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史学的儒教化与人间佛教
相关主题
广义沙门运动--真沙门超越世间种姓(二)
《藏密问答录》 索达吉堪布 著(11)( 藏密——不容置疑的纯正佛法)
《藏密问答录》藏密——不容置疑的纯正佛法
意识细心、极细心还是意识~上
心中心密法灌顶开示——二祖仁知阿阇黎
《楞严经》真伪考辨
zt《楞严经》真伪考辨
十不善业道经 -- 马鸣菩萨集
坛经精华
圆觉经 5: 弥勒菩萨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儒教话题: 史学话题: 名色话题: 佛教话题: 人间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g
发帖数: 225
1
完整的历史主体应该是函盖十法界有情。其中,六道众生是在业道中不断轮转生死
的无明众生;四种圣人57 是已证无生的有情,是在法道中破除无明58 的贤圣有情。
历史主体应该具足贤圣有情与无明众生等十法界有情,而十法界有情所造作的所有 业
行皆是历史,史籍的记载也应该具足十法界有情所共同创造的历史。然而,一般 的史
学家皆是无明凡夫,对于如何是判断历史主体的标准尚且无知,于是基于名色 二法的
关联,而只将人类视为历史主体,遗漏了其余九法界有情作为历史主体的事实。因此,
从史学史发展的事实显示,新史学家在十法界中只将其中一法界视为历 史主体,忽视
其他九法界而有隧道视野(tunnel vision)59 的结果,并且有逐渐迈向 儒教化的情
况。
什么是“儒教化”呢?因为中国区域佛、道、儒、耶、回等五大宗教中,佛、 道
、耶、回皆信有天界、地狱存在,姑不论其中的差异与正讹,皆信行善升天,作 恶堕
地狱。五大宗教中唯独儒教漠视鬼神、天界与地狱的存在,反对有来世报偿因 果的事
实。儒教的思想是“未知生,焉知死” ,60 不管生前死后之事;后来的儒家 则是唯
见人间,极力排斥其他业道的存在及重要性,故产生唯有人间的隧道视野, 对于佛教
主张完整的历史主体极力的攻击。例如,杜维运在《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 中说:
中国有一怀疑理性主义的悠久传统,考据学的出现,它是最重要的一个条 件。支
配中国学术思想界达两千余年之久的儒家,始终是反对怪力乱神,而 具有怀疑理性的
。先秦儒家不必论,汉以后较醇的儒家,皆理智清明,力反 迷信。范缜的《神灭论》
,石介的《石徂徕集》,谢应芳的《辩惑编》,皆是 怀疑理性主义方面的大作品。以
谢应芳的《辩惑编》而言,系反迷信资料的 汇编,其中有徵引儒家学者攻击求长生者
,攻击为死者烧纸钱者,攻击释家 不朽与地狱观念者,攻击轮回或转生者,攻击《易
经》之占卜者,攻击星命 学者,攻击吉凶日者,攻击风水学者,攻击相术者。从此已
可见儒家反迷信 的积极以及怀疑理性主义在中国流行的程度了。61
杜维运将儒教化的隧道视野称赞为“怀疑理性主义”,认为是较醇的儒,皆理智
清明,力反迷信,凡是知识分子相信佛教的轮回转生之说,便视为不醇的儒,视为 迷
信。儒教一向只重政治人事,不重现象界的科学实证,常作不实考据,经常人云 亦云
信口而说。例如,杜维运大力称赞谢应芳攻击释家不朽与地狱观念者,攻击轮 回或转
生者。然而,儒教完全忽视佛教所说“缘识有名色”,人类与畜生道动物皆有 入胎识
住胎,使受精卵发育成长和出生为有情的事实。62 既然,有情皆依永恒不朽的第八识
入胎识而存在,那么释迦牟尼佛不朽而成就究竟圆满的实相智慧与解脱境 界,永离轮
回转生,也只是合乎法界实相的事实而已,并非推论所得的学说。而且, 一切众生皆
依永恒不朽的如来藏本识而存在,那么众生其实也是不朽而流转生死, 故轮回转生也
只是法界的平常事而已。但儒教的虚伪不实,自相矛盾,随处可见。 例如,谢应芳在
《辩惑编》中说:
应芳生长吴楚间,每见邑人,岁时蒸尝皆菲然食饮而已。至于山川鬼神,妄 意徼
福动輙致大牲以祀享之。问之,则曰“名山大川,礼所当祭”,其亦不 思之甚矣。夫
礼莫大于分,今以一夫之微,而欲僣王侯公卿之祭,其踰越为 何如哉!若是者,不获
戾于鬼神幸也,况求福乎?故愚采辑前言,独详于上 下之分,祭各不同,以破不知者
之惑。若夫笾豆之事则不录。63
诚如杜维运所说,谢应芳攻击释子不朽、轮回转生,但是谢应芳真的反对轮回 转
生吗?谢应芳在《辩惑编》中引他人言语:“就人物而言之,聚而生为神,散而死 为
鬼”,64 主张人死之后转生为鬼、神;又认为庶民祭祀山川鬼神会有“获戾于鬼 神”
,则代表他主张鬼神确实存在而且可以降福祸。如果谢应芳真的反对释子不朽与 轮回
转生,则不应该主张人死转生为鬼神,更不应该认为有鬼神可以得罪,那么更 应该反
对《礼记》祭祀山川鬼神的仪礼。既然谢应芳赞同《礼记》“幽则有鬼神”65 而祭祀
,也赞同人死为鬼神,则表示凡夫已经是不朽而轮回生死,那么便应赞同释 子不朽而
出离轮回生死的事实。
考察《辩惑编》所言,其主要目的不过是独尊儒教罢黜百家,大力推崇王侯公 卿
高贵于庶民百姓,所以天地山川的鬼神是王侯公卿才能够祭祀,庶民百姓只能祭 拜自
己的祖先。因此,谢应芳推崇孔子所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66 的说法,将 鬼神也
作封建政治的上下分配与归属。换言之,谢应芳只是主张,王侯公卿不但应 该获得人
间大的利益分配,乃至祭祀鬼神也列入分配的项目之一,根本无关于法 界实相的探讨
,根本没有言论的逻辑性可言,只是大作政治人事的封建思想而已。 这已证明《辩惑
编》仅是迂儒拼凑前人言论的封建杂烩之作,只是儒教以鬼神迷信 讨好统治阶层,打
击异教的文宣而已。因此,杜维运将儒教充满封建杂烩与鬼神迷信思想,称赞为具有理
智清明与力反迷信的“怀疑理性主义”,只是过誉醇儒理智清 明的境界,只不过是封
建思想与鬼神迷信的杂烩,正是显示儒教化史学理性不足、 充满迷信而反科学的本质
,同时显示儒教化考据学的虚伪不实与自相矛盾。关于上 述引文与《辩惑编》的其他
过失,与历史主体范围的探讨关系较远,非本文探讨的 主题,故略而不论。
由于如来藏真实存在而可以实际验证,儒教却违反此一遍存于十法界中的事 实,
大力抨击佛教对于十法界中明确事实的正确描述,是违背治史原则的。儒教对 于实证
佛教的盲目攻击,根本是极端的不理性,也是极端的怀疑主义,更是盲目无 知的迷信
。由于中国史学的儒教化,所以黄梨洲可以不理性地说:惩创大奸大恶, 载之于史,
传之于后,是亦足矣。也可以违反如来藏真实存在而令六种业道存在的 法界事实,盲
目迷信地说:“孟子所谓乱臣贼子惧,不须以地狱蛇足于其后也。”杜 维运对于封建
迷信的儒教矛盾地攻击释子不朽与轮回转生,竟然称赞为“理智清明, 力反迷信”的
“怀疑理性主义”,也显示儒教化史学虚伪不实的现象。
由于儒教的虚伪不实,所以中国学术思想两千余年来在儒教的影响与主导下, 历
代政治败坏,不能清平长治久安;昏君与乱臣贼子层出不穷,在主政者主导下的 儒生
所治史学则充满虚伪不实,由此缘故,司马光一类少数忠于史实者才会被大力 赞扬。
因此,在儒教的影响下,史学流于浮夸不实,即是史学儒教化的严重后果。 尤有甚者
,在儒教思想的影响下,史学视野极端窄化,多数中国史学家更将著史断 论历史人物
是非、善恶、正邪,作为对帝王将相效忠的工具。本文将窄化历史主体 范围、扭曲事
实真相与史学工具化的特征,称为儒教化。
西方史学在十九世纪兰克(Leopold von Ranke, 1795-1886)67 之前,仍然以基
督教神学作为基本核心。基督教神学的历史观,虽然否定有前世,但是仍然相信有 未
来世天堂与地狱的报偿。兰克史学严格批判史料证据之后,史学论述脱离基督教 神学
,但凭眼前人间的原始史料而定,于是史学范围便局限于人类。西方史学的这 种转变
,虽然肇因于基督教神学不实际的天国幻想,而不是肇因于儒教的传播;但 其演变后
将历史主体范围局限在人类的特征,则与儒教思想的特征相符。因此,本 文发现近代
新史学发展潮流具有儒教化的趋势与特征。
史学有全面儒教化的趋势,而新兴的佛学研究运用史学方法进行研究,使得佛 学
研究在儒教化潮流的冲击与影响下,而有“人间佛教”的兴起与发展。佛教以实 证第
八识入胎识的实相智慧,体现十法界有情皆是历史主体的事实,使得历史主体 具有完
整性与开阔性。但是在儒教化的“人间佛教”中,历史主体则急缩到唯有人 间,使得
原有的完整性与开阔性荡然无存,而形成眼光极为狭隘的隧道视野。例如, 释印顺在
《佛在人间》中说:
因为本师释迦佛的说法,是为人而说的。在神鬼气氛浓厚的印度环境,虽也 偶为
天龙等说法,而重点到底是为了人间的人类。如佛教根本教义中的十二 缘起的识、名
色、六处三支:由初识—投胎识而有名色(肉团凝成),由 名色而起六处(眼耳鼻等
成就),这唯有此欲界人间才有这完整的生长过程。 他界如天与地狱等,都是化身的
,顷刻即圆满六处,那里有此阶段?又如无 色界,既没有色法,即是有名无色,处中
也但有意处而没有眼等五处了。佛 这样的说明身心渐成的阶段,即是约此界人间而说
的。68
此段说法虽有许多错误,本文因篇幅限制无法分析其全部过失,69 谨就有关历 史
主体部分略为分析。上文中释印顺既然承认佛陀也偶为天龙等说法,那么显然佛 法真
义的适用就不是只限于人间,而整个历史主体所生存的范围都是佛法弘化的地 方。但
是,佛陀并非偶为天龙等说法,根据《阿含经》记载佛陀常有诸天人请问而 说法。例
如,《长阿含经》几乎每一卷皆记载佛陀和圣弟子对诸天说法与互动,其中 〈典尊经
〉、〈释提桓因问经〉、〈大会经〉专门记载佛陀与诸天的说法,并且在〈大 会经〉
中记载诸天、人与各类鬼神普遍地来礼敬佛陀,以寻求佛陀的教化。《中阿含 经》中
〈等心经〉、〈教化病经〉、〈阿修罗经〉等等难以全部列举的经典,也都记载 无量
诸天向佛陀与圣弟子请问法教,证明释印顺是故意取舍而非依据事实所主张 的。兹举
其中一例,《中阿含经》卷 9〈地动经〉:
(佛陀说:)“阿难!我往诣无量百千四王天众,共坐谈论,令可彼意。70……
阿难!我往诣无量百千色究竟天众,共坐谈论,令可彼意。”71
换言之,佛陀对无量百千四王天、忉利天,乃至色究竟天等诸天天人、非人等 等
众生的教化,并不少于对人类的教化,只是因为人间的经典记载以人间流传为主, 所
以记载佛陀对人的说法则详细,对诸天人与非人的说法则记载简略。《杂阿含经》、
《增一阿含经》普遍记载佛陀对诸天人说法的情形也相同。例如《杂阿含经》卷 22 整
卷经典共 28 部经72 全部记载佛陀和圣弟子对诸天人的说法与互动,其余记载佛 陀与
诸天有关的经典繁多,兹不再例举。如果我们单独统计阿含部类中的记载,至 少有上
千笔的相关记载,更遑论其他部类中更多的记载,因此释印顺说佛陀“也偶 为天龙等
说法”并不确实。释印顺说佛陀“也偶为天龙等说法”的主张,并不是依 据经典的文
献证据如实而说,其实只是为了否定佛教的历史主体观具有开阔性与完 整性的本质,
藉以证成其窄化后的“人间佛教”。所以,释印顺的“人间佛教”是视 野狭隘的宗教
观,是儒教化的“人间佛教”,并不同于原本开阔且完整的佛教,此为 释印顺的佛教
史观的第一个错误。
释印顺将佛陀经常与诸天、龙、非人等等说法,故意扭曲为“也偶为天龙等说 法
”的手法,与儒教经常以不实考据攻击佛教的“怀疑理性主义”立场完全相同。 对于
一位应该求真、应该实证的佛教僧侣,竟然会以儒教不实考据的手法与立场贬 抑佛教
,确实令人惊讶与不解,或许只能解释为佛教史学儒教化的结果吧。对于史 学的儒教
化趋势,以及佛教也产生儒教化的趋势,使得史学与佛学产生虚伪不实的 退化情况,
确实令人惊讶与担忧。
上文中释印顺所说的“人间”仅指“人间的人类”,而“初识、投胎识”即是第
八识如来藏。其中,初识解释为投胎识,不符合经典的真实义,是释印顺的第二个 错
误。至于初识的意涵,则于后文引用经文解释。
但是从释印顺知道同时存在的“识、名色、六处”三支中,识为投胎识,迥异 于
前六识于命终后即灭失而不能投胎,所以投胎识就是第八识如来藏以后,释印顺 为了
否定佛教八识论的基本主张,以证成其源自密宗喇嘛教(即本质不是佛教的“藏 传佛
教”)应成派中观的六识论,便必须推翻“识、名色、六处”三支适用于三界六 道的
法界实相,而以窄化的“人间佛教”间接证成应成派中观的六识论,才能符合 他主张
的人间佛教理论。为了证成窄化及扭曲后的“人间佛教”,释印顺对于佛陀所 说“ 缘
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处”73 适用于全体历史主体的“生长过程”表示反对,认为这
只是“约此界人间”而说的,并不能适用于三界六道。然而,畜生道也有如 来藏作为
名色二法存在的基础,完全相同于人类,所以“此欲界动物间”亦适用“缘 识有名色
,缘名色有六处”的生长过程,此为释印顺的第三个错误。
释印顺认为“识、名色、六处”三支只适用于生长过程,并不正确。因为“缘 识
有名色”在生长发育完成后仍然继续成立,名色二法不能不依第八识如来藏而单 独存
在。同样的,“缘名色有六处”在生长发育完成而出离母胎以后,六处的功能仍 然必
须有名色二法的存在,才能显发。所以,不论人类或其余有情,“识、名色、六 处”
三支同时并存的事实,从出生后到死亡前,终其一生皆成立。这是释印顺第四 个错误。
又,“识、名色、六处”三支既然是一期生死中皆成立,而不只限于生长过程,
则知三支中“六处”必有功能显发,即是“六入”。因此,“识、名色、六处”三支
的本义通于“识、名色、六入”74 三支,其实是适用更广泛,是包含生长过程与六 识
生起过程。例如,人类与动物眠熟无梦时,六识灭失则相应的内六入亦灭失。人 类与
动物从眠熟中醒来时,依于恢复疲劳的色身与第七识末那识,第八识如来藏又 流注前
六识种子,于是内六入又生起而清醒。所以,“识、名色、六入(六处)”此 三支并
非仅指生长过程,事实上是包括每天醒来时的六识生起过程。由此可知,释 印顺故意
窄化此三支,将其适用性限缩于生长过程,反而将此三支原来适用更广的 六识生起过
程完全排除,这是儒教化“人间佛教”的第五个错误。
既然已知,此三支含摄生长过程与六识生起过程,则可以知道此三支亦适用于 五
种业道。75 例如,《长阿含经》卷 20:
若有众生身行恶、口言恶、意念恶,身坏命终,此后识灭,泥梨初识生:因 识有
名色,因名色有六入。或有众生身行恶、口言恶、意念恶,身坏命终, 堕畜生中,此
后识灭,畜生初识生:因识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或有众生 身行恶、口言恶、意念
恶,身坏命终,堕饿鬼中,此后识灭,饿鬼初识生: 因识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或
有众生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身坏命终, 得生人中,此后识灭,人中初识生:因
识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或有众生 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身坏命终,生四天王
,此后识灭,四天王识初生: 因识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76
上述经文举示地狱(泥梨)、畜生、饿鬼、人、天等五种业道众生,在前一世命
终时,后识—识阴六识中后灭失的意识—灭尽(此后识灭),众生在下一世的业 道中
初的意识重新出生时(初识生),就是因为有第八识如来藏作为名色的“因、 习、本
、缘”与该业道相应,使得第七识末那的名法与受精卵色法逐渐发育成熟五 色根,初
的意识依于名色六处(五色根处与末那意处)的圆满而现起六入(因识 有名色,因名
色有六入)。例如,人道的初识要有相应于人类色身的第七识名身作为 所依,因此人
类意识能够出生异于畜生道的复杂语言。同样的,畜生道的初识也会 有相应于畜生色
身的第七识名身作为所依,因此电鳗的意识能够控制异于人类的高 伏特电力,作为捕
捉猎物之用。所以,众生在六种业道中生死流转的现象里,第八 识如来藏与第七识末
那无始劫来皆不曾灭失或出生,而意识则是有生有灭,是一期 生死中初生起的识,也
是后灭尽的识;死亡入胎后既已灭尽,即不可能去到后 世,不应该是有情众生三世历
史的主体。不同业道有不同的名色二法相配合,而名 色二法会有如此的差别,即是由
如来藏流注该业道众生的众同分种子77 的缘故(因 识有名色);既然名色二法有所差
异,其六识生起而能领受的六尘境界也必然有所差 异(因名色有六入)。因此,“识
、名色、六入”三支适用全体三界六道,非不适用; 这显示释印顺儒教化的“人间佛
教”削足适履,曲解《长阿含经》至教量的第六个 错误。
又释印顺认为天与地狱是化身,“顷刻即圆满六处”,因此没有“因识有名色,
因名色有六处”的生长阶段,推翻此三支适用于诸天与地狱。但是,既然释印顺承 认
天身与地狱身“顷刻即圆满六处”,那么显然六处的圆满仍然必须有“顷刻”的时 间
,才能从无到圆满,怎么可以说因为“顷刻”的时间不如人类胚胎发育那样长, 便否
定此三支在天与地狱的适用性?这是释印顺儒教化的“人间佛教”理论虚伪不 实的第
七个错误。
既然,天与地狱的六处是本无而后有,则必然是由无至少,由少至多,由多至 圆
满,所以不但须有“因识有名色”的初生阶段,也必然有“因名色有六处”的圆 满阶
段。释印顺刻意以“顷刻”的意涵扩大为“根本没有化生阶段”,正是采用与黄 梨洲
虚浮夸词的相同手法。这是“人间佛教”儒教化的重要特征,也是第八个错误
再者,释印顺说:“又如无色界,既没有色法”而“没有眼等五处”,因此“即
是有名无色”。释印顺对于无色界的解说,并不正确。无色界确实没有眼等五处色身,
故称为无色界。但是,如果因为无色界无色身,便扩大为无色界完全没有色法,便 有
过失。因为无色界中仍然有意处界、法尘界、意识界等三界存在,而法尘即属于 色法
所摄,故无色界没有色身之色法,却仍然有法尘所摄之色法。所以,释印顺的 “人间
佛教”理论,故意采用儒教虚伪不实的手法窄化色法的定义,是第九个错误
由此可知,释印顺的“人间佛教”,正是史学儒教化影响佛教的一个明显案例,
但并非孤起的案例。关于儒教对于表相佛教78 的影响,以及对于史学、文化、政治 等
等的影响,其利弊得失情形,是另一个重要的议题,值得有兴趣者未来可以进一 步研
究。
综上所论,历史事实显示历史主体并非只有人类而已,在历史中畜生道亦展现 其
作为历史主体主导历史、创造历史的能力与地位,因此历史主体至少还应包括畜 生道
众生。人类与畜生道众生关系极度密切,长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亦皆有第八 识如来
藏而出生名色二法,共同形成我们现存的生存环境,所以对于我们现存环境, 畜生道
与人类的贡献并无不同。人类一向将自我当作唯一的历史主体,于是大量掠 夺自然资
源,而将同为历史主体的畜生道众生,视为自然资源的一种而已,因此暴 虐地宰制畜
生道众生,导致目前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后危及人类本身的生存。 目前人类的生存
危机系源自于历史主体的错误认知,而如何改正错误认知,将会攸 关人类与畜生道众
生共同的生存基础。
本文研究历史主体范围时发现,历史主体的窄化系世界性儒教化潮流的一环, 佛
教界与史学界受到极大影响。在西方,因为基督教虚幻的天国,受到重视史料批 判的
科学史学所唾弃,是迈向进步的方向;但是对于实证性的历史主体范围的探讨, 则完
全忽视,于是史学的眼界便急速窄化于人类自身,而呈现儒教化的隧道视野。 在东方
,中国史学有丰富的史籍记载,且清朝也有足与西方史学匹敌的考据学发展。 但是中
国史学一向受到儒教不良之影响,十八世纪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将史 料扩充到
六经,史学家将之视为极大的创见与进步。清末民初西方史学传入中国, 西方的科学
史学将实物视为史料而不仅止于文献而已,更扩充史学家对于史料的视 野,79 对中国
新史学造成极大的冲击。由此可以想见,儒教视野之狭隘、迷信与非 理性,对于中国
学术界二千余年恶劣影响的程度。中国史学目前虽然极力追赶西方 史学的成就,但是
现代世界性新史学,却不能发现史学儒教化所形成的隧道视野、 窄化历史主体的范围
,对于史学本身的致命危害。
因此,本文认为扩大视野,正确认识历史主体的完整范围是史学界的当务之急,
而破除儒教化的不良影响,则是急务中之急务。而扩大史学界的视野,则必需回到 “
寻找自己的真正现实性的地方”,也就是回到对于一切有情皆有可亲证的第八识如 来
藏的认识;因为一切有情“自己真正现实性的地方”,就是有情自己如来藏的真实 存
在,而不是单单偏执于短短一世的历史。第八识如来藏是有情“自己真正现实性 的地
方”,这样的事实对于有情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呢?本文将依此继续探讨历史的 功能。
礼政 真史学与新史学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圆觉经 5: 弥勒菩萨
圆觉经 9:净诸业障菩萨
“破僧”与“三净肉”
每日教言
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佛所预为破斥的“魔”
找到你的摩尼宝珠
道德与正义(二)
我本立誓愿 欲令一切 众 如我等无异--学佛的目的
痛苦的苏格拉底与一头快乐的猪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儒教话题: 史学话题: 名色话题: 佛教话题: 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