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 发帖数: 867 | 1 《佛教十五题》
第二题 论释迦牟尼
羡林按:
这一篇论文本来是给《中国大百科全书》写的一个词条。既然是词条,就要求简明扼
要,条理清楚,不能像平常的论文那样把引文出处一一标出。但现在既然要发表,它又
成了一篇平常的论文。这是一个矛盾,我无法完全解决。我只能采取一种折衷的办法,
把必要的引文注明出处。这里或那里,再加上一点我认为必要的补充或者说明。结果就
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送到读者面前。我认为有必要在这里把我的指导思想说明一下。
释迦牟尼,就是佛教信徒的“如来佛”或者“佛爷”,他是一个神仙。但我是一个科学
工作者,不是一个宗教信徒。我认为,释迦牟尼确有其人,是一个历史人物。因此我写
这篇东西,就把释迦牟尼当成一个人,同世界上其他历史人物一样,他是我研究的对象
。我必须把笼罩在他身上的那一团团神话迷雾,尽上我的力量全部廓清,根据历史唯物
主义的原则,还他一个本来面目。这是我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职责。如果说
得不对,那是受水平的限制,我主观上并无意宣传什么东西。如果有一些话对某一些有
信仰的人有点刺耳,那我说一声:“请原谅!”信仰与科学有时候会有矛盾的,正如鱼
与熊掌不能得而 | a*******g 发帖数: 867 | 2 "有人主张,释迦牟尼在涅盘前不久,对自己的学说做了一个撮要,这就是:四念处、
四意断、四神足、四禅、五根、五力、七觉意、贤圣八道。所有佛教宗派,包括大乘在
内,都无异说。这似乎就是释迦牟尼自己归纳的基本教义A.K.Warder,IndianBuddhism(
《印度佛教》),Delhi,1970,p830。。这说法有没有根据呢?应该说是有的。《长阿
含经》卷二《游行经》说:
告诸比丘:“汝等当知,我以此法自身作证,成最正觉,谓四念处、四意断、四神足
、四禅、五根、五力、七觉意、贤圣八道。汝等宜当于此法中,和同敬顺,勿生讼诤。
”第1卷,第16页下。参阅《增壹阿含经》卷3,见第2卷,第561页中。《十诵律》
卷33,见第23卷,第239页下。
但是这种根据是靠不住的。这所谓“三十七品”在佛典中已经成为一个刻板的老一套
。不管什么地方,一提到佛的教义,就是这一套。例子太多,无法引用。看来这是佛教
和尚长期形成的一套说法。释迦牟尼在生前不可能对自己的学说做这样系统的阐述,这
样的系统化显然是后人做的。
估计如来佛的根本教义,不会出他在成佛时思考过的一些问题之外,后来他在第一次
说法时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