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g 发帖数: 36950 | 1 人乳头瘤病毒(HPV)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表现为寻常疣、生殖器疣
(尖锐湿疣)等症状。高危型HPV-16、18、30、31、33、35、39的感染与宫颈癌、直肠
癌、口腔癌、扁桃体癌等的发生密切相关,HPV感染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不同
型HPV的易感程度可能与EGFR、SDC2、HSPG2 、FGFR2、IFN-γ等基因型有关。
检测结果
参考文献
基因名:IFNG 基因位点:rs2430561
AA122人易感
TT5397人不易感
AT1500人中等
哈哈哈,其实我看大部分人的基因都不容易感染 |
|
|
y****g 发帖数: 36950 | 3 奔不出来啊,因为我不易感,哈哈哈哈哈
我这么多年上了这么多美女啥毛病没有的原因你现在明白了嘛。当然我也很洁身自好,
不玩什么WT ST啥的
:麻痹的,看标题我还以为你要奔乳头瘤了呢。 |
|
|
y****g 发帖数: 36950 | 5 不怕,啥毛病没有,基因好才是真的好
:别学武汉吹,小心定制病毒 |
|
y****g 发帖数: 36950 | 6 不怕,啥毛病没有,基因好才是真的好
:别学武汉吹,小心定制病毒 |
|
|
x********e 发帖数: 35261 | 8 终于病情好转了,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经过1天的治疗,今天终于不发
热了,甚是高兴。也有了精神浏览微信、短信及网上消息。真的很令人感动。那么多的
祈祷、祝福、鼓励,占了相识和不相识朋友留言的绝大部分。在此真的要感谢大家善意
和关怀。当然,也有人质疑,包括一些香港媒体,“你不是说可防可控吗?自己得了,
还可控吗?”,你是国家级专家,都被感染了,是不是防护上有缺陷?“。今天,病情
好转,我对这些问题从技术层面也进行了思考,下面想和网友沟通交流。
1、 疫情真的可防可控吗?
答案是肯定的,最终疫情会控制。但不同的疫情阶段达到疫情控制的措施是不一样的。
今天的疫情控制,在武汉当地和其他地区是不一样的。在疫情初期,针对华南海鲜市场
的处理措施是迅速、有效的,而且很快初步认定了病原。这较之2003年SARS疫情,无疑
是巨大的进步。有了病原学的认定,很快发展起了核酸诊断方法,虽然专家层面对检测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曾有过争论,这无疑对疫情控制提供了有力保障。对于疾病的传染性
和人群易感性,我们当时确实没有资料证实,因此不能忘下论断是强还是弱。在我回京
前,通过各个医院发热门诊的走访,意识到疫...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9 http://blog.udn.com/MengyuanWang/131635996
最近武汉的新冠病毒(nCov)成为大众一致关心的议题。但是正因为它是一个突发的意
外事件,而且病毒还在不断演化之中,所以自然有很多不确定性,连致死率、潜伏期等
等基本参数都还没有共识,像是R0(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 ,用来标识病毒流行
的扩散率)、有效药物、种族的易感性这些需要很多样本才能做统计分析的事,更加是
先天上就不可能这么早有定论的。
然而这不影响网络上的大V们不断地创造和传播谣言。我原本本周有个小感冒,所以没
有用心写稿,但是实在看不过去,所以在《观察者网》的留言栏和《微博》账户上反复
尽一己之力来辟谣;为了节约精力,主要专注在美国合成了nCov作为生物武器这个阴谋
论上。但是正如我们多次讨论过的,造谣比辟谣容易太多了,结果我当然是疲于奔命。
不论如何,无脑群众对美国的非理性指控,会使未来中方对美国的正当指责失去道德制
高点;而把流行疫情的来源搞错了,更是会影响事后的弥补工作。所以我已经写下来的
分析,还是值得读者们阅读理解。在此节录一些原本没有发在博客上的讨论...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0 有个研究:MMP3基因Lys45Glu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鳞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发现河南人跟湖北人这些基因多态性显著不同。
河南高发易感移民人群组与湖北正常人群对照组在GG、GA、AA 3种基因型频率上均有极
显著差异(均P<0.01); 河南高发区鳞癌组与湖北正常人群对照组在A/A基因型频率上有
显著差异(P<0.05); 湖北人群与河南人群在GG和AA基因型频率上差异极显著(43.1% vs
54.5%; 14.8% vs 8.5%, 均P<0.01).
再看看wegene的地理边界,湖北这一带正好处在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基因边界地带。似乎
也说明这里基因混杂,容易被病毒找到突破口,从而引起爆发。
当然这些证据并不直接,也不严谨,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
u***r 发帖数: 4825 | 11 生命时报 2020-02-11 08:12:56
疫情蔓延的这些日子,各种关于“新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文章层出不
穷,观点说法不一,科学和谣言杂糅,让很多人疑惑重重。
《生命时报》特邀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刘又宁教授亲笔撰稿,根据其研究呼吸病数十年
的经验,解答关于新冠肺炎大家最关心的10个问题。
撰文专家
刘又宁,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教授
著名呼吸科专家刘又宁:一文解答你关心的10大“肺炎”疑问
需要说明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人类对其认识尚在初期阶段,笔者下
述观点也许会有一些不太恰当的地方,希望与专业人士一起探讨。
1、新型冠状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吗?
几乎肯定是。一般认为近十余年来相继出现的,对人类危害较大的3种新冠状病毒,最
初都起源于蝙蝠,后来分别经果子狸(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骆驼(中东呼吸
综合征,MERS)、穿山甲等(新型冠状病毒)传给人。
食用野生动物是不文明的生活习俗,已造成SARS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应尽早立法严
格禁止。
2、病毒是不是从实验室泄露出来的?
根... 阅读全帖 |
|
K********y 发帖数: 5068 | 12 个体差异解释了为什么有的全家感染很轻, 为什么有的全家灭门;
是因为几个菌种存在, 不同的人群对不同菌株易感性不一样;
所以即使都是感染,有的人感染上的是不那么厉害的菌株;
有的人则感染上的是致死性极强的菌株~~~~~ |
|
K********y 发帖数: 5068 | 13 武汉病毒是几个不同菌株--传染和致死性不一样;
不同的人因为易感性不同, 所以也轻重, 症状差异很明显。。。。
这个病毒真是要你命3000,不幸的是, IT WORKS |
|
u***r 发帖数: 4825 | 14 https://news.sina.com.cn/c/2020-02-25/doc-iimxxstf4104605.shtml
2020年02月25日 00:35 环球网
原标题:武汉归来后,世卫专家组长说:世界欠你们的!
中国-世卫专家组外方组长布鲁斯•艾尔沃德:“我们要认识到武汉人民所做
的贡献,世界欠你们的。当这场疫情过去,希望有机会代表世界再一次感谢武汉人民,
我知道在这次疫情过程中,中国人民奉献很多。”
2月24日晚,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
,考察组中方组长,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考察组
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介绍考察组现场调研情况并回答
记者提问。
考察组中方组长、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会上
通报:
1、关于对新冠病毒的认识:通过对不同地点分离出的104株新冠病毒株进行全基因
组测序,证实同源性达99.9%,提示病毒尚未发生明显的变异。
2、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根据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数据以及湖
北武汉、广东深圳和广州、四川成... 阅读全帖 |
|
x********e 发帖数: 35261 | 15 由世界卫生组织牵头的联合专家组的新冠调查报告,英文全文在WHO的官网上发布了http://t.cn/A67qe7tu中文版将会在卫健委的网站上发布。 英文版一共44页,内容非常多,在这里摘录其中提到的一些(好像平时不太是新闻热点的)内容: [并不简单]国内的大多数人传人都是发生在家庭内部,比如在广东和四川的344例聚集性感染(共涉及1308名患者)中,大多数(78%-85%)都是发生在家庭中。对家庭内部传播的进一步研究还在进行中。不过,广东正在进行的初步研究显示,在家庭中的二次感染率在3%至10%之间(图1)。 [并不简单]中国进行了大量的接触者鉴别追踪工作,比如在武汉就有1800多支流行病鉴别队伍(每队至少五人)在对成千上万的接触者进行追踪。大部分的密切接触者都完成了医学观察。在密切接触者中,新冠感染的确诊率大约是1%-5%(图1): - 截至2月17日,深圳鉴定出2842名密切接触者,已追踪2842人(100%),2240人(72%)已完成医学观察,其中确诊88人(2.8%); - 截至2月17日,四川鉴定出25493名密切接触者,已追踪25347人(99%),23178人(91... 阅读全帖 |
|
u***r 发帖数: 4825 | 16 https://sports.sina.com.cn/g/pl/2020-03-14/doc-iimxxstf8919051.shtml
2020年03月14日 10:39 新浪体育
几乎一夜之间,欧洲足坛被疫情攻破,鲁加尼、阿尔特塔、奥多伊、尤文图斯、桑
普多利亚……越来越多的球员与球队中招,而且一上来就有大面积沦陷之势。
在人们印象中,身体强壮的运动员,应该不易受到病毒感染,但事实可能正好相反
,相比普通民众,职业球员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几率,反而更大!
一、运动员免疫力强,未必是真相!
职业运动员身体强健,免疫力不该比一般人强吗?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在赛季期
间,职业选手反而会出现更普遍的“免疫抑制”现象。在这个层级,运动已非锻炼目的
,为了追求成绩,他们的身体长期处在极限负荷运转---休息调整---再次极限负荷运转
的循环中。
压力是另一个因素。职业球员处在媒体聚焦、球迷万众期待的环境下,竞争又极为
激烈,一个失常就可能丢掉位置,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伴。在这种情况
下,免疫抑制的情况更易出现。
多人中招多人中招
欧洲联赛踢到3月份,各队已进入了需要咬牙坚持的赛季疲劳期,...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17190 | 17 https://times.hinet.net/topic/22841027
6成新冠病毒感染者無症狀!Nature警告:恐引發新一輪疫情
Heho健康 2020/03/27 09:00(8小時前)
隨著冠狀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的暴發,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不少新冠肺炎患者本身無症
狀,或僅有輕微症狀,但是他們卻能夠將病毒傳染給他人。這些隱性病例可能佔所有感
染病例的60%左右,專家警告,這可能會造成新一波的疫情。
國際期刊《Nature》發表了一篇報告,指出30%-60%的新冠感染者無症狀或者症狀輕微
,但他們傳播病毒的能力並不低,這些隱性感染者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疫情大暴發。
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與政策中心主任Michael Osterholm說:「了解無症狀或輕症
患者的比例,對於我們了解是什麼導致了這種特殊的流行病非常重要。」
為了評估隱性感染的程度,中國和美國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模型,該模型使用了
中國湖北省武漢市衛生委員會收到的2.6萬例實驗室確圆±呐R床數據。
輕症、無症狀感染者未受檢疫限制,導致病毒傳播快速
3月6日發佈在醫學預印本medRxiv 的一份研究指出,截至2月... 阅读全帖 |
|
p***u 发帖数: 9 | 18 1. 导师简介
博士后导师孙锟教授(院长),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儿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
津贴专家,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副
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超声诊断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
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学组副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先天性心脏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委
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临床儿科杂志》及《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副主编、《中华超声
影像学杂志》、《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华儿科杂志
》及《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的编委。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
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卫计委薄弱学科建设项目、上
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各类项目共计25项,近5年发表SCI论文20余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心血管科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上海市医学领
先学科、上海市首批小儿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和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儿科学的主要组成
部分,并设有上海市先天性心脏病诊... 阅读全帖 |
|
l******e 发帖数: 12 | 19 不知道你有没有把我的话听进去,给你贴一篇国内报道:
中国6成半少儿血铅偏高
背景篇:
影响智力的罪魁
一项刚刚发表的检测报告表明,深圳学龄前儿童及中小学生体内铅污染状况不容乐
观,65%以上的青少年儿童血铅含量偏高。专业人士认为血铅含量偏高将会影响智商及
身体发育,家长必须高度重视。
去年底中华医学会深圳分会与国际人体微量元素研究会联合对深圳市11438名中小
学及幼儿园学生进行了血铅检测,结果显示6成半的被检测者血铅含量偏高。专家指出
,铅是一种对神经系统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对孩子来说,铅中毒最大的危害是会影响孩
子的智力发育。
报告说,铅在人体血液内的含量超过一定标准会引起对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损伤,尤
其对妇女、儿童危害更甚,儿童血铅水平每上升100微克,其智商就下降6至8分。婴、
幼儿及儿童期铅中毒不仅影响智能发育,而且铅中毒患儿成年后高血压、心肌梗塞、中
风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甚至导致骨质疏松和老年性痴呆征的发生。
专家们指出,多年来血铅检查往往不被重视,而铅污染却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近年
经济迅猛发展,交... 阅读全帖 |
|
p***u 发帖数: 9 | 20 1. 导师简介
博士后导师孙锟教授(院长),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儿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
津贴专家,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副
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超声诊断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
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学组副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先天性心脏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委
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临床儿科杂志》及《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副主编、《中华超声
影像学杂志》、《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华儿科杂志
》及《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的编委。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
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卫计委薄弱学科建设项目、上
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各类项目共计25项,近5年发表SCI论文20余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心血管科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上海市医学领
先学科、上海市首批小儿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和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儿科学的主要组成
部分,并设有上海市先天性心脏病诊... 阅读全帖 |
|
N******u 发帖数: 11939 | 21 灭有。个体易感性有关,家族史都有关。尤其抑郁性神经症,跟个性关系太大了。
不过也别太上心了,是人心情都有周期的,起起伏伏很正常。另外有的人容易生气阈值
低,呵呵。 |
|
x******1 发帖数: 593 | 22 个人觉得能不能最好不做吧,这种不一定有任何short term effects,但是长期怎么样
谁都不好说,而且还跟个人的易感性有关 |
|
a*****9 发帖数: 478 | 23 CF是一种严重的遗传病,其主要是由一个叫做CFTR的基因突变导致。此基因突变有很多
,最为普遍的是一个氨基酸deletion。在美国大部分的医院会做筛查,因为此基因突变
在caucasion population非常普遍,但是据我所知,在亚洲人群中并不普遍。一般来说
,此病为隐性遗传病,所以carrier一般来说有不是很明显的症状,但是会比较容易有
呼吸道的易感性。我身边就有几个carrier。但是如果夫妻双方都是carrier,有25%的
可能性生下一个双隐性的宝宝,那么宝宝会有比较严重的症状。此病大部分病人死于肺
感染,严重者在很小的时候就死亡,现在医学研究的结果,很多病人可以活到中年。
一般保险都cover这个筛查。虽然在亚洲人群中carrier很少,做个筛查也不影响啥。呵
呵。 |
|
u***************r 发帖数: 11227 | 24 发信人: StellarZ(星仔), 信区: NextGeneration
标题: 为什么你的宝宝会得白血病?这五点真相了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Wed Aug 23 10:53:38 2017,GMT)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殖性疾病,是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越来越
多儿童白血病的案例,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何现在的小孩那么容易得白血病?那些因
素会导致孩子得白血病呢?
1、遗传因素
有染色体畸变的人群白血病发病率高于正常人。有白血病家族史的人患白血病的危险是
无家族史者的12倍。但白血病不是直接遗传,而是间接遗传,称易感性遗传,即在同一
环境下,那些遗传体质易受某些因素影响的人才容易诱发白血病。
2、环境因素
现代生活中辐射以及各种污染,都会让白血病离我们更近。长期在放射的环境中工作,
那么,发生白血病的概率可能就会大一点。有确实证据可以肯定各种电离辐射条件可以
引起人类白血病,其作用与放射剂量大小及辐射部位有关。然而,小剂量的辐射能否引
起白血病,仍不确定。全身和放射野较大的照射,特别是骨髓受到照射,可导致骨髓以
致和免疫以致,照射后数月仍可观察到染色体的断裂和...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2279 | 25 和多基因受环境影响的疾病易感性一样
父母喜欢的擅长的,家庭社会环境和感官学习运动相关基因都决定了他会喜欢乃至擅长
的概率很大
父母不喜欢的不擅长的,家庭社会环境和感官学习运动相关基因都决定了他不喜欢乃至
不擅长的概率很大 |
|
f******o 发帖数: 706 | 26 警惕人类的末日杀手--国外基因武器研制大揭秘
文章提交者:【猫不哼】于2001-4-30 20:24:02
据世界权威人士推测,21世纪是生物工程大发展的世纪,
据英国医学协会日前发布的《生物工程技术———生物武器》专
题报告预测,基因武器的问世将不会晚于2010年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
罗登月计划”并称为人类自然科学史上的三大计划。基因既能造福人
类,也有可能制成基因武器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在民族主义和种族
清洗死灰复燃的这个时代,我们对滥用人类基因组知识的行为万不可
掉以轻心。
人类千万不要扮演上帝的角色
基因武器就是运用遗传工程技术,按人们的需要,在一些致病细
菌或病毒中,接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产生具有显著抗药
性的致病菌;或者在一些本来不会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接入致病基因,
而制造出新的生物制剂。人类不同种群的遗传基因是不一样的,将基
因表现的不同产物当作攻击目标是完全可行的。诱发爱滋病的HIV,
不同人种的易感性就有很大区别,而理论上基因武器的特异识别能力
要比HIV高得多。
基因武器可以根据人类的基因特征选择某一种族群体作为杀伤对 |
|
d**********r 发帖数: 24123 |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sychoAnalysis 讨论区 】
发信人: azmod (az), 信区: PsychoAnalysis
标 题: 抑郁与自我治疗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30 12:40:58 2012, 美东)
迈出抑郁的第一步
抑郁不是单一维度的病症,它有很多种类型,其病因也各不相同。抑郁与伤寒或流感不
同,它的诊断适用于一系列不同症状的病人,抑郁瓦解了他们的自信,消耗了他们的精
力。一些人的抑郁是由某一生活事件,诸如失业、住房问题、贫穷或重大的财产损失造
成的。另一些人的抑郁似乎与遗传有关。还有一些人,早期负性的生活经历,使得他们
具有抑郁的易感性。更有一些人,其抑郁根源于家庭、人际关系或社会隔绝等问题。当
然,人们或许有其中一种或多种问题,因此,毫不奇怪,我们对付抑郁,需要各种治疗
方法和手段,对一个人有效的方法或许对另一个人无效。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讲述几种或许对你有帮助的治疗方法。它们可以帮你应付你所
面临的困难,改变你对事物的悲观态度 。因为,抑郁会使人们产生对自己、对未来的
消极观念。或许正是这些消极观念,影响了你采取进... 阅读全帖 |
|
d********f 发帖数: 43471 | 28 你做餐馆还兼职做医生?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了世界范围内一半以上的人口,其发病率各个国家不
同,甚至同一国家的各个地区也不相同。目前已知发病率的高低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
密集程度,公共卫生条件以及水源供应有较密切的关系。也有报道指出,幽门螺杆菌的
感染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以7~8月份为高峰。在亚洲地区,中国内地、中国香港、
越南、印度等少年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分别60%、50%、40%、70%。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
膜活检标本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可达80%~90%,而消化性溃疡患者更高,可达95%以上
,甚至接近100%。胃癌由于局部上皮细胞已发生异化,因此检出率高低报道不一。在自
然人群中初出生的新生儿血清中抗幽门螺杆菌-IgG水平很高,接近成人水平,可能从母
体获得被动免疫抗体之故。半年后迅速下降。在我国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阳性率待降至
幽门螺杆菌
10%~20%后又迅速回升。大约在10岁以后即迅速上升达到或接近成人阳性检出率水平。
我国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因地区有所不同。低达20%,高达90%,人
群中总感染率高于发达国家。这些基本资料说明了如下几个问题...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7511 | 29
同卵双胞胎的染色体一样,不管有几个基因都一样
(除去mutation和crossing over的微小影响)
所以你说mutiple genes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所以说,基因最多决定“易感性”
而不决定最后的行为模式
Majority
我倒是看到报道说同性恋更愿意参加这种研究,
所以概率被高估了
实际上概率更低 |
|
m**c 发帖数: 7299 |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yStudy 俱乐部 】
发信人: msgc (为了下一代免遭变态残害), 信区: GayStudy
标 题: 好消息: 深圳屁精HIV感染率2013年上升至22%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7 15:55:59 2014, 美东)
男男同性恋者梅毒知晓率最高
2013年12月17日 14:57
来源:羊城晚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人参与 0评论
原标题:男男同性恋者梅毒知晓率最高
羊城晚报讯 记者王俊报道:“梅毒会增加艾滋病的传播吗?”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
16日公布了针对深圳6类重点人群所做的梅毒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报告,在这份报告中
,只有54.7%的受访者选择了正确答案“会增加”,知晓率在所有问卷问题中最低。值
得一提的是,此次调查结果显示,MSM(男男同性恋)梅毒知识知晓率最高,为81.1%,
知晓率最低的竟是在校学生,为51.7%。
据介绍,此次针对深圳市6类重点人群的梅毒知识知晓率调查于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
开展。6类重点人群分别包括:城市居民、工厂劳务工、孕妇人群、在校学生、暗娼、
男男...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1 你能相信中年男女,同住一屋,又对室友的孩子那么好,这难道没有不可言说的关系吗
?哎呀,为啥我看到楼主的遭遇,这么替她愤愤不平呢?估计最近体内激素分泌导致容
易感性。
:你似乎太年轻了,很冲动。 有时候事情或许不是那样的。好心帮忙,会办坏事。
:大概是去年,我一个客户,给我诉苦。说她老公如何如何差。孩子也不管不问。我平
生最为痛恨这样的父亲。所以我说好吧。你离婚,你老公要是不付孩子的生活费,我有
的是办法帮你让他付CHILD SUPPORT。
:今年两人一起找我来买房。 人家过的好好的。 呵呵,庆幸的很,我啥也没做。 |
|
a***d 发帖数: 1998 | 32 迈出抑郁的第一步
抑郁不是单一维度的病症,它有很多种类型,其病因也各不相同。抑郁与伤寒或流感不
同,它的诊断适用于一系列不同症状的病人,抑郁瓦解了他们的自信,消耗了他们的精
力。一些人的抑郁是由某一生活事件,诸如失业、住房问题、贫穷或重大的财产损失造
成的。另一些人的抑郁似乎与遗传有关。还有一些人,早期负性的生活经历,使得他们
具有抑郁的易感性。更有一些人,其抑郁根源于家庭、人际关系或社会隔绝等问题。当
然,人们或许有其中一种或多种问题,因此,毫不奇怪,我们对付抑郁,需要各种治疗
方法和手段,对一个人有效的方法或许对另一个人无效。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讲述几种或许对你有帮助的治疗方法。它们可以帮你应付你所
面临的困难,改变你对事物的悲观态度 。因为,抑郁会使人们产生对自己、对未来的
消极观念。或许正是这些消极观念,影响了你采取进一步手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改变你的行为
抑郁的时候,我们对日常必须的活动都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应对这些活动进
行合理安排,以使我们能一件一件地完 成。以卧床为例,如果躺在床上能使我们感觉
好些,躺着无疑是一种好事。但对抑郁的人来说,事情往往并非这么简单。他们...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3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 荫士安
最近有些关于牛奶与人体健康方面的报道与现代科学研究结果格格不入,如牛奶是
牛吃的,不是人吃的;牛奶为食物过敏的元凶;喝牛奶不补钙反减钙;为了远离慢性病
,人类应当尽早放弃乳类制品;牛奶是人类慢性疾病的祸根等观点。也有些学者也跟着
喝彩或开始怀疑人类喝奶是否有益健康,不禁使许多观众和读者甚至某些学者以及政府
有关部门开始怀疑提倡国民增加牛奶消费的正确性,也引起了营养学、食品科学和预防
医学领域专家的关注。上述观点缺乏科学依据,也不符合国情,有必要予以澄清,如果
不尽快制止这样的伪科学宣传,最终结果不仅会影响国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还会影响
我国刚刚起步的乳业健康发展。
牛奶有害论之一: “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为了远离慢性病,请尽早
断奶”。
上述说法缺乏科学依据,自然界中有多少动植物是专门为人食用的?现代科学研究
结果证明奶类及其制品对改善人类营养与健康状况是非常重要的。
饮奶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人体对钙的需要量在婴儿期和青春期最高,这一时期
对钙的吸收率也最高,分别达到35%~45%和40%... 阅读全帖 |
|
m********5 发帖数: 17667 | 34 这个数据挖掘可以忽悠,因为会出来很多数据,一开始就去忽悠数据标准,我觉得有戏。
http://news.ifeng.com/a/20140611/40694077_0.shtml
原标题:我国全面启动人类蛋白质组计划
新华网北京6月10日电(沈基飞、胥金章)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CNHPP)10日全面启
动实施,主要目标是以我国重大疾病的防治需求为牵引,发展蛋白质组研究相关设备及
关键技术,绘制人类蛋白质组生理和病理精细图谱、构建人类蛋白质组“百科全书”,
全景式揭示生命奥秘,为提高重大疾病防诊治水平提供有效手段,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
发展提供原动力。
人类蛋白质组计划(HPP)是继基因组计划之后人类全面探索自我奥秘征程中又一伟大
科技工程,是新世纪第一个国际大型科技合作计划。中国科学家率先倡导并领衔了人类
第一个器官(肝脏)国际蛋白质组计划(HLPP),开中国引领国际大型科技合作计划之
先河,所形成的理论框架、整体策略和技术标准被国际同行认可和应用,为人类蛋白质
组计划的全面展开发挥了示范和指导作用。近4年,中国在这一领域国际核心刊物发文
章1000多篇,跃居世界第二。在乙酰化新的代谢... 阅读全帖 |
|
w******y 发帖数: 8040 | 35 到底这次这个官司要搞掉myriad的什么专利?
有知情人展开烁烁?
如果是BRAC1 mutation对breast cancer易感性,
这个专利实在不该取消的,
要是这都能取消, 哪个诊断公司还肯作研发
private |
|
s******y 发帖数: 28562 | 36 有时候我有点迷惑,这个关于基因对比的研究是不是有点过头了?
其实,我想,有些病比方说Alzheimers和基因的关系比较大,癌症嘛,
只能说有关联,但是不绝对,在我的印象中临床上大部分癌症是由于
外因引起的。至于其他病,比方说什么病毒细菌传染病,和基因几乎没有关系。
虽然不同的人对于某些病原体的易感性稍微的不一样,但是研究那个不是
很靠谱吧?或许唯一我能想起的用途就是对于易感人群要赶着他们做vaccine。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么?
点。
210 |
|
s******y 发帖数: 28562 | 37 最近一个比较长期和严格的跟踪研究发现孕妇摄入水果上残留的农药会提高
生出的小孩的多动症和注意力不集中症 (其实就是影响胎儿的神经发育)
研究者认为孕妇吃水果的时候最好尽量吃有机水果。
我一直深深地怀疑autism 也和环境污染也有关系,不知道有没有人在
做相关实验?
现在很多autism研究集中在基因表型上面,但是其中有一个大问题是基因表型
其实更多的是决定了病人的易感性,而不是直接致病原因。Autism 好像在
新生人群的比例已经超过1%,人类作为一个进化了很久的生物,不可能有那么
多的致病基因保留在基因库里。
http://news.gather.com/viewArticle.action?articleId=281474978461715
Pesticides during pregnancy can cause ADD and ADHD
August 22, 2010 06:32 AM EDT (Updated: August 22, 2010 07:14 AM EDT)
views: 318
Research published this week notes a poss |
|
b****r 发帖数: 17995 | 38 有这功夫干嘛不去研究人群的进化和对疾病易感性?效益大多了,技术上更容易,因为
cancer你几乎拿不到均一的细胞,而且也许每个人的某个阶段的那一个cancer都是独特的
我认为cancer genetics目前还根本不到时候。人群基因组的分析将是下一个boost,而
且是会真正产生经济效益的boost |
|
Z**********g 发帖数: 222 | 39 从现有的证据看,遗传因素所占的cancer病因并不大;环境(外因)因素是主因.比如肺癌
吧,现代人吸烟就是一个主要因素;乳腺癌吧,现代人晚生晚育和激素疗法也是一个重要
因素诱因,而家族性乳腺癌(BRAC1/2变异)所占的比例却是少的.所以,把cancer作为人类
进化相关的疾病,勉强吧.不过,人类的cancer易感基因应该也是存在的,易感基因进化的
差异导致不同人群对cancer的易感性不一样?
但是,虽然可能不同人群携带的易感基因有差异,如果没有现代的环境因素(外因)作为诱
因,这种差异就没有意义.退一步说,即使这些环境因素是cancer易感基因进化的动力,但
是这些现代环境因素出现的时间才多久,最多几百年,能对人类进化产生多大影响? |
|
l***o 发帖数: 7937 | 40 癌症本身并不直接遗传,但癌症的易感性可以直接遗传。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情况下,个体得癌症的倾向性不一样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吸了一辈子烟,也不得肺癌,而有的人不吸烟,却得肺癌的原因。 |
|
c****l 发帖数: 1086 | 41 癌症的易感性基因可遗传,但大部分癌症并不遗传,所以不像单基因病那样符合孟德尔
遗传规律。更准确的说,如果一个癌细胞的产生需要6-20关键基因突变,病人可能会从
父母那里遗传一个,但离最终真正发病还差得远。所以从癌症本身而言并没有明显自然
选择优势或劣势。 |
|
l***o 发帖数: 7937 | 42 唉,就你在水平,还在考board?理解力太差了。
造谣抹黑呀。你再仔细读读我的帖子,我什么时候说“大部分肿瘤是由于基因遗传引起的”?我是说大部分肿瘤都与基因遗传有关,没说基因遗传直接引起癌症,好不?我说的是,虽然癌症不是直接遗传(象孟德尔定律那样),但癌症的易感性与基因遗传有关。按你说的,大部分癌症是由体细胞突变引起的(虽然这目前还是一个未成熟的理论)。我认为,体细胞突变与否取决于外部环境的恶劣程度以及体细胞本身对外部环境的耐受力。如果外部环境的恶劣程度超过了某一临界值,体细胞就会发生癌变。这个发生癌变的临界值的大小还是取决于每个人的基因。临界值大的,就不容易得癌症;临界值小的,就容易得癌症。这就是个体的差异,这也是大部分癌症遗传的机理,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吸了一辈子烟不得肺癌,而有的人每天生活在相对新鲜环境里却得癌症的原因。
注意大部分癌症是致命性疾病,同时也与基因的遗传有关,不象感冒发烧。我觉得,任何一种特征或疾病,只要与生存和遗传都有关系,就有自然选择的问题。与遗传有关的致命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在被淘汰(或死亡)之前已经将癌症的易感基因传递给了下一代,从而使下一代也易得癌症。这... 阅读全帖 |
|
d*p 发帖数: 534 | 43 他一个遗传背景都搞不明白的,还吹什么personalized medicine。
起的”?我是说大部分肿瘤都与基因遗传有关,没说基因遗传直接引起癌症,好不?我
说的是,虽然癌症不是直接遗传(象孟德尔定律那样),但癌症的易感性与基因遗传有
关。按你说的,大部分癌症是由体细胞突变引起的(虽然这目前还是一个未成熟的理论
)。我认为,体细胞突变与否取决于外部环境的恶劣程度以及体细胞本身对外部环境的
耐受力。如果外部环境的恶劣程度超过了某一临界值,体细胞就会发生癌变。这个发生
癌变的临界值的大小还是取决于每个人的基因。临? 缰荡蟮模筒蝗菀椎冒┲ⅲ涣俳缰
敌〉模腿菀椎冒┲ⅰU饩褪歉鎏宓牟钜欤庖彩谴蟛糠职┲⒁糯幕恚币步馐
土宋裁从械娜宋艘槐沧友滩坏梅伟械娜嗣刻焐钤谙喽孕孪驶肪忱锶吹冒┲
⒌脑颉?: 注意大部分癌症是致命性疾病,同时也与基因的遗传有关,不象感冒发烧
。我觉得,任何一种特征或疾病,只要与生存和遗传都有关系,就有自然选择的问题。
与遗传有关的致命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在被淘汰(或死亡)之前已经将癌症的易感基因
传递给了下一代,从而使下一代也易得癌症。这就是我所说的,大部分癌症避免了自然
选择... 阅读全帖 |
|
c****l 发帖数: 1086 | 44 不是国军无能,是共军太狡猾。
不是癌症聪明,是你太过愚蠢。
起的”?我是说大部分肿瘤都与基因遗传有关,没说基因遗传直接引起癌症,好不?我
说的是,虽然癌症不是直接遗传(象孟德尔定律那样),但癌症的易感性与基因遗传有
关。按你说的,大部分癌症是由体细胞突变引起的(虽然这目前还是一个未成熟的理论
)。我认为,体细胞突变与否取决于外部环境的恶劣程度以及体细胞本身对外部环境的
耐受力。如果外部环境的恶劣程度超过了某一临界值,体细胞就会发生癌变。这个发生
癌变的临界值的大小还是取决于每个人的基因。临: 缰荡蟮模筒蝗菀椎冒┲ⅲ涣俳
缰敌〉模腿菀椎冒┲ⅰU饩褪歉鎏宓牟钜欤庖彩谴蟛糠职┲⒁糯幕恚币步
馐土宋裁从械娜宋艘槐沧友滩坏梅伟械娜嗣刻焐钤谙喽孕孪驶肪忱
锶吹冒┲⒌脑颉
任何一种特征或疾病,只要与生存和遗传都有关系,就有自然选择的问题。与遗传有关
的致命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在被淘汰(或死亡)之前已经将癌症的易感基因传递给了下
一代,从而使下一代也易得癌症。这就是我所说的,大部分癌症避免了自然选择的涵义。
之前已经被淘汰(或死亡),那么人类的抗癌基因就会被发扬光大,人类先天的抗癌能
... 阅读全帖 |
|
n********k 发帖数: 2818 | 45 你这些评论可能有点外行哈,至少从我一个做EPIGENETICS的人的角度,不是很中听哈
。我想可能70-90%的疾病是与遗传有关,但是,决定就太难说了;首先很多感染性疾病
就不太符合(别真论那些天然抗性的哈),其次还有很多其他由于极端环境影响或生活
习惯造成的,所以能有70-90%与遗传相关就不低拉;这其中呢,很多有可能环境的因素
也很大,只是易感性,所以能有50%遗传决定的就很高了。而在这50%中,有不少估计完
全用基因治疗够呛。不过就是10%的市场,那也要比盖茨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