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 发帖数: 2494 | 1 对毛诗词的客观文学批评确实几乎没有。该文是我第一次见到把毛的诗词作为诗词的来
评价的文章。 |
|
C********g 发帖数: 9656 | 2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394
在三味书屋的演讲
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请来了陈铁健老师为我们做演讲。陈铁健老师
,字石之,祖籍浙江绍兴。1934年生于黑龙江安达。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80年代初、中期,陈老师先后发表瞿秋白研究方面论文数十篇之
多,在深入研究基础上于1986年出版了饱含他数十年心血的《瞿秋白传》。这本书出版
后“标志着对瞿秋白进入了全方位的研究,并开创了为中共领袖人物立传的先例”,陈
老师本人也被大家称为瞿秋白研究的大家、功臣。
陈老师的著作有《瞿秋白传》、《蒋介石与中国文化》(合著)、《绿竹水南集》、《
〈多余的话〉导读》等。1978至1996年,与李新老师共同主编《中国新民主革命通史》
,发表过《重评〈多余的话〉》、《论西路军》、《代人受过的陈独秀》、《北伐漫议
》、《西安事变简论》、《AB团肃反之“法理”依据与文化根源》等。今天陈老师为演
讲的题目是“瞿秋白何以从领袖成为叛徒?”,下面我们请陈老师为我们做演讲(掌声
)。
陈... 阅读全帖 |
|
a*********3 发帖数: 660 | 3 转自南方人物周刊
“很多人问我学诗词有什么用,这的确不像经商炒股,能直接看到结果。”叶嘉莹先生
清音平缓,“钟嵘在《诗品》序言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
咏’,人心有所感才写诗。
‘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身处贫困卑贱之中,安分守己,不为外
物所动;独处时有诗为伴,陶渊明、杜甫、苏东坡、辛弃疾,都在你的眼前……”
头发花白的叶嘉莹端庄“独处”于她的“磁场”中,背后的三大排书架上,整齐地
罗列着她的著作。她面朝壁上的《班昭图》,据说,画中女子是画家范曾依她形象所绘
。头顶的吊灯柔和地俯照着“画中之人”与“画外之人”。“画外人”清澈的眼神里流
露出一丝清高,方正的下颌突显出她的刚强。
在一篇文章中,叶嘉莹提出过“弱德之美”的概念。她说,词本身存在于苦难之中
,而且也在承受苦难之中,这就是所谓的“弱”。而在苦难之中,你还要有所持守,完
成自己,这就是“弱德”。
有人问,您是否有什么遗憾?
她说,“我的遗憾都已过去了。”停顿片刻——“我最大的遗憾,还是我小时候书
读得不够。”
又问,您少年时读《论语》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不甚明了“道”是什么,现
在能总结出来... 阅读全帖 |
|
h*******r 发帖数: 909 | 4 就算不认识中国文学专业的大学生,google一下总不算太难吧: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0804/5038211.htm
其中给出的评价很到位:
4作品影响
编辑
《人间词话》在学界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如朱光潜在《诗的隐与
显——关于王静安的〈人间词话〉的几点意见》一文中说:“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
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王攸欣在《选择、接受与
疏离——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美学比较研究》一书中说:“王国维寥
寥几万字的《人间词话》和《红楼梦评论》比朱光潜洋洋百万字的体系建树在美学史上
更有地位。”[1]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
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
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
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人间词话》,在理论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一些
问题上颇有创见。 |
|
s*******w 发帖数: 2257 | 5 胡耀邦葬礼罕见一幕 李昭拒绝与邓小平握手
大中小2015-04-12 20:34:07
多维历史
1987年,胡耀邦辞去中共总书记职务后,中央曾发布多份文件,批评胡耀邦。根据美国
汉学家傅高义所著《邓小平时代》引述当年的中央3号文件,列举了胡耀邦“抵制党为
反对精神污染和资产阶级自由化而作出的努力,纵容全盘西化的要求,导致学潮的发生
”等6条罪状。在1989年4月胡耀邦的追悼会上,邓小平伸出手去,想跟胡耀邦的遗孀李
昭握手,但李拒绝了。她说:“都是因为你们这些人。”本文摘自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
出版社出版的未经删节的《邓小平时代》中文版,译者为冯克利。
邓小平(中)出席胡耀邦葬礼
学生运动和胡耀邦的落马
1986年春天,菲律宾的“人民力量”运动把腐败的马科斯总统及其妻子艾美黛赶下了台
,由此触发东亚各国的学生示威,中国电视上的这些新闻也点燃了中国学生的抗议活动
。中国在1980年初只有大约350万台电视机,随着电视机产量的爆炸性增长,到1985年
初已超过4000万台。1986年的中国电视观众从电视上了解了国内外大事,包括经蒋经国
在1986年9月允许反对党的合法存在。国外的学生运动...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0426 | 6 一、《余光中:中文的常态与变态》
1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七十年间,中文的变化极大。一方面,优秀的作家与学者
笔下的白话文愈写愈成熟,无论表情达意或是分析事理,都能运用自如。另一方面,道
地的中文,包括文言文与民间文学的白话文,和我们的关系日渐生疏,而英文的影响,
无论来自直接的学习或是间接的潜移默化,则日渐显著,因此一般人笔下的白话文,西
化的病态日渐严重。一般人从大众传媒学到的,不仅是流行的观念,还有那些观念赖以
包装的种种说法;有时,那些说法连高明之士也抗拒不了。今日的中文虽因地区不同而
互见差异,但共同的趋势都是繁琐与生硬,例如中文本来是说「因此」,现在不少人却
爱说「基于这个原因」;本来是说「问题很多」,现在不少人却爱说「有很多问题存在
」。对于这种化简为繁、以拙代巧的趋势,有心人如果不及时提出警告,我们的中文势
必越变越差,而地道中文原有的那种美德,那种简洁而又灵活的语文生态,也必将面目
全非。
中文也有生态吗?当然有。措词简洁、句式灵活、声调铿锵,这些都是中文生命的
常态。能顺着这样的生态,就能长保中文的健康。要是处处违拗这样的生态,久而久之
,中文就会...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7 吕思勉早有考证:
刘邦屠城阳,抓美人,都是子虚乌有的事。
另外,抓美人,换个说法,其实也就是照顾了弱势群体,正是仁义。
当然,这个争论,可以无穷无尽,社会科学不比自然科学,不存在试验验证,重复证伪
,就是一种逻辑和感觉,我也不指望在网络能说服谁。
请您老注意我前面说的意思:
1)项羽,按照道理,30岁了,又不是吊丝,按逻辑应该有妻子。司马写得他好像是没
有一般。而且似乎只喜欢一个女孩。这是非常讨女生的欢心的。
您看,连林黛玉都喜欢项羽:“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这可是以虞姬自
比了。老大,这叫做什么,这叫做 “代入感” ! 小说如何潜移默化,影响人,首先
就是靠代入感那。代入之后,自然就恨其所恨,爱其所爱了。 比如林黛玉,自然就爱
项羽,恨刘邦了。
您可以读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如何构造虚幻事实,如何影响人。司马没有文学
批评的博士学位,但是他绝对是大师级别的。
您在某个角落里面考证出项羽有妻子,那是意义不大的。 任何人都不能天衣无缝地构
造任何故事。而且很多时候,你不需要造假,只需要选择性叙述,就能制造你想要的效
果了。造假的后果太严重。
2)你说史记也记录了项羽干过很...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8 《唐诗排行榜》述评
由好友、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学者王兆鹏先生领衔撰著的《唐诗排行榜》一书,
最近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之一。从报刊上到网络上,从课堂上到研究室,大
江南北,都可以听到、看到相关的报道和讨论。在经济发达而学术贫乏的当下,出版此
书居然引起了如此大的效果,实在是难得可贵。作者和出版界的眼光,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仔细阅读了多遍该书全部内容、思考了它的研究模式及其部分热点的报道文章之
后,我们发现围绕此书,学术界和媒体依然还是处在“外面”,没有深入内在核心,媒
体界热闹的评述和撰著者内在的用心及其对问题的思考模式形成鲜明的对比,陷入了一
种对塔说相轮般的局面。为此,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写来此文以求正于同道。
《唐诗排行榜》开创了用计量科学的手段研究唐诗的先河,入选前一百位的名篇有的为
大家熟知,有的却很陌生,令不少读者感到意外,因此大呼荒唐。他们不禁要问:文无
第一武无第二,这样给唐诗排定座次,真的合适吗?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我们为
什么要为唐诗排行。
为什么会有唐诗排行榜,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需要回答:
一、排行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二、唐诗排行榜是怎样筛选制作...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9 认识朱熹,并不是因为他是宋代的头号“学术超男”、制定世界教育史上最早教规之一
的猛人,更不是因为百科知识所介绍的“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
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的炫目光环所致,而是小时候被他的那
句素朴而隽永的诗歌:“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所迷倒,与朱自清的著名
闲适散文诗《春》正好相映成趣,印象深刻。
后来,因为搞点文字评论,又喜欢上了朱熹的《观书有感》,也就是朱熹以诗歌形式阐
述读书经验的(就像唐朝诗圣杜甫用诗歌作文学批评一样有才,中华文坛牛人多)著名
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
诗很有哲理,而且能用最赏心悦目、绚丽多彩的自然景物天光云影来表述,借助景物描
写来阐述只有不断吸收新知识才能不断进步,就如池塘里的水不断有活水流来才能清澈
如许一样。这诗美死了,正如当时的蓝天白云一样自然纯真、美仑美奂。不愧是大手笔
啊,难怪贵为“九五之尊”的朱元璋也想和他联宗,想自称其第10几代世孙什么的,果
然有一定道理,如果俺...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8441 | 10 王彬彬竟低劣到抄袭印刷错误
“王彬彬式搅拌”对学术的危害
□舒炜 相关内容
汪晖与王彬彬:谁的学风问题?
学术“私律”与“莫须有”
当下评论家与作家关系很恶俗
关于“十七年文学”的评价问题
什么是“五四”文化运动的政治?
“90年代”的终结——汪晖访谈录
《文学批评关键词》序
东方主义、民族区域自治与尊严政治(修改稿)
对象的解放与对现代的质询
汪晖谈西藏:多元民族一体并存的中国
去政治化的政治、霸权的多重构成与六十年代的消逝
环保是未来的“大政治”
在西方中心的世界中,保持中国文化自主性
九十年代的分歧到底在哪里?(足本)
汪晖的愤怒
近期关注排行
李洱梁鸿对话录 (李洱梁鸿)
如果我说,卡佛没那么好 (徐则臣)
当代作家最糟糕的,就是成为郭敬明 (黄平)
“疼痛”的象征与越界——论郑小琼诗歌 (余旸)
这些所谓公共知识分子站到了公众的对立面 (孔庆东)
学术“私律”与“莫须有” (钟彪)
汪晖与王彬彬:谁的学风问题? (赵牧)
我们还需要文学吗? (雷达)
文学期刊编辑评说2009年文学创作 (师力斌 鲁太光 等)
我看李云雷 (王祥夫)
傅小平主持的两场对话 (傅小平 等)
三十 |
|
i*****g 发帖数: 11893 | 11 韩寒(1982年9月23日-),出生于中国上海金山。中国职业拉力赛及场地赛车手、小
说家、网络作家,《独唱团》杂志(现已停刊)主编,并涉足音乐创作。
目录 [隐藏]
1 经历
1.1 名字来历
1.2 成名及退学发展
1.3 博客论战
1.3.1 韩白之争
1.3.2 其他论战
1.4 网上书店与创办杂志
1.5 赛车生涯
1.6 时事关注
2 作品
3 主编杂志
4 争论
5 评价
5.1 人物评选
6 相关书籍
7 相关条目
8 参考文献
9 外部链接
[编辑] 经历[编辑] 名字来历「韩寒」一名原是韩寒的父亲韩仁均想出的「得意的笔名
」,但一直未被启用;当韩寒身处娘胎,未知性别之时,其父亲已准备把「韩寒」一名
当作一笔“财产”送给儿子或者女儿;所以韩寒得名「韩寒」,与其出生时的天气无关
。[1]
[编辑] 成名及退学发展初中时开始有文章发表,[2]并作为体育特长生升入上海市松江
二中。高一时(1999年),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后因
期末考试七科不及格而留级,[2]被报道后引发社会关于素质教育政策及“学校应当培
养全才还是专才”等系列教育问题的激烈讨论。... 阅读全帖 |
|
Y***Q 发帖数: 2 | 12 韩寒是因为在1999年上高一时参加上海《萌芽》杂志社举办的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
一等奖而一举成名。这个结果是双赢。韩寒作为获奖者在高考后可以被协办大赛的大学
直接录取(第三届开始取消了),而一个“语文考60分”的学生获得作文大赛的一等奖
,一时成为新闻热点,新概念作文大赛以及《萌芽》杂志因此广为人知。据其主编赵长
天回忆说:“新概念作文大赛之后,《萌芽》发行量直线上升,2000年达到了10万份。
其后,每年以10万份增加,2005年每期平均发行50多万份。”(《〈萌芽〉:韩寒在这
里一举成名》http://www.china.com.cn/book/txt/2006-10/26/content_7280479.htm )可谓一拍即合。
按韩寒父亲韩仁均在《儿子韩寒》一书中的说法,是韩寒自己告诉他要参加新概念
作文大赛的事,“并且也给我看过两三篇文章。我看后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好的地方。
”后来韩仁均无意中看到韩寒新写的《求医》一文,“我便说,这篇《求医》倒可以参
加‘新概念作文大赛’试试。”“后来在电话中,我问他文章寄给《萌芽》杂志了没有
,他说连同其他两篇一起寄了出去。”
韩仁均没有... 阅读全帖 |
|
l****u 发帖数: 3130 | 13 这个是什么观点???为什么不可以???
昨天,韩寒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独家采访时就“诉方舟子名誉侵权”一案发表了自
己的看法,针对方舟子说自己对他的质疑是学术批评,韩寒说,学术批评批评不到文学
上来,学术分析文学作品的先河绝不能开。路金波昨日宣布韩夫人将代替他与媒体沟通
,她告诉记者法院目前尚未立案,有消息将向大家通报。
对于本次诉讼能否胜诉,韩寒表示要等开庭后看法院的情况,但他个人认为败诉的
可能性不大。“如果你看方舟子的微博,就可以知道他的主观恶意是很明显的,而且他
把话说得很绝,就是韩寒一定有人代笔、一定有学习障碍,却拿不出任何证据。支持我
的朋友或媒体说方舟子不公道,他就说‘你们等着给韩寒陪葬吧,你们就一个个等着我
收拾吧。’我觉得这就是主观恶意。”
对于关键性的是否“捏造”事实一项,韩寒认为,方舟子在撰文怀疑他请人代笔的
过程中捏造了事实。“他(方舟子)引用的(我文中的内容)的确是事实,但是他用来反驳
我的文字并不是事实。”韩寒举了一个例子,他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过上海的医院,说
上海的医院墙上有“请用、谢谢、不用谢”等字样,而方舟子说上海的医院很早以前就
没有这些字了。但是... 阅读全帖 |
|
t*******y 发帖数: 21396 | 14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zhiyihanhan/content-3/de
核心提示:2月1日凤凰视频分别访谈处于论战中的韩寒和方舟子二人,以下为韩寒在此
次访谈中的谈话全文。对于诉讼胜算把握,韩寒称虽知中国法制不健全,但已无可奈何
。他坚称方舟子对他的质疑其实诬陷。韩寒指方舟子“公报私仇、私欲膨胀”,有教主
心态,很享受搞臭别人的权力。韩寒表示,自己不在神坛上,而方舟子却在神坛上。
访谈要点
·我是一个受害者,而受害者却需要不停地拿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加害者却需要
想象力煽动大家就可以了。
·我希望这场官司的法院能给我所有的证明,或者司法鉴定。因为虽然我经常写文章说
中国的法制不健全,中国的司法有很多的腐败,但这个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方舟子的目的就是要搞臭你。
·包括一开始网友问他,你为什么这次要搞韩寒,他说谁让他抱罗永浩的大腿,因为罗
永浩之前说韩寒有点轴,工作上还是正面的评价。
·尤其这两年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公报私仇,是自己私欲的膨胀,他希望自己到那儿,
每个人就会倒掉。
·之前你的问题当中一直问我的是质疑,我认为方舟... 阅读全帖 |
|
d**0 发帖数: 984 | 15 edit:
我知道诉讼这样的行为不够洒脱,但诉讼并不是为了什么,方舟子先生也明确表示,不
会理会法院的任何判决。诉讼是为了让我的手稿和证据能够确证, 也为了防止行业开
此先河,就是当你看一个作家不顺眼,不需要观点之争,不需要文学批评,也不需要任
何证据,只要说他的某篇文章是别人写的,于是这个作家的名誉将受到损害。如果怎么
做都是错,那么诉讼也是为了让我的读者和亲人在以后被人问起的时候能够简单的回答
,他是被冤枉的。
我写的很无趣。希望大家谅解,早些离开这场闹剧。 |
|
a****o 发帖数: 6612 | 16 >而且我有手稿,家书,笔记,证人来证明我的清白,但方舟子先生没有任何证据能证
>明我少年的两篇文章是他人写的,却百分之一百的肯定说那两篇文章由一个神秘中年
>男子代写,理由是“不可能”“我觉得”“我猜测”。全部都是主观臆断, 让人无奈。
>因为方舟子曾扬言要一个一个收拾那些支持过我的人们和媒体,所以如果方舟子以后
>要无理复仇,我将竭力帮助他们,而方舟子再去打私权的假时,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
>,将再难信任他。
让事情平息的最好办法,是不要提方舟子,避免引起方舟子的直接反驳。上面的文字,
是逼迫方舟子出来回应。
>7:我知道诉讼这样的行为不够洒脱,但诉讼并不是为了什么,方舟子先生也明确表示
>,不会理会法院的任何判决。诉讼是为了让我的手稿和证据能够确证, 也为了防止行
>业开此先河,就是当你看一个作家不顺眼,不需要观点之争,不需要文学批评,也不
>需要任何证据,只要说他的某篇文章是别人写的,于是这个作家的名誉将受到损害。
>如果怎么做都是错,那么诉讼也是为了让我的读者和亲人在以后被人问起的时候能够
>简单的回答,他是被冤枉的。
前面说不为什么,后面又说为了回答他是被冤枉的。官司要是输了,... 阅读全帖 |
|
s*****V 发帖数: 21731 | 17 窦文涛:鲁郭茅巴老曹。
许子东:鲁郭茅巴老曹,再加一个赵树理。这是为什么呢?这个就是因为在50年代现代
文学这个学科刚建立的时候,明令的教育部要他宣传新民主主义这个政治的指导思想,
因为当时毛主席总结过,说我们共产党打政权靠两条战线,一是军事战线,就是靠我们
的解放军,大家都看到。二是文化战线,文化战线最伟大的起首是鲁迅。所以呢,现代
文学史就要走我们的文化战线,我们不能把功劳算在曹雪芹、李白头上。那当然就是从
陈独秀以来的现代文学就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现代文学只要突出一条就是说他引用事
实根据就是当时的左联的作家都倾向左倾,反对国民党,支持共产党。那么这一条东西
在现代文学史的协作当中就形成了我刚才讲的鲁郭茅巴老曹的这么一个模式。那么这个
模式他带来两个坏处,好处有很多,它坚定了我们的革命信念等等,坏处是什么?
第一呢,他把这些作家看得比较片面,比较鲁迅有犹豫的,有彷徨的时候,我们都不讲
,我们整天讲他相信马列,相信什么。第二排斥了很多不在这个信仰系统里作假的人。
梁文道:信仰,对。
许子东:那后来夏子清就反过来了,那排斥哪几个呢?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梁实
秋等等。
梁文道:对呀... 阅读全帖 |
|
l*********8 发帖数: 4642 | 18 http://culture.163.com/06/0316/17/2CBQV02100281MU3.html
有些人,话糙理不糙;有些人,话不糙人糙2006-03-16 17:35:56
作者:韩寒
网友评论 65 条
(下面几段是白桦的回应)
用脏话连篇的语言骂人,象“屁”、“逼”、“马桶”、“我操”、“牛逼”、“淫坛
”、“装丫挺”这样的垃圾文字。
不喜欢我的文章,但不可以用“屁”、“逼”、“装丫挺”这样粗暴又粗鄙的字眼骂人
;这不是文学批评,这些语言已经涉嫌人格侮辱和人身攻击。
网上匿名发表言论的自由,也给一些人提供了胡作非为的可能。但任何人都没有借此来
骂人的特权,也没有骂了人不负责任的豁免权。他和他们至少要接受道德法则的自审与
公审。我希望这样一个事件,能为如何为网络立法和建设网络道德提供一个反面的例证。
今天朋友发来了白烨的回应。http://blog.sina.com.cn/m/baiye看了很有意思。可能文学评论家就是有不仔细看人文章就可以开始进行道貌岸然的评论的本领。
那我也申明一下吧。
我通篇文章里没骂您一个字。
“屁”是骂文坛的,您别自作多情,以为您就是文坛... 阅读全帖 |
|
k****r 发帖数: 9629 | 19 只是当时已惘然(4)(2009-05-30 17:46:45)转载▼标签: 杂谈
王:说说你所谓的花样?
礼:作一次充满智慧的斗争。我再强调一个事实,文革后,当“伤痕文学”兴起的时候
,危险和威胁都已经结束,哭诉和诅咒这个“革命”在粉碎四人帮后成了光荣的时尚与
风潮,整个社会的赞赏与同情都是站在他们一边的。但我写这个小说的时候可不是这样
。那时文革还没有结束,四人帮还在台上,并且正是最疯狂的时候。这部小说当时至少
会给我招来四项罪名:反对文革,宣传宗教,美化国民党,还有一个“树碑立传”。这
些罪名中的任何一项都是致命的。现在的人已经忘记“树碑立传”这四个字了吧?这是
指在歌颂毛主席之外还去歌颂其他的人,比如刘志丹,韦拔群,等等。这样的歌颂不但
使作者获罪,还使那些被歌颂的人倒了霉。我在小说中描写到了陈毅元帅,当时他如果
还活着,说不定就会因为我的这些描写而成为一个什么“集团”的头子。1976年是一个
空前黑暗的时期,这一年总理去世,四五事件,批邓,还有唐山大地震构成连续的灾难
,这一年也有很多的人因为激烈的反对文革,或者仅仅因为“疑似”反对文革而被治罪
甚至杀害。而我的这部小说可不是...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4596 | 20 本文选自莫言散文集,原题目是《读鲁迅杂感》
大约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读鲁迅了。这绝不是也绝不敢自夸早慧,也绝不是绝不敢想
借此冲淡一下那些"德高望重"的革命作家涂抹在我脸上的反革命油彩,那时的读鲁迅的
书,实在是因为脚上生了一个毒疮无法下地行走只能困顿在炕头上,而炕头上恰好有一
本我的正在念中学的大哥扔在那里的鲁迅作品选集。当时我的兴趣是阅读连环画,而这
选集,除了封面上有作者一个坚硬的侧面头像之外,别无一点图画,连装饰的花边条纹
都没有。墙上倒是颠倒贴着一些绘有图画的报纸,但早已看得烂熟了,于是在万般无奈
之下,坐在炕上,透过后窗,望着河里汹涌的秋水,听着寂寞的浪涛声和更加寂寞的秋
风扫落叶的瑟瑟声,我翻开了鲁迅的书,平生第一次。
不认识的字很多,但似乎也并不妨碍把故事的大概看明白,真正不明白的是那些故
事里包含的意思。第一篇就是著名的《狂人日记》,现在回忆起那时的感受,模糊的一
种恐惧感使我添了许多少年不应该有的绝望。恰好那个时代正是老百姓最饿肚子的时候
,连树的皮都被剥光,关于人食人的传闻也有,初次听到有些惊心动魄,听过几次之后
,就麻木不仁了。
印象最深至今难忘的传闻是说西村的... 阅读全帖 |
|
x**********n 发帖数: 852 | 21 和莫言比怎么样?
因为屁股问题上来就要找理由喷的滚开好了。挺长的,不麻烦你看。
高行健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文学的理由(演讲全文)
我不知道是不是命运把我推上这讲坛,由种种机缘造成的这偶然,不妨称之为命运。上
帝之有无且不去说,面对这不可知,我总心怀敬畏,虽然我一直自认是无神论者。
一个人不可能成为神,更别说替代上帝,由超人来主宰这个世界,只能把这世界搅
得更乱,更加糟糕。尼采之后的那一个世纪,人为的灾难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
纪录。形形色色的超人,号称人民的领袖、国家的元首、民族的统帅,不惜动用一切暴
力手段造成的罪行,绝非是一个极端自恋的哲学家那一番疯话可以比拟的。我不想滥用
这文学的讲坛去奢谈政治和历史,仅仅藉这个机会发出一个作家纯然个人的声音。
作家也同样是一个普通人,可能还更为敏感,而过于敏感的人也往往更为脆弱。一
个作家不以人民的代言人或正义的化身说的话,那声音不能不微弱,然而,恰恰是这种
个人的声音倒更为真实。
这里,我想要说的是,文学也□能是个人的声音,而且,从来如此。文学一旦弄成
国家的颂歌、民族的旗帜、政党的喉舌,或阶级与集团的代言,尽管可以... 阅读全帖 |
|
l**********r 发帖数: 4612 |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xiashisuonan (下室锁男),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高行健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的演说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9 10:18:25 2012, 美东)
发信人: xiashisuonan (下室锁男),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高行健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的演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9 10:18:00 2012, 美东)
和莫言比怎么样?
因为屁股问题上来就要找理由喷的滚开好了。挺长的,不麻烦你看。
高行健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文学的理由(演讲全文)
我不知道是不是命运把我推上这讲坛,由种种机缘造成的这偶然,不妨称之为命运。上
帝之有无且不去说,面对这不可知,我总心怀敬畏,虽然我一直自认是无神论者。
一个人不可能成为神,更别说替代上帝,由超人来主宰这个世界,只能把这世界搅
得更乱,更加糟糕。尼采之后的那一个世纪,人为的灾难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
纪录。形形色色的超人,号称人民的领袖、国家的元首、民... 阅读全帖 |
|
l*******s 发帖数: 1258 | 23 提到俄国文学 不得不提文学批评三大家:别 车 杜
不知道这里有人读过这仨人的理论没有。 |
|
S*****s 发帖数: 7520 | 24 现在诺贝尔和平奖的镁光灯闪完了,那阵关于诺贝尔奖的发烧也降温了,但中国人自己
对刘晓波问题的讨论大概不会结束。为什麽中国人自己?因为我无法想像外国人能弄明
白刘晓波到底是怎麽回事。这阵子不时想起杀妻后自杀的中国诗人顾城那句话∶“老外
哪儿懂咱中国人呵。”我甚至感觉,如果刘晓波的《末日幸存者的独白》(以下简称《
独白》)翻成外文了,也不会有几个外国人真看得懂。在西方住久了,真是越来越感叹
,中国人的确是颇有自己的“特色”,我从未在西方的“人物们”中见识过类似刘晓波
的例子。
刘晓波被捕后,我写过两篇文章对他的观点和行为提出异议(“刘晓波的谏言路走得通
吗?”“刘晓波最后陈述的争议”),却没想发表关于他的更深一层的思考。现在刘晓
波虽仍在坐牢,但他不仅有了诺贝尔和平奖的巨大保护伞,成了“贵族囚犯”,也成了
中国民运的代表和象徵性人物,所以对刘晓波的讨论,就是另一个层次的问题了。
我曾相当地欣赏过刘晓波,欣赏的是带著个人主义气息和独立思考精神冲进文坛的那匹
黑马。四分之一的世纪过去了,今天刘晓波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我却不仅找不到当年
那个令我欣赏和期待的刘晓波,甚至怀疑当年的对他的认知了。
... 阅读全帖 |
|
c****i 发帖数: 7933 | 25 老兄,现在是后结构主义时代,懂吗?已经好几十年了,结构主义也就是放在语言学系
忽悠人,哲学、文化学、诠释学、文学批评、历史学早就把乔姆斯基解构了。
发达国家怎么了?发达国家的社会科学各种荒谬之处不要太多,基本上就是瞎子领瞎子。 |
|
s**********e 发帖数: 33562 | 26 论钱钟书不是一流学者
by Jacqueline
前些年有些人对钱钟书的指责大都不着边际:指责老钱没有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
人家是书斋里的学者,又不是职业学运分子;说他学问做得太小,没有自己建构一
套思想体系云云,则完全是近年来学风虚浮的反映——人人谈思想,无人做学问,
整天云遮雾罩地空谈没有任何内容的大理论,误导学生。
反之,赞誉钱钟书的读者多佩服他学贯中西,通晓多门外语,旁征博引,论证
严谨,高山仰止。然而在我看来,钱钟书的问题恰恰全都出在考据学的严谨上。
举《谈艺录》我随手翻到的三个例子:
1)(六)神韵之附说八 钱氏好为比较文学,将中西相似或暗合的说法罗列比对。
此处言西洋mind与soul之殊,一通眼花缭乱的引文之后,云“Nous也,Animus也,
Geist也,Mind也,皆宋學家所謂義理之心也。[Lucretius,III,140之consilium
及menten.] 而Psyche也,Anima也,Seele也,Soul也,皆宋學家所謂知覺血氣
之心,[Lucretius,III,121之vita.]亦即陳清瀾《學蔀通辨》斥...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0426 |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wordsman (真の猛士),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余光中:现代汉语的西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26 16:42:15 2015, 美东)
一、《余光中:中文的常态与变态》
1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七十年间,中文的变化极大。一方面,优秀的作家与学者
笔下的白话文愈写愈成熟,无论表情达意或是分析事理,都能运用自如。另一方面,道
地的中文,包括文言文与民间文学的白话文,和我们的关系日渐生疏,而英文的影响,
无论来自直接的学习或是间接的潜移默化,则日渐显著,因此一般人笔下的白话文,西
化的病态日渐严重。一般人从大众传媒学到的,不仅是流行的观念,还有那些观念赖以
包装的种种说法;有时,那些说法连高明之士也抗拒不了。今日的中文虽因地区不同而
互见差异,但共同的趋势都是繁琐与生硬,例如中文本来是说「因此」,现在不少人却
爱说「基于这个原因」;本来是说「问题很多」,现在不少人却爱说「有很多问题存在
」。对于这种化简为繁、以拙代巧的趋势,有心人如果不及时提出警告,我们的中文势
必越变越... 阅读全帖 |
|
k**u 发帖数: 10502 | 28 钱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知识量可谓惊人,但是仅在文学批评和比较文学研究方面稍有
成就,并无开创性的工作,活着时名声大,历史上不会有什么影响的。 |
|
z**********e 发帖数: 22064 | 29 作者:彭小明
中国政坛即将接纳一代知青中的政治人物成为主要领导人,于是“知青”道路的文学作
品又应运而生,尤其是所谓的青春无悔之类的喧嚣又再度红热起来。可是知青道路的“
青春无悔说”立刻遭到了迎头痛击,至少在网络世界变得难以藏身。
这里介绍一下黄宗英的情况。她是1949年前的老影星之一,后来改行写报告文学,晚年
以黄昏恋(对象是卧底文人冯亦代)出名。老知青痛恨上海女作家黄宗英!她是万恶的
上山下乡政策的吹鼓手,并籍此浪得名作家之名。德国人民不仅清算纳粹希特勒、戈倍
尔和东德昂纳克、克伦茨的罪行,也要追究具体作恶的刽子手和吹鼓手。德国小说《朗
读者》告诉人们,希特勒建立了奴役人民的暴政,女狱卒汉娜则是押解和驱遣犹太妇女
儿童走向焚毁的凶手。毛泽东发动了驱遣青年下乡的运动,黄宗英也是强迫下乡的帮凶。
知青下乡是现代中国人绕不开的悲情话题。两千万男女青年在无外敌入侵的和平时期从
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边疆的大规模强制迁徙,牵动了中国主要大中城市的每一个家庭
和单位。造成了亿万人民财产、生命、亲情、婚恋、教育、就业一系列的严重困难,影
响了中国社会几代人的命运和精神面貌。这一场重大的变乱,牵涉其...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206 | 30 文科生
巫宁坤,翻译家,英美文学研究专家,1920年9月生,中国江苏省扬州人。
生平 编辑
抗日战争期间,就读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1946年9月,成为美国印第安纳州的
曼彻斯特学院唯一的外国学生。后在芝加哥大学研究院攻读文学批评。1951年受北京燕
京大学校长陆志韦邀请,放弃攻读博士学位,回国从事英语教学。
1951年新年,应北京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邀请,并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务院欢迎
信后,便回国任教。此后先后在北京燕京大学、天津南开大学、北京国际关系学院等校
任英美文学教授。巫宁坤曾经在《英语世界》发表一些英文散文,诗歌和翻译,包括他
英译的方励之的《重访卡普里》。巫宁坤中英文俱佳。黄灿然认为他翻译为中文的有些
诗歌译文质量优于余光中的翻译[1]。著有英文回忆录《A Single Tear》,后出版中文
本,名《一滴泪》。作为翻译家,他的著名译作有《了不起的盖茨比》和《白求恩传》。
1954年起,开始受到批评批判,1957年“百花运动”时因批评时政,在反右运动时被打
倒,1958年4月17日下午,被送到了北京南城陶然亭公园附近的“半步桥监狱”接受劳
教。1960年10...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42116 | 31 VOA
1989年,刘晓波完成了挪威奥斯陆大学的访问学者研究后来到美国,当年3月来到纽约
,当时他是来搞文学批评的,拎着一箱子自己的著作作为“敲门砖”。他参观美术展,
逛百老汇,买皮夹克。独立中文笔会会长贝岭说,但是,在1989年“六四”返回中国前
,刘晓波实现了一个转变:“他对政治的兴趣严重地覆盖了文学和其它方面。”贝岭说
:“八九之前他已经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走入政治。”
正当刘晓波准备接任海外民运刊物《中国之春》主编职位、犹豫着要不要办政治庇护的
时候,1989年天安门民主运动爆发了,他毫不犹豫地立即决定回国。旅美学者冯胜平回
忆,当时大家都很激动,包括刘晓波在内,有5个人决定立刻回国, “结果真正到了走
的时候呢,四个人以各种理由都不走了,只有晓波一人走了。”
曾在美洲华侨日报任编辑的王渝回忆道,“我们都劝他不要回去,担心他的安全,那他
觉得这是一种责任,这个时候一定要回去。他倒没有讲要去领导这场运动,他的讲法是
他真的没有想到这群年轻人这么可爱,做了这样的事,他要回去跟他们在一起。” |
|
s*******n 发帖数: 10426 | 32 "刘晓波强烈谴责所谓的“猪哲学”—把幸福定义为吃好、喝好、消费好—成为后
极权政权最强大的盟友。"
"刘晓波的遗产之一无疑是,人要捍卫自主自立、要有评判身边世界的能力。因此
,不应当把精力投入推动国家给历史事件平反。八九运动中,刘晓波曾批判中国的这一
潮流。他质疑,为什么国人对平反如此感恩?他说,把正义之人送入地狱是过高的特权
,平反也是!"
BBC 中文网
观点:刘晓波的精神遗产
白夏(Jean-Philippe Béja)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国际研究所(CNRS/CERI)榮休研究員
2017年 7月 15日
分享平台 Email分享平台 Facebook分享平台 Twitter分享平台 Whatsapp
Image copyrightEPA
刘晓波,中国唯一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弥留之际依然被严密看守,无法和妻子有哪怕
一刻的独处。虽然刘晓波曾明确表示希望出国治疗,但是中国政府一直没有准许。
掌控着世界第二大强国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如此惧怕一个濒死之人?
记得江泽民、胡锦涛曾经准许中国一些知名异议者──比如魏京生、王丹、陈光诚等─
─保外就医...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3 十月革命:一种文化视角的回溯与思考
2017-11-02 15:39:01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作者:吴晓都
点击:110 评论: 0(查看)
0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阐明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时有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
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1。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
这句名言对于评价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创举也完全适用。虽然十月革命距今已整整一
百年,列宁和他领导布尔什维克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复存在,但是,
十月革命及其后由列宁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就像一首伟大的史诗,依然在人类社会
发展史和文化史上熠熠生辉。
一、十月革命:历史必然性与当今俄国社会的理性认知
当代俄罗斯社会与学界从未忘却,原本落后的俄罗斯社会与人的精神面貌实实在在
是在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得以焕然一新的。十月革命的深远影响在俄罗斯至
今仍是一个无可争辩也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这从当今俄罗斯社会对它的种种认知就可
见一斑。今天,依然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俄共对十月革命的态度无须多言,就连普京
总统在2016年12月的国情咨文中也依然沿用苏联时期对这一划时代事件最...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视听暴力:“九评”的生产、传播及红卫兵一代的记忆(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7 11:10:38 2017, 美东)
·沈沛东·
◇ 两种文本的生产和传播的比较
“九评”纸质文本与广播文本两种载体,对中共意识形态的传播有何不同影响?文
本是一种政治武器。计划经济时代的大陆媒体“党媒”独大,没有竞争,上述两种文本
都是国家自上而下所进行的一种“感觉分配”。其中,纸质文本相对间接,受众需有一
定受教育程度,而且需要通过想象力,才能获得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试图通过文本传递的
信息。同时,它比广播文本具有更多的复杂性和“不透明性”,承载着更多复杂的历史
和文化负累。对文革小说的研究表明,语言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这种“不透明性”会
给革命叙事带来问题。在宁夏某劳改农场,文件政治中的国家大事,就像一连串象形文
字和符号,局外人无法从曲里拐弯的笔画中探析文字背后的意义。
而广播则是毛时代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国家以声音形... 阅读全帖 |
|
|
l*y 发帖数: 21010 | 36 ??
??人民网>>读书>>专题>>“刺头”王朔 从年少轻狂到伤
心落泪>>佳作
文化四大俗王朔:我看金庸??2007年03月14日16:53【字号大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这些年来,四
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金庸小说,可说是四大俗。
初读金庸是一次很糟糕的体验:情节重复,行文口罗嗦,永远是见面就打架,一句
话能说清楚的偏不说清楚,而且谁也干不掉谁,一到要出人命的时候,就从天上掉下来
一个挡横儿的,全部人物都有一些胡乱的深仇大恨,整个故事情节就靠这个推动着。
我认为金庸很不高明地虚构了一群中国人的形象,于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中国人的真
实形象,给了世界一个很大的误会。
你可以不关心,不喜欢,不推崇,但你不会不知道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坛上存在着金
庸和王朔这两个人。作为极具特色的重量级人物,他们极具特色的文学作品和据此改编
的大量影视,无疑对文坛内外几代青年深具影响力。
但偏偏,王朔对金庸作品颇有异议,不吐不快,这无疑在文坛内外投下一枚重磅炸
弹。本刊刊出此文,无意哗众取宠,或厚此薄彼。因为一:挑战金庸,前无来者。正如
文学的植物园里,既有鲜花香草,也有嶙峋怪石。作为... 阅读全帖 |
|
g*****a 发帖数: 1112 | 37 王朔如日中天的时候出了一本书“美人赠我蒙汗药”,关于文学批评的对话录,我还买
了一本。许多年后才知道其实是王和刘的对话,刘的名字被隐去了。朔爷仗义,版税全
给刘晓波了
刘被禁之前风头很健的 |
|
发帖数: 1 | 38 你去找一下《盐铁论》里面
贤良文学批评西域政策跟汉武帝
说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大批流民
然后西域胡人跑来中原 吃香喝辣住大房子还撒野
很应景 |
|
发帖数: 1 | 39 我当然知道啊
操他妈的儒生把汉武帝骂的狗血淋头,几乎等同于始皇帝—-最后看在董仲舒的份儿上
饶你一回,就跟现在文科知识分子骂毛泽东一样
[在 LaiQingde (赖清德——台独工作者) 的大作中提到:]
:你去找一下《盐铁论》里面
:贤良文学批评西域政策跟汉武帝
:说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大批流民
:然后西域胡人跑来中原 吃香喝辣住大房子还撒野
:很应景 |
|
m***a 发帖数: 2262 | 40
文科当然有,文学批评大师巴赫金递交杰作《拉伯雷的世界》,引起极大争议,吵得不
可开交,反对的一方死活不同意授与全博士,最后只好拿了副博士了事 |
|
m***n 发帖数: 12188 | 41 声律理论诞生于江南,不是和西域文化更密切的西北
另外,和你说的佛教没任何关系,对声律的说法从春秋就有了,但只是只言片语,其实
就是探讨如何写诗写文能更优美,有人发现,声音也是一个因素,有人不这么认为。大
家感觉到有些诗文听起来好听,有些不怎么好听,但是说不清楚为什么,是知其然不知
其所以然,没有概念和理论去分析。慢慢有了理论和概念,比如早期分清浊两音,很不
可靠。 后来慢慢有人对音调分类,分平上去入之类,还有不同的分类理论,然后探讨
如何组合,提出理论,分为学派,互相斗争,比如南朝声律理论,王融、范晔、谢庄、
沈约为一派;陆蕨则是另一派,斗的很激烈,甚至扩展到人身攻击。沈约说屈原不知道
什么是声调,我比屈原更牛,陆蕨则嘲笑他。
比如十二病或者八病之类理论,大韵小韵之类理论,后来都过时消失了,类似物理学的
燃素理论。 “文章需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之类理论;到隋朝已经有了共识:
“凡有文藻,即须明声韵。”(陆法言)
总之,音韵学来自诗文的声律理论,这是中文独有的。这个探讨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
非常清楚,没有疑问。
参考: 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至于扯什么佛教,那是河殇风格的... 阅读全帖 |
|
k*****e 发帖数: 22013 | 42
这你就说对了。如果阿汤哥打赢了南方公园,
说明美国在打压言论自由,
主体是美国,而不是阿汤哥在打压言论自由。
同样的,韩寒去诉讼,如果打赢了,
说明中国在打压言论自由,而不是韩寒。因为裁决权不在韩寒手里。
除非是有什么证据表明韩寒幕后收买了法官做出有利判决,
那样的话,说韩寒打压对手还比较有道理。因为收买就说明韩寒掌控了裁决权。
而中国政府判处刘晓波,就是打压言论自由,因为政府手里始终拥有裁决权。
是手里有权才能成为打压的主体,这个主体要分清。
这哪里有什么价值观相背的问题?
无论是什么样的言论自由倡导者,都承认自由的有界性。区别只是界大界小。
比如,美国不允许生命威胁言论,mitbbs不允许人身攻击言论。
韩寒认为方舟子言论是诽谤,不属于言论自由范围,
方舟子认为自己是文学批评,属于言论自由范围。
两个人对诽谤的定义不同,不同怎么办?
于是韩寒请法院来裁判一下:这个言论自由和诽谤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这个又怎么说明和自己价值观相背?
难道说,倡导言论自由,就一定是倡导无限制的言论自由?
在倡导了言论自由之后,再说不许诽谤,就是构成自相矛盾?
难道说,在倡导了个人自由之后,再说不许打人... 阅读全帖 |
|
E*V 发帖数: 17544 | 43 本文选自莫言散文集,原题目是《读鲁迅杂感》
大约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读鲁迅了。这绝不是也绝不敢自夸早慧,也绝不是绝不敢想
借此冲淡一下那些"德高望重"的革命作家涂抹在我脸上的反革命油彩,那时的读鲁迅的
书,实在是因为脚上生了一个毒疮无法下地行走只能困顿在炕头上,而炕头上恰好有一
本我的正在念中学的大哥扔在那里的鲁迅作品选集。当时我的兴趣是阅读连环画,而这
选集,除了封面上有作者一个坚硬的侧面头像之外,别无一点图画,连装饰的花边条纹
都没有。墙上倒是颠倒贴着一些绘有图画的报纸,但早已看得烂熟了,于是在万般无奈
之下,坐在炕上,透过后窗,望着河里汹涌的秋水,听着寂寞的浪涛声和更加寂寞的秋
风扫落叶的瑟瑟声,我翻开了鲁迅的书,平生第一次。
不认识的字很多,但似乎也并不妨碍把故事的大概看明白,真正不明白的是那些故
事里包含的意思。第一篇就是著名的《狂人日记》,现在回忆起那时的感受,模糊的一
种恐惧感使我添了许多少年不应该有的绝望。恰好那个时代正是老百姓最饿肚子的时候
,连树的皮都被剥光,关于人食人的传闻也有,初次听到有些惊心动魄,听过几次之后
,就麻木不仁了。
印象最深至今难忘的传闻是说西村的... 阅读全帖 |
|
x3 发帖数: 616 | 44 学 问 与 寿 命
史飞翔
夏承焘先生是著名词学家,被人誉为“一代词宗”、“词学宗师”。夏先生生活特别有
规律,早晨见光而起,晚10点准时就寝。他曾经与著名戏曲专家王季思先生同居一室。
王先生特别勤奋,常做学问到深夜。一天夜里,夏先生一觉醒来,见王先生还在做学问
,忍不住从帐子里探出头来说“季思,你还没有睡啊?做学问靠命长,不靠拼命。无论
什么事业,要准备付出一生心血才会有成就。”夏先生自己活了86岁。
受夏先生“做学问靠命长不靠拼命”思想的影响,王季思后来也很注意身体。王季思是
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戏曲史家,他积五十年之力研究、校注《西厢记》,正是对“做
学问靠命长不靠拼命”这一名言的最好诠释。王季思1996年逝世,享年90岁。走时从容
、淡定。他87岁时写过一篇题为《我的老年心境》的散文,说一般的人只有一条命,人
一死生命就全部终结了;从事学术事业的人有两条命,自然生命终结了,他的成就和著
作还可以流传。我有三条命,除了前两条之外,还有学生,我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教出
来的学生有不少成为知名的学者、教授、作家、诗人,我的精神,部分可能在他们... 阅读全帖 |
|
k******s 发帖数: 237 | 45 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经典书籍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开阔视野,拓宽境界。这些推荐的书籍涵盖了经济、心理、
商业、历史、人文…是不可多得的精神产物。留着吧,有事没事读一读,提升自己的思
想境界。
1、《追寻生命的意义》
作者:弗兰克尔
弗兰克尔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
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 存。弗兰
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
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本书第一部分叙述了弗兰克尔的集中营经 历,第二部分阐述
了他的“意义疗法”。本书不仅适合于心理学爱好者,也适合面临挑战希望寻找生活意
义的人们。
2、《拖延心理学》
作者: [美]简・博克/ [美]莱诺拉・袁
你想要向拖延的恶习开刀吗?这两位加利福尼亚心理学家在她们治疗拖延者的实践中精
准地捕捉到了拖延的根本原因。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减轻拖延,更好地享受生活。
3、《梦的解析》
作者: [奥地利]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被誉为精神分析的第一名著。它通过对梦境的科学探索... 阅读全帖 |
|
x*****i 发帖数: 1329 |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xinzhai (abao),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林语堂:有丰富的心灵才有悠闲的生活 zz
关键字: 悠闲;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1 11:33:30 2016, 美东)
林语堂:有丰富的心灵才有悠闲的生活
http://rufodao.qq.com/a/20160831/018800_all.htm#page1
中国人之爱悠闲,有着很多交织着的原因。中国人的性情,是经过了文学的熏陶和哲学
的认可。这种爱悠闲的性情是由于酷爱人生而产生,并受了历代浪漫文学潜流的激荡,
最后又由一种人生哲学—大体上可称它为道家哲学—承认它为合理近情的态度。中国人
能囫囵地接受这种道家的人生观,可见他们的血液中原有着道家哲学的种子。
有一点我们须先行加以澄清,这种消闲的浪漫崇尚(我们已说过它是空闲的产物),绝
对不是我们一般想象中的那些有产阶级者的享受。那种观念是错误的。
我们要明了,这种悠闲生活是穷愁潦倒的文士所崇尚的,他们中有的是生性喜爱悠闲的
生活,有的是不得不如此,当我读中国... 阅读全帖 |
|
f**z 发帖数: 186 | 47 涨知识:鲁迅的经典名言 句句让人感叹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
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
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
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
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
领土的作家”。
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
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未有天才之前》
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
长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会里转,同他们的父亲一样,或者还不如。
——《随感录二十五》一九一八年
说话到真人厌恶,比毫无动静来,还是一种幸福。
——《「坟」题记》一九二六年
我先前总以为人是有罪,所以枪毙或坐监的。现在才知道其中的许多,是先因为被
人认...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48 学英语(2015-09-06)
文学批评理论有Readers’ Interpretation一说,认为读者对作品的诠释可超越作者原
意。用鲁迅的话,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 ‘易 ’,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
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密事, 留美业余文革派与反文革派看见争机
— 最后一条是南来客续貂狗尾。南来客写作宗旨是讲那过去的事情,具体而言是讲那
过去经历过或发生过的事情–无论其有无历史价值,南来客只对真实性负责。断章取义
、过度引申、信口开河编造过去未曾经历想象中可能发生却未发生的事情,与曲解伟大
领袖”题李进同志庐山仙人洞照“一诗原意在性质上是同一回事,南来客恕不负责。
言归正传。南来客小时候也接触过几个英文单词。家里的收音机牌子是Teletone,中译
千里通,美国货,不知是否援华物资留下来的。单词是英文字母组成,南某发音则按汉
语拼音,直到小学三年级班主任一口气念出26个字母,南某惊羡之余才知道两者大有区
别。接触英语印象最深的是小学开大会一个神经病患者大闹会场,时而喃喃自语,时而
大声呼喊,听得懂的是广东话‘系(是)毛主席,知未,英文’!”听不懂的好像都跟
... 阅读全帖 |
|
b*****s 发帖数: 11267 | 49 傻逼年年有,今天特别多
方舟子:韩寒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之谜!
韩寒是因为在1999年上高一时参加上海《萌芽》杂志社举办的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
一等奖而一举成名。这个结果是双赢。韩寒作为获奖者在高考后可以被协办大赛的大学
直接录取(第三届开始取消了),而一个“语文考60分”的学生获得作文大赛的一等奖
,一时成为新闻热点,新概念作文大赛以及《萌芽》杂志因此广为人知。据其主编赵长
天回忆说:“新概念作文大赛之后,《萌芽》发行量直线上升,2000年达到了10万份。
其后,每年以10万份增加,2005年每期平均发行50多万份。”(《〈萌芽〉:韩寒在这
里一举成名》http://www.china.com.cn/book/txt/2006- 10/26/content_7280479.htm)可谓一拍即合。Mitbbs.com
按韩寒父亲韩仁均在《儿子韩寒》一书中的说法,是韩寒自己告诉他要参加新概念作文
大赛的事,“并且也给我看过两三篇文章。我看后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好的地方。”后
来韩仁均无意中看到韩寒新写的《求医》一文,“我便说,这篇《求医》倒可以参加‘
新概念作文大赛’试试。”“后来在电话中... 阅读全帖 |
|
z****i 发帖数: 19707 | 50 第八章 做鬼也风流
李华跟着袁平走出机场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这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这里
的空气也是自由的。她多么想就此隐姓埋名,过一个正常女人的生活啊!
袁平是有家室的人。妻子在仪表厂当技术员,虽相貌一般,但人品很好;女儿上小
学了,美丽、活泼、人见人爱。他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但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
,他总感到生活平淡乏味,古圣贤也说“食、色,性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
人心不足,现在袁平才体会到什么叫做“家花不及野花香”,迫不及待地将李华安排进
齐鲁大旅社,开了单人间,住进214房,房门一关,就是俩人世界了。
袁平连家也不回,反正出差在外,就说会议之后又有活动,老婆不会怀疑,今夜他
要陪李华共度良宵。
此刻,一心想偷尝禁果的袁平心痒难耐,听着卫生间里李华洗澡的淋喷头“哗哗”
水声,他真想冲进去。可李华太讲究、太细腻了,一洗洗了半个小时还没出来。
李华慢吞吞地打着香皂,轻抚着光洁的皮肤,心中一阵阵感慨,一阵阵激动,一阵
阵惘然。下一步该怎么办?她想:还能怎么办,已经到了无家可归的份上,只能是烂泥
萝卜擦一段吃一段了!幸亏天不亡我,让我在飞机上遇到了袁平。今夜只能先稳住他...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