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8 发帖数: 52 | 1 记得第一次看Anna Karenina的书,看得是中文简易本,第一次看电影Anna Karenina是
5年多前刚出国的时候,那时并没有看懂太多,就像作者Leo Tolstoy 妻子告诉她姐
妹,丈夫在写一本”一个已婚的女人爱上了别的男人的故事”, 被世界称颂的
masterpiece就用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当时也觉得不可思议,难道Anna Karenina是
徒有虚名。这次是第二次看,光看完电影就已经让人觉得很impressive,书一定更加让
人回味无穷,一定再次拜读一番。
Anna跟Vronsky的爱情在以Christian为信仰的俄罗斯,注定是个悲剧,就像中国封建社
会的时候对女人的毫无人性的压迫一样。当Anna发现自己真正爱上Vronsky的时候,她
已经无法忍受她丈夫的一点肌肤之亲,而且也立刻跟她丈夫坦白,要求离婚。貌似跟现
在流行的对婚姻的背叛、二奶之类没什么区别,但实质有着天壤之别,前者纯粹的是为
了追求爱情,后者却只是动物的本能所趋,是一种蓄意的欺骗。毫无疑问地,这部片子
又成了一部显示出女主角为爱情可以舍弃一切、而男主角却很懦弱,是Anna深爱着的这
个男人Vro |
s*****w 发帖数: 262 | 2 一个建议,读后感(或者观后感)也许可以更多的关注原著,而不是抨击时弊。二奶现
象没有那么简单,很多时候是有经济的原因,究其根本也许与贫富差距极大有很大联系
。也许不必如此严厉的指责她们。
【在 r**********8 的大作中提到】 : 记得第一次看Anna Karenina的书,看得是中文简易本,第一次看电影Anna Karenina是 : 5年多前刚出国的时候,那时并没有看懂太多,就像作者Leo Tolstoy 妻子告诉她姐 : 妹,丈夫在写一本”一个已婚的女人爱上了别的男人的故事”, 被世界称颂的 : masterpiece就用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当时也觉得不可思议,难道Anna Karenina是 : 徒有虚名。这次是第二次看,光看完电影就已经让人觉得很impressive,书一定更加让 : 人回味无穷,一定再次拜读一番。 : Anna跟Vronsky的爱情在以Christian为信仰的俄罗斯,注定是个悲剧,就像中国封建社 : 会的时候对女人的毫无人性的压迫一样。当Anna发现自己真正爱上Vronsky的时候,她 : 已经无法忍受她丈夫的一点肌肤之亲,而且也立刻跟她丈夫坦白,要求离婚。貌似跟现 : 在流行的对婚姻的背叛、二奶之类没什么区别,但实质有着天壤之别,前者纯粹的是为
|
w*********7 发帖数: 1718 | 3 一个已婚的女人爱上了不该爱的男人的故事
Anna还是不够勇敢。她本可以勇敢地一个人活下去的。女人没有爱情就不能生存了吗? |
m********r 发帖数: 543 | 4 “爱情对很多女人来说就是毕生的信仰,一旦信仰消失了,生命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这种信仰是言情小说看多了,毒害出来的。。。。。要帮助广大小女生早日竖立
正确的信仰和人生观啊。 |
r******n 发帖数: 363 | 5 小说,是好的,就ok。
作者设计这个情节的初衷,不影响他的作品就ok。
你的“Anna Karenina不愧是一个
很好的故事题材,只可惜的是,作者信仰上的limitation构造的这个悲剧,让我不禁对
Loe Tolstoyl有点失望”---有啥好失望的呢? |
r*********1 发帖数: 5741 | 6
赞这个。。。
【在 m********r 的大作中提到】 : “爱情对很多女人来说就是毕生的信仰,一旦信仰消失了,生命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 。。。这种信仰是言情小说看多了,毒害出来的。。。。。要帮助广大小女生早日竖立 : 正确的信仰和人生观啊。
|
m***o 发帖数: 1367 | 7 她是自杀,不是被男朋友推下去。LZ看的山寨版?
【在 r**********8 的大作中提到】 : 记得第一次看Anna Karenina的书,看得是中文简易本,第一次看电影Anna Karenina是 : 5年多前刚出国的时候,那时并没有看懂太多,就像作者Leo Tolstoy 妻子告诉她姐 : 妹,丈夫在写一本”一个已婚的女人爱上了别的男人的故事”, 被世界称颂的 : masterpiece就用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当时也觉得不可思议,难道Anna Karenina是 : 徒有虚名。这次是第二次看,光看完电影就已经让人觉得很impressive,书一定更加让 : 人回味无穷,一定再次拜读一番。 : Anna跟Vronsky的爱情在以Christian为信仰的俄罗斯,注定是个悲剧,就像中国封建社 : 会的时候对女人的毫无人性的压迫一样。当Anna发现自己真正爱上Vronsky的时候,她 : 已经无法忍受她丈夫的一点肌肤之亲,而且也立刻跟她丈夫坦白,要求离婚。貌似跟现 : 在流行的对婚姻的背叛、二奶之类没什么区别,但实质有着天壤之别,前者纯粹的是为
|
m***o 发帖数: 1367 | 8 奥,是被男朋友的懦弱推下去。原来是比喻,明白了,sorry。 |
r**********8 发帖数: 52 | 9 完全不同意你的看法,初衷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可以打个比方,虽然人不能分好人和
坏人,就像好人有时本想干好事结果却干了坏事,但并不是蓄意所为;而坏人本想干坏
事,但结果却干了好事,也并非他本意。 但你不能说,管他们初衷是什么,总之坏人
干了好事就得奖励,好人干了坏事就得惩罚。
另外,回帖的人也理解错了我的意思,我的本意不是抨击二奶,而是袒护妓女,无论是
二奶还是妓女都是弱势群体,我支持他们的职业,但就是看不怪那些二奶,还有为了金
钱结婚的女人去唾弃妓女,因为本质上她们也不比妓女高尚,按照她们对高尚的定义。
我写评论的原因只是带着跟同样感兴趣而且研究过此书的人交流和讨教,并不是来争论,
你不同意我的意见可以,但请不要进行私人的攻击或者冷嘲热讽。
我同意其中一个回帖,现代女性的信仰不该是爱情,即使爱情没了,也要坚强地活下去,但现实中,或者说那个时代,又有多少女性真得能做到呢?所以自古以来女性为爱情自杀的悲剧频频发生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小说,是好的,就ok。 : 作者设计这个情节的初衷,不影响他的作品就ok。 : 你的“Anna Karenina不愧是一个 : 很好的故事题材,只可惜的是,作者信仰上的limitation构造的这个悲剧,让我不禁对 : Loe Tolstoyl有点失望”---有啥好失望的呢?
|
c*******e 发帖数: 53 | 10 典型的痴情女和负心汉的故事。
【在 r**********8 的大作中提到】 : 记得第一次看Anna Karenina的书,看得是中文简易本,第一次看电影Anna Karenina是 : 5年多前刚出国的时候,那时并没有看懂太多,就像作者Leo Tolstoy 妻子告诉她姐 : 妹,丈夫在写一本”一个已婚的女人爱上了别的男人的故事”, 被世界称颂的 : masterpiece就用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当时也觉得不可思议,难道Anna Karenina是 : 徒有虚名。这次是第二次看,光看完电影就已经让人觉得很impressive,书一定更加让 : 人回味无穷,一定再次拜读一番。 : Anna跟Vronsky的爱情在以Christian为信仰的俄罗斯,注定是个悲剧,就像中国封建社 : 会的时候对女人的毫无人性的压迫一样。当Anna发现自己真正爱上Vronsky的时候,她 : 已经无法忍受她丈夫的一点肌肤之亲,而且也立刻跟她丈夫坦白,要求离婚。貌似跟现 : 在流行的对婚姻的背叛、二奶之类没什么区别,但实质有着天壤之别,前者纯粹的是为
|
|
|
gy 发帖数: 620 | 11 赞
【在 m********r 的大作中提到】 : “爱情对很多女人来说就是毕生的信仰,一旦信仰消失了,生命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 。。。这种信仰是言情小说看多了,毒害出来的。。。。。要帮助广大小女生早日竖立 : 正确的信仰和人生观啊。
|
J******n 发帖数: 183 | 12 只提一个反驳意见。
过去和现在,很多情况都发生了变化。最典型的条件是,现在离婚是正常的。但是,就
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男男女女们还是喜欢先打个兔子揣怀里。这和安娜当时的情况区别
不下以万里计了。
就说到这里吧。 |
l*******g 发帖数: 1263 | 13 我怎么觉得女人为爱而活是全是男人的狭隘见识。
很多男人写的书才是这样,真是让人不能忍受。
【在 m********r 的大作中提到】 : “爱情对很多女人来说就是毕生的信仰,一旦信仰消失了,生命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 。。。这种信仰是言情小说看多了,毒害出来的。。。。。要帮助广大小女生早日竖立 : 正确的信仰和人生观啊。
|
m****a 发帖数: 106 | 14 那男小三就是一男娼, 可惜了ANNA。
【在 r**********8 的大作中提到】 : 记得第一次看Anna Karenina的书,看得是中文简易本,第一次看电影Anna Karenina是 : 5年多前刚出国的时候,那时并没有看懂太多,就像作者Leo Tolstoy 妻子告诉她姐 : 妹,丈夫在写一本”一个已婚的女人爱上了别的男人的故事”, 被世界称颂的 : masterpiece就用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当时也觉得不可思议,难道Anna Karenina是 : 徒有虚名。这次是第二次看,光看完电影就已经让人觉得很impressive,书一定更加让 : 人回味无穷,一定再次拜读一番。 : Anna跟Vronsky的爱情在以Christian为信仰的俄罗斯,注定是个悲剧,就像中国封建社 : 会的时候对女人的毫无人性的压迫一样。当Anna发现自己真正爱上Vronsky的时候,她 : 已经无法忍受她丈夫的一点肌肤之亲,而且也立刻跟她丈夫坦白,要求离婚。貌似跟现 : 在流行的对婚姻的背叛、二奶之类没什么区别,但实质有着天壤之别,前者纯粹的是为
|
l**********e 发帖数: 58 | 15 这是一种选择。
如果有一个积极的情感观,并且是一个明智的女人,都不会到了这步,小说作为夸张以
后的东西,可以让人们反思吧,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别人不爱自己,自己当然要疼
爱自己了,英雄和弱者差在了一个心态。 |
c**********g 发帖数: 1607 | 16 列夫。托尔斯泰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对形形色色人物心理的细腻真实的描写,和对社
会百态的深刻的认识和刻画。
就故事的主线,Anna的爱情故事来说,仅用Anna为爱情抛弃一切,V的懦弱害死了她就
把人物太脸谱化了。(希望我们看的是一个版本) V不是一个懦弱的人。他从来没有因
为Anna结婚了就退却或掩饰自己对她的狂热的爱恋。当Anna离婚后,她失去了所有的东
西,朋友,社会的尊重,她不可避免的把所有的关注,希望和寄托放到了V的身上,这
个让她丧失了所有的东西的人身上。没有人能够承受另一个人的所有感情。对于一个不
再有挑战性的女人,V的狂热很快就冷下去了。这和杜十娘的男人纯粹是两码事。
作品对很多人物的描写都很精彩,包括Anna的丈夫,一个安分守己的很看重颜面的人,
由于这件事而产生的痛苦的内心描写。
我没看过电影,也许拍的很好。不过真的想象不出一部电影怎么可能达到作品本身的广
度和深度。也许和什么简易版小说相似吧。
【在 r**********8 的大作中提到】 : 记得第一次看Anna Karenina的书,看得是中文简易本,第一次看电影Anna Karenina是 : 5年多前刚出国的时候,那时并没有看懂太多,就像作者Leo Tolstoy 妻子告诉她姐 : 妹,丈夫在写一本”一个已婚的女人爱上了别的男人的故事”, 被世界称颂的 : masterpiece就用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当时也觉得不可思议,难道Anna Karenina是 : 徒有虚名。这次是第二次看,光看完电影就已经让人觉得很impressive,书一定更加让 : 人回味无穷,一定再次拜读一番。 : Anna跟Vronsky的爱情在以Christian为信仰的俄罗斯,注定是个悲剧,就像中国封建社 : 会的时候对女人的毫无人性的压迫一样。当Anna发现自己真正爱上Vronsky的时候,她 : 已经无法忍受她丈夫的一点肌肤之亲,而且也立刻跟她丈夫坦白,要求离婚。貌似跟现 : 在流行的对婚姻的背叛、二奶之类没什么区别,但实质有着天壤之别,前者纯粹的是为
|
r**********8 发帖数: 52 | 17 恩,一般来说,电影拍得肯定远远没有书写得好,但也有例外。不过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电影的主线应该尊从书的。我已经记不清建议版本的书是如何描述的了,但电影里面V一开始对Anna的狂热可以理解为始乱虽然没有终弃,但最后也是因为舆论压力和宗教原因,不肯带Anna去公共场合,一定要等到Anna离婚以后,但问题是Anna的前夫拒绝离婚,这就等于把Anna置于一个无从选择的地步,爱情没了,因为婚姻的背叛连自己的儿子都见不着,如果有儿子,即使没了爱情,相信Anna还是能活下去,这一点应该是终于原书的,如果真是如此,可以说V还是懦弱的,他承受不了舆论的压力。的确,把Anna最终置于死地的不仅仅是爱情和V的懦弱,很多原因,宗教,舆论等等各种原因参杂在一起才把Anna逼到了绝路。
我专门去查了托尔斯泰的个人信仰,他是很虔诚的基督徒,不主张婚姻之外的性关系,可见他对Anna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不是纯粹的同情,所以我说对他有点失望,Anna只是一个受害者。
【在 c**********g 的大作中提到】 : 列夫。托尔斯泰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对形形色色人物心理的细腻真实的描写,和对社 : 会百态的深刻的认识和刻画。 : 就故事的主线,Anna的爱情故事来说,仅用Anna为爱情抛弃一切,V的懦弱害死了她就 : 把人物太脸谱化了。(希望我们看的是一个版本) V不是一个懦弱的人。他从来没有因 : 为Anna结婚了就退却或掩饰自己对她的狂热的爱恋。当Anna离婚后,她失去了所有的东 : 西,朋友,社会的尊重,她不可避免的把所有的关注,希望和寄托放到了V的身上,这 : 个让她丧失了所有的东西的人身上。没有人能够承受另一个人的所有感情。对于一个不 : 再有挑战性的女人,V的狂热很快就冷下去了。这和杜十娘的男人纯粹是两码事。 : 作品对很多人物的描写都很精彩,包括Anna的丈夫,一个安分守己的很看重颜面的人, : 由于这件事而产生的痛苦的内心描写。
|
p******r 发帖数: 189 | 18 同意这个。这本小说真正好的地方是对人心的复杂的细致刻画。至于作者试图抨击什么
、同情其实一点不重要。几乎所有的masterpiece好就好在对人性的深刻洞悉,而这种
东西全是靠细致的心理描写所表现的,大部分时候电影是无法表达的。
【在 c**********g 的大作中提到】 : 列夫。托尔斯泰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对形形色色人物心理的细腻真实的描写,和对社 : 会百态的深刻的认识和刻画。 : 就故事的主线,Anna的爱情故事来说,仅用Anna为爱情抛弃一切,V的懦弱害死了她就 : 把人物太脸谱化了。(希望我们看的是一个版本) V不是一个懦弱的人。他从来没有因 : 为Anna结婚了就退却或掩饰自己对她的狂热的爱恋。当Anna离婚后,她失去了所有的东 : 西,朋友,社会的尊重,她不可避免的把所有的关注,希望和寄托放到了V的身上,这 : 个让她丧失了所有的东西的人身上。没有人能够承受另一个人的所有感情。对于一个不 : 再有挑战性的女人,V的狂热很快就冷下去了。这和杜十娘的男人纯粹是两码事。 : 作品对很多人物的描写都很精彩,包括Anna的丈夫,一个安分守己的很看重颜面的人, : 由于这件事而产生的痛苦的内心描写。
|
a******n 发帖数: 293 | 19 其实老托尔斯泰塑造安娜的初衷就是想写背叛婚姻的人没有好下场。后来写着写着
开始同情安娜,最后才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我觉得没有必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苛求以前的作家。时代一直在变,人的想法也在
变,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被后人说老土的。作家总会有时代的局限性和思想局限性,但是
能流传下来的作品一般来说都写出了一些超越于时代能被以后的人所理解的精神或者情
感。就像楼上的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本书描绘的是一个时代的面貌和一群时代中的人,
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尤为出色。安娜的心态是怎么样一步步变化的,卡列宁的挣扎,沃伦
斯基的妥协,吉蒂的痛苦,列文的探索等等方面,安娜的故事也只是全书的一条主线而
已。
要说安娜是被舆论、宗教、社会……逼上绝路的话,我觉得这一点老托尔斯泰写得
还是很真实很犀利的,其实不论社会进化成什么样子,和主流价值观对着干的一般都没
有什么好结果。虽然社会有时候是很虚伪的,但是毕竟她也需要一块遮羞布才能正常运
转。再进一步,安娜的悲剧也不能一股脑地推到社会或者其他人身上,毕竟路是她自己
选择的,挣个鱼死网破之前没有看清后果。所以说,冲动是魔鬼啊!
关于“写女人与 |
N***n 发帖数: 952 | 20 赞同。 一个人受到的压力太大,就很难维持住当初的爱情了。
静静的顿河也写得很好,是不是同一个人写的? 至于战争与和平嘛,如果删除了那些
长篇大论,就很好看了。
【在 c**********g 的大作中提到】 : 列夫。托尔斯泰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对形形色色人物心理的细腻真实的描写,和对社 : 会百态的深刻的认识和刻画。 : 就故事的主线,Anna的爱情故事来说,仅用Anna为爱情抛弃一切,V的懦弱害死了她就 : 把人物太脸谱化了。(希望我们看的是一个版本) V不是一个懦弱的人。他从来没有因 : 为Anna结婚了就退却或掩饰自己对她的狂热的爱恋。当Anna离婚后,她失去了所有的东 : 西,朋友,社会的尊重,她不可避免的把所有的关注,希望和寄托放到了V的身上,这 : 个让她丧失了所有的东西的人身上。没有人能够承受另一个人的所有感情。对于一个不 : 再有挑战性的女人,V的狂热很快就冷下去了。这和杜十娘的男人纯粹是两码事。 : 作品对很多人物的描写都很精彩,包括Anna的丈夫,一个安分守己的很看重颜面的人, : 由于这件事而产生的痛苦的内心描写。
|
|
|
r**********8 发帖数: 52 | 21 这个分析赞一下,很深刻,虽然有些观点不认同:)
【在 a******n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老托尔斯泰塑造安娜的初衷就是想写背叛婚姻的人没有好下场。后来写着写着 : 开始同情安娜,最后才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 我觉得没有必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苛求以前的作家。时代一直在变,人的想法也在 : 变,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被后人说老土的。作家总会有时代的局限性和思想局限性,但是 : 能流传下来的作品一般来说都写出了一些超越于时代能被以后的人所理解的精神或者情 : 感。就像楼上的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本书描绘的是一个时代的面貌和一群时代中的人, : 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尤为出色。安娜的心态是怎么样一步步变化的,卡列宁的挣扎,沃伦 : 斯基的妥协,吉蒂的痛苦,列文的探索等等方面,安娜的故事也只是全书的一条主线而 : 已。 : 要说安娜是被舆论、宗教、社会……逼上绝路的话,我觉得这一点老托尔斯泰写得
|
r**********8 发帖数: 52 | 22 不完全赞同这个观点。几乎所有的masterpiece不仅仅是对人性的深刻洞悉,更加是因
为时代背景,所谓实事出英雄,具有天才的作家也要赶上这样的机遇才能脱颖而出。我
继续认为列夫托尔斯泰的宗教信仰大大地限制了他创作上的发挥,anna更像是他歪
打正着的一个作品,相比之下,我更欣赏米兰昆德拉。
【在 p******r 的大作中提到】 : 同意这个。这本小说真正好的地方是对人心的复杂的细致刻画。至于作者试图抨击什么 : 、同情其实一点不重要。几乎所有的masterpiece好就好在对人性的深刻洞悉,而这种 : 东西全是靠细致的心理描写所表现的,大部分时候电影是无法表达的。
|
s*****w 发帖数: 262 | 23 v并不懦弱。首先,V不肯带anna去社交场合是因为v已经知道其他的人不会接受anna,an
na不相信,在参加一个show之后,才发现这个冷酷的现实。另外,V曾经很努力的尝试过
只跟anna在一起,不去社交,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这行不通.想学习painting(?)却没有天
赋,感觉生活很boring,但v还是没有离开anna. 只是anna在这些挫折之后,变得很irra
tional. 这一切都在plot 7 和 8中有讲。
以肯定的,电影的主线应该尊从书的。我已经记不清建议版本的书是如何描述的了,但
电影里面V一开始对Anna的狂热可以理解为始乱虽然没有终弃,但最后也是因为舆论压
力和宗教原因,不肯带Ann
徒,不主张婚姻之外的性关系,可见他对Anna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不是纯粹的同情,
所以我说对他有点失望,Anna只是一个受害者。
【在 r**********8 的大作中提到】 : 恩,一般来说,电影拍得肯定远远没有书写得好,但也有例外。不过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电影的主线应该尊从书的。我已经记不清建议版本的书是如何描述的了,但电影里面V一开始对Anna的狂热可以理解为始乱虽然没有终弃,但最后也是因为舆论压力和宗教原因,不肯带Anna去公共场合,一定要等到Anna离婚以后,但问题是Anna的前夫拒绝离婚,这就等于把Anna置于一个无从选择的地步,爱情没了,因为婚姻的背叛连自己的儿子都见不着,如果有儿子,即使没了爱情,相信Anna还是能活下去,这一点应该是终于原书的,如果真是如此,可以说V还是懦弱的,他承受不了舆论的压力。的确,把Anna最终置于死地的不仅仅是爱情和V的懦弱,很多原因,宗教,舆论等等各种原因参杂在一起才把Anna逼到了绝路。 : 我专门去查了托尔斯泰的个人信仰,他是很虔诚的基督徒,不主张婚姻之外的性关系,可见他对Anna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不是纯粹的同情,所以我说对他有点失望,Anna只是一个受害者。
|
r**********8 发帖数: 52 | 24 好吧,等我仔细看完英文版的书回来再跟你讨论:)
an
试过
irra
是非常复杂的,不是纯粹的同情,
【在 s*****w 的大作中提到】 : v并不懦弱。首先,V不肯带anna去社交场合是因为v已经知道其他的人不会接受anna,an : na不相信,在参加一个show之后,才发现这个冷酷的现实。另外,V曾经很努力的尝试过 : 只跟anna在一起,不去社交,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这行不通.想学习painting(?)却没有天 : 赋,感觉生活很boring,但v还是没有离开anna. 只是anna在这些挫折之后,变得很irra : tional. 这一切都在plot 7 和 8中有讲。 : : 以肯定的,电影的主线应该尊从书的。我已经记不清建议版本的书是如何描述的了,但 : 电影里面V一开始对Anna的狂热可以理解为始乱虽然没有终弃,但最后也是因为舆论压 : 力和宗教原因,不肯带Ann : 徒,不主张婚姻之外的性关系,可见他对Anna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不是纯粹的同情,
|
A**********9 发帖数: 485 | 25 宗教信仰大大地限制了他创作上的发挥?WHY?我想正是这一点最令人深思吧...看看电影
吧,拍得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最后托尔斯泰的自述,很有启发.
【在 r**********8 的大作中提到】 : 不完全赞同这个观点。几乎所有的masterpiece不仅仅是对人性的深刻洞悉,更加是因 : 为时代背景,所谓实事出英雄,具有天才的作家也要赶上这样的机遇才能脱颖而出。我 : 继续认为列夫托尔斯泰的宗教信仰大大地限制了他创作上的发挥,anna更像是他歪 : 打正着的一个作品,相比之下,我更欣赏米兰昆德拉。
|
A**********9 发帖数: 485 | 26 他故意把Anna Karenina设计成悲剧的不是为了女性受的压迫报不平,而是再一次体现
了他的信仰,任何基督教规定的婚外产生的感情都是错误的,都注定不会有 好结局,
当然Loe内心一定也很挣扎,究竟该同情Anna还是该唾弃她。Anna Karenina不愧是一个
很好的故事题材,只可惜的是,作者信仰上的limitation构造的这个悲剧,让我不禁对
Loe Tolstoyl有点失望 |
A**********9 发帖数: 485 | 27 赞.没有人能够承受另一个人的所有感情...电影不错的.
【在 c**********g 的大作中提到】 : 列夫。托尔斯泰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对形形色色人物心理的细腻真实的描写,和对社 : 会百态的深刻的认识和刻画。 : 就故事的主线,Anna的爱情故事来说,仅用Anna为爱情抛弃一切,V的懦弱害死了她就 : 把人物太脸谱化了。(希望我们看的是一个版本) V不是一个懦弱的人。他从来没有因 : 为Anna结婚了就退却或掩饰自己对她的狂热的爱恋。当Anna离婚后,她失去了所有的东 : 西,朋友,社会的尊重,她不可避免的把所有的关注,希望和寄托放到了V的身上,这 : 个让她丧失了所有的东西的人身上。没有人能够承受另一个人的所有感情。对于一个不 : 再有挑战性的女人,V的狂热很快就冷下去了。这和杜十娘的男人纯粹是两码事。 : 作品对很多人物的描写都很精彩,包括Anna的丈夫,一个安分守己的很看重颜面的人, : 由于这件事而产生的痛苦的内心描写。
|
T******n 发帖数: 3180 | 28 楼主不满意的无非是当代的市民智慧没能进入近代的信仰
宗教信仰大大地限制了他创作上的发挥?WHY?我想正是这一点最令人深思吧...看看电影
吧,拍得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最后托尔斯泰的自述,很有启发.
【在 A**********9 的大作中提到】 : 宗教信仰大大地限制了他创作上的发挥?WHY?我想正是这一点最令人深思吧...看看电影 : 吧,拍得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最后托尔斯泰的自述,很有启发.
|
w******r 发帖数: 1095 | |
r**********8 发帖数: 52 | 30 我也只是看过电影,所以确实无法断定到底作者对Anna的态度究竟是同情、或者更复杂
的心情,还是对基督教信仰的一种质疑,还是要去看书才行。总之,电影上我没有看出
来作者是对基督教信仰的一直怀疑,当然我的观点就是,基督教禁止离婚是错误的,是
对人性的一种压抑,是落后的世界观。 如果列夫托尔斯泰没有意识到这点的话,那么
还是我原来所说的,对他有点失望,确实米兰昆德拉更胜一筹。
谢谢你的评论:)
【在 A**********9 的大作中提到】 : 他故意把Anna Karenina设计成悲剧的不是为了女性受的压迫报不平,而是再一次体现 : 了他的信仰,任何基督教规定的婚外产生的感情都是错误的,都注定不会有 好结局, : 当然Loe内心一定也很挣扎,究竟该同情Anna还是该唾弃她。Anna Karenina不愧是一个 : 很好的故事题材,只可惜的是,作者信仰上的limitation构造的这个悲剧,让我不禁对 : Loe Tolstoyl有点失望
|
|
|
r**********8 发帖数: 52 | 31 我已经看完原书了,我最初的评论主线基本是对的,我不知道你看的是中文翻译版本还
是英文版本,如果你看的是英文版本,译者是Richard Pevear 和 Larissa
Volokhonsky的话,你只要看Introduction就明白了。我简要的说一下吧。
Tolstoy一开始错误地以为他这本anna Karenina的作品主线已经出来了,而且他以为很
快就能完成小说(预估计似乎是15天,真正用了四年多),但写着写着,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他的一个
好朋友做了一个地主的情妇,并且卧轨自杀了。原文是这样写的:
"The fate of Tolstoy's heroine was suggested to him by a real incident that
occured in January 1872, a few miles from his estate. A young woman, Anna
Stepannovna Pirogove, the mistress of a neighbouring landowner and friend of
the Tolstoys, thr
【在 s*****w 的大作中提到】 : v并不懦弱。首先,V不肯带anna去社交场合是因为v已经知道其他的人不会接受anna,an : na不相信,在参加一个show之后,才发现这个冷酷的现实。另外,V曾经很努力的尝试过 : 只跟anna在一起,不去社交,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这行不通.想学习painting(?)却没有天 : 赋,感觉生活很boring,但v还是没有离开anna. 只是anna在这些挫折之后,变得很irra : tional. 这一切都在plot 7 和 8中有讲。 : : 以肯定的,电影的主线应该尊从书的。我已经记不清建议版本的书是如何描述的了,但 : 电影里面V一开始对Anna的狂热可以理解为始乱虽然没有终弃,但最后也是因为舆论压 : 力和宗教原因,不肯带Ann : 徒,不主张婚姻之外的性关系,可见他对Anna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不是纯粹的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