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TrustInJesus版 - 爱情.思想.信仰
相关主题
为什么有些人不接受基督教我对意识可以影响物质,唯心唯物,和佛教的色空说都统一于上帝的认识。
《返璞归真》 1.4 在"人理"后面是什么?nana洗洗睡吧,看看有人要做坏事了
唯物主义:一种先入为主的看法哪里还有科学真理与宗教真理之间的矛盾呢?
哲学讨论:万物间相互联系是天主教的世界观吗?七个基本问题五种主要世界观
我听说过的一个方励之的事 (转载)一些疑问
还有王法没,拜圣母的竟然说别人拜偶像感知神的无限
信神和不信神,唯物主义的认识从提摩太前书看“一夫一妻制”
上帝是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信息与物质,信教不信教的都说说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爱情话题: 暗恋话题: 社会话题: 思想话题: 物质
进入TrustInJesu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l**********6
发帖数: 70
1
爱情.思想.信仰
一 记忆里的美
几年前我在上海探亲,碰巧得知中学时代的好朋友在无锡,于是立即坐高铁去看他。我
们阔别了几十年,一直没有音讯,所以畅谈了一天一夜。令我惊讶的是,在简单交换各
自的经历后,他开始详细讲述中学时代自己和其他好朋友暗恋女生的事。他讲得如历历
在目,谈及的人和大背景,我都非常熟悉,但大部分事件,我以前完全不知道。被他的
真诚和信任感染,我也第一次讲出自己高一时暗恋我们同班同学的事。他听完后,费了
很大力气才回想起我讲到的女生,然后说,“是她呀!她蛮好看的,但当时比她漂亮的
还有好几个。”
过了一段时间,我回到吉林。我们十几位同学聚会,其中也包括我曾经暗恋的女生。她
言行和装束都很得体,神采奕奕。虽然没有人告诉我,我还是看得出来,她已经听说了
我当年暗恋她的事。我们每个人轮流介绍自己的情况。从她的叙述,我得知她人生平顺
、幸福,很为她高兴。我们愉快地交谈,保持着恰当而友好的距离,相敬如宾。与她面
对面,勾起我回忆当年为她的痴狂。但同时我也实在地觉得,往事都已经过去了。当年
对她的感情,已经没了踪影。平心静气地看着她,我觉得她依然漂亮,但也理解了为什
么其他男同学认为,她和另外几位漂亮的女生也差不多。
人们常说,“女生美,所以男生爱她”。但我认真地审视自己的内心经历,发现这种说
法其实不对。实际是“因为爱她,所以才觉得她美”。美,永远取决于看的人。也许每
个女孩都有漂亮的一面,但大多数少年,包括我,不懂欣赏,经常对她们视而不见。我
当年觉得这个女生美,和对她的暗恋,是同时产生的。我爱慕她,就觉得她美若天仙、
天下第一。当时学校非常敌视学生恋爱,而我内心也很厌烦自己的这种感情,觉得它害
得我寝食不安,是不必要的累赘。我内心羞愧难当,但又情不自禁,因为它不受我的控
制。暗恋来时,我挡也挡不住。它驻在心里,我甩也甩不掉。最后,它离去时,我唤也
唤不回。多年以来,这段经历一直是我心中深藏的记忆。这个女生,在我印象里一直完
美。但这次重逢,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我不再爱她了,再见到她,就觉得她的漂亮程
度和别人也差不多,正如当年没有爱上她的男同学,那时就觉得她和别人类似。
二 扭曲的现实
我们这代人成长的时代,社会环境没有给爱情留下多少生存空间。初中的时候,班上有
两个女生,情窦初开,与隔壁一所学校的两个男同学结伴到山上玩。其实什么出格的事
也没有发生,但被老师知道,于是学校如临大敌,严厉批评她们,同时通知家长,并对
其他同学掩盖消息。不久,两个女孩都被强制转学,从重点学校转到非重点学校。她们
的前途,很可能因此就被毁掉了。当时我所在的学校,把学生的任何爱情萌芽,都直截
了当地看作坏事,与做贼类似,比打架骂人还要更坏一级。学校把恋爱的学生看作是品
行不端,发现后一般要求他们转学、“劝退”、甚至开除,毫不怜惜。我在交大一年级
时,也有一位很优秀的同学,因为谈恋爱时有两厢情愿的性行为,被学校发现,认定为
道德败坏,召开校级大会,在全体同学面前宣布开除令。当时上大学,竞争极端激烈,
大家都是经过十年寒窗。而那位同学的大学梦,就这样被斩断了。现在回头看,真是不
公正,不合理!这样的学校,是多么偏执和荒唐!
那个年代的学校小环境与社会大环境,都强烈压制学生恋爱,所以身边真正“谈恋爱”
的例子并不多,而单相思、暗恋的同学,却非常多。男女同学,几乎人人都有过这样的
经历。其实,如果两个人正常谈恋爱,他们的思想会被很多关于相处的现实问题占据。
而单恋,反而是更纯粹的精神恋爱,为观察爱情的特点提供了更好的素材。“爱情”是
个常用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会解读成不同的意思。比如,它有时让人联想到
恋人相处时的浪漫情节。这篇文章讲的“爱情”,特指个人的内心情感。
我对身边的男生了解得更多一些。他们的暗恋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第一,当事人经常深
陷之中而不能自拔。他们的这种感情,不受本人控制。第二,他们都觉得自己的爱慕对
象是天下第一美女。相比之下,其他女生都黯然失色。没有哪个男生暗恋自己认为是第
二漂亮的女生。其实,不同的男生暗恋不同的女生。而这些被暗恋的女生,在别人眼里
,大多属于比较好看的,但并不美丽绝伦。第三,暗恋一般没有现实界限或功利目的。
比如有男生暗恋女老师,来自城市的同学暗恋来自农村的同学,上海同学暗恋外地同学
,甚至有男同学暗恋别人都不觉得漂亮的女生。我高中时暗恋女生,却完全不知道她的
背景,包括她家庭情况,父母做什么,住在哪里等。那时的考试,每次都是全校排榜,
榜单贴在走廊里,但我甚至从来没有注意过她的成绩或名次。第四,在一个时间点,一
个男生只暗恋一个女生。我从未看到过一个男生同时暗恋两个女生的。第五,暗恋的男
生,经常做出平时不敢做的事。爱情使平常人变得勇敢。第六,爱情让人有奉献精神。
暗恋的男生常有强烈的愿望,为对方奋斗和牺牲。
可惜的是,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少年时炙热的爱情,后来很少结成正果。绝大部分人
就像高中时的我一样,把暗恋埋在心中,不敢公开,不敢向爱慕的人袒露心声,甚至不
敢正视这种感情,而让它慢慢消亡。到了结婚年纪,大多数人顺从父母和社会的要求,
在别人设计的框架下,找一位符合各种条件的配偶。例如,顶尖大学的毕业生,经常被
大众看作是社会里最浪漫、最重视爱情、和最远离市侩的一群人。但具体看交大同学们
的真实婚恋,无论男女,也是主要强调出国、户口、工作好坏、事业前途、对方学历、
家庭背景等物质指标。可想而知,社会上一般人的婚姻就更物质了。总之,现实的婚姻
有那么多预制条件,能遇到一个符合这些要求的人,都很困难。在这样狭隘和严苛的条
条框框下,爱情还能生存吗?我没有亲历的经验,但很怀疑。
三 思想的求索
像很多知识分子一样,我年轻时有一段时间,苦苦探求自己的思想根基和人生目标,其
中也包括试图理解爱情。我经历过自然和强烈的爱情,也面对过周边环境对我的爱情的
挤压。开始时我觉得,社会里的人对爱情的想法和行为,简直是疯狂而愚蠢,但认真观
察后发现,他们其实有深刻的思想根源。这个源头就是中国传统思想和中国版的唯物主
义。
古代中国文学和艺术对爱情有生动的描写,尤其是远古的《诗经》,浸透着思想自由奔
放的先人对爱情天然的向往和崇敬。但是最近数百年里占主流的、直接影响当代中国的
传统思想,包括儒家哲学和道德、家族和宗法制度、政治和社会制度等,总体上漠视爱
情。隐含的意思就是,爱情不重要,甚至不值得被谈及。这套思想认为,两性关系的最
高目的是传宗接代,所谓“合两性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把男女关系
终极物化,决定了其中的任何部分,都要依附于这个现实目的。所以婚姻要从父母之命
,而父母的目的就是延续香火。自主和浪漫的爱情,被认为是“男女私情”,虽然大量
出现在章回体小说和戏曲里,但是属于俗文化,仅供人消遣,不登大雅之堂,在主流社
会里没有地位,在现实生活中也不被他人尊重。
这样的传统思想,既不反映我的情感经历,也没有回答我的内心问题。当暗恋或爱着某
个女生的时候,我会强烈地希望得到对方的爱,并且自然地想知道,这种感情是哪里来
的?我为什么这么爱她?但我那时从来没有渴求过生儿育女,也没有计划过婚姻。婚姻
和生儿育女,离我如此遥远,不可能是我爱情的原因,也不是我心里的目的。
读书时,我们一直被灌输唯物主义思想。当时同学们把它当作笑话。但我发现,成年以
后大部分人还是信奉这个主义,倒不是因为他们被折服,而是因为他们只知道这套思想
,所以不由自主地遵照它来想问题和做事情。唯物主义爱情观认为,爱情就是性欲与人
的政治经济地位结合后的产物。但这套理论明显不符合我看到的现实。一个男人可以对
任何女人有欲望,但当爱情来的时候,他只爱一个女人、而不是所有女人。性是一对万
的,但爱情是一对一的,所以性不决定爱。回顾我个人的经历,几次暗恋和爱情,都发
生在我完全不知道对方背景的情况下。我根本不知道她们的政治或经济地位,这些东西
怎么就决定了我的爱情!?我熟悉的朋友的爱情,也经常跨越这些人造的社会界线。所以
这套唯物主义理论,不符合我经历和观察到的事实。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唯物主义里都找不到答案,我把眼光转向了基督教。耶稣的精神,为
我理解社会和人生的方方面面,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回答了我关于爱情的关键问题
。《圣经》说,“爱是从神来的”,所以爱产生于物质之外。男女间的爱情也是爱,它
的源头和基础是神,所以不从属于性、生儿育女、政治经济地位等物质因素。神是基督
徒的最高原则。人要崇拜神,跟随神,用自己的一切,包括身、心、内在的努力、和外
在的财物等去服务神。《圣经》说,“神就是爱”,所以有爱的人,应该在心里把爱高
高举起,让自己的行为追随它,而不应该用利益的算计来挤压、贬低、或亵渎它。在认
识神之前,我就从自己的内心经历中逐渐悟到,爱情是如此美好和伟大。相比之下,世
上的物质享受、社会地位等,都很渺小。所以为爱情而放弃物质利益,理所当然。但是
中国文化和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的地位高过爱,本末倒置了这个根本的关系。强调物
质、并用物质贬抑爱,人也可以生存,但爱,作为人最重要、最美好、和最伟大的特点
和能力,就会被漠视和压制。人相信这样的理论,生活就会黯然失色。社会奉行这样的
主义,就会万马齐喑。耶稣把爱与物的关系摆正了。不是爱依附于物,而是物服务于爱
。崇尚爱,让人生和世界都生机勃勃、充满希望。所以我接受了基督教。
四 耶稣帮助人理解爱情
1 爱情永存
社会变化大,生活节奏快,很多人感到孤独,觉得爱情难寻。于是,常有人说,“大家
都很忙,哪有时间恋爱?”或者“人人只想赚钱,谁还在乎爱情?”。耶稣告诉我们,
爱是亘古永续的。当今的世界,也没有那么特别。回想高中时,社会、学校、和家长,
都用极端手段防范和压制学生恋爱,身边的同学都不敢谈及爱情,甚至我自己理智上也
非常排斥暗恋,但是爱情还是闯入我的心,让我震撼和折服。不但我这样,我身边多个
非常熟悉的朋友,也是被单恋折磨得食不甘味。在那种扭曲的年代,爱情都能顽强地发
芽和生长,何况今天!人只是爱的载体,爱的源头不是软弱和不可靠的人。如果你已经
信基督教,你就会知道,爱来自神。如果你还没有接受耶稣,你也可以把爱理解为“大
自然的馈赠”,而自然也是永存的。所以爱永远不会消亡,不需要悲观。如果期待爱情
、但还没有得到,就应该努力寻找和耐心等待。如果已有了爱情,就应该对爱情的未来
抱有信心。
2 寻找和呵护爱情
从婚姻和家庭的角度看,爱情有一个“缺点”,就是它有可能凋谢。爱情如同一个小生
命,有它内在的顽强。但它需要不断的养分与呵护。如果断了,它就会干枯、消亡。在
中国传统文化和唯物主义思想的熏陶下,很多人自觉、或不自觉地相信,爱基于物质、
物质可以换爱。所以他们滋养爱情的办法就是靠外在的东西。比如女人希望靠打扮、整
容、厨艺、生儿子等,来拴住丈夫的心。而男人则希望靠大房子、汽车、昂贵的首饰、
和直截了当的给钱,来保持女人对自己的爱。
基督教文化倡导用心换心,而非用物换爱。最好的保持对方爱自己的办法,就是自己真
心爱对方。爱情就像一团篝火,两人一起拾柴,火焰才会旺。基督徒也打扮、增进厨艺
、生孩子、买房子、买首饰等。不同的是,基督教引导人们重视这些物质所承载的、相
爱双方的真心。比如互赠礼物,基督徒认为,重要的不是礼物的价钱,而是礼物向对方
传达的、自己的情谊和用心。
我一直有个隐约的感觉,好像每一个渴求爱情、准备为爱奋斗的人,内心都有个小“雷
达”,帮助他在人群中探寻和自己相配的,也渴求爱情、准备为爱付出的异性。这样的
两个人相遇,爱情就容易产生。外人以为,他们被对方的外在容貌吸引,所以一见钟情
。甚至很多当事人自己也这样认为。实际上,他们更可能是内心产生了共鸣,各自的“
雷达”探测到了对方心里埋藏的热情。这种寻爱的“雷达”不可能是万能的,但经常有
强大的穿透力,能够透过外表、探到对方的内心。
我去看望高中时暗恋的女生,带着一个隐藏的小问题。当年我曾对她有很多美好的期许
,觉得她“最好”、从内心到外表都完美。我想知道那时对她的想象和信心,是否被后
来的生活证实。结果发现她真的长成了一位对爱忠诚、尽职尽责的贤妻良母。我当时是
个懵懂的少年,当然毫无经验,但我对她的直觉竟然是对的,或者至少在大方向上是对
的。也许人的心里真的有这样一部“探爱雷达”!
总之,爱是神奇的,不是用物质堆砌出来的。用爱才能换来爱。
3 爱情与婚姻
婚姻和家庭承载着巨大的社会责任。而爱情则远没有那么多社会功能。所以一般宗教、
哲学、和政治社会思想体系,都更加重视婚姻和家庭,而较少论及爱情。但是从个人的
角度,尤其是从男性的角度,婚姻和爱情的轻重程度,经常倒过来。爱情是天然的,是
自己的;而婚姻是社会的,是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在我眼里,没有爱情的婚姻,与枷锁
无异。我年轻时从来没有向往过婚姻,也从没有计划过与结婚相关的事项,例如定居于
一地、赚钱、买房子、养家糊口等。可能大部分男人和我类似。我爱上后来的太太,发
现她向往和需要婚姻,所以我就结婚,因为我愿意为爱的人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后来
又发现家庭需要房子和钱,就去努力赚钱。爱情经常是人内心的巨大动力,促使相爱的
两个人创造家庭,生养孩子,勤奋工作等。
我们年轻时,社会上流行把房子、工作、户口等当作婚恋的先决条件。没有这些东西,
就不能谈恋爱或结婚。人到中年再回头看,相对于爱情,这些物质条件是多么微不足道
。把物质看得高过爱情,在现实中被一次次证明是短视。尤其在我熟悉的交大同学圈子
里,只要正常努力,在毕业后不久,几乎人人都有漂亮的房子和体面的工作,也都能定
居在自己喜欢的城市。很多人甚至移民到自己选择的国家。而当年在这样的群体里,也
有很多人为房子、工作、户口等和心爱的人分手。他们自以为很精明,而实际上,他们
为了稀松平常的小利益而放弃了非常难能可贵的爱情,如同用黄金换泥土,吃亏得让人
觉得痛心、可怜,真是直截了当的愚蠢。
4 爱情面对外界压力
我遇到过太多的人,少年时心中有真实和强烈的爱情,却从来没有理解这种感情的深义
。他们也许受过良好的教育,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们也许为自己的高智商和头脑里的思
想而骄傲,但那些思想都是社会和父母灌输给他们的,并不能解释他们的生活和感情。
自己面对的真实和自己的思想相互矛盾,他们却不自知。明明自己就有爱,他们却不知
所措、不懂得珍惜。这么多年以来,我听到过很多似是而非的借口,包括“我那时很幼
稚,什么都不懂”、“小时候的感情不算数”、“早恋不好”、“我的感情可能不是‘
爱’,电影、小说里讲的那种,才算是爱”、“恋爱可以偏重精神,但结婚就应该物质
”、“爱情太高大上了,一般老百姓,谈不上爱或不爱”、“和初恋睡一回就释怀了”
等等。他们的说辞五花八门,但本质都一样,就是要贬低和放弃自己的爱。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他们驯服地听从父母的想法、或社会的期待,随大流地相亲,依
据物质条件选择结婚对象,同时也接受别人这样筛选自己。然后他们结婚、生子。他们
这样做,也许成功地避免了与父母和社会的冲突,绕开了可能的世事艰难和内心挣扎,
人生过得顺风顺水,但是他们泯灭了自己心中美好而伟大的爱情。
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和社会的期望,本质就是“爱情要为物质利益让步”。比如中学时
,家长和学校都极端敌视学生恋爱,最大的理由就是“恋爱影响考大学”。上大学后,
同学们面对的社会压力变得更真切和实在。他们放弃爱情,经常是为了避免干扰出国、
户口、工作等世俗目标。无论一个人坚信、还是不信爱情,他面对的现实都是一样的。
但他对爱情的态度,却预示着不一样的未来。如果他坚信爱情,爱就可能激发他的内在
意志和力量,把他变得更强大和有创造力,使他改变周围的环境和自己的人生,而不只
是被环境驱使。
那些轻易放弃爱情的人,也许永远不会知道,如果当初坚守爱情,自己可能过得更充实
和幸福,人生可能放出意料之外的异彩。
5 一夫一妻制度
讲到耶稣、或讲到爱情至上,可能很多人不敢认同,但如果说要取消“一夫一妻制”,
可能绝大部分人,尤其是中年以后、中产以上的女人,会坚决反对。人们也许没有认清
,一夫一妻制的思想基础,就是基督教和崇尚爱情的原则。基于物质的男女关系,无论
它是基于什么物质,内部的逻辑都是排斥一夫一妻制的。道理很简单。在信奉物质条件
决定婚恋的社会里,缺乏物质的男人,比如无权无势的穷人,就会被剥夺婚恋的机会,
因为总有人不具备最起码的物质条件。而有权有钱的男人,就会一夫多妻,或一个男人
配多位女伴。一旦社会要求女人,或女人自己,把物质条件置于爱情之上,她就被物化
了,就有了一个价码。一个拥有双倍于此价码的男人,就有条件找两位这样的女人。而
只有崇尚爱情高过物质利益的男女,才会依据爱情,与一人相守。当社会中这样的人足
够多,广泛和长久的一夫一妻制才能存在。《圣经》明确而强烈地要求夫妻相爱。比如
《圣经》说,“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她舍己”。基于这样
推崇爱情的婚姻观,基督教文化才能长久维持一夫一妻的制度。而当今世界的其他主要
文明,比如伊斯兰、儒教、佛教、印度教等,都没有一夫一妻制的传统。
我见过一些中年人,当然支持一夫一妻制,因为切身体会到它对自己的重要性。但他们
坚称不信基督教,因为那是“洋教”。这些人有点像一群测量工程师,每天的工作都离
不开有关直线、平面、三角等知识,却声称自己不相信“欧几里得几何学”,因为欧几
里得是外国人。测量原理是基于欧几里得几何学。同样的,一夫一妻制度是基于基督教。
6 女人的美
大多数女人都强烈地、从心底里希望自己很美。但很多人没有清晰地认识到,只有当一
个女人被真正地爱着的时侯,她才最美,美得出类拔萃,美得独一无二。而如果她委身
于一个并不热爱自己的人,即使她眼睛、鼻子、身材都很好,装扮和化妆都精致,她也
只是成千上万的,眼睛、鼻子、身材都好,装扮和化妆都精心的女人中的一位。按照大
众标准,算得上漂亮的女人很多,不足为奇。
我有体会,尤其在年轻时,觉得一位女生美,与喜欢她,经常是同一件事。如果不喜欢
她,就根本不注意她,也不在乎她。即使看到了她的长相和打扮,也是视而不见,既不
觉得她好看,也不觉得她丑,只是觉得她就是另外一个人而已。但是如果喜欢她,就会
觉得她好看,无论她素面朝天,还是浓妆艳抹。可能很多男人都有这样的体会。
每个女人都可能成为被人珍视的美玉,但如果专注于世俗利益、无视真心爱情,她就把
自己降格成了乱石堆中的一块平淡无奇的石头。在得到物质好处的时候,她也许觉得自
己很聪明,却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为之赔上了一世的美。
7 中年人炫耀滥性
校友的微信群里、或者同学聚会时,经常有人半开玩笑地吹嘘滥性。我们这代人的成长
期,正好是中国历史上极端的压抑时代,所以绝大多数人年轻时都很青涩,对性知之甚
少,经历更少。人到中年,本是知天命、沉稳内敛的年岁,却开始视滥性为荣,有些让
人意外。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爱的潜力,但有些精明的人,看到社会对爱情的压制,
以及实践爱情的艰辛,于是主动选择无视自己内心对爱情的向往,接受、而不再抵抗不
合理的现实。他们或许跳不出世俗思想的禁锢,所以不觉得爱值得自己去追求,或许没
有勇气直面逆境,所以不敢坚守爱情。总之,他们在扭曲的环境里,内心放弃爱,转而
布局自己的欲望和利益最大化。他们希望自己不动真情,而靠权、钱、相貌、和技巧来
吸引异性,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获得最多利益。
这样的人,本质上怯懦自私。如果有人真心爱他们,他们将无以回报,会伤害到对方。
他们放弃爱、追求性,所以把滥性当作光荣。爱的本质是专一的,而性是不专一的。他
们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与自己不爱的人纠缠,即使成功,也很难获得真正的心灵满足。
因为到头来,与不爱的人厮守,本质是累赘,不是幸福。性是身体的欲望,如同吃饭。
饥饿是坏事,暴饮暴食也是坏事。炫耀滥性,如同炫耀自己吃的特别多,本身就没有什
么意义。从旁人的角度看,至少是无聊。
五 总结:耶稣与我们
我信耶稣,因为他的言行表明,他真心为我这样的人着想,理解我们的内心愿望和冲突
,并为我们指明方向。基督教的理论,准确地描述了我的内心体验,包括爱情的历程。
我在基督徒的群体里,找到了心灵的同路人。耶稣的伟大,在于他体恤天下所有的人,
并且他思想真实,覆盖全面。耶稣的信念,让我看到社会和人生的本质。随着年纪的增
长,我对自己和社会的理解越来越多,发现“条条大路,最后都通向耶稣”,爱情也不
例外。
我们这代人,受教育的影响,经常先入为主地以为,宗教都是“迷信”和“神秘”的,
以为基督教里的“神”,是像古代神话里的白骨精和玉皇大帝一样的鬼神。《圣经》说
,“无人曾经看到过神”,因为 “神是灵”,灵就是精神,所以基督教的神,就是一
种精神,不是“神仙”。《圣经》又说,“神就是爱”。谁又没有经历过爱呢?所以基
督教的“神”一点都不神秘。“迷信”指“信而不懂”。自从公元16世纪以来,基督教
的教义就向所有人公开,接受任何人的质疑、挑战、和讨论,所以它成为世界主要文化
中,最开放和最理性的思想体系,它并不迷信。基督教把“爱”尊为“神”,代表爱是
神圣的,就是要人在自己的心目中,把“爱”高高举起,坚信他,听从他,跟随他。
很多朋友问我,你为什么信耶稣,做基督徒到底有什么意义?其实,基督徒和非基督徒
,都是一样的平常人,都有缺点,也都有软弱的时候。基督徒面对的现实,与非基督徒
面对的现实,也是完全一样的,都有很多威胁和挑战。他们的根本区别在于,基督徒面
对困难时,用耶稣和《圣经》提醒自己,神所代表的“爱”最重要。他们坚信,这种爱
最后一定能够战胜任何困难。通俗地讲,基督徒把未来赌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爱”上
面。相对而言,非基督徒更倾向于把未来赌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偶像、权力、或物质利
益上。
出生在1950和1960年代的人,曾经集体性地信仰共产主义,但后来破灭了。于是很多人
不再有信仰,甚至矫枉过正地以为,任何信仰都是骗人的。这种想法是荒谬的。信仰就
是人做事和想问题时遵循的根本原则。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信仰”,虽然很多人没有意
识到。比如当年不惜一切代价出国的人,他们的信仰,就是出国。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孩
子身上的人,孩子就是他们的信仰。一心一意当官或赚钱的人,功利就是他们的信仰。
追求吃喝玩乐、万事都要“舒服”的人,享乐就是他们的信仰。只不过这些人把利益、
物质或别人当作信仰,经常会被引向歧途。这些经不起推敲的信仰,不能给人带来内心
的和平与幸福,更不可能把人类引向长久的生存和繁荣。而跟随耶稣,能够为个人带来
心灵的平安,为人类带来希望。
关于两性关系,现代社会崇尚爱情和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实施一夫一妻制和男女平等
。其实这些观念都生长在基督教文化里,而且都是在最近一百年里才传入中国的。我们
自然地接受了这些新观念,摒弃了中国社会原有的相应传统,比如纳妾制、男尊女卑、
婚姻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因为我们觉得前者比后者更文明,更符合自己的自然
喜好。但深究起来,这些外来的观念,其实与当前中国的主流思想格格不入,也不能在
中国的世俗社会里真正扎根。这种宏观的文化矛盾,也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比如
那么多青年男女,内心天然地向往轰轰烈烈的爱情,但真正面对婚恋时,他们接受的传
统和思想,却使他们把世俗的考虑放在爱情之上,按严格的物质要求筛选对象。这种行
为和愿望的自相矛盾,经常造成他们内心的分裂和折磨,也让很多人一生的努力成为缘
木求鱼,让旁观者扼腕。
中国和中国人需要基督教的信仰,但基督教还在被排斥和拒绝。大部分中国人甚至不知
道,那么多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文明观念,是来自耶稣的精神和信仰。在婚恋问题上,要
真正让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成为社会的主流,或在更广泛层次上,实现男女平等、人人
平等、民主自由,都需要接受基督的信仰才更有可能。
二〇一八年四月于美国家中
后序
两个原因促使我写这篇文章,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缺失,我都不会提笔,因为写爱情,让
我有些不自在。我是一个木讷、甚至羞涩的人,既不是恋爱高手、也不是爱情专家。无
论年轻时还是现在,与大多数同学和朋友相比,我都算是拘谨的。即使平时和朋友闲谈
时,我都较少参与男女关系的话题。但是这两个原因在我心目里都很重要。它们叠加起
来,把我推过了心里的门槛,使我决定说出自己的话。
第一个原因,我的前一篇文章《雪梅和我》发表后,引来很多读者讨论。有的评语直截
了当,触及了深层问题。比如有读者说,“女人喜欢男人,归根到底是因为男人有实力
。而实力包括经济实力、性能力、未来前途等”。还有人说,“男人喜欢女人是因为女
人美,而女人的美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等等。究其本质,这些人相信爱情是基于物
质的,不相信有超越世俗利益的爱。看到我讲述的爱情故事,发生在他们熟悉的环境里
,又不顾及他们熟悉的利益考虑,他们感到难以相信。而我也被这些读者和同学惊讶到
了。我一直明确地以为,所有的爱,包括爱情,都是超越物质的,即使有时爱与物质有
相关性。比如母亲经常更喜欢聪明健康的孩子,但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基于孩子的聪
明或健康。很多妈妈深爱自己愚笨和孱弱的孩子。我本以为这个道理不言自明,人人接
受,却发现这么多同龄人竟然不认同,反而鲜明地相信爱情依附于物质。于是我有了责
任感,要把“爱超越物”的道理讲出来。
更重要的是第二个原因,我希望借机帮助朋友们理解基督教。我在交大读书时接受了耶
稣。几十年来,和身边的朋友们多次讨论我的信仰,但一直没有谈透彻。大家对基督教
很好奇,而且随着年岁和对社会了解的增加,兴趣越来越浓,但是大多数人还不能体会
耶稣对自己的意义。思想层面的讨论,不能使他们理解耶稣,因为他们头脑中的关键想
法,早已被灌输成无神论的观点。这样的人要理解神,必须跳出现有的思想框架,重新
认识自己对爱、自身、和环境的第一手感觉和领悟,然后再对照耶稣的信念和被灌输的
思想,才容易看清楚哪个理论符合真实、哪个不符合。在经历社会和人生的大变故时,
人容易获得这样的感悟。我曾经试图用我生活里的大事、和我的感悟作例子,向朋友们
解释耶稣。但是每个人的思想历程不同,他们很难感同身受我的体会,所以效果有限。
《雪梅和我》发表后,朋友们交流各自的爱情故事,原来很多人都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
。我意识到,爱情是人获得对爱和世界第一手感悟的大事,并且在讨论爱情的过程中,
我与读者已经有了共鸣。所以我要用爱情作例子,讲解为什么耶稣的信念是对的。
文章初稿发出后的这几天,多位读者私下联系我,分享他们的理解和感想。这让我非常
高兴。我并不期望改变谁,只要有读者觉得我的文章触动了他们的内心,我就心满意足
了。还有几位读者说,我的文章让他们对耶稣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因此觉得收获巨大。
P******l
发帖数: 1648
2
这些文章写得太好了。求主使用弟兄的文字事工,帮助许多的人。
1 (共1页)
进入TrustInJesu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无神论的合理性 (转载)我听说过的一个方励之的事 (转载)
奥卡姆 同学还有王法没,拜圣母的竟然说别人拜偶像
不要利用神信神和不信神,唯物主义的认识
我对基督信仰观点的变化上帝是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
为什么有些人不接受基督教我对意识可以影响物质,唯心唯物,和佛教的色空说都统一于上帝的认识。
《返璞归真》 1.4 在"人理"后面是什么?nana洗洗睡吧,看看有人要做坏事了
唯物主义:一种先入为主的看法哪里还有科学真理与宗教真理之间的矛盾呢?
哲学讨论:万物间相互联系是天主教的世界观吗?七个基本问题五种主要世界观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爱情话题: 暗恋话题: 社会话题: 思想话题: 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