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Returnee版 - 媒体称中国部分科研项目验收走过场 (转载)
相关主题
也问归不归看看国内有多黑!
现在日本AP(3,4年后终身副教授的机会),中科院百人的机会,归不归其实海归回来还是升得很快的
Re: 一位生物千老的转码心路历程 (转载)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是正式的吗?
我了解的中科院百人计划院长冒领科研经费68万,获刑10年半
海归都有啥基金可以申请中科院的正研究员位置容易申么?
自然基金结果出来了[合集] 973
中国2012年公派留学规模扩大至16000人教授的“围城” [转载]
转载:2011暑期回国笔记科研不端可能要面临终身被禁参与科技计划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验收话题: 刘亦铭话题: 项目话题: 专家话题: 结题
进入Returne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m
发帖数: 3227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rihand (brihand),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媒体称中国部分科研项目验收走过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27 22:07:05 2011, 美东)
媒体称中国部分科研项目验收走过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8日08:56 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高博
出钱方总会吹毛求疵,项目承包人总会担心过不了关。这条定律在中国失效了——
科学资助机构几乎对所有结果表示满意;而科学家从不操心是否能兑现之前的承诺,他
们总忙着写文件,申请下一笔经费。
“我所了解的科学项目,都是重申报,轻结题。”资深科学家刘亦铭(化名)告诉记
者,科学项目一申请到手,就肯定能通过验收,成了中国科研界的常态。
缺乏认真结题验收与科学评估的后果,就是让申请项目等同于写方案捞钱。“争取
经费变得比高水平成果更有吸引力,”中科院院士郭雷说,“这扭曲了科研投入的真正
目的。”
分配经费也讲“利益均沾”?
“如果每个项目在结题时都按照任务书中说的目标去验收,又有多少可以结题呢?
”在一篇评论中,上海交通大学(微博)教授李侠说:“按照中国惯例,申报时轰轰烈烈
,结题时草草收场,已是众所周知的秘密。”
刘亦铭是中国一所著名高校的系主任,也曾是“十五”期间某国家重大项目的首席
专家和相关课题的验收者。回忆起当验收专家的那些事儿,他颇为感慨。
“毫无疑问,验收时我做不到客观。”刘亦铭说,假如认真按课题要求去审查,大
多数参与单位都没有达到预定目标。
“实际上他们没有那个能力去完成目标。在项目分派阶段,我参与讨论和决定,对
各单位的实力是清楚的。”在刘亦铭看来,项目管理部门提出的科学目标太高,超出了
国内大多数相关科研机构的实力,只有少数人能够进行这一层次的研究。“但在分配任
务时,还是得撒胡椒面,让各个单位都能沾一点光。”
刘亦铭道出此中原因:“利益得摆平,不然的话有人会去告状。做研究不行,捣乱
还是可以的。”
首席专家和主管官员会仔细研究,做到让有实力的机构拿到经费,也让学界诸位都
没有意见。“实际上,一半以上的经费被用来摆平各方人马。这种情况还算不错的了。”
没有匹配实力的单位承诺完成目标,但实际上又完不成。这种矛盾想要解决,只有
靠验收时“松松手”。
“我组织验收的时候,那些做过些工作的,就算成果没意义,也让它过了。至多是
在报告里有一两句比较严厉的话。”刘亦铭说,“也有那种太差的,拿了钱什么都没做
,实在没法让他们通过。就因为这个,他们闹到部里去了。”
官员们不希望出现通不过的情况,刘亦铭说:“这显得他们工作没做好——完成不
了课题的,你怎么把钱拨给他了呢?”
各种动机交汇下,顺利结题也就势所必然了。
只要能结题,部委可以满足于达到所谓的世界先进的目标,主管官员和首席科学家
因完成任务而松了一口气,那些缺乏实力的研究单位得到了实惠。皆大欢喜。
项目验收怪象连连
国内一般通过年度报告、中期和终期结题来检查科研项目,记者不止一次听科研工
作者提到:许多验收完全是走过场。
记者曾见识过一些项目的验收:被验收方念一遍汇报稿,例行公事般的几次问答,
被验收方准备好了验收结论草稿,验收专家们稍加改动,增删几个定语,加上一两句空
泛的评价,大家鼓掌通过。接下来就该是融洽的联谊活动了。
一位老记者经历过更荒诞的场面:验收专家与被验收方坐在一起商量合适的措辞,
并最终敲定一个大家满意的稿子。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陈难先今年“两会”期间曾发表言论,痛斥“评审书的草稿通
常是由被评审的人来起草,评审专家只是在一些用词上作些无关痛痒的修改,甚至仅仅
是改改标点符号而已”。
“在这种生态环境下,国家钱投入得再多也是糟蹋。”陈难先感言。为此,他曾要
求其主管项目的评审专家写出自己的意见。但他的做法毕竟是个例。
中科院一位青年科学家告诉记者,在他们的专业圈子里,前几年某部委资助的一个
重大项目“顺利结题”,被视为笑话。“项目是中国几条大河的污染治理。验收时说污
染被成功控制,实际上大家都知道纯属忽悠。新闻里也报道说污染依旧。你拿它有什么
办法?”
在科研界常被讥讽的,还有几年前的“汉芯造假”事件。“陈进为什么能通过院士
参加的专家组的验收?”记者采访的一位老科学家曾质问,“后来这些人都怎么处理了
呀?因为这里水深,就不了了之了。”
“假如每个评审专家都对自己评审的项目负责,那么专家会出于维护自己的信誉,
做出客观的评价。”刘亦铭说,“因为专业内部的事情,谁做得好坏,大家都很清楚。”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贻芳也认为:“因为责任不明,专家一般也不
会为难课题组。其实做得好不好,本领域科学家心里都会很清楚。”王贻芳说:“如果
实行终身负责制,有科学家自己利益的约束在里面,问题会好一些。”
管事的怕惹事,大家都学会了“和稀泥”
“如果在规划与立项时把好关,后面的问题会少很多。”王贻芳坦言,“如果我们
支持的是真正的科学家,科学界求真务实的风气就会蔚然成风;如果少借中国特色搞一
些歪门邪道,多参与国际交流,按国际惯例办事,问题就会少很多。”
然而,抱着相似观点,并付诸实施的刘亦铭却碰壁了。几年前,在国家重大项目的
立项阶段,他试图请国外专家来评估,避免中国的人情羁绊。为此,他请了行内几位世
界顶级的科学家来华。
“没想到,这些科学家刚住下,就被某位院士请去吃饭。”刘亦铭笑道,“大概是
想让专家们替他的研究组说些好话。发现专家可能不会做出对他有利的结论,这位院士
马上就去告我的状,说这些专家都是我的朋友,肯定会把经费派给我的人。”
院士告状,让主管官员感到为难,找刘亦铭商量。无奈之下,刘亦铭只好不再坚持
由国外专家出具意见。
“我本来考虑在验收阶段也引入国外专家,但后来自然也打消了这个念头。”在海
外工作多年归国的刘亦铭,终于感到事情没那么容易。最终,他也成了草草验收的专家
组组长。
“十年前,在这个专业领域,韩国人的水平比我们低。但他们现在的实力已经超过
了我们。”刘亦铭介绍说,十年间,他在韩国的同行们只经历过三次验收,每一次都会
淘汰掉大多数参与者,政府选出少数拔尖机构进行后续支持。
“验收本来可以评审出能做出好成果的机构,把资助集中在它们身上。但我们做不
到。”刘亦铭感到遗憾。
改变这种状况是一件难事。“这需要管事的不怕惹事。”刘亦铭说,“但现在普遍
都觉得‘无过就是功’,谁会去得罪人呢。”
国家“新政”封堵漏洞
怪象摆在人人眼前,却年年依旧。验收不力,成了管理部门必须解决的一个突出问
题。科技部试图通过改革科技项目管理,强化验收环节。
针对“十二五”期间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几个月前,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发布了修
订版的《管理办法》,其中提出的实施原则是“竞争、公开、择优、问责”。在项目验
收方面,新《办法》被指针对“十一五”期间暴露的两个问题:
其一,由于没有对项目验收进行明确的规定,一些项目在验收时未能与立项时确定
的目标进行对比,进而判断项目的完成情况;其二,原先对于项目执行期结束后仍未提
出验收申请的单位和责任人并未有相关的处理意见,导致科技部难以对项目验收进行有
效的把握。
新《办法》一方面提出项目验收应以项目批复确定的任务考核指标为依据,并将这
一精神体现科技支撑计划实施细则以及相关表格中;另一方面规定了惩罚性的措施:对
项目在执行期结束后半年仍不能接受验收的,科技部将对有关单位或责任人进行通报。
另外,新《办法》明确规定了验收专家工作流程——“验收专家应根据项目批复和
课题任务书中所列出的考核指标,认真审核项目和课题自评估报告及相关材料,在听取
汇报、实地考核、观看演示、提问质询等基础上,对项目和课题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
价;同时从完成成果的技术水平、与项目和课题的关联程度、经费使用和管理等方面对
项目进行绩效考核。最后,经专家组讨论形成专家组意见和建议,由专家组长签字确认
。如专家有不同于专家组的其他意见,可单独提出验收意见。”
在863计划的管理办法中,也提出要对延期验收严格管理,要求不能按期验收的课
题承担单位应提出延期验收的书面申请,而未通过验收的承担单位应在半年内完成整改
,再次验收。如未按时提出验收申请或仍然不通过验收的,将被记入信用记录。
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了增强公正性,则规定各专项领导小组可以委托具备条件的
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专项任务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这些改革尝试,在多大
程度上能达到满意效果,还有待时日检验。因为在验收负责方表现出的懈怠和不负责任
,往往并非源于条文的缺失。
(本报北京11月27日电)
p*********w
发帖数: 23432
2
哪个中贡国的媒体敢如此讲真相啊

【在 z*m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 发信人: brihand (brihand), 信区: Military
: 标 题: 媒体称中国部分科研项目验收走过场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27 22:07:05 2011, 美东)
: 媒体称中国部分科研项目验收走过场
: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8日08:56 科技日报
: 本报记者 高博
: 出钱方总会吹毛求疵,项目承包人总会担心过不了关。这条定律在中国失效了——
: 科学资助机构几乎对所有结果表示满意;而科学家从不操心是否能兑现之前的承诺,他
: 们总忙着写文件,申请下一笔经费。

t*****r
发帖数: 627
3
这里的部分是指99.99999%?
s******a
发帖数: 128
4
经历过项目验收,跟描述的差不多,专家就是去签字吃饭的
a*****e
发帖数: 4577
5
写这种文章的就是很典型的文科脑残。
科研验收本身就是比科研还难的一个东西
科研和工程不一样,有太多不确定因素
也不是说是非成即败的事情
有谁能说投了钱一定要有成果的呢
能做到给钱的时候公正就可以了。

【在 z*m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 发信人: brihand (brihand), 信区: Military
: 标 题: 媒体称中国部分科研项目验收走过场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27 22:07:05 2011, 美东)
: 媒体称中国部分科研项目验收走过场
: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8日08:56 科技日报
: 本报记者 高博
: 出钱方总会吹毛求疵,项目承包人总会担心过不了关。这条定律在中国失效了——
: 科学资助机构几乎对所有结果表示满意;而科学家从不操心是否能兑现之前的承诺,他
: 们总忙着写文件,申请下一笔经费。

s******a
发帖数: 128
6
经历过项目验收,跟描述的差不多,专家就是去签字吃饭的
p*********w
发帖数: 23432
7
我的评价……一个不成功的项目,验收会就是追悼会。

【在 s******a 的大作中提到】
: 经历过项目验收,跟描述的差不多,专家就是去签字吃饭的
w*****g
发帖数: 1415
8
本人在国内经历过10+次评审,没一次真的。
院士级别的评审委员,3000人民币。其余的,1000.有一次本人观摩兄弟单位的项目评
审,坐在后排,也被给了1000.
b*******k
发帖数: 16989
9
呵呵,这倒是个挣钱的捷径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本人在国内经历过10+次评审,没一次真的。
: 院士级别的评审委员,3000人民币。其余的,1000.有一次本人观摩兄弟单位的项目评
: 审,坐在后排,也被给了1000.

1 (共1页)
进入Returne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科研不端可能要面临终身被禁参与科技计划 (转载)海归都有啥基金可以申请
还是说说收入吧自然基金结果出来了
被这留学证明可给折腾坏了中国2012年公派留学规模扩大至16000人
国内学术圈比娱乐圈还乱啊,转一篇青椒文章转载:2011暑期回国笔记
也问归不归看看国内有多黑!
现在日本AP(3,4年后终身副教授的机会),中科院百人的机会,归不归其实海归回来还是升得很快的
Re: 一位生物千老的转码心路历程 (转载)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是正式的吗?
我了解的中科院百人计划院长冒领科研经费68万,获刑10年半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验收话题: 刘亦铭话题: 项目话题: 专家话题: 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