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A版 - 被大数据杀熟套路捆绑消费的用户还能不能愉快的再走? |
|
|
|
|
|
h*******r 发帖数: 1 | 1 互联网的出现,尤其电商平台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网购,网上订票、订酒店、
订门票,快捷高效,而且,基本上绝大多数电商还有奖励机制:通常消费额度越高,消
费者享受的折扣也会越大。
这没毛病,消费多,优惠就多,双赢嘛。然而,买的终究没有卖的精,针对这样一个庞
大的消费群体,有人就动了歪脑筋。
啥歪脑筋?专门拿熟人下手谋取更多利益,“杀熟”……
前不久,携程等平台相继被曝出利用“大数据杀熟”事件:同一商家、同一产品,不同
的消费者却可能面对不同的价格,甚至同一个账号,只是换款手机,价格就存在差异。
如果说,过去夫妻老婆店的杀熟是个体缺乏自律的卑劣,是耍小聪明的狡黠,是他们境
界不够,那么,一贯高逼格如携程这样的业内大咖,也搞这种的套路,而且都用上高科
技大数据来忽悠你的钱袋子了:“大数据杀熟”,你只能感慨江湖套路深。
这些电商平台利用技术手段,根据历史信息数据分析,对用户采取不同的报价,以获得
最大的收益。
店大欺客?除了暗暗的“杀熟”,霸王条款还多多。
你在他家平台上订酒店,他的价格竟然比酒店前台价格还贵些,机票改签,明明航空公
司加个手机号就可以的事,他家要收几百元不等的改签费,热门酒店还要收取保证金。
消费者不是傻子,会比较啊,同样做电商,飞猪就不收保证金,显然这不是行规,是傲
娇的携程单方面的举措。
大数据杀熟,本质上是电子商务经营者通过收集用户画像、支付能力、支付意愿,做到
“一人一价”,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项服务,电商显示给老用户的价格竟然要高于新用
户,甚至出现“会员价”高于正常价格的怪象。
据某财经媒体报道,消费者在携程上订房间,用iPhone8 plus,点击208元的房间、下
订单,然后又用女友的华为mate8点击,发现同一房间,价格为198。“我当时没在意”
,该消费者说,“看到携程的申明后,才意识到自己也是受害者。除了和女友手机型号
不一样,我在携程上预定酒店的次数更多些。”
大数据实际上是一种精准推送,对于提高交易效率,方便买卖双方,是一种创新,以携
程为例,该公司将所有酒店的价格信息搜集起来的出发点是好的,当系统为每个酒店设
定数据标签—酒店星级、酒店临近地铁线、酒店区域、单房价格和时间段之后。用户可
以通过PC机或者手机App端根据自己的经济水平选择酒店星级和单房价格,也可以根据
出行目的区域选择,还可以根据地铁线位置选择,这本身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
这类商业模式,就是消费者通过携程预订酒店,酒店会向携程支付一定比例的手续费,
而除此之外,携程还会在和酒店协议价上再加一个利润数值,最后成了它在网上最终显
示的价格。即使这样,网上还是屡屡爆出携程“恶意搭售”与“大数据杀熟”,其中原
由,或许是因为企业掌握了会员长期积累下的消费能力和行为偏好数据。
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好好的高科技,被嗜血的企业变成了无情的吸血的工具。
大数据杀熟的本质是资本利用大数据这一工具实行一级价格歧视,将消费者剩余转化为
生产者剩余从而获得超额利润。
其实,企业用“大数据杀熟”的套路太过愚蠢。在如今互联网交易情境下,人们交换商
品价格和信息的便捷性比以往更高,负面消息的传播速度和对其的负面影响也大大提升
,使用“杀熟”这种手段很是愚蠢,最终,醒悟过来的消费者会用脚投票的。
从法律层面看,《人民日报》曾发文指出,大数据杀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伤害和用户隐
私的侵犯。实际上,对用户知情权,或者是消费者正当权益以及是否涉及隐私权的侵害
,“杀熟”都很容易踩到法律红线。
大数据杀熟的背后,是企业价值观问题,更是涉嫌违法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
者权益保护法》第10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
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面对消费乱象,管理部门出手了。近日,电子商务法草案第三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
议,作为一部与网民息息相关的法律草案,这一消息成了众多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为了避免大数据“杀熟”、规范搭售行为,草案三审稿增加了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根
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推销商品或者服务,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
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我们希望,国家和相关部门能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借以严惩那些侵犯人们隐私权
和知情权的企业。同时,我们更希望,一个负责任的企业,真正做到牵着你的手,说走
就走 | a*****g 发帖数: 19398 | 2 鸡廊器五
【在 h*******r 的大作中提到】 : 互联网的出现,尤其电商平台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网购,网上订票、订酒店、 : 订门票,快捷高效,而且,基本上绝大多数电商还有奖励机制:通常消费额度越高,消 : 费者享受的折扣也会越大。 : 这没毛病,消费多,优惠就多,双赢嘛。然而,买的终究没有卖的精,针对这样一个庞 : 大的消费群体,有人就动了歪脑筋。 : 啥歪脑筋?专门拿熟人下手谋取更多利益,“杀熟”…… : 前不久,携程等平台相继被曝出利用“大数据杀熟”事件:同一商家、同一产品,不同 : 的消费者却可能面对不同的价格,甚至同一个账号,只是换款手机,价格就存在差异。 : 如果说,过去夫妻老婆店的杀熟是个体缺乏自律的卑劣,是耍小聪明的狡黠,是他们境 : 界不够,那么,一贯高逼格如携程这样的业内大咖,也搞这种的套路,而且都用上高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