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Postdoc版 - “二本”毕业生求职简历被PASS, 是就业歧视吗?
相关主题
“学霸奶奶”励志吗? 她是把读书作为生活方式上海985高校无编制的副研究员职位怎么样?
问个国内phd联系来美做postdoc的问题做分子生物的 有没有找不到postdoc的?
Can Postdoc apply for 青年千人计划?????????????????? (转载)请教:用J2的EAD卡申请工作的机会大不大 (转载)
博士后回国不要妄自菲薄,要抗争没听说过JSPS很奇怪么
Offer and H1B transfer question[请教]关于国内单位的问题
应该换个专业改行,找工作;还是直接回国请问有关 NIH postdoc 的事
学校H1到公司H1问题请教博后和学生谁做一作?
谈谈我的5个月的postdoc生活应届毕业生J1waiver还要国内就读学校出具公函吗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毕业生话题: 院校话题: 二本话题: 大学话题: 素质
进入Postdoc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d****y
发帖数: 22
1
某地一所普通二本师范类院校经济学专业的大四学生,日前投书《中国青年报》,讲述
他考研结束后一边等成绩、一边找工作实习的经历。他先后投出去四五十封简历,从媒
体单位到自媒体,从互联网公司到书店,大多都没有给他回复。
一个做HR的朋友向他解释说,这种情况就是你毕业的学校达不到要求,招聘方直接忽略
掉了,“每一个筛选环节都可能有鄙视链,有的人不要985、211的,有的人不要跨专业
的,你只能服从规则,否则只能被清理出局。”
这名“二本”毕业生说,“长期以来我都觉得,虽然我本科的学校不甚理想,但只要我
大学期间多做准备,积累丰富的经历,也可以填补一些不足,如果有朝一日同台竞争,
我也能做到不比名校学生差。”然而,现在求职遭遇冷眼,他的心情逐渐由最初的自信
满满转向隐隐的焦虑。他始终想不通:这些用人单位的HR,为何就不能仔细看看我的简
历?我并不比名校毕业生差,你为什么不愿给我个机会?
读了这名“二本”毕业生的文章,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当年大学本科毕业求职的经历。经
过系里的推荐,我去北京一所重点中学应聘(那时本科毕业去重点中学当老师,算是一
个不错的选择,现在就更是如此)。去之前我给主管人事的副校长打电话,接电话的校
长助理对我说,你不用紧张,你们这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来求职,我们都照单全收。果
然,我的面试非常顺利,副校长和我谈了不到半小时,也没有让我去某个班试讲,就拍
板决定要我了。
当年北京重点中学对名牌大学毕业生照单全收,现在很多单位在筛选简历环节把非985
、211院校毕业生直接PASS,HR对“二本”院校毕业生的简历不愿多看一眼,不愿意给
那些可能并不比名校毕业生差的“二本”毕业生一个机会,这种区别很不正常吗?很变
态吗?
用人单位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公权机关、公共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大
多有公权背景,或一定的公益性质,另一种是不具有公权背景或公益性质的民营企业、
外资企业等非公单位。无论是哪种情况,用人单位一般都希望尽可能招聘更优秀的员工
,因此会按照一定的标准,设置一定的门槛,对应聘者进行筛选、考核,以便百里挑一
、优中选优。
这个标准和门槛,就包括对应聘者的学历等进行一定的限制,比如要求是全日制本科院
校毕业,或者是在应聘者较多时,按照“先重点大学后普通大学、先一本院校后二本院
校”的顺序进行筛选。
用人单位按“先重点大学后普通大学、先一本院校后二本院校”的顺序,在众多应聘者
中挑选优秀人才,体现了一种“实用理性”,也是对高等教育“人才评级”价值的承认
。用人单位招聘人才遵循“实用理性”,就是要用尽可能小的成本,招聘到最合适、最
优秀的人才,因此不可能对所有应聘者的素质、能力等进行全方位考察,而只能通过一
些外在的评判标准,快速对应聘者的素质、能力进行认定。
而最稳定、可靠的外在评判标准之一,就是应聘者的受教育状况——看应聘者就读和毕
业于什么学校,获得了什么学历和学位。
尽管我国高等教育不少问题,但从国家、社会到用人单位和受教育者自身,都对高等教
育的“人才评级”价值应当有基本的认同,否则我国高等教育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而
只要有这个基本的认同,那么就应当相信,重点大学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总体上要高
于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一本院校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总体上要高于二本院校的毕业生。
这里说的两个“总体上高于”,就是符合“大数定律”的意思——所谓“大数定律”,
是指在随机事件的大量重复出现中,往往呈现几乎必然的规律,在试验不变的条件下,
重复试验多次,随机事件的频率近似于它的概率。
现实情况是,很多用人单位从本单位和其他单位多年招聘人才的大量事例中,总结出一
个“几乎必然”的规律——重点大学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总体上要高于普通大学的毕
业生,一本院校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总体上要高于二本院校的毕业生。
既然有了规律,用人单位自然就要运用这个规律,按“先重点大学后普通大学、先一本
院校后二本院校”的顺序,对应聘者进行第一轮筛选,以便节约人才招聘工作的成本。
当年我去重点中学应聘之所以非常顺利,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之前几年,那所重点中学
每年都从我所在的大学招人,包括头一年从我们系招了一个毕业生,而且所招毕业生的
素质和能力都很出色。于是学校领导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次来应聘的这个毕业生肯定
也不错,即便差点儿也差不到哪儿去,那就先要下来再说。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生源是大学的根本,重点大学、名牌院校之所以能够成为重点大学
、名牌院校,并不是这些学校先天就有多好,而是因为他们录取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高
中毕业生。
随着我国高考和招生制度改革推进,高中毕业生选择大学的主动性越来越强,机会也越
来越多,生源对大学办学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将越来越明显,“优秀学生选择重点大
学、重点大学培养优秀学生”的正向效应将越来越突出,“重点大学毕业生的素质和能
力总体上高于普通大学毕业生,一本院校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总体上高于二本院校毕业
生”的规律,以及由此积累形成的高等教育“人才评级”价值,也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
认同。
这里必须多说一句,尽管“重点大学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总体上高于普通大学毕业生,
一本院校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总体上高于二本院校毕业生”是一种规律,但是谁也不能
否认,包括那些不看“二本”毕业生简历的HR也不能否认,现实中的确也存在“普通大
学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高于重点大学毕业生、二本院校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高于一本院
校毕业生”的现象,只不过这不是普遍的现象,而是少数特殊甚至极个别现象。否则,
高中毕业生就用不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般。
用人单位明里暗里以学历筛选应聘者,HR直接PASS二本院校毕业生的简历,这看起来对
普通大学、二本院校毕业生很不公平,但从总体上讲并未显失公平,不能简单称之为“
就业歧视”。
普通大学或二本院校的毕业生中,肯定有各方面不逊于或超过名校毕业生之人,他们未
能考上重点大学、一本院校,然而从长远看,这些并不会给他们的就业创业带来严重影
响。是金子就不会被埋没,有一流的素质和能力,岂是某些HR的冷眼所能耽误的?
1 (共1页)
进入Postdoc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应届毕业生J1waiver还要国内就读学校出具公函吗Offer and H1B transfer question
诚邀即将或已经海归并在高校工作的朋友加入我们的队伍应该换个专业改行,找工作;还是直接回国
是不是又一种婉拒?学校H1到公司H1问题请教
在煎熬,到底哪一种比较好谈谈我的5个月的postdoc生活
“学霸奶奶”励志吗? 她是把读书作为生活方式上海985高校无编制的副研究员职位怎么样?
问个国内phd联系来美做postdoc的问题做分子生物的 有没有找不到postdoc的?
Can Postdoc apply for 青年千人计划?????????????????? (转载)请教:用J2的EAD卡申请工作的机会大不大 (转载)
博士后回国不要妄自菲薄,要抗争没听说过JSPS很奇怪么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毕业生话题: 院校话题: 二本话题: 大学话题: 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