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h*******d 发帖数: 1191 | 1 第十三天 - 彼得前书 2:1-3
1 所 以 , 你 们 既 除 去 一 切 的 恶 毒 ( 或 译 : 阴 毒 ) 、 诡 诈 , 并
假 善 、 嫉 妒 , 和 一 切 毁 谤 的 话 ,
2 就 要 爱 慕 那 纯 净 的 灵 奶 , 像 才 生 的 婴 孩 爱 慕 奶 一 样 , 叫 你
们 因 此 渐 长 , 以 致 得 救 。
3 你 们 若 尝 过 主 恩 的 滋 味 , 就 必 如 此 。
查经资料、《每日研經叢書》
脫去與渴慕(二1-3)
基督徒絕不能以維持原狀、依然故我為榮;彼得力勸他的讀者們要脫去罪惡的纏擾,而
專注於那能充實生命的事物。
我們必須脫去某些纏擾我們的事物:脫去的希臘原文是apothesthai有寬衣的意思。有
某些事物是基督徒必須除去的,正好像人脫去髒衣服一般。
他必須脫去一切屬於異教世界的惡毒:惡毒一詞的希臘文是kakia;通常是用以指一切
壞事而言,這當然也包括了那沒有基督的世界中的一切邪行。本段經文中其他的用字,
都可以說是kakia的注腳與彰顯;但有一點是必須指出的,這些字都是描述人格中的短
處,而這些瑕疵專門破壞基督徒間的兄弟之愛。若這些惡毒存留一天,那麼基督徒間的
兄弟之愛就一天也不能實現。
詭詐(dolos):這是指那些損人利己的欺詐手段,此等人的心思充滿陰險。
假善(hupokrite{s假冒為善)有一段很曲折的背境。這名詞是由動詞hupokrinesthai
引申而來,有『回答』之意,故此,hupokrite{s起首有『答案』的意思,後來又有『
演員』的意思,就是指在舞台上參與問和答的人。再後來更有『假冒為善』的意思,就
是指那些時刻不忘演出某一角色的人,只一味隱藏其真正的動機。所謂假冒為善的人,
就是那些以基督徒身份來得名利的小人,並不以服務基督及其榮耀為重者。
嫉妒(phthonos):這是最難馴服的罪,即使在使徒的行列中也免不了。其他十個使徒
因為雅各和約翰欲取得在天國裏比他更顯著的身份,而滿腔嫉妒(可十41)。甚至在最
後晚餐的時候,門徒仍然為誰在天國裏可坐高位問題,爭持得面紅耳赤(路廿二24)
。只要有私心在裏面,人便脫離不了嫉妒的性情。蕭文稱嫉妒是『所有志願團體的瘟疫
,這並不是宗教團體的專利品。』格蘭斐說:『對教會工作稍有體會的人,不難發覺嫉
妒是引起各樣大小難題的主因。』
毀謗的話(katalalia)是一個具有特殊色彩的字,其意是惡毒的話;這是內心嫉妒所
生的惡果,也有在某人背後說其壞話的意思。人都喜歡聽與傳一些無稽讒言,人皆曉得
說讒言是錯誤的,但人仍是樂此不疲;這是基督徒間兄弟之愛及合一的致命傷。
這些都是重生了的基督徒必須脫去的,若仍被這些罪惡所纏擾的話,弟兄之間的合一必
被破壞無遺。
專一渴慕(二1-3)(續)
有一些事物是基督徒要絕對專注的,就是渴慕那純淨的靈奶。這句子的意思有點解釋上
的困難。問題是出在希臘文logikos一字的翻譯上。欽定本將之譯為『道』。修訂本則
譯為『屬靈的』,而將另一可能的譯文『理智的』,放在書頁的傍註內,摩法特與標準
修訂版皆將之譯為『屬靈的』。
Logikos是由名詞logos引申而來的形容詞,難就難在這字可以有三個可能的翻譯。
(甲)Logos是斯多亞派人士用來形容那在背後引導宇宙的理智而言而logikos一字則是
斯多亞派人士所樂用以描述那統轄宇宙的神聖的理智。如果這個字有這樣的關聯,很明
顯的,『屬靈的』應該是最可取的意義。
(乙)Logos是用以描述思想或理智最通常的字;因此,logikos可以譯為『理智的』,
或『智力的』。這就是為甚麼欽定本中羅馬書十二章一節將這字譯為『理所當然』的原
因。
(丙)Logos有『道』的意思,很自然的,logikos便有『屬於這道的』含意了。這是欽
定本的譯法,而我們也認為是很正確的譯法。彼得在上文剛提到上帝的道是永遠長存的
(彼前一23-25)。在寫這段經文時,『上帝的道』?這概念仍然盪漾在他的腦海中。
我們猜想彼得在這裏所重的意思是:基督徒必須全心全意渴慕那由上帝的話而來的滋
養,獲得供給而漸長,得救。面對異教世界的諸般邪惡,基督徒必須以上帝的話語為
糧,使心靈腱壯。
這靈奶是純淨的(adolos),意思乃是說:它是毫無邪惡所摻雜的。Adolos是一專有名
詞,形容絲毫沒有糠秕,塵埃或其他任何不潔及有害的物質所滲雜的穀類。在人類的智
慧中,必存有一些不實用或有害的東西;只有上帝的話是純真無瑕疵的。
基督徒要渴慕這純淨的靈奶;渴慕一詞的希臘文是epipothein。這字曾用以描寫那小鹿
渴慕溪水的衝動(詩四十二1),及詩人切慕上帝的救恩的熱望(詩一一九174)。對一
個熱心追求的基督徒來說,研讀上帝的話不應該是一個沉重的包袱,而是無比的享受,
因為他的心得所渴慕的滋潤。
在新約中,以嬰孩代表基督徒,以奶代表上帝的話的象徵是很普遍的。保羅以自己是帖
撒羅尼迦教會中未成熟的基督徒們的奶娘(帖前二7)。他認為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仍未
成熟,故只能喝奶而不能吃乾糧(林前三2):而希伯來書的作者責備其讀者仍停留在
喝奶的階段,其實他們應該已經達到成熟階段(來五12;六2)。在早期教會中,為了
象徵洗禮所代表的再生,新受洗的基督徒皆穿白袍,有時更給以牛奶以代表他們是新生
的嬰兒。正是這種由奶所代表的上帝的道,能滋養人的心靈,使其成長,獲得救恩。
彼得間接引用詩篇卅四篇八節的話來作這導論的結語。他寫道:『你若嘗過主恩的滋味
,就必如此。』這話包涵了一項很重要的真理:千萬別以為上帝是恩慈的便胡作非為,
以為上帝對我們的過犯不聞不問;相反的,上帝的恩慈應使我們更努力博取祂的恩典和
愛。上帝的恩典絕不是基督徒游手好閑的藉口,而是努力進取的動力。 | h*******d 发帖数: 1191 | 2 反思问题: 今日我将如何做才能使自己在救恩中成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