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_pennystock版 - 资料收集 华视传媒[VISN]
相关主题
华视传媒发布2010年第一季度财报分析师评选的十大太阳能股
VISN ER食品涨价趋势下的十档优质食品股 (ZT)
华视传媒周二收盘大涨13.73%一个看中概报表的地方 (转载)
VISN【主贴】VISN讨论
VISN的野鸡分析,大家拍砖哟GKK明天GAP DOWN 10% 我就闭关1个星期
【个股讨论】VISN中概不能碰啊
快讯:英特尔第一季度净利24亿美元同比增288%MDVN
罗斯清仓8亿美元黄金资产 金价夏季或将蛰伏(zz) (转载)宣布一下,今天SWM提前5个月实现20%+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华视话题: 传媒话题: dmg话题: 电视话题: 并购
1 (共1页)
g******0
发帖数: 1165
1
2009年09月10日 03:07
上半年移动电视广告收入7.88亿
近日,易观国际发布的《2009上半年中国移动电视市场研究专题报告》显示,2009年上
半年度,中国移动电视广告市场规模已达到7.88亿元,同比增长56.0%,环比下降6.9%。
报告指出,从2008年到2009年,移动电视广告市场规模增速超过户外电子屏整体市
场规模的发展速度,2009年上半年,移动电视市场规模占户外电子屏广告市场规模的比
例已达28.55%,超越商业楼宇市场成为户外电子屏市场中规模最大的。
专家指出,这表明虽受金融危机等大环境影响,整个公交移动电视行业增长速度有
所放缓,但是发展势头依然不减。
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电视广告收入达到7.88亿元,同比增长56
%。主要移动电视运营商无论是销售收入还是广告主都有一定比例的增长。在最受关注
的公交移动电视企业市场排名中,华视传媒在市场收入和终端数量上均排名第一。
易观国际分析,目前在移动电视市场竞争方面,市场集中度较高,有5家主要的运
营商。2009年上半年度,移动电视市场厂商收入份额前三名与同期相比发生了一定变化
,华视传媒仍据第一,市场份额达到50.7%,巴士在线则超越世通华纳位居第二,占18.
0%,世通华纳市场份额为15.5%。
g******0
发帖数: 1165
2
2009年10月15日
美国东部时间10月15日凌晨2:40(北京时间10月15日下午2:40)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
华视传媒(Nasdaq:VISN)今天宣布,将斥资1.6亿美元收购地铁视频媒体运营商数码媒体
集团(以下简称“DMG”)。
本次交易总约定金额为1.6亿美元,将以现金加股票形式支付。华视传媒将在未来2
年内分三次支付给合格的DMG股东,其中首笔1亿美元应付款将在交易完成后支付。剩余
两笔应付款均为3000万美元,将分别在交易完成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周年纪念时进行
支付。首笔1亿美元应付款中,4000万美元以现金形式支付,6000万美元以股票形式支
付。
本次交易已经获得双方董事会批准,并有望于2010年第一季度完成,但具体情况要
取决于尽职调查和交易的完成状况。
交易完成后,合并后的公司将运营包括北京、广州和深圳在内的中国18个最为富裕
的城市公交媒体网络。合并后的公司还将拥有中国8个重点城市的地铁网络的独家媒体
运营权,不仅包括北京、广州、深圳和上海这四个中国一线城市,还包括香港的机场快
线。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2009年上半年,华视传媒占据全中国42.1%的数字移动电视
屏幕而DMG的市场份额为8.1%。合并后的公司将为全国性的数字移动电视业务提供长期
而强大的平台。
华视传媒管理层将于美国东部时间10月15日早8:00(北京时间10月15日晚8:00)召开
电话会议,与投资者讨论交易事宜。美国地区投资者可以拨打免费电话:+1-866-271-
5140,香港投资者可以拨打:+852-3002-1672,国际投资者可以拨打:+1-617-213-
8893,密码均为:VisionChina Announcement。
电话会议的录音将一直保留到2009年11月15日,在此之前,投资者可以通过电话收
听录音。美国地区投资者可以拨打免费电话:+1-888-286-8010,国际投资者可以拨打
:+1-617-801-6888,密码均为:34635482。除此之外,投资者还可以通过华视传媒网
站的投资者关系栏目在线收听电话会议实况和录音,网址为:http://www.visionchina.cn。(鼎宏)
DMG简介:
DMG是中国地铁乘客信息导乘系统集成商及中国最大的地铁视频媒体网络运营商。
DMG的运营总部设在上海,研发中心设在北京。集团包括北京东方英龙科技发展有限公
司、北京东方英龙广告有限公司、迪恩智广告(上海)有限公司及其余6家合资运营的子
公司。
华视传媒简介:
华视传媒(Nasdaq:VISN)成立于2005年4月,目前拥有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户外数
字电视广告联播网,2007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g******0
发帖数: 1165
3
2009年10月15日
10月15日下午消息,华视传媒(Nasdaq:VISN)15日下午宣布1.6亿美元收购数码媒体集团
(DMG),在上海香格里拉酒店举行的庆祝酒会开始前夕,华视传媒掌门人李利民、收购
案的操刀人、华视传媒CFO陈廉义、DMG掌门人曹嘉泰接受了新浪科技等媒体的专访。
以下为专访摘要:
新浪科技:这次收购的金额是1.6亿美元,是全部收购还是一部分资产?
李利民:100%收购。
新浪科技:1.6亿美元是全部现金还是股份?
曹嘉泰:一部分现金,一部分股份。
新浪科技:DMG经过多轮融资,有很多投资方,他们谁会套现,谁会拿华视的股票?
曹嘉泰:所有的股东都按照比例,拿一部分股票一部分现金。
新浪科技:股票的价格怎么算的?
陈廉义:以昨日的收盘价算起,向后推30天的平均价。
新浪科技:1.6亿美元的价格是如何定的?
陈廉义:我们也仔细考虑过收购后的协同效应有多大,收入增加多少,成本减低多
少,最终按照一个合适的倍数来定价的。
新浪科技:多少倍的市盈率?
陈廉义:DMG 2008年利润的四五倍。
新浪科技:1.6亿美元的现金如何支付?
陈廉义:分三期,签约的时候就支付一笔,接下来每年支付一笔,两年内支付完。
新浪科技:分期支付有无对赌协议?
陈廉义:没有,价格是确定好的。
新浪科技:DMG的股东都拿有华视的股份,董事会、管理层如何安排?哪些DMG的人
会进董事会,会进管理层?
李利民:这个还在探讨之中,我们年底前还是两家公司,明年开始整合,预计明年
一季度完成。
新浪科技:收购后华视传媒拥有地铁视频媒体100%的市场,需不需要经过相关部门
的审批?
李利民:我们咨询过律师,这是一个市场行为,并且我们还比较小,不需要经过政
府的审批。
新浪科技:华视传媒主要是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媒体,少量的地铁,DMG全是地铁
,协同效应在哪?
李利民:我告诉你几个数字,收购后我们的覆盖的城市将包括华视的27个,DMG的7
个,显示屏华视的13万个增加DMG的3.4万个,每天覆盖的人群从华视的3.4亿人到DMG的
1150万人,这足以带来协同效应。
新浪科技:收购后我们在市场份额达到多少?
李利民:我们还没有仔细计算过。
新浪科技:双方的客户群重合度有多高?
李利民:我们统计的是90%。所以收购后对客户有好处。
新浪科技:给我们聊聊谈判的一些细节?比如什么时候开始谈判的?
李利民:是我们谈恋爱的细节,这个曹总讲。
曹嘉泰:华视传媒现在的CFO陈廉义我以前也认识,他有一天找到我谈收购,我觉
得两家合在一起,能够做一个更伟大的事业,对两家公司更有好处。
陈廉义:我是今年6月份出任华视传媒CFO的,所以这个案子就是3个月谈好的。
李利民:我强调一下,我们这次的收购不是一般的收购和购并问题,而真正的是一
个整合。比如中国现在已经在10个城市开通的地铁29条,未来几年规划的已经有158条
,这个想象空间非常大
g******0
发帖数: 1165
4
2009年10月15日
华视传媒收购DMG背后:风投急于套现退出
10月15日消息,针对今日下午华视传媒1.6亿美元收购地铁媒体运营集团DMG的消息,有
知情人士透露,DMG前后经过了多家投资机构共四轮的资本注入,在海外上市无望的情
况下,DMG背后的风投机构大多希望套现退出,而华视传媒抛过来的橄榄枝正中其下怀。
据比特网了解,DMG前后共完成四轮融资,就在收购前的09年初,戈壁基金及橡树
资本(Oak Investment Partners)选择继续向DMG注资,金额达到了3000万美元。而之前
,2004年10月,戈壁基金第一次注资DMG140万美金,当时分众传媒正搅动新媒体概念备
受追捧。
相隔不到4个月,2005年2月,戈壁、日本电通和NTT DoCoMo向DMG注资600万美金。
2006年12月,DMG第三轮融资,获得戈壁、橡树资本、Sierra Ventures、NIF SMBC
Ventures共3250万美金。经过四轮融资后的DMG,橡树资本和戈壁基金进入了前两大股
东的名单。
2007年12月,原戈壁基金联合创始人、合伙人曹嘉泰进入DMG管理层担任CEO一职,
而这也打破了风投行业不参与管理所投资公司的潜规则。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比特网,早
在2007年,DMG的高层就透露,公司预计在18个月内实现纳斯达克或者A股上市。不过,
随之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让DMG的海外上市梦再度化为泡影。
而且新媒体概念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并不如原来所预期得那样火暴,这进一步稀
释了风投机构独立IPO的积极性。因此,退而求其次,华视传媒恰恰此时伸过来了收购
的橄榄枝。据悉,双方从接触到达成收购意向仅花了3个月的时间,可谓闪电式收购。
而促使华视传媒迅速作出收购决定的是上海地铁广告运营权的失手。
2009年3月份,DMG击败竞争对手华视传媒,与上海地铁电视有限公司(SMT)签订协
议,在未来5年内独家经营上海地铁1-13号线包括站台及车厢的所有地铁电视广告,这
个合同未来给DMG带来的广告营收保守估计将在2.5亿美金。上海一役的失礼极大地激发
了华视传媒收购DMG的兴趣。
一方急于退出,一方迫切需要通过收购扩大规模,双方一拍即合也就不足为奇。
g******0
发帖数: 1165
5
2009年10月16日
华视传媒收购DMG垄断国内地铁广告代理权
华视传媒(VISN)昨日正式宣布100%收购数码媒体集团(下称“DMG”),并将向DMG股东支
付1.6亿美元的总对价,这也是该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并购案。通过这笔交易,华
视传媒几乎垄断了目前国内所有已开通地铁城市的地铁移动电视广告独家代理权。
华视传媒CFO陈廉义表示,此次交易将使用现金加股票的形式,在两年内分3次支付
所有款项,交易结束时支付首期的1亿美元合并款(其中4000万美元为现金、6000万美元
为股票),剩余款项将会分成2笔3000万美元在交易完成后的第一和第二年来支付。另据
华视传媒CEO李利民表示,该交易已获两家公司董事会认可,并有望在相关尽职调查和
其他条件完成后在2010年第一季度结束。
垄断地铁广告
根据易观国际2009年上半年的报告,华视传媒拥有数字移动电视市场42.1%的屏幕
,DMG拥有数字移动电视市场8.1%的屏幕。尽管DMG总体实力不及华视传媒,但是在地铁
领域,DMG曾经是华视传媒不容小觑的对手。
资料显示,华视传媒目前覆盖27个城市,电视终端13万个,覆盖受众3.4亿人,拥
有10多个城市的公交移动电视广告独家代理权,在地铁移动电视广告方面,已立足北京
、广州、深圳,唯独在上海尚无斩获。而今年2月份,DMG成功击败华视传媒等对手与上
海地铁电视有限公司(SMT)签订协议,包揽了上海13条地铁线路的独家广告经营权,赢
得了上海地铁电视有限公司(SMT)价值2.5亿美元的合同。
如今,收编DMG等于有效补充了华视传媒的“短板”资源。合并后的公司将覆盖中
国地铁移动电视的资源,华视传媒将依靠DMG的资源首次将广告运营拓展到香港,自有
终端超过16万个,城市覆盖达34个,占中国移动电视终端总量70%以上。
至于未来上海地铁中DMG标志是否会消失或改变,华视传媒方面表示明前尚未确定
。而对于牵手的原因,双方表示“行业健康发展需要整合”。陈廉义称,这笔交易仅用
了三个月就达成协议。
根据记者掌握的资料,DMG前后共经历四轮融资,2004年10月,戈壁基金第一次注
资DMG 140万美元。随后,戈壁基金、橡树资本等基金又总计注资6850万美元。经过四
轮融资后,橡树资本和戈壁基金进入了前两大股东的名单。
DMG首席执行官曹嘉泰对CBN记者表示,完成此次并购后,上述投资机构并不会退出
,将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现金,并转持华视传媒的部分股份。
户外传媒圈地之战
据易观国际Enfodesk产业数据库发布的《中国移动电视市场研究专题报告2009》,
2009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电视广告市场规模已达到7.88亿元,同比增长56.0%,环比下
降6.9%。从2008年到2009年,中国移动电视广告市场规模增长速度超过户外电子屏整体
市场规模的发展速度,其规模在户外电子屏广告所有细分市场排在第二位,大有赶超起
步较早的商业楼宇电子屏广告市场之势。
易观国际CEO于扬告诉记者,华视的并购对于户外媒体行业的其他公司可能是个不
小的冲击,在规模为王的行业定律下,一些现在无法获得资本市场认可的公司,可能面
临被并购或是倒闭的命运。“行业最终可能会形成1~2家公司垄断的局面。”于扬说。
当华视传媒高调布局地铁广告之际,华视的主要对手世通华纳则死守公交领域。就
在前一天,世通华纳方面表示已与广州市公交广电部门签约,获得了广州市公交移动电
视的广告独家代理权。
“拿下广州是我们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今后我们将在已实现垄断全国主要区域中
心城市(如杭州、南京、深圳、大连、青岛、厦门、武汉、昆明等)的基础上,继续积极
扩张的势头,将进一步拓展北京等战略要点城市的核心资源,巩固行业内的领先优势。
”世通华纳移动电视集团董事长兼CEO张镇中说。
g******0
发帖数: 1165
6
2009年10月16日
华视1.6亿美元吞下DMG:投资方急于套现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利润空间的不断压缩,“大鱼吃小鱼”的游戏
开始在移动视频行业兴起。
15 日,国内户外数字电视广告联播网运营商华视传媒(Nasdaq:VISN)终于如愿吃
掉了最大的竞争对手——地铁视频媒体运营商DMG(数码媒体集团),总对价1.6亿美元。
同日,另一新媒体世通华纳传媒控股有限公司也对外宣布,已从巴士在线手中购得了广
州市中心城区的公交移动电视垄断资源。
1.6亿美元分期付清
10月15日,华视传媒宣布,将斥资1.6亿美元收购地铁视频媒体运营商数码媒体集
团DMG。
“也就是说将来两家会融合为一家公司开始运营,DMG将不会保留任何独立的团队
。”接近此项交易的知情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交易从接触到签约可谓
神速,只有3个月左右。
“1.6亿美元是以现金和股份形式支付给DMG的股东,计划在2年之内分三次付清。
”华视新任CFO陈廉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如是说。
据悉,交易已经过双方董事会审批,预计将于2010年第一季度完成。首笔资金额为
1亿美元将在明年到位,其中包括4000万美元的现金以及6000万股份。这样做的好处是
不会过分影响华视的短期财务情况,在2010年并购协同效应初现之时也能抵御资金支出
带来的财务不利因素。
吞下DMG能否顺利消化?陈廉义表示,两家业务非常接近,因此未来的整合工作几
乎不存在难以融合的风险。
据易观国际发布的《2009上半年中国移动电视市场研究专题报告》显示,在公交移
动电视企业市场排名中,2009年上半年,华视传媒在市场收入和终端数量上均排名第一
,市场份额达50.7%。
迟迟未上市终遭弃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DMG迟迟未能上市是投资方最终 “放弃”的主要原因。2005
年7月,分众传媒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这使得看好新媒体市场的风投纷纷投入类分众模
式。一时间新媒体盛宴宾主尽欢,世通华纳、华视传媒等移动公交广告公司先后成立。
此后,同为户外新媒体的分众传媒,2005年上市融资1.72亿美元;DMG目前最大的
竞争对手,成立于2005年的华视传媒,也制造了2年实现上市的 “快上市公司”神话,
2008年全年净利润达4680万美元。但DMG的上市时间却一延再延。
尽管如此,今年年初,戈壁及橡树资本 (OakInvestmentPartners)仍向DMG注资
3000万美元,分别成为DMG的前两大股东。至此,DMG完成四轮共7000万美元融资。
2009年3月份,DMG击败竞争对手华视传媒,与上海地铁电视有限公司(SMT)签订合
作协议,该合作广告营收保守估计将在2.5亿美元。上海一役的失利极大地激发了华视
传媒收购DMG的兴趣。
世通华纳广州扩张
昨日,世通华纳传媒控股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已并购了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公交移动
电视垄断资源,从而进一步完善其打造的覆盖全国的移动电视联播网络。据悉,该并购
合同已于2009年10月1日生效。
业内人士指出,从市场份额来看,世通华纳和巴士在线是广州公交电视中两大主要
竞争对手,这两家在2008年均已在广州完成了1000辆以上公交车的“装车规模”;而华
视传媒2007年才进入广州市场,不过也在迅猛发展。
分析人士认为:这是继世通华纳在第二季度获得业绩高速成长以后,顺势开始的新
一轮资源扩张,而世通华纳并购的资源原来属于巴士在线,这一举动,引发了本已沉寂
的移动电视资源争夺战,被认为该公司将向国内重点战略城市进军,移动电视市场格局
将发生较大变化。
g******0
发帖数: 1165
7
2009年10月16日
华视传媒获厦门数字媒体广告独家销售权
国东部时间10月16日2:00(北京时间10月16日14:00)消息,华视传媒(Nasdaq:VISN)今天
宣布,已与厦门当地电视台签署一份独家协议,将该公司的数字媒体网络覆盖范围扩展
至该城市。厦门有250万人口,且是少数几个中国经济特区之一。
该合同将自10月1日起生效,允许华视传媒每天向厦门以外的全国广告主销售最少
100分钟的广告时段,这些广告将在厦门电视数字媒体公司每天播放的18个小时的节目
中播出
g******0
发帖数: 1165
8
2009年10月17日
华视传媒DMG闪婚背后:户外新媒体收购时代来临
2009年10月15日下午,上海香格里拉大酒店,华视传媒(Nasdaq:VISN)召开新闻发布会
,宣布以1.6亿美金的对价并购中国最大的地铁电视广告运营商数码媒体集团(DMG)。
消息当天,华视股价持续之前的上涨走势,以9美元开盘,最高涨至9.58美金。
华视并购DMG,称得上是一次“闪婚”。
两家就并购一事的谈判始于华视新任CFO陈廉义(Scott Chen)的到位。
2009年6月,Scott Chen加入华视,巧合的是,此人早前就与DMG现任CEO、戈壁基
金合伙人曹嘉泰认识。
“我们两家彼此很熟悉,实际上,我们的CFO,以及曹总(曹嘉泰)作为戈壁的合伙
人,在资本市场都很有经验,他们两个一起谈碰撞的更快。”华视传媒董事局主席兼
CEO李利民如是说。
目前,华视做行业并购似乎已经是很自然的事情。
早在今年初,分众发布与新浪合并的消息之后,李利民就曾对媒体表示,“华视传
媒在行业内会在价格合理的时候拉近与竞争伙伴的关系。”
关于华视的并购对象,此前市场上传闻颇多的是公交车移动电视广告运营商世通华
纳。2009年7月,有媒体报道,华视传媒正在酝酿并购世通华纳。
这次华视要“结婚”,“新娘”为什么不是世通华纳?
在新闻发布会之后,华视传媒高层李利民及新任CFO 陈廉义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
专访,细说“闪婚”背后的故事。
为什么是DMG?
“这个并购主要还是看协同效应”, 陈廉义认为DMG的资源跟华视很匹配,而且业
务模式跟华视也比较接近,“做这个整合,对我们来讲,很容易做,风险低,而且带来
回报的机会比较高。”他说。
但符合这些理由的不止DMG一家,在公交领域似乎同样存在这样的目标。
2005年,依托公交车移动电视起家的华视传媒至今已经成为国内公交车领域的领头
羊企业,占据50%多的市场。
同时,在这个领域,华视也不乏竞争对手,比如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巴士在线、世
通华纳等。
但在Scott看来,华视在公交车领域的网络“已经足够大”,而从长期来看,地铁
领域“可以发展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根据2008年第3季度的公开数据,华视传媒在地铁市场的收入约占总收入的20%,而
据易观国际的数据,2009年上半年,华视传媒与DMG是国内地铁移动电视领域份额最大
的两家,但华视约比DMG低10个百分点。
2009年3月,DMG击败华视传媒,中标上海地铁1-13号线未来5年独家广告运营权。
据悉,2010年上海将建成11条线、运营里程超过4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规模将
跻身世界城市前三位。
尽管失手上海,李利民当时仍表示,计划“进一步渗透到上海地铁广告市场”。
但问题在于,据说当初DMG以比华视高出2亿元的价格中标上海地铁,作为上市公司
,华视认为这个价格“太高了”。一旦并购,华视如何在这样的成本基础上保证业绩?
这也是华视最初考虑的一个问题。
但尽职调查之后,陈廉义称,“DMG今年在上海做的比我们预计的还要好”。
事实上,2002年成立的DMG目前的网络已经达到30条地铁线路,但直到2008年,它
才实现盈利。
但对于华视而言,DMG的业绩似乎不是第一位的。
“DMG整个价值的核心,上海无疑是最重要的,”李利民坦承,当初如果华视拿下
了上海地铁,今天很可能就不会收购整个DMG了。
此外,还有并购时机上的考虑,陈廉义认为,将来进入地铁领域的政策壁垒或者行
业壁垒可能更高。
完全融合?
在陈廉义看来,华视与DMG的合并,在资源类型和业务模式上是最直接的,这一点
跟当年分众与聚众的合并十分类似。
2006年1月,分众传媒以3.25亿美元的总价合并当初在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聚众传
媒100%股权。根据双方协议,分众将向聚众支付9400万美元现金以及价值2.31亿美元新
股。
据了解,当年分众与聚众合并交割完成后,人员全部整合,而分众和聚众各自的楼
宇网络分别作为2条不同的产品线来推广。
除此,分众并购的框架传媒、玺诚传媒、好耶等均是独立运作的。
但李利民多次强调的是,华视与DMG的合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合并,不是简单
的财务并购,并购之后,也不会把它当作独立的业务运营,而是完全与华视融为一体”。
李利民计划两家合并后,将全部打通包括整体的规划战略,价格的制定,市场的折
扣,同时也包括HR、资本、财务,技术设备、未来的工程拓展终端等等。
另外,陈廉义认为,华视与DMG的并购,也不同其它跨媒体的并购,这都是出于“
风险最小化,协同效应最大化,回报速度最快化”的考虑。
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媒体业内人士表示,并购后的公司融合到什么程度,关键
要看并购方对两家公司的熟悉和了解度,以及产品线的协同性。
除了战略上的考虑,早在今年3月,华视传媒前CFO刘丹就透露,华视做行业并购还
要符合一条原则:价格合适。
华视与DMG此次交易的价格,超出不少人的意料。
李利民也玩笑称,“有人说,低于2亿美元我们是做不成的,但最后我们就是做成
了。”
不过,DMG首席执行官兼投资人曹嘉泰认为这个价格是“公平的”。
据悉,在1.6亿美元的总对价中,其中有价值6000万美金的股票,而这个价格是以7
美金/股计算的。至本报16日下午截稿,华视的股价已经达到9.41美金。
“如果股票一直涨的话,是不是1.6亿美元?不一定。最后的结果我也不敢讲,但
那才是我们真正的回报。”曹说。
为什么能以低于2亿美金的价格做成交易?
李利民认为,需要考虑的现状是,DMG已经做了7年,投了那么多钱,要往前发展,
如果自身造血能力还没跟上的话,投资方还要再投钱;但再投钱用什么题材是个问题,
另外,如果两家再去竞争同一个城市,会是两败俱伤。
据了解,至于双方具体的整合方案,还处于酝酿阶段,在今年剩下的这段时间内,
华视与DMG还是两家独立运营的公司,但目前已经可以一起向广告主推包括DMG在内的整
个网络。
李利民的“用人术”
华视从成立至今,发展速度令人惊讶甚至不敢相信。
作为非媒体专业出身的人士,华视传媒的创始人李利民认为华视有今天的发展,关
键时点上用对关键人物是“运气”之一。
对于未来的并购,李利民认为还要仰仗“人”。
在并购DMG之前,华视在“选人”方面做足了准备。
2009年上半年,华视前CFO刘丹因个人原因离职,华视开始全球招聘CFO。
资料显示,陈廉义曾先后就职于普华永道和德勤,后又加入雷曼兄弟香港,最初担
任企业财务专员,此后转向技术和媒体领域。在加入华视传媒以前,他任职于野村控股
旗下的香港投行部门。
值得一提的是,陈廉义曾参与了航美的IPO,在分众聚众合并案中,担任聚众的财
务顾问。
合并DMG成为陈廉义加盟华视后的新官第一把火。
10月15日当天,李利民透露,华视在未来几天还将有重要消息陆续宣布。
在李利民看来,接下来并购将是华视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未来华视还会并购谁?以什么方式并购?
“收购兼并可以有很多方式,有战略进入,有制高点进入,也有合作方面的进入,
我们不会单纯地像刀切豆腐那样,纯粹、简单地处理一个事情。”不过,李利民说,华
视未来的并购,包括并购后的融合,靠的依然是团队。
“类分众”进入“整合”周期
华视传媒100%收购DMG,意味着DMG的众多风险投资方可以退出了。
在DMG投资方之一,戈壁基金合伙人曹嘉泰看来,就目前的环境下,能这样退出,
除了高兴,还有庆幸。
可能还有不少VC仍被困在新媒体的“水深火热”之中。
2005年,分众成功上市俨然开辟了中国的新媒体江湖。这其中,自然少不了VC、PE
的支持。
Chinaventure的数据显示,2005年,户外新媒体行业共有8起投资案例,金额共达
5660万美金;2006年,投资案例出现17起,涉及金额升至2.67亿美金;2007年,这个领
域的投资案例更是达到26起,涉及投资金额突破3.7亿美金。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让分众股价走下神坛,从几十美元跌至个位数,航美、华视的
股价同样遭遇“坠落”。
股价还不是最大的问题,要命的是,还有广告主“釜底抽薪”,经济危机下,广告
是企业主最容易削减的预算。
而据了解,对于未上市的新媒体公司而言,在寒冬里瑟瑟发抖、“嘴唇变青”、“
进行手术”甚至“病倒”的例子不难发现。
去年底,易取传媒被爆大规模“瘦身过冬”,大幅裁员,高管离职,同时,资金链
出现问题。此前曾获得IDG和鼎晖几千万美金投资的易取至今未有新的融资消息。
而从2008年以来,户外媒体领域的融资消息屈指可数,亟待输血的不止易取一家。
经济危机之下,部分新媒体也在谋变。
例如百泰传媒。2009年上半年起,百泰进行战略调整,由“酒店媒体商”向“酒店
渠道商”转型,从原来只做酒店杂志,到外包酒店用品的零售业务,已经远远超出了一
个媒体的意义范畴。
借壳上市也是谋变的一种。今年4月,有外媒报道,晶立传媒与特殊目的并购公司(
SPAC)Ideation Acquisition Corp。达成协议,希望通过SPAC间接上市。晶立传媒是一
家从事楼宇和户外广告的新媒体公司,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曾获华禾投资和德意志银
行的投资。
据记者了解,仍然有部分新媒体在等待到资本市场IPO,比如郁金香传媒、分时传
媒等。
不过,在Credit Suisse 新媒体方面的分析师Wallace Cheung看来,目前资本市场
,尤其是海外,对中国新媒体的热情已经今非昔比,再去IPO不太容易了。
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李家庆也表示,新媒体上市的“窗口期”已经过去了。
行业整合被DMG首席执行官、戈壁基金合伙人曹嘉泰视为新媒体未来最好的方向,
也是当下仍在其中“潜伏”的VC、PE们退出的有效途径。
“这种市场状况下,大家肯定是考虑整合,那些先整合的人选择也最多,到后面,
别人再要开始整合就会比较被动。”曹嘉泰称。
而目前,投资新媒体的VC、PE们或许也对行业整合充满动力。
“这几年新媒体投了那么多,一般的VC、PE的期望就是两三年,顶多三到五年,这
个时间如果看不到一个清晰的IPO前景的话,当然他们就愿意推动。”贝祥集团董事总
经理文波认为。
同时,在文波看来,整合也可以把这个市场弄得清净一点,因为整合之后,规模大
一点的会更强势,没有被重组的、规模小的,可能更难过甚至倒闭。
不过,整合的基础是媒体的价值。
在分众传媒创始人兼CEO江南春看来,所谓“类分众泡沫”是有道理的,对于一些
类分众而言,消亡是必然的。
“分众理念的成功是基于多个要素的,第一要看是不是有效实现了细分化,满足了
市场需要;第二,是否创造了一种生活轨迹的媒体沟通平台;第三,是不是构成强制性
的收视,”江南春分析,“为什么叫他们类分众,就是形似神不似,没有学到分众的本
质。”
DMG CEO曹嘉泰访谈
本报记者 郝凤苓 上海报道
“我没满意,他也没满意,所以这个价格就是公平的。”
现在与华视合并是股东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作为最早投资DMG的VC,戈壁投资合伙人曹嘉泰不仅参与了DMG的历次融资,而且在
2007年底,他还亲自上马,兼任DMG首席执行官至今。
10月15日,在华视传媒并购DMG的新闻发布会上,拥有双重身份的他接受了本报记
者的专访。
《21世纪》:你曾表示,如果DMG未来不能IPO,后面的路还有很多,并掉别人,或
者被别人并掉,你们都愿意考虑。现在选择被被并购,是跟上市前景有关吗?或者,
DMG的投资方面临退出压力?
曹嘉泰:投资方的压力倒没有,市场大家都是要看的嘛,我们看到,假如把平台整
合,世博会又来了,是更大的机会。(退出)在时间上有考虑,回报率也是考虑的方面。
《21世纪》:更大的机会?
曹嘉泰:对,合并之后,华视拥有中国最大的地铁网络,广告主和地铁方两边不会
再压价格了。对我们而言,并购之后,我们也变成华视的股东,我们可以在更大的平台
上,做这件事情。
《21世纪》:除了华视,你有没有跟其他人谈过?
曹嘉泰:每个机会我都考虑过,考虑完发现很多都不值得谈。跟华视合作是最直接
的,两家业务比较接近,这方面有点像当年分众和聚众的合并;如果是跨媒体的,协同
效应比较少。
《21世纪》:你认为两家合并后,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曹嘉泰:合并之后,资源有了,是个非常好的开始,但要真正把它做出来,让市场
认可,需要更大努力,现在有太多媒体公司在抢广告客户了。
《21世纪》:不少人对1.6亿美金的对价感到意外,觉得DMG卖低了;而此前,DMG
共完成4轮融资,金额就达7000万美金。你怎么看这个价格?你们有讨价还价吗?
曹嘉泰:讨价还价当然是有,反正最后我们大家都觉得,我没满意,他也没满意,
所以这个价格就是对的,是公平的。
《21世纪》:这个价格给你们带来多少回报?DMG的其它投资人对此有什么态度?
曹嘉泰:(回报)我觉得我们满意。在今天现在这个市场,有什么样的回报,都是好
的, 我的投资人100%都是这么认为的。现在情况不同了,确实现在是市场变了,行情
也变了。
《21世纪》:现在来看,2008年下半年的经济形势比现在更为严峻,户外媒体的日
子也更难熬一些。为什么当时没有卖?有考虑过吗?或者说,为什么不继续做,等整个
经济和DMG自身的发展更好一些的时候再卖?
曹嘉泰:去年考虑是考虑过,但是自己想考虑,这种并购的话,是需要两方的,别
人也怕,当初什么都考虑过,但整个市场不好。
我可以继续做,相信也会越做越好。但如果有机会可以跟像华视这样的媒体一起合
作的话,也是可以考虑的嘛,永远都是看机会和风险的。
今天这种市场下,户外新媒体都肯定是考虑整合,而那些先整合的人选择机会也最
多,到后面,别人再要开始整合就会比较被动。
我认为,现在选择这样的方式是对股东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21世纪》:这是戈壁基金在中国投资的项目中,第一个退出的项目吗?其它项目
的退出是否也会考虑类似的方式?
曹嘉泰:是的。以后会不会选择要看情况了。
华视传媒CEO李利民访谈
本报记者 郝凤苓
《21世纪》:之前一直有消息称,华视在与购世通华纳酝酿并购,现在看来,是你
们在声东击西?
李利民:不是。我们在做一个合作整合,合并DMG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过去那种做法
,我们是完整意义上的购并,另外,并购有很多方式,比如有些东西可能全部拿来,有
些我们可以只是战略股东。
《21世纪》:1.6亿美元这个价格是怎么得出来的?
李利民:我们内部有研究两家公司并起来之后,能够得到什么协同效应。比如,在
收入方面能够增加多少,在成本方面能够减少多少,这样合在一起的话,能得出一个数
字,我们就用这个数字来推算一个比较合适的倍数。
《21世纪》:你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华视与DMG并购之后的协同效应。协同效应体现
在哪些方面?
李利民:未来的收入上面可以体现,合并之后,如果广告价格可以提高,网络的使
用率可以提高,将对整个收入是有好处的。成本这方面,也要一个个来算,哪些空间是
可以来省成本的。
《21世纪》:此前作为竞争对手,也是彼此提高了对方获取资源的成本,尤其是今
年3月份,据说DMG以比华视高出2亿元的价格中标上海地铁1-13号线未来5年的独家广
告运营权。现在这个成本又转嫁到华视身上,你们将如何消化?
李利民:从这个意义上,2个亿的成本我是要消化。但是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中
国投资4万亿拉动经济,很多地方拿了这个钱都会造地铁,如果这个时候,我这里多花2
个亿,而我跟每个地铁都能谈下来,就能降很多钱。为什么?大家都很理智了,特别是
有些城市,过去做公交媒体一样的,一个电视台自己做一个移动电视公司,能支撑下去
,但是做不大,而跟我们合作,可以有更好的收益。但跟我们合作,因为没有了DMG做
竞争对手,谈价格就更理智了。
《21世纪》:人员也是成本之一,合并之后,人员如何调整,会裁员吗?
李利民:我们还是那个观点,所有的人,愿意留下来的,有专业能力的,有市场意
识的,充满激情的,对这个媒体充分认同的,有归属感的,我们都希望他们能在这个平
台上去表现。但最后,这些人能不能陪华视一直走下去,由市场考核,当有一天我给大
家不好交代的时候,我对资本市场不好交代的时候,我的CEO位置也可能被罢免了。
这不是裁员的概念。华视原来的销售团队每个季度都在接受市场考验,做得好,提
职、提薪,做得不好一样被淘汰。我们不是国有企业,是市场行为。
《21世纪》:DMG是由一家技术公司转变而来的媒体公司,他们一直把技术作为核
心竞争力之一。而华视更多意义上,是一家广告代理公司。合并之后,在这一点上,如
何平衡和取舍?
李利民:我们有两个出发点,一个是,我们坚持在一个平台上,尽最大的努力,做
好我们的经营,把业绩做出来。如果DMG给我们带来一些技术含量的东西,我们觉得这
就是收购的意义嘛,就是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也会在他们的技术平台上不断地去
研究创新。技术不能一成不变的。
《21世纪》:其实在华视上市的时候你就谈到,上市后会做一些行业并购。2008年
也是一个蛮好的机会,价格都下来了,当时为什么没做呢?
李利民:2008年是上市后的第一年,中间在最难的时候,可能全球经济包括中国都
发生少有的一次震荡。一个企业有了一定基础,要快速成长离不开收并购整合,但到底
什么时候收,收到什么程度,对象是谁,一定要经过客观的财务分析,还要与使投资人
获取最好的回报挂钩。
《21世纪》:华视未来会不会做上游,做内容?
李利民:我们坚持认为内容吸引眼球,可以大幅提高广告价值,但是有一点,我们
不会去制造节目,每个电视台下面有那么多频道,他们有多强的力量和资源在做这个事
情,我们为什么要去抢?各人做各人的事,每个阶段的华视做每个阶段的事情。
易凯资本CEO王冉:
我没有看到具体文件,听说这次给DMG的PE是4-5倍,如果是这样的话,也不错。
如果我是他们的投资人,我是支持这次合并的。不想彻底打水票的话,并购退出还
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一直以来,户外新媒体的整合是必然的,3-4年来,VC、PE对这个行业过度投资,
大量资金涌入后,投资的公司不是每一个都有价值,整合是正确的逻辑。
但一个问题是,当初投资者进入的价位比较高,现在谈价格的话,可能会面临一些
困难。
香榭丽传媒副总裁杜劲松:
不管怎样,1.6亿美金已经是今年户外媒体领域金额最大的案子了,我本以为今年
户外新媒体会一直风平浪静,突然有这样一个并购发生,多少给这个行业带来一些慰藉。
其实,在新媒体领域,一直有这么两种想法,要么独立IPO,要么卖掉。这些不仅
仅是这一个案例带来的想法。
Oppenheimer & Co。新媒体分析师Paul Keung:
近几年,中国户外媒体领域的过度投资导致目前供过于求,投资人回报下降。那些
规模小的,资本实力弱的户外媒体将被迫卖掉甚至倒闭。
g******0
发帖数: 1165
9
2009年10月19日
华视传媒并购DMG移动电视形成寡头局面
10月15日,华视传媒对外宣布将与国内最大的地铁移动电视广告商上海数码媒体集团
DMG进行合并,华视为此将向DMG股东支付价值1.6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
强强联手,地铁、公交、电视无缝对接
通过本次整合,华视传媒的户外数字移动电视广告联播网将与DMG的全国地铁电视
广告网融为一体,打造出一个地铁、公交电视无缝对接的户外数字移动电视广告联播网
——新联播网。
据悉,此次交易以1.6亿美元现金加股票的方式进行,整个付款过程共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在交易完成时付给DMG共计1亿美元,其中4000万美元是现金,另外6000万美元
为股票;剩下的6000万美元付款将分为两笔,每笔为3000万美元,分别将于交易第一年
和第二年的周年纪念时交付。
华视传媒是惟一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移动媒体,目前华视传媒已经占据了全国18个一
二线城市的公交电视资源,拥有13万个终端。也在近两年签下了北京、广州、深圳等地
的地铁电视广告代理权,是行业内惟一一家同时拥有公交、地铁资源的企业。2009年上
半年,华视传媒收入占整体移动电视市场的50.7%,远远高于第二名巴士在线18%和第三
名世通华纳15%的市场份额。
数码媒体是中国领先的地铁数码媒体网络经营商,总部设在上海。2002年,DMG在
上海地铁成功安装了中国首个乘客信息导乘服务系统(PIDS),为乘客提供及时的列车
或紧急信息、最新的资讯和广告,帮助地铁运营部门更高效的运作。DMG业务范围涵盖
品牌战略、广告、公关、媒介、活动、互动营销等领域,其旗下的DMG娱乐传媒于今年
与中影集团合作《建国大业》以及徐静蕾导演的《杜拉拉升职记》。
双方由于之前是竞争对手,相互对业务很熟悉,华视传媒尤其看重其拥有的上海地
铁广告运营权。但是在地铁电视细分领域,DMG则是市场领先者。今年3月份,DMG还曾
击败华视传媒,与上海地铁电视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在未来5年内独家经营上海地铁1-
13号线包括站台及车厢的所有地铁电视广告,这个合同未来给DMG带来的广告营收保守
估计将在2.5亿美元。业内人士分析,DMG对上海地铁广告运营的垄断是引发华视传媒收
购的主要原因。
华视并购DMG,称得上是一次“闪婚”
两家就并购一事的谈判始于华视新任CFO陈廉义的到位。
早在今年初,分众发布与新浪合并的消息之后,华视传媒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李利民就曾表示:“华视传媒在行业内会在价格合理的时候拉近与竞争伙伴的关系。”
2009年6月,陈廉义加入华视。巧合的是,此人早前就与DMG现任CEO、戈壁基金合伙人
曹嘉泰认识,在资本市场都很有经验。由此看来,华视与DMG结缘,仿佛成为了顺理成
章之事。在陈廉义的撮合下,华视与DMG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陈廉义认为“这个并购主要还是看协同效应”,DMG的资源跟华视很匹配,而且业
务模式跟华视也比较接近,做这个整合,对华视而言,不仅相对容易,而且风险低,最
为重要的是带来回报的机会比较高。
但符合这些理由的不只DMG一家,在公交领域似乎同样存在这样的目标。2005年,
依托公交车移动电视起家的华视传媒至今已经成为国内公交车领域的领头羊企业,占据
50%多的市场。同时,在这个领域,华视也不乏竞争对手,比如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巴
士在线、世通华纳等。但在陈廉义看来,华视在公交车领域的网络“已经足够大”,而
从长期来看,地铁领域“可以发展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根据2008年第三季度的公开数据,华视传媒在地铁市场的收入约占总收入的20%,
而据易观国际的数据,2009年上半年,华视传媒与DMG是国内地铁移动电视领域份额最
大的两家,但华视约比DMG低近10个百分点。
曾有人说过,自DMG击败华视传媒后, 2010年上海将建成11条线、运营里程超过
4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规模将跻身世界城市前三位。尽管失手上海,华视当时仍表
示,计划“进一步渗透到上海地铁广告市场”。但问题在于,据说当初DMG以比华视高
出2亿元的价格中标上海地铁,作为上市公司,华视认为这个价格“太高了”。一旦并
购,华视如何在这样的成本基础上保证业绩,这也是华视最初考虑的一个问题。但尽职
调查之后,陈廉义称,“DMG今年在上海做的比我们预计的还要好”。
事实上,2002年成立的DMG目前的网络已经达到30条地铁线路,但直到2008年它才
实现盈利。但对于华视而言,DMG的业绩似乎不是第一位的。“DMG整个价值的核心,上
海无疑是最重要的,”李利民坦言,当初如果华视拿下了上海地铁,今天很可能就不会
收购整个DMG了。此外,还有并购时机上的考虑,陈廉义认为,将来进入地铁领域的政
策壁垒或者行业壁垒可能更高。
“地面+地下”连横贯通,增强营销价值
知名研究机构易观国际认为,就华视传媒的自身业务发展来看,主要是进一步加强
“公交+地铁”电视联播网的移动电视产业媒体资源布局。同时,在移动电视广告领域
,华视传媒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以及资本实力,会对移动电视行业的规范和整合产生重
大影响。
未来,华视传媒在行业整合的方向上,易观国际认为在移动电视最主要的两个细分
领域,地铁渠道广告市场正在逐步呈现巨大的发展前景。从2007年第一季度开始到2009
年第二季度,地铁的份额在移动电视细分市场所占规模比例持续上升,无疑地铁将是移
动电视市场下一个增长点。华视传媒通过收购DMG,进一步整合地铁媒体资源,无疑也
是看到了这一趋势,从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好的表现。同时,这一收购行为也
将对移动电视市场产生巨大影响。首先,地铁移动电视资源的整合,可以为广告主提供
更为协同的营销服务,从而进一步促进地铁移动电视市场的发展。华视传媒原有地铁媒
体资源主要覆盖在北京(5号线、10号线、13号线以及八通线)、广州地铁目前运营中的
所有线路以及深圳地铁等城市,而DMG则占据包括上海地铁全部13条线路,以及包含北
京(1号线、2号线和刚刚开通的4号线)、香港、重庆、南京、深圳、天津等7个主要一
线城市,共计27条地铁线路的独家广告运营权。媒体资源进行整合之后,华视传媒将媒
体触角首次延伸覆盖至中国内地以外的城市——香港。同时通过本次整合,华视传媒的
户外数字移动电视广告联播网将与DMG的全国地铁电视广告网全面、完整地融为一体,
打造出一个“地铁+公交”电视无缝对接的广告联播网。并且,华视传媒将进一步巩固
其为广告主提供跨区域联动的一站式、“地面+地下”连横贯通广告投放服务,从而显
著增强其营销价值。
其次,华视传媒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地铁移动电视市场的龙头地位。在华视对
DMG实施并购前,华视传媒与DMG的市场份额之和超过90%,分别是DMG占53.5%,华视传
媒占45.1%。其中,DMG的优势是其可为地铁运营公司提供的乘客信息系统(PIS),在
此系统的技术支撑下,地铁乘客可享受包含新闻、娱乐、资讯等内容的丰富电视节目。
而乘客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化地铁建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收购完成之后,华
视传媒将占据地铁移动电视的绝对领先优势,形成一家独大的绝对优势局面。对于移动
电视市场而言,2009年上半年,华视传媒市场份额达到50.7%,而DMG市场份额达到9.8%
。此次收购巩固了华视传媒的市场地位,有利于其规模效应的进一步发挥。商报记者
管笛/整理
g******0
发帖数: 1165
10
2009年10月20日
华视传媒获杭州公交为期3年新合同
国东部时间10月19日17:30(北京时间10月20日5:30)消息,华视传媒(Nasdaq:VISN)今天
宣布,已更新并拓展与杭州广电公交移动多媒体有限公司之间的独家合约,继续在杭州
的公交车和渡船上运营该公司的移动数字电视广告网络。
这一为期三年的新合同将于2010年1月1日生效,赋予华视传媒在杭州广电公交移动
多媒体有限公司的移动电视网络中独家运营移动电视广告的权利。这一移动电视网络目
前覆盖了3425辆公交车和101艘渡船,每天的观看人群达到300万。
华视传媒董事长兼CEO李利民表示:“我们在杭州成功获得新合同清楚的表明了我
们独家开发团队的能力,而我们以往出色的记录使我们成为中国最繁荣城市本地数字广
播公司合作的选择。新合同使我们能继续满足客户的需求,覆盖杭州市场。新合同同时
拓展了我们的运营权利,使我们能投放各种行业的广告,扩展了我们在杭州的广告客户
群体。”(
相关主题
【个股讨论】VISN分析师评选的十大太阳能股
快讯:英特尔第一季度净利24亿美元同比增288%食品涨价趋势下的十档优质食品股 (ZT)
罗斯清仓8亿美元黄金资产 金价夏季或将蛰伏(zz) (转载)一个看中概报表的地方 (转载)
g******0
发帖数: 1165
11
2009年10月20日
世通华纳签约广州公交:移动广告市场两强争霸
在华视传媒(VISN.O)以1.6亿美元收购自己的老对手DMG的同时,另一家公交移动电视
运营商世通华纳也加紧了对大城市公交地铁资源的抢夺。该公司日前宣布获得了广州市
公交移动电视的广告投放。这意味着,原先移动户外广告市场“三足鼎立”的格局被打
破后,两家公司为线路资源和节目资源必将进行明争暗夺,两强相争的局面会维持一段
时间。
覆盖广州六成公交广告
据世通华纳相关负责人介绍,与广州公交集团的协议已于10月1日生效,签约后,
世通华纳将控制广州市中心的优势公交资源,垄断广州市城区公交线路的60%,实现对
广州繁华商圈和CBD的全面覆盖。
传媒中国网资深分析师钟澎指出,此次扩张后,世通华纳的资源都分布于城市中心
线路。而随着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到来,再加上庞大的消费市场,广州市场极为重要。
世通华纳董事长张镇中表示,公司业绩上升为此次资源扩张奠定了基础。世通华纳
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近80%,环比增长60%,大客户收入增长更为
强劲,实现了190%的同比增幅。
张镇中还表示,将在已实现垄断全国主要区域中心城市(如杭州、南京、深圳、大
连、青岛、厦门、武汉、昆明等)的基础上,继续积极扩张的势头,将进一步拓展北京
等战略要点城市的核心资源。
世通华纳成立于2003年,自2006年起,获得国泰财富基金、鼎晖创投、华登国际、
成为基金以及霸菱基金的巨额注资。目前其公交资源覆盖35个城市,其布局侧重于各区
域中心城市,已实现对全国主要区域中心城市的资源垄断。
资源争夺愈演愈烈
移动电视市场是户外广告中增长最快的一个分支,主要包括公交、地铁和出租车三
种移动媒体,基本形成了华视传媒与世通华纳两强领跑的局面。双方都明确表示,还将
继续扩张在其他城市的公交以及地铁资源。
由于并购了DMG,华视传媒垄断地铁视频媒体市场,搭建了一个公交移动广告网和
地铁移动广告网互为补充的网络系统;而世通华纳则以公交线路为主。从公交车视频终
端资源来看,世通华纳在全国拥有8万多辆公交车,视频终端达到了13万个。华视传媒
的公交侧重一线城市,握有北京、广州、上海、天津等一线大城市的公交移动电视的广
告代理权。
除了在公交、地铁线路资源方面上演争夺战外,各运营商在节目内容资源方面也暗
中较劲。世通华纳独家具备专业化的内容资源制作能力,目前公司已经制作了9档自制
栏目,内容涵盖时尚、生活、服务、娱乐、健康等领域。此次获取广州市的核心公交资
源后,世通华纳将实现每天有效播放16小时,已于10月12日开始广告刊播。
华视传媒却无意上游内容制作,专注广告代理,其运营模式为组建全国广告联播网
进入广告投放,内容制作完全外包。在北京,华视传媒的节目内容资源主要由北广传媒
提供,视频终端的维护同样外包出去,CCTV移动传媒的运营模式同样如此。
g******0
发帖数: 1165
12
2009年10月23日
华视传媒扩展广州地铁电视广告代理权
美国东部时间10月22日17:00(北京时间10月23日5:00)消息,华视传媒(Nasdaq:VISN)今
天宣布,该公司已经成功地与广州地铁电视传媒有限公司签署了为期16个月的合同,将
在新建的地铁五号线2010年1月1日开通之际,将这条线路加入到华视传媒现有的广州市
地铁电视网络中。
华视传媒此前已经拥有了在广州市现有全部地铁线路中的广告业务独家代理经营权
,以及地铁系统平台上独家经营的权利。
地铁五号线将贯穿广州市的商业区,是一条主要的交通干线。在这条线路开通后,
广州市的地铁系统将拥有由五条线路组成的网络,地铁站总数将达91个,总长度150千
米。
广州市居民人数超过1000万,将在2010年11月12日到27日主办第16届亚运会。在所
有的地铁平台和站点中,有75%位于主要的商业中心和人口稠密地区。据官方统计数据
显示,广州市2008年GDP总额为人民币8216亿元,在中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三。
g******0
发帖数: 1165
13
2009年10月23日
华视传媒再签杭州移动连续三次扩张
华视传媒(Nasdaq:VISN)日前宣布,获得杭州移动电视未来三年的全国独家广告代理权
。这是近一周内,华视传媒在移动广告市场第三次攻城掠地。早前,华视传媒刚刚完成
对DMG的收购,并签约厦门移动电视。
一系列并购签约完成后,摩根斯丹利根据折现现金流计算出华视每股单价为11.5美
元,股价涨幅达30%,并对公司股票重申“增持”评级。华视传媒将于10月30日发布三
季度财报,公司上半年的广告收入为5807万美元,同比增长73.9%。公司二季度业绩实
现同比增长51.8%,环比增长13.0%。
此次与杭州移动合作,华视传媒的网络将覆盖杭州主城八区,电视接收终端平台超
过3500辆(艘),其中公交车3425辆、西湖游船(水上巴士)101艘,终端规模和质量排名
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每天覆盖近300万人次。在厦门,华视传媒拥有唯一的基于无线地
面数字移动电视技术的户外电视频道,每日收视人群达到百万次,移动接收终端覆盖该
市全部优质公交线路,总量达到1800个以上,楼宇、机场、火车站、轮渡等公共场所的
接收终端也达到近8000个。
此外,在华南重镇广州,华视传媒已与广州市交通委员会下属的第二、三公共汽车
公司及市电车公司三家公交企业达成良好合作,在全部共5800台公交车辆上安装了移动
电视接收播放系统,并正参与广州BRT(快速公交线路)的建设工作。
广州交通信息化建设投资营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广州交通信息办副主任刘兵表示,
华视传媒是广州市交通委员会的唯一合作伙伴。预计到2009年末,华视传媒将在广州90
%以上的公交车辆上安装数字移动电视接收播放系统。
华视传媒搭建的电视联播网已经覆盖超过30个主要城市(包括香港),覆盖人群接近
4亿。联播网的自有终端数超过16万个,占据中国移动电视终端总量的70%以上。
易观国际数据显示,华视传媒目前拥有中国移动电视广告市场约50%的份额,一系
列并购、签约完成后,2010年其市场份额将有望再扩大10至15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规模效应对于移动电视媒体盈利尤为重要,行业内发生进一步
并购整合行为不可避免,同业竞争将更为激烈
g******0
发帖数: 1165
14
2009年11月01日
华视传媒并购:户外新媒体收购时代或来临
华视传媒对外宣布将与国内最大的地铁移动电视广告商上海数码媒体集团DMG进行合并
。一石激起千层浪,业内一片哗然:一方面,这个结果与之前传闻的华视要收购世通华
纳的消息大相径庭;另一方面,通过此次并购,华视传媒似乎在移动电视领域形成寡头
垄断的局面,但是,自分众上市以来,户外移动媒体的价值之争一直不绝于耳,这不得
不引起广告主、专家以及政府的注意……
闪光灯下,李利民脸上看不出一点倦容。这位勤奋的老板,据说忙的时候每天只睡
3个小时。
15个月前,他告诉记者,户外新媒体各自为政的局面不会持续下去,行业要获得长
期发展必须整合;7个月前,大部分公司在金融危机的寒冬中瑟瑟发抖,他对媒体说:
“华视将坚定不移的致力于推动中国移动电视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做好准备寻找合适的
时机进行市场扩张和整合。”
很快,李利民和曹嘉泰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似乎预示着,户外移动电视产业
正式步入了规模化发展的新时代——DMG作为中国最大的地铁电视广告运营商,华视传
媒将之并购之后,在地铁领域的覆盖率将在全国范围内接近100%。
要的是协同效应
“这个并购主要还是看协同效应。”华视传媒CFO陈廉义(Scott.Chen)告诉记者。
这个并购案由他一手操办,在他2009年6月刚刚加入公司时,就开始负责这个大规模的
整合。而从他的职业背景也不难看出李利民选择他继任华视CFO时的良苦用心。
据了解,陈持有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商业管理硕士学位和康奈尔大学运营研
究理学学士学位。此前曾在中国香港和台湾的多家投资银行工作。在加入华视传媒之前
,陈为投资银行野村(Nomura)香港分公司的执行理事,并出任媒体业务的主管。陈拥有
以银行工作经验为主的优秀金融背景、媒体行业的深厚知识以及出色的学业和职业证书
。此外,他还拥有新媒体行业的直接经验,曾在同业集团中负责进行几桩大型交易。
李利民选择这样一个人来出任CFO,显然是出于帮助公司快速整合的考虑。
DMG的CEO曹嘉泰称:“我们本来就是朋友,两家公司的业务也有很多的关联度,这
给整合的快速推动带来了很好的机会。”他同时表示,“这种市场状况下,大家肯定是
考虑整合,那些先整合的人选择也最多,到后面,别人再要开始整合就会比较被动。”
据易观国际研究数据,2009年上半年,华视传媒与DMG是国内地铁移动电视领域份
额最大的两家,但华视传媒比DMG低约10个百分点。
如今,随着DMG以1.6亿美元对价被华视收购,上海地铁已经纳入华视传媒的资源版
图,同时也令华视实现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核心城市的全面覆盖。
“之所以选择并购DMG,是因为两家公司的业务模式比较接近,而且,整合完成之
后,华视传媒在地铁领域的占有率接近100%。”陈廉义说。
“这个价钱你满意吗?”在发布会的现场,记者见到了一同出席的DMG CEO曹嘉泰。
“双方都不满意的价格,就是个对大家都合适的价格。”曹嘉泰巧妙地回答了这一
提问。
业内分析人士告诉本报记者,DMG之所以会在这个时机选择被并购,很大的原因是
迫于投资人的压力,一部分投资人急于套现离场,最终促成这起并购案的发生。
不过,这1.6亿美元对价并非完全是现金,“第一笔需要支付的款项中大部分是股
票,”陈廉义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后面几次支付的款项中有一部分是可以由
DMG来选择现金或股票的。”
下一个目标是谁?
公交和地铁是移动电视最重要的两个细分领域,地铁整合完成,下一个目标耐人寻
味。
并购DMG之后,华视传媒在全国攻城略地的步伐空前加快。10月15日刚刚宣布整合
DMG,16日即宣布获得厦门移动电视全国性广告独家代理权,18日通过竞标获得杭州移
动电视广告独家代理权后。又再获得广州地铁5号线地铁电视广告独家代理权。另据本
报了解,厦门和杭州两个城市的公交电视媒体代理权一直是其在公交领域最大竞争对手
——世通华纳所拥有资源版图中的重镇。
这意味着,原来移动户外广告市场“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被彻底打破,在地铁移
动电视市场已无悬念之后,也许公交移动电视市场的整合就在不远。
公交和地铁是移动电视最重要的两个细分领域,地铁整合完成,下一个目标只能是
在公交领域的老冤家世通华纳。
但是对于竞争对手一系列扩张动作,世通华纳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资源布局理念:“
我们一直强调专业、专注,每一城市的布局都是在充分考量当地的广告市场、消费潜力
以及公交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不会仅仅为了扩充移动电视联播网络而盲目、无序的扩
张,赢利并产生利润是退出或进入某个城市第一要素。”世通华纳董事长兼CEO张镇中
告诉记者。
张镇中接着表示:“我们在一线城市强调优势资源控制,二三线城市则要全面垄断
,比如我们新拿下的广州资源,是当地市区的核心资源,而厦门市尽管有其他运营商进
入,我们依然保持垄断优势。”近日,世通华纳传媒控股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已并购了
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公交移动电视垄断资源,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其打造的覆盖全国的移动
电视联播网络。
这意味着,原先移动户外广告市场“三足鼎立”的格局被打破后,两家公司为线路
资源和节目资源必将进行明争暗夺,两强相争的局面会维持一段时间。
合并符合产业发展趋势
曾经是地铁移动电视广告市场针锋相对的对手,但如今华视传媒和DMG却突然“闪
婚”成一家人,这多少让业界有点没有想到,毕竟两家在这个细分市场上旗鼓相当,而
且3月份DMG还击败华视传媒,获得了未来5年内独家经营上海地铁1~13号线站台及车厢
的所有电视广告的经营权,DMG显得优势更明显;而之前华视传媒和世通华纳之间的收
购拉锯战倒是前后进行了两年多,大家都以为首先合并的应该是华视传媒和世通华纳。
易观国际的分析师李智认为在移动电视最主要的两个细分领域,地铁渠道广告市场
正在逐步呈现巨大的发展前景,无疑地铁将是移动电视市场下一个增长点。“华视传媒
通过收购DMG,进一步整合地铁媒体资源,无疑是看到了这一趋势,从而在未来的发展
过程中获得更好的表现。”
在李智看来,双方的合并最大的好处就是对地铁移动电视资源的整合,可以为广告
主提供更为协同的营销服务,本次整合,华视传媒的户外数字移动电视广告联播网将与
DMG的全国地铁电视广告网全面、完整的融为一体,打造出一个“地铁+公交”电视无缝
对接的广告联播网。此外,在经营上也可以推出“地面+地下”连横贯通广告投放服务
,从而显著增强其营销价值。
阳狮集团博睿传播与华视传媒、世通华纳、DMG都有业务上的合作和往来,博睿传
播户外总经理林方健觉得双方的合并对业务的发展总体是好事,毕竟双方在这个领域以
前是竞争对手,业务各有所长,合并后应该可以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
至于合并后因为形成的垄断带来的负面因素,林方健则表示这个垄断应该是偏向于
良性的垄断,估计不会带来相关的涨价等问题。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传播学院院长黄升民
则觉得移动电视广告市场的规模还很有限,在很多广告主眼中只是个辅助性的媒体,即
使垄断市场也基本不用担心,因为广告主有比较大的选择范围。
传媒中国网资深分析师钟澍指出,像世通华纳、华视传媒等运营商进行逆势扩张,
这是与其在经济波动中保持了高速增长、业绩大幅提升,公交移动电视被广告主充分认
可分不开的。同时,经济下行也造成了新媒体的优胜劣汰,一些经营不善、媒体性价比
不高、现金流周转不畅的运营商只能选择收缩资源战线,或是待价而沽,不得不接受被
收购的命运。这时选择出手,资源估值较低,有时可以以小博大。
待评估的是传播价值?
“移动传媒市场的规模毕竟不是很大,并购更符合产业发展的规律,但这个行业能
否健康发展,并不在于这些新媒体公司之间的渠道争夺和跑马圈地,市场规模是相对有
限的,形成规模优势后如何经营好才是根本。”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传播学院院长黄升民
对记者说。
市场需要的不仅仅是渠道
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商业价值基本已经无须证明,但新媒体的广告价值
评估一直是广告主和广告代理公司最关心的问题。
“从传媒角度来看,衡量一个媒体的商业价值主要还是要看受众价值以及受众与媒
体的接触深度,至少有5个评价指标即媒体受众的数量、受众的质量、接触媒体的频次
、接触的时长和受众的稳定性。”黄升民指出。
如果拿这5个指标来衡量移动公交电视广告的效果,在接触媒体的频次、接触的时
长和受众的稳定性等因素上都存在不确定性。例如公交车、地铁车厢的拥挤程度、车厢
环境、信号质量的差异都决定了广告到达率的不确定性,现在也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出具
一份权威的第三方的调研报告,显示公众对公交移动电视广告的接触度和偏爱度。
黄升民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多数广告客户对户外公交移动广告的效果也缺乏
认知,很多客户跟这些新媒体公司接触后还是选择了放弃,原因就是新媒体公司无法拿
出数据证明其广告效果,理论说得天花乱坠,但效果无法保证。博睿传播户外总经理林
方健则表示,目前广告客户用于户外媒体的预算只有10%~15%,通常都是把户外媒体当
做是辅助性的媒体,至于这几年才出现的户外移动电视媒体,广告客户的预算和认知度
就更低。
林方健希望华视传媒这样的新媒体公司,未来还是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上,毕
竟渠道的争夺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如何对这个新媒体的价值进行评估和认知的推动,如
何更为专业化的销售和服务广告客户,才是根本之道。当务之急,就是要完善调研的业
务,如何通过市场调研和有说服力的数据来获得广告客户的信赖,这个环节的工作是必
须要做的。
“此外,公司的经营理念也很重要,不要盲目的以销售为导向,只追求销售的成长
,而忽略了媒体经营中专业化的思考和努力,移动电视广告如何能像电视广告一样的经
营,还需要在很多方面去做工作。”林方健说。
垄断之嫌?
采访中,一位资深业内人士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移动电视行业的其他运营商可能
向商务部提出反垄断申请,对这一并购行为提出质疑,因为在绝对的垄断下,将不会有
公平的竞争环境和良好的定价机制。
传媒中国网资深分析师钟澍指出,此次市场格局的变化将使得行业转向买方市场,
广电系统或处于弱势地位。“当前交通移动电视的供应方,主要是各个城市的广电系统
以及当地的交通经营单位,但当市场中出现垄断,只有一家运营商有能力购买时,移动
电视的卖方市场将转向买方市场。而移动电视并非分众传媒意义上的电子广告显示终端
,是具有大众传播功能的户外电视媒体。对于这样一种新型媒体形式,国家有关管理部
门正在研究出台管理办法,特别是像华视传媒和DMG这样外资控股的传媒公司的合并后
,将控制垄断国内的移动电视行业,这必然会触碰国家宣传管理部门的底限。”
也有业内人士担心,此项并购后,华视传媒在交通移动电视领域占垄断地位将会使
移动电视逐渐偏离市场真实价值,违反市场竞争规则,同时,华视为缓解并购后带来的
成本暴长的问题,必将进一步提高广告价格,把运营成本转嫁到广告主身上,并最终可
能再次转到消费者买单。这样移动电视就失去了新媒体高效率、低成本的特性。从长远
来看,并不利于国内移动电视行业的发展。
新媒体 资本博弈的牺牲品?
在资本的眼中,新媒体只是他们的一枚棋子,他们投资新媒体的唯一目的就是上市
或者被并购,然后资本在溢价后成功退出。
然而事实上,新媒体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司,他们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和逻辑
,在资本市场拔苗助长般的推动下,有些新媒体公司侥幸上市,多数则死在资本退潮的
沙滩上。当资本的热情逐渐退去,人们才可以比较理性的看清楚这场泡沫背后的因果关
系。
资本的逐利性是无可厚非的,每一家投资新媒体的风险投资公司都希望在三四年内
成功退出,拿到一笔丰厚的回报;然而媒体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恰好不是一个可以
速成的行业,每个新媒体要想证明其商业价值和传播价值都需要若干年的时间。
媒体和其他产品的本质是一样的,从经营一个产品有人买到有人持续的购买,再到
可以规模性的经营,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累积的,对于新媒体而言,如果缺乏这样一个
过程去验证其商业价值和传播价值,就很容易出现虚热和泡沫。
但是资本没有耐心去等待新媒体慢慢长大,更没有耐心等待其证明自己的商业价值
,唯一能做的就是迅速做大规模,不管是并购也好,还是做假账虚报规模,例如有些新
媒体公司为了完成所谓的收入目标,几家相互熟悉的新媒体公司竟然可以互相置换广告
,在置换业务中将自己的营收做大。有了这些才有更多的上市和并购的筹码。
在资本的驱动下,新媒体公司只能不断的跑马圈地,把规模做得越来越大,迅速的
形成规模优势;风险投资则通过并购实现资本的退出和变现,但是新媒体公司自身则还
是一个发育过快营养不良的少年。
而在移动电视的发展过程中,善用资本杠杆来实现资源整合是该市场实现跨越式发
展的重要因素。这个领域的新媒体公司对于核心渠道资源的掌控也是其能够获得资本青
睐的重要原因。但是,在实现资源整合之后,也对其运营整合能力提出挑战。
例如,华视传媒就需要在渠道扩张后,全面梳理并评估其掌控的资源,必须要精耕
细作、内容上也要进一步提高质量,要提供给广告主可衡量的投资回报率以及优质的服
务,从而实现媒体价值以及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升。而这些则需要更多脚踏实地的投入。
g******0
发帖数: 1165
15
2009年12月04日
华视传媒:新媒体行业淘金幸存者
很难想像,一个地产商会如此快地适应新媒体创始人的角色。
11月底,华视传媒(Nasdaq:VISN)创始人李利民在北京一家经济型酒店接受了《第
一财经周刊》的采访。当天晚上,他还先后拜访了三个大客户。
在创立公交车广告媒体公司华视传媒前,李利民是深圳的一个地产商,开发了一个
当地颇为知名的地产项目“香榭里花园”。
47岁的李利民是那种善于发现新机会的商人。这位前大学体育教师曾先后做过电力
、药业、餐饮连锁、保险经纪等生意。2005年8月,江南春为分众传媒在纳斯达克敲响
上市钟。一个月之后,李利民就在成都的800多辆公交车上装上液晶屏。
在国内的户外媒体行业,不乏李利民这样的淘金者。据清科投资的统计,2005年至
2008年初,获得融资的户外传媒公司近30家,融资额达6亿多美元,其中还不包括VC投
资过的上市公司和被分众并购的公司。
像任何被过度投资的行业一样,户外媒体也意味着极大的风险。除了分众传媒之外
,这个投资商蜂拥而至的行业里只有两家公司成功上市:聚焦于机场的航美传媒和专注
于公交车的华视传媒。
对于一个依赖规模的行业来说,成功上市融资便意味着在竞争中领先一步。
跑马圈地
公交车液晶屏是个再简单不过的行业:在公交和地铁上的时光足够无聊,而乘客又
足够多,一旦你的液晶屏开始在车厢里闪烁,广告生意就来了。
与分众在一线城市甲级写字楼装液晶屏吸引商务人群的眼球不同,公交液晶屏的受
众是普通消费者,广告主也从奔驰宝马,变成了肯德基、太太乐鸡精这样的快速消费品
公司—它们希望,看到自己广告的人越多越好。能不能把生意做大,“就看你能在公交
车上挂出多少块广告屏。”奥美佳华广告公司的市场策略副总监朱翌冉说。
“投给北、上、广、深这4个一线城市的广告费,占了整个公交电视广告市场的六
七成。”易观国际分析师李智称,拿到一线城市,就等于抢到了最大的蛋糕。
在这场“先到先得”的圈地大战中,上海、北京两地的公交车早就被国有的上海明
珠电视台和北广移动传媒占据,但在广州、深圳两地,赶在华视之前就进入了市场的巴
士在线,只在两三成公交车上装上了液晶屏—这给华视留下了可乘之机。
由于坐公交车常常要花掉半个、甚至一个小时,没人能忍受连续看上半小时广告,
这意味着公交车的广告和广告间,必须夹有新闻、剧集这类真正的节目—这正是华视的
突破口。
世通华纳和巴士在线,最初都选择自己制作节目,用存储卡在公交电视屏上播放;
而华视传媒则先跟地方电视台合作,获得节目使用权,再拿下公交车的租约,用无线电
波向公交车发送节目信号。“我一开始就觉得公交电视是传统电视的延伸,而世通华纳
只是把分众的液晶屏幕搬上公交车。”李利民认为,这是华视和对手最根本的区别。
“广电”这张牌,成了华视传媒的制胜绝招。中国的城市公交基本都由国有的公交
公司掌控,这些国有公司必须考虑,公车电视上播的内容是否足够“安全”。曾任华视
苏州分公司总经理的王瀚宇记得,自己跟苏州公交公司谈判时,对方宣称,只接受无线
发射的方式,不跟插卡的公司谈。
在三家混战的广州、深圳市场,跟广电合作的华视后来居上,占据了中心城区85%
的公交线路。在成都、哈尔滨等9个城市,华视甚至与地方电视台建立了合资公司—在
这9个城市里,华视不仅占有7成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且可以预见,对手难以从它手中抢
走跟广电合作的机会。
在北京,当北广移动传媒决定出售自己的独家广告代理权时,华视却险些失手。在
根据北京电视台的收入估算自己可能的收益,以及可以承受的成本后,华视报出的价格
低于对手世通华纳。但走运的是,一个多月后,世通华纳未能履约。代理权转到了华视
手中。“这是我们跟对手拉开差距的分水岭,”华视传媒的投资者关系总监王瀚宇说,
“如果世通拿到北京,竞争的格局就完全不一样了。”
但多了一个合作方也让华视传媒的成本比竞争对手更高。在得到更多的液晶屏之后
,华视必须也能拿到更多的订单才行。
拿到更多的生意
更多的订单,来自那些公交车之前拿不到的生意—除了某某商城几折促销这类本地
广告外,华视还得说服肯德基、联合利华那种更愿意在全国投放,很少为一城一地费劲
的大客户。
“大广告主首先考虑的当然是覆盖范围、有多少人看到,”朱翌冉说,“再就是广
告环境,它的广告夹在奔驰和宝马的广告中间播,和夹在小广告中间播,那完全不一样
,太降自己档次的,不要钱都不做。”
李利民称,华视至今已经拒绝了两亿多的“低俗”广告。华视各分公司拿到的广告
,都要送交北京总部,由专门核检广告内容的部门决定能否播出。
为了保证每单生意的利润,华视更愿意集中权力。各分公司一旦接到在两个及以上
城市投放的生意,都必须上报总部,以防几个分公司在争抢同一个客户时,竞相报出更
低的价格。当某单生意额超过百万时,老板李利民则会亲自出马。
华视传媒仿照传统电视的做法,做了收视调研报告,以更详细的说明广告效果。华
视甚至向所有大客户都赠送了监播手机—与普通手机相比,这种手机多了一根天线,拉
出天线,就能收看到移动电视的节目。
目前,华视传媒七成收入都来自十几个像联合利华这样的大客户。而对手世通华纳
的收入,则多来自数量庞大,但每单生意额只有几万块的本地客户。世通华纳公关经理
王晓峰称,公司去年也组建了大客户销售部,开始拓展大客户。
但是,如今公交市场已经被基本瓜分完毕:华视传媒占据着一二线城市,世通华纳
则把控着部分二线城市,以及绝大多数三线城市。“已经没剩什么有价值的城市了。”
王瀚宇说。
去年5月趁着奥运提了一回价后,华视的千人成本(让1000人看到广告花掉的广告费
)上涨为传统电视的15%,而对手世通华纳则称,自己的千人成本为10%。考虑到公车上
看电视的效果终究不如家里,再加上有公交车站灯箱广告这类替代品,华视再提价的空
间有限。
10月底,李利民开始感受到这一压力。据华视传媒财报,第三季度总营收为3080万
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4.3%,净利润为72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60.2%。
李利民将地铁视为新的机会。10月份,华视传媒以1.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DMG后,已
经占到国内地铁液晶屏90%以上的份额。
并购消息一宣布,李利民就接连接到客户们的询问电话:你们明年是不是要涨价?
g******0
发帖数: 1165
16
2009年12月10日
经济吹暖风新媒体广告市场水涨船高
被称为“中国经济风向标”的2010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总额以增长近两成的业绩,
昭示了企业家对明年经济稳步增长的预期。分析人士指出,传统电视广告带动新媒体广
告水涨船高,在整体广告市场盘子扩容的前提下,广告主对新媒体的投放兴趣将有所增
加。
招标额创新高
数据显示,2010年央视招标总额为109.6645亿元,比去年的92.6亿元增长17.1亿元
,增长18.47%,创16年以来新高。家具建材行业、汽车相关行业和家电行业成为前三大
中标行业,此外,城市形象宣传和旅游成为中标新贵。
此次招标共吸引了50家国际企业参与招标,相比去年增幅为28%,说明经历了危机
之后,很多企业都加大了对中国消费市场的投入和重视。
在央视招标现场,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广告的投放是企业家对未来
的一个判断,明年中国经济一定会呈现一个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新媒体广告扩容
“广告费用的重组必然是2010年一个新的趋势,126亿的大蛋糕将被重新切割。”
CTR市场研究副总裁田涛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实际上,广告份额的重新分配,既有
传统媒体提价导致的挤出效应,也是新媒体顺应广告需求发展的结果。
受到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010年以央视为代表的电视广告价格上涨是必然趋
势。
2009年9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其中特别对电
视剧插播广告的次数和时长进行了详细规定,实质是限制了电视广告的播放总时长。因
此,电视台提高单一报价,涨价之声已经从广告代理部门率先传递出来。
分析人士指出,涨价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挤出一些客户,这些客户转而求向性
价比更高、互动手段更多样的新媒体广告,如那些已经占据了消费者收视习惯的网站广
告、公交电视广告、户外液晶屏广告等将从中获益。
近年来,以互联网、户外电子屏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增长迅速。根据易观国际公开数
据,2005年新媒体方面的广告总支出不到66亿元,2008年已经快速增长到近275亿元。
以公共交通移动数字电视为例。作为近几年崛起的一支户外电视力量,公交电视被
视为传统电视在白天的延伸。其中行业龙头华视传媒刚完成收购数码媒体集团,使29个
城市13万电视终端的户外数字移动电视广告联播网,与数码媒体集团覆盖的7个城市29
条地铁线路3.5万个终端的地铁电视广告网融为一体,占据已开通地铁电视终端覆盖总
量接近100%,并首次进入香港,建立起了一张地上、地下公交、地铁电视无缝对接的移
动电视新媒体网络。
华视传媒首席营销官唐家兴表示,随着无线数字信号传输技术的成熟以及公交移动
电视媒体终端的扩展,目前公交移动电视媒体的收视率和影响力已经有了显著提升。作
为传统电视收视在户外的一个有效补充,公交移动电视与大众的出行轨迹进行有效贴合
,更贴近终端及刺激销售,从而受到了广告主企业的广泛认可。
易观国际总裁于扬表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来传统媒体的覆盖人群将来会
越来越多地被公交地铁等移动电视媒体覆盖。在移动电视媒体传播价值和广告价值不断
提升的背景下,由于移动电视具备较高的性价比,不少广告主可能会考虑将一部分预算
转换到公交移动电视媒体。
此外,手机广告也将是与传统广告分庭抗礼的一员。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增值服务
,2010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第一次捆绑进了央视网移动多媒体事业部的手机广告资源,
进行跨媒体整体营销。
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尽管新媒体广告崛起,但远远未对以央视为龙头的传统电视
广告造成威胁;相反,由于经济复苏预期明确,企业对广告需求的整体份额增加,新老
媒体在融合竞争中都分得了更大的蛋糕
g******0
发帖数: 1165
17
2010年01月06日
详讯:华视传媒完成收购数码媒体集团
美国东部时间1月6日06:45(北京时间12月7日19:45)消息,国内数字电视广告商华视传
媒(Nasdaq:VISN)今日宣布,完成此前宣布的收购数码媒体集团的交易。数码媒体集团
是国内地铁电视广告市场的领先公司。
这笔交易打造出中国规模最大、业务最广泛的移动电视广告网络,进一步推动华视
传媒向着成为中国最强劲数字电视平台的目标迈进。包括股票和现金,这笔交易总价值
1.6亿美元,华视传媒将在未来两年分三批向数码媒体集团的股东支付。
华视传媒董事长兼CEO李利民说:“收购数码媒体集团是华视传媒战略发展的重要
一步。这笔交易整合了两大媒体平台,使得华视传媒能够扩展地铁广告网络至公交广告
网络。地上地下两大媒体网络的合并给广告主提供了全新的平台,交易也得到了他们的
支持。如今我们在中国22座富裕城市拥有范围更广的广告平台,其中包括了4座中国一
线城市——北京、广州、深圳和上海,此外我们在香港机场高速线也拥有业务。”
华视传媒CFO陈廉义说:“数码媒体集团和华视传媒拥有互补的业务模式,拥有共
同的专业文化和运营优势,我们相信两家公司能够顺利实现整合。展望未来,我们预计
能在数个领域实现显著的协同效应,包括提高广告定价能力,进一步整合媒体资产。随
着我们两家公司的继续整合,预计公司毛利率短期内会受到影响,但我们对2010年下半
年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因为届时协同效应将更为明显地体现出来。
g******0
发帖数: 1165
18
2010年01月16日
华视传媒并购之后进入整合时代
“华视走到今天,一直走得蛮坚定、稳健和踏实的,”在华视传媒创始人兼董事长
李利民看来,这是“必然的”。而当初进入移动传媒领域,对于地产商出身的李利民而
言,却是一种“偶然”。
华视的故事还不到5年,李利民已经从“偶然”转为“必然”,从“外行”变成“
内行”,虽然股价曾有一度下跌,但在几家Nasdaq的新媒体公司中,华视是跌幅最小的
一家公司。
但尽管如此,一路顺风顺水的华视传媒,亦逃不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在2009年第一
季度第一次遭遇业绩下跌时,是“蛮大的一个事件”,也让华视控制内、外部风险的能
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
“越是危机,越是要创新”,在李利民看来,金融危机反而是让上下一心奋斗的契
机;而就在经历了更替CFO这样的重要人事调整之后三个月不到,华视传媒反而启动1.6
亿美金收购地铁传媒DMG的大手笔。
收购是把双刃剑。譬如之前的分众传媒,曾因收购而背上亏损帽子;而今,逆市收
购,是加号、乘号还是减号?
2009年底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李利民称,经过三个月的过渡期,华视对DMG,已经
完成了吸收并购,接下来,将加大对现有终端平台的深度整合、精细化运作。
根据雅虎财经1月12日的数据,华视(VISN)收盘价反弹至11.55美金,市值达8.11亿
美金,相比2009年同期的数据,均上涨逾70%,比华视传媒早几个月上市的航美传媒(
AMCN)则以8.46美金报收,市值为5.59亿美金。
逆市调整
虽然一度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很快,华视传媒的重点策略就放在如何扩张上来
在金融危机对媒体广告行业形成冲击的大行业背景下,新媒体行业又是冲击点最为
激烈的,因为“新媒体历史短,传播方式新,成为广告主首当减少的传播”,而新媒体
终端的价值,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体现得尤为明显。一些户外新媒体领域的小型竞
争者纷纷发动价格战。
华视CFO陈廉义称,华视传媒的平台价值,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为微弱,但亦遇到
一些压力。“但压力和冲击度比同行都要小”。
2008年第四季度,华视每播出小时的平均广告收入为1023美金,而2009年第一季度
至第三季度的数据分别为792美金、865美金和845美金。
价格下调的同时,新媒体行业还面临着媒体成本不断上升的挑战。
华视从一开始与每个城市地方电视台签订协议时,就将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
媒体成本的上涨幅度平均限制在“8%-12%”。
2009年第三季度,华视的媒体成本为1,260万美元,占该季度全部广告成本的81.8%
, 而第一和第二季度的数据依次为80.5%和81.4%。
与那些高价跑马圈地而又被挡在上市门外的户外媒体相比,李利民认为,华视“过
去的谈判并没有太过急,还是比较靠谱的”。
强化成本意识一直是华视内控的一部分,除此,2009年,华视另一个重要策略是,
大客户渗透,“找更多大客户”,以此来提高客户及业绩的稳定性。
华视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大品牌占其客户总量的比例约达50%,包括联合利
华、肯德基等,而此前,“客户都比较小,每个客户投放的量也比较少”。
值得一提的是,华视在这个冬天里的“惊险一跳”:逆势增发。
2008年8月,华视传媒以每股16美元的价格,在纳斯达克增发632.5万股,融资1.
012亿美金。
此后一段时间,华视股价一度下滑,跌至个位数。
“当时说白了,有两个投资人硬是被拉进来了,就像我们中国人说的,恨不得给他
们作揖,感谢他们,因为经济危机大潮来了。”李利民后来透露。
尽管在增发价格上投资人、股东和管理层分歧颇多,但华视力排众议,在最后一小
时里最终促成增发成功,为过冬及后来的并购备足了弹药。
向“传统电视”归位
在完成并购后,移动电视终端得以扩张,在华视看来,有内容、有规模之下,在媒
体价值评估上,应该更向传统电视靠近
在华视传媒CFO陈廉义看来,完成并购之后,华视传媒的覆盖率规模,已经可以和
传统电视相比,其投放价值对标,应该是更向传统电视靠近,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新媒体。
找出这个对标,或许是因为金融危机之下,新媒体的广告收入量在下降,而作为传
统电视广告却持续火爆。
“我们跟其它户外新媒体的平台是不同的,但很多客户还不知道这些差别,所以一
直都把我们放在整个户外新媒体这个领域”,陈廉义认为,“而一旦我们的客户受到压
力影响,他们可能先节省的广告费就是新媒体这一块,而传统电视这部分他们可能还会
保留。”
反观自己的平台,华视认为,其更应该被视为“传统电视”。理由是,其一,华视
的平台可以通过无线发射,即时播放内容及广告,这与传统电视的形式类似;其二,华
视可以使用和传统电视相同的监测方法向客户证明传播效果,而这是其它一些户外平台
难以做到的。
“金融危机之下,我们感觉到了这个情况,所以今年决定要加强这方面的努力”,
陈表示,另一方面,这也与华视的平台规模不无关系。
2009年,华视以1.6亿美金的总价收购地铁媒体DMG,一方面,价格“比较划算”,
也降低了因竞争带来的成本上升风险,另一方面,这也使得华视跃升为全球最大的移动
电视经营平台。
“并购DMG使我们的平台越来越完善,我们就可以真正地跟客户说,华视是一个传
统平台”,陈廉义表示。
早在2008年5月,华视就联合CTR及CCTV移动传媒,推出国内首个公交移动媒体受众
测量指标,方便广告主和媒介主通过收视点成本(cost per rating point,CPRP,指每
得到一个收视率百分点所需要花费的成本)的指标来购买广告和测评广告效果。
而收视点成本也是传统电视这类即时播放内容的平台惯用的广告投放指标。这样一
来,华视便有了与传统电视统一的测评标准,其广告价格也可与传统电视形成对照,方
便客户选择。
2009年,华视也一直在努力向客户证明“平台跟其它新媒体平台有哪些不同”,并
“教客户如何评估华视的平台”。
陈廉义说,等未来广告业回转的时候,华视就真正能够定位于传统电视,“就不再
站在户外新媒体这一边了”。
延伸与复制
整合DMG对于华视只是一个开始,李利民希望可以将华视的战车,开进入更多的终
端战线
2005年,华视刚刚成立时,分众已经利用先发优势,迅速跑马圈地,建立了全国性
的楼宇视频广告网络,而航美也先行一步,在机场领域大展拳脚。
在分众传奇的财富效应下,国内市场上,户外新媒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花开”,商圈、铁路、医院、银行,餐厅甚至厕所,无不充斥着LCD/LED“新媒体”。
另外,这些广告屏大量采用DVD硬盘预录或者CF卡系统,还有网络定点下载技术。
面对这样一个局面,华视该怎么走?
李利民决定另辟蹊径。《国家十一五规划》让他看到契机,其中规定,加快有线网
络的数字化改造,建设基本覆盖全国的有线、地面、卫星互为补充的数字电视网。
通过无线发射技术将传统的电视内容传输到全国各地的公共交通领域,建立户外电
视联播网,成为华视的方向。
但他们的方式是,与各地电视台合作,用电视台的无线技术发射,传输给户外广大
的公交、地铁受众,内容的制作和审批均由广电部门负责,华视只做广告经营。
至到今天,李利民依然强调,华视将坚定不移地走无线技术发射路线,而且绝不染
指内容。
“坚定的走市场,但是绝不忘记行业里的政策,绝不忘记是在这一块土地上进行商
业的运作、争取到的商业机会。”2010年1月14日,在中山大学给EMBA学员演讲时,李
利民这样解释。
每个阶段做每个阶段的事情,这是李利民治理华视的一条准则。早在华视上市之初
,他就曾表示,“上市后会做一些行业并购”。
2009年10月,华视并购DMG。有外界人士认为,“华视已经到了做行业并购的时候
,一是手里有资金,二是作为上市公司,需要不断创造新的增长点。”
那么,DMG之后,华视接下来是否会像当年分众那样,进行大量并购?
陈廉义谨慎地表示,“华视不会通过并购来实现增长”,但并购的确是一种迅速拓
宽媒体平台的方式,不过短期内,华视将集中在DMG的整合上。
李利民并不否认的是,华视未来有可能会扩展到其它领域,包括楼宇、户外LED、
出租车、医院、铁路等等。
至于进入方式,未必是并购。
在中山大学的演讲中,李利民曾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白马广告公司在上海有公交站亭广告业务,原来做的是灯箱广告,但为了世博,上
海政府下令将灯箱变成两块,两边灯箱仍由白马经营,而中间则安装电视屏,播放一些
有关世博的信息。
“这个时候站台上的电视终端就交给了华视传媒经营”,李利民透露,“因为我们
和电视台形成了未来10-50年的独家经营”。
据说目前这样的电视屏已经安装了800多块。
在中山大学的演讲中,李利民甚至提到,国内的医院、铁路、户外LED等,同样可
以采取技术手段,将电视内容传输过去。
因此,对于未来可能进入的其它户外媒体领域,李利民认为,“我和电视台形成合
资公司,我们就是它们的战略投资人,因为我们有网络、网络客户和团队,我就是这个
纵向网络的经营者。”
通过这种方式,李利民希望可以将华视的战车,开进入更多的终端战线。
g******0
发帖数: 1165
19
2010年01月25日
华视传媒:在政策商机起跳的户外快鱼
尽管进入公交移动电视市场的时间比较晚,但华视传媒(Nasdaq:VISN,以下简称“华
视”)在短短两年就在纳斯达克上市,去年又果断地逆势增发,募集1亿多美元并购了国
内最大的地铁媒体运营商DMG。
为什么是“后来者”李利民,一个传媒业的外行,华视传媒构建了怎样的商业模式
,才能在一个由政策主导的市场环境里跟利益关联方一起把市场做大,从而达到受众、
投资者、广告主多方共赢的局面?在近日南方日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联合主办的《财
富案例》管理沙龙中,华视董事局主席兼CEO李利民的演讲获得了大家的关注。
研究政策 与各地电视台成立合资公司
最近大家都在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对于商人而言,这
类政策上的信息就意味着商机,李利民承认自己是一个喜欢研究政策的商人。2005年,
华视创立,当时已有三家强劲的竞争对手。在2006 年,他从“国家十一五规划”里看
到了机会,其中规定,加快有线网络的数字化改造,建设基本覆盖全国的有线、地面、
卫星互为补充的数字电视网。
彼时华视已经在两个城市成功地采取无线发射技术将传统的电视内容传输到公交车
上,而它的前辈们大多还在采用DVD、CF预录系统给乘客提供不断重复的视频内容。
华视从来没打算自己做内容,它与各地电视台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电视台占51%的
股份,提供节目内容,并派一名领导出任管理层,华视占股49%,派几个人来做运营,
负责技术维护和广告销售,双方共同分享利润。
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广电总局积极推进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的实施工作,对于
各地方电视台而言,选择公共交通作为移动电视播出载体,解决了无线数字信号落地的
问题,以往播出一次就入库的节目得以循环再利用,影响力得以向户外延伸。
华视将电视台的节目内容进行剪辑,在播出前甚至还会提交给广电部门进行审查—
——这就从源头上保证了内容的“安全”,这样一来,华视在竞标过程中更容易获得国
有的公交公司的青睐。
此外,华视还实现了重大信息及时插播的功能,这对地方政府而言十分重要,在
2006年哈尔滨发生的水污染事件和2008年的广州雪灾中,华视都成为了第一时间发布官
方信息的平台。
热辣资讯 提升受众粘度撬动广告商
对于早期的移动电视经营者而言,公交电视价值如果只是停留于展示阶段,那就很
难让受众获得共鸣。于是华视将新闻、资讯、金融信息、文体娱乐节目和社会大事件等
公众最关注的节目内容剪辑成三到五分钟的版本进行播出,确保每个受众都能有一个相
对完整的收视段。更重要的是,它真正开始研究受众的需求。
李利民在中山大学的演讲时说,以早间的上班族目标受众为例,不同地域受众有着
不同的需求。成都的生活比较休闲,市民注重交际,早上播放的本土新闻会是很好的交
流素材;深圳节奏快,外来人口多,获得尊重的需求很强烈,温馨的问候和励志歌曲更
受欢迎。“北京的公交车早上乘客大部分为老人和学生,推出肯德基早餐广告并赠送优
惠券的方式效果很不错”。
目前,华视七成收入都来自十几个像联合利华这样的大客户,肯德基全年的中国公
交电视媒体的独家代理交给了华视,而百事可乐和华视签了三年的广告合约。
关键时点 总能找到适合的人加盟
李利民认为,移动新媒体的商业模式其实很简单,创业之初他就有了明确的上市目
标,“一开始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我就请德勤来做审计,按上市公司的标准来做,接下来
就是在不同的行业找优秀的人。”
首席开发官刘海军,2006年加盟华视,曾担任中外合资公司全国销售总经理的他在
和李利民面谈之后几天后便辞去原工作,北上吉林,打开了华视在北方的新局面。
2009年上半年,陈廉义加盟华视担任CFO。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经参与航美(A irM
edia)的美国上市,并在分众和聚众合并案中,担任聚众的财务顾问。并购DM G就成为
陈廉义加盟华视后的第一把火。
作为非媒体专业出身的人士,李利民深知用人的重要性,“真正决定成败的是执行
力”。在每个关键时点上,总能找到适合的人加盟,这也是华视能够如此快速做大的原
因之一。
g******0
发帖数: 1165
20
2010年01月29日
华视传媒李利民:一只眼瞄政策一只眼瞄资本
南方周末记者 骆海涛 发自广州
在一个浸淫商界二十余年的“老手”率领下,一家新公司成立两年半即在海外上了
市,速度为资本市场所罕见。
他们怎样踩准了广电产业化的政策节拍?又如何打造了一个符合资本市场胃口的公
司?
在公交车和地铁上,你在做什么?越来越多人的回答是:看电视呢。
华视传媒是众多把电视搬到公交车和地铁上的公司之一。它由户外媒体的“门外汉
”所创办,但在短短5年间扩张到全国约30个城市;它是行业的后来者,却以比同行更
快的速度——成立后仅两年多——就在海外上了市。
符合资本市场“胃口”的公司
从成立到上市,华视只用了2年半
一开始,上市就是华视传媒的目标。
2005年4月,李利民创办了华视传媒。在近日南方日报和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举办的
“财富案例”活动中,李利民回忆说,他立下了“军令状”,“当时确定的目标是公司
成立3年内上市”。
跟那些从头做起的创业者不一样,他已经在商场上摸爬滚打了20年。
早在1980年代,李利民大学毕业才4年,就在湖北一高校被评上体育教育领域的副
教授。其后到深圳下海经商,在1990年代创办了以地产为主的深圳香榭里控股集团,公
司净资产超过10亿元。
多年浸淫商界积累的经验、财力和人脉,在把华视做上市这个清晰的目标之下,发
挥了巨大的能量。
尽管团队中没有一个有传媒和广告的从业经验,但华视传媒的公开资料显示,在公
司成立早期,国际基金高盛、麦顿、Och-Zif都向其投入了资金。
从创立公司的第一天起,华视就非常注意让自己成为一个符合资本市场“胃口”的
公司,他们每年花160万美元请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德勤进来审计,同时每年花
75万美元聘请来美国的律师事务所。
然而,当公司真的准备要上市时,却发现在金融危机阴影笼罩下,资本市场非常疲
软,华视传媒10.5-11.5美元的定价很难卖出去。
结果,华视传媒在2007年12月6日上市,发行价是每股8美元。
这时候,华视传媒仅仅2岁半。从出生到上市的速度如此之快,为资本市场所罕见。
将电视搬到户外
掌握在电视台手上的无线数字电视技术,带来了新机会
上市往往要求公司要有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华视则把赌注押在了中国巨大的户外
大众媒体市场上。
华视成立之时,户外媒体正遍地开花。当时正逢分众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并引来
资本热捧。
“分众传媒已经建立了全国性的楼宇视频广告网络,华视传媒如果跟着走下去,只
会把自己给堵死。”李利民由此将华视定位在尚有更大空间的公交+地铁。有数据显示
,全国有70%的城市居民每天花费32分钟在公交、地铁上。
其时,公众对户外媒体的反感情绪开始增加:要么只反复播广告,要么永远都在放
一些固定的老内容。原因在于,技术上几乎所有的液晶屏媒体都是采用DVD硬盘预录,
或CF卡系统,又或者是网络定点下载技术。这些技术都无法解决及时更新内容的问题。
于是,李利民瞄准了“将电视搬到户外”的机会。
电视根据传输的方式分为三类,一是有线;二是无线;三是卫星。根据传输信号有
无数字编码又可分为数字电视和模拟电视。尽管当时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的标准仍然
悬而未决,但他们决心将未来押在无线数字电视上,因为国家“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
了要将电视数字化。
与政策同舞
“我们的模式主要得益于广电行业的产业化试点”
正在此时,广电产业化的政策之门正在悄悄打开,那是一片沉睡多年的宝地。
此时,同样做交通户外传媒的世通华纳和巴士在线两家公司,都没跟电视台合作。
而上海和北京虽已有类似移动电视运营公司,但它们都从广电系统内部衍生出来,且分
别固守上海和北京两大中心地区,规模受限,难以吸引希望面对全国的大型客户。
为了让“电视动起来”,李利民想到了去找广电部门和电视台合作。
刚开始时,李利民对广电部门感到“很陌生”。经过多次谈判后,华视传媒最后决
定,将当地公司的控股权让给电视台,利用电视台的无线技术发射,传输以电视台已播
出内容剪辑而成的节目,双方共享利润。
对电视台来说,一方面过去用过的内容经过剪辑能够再次得到利用,另一方面不费
什么力气又多了一笔收入。而对华视来说,即使在每个与电视台合资的公司中只占有一
部分股份,但按照纳斯达克规则合并报表之后,统计结果也蔚为可观。
成都是华视传媒出手的第一站,与成都电视台合作的公司6个月实现盈利。
自此之后,全国地毯式推广开始。李利民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华视传媒跟各地广
电部门合作形式多样,包括当地电视台占多数股份的合资公司,或电视台授予华视传媒
5-10年独家经营权等。
节目内容上,也照顾到了各个城市的不同需要,比如成都更休闲,而深圳,则制作
的是面向上班族的励志片。
这些相对来说新鲜而且安全——华视在播出前甚至还会提交给广电部门进行审查—
—的内容,在进入公交或地铁的竞标过程中更容易让那些国有交通系统公司放心。
而且,随时发射的数字电视还能实现重大信息及时插播,2006年的哈尔滨水污染和
2008年广州雪灾中,这些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电视都成为了第一时间发布官方信息的平台
。华视因此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
5年后的今天,华视传媒的网络已覆盖中国经济最发达的30个城市,接上电视终端
约16万个。
“每一家电视台实际上是一颗很璀璨的珍珠。”李利民这样比喻,将与这些电视台
的合作公司的建设、投资、经营权“串连起来”,让各地公司联成一张网,“这时候就
不是一颗一颗珍珠,而是一条珍珠项链,价值变得更高”。
这张网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广告上。
在此前,公共交通系统上的广告通常不受广告主的青睐——很难想象,一个广告主
会去为了一个城市的公交车花力气投广告。受众的规模对公交系统广告影响重大。早在
2001年,新加坡率先推广公交移动电视,但由于国土小、技术研制成本高、受众少等原
因,不到两年时间即陷于停顿。
可当华视联成了一个城市网络时,这张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网络对广告主来说就具有
了独特的价值,比如肯德基将公交电视媒体的独家代理权交给了华视。
在各地电视台帮助下打造的这张网络,也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2008年的10月,金融危机最为深重之时,华视进行股票增发募资。当时有媒体评论
,当全球企业都在为如何度过资本市场低迷的寒冬而发愁时,一家中国公司居然敢到华
尔街增发股票,居然募集到了1亿多美金。
到了2009年10月,华视传媒以1.6亿美金收购中国最大的地铁电视广告营运商数码
集团,继续将这张网络做大。
“我们的模式主要得益于广电行业的产业化试点。”李利民如此评价。
挑战
地铁的蛋糕虽然很香,但也很难啃
虽然从广电行业得了益,但地铁公交系统还是给华视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
行业内的人都知道,地铁公司索取的承包费用相当高昂。例如,中国最大的地铁视
频媒体网络运营商——数码媒体集团(DMG)获得五年内独家经营上海13条线路的地铁电
视广告合同,价值约2.5亿美元。业内人士估计,DMG共支付8亿承包费,加上其他费用
,每年超过2亿元的成本,单一城市频道的广告收入很难维持收支平衡。
华视2008年全年的销售和市场费用是1,470万美元,而2007年全年是210万美元。财
报表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增加市场销售人员,以提升销售能力和加强销售网络建设。
另一方面,华视的模式已经受到了竞争对手的强劲挑战。
竞争对手世通华纳的公关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在该公司目前所进入的35个城
市里,只有4个二线城市还是插入CF卡方式,其余的都是采取与当地电视台合作,进行
无线地面传输,与华视传媒采用的技术相似。
相关主题
【主贴】VISN讨论MDVN
GKK明天GAP DOWN 10% 我就闭关1个星期宣布一下,今天SWM提前5个月实现20%+
中概不能碰啊NLST...testing 50MA on its weekly chart....
g******0
发帖数: 1165
21
2010年03月03日
华视传媒第四季净利润560万美元
北京时间3月3日早间消息,华视传媒(Nasdaq:VISN)今天发布了截至2009年12月31日
未经审计2009年第四季度及2009年度财务报告。华视传媒09年第四季总收入达3180万美
元,较2009年第三季度增长3.4%。
2009年第四季度主要业绩
2009年第四季度总收入为3180万美元,较2009年第三季度增长3.4%。
2009年第四季度的毛利为1450万美元,较2009年第三季度的1540万美元下降5.5%。
2009年第四季度的营业利润为630万美元,较2009年第三季度的730万美元下降13.9%
2009年第四季度归属于华视传媒股东净利润为560万美元, 较2009年第三季度的
720万美元下降了21.6%。
2009年第四季度不包括股份支付费用以及无形资产摊销后的归属于华视传媒股东净
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为720万美元,而2009年第三季度不包括股份支付费用
以及无形资产摊销后的归属于华视传媒股东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为910万
美元。
2009年第四季度的基本每股收益和摊薄每股收益均为0.08美元(每份美国存托凭证
ADS代表一股普通股),而2009年第三季度的基本每股收益和摊薄每股收益均为0.10美元。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6880万美元 较2009年9月
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127亿美元下降4390万美元。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
物余额较2009年第三季度的下降主要由于公司为取得一笔外币银行授信导致的限制性存
款的增加。2009年第四季度,公司净经营现金流入为1870万美元,而2009年第三季度,
公司净营业现金流为810万美元。
以节目播出小时数来衡量的网络容量在2009年第四季度达到36250小时,而2009年
第三季度为34778小时。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公司已经在公交车、地铁列车及地铁站台安装了89299个屏
幕。
2009年第四季度公司每播出小时平均销售6.93分钟广告时间,而2009年第三季度每
播出小时平均销售6.86分钟广告时间。
2009年第四季度每播出小时的平均广告收入为每播出小时796美元,而 2009年第三
季度每播出小时的平均广告收入为每播出小时845美元。
2009年度主要业绩
2009年度总收入为1.207亿美元,较2008年度增长16.0%。
2009年度毛利为5960万美元,较2008年度的6300万美元下降5.4%。
2009年度营业利润为2710万美元,较2008年度的4240万美元下降36.1%。
2009年度归属于华视传媒股东净利润为2660万美元, 较2008年度的4680万美元相
比下降了43.2%。
2009年度的不包括股份支付费用以及无形资产摊销后的归属于华视传媒股东净利润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为3370万美元,超过了公司2009年设定的3100万美元至3300
万美元的(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目标指引。
2009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和摊薄每股收益均为0.37美元(每份美国存托凭证ADS代表
一股普通股),而2008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和摊薄每股收益分别为0.67美元和0.65美元。
以节目播出小时数来衡量的网络容量在2009年度达到138164小时,而2008年度为
119170小时。
2009年度公司每播出小时平均销售6.47分钟广告时间,而2008年度每播出小时平均
销售7.72分钟广告时间。
2009年度每播出小时的平均广告收入为每播出小时825美元,较2008年度每播出小
时843美元下降2.1%。
华视传媒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利民表示:“华视在09年第四季度仍然面临了
贯穿全年的艰巨挑战。尽管整个行业存在不利因素,但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华视传媒
的全年净利润仍然超过预期。在2009年里,华视迈出最重要的一步,并购数码媒体集团
,此次并购交易已在2010年初正式完成。这次并购进一步加强华视传媒广告联播网的深
度及覆盖面,从而打造出一个地上地下无缝对接的立体化户外数字移动电视广告联播网
,并且大幅减小了我们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我们预计在整合工作后,合并后的网络将在
2010年下半年获得为华视带来积极的回报。同时,我们感到非常乐观本次并购将加强华
视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使华视长期获益。”
华视传媒首席财务官Scott Chen补充道“我们很高兴华视今年取得了出众的业绩,
并且达到了我们的指引目标。展望未来,让我们倍感鼓舞的是,最近新广告客户的加入
显示了整个行业对我们独一无二的媒体服务价值认知的不断加深。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合
并后的行业整合工作以及实施新的销售战略以推动长期增长。上述工作的推进使一定程
度上降低了2010年第一季度销售业绩的可预见性。除此之外,2010年农历新年较迟,也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新媒体平台在2010年第一季度的增长势头。尽管如此,我们对数
码媒体集团的整合以及对新加入销售团队的重组已经顺利展开了,并且我们相信,2010
年全年的业绩将会让我们有机会证明我们不断扩张的媒体平台的强大协同效应。
2009年第四季度业绩分析
华视传媒2009年第四季度的总收入为3180万美元,较2009年第三季度的3080万美元
增加3.4%。
2009年第四季度的总播出小时数达到36250小时,而2009年第三季度的总播出小时
数分别为34778小时。2009年第四季度每播出小时的平均广告收入为796美元,而2009年
第三季度的平均广告收入分别为845美元。2009年第四季度每播出小时里平均售出了6.
93分钟的广告,而2009年第三季度每播出小时里平均售出了广告分钟数为6.86分钟。
在2009年第四季度内,354个广告客户直接或通过代理向公司购买了广告时间,而
在2009年第三季度内有334个广告客户直接或通过代理向公司购买了广告时间。
作为公司广告成本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2009年第四季度的媒体成本为1430万美
元,占本季度全部广告成本的82.8%,而2009年第三季度的媒体成本为1260万美元,占
相应期间的全部广告成本的81.8%。本季度媒体成本的环比增加主要是由于应某些特定
客户的要求,我们从非自有媒体网络中购买媒体资源而增加的成本支出。根据我们媒体
网络截至目前的扩张发展,我们预期从非自有媒体网络中购买媒体资源在未来将会逐步
减小。
2009年第四季度的毛利为1450万美元,较2009年第三季度的1540万美元下降了5.5%
。 2009年第四季度广告销售毛利率是45.6%,而2009年第三季度的广告销售毛利率为49
.9%。
2009年第四季度的销售和市场费用为630万美元,较2009年第三季度的640万美元小
幅下降了1.2%。2009年第四季度的销售和市场费用占本季度广告总收入的19.7%,而
2009年第三季度的销售和市场费用占效应季度广告总收入的20.6%。
2009年第四季度的管理费用为220万美元,较2009年第三季度的160万美元增长30.9
%,管理费用的环比增加主要是由于为并购数码媒体集团发生额外的专业服务费用。
2009年第四季度我们的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损失为10万美元, 而2009年第三季
度的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损失为30万美元。
2009年第四季度的营业利润为630万美元,较2009年第三季度的730万美元下降13.9
%,营业利润环比下降主要是由于媒体成本和管理费用的增长。
2009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为560万美元,较2009年第三季度的720万美元下降了21.6
%,2009年第四季度的基本每股收益和摊薄后每股收益均为0.08美元,不包括股份支付
费用以及无形资产摊销后的归属于华视传媒股东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为
720万美元,而2009年第三季度的不包括股份支付费用以及无形资产摊销后的归属于华
视传媒股东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为910万美元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公司已经在自有平台共安装了89299个屏幕,而在2009年第
三季度末公司在自有平台共安装了84560个屏幕。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公司有553名员工,而截至2009年9月30日,公司员工总数为
535名。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6880万美元,较2009年9
月30日,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127亿美元减少4390万美元。公司持有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较2009年第三季度的下降主要由于公司为取得一笔外币银行授信
导致的限制性存款的增加。2009年第四季度,公司的固定资产折旧和费用摊销为130万
美元,资本支出为20万美元,经营现金净流入为1870万美元。
2009年度业绩分析
华视传媒2009年度的总收入是1.207亿美元,较2008年度的1.041亿美元增加16.0%。
2009年度的毛利为5960万美元,较2008年度的6300万美元小幅下降5.4%。毛利的年
度下降主要是由于公司媒体网络扩张而导致的媒体成本增加。2009年度广告收入毛利率
为49.3%。
2009年度销售及市场费用为2460万美元,而2008年度销售及市场费用为1470万美元
。年度销售及市场费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公司销售团队的扩大和销售能力的加强,以及
在2009年极具挑战性的销售环境下销售活动的整体增加。
2009年度的管理费用为740万美元,而2008年度的管理费用为540万美元。年度管理
费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公司2009年人员成本和公司业务扩张相关的管理支出的增加。
2009年度我们的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损失为100万美元, 而2008年度的权益法核
算的股权投资损失为50万美元。年度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损失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部分
公司的媒体网络进一步的扩张和以及竞争较剧烈的销售环境。
2009年度的营业利润为2710万美元,较2008年的4220万美元下降36.1%。 年度营业
利润下降主要是由于在2009年,公司媒体网络扩张所导致的媒体成本增加以及公司销售
和市场费用的增加。
2009年度公司的所得税费用为230万美元,而2008年度公司的所得税收益为20万美
元。
2009年度的净利润为2660万美元,而2008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为4680万美元。年度
净利润的下降主要是由于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2009年与2008年截然不同的销售
环境从而这就导致了2009年收入增长低于成本费用的增长。2009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和
摊薄后每股收益均为0.37美元。2009年度的不包括股份支付费用以及无形资产摊销后的
归属于华视传媒股东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为3370万美元,超过了公司2009
年设定的3100万美元至3300万美元的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目标。
公司的近期发展
媒体集团的并购。此次交易创造了中国最大以及覆盖最广泛的移动电视广告联播网
,同时为实现了华视创建中国最大的日间电视网络的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我们将使用
现金加股票的方式在两年内分三期来支付此次并购的1亿6千万美元的对价。
公司于2009年12月与长沙广电数字移动传媒有限公司签订了独家运营协议。此协议
的签订将湖南省省会长沙纳入公司媒体网络覆盖范围之内。这份为期3年的独家运营协
议从2010年1月1日起生效。长沙移动电视网络目前已在1222辆公交车上安装2444个显示
屏。
业务展望
由于各种因素对收入以及收入的可预见性的影响,我们预期2010年第一季度收入不
少于2200万美元。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将是短期的,我们预期在之后的期间对收入的可
预计见性将会有所好转。
公司上述预期建立在1美元兑换人民币6.8470元的基础上。
公司提示截至财报发布之日,公司提供的指引是建立在我们现有的23个城市的网络
经营协议的基础上。 我们管理层的预测会因公司合并行为或网络城市数量的增加而被
影响。
g******0
发帖数: 1165
22
2010年03月03日
华视传媒业绩预期令人失望 早盘股价大跌35%
美国东部时间3月3日10:10(北京时间3月3日23:10)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华视传媒(
Nasdaq:VISN)周三股价在纳斯达克的早盘交易中大幅下跌35%,至5.30美元,原因是该
公司对2010财年第一季度的业绩预期令人失望,促使至少一家券商下调了其股票评级。
Susquehanna Financial分析师赵春明在客户报告中称:“华视传媒对第一季度的
业绩预期显示,该季度华视传媒的业绩预计将环比大幅下滑;再加上成本攀升的因素,
预计华视传媒第一季度将出现净亏损。”有基于此,赵春明将华视传媒的股票评级从“
中性”(Neutral)下调至“负面”(Negative),目标价定为4.50美元。
华视传媒在周二公布了2009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报告显示,华视传媒预计第
一季度营收为不少于2200万美元,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3840万美元。华视传媒在1月
份完成了1.6亿美元收购数码媒体集团的交易,后者是中国最大的地铁数字广告提供商。
华视传媒称,行业竞争、销售团队重组以及对数码媒体集团的整合等因素导致其第
一季度销售额的可预见性有限。
g******0
发帖数: 1165
23
2010年03月04日
大摩维持华视传媒增持评级
美国东部时间3月3日上午(北京时间3月3日晚间)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摩根士丹利今
天公布研究报告称,华视传媒(Nasdaq:VISN)收购数码媒体集团的交易将令其2010财年
第一季度业绩承压,但这项交易有助于华视传媒提高市场份额,因此维持其股票的“增
持”(Overweight)评级不变。与此同时,摩根士丹利将华视传媒2010财年净利润预期从
4200万美元下调至30万美元。
华视传媒第四季度营收为3080万美元,每股美国存托凭证摊薄收益为0.08美元,分
别较摩根士丹利此前预期低6%和4%。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指出,华视传媒的利好因素包括:1)华视传媒已经将其业务覆盖
范围拓展至长沙,其广告网络现已覆盖23个大型城市(去年同期为18个),其中包括所有
一线城市;2)华视传媒在1月份将其广告价格平均上调了10%到15%。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称,华视传媒对2010财年第一季度的营收预期为环比下滑25%到
30%、同比下滑10%到20%,这一预期令人感到担心;与此相比,航美传媒(Nasdaq:AMCN)
对第一季度的营收预期(不计入新增业务部门)为同比增长39%到48%。分析师认为,导致
华视传媒业绩预期疲软的主要因素是:1)受到收购数码媒体集团交易的影响;2)受到季
节性因素影响,原因是第一季度适逢中国农历新年。但摩根士丹利预计,华视传媒第二
季度营收可能大幅回弹,原因是该公司来自于主要客户(如联合利华、宝洁和肯德基)的
广告需求增长,暗示其第二季度营收将环比增长20%到30%。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预计,2010财年华视传媒的净利润将为30万美元,远低于此前预
期的4200万美元,主要由于受到第一季度营收疲软的负面影响,以及完成收购数码媒体
集团交易以后的实际成本超出预期的影响。摩根士丹利预测,华视传媒在2010财年上半
年将蒙受亏损,但全年则将小幅复苏,其中值得注意的要点有:1)分析师继续认为,中
国广告业正显示出整体复苏的迹象(举例来说,CCTV的黄金时间广告拍卖,以及在广告
市场上占据领导地位的公司上调价格);2)华视传媒在中国移动电视广告市场上所占份
额超过60%,几乎相当于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公司所占总份额的两倍;3)分析师认为,华
视传媒20101财年的营收将比2009财年增长40%以上,其中数码媒体集团营收在总营收中
所占比例将为15%到20%;不计入来自数码媒体集团的营收,预计华视传媒现有业务营收
的“有机”增长速度将为15%到20%;4)华视传媒应可从运营杠杆中得益,其目前的整体
利用率处于30%到40%区间的中段,低于去年同期的40%
g******0
发帖数: 1165
24
2010年03月04日
华视传媒称融合性并购需要市场时间消化
3月4日午间消息,华视传媒第四季度净利润环比下降21.6%引发投资人激烈反应,导致
其股价大跌35.49%。华视传媒新闻发言人李亚丹今日表示,与数码媒体集团(DMG)的融
合性并购需要时间,预计并购将在第三季度看到效果。
华视传媒今年1月1.6亿美元收购DMG。根据华视传媒披露的财报,其2009年总收入
为1.207亿美元,但净利润为2660万美元,较2008年度4680万美元下降43.2%。李亚丹对
此表示,并购DMG并非此前其他公司采用的合并报表式对价性并购,而是融合性并购,
需要更多时间整合。
李亚丹表示并不会对股价做出评论及预期,但她坦言由于今年1月收购交易才刚刚
完成,现在依然在整合人员、销售团队,并在重新沟通双方客户以及定制销售策略,价
格体系也有所变动,另一方面由于遭遇到春节等淡季影响,投资人才会有些激烈反应。
“不过投资人一直和我们保持积极沟通,也在问我们各种关于并购方面的问题,现
在他们已经能够了解到我们融合性并购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更看重的是未来的成长,
而不是短线去合并成本和利润。”李亚丹说。
李亚丹同时表示,传统的并购至少2-3个季度才能看到效果。据其介绍,目前华视
传媒已经获得上海地铁13条线里地铁数字广告运营、以及广州地铁和公交的数字广告运
营,即将来到的上海世博会以及广州亚运会将给华视带来更大的发展信心。
据易观数据显示,2009年移动电视市场规模突破19亿元,其中公交地铁市场份额为
19.02%,高于第二位商业楼宇16.85%
g******0
发帖数: 1165
25
2010年05月11日
华视传媒2010年一季净亏1160万美元
美国东部时间5月10日17:00(北京时间5月11日5:00)消息,华视传媒(Nasdaq:VISN)今天
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10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财报。
报告显示,华视传媒第一季度总营收为2340万美元,比上一季度的3180万美元下滑
26.4%,比去年同期的2730万美元下滑14.2%; 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为1160万美元,上
一季度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563万美元,去年同期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671万美元。
2010年第一季度主要财务及营业数据
华视传媒2010年第一季度总收入为2340万美元。
2010年第一季度毛亏损为450万美元。
2010年第一季度的营业亏损为1250万美元。
2010年第一季度归属于华视传媒股东的净亏损为1160万美元。
2010年第一季度不包括股份支付费用以及无形资产摊销后的归属于华视传媒股东净
亏损(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为810万美元。
2010年第一季度的总播出小时数为47,400小时。
2010年第一季度每播出小时的平均广告收入为472美元。
2010年第一季度公司在每播出小时里平均售出了5.01分钟的广告。
公司已于2010年1月2日正式完成了对中国地铁移动电视广告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运
营商数码媒体集团的并购。公司在截至2010年3月31日财务报表内已反映有关此次交易
的初步的收购对价分配及其对本季度经营业绩的影响。
华视传媒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利民表示:“受多种不利因素的负面影响,
2010年第一季度对华视而言是一个极具挑战的季度。尽管如此,我们对公司的发展依旧
充满信心,随着这些不利因素的结束,2010年第二节度的业绩预期让我们倍受鼓舞。目
前为止,主要大客户已经在2010年第二季度重新将广告份额转投到华视的媒体平台。华
视将在持续聚焦于大型国际客户的同时不断开发地方性广告客户资源,一些国际大客户
和全球大型广告代理公司与我们新签订的投放协议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为保持与
主导中国广告产业的重要广告客户的合作关系,华视将继续引导中国市场对移动电视广
告行业的长期认知和理解。同时,我们也深受上海世博会带来的强劲影响力的推动。
华视传媒首席财务官Scott Chen补充道:“与我们的预期相符,华视2010年第一季
度的收入受到了以下3项负面因素的影响。第一,由于传统电视的价格提升导致我们部
分大型广告客户在2010年春节期间将广告份额转移至传统电视。这一趋势在2010年第二
季度得到好转,并且我们看到广告支出份额已经重新转向华视平台。第二,我们在2008
年并购的6个广告代理团队的销售业绩有所下降。这些团队在2010年第一季度的销售业
绩也代表了我们对其随后几个季度销售业绩的预期。通过量化之前对价款支付结束对收
入所造成的影响,我们希望可以更好的引导未来销售策略。第三,近期对数码媒体集团
的并购整合以及原数码媒体集团地铁平台价格全面提升,令我们所并购的地铁线路销售
业绩在短期内有所下降。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保持了原有的价格策略并成功提升了原数
码媒体集团平台的有效广告价格。近期广告客户对我们定价接受程度的提高使我们受到
鼓舞。同时,原数码媒体集团股东及员工继续协助我们更好的运用强大的地铁广告市场
地位。尽管上述三项不利因素影响了我们2010年第一季度的业绩,但我们坚信近期的利
好趋势将会持续有助于我们的销售业绩的未来增长。
2010年第一季度业绩分析
华视传媒2010年第一季度的总收入是2340万美元,较2009年第一季度的2730万美元
下降14.2%,而较2009年第四季度的3180万美元下降26.4%。2010年第一季度收入超过了
公司之前给出的指引目标。
2010年第一季度华视传媒自有网络的总播出小时大幅增加至47400小时,而2009年
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的总播出小时数分别为32737小时和36250小时。本季度总播出小时
增加主要是由于并购数码媒体集团在2010年第一季度带来的总播出小时数增加,以及公
司近期进入长沙公交移动电视市场所带来的总播出小时数增加。
2010年第一季度每播出小时的平均广告收入为472美元,而2009年第一季度和第四
季度的平均广告收入分别为792美元和796美元。2010年第一季度公司在每播出小时里平
均售出了5.01分钟的广告,而2009年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的每播出小时里平均售出了广
告分钟数为5.62分钟和6.93分钟。本季度每播出小时的平均广告收入和每播出小时里平
均售出广告分钟数都受到公司2010年第一季总播出小时数度大幅增加而有所下降。因此
,本季度此项营业指标与历史数据无直接可比性。
在2010年第一季度内,419个广告客户直接或通过代理向公司购买了广告时间,而
在2009年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内分别有267个和354个广告客户直接或通过代理向公司购
买了广告时间。2010年第一季度公司售出的总广告时间为237563分钟,而在2009年第一
季度和第四季度内公司售出的总广告时间分别为184045分钟和215210分钟。由于并购数
码媒体集团带来的广告时间容量的增加,本季度公司售出总广告时间的增加体现了华视
整体移动数字电视联播网规模的扩大。
作为广告业务成本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2010年第一季度的媒体成本为2280万美
元,占本季度全部广告成本的81.8%,而2009年第一季度合第四季度的媒体成本分别为
1120万美元和1430万美元,分别占相应期间的全部广告成本的80.5%和82.8%。本季度媒
体成本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包括了并购数码媒体集团带来媒体成本的上升以及公司近期在
杭州、常州和长沙巴士移动电视网络的扩张导致的媒体成本增加。
2010年第一季度的毛亏损为450万美元,而2009年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的毛利分别
为1330万美元和1450万美元。 2010年第一季度广告销售毛利率为-19.4%,而2009年第
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的广告销售毛利率分别为48.7%和45.6%。本季度的毛亏损主要是由于
公司媒体网络扩张导致的媒体成本增加。公司计划在2010年第二季度实现毛利扭亏为盈。
2010年第一季度的销售和市场费用为600万美元,较2009年第一季度的530万美元增
长了13.6%,较2009年第四季度的630万美元下降了4.2%。公司2010年第一季度销售和市
场费用占本季度广告总收入的25.7%,而2009年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的销售和市场费用
分别占相应季度广告总收入的19.4%和19.7%。本季度销售和市场费用占相应季度广告总
收入比例的增加主要是由于2010年第一季度广告收入的下降。
2010年第一季度的管理费用为200万美元,较2009年第一季度的150万美元增长了34
.7%,而较2009年第四季度的220万美元下降了6.5%。公司管理费用的环比下降主要是由
于在09年第四季度年底为并购数码媒体集团而发生的外部专业服务费。尽管与并购数码
媒体集团及融合产生了一定新增费用,但公司严格执行的陈本控制管理使华视本季度的
销售和市场以及管理费用能够基本与上季度持平。
2010年第一季度我们的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收益为3万美元, 而2009年第一季度
和第四季度的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亏损分别为40万美元和10万美元。
2010年第一季度的营业亏损为1250万美元,而2009年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的营业利
润分别为610万美元和630万美元。
2010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息费用为80万美元,而2009年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分别为80
万美元和30万美元净利息收入。本季度利息支出增加主要是由于收购数码媒体集团而承
接了数项短期贷款导致公司贷款额的上升。公司从本季度从国内银行借入一笔长期贷款
。由于产生税前净亏损和与并购相关的递延税所得税负债转回,公司在2010年第一季产
生了170万美元的所得税收益。
2010年第一季度归属于华视传媒股东净亏损为1160万美元。2010年第一季度的基本
每股收益和摊薄后每股亏损为0.14美元,不包括股份支付费用以及无形资产摊销的归属
于华视传媒股东净亏损(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为810万美元。
截至2010年3月31日,公司已经在自己的媒体平台共安装了123592个屏幕,而截至
2009年12月31日,公司经在自己的媒体平台共安装了89299个屏幕。本季度公司媒体平
台安装屏幕数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并购数码媒体集团带来的新增屏幕。
截至2010年3月31日,公司有808名员工,而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总数为
553名。本季度公司大量的新增员工主要来自于并入原数码媒体集团的员工。
截至2010年3月31日,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8910万美元,较2009年12
月31日的6880万美元增加2030万美元。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的环比净增加为
公司本季度长期贷款的现金净流入抵消本季度经营与投资净现金流出后的净增加。2010
年第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出为220万美元。
2010年第一季度,公司的固定资产折旧和费用摊销为450万美元,资本支出为120万
美元。
业务展望
公司预计2010年第二季度总广告业务收入收将不少于2950万美元。公司2010年第一
季度不包括股份支付费用以及无形资产摊销后的净亏损(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不多
于680万美元。
公司上述预期建立在1美元兑换人民币6.8360元的基础上。
公司提示截至财报发布之日,公司给出的指引是建立在我们现有的23个城市的网络
经营基础上。公司管理层的预测会因公司合并行为或自然增长而产生的网络城市数量的
增加而被影响。
g******0
发帖数: 1165
26
2009年10月21日
详讯:摩根斯坦利重申华视传媒增持评级
北京时间10月21日晚间消息,摩根斯坦利今天发布报告称,华视传媒(NasdaqGM: VISN)
并购DMG加强了其移动电视广告领域的领导地位,因此重申对华视传媒的增持评级。
以下为其报告全文:
Morgan Stanley摩根斯坦利
股票评级:增持
行业观点:吸引
华视传媒并购DMG加强了其移动电视广告领域的领导地位
快速点评:鉴于合并后更强大的媒体网络,重申增持评级:华视传媒宣布以1亿6千
万美元并购中国地铁移动电视广告市场领先的运营商数码媒体集团DMG。此次并购总金
额将在交易结束后的2年内分三次进行支付。我们根据折现现金流计算出的华视每股单
价为11.5美元,这代表了30%的股价涨幅。我们相信,这项交易将巩固华视传媒在中国
移动电视广告市场的主导地位。
据华视公布:1)华视将在此次交易结束时支付首期的1亿美元并购款(其中4000万美
元为现金,6000万美元为股票),剩余款项将会分成2笔3千万美元在交易完成后的第1和
第2年来支付。2)该交易已获董事会两家公司董事会认可同时不需要反垄断审查。3)本
次交易预计将在2010第1季度结束。
DMG做什么?DMG拥有中国最大的地铁数字移动电视网络,覆盖9个主要城市的18条
地铁线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根据易观国际报道,DMG在2008地铁移动电视的市场
份额约为70%。 2)据我们的估计,DMG2008年销售收入为1200万至1500万美元左右,考
虑到其自身的运营情况,DMG 2009年的销售收入将可能翻倍。3)DMG拥有乘客信息系统(
PIS)的专利权,此系统有助于改善铁路交通管理效率和播出节目内容(如火车时刻表,
新闻和娱乐节目等)。
利好因素:请注意:1)据易观国际报道,华视传媒已经拥有中国移动电视广告市场
约50%的份额,在此次收购后的2010年,华视的市场份额将有望再扩大10至15个百分点
。2)我们估计DMG很可能在2010年为华视带来20-30%的销售增长。3)DMG经营上海所有地
铁线路,这正好和华视在上海有限的网络覆盖形成互补。这项交易将使华视受益于近期
即将举行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所带来的巨大商机。4)此次交易将通过提高巴士和地铁广
告网络交叉销售的机会为公司运营带来协同效应
g******0
发帖数: 1165
27
2010年三大新型电视发展趋势展望
2010-02-10
在过去的一年,以数字电视(包括高清电视及网络电视等)、手机电视及车载移动
电视为代表的新型电视形式正在神州大地迅速普及。随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及《电
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分别于2009年7月与2月在国务院通过,包括这三大类型电视在内
的许多新型应用在2009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展望2010年,
它们的发展将更加迅速,如何把握这些新型电视的主要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2010年数字电视发展趋势
2010年,以高清、标清电视为代表的有线数字电视将进一步普及,网络视频的竞争
将加剧,自发打击盗版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同时家电行业关心的互联网电视可能会有一
定发展机会。
1、高清电视节目不断增多。根据广电总局的部署,高清电视将采取卫视频道高、
标清同播过渡的方式推进,即同一套节目,同时以标清和高清两种格式播出。具体目标
是高清频道第一年的节目同播率和高清播出率要高于50%,第二年要高于70%,第三年力
争达到全高清播出。即开办第三年,这些频道将做到100%播出高清节目。据了解,之所
以会这样,是因为一方面现阶段高清节目制作能力不足,需要标清节目的支援一段时间
;另一方面,目前的高清机顶盒和高清电视机普及率都比较低,还有很多老电视机无法
接收高清频道。如果将2010年理解为第二年的话,那么起码节目的同播率与高清播出率
应该在50%~70%。同时,广电总局会要求电视台在2010年加快建设高清电视节目采集、
制作、播出系统,为今后发展打好基础。另外,2010年上海世博会、亚运会等大型活动
都将为推动高清频道向品牌化发展提供契机。
2、国有民营竞争或将加剧。国家网络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已于2009年12月
28日正式开播,其不仅集中央视及各省市台节目,还吸引社会视频制作机构加盟,甚至
支持网民原创作品上线发布,实现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播送,同时国家网络电视台
收视终端还可以扩展到电脑屏幕以外的手机、IPTV、户外电视屏、楼宇电视、航空电视
、火车电视等。与此同时,民营的视频业务网站也正不断获得不同机构与资金的关注。
2010年,不论是不断获得资金投入的优酷、土豆,还是资金雄厚的门户网站的网络视频
业务,或是被盛大收购的酷六,都会各显神通。这样,2010年将是以“中国网络电视台
”为代表的“国家队”与众多民营视频网站共竞技的年份。中国网络电视台将发挥自身
的资源与版权优势,民营视频业务网站将发挥娱乐与亲和的特色。值得关注的是,对于
过去网络视频业务网站头痛的网民上传视频审核的问题,对于中国网络电视台也同样是
问题。
3、自发打击盗版比例增多。目前至少有两个反盗版组织及一个版权采购基金,它
们都在打击网络视频盗版并推动正版普及。2009年9月15日,“中国网络视频反盗版联
盟”成立,由搜狐、激动网、优朋普乐等联合发起。2009年11月3日,“网络影视发展
CEO联席会”成立,汇聚了优酷、新浪等数十位视频网站和版权方高管。2009年12月22
日,已归入盛大旗下的酷6网站宣布已全面删除没有版权的视频内容,并停止用户上传
影视剧,以保证网站视频内容的版权;同时,酷6与搜狐共同建立1000万美元的“国际
影视版权联合采购基金”,专门用于购买海外影视剧。从这些组织或基金的成立,加之
影视版权机构的不断进步的经营理念,2010年不仅自发打击盗版的比例会增多,而且可
能会自发地形成一些更大的反盗版组织或正版影视交易平台。当然,双方会在交易价格
上进行一番讨价还价。
4、互联网电视将面临转机。2009年,长虹、康佳、TCL等国产彩电厂商对互联网电
视是寄予厚望的,但是2009年8月11日,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不准擅自将互联网上
的影视剧等各类视听节目,随意传送到电视机终端供用户收看,并要求取得一系列证书
。不过,此事于2009年年底互联网电视出现了转机,有消息称,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工信
部和广电部门的意见正在协调,将会出台一个文件。在互联网电视有望松绑的消息一出
之后,长虹就高调宣称明年将停产32英寸及以上的非互联网电视,康佳也立即推出网睿
TV网络电视,并声称网络电视的销售明年要占到总销量的60%,而TCL则表示争取在明年
春节前推出19英寸至24英寸的小尺寸互联网电视新品。应该说,这些彩电厂商不会盲目
投入生产,在2010年相应的互联网电视政策明确后,它们会投入更多的资金到互联网电
视的生产中。不过,可能彩电厂商要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申领相关的许可证。
2010年手机电视发展趋势
随着2009年广电的CMMB手机电视的开始商用,以及电信行业3G的正式运营,为目前
以广播式为主的CMMB手机电视及以流媒体为主的电信手机电视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010年手机电视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CMMB网络建设将会加快。2009年,CMMB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经完成了技术研
发、标准体系、设备产业化、服务奥运、规模试验、运营体系建立等工作,走出了一条
以自主创新、民族工业为支撑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并进入了商用,同时CMMB的中文名称
已统一为“手持电视”,其第一个业务品牌“睛彩”也将正式推出, CMMB运营商也由
“中广移动”更名为“中广传播”。按计划,2009年底CMMB信号覆盖337个地市级以上
城市,并完成全国地级市的信号开通任务,对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区室外覆盖率达
到95%以上。2010年,CMMB将加快网络建设,抓紧组建完善省级和市级运营主体,初步
形成全国统一运营的格局,预计2010年底将增加全国百强县覆盖,毕竟一项业务的推广
必须有完善的网络做保障。当然,按照目前CMMB的推广模式,广电的CMMB运营机构中广
传播应不会放松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合作,联手推动CMMB手机电视的推广普及。
2、手机电视行业竞争加剧。目前,存在广播方式的CMMB手持电视与流媒体方式的
两种手机电视播出模式,对应的广电行业与电信行业都对之抱以较高的期望。虽然,由
于手持电视这一业务中,“手机”必然需要电信行业的网络支撑,“电视”则必然需要
广电行业的内容支持,这使得广电与电信双方必须合作,但是由于我国手机电视的国家
标准为电信行业主导的TMMB,而市场推广更广泛的是广电行业主导的CMMB,这就必须会
出现广电与电信行业对手机电视的竞争。2010年,这种竞争加剧表现为三方面,第一,
虽然目前广电CMMB只能与中国移动的TD合作推出CMMB手机电视,但是中国移动自己的流
媒体手机电视也在推广;第二,没有得到与CMMB合作机会的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也在做
相应的手机电视业务尝试;第三,必须关注的是,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下属机构已经进
入手机电视领域,它们也将会加剧手机电视领域的竞争态势。这样,广电与电信行业之
间、电信行业内部的企业之间以及传媒行业的介入都将使手机电视领域的市场争夺趋向
激烈。
3、手机剧将首次崭露头角。随着手机视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可能会在2010年
出现新的艺术形式――“手机剧”。手机剧将具有五个特点:第一,拍摄时近景镜头使
用比例相对较多;第二,画面上字幕的比例相对增大;第三,故事情节将显得相对较为
紧凑,一般一集时间在10-15分钟;第四,以连续方式为主,以符合手机剧短小的特点
,从而可以对一个较长的内容全面展开;第五,具有较强的交互功能,受众在观看的同
时,还可进行评论,甚至对于角色、人物的命运提出自己的建议,以影响手机剧的进程
。据了解,国内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着手进行了手机剧的编排,估计在2010年相应的手
机剧将会与用户见面,以丰富手机电视的观看内容。另外,电影公映之前的片花以及从
未在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也可以通过手机电视的渠道对外放映,只是这些影视剧需要
进行字幕比例的放大及一定程度的剪辑。这些内容都会为手机电视用户提供更多的点播
下载的视频内容。
2010年车载移动电视发展趋势
过去的2009年,虽然全球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是车载移动电视却反而在经济
危机过程中找到了更多的商机。展望2010,车载移动电视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1、市场向二三线城市扩张。CTR市场研究数据显示,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一线城市
的居民整体收入、消费增速明显放缓,广告市场也大幅下滑,而二三线区域中心城市继
续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目前,一线城市的市场已经日趋饱和,潜力巨大的区域中心城
市自然会成为新媒体企业的下一个重点目标。许多新媒体企业已开始从特大城市向各省
省会、地区经济中心城市扩张,以期从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相对而言,2010
年车载移动电视行业将在大量二三线城市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当然,相应的二三线城
市必须达到一定的公交运营规模,并可能在某些地区形成一定的垄断优势。
2、广告投放费用将会提高。车载移动电视广告价格长期以来一直维持在相对较低
的水平,在同样的收视条件下,其投放成本还不到传统电视的十分之一。随着车载移动
电视的普及,2010年其广告投入费用可能会有所提高,原因有三。第一,经过若干年的
应用普及与市场培育,车载移动用户量不断增加,也获得了更多广告主的认可;第二,
2009年9月公布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对电视广告做了更多的限制,使得传
统电视广告价格可能上涨10-30%,这不仅导致车载移动电视广告价格的上涨,也使得更
多的广告主会将车载移动电视作为广告投放的候选媒体之一,这无疑会给车载移动电视
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第三,随着行业并购与优胜劣汰,许多城市车载移动电视领域出
现了少数几家企业垄断的局面,这也将导致其广告定价的上涨。
3、市场并购步伐可能加快。在华视传媒收购地铁电视DMG之后,世通华纳也加快了
市场拓展速度,先后火速签下了广州、哈尔滨和成都等城市的公交电视资源。与此同时
,华视传媒表示,并购DMG只是一个开始,而有关信息表明,世通华纳也对北京、武汉
等虎视眈眈。因此,可以预见,2010年车载移动电视领域的并购步伐将加快。至于市场
并购的具体方式,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世通华纳始终重视成本控制,认为赢利并产
生利润是进入某个城市首要条件,而华视传媒则比较自重通过扩张规模来拉动收入增长
。另外,分析CTR市场研究的移动广告的监测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华视传媒与世通华纳
分别以39.1%与33.1%的比例占据着前两名的位置,但市场比例分别为21.5%与6.3%的
CCTV移动传媒与东方明珠移动电视也不会甘于寂寞,会对前两者发起有力的攻击,其中
,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在地铁电视领域的扩张也应引起关注。
4、节目与广告将更有创意。预计,2010年车载移动电视的节目内容会更加丰富,
除了过去的新闻、娱乐节目外,其他体裁的节目及各类相关信息(如财经、交通拥堵、
天气信息等)会越来越多地融合到车载电视的屏幕画面里。同时,车载电视的节目编排
方式会在考虑内容丰富的同时兼顾节目的利用率,“黄金一小时”编排原则及“周循环
错位滚动式”播放形式将会被充分利用,同时其他新的节目编排方式也可能会出现,如
何利用画面并不很大的车载移动电视屏幕也将会被认真研究。另外,运营商可能会考虑
在节目中引入更多的植入式广告,从而有更多广告性质的故事短片出现在车载电视屏幕
上,当然这些节目必须根据广告主产品的具体特性进行节目内容的创意,毕竟以植入式
广告形式拍出来的节目必须以好的故事情节来吸引人。
总之,数字电视、手机电视与车载电视等都会在2010年继续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
其中,数字电视将呈现高清节目比例增加,网络视频竞争加剧,自发打击盗版情况增多
,同时互联网电视出现转机;手机电视将在网络建设上加大力度,广电、电信与传媒行
业的竞争将加剧,同时手机剧将现身;车载移动电视将出现市场扩张与并购加速,同时
相应的广告投放价格会上升,并且会有更多的好节目出台。2010年将是各类新型电视继
续施展拳脚的一年,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一年。
g******0
发帖数: 1165
28
2010-04-07
华视传媒收编数码媒体 移动电视市场进入寡头时代
对于看不到清晰IPO前景的类分众新媒体来说,或许深层次大范围的行业整合才是更好
的出路
华视传媒的行业并购并非心血来潮,其CEO李利民及CFO陈廉义早先曾为此在不同场
合吹过多次风。
2009年10月15日,上海香格里拉大酒店一派祥和,户外数字媒体运营商华视传媒(
以下简称华视传媒)宣布,将斥资1.6亿美元并购国内最大的地铁电视广告运营商数码
媒体集团(DMG)。在100%收编数码媒体后,华视传媒将牢占国内地铁移动传媒市场份
额。同时,《IT时代周刊》被告知,这是该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收购案。这也意味
着户外新媒体市场行业开始整合,移动电视市场或向寡头时代发展。
在此次被收购之前,数码媒体前后经过了多家投资机构共4轮的资本注入,在海外
上市无望的情况下,其背后的风投大多希望套现退出,李利民抛过来的橄榄枝正中其下
怀。两家公司一拍即合。
在信息无处不在的城市,公交和地铁给现有移动媒体平台提供了更多发展契机,这
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群可以触及移动电视新媒体。“华视传媒与DMG的合并对新媒体
市场意义深远。”易观国际CEO于扬认为。
“新联播网”成型
作为中国大陆唯一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移动媒体,华视传媒是行业内唯一一家同时拥
有公交、地铁资源的企业。目前,该公司已占据全国18个一二线城市的公交电视资源,
拥有13万个终端。
被并购的数码媒体的势力范围也不可小觑。作为华视传媒的老对手,传统势力在上
海的数码媒体在全国9个主要城市有共计31条地铁线路及809块智能公交站牌,超过34,
152块显示屏每天向超过1,550万乘客提供娱乐、资讯、广告及其专利乘客信息系统(
PIS)服务。而在并购前,双方在对北京地铁广告资源的争夺上竞争十分激烈。9月份,
数码媒体争得北京地铁4号线的多媒体广告运营权,而华视传媒则握有北京5号线、10号
线、13号线以及八通线4条地铁线路的广告运营权。
尽管竞争激烈,但“两家公司都很尊重对方的价值”,数码媒体公司CEO曹嘉泰表
示,目前,华视传媒与DMG的客户重合度高达90%。“资源很匹配,业务模式也比较接近
,带来回报的机会比较高。”华视传媒CFO陈廉义分析。“华视传媒将在短期内为股东
创造可观的价值”,原就与曹嘉泰熟识的陈廉义是此次并购的功臣。
业内人士分析,在移动电视广告领域,以华视传媒的实力,有必要对移动电视行业
的规范和整合发挥更大的能量,避免了以往同一领域的恶性价格竞争,有利于移动电视
的媒体价值提升。而借助对方的资源优势,华视传媒可以将旗下覆盖全国27个城市的联
播网进行全面整合和进一步拓展,公交与地铁移动广告网互为补充,占移动电视终端总
量的70%以上,有望打造出一个地铁、公交电视无缝对接的户外数字移动电视广告联播
网。据悉,华视传媒的新联播网还将首次进入香港市场。
据悉,整合需要到明年才能完成。
移动电视寡头相争
华视传媒收编数码媒体,原先移动户外广告市场“三足鼎立”的格局被打破。对此
,业内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尔后,各公司为线路资源和节目资源必将进行明争暗斗。
业界人士向本刊记者指出,公交移动电视行业已基本形成了以华视传媒和公交移动
电视运营商世通华纳传媒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通华纳)为第一梯队,两强领跑;
CCTV移动电视和东方明珠等为第二梯队;其他地方城市移动电视为第三梯队的市场格局。
早先曾传出过与华视传媒有绯闻的世通华纳也在紧锣密鼓扩军备战,他们于上个月
并购了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公交移动电视垄断资源,加紧对大城市公交地铁资源的抢夺,
以构筑延缓李利民在广州开疆拓土的工事。华视传媒2007年才进入广州市场,如今也视
其为业务重镇,世通华纳对此不敢忽视。
两强同城相遇,主要布局于一线大城市的华视传媒在广告销售方面已获得许多广告
主青睐,而主要垄断着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资源的世通华纳则相对性价比突出。
另据最新消息,在华视传媒10月15日收购数码媒体后,16日又获得厦门移动电视全
国广告代理权,20日成功获得杭州移动电视独家广告代理权。
面对动作不断的华视传媒,业界有观点认为李利民引发了本已沉寂的移动电视资源
争夺战,户外数字移动传媒领域跑马圈地时代已经来临。就该行业而言,规模效应对于
盈利尤为重要,因此,下一步并购整合不可避免,竞争也将更趋激烈。
稀释“类分众”泡沫
也有媒体分析,数码媒体急于“闪婚”是为了自身资产的套现。对于这一点,曹嘉
泰并不否认。
有分析人士指出,作为公司CEO,同时是投资方之一戈壁基金合伙人的曹嘉泰此次
退出实为明智之举。另一层面,一直上市未遂的数码媒体被华视传媒收购,也意味着其
众多风险投资方可以退出了。
对未上市的新媒体公司而言,在金融危机的寒冬里“病倒”的例子屡见不鲜。“类
分众媒体都在尽力游说自己的价值,但其实已经偏离了大广告主的诉求载体和精准营销
的需求。”软资公司鸿沟投资管理人朱世晋告诉本刊记者。“新媒体上市的‘窗口期’
已经过去了”,诚如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李家庆所说。
“那些先整合的人选择也多,到后面,别人再有心要整合就会比较被动。”曹嘉泰
称。行业整合被他视为新媒体未来最好的方向,这也是仍在其中“潜伏”的 VC、PE们
退出的有效途径。但朱世晋对此表示出些许担忧,“在整个行业没有起色的大背景下,
个别企业的鲸吞,对行业来说,价值不大。”“对类分众传媒来说,只有进入了行业成
长期,业务量才会加大,现金压力才会缓解,但整合行业者未必是现有的某家知名企业
。”在朱世晋等投资者看来,他们目前并不倾向于投资给类分众公司,“要么自己做整
合者,要么等待参与投资一家真正的整合者。”
有公开资料显示,这几年,VC和PE也投了不少新媒体,在期望的时间段里,如果看
不到清晰的IPO前景,VC和PE们也就愿意推动行业整合。“善于整合者出现后,该行业
才能跨过鸿沟进入成长期。大众客户选择广告媒体和发布管理更容易了,业务交易量自
然加大。但那时候单一的类分众传媒更没有什么投资价值了,整个行业的潜力基本到头
。”朱世晋分析。
“我们期待创新的行业整合者出现,这需要他们了解行业问题所在,善用IT和业务
匹配系统、支付系统来支持新模式。目前看,整合者未必出现在行业内,也许是某家咨
询机构和IT企业的完美合作,需要一套聪明的系统再加上一班聪明的人。行业整合者是
让泡沫破灭、价值回归的英雄;是带领大家跨过鸿沟,进入行业成长期的优秀企业。”
朱世晋对类分众传媒的发展给出了两点建议:第一,聚焦和关注超大型客户的产品
线、品牌价值,去有目的地投入,组织出适合的高价值发布媒体;第二,区域自由组合
,松散合作,交换资源,关注好自己的细分客户群体,加大IT、分账系统的投入,争夺
中小企业的区域或单一受众群体的广告发布市场,不要妄图鲸吞。
当下,不少强调渠道占有的“类分众”新媒体疲态尽显。在“户外新媒体”过剩之
后,行业整合时代日趋来临,但谁将是真正的行业整合者,只能让时间作答。
g******0
发帖数: 1165
29
2010-04-08
09年移动电视超越商业楼宇占据户外电子屏市场份额首位
根据易观国际Enfodesk发布《中国户外电子屏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10》数据显示,在户
外电子屏市场细分领域方面,2009年移动电视市场逆势上涨,超越商业楼宇在户外电子
屏市场占比中排名第一,而在细分厂商方面,随着华视等厂商收入的增长,分众的优势
进一步缩小。
在行业细分市场方面,2008年之前一直是以分众传媒为首的商业楼宇电子屏广告引领市
场向前发展,2009年主要是移动电视和LED大屏幕广告逆势增长。易观国际2009年第4季
度的统计数字显示,移动电视领域的运营商的广告收入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35%
,而商业楼宇这08年同期相比则下降了6.74%。
在厂商方面,2007年以前,分众传媒在这一市场处于绝对的龙头地位, 2008年,多寡
头快速跟进的市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2009年这一趋势更为明显,易观国际数据显示,
受到本身业务重组的影响,分众传媒的市场份额已经下滑到30%。而2009年移动电视市
场增长势头则比较迅猛,华视传媒、世通华纳、巴士在线等主要厂商份额都有所上升,
,其中华视传媒更是由08年的11.2%上升到09年的15%,增幅最大。在航空新媒体领域,
航美传媒虽然拓展了传统渠道,导致市场份额有所下滑,但在航空新媒体领域的垄断优
势依然不可动摇。
这意味着经过2009年的发展,户外电子屏领域各细分市场中的行业内整合已经基本完成
。除LED户外大屏领域外,其他主要细分市场都是一家或两家独大,市场集中度进一步
提升。
g******0
发帖数: 1165
30
2010-02-09
2010年1月中国并购市场势头强劲
2010年1月中国并购市场势头强劲涉及金额达13.84亿美元
清科研究中心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跟踪统计,2010年01月中国并购市场共发生30起并购案例
,已披露的21起并购案例,涉及金额13.84亿美元,平均单笔并购金额约为6590万美元
。传统行业及广义IT行业占有较大比重,分别占到总数的40.0%和36.7%。在30起并购案
例中,有5起跨国并购案例,及2起VC/PE支持的并购案例发生。
并购市场势头强劲传统行业为主调
1月份,从并购案例的个数上看,传统行业并购仍处主导地位。1月份传统行业共发
生12起并购案例,占总案例数的40.0%。涉及金额7.39亿美元,占已披露并购总额的53.
4%。其次是广义IT行业,发生并购案例11起,涉及金额7539万美元,占已披露并购总额
的5.4%。服务业方面,发生并购案例5起,但涉及金额较多,达5.59亿美元,占已披露
并购总额的40.4%。(见图1)
1月份境内并购仍为主体,跨国并购依然活跃
根据清科数据库的统计,1月份有25起境内并购案例发生,涉及金额10.23亿美元,
分别占并购案例总数的83.3%和已披露金额的74.0%。跨国并购案例共发生5起,涉及金
额3.61亿美元,分别占并购案例总数的16.7%和已披露金额的26.0%。(见表1)
1月份发生的5起跨国并购案例中,两起发生在传统行业,其余3起分别发生在广义IT业
、服务业和清洁技术行业,已披露的4起并购案例涉及金额4.71亿美元。其中汉龙集团
以2.00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钼矿有限公司51.0%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这是迄今
为止中国民营企业在澳洲的最大收购项目。另外,依协议,汉龙矿业投资有限公司还享
有三年内以1加元每股行使3550万期权的权利,两项合计占发行后总股本55.3%之权益
。(见表2)
1月份发生2起VC/PE支持的并购案例
根据清科数据库的统计,1月份有2起VC/PE支持的并购案例发生,分别发生在服务
业和广义IT业。其中华视传媒以1.60亿美元成功收购了DMG数码媒体集团100.0%的股权
,这笔交易整合了两大媒体平台,使得华视传媒从地铁广告网络扩展到了公交广告网络
。DMG 曾多次获得戈壁、橡树投资等机构的风险投资,此次交易对两家机构而言不失为
一个体面的退出。此次交易使用现金加股票的形式,交易结束时支付1.00亿美元首期合
并款(其中4,000.00万美元为现金、6,000.00万美元为股票),剩余款项分成2笔3,000
.00万美元,视业绩完成情况,在交易完成后的第一和第二年支付。(见表3)
相关主题
pennystock俱乐部申请代发包子-4月30号 (转载)VISN ER
VISN怎么成了4块以下了华视传媒周二收盘大涨13.73%
华视传媒发布2010年第一季度财报VISN
L**j
发帖数: 948
31
鼓起疯了。
说你在visn投了多少?
g******0
发帖数: 1165
32
VISN去年曾想并购世通华纳 可惜失败 然后年底并购了DMG
2009-07-24
从8.5亿美元至1.4亿美元:华视传媒抄底世通华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郭建龙 北京报道 2009-7-24 1:38:50
本报独家获悉,华视传媒(Nasdaq: VISN)正在酝酿并购世通华纳。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
向本报记者表示,收购价格定为1.4亿美元,下半年情况发生变化,谈判正在僵持。“
阶了定价争议外,由于世通华纳上市搁浅,投资方急于套现,这也成为华视传媒谈判的
砝码。双方仍然在摸对方的底牌。”他表示。
易观国际分析师周海泉提供给记者的资料显示,在移动公交广告领域,华视传媒目前约
占有40%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约占有20%的市场份额。
霸菱基金急于套现
从当初涌身进入到如今急切退出,投资方经历了一个理想幻灭的历程。
2005年7,分众传媒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江南春继陈天桥、李彦宏创立了新的财富神话
。这使得风投纷纷投入类分众模式。世通华纳、华视传媒等移动公交广告公司先后成立。
2006年3月份,世通华纳获得首轮投资,投资方为国泰财富基金,12月,获得第二轮投
资,投资方为鼎晖创投、华登国际、成为基金。两轮共融资4500万美元。2008年2月,
世通华纳获得第三轮融资5000万美元,投资方为霸菱基金。三轮投资共9500万美元。
这远远高于分众传媒、航美传媒和华视传媒上市前融资额,三家公司分别为5000万美元
、5200万美元和5400万美元。
按计划,霸菱基金投资为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根据公开报道,世通华纳已经邀请摩
根士丹利做保荐机构,毕马威负责审计。金融危机接踵而至,世通华纳上市搁浅。
霸菱基金深受影响。根据媒体报道,霸菱基金注资5000万美元时,以2008年预估利润为
估值参照,估值约8.5亿美元。注资后不久,世通华纳便调低了2008年的利润预期。
上述人士透露,受经济危机影响,2008年初虽然移动广告行业的营业额还在增长,但是
成本上涨的速度也很快,超过了营业额的增长。2009年初,在上市无望的情况下,该公
司又到了必须融资的时刻。
2009年4月,世通华纳董事长兼CEO张镇中向媒体表示:世通华纳将进行第四轮融资,考
虑进行新的并购。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此次投资的机构仍然为霸菱基金,投资额是1500
万美元。
四轮之后,世通华纳共融资1.1亿美元。仅霸菱基金的投资额就达到了6500万美元。
记者拨通了霸菱亚洲董事总经理曾光宇的手机,对方仅表示无可奉告。
据悉,最初与华视传媒的接触就在今年上半年,华视传媒所开出的条件是1.4亿美元收
购世通华纳。
从8.5亿美元至1.4亿美元
“在华视和世通华纳开出的条件中,规定世通华纳必须在9月底实现盈亏平衡,否则停
止交易。”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爆料表示。
张镇中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世通华纳今年一季度业绩保持强劲上升趋势,同比
增长近20%,大客户增长超过50%。”张镇中还称,公司2008年业绩较之前一年实现100%
的增长。2009年,面对国内经济形势下滑、企业主广告预算紧缩的情形,世通华纳再次
提出增长100%以上的目标。
上述人士却透露,世通华纳上半年已经出现了较大亏损,原因是无法控制成本。“世通
华纳为实现盈亏平衡,对营销人员进行重金悬赏,营销人员压力很大。”
在一轮猛冲之后,公司的业绩出现了明显的回升。“世通华纳的经营改观后,实现了正
现金流,就暂时不会有再融资的压力。”业绩回升之后的世通华纳不满1.4亿美元的收
购价格,要求重新定价。
在一轮猛冲之后,公司的业绩出现了明显的回升。“世通华纳的经营改观后,实现了正
现金流,就暂时不会有再融资的压力。”业绩回升之后的世通华纳不满1.4亿美元的收
购价格,要求重新定价。
“如果按照1.4亿美元的价格进行交割,即使投资公司也面临大幅度的亏损。2006年开
始的几轮投资总额达到1.1亿美元,即使把这1.4亿美元全部给投资公司,也不过略有盈
余而已。这不符合世通华纳的预期。”
另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表示,“在上半年的情况下,能卖掉就不错了。世通华纳当时面
临三个问题,一是无法达到收支平衡,除霸菱基金外不可能再有别的投资;二是无法上
市;三是除华视外,没有其他买家。”
华视1.4亿美元的收购报价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提出。
在世通华纳提出的新的收购计划中,1.4亿美元的价格可以出让27%的股份,世通华纳估
值将达到5.2亿美元,高于华视传媒的4.7亿总市值。根据华视财报,截至2009年3月31
日,该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余额为1.229亿美元,接近1.4亿美元。
上述人士认为:“目前双方仍然在互探底线,交易最快也要在11、12月份完成,或者推
迟到明年2、3月份。”他透露,目前德勤的审计团队已经入驻世通华纳。
世通华纳常务副总裁崔斌却向记者表示,德勤的审计只是常规审计。对于并购,他表示
并购是内部机密,不准备对外公布任何消息。
华视抢跑规模经济
2007年底,华视传媒率先上市,两家市场份额相近的公司开始拉开距离。
周海泉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显示:直到2006年,世通华纳一直是业界的老大,即使在2007
年第三季度,世通华纳的营业额仍然微弱领先华视传媒。2007年第四季度,华视传媒上
市的当季,华视传媒超过世通华纳,目前华视的营收已经接近世通华纳的两倍。
“华视传媒还得利于广电的政策。”周海泉表示。两公司业务虽然大致相同,但华视传
媒一开始就选择了和广电进行合作,而世通华纳的业务多采用了CF卡模式,通过CF卡每
天把数据植入车载显示屏中。自2007年以来,各级广电部门为了把车载显示屏纳入统一
管理,出台了若干针对CF卡的管理规定,客观上遏制世通华纳和加强华视传媒的作用。
金融危机也影响了华视传媒。华视传媒上市当日开盘价为8美元,股价在2008年7月冲高
到25.11美元,之后持续回落,截至7月22日,收于6.55美元。
华视传媒财报显示,在经过了2008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其经营也开始有所回落。自2008
年第四季度以来,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了营收的环比下滑。2009年一季度,华视传媒
营收为2730万美元,较上一季度下降20%;净利润为670万美元,较上一季度下降了54.7
%。
“由于华视的营收和利润也面临着大幅度的下降,要进入二、三级城市又面临着世通华
纳签署的独家排外协议,因此,华视也急迫地需要世通华纳的资源。”上述人士表示。
周海泉则告诉记者,华视的优势地域在一线城市和地铁方面,世通华纳的优势在二、三
线城市,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
记者拨通了华视传媒新闻发言人李亚丹的手机,她向记者表示,由于公司将于8月12日
发布二季度财报,公司进入了缄默期,不方便对任何消息做出评价。
g******0
发帖数: 1165
33
世通华纳回应华视收购传闻:要当行业整合者(2009-08-02
昨日世通华纳移动电视传媒集团向本报发来声明,就华视传媒1.4亿美元收购世通
华纳的传闻作出回应,表示世通华纳将扮演国内行业整合者的角色,但是必须处于主导
地位。
近日,世通华纳二季度财报出炉,数据显示该集团2009年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近
80%,环比增长60%,大客户收入实现了190%的同比增幅。
世通华纳移动电视传媒集团董事长兼CEO张镇中表示:“大客户已经成为公司整体
业绩快速增长的重要源泉。”
“目前我们有实力在业内整合中居主导地位,目前已经有国际财务及法律专业团队
作为企业顾问,服务于公司的整合事宜,同时也要选择好时机,对于海外大型投资基金
和国际传媒集团的合作意向则会优先考虑。”
“我们有外资背景,控股方也是外资,高层和控股方(多家基金公司)都倾向于在海
外寻求并购对象。”世通华纳内部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但业内人士指出,海外并购可能会触及国家对传媒领域的相关规定,可行性并不大
。受金融危机影响,传媒市场业绩普遍下滑,国内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而华视董事局主席兼CEO李利民也曾向本报记者坦言公司确实部分受到了金融危机
影响。但该公司财报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公司总营收虽然比上一季度降低了20%,
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其总营收仍然增长了100%。
记者从世通华纳公司内部了解到,世通华纳和华视传媒此前确有接触,华视传媒也
一直有酝酿并购世通华纳的意向。华视传媒相关负责人称,公司即将发布第二季度财报
,目前处于缄默期,不方便回答。
两家企业目前资本规模差不多,一家完全吞并另一家可能性不大,选择换股或者合
并的机会更大一些。“条件合适前提下,合并的可能更大一些。”业内资深专家表示。
易观国际分析师周海泉向本报记者表示:“如果两家合并,在数字移动电视市场份
额上将是不容置疑的最大一家。”
b*****h
发帖数: 3386
34
hoho, 辛苦了。 VISN比较适合玩长线。
g******0
发帖数: 1165
35
是哟 我的打算搞长线就搞它了 感觉性价比高 呵呵

【在 b*****h 的大作中提到】
: hoho, 辛苦了。 VISN比较适合玩长线。
g******0
发帖数: 1165
36
Stock Trading Score: 3.55 Traders: 86
Buying: 54 (62.79 %) Brand New: 37 Added More: 17
Selling: 28 (32.55 %) Sold Some: 13 Sold All: 15
No Change: 4 (4.65 %) No Change: 4 No Compare:
w*******d
发帖数: 3714
37
In the first quarter revenue from the Shanghai subway system was about RMB19
million.
看来DMG的收益比我想象中要小好多啊。。。上海地铁一年大概也就us$10mil的样子吧
。。。
w*******d
发帖数: 3714
38
James Lee - CLSA Asia-Pacific Markets
Scott, hoping you can help us in terms of getting the sense in terms of
timing, when you expect your breakeven in terms of net income, at what
revenue level would you expect that to happen and also couple of
housekeeping questions here. Given the fact that probably next year, you
probably will be earnings deposits again, what kind of tax rate should we
start expecting for 2011 and so? Thanks.
Scott Chen
Yes, for the second quarter we are targeting to the breakeven on a gross
profit level. So we do expected our revenue increase in the second quarter
would be more than and have to cover our media costs for the second quarter.
Now for our net income breakeven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that will
depend on the results of our negotiation particularly, with Beijing with
that’s an asset that we do want to maintain in its sole and we do want to
make sure that we secured that for a long-term. That will be major variable
in determining when we’re going to be able breakeven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Preliminarily, we are expecting that at a worse case, the Beijing metro
contract will and to have some sort of significant cost increase, but we are
confident that the growth trajectory that we’ve seen so far in the second
quarter will provide us with sufficient growth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should be able to cover that. I don’t want to comment on exactly what
that levels going to be yet, because I think that we’re going have the see
the remainder of the second quarter, before we can call exactly when we are
going to be breakeven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but the goal in the
media term is to make sure that’s in the second quarter of this year our
revenue growth will cover our media cost and we will at gross profit for the
second quarter. In terms of tax rate I think is prudent to seen going
forward perhaps 15% tax rate for us that’s in combination with different
jurisdiction but we do have some tax benefits but I do think a conservative
estimate for our tax rate going forward would be about 15% level.
今年算是废了,下半年能不能不亏钱都不确定,哪怕不亏也赚不了多少,2010eps年多
半是负的。。。
m****d
发帖数: 372
39
ccme今天暴涨,这2个咋差别这么大呢
g******0
发帖数: 1165
相关主题
VISN快讯:英特尔第一季度净利24亿美元同比增288%
VISN的野鸡分析,大家拍砖哟罗斯清仓8亿美元黄金资产 金价夏季或将蛰伏(zz) (转载)
【个股讨论】VISN分析师评选的十大太阳能股
L********3
发帖数: 2272
41
鼓起,给个summary吧,到底值不值得买,啥时候买好,长线还是短线持有?

【在 g******0 的大作中提到】
: VisionChina Media Inc. Q1 2010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 http://seekingalpha.com/article/204344-visionchina-media-inc-q1-2010-earnings-call-transcript?source=yahoo

g******0
发帖数: 1165
42
戳你哟 我不是有一个VISN的野鸡分析么 你去看那个区
要搞VISN肯定长线了

【在 L********3 的大作中提到】
: 鼓起,给个summary吧,到底值不值得买,啥时候买好,长线还是短线持有?
1 (共1页)
相关主题
宣布一下,今天SWM提前5个月实现20%+VISN的野鸡分析,大家拍砖哟
NLST...testing 50MA on its weekly chart....【个股讨论】VISN
pennystock俱乐部申请代发包子-4月30号 (转载)快讯:英特尔第一季度净利24亿美元同比增288%
VISN怎么成了4块以下了罗斯清仓8亿美元黄金资产 金价夏季或将蛰伏(zz) (转载)
华视传媒发布2010年第一季度财报分析师评选的十大太阳能股
VISN ER食品涨价趋势下的十档优质食品股 (ZT)
华视传媒周二收盘大涨13.73%一个看中概报表的地方 (转载)
VISN【主贴】VISN讨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华视话题: 传媒话题: dmg话题: 电视话题: 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