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新诗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p*******n
发帖数: 1928
1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转一篇偏激的
严谨的说,作者的定义是对的。
“新诗”也就是“poetry”,不属于任何中国古典意义上的“诗”。古文中的“诗”字
,从“言”从“寺”。从定义上讲必须是具有音乐美感的文字。所谓“诗言志,歌永言
,声依永,律和声。”古诗包括后来的词曲,从来没有放弃过格律上的要求。最宽松的
情况下,也是要押韵的。还有其他隐形的诗体要求,先不一一谈了。
而近代产生的,“完全自由体”诗歌无法归入任何中国古典诗歌分类,甚至定义上也和
“诗”相去甚远。因此用西人的诗歌分类以及定义来探讨古汉语诗歌是行不通的。文体
的内涵和外延都不尽相同。更何况,古代诗论已有大量的论述,其中的名词和西诗的名
词也很难对应。直接摒弃古人诗论,采用西方观点评论古诗,极不合理。《谈艺录》中
曾经做了很多比较文学的尝试,我觉得基本的分寸大约也就到此为止。至于,仅为了自
欺欺人,搞一些英文词汇来显示学问,而不细究古今词汇内涵的,并不在我讨论之列。
宽泛的讲,我不赞成作者否定新诗的态度。新诗的产生有其时代合理性。需要认清的只
是,新诗古诗是截然不同的文体。他们之间或可借鉴。但绝不可随意互换名词,尤其是
从西诗中生吞活剥来的名词。在这个版上我一再看...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臧棣:海子诗歌中的快与慢
海子,诗的加速,诗的慢
讲座:臧棣(北大中文系教授)

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参加飞地APP举办的关于海子诗歌的活动。今天我想讲的主题是
海子诗歌中快慢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涉及到对海子诗歌的一种理解,也涉及到对海子
作为一个诗人形象的把握。海子的诗歌给我们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写作速度非常惊
人。大家都知道新诗兴起的时候,跟浪漫主义有关,比如说郭沫若的《女神》。
新诗的兴起也跟诗歌的速度有很大的关联,郭沫若的《女神》就显示了青春写作的一个
重要特点,但是这个特点在新诗的文化里一直受到抨击。包括白话诗的写作,包括湖畔
诗人写爱情,写风花雪月,对自然的那些东西。大家都觉得那是远离人生与迫切现实的
,是非常遥远的东西。所以那些写山水、自然、冥想,都是在新诗这种现代文化里,特
别是胡适一代知识份子构建起来的关于新世纪文化里面都是受到诟病的。
到了三十年代,当时对新诗一个的诊断,认为新诗的写作太幼稚,充满了一种青春的热
情,缺乏一种成熟的标记。那成熟的标记是什么呢?当时新诗的批评家都想到了歌德,
也想到了里尔克。最后,冯至根据里尔克谈到新诗的成熟,新诗的成熟应该摆脱那种对
速度的偏好,应该安静下...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
刚贴过张新颖写的《赵萝蕤与<荒原>》的短文(该文收入2004年出版的文集《默读的声
音》中),顺便推荐他对赵萝蕤那一代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的研究。这是他的博士论
文选题,导师陈思和。论文在《当代作家评论》上节选发表,题为《学院空间、社会现
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兹录于后。
张新颖从赵萝蕤翻译的《荒原》说起——他再一次津津有味地引用了“烧锅时腿上放着
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这一意象——娓娓动听地叙述抗战之前和初期各大名校的教师
叶公超、冯至、燕卜荪(William Empson)等人如何向学生输入叶芝、艾略特、奥登、里
尔克等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燕卜荪的授课,他是新批评派的评论家和诗
人,与他上课介绍的许多同辈诗友相熟,讲解精细、敏感,又有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深
受学生欢迎。一个好老师可以激发出一批好学生,看看当时的一连串学生名单:赵萝蕤
,卞之琳,王佐良,杨周翰,袁可嘉,穆旦(查良铮),郑敏……真可谓群星璀璨,师
生争艳。
陈思和评论此文扎实而流畅,新颖而不饰。文章的主要观点是,白话新诗发展到新月派
后期后继乏力,用赵萝蕤的说法是“浮华虚空”。在抗战这一民...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张新颖对冯至、穆旦等西南联大现代诗人的研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2 17:20:52 2011, 美东)
刚贴过张新颖写的《赵萝蕤与<荒原>》的短文(该文收入2004年出版的文集《默读的声
音》中),顺便推荐他对赵萝蕤那一代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的研究。这是他的博士论
文选题,导师陈思和。论文在《当代作家评论》上节选发表,题为《学院空间、社会现
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兹录于后。
张新颖从赵萝蕤翻译的《荒原》说起——他再一次津津有味地引用了“烧锅时腿上放着
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这一意象——娓娓动听地叙述抗战之前和初期各大名校的教师
叶公超、冯至、燕卜荪(William Empson)等人如何向学生输入叶芝、艾略特、奥登、里
尔克等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燕卜荪的授课,他是新批评派的评论家和诗
人,与他上课介绍的许多同辈诗友相熟,讲解精细、敏感,又有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深
受学生欢迎。一个好老师可以激发出一批...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7963
5
☆─────────────────────────────────────☆
wh (wh) 于 (Thu Sep 22 17:21:56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张新颖对冯至、穆旦等西南联大现代诗人的研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2 17:20:52 2011, 美东)
刚贴过张新颖写的《赵萝蕤与<荒原>》的短文(该文收入2004年出版的文集《默读的声
音》中),顺便推荐他对赵萝蕤那一代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的研究。这是他的博士论
文选题,导师陈思和。论文在《当代作家评论》上节选发表,题为《学院空间、社会现
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兹录于后。
张新颖从赵萝蕤翻译的《荒原》说起——他再一次津津有味地引用了“烧锅时腿上放着
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这一意象——娓娓动听地叙述抗战之前和初期各大名校的教师
叶公超、冯至、燕卜荪(William Empson)等人如何向学生输入叶芝、艾略特、奥登、里
尔克等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燕卜荪的授课,他是新批评派的评...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教授的情调(转载)
我也曾经是“文青”
──动模范。比如发表在《诗刊》的这首── 谁不知道他打草打得最多,谁不知道他
下夜下得最勤,他放牧的是全队最好的马群。 但,即便是只能表现“革命的主题”,
也总还是希望能写得文学一点,不要“太不像诗”。比如发表在《新疆文艺》的这首─
─ 停了,天上云;藏了,林中鸦。兔子冻硬了耳朵,狐狸冻掉了尾巴。就连天地间仅
存的一点水气哟,也变成霜花朵朵,挂满枝枝丫丫。 这跟当时通篇标语口号的“文革
作品”比,也还是有点味道。也许,正是因为这点“味道”,我的作品很是被一些编辑
欣赏,比如《新疆文艺》的郑兴富。郑兴富先生是新疆大多数青年诗人的恩师。许多人
,比如杨牧,比如章德益,比如我,都是他发现、指导、栽培、推出的。那时,我们大
多在社会的最底层,比如在兵团的农场当农工(体面的说法叫“军垦战士”)。我们的
领导,有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营长、教导员等等,谁都能管你。能见到团长、
政委,就算通了天。跟自治区党报党刊的编辑交往?想都不要想! 然而我们这些“文
青”,却几乎人人都在郑兴富先生家吃过住过,受到过他们夫妇最盛情的款待。他们那
不大的家,简直就是文青们的“联络站”和“接待...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4170
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zt:一颗星亮在天边——纪念穆旦
颗星亮在天边——纪念穆旦
发表日期:2008年1月17日 出处:纪念诗人穆旦逝世三十周年专题 作者:谢冕
已经有1573位读者读过此文
每一个诗的季节里都有它的时尚和流俗,做一个既能传达那时代的脉搏,而又能卓然
自立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的诗人是困难的。惯性力图裹胁所有的诗人用一种方式和共同的
姿态发言,这对天才便意味着伤害;而天才一旦试图反抗那秩序,悲剧几乎毫无例外地
便要产生。

本世纪中叶是中国新诗形势严峻的时代。绵延不断的战争和社会动荡催使诗歌为契合
现实需要而忽略甚而放逐抒情。民族的和群体的利益使个性变得微不足道。诗人的独特
性追求与大时代的一致性召唤不由自主地构成了不可调和的反差,在这样的氛围里诗人
的坚持可能意味着苦难。

对于此一时期从事创作的诗人,他们始终面对着难以摆脱的双重的压力,社会的和艺
术的。国运的艰危要求并导引着诗歌对它的关注,其合理性当然无可置疑。但当时,缺
少节制的直接宣泄已成约定的模式,采取别一方式而达于同一目标的艺术行为便自然地
具有了反叛的性质。与此同时,艺术走向民间的呼声日隆,在此一倡导的背后,则有着
近于浮...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liucarl (盛笑笑),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Re: zt:一颗星亮在天边——纪念穆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10 10:32:39 2014, 美东)
一颗星亮在天边——纪念穆旦
发表日期:2008年1月17日 出处:纪念诗人穆旦逝世三十周年专题 作者:谢冕
已经有1573位读者读过此文
每一个诗的季节里都有它的时尚和流俗,做一个既能传达那时代的脉搏,而又能卓然
自立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的诗人是困难的。惯性力图裹胁所有的诗人用一种方式和共同的
姿态发言,这对天才便意味着伤害;而天才一旦试图反抗那秩序,悲剧几乎毫无例外地
便要产生。

本世纪中叶是中国新诗形势严峻的时代。绵延不断的战争和社会动荡催使诗歌为契合
现实需要而忽略甚而放逐抒情。民族的和群体的利益使个性变得微不足道。诗人的独特
性追求与大时代的一致性召唤不由自主地构成了不可调和的反差,在这样的氛围里诗人
的坚持可能意味着苦难。

对于此一时期从事创作的诗人,他们始终面对...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8441
9
来自主题: Jiangsu版 - 扬州游子百岁诗人纪弦仙逝
扬州游子百岁诗人纪弦仙逝 写诗和爱情都始于扬州
核心提示
“我乃旷野里独来独往的一匹狼/不是先知,没有半个字的叹息……”曾以一首《
狼之独步》笑傲诗坛,自称“独来独往的一匹狼”的诗人纪弦,于本月22日,在美国加
州逝世,享年101岁。纪弦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文),
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他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他主张写“主知”的诗,强调
“横的移植”。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他的诗具有强烈的感性和抒情意味,并展
现出极为特殊的个人风格。而他的诗歌之路,起源就在扬州。http://www.yznews.com.cn/
逝世 纪弦逝世引人惋惜
纪弦逝世的消息,首先来自诗人、江苏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于奎潮发出的一条微博
,他在微博上称:“刚接越洋电话,惊悉,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纪弦(路易士)先生,于
当地时间2013年7月22日凌晨两点,在美国加州逝世,享年101岁。沉痛哀悼!”他那天
上午接到纪弦儿子路学恂的电话,得知了纪弦去世的消息。“没想到老人走得这么快”
,于奎潮说,去年老人百岁时,家族成员还为他举行了一个隆重的生日宴... 阅读全帖
j*j
发帖数: 5564
10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做诗和作茧
周末在家随意翻书,又翻到《围城》,看到里面一句对诗的评论,联系到浙版上这场关
于诗的争论,不觉宛尔。
”。。。只有做旧诗的人敢说不看新诗,做新诗的人从不肯说不懂旧诗的。。。“
于是只有苏小姐这个唯擅写几句新诗的人向董斜川讨教的份,断断没有后者向前者讨教
的道理。
假设彼此有同等的传情达意水平,写新诗的人显然在精巧和斟酌上矮人一截;或者不客
气地说,他有些疏懒,好像一只蚕,同样地吐着好丝,却不愿或者没有精力再去花心思
把丝构筑成茧。从蚕类”丝人“的传统标准来看,这只懒蚕想必不是一只好蚕。
后来有些蚕发起新文化运动,号召大家不要作茧自缚,认为作茧禁锢了蚕类的创造力;
如果吐丝而不必作茧,可以产更多的丝,或许丝质也能够更好。
是的,或许,或许丝质能够更好。
但是,对于普通新诗诗人,其丝质并不比那些作着漂亮蚕茧的旧体诗人的丝质更好。
因此在读者们看来,一般新诗诗人们的水平大概是比不上旧体诗诗人,因为后者能在有
禁锢有束缚的条件下,抒发同样热烈或深沉的情感,表达同样深邃或精妙的意理。于是,
一般的新诗诗人就只好在旧体诗诗人面前表现谦逊,而不是相反。
当然,确确实实地在吐着特别高质量的蚕丝的新诗诗
d********a
发帖数: 3698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本来徐世昌还有几手像样的诗
谈完了名句、风格、境界,现在来谈技巧。
作诗的技巧是什么?什么夸张、比喻、反衬等初级水平的就不提了。种种词书又穷极毫
末,无法踪巡。就用贺方回定下的广为人知的标准吧。“平淡不涉于流俗,奇谷不邻于
怪癖,题咏不窘于物义,叙事不病于声律,比兴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己出,格见于
成篇浑然不可镌,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
在以上各条标准里(除了第四条),毛泽东诗词都有堪称经典的表现。不想再详述了,
只举例吧。
平淡不涉于流俗。举“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
爱武装”
奇谷不邻于怪癖。举“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题咏不窘于物义。举“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叙事不病于声律。专指苏东坡以诗入词,不协音律而言。可我们今天已经不知道词的音
律了。如果反过来理解成不拘于声律,则还有现实意义。
比兴深者通物理。举“钟山风雨起苍黄”。
用事工者如己出。举“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格见于成篇浑然不可镌。举《沁园春。长沙》,全诗格局萧肃雄健,浑然一体。
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举“《沁园春。雪》,全诗无一字语...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8425
12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风华集》序
by 品花
标题:悲剧与无中生有
——现代诗与旧体诗的和解之道
诗歌是受限的艺术。在有限的空间和格律苦苦约束下,务求曲折生致而烟波浩淼。这件
理论上近似盆景艺术的精致小东西啊,人们对它的要求还真多。言近旨远氤氲舒展倒也
罢了,及至去匠气、求高古,玄之又玄,真也可以吓死人。
但诗歌正是形式本身。绝对的无限制导致绝对的无所适从(点菜的时候,有什么比“随
便”更恼人?),适当的限制是存在之必要。相较其他体裁,诗歌的形式约束更严格,
这样的约束施加于同样丰沛(如果不是更强的话)的情感流量和审美流量上,必然形成
更高的压强。这是诗歌的物理学。
一开始是体裁约束作者。当诗歌的形式规制深入写作者的骨血深处时,它便不仅是诗歌
,进而成为作者本身——他的品味、习惯、呼吸节奏和下意识。内化完成后,人反客为
主,将形式化为把玩对象,贡献出个人的气质品味。内蕴与外来力量碰撞、激荡、融合
——阳光混同矿物,微妙的比例差异酿造出千变万化的风格意蕴。这就是诗歌的美学了。
悲剧一:熟稔
然而,我们并不总是幸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百首后,沉积
下来的不过是对节奏和尾韵的稔熟,这甚至算不上语感,不过... 阅读全帖
f**z
发帖数: 186
13
他被鲁迅推为“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冯至1905年9月15日出生于直隶省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一个败落的盐商之家,原名冯承植,字君培。幼年失母的他性格内向,敏感好学。
1921年秋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德文。此时新文学已进入稳步发
展的时期,新文学社团层出不穷。
1923年5月,冯至在《创造季刊》上发表《绿衣人》等诗作
而引人注目,应邀加入了浅草社,在该社的刊物上发表了不少诗作,同时结识了一批爱
好新文学的青年同道,在文艺思想上受鲁迅、张定璜影响较大。1925年夏,浅草社陷于
停顿,冯至与好友杨晦、陈炜谟、陈翔鹤等发起沉钟社,成为该社的代表诗人。
这一时期,年轻的冯至贡献出了《我是一条小河》《蛇》等
传诵至今的抒情名篇。这些抒情幽婉、想象独特、音韵和谐的爱情诗,给人清新别致的
美感。
在1923年至1926年间即他18岁到21岁的时候,还接连奉献了
四篇相当成功的叙事长诗——《吹箫人的故事》《帷幔》《蚕马》《寺门之前》。前三
篇“取材于本国民间故事和古代传说,内容是民族的,但形式和风格却类似西方的叙事
谣曲。”(冯至:《外来的养分》)
《寺门...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646
14
我国素有“诗的国度”之美誉,诗的历史源远流长。由断竹续竹之歌
,周南召南之咏,中经历代诗家陶写性情,到今日新旧诸体异彩纷呈
,诚可谓郁郁乎文哉。唐宋诸贤更为我国诗歌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迨新文化运动以降,新诗取传统诗词正统地位以代之,或可称诗界千
年未有之大事,非当日国粹保存派所可想见者 。第自近年以来,各
地旧体诗社林立,据统计,全国从事旧体诗词创作者已有140万人。
在《诗刊》订数不断下降之时,旧体诗词核心刊物《中华诗词》订数
却扶摇直上。旧体诗词似更为民众所喜闻乐见。近来有不止一位的新
诗创作大家认为,新诗应当向旧体诗词汲取营养。他们中有一些人意
思是今人写新诗应向古人创作的诗歌(古典诗词)学习,如郑敏教授
。但也有一些人是指当代新诗创作者应当向旧体诗词创作者学习,理
由是新诗越来越让人看不懂。此二说予并谓不然。
荒芜说过,新诗形式是散文的,而内容则是诗的,旧诗形式是诗
的,而内容则是散文的。换言之,即认为大多数古典诗词有“非诗”
的成分在。浦江清则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诗歌发展,都要经由民歌
、乐府、诗这三个阶段。他也认为古典诗词中符合“诗的”标准的不
多,只是比荒芜说得更具体,
p*******n
发帖数: 1928
15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转一篇偏激的
我说“分行”并不是说分行体没有节奏,或者完全没有音乐性。而是说相对与文言文一
字一意的特点,新诗的音乐性必然无法与古诗相抗。古诗中间可以找到的,类似于歌曲
的元素很多,也很自然。比如音乐中的“拍”和文言文字是天然和谐的。而现代语,由
于词汇长短不一,几乎必然破环节拍。所以好的新诗往往注重柔软和流畅,这样才能掩
盖小节奏的不足。这也是为什么即使看似最自由的古风,往往也是三五七言为主,衬以
其他长短诗句。我个人认为就是节拍在其中起到了隐形的作用。越是破坏原有节奏的衬
句,就越需要悉心安排。
再比如词曲里过片就相当于过门。当然过门应该可以应用到新诗中,但似乎我很少看到
。其原因可能是新诗一般无需保证前后两阕的一致性,过门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不押韵这个定义不能直接赋予新诗,因为新诗也有讲究押韵的派别。

Tongue
z******g
发帖数: 1067
16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合集] 做诗和作茧
☆─────────────────────────────────────☆
joj (寄生于世上,原是那么好) 于 (Mon Mar 2 11:54:20 2009) 提到:
周末在家随意翻书,又翻到《围城》,看到里面一句对诗的评论,联系到浙版上这场关
于诗的争论,不觉宛尔。
”。。。只有做旧诗的人敢说不看新诗,做新诗的人从不肯说不懂旧诗的。。。“
于是只有苏小姐这个唯擅写几句新诗的人向董斜川讨教的份,断断没有后者向前者讨教
的道理。
假设彼此有同等的传情达意水平,写新诗的人显然在精巧和斟酌上矮人一截;或者不客
气地说,他有些疏懒,好像一只蚕,同样地吐着好丝,却不愿或者没有精力再去花心思
把丝构筑成茧。从蚕类”丝人“的传统标准来看,这只懒蚕想必不是一只好蚕。
后来有些蚕发起新文化运动,号召大家不要作茧自缚,认为作茧禁锢了蚕类的创造力;
如果吐丝而不必作茧,可以产更多的丝,或许丝质也能够更好。
是的,或许,或许丝质能够更好。
但是,对于普通新诗诗人,其丝质并不比那些作着漂亮蚕茧的旧体诗人的丝质更好。
因此在读者们看来,一般新诗诗人们的水平大概是比不上旧体诗诗人,因为后者能
l****r
发帖数: 21884
17
来自主题: _ChenChuSheng版 - 好像是演青年闻一多
我来点背景资料:
闻一多(1899~1946),中国诗人,文史学者。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
家骅 。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生于湖北浠水。1912年考取北京清华学校,曾任《清
华周报》编辑、《清华学报》学生部编辑,发表旧体诗文多篇。1920年7月,第一首新
诗《西岸》发表,以后连续发表新诗。早期的诗,形式多为自由体,较为突出地表现了
唯美的倾向和?丽的风格。1921年11月,清华文学社成立,为其重要成员。同年12 月,
在清华文学社作《诗的格律研究》的学术演讲,次年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进行系
统的新诗格律化的理论研究。1922年去美国留学,学习绘画,进修文学,研究中国古典
诗歌和英国近代诗歌。其间创作、发表了《太阳吟》、《孤雁》等诗,表达对祖国的思
念。还在《创造周报》上发表《〈女神〉之时代精神》等有影响的新诗评论。1923年印
行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后,开始致力于新诗创作。1925年自美回国,在北京艺术专科
学校任教,并成为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诗镌》的主要撰稿人。1926 年发表论文
《诗的格律》,提出新诗要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856
18
来自主题: _ZST版 - 转文一
当代诗坛,究竟谁该向谁学/胡马
作者:胡马(xvjinru)
转自:网易北京社区
我国素有“诗的国度”之美誉,诗的历史源远流长。由断竹续竹
之歌,周南召南之咏,中经历代诗家陶写性情,到今日新旧诸体异彩
纷呈,诚可谓郁郁乎文哉。唐宋诸贤更为我国诗歌赢得了世界性的声
誉。迨新文化运动以降,新诗取传统诗词正统地位以代之,或可称诗
界千年未有之大事,非当日国粹保存派所可想见者 。第自近年以来

各地旧体诗社林立,据统计,全国从事旧体诗词创作者已有140万人

在《诗刊》订数不断下降之时,旧体诗词核心刊物《中华诗词》订数
却扶摇直上。旧体诗词似更为民众所喜闻乐见。近来有不止一位的新
诗创作大家认为,新诗应当向旧体诗词汲取营养。他们中有一些人意
思是今人写新诗应向古人创作的诗歌(古典诗词)学习,如郑敏教授
。但也有一些人是指当代新诗创作者应当向旧体诗词创作者学习,理
由是新诗越来越让人看不懂。此二说予并谓不然。
荒芜说过,新诗形式是散文的,而内容则是诗的,旧诗形式是诗
的,而内容则是散文的。换言之,即认为大多数古典诗词有“非诗”
的成分在。浦江清则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诗歌发展,都要经由民歌
s**a
发帖数: 8648
1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编中国短篇小说选 by sasa
本着灌水精神乱说。
我的感觉,五四之后的白话文学创作,新诗是很有些无所适从,胡适的尝试集不好看,
在你定义的现代时期(79年之前)新诗产生的好作品不多。但是小说散文很快就产生了
好作品。如果真的如你认为的那样五四是白话文使用的大转折,我觉得白话小说散文的
转变期也太短了。所以我觉得更合理的解释,是白话散文小说的历史传承起了很大作用
,这些写作者年幼的时候就已经熟读不少白话小说(参看朝花夕拾等回忆录),加上不
少人的留洋经历(但不可过分强调洋白话对这些人的影响,因为同时期写新诗的人也几
乎都受过洋教育,却没有写出太多好作品)。恰好在这些五四前的白话小说里面,却没
有新诗。所以至少可以提一个假设:新诗更加符合你的断裂关系说,而小说散文更加符
合白话文学连续说。
胡适强调五四之后白话文学和前期中国文学的割裂关系,是因为他们当时对中国传统的
极端批评态度,当然希望让中国人觉得中国到了一个需要万象更新的时代。
l*******s
发帖数: 1258
2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冯至诗四首
音乐最核心的是不是节奏,暂且不谈放一边。
不强求诗人们都满足四声八病 平仄凹救 诗品等 那种要求 至少达到声律和谐读来朗朗
上口吧
这些我都没看到
关于自由诗以及在中国的版本--新诗,我一直持保留态度,很质疑其作为诗的合理性。
退一万步讲,即使是新诗诸如“两个黄蝴蝶 一起飞上天”,也是有多多少少的音律和
谐在里面的。当年最早写新诗那些人,恰恰是受到了严格的旧体诗训练才写出了具有声
律美又有相对自由格式的新诗的。而到了当代,缺少旧体诗格律训练的所谓诗人们,上
来就写现代自由新诗,结果成了梨花体这种东西。
建议找本中国文学史读读,就全明白了,从南北朝读起就可以。不管是袁行霈本还是游
国恩本,都可以。
l*******s
发帖数: 1258
2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冯至诗四首
音乐最核心的是不是节奏,暂且不谈放一边。
不强求诗人们都满足四声八病 平仄凹救 诗品等 那种要求 至少达到声律和谐读来朗朗
上口吧
这些我都没看到
关于自由诗以及在中国的版本--新诗,我一直持保留态度,很质疑其作为诗的合理性。
退一万步讲,即使是新诗诸如“两个黄蝴蝶 一起飞上天”,也是有多多少少的音律和
谐在里面的。当年最早写新诗那些人,恰恰是受到了严格的旧体诗训练才写出了具有声
律美又有相对自由格式的新诗的。而到了当代,缺少旧体诗格律训练的所谓诗人们,上
来就写现代自由新诗,结果成了梨花体这种东西。
建议找本中国文学史读读,就全明白了,从南北朝读起就可以。不管是袁行霈本还是游
国恩本,都可以。
R******g
发帖数: 272
22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也来梭梭湿 (Z)
至爱三人行(新诗乱弹之三)
作者: 爬爬虫 发表日期: 2000-05-02 17:05:52 返回《把窗开开》
快速返回
1  穆旦算得新诗的异数。在接触他晚期作品之前,我曾以为对穆旦
的抬举,
只标明研究者在新诗语言方面的一种认识觉醒,他于新诗的贡献,主
要是基于
语言的,其本质仍然是浪漫主义。
我再度反复吟咏他诗全集里的一些醉人的篇章。它们集中在40年
代中期和
1976年以后。这两段时期,他是独立的,成熟的,不犹疑的,也是评
者谓之有
强度,有张力的部分,源于他有把握的充分自信。而后期,更加添了
自觉的透
彻,仿佛隐着存在的颓废。
精神的至高处若近乎宗教,那么穆旦是一座高峰。
2  还有两个人的贡献却未被提到应有的高度,冯至和卞之琳。
冯至会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新诗;卞之琳则会告诉一首诗有多大
的包容力。
3  早期的冯至已极具古典之美。21岁时他说,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静静地没
有言语。他优雅,温和,象一颗静静的蛇宝石。
有人以为古典是现代的反面,我更愿理解为一种态度,它包含节
制,客观,
冷静等要素。叙事诗最需要这种态度,冯至轻松做到了。
十四行集27首诗,粒粒珠玑,脱去了新
x*****u
发帖数: 3419
23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作者: 来源:情诗网 时间:2004-05-23 点击:175 收藏 推荐 【大 中 小】
胡适之氏是第一个“尝试”新诗的人,起手是一九一六年七月。新诗第一次出现在
《新青年》四卷一号上,作者三人,胡氏之外,有沈尹默、刘半农二氏;诗九首,胡氏
作四首,第一首便是他的《鸽子》。这时是一九一八年一月。他的《尝试集》,我们第
一部新诗集,出版是在一九二○年三月。
清末夏曾佑、谭嗣同诸人已经有“诗界革命”的志愿,他们所作“新诗”,却不过
检些新名词以自表异。只有黄遵宪走得远些,他一面主张用俗话作诗——所谓“我手写
我口”——,一面试用新思想和新材料——所谓“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入诗
。这回“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对于一九一八年的新诗运动,在观念上,不在方法上,
却给予很大的影响。
不过最大的影响是外国的影响。粱实秋氏说外国的影响是白话文运动的导火线:他
指出美国印象主义者六戒条里也是不用典,不用陈腐的套语;新式标点和诗的分段分行
,则是模仿外国;而外国文学的翻译,更是明证。胡氏自己说《关不住了》一首是他的
新诗成立的纪元,而这首诗却是译的,正是一个重
c*****g
发帖数: 1856
24
来自主题: _ZST版 - 读<<幽居杂记>>(三)

妄受Camer兄谬赞。余涂鸦之笔得此殊品,愧不敢当。
余少时作文中中, 不得要法,此习延之至今, 依旧
不得章法。 少习古文,偶为旧体, 后常忽略对新诗
(此有惑,盖近体诗之所指,古指唐以前的"齐梁体“
为古体诗, 而格律诗,称为近体诗。余揣摩Camer君
之意,约指现代诗体, 且暂称新诗,不知Camer兄是否
此意。) 甚而数年前,见新诗即随手抛开,以为新诗
往往内容琐碎, 且过度追求意识流,用词勇而无素,
文风或颓或暧昧, 盖标新立意崔之而至致。与先人
之豁达之心背向驰之, 且以为容。 余尝窃语友朋曰:
越是用诡异之词, 越显苍白浅底。
盖读者,为文者, 大约是可以洞而悉之。
后见经朋友极力推荐,接触一些新诗,仍难全然赞成。
好的自然还是有一些的, 但是比例太底,不过十之
一二也。
余常以为诗之盛在唐前, 后少有佳作。 词之盛在唐,
宋, 清偶有佳作, 不成气候。
余习近体虽有些时日, 但非专攻之人, 成效甚微。
然不顾陋浅, 与君论辩。
且以为为近体诗,所须甚多, 曰文, 曰韵,曰史。
其诗在修养, 在感受, 在工经, 在乐理。短短几十
字便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文工感受, 字字皆
w********h
发帖数: 12367
2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文学新书(Z)
文学新书
南方周末   2003-12-25 15:49:04
●《中国新诗白皮书(1999-2002)》谭五昌主编。昆仑出版社2004年1月。35.00
元。正如本书主编所说:“随着中国社会多元化格局的日渐生成与定型,有利于诗歌写
作的外部及内部环境变得日益宽松,同时也引起了诗歌写作内部与格局的重大变化与转
型;曾经一度占据90年代诗歌写作‘主流’位置的‘学院化’或‘泛学院化’写作逐渐
为各种写作风格、趣味的多元化格局所取代……无论从形式、内容层面还是从诗歌品质
、精神向度的层面看,1999至2002年的当代诗歌写作所展现出来的丰富性与驳杂性都是
近二十年的中国诗歌所罕见。”该书收入了当下最为活跃的海内外华语诗人发表于各种
诗刊的精品力作三百余首,及当今著名诗评家、诗人撰写的并引起极大反响的理论批评
及争鸣文章30余篇,集中展示了世纪之交中国新诗创作与理论批评的最高水准。书后附
有“1999-2002中国优秀诗歌存目”及“1999-2002中国新诗纪事”,全面地勾勒了世
纪之交中国新诗的整体风貌。(艾思)
●《艺术地穿越死》林石选编。花城出版社2003年9月。22.00元。人类存在
x*****u
发帖数: 3419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xiaozhu (打打油), 信区: Poetry
标 题: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16 17:46:48 2009, 美东)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作者: 来源:情诗网 时间:2004-05-23 点击:175 收藏 推荐 【大 中 小】
胡适之氏是第一个“尝试”新诗的人,起手是一九一六年七月。新诗第一次出现在
《新青年》四卷一号上,作者三人,胡氏之外,有沈尹默、刘半农二氏;诗九首,胡氏
作四首,第一首便是他的《鸽子》。这时是一九一八年一月。他的《尝试集》,我们第
一部新诗集,出版是在一九二○年三月。
清末夏曾佑、谭嗣同诸人已经有“诗界革命”的志愿,他们所作“新诗”,却不过
检些新名词以自表异。只有黄遵宪走得远些,他一面主张用俗话作诗——所谓“我手写
我口”——,一面试用新思想和新材料——所谓“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入诗
。这回“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对于一九一八年的新诗运动,在观念上,不在方法上,
却给予很大的影响。
不过最大的影响是外国的影
s******w
发帖数: 3
27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现代诗都是垃圾
第一,你如何界定现代诗作品的范围。你说95%是垃圾,我估计你没有做过什么统计之
类的,你的意思是想说绝大部分都是垃圾。这没有什么好说的,任何创作估计都是如此
。古诗经过这么多年,流传下来的那些自然是古诗中的精品。如果考虑到所有被人看到
和没被看到的古诗,你也可以说古诗95%都是垃圾。考虑到所有绘画的数量,你可以说
绘画作品里95%都是垃圾。考虑到每天都产生的那么多数码相片,你可以说摄影作品里
95%都是垃圾。关键在于你如何界定范围,是所有的用相机照出来的东西都能被划到摄
影作品里么?是所有具备现代诗格式的东西你都能划定到现代诗作品里?
古诗你选了300首,然后对人说你看,古诗多牛逼。新诗你读了一万首,然后对人说你
看,新诗里一百首也挑不出一首牛逼的。经历过时间考验的艺术作品才更能体现出它的
魅力,新诗在中文里出现不过百年时光,而且如今的信息传播环境下,只要你想读,基
本可以读到任何人的作品。而不像古代那样牛的一塌糊涂,大家交口相传的诗才能被人
们读到。
第二,关于你说的第一个毛病,也就是说新诗不知所云。诗歌本身就是一种主要用来表
达诗人自身情感的写作形式,诗人不是为了让别人读懂才写诗的
w********o
发帖数: 10088
28
还是分开的好
新诗更强调意象,虽然古诗里面也有这一派,但毕竟没有提到新诗强调的高度
古诗的炼句和新诗也不相同
节奏也是一个大区别,民国时期的新诗算是节奏感强的,但节奏远不是新诗想走的方向
l*****d
发帖数: 7963
29
刘洁岷,男,1964年12月生于湖北松滋,1987年开始刊发作品,诗作被收入多种选本及
教材,2003年起创办并主持《新汉诗》,2007年出版《刘洁岷诗选》。主张整合意识下
的非风格化写作。现居武汉。
第五届“珠江国际诗歌节”刘洁岷访谈录
诗歌这种形式在多媒体的包围海洋中,还有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吗?它有没有这样一个
核心:无论未来多媒体有多么丰富、生动,却始终不能取代诗歌的(诗歌这种形式因为
这个核心而永恒)?它是什么?
刘洁岷:可以从诗歌的发生来看这个问题。诗歌是在表达我们内心已有的,也是在表达
我们内心没有的,这其间的张力与梦境相似,但梦只是一些投射性的破碎的意识显现,
而诗歌才秉有艺术的内质与形式感,好的诗经得起反复阅读欣赏,这与其他的艺术门类
是一致的。而“丰富、生动”的“多媒体”中,非艺术的内容是难以在艺术的向度上沉
淀下来并代替诗歌的。
也好比新的美术形式层出不穷,而架上绘画仍然葆有极大的活力一样。虽然杜尚以来,
有了现成品艺术,抽象画也已经是采用机械制图的方法完成;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在那
之前就被发明出来——拍摄一张照片需要 20至30分钟的曝光那也比传统绘画快多了,
但...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0018
30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此时无声胜有声
但是换个意义,有束缚才有自由呢。平地上走路是本能,平衡木上走路那就叫艺术。
诗总是要有形式与体裁的束缚的,比如诗歌一定要用意象说话,否则就不叫诗了。
当然现代的律诗创作的确存在一个如何创造新意象的问题。因为香草美人的传统已经
被割裂了,传统意象在人们的脑子里面引不起共鸣。不过律诗的底蕴,所具备的语言
质感还是有欣赏基础的。现在的律诗创作容易出现两个倾向:一个就是顺口溜的老干
部体,另一个就是一个词藻堆砌的少女体。但是我觉得这都是诗者缺乏训练的原因,
不是律诗本身的原因。
当然在另一方面,律诗或者所有古体诗词吧,的确承载不起现代人的情感表达,所以
需要创作新诗。但是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新诗和古诗是两只手,只会写古诗,不会写
新诗,或者只会写新诗,不会写古诗,都不是好诗人。
再说回来哈,我说的诗律感觉,是指出句自然合律,不需要再去修改平仄的那种感觉。
这种感觉就是踏险波如平地的自由感觉。这才是真自由。
w******g
发帖数: 10018
31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此时无声胜有声
但是换个意义,有束缚才有自由呢。平地上走路是本能,平衡木上走路那就叫艺术。
诗总是要有形式与体裁的束缚的,比如诗歌一定要用意象说话,否则就不叫诗了。
当然现代的律诗创作的确存在一个如何创造新意象的问题。因为香草美人的传统已经
被割裂了,传统意象在人们的脑子里面引不起共鸣。不过律诗的底蕴,所具备的语言
质感还是有欣赏基础的。现在的律诗创作容易出现两个倾向:一个就是顺口溜的老干
部体,另一个就是一个词藻堆砌的少女体。但是我觉得这都是诗者缺乏训练的原因,
不是律诗本身的原因。
当然在另一方面,律诗或者所有古体诗词吧,的确承载不起现代人的情感表达,所以
需要创作新诗。但是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新诗和古诗是两只手,只会写古诗,不会写
新诗,或者只会写新诗,不会写古诗,都不是好诗人。
再说回来哈,我说的诗律感觉,是指出句自然合律,不需要再去修改平仄的那种感觉。
这种感觉就是踏险波如平地的自由感觉。这才是真自由。
p*******n
发帖数: 1928
32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转一篇偏激的
不是互相瞧不起。我个人觉得,分清古诗新诗的内涵与外延才是当前最急迫的,否则新
诗的发展只能是左右为难。或者在某些人的眼里,左右逢源也有可能吧。说到先进性的
时候,唯西诗是瞻。说到自由度的时候,就说新诗还是襁褓中的婴儿,需要时间。
我个人认为。汉语古诗的内涵就是音声之美,具有音乐性。所以古诗包括诗词曲,也必
须押韵。而汉语新诗的内涵是分行体,音乐性不是强制条件。分行本身是从西方引入的
。因为古诗没有句读,谈不上分行。据我所知,其实有不少写新诗的朋友和我这个观点
是接近的。

说,
痛?
L****o
发帖数: 1642
33
3月27日23点多,一位网名衰老经的网友在自己的新浪博客发布了博文:《一个诗歌嫩
模的横空出世》,该文用详实的文本对照曝光了80后“女诗人”代雨映大量抄袭的惊人
事实。28日上午,该博文很快被其他诗人发现、继而引发集体围观,众诗人及网友纷纷
留言,几乎一面倒地批评代雨映抄袭事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fbb9a4101010z7j.html
一个“诗歌嫩模”的横空出世
2年不过三十手诗,手手都有抄袭~
◆第一色:
小可尊敬的老师曾不屑道,中国诗歌是病态的,诗刊多,诗人多,诗歌新星多但多得
名儿都难记准了。这话俺当时只觉不太明了。2012年3月,读《诗选刊》的第3期发布了
2011•中国年度诗歌奖获奖名单,代雨映获2011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诗选刊
》是嘛刊?俺老师说了,不是核心就甭理它啦。
今有几多正规的刊呵,千儿八百份,可销售,但“可”不给被转载的作者稿费,这年
头,啥都在涨价不过大伙儿都不好再去要那劳什子稿费了,百儿八十的赠给编辑评奖用
罢,他们为了诗歌事业辛苦。
搜百度代雨映简介:代雨映,1988年生,贵州遵义人。笔名代雨... 阅读全帖
d**o
发帖数: 7
34
来源: 兰州学生网
86年,我考到兰州大学生物系。现在的兰大远远不如当年了。八十年代初,李政道在国
内招物理学研究生,兰大好几次压倒北大,居国内首位。正是借着这股东风,我也混迹
于其中了。
我对兰大早就很熟悉了。上中学时,我们经常三五成群地到马路对面的兰大去玩。打排
球,荡秋千,夏天还可以游泳。看到大学生情侣,就忍不住嘻嘻两声。如果他们占据了
阴凉地,我们就在旁边打球,直到他们知趣地避开。但那时觉得大学还是很神秘,又没
老师成天管着,不上课也行,多好。就是凭着这个动力,我才忍耐了三个月,通过了高
考。
不知现在如何,那时的兰大真是够宽松的。可能是八十年代的大学都是如此。兰大的女
生楼向来对外开放,这是宽松的重要标志。从早上六点半开门,到晚上十一点关门,男
生随便出入,不用任何证件。我爱睡懒觉,只好在床前拉个布帘。常常是还没起床呢,
就有晨炼的男干部顺路上楼来通知什么事,比如发饭票啊,发补助金啊。女生就从布帘
里伸出蓬头一颗,虽然有点尴尬,但透着亲热。兰大的研究生楼更是通宵不闭户,那时
研究生少,男女同住一栋,好像也没比别的学校更多事。
在这样的学校上学,使我天生的懒骨更加疏懒无比。记得... 阅读全帖
d**o
发帖数: 7
35
来源: 兰州学生网
86年,我考到兰州大学生物系。现在的兰大远远不如当年了。八十年代初,李政道在国
内招物理学研究生,兰大好几次压倒北大,居国内首位。正是借着这股东风,我也混迹
于其中了。
我对兰大早就很熟悉了。上中学时,我们经常三五成群地到马路对面的兰大去玩。打排
球,荡秋千,夏天还可以游泳。看到大学生情侣,就忍不住嘻嘻两声。如果他们占据了
阴凉地,我们就在旁边打球,直到他们知趣地避开。但那时觉得大学还是很神秘,又没
老师成天管着,不上课也行,多好。就是凭着这个动力,我才忍耐了三个月,通过了高
考。
不知现在如何,那时的兰大真是够宽松的。可能是八十年代的大学都是如此。兰大的女
生楼向来对外开放,这是宽松的重要标志。从早上六点半开门,到晚上十一点关门,男
生随便出入,不用任何证件。我爱睡懒觉,只好在床前拉个布帘。常常是还没起床呢,
就有晨炼的男干部顺路上楼来通知什么事,比如发饭票啊,发补助金啊。女生就从布帘
里伸出蓬头一颗,虽然有点尴尬,但透着亲热。兰大的研究生楼更是通宵不闭户,那时
研究生少,男女同住一栋,好像也没比别的学校更多事。
在这样的学校上学,使我天生的懒骨更加疏懒无比。记得... 阅读全帖
y******n
发帖数: 421
36
来自主题: NKU版 - 纪念李霁野诞辰110周年
【纪念李霁野诞辰110周年】文教同辉----李霁野编辑:管理员来源:南开大学新闻网
时间:2014-04-03点击:   肖福堂
李霁野早年结识鲁迅,共同创办未名社,成为鲁迅先生的学生和挚友,是我国著名
作家、翻译家和鲁迅研究专家。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也是著作等身的教育家。
李霁野1949年9月来天津,任南开大学外文系教授,并从1951年起任系主任至1982
年。在此其间,他曾兼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长、市文联副主席、主席、天津市作家联合会
副主席等职。1997年5月4日去世前,他仍以90多岁高龄兼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中国美国文学研究会顾问、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顾问、中国鲁迅研究会顾问、中国民主
促进会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天津图书馆名誉馆长、天津译协名
誉会长、南开大学外文系名誉系主任等。
追逐新潮 抗争旧俗
李霁野1904年4月6日出生于安徽省霍邱县叶集镇,1913年入私塾附读,1914年入叶
集明强小学读书。他的小学同学有韦素园、台静农、韦丛芜、张目寒等人。
1919年,著名的“五四”爱国民主运动爆发。那年秋天,李霁野考入安徽省阜阳第
三师范学校。当时,小学同学...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107
37

同学们要提高你们的修养阿,来补补课,学习下 精神太监郭 的大作:
所谓新诗 郭沫若 成名作 女神 第一辑 首篇
http://www.guoxue.com/master/gmr/04.htm
Alles Vergaengliche  一切无常者
ist nur ein Gleichnis; 只是一虚影;
das Unzulaengliche, 不可企及者
hier wird’s Ereignis; 在此事已成;
das Unbeschreibliche,   不可名状者
hier ist’s getan; 在此已实有;
das Ewigweibliche 永恒之女性
zieht uns hinan.   领导我们走。
 ——Goethe  ——歌德
这个可是“矫揉造作模仿古体”?
所谓新诗 郭沫若 大跃进 咒麻雀:你真是个混蛋鸟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uanjialunshi/lleiyi/detail_2012
“麻雀...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38
历史,不仅浸透著太多苦涩的泪水,还染著斑斑血痕。对那场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
由自己人造成的大劫难,徐向前元帅记忆犹新:“张国焘亲自审问。开始还让我参加会
议,因为我提了些不同意见,以后干脆把我甩到一边,连会也不让我参加,甚至暗地里
审查我。‘肃反’的对象,主要有三种人:一是从白军中过来的,不论是起义、投诚还
是被俘的,不论有无反革命行动,要审查;二是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不论表现如何,
要审查;三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凡是读过几天书的,也要审查。重则杀头,轻则清
洗。为防止部队发生异动,张国焘等分局领导人还决定以营为单位拆散混编。分局组成
巡视团,派到各师监督‘肃反’,弄得人人自危,熟人见了面都不敢说话,生怕说成是
‘秘密组织’、‘反革命活动’。”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
版)
“红军之家”的毁灭
红33军中的各级指挥员被张国焘一锅端,而身为军部特务营营长的任俊卿,自然难逃一
死。
任俊卿是战功累累的英雄,还是当时川北根据地著名的“红军之家”的成员。在这个家
庭中,王新敏、王新正两兄弟,王新诗、王新国、王新兰三姐妹,加上入赘到王家的任
俊卿,总共6人参加了红军。...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白话文运动与和合本《圣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4 13:51:51 2013, 美东)
延误与错失————白话文运动与和合本《圣经》
今天世界华人教会普遍使用的中文圣经为1919年2月 印 行 出 版 的 白 话 汉译《官
话和合本圣经》。官话(今日称普通话或国语)是清末中国朝廷及各地官员使用的语言
,也是中国全境日常使用的白话语言。此版本圣经因其版面如蝶翅像合页,故称“蝴蝶
本”或“和合本”.亦有学者认为,“和合”二字,乃“指着新教各教派对《圣经》中
一些关键的词的正确译法及人名的标准音译达成的一致意见而说”.(1) 和合本《圣经
》是熟悉中国语言和文化的西方传教士与他们的中国助手合作的产物,对其翻译水平大
多数人评价甚高。与现代中文译本圣经、思高译本圣经等版本相比,我个人的体会是:
和合本《圣经》在语言形态上其实是浅文言和白话的结合。因着文言的特性,此版本的
语言内在上与传统的汉语思想有连接,使上帝之...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0
那个在1979年给张志新写诗的人
www.creaders.net | 2016-03-07 13:56:25 凤凰网
李辉,学者,作家
认识诗人雷抒雁先生很晚,应是在他与我熟悉的马利大姐走到一起之后不久,算一
算不到十年。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每逢春节期间,总会找几位朋友相聚,喝得开心,
聊得开心。看上去,他一点儿也不像身患癌症的人,朴实,乐观,爽朗,健谈。
与雷抒雁先生虽然认识晚,不过我早在一九八八年《胡风集团冤案始末》一书中,
曾写到胡风与他的一个故事。这故事,与张志新有关,与《小草在歌唱》有关。
对于一九七九年的人们来说,令人震撼的人与事不少,最为轰动的莫过于张志新。
“文革”期间,因为发表不同声音,这位美丽女性被捕入狱,一九七五年被处决,年仅
四十五岁。处决之前,怕张志新高喊口号,竟然割断她的喉咙。张志新冤案在一九七九
年四月四日平反昭雪,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不久,一篇由《光明日报》记者陈禹山所
写长篇通讯《一份血写的报告》发表,多少人读后潸然泪下,仰天悲叹。
雷抒雁就在其中。他读了这篇通讯,那一夜,诗情迸发——“1979年6月7日夜不能
寐,6月8日急就于曙光中”。他所说的...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6858
41
艾未未的饭将艾未未捧成神,不许任何人质疑。艾未未的饭同韩寒的饭有何两样?一旦
一群饭将某人捧成神,那就势必开始了一场造神运动,其结果就势必使得“神”成为昏
神和暴君,那些饭都成为愚民暴民,成为新时代的红卫兵。进而也势必会爆发文革式的
暴民运动。这次吴法天被艾未未的饭围殴,就是典型的暴民运动。
下面是吴法天揭露母知赵丽华的文章。看看这篇文章,相信大家都应看到吴法天的独立
精神和高贵品格。我认为吴法天对这些公知母知的揭露是功德无量。至于那些指控吴法
天是五毛的人,大多都是些人云亦云、毫无主见之辈。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究竟谁是周燕约架吴法天的幕后主使。我看是赵丽华和她周围聚集
的一批北京太子党八旗子弟军。口说无凭,我们先看下面的截屏:
这是一个叫@不义而富且贵人在新浪的微薄。我无法进入新浪微博,无法考究这个@不义
而富且贵人到底为何人。但仅仅从这人给自己取的微薄名字来看,博主的确是一个不义
而富且贵人之人,是一个没文化没教养且富得流油的人,看这名字就有赵丽华的梨花诗
体。我敢断定这就是赵丽华的微薄,或者是赵丽华的徒子徒孙的微薄。
@不义而富且贵人的微薄显示周燕是其好友,是@不义而富且贵人在三...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38600
42
岁末词话(转载)
(按:本文出自红墙,是红墙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原文分若干次贴出,显得有些零乱。
我特整理出完整版,立此存照,只图今日不该留白,并向作者表示敬意。
张老三
2013年9月9日)
作者:生理药理
宋无名氏《绿头鸭》
醉留人,相逢谁在香庭?处飘萍、凄凉酒病,故国梅花归情。粉墙移,隔花似见,月暗
处、流落佳人。夜冷花零,孤窗曲径。前朝旧事随烟平,看流瓦、清辉佳丽。宝奁挂秋
英。离别恨,飞上银霄,耿夜孤明。
梦觉来,露痕轻缀,浣手重赋清景。燕交飞、暗香拂面,转楚腰,犹说盈盈。忆得中原
。风吹画栋,翠香飘落锦衫青。且休问,笙歌朱户,枉自夸娉婷,到如今,梅花折尽,
难寄离情。
伟人走了,前朝旧事并没有随烟平,剩一群蒋狗还在他的足迹旁边嗅来嗅去,狂吠个不
停。有些新狗也跟着吠声吠影。趁着诗人毛泽东诞辰119年之际,我就借洪七公的打狗
棒一用,揍它几棒。主席说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没办法,臭虫太多,扫
的时间长了点,只好分成若干小节,一段一段地扫。
(一) 引子:问题的提出。
(二) 东方文明的失败。
(三) 诗歌例外,我们大幅胜出。
(四) 抄袭还是化用?
(五) 用典与引申...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张光渝:郭沫若的悲剧
http://hx.cnd.org/?p=107376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冯锡刚著《“文革”前的郭沫若1949~1965》,以新
的视角展示了郭沫若“前十七年”的经历,令读者大开眼界。
虽然郭沫若有很老的革命资历,是八一南昌起义的参加者。南昌起义失败,他逃到
日本,脱离了党组织。但作为在历史、文学界有重大影响的“左派”知识分子代表人物
,他始终起着“党外布尔什维克”的作用,积极追随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那些
日子,他比一般的“民主人士”更兴奋,更自豪,当然,也有少不了的些许遗憾。
应当说,郭沫若是真诚拥护共产党的,真诚拜服毛泽东的,他愿意一辈子跟着共产
党,跟定毛泽东。但是,怎样才能跟得上,这是一个问题。1951年,毛泽东发起批判《
武训传》,就给了1950年还颂扬武训的郭沫若当头棒喝。郭沫若应当是真心实意地做了
两次检讨,并且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此前郭沫若知道朱德、周恩来等都是肯定这部
影片的,因此他得出结论,跟共产党走,就是跟毛主席走;跟毛主席走,就是毛主席说
什么,我们就说什么;毛主席要我们怎样,我们就怎样,没有二话,没有二心。实际上
,文革中“毛主席怎样说,我... 阅读全帖
n**********r
发帖数: 4
44
原标题:中秋佳节,品味总书记讲话中引用过的经典诗词
[编前语]明月寄相思,家国总关情。中秋是我国传统节日,文脉悠长、思接千古是
中秋节无法磨灭的文化印记。在亲友团圆,赏月品诗的美好时节,新华社《学习进行时
》为您精选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引用过的经典诗词,和您共同感受
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1。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讲话原文]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在这个春意盎然的美好时节,我很高兴同各位嘉宾
一道,共同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2019年4月26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诗词出处]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晋·陶渊明《移居二首》其二
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讲话原文]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四月的北京,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很高兴同各位
嘉宾相聚在雄伟的长城脚下、美丽的妫水河畔,共同拉开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
会大幕。
——2019年4月28日,在20...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70
45
斗胆一下, 窃以为 胡适 鲁迅 徐志摩 居前三应该没有争议.
胡适开风气之先, 没有他就没有新文学.
鲁迅的短篇小说, 徐志摩的格律新诗 都是在各自领域里公认最好的, 且对后世影响最
大的.
特别是徐志摩的格律新诗. 他之前胡适等人的新诗都是没有格律的, 那根本不能叫诗,
乱来.
诗之为诗, 必先有格律, 否则和散文有什么区别?
他之后新诗才开始大为流行, 闻一多郭沫若等人前仆后继, 都是格律派, 也就是说都是
受了徐志摩的影响.
胡适那一派非格律的伪新
诗很快就没落了.
第四第五应该给长篇小说和散文, 但是人选太多了.
a*********7
发帖数: 30080
4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辛弃疾诗
少读稼轩诗,搜了一下,得到这个,看起来应该是全宋诗中所收的全部稼轩诗;应该也
差不多是全部的稼轩诗了吧?
http://www.niwota.com/submsg/7159589/
丙寅九月二十八日作来年将告老
渐识空虚不二门,扫除诸幻绝根尘。
此心自拟终成佛,许事从今只任真。
有我故应还起灭,无求何自别冤亲。
西山病叟支离甚,欲向君王乞此身。
丙寅岁山间竞传诸将有下棘寺者
去年骑鹤上扬州,意气平吞万户侯。
谁使匈奴来塞上,却从廷尉望山头。
荣华大抵有时歇,祸福无非自己求。
记取山西千古恨,李陵门下至今羞。
答余叔良和韵
东舍延朝爽,西林媚夕曛。
有生同扰扰,何路出纷纷。
暖日鹓鸾伴,空山鸟兽群。
本来同一致,休笑众人醺。
第四子学春秋发愤不辍书以勉之
春雨昼连夜,春江冷欲冰。
清愁殊浩荡,莫景剧飞腾。
身是归休客,心如入定僧。
西园曾到不,要学仲舒能。
读邵尧夫诗
饮酒已输陶靖节,作诗犹爱邵尧夫。
若论老子胸中事,除却溪山一事无。
读书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读圆觉经
二十五轮清净观,上中下期春夏斋。
本来欲造空虚地,那得许多缠绕来。
傅...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1842
4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编中国短篇小说选 by sasa
嗯,俺没有时间考古,瞎插嘴两句。就个人感觉而言,所谓诗言志,文载道,上个世纪
上半叶动荡的中国,是个载道的好时候;但言志就不太容易了。 所以总体上新诗的成
就不高,直到尘埃落定,民国政府偏安于东海一隅,海岛上开始新诗改革才有改观。

太祖在延安的讲话,对解放区以及后来大陆文坛的影响力非常大,这点不可否认。
你给我的那个题目,关于港台文学的新诗部分,俺有空再瞎掰,赊账先。。。
百年百种那个还是挺局限的,比如朦胧诗只选了舒婷。。。
余华的《活着>,从文学角度来看不及他的《在细雨中呼喊》吧? 至于改编的电影,和
小说主题并不一致,所谓对中国的影响力大,也仅局限在部分人群中。 要说影响力大
,毛选和毛泽东诗词的影响力才大呵,毛的文风,甚至影响了不止一代人。。。
D******6
发帖数: 6211
4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我为什么支持韩寒
韩寒不是阿Q,是叛逆。不过,我想他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的观点也会有改变。
他曾经在博客里给新诗道歉,因为他年少狂妄的时候挖苦过新诗朦胧诗之类的好像。其
实我很意外。哈哈,我觉得新诗朦胧诗就是不通,有什么好道歉的,哈哈。所以,看来
他是一个真文人。
当年韩寒刚出名,一个品学兼优如wh的女生和韩寒一起被访谈,做对比吧。据说双方都
对方很宽和,不是说韩寒自己不上学就看不起上学的。韩寒笔端嘲讽尖刻,好像为人一
向温和。
s*******w
发帖数: 2257
4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胡适与韦莲司
胡适:一段鲜为人知的异国婚外情
胡适的新诗《尝试集》中,有一首新诗《蝴蝶》,诗曰: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这
应该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体诗的开山之作。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诗背后隐藏的是
,胡适和异域女郎韦莲司之间,达半个世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现在大多数人都认可蒋介石对胡适的评价,说他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
中新思想的师表。其实,胡适的人格算不得道德楷模,除了遵从慈母之命,与志趣迥异
的妻子白头偕老外,其他的表现却很糟糕。据说他嫖过妓女,还和几个女人有过道不清
、说不明的暧昧关系。胡适曾和小表妹曹佩声爱得死去活来,还得意地称那段日子为烟
霞山月的神仙生活。
特别是他和美国韦莲司小姐之间,那是确实发生了的婚外情,而且这种关系维持了
近五十年。所以,如果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胡适,绝对是个伪君子。表面上委屈地和毫
无共同语言的原配妻子一道生活,实际上又屡次背叛妻子,和别的女人暗度陈仓。所以
,胡适实在不是一个好丈夫,而对于他的情人而言,胡适也不是一个好男人,对爱情缺
乏担当的勇气,对所爱的人缺乏责任感。
关于...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5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胡适与韦莲司
一生不尽女人缘:胡适的五个女人
大中小2014-02-09 06:30:29转发TwitterFacebook打印投稿电子报
【多维历史】著名学者胡适13岁时母亲为他订婚。虽然对未婚妻不感兴趣,但是母命不
可违,他没有勇气走出包办婚姻。胡适逝世后,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蒋介石写挽联
称胡适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然而,风流倜傥、学识
渊博的胡适很有女人缘,一生恋情不断。《文化人的人情脉络》一书披露,胡适生命中
的女人,主要有五个:夫人江冬秀,恋人韦莲司、曹诚英、徐芳,以及未能如愿的闺中
密友洛维茨。
共同生活四十五年:胡适与夫人江冬秀
胡适与他的结发夫妻江冬秀的婚姻是他的母亲一手包办的。胡适的父亲胡传是秀才出身
,因几次应试未能中举,就进入上海龙门书院,成为著名学者刘熙载的学生,学的是辞
章义理和程朱理学。后来进入政界,曾在广东、河南、江苏、台湾等处充任幕僚或地方
官佐,官至台东直隶州知州兼统镇海后军,是台东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他一生娶妻三
次,前两任妻子先后病故后,与比他小32岁的冯顺弟结婚,这就是胡适的生母。
在胡适三岁零八个月时,他的父亲病故。年仅23岁...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