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工尺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
wh
发帖数: 141625
1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工尺谱
上次和aldernetwork、xoxo2012等聊起工尺谱;这里转贴古典版朋友的工尺谱和简谱的对照解释,我看明白了不少,转给有兴趣的朋友看看。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winston (哈儿),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Re: 立體的中國古典文學-崑曲桃花扇-四月洛杉磯專業演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25 12:07:02 2012, 美东)
还真不知道小孩票的规矩,昆曲社的汇报演出是免费的。
不好意思,这个写起来麻烦,又要贴图啥的,一直懒得动。话说工尺谱,我也就是知道
点皮毛,让我拿起一页工尺谱,我也不会唱,当然,我拿起一份简谱,也唱不出来,乐
盲,不认谱,呵呵。不过倒可以简单说一下。
昆曲分南北曲,南曲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对应简谱的12356;北曲七声音阶,宫商角
变徵 徵 羽 变宫,对应1234567。不过在工尺谱中记录音高的谱字并不用宫商角徵羽,
而是如图的上尺工凡六五乙(1234567)等。
昆曲讲究依字行腔,声腔就以工尺字记录在每个字的右边,举个例子,前些时候我贴的
长...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0018
2
这不就是简谱吗?工尺谱的我没放。
j*j
发帖数: 5564
3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工尺谱
谢谢文豪!
学习了,对工尺谱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以后被alder侃晕的机会可以少一点 :)

的对照解释,我看明白了不少,转给有兴趣的朋友看看。
m*********e
发帖数: 565
4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工尺谱
当年自学5线谱时觉5线谱真麻烦。现在陪女儿练琴,觉得5线谱很直观。
看来这工尺谱也一样,看多了就一样了。
y*****o
发帖数: 44
5
袁安圃(1904-1963),名樊,別號蘿庵,以字號行。蘇州人。弱冠後習曲,工五、
六旦。嘗請益於俞粟廬,並得俞振飛拍曲助教。二三十年代間,時與俞振飛、殷震賢、
項馨吾、翁瑞午、徐子權等曲界人士合作彩爨。
1926年,高亭公司出版一批崑曲唱片,其中就有袁安圃的《遊園》唱片計兩張。
這次上傳的四段mp3即爲這兩張唱片的全部:【步步嬌】一面、【醉扶歸】一面、【皂
羅袍】一面、【好姐姐】接【尾聲】一面。由於所據版本噪音過強,歌聲的音色十分模
糊,本人於音頻制作的技術十分外行,祇能就自己所能稍加處理,敬請諸位原諒。 《
遊園》恐是崑曲中最膾炙人口之一折。1925年(灌片時間)的這份珍貴的資料(同時還
有項馨吾的唱片),使七十五年後的今人得以大概了解當時清曲界五旦唱腔的一般風貌
。以下僅僅是從袁氏所唱《遊園》選擇比較顯著的一些問題略作探討,所述多有疏失,
歡迎各位指正。
聽《遊園》札記
1. 序
聽袁氏此片,信夫崑曲之行腔,元尚簡勁,其所謂行腔者,行氣而已。今人唱曲,
曾不以行氣爲事,迺競於工尺,遂不復其神氣。於是聲日多而腔日繁:徒增工尺者有之
,做腔以...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937
6
还真不知道小孩票的规矩,昆曲社的汇报演出是免费的。
不好意思,这个写起来麻烦,又要贴图啥的,一直懒得动。话说工尺谱,我也就是知道
点皮毛,让我拿起一页工尺谱,我也不会唱,当然,我拿起一份简谱,也唱不出来,乐
盲,不认谱,呵呵。不过倒可以简单说一下。
昆曲分南北曲,南曲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对应简谱的12356;北曲七声音阶,宫商角
变徵 徵 羽 变宫,对应1234567。不过在工尺谱中记录音高的谱字并不用宫商角徵羽,
而是如图的上尺工凡六五乙(1234567)等。
昆曲讲究依字行腔,声腔就以工尺字记录在每个字的右边,举个例子,前些时候我贴的
长生殿-弹词-七转,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0/Xiqu/31170059.html
部分工尺谱如图。在七转的右边还有“转上调”几个字,这就是这个曲子的调名,因为
弹词前面都是尺字调,到此曲转成上字调,所以说“转上调”。昆曲曲笛共有七调:上
字调,尺字调,小工调,凡字调,六字调,正宫调,乙字调。对应于西乐的降B,C,D,降
E,F, G, A调。严格说来,调高并不是一一对应,以前昆笛是平均笛孔,一根笛子可以
吹...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7
你在学琵琶或二胡吗?
中国是不是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工尺谱有上尺工凡六五乙七个音阶。昆曲工尺谱有些
唱腔标记无法用五线谱或简谱表现,学昆曲最好学工尺谱,不过据说现在科班都用简谱
了。
维基说“波斯、阿拉伯一帶以及印度等地方,由於他們有獨特的音律系統,能產生比西
方音樂的12個半音-甚至24個微分音更多的音高,相對而言,他們的音階系統變會變得
更為複雜。”(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F%B3%E9%98%B6)不知道他们有
没有古谱留存。中国现存的古谱大概没有细分音阶的,照维基的说法,琴谱是指法谱;
琵琶有指法谱和音高谱两种,音高谱用的是工尺谱;二胡也说用工尺谱(https://
zhidao.baidu.com/question/176940103.html)。估计基本就分指法/指位谱和工尺谱
这两种……

C
wh
发帖数: 141625
8
好啊好啊。你知道这种演出,四岁小孩需要买票吗?哎你有空的时候别忘了说说工尺谱
,你上次说有机会说一说,哈哈。工尺谱是用宫商角徵羽来记的吗?工尺谱不是古琴谱
吧?古琴谱好像就是手势记录?
w*****n
发帖数: 937
9
估摸着会有这个问题,我也不清楚。不知道这到底是哪个谱本的问题,如果工尺谱“堂
”字的工尺音间有个点的话,就可以和简谱契合,如果有个点就是撮腔或迭腔的标识(
撮腔和迭腔都是昆曲腔格,会导致乐谱上的一些小变化),不过这里没点,就不知道了
。也有可能是当年老师教下来的唱法就是如简谱的唱法,我没有细细比较过弹词的工尺
谱和简谱不同版本的区别。
说散板,也不能叫自由控制,因为这个唱法节奏是老师口传拍曲一代代传下来的。
n*n
发帖数: 456
10
来自主题: Xiqu版 - 曲学名词--度曲与制谱 ZZ
【度曲】
曲学名词,即唱曲。度,与歌唱同义。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曰:“张
平子始言‘度曲’,《西京赋》所谓‘度曲未终,云起雪飞’是也。”明沈
宠绥《度曲须知》就是研究度曲的专书,解说南北曲的歌唱和念字的格律、
技巧与方法。吴梅《顾曲麈谈》“度曲”章,也多讨论与歌唱有关的五音四
呼、四声阴阳以及出字、收声、归韵和曲情等问题。 王季烈《寅庐曲谈》
“论度曲”更详叙唱曲腔格的规律。明清以来善唱曲者,谓之“度曲家”。
【制谱】
曲学名词,亦称“谱曲”,俗谓“打谱”、“打工尺”。即依照曲词的内容
和曲词的四声阴阳清浊,就原曲牌的旋律进行调整加工,使原曲牌旋律和新
的曲词紧密结合,但须保持原曲牌的主腔旋律,这就是“谱就字”和“字就
谱”的辨证结合,作到字正腔圆、表情达意,又有原曲牌的旋律特征。南北
曲制谱长期以来已形成一套完整体系。王季烈《寅庐曲谈》“论谱曲”谓有
制谱四法,即“点正板式,辨别四声,认明主腔,联络工尺”。吴梅的《顾
曲麈谈》谓“制谱者审明其词曲中每字之阴阳,而后酌定工尺,又必依本牌
之腔格而斟酌之”。有唱曲者“依字行腔”,必先有制谱者“依字订谱”。
按字之四声阴阳制谱、唱曲,
i******n
发帖数: 538
11
来自主题: Xiqu版 - 京剧老生的唱——以字行腔
1、开口呼。开口呼发音时气流几乎无阻力,韵母无韵头。如ge(哥)、nan(南)、
kai(开)、zhao(照)、zhang(张)等字都是开口呼字;
2、齐齿呼。发音时气流以牙齿为阻力,韵头为i或韵母为i的称齐齿呼。如zi(子)、
jiang(江)、liang(梁)、miao(苗)、xiao(晓)、jie(结)等;
3、合口呼。发音时双唇微合,韵头为u或韵母为u的称合口呼。例如bu(布)、yuan(
员)、gua(瓜)、zhua(抓)、zhuang(庄)等;
4、撮口呼。发音时双唇撮起,韵母为ü或韵母的韵头为ü的称撮口呼。例如nü(女)
、jue(脚)、jun(军)、lü(绿)等称撮口呼字(中间两个字韵母中的ü已按拼音
规则改成u)。
旧时京剧界有“明四呼,辨五音,正四声”之说,又云:“凡读字五音为经,四呼为
纬,经纬分明,音乃清真”。京剧唱、念虽有行当和流派的不同,但别四呼,审五音,
正四声,出字、归韵、收声讲究气息,却是共同的。
京剧唱、念要求分清四呼的目的至少有两点:一是达到吐字清;二是达到口形正。四
呼是以吐字时的唇形来对韵母分类的。唇形的准确与否对正确的归韵极有关系。...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4466
12
来自主题: Xiqu版 - 元曲与昆曲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据不完全统计,大约
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
,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
,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   曲牌是昆曲中最基本的
演唱单位。全国共有300多种戏曲曲种,在音乐体系上分为两种:板腔体和曲牌体。绝
大多数剧种是板腔体,少数是曲牌体。而昆曲的曲牌体是最严谨的。据民国年间的曲学
大师吴梅统计南曲曲牌有4000多个,北曲曲牌有1000多。常用的也仅200多个。最流传
的南曲曲牌如《游 昆曲《玉簪记》园》中的【步步娇】,【皂罗袍】,【好姐姐】、
《琴挑》中的【懒画眉】,【朝元歌】。这两出戏也是用来为男女演员打基础的。故昆
曲中有女学《游园》,男学《琴挑》的说法。
北曲,"端正好","新水令","醉花荫","点绛唇","粉蝶儿","斗鹌鹑","一枝花","
集贤宾",等八套。昆曲中在应用曲牌时构成联套,(又称套数)通过联套的选用、调
剂、对比组成一个整本大戏的音乐和文学结构,基本上一出戏是一个套数。
曲...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3
嗯,工尺谱是用宫商角徵羽来记的吗?我只知道最早写工尺谱,唐宋变成燕乐半字谱。
但似乎都没看过。看过一点古琴谱,那是工尺谱吗?好像是记载手位、弹拨指法,并不
是记载声调。早先的乐谱都失传了,所以没法恢复比如最早的广陵散,现在看到的大都
是明清以后加工过的乐谱。我就奇怪为啥都失传了?中国的音乐记录好像不如西方么?
西方记谱很清楚,中国好像看着明清的谱子演奏还是有争议。
对了每个调子好像有各自特性。商调是不是比较悲伤?还有词牌也是,我学过忘了,回
头去查笔记。
我是道听途说高音部分不是按频率平均划分,所以那些用数学分析创作的总要伤脑筋,
不能达到“完美”。你说人耳分辨怎么约束,按频率平均划分的在人听起来不是标准音
阶?好像说是人耳听到的和标准频率不一样。
wh
发帖数: 141625
14
嗯,工尺谱是用宫商角徵羽来记的吗?我只知道最早写工尺谱,唐宋变成燕乐半字谱。
但似乎都没看过。看过一点古琴谱,那是工尺谱吗?好像是记载手位、弹拨指法,并不
是记载声调。早先的乐谱都失传了,所以没法恢复比如最早的广陵散,现在看到的大都
是明清以后加工过的乐谱。我就奇怪为啥都失传了?中国的音乐记录好像不如西方么?
西方记谱很清楚,中国好像看着明清的谱子演奏还是有争议。
对了每个调子好像有各自特性。商调是不是比较悲伤?还有词牌也是,我学过忘了,回
头去查笔记。
我是道听途说高音部分不是按频率平均划分,所以那些用数学分析创作的总要伤脑筋,
不能达到“完美”。你说人耳分辨怎么约束,按频率平均划分的在人听起来不是标准音
阶?好像说是人耳听到的和标准频率不一样。
f****i
发帖数: 9419
15
我实在无法想象谱都不认,怎么对比春江花月夜和蓝色多瑙河,你想比什么呢?比配器
,比和声?还是比意境?确实有
些东西不需要内行来做定论,但是问题在于无论多么外行起码的理论基础知识是要明白
的。不了解西方音乐历史,同样
不了解中国音乐历史的人,怎么能够对比出什么来?就说你举的例子吧,春江花月夜有
古曲谱也有近代曲谱,还有所谓
的近现代曲谱。古曲谱早已无法可考,近代曲谱,你不懂工尺谱和减字谱,你怎么对比
?而且工尺谱和减字谱本身记的
就是骨架,能够有多高的演奏水平就看演奏者悟性,很多高水平的演奏要看你的血肉添
的如何,对演奏者加花儿和即兴
演奏水平要求很高,更多是要有口口相传的传授才行。这个和五线谱后期体系有着不一
样的要求。近现代则是改谱子,
把谱子翻译成五线谱,但是按照中国音乐的记谱和传统,现有的五线谱记谱只能算是一
家之言,根本谈不上是曲子全
貌。我想请问,N多不同或者您不懂的地方,你咋能给出立论“中国的近代音乐和西方
近代音乐从理论到形式到立意到规
模到复杂程度都相差太远。”音乐理论上,中国纯律最高有过360律,立意,呵呵,我
没看出啥可比性,复杂程度.......
除了中国音乐本身
f****i
发帖数: 9419
16
这里说的黄河明显是黄河协奏曲,根据黄河大合唱改编的。而且就艺术价值和结构的紧
凑性以及配器进步性,黄河协奏曲确实要比黄河大合唱更好。这是时代进步引起的作曲
技法和水平进步,中国在民国时期上海音乐学院只是叫上海国立音专。而且我说的是音
乐水平是跟当时社会风气有关系的,掌握这部分技能的人思想是否有碰撞才是音乐真正
能出精品的根源。而且中国古曲都是用工尺谱和减字谱记载的,这些谱子都是主干,这
些经典曲子都是演奏者自我演绎的。中国古代演奏者都是要口口相传的,一个曲子同一
个工尺谱,一千个人可以演奏出一千个不同曲子。
另外,这个算谁的政绩,我不置评,我只是说那个时候人得理想和激情是音乐作品出现
精品的主要原因,侧面佐证的是说当时全面都是黑暗的社会根本就说不通。
f****i
发帖数: 9419
17
这个问题太大,基本要写的内容涵盖比较全,几十万字都写不清楚。我就简短些说说。
一,中国本身的音乐体系和西方是不同的,所以,从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音乐就开始走
上了西化的路子。中国音乐体系讲求的是一种意境,很多时候古代一首名曲和现在我们
知道的同名曲子根本不是一回事。中国的减字谱和工尺谱就导致了很多大师演奏的曲子
和曲谱上同名的曲子根本可以说不是一首曲子。因为减字谱和工尺谱只给了估价,而曲
子各种的花儿之类的血肉要靠自己添上去。这就导致了,实际上一首曲子的谱子因为某
个古人有名但是和你想象的古曲已经不是一首曲子了。五线谱在记谱方面对普及很有用
,所以很多人都尝试把中国元素用西方作曲体系来进行记谱和流传,这就可以如实的拷
贝出最佳版本的某些名曲。实际上这就是民族乐派的范围。中国自身拥有音乐体系,所
以,西方音乐体系对于中国来说就是从头再来。这也导致了,开始中国民族乐派尝试道
路的时候,初期的西方音乐素养还是不高的。中国音乐学院鼻祖级的音乐院校也开始只
是叫国立音专。开始时期的这种中国元素融入的尝试都只是简单的歌曲,手法非常稚嫩
,但是很朗朗上口。比如送别,很多人都会知道,但是实际上就是跑单音...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征文】玩个李清照的游戏
就是啊,我也觉得工商角雉羽的谱子应该有吧,怎么会全没了呢。古琴不是有工尺谱么
,也失传了还是后人看着工尺谱也唱不出来?
w*****n
发帖数: 937
1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征文】玩个李清照的游戏
随便说说曲谱,我只知道一点皮毛,抛砖了。
常见的是工尺谱,记载的是音高和板眼,板眼即节拍,标记哪几个音是一拍;而曲调的
调高是由曲牌的宫调所决定的。所以只要有工尺谱,原则上词曲就可以唱出个大体来。
楼上提到的九宫大成谱记录了几千支曲子的曲谱,包含了一些唐宋词,所以说这些词的
唱腔并没有失传,至于这些曲调是不是就是宋词调子原来的样子就不知道了,毕竟传了
元明清那么多年。
关于同一只词牌音乐是否相同的问题,我猜不同词应该有不同之处,即使词牌相同。其
实我没有研究过现存的宋词曲谱,只能根据我了解的昆曲曲牌来说。昆曲中相同的曲牌
,音乐并不完全相同,比如同一个曲牌【懒画眉】的音乐,牡丹亭-寻梦中的和玉簪记-
琴挑中的曲子就挺不一样,即使同在玉簪记里几支不同的【懒画眉】,音乐也不尽相同
,但同一个曲牌通常听起来会觉得耳熟,因为它们有一些共同的旋律特征,有研究的称
作是主腔或基调。而那些不同的部分,应该与具体曲子里填的字词有关,昆曲的一大特
征是依字行腔,比如平声的字,谱曲后唱出来就还得是平声,要是唱出来是上声的音就
不合适了,“春红”变“蠢红”就出格了。因此新做出来的传奇拿去演唱的时候,都会
根...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1257
2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轉载︰ 陆文夫和瞎子阿炳
出于对淫曲的好奇心,查到了有人反对这个说法
知心客竟然是《天涯歌女》的原型
《知心客》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4RJqldturHA/
听了就知道和二泉映月没有任何关系
二泉映月起源于道乐的说法靠谱
http://bbs.thmz.com/thread-1542403-1-1.html
近日有媒体刊出冬苗的《陆文夫遗憾未写出瞎子阿炳》一文,文章第三节,冬苗问陆文
夫的一段文字中述及:“《二泉映月》并非阿炳创作,源出风月场中的《知心客》。”
此言令人惊骇,不知根据从何得来?
我手中正好有杨荫浏写给黎松寿的来信复印件(是黎松寿夫人提供的),有两
次在信中谈到《知心客》,谨录出供读者参考,以正视听。
杨荫浏于1978年9月27日给黎松寿的一封信中说:“(上略)古怪的说法,愈
来愈多。有人说,阿炳的《二泉映月》,脱胎于民间小曲《知心客》。而且说,这是‘
无锡市政协地方志编辑委员会肯定了的材料’。若让此说成立,则无异于成人阿炳的二
泉映月一文不值。为此我已写信给无锡市政协,问他们有何根据,是如何肯定的。尚未
得回信。...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22
2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筝2----历史及变迁
在春秋战国时期,筝就盛行于陕西,甘肃一带,公元237年李斯上书秦始皇时,
写到“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骨卑)--(一个字,但偶找不到//blush)而歌乎呜呜,
会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则是秦筝的出处了。
据<<礼。乐记>>的佚文,筝是“五弦筑身也。”早期的五弦发展为汉代的十二弦筝,
进而为隋唐的十三弦筝,明代增至十四,五弦。直至近代才出现了十六弦筝。
现代我们普遍用的是二十一弦筝。
张永<<元嘉正声伎录>>载有“但曲”七首,广陵散就是其中之一。
传统的曲谱是工尺谱,但现在我们用的是简谱。谁有工尺谱,借偶瞧瞧吧!
秦筝自早年传入中原,赵,郑,楚,吴相继流行,后来,随着客家人的三此大
迁徙,遂传遍中国。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民俗,方言等因素的长期影响,并于当地
的民间音乐互相吸收融合,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通常我们称七大流派。
(1)古以“秦声”见称的陕西筝。
(2)郑卫之音的河南筝。
(3)齐鲁雅韶的山东筝。
(4)武林逸韵的浙江筝。
(5)闽南诏安的福建筝。
(6)韩江丝竹的潮州筝。
(7)中州古调的客家筝。
此外,早在我国南北朝时,古筝已传入古代的朝鲜,唐代东渡日本,南进缅甸,元代又传
w****w
发帖数: 14828
2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征文】品茗听琴
工尺譜和古琴譜不同。 工尺譜是以7音寫成的字譜,但原理上是和西洋音樂的8音階類
似。古琴譜則是文字譜,包涵音高,指法在內,是古琴特有的樂譜。
w*****n
发帖数: 937
2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征文】玩个李清照的游戏 (转载)
工尺谱里标板眼,就是标示音长节奏的,不过说起来有些复杂,改
天贴个工尺谱谈谈
wh
发帖数: 141625
24
非常谢谢你!我对照看了“佛堂倒斜”的工尺谱和简谱,其他都认出来了,就是“堂”
对应的“3 32”不知道第二个“3”是怎么弄出来的,看工尺谱里只有一个“工”字。
这下明白很多啦,板眼控制音长和节奏,但散板的时候节奏就由乐师或演唱者自由控制
是吗?多谢你啊,这么详细!

n*n
发帖数: 456
25
来自主题: Xiqu版 - 曲学名词--音名与唱名 ZZ
【音名】
音乐术语。对固定高度的音所定的名称。中国古代律制中的十二律以黄钟、
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作
为十二个固定高度的音的名称。七音律制中,则以宫、商、角、徵、羽、变
徵、变宫为名称,民间传统则以“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
乙、仩、亻尺、仜 ”为名称。在近现代则通用以C D E F G A B为固定高度
的音的名称,当固定音发生变化的时候,则用升、降号来表示。
【唱名】
音乐术语。为了便于发音和区别音级,常用七个拉丁文的音节来表示自然音
阶中的七个音名的唱法,即用 do re mi fa sol la si 。 中国工尺谱中的
上、尺、工、凡、六、五、乙等音名,亦为唱名,六、五、乙的低八度则唱
作合、四、一。 唱名法又分为固定唱名法和可动唱名法。以绝对音高为基
础,C唱do,D唱re,E唱mi等,无论何调,永远不变,为固定唱名法;以相对
音高为基础,其唱名不固定,以调别为准则,C调以C唱do,D调以D唱do 等,
唱名随调式而变,为可动唱名法,亦称首调唱名法。中国古代两种唱名法都
有,宋代工尺谱、俗字谱均用固定唱名法记谱,民间
i******n
发帖数: 538
26
来自主题: Xiqu版 - 学唱“伍员在头上换儒巾”
我经常用软件调这个调。现在E调的都唱得没问题,比较轻松。工尺不太高的F调也能唱
,工尺高的,节奏快的,F调就有些勉强。但我用E调的唱,就觉得劲和力气提不起来,
有点瘟。用了F调或高的,劲头自动就跟上来了。
我想趁现在还年轻,用高一点的吊一吊嗓子,有个基础,以后老了气力不行了,就有余
地把调降下来。我大概自己瞎唱了一年多吧,把调从降E差不多升到F了,感觉再继续多
练习,也许能把这个F调稳定下来。
老生行的名家在中青年嗓子好的时候,都是能唱到F调的。特别是我学习的谭余杨这一
脉。杨宝森在他三四十岁嗓子好的时候能唱到F调的,谭富英中青年时期也是F的,余派
好的也至少也在F。这也是努力的一个方向。
W***n
发帖数: 11530
27
来自主题: Xiqu版 - 粤剧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2%B5%E5%8A%87
粤剧花旦常見造型粵劇,原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1],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
在廣東、廣西粤语区出現[2],是糅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
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
又稱為戲棚官話。[3][4]到了清朝末期,知識分子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
粵語廣州話,使廣府人更容易明白。[5]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6]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
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
目录 [隐藏]
1 歷史
1.1 元朝以前
1.2 元朝
1.3 明朝
1.4 清朝
1.4.1 禁止演出
1.4.2 恢復演出
1.4.3 海外演出
1.4.4 志士班與文明戲
1.5 民國初期
1.6 1949年後
1.7 当代
2 行當
2.1 化妝
2.2 戲服
2.3 頭飾
3 表演工藝
3.1 唱腔
3.2 身段
3.2.1 表演方式
3.3 說白
3....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28
一呢,中国律学中是出现过所谓十二平均律的,朱载堉曾经解决过十二律的无法回归黄
钟的问题。所以,理论上,中国音
乐史中律学方面是有过十二平均律。但是十二平均律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不够纯,所
以,事实上,真正的钢琴上的音律
如果你是按照所谓校音器一板一眼的完全按照十二平均律的振动来调律,那么必然会很
别扭。这也是十二平均律虽然解
决了转调等问题的情况下,中国音乐却很少采用的原因。其实你听听中国乐器就可以明
白,中国很多丝竹乐器,尤其是多
弦的弦乐器,直接扒拉一下,就可以出现很好听的五度乐音。这就是五度相生律的最大
优势,另外,我记得好像西方在很
早的时候,律学上也是采用类似三分损益法定律的。所以在18世纪之前,西方也经常会
有最后转不回来音的情况出现。我
记得有个资料里面就说过至少格里高利一世那个时候就常出这事。
二,中国音乐很多的东西讲究随性和天赋,所以音乐上的造诣成就高低立判。中国一直
沿用的工尺谱和减字谱等就是证
明,一首曲子实际上,中国的谱子一般来说是主线骨架比较多,能够把血肉填的是否风
采飞扬和丰满就看演奏者的能耐。
这就产生了,一谱百曲,甚至一谱千曲的事情屡见不鲜。不是得到大师
f****i
发帖数: 9419
29
行了,我们是不用谈了,您无知的程度已经表现出来了。律学是什么都不清楚还与和声
音乐比较,哈哈哈,牛,您真是
牛。呵呵,另外,音乐方面您就还是闭嘴吧,免得污了这个词儿。您估计连工尺谱和减
字谱都没听说过吧?我呢是不指望
您看过了。自己去查查中国十二平均律出来的时候,西方在什么时期。歇了吧您呐
f****i
发帖数: 9419
30
自己去学学钢琴的旧约全书叫什么去吧,去查查西方音乐中被称为三位一体的三位是哪
三位吧。另外,律学是基础的科学
研究,和应用你放在一起比较你不觉得可笑吗?调律和律学等同?你开什么玩笑呢?中
国纯律的研究更是比西方全面,还
有,用纯律的是中国,唉,我咋说你呀。音乐这个边儿你还是别拿出来摸的好。这个肯
定不是你的领域,你还没说呢,你
听过工尺谱和减字谱是啥不?
f****i
发帖数: 9419
31
一个人能够说出某些公式是靠语言来决定是否能够发展出来的,我也不指望你能看出我
的类比。呵呵,看来九章算术和周
鶻算经里面的东西都不是靠中文记录的。你说的这种立论不就是和说中文环境下不可能
出现音乐调式和记谱方式吗?那么
你告诉我,为啥中国没发展出五线谱,却有工尺谱和减字谱来记录?因为西方人发展出
的公式,用了西方字符来表达公
式,然后你就给我来一句,中文不可能发展出微积分,你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回答你?除
了给你类比一下还有希望让你知道
自己的问题,指望通过逻辑论述让你明白,我个人认为很难。事实上,你连例子都看不
懂,也证明了我没有白费功夫给你
长篇大论的论述是对的。
f****i
发帖数: 9419
32
就这个逻辑.......A-A1,B-B1,当A和B,A1和B1拥有相类似性质的时候,又没有直接
证据证明两者豪不相关,那么他们
拥有相同的产生过程,为什么不能类比一下?A是西方字母文字,产生了公式作为工具
,里面都用得西方字符A1。B是中
文,产生了同样作为工具的记谱公式B1。同样西方字母文字体系产生了五线谱,而中国
没有一定根据西方字母体系产生了
五线谱,而用了中文产生了工尺谱和减字谱作为记谱公式工具。按照你的逻辑因为A先
比B产生了A1所以,B是产生不了类
似作用的B1的。你认为你的逻辑对吗?难道不武断吗?那么请问,中国古代的数学典籍
都拿什么记载的?
a******0
发帖数: 262
33
知道概念和懂得欣赏是两回事,尤其视觉和听觉艺术这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东西。当然
你懂归类懂术语固然难得,但是和外行大谈术语以期压倒对方的手法,要不是你心虚,
就是你的对本行的领会也没有融会贯通。难不成你非要知道画家用什么颜料才能欣赏一
幅画么?
五线谱我看了几年了,和弦理论也知道些基本。至于什么工尺谱,减字谱,我不懂,有
关系么?看过古琴的谱,完全就是一意识流,难怪《广陵散》失传了。
你强调中国文化中人的因素,表演者的修为,欣赏者的悟性,山水的留白。这我都很赞
同的。老祖宗这方面就是钻研的深。可是这跑题了。我们谈的是逻辑,是科学的方法,
是不受人主观影响的可重复的,这一切都与前面说的恰恰相反。我们也许有谱,有律,
可是有祖宗研究过音阶和频率的关系么?有祖宗研究过为什么有些音在一起和谐有些音
不和谐么?再比如绘画和雕塑:有祖宗研究过黄金分割么?有祖宗研究过色彩理论么?
有祖宗研究过透视么?中国到清代绘画还是平面的,没有明暗,而且透视也不正确。充
其量小学水平。即便你一朵桃花一片竹叶如何简约如何巧妙,你的透视是错误的,你画
的就不过是你的臆想,脱离实际的。脱离实际的东西,虽然具有艺术价值,但
f****i
发帖数: 9419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广陵散是嵇康写的吗
不是嵇康写的,但是嵇康的版本最有名,也据说最好。现存的估计也不是嵇康的版本曲
目,很多现存古曲都是神奇秘谱上还原出来的。中国古代记谱是记骨架,工尺谱和减字
谱都是如此,所以对演奏者天赋要求很高。一般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叫一谱百人百曲,就
是说一百个人弹同一个谱子可以弹出一百首曲子。虽然是一个谱子出来的,但是真要按
照现代的记谱法和认知,根本可以说是不同的曲子。很大程度上看演奏者天赋如何,天
赋好的就是天籁之音,天赋差的基本上没啥听头。这一点和欧洲古代的即兴曲方式很像
,很多中国曲目都是大师级的人物根据谱子演绎出来,然后口口相传,好听要点都不在
骨架上,而在于如何处理骨架的衔接,所以,很多中国曲目要看派别的传承。
以我个人来说,嵇康的版本失之淳厚,和古琴本质有些冲突,嵇康版本应该说是所有处
理中戏剧性冲突最强,说的过分点的话就是最偏激的。
M******8
发帖数: 10589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一里
一里,本意是表示长度,即500米。从古至今,一里表示的长度有所变化,周秦汉时期
一里=415.8米,清光绪时期将一里=576米,到了1929年,一里=500米。
目录
里的换算
里的演变
记载
秦汉里的长度
商朝长度
民国时期的长度
方圆一里
古代一里
展开
里的换算
里是描叙长度的单位,在历史上,一里所表示的长度大小不尽相同,以下是不同时
期一里所描叙的长短。
周秦汉,一里=415.8米
=1800尺÷415.8米=0.231米(一尺)
清光绪,一里=576米
=1800尺÷576米=0.32米(一尺)
1929年,一里=500米
里的演变
记载
中国里的长度及其演变,无论今人关于度量衡的著作和古籍记载,都很少谈及。著
名中国经济史专家梁方仲先生在所著《中国历代度量衡之变迁及其时代特征》中说:“
自汉代以后,历代计算长度,都是自尺以上,到丈为止。至清光绪34年(1908年)重定度
量衡制时,……才明文规定于尺之外,另立里制。①所以,中国里作为计算道路等的长
度单位在制度上确立得是很晚的。但这决不是说中国古代没有里这种长度的概念,相反
这种概念当时应用很多。如《汉书·西域传》所载数十个... 阅读全帖
x*****7
发帖数: 7326
36
引自百度百科<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曲作者刘炽从小随民间艺人学习鼓乐。九岁时身为银行职员的父亲失业,三
代人生活坚难。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到西安三仙庙里打扫佛堂,以此混口饭吃。庙里有一只古乐队,
于是刘炽便学起
了唐代古乐,师从富振中(在古乐界德高望重)学习了萧、云锣、全部打击乐器和佛曲
领唱。和笛子师
傅王六爷(古乐界笛子权威)的笛,这使刘炽成为古乐队中的“全才”,擅长云锣、笙
、笛、记工尺谱的
演奏的刘炽很早就显示出他的艺术才华,成了一名优秀的小演奏员,给他以后的音乐创
作打下坚实的民
族音乐基础。
哈哈, 不但是民国期间成长的, 而且从唐代古乐中吸取了精华. 我现在想看<神韵>晚会
了.
l*******o
发帖数: 5673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艺术最薄弱的是音乐
快回家翻书看什么是“工尺谱”
T**********e
发帖数: 29576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艺术最薄弱的是音乐

工尺谱比简谱还简陋,靠这个搞点戏曲唱腔还行,没法发展音乐。
l*******o
发帖数: 5673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艺术最薄弱的是音乐
噢,要复杂的?工尺谱本来就是中国版本的通用简谱。
中国早先用的雍门周文字谱,音高、节奏、弦序、指法、徽位什么都有,一个乐句详细
记下来好几十个字的篇幅,一般人根本练不来。
后来搞了简化版的减字谱,还是异常罗嗦,光是指法组合的类型就有一个KB的容量。
f****i
发帖数: 9419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文化唯一领先世界的是饮食
你都不懂中国音乐就别扯淡了,中国谱子和国外谱子根本不一样,减字谱和工尺谱不是
五线谱。都是记的骨架,按照五线谱标准,中国高山,流水就就得算几十个传世作品,
为啥?中国一谱百人演奏就出来百曲,你按照西方记谱法,那就是不同的曲子。还100个
,你丫的别跟我扯淡了。大多数认同?告诉你,贝多芬晚年很多作品都不被你所谓的大
多数人认可。懂不懂?因为听不懂,太晦涩。只有学了很深和声的人才会欣赏得了。你
以为这就不叫传世了?蓝色多瑙河认同的多不多?丫的有点音乐素养的资深票友都划为
轻音乐。你还认同大多数。你还好意思跑出来跟我叽歪传世。说了这么多你说了个P的
传世标准?你巴赫平均律听过么?还欧洲小国,你丫的别跟我说奥地利吧。
你丫的连中国古代鄙视石建筑,认为木质建筑才彰显身份都不知道?真是无语了,古代
达官贵人也就是所谓的高层,认为自己住石头造的房子是对自己的侮辱,明白么?木头
都要去特殊产地运过来盖木头房子。靠,这简直就是无知者无畏了。还不会,还石性,
我真的对你感觉……无语。
f****i
发帖数: 9419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文化唯一领先世界的是饮食
这个不是中国人怎么看的问题,中国音乐记谱法上偏向于人的天赋,中国历代的演奏大
师,都基本上是作曲者,同一个曲谱不同人弹不出来完全不同。和西方的即兴演奏比较
类似。比如说,莫扎特很多即兴演奏的曲子水准甚至比用五线谱作曲的曲子要更好。有
些即兴演奏则更差,可是基本上即兴演奏最好的演奏肯定比纯粹记谱作曲的平均水准要
高。所以,中国记谱法在曲子流传上有天然缺陷。但是即便如此曲目数量也并不太少。
这就是为什么我前面说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是强调精英化和天赋的。虽然天赋好不代
表就能成为大师。所以,同一首曲子的减字谱或者工尺谱,你可以默认中国有多少音乐
大师,就有多少个曲子。这个可不是西方演奏二次演绎的那种微小改动,那是真的除了
骨架血肉都是演奏的时候填上去的。甚至同一段,音符根本完全不一样。中西方音乐各
有优劣,不过说什么中国传世作品100首,LOL、纯粹无知得人才会说。
而且头次听见建筑设计,不包括庭院,只是房子。而且必须是石头房子,中国人太悲催
了,好木头这口儿,古代有点身份的根本不住石头房子,认为掉份儿,所以,中国建筑
审美和艺术都是以这个需求来进行创作的。很多当时史书上有名号的人,有点钱肯...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42
这个说起来太非篇幅了,大晚上的说不了呀。中国音乐以韵为主,在记谱法等载体上,
显然西方更好。所以,我才让他说民族乐派定义。这个要说得去历史板块说了,这地儿
说太细没用。另外,中国在乐器记谱法上主要用减字谱和工尺谱。律吕字谱和前两者不
太一样,这个要说太多,但是律吕字谱事实上在乐曲传承上用的不多,更多用于记录音
高。你老这么一段话延展开够一篇论文了都。
b********n
发帖数: 38600
4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庆祝国庆贴歌: 我的祖国
刘炽从小随民间艺人学习鼓乐。九岁时身为银行职员的父亲失业,三代人生活坚难。为
了减轻家庭负担,他到西安三仙庙里打扫佛堂,以此混口饭吃。庙里有一只古乐队,于
是刘炽便学起了唐代古乐,师从富振中(在古乐界德高望重)学习了萧、云锣、全部打
击乐器和佛曲领唱。和笛子师傅王六爷(古乐界笛子权威)的笛,这使刘炽成为古乐队
中的“全才”,擅长云锣、笙、笛、记工尺谱的演奏的刘炽很早就显示出他的艺术才华
,成了一名优秀的小演奏员,给他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坚实的民族音乐基础。12岁时(
1933年)因家贫困,考入西京印书馆,在铸字车间当童工。15岁那年西安事变发生,整
个西安沸腾起来
电影《英雄儿女》DVD封面
电影《英雄儿女》DVD封面
。刘炽每天上街为印书馆卖“号外”从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中悟到中国大地希望曙光的
所在。听说离西安不远处有一支红军队伍,就偷偷离家,步行90里,1936年12月25日到
了云阳镇。当时便参加了工农红军,当时任红军留守处处长、前红三军团副参谋长、29
岁的伍修权将军亲自给他戴上的红军帽,发了红军装。最初被送进红军大学当学员,后
又到“红军剧社”当小演员。从此,刘炽从一个铸字的童...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44
来自主题: Texas版 - 父母去看神韵表演,值吗?
汗,请您别侮辱中国古典音乐行吗?您父亲爱好中国民乐,请问知道点基础的工尺谱和
减字谱吗?能说出多少民乐调式?
S***n
发帖数: 2932
45
见我下面的回帖。宋徽宗时期宫廷乐团号称500人。shit。。。金人过河全废了。
中国工尺谱?
x**8
发帖数: 1165
4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关于这个中州韵 (转载)
好像俺掉了字了,咋删了呢
昆曲没落以后主要是在文化人里流行。张家一家都拍曲吧。算是高雅的爱好。
写昆曲不容易,案头上还是容易的,昆曲打谱可是非常难的。因为昆曲的行腔不但论套
,而且唱腔要跟着词走,某声的字和另一声韵的字相接,唱腔都有规矩,同一个曲牌,
像山桃红,唱腔都是不一样的。逢入必断这是最简单的要求了。俺估计现在会打谱的人
都没了。就是会打谱,唱腔不好听,也没啥意思。原来北昆的傅雪漪会打,但是好像唱
腔也很烂的。像牡丹亭那样的,很少了。
强烈推荐看陈士争的那版牡丹亭。 俺觉得很古朴。看了以后很震撼。
最好的是那个20小时那个全本片子。不过找不到了。 比瓦格纳的指环还长。
打谱就是谱曲。给曲牌注上工尺谱。这样才能唱出来。
b*s
发帖数: 82482
4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征文】玩个李清照的游戏
那我们也有工尺谱呀。
wh
发帖数: 141625
4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征文】玩个李清照的游戏
no idea啊,这些词谱都是工尺谱吗?有的可能未必是曲谱,可能就是文字。词律应该
是只讲格律的。
w******g
发帖数: 10018
4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爱死乐蒂了
曲子,确切地说。此道太难,我最早写倩女幽魂还是在09年,那时候完全是胡写。
后来读了各种曲谱,才知道要认清韵律、宫调、工尺、句法、板眼、腔格、文白、联套、
构架一应技法,废老鼻子劲了。
b*********k
发帖数: 35031
5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合集] 关于这个中州韵 (转载)
☆─────────────────────────────────────☆
wh (wh) 于 (Sun Oct 9 18:01:57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Iliad (飞鸿), 信区: Taiwan
标 题: 关于这个中州韵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23 10:20:46 2011, 美东)
我这是写给wh的。刚才去她的版上翻了翻旧贴,看到她们在说什么昆曲的北京中州韵、
苏州中州韵,所以说两句。不写在她的版上吧,免得让人家以为是去踢馆的。反正wh也
来这里的,看到就好了。
昆曲遵循的是中州韵,这个没错的。所谓中州,是个历史名词。北宋灭亡以后,长江以
北被金人给占了,而后金人又迅速的汉化,于是生活在金人统治下的汉人和广大汉化了
的金人(都是指读书人而已)就觉得自己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啊,于是把自己住的地
方称为中州。所以中洲韵就是指那个时候的北方音韵,其典籍是元朝周德清写的《中原
音韵》。
现在的昆曲是明朝嘉靖时候固定下来的。在那之前的所谓昆腔多半以苏州一带的吴方言
为准,但嘉靖时候魏良辅改革了昆曲,从此昆曲就成了水磨调,后来... 阅读全帖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