼。其它豆屑杂糖为
之曰环饼,和乳为之曰乳饼。”
《范子》:“饼出三辅。”(汉景帝二年,左、右内史、主爵中尉所辖长安京畿之地
为三辅。)《事物绀珠》:“蒸饼,秦昭王作。”《续汉书》:“汉灵帝作麻饼。”张岱
《夜航船》:“秦昭王作蒸饼,汉高祖作汉饼,金日〔蝉字换成石字边,音为di〕(西汉
大臣,本来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武帝时归汉)作胡饼。魏作汤饼,晋作不托。”《事物
纪原》:“晋束皙《饼赋》曰:礼,仲春天子食糕,而朝事之笾,煮麦为面。内则诸馔不
说饼,然则饼之作,其来远矣。按《汉书》百宫表,少府属有汤宫,主饼饵。又宣帝微时
每买饼,所从买者辄大售(《汉书》宣帝微时,每买饼,所从 |
|
c**a 发帖数: 98 | 10 千里马用来拉粪车?还是看看战国策这个典故的原文(最后一段)吧。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
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
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
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
。此古服道致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
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
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
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 |
|
a*****y 发帖数: 33185 | 11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①。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
工商,逐什二以为务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③,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
,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④,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
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⑤,伏而读之。期年⑥,以出揣摩⑦,曰:“此可以说
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⑧,皆少之⑨。弗信。
①困:窘迫,不如意。②逐什二:从事工商获十分之二的利润。③本:此指手工
业、商业。口舌:指游说。④屈首:低头,埋头。受书:从师受教。⑤《阴符》:古兵
书名,《战国策》谓为太公所著。已佚。今传本《阴符经》旧题黄帝撰,有太公、范蠡
、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六家注。⑥期年:一周年。⑦揣摩:此指悉心求其真意
,以相比合。后用为测度、估量或欣赏文字,加以效仿等意。⑧素:平时,向来。习:
熟。⑨少:轻视。
乃西至秦。秦孝公卒。说惠王曰:“秦四塞之国①,被山带渭②,东有关河③,
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④。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 阅读全帖 |
|
f**********r 发帖数: 18251 | 12 洛保生 孙进柱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实行人才战略,其中燕
昭王招贤纳士,富国强兵,使燕国迅速崛起,令当时各国刮目相看。昭王的成功
,无论在当世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燕昭王同赵武灵王一样,是对燕
赵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招聘人才和使用人才
的成功。此举演变为后世的黄金台和黄金台现象,决非偶然,除了这件事本身就
很吸引人外,还有深刻的社会原因。那么黄金台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其与燕赵文
化的基本特征是怎样的关系,在多大程度上丰富了燕赵文化的内涵?都值得很好
地探讨。
黄金台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在《战国策》和《史记》中都记载了燕昭王招贤纳士,富国强兵,举兵伐齐
的史事,尤其在招揽人才上有异乎寻常的举措,因此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各国人
才如百川赴海来到燕国。特别是像乐毅这样杰出的人才来到燕国,被燕昭王委以
重任,率军伐齐,几乎灭掉齐国,这显赫的功业深为后代士人所向往。但在《战
国策》和《史记》中都没有燕昭王为招揽人才而筑黄金台的记载,分别记为为郭
隗“筑宫而师之”和“改筑宫而师事之”。可见当时黄金台之名并不存在。由“
筑宫”到“筑台”再到“ |
|
o**********e 发帖数: 18403 |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texasredneck (德州乡巴佬),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信陵君和门客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6 10:43:13 2014, 美东)
信陵君和门客
《维基百科》说:“信陵君(?-前243年),名无忌,中国战国时代魏国人,是魏昭王
的儿子,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信陵君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魏安釐
王时期官至魏国上将军,和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合称为“战国四公子
”。
魏无忌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因而争相前往归附于他,最高峰时门下曾有三千
食客。所以当时的魏无忌威名远扬,各诸侯国连续十多年都不敢动兵侵犯魏国。
有一次,魏无忌与魏安釐王正在對弈,北方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国发 兵进犯,正准备
进入魏国边境。魏安釐王马上放下棋子,准备召集大臣商议对策。魏无忌劝阻魏安釐王
说,这只是赵王在打猎,并不是發兵进犯,又接着和魏安釐王 下棋。此时的魏安釐王
惊恐不安,无心再下。不久,从北方又传来消息,証实了魏无忌的话... 阅读全帖 |
|
|
c*c 发帖数: 2397 |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
|
b***0 发帖数: 373 |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bz10 (冬去春来),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谁抢走了我的女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14 08:46:20 2014, 美东)
题記:是泪的文字,是血的凝结,仅把我几十年历经的痛苦生涯,倾吐在纸上,以唤起
社会的良知,我们不能再恐惧下去了,要勇敢面对历史……
开篇
人的一生中要经历很多人和事,有些很快忘记,有些却留在脑海里,而留在脑海里最深
的莫过于是自己的父母和儿女。
我是个较早失去父母的穷孩子,是在姐姐的照看下长大成人的。1949年底,正当我姐姐
不能供养我这张嘴巴的时候,我和众多苦命的徒工一样,流着眼泪涌进了“革命”阵营
。如果有人问到我:“小鬼,你为什么要参加革命?”我只能用当时视为最朴素的“阶
级情感”语言回答:“消灭剥削,消灭压迫,保卫翻身果实。”其实“剥削”是什么?
根本闹不清;说到压迫吧,似乎还有点门,那就是老板常常打我、骂我,对我吹胡子瞪
眼。所以说,我对旧社会的愤慨倒不是来源于生活的困苦,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凌辱歧视
。可谁能想到历史会在我身上重演呢?
1957... 阅读全帖 |
|
l****y 发帖数: 31 | 17 透过两千多年厚重的历史尘埃,秦王朝留下的“苛政”符号,随着秦简的发掘有了另
一层解读——秦代法、律、令较完善,“奸邪不容,皆务贞良”,于是秦代官吏“慎遵
职守”,凡事“细大尽力,莫敢怠荒”。秦律调整的范围遍及国家、社会和家庭各个领
域,达到了十分细密、详备的程度,可以说从生产到生活,从个人到牛马,从国家到家
庭,基本实现了“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秦帝国小官吏的法律片段
秦王政三十二年,在帝国的一座叫迁陵的县城,人们刚开始一天劳作。一个叫昌的
人是这里的最高长官。每天,官吏们都要经手大量公文,按秦制,凡在此地处理过的文
件,都要仔细抄写备份,建立档案,以便查验。负责抄写档案的是一些专门的写手,在
每份档案后,都注有他们的名字。
这天,隶属于迁陵县启陵乡的乡长夫正在向自己上级写一封推荐信,在信中他提到
乡里缺少一个里长和一名邮差。这封信在正月戊寅朔甲午发往县城,送到昌的面前。4
天后,夫收到了县长昌的回信,请求被驳回,更为严重的是,昌回信的口气十分严厉。
夫和昌是服务于秦帝国的两个普通官吏,他们不会想到,两千多年后的公元2002年
,年轻的古文献专家张春龙,看到了这件事情的全过...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18 水姓和火姓人,虽然祖上曾经打过仗,但如今并没有“水火不容”。而读者岳先生则称,岳姓和秦姓才是真正的“世仇”。这是怎么回事?
这要从岳飞遭秦桧陷害说起。河南商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类似的情况还真不少。不过,这种家族约束真该改改了。
读者来电
据传岳秦两姓人,世代不通婚
昨天《河南商报》A15版,介绍了水姓和火姓的来源:水姓的祖先共工氏和火姓的祖先祝融氏的确“水火不容”,但其后人相处得很融洽。
昨天上午,老家在河南濮阳的读者岳崇先生致电河南商报记者称,岳姓人和秦姓人的祖先,才是真正的“水火不容”。
“小时候,父亲总是告诉我,他从小在岳家祠堂读书,岳家长辈曾再三叮嘱:绝对不能和秦家人结亲。”他说,因为这个,祖上还发生过秦姓人与岳姓人相恋,被撵出家门从而“私奔”的事儿。
岳先生介绍,他在上大学时,曾经喜欢过一个姓秦的女孩,“我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后,他们坚决反对。不过,我和她还是相恋了一段时间,后来是因为其他事情分手的。”
而据媒体报道,台湾岳氏家族也有类似的传统。家住高雄市左营区的岳德杰,自称是岳飞的第31世孙,年近八旬的他也不交秦姓的朋友,因为“祖上被他们欺负得太厉害了”。
岳姓和秦姓互不通婚...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19 居民 意群把名字改成了暖意群。
前几天,内江市威远县新场镇万祥村7组的 (huǎn 音同“缓”)中琴在赶集时,突然对本村的刘益容说:“你等我一下,我要到派出所去改姓。”
这让刘益容很是纳闷,中国历来视姓为根本,把姓当作对祖宗的继承和延续,为什么要改姓呢?原来 中琴的“ ”字属于罕见字,是日字下面一个爰字。她要改姓是因为电脑里不易打出这个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根据族谱统计,从仁寿迁徙到威远的姓已繁衍到14代,有上千人,他们均在经受着这个罕见姓氏的困扰。警方呼吁,相关部门应尽早在电脑里安装生僻字系统,这样才能彻底解决罕见姓氏居民的烦恼。
姓氏烦恼为领养老保险金改姓
中琴说,她是个家庭主妇,几乎从未出过远门,加上以前的各种证件、手续都是用手写,罕见姓氏也不受影响,所以以前没有因为姓氏遇到不便或麻烦。可是现在她年满60岁,要领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必须要用身份证,要把名字录入系统才能打印银行卡领取保险金。而相关部门的电脑打不出这个字,有人建议她改姓。
“这让我很为难,不改吧,养老金关系到以后的生活,改吧,又感觉把祖宗背叛了。而且,姓了这么几十年,一下要改姓,心里不是个滋味,甚至觉得很别...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20 据报道,馒头,中国餐点里必不可少的食物,那么,你知道馒头是谁发明的吗?馒头最开始出现时是什么形状的呢?追本溯源,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在漫长的时空历程中究竟是谁发明了馒头?馒头最初又有着什么样的形状?
馒头的起源距今已1700多年,它的创造者据说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是智慧的象征。他一生为复兴汉室,呕心沥血,勤奋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不仅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用兵出神入化,而且对国赤胆忠心,爱民如子。他创制馒头就是一则爱民的典型事例。
但是,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事物绀珠》记载“秦昭王作蒸饼”,萧子显在《齐书》中亦有言,朝廷规定太庙祭祀时用“面起饼”,即“入酵面中,令松松然也”。“面起饼”可视为中国最早的馒头。
到三国时,馒头有了自己正式的名称,谓之“蛮头”。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记:“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诸葛亮与馒头有着怎样的关系?诸葛亮,馒头的发明者也。
对此,《三国演义》有类似描... 阅读全帖 |
|
f*n 发帖数: 48 | 21 前251年
楚考烈王十二年
秦昭王卒。春申君吊丧于秦。楚柱国景伯死。
前248年
楚考烈王十五年
春申君献所受封之淮北12县为郡,旋被考烈王改封于江东。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
邑。
前247年
楚考烈王十六年
魏信陵君率赵、魏、韩、楚、燕五国之师共攻秦,与秦师会战于河外。秦将蒙骜败逃,五
国兵追至函谷关而还。
约前247~243年
楚考烈王十六至二十年
春申君在其封地兴筑宫殿、粮仓,开挖渠道、运河。 楚人[歇鸟-欠]冠子著书言道家事,
写成《[歇鸟-欠]冠子》
前241年
楚考烈王二十二年
赵庞[火爰]合纵赵、楚、燕、魏、韩,共攻秦。考烈王为纵长,春申君用事,军至函谷
关,秦师反击,五国兵罢。楚畏秦逼,迁都寿春,命曰“郢”。春申君进李园之妹于考烈
王。
前238年
楚考烈王二十五年
考烈王病。朱英建议春申君自立为王,并请杀王舅李园。春申君不从。考烈王卒。李园埋
伏死士杀春申君于王宫门外,尽灭其家。李园妹所生子悍立,是为楚幽王。
前236年
楚幽王二年
楚、越、赵、燕四国合谋,欲图秦。秦王政遣姚贾携珍珠重宝,南使楚、越、北使燕、
赵,四国遂被分化。
前235年
楚幽王三年
秦征发四郡 |
|
y****i 发帖数: 1265 | 22 一,丞相王绾。在史记中,秦国从孝公开始众多相国都有列传,如:商鞅,张仪,甘
茂,穰候,范睢,吕不韦,乃至李斯。但是却独独没有为王绾写传。这种情况通常有两
种情况,一是此人为相时间短且毫无树建,二是此人的生平遭到封杀而不为人所知。先
来说第一种情况,从史记与通鉴的记载中来看,王绾此人为相的时间是从始皇帝10年吕
不韦去职开始为相到始皇帝28年——34年这一段时间去职,由李斯继任。至少为18年,
时间不可谓短,甚至属于比较长的了。要说此人一生碌碌无为则似乎更不可能,从此人
任职的时间来看,他主要任职于始皇帝兼并六国的这段时间。如果此人属于碌碌无为,
毫无树建的人的话绝不可能在这样一段关键的是时间内任职如此长的时间。所以排除第
一种可能。剩下就只有另外的一种可能了。但是,是什么人,又为何要封杀这么一个人
呢?
二,蒙家的兴起。蒙家本为齐人,蒙骜自秦昭王时由齐入秦,官至上卿,自庄襄王
时逐渐有所作为,成为秦国的猛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此人是受吕不韦的重用的。之后
,其后人蒙武及其孙子蒙恬,蒙毅日益受到重用。到后来甚至凌驾于王家之上。但是值
得怀疑的是此家族跟吕不韦的关系密切,却为何能在始皇帝清算 |
|
y***e 发帖数: 6082 | 23 最近看看大秦帝国,顺便对秦国的历史考了考古,才发觉从秦孝公到秦始皇不过才六代
,100余年,其中武王,孝文,庄镶在位都不到3年,不会对秦国大势有太大推动,说起
来也就四代人完成了统一中国的过程
孝公变法,开始扭转颓势,奠定崛起之基础
惠文承接,攻取西蜀,扩大疆土,得到财富
昭王南征北战,把其他六国打得溃不成军,用合纵彻底打倒连横
始皇完成完美收官,统一天下
发觉秦国作为弱国时,强国是魏、楚和齐;秦国强大后,强国是赵、楚和齐;秦国地理
位置不错,解决西蜀和西戎后,除了匈奴,再无后顾之忧,而魏和赵地处中原,一直肩
负着多面作战的任务,楚国地域最大,但吴越一直没完没了的骚扰,即使灭了后实际控
制的版图也没地图上那么大,最搞不懂的是齐国最后这100多年到底在干吗?特别是进
入田氏后,貌似毫无作为,为啥等三晋被灭的时候不去救助,而秦军进攻的时候修筑的
防线变成了马起诺
如果晋国没有分裂,真怀疑秦晋楚齐的四国军棋能再多下100年 |
|
o**n 发帖数: 1249 | 24 秦昭王是非常想在自己生前统一六国的,至少把三晋打下来,其实只要赵一亡,三晋就
稀里哗啦了。但他早年受制老妈,打完长平,邯郸之后,人也老了,心里越来越急,偏
偏下面又不齐心,最后也只好老羞成怒,都杀了,虽然遗憾,也是没办法阿。 |
|
a*****a 发帖数: 112 | 25 孟子见梁惠王,與大夫行役的context是很不相同的。從《小雅•四月》的內容來
看,詩人的使命絕非廟堂之上的舒適悠閑,而是山野之間的艱難漂泊。其間由于長期廣
泛地接觸勞動人民,而以民間曆法入詩,又有何不可?我說以當地曆法入詩,本來也包
含這個意思。
我就知道你可能會把這段《秦本紀》拿出來。注意我從未說過太史公清晰地知道秦國用
夏曆,他所做的主要是從秦國尚存的古史中,進行輯錄的工作。我們當然就更不知道。
秦國曆法是很麻煩的問題,古今聚訟紛紜,難有定論。前面四十二年,也是這種情况。
楊寬《戰國史》kzeng兄顯然十分熟悉吧?其中說秦昭王四十二年改顓頊曆,以十月為
歲首,四十九年改以正月為歲首,但延用顓頊曆,就是爲了遷就《秦本紀》裡這些記載
的。這也是一些古人的說法。當然據說有考古資料的佐證,但證到什麽程度,我就不知
道了。另外也有人,譬如梁玉繩,認爲這些地方是抄錯了。我覺得也有可能。假如按楊
寬說,下面“攻汾城”處有訛脫,爲什麽前面的月份就不會?總之,由于史料稀缺,這
個問題恐怕還會繼續爭論下去。
然而無論秦國晚期用的是顓頊曆還是夏曆,以十月或以正月為歲首,都絕不可能出現五
十 |
|
k***g 发帖数: 7244 | 26 嗯,回到最最开始的主题,我那个说十一月为岁首帖子是为了补时间上的gap随口说的
,很牵强,说完以后又觉得不妥,秦国无论怎么算,也不可能把十一月放到岁首;所以
才又接着发了一个帖子说王稽如果不在王龁攻汾城时被告发,问题也不大,只是无法解
释王龁带领的秦军为什么要攻打自己攻赵的基地汾城,杨宽的那个解释改字改得太多了。
我当时在写的时候没仔细核算时间,因为印象里那个时段的时间历书很混乱,很多做考
据的都辨析过,但是莫衷一是,包括你上面提到的那个“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白起自
杀,时间其实也有问题。上文“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郸 … 八九月围邯郸… 居三月
… (白起)遂自杀 … 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 昭王四十九年八九
月过了三个月,怎么一下子跳到了昭王五十年十一月? 当然一般的解释也是说“脱字
”,八九月前脱“五十年”三个字,但是这样的解释也有问题。
嘿嘿,其余的部分,我是这么打算的:孟子的问题:如果你说魏国本来就用周正,我就
拿《竹书纪年》做反例;如果你说孟子循周礼用周正,我就拿孔子用夏时做反例;如果
你说七八月不是周正,这个answer错的太易见了,你应该不会说;当然你也可 |
|
t******o 发帖数: 2792 | 27 战国策:
秦攻邯鄲,十七月不下。爭謂王稽曰:「君何不賜軍吏乎?」王稽曰:「吾與王也,
不用人言。」莊曰:「不然。父之于子也,令有必行者,必不行者。曰『去貴妻,
賣愛妾』,此令必行者也;因曰『毋敢思也』,此令必不行者也。守閭嫗曰,『其夕
,某(懦)[孺]子內某士』。貴妻已去,愛妾已賣,而心不有。欲教之者,人心固有。
今君雖幸于王,不過父子之親;軍吏雖賤,不卑于守閭嫗。且君擅主輕下之日久矣。
聞『三人成虎,十夫揉椎。眾口所移,毋翼而飛』。故曰,不如賜軍吏而禮之。」
王稽不聽,軍吏窮,果惡王稽、杜摯以反。
而由史记秦本纪:
四十八年十月,韩献垣雍。秦军分为三军。武安君归。王将
伐赵武安、皮牢,拔之。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韩上党。正月,兵罢,复守上党。
其十月,五大夫陵攻赵邯郸。四十九年正月,益发卒佐陵。陵战不善,免,王
代将。其十月,将军张唐攻魏,为蔡尉捐弗守,还斩之。五十年十月,武安君白
起有罪,为士伍,迁阴密。张唐攻郑,拔之。十二月,益发卒军汾城旁。武安君
白起有罪,死。攻邯郸,不拔,去,还奔汾军二月馀。攻晋军,斩首六千,晋
楚流死河二万人。攻汾城。
即便严格按照夏历,秦攻邯郸开始于昭王四 |
|
t******o 发帖数: 2792 | 28 "范雎让自己的知交郑安平取代王龁担任了秦军的主帅,并且安排另外一位知交王稽坐
镇河东,负责攻赵秦军的后勤保障"
由范睢列传,貌似王稽被任命为河东守是在范睢为相之初,昭王四十一、二年的时候,
不是长平之战以后特意安排的。 或者他曾离任后又复任? |
|
k***g 发帖数: 7244 | 29 “八九月围邯郸”并不是你所说的“八、九个月后围邯郸”,而应该是围邯郸了八、九
个月,《战国策》有旁证,(“更使王龁代王陵伐赵。围邯郸八、九月”《战国策·中
山策》)
呵呵,谁说五十年王龁围邯郸是公论?杨宽给的战国年表,王龁围邯郸是在昭王四十九
年。
如果王龁围邯郸是在五十年,围了八九个月。并且“五十年十月,武安君白起有罪,为
士伍,迁阴密。”三个月后自杀。时间这样倒推下来,很明显有问题:白起五十年十月
被贬,楚魏败秦当在八九月间(魏军早已驻扎在邺,离邯郸很近),之前王龁围邯郸八
、九月,则王龁代将围邯郸应该在五十年正月,但这与《秦本纪》“四十九年正月,益
发卒佐陵。陵战不善,免,王龁代将。”的记载矛盾。四十九年正月到五十年正月这一
年的差距你怎么补?
按照你的解释,王龁代王陵在四十九年中,则王龁围邯郸也必然在四十九年,因为王陵
已经在攻邯郸了,与你说的五十年王龁围邯郸矛盾(这个矛盾的原因是因为你错误的理
解了“八九月围邯郸”);
就算王龁代王陵是在四十九年六月,围邯郸八、九月,到了五十年二三月间,勉强也算
是五十年围邯郸,那么魏楚破秦也不得不提前至二三月间,而白起被贬为士伍也该在这
个 |
|
k***g 发帖数: 7244 | 30 大致列了一下时间,勉强可以说通,只是五十一年事件的时间间隔略嫌长
◆ 四十八年第一个十月
王龁拔武安(此地距邯郸城不过30多公里),司马梗定太原,白起归国,韩割地,赵许
诺割地;
【因为秦昭王四十八年以十月为岁首;四十九年以正月为岁首,所以四十八年有两个十
月;】
◆ 四十八年正月
秦国罢兵,守上党。
◆四十八年第二个十月(秦本纪与白起列传从此时起差一个月,从秦本纪)
因赵国拒不割地,秦国再次起兵,以王陵为将攻邯郸
◆四十九年正月
王陵战不利,继续发兵佐陵,仍败,换王齕为将。
◆五十年八九月间
信陵君和楚国打败秦国,但是邯郸之围还没有马上解,白起仍然拒绝为将,此时应为王
齕之败,大概郑安平接替他作为秦军主帅
◆五十年十月
白起被贬为士伍,楚魏与秦军仍然在邯郸附近交战
◆五十年十二月
秦军屡败,估计郑安平也是在此时降赵,白起被逼自杀,因为郑安平降赵,秦军开始解
围而去,王齕再次成为秦军统帅,带领大部分秦军向后方退却。从邯郸到汾城大约三四
百公里的样子,并且要经过此时还是秦国领土的上党。
————以下是猜测————
◆五十一年二三月间
王齕引军败回汾城,秦国丢掉上党。
◆五十一年四五月间 |
|
a*****a 发帖数: 112 | 31 楊寬戰國年表只說四十九年王齕攻邯鄲,而“攻”和“圍”怎麽能一樣呢?從攻到圍,
自然要經過一段時間。就算《战国策·中山策》可以徴信吧(事實上後面說秦昭王“強
起”白起云云,顯然與《白起列傳》矛盾),“八、九个月后围邯郸”與“围邯郸八、
九月”也是可以幷存的。《秦本纪》說“四十九年正月,益发卒佐陵”,至于“陵战不
善,免,王龁代将”,未必也在四十九年正月。下面的時間表應該可以成立:
◆四十九年後十月 王陵攻邯鄲
◆四十九年正月 益发卒佐陵
◆四十九年春 陵戰不善,亡五校
◆四十九年四月 陵免,王齕代將攻邯鄲
◆五十年正月 王齕圍邯郸
◆五十年八月 信陵君救邯鄲 |
|
v*****s 发帖数: 20290 | 32 人家说了不算新。
周的话,我觉得他们在位时间都很长啊,我们来数一下吧。
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厉王,宣王,幽王,平王
,桓王,庄王,釐王,惠王,襄王,顷王,匡王,定王,简王,灵王,景王,悼王,敬
王,元王,定王,哀王,思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显王,慎靓王,赧王。
总共三十七个,好吧,看来肯定是周了。 |
|
o**n 发帖数: 1249 | 33 大多是征的农民兵。
比如白起围赵括,昭王把上党所有青少年以上都征了,这种仗一打就大伤元气,都没人
种地了。
春秋打仗是城市士人的事,农民(野人)不让去的,一般都是几万人的战事,和当时欧
洲打的比较像,两边列队冲就好了。战国就不一样了,那是真惨阿。 |
|
|
|
|
h*********i 发帖数: 2605 | 37 要说中国的帝王中谁活得最潇洒,恐怕要数本章的主人公周穆王了,这位逍遥天子的故
事神奇而精彩,后世中无人可及。因为他是个大旅行家,去过瑶池,见过传说中的西王
母……而他车前的八骏马,更是名扬后世,成了诗人和画家笔下的灵物,其中尤以徐悲
鸿的《八骏图》最为出名。
周穆王,名姬满,是周昭王的长子。在周昭王被淹死后即位为王,《史记》等史书说姬
满即位时已经五十岁了,这是个问题。我们假设大王们15岁生子,那么穆王50岁,则昭
王65岁被淹死;昭王在位19年,则他即位的时候是46岁,那么康王死的时候是61岁;康
王在位26年,那么他即位的时候是 35岁;我们知道,成王是康王他爹,死的时候是35
岁……假设问题出在成王身上,他死的时候应为50岁,而他在位22年,那么他即位时应
为28岁,但是遍观诸史书,成王即位时都是年幼,28岁不能说是年幼吧,否则,周公凭
什么摄政?除此之外,成王死的时候还不放心年少的康王,那么康王35岁即位也说不过
去。所以综合得出,穆王即位时绝对要远小于50岁,进而推翻他活了105岁的传说。
年龄问题就说到这里,下面开始讲述周穆王的传奇故事。
话说周昭王遭人暗算被淹死在了汉水里 |
|
o**n 发帖数: 1249 | 38 秦赢姓王族啥时候取的赵氏,印象中好像读到过,大概是昭王那年头。
楚王族到底是熊姓芈氏,还是芈姓熊氏?
多谢! |
|
y*****n 发帖数: 11251 | 39 暴君是不是有不知道,瞎搞的还是有吧. 昭王丧六师于汉水,穆王出去玩好久不回家...
孙满这种受人尊
敬的角色。不像后面的很多朝代。 |
|
f****r 发帖数: 5118 | 40 乐毅虽然卧病在家,但对外面的形势非常了解。乐毅认为,从秦昭王的战略部署来看,
秦赵之间必有一场大决战,而上党地区就是秦赵决战的第一战场。廉颇是一位以勇气闻
名的优秀将领,他的长处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决出胜负的攻坚战和平原野战,而不是像上
党战役这样的持久战。蔺相如是一位出色的辩士,带兵打仗不是他所擅长的。大臣建议
用蔺相如代廉颇是对他举荐廉颇不力的怨言。田单有在齐国固守即墨,最终反攻燕国光
复齐国的经历,是一位可以重用的人。乐毅说如果他不是染有重病,力不能行的话,他
愿意为孝成王出征上党,但是不行了。乐毅建议孝成王以赵括代廉颇为上党地区将,以
田单为邯郸地区将,调廉颇回来防备燕齐魏趁赵国与秦国在上党决战之机对赵国进行攻
击。乐毅进一步解释了这样做的原因。赵括少年即在军中,军事经验丰富,有攻城和野
战的经验,而且有在阏与和赵奢大破秦军名将胡阳的盛名,军中敬畏其父子。而且赵括
军事理论深厚,赵军将领多从其研习兵学,对他都很佩服,以他为权威,能够服从他的
调遣。赵括有其父赵奢之风,治军严整,深念君恩,可以信赖。秦赵上党决战必然是一
场巨战,乐毅认为赵国有能力指挥如此巨战的有四个人,赵括、田单、李 |
|
c****s 发帖数: 1281 | 41
扯!
战国时期燕国昭王置郡。郡治襄平(今辽阳市),辖今辽宁大凌河以东,开原市以南,朝
鲜清川江下游以北地区。
汉四郡是汉武帝在征服卫满朝鲜后在约前108年于东北和朝鲜半岛设立的四个郡,分别
为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及临屯郡。
儿干都司,亦称“努尔干都司”,全称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是明朝前期曾设置于黑龙
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以及嫩江流域的地方军政机构,为明政府管辖黑龙江口、乌苏里
江流域的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建制历史
明太祖洪武初年,黑龙江奴儿干地区先前依附元朝的部落首领多归降明朝。明成祖永乐
元年(1403年)派邢枢等传谕奴儿干,正式招抚诸部。二年(1404年),置奴儿干等卫
所,其后在当地相继建卫所达一百三十余。永乐七年(1409年)明政府设置奴儿干都指
挥使司管辖奴儿干地区的所有军事建制机构。永乐九年(1411年)正式开始行政管辖权
。都司的主要官员初为派驻数年而轮调的流官,后为当地部落领袖所世袭。
在黑龙江下游今俄罗斯特林附近建有永宁寺,立有永宁寺碑,清代1885年曹廷杰曾拓回
碑文。
辖区内主要居民为蒙古、女真、吉里迷(尼夫赫人)、苦夷(阿伊努人)、达斡尔等族人
民,分置 |
|
f****r 发帖数: 5118 | 42 长平之战打出了秦国的威风,从此,秦分两军分别攻打韩国和赵国。两国惊恐万分,紧
急筹集资金,派苏代携巨款贿赂秦相范睢。苏代对范雎说:“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
,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您只能屈居白起之下。既然如此,你
还不如做做工作,让秦王同意韩、赵割地求和,这样白起就不会再得灭赵之功,您也可
以继续做您目前的位置。”
于是范睢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终得秦昭王应允。
类似这种例子很多,两国交战,来使直接见大臣,秦王怎么没有通敌的猜想呢,制度上
就不该允许 |
|
w********9 发帖数: 8613 | 43 江油的人应该翻翻族谱,大部分祖先应该是明末清初来自湖南、湖北和江西(尤其是长
江流域和洞庭湖地区)。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0/03/06/012612466.shtml
雷达:听听李白咋个说
目前无论是《中国大百科全书》还是《中国历史》教材,明确表述李白是四川江油
人。不过雷达认为,到底哪里是李白故里,应该尊重李白的意见,雷达列出李白留下的
诗句,比如李白曾写过“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等诗句
,其实已经陈述了他的家世。
雷达表示,与李白同时代的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就写道,“李白,字太白,陇
西成纪(今秦安)人,凉武昭王九世孙。”其后还有唐人写道,“白本陇西……隋末多难
,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姓易名。故自国朝已来,编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
汉。”雷达反问,“难道还不足以说明李白的故里何在吗?” |
|
x***k 发帖数: 20754 | 44 这个是胡乱攀的亲戚了,再说李阳冰是族叔,你辈分搞错了。李阳冰是赵郡李氏,这么
说来李白是山东人了,可他自己又说是陇西李氏,凉武昭王之后,又说隋末窜谪,这完
全是打马虎眼了。所以除非神龙是神功之误,李白肯定是老外。 |
|
w********9 发帖数: 8613 | 45 > 在《草堂集序》中说:“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九世孙。蝉联组,世
为显著。
> 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究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
。神龙
> 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
之。世
> 称太白之精,得之矣! ”
住了上百年?很可能有突厥或其它(蒙古人种和西方人种混合的)部族的血统。 |
|
M****7 发帖数: 2334 | 46 所谓赵郡李氏,扶风马氏,范阳祖氏,清河张氏,博陵崔氏等等指的是郡望,与籍贯风
马牛不相及。
李白所说的陇西李氏,凉武昭王之后不过说的是他的家族的来源,与籍贯毫不相干。
记得以前有个啥苏三非要说中国人是油苔人的后代。 |
|
j****c 发帖数: 19908 | 47 秦昭王灭周是造反
秦兼并六国不算侵略也不算造反,整个春秋战国都是大国兼并小国,从周天子到诸侯都
没认为这是侵略或者造反 |
|
S*******C 发帖数: 7325 | 48 ☆─────────────────────────────────────☆
father (father 是 single 的) 于 (Mon Mar 8 16:19:06 2010, 美东) 提到:
乐毅虽然卧病在家,但对外面的形势非常了解。乐毅认为,从秦昭王的战略部署来看,
秦赵之间必有一场大决战,而上党地区就是秦赵决战的第一战场。廉颇是一位以勇气闻
名的优秀将领,他的长处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决出胜负的攻坚战和平原野战,而不是像上
党战役这样的持久战。蔺相如是一位出色的辩士,带兵打仗不是他所擅长的。大臣建议
用蔺相如代廉颇是对他举荐廉颇不力的怨言。田单有在齐国固守即墨,最终反攻燕国光
复齐国的经历,是一位可以重用的人。乐毅说如果他不是染有重病,力不能行的话,他
愿意为孝成王出征上党,但是不行了。乐毅建议孝成王以赵括代廉颇为上党地区将,以
田单为邯郸地区将,调廉颇回来防备燕齐魏趁赵国与秦国在上党决战之机对赵国进行攻
击。乐毅进一步解释了这样做的原因。赵括少年即在军中,军事经验丰富,有攻城和野
战的经验,而且有在阏与和赵奢大破秦军名将胡阳的盛名,军中敬畏其父子。而且赵括
军 |
|
c*****1 发帖数: 3240 | 49 怎么会没有东方的事情,不论是早先的武庚叛乱还是后来的徐夷淮夷都屡屡侵犯
实际上西周时代四夷相侵的事情经常发生,西有犬戎自垄至常山横亘在西到北方向,还
沿太行中条等山插入中原腹地,南有巴楚,昭王怎么死的。相对倒是正北或者东北方向
消停一些
主要还是那时候“中原”尚小,河北一代尚为泽国否则也难逃劫掠
所以那时候国都放在哪里基本都是守在四野
外的混为一谈,否则就不会“戎狄是膺, 荆舒是征”了,诗经里总不会对晋国屡次征
伐白狄大书特书吧?另外、姜子牙带领西来的周人同莱人争夺山东半岛,显然是侵略嘛
。此外,当时夷狄蛮戎的界限还是: |
|
R*****d 发帖数: 1148 | 50 你弄错了一个基本概念。武庚的叛乱,从正史的角度来讲,根本就是一场前朝残余联合新朝在野权贵(“三监”)所掀起的一场内乱,并非夷人的侵犯(你自己其实是明白这一点的,所以你原文里用了一个“叛”字),尽管叛军当中有不少淮夷加入,但其性质与雇佣军无异(诸葛亮六出祁山时还率领着大批蛮人部队(“无当飞军”),董卓的凉州部队里也有大量羌人)。
其次,周人,以及此前的商人,对东夷的战争显然是以攻势为主,东夷,特别是莱夷淮夷等部落,占据着温暖肥沃的黄淮冲积平原,而这正是当时以小米为主要作物的农业民族,华夏人,所梦寐以求的土地。另外,正是因为东夷所居之地位于沿海平原,战略空间狭小(往东是大海,往南是大江),所以华夏人对其的征服相对来说就很容易,故此,华东的夷人,到了秦汉时期,基本上就彻底被华夏人同化了(“秦并六国,其淮、泗夷皆散为民户”)。
再看欧亚大草原上的“戎狄”,朝廷的大军来了,大家可以骑上马一跑了之,等到撤军以后再回来,而农业民族的步兵和车兵却无法在草原上长期驻扎,更不用提移民和同化了。我们这里讨论的主命题,是“天子守边”,重点在于“守”,而不在于“攻”。西北方向,正是周人需要“守”的方向。历朝历代...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