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1 发帖数: 13088 | 1 第三节:道的永恒性:"常"
《老子》通篇有18章出现过"常"字。其中15章的"常"字明显是"通常"、"经常" 的
意思,如"常有,常无","常使人无知","使民常畏死"等等。另有3章(十六、五 十二
和五十五)用"常"字描述道体,是"永恒"之意。
一、道之常:"谷神不死","其名不去"
我们先来看道本身的永恒性。老子说:悠悠无形之神,永生不死。(6:1)
世间万物没有不死的,唯有那创造万物的自在者,才能不死。凡有形体的没有不化
的, 唯有那无形之神,才能不化。凡是数目没有不变的,唯有"一"才能不变。凡有限
的没有不 亡的,唯有永恒之道,才能不亡。
老子又说:"从古到今,他的名字从不消失"(21:4);"应当祭祀敬拜这完善者,
子子孙孙永不停息"(54:2)。
需要说明的是,老子又说过"道的名份常向世人隐藏着"(41:7);"道通常不显露
其名份"(32:1)。这怎么解释呢?事实是,道的确不常为世人所明了,这是事实。直到
今天,认识自在之道的仍属少数,因为他"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14:1)。
其实,当老子说"道隐无名"时,已说出了他,即"道",表明自己是识他信他的人;"无
名...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2 唯识宗基本教义
以第四章所述经典为基本依据,玄奘、窥基两代佛学大师创立了既大同于印度唯识学的
基本面貌,又在许多方面迭有创新的法相唯识宗。法相唯识宗基本教义可从四层面去归
纳:其一,以八识为内容的“心识论”;其二,以“识变说”为基础的“唯识无境”论
;其三,以“识体、理体两分”为特色的佛性论;其四,以“转识成智”为归趣的“五
重唯识观”。以下分而论之。
第一节 五位百法
唐代以来,人们都习惯于将玄奘所建立的佛教宗派称之为“法相唯识宗”。由于这一缘
故,人们常常以“法相”和“唯识”来总结印度瑜伽行派的教义和修持方法。“法相”
是指世间所有一切存在(包括精神层面的存在和物质层面的事物)的相状。“相”有“
相貌”、“义相”、“体相”等三层含义。“相貌”是指人的感官以及意识能够分辨的
各种存在的行状,“义相”是指人的意识能够分别、思维、判断的“相状”,“体相”
是指诸法所具有的本质性的“相状”。印度瑜伽行派将一切法分为五位一百种,简称为
“五位百法”,玄奘则接受了这一学说。
中土法相唯识宗遵从世亲《百法明门论》而列“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一、“色
法”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2265 | 3 这片文章也是捣浆糊。傻逼java 程序猿每天研究怎么对象化,可惜这个对象化就众说
纷纭,一人一个想法。
违法这个原则那个原则。
殊不知,这些原则本身都是某些人对雨某些特定问题的特定解决方案。
methods. |
|
j**n 发帖数: 13789 | 4
附文:
周永康:受西方错误政治观点、法学观点的影响,有些人诋毁攻击中国司法制度
(博讯北京时间2010年9月20日 转载)
(法制日报) 在法制日报创刊30周年之际,我和乐泉、建柱同志专程来法制日报社
看望大家,并邀请部分新闻单位的同志一起座谈,听取大家对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
的意见,研究如何共同做好新形势下的政法宣传工作。
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政法委,向法制日报创刊30周年表示热烈
的祝贺!向法制日报社全体工作人员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诚挚的问候!向为推动政法工作
作出重要贡献的全国宣传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法制日报是中央政法委的机关报。作为党在政法战线的主要喉舌,作为党和国
家在民主法治建设领域的重要舆论阵地,30年来,法制日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服务政
法工作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博讯
boxun.com)
长期以来,在各级党委和宣传部门的领导下,广大新...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2601 | 5 这种垃圾也mark啊,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会实现是来源于他的劳动是人本能的观点
在 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 里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本质力量对象化
也就是从个体的劳动产品中,个体可以反观自己的内在本质。
所以劳动本身是一种快乐,创造力的本能释放,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
当创造出一个成品,个体会产生无关功利的成就感
就像有人会不计产出地投入一种hobby,有人会为了拍一张照片跋山涉水。
但是是资本主义和私有制生产把劳动异化了
人不再感到快乐,劳动成为一种苦役
劳动成为谋生手段,不再是人类第一需要 |
|
S*******C 发帖数: 7325 | 6 ☆─────────────────────────────────────☆
smokinggun (硝烟) 于 (Sat Jan 30 08:36:59 2010, 美东) 提到:
马克思错误之二:过分强调人的社会政治属性忽视了人的生物属性和经济属性。 人首先是个体的人, 生物的人, 经济动物的人, 然后才是社会的人, 政治的人, 当然, 人的这些属性是相互交错的。 马克思的错误在于过分强调人的社会政治属性和政治觉悟, 而忽视人的一些
性, 生物性, 动物性, 经济利益。 其实从人的个体社会发育来看, 人的生物性是和人的社会属性一起发育的。从婴儿开始, 到幼年, 到青年, 到中年, 基本上在社会角色上是从个人角度重复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我可以作出如下类比, 人的个体婴儿期个性基本上是
, 幼年个性基本是奴隶社会, 青年期个性类比于封建社会, 中年经济独立后个性类似于资本社会,当然社会属性的发育并非一帆风顺, 某些人发育迟缓或者停滞在一个低级阶段, 这样的情况也很多。 马提出共产主义这一说, 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但是从人类个
崾粜缘姆⒂纯矗圆豢赡艽佑ざ...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61690 | 7 我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将全面免费开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0日16:3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月10日电(记者周玮)记者10日获悉,文化部、财政部日前出台的关
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明确,2011年底之前国
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
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根据两部门出台的意见,2012年底之前各级美术馆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
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一级馆、省级馆、省会城市馆、东部地区馆站免费提供的基本
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形成2个以上服务品牌;其他图书馆、文化馆站实
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
文化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意见就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
开放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目标、基本内容、实施步骤和
具体举措。这是继2008年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全面免费开放后的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61690 | 8 新华社长:理直气壮正面宣传 旗帜鲜明舆论斗争
2013年09月04日05:43 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有话说(2,593人参与)
牢牢掌握舆论工作主动权
李从军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召开的一次全局性重要会议。习近
平总书记所作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
现实问题,科学厘清了长期以来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些敏感、困惑问题,进一步明确
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
好意识形态工作和新闻宣传报道的重要纲领性文献。我们必须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
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完成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
作风,不断开创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
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随着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宣传舆论工作面临许多新
挑战新考验。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国内外舆论环境变化,遵循新形势下新闻传播规律,因
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不... 阅读全帖 |
|
d*b 发帖数: 4184 | 9 女多男少 美国女性借社交软件频搞匿名性关系
2015-09-06 18:04:50 来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北京)
随着美国大学毕业生性别比例持续拉大,以及交友软件的流行,美国享受女性浪漫约会
的机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匿名性关系的增加。
一篇《名利场》最新的文章称,如今的交友软件推动了“勾搭”(hookup)文化的盛行,
人们更倾向于以不具名的性关系代替传统的浪漫。文章认为交友软件让男性认为周围有
很多“剩余的”适合女性。但《华盛顿邮报》的前财经记者Jon Birger在其新书中认为
这种“剩余”不仅仅是被感受到的,它是确实存在的。2012年数据显示,约有比男性多
34%的女性从大学毕业,而到2023年,这一数据将会来到47%。在年龄22—29岁受过大学
教育的美国年轻人中,共有550万女性和410万男性。平均每四名女性对应三名男性。
研究者们称失衡的男女比例对约会和婚姻状况有很大影响。根据一份调查称,处于女多
男少校园的女性称自己进行的约合更少、发生的性关系更多。Birger称这一局面会造成
女性更容易被“性对象化”,而男性则更加不专一。
王真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 |
|
g**1 发帖数: 10330 | 10 黄坤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新华社
2017-11-05 18:36
字号
新华社西安11月5日电,11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陕
西调研时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坚持整体把握、全面系统,聚焦重点
、抓住关键,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思
想文化战线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
入人心。
调研期间,黄坤明瞻仰了党的七大会址等延安革命纪念地,深入延安、铜川、西安等地
的农村、学校、社区和宣传文化单位,详细了解发扬宣传党的七大精神的优良传统、做
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工作的情况,并召开宣讲座谈会,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互
动交流。
黄坤明指出,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
思想,是党的十九大的历史性贡献,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
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要通过广泛深
入、严谨生动的宣传宣讲,引导全党全社会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的历史地位,...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1 一九六八|六十年代的迟到者:黑人运动,美国的出走与带回
2018-06-23 12:20
1968年,卫星通讯技术的普及让全世界得以同时观看在越南发生的一切。美军的炸
弹在热带爆炸后的琥珀色烟雾、越南村民流下的鲜红血液,让战争第一次具体而又可感
地展示在发达国家市民客厅中的彩色电视机上。触目惊心的电视画面成为了重要的导火
索,促使世界各地几十万人走上了街头。从美国的民权运动,到法国、德国、意大利的
学生/工人运动,再到日本的学生和市民运动,尽管派系林立,反抗对象各有不同——
资本主义、种族主义、官僚主义,“反战”和反美国的帝国主义行径,却成为其中一个
重要的连结。
在1968年,全球对切·格瓦拉的狂热崇拜达到了顶峰——他在1967年10月于玻利维亚被
杀,古巴四处可见切的余韵:“直到胜利,永远”。1968年,越南战争和激进化的黑人
解放运动惊醒了美国曾经封闭而自洽的自我认同,人们开始意识到,国内外的痛苦、灾
难,在帝国框架里是同构的。1968年,阿拉伯世界刚刚经历了上一年“六日战争”的惨
败,数十万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的进攻下流离失所。战败后,阿拉伯左翼以马克思主义
武装了其反殖民运动,... 阅读全帖 |
|
f*******1 发帖数: 59 | 12 做一下广告:一家以省政府牵头,有30亿启动资金的民营银行要在上海建立科技和业务
中心。银行以互联网为主,做支付,借贷,理财,境内外转账,etc。
诚征拥有海外多年互联网金融工作及学习的背景,熟悉海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具
有创新理念,致力于归国投生于科技金融事业的人士
公司氛围将秉承创业精神,股权激励,以技术团队为主,占到60%或以上。公司主管将
于四月中旬来美现场招聘。
有意者或者有认识的朋友感兴趣 请与[email protected]/* */联系, 谢谢
招聘岗位:
业务类
资产管理产品设计
工作职责:
1、负责资产项目的引入、流程设计、机构、产品及项目准入、协议签署、除外部渠道
产品引入以外的商务谈判等工作;
2、协助配合持续期管理室和综合财务室与业务的相关工作;
3、牵头完善资管产品部资产引入的有关制度、办法、流程;
工作要求:
1、国外重点院校本科及以上金融相关学历;
2、有资产管理产品设计相关经验5年以上,了解市场客户需求和市场产品动态,具有产
品创新精神;
3、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执行力,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能承受较强的工作
压力;
4、热爱移动...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3 上过关于拉康的网课,中山大学杨小彦老师的“视觉文化研究”,其中有七节课讲“拉
康与镜像理论”
正如,杨老师说的,拉康是用一种哲学化的方式发挥了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
,在拉康那里,变成了镜像,心像,还有主体。
我自己的理解是:
我们是通过镜像来看世界,我们看世界总是有一面无形的镜子,而且意识不到。
笼统的说,镜像可以理解为在他人的形象,或者自己对他人的想象或者幻想,这种形象
经过转化,比如,一次认同,二次认同,会转化为我们的心像,进一步“反转”,变成
我们的主体。
更通俗一点的说,我们看他人不仅是在看他人,在会在看他人的过程当中建构自己。
从中摘录了一些笔记,或许对题主理解拉康的“镜像理论”有用:
1、他者是建立主体的第一步
2、主体:(从拉康思想来看)
主体是建构的,被培养的,被环境培养的,因为被培养的环境不同,所以,不同时代的
人趣味冲突,代沟也就出现了。
主体, 镜像,心像,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婴儿看镜子行为当中:”观察者,被观
察者,观察结果,”三者的关系。
3、异化
镜子中的反像构成自我的主体
社会有时要强制形成自我的主体,这样人的自我冲突越来越多。
比如说,现在没兴... 阅读全帖 |
|
c*****e 发帖数: 78 | 14 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和上海文化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中国青年评论家高峰论坛日前在上海作
协举行。四十多位嘉宾围绕“九十年代:从公众参与到私人生活”这一主题各抒己见,
试图以文学的眼光来看1990年代。
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在谈论八十年代。
那是当代中国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浪漫年代。
在查建英的《八十年代访谈录》中,用这样一组关键词的分置来描述八十和九十年代:
激情、浪漫、理想主义、人文、迟到的青春属于八十年代,
九十年代则步入现实、喧嚣、利益、大众、个人……
相对于浪漫的八十年代,现实的九十年代似乎天生缺少魅力。
“九十年代是一个无人认领的时代。”李敬泽说。
“一个弃儿。”张新颖冷不丁扔出这么一句话。
李洱(著名作家、文学批评家)
九十年代文学带有很强的“非虚构”
我自身跟九十年代、八十年代有什么关系?余华有一篇小说很精彩,题目叫做《兄弟》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一开始是亲戚关系,后来是双胞胎的关系,现在我们觉得是“兄
弟”关系。
我对九十年代的评价比较高,我觉得八十年代带有很强的虚构在里面,九十年代文学带
有很强的非虚构。九十年代第一次把所有文学问题和中国的现实经验结合起来了,用一... 阅读全帖 |
|
a*******a 发帖数: 747 | 15 看你拍的人体,总有一种强烈地把女人对象化的感觉,特别冰冷,是我所不能欣赏的。
可能这就是保持家庭和谐的原因吧——本来这模特跟他也没什么关系。
他拍LD的话,估计就不是这风格了。
这几张不是我的tea,但可以看出alf是好lg,haha. |
|
E********n 发帖数: 14662 | 16 被蒙版点名了,还被冒名了。那我做点贡献,搜了下股沟,好像只能找到这篇了。
我也没有详读就拷贝过来了,与大家分享。
共同进步。谢谢!
-------------------------------------------
摄影师的意识形态修养
浏览量:156 发表时间:2014-05-27 作者:辽宁青年摄影家协会 来
源:辽宁青年摄影家协会
在今天,意识形态这个词在艺术评论里,似乎既陈旧又特别不招人待见,这源于社会主
义国家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长期把意识形态等同于“政治思想倾向、阶级民族立场、爱国
爱党情操”,并以此对人划分三六九等或奖励或迫害,搞得稍有历史经验或者历史认识
的人,对意识形态这个词都谈之色变反胃不止。对于摄影师或者艺术家来说,更喜欢也
觉得更高大上的词应该是“视觉修养”,但“视觉修养”这个说法,一是现在说得太多
有点酸,二是太容易让人理解成要拼了命地看图看画看电影,极易产生一种“我吃的盐
比你吃的饭还多,我看的作品比你照的镜子还多,因此怎样怎样的意淫”。
实际上,意识形态这个称谓的字面意思只是“观念学”,在哲学史研究视野里跟政
治思想没太大关系... 阅读全帖 |
|
r***u 发帖数: 1272 | 17 纽约大学在曼哈顿的百老汇大街上,往北徒步二十分钟是第五大道,往南徒步二十分钟
是华尔街。下午跑步锻炼身体,经常遇到游客打听帝国大厦怎么走,回答就是“请跟我
来”,因为我跑步的起点是位于八街上的华盛顿广场,再以第五大道与三十四街交汇处
的帝国大厦为转折点折返。住在曼哈顿这种地方,其实只能以阿甘那种自虐的方式来锻
炼身体,即如同被狗撵着一般在大街上跑动不止。
帝国大厦(EmpireStateBuilding)建于1930-1931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作为刺激就业的
凯恩斯主义危机应对政策之一,帝国大厦与同时开工的洛克菲勒中心为当时的几十万人
提供了就业岗位,也创造了“十天建十层”的摩天大楼建筑史上的神话,但建成之后帝
国大厦却曾空置多年,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摆设,直到1933年好莱坞大片里的金刚被撵得
爬上去又掉下来,帝国大厦管理者终于找到了媒体时代里新的生财之道。由于位于华尔
街入口处的世贸中心大厦已在9·11中灰飞烟灭,帝国大厦依然是今天纽约的最高建筑
,至今它已接待了一亿五千万游客爬上爬下,真不知道大家都争先恐后急着上去干什么
。
当然,比建筑神话更神奇的事情,说出来只怕大家不信:好像事... 阅读全帖 |
|
b*****2 发帖数: 11103 | 18 北大教授张祥龙:倡议建立儒家文化特区
这不是为了提出一个乌托邦,也主要不是对现代性反感而逃避。它涉及我对儒家、中国
文化甚至人类未来的思考。
我不认为专制是儒家的不二特征。当然跟西方的民主制不同,是家族式的、家庭式的民
主,也绝不歧视妇女。儒家特区就是公天下。
2001年7月,北大外国哲学研究所的张祥龙教授发表《给中国古代濒危文化一个避难所
:成立儒家文化保护区的建议》。文章建议,借鉴“一国两制”的先例和“特区”的举
措,划出一块地方,方圆百里或百公里的保护区,尽可能地采纳儒家的经国治世之策,
培育愿意终生乃至世代传承儒家道统和生活方式的儒者,以及维持这样一个生活方式的
三教九流,最后达到任其自行而无碍,与世无争而潜润世间的境地。
建议发表后,且不说中国的“自由主义者”们认为其不可行,儒家的同情者甚至儒者,
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构想。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强烈的爱护之心,对
现代化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深刻洞察,但开出的药方,极难实施。
十二年过去了。现代化依然是有待完成的任务,我们是否可能走出一条更好的现代化道
路?至少,是否可以在主流的现代化方案外,提供一种新的试验——它保留传... 阅读全帖 |
|
d********f 发帖数: 43471 | 19 诗歌赏析
编辑
这首诗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
《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诗歌,最初发表于1920年2月7日上海《时
事新报·学灯》。
天狗,本是民间传说中的事物,古人常常将月蚀现象称作“天狗吃月亮”。诗人在他的
一篇小说《月蚀》中,就曾经写到过他的家乡四川乡下在月蚀时击钟鸣鼓赶走天狗救出
日月的风俗:
“小时候每逢遇着日月蚀,真好像遇着什么灾难的一样。全村的寺院都要击钟鸣鼓,大
人们也叫我们在家中打板壁作声响。在冥冥之中有一条天狗,想把日月吃了,击钟鸣鼓
便是想骇去那条天狗,把日月救出。这是我们四川乡下的俗传,也怕是我们中国自古以
来的传说。小时读的书上,据我所能记忆的说:《周礼》《地官》《鼓人》救日月则诏
王鼓,春官太仆也赞王鼓以救日月,秋官庭氏更有救日之弓和救月之矢。《谷梁传》上
也说是天子救日陈五兵五鼓,诸侯三兵三鼓,大夫击门,士击柝。这可见救日月蚀的风
俗自古已然。北欧人也有和这绝相类似的神话,他们说:天上有二狼,一名黑蹄(Hati
),一名马纳瓜母(Managarm),黑蹄食日,马纳瓜母食月,民间作声鼓噪,以望逐去
二狼救出日月。”
特色
本诗充分体现出郭...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rent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CornucopiaX (我败给了emotion), 信区: Parenting
标 题: 试着学习拉康学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8 06:31:14 2017, 美东)
上过关于拉康的网课,中山大学杨小彦老师的“视觉文化研究”,其中有七节课讲“拉
康与镜像理论”
正如,杨老师说的,拉康是用一种哲学化的方式发挥了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
,在拉康那里,变成了镜像,心像,还有主体。
我自己的理解是:
我们是通过镜像来看世界,我们看世界总是有一面无形的镜子,而且意识不到。
笼统的说,镜像可以理解为在他人的形象,或者自己对他人的想象或者幻想,这种形象
经过转化,比如,一次认同,二次认同,会转化为我们的心像,进一步“反转”,变成
我们的主体。
更通俗一点的说,我们看他人不仅是在看他人,在会在看他人的过程当中建构自己。
从中摘录了一些笔记,或许对题主理解拉康的“镜像理论”有用:
1、他者是建立主体的第一步
2、主体:(从拉康思想来看)
主体是建构的,被培养的,被环境培养的,因为被培养的环境不同,所以,...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rent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CornucopiaX (我败给了emotion), 信区: Parenting
标 题: 试着学习拉康学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8 06:31:14 2017, 美东)
上过关于拉康的网课,中山大学杨小彦老师的“视觉文化研究”,其中有七节课讲“拉
康与镜像理论”
正如,杨老师说的,拉康是用一种哲学化的方式发挥了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
,在拉康那里,变成了镜像,心像,还有主体。
我自己的理解是:
我们是通过镜像来看世界,我们看世界总是有一面无形的镜子,而且意识不到。
笼统的说,镜像可以理解为在他人的形象,或者自己对他人的想象或者幻想,这种形象
经过转化,比如,一次认同,二次认同,会转化为我们的心像,进一步“反转”,变成
我们的主体。
更通俗一点的说,我们看他人不仅是在看他人,在会在看他人的过程当中建构自己。
从中摘录了一些笔记,或许对题主理解拉康的“镜像理论”有用:
1、他者是建立主体的第一步
2、主体:(从拉康思想来看)
主体是建构的,被培养的,被环境培养的,因为被培养的环境不同,所以,... 阅读全帖 |
|
d***3 发帖数: 75 | 22 经云:“大千世界”如“恒河沙数”,无边无量。
释迦牟尼说“三千大千世界”。这样的大千世界,有三千个,他是这个三千
大千世界的佛。当然,还有三世佛,十方佛,而佛之多,也应是无边无量的。可
称三世十方诸佛。人们常常向往着的是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信男善女们天
天叨念着往生净土,脱去轮回,离开我们所在的这个姿婆世界;但也常常忘记,
那里虽然永远是快乐的、清净的,但也是寂灭的。那里的土地称常寂光土,不是
我们这个器世间的秽土,那里的人是“无我”的。
佛学说,虚空中,一千个象太阳系这样的世界,为一小千世界;又一千个小
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再一千个中千世界,组成一个大千世界。这样的大千世
界有三个。其多矣,无量无尽。然为什么是三个,过去、现在、未来是也,其实
是一个,一个也无边无量。
有人认为,宇宙天文学的发展,证明了佛的伟大,佛的说法的真实,其神通
智慧,更是了不起。其谬矣!宇宙天文学所描述的,只是器世间,而佛之所说,
则是一个观念的世界。它是四世间的。诗曰:“千山有水千山月,万里无云万里
天”,即一人一世界,万人共世界。何其谓也?
所谓一人一世界,即... 阅读全帖 |
|
s******g 发帖数: 5074 | 23 孔子、孟子与儒家的社会理想观
青年学者韩德民说:“考察归纳历史可以有两种不同视角,一是把历史看作表现为客体
的物质性实践的过程,这种过程受制于必然性的我们通常名之为规律的力量。所谓意识
或精神或思维,在这样的意义上,不过是这种客体性过程与客体性过程内在固有规律在
人脑中的投影而已。另一种视角,是把人,把人所组成的文化共同体,首先看作主体,
某种遵照一定的价值理想目标,自觉地追求着的具有实践能力的精神性的历史;由此所
谓历史,当然是人的历史、文化的历史,就成了这种主体精神理想性追求之对象化展开
的结果。这两种视角相互并不对立,毋宁说正是它们的相互补充,才帮助我们获得了对
于木日对完整的历史的把握。……人的历史既有人作为客体存在对象,从属于客观运动
规律的一面,也有人作为有理想有信念的米青神性主体自觉追求自由选择的一面。前一
方面的存在,意味着自然史对人类史的制约,意味着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的‘史前’性
质。而后一方面的存在,则无可置疑地表明了历史作为人的主体自由选择的结果的性质
。”(1)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是有思维、有思想的。人是以一定的思维方式,在一定 |
|
E******u 发帖数: 3920 | 24 第二节 “八识”说与“唯识无境”
唯识宗思想体系的基本命题是“万法唯识”、“唯识无境”。从哲学角度考察,此“识
”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本体依据。正因为除了“识”的“分别”功能
及“变现”过程之外,并无真实的、实在的“外境”存在,因此,“唯识无境”方可以
成立。那么,这一妄识本体又是如何变现出现象世界呢?从唯识学的总体加以把握,大
致有两种密切相关的思路,即“识变说”和“种子熏习说”。此两种理路目标均指向“
唯识无境”如何可能成立。仔细辨析,“识变说”较偏重于论证本体与现象的关系,“
种子说”则兼顾染净诸法的生起与还灭。而中土的玄奘、窥基则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三
类境”说给予深化。
一、八识
与其它佛教宗派持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说不同,唯识宗在“心法”问题上
,持独特的“八识”立场。唯识宗所言之“八识”均指众生之“心”。不过,依其功能
差别而有三类之别,“第八名心,集诸法种,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
量为我故;余六名识,于六别境粗动间断了别转故。”[①]心、意、识中,第八识是本
识,即识体,其余七种皆由第八识转生,故称转识。唯识宗认为,世间万物作为虚假不...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25 第四节 转依论
在玄奘所传唯识学中,心体与理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体即清净法界,亦即真如、法
性;心体即第八阿赖耶识,即藏识、种子识。第八识之中蕴藏的无漏种子既是众生解脱
的根据,也是连接心体和理体的中介。唯识学的“三性”、“三无性”学说,一方面是
对“识”之体性的描述,另一方面又具有联结心体与理体的特别意义。“三性”中依他
起性最为关键,在某种意义上依他起之最终的根据是阿赖耶识,此识体所蕴藏的有漏、
无漏种子正是遍计所执性与圆成实性之所以形成的根源。通过依他起性,唯识宗将心体
与离言之心性(真如)之转依关系揭示了出来。同样,“相名五法”,一方面是对世间
诸法所作的一种分类说明,另一方面此五法之间的关系也蕴含了心体与理体之间的差别
与联系。与中土的“性宗”相同,唯识宗同持不可言诠的“离言真如”立场,窥基创发
的“四重二谛”,其目的正是试图以此将心体与理体紧密地联系起来。
“转识成智”是唯识宗将其心性论落实于解脱论层面的必然结果。凡夫不知外境非实、
离心无境的道理,若明了“唯识无境”之理,并且转变所依,就可实现“转识成智”而
解脱成佛。唯识宗以四缘论证“转识成智”如何可能,前二属于主观方...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6 ㄧ、绪論
西方哲学二千多年來的第一哲学論题──「存有」(being)
,经过无數着名的哲学家提出无數的理論來定义其意
义。然而,人類面对着共同的宇宙及生命的现象,但是这个现象根源的事实真
63972;应该只有一个。具有悠久歷史的东方哲思之一的佛教对「存有」的定义是
如何?本文希望提出具操作性意义的定义,能为东西方共同的哲学思想提供新的养分,
为所有生命指引出最终的归依处。
「存有」(being/existence)本來并不具现代所理解的义涵,只
具「是者」(being/to be)之义;「是者」这个概念,來自希臘
文的「einai」动词;在希臘哲人巴门尼德(Parmenides, 500 BC)的思辨下,&
#63965;用此动词的普遍用法,說明其普遍性。因为思想的内容需要由「是」
63789;表述,思想的...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7 摘要
综观东西方宗教、哲学中,西方哲学、京都学派、梵我思想及道教,与佛教对存有
的定义,有极大的差别。其中最关键的差异在于:佛教是以经验主义的实证精神作为定
义之核心,而东西方其他所有的宗教、哲学体系则皆主张存有是不可知、不可证的。
根据《阿含经》佛陀所定义的存有,具有宇宙及生命根源的意义,并且是以人人皆
可实证生命本原而定义。佛教此种特有的存有定义,在佛教经典中不是一个孤证,是符
合佛教的缘起教义。此种实证意义的存有定义,有三个成立要件,并且引申出三个具操
作性意义的判断原则,对于想要实证生命本来面目的人,提供判断是否亲证生命本原之
依据,是极具启发性的判断原则。
对于关键论点──实证的可能性,本文对于哲学史上主张存有是不可知、不可证的
理由中,归纳出三种重要的理由:
1、人类的生命、能力仅具有限性,故无法实证具无限性的宇宙根源。
2、具有无限性者必是宇宙的根源。
3、康德的先验哲学认为道德公设足以作为实践理性宗教的充分理由,不必以事实
验证论证的前提。
上述三种理由错误的原因,皆是忽视实证的重要性所致。《阿含经》中提出实证主
义的存有定义,主张将一切哲学理论回归事实的检验,对于宗教... 阅读全帖 |
|
k*j 发帖数: 2317 | 28 陈先达(1930—),江西鄱阳人。著名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
学首批一级教授。本文回顾了他的求学经历,在中国人民大学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
、开展学术研究等情况。
家乡记忆
我1930年出生在江西鄱阳。鄱阳是鄱阳湖滨的一个小县城,后改为波阳,现又改回鄱阳
。知道鄱阳的人不多,可鄱阳湖无人不知。高中毕业以前,我都没有走出过鄱阳镇。几
十年过去了,旧时小镇风貌仍然引起我对青少年时的温馨回忆。江西自宋代以后出过一
些名人,就拿我们那个不起眼的县来说,宋代著名文人姜夔和洪迈兄弟给它增添了不少
光彩。尽管如此,新中国成立前我的家乡仍然是穷乡僻壤。我的家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
。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渔民,在鄱阳湖的风浪里捕鱼为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
长天一色”,那是诗人眼中的鄱阳湖。可对渔民来说,“无风三尺浪”,葬身鱼腹的危
险使他们对鄱阳湖敬畏如神。我父亲从小在渔行里当学徒,后来打拼到自己当渔行老板
。我从小见到的是鱼、渔民、剖鱼的女工、腌鱼的师傅,闻惯了鱼腥气和卤水味。
当我只有六七岁的时候,家里送我到不远的一家私塾中“发蒙”。先生是依靠教书为生
的老先生,在我们那个小小县... 阅读全帖 |
|
i*******D 发帖数: 993 | 29 是不是主要为了多人协作和大规模的项目阿?或者适合流水作业?刚开始学习面向对象
编程。感觉一个作者独立写的项目采用面向对象方式编程可能有很多overhead阿。除了
要考虑本身问题在算法上的结构外,还要考虑各个类之间的逻辑结构,消耗了很大的精
力。。。 网上有些例子就是尽量让你完全地面向对象化。main里面尽量少。
我明白面向对象的思想就是尽量封装和模块话。就像网络的层状结构。但是问题是这样
做本身也有额外的代价。就像很多时候实际的网络产品不是按照7层的方式来设计的。
请问各位大牛,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合面向对象方式?什么样的情况下用面向过程的方
式好呢? |
|
h********3 发帖数: 2075 | 30 其实很多Java的应用比C/C++还更高效。主要在于内存分配和回收上的速度。JVM的内存
分配和管理,比C/C++的new,delete,malloc,free高效得多。C/C++的程序如果没有好的
内存池搭配,速度比JVM的慢多了,特别是在大内存的server上跑。
之前有专门对比过Web server的效率。C/C++只有Nginx比Apache tomcat快,原因是
Nginx自己实现了一套高效的内存池。即便是Apache组织下的Apache Web server,都不
如tomcat快,这个很有讽刺意义。
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JVM的源代码就会发现,其实大部分JAVA的对象分配通常都是几条
机器指令就完成的。而C/C++的malloc,free要遍历链表。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写Java程
序的时候可以肆无忌惮地创建对象,把一切对象化。而你做C/C++的时候,始终要考虑
,你是应该在循环里面创建对象,还是考虑在程序启动的时候创建对象池。于是,久而
久之,C/C++的程序员就把大部分精力花在如此的程序实现细节上了,而忽略了你的业
务逻辑,你的软件设计。
runtime |
|
h******u 发帖数: 155 | 31 "大部分JAVA的对象分配通常都是几条机器指令"有點誇張,呵呵。目前最efficient也
就是thread-local bump-the-pointer allocation, 就算是fast path也需要平均 12
instructions。C/C++的memory allocation也不是一定需要freelist-based,很多
customized的allocator就用bump-the-pointer。並且allocation的efficiency不光光
是通過allocation幾條指令來衡量的,還有好多好多的因素,比如説cache locality,
同一個processor的不同threads會不會經常access同一個cache line,還有
fragmentation等等。各種原因在一起非常複雜。
另外performance-wise“可以肆无忌惮地创建对象,把一切对象化”不是一個good
idea :) 現在看到很多server applications的scalability已經被excessive object
creation所限制。我們study過... 阅读全帖 |
|
h********3 发帖数: 2075 | 32 对象分配几条指令是针对大部分情况。JVM在内存管理上大部分都是不回收的。这里并
不是所有情况下,都可以做到几条指令就分配一个对象。
“以肆无忌惮地创建对象,把一切对象化”当然不是从performance-wise来说了。这句
话的意思是从程序逻辑上考虑的。内存池或者对象池那种方式,为了从performance上
考虑,却把对象的生存周期和创建逻辑搞得很复杂,其实并不是很好的设计思想。我希
望最好的程序语言是让大家只关注业务逻辑,算法逻辑,而不是底层实现的
performance。而且从Apache web server和Tomcat的对比就可以看出来,即便是很优秀
的C/C++程序员,也不见得能够写出JVM里面那样完美的内存管理。
object |
|
s*****n 发帖数: 5488 | 33 我软的程序我老也不是没有看过。
用C++写C程序和基于对象的语言而已。
真的全面对象化,要死人的。 |
|
y***u 发帖数: 1071 | 34 作者:郝辰昊
现代性问题是贯穿社会学的一根主线,也是这个大时代整个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难题。韦
伯作为对现代性问题提出过深刻洞见的社会学大家,曾经将“理性视角”作为工具,分
析和研究现代社会。在他的理论中,他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以理性化,更准确的说是工具
理性化程度不断加深为主要特征的过程。这种特征表现在经济生活、国家政治生活、社
会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并以技术和科学在日常生活、政治等工作中的深入运用为一大
标志。在现代社会工具理性不断发展的同时,还伴随着价值合理性的相对退缩—生活意
义的丧失、价值冲突、日常信任危机、道德危机已经广泛蔓延于整个社会。现代社会中
,人们所面临的现代性问题正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调和问题,是人类个体与人类整
体、人类整体与生态学意义上的自然在协调上述两种理性时面临的困境。
马克思与哈贝马斯是不同于韦伯的论述现代性思想的两位大家。他们在理论中并没有使
用完全的韦伯视角来进行现代性的分析,但出于方便比较、便于更好的学习、理解,韦
伯思想中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不失为分析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思想的一种视角
。通过一些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思想充满了... 阅读全帖 |
|
P*****f 发帖数: 2272 | 35 大家好,我是站上新成员。在这里想问一下:
到底核心技术确定没?
我觉得可以考虑JAVA平台,分布式对象化都是
软件的趋势。JAVA在这些方面做得很不错,对开发
具有高度scalability、robust的大型软件都独到优势。
核心技术可以用EJB。如果可能,我可以出一点力。 |
|
w****2 发帖数: 12072 | 36 “世纪”概念的流行是一个偶然的现代事件。对于一个时代的分析很少能够准确地与
世纪的刻度完全吻合,也正因为如此,历史学家们发明了诸如“长世纪”或“短世纪”
这样的概念,以描述一个可以用细节、事件或逻辑加以界定的时期。在历史研究中,这
一概念的运用几乎完全是事后追溯的结果。
在所有关于世纪的描述中,19世纪具有某种轴心地位。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Eric Hobsbawm)的19世纪三部曲,描绘了1789—1914年的世界演变,其著名的区分是
1789—1848年的革命年代、1848—1875年的资本年代和1875—1914年的帝国年代。这一
年代叙事与贝利(Christopher Alan Bayly)的《现代世界的诞生(1780—1914)》(
The Birth of the Modern World 1780 to 1914)、于尔根•奥斯特哈默(Jü
rgen Osterhammel)的《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Die Verwandiung der Welt:
Eine Geschichte des 19. Jahrhunderts)的时期划分大致相近...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