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_LoTaYu版 - 罗大佑台语音乐注疏二:罗大佑的两种乡愁zz
相关主题
歌词送给刀刀-【纵贯线 2009出发 2010终点台北2场演唱会】【480P】
罗大佑台语音乐注疏一:罗大佑乡愁何处zz你最喜欢k的罗大佑的歌?
稻草人答谢版主,再哈“恋曲1990”
十年砍柴:用罗大佑的歌为人生作注再见罗大佑
马世芳:台北不是我的家三十年中多少事
罗大佑 乡愁四韵随兴草奔:鹿港小镇 (转载)
nostalgia年轻的人-致大佑
梦得太少 回忆太草率彭佳慧:鹿港小镇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罗大佑话题: 乡愁话题: 鹿港话题: 台湾话题: 古早
1 (共1页)
R*******e
发帖数: 25533
1
http://yourongtongzi.lofter.com/post/3e092d_5e940c7
【1】
在1991年罗大佑以《原乡》专辑拿出一整套台湾史之前,他的乡愁是全然分裂的。
他震惊世人的第一声怒吼《鹿港小镇》,虽说谴责的是现代文明(台北),怀念的是传
统台湾(鹿港)。罗大佑却没有去过鹿港。
他仍是在台北,听到一位修车的工人低低的叹了一句:“要是当初留在鹿港就好了。”
然后他便替之谱(nao)写 (bu) 了心曲:“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渔村、妈祖庙里烧香的人们!”
歌中提到的鹿港的街道、红砖、渔村、妈祖庙,确然是鹿港乡土文化的重要元素,说他
代表了整个台湾的旧时代文明也不为过。因此,罗大佑的第一种乡愁,似乎是那已经模
糊淡出的本岛旧文化传统。
【2】
可就在这张专辑《之乎者也》中,罗大佑同样为郑愁予、余光中谱写了心曲,也即《错
误》和《乡愁四韵》两首名诗的歌曲化。
郑愁予,1949年来台时方值少年,后不受国民党政府的欢迎,壮年去国,在美国、香港
等地漂泊四十余年。他的那首《错误》是在怀念江南。
余光中,祖籍福建,后来来台。但因出生在南京,在情感上认为自己是“江南人”。所
以在《乡愁四韵》这样写着:“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
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也就是说,郑愁予、余光中即便算是台湾诗人,也只能说是“外省人”,心心念念的是
经已失落的江南。江南的海棠红、腊梅香、长江水、雪花白。江南的莲花、东风、青石
街道向晚。这些,可有一处是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台湾的景致?台湾作家吴丰秋在写小说
《后山日先照》时,因为流亡国外,不能回台,倒是去了古巴。因为那里才和台湾近似
:岛国、棕榈、大海。
这样,出生“本省”的罗大佑又替“外省人”怀念了一个自己根本没有去过的“家乡”
。罗大佑的第二种乡愁,竟然是江南,还有以江南为代表的故国情怀。
第一种乡愁已经和罗大佑的切身体验有隔,第二种乡愁更是远超他当时的人生经验,去
到了一个可以说是奇幻未知的空间。
我们应该知道同时代中有位歌者真的尝试了去接近那个空间,并在那里经历了谜一般的
起落沉浮。那个人就是写《龙的传人》的侯德健,八九之后他去国远游,到底未能亲近
那个想象中的“故国”。
【3】
马丁.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乡使故土成为亲近本源之处。(Der Beruf
des Dichters ist die Heimkunft, durch die erste die Heimat als das Land der
Nähe zum Urspung bereitet wird.)
在罗大佑身上,这种“亲近本源”显得有些尴尬而别扭,他所怀念的东西,要不然是“
没去过”,要不然是“不了解”。我们知道他一定在怀念某个曾经拥有而又失落了的东
西,他的所有情歌也都是这个主题。但这个失落了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兴许连他自己都
不知道。
同样是在《之乎者也》专辑里,《将进酒》这首歌的乡愁远达黄河,秦时明月汉时关,
但罗大佑的分裂和疑惑也尽在诗中:
“潮来潮去,日落日出。黄河也变成了一条陌生的流水。
江山如画,时光流转。秦时的明月汉时关。
双手拥抱的是一片国土的沉默,少年的我迷惑。
摊开地图,飞出了一条龙,故园回首明月中。“
陌生。沉默。少年的我。迷惑。
【4】
我当然可以和很多大陆人一样,怀着天朝上国的意识,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
罗大佑的乡愁深远而凝重,他怀念的是“中国”这一大主题,这是他作为“中国人”无
法摆脱的羁绊。
罗大佑仍具有“中国人”的精神之根。即便他没有去过黄河,仍然在书中读到过黄河。
即便他没有到过鹿港,但鹿港的木门上刻着那几句话:“子子孙孙永宝用”,是和“宅
兹中国”一样,出于古老的西周铭文,在闽南人的家族传统中流传几千年而不灭。所以
,推论得证。OK。
这一简单粗暴的证明遮蔽了罗大佑歌词中隐藏的种种矛盾和隐衷,同样也遮蔽了大陆人
看待台湾文化的视角,最终,遮蔽了我们对于“中国”的理解。
罗大佑的第一种乡愁是慢慢发展的,从82年《之乎者也》的第一曲《鹿港小镇》,到83
年《未来的主人翁》第二曲《亚细亚的孤儿》,84年《家》第一曲《吾乡印象》,这第
一缕乡愁始终占据他作品的前端位置。直到91年,进化成为一张完整的台语大碟《原乡
》。95 年,他接受日本作家平野久美子访问时说:“我实在无法像外省人一样,把大
陆视为祖国。所谓的祖国是指我们应该回去的国家,但是我对中国大陆丝毫没有那种想
法。”
“外省”“大陆”……他回避了另一个我们可能不太熟悉的名词:“唐山”。这个名词
将敲开我们对于台湾史理解的新大门。我们先不提“唐山”的深层意涵,先只引入台湾
教育部《台湾闽南语常用词词典》中的解释:
唐山(Tn̂g-suann):海外华侨对中国的称呼。此一称呼的来源,有一说为以前
海外各地的中国人多来自背山面海的闽粤,愈向内地深入,山势愈高,整个中国在印象
中成了高不可测的大山,再与历史上声威远播的唐相联,遂有唐山一称。早期台湾民间
亦称中国大陆为“唐山”。
所以外省人有一个称呼“阿山仔”,连台湾人内部也有一个派别“半山派”。这显然是
一个对于他者的称谓,因为台湾人强渡“黑水沟”来到海岛上,他们出于种种原因离开
了“唐山”,早已和大陆一刀两断。可中央帝国又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周遭一切,像漩涡
一样要把他们吸收回去。这种向心的吸力伟大而可怕。罗大佑和他之前的很多台湾文人
一样,感受到了这种“断裂-重连”的痛苦。
《家》专辑的第一曲《吾乡印象》,即使用了台湾诗人吴晟的名诗作为歌词:
“古早的古早的古早以前,吾乡的人们就懂得开始向上仰望。
吾乡的天空传说就是一片,无所谓的阴天和无所谓的蓝天。
古早的古早的古早以前,自吾乡左侧延绵而近的山影,
就是一大片泼墨画,紧紧的贴在吾乡的人们的脸上。
古早的古早的古早以前,世世代代的祖公,就在这片长不出荣华富贵长不出奇迹的土地
上。
挥洒咸咸的汗水,播下粒粒的种籽,繁衍他们那无所谓而认命的子孙。“
这其中“自吾乡左侧延绵而近的山影”指的应该不是纵贯岛屿的台湾山脉,因为台湾移
民最早是在台西定居,而台东,也即后山的开发是很晚近的事情。那么,在吾乡“左侧
”的那“一大片泼墨画“似的山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那伟岸可怕、需要向上仰望的
“唐山”。它“紧紧地贴在人们脸上”,投下的是威仪和震慑……
【5】
这种震慑最切肤的体验,可能是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对事件的定义从“大陆人台
湾人的暴民械斗”到“国民政府大规模屠杀台湾人”种种,至今争讼不休。其对于台湾
历史的影响也是特殊而深远的,这些我们可以留到《亚细亚的孤儿》的注疏篇中再讲。
也是前面提到过的那位吴晟,把这首《亚细亚的孤儿》选入了他主编的《1983台湾诗选
》,这是歌词能入诗选在台湾的首例。
罗大佑的父亲亲历了“二二八”。罗大佑本人又在1980年以医生的角色亲身见证了“林
宅血案”。可以说来自中央政府的震慑无所不在,始终像那“唐山的阴影”一样,成为
遮蔽诗人乡愁的一片乌云。那个海德格尔所要求去亲近的“本体”,宛如安格尔画笔下
毫不为忒提斯所动的朱庇特,难以让人心生爱意。诗人们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去寻找其
他的意象来勉为替代。
在早期的罗大佑那里,这个替代物有时是鹿港,有时是江南,意涵混沌不明。正如他后
来在
在《长征》中用闽南语唱的:
“为何我回头看无过去?!为何我步步踏着空虚?!
长征的故乡如何转去?!到底是甚人无法无天?!”
答案,正在罗大佑本人所写的台湾史中。
2015-02-20 |热度 1
诗歌罗大佑音乐台湾历史
1 (共1页)
相关主题
彭佳慧:鹿港小镇马世芳: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是歌手双年巅峰会罗大佑 乡愁四韵
爱大佑的人们牵着手nostalgia
梦得太少 回忆太草率
歌词送给刀刀-【纵贯线 2009出发 2010终点台北2场演唱会】【480P】
罗大佑台语音乐注疏一:罗大佑乡愁何处zz你最喜欢k的罗大佑的歌?
稻草人答谢版主,再哈“恋曲1990”
十年砍柴:用罗大佑的歌为人生作注再见罗大佑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罗大佑话题: 乡愁话题: 鹿港话题: 台湾话题: 古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