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Singapore版 - 郭振羽:新加坡华语再生的契机
相关主题
新加坡华族儿童用华语频率下降 语言环境是主因(图)小学同学来了----好心塞,心情略烦躁,被打击到了
“母文化认同畏惧症”请问孩子在新加坡接受好的教育难不难?
李光耀对华文教育的认识不如一个中二学生生孩子
(zaobao)期望与现实新加坡首个种族和谐调查:六成人接受和华族通婚
别再自欺欺人说我们有双语优势了新加坡最新人口数据显示:人口增速放缓,仅次于2004年
新加坡双语并用华文教学法已融入国立教育课程今天去公民申请二面,给大家申请的时候一些建议
一个外国教师对本地双语教育的观感zaobao李显龙:中国要看齐新加坡,新加坡担当不起。
双语已不是优势-谢仲贤11月30日 华族室内乐讲座: 让我们重新认识——阮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华文话题: 华语话题: 新加坡话题: 家庭话题: 双语
进入Singapor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f**********r
发帖数: 2158
1
郭振羽
2013年10月12日
|
自1980年老南大并入新加坡大学,1987年传统华校走入历史,新加坡华社弥漫一片悲沧
情怀。尽管年复一年讲华语运动不断,却止不住华文水平日益低落的趋势,不免感叹大
江东去,兴起“孤臣无力可回天”的无奈。
这种伤感和忧虑,反应了华社人士“集体的焦虑”(collective anxiety),是一个群
体面对外来威胁的自然反应,有助于群体采取适当行动,以加强自身的抗御力,消减外
来的威胁。如此看来,焦虑和关切是正常的,也是健康的。但是,如果在这“危急存亡
之秋”,我们只能悲情伤感,哀叹大江东去,或是以情绪性反应,发泄心中闷气,那实
在是于事无补。
我个人多年来关心新加坡社会的发展,追踪观察语言状况40年。我的看法是:今日(
2010年代)新加坡社会和1980年代大有不同;这30年来,国际局势和新加坡社会结构都
发生巨变,不能再以当年华社面对的困境,来分析今日的局面。在今日的新加坡,华语
华文根基未绝,生机犹在,正可走出谷底,争取再生的契机。
以下是我的几点分析。
首先让数据说话。
由1980年到2010年新加坡共有四次人口普查,其中包括一项“主要家庭用语”的资料。
我们整理了自1979年“讲华语运动”开始以来,30年间华族家庭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
几个主要语言的起落兴衰。
由附表统计可知,以方言为主要家庭用语的华族家庭,由1980年76.2%跌落到2010年的
19.2%。讲英语的华族家庭,则由1980的10.2%增长到2010年的32.6%。让人觉得意外的
是,一般人并不看好的华语家庭,从1980年的13.1%增加到2010年的47.7%,“涨幅”竟
达34.6个百分点,远超过英语的22.4个百分点。
许多人看到以上的统计资料,总要半信半疑地问“真的吗?”因为这和一般人的“常识
”理解相差甚远。最常听到的反应是:“我认识的朋友里面,和小孩都讲一口蹩脚英语
。”“你到公共场合里去听听,一些年轻家庭都讲英语。”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
主要家庭用语”是个统计概念。新加坡一般家庭都是多种语言并用,调查人员登记的是
家庭成员使用“最多”的语言。因之,以华语为主要用语的家庭,也会用到英语或方言
;同样的,以英语为主要用语的家庭,也常可以听到华语和方言。就是和子女讲“蹩脚
英语”的父母,家庭主要用语未必是英语。不论如何解读,由当前的统计数字看来,虽
不敢说情势一片大好,实在无法得出华语大江东去的结论。
由基本层面看来,当今影响华语和华文的学习,最重要的因素该是中国崛起,华文的地
位和功能为世界公认,华文的学习正方兴未艾。在新加坡,固然有些自觉身受华文之苦
的家长和子女,视华文华语为毒蛇猛兽,但是我们也发觉到有更多的家长,注意到华语
的重要性,将幼龄子女送到双语幼儿园,学习双语。对于“逢华必反”的前者,我抱乐
观态度;他们现在或许无法体会华文的重要,将来早晚有一天会豁然开朗。我期望他们
会重新拥抱华语华文,到那时候,今日他们“被逼”学习华文的点点滴滴,都会成为他
们学习华语华文的基础。我深信,华文老师的泪水是不会白流的。
新生代维护华语地位
华文和中国崛起,对当今有强烈“反华语”倾向的家长儿童而言,也许太遥远了一些。
更直接而且会“潜移默化”的,是来自大中华文化圈的大众文化,包括电影、电视剧、
电视节目,以及流行歌曲等。
大中华文化圈结合两岸三地的流行文化,近年来以整合之势,呈现文化中华的软实力。
新加坡身处大中华文化圈的边缘,是文化圈的一分子。华语电影、电视剧、电视综艺节
目、流行歌曲、卡拉OK,在新加坡广为流行,深具渗透力。新加坡歌手孙燕姿被接纳为
“小天后”,还以独特的印度和马来音乐舞蹈背景,建立自己风格,游唱两岸三地;陈
哲艺的《爸妈不在家》,荣获今年金马奖六项提名;作家英培安文学作品屡受肯定。新
加坡在大中华文化圈中,并不缺席,值得欣慰。
70年代80年代的新加坡,华校生和英校生壁垒分明,缺乏沟通。经过30年的 双语教育
,今天年轻的一代,已经没有纯粹的华校生和英校生之别。虽然双语教育是以英语为主
,“母语”为次,这个制度也培养出一批双语兼通的“精华”。这些新生代(精通华语
的)“精华”,没有老一代华校生的包袱和情结,有足够的自信,能力和资源,争取并
维护华语地位。2010年5月的PSLE(小六会考)事件,由几位新生代“精华”发起的芳
林公园请愿运动,在两小时内得到2518个签名,要求教育部收回降低华文成绩比重的决
定。由此看来,维护华文地位的棒子,已经由双语教育下的新生代接下了。
双语教育的成果,也呈现在政治领导班子方面。在当今第四代政治“新秀”之中,不乏
精通双语,深具双文化素养的“未来之星”。依我个人有限的接触,几位部长如王瑞杰
、陈振声、傅海燕,以及不久前荣升新职的杨莉明、沈颖、刘燕玲等,都深具双语双文
化素养,比之第一代第二代领导层,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领导层
会以更通澈的视野,处理语言和文化课题。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人口结构的变化。
这30年间,新加坡人口由1980年的240万,增加到1990年300万,2000年400万,2010年
500万,到今日的540万。这30年间,增加了300万人口,其中绝大多数是新移民,或是
短期居留的外来人口。这其中,又以来自中国的第一代移民占多数。这个重要的新族群
,对华文华语的维护和推动,以及华族文化资源的提升,都将发挥积极的贡献。在这一
两世代内,华语将继续是这批新移民家庭的母语。
除了来自中国的新移民之外,还有数十万新移民来自世界各地,各有各的语言和文化背
景,未必都是英语挂帅。新加坡仍然会是个多元多语的社会,不会成为一个纯讲英语的
单语社会。
由以上分析看来,今日华语华文固然还是举步维艰,但是相对于30年前在谷底的挣扎,
现在可说已走过最黑暗坎坷的一段路。走到如今,我们没有理由悲观沮丧,我们需要有
心人共同努力开创新局面,一探前程风光。路,未必是平坦的;路,是人走出来的。多
年前,老友林任君就说过:不信东风唤不回;今天我要回应:来日风光犹可期。
愿与诸君共勉之。
作者是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终身荣誉教授;新跃大学新跃中华学术中心
主任
S*****n
发帖数: 766
2
没看这个,先看了这个
=====================================================
坦白说,这篇学术文章的视角略嫌狭隘,论点以偏概全,解决不到华文在新加坡真正
面临的危机。
换言之,郭教授这篇文章说了等于没说,充其量就是分点糖果给那些吵闹的“华文直
升机”(Chinese Helicopter)闭闭嘴减少噪音罢了,华文的前景依然危在旦夕。
=====================================================
如今的教授,在哪里,都逃不了御用的嫌疑

【在 f**********r 的大作中提到】
: 郭振羽
: 2013年10月12日
: |
: 自1980年老南大并入新加坡大学,1987年传统华校走入历史,新加坡华社弥漫一片悲沧
: 情怀。尽管年复一年讲华语运动不断,却止不住华文水平日益低落的趋势,不免感叹大
: 江东去,兴起“孤臣无力可回天”的无奈。
: 这种伤感和忧虑,反应了华社人士“集体的焦虑”(collective anxiety),是一个群
: 体面对外来威胁的自然反应,有助于群体采取适当行动,以加强自身的抗御力,消减外
: 来的威胁。如此看来,焦虑和关切是正常的,也是健康的。但是,如果在这“危急存亡
: 之秋”,我们只能悲情伤感,哀叹大江东去,或是以情绪性反应,发泄心中闷气,那实

S*****n
发帖数: 766
3
另外,我觉得新加坡的华文教育很成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只知道扣字词,不懂得教育孩子欣赏美文,奇文
就如陶潜所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举个例子,选词填空
年轮是树木年龄的____(记录,记载)
年轮是树木生命的____(记录,记载)
当然,想一想,凭语感,大致还可以选出来的,但是浸淫了多少年的结果啊
难怪新加坡学生大多讨厌华文,这不是折磨人么,也有意义吗
在中国,这样做,或许还能理解,从小到大语文或汉语都是绝对主科
而新加坡,华语纯粹是为了应试,PSLE,O level,A level而已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没看这个,先看了这个
: =====================================================
: 坦白说,这篇学术文章的视角略嫌狭隘,论点以偏概全,解决不到华文在新加坡真正
: 面临的危机。
: 换言之,郭教授这篇文章说了等于没说,充其量就是分点糖果给那些吵闹的“华文直
: 升机”(Chinese Helicopter)闭闭嘴减少噪音罢了,华文的前景依然危在旦夕。
: =====================================================
: 如今的教授,在哪里,都逃不了御用的嫌疑

u*******a
发帖数: 414
4
语言只是文化的载体。没文化了,只认识字没有太大意思。
e***y
发帖数: 1198
5
文字不等于文化啊
a****k
发帖数: 3457
6
新加坡的华语不管我的事
h*******r
发帖数: 1083
7
如果你的孩子在英文考试里面,抱怨下面的二选一题太难
Tree rings are the (record/narrative) of the age of a tree
Tree rings are the (record/narrative) of the life of a tree
你会说什么?你会说:程度太差,赶快补习!还是说,不要“扣字词”,只要能“欣赏
美文,奇文”就行,还要效法陶潜“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所以说,中文(或者说华文)是要下苦功夫,笨功夫的。语言环境差了,更要笨鸟先飞
,一味逃避,顾左右而言其他是不行的。英文要背单词,辨析词义,中文也要。父母老
师不严格要求,孩子能学好才怪。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另外,我觉得新加坡的华文教育很成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只知道扣字词,不懂得教育孩子欣赏美文,奇文
: 就如陶潜所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举个例子,选词填空
: 年轮是树木年龄的____(记录,记载)
: 年轮是树木生命的____(记录,记载)
: 当然,想一想,凭语感,大致还可以选出来的,但是浸淫了多少年的结果啊
: 难怪新加坡学生大多讨厌华文,这不是折磨人么,也有意义吗
: 在中国,这样做,或许还能理解,从小到大语文或汉语都是绝对主科
: 而新加坡,华语纯粹是为了应试,PSLE,O level,A level而已

S*****n
发帖数: 766
8
哇,居然搬出英文来了
话说回来,既然你这么说,我只能说我中英文都不过关了
记录是record无争议,记载是narrative,那我只能无语了

【在 h*******r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你的孩子在英文考试里面,抱怨下面的二选一题太难
: Tree rings are the (record/narrative) of the age of a tree
: Tree rings are the (record/narrative) of the life of a tree
: 你会说什么?你会说:程度太差,赶快补习!还是说,不要“扣字词”,只要能“欣赏
: 美文,奇文”就行,还要效法陶潜“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所以说,中文(或者说华文)是要下苦功夫,笨功夫的。语言环境差了,更要笨鸟先飞
: ,一味逃避,顾左右而言其他是不行的。英文要背单词,辨析词义,中文也要。父母老
: 师不严格要求,孩子能学好才怪。

h*******r
发帖数: 1083
9
我英文也不好,所以想抛砖引玉来补习么。记载的英文是啥?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哇,居然搬出英文来了
: 话说回来,既然你这么说,我只能说我中英文都不过关了
: 记录是record无争议,记载是narrative,那我只能无语了

S*****n
发帖数: 766
10
不知道,所以选记录/记载也要费思量啊
做汉译英,有一个好处,能够让人更好的理解汉字及其含义
汉语有个特色,无所谓好坏,就是以同义词来释义,这也意味着此类词语,大同小异
而以纤小差异的词语,来选词填空,真是强人所难啊
当然,这里有个问题,母语和外语
我有儿子,显然母语是汉语,所以你的英文题目,我儿不会,也正常
如果说,新加坡华族学习汉语,以之为外语的,显然这么考试,是本末倒置的
而问题的吊诡之处,这不想学的汉语,居然是所谓的“母语”(存疑)
那真是左右为难,这是大问题啊,多少能人才俊都在讨论,而没有良策
一如上面的网友所言,新加坡人的华语问题,关我鸟事
显然也不关我事,关不关我儿孙的事,显然管不了这么久,那就懒得再讨论了

【在 h*******r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英文也不好,所以想抛砖引玉来补习么。记载的英文是啥?
h*******r
发帖数: 1083
11
这不是汉语的特点,只是通用的汉语辞典的特点。英语的《韦氏字典》也有这个特点,
不过英语字典种类很多,有些常用字典,比如《牛津袖珍》,就注意避免同义词循环解
释。
“我有儿子,显然母语是汉语,所以你的英文题目,我儿不会,也正常”
难得你这么淡定。是不是你已经比较有把握你儿子以后事业发展在中国,或者其他非英
语国家?如果我有儿子,并且觉得他八成在新加坡发展,就没这么淡定。新加坡把英语
当成第一语言,我不想让我儿子跟我一样做为半文盲讨生活。(我的英语水平可能比文
盲好些,算半文盲吧。)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不知道,所以选记录/记载也要费思量啊
: 做汉译英,有一个好处,能够让人更好的理解汉字及其含义
: 汉语有个特色,无所谓好坏,就是以同义词来释义,这也意味着此类词语,大同小异
: 而以纤小差异的词语,来选词填空,真是强人所难啊
: 当然,这里有个问题,母语和外语
: 我有儿子,显然母语是汉语,所以你的英文题目,我儿不会,也正常
: 如果说,新加坡华族学习汉语,以之为外语的,显然这么考试,是本末倒置的
: 而问题的吊诡之处,这不想学的汉语,居然是所谓的“母语”(存疑)
: 那真是左右为难,这是大问题啊,多少能人才俊都在讨论,而没有良策
: 一如上面的网友所言,新加坡人的华语问题,关我鸟事

a****k
发帖数: 3457
12
我的意思是,新加坡的华文已经走向衰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是外人还是新加
坡华人操心和呼吁,都是无济于事的。
现在的学校教授的华语仅仅是停留在扫盲水平,会讲,会看就行了,不再是一种文化的
传承,而是应试PSLE,O level,A level,将来恐怕也要逐步取消。
如果有孩子在新加坡,想要保持华文水平,学校的东西显然不够。华文既然是一种文化
,就不要拘泥于读书写字,还有许多以华文为载体的文化艺术,如歌曲,评书,相声,
电视剧,戏剧等等。
举个例子,如果你经常和孩子谈起梁山好汉108将,还有一吕二赵三典韦, 四关五马六
张飞。保准你的孩子会有兴趣关于水浒三国的所有文化艺术。这样不比在学校学得好吗
?我是在家经常听评书,相声和看国产电视剧。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不知道,所以选记录/记载也要费思量啊
: 做汉译英,有一个好处,能够让人更好的理解汉字及其含义
: 汉语有个特色,无所谓好坏,就是以同义词来释义,这也意味着此类词语,大同小异
: 而以纤小差异的词语,来选词填空,真是强人所难啊
: 当然,这里有个问题,母语和外语
: 我有儿子,显然母语是汉语,所以你的英文题目,我儿不会,也正常
: 如果说,新加坡华族学习汉语,以之为外语的,显然这么考试,是本末倒置的
: 而问题的吊诡之处,这不想学的汉语,居然是所谓的“母语”(存疑)
: 那真是左右为难,这是大问题啊,多少能人才俊都在讨论,而没有良策
: 一如上面的网友所言,新加坡人的华语问题,关我鸟事

S*****n
发帖数: 766
13
国人家庭应该会讲这些传统故事啊
西游,水浒,三国等等,都有讲给孩子听,最近在讲杨家将
三字经,千字文,唐诗也断断续续在背诵
至于红楼,孩子太小,显然不适合

【在 a****k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的意思是,新加坡的华文已经走向衰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是外人还是新加
: 坡华人操心和呼吁,都是无济于事的。
: 现在的学校教授的华语仅仅是停留在扫盲水平,会讲,会看就行了,不再是一种文化的
: 传承,而是应试PSLE,O level,A level,将来恐怕也要逐步取消。
: 如果有孩子在新加坡,想要保持华文水平,学校的东西显然不够。华文既然是一种文化
: ,就不要拘泥于读书写字,还有许多以华文为载体的文化艺术,如歌曲,评书,相声,
: 电视剧,戏剧等等。
: 举个例子,如果你经常和孩子谈起梁山好汉108将,还有一吕二赵三典韦, 四关五马六
: 张飞。保准你的孩子会有兴趣关于水浒三国的所有文化艺术。这样不比在学校学得好吗
: ?我是在家经常听评书,相声和看国产电视剧。

1 (共1页)
进入Singapor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11月30日 华族室内乐讲座: 让我们重新认识——阮别再自欺欺人说我们有双语优势了
独特的新加坡新加坡双语并用华文教学法已融入国立教育课程
推荐康生医院的华语产前辅导课程一个外国教师对本地双语教育的观感zaobao
谈谈我对新加坡小学教育的想法双语已不是优势-谢仲贤
新加坡华族儿童用华语频率下降 语言环境是主因(图)小学同学来了----好心塞,心情略烦躁,被打击到了
“母文化认同畏惧症”请问孩子在新加坡接受好的教育难不难?
李光耀对华文教育的认识不如一个中二学生生孩子
(zaobao)期望与现实新加坡首个种族和谐调查:六成人接受和华族通婚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华文话题: 华语话题: 新加坡话题: 家庭话题: 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