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od_CHN_Hist版 - 范达人在“梁效”的经历(下)
相关主题
“梁效”几篇重点文章的写作经过简单介绍一下“梁效”
范达人:“梁效”几篇重点文章的写作经过汤一介:参加“梁效”,我不能原谅自己
范达人在“梁效”的经历(上)范达人:“梁效”的成立与终结
“梁效”的成立与终结梁效阴魂为何依然在神州游荡? (转载)
文革史料:四人帮的御用写作班子梁效、罗思鼎、初澜毛远新文革后的悲剧人生
“梁效”的成立与终结姚文元:毛泽东曾多次提及身后让江青做党主席
“文化大革命”中的梁效、罗思鼎写作组粉碎“四人帮”全景写真
论梁效邓小平与部下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梁效话题: 既定方针话题: 当时话题: 认为话题: 历史
进入Mod_CHN_Hist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e
发帖数: 22064
1
郑:您看到过当时光明日报社莫艾审查组组长王忠人的回忆文章,记述《光明日报
》1976年刊发《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一文的前前后后了吗?
范:看了。我还看了他接受凤凰卫视的采访。
郑:您认为他说的符合事实吗?
范:他把我们具体的写作过程说得很合乎事实。得出两点结论:一、《永远按毛主
席的既定方针办》是《光明日报》约“梁效”写的,跟“四人帮”没关系。二、此文9
月30日已经定稿,而且显示了定稿的原件。华国锋在批示乔冠华的报告中说:6个字错
了3个字“不是按既定方针办,是照过去方针办。”我认为王忠人作为莫艾专案组的组
长,能够站出来实事求是地说话,很了不起。我真是很佩服他的精神,这是要有勇气的
。不过我要补充一点,这个问题的大前提,就是“按既定方针办”到底怎么出来的。我
经过了调查研究,弄清楚了。最早是华国锋在1976年8月的计划会议上传达的,说毛主
席最近有两个指示,一是“按既定方针办”,一是“国内问题要注意”。这是我在人民
日报社工作的同学8月告诉我的。《光明日报》的汪波清找我们约稿,给我们念计划工
作会议的纪录,也是“按既定方针办”。后来《人民日报》社的同学又告诉我,他们起
草1976年9月16日的社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第一次把“按既定方针办”用
黑体字排出来,说他们在起草过程中商量,最好加上毛主席语录,能反映我们要继承毛
主席遗志。他们看到新华社内参,登了华国锋的讲话,觉得这句话很好,就用上了。据
说华国锋因为“坚持两个凡是”:“坚持批邓、坚持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革命路线”后
来挨批了。之后,有的单位曾经传达华国锋的错误,其中有一条,就是传错了毛主席的
指示。毛主席本来说是“按过去方针办”,他传的是“按既定方针办”,所以归根溯源
“按既定方针办”是他传错了。后来我亲耳听到传达,彭真就说,完全是咬文嚼字,两
个有什么区别?
郑:您听到这个传达是什么时候?
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华国锋是这句话的始作俑者。10月4日,《永远按毛
主席的既定方针办》文章发表,其中有一句话很厉害:“任何修正主义头子胆敢篡改毛
主席的既定方针就没有好下场。”他便疑神疑鬼,过于敏感,当时他和“四人帮”的权
力争夺是白热化的。《吴德回忆录》中有讲述。
郑:那么您的看法是,这件事完全是一个误会,或者说是阴错阳差成为了一个大的
历史事件的导火索?
范:这个事情对我们“梁效”来说,首先是个冤案。对《光明日报》社莫艾、孙关
龙两人来说也是。我们“梁效”被审查两年多,最后把我关进监狱,重要罪名之一就有
这一条:反对华国锋。我始终不承认,说没有!
郑:您当时坚决不承认,需要很强大的决心。您从来没有想到迫于压力承认算了?
您当时是怎么想的?
范:我觉得应该实事求是,我相信事情会有弄清楚那一天。我是搞历史的,要尊重
事实,尊重历史,不能为了过关,违心地假造情况,迎合他们的需要,编出个故事出来
。不能这样。
郑:您难道没想到过,如果拒不承认,就会引起更严重的方式?
范:对,我想到过。即使想到过,我也不愿这样做。按照当时的说法,这样做是失
去党性,也失去人性的。
郑:当时您组里有一个人承认了,是吧?
范:是被迫的。被迫承认一些东西,交待一些东西,是有这样的情况。
郑:就是说承认了的人,后来各方面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您没有承认,后来入狱一
年多。您现在想来,有没有后悔当时过于坚决?
范:当时搞的那套,还是完全继承了文革那一套。当时他们整人的方法跟文革是一
样的,我是有思想准备的。隔离审查之后,专案组长就说:“还不承认,我们就要采取
更严厉的措施,你到时后悔莫及。”有的专案组工作人员,对我比较友好,偷偷告诉我
:“可能会对你采取比较严厉的措施,你有什么话要带给家里人的?”有的人看到我早
上在校园里跑步,目瞪口呆:“你现在还锻炼身体?”所以我有预感。后来真变为现实
了,把我作为从严处理的典型,关进监狱。当时我很难受,很失望,茫茫一片黑暗,不
知何时是尽头。觉得范达人可能完了,可能死在监狱里头了。我想,这也是命运的安排
。听天由命。
郑:您后来从狱中出来,回到北大历史系。当时不允许您教课、写文章。原来您一
直是业务比较拔尖的,现在地位一下子变了,有一个巨大的落差,您当时有什么样的感
受?
范:从监狱里放出来,一开始在学校里,专案组还让我一边接受监督劳动,一边交
代。后来历史系的党总支书记认为不要这样做,他说让我去打扫厕所是侮辱人格,后来
就允许我回家了。那时北大党委是比较实事求是的,他们知道我们去“梁效”的整个过
程:是党派去的。我们这些人什么情况,他们心里有数。当时上面有三条禁令:不准上
课、不准写文章、不准出头露面。我这个人有点奇怪,我出来之后,无所谓,人家觉得
抬不起头来,我没有犯罪感。我照样去游泳,照样去会见朋友聊天。人家觉得很奇怪。
我认为自己做的那些事是按照毛主席路线、党中央的指示,我没搞什么阴谋诡计。你说
我反华国锋、反对周总理,我没做那样的事,我就没有犯罪感。你说三不准,我还照样
写论文,是跟别人合作。学报看了要用。人家就议论了,说怎么又有范达人的文章?就
让我改名,我就改了笔名。
郑:当年“梁效”的有些成员,似乎没有受到那段经历的影响,现在在国内的发展
很好。人生境遇殊同,您有没有想过,如果当年没有卷入到“梁效”中来,您现在的人
生轨迹可能很不一样,也许在学术上的成果会更大?
范:总体上说没有这样想,因为这是命运的安排,到“梁效”不是我自己的选择。
郑:您在“文革”中为“梁效”服务,其行文逻辑都是那种充满火药味的阶级斗争
式的;文革后您搞比较史学,跟以前的方式则完全不同,过去的这种思维方式实际是在
您的盛年时期形成的,对您的影响很大。后来您要开始真正从事学术的研究,必须要经
过一个彻底的转换。您当时觉得这种转换困难吗?
范:转换好像不是很难。文章写多了知道怎么写文章。转到学术性文章并不困难,
很快就适应了。
郑:我看了您的回忆录,觉得您的行文很坦诚,但是里面有没有您出于各种考虑,
有意隐讳的?
范:有讲得不够透的地方。有些地方会涉及到很多人,分寸拿捏起来比较困难,有
些人因为我写这个不高兴,这我也知道。比如,我在书中公布了“梁效”名单。有的人
说,本来人家不知道我是“梁效”的成员,你这样一公布,大家就知道了。我认为这是
事实呀。过去说到“梁效”,大家只知道四老:冯友兰、魏建功、周一良、林庚。他们
背着“梁效”的黑锅。大家也不知道范达人是何人。弄清楚历史的真实情况对大家都有
好处的。
郑:有些人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曾是“梁效”的成员,不希望自己的名字和“梁效
”联系在一起。您认为他们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
范:这个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你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问问他们。
郑:国内的媒体上很少提到“梁效”。偶然提到的,也还是认为“梁效”是“四人
帮”的写作班子。这正是您努力想澄清的,您认为大家会接受您的看法吗?
范:我讲的是事实。我是学历史的,我相信历史的真实是有强大生命力的,真相终
会大白。
郑:您在回忆录中附录了当年批判您的大字报,您当时是出于怎样的想法要把它们
保留下来?
范:这是出于搞历史的人的习惯,保存原始资料。我看到那张大字报,那么长,而
且是专门讲我的,就去抄下来。说实话,我没觉得特别反感,因为那时批判会上调子比
这高的也有。我当时站在那,抄了有两天,一字一句把它抄下来,然后妥为保存。后来
入狱都没丢失。
郑:别人见您在那里逐句抄大字报,不会觉得奇怪吗?
范:我们那个专案组长问我:“怎么样?”我就笑笑,没回答他。我想:让历史去
判断吧。
郑:关于“梁效”的这段历史的个人结论是在1988年才做出的。等于您1979年出狱
回到北大到1988年,这么长的一段时间才做出结论,您猜是什么原因呢?
范:主要是对“梁效”问题看法有分歧。北大党委的调查研究结果,比较实事求是
,认为好多问题不存在。比如《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是否是篡党夺权的动员令
,1978年底已经弄清楚了,不是篡党夺权的动员令,跟“四人帮”没有关系。因为,
1978年底1979年初,《光明日报》社的专案组就向受审查的两个人讲:“我们过去搞得
不对。”表示歉意。
郑:您认为“梁效”的成员对那段历史应当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范:应当把事情讲清楚,应当面对。作为“梁效”成员,有责任把自己当时的思想
状况,当时的所作所为讲清楚。至于大家怎么评判,我觉得会按事实来说话。
郑:但是,您这种愿望会遇到一些障碍。首先,这段历史过去这么多年了,社会的
关注点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是不是还愿意把目光投向这些问题。其次,“梁效”
虽然在当时的影响力很大,但其实就个人命运来说,涉及到的人员数量很少。还有,社
会的思维是有定式的,人们习惯于把“梁效”和“四人帮”联系在一起,而后者是作为
非正义的一方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么要使人们重新认识这个问题,其实是相当困难的。
范:“梁效”涉及的具体人物并不多,只有39个人,涉及的面不大,而且绑在“四
人帮”这条线上,所以要说清楚这个问题不是很容易的。但是,我相信会说清楚的。王
忠人敢于说出来就是一个例子。
郑:但是,王忠人的情况还是不一样的。他当时的角色不一样,他本身没有卷入“
梁效”。对“梁效”的成员就很不同。即便说出他们的经历,要让一个社会接受、承认
,遇到的情况会相当复杂。而且,我认为,人们今天对待文革的态度还是有很多盲点和
误区。主要是我们这个民族普遍的思维习惯,其实还是不够严谨、科学。
范:对,有些人不愿意谈,可能有他们的道理,但是大家还是愿意还原历史的。
郑:您认为对“梁效”的成员来说,“梁效”的经历不是一种罪过,不是要忏悔的?
范:对。应当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加以解释。这批知识分子在“梁效”到底怎么回事
,把真相弄出来,可以吸取真正的经验教训。
郑:您说的吸取真正的经验教训,指的是什么?
范:就是知识分子应当起什么样的作用,应当独立思考,认为对的,应当拥护;认
为错的,应当鞭挞。真正从社会良知的角度上来写文章,起到很好的舆论作用。
郑:以您为例,您也承认当时效命“梁效”时,您是发自内心地拥护政权的,也是
很真诚的。
范:知识分子不应作为一种工具依附于某社会集团,但宣扬自己认为对的观点,无
可厚非。如果认为不对,应当发出不同的声音。
z**********e
发帖数: 22064
2
郑:您看到过当时光明日报社莫艾审查组组长王忠人的回忆文章,记述《光明日报
》1976年刊发《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一文的前前后后了吗?
范:看了。我还看了他接受凤凰卫视的采访。
郑:您认为他说的符合事实吗?
范:他把我们具体的写作过程说得很合乎事实。得出两点结论:一、《永远按毛主
席的既定方针办》是《光明日报》约“梁效”写的,跟“四人帮”没关系。二、此文9
月30日已经定稿,而且显示了定稿的原件。华国锋在批示乔冠华的报告中说:6个字错
了3个字“不是按既定方针办,是照过去方针办。”我认为王忠人作为莫艾专案组的组
长,能够站出来实事求是地说话,很了不起。我真是很佩服他的精神,这是要有勇气的
。不过我要补充一点,这个问题的大前提,就是“按既定方针办”到底怎么出来的。我
经过了调查研究,弄清楚了。最早是华国锋在1976年8月的计划会议上传达的,说毛主
席最近有两个指示,一是“按既定方针办”,一是“国内问题要注意”。这是我在人民
日报社工作的同学8月告诉我的。《光明日报》的汪波清找我们约稿,给我们念计划工
作会议的纪录,也是“按既定方针办”。后来《人民日报》社的同学又告诉我,他们起
草1976年9月16日的社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第一次把“按既定方针办”用
黑体字排出来,说他们在起草过程中商量,最好加上毛主席语录,能反映我们要继承毛
主席遗志。他们看到新华社内参,登了华国锋的讲话,觉得这句话很好,就用上了。据
说华国锋因为“坚持两个凡是”:“坚持批邓、坚持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革命路线”后
来挨批了。之后,有的单位曾经传达华国锋的错误,其中有一条,就是传错了毛主席的
指示。毛主席本来说是“按过去方针办”,他传的是“按既定方针办”,所以归根溯源
“按既定方针办”是他传错了。后来我亲耳听到传达,彭真就说,完全是咬文嚼字,两
个有什么区别?
郑:您听到这个传达是什么时候?
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华国锋是这句话的始作俑者。10月4日,《永远按毛
主席的既定方针办》文章发表,其中有一句话很厉害:“任何修正主义头子胆敢篡改毛
主席的既定方针就没有好下场。”他便疑神疑鬼,过于敏感,当时他和“四人帮”的权
力争夺是白热化的。《吴德回忆录》中有讲述。
郑:那么您的看法是,这件事完全是一个误会,或者说是阴错阳差成为了一个大的
历史事件的导火索?
范:这个事情对我们“梁效”来说,首先是个冤案。对《光明日报》社莫艾、孙关
龙两人来说也是。我们“梁效”被审查两年多,最后把我关进监狱,重要罪名之一就有
这一条:反对华国锋。我始终不承认,说没有!
郑:您当时坚决不承认,需要很强大的决心。您从来没有想到迫于压力承认算了?
您当时是怎么想的?
范:我觉得应该实事求是,我相信事情会有弄清楚那一天。我是搞历史的,要尊重
事实,尊重历史,不能为了过关,违心地假造情况,迎合他们的需要,编出个故事出来
。不能这样。
郑:您难道没想到过,如果拒不承认,就会引起更严重的方式?
范:对,我想到过。即使想到过,我也不愿这样做。按照当时的说法,这样做是失
去党性,也失去人性的。
郑:当时您组里有一个人承认了,是吧?
范:是被迫的。被迫承认一些东西,交待一些东西,是有这样的情况。
郑:就是说承认了的人,后来各方面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您没有承认,后来入狱一
年多。您现在想来,有没有后悔当时过于坚决?
范:当时搞的那套,还是完全继承了文革那一套。当时他们整人的方法跟文革是一
样的,我是有思想准备的。隔离审查之后,专案组长就说:“还不承认,我们就要采取
更严厉的措施,你到时后悔莫及。”有的专案组工作人员,对我比较友好,偷偷告诉我
:“可能会对你采取比较严厉的措施,你有什么话要带给家里人的?”有的人看到我早
上在校园里跑步,目瞪口呆:“你现在还锻炼身体?”所以我有预感。后来真变为现实
了,把我作为从严处理的典型,关进监狱。当时我很难受,很失望,茫茫一片黑暗,不
知何时是尽头。觉得范达人可能完了,可能死在监狱里头了。我想,这也是命运的安排
。听天由命。
郑:您后来从狱中出来,回到北大历史系。当时不允许您教课、写文章。原来您一
直是业务比较拔尖的,现在地位一下子变了,有一个巨大的落差,您当时有什么样的感
受?
范:从监狱里放出来,一开始在学校里,专案组还让我一边接受监督劳动,一边交
代。后来历史系的党总支书记认为不要这样做,他说让我去打扫厕所是侮辱人格,后来
就允许我回家了。那时北大党委是比较实事求是的,他们知道我们去“梁效”的整个过
程:是党派去的。我们这些人什么情况,他们心里有数。当时上面有三条禁令:不准上
课、不准写文章、不准出头露面。我这个人有点奇怪,我出来之后,无所谓,人家觉得
抬不起头来,我没有犯罪感。我照样去游泳,照样去会见朋友聊天。人家觉得很奇怪。
我认为自己做的那些事是按照毛主席路线、党中央的指示,我没搞什么阴谋诡计。你说
我反华国锋、反对周总理,我没做那样的事,我就没有犯罪感。你说三不准,我还照样
写论文,是跟别人合作。学报看了要用。人家就议论了,说怎么又有范达人的文章?就
让我改名,我就改了笔名。
郑:当年“梁效”的有些成员,似乎没有受到那段经历的影响,现在在国内的发展
很好。人生境遇殊同,您有没有想过,如果当年没有卷入到“梁效”中来,您现在的人
生轨迹可能很不一样,也许在学术上的成果会更大?
范:总体上说没有这样想,因为这是命运的安排,到“梁效”不是我自己的选择。
郑:您在“文革”中为“梁效”服务,其行文逻辑都是那种充满火药味的阶级斗争
式的;文革后您搞比较史学,跟以前的方式则完全不同,过去的这种思维方式实际是在
您的盛年时期形成的,对您的影响很大。后来您要开始真正从事学术的研究,必须要经
过一个彻底的转换。您当时觉得这种转换困难吗?
范:转换好像不是很难。文章写多了知道怎么写文章。转到学术性文章并不困难,
很快就适应了。
郑:我看了您的回忆录,觉得您的行文很坦诚,但是里面有没有您出于各种考虑,
有意隐讳的?
范:有讲得不够透的地方。有些地方会涉及到很多人,分寸拿捏起来比较困难,有
些人因为我写这个不高兴,这我也知道。比如,我在书中公布了“梁效”名单。有的人
说,本来人家不知道我是“梁效”的成员,你这样一公布,大家就知道了。我认为这是
事实呀。过去说到“梁效”,大家只知道四老:冯友兰、魏建功、周一良、林庚。他们
背着“梁效”的黑锅。大家也不知道范达人是何人。弄清楚历史的真实情况对大家都有
好处的。
郑:有些人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曾是“梁效”的成员,不希望自己的名字和“梁效
”联系在一起。您认为他们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
范:这个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你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问问他们。
郑:国内的媒体上很少提到“梁效”。偶然提到的,也还是认为“梁效”是“四人
帮”的写作班子。这正是您努力想澄清的,您认为大家会接受您的看法吗?
范:我讲的是事实。我是学历史的,我相信历史的真实是有强大生命力的,真相终
会大白。
郑:您在回忆录中附录了当年批判您的大字报,您当时是出于怎样的想法要把它们
保留下来?
范:这是出于搞历史的人的习惯,保存原始资料。我看到那张大字报,那么长,而
且是专门讲我的,就去抄下来。说实话,我没觉得特别反感,因为那时批判会上调子比
这高的也有。我当时站在那,抄了有两天,一字一句把它抄下来,然后妥为保存。后来
入狱都没丢失。
郑:别人见您在那里逐句抄大字报,不会觉得奇怪吗?
范:我们那个专案组长问我:“怎么样?”我就笑笑,没回答他。我想:让历史去
判断吧。
郑:关于“梁效”的这段历史的个人结论是在1988年才做出的。等于您1979年出狱
回到北大到1988年,这么长的一段时间才做出结论,您猜是什么原因呢?
范:主要是对“梁效”问题看法有分歧。北大党委的调查研究结果,比较实事求是
,认为好多问题不存在。比如《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是否是篡党夺权的动员令
,1978年底已经弄清楚了,不是篡党夺权的动员令,跟“四人帮”没有关系。因为,
1978年底1979年初,《光明日报》社的专案组就向受审查的两个人讲:“我们过去搞得
不对。”表示歉意。
郑:您认为“梁效”的成员对那段历史应当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范:应当把事情讲清楚,应当面对。作为“梁效”成员,有责任把自己当时的思想
状况,当时的所作所为讲清楚。至于大家怎么评判,我觉得会按事实来说话。
郑:但是,您这种愿望会遇到一些障碍。首先,这段历史过去这么多年了,社会的
关注点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是不是还愿意把目光投向这些问题。其次,“梁效”
虽然在当时的影响力很大,但其实就个人命运来说,涉及到的人员数量很少。还有,社
会的思维是有定式的,人们习惯于把“梁效”和“四人帮”联系在一起,而后者是作为
非正义的一方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么要使人们重新认识这个问题,其实是相当困难的。
范:“梁效”涉及的具体人物并不多,只有39个人,涉及的面不大,而且绑在“四
人帮”这条线上,所以要说清楚这个问题不是很容易的。但是,我相信会说清楚的。王
忠人敢于说出来就是一个例子。
郑:但是,王忠人的情况还是不一样的。他当时的角色不一样,他本身没有卷入“
梁效”。对“梁效”的成员就很不同。即便说出他们的经历,要让一个社会接受、承认
,遇到的情况会相当复杂。而且,我认为,人们今天对待文革的态度还是有很多盲点和
误区。主要是我们这个民族普遍的思维习惯,其实还是不够严谨、科学。
范:对,有些人不愿意谈,可能有他们的道理,但是大家还是愿意还原历史的。
郑:您认为对“梁效”的成员来说,“梁效”的经历不是一种罪过,不是要忏悔的?
范:对。应当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加以解释。这批知识分子在“梁效”到底怎么回事
,把真相弄出来,可以吸取真正的经验教训。
郑:您说的吸取真正的经验教训,指的是什么?
范:就是知识分子应当起什么样的作用,应当独立思考,认为对的,应当拥护;认
为错的,应当鞭挞。真正从社会良知的角度上来写文章,起到很好的舆论作用。
郑:以您为例,您也承认当时效命“梁效”时,您是发自内心地拥护政权的,也是
很真诚的。
范:知识分子不应作为一种工具依附于某社会集团,但宣扬自己认为对的观点,无
可厚非。如果认为不对,应当发出不同的声音。
1 (共1页)
进入Mod_CHN_Hist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邓小平与部下文革史料:四人帮的御用写作班子梁效、罗思鼎、初澜
假设毛泽东活到九十岁…… (转载)“梁效”的成立与终结
“天安门事件”平反真相“文化大革命”中的梁效、罗思鼎写作组
陈永贵与胡耀邦的几次激烈冲突论梁效
“梁效”几篇重点文章的写作经过简单介绍一下“梁效”
范达人:“梁效”几篇重点文章的写作经过汤一介:参加“梁效”,我不能原谅自己
范达人在“梁效”的经历(上)范达人:“梁效”的成立与终结
“梁效”的成立与终结梁效阴魂为何依然在神州游荡?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梁效话题: 既定方针话题: 当时话题: 认为话题: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