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k 发帖数: 35 | 1 (一)- 初读张爱玲
第一次接触张爱玲的小说,是在大二的时候。有一次我去上课去早了,在教室里掏出本
小说看。一个熟识的同学坐到我边上,问我读什么书。我那时在看一本所谓的世界名著
,经常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感慨道:“好像也看不出什么特别好的。”同学问:“你有
没有读过张爱玲的书?”那时我孤陋寡闻得很,都没有听说过张爱玲。同学极力向我推
荐张爱玲,认为她是中国当代最好的作家,她的作品胜过很多名著。同学是粗旷的东北
男生,如此痴迷地崇拜一个女作家,令我觉得诡秘又好奇,很快去图书馆借了张爱玲的
书。
借的书大概是文革时期或者文革刚结束时出版的,附着满是阶级论调的前言与书评。书
评极力褒扬《金锁记》,认为是张爱玲的最佳作品。《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
》有些小资产阶级情调。书评认为张的长篇《十八春》后半部分写的不好,解放后的内
容不够积极,《十八春》在曼桢与世均重逢时就结束了。其实我最喜欢的却是《十八春
》,那么回肠荡气的爱情,那么遗憾无奈的人生。张把曼桢与世均的交往过程写得细腻
琐碎又不乏浪漫。我一直记得曼桢去叔惠家,世均心慌意乱盖错热水瓶盖的细节,觉得
这个细节写得极妙。虽然只读过《十八春》一遍,我对书中的很多细节都记得非常清楚
。后来看电影《半生缘》时,看到一些情节,都能想起书中的句子。
那时看张爱玲着了迷,把能找到的她的文章都读了,只遗憾张没有写更多的东西。不久
就传来了张爱玲在美国去世的消息,扼腕叹息。 |
L*****e 发帖数: 8347 | 2 嗯,楼主70年代中生人。。。
等下文。。。
【在 g*****k 的大作中提到】 : (一)- 初读张爱玲 : 第一次接触张爱玲的小说,是在大二的时候。有一次我去上课去早了,在教室里掏出本 : 小说看。一个熟识的同学坐到我边上,问我读什么书。我那时在看一本所谓的世界名著 : ,经常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感慨道:“好像也看不出什么特别好的。”同学问:“你有 : 没有读过张爱玲的书?”那时我孤陋寡闻得很,都没有听说过张爱玲。同学极力向我推 : 荐张爱玲,认为她是中国当代最好的作家,她的作品胜过很多名著。同学是粗旷的东北 : 男生,如此痴迷地崇拜一个女作家,令我觉得诡秘又好奇,很快去图书馆借了张爱玲的 : 书。 : 借的书大概是文革时期或者文革刚结束时出版的,附着满是阶级论调的前言与书评。书 : 评极力褒扬《金锁记》,认为是张爱玲的最佳作品。《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
|
g***y 发帖数: 2942 | 3 co等.....
【在 g*****k 的大作中提到】 : (一)- 初读张爱玲 : 第一次接触张爱玲的小说,是在大二的时候。有一次我去上课去早了,在教室里掏出本 : 小说看。一个熟识的同学坐到我边上,问我读什么书。我那时在看一本所谓的世界名著 : ,经常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感慨道:“好像也看不出什么特别好的。”同学问:“你有 : 没有读过张爱玲的书?”那时我孤陋寡闻得很,都没有听说过张爱玲。同学极力向我推 : 荐张爱玲,认为她是中国当代最好的作家,她的作品胜过很多名著。同学是粗旷的东北 : 男生,如此痴迷地崇拜一个女作家,令我觉得诡秘又好奇,很快去图书馆借了张爱玲的 : 书。 : 借的书大概是文革时期或者文革刚结束时出版的,附着满是阶级论调的前言与书评。书 : 评极力褒扬《金锁记》,认为是张爱玲的最佳作品。《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
|
g*****k 发帖数: 35 | 4 张迷看张(二)- 重读张爱玲
今年夏天有些空,开始读小说。有一次在图书馆找不到好书,拎了一本《张爱玲全集》
回来,于是又一次重新跌到张营造的那个苍凉,冷漠,华丽的世界里去。都是读过的文
章,却仍然读得爱不释手,忘了时间与空间。大二时读张爱玲,自己有大把的未来,简
单,快乐,激昂,迷恋于她的文字,不能体会她文中的苍凉。现在读张爱玲,有心有戚
戚的感觉。
张爱玲的文章,是在悲凉的底子上抹上欢乐的几笔。象荒漠中的一丛鲜花,无边的寥落
里衬出短暂的绚烂,让你饮鸩止渴,欲罢不能。我从她的文章中领会到的是,生活是无
奈的,但若细细找寻,亦能寻出一些精彩来。
张爱玲家世显赫。但显赫的家庭背景下,张爱玲经历的是家道中落,大家庭分崩离析,
加上父母离异。张爱玲的眼中,父亲是顽固守旧的,母亲是风流自私的,她并没有得到
多少家庭的爱。她的唯一的一次轰轰烈烈的爱情,很快以胡兰成的花心与背叛告终。这
样的人世,张爱玲看去当然是灰色的无奈的。然而正如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
所说“正因为不能称心如意,人生才有意思”,人生是这样的有意思,让张爱玲贪恋不
已,于是就在荒漠中开出了一丛丛鲜花。 |
g***y 发帖数: 2942 | 5 赞!那你看了小团圆了吗?
【在 g*****k 的大作中提到】 : 张迷看张(二)- 重读张爱玲 : 今年夏天有些空,开始读小说。有一次在图书馆找不到好书,拎了一本《张爱玲全集》 : 回来,于是又一次重新跌到张营造的那个苍凉,冷漠,华丽的世界里去。都是读过的文 : 章,却仍然读得爱不释手,忘了时间与空间。大二时读张爱玲,自己有大把的未来,简 : 单,快乐,激昂,迷恋于她的文字,不能体会她文中的苍凉。现在读张爱玲,有心有戚 : 戚的感觉。 : 张爱玲的文章,是在悲凉的底子上抹上欢乐的几笔。象荒漠中的一丛鲜花,无边的寥落 : 里衬出短暂的绚烂,让你饮鸩止渴,欲罢不能。我从她的文章中领会到的是,生活是无 : 奈的,但若细细找寻,亦能寻出一些精彩来。 : 张爱玲家世显赫。但显赫的家庭背景下,张爱玲经历的是家道中落,大家庭分崩离析,
|
L*****e 发帖数: 8347 | 6 反正楼主大二时应该是没看过,现在不知道。。。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赞!那你看了小团圆了吗?
|
g*****k 发帖数: 35 | |
l*******u 发帖数: 12906 | 8 嗯张爱玲的书情节一般
都是别人写烂的东西(其实人类的主题就两个,没法不烂)
但是文字不错
躺在床上看看
然后感慨几句
挺好
【在 g*****k 的大作中提到】 : 张迷看张(二)- 重读张爱玲 : 今年夏天有些空,开始读小说。有一次在图书馆找不到好书,拎了一本《张爱玲全集》 : 回来,于是又一次重新跌到张营造的那个苍凉,冷漠,华丽的世界里去。都是读过的文 : 章,却仍然读得爱不释手,忘了时间与空间。大二时读张爱玲,自己有大把的未来,简 : 单,快乐,激昂,迷恋于她的文字,不能体会她文中的苍凉。现在读张爱玲,有心有戚 : 戚的感觉。 : 张爱玲的文章,是在悲凉的底子上抹上欢乐的几笔。象荒漠中的一丛鲜花,无边的寥落 : 里衬出短暂的绚烂,让你饮鸩止渴,欲罢不能。我从她的文章中领会到的是,生活是无 : 奈的,但若细细找寻,亦能寻出一些精彩来。 : 张爱玲家世显赫。但显赫的家庭背景下,张爱玲经历的是家道中落,大家庭分崩离析,
|
w****a 发帖数: 2049 | 9 你们没有人喜欢《沉香屑·第一炉香》吗? 我最喜欢这篇.
我也是大学时候看的.看得很感伤的说. |
z********o 发帖数: 4284 | |
|
|
l*******u 发帖数: 12906 | 11 就算9x的wine
现在还有点俗
再过十年就不错了
【在 z********o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还以为张学友张信哲什么的
|
l****n 发帖数: 6896 | 12 多年前为了骗女生,假装有气质,曾经立志苦读张的书(还有红楼梦),实在看不下去
!张给我的感觉就是文字碎碎锁锁,小鼻子小眼睛。(要挨砖头了,我躲!) |
l*******u 发帖数: 12906 | 13 这就是你总离婚的原因
好好读读张矮羚
把妹把大妈随便
而且木有麻烦
不用花钱
不用离婚
【在 l****n 的大作中提到】 : 多年前为了骗女生,假装有气质,曾经立志苦读张的书(还有红楼梦),实在看不下去 : !张给我的感觉就是文字碎碎锁锁,小鼻子小眼睛。(要挨砖头了,我躲!)
|
l****n 发帖数: 6896 | 14 马德,你早讲嘛,害我前阵子费老大劲找什么月唐演义这种小人书。好好好,现在再来
读还来得及!
【在 l*******u 的大作中提到】 : 这就是你总离婚的原因 : 好好读读张矮羚 : 把妹把大妈随便 : 而且木有麻烦 : 不用花钱 : 不用离婚
|
a****0 发帖数: 509 | 15 张的小说好看,但是把人性的阴暗面揭露得一览无余,看了之后挺低落的,所以现在不
大看了。 |
l****n 发帖数: 6896 | 16 真的,不是乱讲的,一瓶花都可以写上好几段,谁看得下去?有没有人读过亚当斯密的
国富论?一个英文句子整整一页长!就是那种味道!
【在 l****n 的大作中提到】 : 多年前为了骗女生,假装有气质,曾经立志苦读张的书(还有红楼梦),实在看不下去 : !张给我的感觉就是文字碎碎锁锁,小鼻子小眼睛。(要挨砖头了,我躲!)
|
l*******u 发帖数: 12906 | 17 看来你的第三次离婚可以避免了
【在 l****n 的大作中提到】 : 马德,你早讲嘛,害我前阵子费老大劲找什么月唐演义这种小人书。好好好,现在再来 : 读还来得及!
|
l*******u 发帖数: 12906 | 18 那要是翻译成德语就更加惊心动魄了
【在 l****n 的大作中提到】 : 真的,不是乱讲的,一瓶花都可以写上好几段,谁看得下去?有没有人读过亚当斯密的 : 国富论?一个英文句子整整一页长!就是那种味道!
|
i*****g 发帖数: 6926 | 19 您串贴了。。。
看来你的第三次离婚可以避免了
【在 l*******u 的大作中提到】 : 看来你的第三次离婚可以避免了
|
l*******u 发帖数: 12906 | 20 她的书是给男银看的
【在 a****0 的大作中提到】 : 张的小说好看,但是把人性的阴暗面揭露得一览无余,看了之后挺低落的,所以现在不 : 大看了。
|
|
|
l*******u 发帖数: 12906 | 21 为了帮助真大叔避免离婚的悲剧
【在 i*****g 的大作中提到】 : 您串贴了。。。 : : 看来你的第三次离婚可以避免了
|
g*****k 发帖数: 35 | 22 张迷看张(三)-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
张爱玲自幼饱览群书,融贯中西,见识眼界明显高于常人。她又是个写作的天才。依我
之见,作家有三类。一类是后天培养的,这些人读过中文系,然后码字。一类是生来会
写的,比如韩寒,王安忆,苏青。还有极少的一类是天才。他们不光生来会写,文笔极
好,他们看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极强,不需要事事体验就能参透人生。他们具感性
又具理性,有文人情怀又有智慧和悟性。第二类出奇葩,第三类出大师。当然,这些人
最好博览群书,便可广征博引,谈笑风生。
张爱玲的散文随笔中,炎樱,姑姑,母亲,苏青,都是熠熠生辉的女子。处于这些不凡
的女子中,张爱玲却爱写一些小女子小人物。她的小说中,流苏,曹七巧,霓喜,烟鹂
,敦凤都是世俗的。张爱玲在《我看苏青》中提到,苏青这样问过她:“怎么你小说里
从来没有一个人像我的?我一直留心着,总找不到。”张爱玲写道 -
“眼中所见,有些天资很高的人,分明在哪里走错了一步,后来怎么样也不行了,因为
整个的人生态度的关系,就坏也坏得鬼鬼祟祟。有的也不是坏,只是没出息,不干净,
不愉快。我书里多的是这等人,因为他们最能够代表现社会的空气,同时也比较容易写
。从前人说‘画鬼怪易,画人物难’,似乎倒是圣贤豪杰恶魔妖妇之类的奇迹比较普通
入容易表现,但那是写实工夫深浅的问题。写实工夫进步到托尔斯泰那样的程度,他的
小说里却是一班小人物写得最成功,伟大的中心人物总来得模糊,隐隐地有不足的感觉
。次一等的作家更不必说了,总把他们的好人写得最坏。所以我想,还是慢慢地一步一
步来罢,等我多一点自信再尝试。”
似乎小人物与俗人好写,她才去写。其实张爱玲有她的理想人物,依我之见,《十八春
》中的曼桢与《赤地之恋》中的黄绢可以算是。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提到,他与张
爱玲恋爱时张在写一本长篇小说,小说里的女主人公有张自己的影子,我估计是曼桢。
张爱玲七十年代写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女主人公九莉是以张自己为原型的。九莉
与曼桢,黄绢有些共同点,都是清丽,脱俗,隐忍,坚贞,善解人意。对于爱情,她们
向往纯粹的爱情,一旦爱上就热烈坚定,一反她们恬淡的性格。也许这些人物是张爱玲
对自己的注解。但胡兰成笔下的张爱玲,以及别人印象中的张爱玲,要聪明许多,自私
许多,远不是那么单纯可爱的。张爱玲在散文随笔中也自贬自己世俗。于是经常有人评
价张爱玲的恶俗。其实我觉得张爱玲自视甚高,她虽然甘于写自己的俗,骨子里她认为
自己是旷世才女,出类拔萃,自贬一些无碍的。张爱玲笔下的九莉,敏感自尊,情感细
腻,与俗气是不沾边的,如果不是她真实的自己,也是她理想中的自己了。
张爱玲理想中的男性人物呢,我看遍张爱玲的文章,却找不出一个来。范柳原,三叔,
振保,易先生,都是冷漠自私的。《十八春》中的世钧算是比较正面的人物了。但世钧
懦弱,多疑,随波逐流,与曼桢热烈坚定的爱比起来,世钧的爱逊色很多,远不是张爱
玲的理想。《赤地之恋》中的刘荃后来也很辜负了黄绢的爱。我想张爱玲是对爱灰心了
,小说里都是无真心的负心的花心的男人。恋上他们的女人总是结果悲惨。
然而张爱玲如此眷恋着这个人世。她活到七十四岁。活着的时候孤芳自赏,死的时候冷
冷清清。她死后人们重新回望她的文章,只觉得满目的璀璨,绚烂夺目。 |
L*****e 发帖数: 8347 | 23 渐入佳境,还有么?
【在 g*****k 的大作中提到】 : 张迷看张(三)-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 : 张爱玲自幼饱览群书,融贯中西,见识眼界明显高于常人。她又是个写作的天才。依我 : 之见,作家有三类。一类是后天培养的,这些人读过中文系,然后码字。一类是生来会 : 写的,比如韩寒,王安忆,苏青。还有极少的一类是天才。他们不光生来会写,文笔极 : 好,他们看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极强,不需要事事体验就能参透人生。他们具感性 : 又具理性,有文人情怀又有智慧和悟性。第二类出奇葩,第三类出大师。当然,这些人 : 最好博览群书,便可广征博引,谈笑风生。 : 张爱玲的散文随笔中,炎樱,姑姑,母亲,苏青,都是熠熠生辉的女子。处于这些不凡 : 的女子中,张爱玲却爱写一些小女子小人物。她的小说中,流苏,曹七巧,霓喜,烟鹂 : ,敦凤都是世俗的。张爱玲在《我看苏青》中提到,苏青这样问过她:“怎么你小说里
|
g*****k 发帖数: 35 | 24 写好了下一篇政治的,一会儿贴上来。
还想写一篇胡张恋的,但这个题材太烂了,有些感触,写不好就不贴了。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渐入佳境,还有么?
|
g*****k 发帖数: 35 | 25 张迷看张(四)- 女人,文学,政治
张爱玲早期的作品是不问政治的。虽然她经常被人称为“汉奸文人”,但我不觉得她亲
日。
人们从她的文字中捕捉一些对日本的溢美之辞,找到了《忘不了的画》中的“日本对于
训练十分重视,而艺妓,因为训练得格外彻底,所以格外接近女性的美善的标准。”《
双声》中的“同西洋同中国现代的文明比起来,我还是情愿日本的文明的。”如果放在
上下文中读,理解会客观一些。有人把她名列“大东亚文学者大会”邀请名单作为罪证
之一,但是,“1945年日本即将投降之际,上海召开‘大东亚文学者大会’,通报上列
出张爱玲的名字,她马上表明了拒绝的态度。”(注1)。人们认为张爱玲亲日,恐怕
与胡兰成有脱不了的干系。
较张爱玲亲日,我觉得说她亲英美更真实些。张爱玲母亲与姑姑曾留学美国。因为母亲
陌生朦胧的缘故,张爱玲从小对母亲怀着深深的崇拜,觉得母亲一边的都是好的。张爱
玲自己又在上海的教会中学和香港大学就读过,会一口流利的英文,深谙英美文学。从
《小团圆》里看,张爱玲考取了伦敦大学,因为战事未能如愿,辗转到了英殖民地下的
香港大学就读。五十年代,张爱玲从大陆去香港作短暂逗留,便去了美国,后来与美国
人赖雅结婚,1995年在美国去世。张爱玲对英美的态度要比对日本的亲善许多。
张爱玲五十年代的几篇小说,一反以前的风格,政治倾向明显起来。1950年发表的《小
艾》,写尽了小艾在旧社会所受的欺凌,然后到了新社会,“医院真的是为人民服务了
”。结尾张爱玲写道:“将来他长大的时候,不知道是怎样一个幸福的世界,要是听见
他母亲从前悲惨的遭遇,简直不大能想象了吧?”1951年出版的《十八春》,解放后的
部分也写得具有积极意义。然而,1954年张爱玲在香港发表的《秧歌》和《赤地之恋》
,却明显地表现了反共立场。
《赤地之恋》共三部分,分别写了解放时期的农村土改,上海的三反运动,朝鲜的抗美
援朝战争。就象网上一篇书评中说的,《赤地之恋》的前三分之二是可读的,后面的朝
鲜战争写得比较牵强。主人公最后对中国大陆充满了仇恨。我很震惊张爱玲会把结尾写
成这个样子。张爱玲小说的结尾,爱也好,恨也好,总是无奈,总是顺应时势,主人公
很少去反抗去争取。有评论说《赤地之恋》“张爱玲本人也承认是在美国驻香港新闻处
的‘授权下 ’写的,连‘故事大纲’都被拟定,写作时还有他人参与”(注2),不知
是真是假。从文学成就上来讲,《赤》结构松散,情节有些不符逻辑。我读了是比较失
望的。
《秧歌》的文学价值却要高很多。胡适读了《秧歌》之后,肯定了张爱玲自己说的“有
一点接近平淡而近自然的境界”。因为反共的原因,《秧歌》本身的故事经常被忽略。
其实《秧歌》写得相当不错。整部书结构紧凑,前面铺垫,最后高潮迭起,通读下来,
一气呵成。《秧歌》中,张爱玲走出了她一贯的小资路线,视野转向中国的农村。有人
说她没有体验过农村的生活,写得不符事实,但通篇小说还是透出了浓浓的乡土气息。
人物的塑造也很成功。小说中的人物,没有一个绝对好绝对坏,但就象是身边的人物,
简单又有一点复杂。这些人物掺在一起,因为大环境和人性的弱点,酝酿了一出悲剧。
有意思的是,到美国后,张爱玲将她1951年发表的《十八春》做了些改动,变成《半生
缘》,于1968年在台湾《皇冠》杂志连载。在网上找到一个链接,详细比较了《十八春
》与《半生缘》的区别(注3)。叔惠到西北改成了到美国,结尾大家相聚后一起去了
东北被删掉了。可见张爱玲删除了《十八春》中迎合共产党的内容。这多少也反映了张
爱玲的思想变迁。可笑的是,我大二时看的《十八春》的版本,还认为张爱玲写解放后
的内容迎合得不够,只取了《半生缘》的结尾。
有人说张爱玲毕竟是女人,对政治不敏感。我却认为,张爱玲的政治嗅觉是很敏锐的。
从不写政治的她,在《小艾》与《十八春》的结尾以温暖的笔调写新社会,一改前面冷
酷凄凉的风格。如果要写新旧社会的对比,那么后面的篇幅应该占很多。然而两本小说
的主题都是女人的悲哀的青春,最后加上一个温暖的结局,读来总觉得牵强。我不认为
张爱玲出自内心去讴歌新中国,这从她后来回忆那时准备离开大陆,什么书都没带怕走
不脱可以看出,她实际上对新中国忌讳莫深,铁了心要逃离之的。到了香港后,张爱玲
小说的政治倾向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我有点相信《赤地之恋》有“授权”的说法。
读《赤地之恋》的结尾的时候,我感到作者对大陆有着刻骨的仇恨。张爱玲1949年后在
大陆的两年,没有遭受什么冲击,那么她对大陆顶多感到失望,反感,但不是仇恨。这
就是文学的悲哀。文学本该游离政治于之外,伟大的作品常常是客观地写社会,深入地
写人性。但文学家是人,有人便有政治。一旦迎合政治或受控于政治,文学就走了样。
张爱玲一方面清风傲骨,孤芳自赏,一方面也很会审时度势,明哲保身。这是她的雅与
俗,雅到极致,俗到极致。
然而张爱玲是犀利的,洞察人世的。她1954年在《赤地之恋》中写道:”这些人都是在
时代的轮齿缝里偷生的人,...。眼前他们不过生活苦些,还是可以容许他们照常过日
子,可以在人生味中得到一点安慰。像土地改革那样巨大的变动还没有临到他们身上。
迟早要轮到他们的,他们现在只是偷生。但是虽然是偷来的,究竟是真实的人生。”读
到这里我心中一震,这仿佛是文革的预言。于是她逃离大陆到了香港,香港离大陆太近
,她又远涉重洋到了美国。
同为上海滩女作家中的“双璧”,相比于张爱玲,苏青对政治真是糊涂得可以。她留在
大陆,饱受历次政治运动的迫害,晚年贫病交加,吐血而死。苏青在致老友的最后一封
信中说:“成天卧床,什么也吃不下,改请中医,出诊上门每次收费一元,不能报销,
我病很苦,只求早死,死了什么人也不通知。”(注4)信中透尽世态炎凉。张爱玲死
得冷冷清清,因为她是孤傲冷僻的。苏青死得冷冷清清,她却是那么直爽热闹活泼的一
个人!
其实当时留在大陆适合丁玲,冰心那些左倾作家。张爱玲,苏青这些沦陷区成名的作家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她们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
张爱玲曾在《忆胡适之》中提到她对左派的态度:“自从一九三几年起看书,就感到左
派的压力,虽然本能的起反感,而且像一切潮流一样,我永远是在外面的,但是我知道
它的影响不止于像西方的左派只限一九三○年代。”这应该是她对当时的左倾的中国的
真实感触。
注1:http://blog.sina.com.cn/u/1825340251
注2:http://news.163.com/08/1022/08/4ORJTUQM00011247.html
注3:http://www1.open.edu.cn/file_post/display/read.php?FileID=31723
注4: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7-12/20/content_7280776_3.htm |
w****a 发帖数: 2049 | 26 介果一定要顶, 字字珠玑,全市实话.
【在 l*******u 的大作中提到】 : 这就是你总离婚的原因 : 好好读读张矮羚 : 把妹把大妈随便 : 而且木有麻烦 : 不用花钱 : 不用离婚
|
G*******e 发帖数: 470 | 27 那该是张迷听张。
【在 z********o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还以为张学友张信哲什么的
|
G*******e 发帖数: 470 | 28 很不错,是不是加个感情?
【在 g*****k 的大作中提到】 : 张迷看张(四)- 女人,文学,政治 : 张爱玲早期的作品是不问政治的。虽然她经常被人称为“汉奸文人”,但我不觉得她亲 : 日。 : 人们从她的文字中捕捉一些对日本的溢美之辞,找到了《忘不了的画》中的“日本对于 : 训练十分重视,而艺妓,因为训练得格外彻底,所以格外接近女性的美善的标准。”《 : 双声》中的“同西洋同中国现代的文明比起来,我还是情愿日本的文明的。”如果放在 : 上下文中读,理解会客观一些。有人把她名列“大东亚文学者大会”邀请名单作为罪证 : 之一,但是,“1945年日本即将投降之际,上海召开‘大东亚文学者大会’,通报上列 : 出张爱玲的名字,她马上表明了拒绝的态度。”(注1)。人们认为张爱玲亲日,恐怕 : 与胡兰成有脱不了的干系。
|
c******1 发帖数: 155 | 29 文笔很好!我也是大学是看的张爱玲,当时觉得她的文字有种堕落的美。
【在 g*****k 的大作中提到】 : 张迷看张(四)- 女人,文学,政治 : 张爱玲早期的作品是不问政治的。虽然她经常被人称为“汉奸文人”,但我不觉得她亲 : 日。 : 人们从她的文字中捕捉一些对日本的溢美之辞,找到了《忘不了的画》中的“日本对于 : 训练十分重视,而艺妓,因为训练得格外彻底,所以格外接近女性的美善的标准。”《 : 双声》中的“同西洋同中国现代的文明比起来,我还是情愿日本的文明的。”如果放在 : 上下文中读,理解会客观一些。有人把她名列“大东亚文学者大会”邀请名单作为罪证 : 之一,但是,“1945年日本即将投降之际,上海召开‘大东亚文学者大会’,通报上列 : 出张爱玲的名字,她马上表明了拒绝的态度。”(注1)。人们认为张爱玲亲日,恐怕 : 与胡兰成有脱不了的干系。
|
g*****k 发帖数: 35 | 30 张迷看张(五)- 胡张之恋
因为不善交际的缘故,张爱玲的朋友很少。唯一的挚友炎樱只会一点中文,所以很少见
到从朋友的角度写她的文章。张爱玲又无子嗣,那么多研究张爱玲的探讨文章,那么多
张迷的感想,依据的原始资料主要是张爱玲自己的散文和胡兰成的《今生今世》。胡张
之恋的主要来源似乎只有《今生今世》了。
然而2009年张爱玲的《小团圆》出版了。虽然是否应该出版存在争议,但对广大张迷来
说,《小团圆》不啻是张留给众人的最好的遗物。张的许多小说中的人物在《小团圆》
都能找到原型。研究也好八卦也好,特别吸引众人的,是《小团圆》中对胡张之恋始末
的详尽描述。
关于自传,钱钟书曾在《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说:“为别人做传记也是自我表现的一
种;不妨加入自己的主见,借别人身上来发泄。反过来说,每逢作自传时,并无自己可
传,那就逞心如意的描摹理想,写到照了镜子也不认识是谁,或者一味东拉西扯的纪载
交游,传述别人的轶事。所以,你若要知道一个人的自己,你须看他为别人做的传;你
若要知道别人,你倒该看他为自己做的传。”然而一些自传体小说,我倒认为因为有小
说之名作掩护,往往是作者内心最真实的坦露。张爱玲的《小团圆》中描写的自己的成
长经历,与张爱玲的散文《私语》中的经历非常相似。《小团圆》中盛九莉的生日就是
张爱玲的生日。盛九莉与邵之雍的婚恋始末大部分都与《今生今世》中的“民国女子”
章节吻合,且相互补充。那么我便把《小团圆》中盛九莉与邵之雍之恋当作胡张之恋读
了。
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尽管有男女主人公的生花妙笔各自把它写成旷世奇恋似的,
它其实是最普遍发生的男人与女人的故事。所谓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句话适用于涉
爱未深的女子。女人初恋爱上一个情场老手,爱得衣带渐宽,爱得死去或来。待到伤痕
累累后顿悟了爱情,发现爱情只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于是女人学会了脚踏实地,学
会了现实地过日子。好像人到中年后,女人会较多地回忆过去的爱情,男人则较多地回
忆过去的女友。这让人觉得女人比男人绝情。其实女人留念的是情(精神上的),即使
对过去男友的人品嗤之以鼻。男人留念的是人(肉体上的,不一定是性),所以许多已
婚男人总对初恋女友念念不忘,经常要找寻初恋女友的消息,总要见到初恋女友变成柴
米油盐的中年大妈才善罢甘休。
我体会到张爱玲在《小团圆》中表达的就是这么一种留念。张说:“这是一个热情故事
,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迴,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其实从温州回来后张爱玲对胡兰成个人已没有什么牵挂了。张爱玲原本就是那么透彻,
那么深具领悟力的一个人!这场爱足够让她认清一个人,参透那段情。很多人认为《今
生今世》中写的张爱玲寄给落魄后的胡兰成一大笔钱,是余情未了,《小团圆》中张爱
玲道出缘由:其实是还他的钱,这与她不愿欠人情的习惯吻合(《小团圆》中写过九莉
还母亲养育之恩的钱),因此寄钱不是恋旧情,而是绝旧情。
《小团圆》中写九莉从失恋中慢慢走出来后,后来读之雍的书,看到“亦是好的”,觉
得好笑。“亦是好的”确实在《今生今世》出现很多次,没什么好的也要来这么一句。
胡兰成/之雍吸引张爱玲/九莉的是他的知识和文采,张爱玲看他的书觉得好笑的时候,
她已跳出了胡兰成的吸引力场了。他们俩在文学造诣上的高下,本来就是张爱玲远高于
胡兰成的。我想张爱玲当时坠入爱河,一是张爱玲初恋的盲目性,二是胡兰成情场老手
的脸皮之厚。比胡兰成知识渊博的大有人在,但一般的文学青年以常理出牌,没有第一
次见面就与张爱玲聊上五个小时,让人觉得相见恨晚似的。
后来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提到张爱玲在美国给他寄了一个明信片,问“手边如有《
战难和亦不易》、《文明的传统》等书(《山河岁月》除外),能否暂借数月作参考?
”胡兰成受了当时他的妻爱珍的怂恿,写信去撩张爱玲。张爱玲回信道:“你的信和书
都收到了,非常感谢。我不想写信,请你原谅。我因为实在无法找到你的旧著作参考,
所以冒失地向你借,如果使你误会,我是真的觉得抱歉。《今生今世》下卷出版的时候
,你若是不感到不快,请寄一本给我。我在这里预先道谢,不另写信了。”了断之意非
常明显。
我读的《小团圆》的版本前面附了张爱玲与宋淇夫妇有关《小团圆》出版的通信。张爱
玲在信中称胡兰成为“无赖人”,又提到“《小团圆》是写过去的事,虽然是我一直要
写的,胡兰成现在在台湾,让他更得了意,实在不犯著,所以矛盾得厉害”,提到胡兰
成时都是很不齿的口吻。所以用张在热恋时说的“可以叫张牵,或者叫张招,天涯海角
有我在牵你招你”之类的话去诓释胡张之恋的结局,就过于牵强了。
关于胡兰成,苏青在自传体小说《续结婚十年》这样写影射胡兰成的谈维明:“这是一
个十足像男人的男人,他的脾气刚强,说话率直,态度诚恳,知识丰富,又有艺术趣味
。”“他虽然长得不好看,又不肯修饰,然而却有一种令人崇拜的风度!他是个好宣传
家,当时我被他说得死心塌地的佩服他了。”然而苏青很快看透了谈维明的浅薄,毕竟
苏青的婚恋经验比张爱玲丰富多了。
读了《今生今世》后,我有点怀疑对胡兰成“其人可废,其文不可废”的说法。忘了在
哪里看到的,有人说读《今生今世》时觉得胡兰成有点甲亢。这个评论让我忍俊不禁。
对于我来说,《今生今世》过于卖弄文采,通篇都是绚丽的文字,华美的辞藻,不是我
喜欢的风格。更让我不喜欢的是胡兰成描写自己一些不近常理的做法,居然毫无愧疚之
意,有时还找出一些理由来,而理由又不能令人信服。比如在他的第一个妻子病危时,
他出去借钱,居然在寄母家里安然住了三天,回来时妻死了。杭州时寄住在同学家,同
学父母对他很好,他却去调戏同学的妹妹,被同学写信来逐出了门。他向人炫耀张爱玲
,文中极铺排地描述黑帮遗孀佘爱珍,虚荣之心溢于言表。更不用提他那些喜新不厌旧
的是是非非了。这都让我很为张爱玲叫不值。《小团圆》的出版,也算是对我这种厌恶
胡兰成的张迷的一个慰籍了。
最后提一下张爱玲的《色戒》,有人说写于一九五零年,有人说五十年代,又有说七十
年代的,应该是张爱玲对胡张之恋的领悟。女人自以为找到真爱,飞蛾扑火,其实是男
人手中的把玩的一枚棋子而已。
[全文完] |
|
|
g*****k 发帖数: 35 | 31 喜欢“堕落的美"这个评价。
【在 c******1 的大作中提到】 : 文笔很好!我也是大学是看的张爱玲,当时觉得她的文字有种堕落的美。
|
g***y 发帖数: 2942 | 32 大赞!
【在 g*****k 的大作中提到】 : 张迷看张(五)- 胡张之恋 : 因为不善交际的缘故,张爱玲的朋友很少。唯一的挚友炎樱只会一点中文,所以很少见 : 到从朋友的角度写她的文章。张爱玲又无子嗣,那么多研究张爱玲的探讨文章,那么多 : 张迷的感想,依据的原始资料主要是张爱玲自己的散文和胡兰成的《今生今世》。胡张 : 之恋的主要来源似乎只有《今生今世》了。 : 然而2009年张爱玲的《小团圆》出版了。虽然是否应该出版存在争议,但对广大张迷来 : 说,《小团圆》不啻是张留给众人的最好的遗物。张的许多小说中的人物在《小团圆》 : 都能找到原型。研究也好八卦也好,特别吸引众人的,是《小团圆》中对胡张之恋始末 : 的详尽描述。 : 关于自传,钱钟书曾在《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说:“为别人做传记也是自我表现的一
|
l****t 发帖数: 3628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