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 发帖数: 7025 | 1 金刚经的文字优美,含意深奥,在中国佛教界普遍流传。传说∶六祖慧能,就是听了本
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的。因 Yisu JJ 垂询,重读金刚经,几点想法,抛砖
引玉。
1. 金刚经提出的修行方法有哪些?
2. 金刚经的修行方法有次第否?还是纯粹顿教?
3. 金刚经的修行方法明确包括八正道的几支?如何圆满八正道?
4. 从四圣谛看,依金刚经修行,能知苦、断集吗?还是直入涅盘? |
H******9 发帖数: 2766 | 2 偶先上——
修行在世俗上也许可以称'无为',但修行本身也可以算是'有为'。
个人认为修行之初不应求'空',需要求'有';
因为幻身求法本就是从假而修,直接求'空'就容易失去次第的依循,不是上上根的做不
到;
那修'有为'法之后到一定阶段,一定要破'有为'才能达'无为';
或者说去找'空';
这样才能融通有为,得其'意'而忘其'形'。
金刚经呢,可以帮助破除修行的'有为'。
但是如果不从'有为'入手来体会,直接颂'法非法,花非花',把握不好可能会落'空'见。 |
J******s 发帖数: 7538 | 3 你能讲讲你这里说的有为和无为到底怎么操作吗?
金刚经说的我觉得很难操作
见。
【在 H******9 的大作中提到】 : 偶先上—— : 修行在世俗上也许可以称'无为',但修行本身也可以算是'有为'。 : 个人认为修行之初不应求'空',需要求'有'; : 因为幻身求法本就是从假而修,直接求'空'就容易失去次第的依循,不是上上根的做不 : 到; : 那修'有为'法之后到一定阶段,一定要破'有为'才能达'无为'; : 或者说去找'空'; : 这样才能融通有为,得其'意'而忘其'形'。 : 金刚经呢,可以帮助破除修行的'有为'。 : 但是如果不从'有为'入手来体会,直接颂'法非法,花非花',把握不好可能会落'空'见。
|
H******9 发帖数: 2766 | 4 俺觉得,通过了这个经,佛祖给后代修行人敲个有为/无为的警钟,就是说,
你使劲地修哦,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心性.
你修有为的法,但是最后的目标是无为的虚空;
有为的法可能有此法殊胜彼法高强,你可能觉得佛祖授记的时候应该是学到最殊胜的法
的时候吧,但人家佛祖怎么说的,人家说啥都没学到...
至于,为什么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俺觉得经里没说,
所以俺想竖着耳朵听听别人怎么说这个无为法上又是怎么有差别的。
至于金刚经说了八正道四圣谛的几支,这个我数不过来。还是留给别人讨论吧。 |
H******9 发帖数: 2766 | 5 俺觉得金刚经不是教你具体操作的。一说操作不就又落有为了吗。
需要操作的化,很多说修行次第的书都可以指导操作,四念住啥的~~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能讲讲你这里说的有为和无为到底怎么操作吗? : 金刚经说的我觉得很难操作 : : 见。
|
J******s 发帖数: 7538 | 6 哈哈,你不是说先有为,才能无为?
不操作我们咋办?
【在 H******9 的大作中提到】 : 俺觉得金刚经不是教你具体操作的。一说操作不就又落有为了吗。 : 需要操作的化,很多说修行次第的书都可以指导操作,四念住啥的~~
|
H******9 发帖数: 2766 | 7 我说金刚经是这个意思,可没说金刚经一定会说你怎么先'有为',也没说我要详细展开
怎么'有为'哦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哈哈,你不是说先有为,才能无为? : 不操作我们咋办?
|
S**U 发帖数: 7025 | 8 谢谢 Hermes99 分享。
前两个问题∶
1. 金刚经提出的修行方法有哪些?
2. 金刚经的修行方法有次第否?
所以你认为∶
1. 金刚经没有提出特定的修行方法
2. 修行是先有为后无为
是吗?
【在 H******9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说金刚经是这个意思,可没说金刚经一定会说你怎么先'有为',也没说我要详细展开 : 怎么'有为'哦
|
b**d 发帖数: 7644 | 9 我替他先答一下。
我觉得金刚经说的是个修行的总纲。各种具体的修行方法(四念住)已经有了。所以经
里讲的是要把握好总的修行态度。
所以第一个问题: 修行方法就是平常要无所住,不要修念住就念住,不修的时候咋办
呢? 无所住。
2. 什么叫次第呀? 看不懂。
我个人理解浪子兄的意思是
那是总纲,当然是讲了方法的,但是没有具体讲,就好象书的导言一样。
我觉得修行显然是先有为后无为的。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谢谢 Hermes99 分享。 : 前两个问题∶ : 1. 金刚经提出的修行方法有哪些? : 2. 金刚经的修行方法有次第否? : 所以你认为∶ : 1. 金刚经没有提出特定的修行方法 : 2. 修行是先有为后无为 : 是吗?
|
b**d 发帖数: 7644 | 10 举个例子吧。 量子力学导言上面虽然没写怎么算薛定谔方程,但是不能讲它是废话吧
。 |
|
|
H******9 发帖数: 2766 | 11 谢谢bdbd。 I concur that.
欧觉得,与其说修行方法,不如说修行心法.
不过,有人可能会认为心法也就是一种方法。
如果说心法,那就没有次第。
如果认为是方法的揭示,那就会去找次第,里面的一问一答可以做为次第的揭示。仁者
求仁自会得仁吗。
比如"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你可
以当揭示了要先发菩提心为第一步,然后再修如何降伏自己的心...
还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
说"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
...
都可以揪出一些次第。
修行呢,我是认为先有为而后无为的,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以有为的手段求无为的法。
具体就不好展开了,因为各人所走的有为的手段不同。这里面形而上就好了。
【在 b**d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替他先答一下。 : 我觉得金刚经说的是个修行的总纲。各种具体的修行方法(四念住)已经有了。所以经 : 里讲的是要把握好总的修行态度。 : 所以第一个问题: 修行方法就是平常要无所住,不要修念住就念住,不修的时候咋办 : 呢? 无所住。 : 2. 什么叫次第呀? 看不懂。 : 我个人理解浪子兄的意思是 : 那是总纲,当然是讲了方法的,但是没有具体讲,就好象书的导言一样。 : 我觉得修行显然是先有为后无为的。
|
Y**u 发帖数: 5466 | 12 我的两分钱:
首先金刚经的对象是菩萨和立志大乘菩萨道的人. 六度中的各个方面都多少提到, 直接
集中在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上, 禅定和智慧是间接的内容.
所以金刚经不但提供了顿悟的心要(无住离相), 也讲述了次地的内容(当然这部分内容
也是为了说明而顿法服务的).
从八正道的角度来看, 金刚经用了很多的笔墨来讲正见. 最后结尾的偈就是一个总结.
什么是无为, 破一切有为就是无为. 非法, 非非法, 最后连破本身都要破掉.
从四圣谛的角度来看, 一切有为法都是苦. 破一切有为法就是苦灭.
当然我觉的不能简单地去套四圣谛和八正道, 因为金刚经的重点不是这个. 金刚经的目
的是指出究竟义. 就像一个大楼的房顶, 虽然不是地基, 但是一定和地基是一致的.
不管金刚经有多么重要, 同其它的经典一样, 金刚经也只是一定范围内的指导, 这在经
中也说了. |
S**U 发帖数: 7025 | 13 《金刚经》说的修行,我的看法跟浪子与 Yisu 差不多。先参考《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一段经文。
龙树菩萨造《大智度论》卷四十八·释四念处品第十九
〔经〕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四念处。何等四?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亦无身觉,以不可得故。外身中、内外身中循身观,亦无身觉,以不可得故。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内受、内心、内法,外受、外心、外法,内外受、内外心、内外法,循法观,亦无法觉,以不可得故。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云何内身中循身观?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行时知行,住时知住
,坐时知坐,卧时知卧,如身所行,如是知。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内身中循身观,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来若去,视瞻一心,屈伸俯仰,服僧伽梨,执持衣钵,饮食、卧息,坐立、睡觉、语默,入禅、出禅,亦常一心。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内身中循身观,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时,一心念∶入息时知入息,出息时知出息;入息长时知入息长,出息长时知出息长;入息短时知入息短,出息短时知出息短。譬如镟师,若镟师弟子,绳长知长,绳短知短。菩萨摩诃萨,亦如是一心念∶入息时知入息,出息时知出息;入息长时知入息长,出息长时知出息长;入息短时知入息短,出息短时知出息短。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
,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身四大,作是念∶身中有地大、水大、火大、风大。譬如屠牛师,若屠牛弟子,以刀杀牛,分作四分,作四分已,若立若坐,观此四分。菩萨摩诃萨亦如是,行般若波罗蜜时,观身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内身,从足至顶,周匝薄皮,种种不净,充满身中。作是念∶身中有发、毛、爪、齿,薄皮、厚皮,筋、肉、骨、髓,脾、肾、心、肝、肺,小肠、大肠,胃、脬、尿、屎,垢、汗、泪\\、涕,涎、唾、脓血,黄、白痰、髀,肪、[月+册]、脑、膜。譬如田夫仓中,隔盛杂谷,种种充满,稻麻、黍粟、豆麦。明眼之人,开仓即知是麻、是黍、是稻、是粟、是麦、是豆,分别悉知。菩萨摩诃萨亦如是观是身,从足至顶,周匝薄皮,种种不净,充满身中,发毛、爪齿,乃至脑膜。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内身,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以不可得故。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弃死人身,一日二日,至于五日,膨胀青瘀,脓汁流出;自念我身亦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弃死人身,若六日,若七日,乌[至+鸟]雕鹫,豺狼狐狗,如是等种种禽兽,ⓧ裂食之;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弃死人身,禽兽食已,不净烂臭;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乃至除世间贪忧。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弃死人身,骨锁血肉涂染,筋骨相连;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乃至除世间贪忧。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弃死人身,骨锁血肉已离,筋骨相连;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乃至除世间贪忧。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弃死人身,骨锁已散在地;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内身,乃至除世间贪忧。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弃死人身,骨散在地,脚骨异处,[月+专]骨、髀骨,腰骨、肋骨,脊骨、手骨,项骨、髑髅\\\\,各各异处;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内身,乃至除世间贪忧。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见是弃死人骨在地,岁久风吹日暴,色白如贝;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内身,乃至除世间贪忧,以不可得故。」
......
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亦应如是广说。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8/1509/048.htm
熟悉原始佛法《大念处经》的,就会发现《大般若经》这段几乎与《大念处经》身念处完全相同。重要的不同,是处处说「以不可得故」-空。
金刚经处处说三轮体空,说∶「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也是以离相而修一切善法。修行方法还是与原始佛法相同(「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四念处。」),只是发心是发成佛度众生的心,见解强调不可得的三轮体空。
与说一切有部三世实有的见解对照,金刚经的见解-三轮体空,正好与它相反。金刚经表达了初期大乘主张的正见。 |
a***n 发帖数: 1993 | 14 金刚经讲的都是见地,没有具体有相的修行方法,所以是用来印心的。修行还是要探索
自己最渴望解决的问题,向自心中找答案。
本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的。因 Yisu JJ 垂询,重读金刚经,几点想法,抛
砖引玉。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金刚经的文字优美,含意深奥,在中国佛教界普遍流传。传说∶六祖慧能,就是听了本 : 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的。因 Yisu JJ 垂询,重读金刚经,几点想法,抛砖 : 引玉。 : 1. 金刚经提出的修行方法有哪些? : 2. 金刚经的修行方法有次第否?还是纯粹顿教? : 3. 金刚经的修行方法明确包括八正道的几支?如何圆满八正道? : 4. 从四圣谛看,依金刚经修行,能知苦、断集吗?还是直入涅盘?
|
e*******e 发帖数: 6165 | 15 金刚赞云
断疑生信,绝相超宗,顿忘人法解真空,般若味重重、、、
所以是顿法
★ Sent from iPhone App: iReader Mitbbs 3.8 - iPhone Lite |
i*****g 发帖数: 11893 | 16 醒醒吧,每一代中国人里面没有几个可以修顿门的
而且进一步打击所有的禅宗爱好者,就是慧能也最后成了木乃伊
修行之路之难,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
每100年可以有N个亿万富翁,N个留名的科学家,但有成就的修行者没有几个, |
l*******o 发帖数: 12469 | 17
什么是有成就的修行者?愿闻其详,谢谢。
【在 i*****g 的大作中提到】 : 醒醒吧,每一代中国人里面没有几个可以修顿门的 : 而且进一步打击所有的禅宗爱好者,就是慧能也最后成了木乃伊 : 修行之路之难,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 : 每100年可以有N个亿万富翁,N个留名的科学家,但有成就的修行者没有几个,
|
Y**u 发帖数: 5466 | 18 我的看法是不需要一看见顿法就忘而却步。 六祖云,法无顿渐, 人心等差。 愚人心
开, 则与智人无异。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顿是渐的积累,渐是顿的准备。
禅宗讲究顿悟, 但是很多古德为了那一刻可以耐心准备几十年,这就是顿法渐修。
金刚经虽然是顿法, 但是金刚经并不是让人立刻成佛的宝典。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去渐
进落实, 行金刚经, 才能有顿悟的那一天。
【在 i*****g 的大作中提到】 : 醒醒吧,每一代中国人里面没有几个可以修顿门的 : 而且进一步打击所有的禅宗爱好者,就是慧能也最后成了木乃伊 : 修行之路之难,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 : 每100年可以有N个亿万富翁,N个留名的科学家,但有成就的修行者没有几个,
|
b**d 发帖数: 7644 | 19 也蛮有道理的。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的看法是不需要一看见顿法就忘而却步。 六祖云,法无顿渐, 人心等差。 愚人心 : 开, 则与智人无异。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顿是渐的积累,渐是顿的准备。 : 禅宗讲究顿悟, 但是很多古德为了那一刻可以耐心准备几十年,这就是顿法渐修。 : 金刚经虽然是顿法, 但是金刚经并不是让人立刻成佛的宝典。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去渐 : 进落实, 行金刚经, 才能有顿悟的那一天。
|
S**U 发帖数: 7025 | 20 的确法无顿渐, 人心等差。舍利弗闻马胜比丘说诸法因缘生一偈,证初果。若说有顿
法,诸法因缘生不也是。
差别还在自己累积善根智慧多少。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的看法是不需要一看见顿法就忘而却步。 六祖云,法无顿渐, 人心等差。 愚人心 : 开, 则与智人无异。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顿是渐的积累,渐是顿的准备。 : 禅宗讲究顿悟, 但是很多古德为了那一刻可以耐心准备几十年,这就是顿法渐修。 : 金刚经虽然是顿法, 但是金刚经并不是让人立刻成佛的宝典。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去渐 : 进落实, 行金刚经, 才能有顿悟的那一天。
|
|
|
r*****d 发帖数: 922 | 21 “不识自心,学法无益。”
修行最关键的是见地。从因果上讲叫发心。如果真有了《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中的
见地,怎么样都是修行,因为“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一切法皆是佛法”。还在问怎么修其实是因为经中的见并没有得到。
“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 |
b**d 发帖数: 7644 | 22 对的。
【在 r*****d 的大作中提到】 : “不识自心,学法无益。” : 修行最关键的是见地。从因果上讲叫发心。如果真有了《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中的 : 见地,怎么样都是修行,因为“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 ”“一切法皆是佛法”。还在问怎么修其实是因为经中的见并没有得到。 : “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
|
r*****d 发帖数: 922 | 23 就象现在美国的北部国土,尽被冰雪覆盖.撒盐啦,产雪啦随工具数量不同,是能把不同大
小的雪清干净.但真正决定性的是当大地回春之时,冰雪慢慢地自然地就销溶了. |
e*******e 发帖数: 6165 | |
J******s 发帖数: 7538 | 25 姐姐知道禅宗那些准备积累几十年的是怎么顿悟的吗?
悟的难道就是无为法?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的看法是不需要一看见顿法就忘而却步。 六祖云,法无顿渐, 人心等差。 愚人心 : 开, 则与智人无异。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顿是渐的积累,渐是顿的准备。 : 禅宗讲究顿悟, 但是很多古德为了那一刻可以耐心准备几十年,这就是顿法渐修。 : 金刚经虽然是顿法, 但是金刚经并不是让人立刻成佛的宝典。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去渐 : 进落实, 行金刚经, 才能有顿悟的那一天。
|
J******s 发帖数: 7538 | 26 行路难,不见得不能行。
【在 i*****g 的大作中提到】 : 醒醒吧,每一代中国人里面没有几个可以修顿门的 : 而且进一步打击所有的禅宗爱好者,就是慧能也最后成了木乃伊 : 修行之路之难,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 : 每100年可以有N个亿万富翁,N个留名的科学家,但有成就的修行者没有几个,
|
J******s 发帖数: 7538 | 27 啥见地?展开说说
【在 r*****d 的大作中提到】 : “不识自心,学法无益。” : 修行最关键的是见地。从因果上讲叫发心。如果真有了《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中的 : 见地,怎么样都是修行,因为“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 ”“一切法皆是佛法”。还在问怎么修其实是因为经中的见并没有得到。 : “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
|
J******s 发帖数: 7538 | 28 回春和冰雪消融有关系吗?
再说,什么是大地,什么是冰雪,什么是回春?
你这咋比的?
【在 r*****d 的大作中提到】 : 就象现在美国的北部国土,尽被冰雪覆盖.撒盐啦,产雪啦随工具数量不同,是能把不同大 : 小的雪清干净.但真正决定性的是当大地回春之时,冰雪慢慢地自然地就销溶了.
|
J******s 发帖数: 7538 | 29 事须渐除,理亦渐悟。
四圣谛亦渐得于修内观中,八正道才是正途!
【在 e*******e 的大作中提到】 : 理虽顿悟,事需渐除
|
b*****l 发帖数: 3821 | 30 金刚经是大般若经的节译,只是其中一品而已。
从一部大经的一品,硬要去找个具体的修行次第,
大概有点强人所难。
真要找菩萨修行次第,大般若经里倒是很多,
初分的学观品,教诫教授品,劝学品,般若行相品等等,
以及其他分的三摩地品,念住等品,无住品等等。 |
|
|
w*********r 发帖数: 2192 | |
s*****l 发帖数: 263 | 32 金刚经没有讲道教的 “无为” 和 ”无不为“
金刚经主要讲 去相 和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两者都是“有为”但没有方法去“有为” 即没有 “有为法”,所以金刚经说 “一
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
即要你有为 但又不能有方法, 那不是很矛盾吗?要你做饭但不告诉你方法不给你材料
,当然是高难度,所以 金刚经是大乘,修金刚经的功德太大了,佛祖不愿说 因为说了
会吓着你。
因此要修金刚经 要有基础,所以金刚经说 若善男子。善女人。。。
在地藏经和法华经中 佛祖仅说 若男子,女人。。。
所以修金刚经要以善为基础。。。然后就天天抄写 读诵不停。。。
就渐渐明白:要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但却无有法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
还有:微尘,非微尘,是名微尘。
A非A是名A。
见。
【在 H******9 的大作中提到】 : 偶先上—— : 修行在世俗上也许可以称'无为',但修行本身也可以算是'有为'。 : 个人认为修行之初不应求'空',需要求'有'; : 因为幻身求法本就是从假而修,直接求'空'就容易失去次第的依循,不是上上根的做不 : 到; : 那修'有为'法之后到一定阶段,一定要破'有为'才能达'无为'; : 或者说去找'空'; : 这样才能融通有为,得其'意'而忘其'形'。 : 金刚经呢,可以帮助破除修行的'有为'。 : 但是如果不从'有为'入手来体会,直接颂'法非法,花非花',把握不好可能会落'空'见。
|
s*****l 发帖数: 263 | 33 所谓 性要自己悟 命要师传修。
顿悟是渐悟的结果。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姐姐知道禅宗那些准备积累几十年的是怎么顿悟的吗? : 悟的难道就是无为法?
|
s*****l 发帖数: 263 | 34 要 “操作”金刚经,按我的经验,你必须至少:
1)明白 万物因缘而生
2)明白 因果轮回不止
3)明白 五无间地狱
4)明白 佛性万有
5)明白 色不异空
6)是 “善”女子 非普通 女子
7)求佛祖:把色身转向非色男身 (发愿为主)
8)至少抄写金刚经一遍
9)读诵金刚经 无数 无数 无数遍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能讲讲你这里说的有为和无为到底怎么操作吗? : 金刚经说的我觉得很难操作 : : 见。
|
z*****n 发帖数: 633 | 35 有为无为这段错的比较离谱
【在 s*****l 的大作中提到】 : 金刚经没有讲道教的 “无为” 和 ”无不为“ : 金刚经主要讲 去相 和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 这两者都是“有为”但没有方法去“有为” 即没有 “有为法”,所以金刚经说 “一 : 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 : 即要你有为 但又不能有方法, 那不是很矛盾吗?要你做饭但不告诉你方法不给你材料 : ,当然是高难度,所以 金刚经是大乘,修金刚经的功德太大了,佛祖不愿说 因为说了 : 会吓着你。 : 因此要修金刚经 要有基础,所以金刚经说 若善男子。善女人。。。 : 在地藏经和法华经中 佛祖仅说 若男子,女人。。。 : 所以修金刚经要以善为基础。。。然后就天天抄写 读诵不停。。。
|
Y**u 发帖数: 5466 | 36 嗯, 说点我的了解.
禅宗的悟有不同的层次, 有一时的体悟, 也有彻底的怔悟. 大部分公案里我们见到的开
悟, 应该都是短暂的. 禅师用不同的方法让弟子们去体验那短暂的开悟, 为他们日后彻
悟打开了一扇门. 最后的彻悟用禅宗的语言讲就是三昧的境界, 又叫三摩提, 也可以理
解为无为的境界, 正定,正慧的境界.
从初次开悟到最后的彻悟证悟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 是降伏个人习气的过程. 如果说初
次开悟是顿的话, 最后的证悟就是渐. 具体到每个人也是不一样的. 就是六祖这样好的
根基, 开悟后也在猎人群中度过了十几年, 才出来传法.
在禅宗的初期, 由于个人根性普遍教好的原因, 往往直接说理就可以带来初次的开悟.
简单的比如想六祖告诉惠明的不思善,不思恶. 还有机缘品中的很多例子. 后来这个方法
不太管用了, 禅机大量使用开来, 目的就是创造类似不落两边, 顿见本性本觉的机缘. 到了
禅宗大盛的时期, 五家七派, 各有各的特点和风格. 手段不同, 但目的都是一样的. 再
后来, 能恰当掌握禅机的老师越来越少了, 禅就满满地向文字上转移了, 开始了现在我
们熟悉的公案, 和参话头.
很多人都误解禅宗更多是动动嘴的功夫, 说些不着边的话. 其实禅宗的修行是很艰苦的
, 雪窦总结自己的修行道路是: "数十年来曾辛苦,为君几下苍龙窟". 为了能达到生死
的彼岸, 这数十年经历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呀. 从开始短暂的体验, 到最后的打成一片
, 真不只是多少的寒暑冬夏, 每天如一秒的心念住.
赵州和尚给他的弟子们开示有这么一段: 师上堂,示众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
,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尽是贴体衣服,亦名烦恼。不问即
无烦恼,实际理地,什么处著。一心不生,万法无咎。但究理而坐,二三十年若不会,
截取老僧头去。
今天有些人一说禅宗就摇头, 要么觉的是空架子, 要么觉的不实际. 我觉的要么就是不
了解, 要么就是了解了但没有那么大的毅力去做. 禅宗并不神秘, 禅宗的修行同任何其
它的修行方法一样, 需要的是认真踏实, 这可能也是我们今人才和古人的差距所在.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姐姐知道禅宗那些准备积累几十年的是怎么顿悟的吗? : 悟的难道就是无为法?
|
r****n 发帖数: 8253 | 37
三摩提,又叫奢摩他,或者三昧。指的是禅定,是内外道共有的,和什么无为法没有任
何联系。
这是作假专家神会大师为了攻击贬低北宗而编造的故事。
.
方法
不思善,不思恶,在刚开始的坛经本子里面根本没有,完全是后人添加的。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嗯, 说点我的了解. : 禅宗的悟有不同的层次, 有一时的体悟, 也有彻底的怔悟. 大部分公案里我们见到的开 : 悟, 应该都是短暂的. 禅师用不同的方法让弟子们去体验那短暂的开悟, 为他们日后彻 : 悟打开了一扇门. 最后的彻悟用禅宗的语言讲就是三昧的境界, 又叫三摩提, 也可以理 : 解为无为的境界, 正定,正慧的境界. : 从初次开悟到最后的彻悟证悟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 是降伏个人习气的过程. 如果说初 : 次开悟是顿的话, 最后的证悟就是渐. 具体到每个人也是不一样的. 就是六祖这样好的 : 根基, 开悟后也在猎人群中度过了十几年, 才出来传法. : 在禅宗的初期, 由于个人根性普遍教好的原因, 往往直接说理就可以带来初次的开悟. : 简单的比如想六祖告诉惠明的不思善,不思恶. 还有机缘品中的很多例子. 后来这个方法
|
s*****l 发帖数: 263 | 38 禅宗以明心见性为主要目的 为小乘而普渡众生 只有极极少数能开悟。
开悟无短暂之说, 一开悟即是永久。
所谓 “短暂的开悟” 只是明心而已。
.
方法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嗯, 说点我的了解. : 禅宗的悟有不同的层次, 有一时的体悟, 也有彻底的怔悟. 大部分公案里我们见到的开 : 悟, 应该都是短暂的. 禅师用不同的方法让弟子们去体验那短暂的开悟, 为他们日后彻 : 悟打开了一扇门. 最后的彻悟用禅宗的语言讲就是三昧的境界, 又叫三摩提, 也可以理 : 解为无为的境界, 正定,正慧的境界. : 从初次开悟到最后的彻悟证悟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 是降伏个人习气的过程. 如果说初 : 次开悟是顿的话, 最后的证悟就是渐. 具体到每个人也是不一样的. 就是六祖这样好的 : 根基, 开悟后也在猎人群中度过了十几年, 才出来传法. : 在禅宗的初期, 由于个人根性普遍教好的原因, 往往直接说理就可以带来初次的开悟. : 简单的比如想六祖告诉惠明的不思善,不思恶. 还有机缘品中的很多例子. 后来这个方法
|
Y**u 发帖数: 5466 | 39 跟现在很少有人愿意花几十年时间去实践也有关系.
【在 s*****l 的大作中提到】 : 禅宗以明心见性为主要目的 为小乘而普渡众生 只有极极少数能开悟。 : 开悟无短暂之说, 一开悟即是永久。 : 所谓 “短暂的开悟” 只是明心而已。 : : . : 方法
|
S**U 发帖数: 7025 | 40 从几段大般若经的经文来看般若经修行方法吧。原始佛法修习定慧的方法,大般若经引用,龙树解释也是菩萨修行方法。
大智度论卷第十九 释初品中三十七品
〔经〕「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不生故应具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
〔论〕问曰∶三十七品是声闻、辟支佛道,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道,何以故于菩萨道中说声闻法?答曰∶菩萨摩诃萨,应学一切善法,一切道。如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悉学一切善法,一切道;所谓乾慧地乃至佛地。是九地应学而不取证,佛地亦学亦证。
复次,何处说三十七品但是声闻、辟支佛法,非菩萨道?是般若波罗蜜摩诃衍品中,佛说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是摩诃衍;三藏中亦不说三十七品独是小乘法。佛以大慈故,说三十七品涅盘道,随众生愿,随众生因缘,各得其道。欲求声闻人,得声闻道;种辟支佛善根人,得辟支佛道;求佛道者,得佛道。随其本愿,诸根利钝,有大悲、无大悲。譬如龙王降雨,普雨天下,雨无差别。大树大草,根大故多受;小树小草,根小故少受。
大智度论卷第二十
释初品中三三昧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
〔经〕「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八背舍,八胜处,九次第定,十一切处。」
〔论〕问曰∶何以故次三十七品后,说八种法?答曰∶三十七品是趣涅盘道,行是道已,得到涅盘城。涅盘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已说道,次应说到处门;四禅等是助开门法。
复次,三十七品是上妙法,欲界心散乱,行者依何地、何方便得?当依色界、无色界诸禅定。于四无量心、八背舍、八胜处、九次第定、十一切处中,试心知得柔软自在随意不?
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8/1509/020.htm
禅宗在经论所说修行方法之外,另创新法,称为教外别传,相当贴切。 |
|
|
a***n 发帖数: 1993 | 41 大慧,非一切佛土皆有言说。言说者,假安立耳。大慧,或有佛土瞪视显法,或现异相
,或复扬眉,或动目睛,或示微笑、嚬呻、謦欬、忆念、动摇,以如是等而显于法。大
慧,如不瞬世界、妙香世界及普贤如来佛土之中,但瞪视不瞬,令诸菩萨获无生法忍及
诸胜三昧。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从几段大般若经的经文来看般若经修行方法吧。原始佛法修习定慧的方法,大般若经引用,龙树解释也是菩萨修行方法。 : 大智度论卷第十九 释初品中三十七品 : 〔经〕「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不生故应具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 : 〔论〕问曰∶三十七品是声闻、辟支佛道,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道,何以故于菩萨道中说声闻法?答曰∶菩萨摩诃萨,应学一切善法,一切道。如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悉学一切善法,一切道;所谓乾慧地乃至佛地。是九地应学而不取证,佛地亦学亦证。 : 复次,何处说三十七品但是声闻、辟支佛法,非菩萨道?是般若波罗蜜摩诃衍品中,佛说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是摩诃衍;三藏中亦不说三十七品独是小乘法。佛以大慈故,说三十七品涅盘道,随众生愿,随众生因缘,各得其道。欲求声闻人,得声闻道;种辟支佛善根人,得辟支佛道;求佛道者,得佛道。随其本愿,诸根利钝,有大悲、无大悲。譬如龙王降雨,普雨天下,雨无差别。大树大草,根大故多受;小树小草,根小故少受。 : 大智度论卷第二十 : 释初品中三三昧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 : 〔经〕「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八背舍,八胜处,九次第定,十一切处。」 : 〔论〕问曰∶何以故次三十七品后,说八种法?答曰∶三十七品是趣涅盘道,行是道已,得到涅盘城。涅盘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已说道,次应说到处门;四禅等是助开门法。 : 复次,三十七品是上妙法,欲界心散乱,行者依何地、何方便得?当依色界、无色界诸禅定。于四无量心、八背舍、八胜处、九次第定、十一切处中,试心知得柔软自在随意不?
|
r****n 发帖数: 8253 | 42
如果有了金刚经的见地,修行就彻底废了。
比如什么凡所有相皆虚妄,过去心,当下心,未来心不可得。
至于什么无所住而生其心,也是胡扯,不过最近听说这句原来梵文本子里面没有。
~~~~~~~~~~~~~~~~~~~~
这话外道最爱听。
这是放屁。
【在 r*****d 的大作中提到】 : “不识自心,学法无益。” : 修行最关键的是见地。从因果上讲叫发心。如果真有了《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中的 : 见地,怎么样都是修行,因为“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 ”“一切法皆是佛法”。还在问怎么修其实是因为经中的见并没有得到。 : “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
|
a***n 发帖数: 1993 | 43 众生根性各个不同,开悟岂是标准工艺批量生产出来的。对此人适用的方法,换成彼人
就不一定有用。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son.禅宗讲究观机逗教,这才
是回到佛陀的本怀。阿毗达磨那种僵化的理论只能断送佛法的生机。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从几段大般若经的经文来看般若经修行方法吧。原始佛法修习定慧的方法,大般若经引用,龙树解释也是菩萨修行方法。 : 大智度论卷第十九 释初品中三十七品 : 〔经〕「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不生故应具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 : 〔论〕问曰∶三十七品是声闻、辟支佛道,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道,何以故于菩萨道中说声闻法?答曰∶菩萨摩诃萨,应学一切善法,一切道。如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悉学一切善法,一切道;所谓乾慧地乃至佛地。是九地应学而不取证,佛地亦学亦证。 : 复次,何处说三十七品但是声闻、辟支佛法,非菩萨道?是般若波罗蜜摩诃衍品中,佛说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是摩诃衍;三藏中亦不说三十七品独是小乘法。佛以大慈故,说三十七品涅盘道,随众生愿,随众生因缘,各得其道。欲求声闻人,得声闻道;种辟支佛善根人,得辟支佛道;求佛道者,得佛道。随其本愿,诸根利钝,有大悲、无大悲。譬如龙王降雨,普雨天下,雨无差别。大树大草,根大故多受;小树小草,根小故少受。 : 大智度论卷第二十 : 释初品中三三昧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 : 〔经〕「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八背舍,八胜处,九次第定,十一切处。」 : 〔论〕问曰∶何以故次三十七品后,说八种法?答曰∶三十七品是趣涅盘道,行是道已,得到涅盘城。涅盘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已说道,次应说到处门;四禅等是助开门法。 : 复次,三十七品是上妙法,欲界心散乱,行者依何地、何方便得?当依色界、无色界诸禅定。于四无量心、八背舍、八胜处、九次第定、十一切处中,试心知得柔软自在随意不?
|
S**U 发帖数: 7025 | 44 观机逗教很有道理,原始佛法就观机逗教,非禅宗特有。阿毗达磨虽不适合所有人,要
说断送佛法,谁能断定依南传阿毗达磨修,无人证果?
回到佛陀本怀的修行,必有八圣道。佛陀在长阿含游行经、杂阿含最后的教导∶
须跋受教。佛告之曰。若诸法中。无八圣道者。则无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
门果。
须跋。以诸法中有八圣道故。便有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
须跋。今我法中有八圣道。有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外道异众无沙门
果。
http://1230homepage.appspot.com/view/3/02/
经文很明白,有八圣道的修行才有圣人。
【在 a***n 的大作中提到】 : 众生根性各个不同,开悟岂是标准工艺批量生产出来的。对此人适用的方法,换成彼人 : 就不一定有用。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son.禅宗讲究观机逗教,这才 : 是回到佛陀的本怀。阿毗达磨那种僵化的理论只能断送佛法的生机。
|
a***n 发帖数: 1993 | 45 八圣道也得看解释,想套八圣道的话,肯定能找到理由解释的通。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观机逗教很有道理,原始佛法就观机逗教,非禅宗特有。阿毗达磨虽不适合所有人,要 : 说断送佛法,谁能断定依南传阿毗达磨修,无人证果? : 回到佛陀本怀的修行,必有八圣道。佛陀在长阿含游行经、杂阿含最后的教导∶ : 须跋受教。佛告之曰。若诸法中。无八圣道者。则无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 : 门果。 : 须跋。以诸法中有八圣道故。便有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 : 须跋。今我法中有八圣道。有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外道异众无沙门 : 果。 : http://1230homepage.appspot.com/view/3/02/ : 经文很明白,有八圣道的修行才有圣人。
|
a***n 发帖数: 1993 | 46 难道如来藏和般若矛盾?分离?
~~~~~~~~~~~~~~~~~~~~~~~~~~这个是从何说起?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观机逗教很有道理,原始佛法就观机逗教,非禅宗特有。阿毗达磨虽不适合所有人,要 : 说断送佛法,谁能断定依南传阿毗达磨修,无人证果? : 回到佛陀本怀的修行,必有八圣道。佛陀在长阿含游行经、杂阿含最后的教导∶ : 须跋受教。佛告之曰。若诸法中。无八圣道者。则无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 : 门果。 : 须跋。以诸法中有八圣道故。便有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 : 须跋。今我法中有八圣道。有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外道异众无沙门 : 果。 : http://1230homepage.appspot.com/view/3/02/ : 经文很明白,有八圣道的修行才有圣人。
|
a***n 发帖数: 1993 | 47
我是说让所有人都按一个模子修是断送佛法。不是说任何人依阿毗达磨都不行。某些人
听些淫词艳曲都能悟道,学阿毗达磨肯定也有人能。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观机逗教很有道理,原始佛法就观机逗教,非禅宗特有。阿毗达磨虽不适合所有人,要 : 说断送佛法,谁能断定依南传阿毗达磨修,无人证果? : 回到佛陀本怀的修行,必有八圣道。佛陀在长阿含游行经、杂阿含最后的教导∶ : 须跋受教。佛告之曰。若诸法中。无八圣道者。则无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 : 门果。 : 须跋。以诸法中有八圣道故。便有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 : 须跋。今我法中有八圣道。有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外道异众无沙门 : 果。 : http://1230homepage.appspot.com/view/3/02/ : 经文很明白,有八圣道的修行才有圣人。
|
S**U 发帖数: 7025 | 48 汉传多以如来藏思想理解般若,就不觉得矛盾。学过唯识、(格鲁派)中观,就不会认
为如来藏与般若经一致。
随手一例,如来藏主张众生本具足佛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的功德。般若经无此
说法。中观、唯识更主张∶不是所有众生都能成佛,更不用说本具佛功德。
【在 a***n 的大作中提到】 : 难道如来藏和般若矛盾?分离? : : ~~~~~~~~~~~~~~~~~~~~~~~~~~这个是从何说起?
|
a***n 发帖数: 1993 | 49
般若经都是遮诠,自然不会这么说了。但没说过不一定就和如来藏矛盾。般若否定的东
西和如来藏显说的东西不是一个层面的。所以这两个不矛盾。
如来藏和唯识是矛盾。汉传也没多少唯识系的。
另外这和汉传的见地修行分离有什么关系呢?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汉传多以如来藏思想理解般若,就不觉得矛盾。学过唯识、(格鲁派)中观,就不会认 : 为如来藏与般若经一致。 : 随手一例,如来藏主张众生本具足佛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的功德。般若经无此 : 说法。中观、唯识更主张∶不是所有众生都能成佛,更不用说本具佛功德。
|
r****n 发帖数: 8253 | 50
不好意思,佛陀偏偏就在大念住经里面说四念住是唯一的路,是“一乘道”,而且任何
人修,都有机会证果。
也就是说,四念住是普适的,也是唯一的。
【在 a***n 的大作中提到】 : 众生根性各个不同,开悟岂是标准工艺批量生产出来的。对此人适用的方法,换成彼人 : 就不一定有用。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son.禅宗讲究观机逗教,这才 : 是回到佛陀的本怀。阿毗达磨那种僵化的理论只能断送佛法的生机。
|
|
|
a***n 发帖数: 1993 | 51 因为此时的对象是适合四念住的,所以他这么说,为让他们坚定信心,心无旁骛。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好意思,佛陀偏偏就在大念住经里面说四念住是唯一的路,是“一乘道”,而且任何 : 人修,都有机会证果。 : 也就是说,四念住是普适的,也是唯一的。
|
J******s 发帖数: 7538 | 52 晕倒
【在 s*****l 的大作中提到】 : 要 “操作”金刚经,按我的经验,你必须至少: : 1)明白 万物因缘而生 : 2)明白 因果轮回不止 : 3)明白 五无间地狱 : 4)明白 佛性万有 : 5)明白 色不异空 : 6)是 “善”女子 非普通 女子 : 7)求佛祖:把色身转向非色男身 (发愿为主) : 8)至少抄写金刚经一遍 : 9)读诵金刚经 无数 无数 无数遍
|
J******s 发帖数: 7538 | 53 三昧和慧很不一样的吧
.
方法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嗯, 说点我的了解. : 禅宗的悟有不同的层次, 有一时的体悟, 也有彻底的怔悟. 大部分公案里我们见到的开 : 悟, 应该都是短暂的. 禅师用不同的方法让弟子们去体验那短暂的开悟, 为他们日后彻 : 悟打开了一扇门. 最后的彻悟用禅宗的语言讲就是三昧的境界, 又叫三摩提, 也可以理 : 解为无为的境界, 正定,正慧的境界. : 从初次开悟到最后的彻悟证悟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 是降伏个人习气的过程. 如果说初 : 次开悟是顿的话, 最后的证悟就是渐. 具体到每个人也是不一样的. 就是六祖这样好的 : 根基, 开悟后也在猎人群中度过了十几年, 才出来传法. : 在禅宗的初期, 由于个人根性普遍教好的原因, 往往直接说理就可以带来初次的开悟. : 简单的比如想六祖告诉惠明的不思善,不思恶. 还有机缘品中的很多例子. 后来这个方法
|
b**d 发帖数: 7644 | 54 上次不是说只有三因结生的人才能证果的吗?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好意思,佛陀偏偏就在大念住经里面说四念住是唯一的路,是“一乘道”,而且任何 : 人修,都有机会证果。 : 也就是说,四念住是普适的,也是唯一的。
|
Y**u 发帖数: 5466 | 55 嗯, 是有个顺序的问题。 前面有人说禅宗的目的是明心见性。 说的也对, 明心见
性需要智慧。 而明心见性由正定中来。
然而理虽如此, 究竟上连三昧也只是个假名, 因为并没有这么一个固定的境界,戒定
慧三法皆从自性而得,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定在运动中, 而不是一个所谓不动的境
界。
坛经中如是说:
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净名经》
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
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
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
无情,却是障道因缘。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
,名为自缚。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善知识,又有人
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
故知大错。"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三昧和慧很不一样的吧 : : . : 方法
|
e*******e 发帖数: 6165 | 56 这个理,未必是指证得菩提的理。谁也不是一步到位的,在这个过程中,总是有阶段性
成果吧。
理的领悟总是在习惯的解除之前的,往往意识到什么是对的,但是要把习气彻底改变需
要更长的时间。这句话是这个意思。
当然,由量变引起质变是由渐变引起顿悟的例子。
争辩顿渐没意思,两者是辩证的。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事须渐除,理亦渐悟。 : 四圣谛亦渐得于修内观中,八正道才是正途!
|
J******s 发帖数: 7538 | 57 不修观根本不可能稍微彻底去除习气的
不过我今天竟然看见你说的那两句话了,哈哈
但是你改了个字
【在 e*******e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理,未必是指证得菩提的理。谁也不是一步到位的,在这个过程中,总是有阶段性 : 成果吧。 : 理的领悟总是在习惯的解除之前的,往往意识到什么是对的,但是要把习气彻底改变需 : 要更长的时间。这句话是这个意思。 : 当然,由量变引起质变是由渐变引起顿悟的例子。 : 争辩顿渐没意思,两者是辩证的。
|
e*******e 发帖数: 6165 | 58 不是我改,我看到过两个版本,一字之差,但没有太大的出入。
修观和事须渐除,并不矛盾吧。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不修观根本不可能稍微彻底去除习气的 : 不过我今天竟然看见你说的那两句话了,哈哈 : 但是你改了个字
|
e*******e 发帖数: 6165 | 59 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法也皆不是佛法
飞花落叶在高手手里,可以变成致命的武器,可是在普通人手里什么用也没有
讨论那种修行方法最好,没有意义。
但这万变总有一个不变的,就是最终的结果。
而中间净化自己的具体过程和途径因人而异,所以‘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J******s 发帖数: 7538 | 60 修行的方法就是八正道,即戒定慧
【在 e*******e 的大作中提到】 : 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法也皆不是佛法 : 飞花落叶在高手手里,可以变成致命的武器,可是在普通人手里什么用也没有 : 讨论那种修行方法最好,没有意义。 : 但这万变总有一个不变的,就是最终的结果。 : 而中间净化自己的具体过程和途径因人而异,所以‘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
|
e*******e 发帖数: 6165 | 61 wiki上八正道的词条 中说,八正道和戒定慧修行次序是不一样的。
另:法无定法,不要执著呀
就说戒定慧吧,每个人如何修,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不一样的,喊口号没用,做了才
知道。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修行的方法就是八正道,即戒定慧
|
f***l 发帖数: 117 | 62 good point!
.
方法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嗯, 说点我的了解. : 禅宗的悟有不同的层次, 有一时的体悟, 也有彻底的怔悟. 大部分公案里我们见到的开 : 悟, 应该都是短暂的. 禅师用不同的方法让弟子们去体验那短暂的开悟, 为他们日后彻 : 悟打开了一扇门. 最后的彻悟用禅宗的语言讲就是三昧的境界, 又叫三摩提, 也可以理 : 解为无为的境界, 正定,正慧的境界. : 从初次开悟到最后的彻悟证悟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 是降伏个人习气的过程. 如果说初 : 次开悟是顿的话, 最后的证悟就是渐. 具体到每个人也是不一样的. 就是六祖这样好的 : 根基, 开悟后也在猎人群中度过了十几年, 才出来传法. : 在禅宗的初期, 由于个人根性普遍教好的原因, 往往直接说理就可以带来初次的开悟. : 简单的比如想六祖告诉惠明的不思善,不思恶. 还有机缘品中的很多例子. 后来这个方法
|
S**U 发帖数: 7025 | 63 看你如何理解金刚经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的意思。
大智度论是以四种意趣(悉檀)说佛语是真实。杂阿含经说(四念处等),论师说是第
一义悉檀。
到了如来藏思想兴起,就以佛性为第一义。
【在 a***n 的大作中提到】 : 因为此时的对象是适合四念住的,所以他这么说,为让他们坚定信心,心无旁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