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 发帖数: 9290 | 1 今天先简要介绍一些我家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吧
我太公那一辈:大太公是杭州高等师专毕业,据说还与鲁迅共事过一阵子,后来在浙江
各地任中学校长,再后来会老家做了教育局长兼参议员。解放后被评成开明绅士,没有
怎么受打击。我太公一直在家看田地收租,抗战时候,在去别地的路上被日本人杀害。
我爷爷这辈:我太公3个儿子1个女儿。我大太公好多女儿,2个儿子。
我爷爷高小毕业,曾经在南京汽车制造厂工作,八级钳工。
我大爷爷浙大土木系没毕业,参加过抗日学生军,本来要赴缅甸看日,结果日本投降了
。本来跟着陈诚去日本受降,结果老蒋一道命令,没有去成。最后在上海接受日军投降
。后学生军解散,回学校读书。至于为什么会没毕业,我这里先不说。
我小爷爷保定陆军军校毕业,算上是黄埔n期生,地下党,参加解放杭州的游说活动,
后来入朝打战,免去在家里受批斗之苦。后来退休后发挥余热,编写黄埔同学录,参与
组织黄埔同学会的活动。
我姑婆;好像不识字。
大太公的儿子:都是大学毕业, |
h**e 发帖数: 9290 | 2 趁nba休息,继续写一点
我父亲这一辈:
我爷爷这一支比较惨,因为我爷爷回家探亲被扣下来看田,结果就没出去过。
我爸爸小学毕业后就在家务农,13岁被评为正劳力,全村就两个。
我几个叔叔都是中学毕业。我大姑可能只读过没几年;我二姑初中毕业,本来论成绩应
该她上高中,但是那时候村里推荐,把名额给了另外一个人。那个人读了两个星期就不
上了,浪费了一个名额。
我小爷爷因为在北京,所以几个女儿基本上都至少高中毕业,大部分大学毕业
我大爷爷几个儿子可能大部分是初中毕业,还有高中毕业。我一个堂叔参加高考5-6年
,成绩都差几分,要是在北京都可以上第一批了。
我大太公一支:几个叔叔姑姑都是大学毕业。(其实我也是20多以后才了解,居然我有
这么多在城里的亲戚).我上海爷爷的女儿(也就是我小姑),居然就比我大1岁,本科
还我先毕业,因为她跑到澳大利亚读书去了。 |
h**e 发帖数: 9290 | 3 nba中场了,继续一下。
想不到我居然有个堂叔在美国,算起来这个堂叔应该是我们家族第一个留学生了。不过
人家是城里人,我是乡下人。我只见过他的结婚照片。到美国后,通过几次电话。有几
次到三番开会,想去见他,结果一次他没有时间,另外一次我病了就没去。还有我大爷
爷,给我写了几个他的同学朋友,在加州的。只有地址没有电话,我怎么会去联系呢?
在到我这一辈:兄弟姐妹有限,因为计划生育了。不过基本上是一家两个小孩。用我爸
话说,就是我们这户特别发。我是我们村第一个博士生,也是第一个博士。
总结一下,我爷爷这辈平均受教育程度相对于全国的情况最高,在我们三辈中也算高。
我父亲这一辈,在农村的基本上只有初中水平。在城里的基本上达到了大一大二的水平
。
我们这一辈农村的平均算是高中吧。再过几年,这个水平可能可以达到高二左右。城市
里的我们这一辈机会还在读小学阶段,预计将来的水平是大学毕业。 |
j****s 发帖数: 271 | 4 声调不一样的
“爹”字在吴语里韵母和“嗲”一样的,具体到我的发音就是 ia 不是ie
你潜意识里多半认定汉字只有普通话一种读音 |
j****s 发帖数: 271 | 5 用普通话的发音(汉语拼音)来输入汉字 和
用汉字的普通话发音来注写方言里的发音 是两回事
前一种情况,囿于输入软件的缺乏,很难避免
后一种情况则应该避免,因为两者音韵系统不一样,
会造成音义皆失。举两个个例子:
我们江浙人说“落雨”“着衣裳”,
如果写成“咯雨”“则衣桑”就不好了。
用“嗲嗲”来注写方言里的“爹爹”和这两个例子是同一种性质 |
h**e 发帖数: 9290 | 6 反跟坏没有吧
好歹也是教育家。
大太公之所以没有太受批斗,一个原因是那时候浙江省政法委副书记是他学生,那时候
该副书记还是共产党兼国民党,他批了一个开明绅士。的确我大太公没有什么得罪人,
所以也还好。等到了文革,还是有人提出来要批斗,我爸爸还帮着抬着他游街。不过有
些过分的要求,大部分人也觉得过分,所以没有太狠斗。
后来运动一次一次,省委副书记慢慢变成了纯国民党,职位也变成了政协副主席,没有
权利了。 |
j****s 发帖数: 271 | 7 方言历来有书面传统,那就是各类白话作品
从民谣、山歌、评弹到唱本、小说、字书积累了很多
北方话有北方话的书面传统,吴语有吴语的书面传统
有时候不同语言还会混杂在一起出现在同一个文本里
现在的确大多数人不知道方言怎么写,因为自普通话
兴起後,吴语的书面传统被人为中断了。母语教育缺位
使得我们远离传统,成为母语的文盲。
吴语的声韵调系统和普通话大不相同,根本就不可能
用普通话的发音来准确注明吴语发音。
至于你说怎样讨论发音,很简单,会方言的可以加注
同音方言字(读若x),或者用反切法(xx切),能学
学吴语拼音,系统地了解一下相关声韵理论更好。
不懂吴语的就更应该学,普通话也是从拼音学起的嘛。 |
h**e 发帖数: 9290 | 8 重写重写。
继续继续。
我太太公这一辈知之甚少,有一些故事是从外婆那里听来的,说什么他60大寿的时候,
祝寿人骑的大马都停了一个大院子。还有说他有些武功,夏天邻村需要从水塘抽水需要
经过他的同意。
还是先讲讲我大爷爷吧。
我大爷爷继承了8-9间房子(算上楼上,应该是16-18间。以前在我们那里,数房子只数楼下的,楼上的都不怎么算在内).7-8间给了大儿子和小儿子,还有一个堂屋算公用吧,最后一间留在自己的名下,最后要给小儿子。因为大爷爷在城里工作,在城里有房子,所以很少回来,钥匙自然交给在城里上班的大儿子(我大伯,他常回来,因为大婶在家。后来也在城里买了房子,一家人大多时候住在城里了)保管。过年过节,大伯回来后会把这间房子打开给我堂哥堂姐住,我就会跑过去跟她们玩。印象最深的就是墙上挂的,一边挂着大奶奶的遗像,一边挂着一个大相框,里面有很多大爷爷年轻时候的照片,有大有小。最大的一张是一张国军军服照,哇塞,整一个帅字了得。大家上过历史课,都看过我们江南四大美男子之一的周恩来政治部主任的照片,我也比例外。那时候我就嘀咕,难道周公跟我们家还有渊源不成,否则为什么挂个周主任的照片呢?
后来我才知道
【在 h**e 的大作中提到】 : 今天先简要介绍一些我家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吧 : 我太公那一辈:大太公是杭州高等师专毕业,据说还与鲁迅共事过一阵子,后来在浙江 : 各地任中学校长,再后来会老家做了教育局长兼参议员。解放后被评成开明绅士,没有 : 怎么受打击。我太公一直在家看田地收租,抗战时候,在去别地的路上被日本人杀害。 : 我爷爷这辈:我太公3个儿子1个女儿。我大太公好多女儿,2个儿子。 : 我爷爷高小毕业,曾经在南京汽车制造厂工作,八级钳工。 : 我大爷爷浙大土木系没毕业,参加过抗日学生军,本来要赴缅甸看日,结果日本投降了 : 。本来跟着陈诚去日本受降,结果老蒋一道命令,没有去成。最后在上海接受日军投降 : 。后学生军解散,回学校读书。至于为什么会没毕业,我这里先不说。 : 我小爷爷保定陆军军校毕业,算上是黄埔n期生,地下党,参加解放杭州的游说活动,
|
h**e 发帖数: 9290 | 9 再写一篇,讲讲为什么我大爷爷没有念完大学。呵呵,是我小爷爷告诉我的,他们三兄
弟中就小爷爷最爱读书。
据我小爷爷讲,抗战胜利后,学生军解散了,学生们都回原校继续自己的学业。那时候
,我大爷爷喜欢上了一个女孩(那人后来在一所著名中学当老师),希望太婆去做媒。
结果呢,太婆反而给他定了另外一门亲,女方不是他喜欢的那个。封建社会,父母之言
,媒妁之约,家长的意见不能反。大爷爷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于是就自暴自弃,干脆
来个考试不及格,然后就回家成亲了。
虽然不是心中最爱,日子还是照过,孩子也生了一大堆。生活么,就是这样,有时候就
认命了。奇怪了,3个爷爷,都是奶奶先去世。大奶奶至少也是30多年前走的,我奶奶也
是30多年前走的,小奶奶前几年也过世了。
我大爷爷倒是精神矍铄,退休后整天骑着自行车在几个女儿家跑来跑去,有时候还跑回
老家住几天。不过我父母这一辈的人都不能理解他,说他神经兮兮,有时候会抓蛤蟆,
田鸡回来做着吃。
数楼下的,楼上的都不怎么算在内).7-8间给了大儿子和小儿子,还有一个堂屋算公用
吧,最后一间留在自己的名下,最后要给小儿子。因为大爷爷在城里工作,在城里有房
子,所以很少
【在 h**e 的大作中提到】 : 重写重写。 : 继续继续。 : 我太太公这一辈知之甚少,有一些故事是从外婆那里听来的,说什么他60大寿的时候, : 祝寿人骑的大马都停了一个大院子。还有说他有些武功,夏天邻村需要从水塘抽水需要 : 经过他的同意。 : 还是先讲讲我大爷爷吧。 : 我大爷爷继承了8-9间房子(算上楼上,应该是16-18间。以前在我们那里,数房子只数楼下的,楼上的都不怎么算在内).7-8间给了大儿子和小儿子,还有一个堂屋算公用吧,最后一间留在自己的名下,最后要给小儿子。因为大爷爷在城里工作,在城里有房子,所以很少回来,钥匙自然交给在城里上班的大儿子(我大伯,他常回来,因为大婶在家。后来也在城里买了房子,一家人大多时候住在城里了)保管。过年过节,大伯回来后会把这间房子打开给我堂哥堂姐住,我就会跑过去跟她们玩。印象最深的就是墙上挂的,一边挂着大奶奶的遗像,一边挂着一个大相框,里面有很多大爷爷年轻时候的照片,有大有小。最大的一张是一张国军军服照,哇塞,整一个帅字了得。大家上过历史课,都看过我们江南四大美男子之一的周恩来政治部主任的照片,我也比例外。那时候我就嘀咕,难道周公跟我们家还有渊源不成,否则为什么挂个周主任的照片呢? : 后来我才知道
|
h**e 发帖数: 9290 | 10 现在讲讲我家族的房子情况
我们村有三大户:大份,小份,小村。各大户各有一个或多个大宅院。我们家族属于大
份,有一个双天井的大宅院,两个单天井的中宅院,还有一些独立的两三个屋子的小院
子。
我们家(大太公兄弟俩)的房子包括大份大宅院60%,两个单天井的院子和一个小院子。
大宅院有四头台门,三排俩纵,俯视看像一个“曰”字。由于是顺势建在坡上,从最上
面的台门到最下面的台门大概有7-8个台阶高。基本上两个房子后就有一级或两级台阶。
每排中间有3个房间,每纵有11间,扣除两个台屋,加起来整个大宅院有29间。单天井的
中宅院基本上每个有12间。有一个单天井的房子还没有完全装修好,那个院子有3大间房
子没有隔开,等于有了一个很高楼顶的大厅。
说起来我大爷爷应该分到了9间(他过继给了一个人,我都不知道是什么关系),我爷爷
也应该至少分到了5间,我小爷爷分到了5间,未完成的3间不知道算分给了谁,有一个中
宅院不知道有没有分到爷爷们名下。其余的房子是大太公家的(5间,后来村里有一户人
家很穷,像我大太公要了2间房子,他好像就把未完成那个中宅院里的两间房子给了出去
,否则整个中宅院都还在我们家门下)。
但 |
|
|
h**e 发帖数: 9290 | 11 从大小看, 稠州是个小城市。
从经济发达程度,入口流动成都来看,稠州的确是个大地方,而且有农田的农村都快消
失了。
不过我们哪里的确做生意的人很多很多。小商品市场那是没得说了,
现在全球的中低档饰品不知道多少是从这个市场出来的,更不用说袜子
了。我看bbc讲,全球60%的袜子出自稠州。 |
h**e 发帖数: 9290 | 12 今天继续来一片
题目:没有商业头脑的三兄弟
注:这个故事是我大爷爷跟我讲的,比较搞笑。
话说我爷爷三兄弟才10几岁的时候,三人都在家里。我们那里有个习俗,过年过节需要
给祖先上坟烧纸,到庙里给菩萨上香点蜡,拜造神,求龙王,祭土地公公。这一切活动
都离不开蜡烛和黄裱纸。
某一年临近年终,我太婆做了一些蜡烛,叫三兄弟到集市上去卖。一大早三兄弟就抬着
篮子到了乡里的集市--老街。三兄弟找好位置,把香烛放好后就在前面放了一个篮子,
用来收钱。由于是第一次卖东西,三兄弟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好,就全然把收钱找钱的关
键责任和任务交给了顾客。有的顾客还好,买了东西就放对应的钱,有的顾客就乘机揩
油,自己找钱的时候把别人的钱拿走。结果一天下来,香烛卖光了,居然三兄弟没拿到
钱,等于白送了一大篮东西。回家后,被太婆狠狠训了一顿,不过三个人也没有什么长
进,以后还是不会做生意。
拿我小爷爷来说吧,文革结束后搞了一个果园,每次去集市卖东西的时候,都不怎么善
于跟人讨价还价。半天卖不完,推回家的路上就会很便宜的甚至送给过路人了。 |
h**e 发帖数: 9290 | 13 再来一段故事
我爷爷和小爷爷兄弟俩上完私塾后,接下来该干什么呢?如果是现在,自然不用说,继
续上中学。但是在以前,一个县只有一两所中学,私塾不负责小学升中学的考试,需要
自己跑到想上的中学去参加入学资格考试。
我小爷爷是最好学的一个,他问清楚稠州中学的入学考试时间后,拉上了我爷爷一起去
参加考试。我爷爷其实没心思要去考试,但是弟弟拉着,总不能不给弟弟面子,所以两
个人穿着草鞋走了20多里路,终于来到了考场。两兄弟不再同一个考场,所以考试哨声
响起后,两人就看不到对方了。我爷爷不知道做了多少,中途就从考场溜了出来,一个
人踏上了归程。我小爷爷考完事后出来找人,怎么也找不到,心想这个哥哥一定是逃学
回家了。以后小爷爷再也没有强迫哥哥去参加考试了,所以最后我爷爷只有高小毕业,
而我小爷爷确是算得上大学毕业。
不过我爷爷居然画得一手好画,炭笔素描吧,很写意那种。我一直不知道,直到几年前
回国,爷爷拿起给小孩子玩的那张画板(一插就没那种,可以重复画),几下功夫就画
出了荷花莲叶图,不说惟妙惟肖,但是绝对画出了荷叶荷花的神韵。但是我还用相机拍
了下来,可惜现在不知道我把那个图片放在哪里了。
【在 h**e 的大作中提到】 : 今天继续来一片 : 题目:没有商业头脑的三兄弟 : 注:这个故事是我大爷爷跟我讲的,比较搞笑。 : 话说我爷爷三兄弟才10几岁的时候,三人都在家里。我们那里有个习俗,过年过节需要 : 给祖先上坟烧纸,到庙里给菩萨上香点蜡,拜造神,求龙王,祭土地公公。这一切活动 : 都离不开蜡烛和黄裱纸。 : 某一年临近年终,我太婆做了一些蜡烛,叫三兄弟到集市上去卖。一大早三兄弟就抬着 : 篮子到了乡里的集市--老街。三兄弟找好位置,把香烛放好后就在前面放了一个篮子, : 用来收钱。由于是第一次卖东西,三兄弟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好,就全然把收钱找钱的关 : 键责任和任务交给了顾客。有的顾客还好,买了东西就放对应的钱,有的顾客就乘机揩
|
h**e 发帖数: 9290 | 14 我爷爷他们可不是败家子,要不是解放,家里还是大地主呢
家有良田千亩,钱塘江畔;另有山头几座。
对了,我们村里还有国军少将师长,也有上海小资本家。 |
h**e 发帖数: 9290 | 15 不过比较奇怪,我大太公就两个儿子,他的小儿子居然过继给了另外一个人。这个小爷
爷解放后还读了清华大学,跟黄菊差不多同届。毕业后曾经做过上海什么研究生所长,
还兼任过中国科大客座教授。
家里本来住的是武进路上的小洋房。大概是解放后分了,加上上海住房紧张,一个小洋
房划成了几户,他家住一小间。现在跟女儿移民澳洲。
大太公的大儿子更传奇:初中没有毕业(还是没有参加过正规初中),所以无法直接去
参加中考。后来找本家借了毕业证书,所以名字就变了。外面的人都叫他另外一个名字
,就我们村里的人叫他出生时候的名字。这个大爷爷曾任某省会市的什么政协副主席。
【在 h**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爷爷他们可不是败家子,要不是解放,家里还是大地主呢 : 家有良田千亩,钱塘江畔;另有山头几座。 : 对了,我们村里还有国军少将师长,也有上海小资本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