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入行论》如何抉择心念处
相关主题
中观宗关于“安立业果”与“名言中许有外境”的问题 --节转你未经历过的出家生活(37) -- 弘法利生
中观宗关于安立因果和名言中许有外境问题你未经历过的出家生活(43)-- 于内觉观
益西堪布:抉择二无我讲记 5/10是谁伤了我们的心 (ZT)
有主动性的是什么识《佛子行講記》於貪境斷除實執 ─ 無著菩薩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合集] 我们的生命似乎仅仅有一刹那终南山里的修行人
刹那生灭不是无因生佛家的悲哀
密宗概要(二)by 慈诚罗珠堪布外境和心
了解心同事总是无缘无故跟我过不去,我很苦恼,应该怎么办?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心识话题: 外境话题: 存在话题: 自性话题: 身体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j*******1
发帖数: 182
1
一、四念处
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住。这是以智慧观察四个念处来破除四种
颠倒。
二、大小乘不同的观修方法
小乘修的内容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其中后者是指观察万法上
没有人我。
大乘超胜小乘,《辨中边论颂》上讲到,大乘的修法由所缘、作意、得果这三方面而超
胜小乘。所缘上,大乘是以自他相续所摄的一切法为所缘,之后见到人、法皆无自性;
小乘主要是缘自相续的法,单单见到人无我,所以大乘更加广大。作意上,小乘是以无
常、苦等行相作意;而大乘是远离常、无常等一切增益损减而以无缘的方式作意。得果
上,小乘只能得小乘涅槃,别别分开轮回应舍、涅槃应取;大乘能证到“智不住诸有、
悲不滞涅槃”的轮涅无二之无住大涅槃。这就是大乘超胜小乘的地方。
具体而言,大乘修无我法门,包括人无我、法无我;其中法无我的修法归纳为四念住,
即对于身、受、心、法都抉择为无缘的大空性。修的时候,首先选出万法中和我们关系
密切的身、受、心这三种法,在观察抉择为大空性之后,依靠正念使心安住在身、受、
心这三者的空性中,就是所谓的身念住、受念住和心念住。再展开来,对内外一切法都
抉择为无生大空性,以正念使心安住在万法空性中,就是所谓的法念住。
三、心念处
抉择到心无自性,再安住在心的无生空性中,就是心念处。剖析时,根识的心也好、意
识的心也好,分别心也好、无分别心也好,这些心就像虚空一样,根本无有实体。佛经
云:“观心如虚空,是为心念处。”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也讲了三层虚
空。什么时候通达了心识的自性犹如虚空,就基本上明白了心念处的道理。下面,我们
随文殊菩萨的殊胜化身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所讲的方法,来认识所谓的心究竟是什
么?我们平常老是说,我的心好快乐啊,她伤了我的心,其实,这些都是不经观察的名
言;倘若谛观细察,我们就会发现,心了不可得!
首先,我们把识分成两大类,心识以及眼耳鼻舌身五根识,只要抉择到它们都无自性,
心就无自性。
(一)意识无自性
我们一般会认为意识,或者说心识存在,主要是因为有情表现出不同心境,因此,我们
可以观察,心识住在哪里,它与身体又是什么关系。如果观察下来,心识既没有住处,
亦与身体不存在任何关系,当知心识本体不存在,只是名言假立。
意不住诸根,不住色与中,不住内或外,余处亦不得。非身非异身,非合亦非离,无少
实性故,有情性涅槃。
1、心识无住处
意不住诸根:心识不住于五根,因为心识没有形体、没有味道、没有颜色,而眼耳鼻舌
身皆由微尘组成,是一种有形体的色法。《入中论》云“色相谓变碍”,《俱舍论》也
如此承许,因此一个是有碍物、一个是无碍物,二者在本质上显然相违。或者说,假如
心在根上存在,那盲人由于没有眼根,就没有心识。
不住色与中:心识也不住在外境色法或者外境与根中间。首先,外境色法完全是由四大
微尘所聚合,而心识没有形体,这两者本质上是矛盾的。而且,假如说外境上有心,那
心识就变成柱子、瓶子等外境了,当我们睡觉时,仍然可以感受到外境。
再分析,外境与根中间只是一个空荡荡的虚空,如果这里面有心识,那如果有人打这个
虚空,就打到心识,就应该有觉受。
不住内或外:心识也不是在身体里面或外表。很多人认为心识应该在大脑中,或者在心
脏里。如果说在心脏里,那做了心脏移植手术,比如说换了一颗猪心,他会不会也变成
猪呢?肯定不会,只是有一定影响。有人先天性心脏病,换了个塑料心,照样过日子,
只不过每十年更换一次,可见,心识不存在于心脏中。
再看肺、肝、脾、胃等内脏(包括大脑)里有没有心安住呢?即使观察到微尘,也看不
到有心安住在里面,两者仍是不同体性。
不但在身体内部没有心安住,在身体表面的头、目、手、脚、背、胸等支分上,也没有
心安住。
余处亦不得:在身体外的其它地方也得不到心识,正如《宝积经》所云:“心于内无有
,于外亦无,二者亦无有且不可得。” 《楞严经》中,佛陀七处征心,一直追问阿难
:心是否在身内?心是否在身外?心是否潜伏根内?心是否在暗内?心是否随所合处?
心是否在根境中间?心是否无所著?通过佛陀的这种引导,阿难终于了达了心的本体。
2、心识的本体确定不了
非身非异身:心识并不是身体,因为身体是无情法,如果心识即身,它也变成无情法了
;或者说,身体成了如心识般的有情法,那么,尸体也是有感受的。
意识也不是身体外的其它物体,身体之外只有两种东西,一是器世间的色、声等五尘,
这不是心;二是其他有情的身体,也不是心。道理一样,心和色的体性不同。
非合亦非离:心与身体又不是像牛奶和水一样混在一起,因为身心融合而住只有两种情
况,要么心是住在身体的局部,要么周遍住在全身。如果住在局部,比如住在上方,那
么在下方扎针,就不会有疼痛感;如果说,心识下移至下方,才会有痛感;那么,上、
下两方同时扎针时,如果心不动,就只觉知上方的疼痛,不会觉知下方,如果心迅速移
到下方,也只觉知下方的疼痛,不觉知上方,实际上上下都觉知疼痛,所以心不是住在
局部。
如果心周遍住在身体上,那在身体某处发生感受时,应当全身都有觉知。实际上,口里
吃着美味时,舌头产生的感受,不是在皮肤、肌肉、血液等一切处都有这样的感受。或
者剪指甲时,剪下的指甲有心识,能感受。所以心不是周遍住在身体里。
再看,心识是不是在身体外独立存在?如果独立存在于身体外,那意识不论怎么起心动
念,也不可能使身体当下反应,比如不可能由分别某人的过失而生气、变脸。所以意识
也不是在身体外独立存在的。如果心识独立于外境,就与身体毫不相干,应成尸体也存
在心识。
3、明示心之本质
无少实性故,有情性涅槃:通过上面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心的本体无有任何实质,正
因为如此,一切有情的自性本来即是涅槃,即远离四边八戏。众生如果真正证悟了心的
本来面目,彻底证达了诸法实相,那么他前一刹那是凡夫,后一刹那就是佛陀。《六祖
坛经》也说:“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众生和佛陀的差别,就
像弥勒菩萨所说,只是一层迷悟之隔。中峰禅师云:“本无迷悟人,只要今日了。”
诸法的自体本来清净,不是本来不清净,后通过修炼变成清净;也不是自性本来清净,
外境却不清净。佛陀在经中说:“一切诸法如善逝。”这个教证,麦彭仁波切在有关教
言中也用过。其实诸法的自性本来即离一切戏论,跟三世诸佛的本体没有差别,弥勒菩
萨也说:“三有寂灭平等性。”三界轮回的众生看起来特别可怜,但若能遇到善知识的
指导,认识了心的本来面目,当下就能开悟。
(二)五根识无自性
与前面心识的分析稍有不同,因为一般人都知道五根识住于五根根上,比如说,闭上眼
睛,就看不到色法,当然不存在眼识,但这种眼识是否实有,或者说是否真实产生过?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五根识若真实产生,与所缘境不外乎二种关系,有前后,或者说
同时产生;有前后,又可分两种情况,识在前,或者说,识在后,总共就只有这三种关
系。
下面我们就逐一分析,最后发现,在任何情况下,五根识都荡然无存。
离境先有识,缘何而生识?识境若同时,已生何待缘?识若后境起,缘何而得生?
1、识先境后
离境先有识,缘何而生识:在所缘境现前时,已经存在了别识,那请问,识是如何产生
的?或者,可以发太过说,识已经产生,要境何用?
比如说,喝咖啡前,就已存在对这杯咖啡的色泽、温度、浓味了别,那还需要喝咖啡吗
?或者我们可以思考,这时尝试咖啡浓度的舌识、看到咖啡色泽的眼识、嗅到咖啡味道
的鼻识是缘什么生的?没有喝咖啡,怎么会有对咖啡的识别?
再比如,我们没有到过九寨沟,也没有看过、听过介绍,凭什么对九寨沟产生“童话世
界”的了别识?像这样用观待的道理去推,有这个境才有对它的了别;没有这个境,就
没有对它的了别。所以识在所知前存在,当时没有所缘境,决定不成立!
2、两者同时
识境若同时,已生何待缘:比如说,正在看色法时,同时生起眼识,请问,识已生,还
需要观待什么所缘境?应成所缘境毫无作用。
或者说,两者同时产生,根识与所缘境就不存在因果关系了,如果没有因果关系,依靠
所缘境而产生根识便不成立。比如:钟声和耳识同时生起,耳识没有生时,没有钟声,
不可能由钟声生耳识;钟声刚生起时,耳识已经生了,不能说是由钟声生的。像这样,
如果识和所知同时生起,识就成了不是缘所知而产生。
3、境先识后
识若后境起,缘何而得生:这是一般人最容易被迷惑之处,不经观察,都是认为缘所缘
境后,生起了别识,比如说,在看到美妙绝伦的外境后,生起了别识,从而引发贪念,
以致于流连忘返。那么,我们就来分析,看看识在境产生之后而生起,究竟有无可能。
这里分两步。第一步,识生起时,外境不复存在;第二步,既然外境已不存在,凭什么
生识。
其中,第一步,又有两种观察方法,第一种,直接观察;第二种,从诸行无常的角度举
行观察。
A、识产生时,境不存在
a、直接观察
按照承许,识在境后产生,那么试问,此时,境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应成识“境同时
生”,这和承许“识在所知后生”相违;如果境不存在,识是缘于什么而产生,总不能
说,无缘无故就产生识吧?
b、按照诸行无常分析
在佛陀开示的四法印中,讲过诸行无常,任何法在他生起后不住第二刹那,就无间消失
,第二刹那的法是以第一刹那之法作为近取因,在俱有缘的情况下,产生的新法。
世间人一般会认为万物是常住的,这仅是于同类相续由错觉引起常执。比如说,瓶子刹
那生灭,前后只是同类的现相在不断地相续,但由于前后的相太相似,在眼识取境的第
二刹那,第六识分辨不出前后的差别,就由错觉认为前后是同一个,这就像把很相像的
双胞胎误认是同一个人一样。
再比如说,我们看电影,其实屏幕只是每秒钟快速移动24张照片,由于这些照片特别相
似,我们就当真了,认为有一个实体的动作,其实就只是一张张本来静止的照片被快速
连接而已。
再举看瀑布的例子,远处看瀑布时,认为是不动的一片白色。这个远距离就是引起错乱
的因缘,也就是在眼识取刹那生灭的瀑布时,第六识分不出前后的差别,就误认这是不
变动的。等走近瀑布,消除了错乱因缘,才认识到瀑布刹那刹那生灭,先前执瀑布常住
的心只是一种错觉。总之,凡庸是前五识见了刹那性,而第六识不明知刹那性。
作为凡夫,我们会认识粗无常,比如说,一个杯子,买来一年后,会发现它变旧了,那
么,这种变旧是从新买那一刻起就变旧呢?还是用了一段时间才变旧?世间人都知道,
量变引起质变,所以应该是自新买那一刹那开始,杯子就无间变旧。
我们可以再具体分析,比如说把1年分成1万个刹那,如果第一刹那的新杯子如果不变,
它与第二刹那的杯子就是完全一体,以此类推,第1万个刹那与第一刹那的杯子是完全
一体,因此,杯子不可能变旧。所以,以理观察,可以得出结论,任何事物,不住第二
刹那。
B、识在前一刹那之境灭后,绝无产生的可能性
比如说,先有蓝色,后来生起对蓝色的了别,那就问:后来没有了所缘缘,怎么能生起
对它的了别呢?前一刹那的蓝色外境已不复存在。如果有人说,前一刹那,蓝色外境虽
已不存在,此时有第二刹那外境,也应成外境与识同时产生,前面已经破讫。
如果当时根本没有所缘外境,还能生起对其了别,那就应成以烧坏的种子还能生芽,或
者对根本没有存在的兔角,还能生起眼识,这是天大的笑话。
四、结论
不经观察,以名言假立的诸法可以存在;一经观察,万法无一谛实。本论云“虚伪如影
像,彼中岂有真?”《楞伽经》云“三界唯假立,全无自性法,凡愚恶分别,如尸妄计
度”,正因为,万法无一谛实,才有随各自的因缘而异彩纷呈。正如全知麦彭仁波切所
言“万法若有一成实,诸所知成永不现;万法无一成实故,无边所知了分明”,如果,
万法自性存在,就是不依赖于缘起,那就永远不可能产生,或者说,永远无有变化。生
活于这种“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毫无生机的硬梆梆状态,单单想起了,都令人不寒
而栗!所以,伟大的月称菩萨才在《入中论》云:“了知诸法空,业果随缘起,此为最
甚奇,此乃极稀有。”
最后以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对初学者的教诲》中的教言“静处抉择心本性。心如闪电似
风云,思维一切众念染,详加观察无基根,有如阳焰本性空,空而现乎现而空”作为本
文结束语,但愿每个人早日生起这种现空无二的境界。
显密佛网
G**W
发帖数: 1865
2
心识虽然没有住处,但是每个人的心识肯定和自己的色身存在有绝对的关系,
否则你肚子痛是怎晓得自己肚子痛 ?而 佛陀在四阿含圣教中也处处开示 :
“『根,尘触而有识』,六识虚妄,是缘生法。”
根就是五色根及扶尘根,都是我们的色身所摄。怎么会“心识与身体不存在任何关系”
?还请说明,谢谢。

【在 j*******1 的大作中提到】
: 一、四念处
: 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住。这是以智慧观察四个念处来破除四种
: 颠倒。
: 二、大小乘不同的观修方法
: 小乘修的内容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其中后者是指观察万法上
: 没有人我。
: 大乘超胜小乘,《辨中边论颂》上讲到,大乘的修法由所缘、作意、得果这三方面而超
: 胜小乘。所缘上,大乘是以自他相续所摄的一切法为所缘,之后见到人、法皆无自性;
: 小乘主要是缘自相续的法,单单见到人无我,所以大乘更加广大。作意上,小乘是以无
: 常、苦等行相作意;而大乘是远离常、无常等一切增益损减而以无缘的方式作意。得果

x******i
发帖数: 14369
3
肚子疼知道自己肚子疼,这个就是没有观察前心识和色身存在的关系,自己哪里有不舒
服自己当然知道。
但当进行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心识以外的色法皆是唯心识所造,从来都不存在的。如
果这样看就绝对木有关系了,不是么?
色受想行识每一个都可以这样分别作观察。

我们
处,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心识虽然没有住处,但是每个人的心识肯定和自己的色身存在有绝对的关系,
: 否则你肚子痛是怎晓得自己肚子痛 ?而 佛陀在四阿含圣教中也处处开示 :
: “『根,尘触而有识』,六识虚妄,是缘生法。”
: 根就是五色根及扶尘根,都是我们的色身所摄。怎么会“心识与身体不存在任何关系”
: ?还请说明,谢谢。

G**W
发帖数: 1865
4
唯心识所造,就从来都不存在,誰告訴你的 ?
既然不存在,你怎能看到我寫的字 ? 而不是沒看到我寫字的人看到我寫的字 ?
不要胡言亂語,尤其是在法義上.你可以研究以下在說什麼 :
『由此計度矯亂虛無。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五外道。四顛倒性。不死矯亂
。遍計虛論。 由於這種矯亂虛無的計度,便墮入外道之邪見中,迷惑菩提真性。這就
是第五種外道,四顛倒性,不死矯亂的遍計虛論。』

【在 x******i 的大作中提到】
: 肚子疼知道自己肚子疼,这个就是没有观察前心识和色身存在的关系,自己哪里有不舒
: 服自己当然知道。
: 但当进行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心识以外的色法皆是唯心识所造,从来都不存在的。如
: 果这样看就绝对木有关系了,不是么?
: 色受想行识每一个都可以这样分别作观察。
:
: 我们
: 处,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同事总是无缘无故跟我过不去,我很苦恼,应该怎么办?[合集] 我们的生命似乎仅仅有一刹那
人生大梦初醒之时刹那生灭不是无因生
天堂与地狱密宗概要(二)by 慈诚罗珠堪布
走出虚拟世界 证悟法界实相了解心
中观宗关于“安立业果”与“名言中许有外境”的问题 --节转你未经历过的出家生活(37) -- 弘法利生
中观宗关于安立因果和名言中许有外境问题你未经历过的出家生活(43)-- 于内觉观
益西堪布:抉择二无我讲记 5/10是谁伤了我们的心 (ZT)
有主动性的是什么识《佛子行講記》於貪境斷除實執 ─ 無著菩薩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心识话题: 外境话题: 存在话题: 自性话题: 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