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 发帖数: 320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vie 讨论区 】
【 原文由 yunli 所发表 】
昨天和美国同事谈论《Thirteen days》,说到赫鲁晓夫,眼看赫鲁
晓夫这几个字就到了嘴边了,被我悬崖勒马给忍住了,又花了0.5秒
的时间,才想起来Khrushchev的名字在电影里面是怎么说的。。。
由此让我想到,中文译名真的是害人不浅!有很多都是差个十万八千
里,根本就是阻碍和别人交流,我真的听到过有的中国人和美国人聊
天时说到南斯拉夫时,就发成“Nanslaf”,就是那种带英语音调的
,我分特。有人有毛病,见到“tr”,“dr”,就要给人家分开,pa
trick就成了“帕特里克”,drake就成了“德里克”,真是脑袋进水
了。
上次看Norway vs Brazil,解说喊了半天“搜舍”,“搜舍”,不知
道是谁,后来才反应过来,原来是索尔斯克贾尔(索斯克亚),我又
分特了一把,这应该是英语国家的人念挪威人的名字的方法吧,虽然
不一定和挪威人自己念的一样,但起码不会来个匪意所思的索尔斯克
贾尔(索斯克亚)吧。 | i**n 发帖数: 1481 | 2 中文译名的问题多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老的译法一直在中国
翻译界讨论是不是应该
改革。语言中的促音和爆破音,很多情况下被丢失和成发轻音,但是
中文译文照搬全翻。
比方说Beckham,中文翻译为贝克汉姆,把发音很轻的ck和m全翻出来
。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
下面所说的情况,中国人如果按翻译过来的音发出来是没有英国人能
明白的。香港版的
翻译就好多了,碧咸,不说咸在广东话里是寒的发音,ck和m都没有
再出现。我敢打赌,当
我用广东话发碧咸的话,英国球迷都知道我在说Beckham。
【在 k**y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vie 讨论区 】 : 【 原文由 yunli 所发表 】 : 昨天和美国同事谈论《Thirteen days》,说到赫鲁晓夫,眼看赫鲁 : 晓夫这几个字就到了嘴边了,被我悬崖勒马给忍住了,又花了0.5秒 : 的时间,才想起来Khrushchev的名字在电影里面是怎么说的。。。 : 由此让我想到,中文译名真的是害人不浅!有很多都是差个十万八千 : 里,根本就是阻碍和别人交流,我真的听到过有的中国人和美国人聊 : 天时说到南斯拉夫时,就发成“Nanslaf”,就是那种带英语音调的 : ,我分特。有人有毛病,见到“tr”,“dr”,就要给人家分开,pa : trick就成了“帕特里克”,drake就成了“德里克”,真是脑袋进水
| i**n 发帖数: 1481 | 3 It is not the problem with the disadvantages and advantages
of a language,
but the problem how to translate. Japanese is restricted to
50 pronouncations,
Chinese also has its restrcition, say, "sh" in English is
special, in Chinese,
we have to use a similiar word "xi". Japanese also can find
some similiar
pronouncations. However, the mehtod of translation is a
different story.
Again use Beckham as an example, in Japanese, they also have
two choices:
translate to "be ke ha n" or "be ha n". Typic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