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S******g 发帖数: 225 | 1 诸佛都曾经修习过,而且会教导弟子的“出离观与安隐观”。大略来探究出离观与安隐
观有何不同,以及二乘法有没有安隐观。
在《长阿含经》中,世尊曾经开示:过去七佛之首的 毗婆尸佛,初成道时多修二
观,其一是安隐观,另一个是出离观。顾名思义,“安隐观”的意思就是能够让修行者
心得安隐的观修法门;而“出离观”则是可以让修行者出离三界生死的法门。各位,您
可知道在佛法修行中,什么样的法可以让行者出离生死?又是什么样的法可以让我们心
得安隐呢?对了,二乘法可以让修行者出离生死,而大乘法可以让我们不必出离三界,
就可以心得安隐。
有关出离观与安隐观,我们可以归纳几项重点,以下概略来为大家说明:
第一、出离观与安隐观的差异。一般来说,出离观有两种观行法:第一种是因缘观
,以十二缘起支细观十八界法的虚妄不实,断除我见、我执的现行,而可以出离三界生
死。另一种是观苦集灭道四圣谛,现观五阴、十二处、十八界我的虚妄不实,可以断我
见、疑见、戒禁取见等三缚结,证得声闻初果;再依八正道修行,断除比较深细的我见
——也就是我执思惑以及我所的贪爱执著,因此而可以出离三界生死。由于这两种观行
方法都是就世俗法的无常、空等来观察,而所观的结果是世间法道理的极成,因此称之
为世俗谛;而世俗谛是初转法轮初会说法所说《阿含经》的内容,是二乘行者专修的解
脱道法门。当然大乘菩萨也修出离观,但是修观的内容及范围与二乘法所观有所不同,
除了二乘人所观的五阴、十八界等或者十二缘起支之外,还必须亲证及观察诸法本母第
八识如来藏。另外,由于大乘行者悟后,以如来藏为中心作更深细的观察,而修断二乘
圣者所断我见与我执烦恼,因此就有以下第二项的差异。
第二、大乘出离观与二乘出离观的差异。二乘圣者所证二乘菩提解脱果,因为断除
见惑与思惑而可以出离三界生死,然而他们只断烦恼障的现行。菩萨则于大乘见道前,
熏习般若总相智与别相智,兼修二乘解脱道,因此悟后到入地前,至少可以修断五下分
结;入地后至七地满心的一大无量数劫的时间,更进而渐渐断除二乘圣者所未断的烦恼
障习气种子随眠。所以,虽然初地以上菩萨都能够断尽思惑,取证无余涅槃,但是由于
大悲愿的关系,会故意保留一分思惑不断尽,而润未来世受生的种子;这就是说,大阿
罗汉必须断尽思惑才能证灭尽定,三地满心菩萨却可以不断尽思惑而证得灭尽定,故说
彼菩萨留惑润生。接著六地满心菩萨固然已经证得灭尽定,具足俱解脱阿罗汉所证有余
涅槃,却故意保留一分极微细思惑,以润未来世的受生;而且六地满心菩萨已断除相应
的习气种子随眠,因此可以舍离有余涅槃及无余涅槃的贪著,而世世行菩萨道;乃至七
地满心菩萨的念念入灭尽定,甚至八地菩萨于相于土自在,都因有方便善巧,能故意保
留一分微细思惑而不入无余涅槃。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诸地菩萨虽然也修出离观,但是
诸地菩萨的出离观,进而更断除了二乘圣者所未断的习气种子随眠,因此他们的心境与
解脱功德,是远远超胜于二乘圣者只断现行的解脱道果。
第三、安隐观唯有大乘菩萨证得。虽然三乘同样都证出离观,但是菩萨所证出离观
除了较深细外,还亲证无余涅槃本际真实如来藏,现观如来藏心体无生无灭、恒常存在
,全无五阴诸法刹那生灭相,又能流注出,生五阴等万法,因此不像二乘圣者唯能灭掉
自己而方便说入涅槃,其实并无二乘圣者入无余涅槃,故说二乘唯证出离观,未得安隐
观。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二乘圣者未证涅槃本际,只因听受佛语,相信无余涅槃中仍
有本际独存,并非灭除五阴十八界后成为断灭空,因此二乘圣者断除见思惑,舍报不再
受后有,虽然是真实安隐,却不是究竟安隐。因为他们不像菩萨,不但从因缘观中观察
了知十二有支一一支的虚妄不实,更因为亲证涅槃本际如来藏,而能够确实观察了知众
生之所以流转生死,是因为世世都有名色的出生,故而有每一世的生老病死等苦。
而名色之所从来,正是涅槃本际如来藏,众生却因为无明不断,不知名色从如来藏
出生,误以为名色五阴是真实常住,尤其以为能知能觉的识阴六识是真实有的、永不坏
灭的,而不断地贪爱执著五阴诸法,一再造作取后世有的种子,因此世世不断投胎受生
取得名色,再受种种苦。故当菩萨依十因缘的观行推究,而知名色确实从涅槃本际如来
藏而来时,就如二乘圣者一样,可以断除蕴处界我真实不坏的一念无明我见;但是菩萨
因为又亲证本际之故,虽不入无余涅槃,由亲自证实如来藏真实不虚,故心得安隐。因
此说,菩萨所证出离观亦名安隐观,而这样的修行是以如来藏为所依来作观行,而称之
为胜义谛,不像二乘人的世俗谛,只能观五蕴十八界虚妄。也由于所观有异,声闻圣者
虽然信佛语而可以证出离观,然心中仍有罣碍,心不能安隐;而缘觉圣者虽然智慧较深
利,可经由推理而知有涅槃本际,却未亲证,所以依然有罣碍,就不可谓安隐。因此只
有菩萨亲证如来藏,才是真实而究竟的安隐观。
第四、出离观与安隐观皆依第八识如来藏而能证得。当二乘圣者在观五阴十八界诸
法虚妄不实,或者依十二缘起支观行的同时,心中知道,灭除五阴的法后,并非空无所
有的一切法空,虽然是信受佛语,或推理而知有一个本际法不断不灭、真实存在,而了
知灭尽五阴十八界后的本际独存境界,并非断灭境界,却是要以这个正确知见为前提,
才能真实断除我见、我执,不畏惧舍报后灭尽五阴十八界后成为断灭空,因此而能够证
得出离观。各位菩萨,请您想想看,如果二乘行者认为识阴六识是真实恒存的法,那么
就会像现代信受六识论的某法师等人一样,在观行五阴十八界悉皆缘起性空,无一法真
实存在的状况下,就不能确定自己舍报时真的愿意将五阴十八界全部灭尽,也就不能确
定自己将来可以入无余涅槃,也不能如 佛所说,于未舍报前安住在尚有微苦所依的有
余涅槃境界中。如此,二乘行者势必无法自知自作证能出三界生死,就不能证得出离观
,因为会惧怕:如果舍报灭了识阴六识心,尤其是能思惟的意识心,如此不就成为断灭
空了吗?甚至连睡觉都不敢睡。因此必定是有一个真实不灭的本际法存在,二乘行者才
能由这个信念的确定,而可以在未来修断见思惑的现行,于舍报时断尽五阴十八界,不
受后有。
而大乘菩萨的一切观行,悟前是在心中建立真实有如来藏存在的知见而作观行,悟
后则是依所证如来藏作观行,因此可以真实而无丝毫怀疑,确定如果自己将五阴十八界
全部灭尽后,仍有如来藏存在,只是不再出生五阴十八界任何一法,故不现行于三界中
。但是既然可以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如来藏,又可以现前观察如来藏不生不灭、不
断不坏,自己不入涅槃,如来藏就已经是恒住涅槃境界了,那又何必要灭尽五阴十八界
而求涅槃呢?而自己每一世的出生,也都只是如来藏所显现的影像,其实并没有每一世
的五阴自己在流转生死,则何妨再取一个五阴身,用以修道、利乐众生呢?大乘菩萨因
为这样如实现观如来藏真实存在,故而不畏生死苦,愿意世世再来三界行菩萨道。各位
菩萨,二乘圣者畏惧生死而证出离观、求涅槃,菩萨不畏生死而世世受生,既有出离的
能力,又能安隐留在世间,都是因为有真实法如来藏存在的缘故。因此说,出离观与安
隐观都因第八识如来藏而能证得。
第五、由大乘出离观与安隐观证明 世尊三会说法才是完整成佛之道法的教示。世
尊在菩提树下吉祥草上,初成无上正等正觉,由于观察到此界众生根器及福德都不够,
无法听受 世尊所证无上微妙大法,因此欲入涅槃。然而在大梵天王等人一再劝请下,
才同意住世转法轮;可是思惟众生不易信受唯一佛乘之法,故而施设三会说法。又为免
世尊入灭后的众生,乃至后世众生诬谤 世尊初成佛时只懂二乘解脱道法,大乘成佛之
道法是后来才证得的,或者是误将初转法轮阿含解脱道法当作成佛之道法,故而初成佛
时,于二十一天内顿说《华严经》,为诸大菩萨及人间根熟之众生演说别教菩萨及佛的
自证圣智境界,接著才在人间开始初转解脱道法,度五比丘。但是初转法轮所说,也只
是四谛三转十二行法轮,对四圣谛内容的开示、教示,教导憍陈如等五位如何证,及劝
诱他们应证四圣谛;而在随后的十余年间所转之法,是一再提示五阴十八界无常、苦、
空、无我等道理。
以此来看,初转法轮时期十余年中所讲的,确实是解脱道出离生死之法,唯能让人
解脱三界分段生死,不能让人成佛。而真正成佛所应具的般若中观及唯识一切种智的证
得,及修学的次第与内涵,在阿含期间也都没有详说,因此之后一定还有二、三转法轮
般若中观与唯识方等经典的开演。这个事实从现存大藏经中都可以查阅出来,也可以依
这些经典内容看出三转法轮所说之法是越来越深、越来越妙、越来越广,绝对不是所说
的,二、三转法轮的大乘经是后来演化创造而来的。
摘自 正龄 出离观与安隐观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