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f 发帖数: 13466 | 1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北史笔记 之六 一纸家书意万重
陈寅恪的魏晋南北朝讲录里面,关于宇文泰家世,引过宇文护母亲写给宇文护的一封信
片断。此信全文在周书宇文护传,极有意思:
天地隔塞,子母异所,三十余年,存亡断绝,肝肠之痛,不能自胜。想汝悲思之怀,复
何可处。吾自念十九入汝家,今已八十矣。既逢丧乱,备尝艰阻。恒冀汝等长成,得见
一日安乐。何期罪衅深重,存没分离。吾凡生汝辈三男三女,今日目下,不睹一人。兴
言及此,悲缠肌骨。赖皇齐恩恤,差安衰暮。又得汝杨氏姑及汝叔母纥干、汝嫂刘新妇
等同居,颇亦自适。但为微有耳疾,大语方闻,行动饮食,幸无多恙。今大齐圣德远被
,特降鸿慈,既许归吾于汝,又听先致音耗。积稔长悲,豁然获展。此乃仁侔造化,将
何报德!
这封书信作于北齐河清三年,公元564年,是宇文护母亲阎氏早陷于北齐,其时北齐
武成帝高湛命她作书与在北周掌握大权的宇文护。与阎氏一起陷于齐的还有"杨氏姑及
汝叔母纥干、汝嫂刘新妇"等人。按阎氏信中所说,与儿子已经分别三十余年,三十余
年之前,为北魏普泰年间,正是宇文护从晋阳到长安之年,高欢与宇文泰已成对立之势
。宇文护为宇文泰之侄,宇文颢之子。宇文泰是少子,他的父亲宇文肱娶乐浪...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2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北史笔记 之六 一纸家书意万重
陈寅恪的魏晋南北朝讲录里面,关于宇文泰家世,引过宇文护母亲写给宇文护的一封信
片断。此信全文在周书宇文护传,极有意思:
天地隔塞,子母异所,三十余年,存亡断绝,肝肠之痛,不能自胜。想汝悲思之怀,复
何可处。吾自念十九入汝家,今已八十矣。既逢丧乱,备尝艰阻。恒冀汝等长成,得见
一日安乐。何期罪衅深重,存没分离。吾凡生汝辈三男三女,今日目下,不睹一人。兴
言及此,悲缠肌骨。赖皇齐恩恤,差安衰暮。又得汝杨氏姑及汝叔母纥干、汝嫂刘新妇
等同居,颇亦自适。但为微有耳疾,大语方闻,行动饮食,幸无多恙。今大齐圣德远被
,特降鸿慈,既许归吾于汝,又听先致音耗。积稔长悲,豁然获展。此乃仁侔造化,将
何报德!
这封书信作于北齐河清三年,公元564年,是宇文护母亲阎氏早陷于北齐,其时北齐
武成帝高湛命她作书与在北周掌握大权的宇文护。与阎氏一起陷于齐的还有"杨氏姑及
汝叔母纥干、汝嫂刘新妇"等人。按阎氏信中所说,与儿子已经分别三十余年,三十余
年之前,为北魏普泰年间,正是宇文护从晋阳到长安之年,高欢与宇文泰已成对立之势
。宇文护为宇文泰之侄,宇文颢之子。宇文泰是少子,他的父亲宇文肱娶乐浪...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878 | 3 很遗憾你那一两秒的震撼算不上一见钟情.
张艺谋讲述的不是现代PHD和PPMM的爱情,是40年前中国农村一个可能连县城都没去过的少
女对"博学"的教书先生的爱情.电影里也提到了"母亲还没有见到父亲心中就已经有爱了",
在那个年代这在正常不过了. 即便是现在这种未谋面先倾心也不是不可能. 比如有些人一
听到是欧洲电影, 还没看就已经喜欢了. 别不承认.
至于这40十年是如何样, does it matter? 这牙根不是导演想要care的. 导演本来就没有
想表现什么伟大内涵.
真
一
的
年
年
易
的 |
|
m*********k 发帖数: 10521 | 4 成功奖励 20 伪币的用户: youyou, wingsheart, waka, viciatwo, usual, tonyzh,
thinknet, Tardigrades, syd, StephenKing, skyinging, SinoGator, shazi,
sedgwick, pwwp, perse, onearcat, oldkitty, npp, nanan0125, myism, momochan,
melissahuang, meihao2008, Majia411, mac, lvsedepp, logmein, lafemme,
KittyKat, kaylaxu, juanxi, jsolomon, jguojob, JanuaryBaby, ivydream031,
iJACKET, huhuyouyou, huduo, hocc, HifoCH, hiddenlake, Herzog, GoDotNet,
freeyun2000, feidaowang, desmond2046, crystalfish, cocoheart, chaoyue,
Chan... 阅读全帖 |
|
a***a 发帖数: 40617 | 5 lol,有多少教书先生考上状元的?
再说你再把这个讨论引到这个方向,就真的很没劲了
大过年的,就当我白白浪费了10min吧 |
|
wh 发帖数: 141625 | 6 发信人: wh (wh)
标 题: 叶嘉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0 10:53:26 2009, 美东)
百度上对叶嘉莹的介绍很详细感人。说她怎么从小秉承家教,熟读诗词。但身世
坎坷,嫁给国民党人,遭受政治冲击,丈夫入狱,她一个人上班+持家,养全家老幼,
身体很不好。丈夫出狱后一直没有工作,脾气暴戾,摔锅砸碗。后来女儿又车祸丧生。
但她一直热爱诗词,热爱教书,并在文革结束后积极与国内联系,屡屡回国,在几十所
高校讲学讲座,育人无数,深受学生喜爱——我怎么从来没听过她的讲座?你们谁听
过见过她吗?她至今八十多高龄,还在带研究生。
摘抄几段百度。上下恐不连贯。有兴趣的最好点击链接去读原文:
http://baike.baidu.com/view/279268.htm
叶嘉莹(1924.7.18— )
生平简介
叶嘉莹,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
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
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
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7 【周有光著《晚年所思2》部分赏析】
晚年所思第一辑:闲谈过往
百岁忆
我们这一代青年
我们这一代青年有几个特点:当时并不参加国民党,也不参加共产党。但思想倾向
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因为共产党包括毛泽东、周恩来、陈毅都是宣传民主的。抗战时
期,周恩来在重庆,是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副主任之一。
他常常说:我们共产党是主张民主的。我们青年一代就是讨厌国民党的专制。我们这一
代都是这样的思想。
蔡元培在坏的时代能做好事
蔡元培在北洋政府时期就提出来:“教授治校,学术自由”。蔡元培是我丈人的朋
友。在苏州的时候,我见到蔡先生面。
晚清下来是军阀时代。后来是国民党、共产党。最自由的是军阀时代。军阀时代做
了很多好事情。军阀怎么会做好事情呢?那时候是民主制度,国会育,请蔡元培做教育
部长,做了很多好事情。注音字母就是军阀时代提出来的。
军阀不垄断整个政府。文化部门、教育部门让进步的人来做。所以做出好事情。因此,
最坏的时代做了很多好事情。
胡适建议把国民党一分为二
胡适对我们的影响很大。
国民党时期,他批评蒋介石。他劝蒋介石把国民党一分为二,两个党就可以互相监督。
我的老伴张允和是胡适的学生。胡适是上海...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2314 |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zz 钱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8 11:17:00 2009), 站内
发信人: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信区: paladin
标 题: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zz 钱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8 11:16:46 2009), 转信
eBookCN|Txt电子书籍下载 http://www.ebookcn.com
目 录
序
前言
第一讲 汉代
第二讲 唐代
第三讲 宋代
第四讲 明代
第五讲 清代
总论
钱穆年表
钱穆先生小传
王昆吾: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毕明迩:关于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序
我很早以前,就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一则我认为政治乃文化体系中一要目。尤其如中国,其文化精神偏重在人文界。更其是儒家的抱负,一向着重修齐治平。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辛亥前后,由于革命宣传,把秦以后政治传统,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 阅读全帖 |
|
a*********3 发帖数: 660 | 9 转自南方人物周刊
“很多人问我学诗词有什么用,这的确不像经商炒股,能直接看到结果。”叶嘉莹先生
清音平缓,“钟嵘在《诗品》序言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
咏’,人心有所感才写诗。
‘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身处贫困卑贱之中,安分守己,不为外
物所动;独处时有诗为伴,陶渊明、杜甫、苏东坡、辛弃疾,都在你的眼前……”
头发花白的叶嘉莹端庄“独处”于她的“磁场”中,背后的三大排书架上,整齐地
罗列着她的著作。她面朝壁上的《班昭图》,据说,画中女子是画家范曾依她形象所绘
。头顶的吊灯柔和地俯照着“画中之人”与“画外之人”。“画外人”清澈的眼神里流
露出一丝清高,方正的下颌突显出她的刚强。
在一篇文章中,叶嘉莹提出过“弱德之美”的概念。她说,词本身存在于苦难之中
,而且也在承受苦难之中,这就是所谓的“弱”。而在苦难之中,你还要有所持守,完
成自己,这就是“弱德”。
有人问,您是否有什么遗憾?
她说,“我的遗憾都已过去了。”停顿片刻——“我最大的遗憾,还是我小时候书
读得不够。”
又问,您少年时读《论语》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不甚明了“道”是什么,现
在能总结出来...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6093 | 10 叶嘉莹:我的遗憾都已过去了
2014-04-18 彭苏 中国报道
“很多人问我学诗词有什么用,这的确不像经商炒股,能直接看到结果。”叶嘉莹先生
清音平缓,“钟嵘在《诗品》序言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
咏’,人心有所感才写诗。‘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身处贫困卑贱之
中,安分守己,不为外物所动;独处时有诗为伴,陶渊明、杜甫、苏东坡、辛弃疾,都
在你的眼前……”
头发花白的叶嘉莹端庄“独处”于她的“磁场”中,背后的三大排书架上,整齐地罗列
着她的著作。她面朝壁上的《班昭图》,据说,画中女子是画家范曾依她形象所绘。头
顶的吊灯柔和地俯照着“画中之人”与“画外之人”。“画外人”清澈的眼神里流露出
一丝清高,方正的下颌突显出她的刚强。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生于北京。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曾任台湾大
学教授,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杜甫秋兴八首
集说》《唐宋词名家论稿》《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
》等。】
在一篇文章中,叶嘉莹提出过“弱德之美”的概念。她说,词本身存在于苦难之中,而
且也在...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31659 | 11 书吏们也纷纷攘攘吵着,这时候就听外面一阵板子chōuròu声,还夹杂着凌luàn的惨呼。
“来了来了……可算是来了。”
书吏们抹着额头的汗,庆幸不已,这是他们手下的巡役赶过来救主了。
mén外几十号巡役挥着木棍,打得人群如cháo水倒卷,眼见围拥之人就要溃散,又一拨套着“巡”字号衣的人马出现了。
“干什么干什么?人家只是在说话,你们怎么就动手了?当自己是官差呢?”
刘兴纯lù面了,他带的可是巡检司的正经巡丁,这么一喊,那帮巡役人一愣手一软,顿时被人群又倒推回去。
“出来说话”
“别躲耗子了平日在咱们船上那些神气呢”
人群又吵嚷起来。
嘎吱一声,mén开了,终于有个书吏脸sè发白,xiǎo心翼翼地探出脑袋,背后好几双手赶紧把他推了出来。
“那个……大家别闹,过年嘛,和气生财,jiāo了钱就走。”
那书吏指着远处江面木mén说着,那里停的都是jiāo了钱的船只,只等第二天开关就放行。
回应他的是一堆杂物,甚至还有唾沫...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216 | 12 此文可为家版的参考书,请斑竹置顶,
王凤仪嘉言录 (http://www.37ct.com/thread-9-1-1.html)
前 言
王凤仪老善人(1864——1937年)是位农村长工,未曾读书,因笃行忠、孝,自诚而明。年三十五,往救友人杨柏,行至中途“黑夜见白日”明道。三十八岁,父逝世,守墓至百日,大彻大悟,发明性理疗病法,讲病化世,普度群伦。
王善人讲道,语似俚俗,而意境深远,均由自性中所流露,不拘经教,权宜说法,活泼自然,不仅足为圭臬,且为经天纬地之大经大法。其要旨在教人尽忠孝之道 而化性立命。实行“去习性、化禀性、圆满天性。”“止宿命、了阴命、长天命。”王善人常说:“人是什么性,就有什么命。木性人招难,火性人受苦,土性人受 累,金性人受贫,水性人受气。(以上为五阴性)”又说:“身界人主贱,心界人主贫,意界人主富,志界人主贵。”说明人生的富贵贫贱、否泰苦乐,都掌握在自 己手中。欲窥全豹,就请阅读本书。
第一节 善恶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做事合乎道理就是善,悖乎道理就是恶;把事做好就是善,把事做坏就是恶;存心公就是善,存心私就是恶。
○世上有三大恶人,盗贼不算在内。讲道不行道... 阅读全帖 |
|
x*****u 发帖数: 3419 | 13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导读
——兼论近代通史体系的推陈出新
沈渭滨
----
注:黻 fú 古代礼服上黑与青相间的花纹:黼~。
---
现在的青年人,对蒋廷黻这个名字,恐怕大多数是很陌生了。可是在新中国成立前
,无论在学界还是政界,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学界,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先后
做过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以主张史学改革著称于时;在政界,
他是著名的外交家,先后出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驻苏联大使、驻联合国常任
代表,1949年后又一度作为台湾当局驻美"大使"。在国民党政府的官僚群中,以"知外
交"闻名于世。
作为政治家,他是当时"书生从政"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以所学为国家所用。在国
共两党斗争中,尽管站在国民党政府立场,并在联合国中阻挠和反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合法席位,但至死都不愿加入国民党,还经常批评当局的政略失当和政治腐败;作
为学者,他是当时公认的中国近代外交史专家和这一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他从治外交史
扩及中国近代史,写出了若干很有分量的专题论文。他一生治学严谨,著作不多。其中
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反而不是花... 阅读全帖 |
|
a*********3 发帖数: 660 | 14 南方周末长篇巨献:共和国总理朱镕基
2003年3月8日
目录
传奇身世
自幼失双亲 凄孤中度童年
求学生涯
中学时代:能背圆周率到100位的沉默少年
朱镕基和他的同学们:历经曲折坎坷始终心不能忘
负笈清华:“误入歧途”的学生会主席
朱镕基的清华情缘:十七年院长生涯永远的清华人
跌宕年代
朱镕基的跌宕年代:20年“右派”培养浓厚平民情结
朱镕基步入“高层”:幸遇伯乐不改直言本色
从右派到总理朱镕基“破格”晋升的“根据”
上海施政
甲肝没病死人 倒把市长快累死了
铁腕治吏:腐败分子的阎王爷
布衣市长:从不刻意掩饰感情是人性化的政治家
魅力市长:妙语连珠对“外”从不遮“丑”
浦东拓殖:12年走过发达国家100年的历程
“皇甫平”事件破除思想僵滞 支持者正是朱镕基
副总理时期
副总理时期:“朱老板”是一个真正懂经济的
朱镕基的1994改革年:“经济沙皇”捅了马蜂窝
朱镕基领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政策全面转向
总理时期
新任总理以悲壮开场:“我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惨烈图景决心排雷
闯两大雷区:一是国企改革一是机构改革
朱镕基:我不能接受“赤字总理”这个荣誉称号
朱镕基的“入... 阅读全帖 |
|
x******e 发帖数: 193 | 15 沈序一——怀念
沈君山
管惟炎先生首先是位学者,忠于所学的学者,也是一位中国知识分子,忠于中国读书人
原则的知识分子,而且,我相信,他到最后还是一位原始的理想共产党员,忠于原始理
想(虽然他自己也知道那理想实践起来终究是只是幻想)的原始共产党员。
我第一次见到管先生是在一九九〇年美国加州的浩然营,一个聚两岸精英于一堂的暑期
研习营,一九九〇年是第一届,那时六四刚过一年,管先生因为支持方励之和学生运动
,从合肥的科技大学校长位上被拉下来,海外声望很高,而且确实学有专精,是理想的
讲员。他正在朱经武实验室访问,我打电话和他联络,他说很乐意来,不过不愿意谈民
运的事,这我了解,但他的专业学员们一定听不懂,商谈之后,选定了讲中国的科学和
教育,这他当然是游刃有余,不过这不是一个刺激的题目,反映也就平平,但我看得出
来,大陆的学员,无论国内海外,对他都很尊敬,私下我们也海阔天空地谈了很多,短
期内,他大陆肯定是回不去了,我问他是不是考虑到台湾,尤其是到清华来教一段时间
书,他问了许多台湾的情形,但最后并未置可否。
回到台湾不久,就听说管先生可能要来清华,国科会争取他来台最是热心,显然也有政
治动... 阅读全帖 |
|
M*****t 发帖数: 1842 | 16 高文彬:从东京法庭走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9日14:04 新民周刊
经历了早年的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经历了中年的坎坷岁月、命运捉弄,晚年的高
文彬儒雅安详,人生起伏没有磨灭他的意志和一身傲骨。
撰稿/钱亦蕉(记者)
高文彬今年85岁了,身材不高,却装扮齐整,显露着彬彬有礼的绅士风度;虽一个
人独居(女儿出国,只有一个保姆相伴),家里却拾掇得明净优雅,至今还保留着喝下午
茶(咖啡、点心)的洋派作风。坐在沙发上,这个当年亲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
审判的目前唯一仍在世的华人,向我诉说起自己令人吁叹的人生故事。
东京审判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设在东京涩谷,这里战时是日本陆军司令部,建在小高地上,前
面有礼堂、宿舍,后面一片是训练场,有马场、射击场等等。盟军用这里作为审判日本
战犯的法庭,有个暗示的意义:你在这里发动战争,你战败了,我就在这里审判你。来
自11个国家的检察官、法官和日本的律师都聚集在此,我作为检察官的秘书,办公室在
法庭的三楼,二楼是各国法官办公的地方,原则上检察官和法官之间是不能有密切接触
的。
审判是按照历史进程进行的,先是“皇...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8912 | 17 崇祯皇帝自杀前安排三个儿子逃亡。这三个皇子,分别是:皇长子、太子朱慈烺;三子
、永王朱慈炯;四子、定王朱慈炤。三个皇子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太子朱慈烺,因为他
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崇祯皇帝死了,明朝在法律意义上也灭亡了,这侥幸逃出紫禁城
的三个孩子从此也没有再踏进紫禁城半步,但是只要朱由检的儿子还在,明朝就还有复
兴的可能,在理论上就可以延续王朝的血脉。
李自成农民军进北京后,三个皇子作为前朝余孽,是重点提防对象,很快就被搜出
逮捕了起来。李自成率领大军东征吴三桂,朱慈烺兄弟三人也被带着,作为招抚、压制
吴三桂的砝码。可吴三桂一点都不给朱慈烺三兄弟面子,对李自成的农民军照打不误,
还引进清军,大败农民军。李自成在吴三桂和清兵的双重打击下,节节败退,放弃了北
京城。西撤时,农民军还裹挟着太子朱慈烺及两个皇子。途中,农民军在追兵和各地明
朝残余的打击下,分崩瓦解,自顾不暇,对朱慈烺等三人自然也管不了了。此后,朱慈
烺三人下落不明,从一切正史中消失了。
朱慈烺三人虽然不知去向了,但他们身上蕴含的巨大政治价值不会因此减弱。尤其
是继续坐了江山的清王朝装模作样地埋葬崇祯帝和皇后,宣称入关是“为明复仇...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8 忆外公——中国心理学第一人张耀翔(一)
(2015-01-09 12:49:51)
作者:徐 方
现代心理学是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又是谁最早将西方心理学介绍给国人、并
使这门学问在中国站稳脚跟的?外公张耀翔于1937年在《我的教学生活》一文中这样写
道:“知我者莫若自己。最后请让我对自己十七年的工作,试下一客观评价:张某对心
理学并没有什么特殊贡献,不过他把心理学在国人心目中演成一个饶有兴趣、惹人注目
的学科,则是事实。民国九年(1920年)以前,心理学在中国太神秘了,太枯燥了。凡
听过他讲授或读过他文章的人,大都感觉兴趣,留下深刻印象。从此,对心理学注意的
不知凡几。因受他影响而志愿专门研究,毕业出去担任同样学科而成功的,亦不乏人。
这些,当然同时... 阅读全帖 |
|
r***u 发帖数: 1272 | 19 评论:好好学习一下如何做一个公民吧,这是当今中国教育中很缺的一课!
崔永元是我比较尊重的主持人,最起码他只代表他自己发表观点,而不会像芮代表之流
动不动把我等都给代表了~
从今天开始,上海是最美丽的城市!
【崔永元】:大家下午好!我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当时在大院里面我父亲是最大
的官,部队是一个团,我父亲是团政委,经常有这种开大会的场合,他要在上面讲话,
底下不断有掌声我就特别羡慕。我的理想就是长大要做一个像我爸爸这样的人,你到台
上讲话台下就鼓掌,多幸福。
后来慢慢懂事了,发现这条路挺难的,比如说我特别喜欢看电影,我觉得我要做电
影明星就会有这样的待遇。但是你也知道,那个时候的电影像我这样的人成不了明星,
只能演反派的角色。那个年代的反派角色,像刘江演汤司令,不管你演得多好,中央领
导接见的时候他都得站在一边,照相的时候要站在最后一排,发言肯定是没有机会的。
后来上完大学以后就做记者,记者不能随便的抛头露面,因为比如说你到上海来了
你直接到市委宣传部拿着介绍信去采访,你什么真事都知道不了,他告诉你的全是好的
一方面。所以我们就隐姓埋名,从85年做记者,我做了11年,走到哪儿都化妆成当...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20 2016-09-05于建嵘的东书房
摘要:大学之所以立于世,是因为大学精神。大学是传承与创新的机构,传承的是文明
,创新的是知识和思想!是之谓:科教重地,人文秀区。一个大学之所以著名,是其弘
扬的精神为人类的发展闪烁了应有的光芒!正如杨福家院士所说:“大学之所以称之为
大学,关键在于他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
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
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
作者丨闫恩虎(经济学教授)
转自丨中国社会学
二十多年前,听北京的几位教授在一块闲聊,有点炫耀各自学校的光荣。清华教授说×
×领导人是清华毕业的;人民大学教授说××领导人可以说是人大校友。北大教授平静
中有点不屑:“我们北大没出过什么大人物,70多年前有两个教授发起成立了一个政党
,就是现在宪法上写的执政党;有个图书管理员觉得寂寞,到南方搞农民运动,发动秋
收起义,头像现在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还有一位讲师写了几本小说,叫《阿Q正传》、
《狂人日记》等,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他”。大家一阵唏嘘,片刻沉默。不...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21 http://hx.cnd.org/?p=129926
作者:闫恩虎(经济学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学
摘要:大学之所以立于世,是因为大学精神。大学是传承与创新的机构,传承的是文明
,创新的是知识和思想!是之谓:科教重地,人文秀区。一个大学之所以著名,是其弘
扬的精神为人类的发展闪烁了应有的光芒!正如杨福家院士所说:“大学之所以称之为
大学,关键在于他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
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
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
二十多年前,听北京的几位教授在一块闲聊,有点炫耀各自学校的光荣。清华教授说×
×领导人是清华毕业的;人民大学教授说××领导人可以说是人大校友。北大教授平静
中有点不屑:“我们北大没出过什么大人物,70多年前有两个教授发起成立了一个政党
,就是现在宪法上写的执政党;有个图书管理员觉得寂寞,到南方搞农民运动,发动秋
收起义,头像现在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还有一位讲师写了几本小说,叫《阿Q正传》、
《狂人日记》等,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他”。大家一...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北大,一艘搁浅在时代洋流的人文巨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6 14:50:48 2016, 美东)
2016-09-05于建嵘的东书房
摘要:大学之所以立于世,是因为大学精神。大学是传承与创新的机构,传承的是文明
,创新的是知识和思想!是之谓:科教重地,人文秀区。一个大学之所以著名,是其弘
扬的精神为人类的发展闪烁了应有的光芒!正如杨福家院士所说:“大学之所以称之为
大学,关键在于他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
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
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
作者丨闫恩虎(经济学教授)
转自丨中国社会学
二十多年前,听北京的几位教授在一块闲聊,有点炫耀各自学校的光荣。清华教授说×
×领导人是清华毕业的;人民大学教授说××领导人可以说是人大校友。北大教授平静
中有点不屑:“我们北大没出过什么大人物,70...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北大,搁浅在时代洋流的人文巨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28 17:34:09 2016, 美东)
http://hx.cnd.org/?p=129926
作者:闫恩虎(经济学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学
摘要:大学之所以立于世,是因为大学精神。大学是传承与创新的机构,传承的是文明
,创新的是知识和思想!是之谓:科教重地,人文秀区。一个大学之所以著名,是其弘
扬的精神为人类的发展闪烁了应有的光芒!正如杨福家院士所说:“大学之所以称之为
大学,关键在于他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
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
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
二十多年前,听北京的几位教授在一块闲聊,有点炫耀各自学校的光荣。清华教授说×
×领导人是清华毕业的;人民大学教授说××领导人可以说是人大校友。北大教授平静
中有点不屑:“我们北大没出过...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4 九 换毛的鸡
黄绒团似的雏鸡很美,长齐了翎儿的鸡也很美;最不顺眼是正在换毛时期的:秃头
秃脑翻着几根硬翅,长腿,光屁股,赤裸不足而讨厌有余。小孩也有这么个时期,虽英
雄亦难例外。“七岁八岁讨狗嫌”,即其时也。因为贪长身量而细胳臂蜡腿,脸上起了
些雀斑,门牙根据地作“凹”形,眉毛常往眼下飞,鼻纵纵着。相貌一天三变,但大体
上是以讨厌为原则。外表这样,灵魂也不落后。正是言语已够应用的时候,一天到晚除
了吃喝都是说,对什么也有主张,而且以扯谎为荣。精力十足,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翻
着跟头睡觉;自要醒着手就得摸着,脚就得踢着,鞋要是不破了便老不放心。说话的时
候得纵鼻,听话的时候得挤眼,咳嗽一声得缩缩脖,骑在狗身上想起撒尿。一天老饿。
声音钻脑子,有时候故意的结巴。眼睛很尖,专找人家的弱点:二嫂的大褂有个窟窿,
三姨的耳后有点泥……都精细的观察,而后当众报告,以完成讨厌的伟业。狡猾,有时
也勇敢;残忍,无处不讨厌。天赐到了这个时期。七岁了。两腮的肉有计划的撤去,以
便显出嘴唇的薄。上门牙一对全由他郑重的埋在海棠树下,时常挖出看看。身量长了不
少。腿细而拐,微似踩着高跷。臂瘦且长,不走路也摇晃。小... 阅读全帖 |
|
b***g 发帖数: 1030 | 25 李先生若无其事地靠窗昂首抽烟,黑眼镜里欣赏对面的屋顶,两人在床上等得不耐烦,
正想叫李梅亭出去忽听那女人说话了:“你们哪块来的啥。”李先生如梦初醒地一跳道
:“你问谁呀?我呀?我们是上海来的。”这话并不可笑,而两人笑得把被蒙住头,又赶
快揭开被,要听下文。那女人道:“我也是上海来的,逃难来这块的——你们干什么的
?”
李先生下意识地伸手到口袋里去掏片子,省悟过来,尊严地道:“我们都 是大学教授
。”那女人道:“教书的?教书的没有钱,为什么不走私做买卖?”两人又蒙上被。李
先生只鼻子里应一声。那女人道:“我爹也教书的——”两人笑得蒙着头叫痛——“那
个跟你们一起的女人是谁?她也是教书的?”李先生道:“是的。”那女人道:“我也
过进学堂——她赚多少钱啥?”辛楣怕这女人笑孙小姐赚的钱没有她多大声咳嗽,李先
生只说:“很多,很多——抽支烟罢?哪,接好——”
人。 |
|
P******l 发帖数: 1648 | 26 2018-02-05 孔敬、董和 ijingjie
董和、孔敬和他们的三个女儿
《境界》独立出品【北大校友见证】系列之五
孔敬:我不觉得自己有罪,我只是不够完美而已。直到陷入抑郁症,我才看清我的罪和
神的爱。自私争竞嫉妒苦毒,心中黑暗未除反而隐藏伪装,只会更糟。董和:当我被我
所信任的合伙人排挤出一同打造的公司并诬告时,神奇妙地拿去我心中的怨恨。
向神敞开的北大夫妇
来自ijingjie
【编者按】从上个月开始,《境界》已陆续刊发北大毕业生的系列见证,见证人全部来
自北大化学系92级。本周是系列之五,与读者见面的是孔敬和她的先生董和(北大物理
系92级毕业)。
藉抑郁症我看清自己的罪
文 | 孔敬
我从小就是个无神论者。1980年代之后,我得出一个结论,“做学生就是要努力学习,
不要把时间花在那些没用的事情上”。因此大学四年一直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局
限在自己很小的视野里。
大学毕业要去美国读书的时候,我要去的学校附近的教会给我来信,欢迎新同学,主动
提出可以帮我们安顿、带我们买菜。我很果断地把信扔到垃圾桶里,心想一定要与这些
人离远点!那时的我认为,相信有上帝的人脑子都有问题。因...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6053 | 27 学样,来FDU灌了一瓢水。。。哈哈。。
与复旦同行六十年—— 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程雨民访谈录
作者:吴梦吟 史诗来源:《校史通讯》第70期发布时间:2010-12-24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程雨民简介:
程雨民, 1926年生。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从
事研究工作。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系主任(1983-1985)。著有《英语语体学》,《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汉语字基语法》,《“人本语义学”十论》等。
访 谈
我的大学是沦陷时期的复旦大学上海补习部
问:您当年为什么选择报考复旦?请谈谈您在复旦的求学感受。
答:我进复旦的那个时候,进大学只要有两个因素:首先要愿意念书;第二个还是家里
要有条件。当时进大学的人少,一方面是因为不想念书,念了也白念;要么就是没钱,
家里生活困难。你书念得一般的话,只要愿意进,家里能供应,也都可以进的。当然那
时候也有考试什么的,但不是很难。如果要说我选择复旦有个理由的话,那么离我家近
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许多大学的师生内迁到重庆
,只有一部分留在上海,复旦的一部分从江湾本部迁至当时的...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6053 | 28 学样,来FDU灌了一瓢水。。。哈哈。。
与复旦同行六十年—— 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程雨民访谈录
作者:吴梦吟 史诗来源:《校史通讯》第70期发布时间:2010-12-24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程雨民简介:
程雨民, 1926年生。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从
事研究工作。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系主任(1983-1985)。著有《英语语体学》,《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汉语字基语法》,《“人本语义学”十论》等。
访 谈
我的大学是沦陷时期的复旦大学上海补习部
问:您当年为什么选择报考复旦?请谈谈您在复旦的求学感受。
答:我进复旦的那个时候,进大学只要有两个因素:首先要愿意念书;第二个还是家里
要有条件。当时进大学的人少,一方面是因为不想念书,念了也白念;要么就是没钱,
家里生活困难。你书念得一般的话,只要愿意进,家里能供应,也都可以进的。当然那
时候也有考试什么的,但不是很难。如果要说我选择复旦有个理由的话,那么离我家近
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许多大学的师生内迁到重庆
,只有一部分留在上海,复旦的一部分从江湾本部迁至当时的...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6053 | 29 刚去FDU灌了一瓢水。。。。。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DU 讨论区 】
发信人: DOCKER (稻客), 信区: FDU
标 题: 程雨民: 与复旦同行六十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3 19:54:07 2014, 美东)
与复旦同行六十年—— 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程雨民访谈录
作者:吴梦吟 史诗来源:《校史通讯》第70期发布时间:2010-12-24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程雨民简介:
程雨民, 1926年生。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从
事研究工作。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系主任(1983-1985)。著有《英语语体学》,《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汉语字基语法》,《“人本语义学”十论》等。
访 谈
我的大学是沦陷时期的复旦大学上海补习部
问:您当年为什么选择报考复旦?请谈谈您在复旦的求学感受。
答:我进复旦的那个时候,进大学只要有两个因素:首先要愿意念书;第二个还是家里
要有条件。当时进大学的人少,一方面是因为不想念书,念了也白念;要么就是没钱,
家里生活困难。你书念得一般的话,只要愿意进,家里能供应,也都可以进的。当...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6053 |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DU 讨论区 】
发信人: DOCKER (稻客), 信区: FDU
标 题: 程雨民: 与复旦同行六十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3 19:54:07 2014, 美东)
学样,来FDU灌了一瓢水。。。哈哈。。
与复旦同行六十年—— 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程雨民访谈录
作者:吴梦吟 史诗来源:《校史通讯》第70期发布时间:2010-12-24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程雨民简介:
程雨民, 1926年生。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从
事研究工作。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系主任(1983-1985)。著有《英语语体学》,《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汉语字基语法》,《“人本语义学”十论》等。
访 谈
我的大学是沦陷时期的复旦大学上海补习部
问:您当年为什么选择报考复旦?请谈谈您在复旦的求学感受。
答:我进复旦的那个时候,进大学只要有两个因素:首先要愿意念书;第二个还是家里
要有条件。当时进大学的人少,一方面是因为不想念书,念了也白念;要么就是没钱,
家里生活困难。你书念得一般的话,只要愿意进,家里能供应,也都可以...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31 华夏文摘】林木:方励之学长点滴及其他
发表于 2015 年 06 月 09 日 由 baichuan
方励之学长(1936–2012)过世将及贰载,作文以纪念之。方励之是“北大物理百年”
的杰出代表,生前担任了ICRA(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指导委员会主席,北大物理
百年来有几人担当过物理学国际学术机构的领头人?1956年从北大毕业的方励之夫妇是
“院系调整”后第一代青年学子,作为学生干部更是处处带头响应党的号召听党的话,
又红又专。方励之猝死前的办公桌上还摆放着下半年要来随他作研究的中国学生的资料
,至死不忘服务中国。方励之那一代人是最虔诚最热烈的爱国者!但是,国爱他们吗?
作为“六四”精神领袖,方励之夫妇在1990年6月25日无奈去国后,可怜再也没有踏上
故土,有国难投,他们被剥夺了回来的权利,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方励之已仙去,让
他魂兮归来吧!
方励之学长高我二个年级
方励之长我半岁(6个月零3天)却高我二个年级,16岁时他已读大学。“解放”前方励
之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后来,参加该组织者都享受到了“离休
”待遇。1954年我入学北京大学物理系时,方励之和李...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32 转贴:几代大师前辈的简单故事
(相信这里有不少朋友读本文时会感到格外亲切。即使不是与中关村有过比较紧密联系
的朋友,读来也会唏嘘不已。虽然本文谈到了许多前辈大师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贡献和
不公的遭遇,更可以联想到整整几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整体的牺牲奋斗。他们应
该但是未必都被大家所记得,可是他们的努力绝没有白费!我们衷心地感谢他们!)
中关村回顾
蔡恒胜
(中国知识分子在毛泽东统治下的一部血泪史)
中关村是我青少年时代成长的地方,1953年我随父母从杭州迁往北京后,不久就住进中
关村,直到1984年远赴加拿大,近三十年几乎就沒离开过这塊土地。
2006年5月,与1953年相距整整五十三年,我又回到了这里,回到了15楼前。多巧的是
二个“53”的数字呀,它们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吗?触景生情,一幕幕往事呈现在眼前。
父母亲人,叔伯邻里一个个音容笑貌浮现在脑海里,仿佛我又回到了青少年时代。往事
如烟,真是弹指一挥间。
回到北美后,总是不能忘怀以往的一切。我决定写点中关村的事和人,抒发自己思乡的
情感,也愿与所有海外的中关村游子和关心中关村的人们共享。
中关村回顾(一) - 中关村的狼圈
上个世... 阅读全帖 |
|
x*******a 发帖数: 11067 | 33 因为在前两篇文里,我对沈从文沈先生颇有微辞,许多人便以为我是不爱沈先生的——
此言差矣。我非常喜欢沈从文沈先生的文章,我买了他的全集;但这并不妨碍我质疑他
的一些其它方面,比如他在外面偷吃时忘记自己当时是怎么苦苦追求张兆和的。
我再怎么对沈先生有微辞,都比不上刘文典。而且和我不同,我质疑的是沈先生的人品
,刘文典质疑的是沈先生的文章。刘文典和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有一段短暂的共事时光,
联大里那么多教授,他公开骂过、最最看不起的就是沈从文。1943年7月,沈从文被联
大中文系聘为教授,刘文典还为此勃然大怒:“陈寅格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四百块
钱,我该拿四十块钱,沈从文只该拿四块钱!但我不会给沈从文四块的,他要是教授,
那我算什么?”在刘文典眼里,国学才是真正的学问,新文学根本是该被扫进垃圾堆里
的东西。
当时还有一个段子流传甚广。大家应该看过汪曾祺写过的《跑警报》(没看过的人建议
去读一下,汪先生这篇文章妙趣横生,堪称所有立志写散文灵长类动物的教材)。1940
年左右,日本的飞机经常轰炸昆明,西南联大的师生根据防空警报,常常要跑到郊外避
难,这便是“跑警报”。一次刘文典在跑警报的人流中看到... 阅读全帖 |
|
c*********2 发帖数: 3402 | 34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1797
口述者:周启博 采访者:丁东 邢小群
时间:2011年9月26日 地点:昌平香堂村
周启博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80年代负笈美国,后定居纽约,从事工程技术,兼研
文史。今年夏天他回来探亲,得以畅叙,并请他回顾了周家往事。
建德周家,是一个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留下深深印记的家族。自第一代周馥出任封
疆大吏,推动口岸开放通商,第二代周学海、周学铭皆为光绪年进士,周学熙为近代工
业先驱、教育先驱和民国财政总长,第三代周叔弢为实业家、收藏家,周叔迦为佛学家
,周明达为数学家,第四代更出了周一良、周珏良、周艮良、周杲良、周以良、周治良
、周景良、周震良、周煦良、周炜良等学者专家,蔚为大观。
兹将和周启博先生交谈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与同好分享:
周家先辈
丁东:周家五代人名人辈出,覆盖官、产、学,是近代中国大转折时期的一个缩影。
周启博:周家是社会变迁弄潮儿里边成功的一个家庭。从头说起的话,周馥是发家
的第一代,官做到两江总督、两广总督,起步比较高。但他本人是农村教私塾出身,... 阅读全帖 |
|
l****u 发帖数: 8729 | 35 终于忙完了,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发贴心情 Post By:10/19/2010 12:10:00 PM
从昨天到今天都忙得不行,晚上还要继续忙孩子,终于暂时忙完了,溜上来给大家讲个
故事吧。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爱情故事。因为故事中的人物是某一行业的
知名人士,所以我对一些细节稍加修饰,请大家就当个故事看看吧,里面的主人公都已
作古。我跟我周围很多人都讲过这个故事,听后都觉得很感慨。
故事是从上世纪大概30年代开始的。男主人公,就称为C先生吧,出身于中国某省一个
大家族,他的父亲不但家世显赫,而且当时身居要职,掌握着那个省的兵权。据说家里
的住房几乎占据了那个城市的一条街,家里的佣人就多不胜数了,C先生自己的贴身佣
人加陪伴儿就有不下7、8个。C先生的父亲娶了几房太太,儿女也不少,可是C先生是长
子,所以他父亲对他是非常非常爱护和重视。
C先生本人性格和善、知书达理、聪慧过人,而且很喜欢交朋友,闲时喜欢写诗,是个
比较淡薄名利的人。
后来C先生去了北京上大学,认识了一个同校的女生,这个女生就叫小M吧,其实这个女
生的名字十分好听,很有诗意的。小M是那种江南美女,我见过她年轻...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36 张爱玲的人生,在旧上海的前半生是人们熟悉的,在美国的后半生是人们陌生的。2013年3月,92岁的夏志清先生在台湾出版了《张爱玲给我的信件》,让张爱玲在美国的境况,有了清晰一些的面貌。
2008年庄信正出版《张爱玲来信笺注》公布84封信,2012年苏伟贞出版《长镜头下的张爱玲》公布十余封信,《张爱玲给我的信件》收录135封信,其中32封首次面世。
张爱玲到美国后,从上世纪60年代起和夏志清通信。从1997年4月至2002年7月,台湾《联合文学》曾断断续续刊载过这些信件,每封信后都有夏志清的按语说明。
1
谋生的刀子悬在头上
作为“登高一呼”,给予张爱玲文坛重要地位的夏志清,他和张爱玲的通信,意义也非同寻常。
这些信件最终结集,和夏志清2009年生了一场大病有关。“当时,他就说,我哥哥的信放在哪,张爱玲的信放在哪,好像在跟我交代后事。”夏志清夫人王洞对记者回忆当时的情况说:“其实,我想就是他年纪大了,应该出这么一本书。”
夏志清年事已高,身体不好。最新披露的32封信无法亲自编写按语,都由王洞代为完成,夏志清审核认可后发表。王洞虽称“我这个人对文学没有兴趣”,但还是花了很大精力完成按语的编撰... 阅读全帖 |
|
x*******n 发帖数: 969 | 37 杨奎松评《苦难辉煌》:怎么会有人这样写历史
从没有想过会读金一南的书,因为我们的专业原本差别很大。他在国防大学战略教
研部任职,从发表的文章看,主要做的是时政评论性质的工作;我则做的是实证的历史
研究。两项工作性质和方法差距很大,原本有点风马牛不相干。知道金出版有《苦难辉
煌》一书,[1]书店里简单翻过,因为发现是纪实文学体,文字、史实随性发挥,观点
及资料引证又全无出处注释说明,因此也没有动过去读的念头。
所以会想到必须要读一下金书,是因为今年纪念共产党诞生九十周年,许多报刊杂
志和电视台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做纪念文字或片子,一些编辑记者把他们写好的稿
本发来请我帮忙在史实上“把把关”,意外发现其中许多错误如出一辄,十分雷同。细
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他们这些出错的文字,大都是从金书中抄来的。为此我不得不上网
把金书相关章节找出来看了一遍,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怎么会有人这样写历史!
我最初看到金书是在书店小说散文一类文学书里面,想来作者出版这本书时应该也
没有想要当历史书来出。既然是文学书,自然也就像“××演义”一样,不应当被人们
当成历史书来读。奇怪的是,今年网上... 阅读全帖 |
|
kx 发帖数: 16384 | 38 朱镕基总理以他一贯的坦诚直言说:“今天,我来到清华,心情非常激动,在美国白宫的
南草坪上也没有这么激动过。
我不能让外国人说:中国到处乱收费,现在连清华大学也乱收费啊。
其次,我希望管理学院所有课程都用英文教。我不是崇洋媚外,世界经济全球化,我们
需要同世界交流!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09_09
shtml
朱镕基告别清华演讲:做事不要落身后骂名
2009年09月25日 09:23 河北日报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8条
2001年6月6日上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全体师生来到综合体育馆里。主席台上坐着朱
镕基总理,还有教育部长陈至立和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等人。
会场上气氛有一点压抑。
朱镕基总理以他一贯的坦诚直言说:“今天,我来到清华,心情非常激动,在美国白宫的
南草坪上也没有这么激动过。我不怕外国人,但是来到这里心里还是有点怕……毕竟是
后生可畏啊。
“我今天来这里,其实不是做报告的,是来告别的,是出席辞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
院院长的告别会。”
会场上空掠过一丝不安。
为了这一... 阅读全帖 |
|
z******t 发帖数: 35 | 39 看了全书觉得很有启发,就都贴出来吧
全惠星
开放分类:博士教授耶鲁大学
请用一段简单的话描述该词条,马上添加摘要。
全惠星, 博士,曾任 耶鲁大学教授,现任东岩文化研究所理长。
出生于首尔, 梨花女子大学英文系二年级时,以全额奖学金作交换学生去美国留学,
在迪克逊大学学习社会学,后进入波士顿大学研究生院,取得社会学 博士和人类学博
士,曾学习汉语.作品有《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
她被誉为“韩国首席妈妈”,她用自己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将6个子女全部培养成哈
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博士,毕业后,他们分别担任著名大学的教授、 院长和美国白宫
卫生部长助理等要职。《纽约时报》评论认为:“这个成功的家庭,可与美国历史上著
名的肯尼迪家族相媲美。”如今,奇迹的创造者全惠星女士, 成为全球妈MD典范。
全惠星接受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专题采访时,透露了她独特的教育理念:“我在研究中
国古代文化中受到了启发,中国有句话‘功夫在诗外’,运用到我的教育方法中就是功
夫在‘学’外。”
制造“发动机”
全惠星1921年出生于韩国首尔,在韩国梨花女子大学英文系读二年级时,作为交换学生
去美国迪克逊大学学习社会学...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0 刚在未名新闻上看的,晕一个,还有於梨华……
张爱玲晚年信件被曝光:胡兰成会把我说成他的妾
2013年04月21日20:22:43 [新闻大杂烩]
张爱玲的人生,在旧上海的前半生是人们熟悉的,在美国的后半生是人们陌生的。2013
年3月,92岁的夏志清先生在台湾出版了《张爱玲给我的信件》,让张爱玲在美国的境
况,有了清晰一些的面貌。
2008年庄信正出版《张爱玲来信笺注》公布84封信,2012年苏伟贞出版《长镜头下的张
爱玲》公布十余封信,《张爱玲给我的信件》收录135封信,其中32封首次面世。
张爱玲到美国后,从上世纪60年代起和夏志清通信。从1997年4月至2002年7月,台湾《
联合文学》曾断断续续刊载过这些信件,每封信后都有夏志清的按语说明。
1 谋生的刀子悬在头上
作为“登高一呼”,给予张爱玲文坛重要地位的夏志清,他和张爱玲的通信,意义也非
同寻常。
这些信件最终结集,和夏志清2009年生了一场大病有关。“当时,他就说,我哥哥的信
放在哪,张爱玲的信放在哪,好像在跟我交代后事。”夏志清夫人王洞对记者回忆当时
的情况说:“其实,我想就是他年纪大了,应该出这么一本书。”
夏志清年...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6311 | 41 第四章
有句老话正好说到了点子上:太阳渐暗的时期,世界最美好。的确是这样。气候宜
人,既非炎热也非酷寒;一切都显得从容不迫,逐渐放慢脚步。绝大多数地方都会有好
些年四季如春,夏天不热,冬天不冷。渐暗期历来是最浪漫的时期。这个时期向所有高
等生物发出诱人的呼唤,让大家舒缓下来,放慢步伐。这也是世界终结之前的最后一段
准备期。
舍坎纳·昂德希尔误打误撞碰上了好运气,正巧赶在渐暗期那几年间天气最好的几
天出门。这是他第一次前往陆战指挥部。不久他便发现,自己的好运气还不止于此:弯
弯曲曲的海岸公路修建时没考虑汽车行驶,舍坎纳也远不是个技术娴熟的驾驶员(他从前
还以为自己肯定精通驾驶术呢)。他不止一次碰上急转弯,车子整个斜了过来,让引擎传
动带不堪负荷。全靠方向盘打得急、刹车踩得快,他才没有飞下飘着一层薄雾的蓝色的
格雷特海。(当然,他肯定不会掉进海里,只会栽进山崖下的森林中。但不管掉哪儿都一
样完蛋。)
舍坎纳太喜欢这样了!短短几个小时内,他对操纵机器已经上瘾了。到现在,如果
出现车子偏侧、只有一边车轮着地的情况,几乎可以说是他有意这么做的。这趟车跑得
太舒服了。本地人嘲弄地把这条路称为"协和... 阅读全帖 |
|
d**********u 发帖数: 4124 | 42 ☆─────────────────────────────────────☆
fenge (大风) 于 (Thu Aug 20 09:10:08 2009, 美东) 提到:
澳洲华裔汉学家柳存仁病逝 被誉为“百科全书”
2009年08月20日 09: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柳存仁教授(右)2007年在香港出席一个文化讲座。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8月20日电 据澳洲《星岛日报》报道,世界著名的华裔汉学家柳存仁教授8
月13日在堪
培拉CALVARY医院病逝,享寿92岁。
柳存仁教授曾任澳洲国立大学中文讲座教授、亚洲研究学院院长,退休后被委为名
誉教授和大学
研究员,在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学术研究集中在道教史、明清小说和中国古籍
等方面。
8月14日上午11点,追悼仪式在澳洲国立大学礼堂举行,地点位于ACTON区BALMAIN
CRESCENT与LIVERSIDGE街的拐角处。
澳洲比利时裔著名学者李克曼(PIERRE RYCHMANS)是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的大
学中文
指导老师,与柳存仁教授生前有“管鲍之交”。
...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43 [一种声音]去留与荣辱——《南渡北归》笔记【1】
来源: 千里 于 2016-03-29 09:30:56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国民政府发出训令:“科学
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
‘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对国民党来讲,黄金、贵重文物的搬迁不是问题,成问
题的是那些士林名流的去留行止。他们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共产党也没有闲着。一场
关乎人心、人才的争夺战开始打响。
争夺战的重点是当时中国教育文化的重镇平津地区。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任国民
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了
“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一,各
院校馆所行政负责人;二,因政治关系必离者;三,中央研究院院士;四,在学术上有贡
献并自愿南来者。
听风观涛,平津地区学人内心五味杂陈。
回想1937年7月末,北京沦陷,何基沣将军撤离北平时面对学生曾喊出了“同学们!北平
——我们一定会打回来的!”的誓言。因此,在随后按照国民政府教育部统一安排而撤
离平津的教... 阅读全帖 |
|
x***u 发帖数: 6421 | 44 寻乌调查
毛泽东
一九三○年五月
我做的调查以这次为最大规模。我过去做过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永
新、宁冈七个有系统的调查,湖南那五个是大革命时代(一九二七年一月)做的,永新、
宁冈两个是井冈山时代(一九二七年十一月)〔1〕做的。湖南五个放在我的爱人杨开慧
手里,她被杀了,这五个调查大概是损失了。永新、宁冈两个,一九二九年一月红军离
开井冈山时放在山上的一个朋友手里,蒋桂会攻井冈山〔2〕时也损失了。失掉别的任
何东西,我不著急,失掉这些调查(特别是衡山、永新两个),使我时常念及,永久也不
会忘记。寻乌调查是一九三○年五月四军到寻乌时做的,正是陂头会议〔3〕(二月七日
四军前委与赣西特委的联席会议)之后,汀州会议〔4〕(六月四军前委与闽西特委的联
席会议)之前,关于中国的富农问题我还没有全般了解的时候,同时我对于商业状况是
完全的门外汉,因此下大力来做这个调查。在全部工作上帮助我组织这个调查的,是寻
乌党的书记古柏同志(中学生,破产小地主,曾任小学教师、县革命委员会及县苏维埃
主席,篁乡区人)。在材料上与我以大量供给的,是郭友梅(五十九岁,杂货店主,曾任
县商会长,本城人)、范大... 阅读全帖 |
|
d********y 发帖数: 6566 | 45
[导读]近一二十年,广州不是中国最吸引眼球的城市,但这个城市却是真正的静水流深
,政府的相对节制,以及市民社会的茁壮成长。温和,包容,自由,平等,平民,是广
州的城市精神。
广州 只相信改变
从赵佗建城到“番鬼望波罗”
一座建城两千余年的南中国大都会,既古老又时尚。她的肩上,曾经背负着历史的光荣
与沉重,又不时装载进新的时尚和活力;很老,又很年轻;很传统,又很新潮;很驳杂
,又很纯真,这就是广州。
两千二百年前,一个名叫赵佗的龙川县令的营造,令这座城市有了雏形。之后的一千年
,在以北方为政治中心的好几个朝代,广州一直是一个不太显眼的角色,直到唐朝,广
州才迎来她最初的辉煌:因为这座城市建在珠江边——珠江是通向南中国海和世界所有
大洋的出口,于是广州成为中国一千年里对外国外洋最重要的贸易窗口、文化输出和输
入基地,唐玄宗特地在广州设立了一个叫“市舶司”的管理商船贸易的机构。
南宋时,广州港已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那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
帝国,当时中国的铜钱,就像今天的美元一般通用,外国商人会随船带走大量中国铜钱
,所以朝廷驻广州的贸易官员有一个特别的任务:上外国... 阅读全帖 |
|
d**********u 发帖数: 4124 | 46 ☆─────────────────────────────────────☆
bluewater0 (ocean) 于 (Mon Oct 26 04:45:19 2009, 美东) 提到:
要亡一个国,先亡其学,先让你的人民不知道有其民族文化。
胡适的说法并不对。不是先有一个“国故学”流行,然后大家省称、简称,才有了
国学。
陈独秀讲,研究国学、整理国故好像是在大粪里面找香水,而我们现在是要从西方
引进香水。
作为研究体系的国学才有新旧,作为研究对象的国学没有所谓新旧。
时间: 2009年10月14日上午
地点: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陈来办公室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将于2009年11月1日举行成立大会。此时距上世纪三十年代以
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大学国学院停办,整整过去了八十年。
八十年间,国学饱经风霜,无论其性情还是面貌,都有了很多改变。对此,作为重新恢复的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院长,陈来先生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感触,面对梁启超等四先生所留
下的思想遗产,今天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是要“照着讲”还是“接着讲”?日...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32122 | 47 卷一:古刹蛇踪
正文 第一章 夜幕临雪花飞扬 老和尚匆忙报案
雨,不大不小,不急不慢,从上午九点钟左右一直下到黄昏,大概是天气的缘故,夜幕
降临的似乎比平时早了许多;伴随着夜幕的降临,天空中,雪花代替了冬雨,先是一星
半点,不一会,便突然鹅毛般地大了起来,渐渐地,路上的颜色由黑变灰,由灰变白;
抬头向上向前看,树冠上、人家屋顶上也都抹上了一条条银色的轮廓线,远处黑白分明
的马头墙也变得模糊起来,一眨眼的功夫,银白色的轮廓线迅速侵染、蔓延开去,点变
成了片,线变成了面。如果不是大街上移动的白色小伞和河面上前行的乌蓬船的话,你
会以为这是一幅水墨画《小镇暮雪图》。
路灯早亮了,走一段距离就有一盏灯,电线杆倒是有很多,但灯泡坏了不少。灯光下,
雪花在搔首弄姿,尽情狂舞。
所有店铺里面的灯都亮了,有些店铺的人在上门板,有些店铺的人在打烊。
一路上,不时能看到几个小朋友打雪仗,伴随着孩子们的追逐、嬉戏、打闹之声,还能
听到几声大人们的吆喝、嗔怪和呵斥之声。
电线杆上横七竖八地贴着一些标语,因为光线太暗淡,看不清楚这些标语上写的是什么
,倒是店铺的墙上张贴的一些标语透露了一些信息。
一盏路灯的斜对...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48 陈寅恪晚年心境考
刘正教授的学术博客
关于陈寅恪的晚年心境,余英时先生专门撰写了《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一书加以研究
。他陈述说:
一九八二年友人金恒祎先生旅居美国,主编《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我们偶而
见面,也曾谈到陈寅恪和他的晚年著作。恒祎对我旳一些看法极感兴趣,一再怂恿我把
这些意见正式写出来,《人间副刊》愿意为我提供发表的园地,而且篇幅不加限制。我
经不起他的盛情鼓舞,终于写出了那篇惹祸的长文《陈寅恪的学术精神和晚年心境》。
当时董桥先生主编香港的《明报月刊》对我的文字也有偏好,要求同时刊出此文,这
才流入了中国大陆。生平文字闯祸,事已有有,而未有甚于此者,尚在《红楼梦》争议
之上。但我有自知之明,并不是这篇文字涵有特别的价值或特别的荒谬,而是由于其中
道破了一些历史疑点,为人人心中所已有,适逢其时,竞酿成一大公案,至今未了。这
正应了陈寅恪“人事终变,天道能还”的预言。现在我必须趁增订本出版的机会向金恒
祎和董桥两位老朋友致最诚挚的谢意。无论是功是罪,他们两位恐怕都不能不和我共同
承当。
今天我们已确知寅恪先生当年是熟悉我的《书后》的内容的。那么他自己究竟有过什么
... 阅读全帖 |
|
w***y 发帖数: 179 | 49 一、 史无前例的“九十生”
“我还记得一个有趣的轶事,就是当时在集美的高材生有一个虚荣的憧憬,所谓“九十
生”。即是学业考试成绩,每科都达到九十分以上。可是从来没有人能够如愿以偿的,
不料我的毕业考试成绩,居然实现了,总平均破集美学校有史的记录。”——林连玉自
撰小史
林连玉(1901年-1985年)原名林采居,祖籍福建省咏春县。在闽南语中,“采居”二
字快读,音如“菜猪”,颇为不雅,因此三十岁那年改名“连玉”。
他的父亲与祖父都是当地名儒,在私塾教书过活。书香世家的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
传统教育。不过他父亲身为寒儒,已经穷得怕了,就在他16岁时把他送到亲戚家的药材
店当学徒,希望他能从此往商界发展。三年后,他自认对经商已颇有经验,又娶了妻子
,从此应可在商界安身立命。
吊诡的是,他19岁那一年,厦门的集美学校扩充师范部(后来成为今天的集美大学),
他好奇心起,想测试自己的学力,没想到就考到了第六名!一切免费,家长不必负担,
他父亲因此同意让他到集美大学深造。翌年,他就开始在集美学校师范部文史地系攻读
。由于入学年龄比同辈稍晚,林连玉不敢浪费丝毫光阴,刻苦学习。
...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