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j*****y 发帖数: 2042 | 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fc0caa010109ek.html
忽悠的技巧——以对韩寒《求医》一文的分析为例
接下来是文本分析的内容。自从创造了通过分析小说中和现实不符的部分,来论证作家
代笔的天才方法以后,网络上出现了几百位文本分析专家、专家的马甲,和几千部福尔
摩斯巨著。由于实在无法一一分析,我们从最早的文本分析《求医》一文为例,来说明
该方法的手法。
这里说点题外话,由于以前老方打得都是专业人士的假,分析的是专业问题,使用的是
专业语言,和公众解释其手法,需要翻译成麻瓜语言,很难。但这次打韩寒,老罗的假
,分析的是普通问题,使用的也是普通语言,所以是个大家观摩学习,提高智力的良好
机会。
《求医》一文,基本上是整个韩寒代笔事件的缩小版,在其它文章上运用的方式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基本上都用过。初始条件也很相似。《求医》写的是韩寒疥疮求医的事情
,被质疑者认为韩仁均自己在七八十年代的求医经历,本来这会是个七嘴八舌的事情。
谁都没有想到,韩仁均居然翻箱倒柜地翻出了韩寒当时的病历卡(本人无论如何要表示
敬意,孩子十年前的东西都能留着,真是伟大的父亲。):
博文配图(韩寒《求医》时的病历卡)
忽悠的原理和技巧鈥斺斠远院肚笠健芬晃牡姆治鑫
@韩仁均叔叔:《求医》是韩寒根据自己的经历再夸张描写的文艺作品,当年《小说选
刊》就把它选在短篇小说栏目里的。看见有人苦苦考证,非要找出哪家医院查出韩寒是
否得过疥疮什么的,现在就把当年的就诊记录贴上吧。就是韩寒没去过哪家医院也可以
随意发挥虚构。回应各种误导性的欲加之罪真的很累,我也将少说此事了。
视频:韩寒出示病历卡。http://v.youku.com/v_playlist/f16993116o1p0.html
由于该医院撤并,这种纸大约十年前已不再使用了。考虑到韩仁均没有预知能力,不可
能十几年前从医院拿这种纸保留。伪造的难度极大。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核心证据。在
常理下,它应该能完全终止质疑。
但与韩寒初期信心满满时不同,无论韩仁均的微博,还是韩寒在视频中的表现,此时此
刻,已经完全对出示证据说明问题丧失了信心。
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复习本文最开头的说法。在舆论空间中,掐架的胜与负,取决于三
个方面:材料,逻辑,话语权。材料,韩寒方拿出了核心证据,毫无疑问完胜。但是逻
辑和话语权呢?我们现在就展示一下,如何用一套诡辩和话语权游戏,来完成这个材料
上劣势的大逆转。如果你逻辑上无法识破这套诡辩;在舆论影响力上,无法对抗这套话
语权;就算你有铁证,也是个输。
-------------------------------------
1.诉诸专业壁垒
方舟子:分析文章在网上贴出后,多位医生发表了专业意见,认为(韩寒《求医》)文
中所述的症状并非疥疮。
方舟子:回复@恨虚度:你从医生的角度分析指出《求医》写的是一个肝炎患者在年代久
远的医院里的经历,很专业很有价值,可惜你的系列评论被韩家骂街团的刷屏淹没了,
建议整理了贴到你的微博上,或转成长微博。
方舟子: @喀迩娜医生对韩寒《求医》一文的专业解读,比我写的更好,推荐。读完这
篇解读,结合我以前的分析,《求医》作者不可能是韩寒,应该更清楚了。请骑墙派领
袖@刘戈 @林楚方 圈阅。
方舟子:医生@lw56102 :求医原文中说的是病历卡,这个是病历本中的一页,原文中
说病人的姓名信息在病历卡正面,病史写在病历卡背面,这张纸只有一面写字。要是文
学加工,这个细节加工的完全没有必要,很明显原文是写于医院还在用病历卡的年代,
这个年代肯定不是九十年代末。
大家看见这些话,不但能够感受到神医们通过小说诊病的本事,还能感受到一股论证的
力量!这就是专业的力量!那么多医生,证明韩寒父亲的诊病经历是代笔!这还不够铁
证吗?
我来简单总结一下这几位医生的文章:
第一位医生指出:《求医》中,韩寒去皮肤科就诊。提到的全身骚痒,不像疥疮的症状
,反而像乙肝的症状。而韩仁均正好是乙肝患者。
第二位医生不但肯定了前一位医生的判断,还以自己的从业经历分析了另一些疑点:门
诊和办公室在一起,医生写病历写错了还用橡皮擦,收费处药剂师员工看不懂医生处方
,疥疮外用药不齐备,这些都像是70年代的医院状况。而通篇看不到人头攒动看病难,
黄牛代挂号,医生乱开药收红包等90年代的医院状况。
第三位医生指出:韩仁均出示的韩寒病历本不是病历卡。文中还写了病历卡。九十年代
末早就不用病历卡了。
我们先看第一位医生@恨虚度 的判断。原文已删,不过幸好老方把他的文章汇编了一下:
疥疮是因为疥虫感染皮肤引起的。皮疹多发生在皮肤皱折处,包括手、腕、腹部、阴部
等。只有幼儿患者才会在头部发生皮疹、瘙痒,少年和成年患者不会。该文说的“腮边
凸起一块”、“足、头、腹无处不痒”,不是疥疮的症状。
疥疮的瘙痒局限于手、腕、腹部、阴部等特定部位,痒处会有皮损,包括皮疹、小水疱
或结痂。所以要指出哪里痒,是很容易的,而不是像文中所述无法向医生指出痒在何处
,而一痒起来又是全身无处不痒。该文的作者显然没有患过疥疮,至少不是在患疥疮期
间写的文章。
文中所述的这种没有皮疹、全身奇痒却又没有特定痒处的症状,更像是肝炎诱发的,是
肝炎患者的切身感受。肝炎造成肝功能损伤,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在皮肤下沉淀
,刺激皮下神经末梢,导致全身上下都瘙痒难忍。所以文章所述,是作者把自己初患肝
炎的体验移植给了疥疮患者。
维基百科对疥疮的解释是:“疥疮(scabies)是一种由体外寄生虫引起的、有较高传
染性的一种皮肤病。多始发于手指夹缝,症状为皮肤表面出现丘疹,同时伴有晚间尤甚
的奇痒。
也就是说,这位@恨虚度神医通过远程诊病,得出了韩寒《求医》一文中所写的全身搔
痒,不是疥疮症状,而是肝炎症状。而因为韩寒并没有乙肝,韩仁均得了乙肝,这篇文
章又号称是韩寒真实的得病经历,所以翔实地论证了这篇文章是韩仁均写的,不是韩寒
写的。
此时大家纷纷叫好,厉害啊!好专业!不愧是神医。
只有几个患乙肝的家伙在底下嘀咕:痒?我得乙肝十多年了,痒个屁啊!
看见专业问题,尤其是一大堆专业术语,不要害怕。依然先用逻辑思考问题?即便你没
有任何医学常识,你也能够识破这个忽悠。
第一步,采用第一部分第二节“陷阱逻辑”中所说的方法,阅读其逻辑,列出标准:
标准E:韩寒《求医》一文中的病人病症表现应当和实际病症一致。
判断1.由于《求医》中的病人全身痒,所以他得的是肝炎。
判断2.根据标准E,文章中写的是肝炎症状,因为韩仁均得的是乙肝,所以这篇乙肝症
状的文章是韩仁均写的。
采用“陷阱逻辑”中的反忽悠的方法,变换为与之等价的逆否命题判断。
判断1的逆否命题:如果病人得的不是肝炎,他就不会全身痒。
判断2的逆否命题:如果这篇乙肝症状的文章不是代笔,韩寒得的就是乙肝。
你会发现很荒谬?对不对?很简单,有的肝炎患者会全身痒,但全身痒不一定是肝炎,
一大堆病症都可能全身痒。即便确定是乙肝病症,韩寒也用不着得了乙肝才能写的。那
么为什么会指向韩仁均呢?请参考第一部分第三节“制造气氛”。在怀疑气氛下,再荒
诞的逻辑也会被人轻易接受。因为构陷的目标已经定好了,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把疑点指
向这个目标。
第二步,查看有无“信息控制”。@恨虚度神医否定疥疮的论据是,疥疮不会发生于头
部,而韩寒头脸部位也痒。所以韩寒描写的不是疥疮。
方舟子:维基百科对疥疮的解释是:
疥疮(scabies)是一种由体外寄生虫引起的、有较高传染性的一种皮肤病。多始发于
手指夹缝,症状为皮肤表面出现丘疹,同时伴有晚间尤甚的奇痒。
我们去搜索维基百科:
疥疮(scabies)是一种由体外寄生虫引起的、有较高传染性的一种皮肤病。多始发于
手指夹缝,症状为皮肤表面出现丘疹,同时伴有晚间尤甚的奇痒。随后逐渐遍及全身,
但少见于头部,scabies一词即来源于拉丁语中的“痒”。(看了下修改历史,今年条
目这部分没改过)
发现,方舟子的引用里吃掉了一句话。疥疮也发生于头部啊,虽然“少见”,没说不见
。这样,韩寒得的不是疥疮的论断就被否定了。他隐瞒了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疥疮是因为疥虫感染皮肤引起的。皮疹多发生在皮肤皱折处,包括手、腕、腹部、阴部
等。只有幼儿患者才会在头部发生皮疹、瘙痒,少年和成年患者不会。该文说的“腮边
凸起一块”、“足、头、腹无处不痒”,不是疥疮的症状。
我们再去搜索方舟子提供的网址http://www.scabiesweb.org
原文是:“most common places where the scabies rash occures are on the knees
,around the waist, on the webs between fingers, on the sides of the feet, on
the areas surrounding the nipple, on the wrists and on the genital area. ”
,明确提到常发区域是包括韩寒所说的feet(足部)和knees(膝盖)的。方舟子再次
隐瞒了信息。
继续查原文:“Scabies is most often noticeable on the head, neck, hands and
feet. Generally,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are more affected in these areas
than adults.”疥疮是多发于头部、颈部、手部和足部的,只是通常婴幼儿比成人更
容易在这些区域被感染。幼儿比成人“更容易”被方舟子说成了只有幼儿会出现。又是
一次信息控制。
记得一点:要摆脱在专业壁垒下隐含的信息控制,最好的方法是查原文,如果你没有条
件,就要多看另一方的说法。
那么,这个问题如何提问与思考?请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如果一个医生,见到全身痒的病人,第一判断是肝炎的比例有多大?
(2).乙肝因为药物、黄疸、诱发荨麻疹等原因而奇痒的比例有多大?
(3).因乙肝引起的奇痒,不是局部,而是浑身奇痒的比例有多大?
(4).因乙肝造成浑身奇痒,而没有其它更明显症状,比如黄疸造成皮肤发黄等文中未见
的症状的比例,有多大?
(5).因乙肝造成浑身奇痒,没有其它症状,皮肤如《求医》文中般痒得抓出一条条血丝
,睡衣见血的比例,有多大?
我问了几个专业医生,回答都比较一致。(1).很小。(2).很小。(3).比2更小。(4).比3
更小。(5).还有这种事?临床上没见过。
哎?原来是乙肝的几率很小啊,那这位神医是何头衔,在哪里就职呢?
点进这位神医@恨虚度 的微博页面。显示其职业是:“脑残病诊疗首席专家”
博客配图(脑残病诊疗首席专家@恨虚度 )
现在这位神医已经改名,微博也已经全部删除。点进去看他的标签,已经转职为“作家
”。我相信他过段时间还会转职为“数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工程学
家”等出现在方舟子的转载列表里的。
那上文这些专业词汇是怎么来的呢?Google一下就行了。
好了,现在是休息时间。
从这件事里,要吸取什么教训:
(1).专业学者在自己专业领域发表专业言论,拥有比常人更大得多的话语权,如果对公
共事件有重大影响,就需要慎重发言。大家也要慎重取纳。
(2).如何取信一个专业学者的专业言论:
a.他是否能证明自己是个专业学者或研究者。他的名字是什么,在哪里就职,在本专业
的水平如何?
b.他是否具备信誉。以前的发言是什么?他的发言历史是否具备信誉?以前有没有利用
专业壁垒故意骗人的记录?
c.他的中立性如何?他是否是争论中某一利益方?如果是,那么其敌对的利益方的专家
是否在专业上和他取得一致?
如果abc都有,那么他是可信的,有比普通网友大得多的话语权的。缺失了其一,话语
权下降。缺失很多,你最好把它当作普通网友。
(3).怎样获取专业意见?
找一个中立的,权威的科学机构、团体或个人,将专业问题发给对方,让对方公开解答。
牢记:专业问题,保证中立性(避免过强的利益纠葛),权威性(检查履历,专业水准
),公开性(以便社会质疑),署名(以自己的信誉担保自己的专业意见)。这些条件
满足的越多,越有话语权。
思考:@破破的桥 所写本节医学专业内容,是否为该医学问题的权威答案?它违背了以
上三条原则的哪些?
行为艺术尝试:喜爱本文的网友,可以将本文或本节内容书写成微博,私信或公开转发
给专业机构如@科学松鼠会等,请对方找医生公开作答。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