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od_CHN_Hist版 - 蒋经国处理“美丽岛事件”的决策过程
相关主题
汪朝光:关于“官僚资本”的争论与国民党执政的危机蒋经国旧居要开麦当劳了。。。。没人管吗
大后方为何流行“抗战夫人”?柳栋:解析林立果(下)
大后方为何流行“抗战夫人”?不许鼓吹“蒋经国时代” ! (转载)
Re: 说白了80后中国人的身高最集中在171-176公分 (转载)王立军凶多吉少。很可能经军法审判后秘密处决。
杨天石【蒋经国“打虎”为何失败】周晓辉:历史关键时刻的蒋经国 (转载)
打虎与反贪腐:1948年币制改革下的蒋经国傅国涌:大陆没有蒋经国(转载)
“建丰同志”的试验田:蒋经国赣南新政张爱玲晚年信件被曝光:胡兰成会把我说成他的妾
打虎与反贪腐:1948年币制改革下的蒋经国张爱玲晚年信件 夏志清早年八卦(ZZ)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蒋经国话题: 美丽话题: 事件话题: 陈若曦话题: 审判
进入Mod_CHN_Hist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j********b
发帖数: 565
1
作者:傅国涌
“美丽岛事件”尚未发生,蒋经国就说1979年是“本党历史上最艰险的一年”,由于外
交上的一系列挫折,他遭遇了执政以来最大的危机和挑战,为了应对变动的内外局势,
缓解台湾岛内民间要求政治参与的压力,不仅拓宽民间参政的空间,准备举办“增额中
央民意代表”选举,而且批准党外反对派“立法委员”黄信介创办政论月刊《美丽岛》
。在蒋经国有意自上而下推动民主进程这个背景下,是年8月《美丽岛》在高雄创刊,
短短几个月内不仅发行量水涨船高,而且从南到北建立了十几个办事处,聚集了当时岛
内具有相似政治主张的代表人物,不仅言论问政,而且活动频频,实际上成了“没有党
名的党”,至少是党的雏形,它与以往的一般政论性刊物不同,可以说是一个“美丽岛
”政团。当年12月,《美丽岛》出到第四期,发生了举世震惊的“美丽岛事件”,由“
美丽岛”发起的纪念世界人权日游行,结果酿成暴力冲突,军警与民众双方约二百人受
伤,万幸的是没有一人死亡。面对突发事件,蒋经国做出的决策,包括抓捕吕秀莲、黄
信介、张俊宏、陈菊、施明德、姚嘉文等《美丽岛》重要人物及其他支持者,最后决定
将八个主要嫌疑人送军法审判,其他三十多人送司法审判,同时决定公开审判,允许公
开报道,努力减少将对台湾社会的伤害,并承诺推进民主宪政的进程不会因此止步。“
美丽岛”案在媒体众目睽睽之下令举世瞩目,受刑人虽被判刑,却无损他们的人格,许
多辩护律师和受刑人家属则由此参与公职竞选,岛上的民主化进程没有延缓。“美丽岛
事件”成为台湾民主宪政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无论是执政的国民党,还是受审的党外人
士,都没有成为输家,台湾由此结束了全输全赢的政治博弈模式,渐渐迈上双赢、多赢
、良性互动的轨道。

1979年12月10日上午,中国国民党在阳明山召开“十一届四中全会”,蒋经国以党主席
身份发表重要讲话,表示:“重视民权自由的保障,更重视国家社会的安全,使自由不
致流于放纵,民主不致流于暴乱,以建立安定的民主政治。”话音刚落,当夜高雄即发
生“美丽岛事件”。事先,《美丽岛》杂志社为申请这一天夜间在高雄举行游行,警备
总部担心出事驳回了这一申请,但知道他们会不顾禁令。情治系统已向蒋经国报告了这
个情况,蒋只是指示军警“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美]陶涵著、林添贵译《蒋经国
传》,华文出版社2010年,312—313页】
当晚大约9点,目击“美丽岛事件”现场的《台湾时报》采访组副主任李旺台,眼睛带
着催泪瓦斯留下的酸涩感回到报馆,跑警政线的记者已写好了稿子,他发现与他看到的
事实不符,很快重写了一篇,采访主任看完,马上交给了总编辑,总编辑马上跑到社长
室,最后社长决定暂时将他的稿子搁在一边,等候国民党主管文宣工作的文工会指示,
等了一个小时,居然没有来电,大家都很奇怪,平时小至工厂废气外泄都会来电,这件
天大的事件却没有指令。为了确认“上面”的意思,报社方面决定继续等,一直过了半
夜12点,“上面”还是没有电话。报社在最后一刻决定采用他的稿子,以“镇暴部队发
射催泪瓦斯驱散人群”为题,并配发了民众与宪警对峙的照片。第二天下午,陈菊还问
他:“你看会抓人吗?”他回答:“发生这么大的事,文工会却没有任何指示,这应该
代表会有大动作。”【李旺台《美丽岛事件见证人》,《黑夜中寻找星星--走过戒严
的资深记者生命史》,时报文化出版公司2008年,229、231页】
时为文工会主任的楚崧秋有一本口述回忆,其中没有提及“美丽岛事件”发生后蒋经国
在第一时间有什么指示,也没有提及文工会最初有什么安排,这与李旺台记忆中他们当
夜没有接到任何指令是吻合的。可见国民党最高层此时尚未作出明确安排。
第二天(12月11日),新接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的蒋彦士带着关中【国民党中央
政策会副秘书长】、汪敬熙【“警备总司令”】、马纪壮【“总统府”秘书长】到蒋经
国那里报告,与“安全局长”王永树一起讨论处理“美丽岛事件”的基本原则、方向,
他们依处理的大小范围,提出了甲、乙、丙三个建议案,蒋当场裁示,范围尽量缩小,
除了主谋者,其他的人尽量不要处理。这是他就“美丽岛事件”作出的最早一个决策。
关中记得这个处理范围的建议案可能是“安全局”提出的。“调查局高雄市调处”处长
高明辉回忆,处理此事的专案小组由“国家安全局”主导,各情治机关的外勤单位,都
奉命搜集滋事分子的名单和资料。当时,国民党“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在召开,会上很
多人发言要求严办,蒋经国的心情也很沉重,起来说:“过去我父亲在的时候,他都说
,好像我有心事都不说出来;今天我有心事,但我也便说,你们所说的话,我都有在听
,我自己会做一个判断。”要投票选中央常务委员时,蒋经国在休息室,叫了“台湾省
主席”林洋港过去,对他说,“美丽岛事件”发生了,非办人不可,问他的看法怎么样
?他回答:“我建议主席,国法是一定要执行的,可是栽培一个人才,好比我们种树一
样。我从报纸上看到的,这些带领的人,大部分也都是我们国民党培养出来的,所以我
建议主席,是不是执法的同时,也能够考虑到我们爱惜人才。”他说自己不敢说“从轻
发落”。【《暴力与诗歌--高雄事件与美丽岛大审》,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
281、162、164页】
蒋经国此时决定抓人,“一则是要在国民党内维持团结一致,也是因为他觉得若非如此
,可能会滋生更多暴乱,以致改革的进程失控。”【陶涵《蒋经国传》,315页】13日
早上吕秀莲首先被捕,到14日就抓了一百多人,除了施明德当时还在逃,“美丽岛事件
”大多数重要参与者都在其中。

14日早晨8点,“行政院长”孙运璇奉蒋经国之命召集近20人在中山楼商谈,如何应对
此事,参加的有国防、情治、外交、司法等单位主管,及楚崧秋、马纪壮等相关要员。
同日下午4点25分,蒋经国约见楚崧秋,要听听舆情反应。他详细汇报了岛内外新闻言
论界的看法和态度,并强调了各方期待公正审判的重要性。两天前,也就是12日的下午
6点30分,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张宝树邀他见面,询问各方对这一事件的反应,自然
也是受蒋之命。
17日上午,蒋经国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再次约见他,还是谈“美丽岛事件”,进一步询问
了各方面反应情形,表达了依法究责的处理原则,并说了这样一番话:“不管国家遭遇
到了什么样的危难,他个人决心是以身许国,以心许民,希望全党同志都能了解他这番
态度和心意。”
年已古稀、疾病缠身的蒋经国面对这样大的危机与挑战,对亲信下属、旧日学生的这番
表白,也透露出他当时压力之大。他将“美丽岛事件”看作是“不幸事件”。1980年1
月3日下午3点,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各单位主管参加的党务工作会议上,他在谈到这一事
件时再次重申下列原则:
“针对该事件应该是严明而公平的来办,人证、物证要弄清楚;但问题并没有了,需要
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平静下来,因此要加强宣传、组织、社会等方面的工作。要做到
大家心服口服,才能解决政治方面大幅问题,但我们也绝不会因这不幸事件而放弃反共
建国的政治立场,否则就是对不起自己,因此‘美丽岛事件’之后,更应开大门、走大
路加强工作,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党国生存关头,负责者应该拿出负责的态度来,选
举已经在准备,一切依法来办,平静、正常,成败不计。”【吕芳上、黄克武访问《览
尽沧桑八十年--楚崧秋先生访问记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年,133-134
页】
“美丽岛事件”惊动了许多在美国的华人学者、作家,害怕酿成第二个“二二八事件”
,包括余英时在内,写信给《纽约时报》,表示“其实受审判的不是这些人,而是台湾
的民主”。他们觉得决策权在蒋经国身上,想找人直接去见他。当时,陈若曦、杜维明
、许倬云、余英时、李欧梵、聂华苓、于梨华等二十七位学者、作家签署了一份联名信
,推陈若曦回台,送到蒋经国手里。陈若曦的《尹县长》等一系列小说引起瞩目,1978
年刚获得吴三连基金会首届文艺奖,蒋经国曾推荐过这篇小说,“每个人都应该要看这
个书”。
1月7日,陈若曦飞抵台湾。飞机降落时,她还感到恐惧,怕被抓起来。她通过《自立晚
报》吴丰山、吴三连找到蒋彦士,提出要见蒋经国,获蒋同意。她当面对蒋说:“现在
人心惶惶,我坐计程车,他们都说非常恐怖,大家都不敢讲话,所以我希望这个事情能
够大事化小,不要搞成第二次‘二二八事件’。”蒋听到“二二八”三个字,愣了一下
,脸色很难看,只说了一句:“一定不会,陈小姐这样子太过虑了。”她把联名信交给
蒋,希望不要扩大化,不要用军法审判。她的意见是,不是叛乱,就不该军法审判。蒋
问:“怎么不是叛乱?如果不是叛乱,请问陈小姐,那这个事件是怎么样的性质?”她
冲口而出“那是严重的交通事故。”蒋彦士惊讶的“啊”了声,站了起来,蒋经国虽也
惊讶,却仍不动声色。
这个事件为什么会酿成暴力冲突?到底是“先镇后暴”、“先暴后镇”,还是有“第三
只手”?在当时是有争议的。陈若曦谈到“暴民打警察”:“那会不会是你们情治单位
表演苦肉计?”蒋听了很生气说:“我用我的人格担保,我们不做这种事。” 谈话持
续一个半小时。11日,《中国时报》报道了蒋经国接见陈若曦、询问生活写作情形的新
闻。【《口述历史》第12期“美丽岛事件专辑”,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4年,
375-377页;《暴力与诗歌》,257-260页;吴锦勋采访、撰述《台湾,请听我说》,
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18-119页】
事过境迁,多年后,台湾已发生重大变化,当时的“总统府”秘书长马纪壮被问及:“
国防部情报局有没有介入其中?”只是谨慎地回答:“没有证据显示究竟这么说是真、
是假。”“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务院没有掌握内幕资讯,但当时涉及台湾事务的重要官
员,相信这种情况不无可能。另一方面,外国观察家和许多照片、录音带证实,是反对
派领导人把群众挑激到狂热地步,而且施明德本人领导群众攻击宪兵。”【陶涵《蒋经
国传》,314页】陈若曦后来也认为“当局是有准备要处理的,你看镇暴车买来第一次
使用,但若说是政府预先设个陷阱让群众跳进去,全程导演,我倒不觉得是如此;蒋经
国先生坚决否认,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口述历史》第12期“美丽岛事件专辑”,
382页】
蒋经国两天后即到高雄,指定要坐计程车,想听听计程车司机的看法。并主动安排第二
次与陈若曦见面,这是她事先没有想到的。蒋表示,很重视他们这个信,以及他们海外
这些人的意见,他会慎重处理,保证这个审判一定是公开的、公平的,还讲了一句话:
“只要有一个人受冤枉,我就不能够安心。”【《暴力与诗歌》,261、262页;《黑夜
中寻找星星》,259页】陈若曦回忆:“后来我对蒋经国这个人还有些佩服,因为他还
有求真相的心愿。我从海外回来,带着信要见他的情报相信他早知道了,他还是想亲自
听听我怎么说。另外,包括他去高雄坐计程车,这个绝对是他想知道计程车司机的感觉
”。【《口述历史》第12期“美丽岛事件专辑”,378页】
蒋经国处理“美丽岛事件”涉案人的决策大致是,将为首者送军法审判,次要的送司法
审判,其他参与者则从轻处置,同时向公众保证逐步开放政治制度的决心不变。2月1日
,“警备总部”将50名扣押者交保释放,41名交保候传,另有61名在押嫌犯,最后32名
送交普通法院,施明德、黄信介、吕秀莲、陈菊等8人以叛乱罪送军事法庭审理。【陶
涵《蒋经国传》,316页】也不能说他完全没有采纳海外学者、作家们的呼吁,但他还
是决意要用军法审判,陈若曦回台前 正是听说了此意,才会有此建言。
得知要对“美丽岛事件”部分当事人实行军法审判,国民党内也有不同看法。中央政策
会副秘书长梁肃戎跟“行政院”秘书长周宏涛说:“基于我一贯的主张,我反对用军法
审判;因为宪法里规定了,非军人不受军事审判,这写得很清楚。”蒋经国对此不满,
跟汪道渊说:“梁肃戎怎么反对我采取军法审判呢?”汪回答:“他是好意,因为你如
果要同时采取军法和司法审判,你要定个办法划分,不能拿个案送到你这儿来批。你一
批要送军法,军法重,可能就是死刑;批要送司法审判,本来应该要死的,却留下了活
口。这样不好。”蒋听后表示:“这是对的,他是好意啊。”当时送军法审判的“美丽
岛”家属十分紧张,根据动员戡乱时期惩治叛乱调理的“二条一”是唯一死刑,他们认
为死定了,国民党内的关中等人也是这样认为,蒋经国做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政治决定:
“不管你们怎样处理,我不希望看到有死刑。”这句话决定了最后的军法审判结果。【
《暴力与诗歌》,281-282页】获刑最重的施明德无期,黄信介二十年,其他六人都是
十二年。

3月7日上午10点15分,蒋经国找楚崧秋,主要是关于美国参议员爱德华•甘乃迪
(Edward Kennedy)在国会谈高雄案的意见。3月14日蒋经国再次向他提及处理“美丽
岛案”的原则,并不是要以严酷、无情的态度,采取高压手段来对待反对者。当时楚崧
秋就觉得,这反应出蒋的基本观念,确是“真心的要以身许国,以心许民”。
外界一直说公开审理的推手是楚崧秋,吕秀莲后来看到他,也在不同场合这样说。他却
不愿居其功:“事实上我没有作此主张的身分,而仅是守我分际,在适当的场合表达务
实可行的建言,所谓‘守其所当言,守其所不得不守。’”他坦言,当时主张公开审判
最力的司法院院长黄少谷,黄是国民党元老,说话有分量,“曾问过我个人看法,当即
表示只有审判公开才能将事件的伤害降至最低。”【《览尽沧桑八十年--楚崧秋先生
访问记录》,135-136页】
公开审判的原则当然是蒋经国亲自决定的,也不仅是采纳了他们的提议,还有来自外部
的压力。1月24日,《纽约时报》发表陈若曦跟记者殷允芃的谈话,就以“台湾当局欲
公开审判异议分子”为题。这个消息一传出,包括“警总”发言人在内根本都不知道,
就来问,殷允芃答:“是啊,‘总统’就是这样讲的,我们文章也发出去了。”【《暴
力与诗歌》,262页】陈若曦回台和《纽约时报》的报道,对他最后决定公开审判都起
了作用。
但是,身为文工会主任,对于允许媒体公开报道,包括外国记者采访,显然与楚崧秋有
相当的关系。李旺台对“新闻局长”宋楚瑜邀请国外记者采访“美丽岛”大审不是很理
解,主要是不了解这些内情。
当时,情治部门强烈建议,并希望文工会和“新闻局”配合,限制报道审判内容的新闻
篇幅,及岛内记者的采访面。楚崧秋坚持,“既然是公开审判,照规定就应该公开采访
,而且中外记者应享有同等权利,才不致贻人口实。”他的这一意见得到蒋经国的认同
。不仅因蒋对他信任有加,更重要的是他的意见恰好与蒋的想法一致。“‘美国在台协
会台北办事处处长’葛乐士也力促台北当局让全世界及台湾人民看清政府对被告的指控
。”【陶涵《蒋经国传》,316页】
3月18日,“美丽岛”一案对八个被告的军法大审开始。控辩双方在法庭上的言论每天
都在报纸上大篇幅刊出,几乎是全文。时任《中国时报》采访主任的周天瑞认为,“美
丽岛事件”公开审判是一大进步,“是因为国际的关注,再加上楚崧秋这类人比较务实
的态度,才有后来的公开审判。而且既然国际人士也能参与公开审判,就不能约束报纸
不报道处理。”【《暴力与诗歌》,363页】
关中回忆,“审判期间,记者做笔记,我也做笔记;每天审判回来,我都向秘书长报告
,秘书长的书面报告都呈蒋主席。”除了官方途径,蒋经国还有另外的途径了解每天开
庭的情况。新竹清华大学教授沈君山每天参与旁听,晚上回来就跟蒋经国报告,讲自己
的看法,譬如军法官对被告应该有所尊敬等等。法庭录影带最后也拿去给蒋看,蒋还会
问很多人,像余纪忠、王惕吾等新闻界大佬。【《暴力与诗歌》,336页】
3月21日下午3点45分蒋经国约楚崧秋谈话,内容包括审判、选举及当前出版界。谈话将
结束时,他顺便提及当时京剧演员郭小庄要上演《感天撼地窦娥冤》,“警总”下令禁
演,认为有为“美丽岛事件”涉案人叫冤之嫌。蒋反问一句:“表演剧团订的场子早在
事件发生之前,难道他们演戏的人早就已经预料到‘美丽岛事件’了吗?”蒋的干脆、
敏锐令他感慨,蒋是有自己判断的人,并不是那么容易受下面意见影响的,对于“美丽
岛事件”处理的决策过程也是如此。
公开审判、公开采访、详实报道,台湾民众有机会更客观地了解“美丽岛事件”的真相
,更好地理解执政党和党外反对派的分歧和纠葛,对于台湾社会人心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则需要进一步评估,蒋经国敢于这样选择也是需要勇气的。5月10日,台湾政治大学
教授李瞻主持的新闻社进行了一项“社会各界对高雄美丽岛暴力事件反应意见之调查研
究”,民意调查显示76.1%的受访者认为报纸大量报道政团意见对社会是有利或利多弊
少,15.4%的受访者认为是利弊参半,只有4.8%的受访者认为不利或利少弊多。【《楚
崧秋先生访问记录》,133-136页】
因为在处理“美丽岛事件”中的态度,出任文工会主任二年半的楚崧秋受到党内攻击,
说他是这次“精神污染”制造者之一。当年6月3日下午蒋经国找他谈话,劈头一句:“
他们说你自由主义色彩很……。”他回答:“教育长知道,我是学政治学的。”当年他
是中央大学政治学专业出身,再入中央干部学校,蒋经国是教育长,他们是师生关系。
6月20日,蒋经国再度约见,他离开文工会主任的位置,转任中国电视公司董事长。此
举对蒋经国而言恐怕也是不得已的,所以没有一句责备他的话,他的建言都在分内,也
与蒋的想法接近。
“美丽岛事件”当然是不幸的,数十位当事人受到审判,但是台湾社会没有因此倒退,
在蒋经国主导之下,政治制度变革的进程没有中断,地方选举继续照常进行,这是蒋经
国当时一再重申的,也是他晚年致力的方向。许多“美丽岛”受难人家属和辩护律师正
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踏上从政之路的。《中国时报》记者金惟纯感慨地说:“当然用叛乱
的罪名来判是太重了,但是最后没有人被判死刑,还是有一点拿捏分寸。”【《暴力与
诗歌》,365页】
不要有死刑,正是蒋经国交代的底线。曾任国民党中常委的《中国时报》创办人余纪忠
记得,他说只要他在位,“不允许台湾岛上有流血”。【陶涵《蒋经国传》,318页】
处理“美丽岛事件”,他一方面要应对国民党内的要求,一方面也要面对台湾社会人心
,当时与他有接触的沈君山分析说,“‘美丽岛事件’之后,以蒋经国为主的当局,目
的并不是要把党外全部消灭掉,最主要是希望安定。”所以,他才会在国民党“十一届
四中全会”闭幕会的讲话中强调力守民主宪政的决心,在1月3日的国民党内会议上再度
重申:“在高雄的暴力案件发生后,政府一定依法处理,今后,不会影响我们推动民主
法治的既定政策及决心。民主法治之路,是我们一定要走的路。”【转引自江南《蒋经
国传》,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年,474页】
他做出的决策有些出人意外,他上台之后,他的俄苏背景、特工经历,都曾令人不安。
陈若曦也说:“我以前觉得他是特务头子,这件事改变一些我对他的评价。”【《台湾
,请听我说》,119页】已离开台湾的作家王鼎钧从他的基督教信仰角度提供了一点独
特的解释,他从研究中国教会史的王成勉教授那里得知,蒋介石日记中有关于“经国受
洗”的具体记录,提及自己为此而感动谢恩,还谈到长达一年和蒋经国共同祷告,最后
由其自己决定是否受洗。“他的观念为什么会改变?似非一句台湾人民的压力所能完全
解释。既然蒋经国对基督教的投入这么深,岂能船过无痕?”【王鼎钧《蒋公家庭的宗
教成份》,《明报月刊》2012年7月号,72-73页】这个线索也可以为我们理解蒋经国
处理“美丽岛事件”的决策提供某种参考。
2014年2月25日完稿 杭州
转自《炎黄春秋》
A*******h
发帖数: 75
2
美丽岛事件 是啥

【在 j********b 的大作中提到】
: 作者:傅国涌
: “美丽岛事件”尚未发生,蒋经国就说1979年是“本党历史上最艰险的一年”,由于外
: 交上的一系列挫折,他遭遇了执政以来最大的危机和挑战,为了应对变动的内外局势,
: 缓解台湾岛内民间要求政治参与的压力,不仅拓宽民间参政的空间,准备举办“增额中
: 央民意代表”选举,而且批准党外反对派“立法委员”黄信介创办政论月刊《美丽岛》
: 。在蒋经国有意自上而下推动民主进程这个背景下,是年8月《美丽岛》在高雄创刊,
: 短短几个月内不仅发行量水涨船高,而且从南到北建立了十几个办事处,聚集了当时岛
: 内具有相似政治主张的代表人物,不仅言论问政,而且活动频频,实际上成了“没有党
: 名的党”,至少是党的雏形,它与以往的一般政论性刊物不同,可以说是一个“美丽岛
: ”政团。当年12月,《美丽岛》出到第四期,发生了举世震惊的“美丽岛事件”,由“

j********b
发帖数: 565
3

1979年8月《美丽岛》在高雄创刊,
短短几个月内不仅发行量水涨船高,而且从南到北建立了十几个办事处,聚集了当时岛
内具有相似政治主张的代表人物,不仅言论问政,而且活动频频,实际上成了“没有党
名的党”,至少是党的雏形,它与以往的一般政论性刊物不同,可以说是一个“美丽岛
”政团。当年12月,《美丽岛》出到第四期,发生了举世震惊的“美丽岛事件”,由“
美丽岛”发起的纪念世界人权日游行,结果酿成暴力冲突,军警与民众双方约二百人受
伤,万幸的是没有一人死亡。

【在 A*******h 的大作中提到】
: 美丽岛事件 是啥
1 (共1页)
进入Mod_CHN_Hist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张爱玲晚年信件 夏志清早年八卦(ZZ)杨天石【蒋经国“打虎”为何失败】
宋楚瑜:蒋经国先生的改革之路打虎与反贪腐:1948年币制改革下的蒋经国
国共内战中共竟然迫使平民当炮灰“建丰同志”的试验田:蒋经国赣南新政
陈寅恪:论韩愈 (转载)打虎与反贪腐:1948年币制改革下的蒋经国
汪朝光:关于“官僚资本”的争论与国民党执政的危机蒋经国旧居要开麦当劳了。。。。没人管吗
大后方为何流行“抗战夫人”?柳栋:解析林立果(下)
大后方为何流行“抗战夫人”?不许鼓吹“蒋经国时代” ! (转载)
Re: 说白了80后中国人的身高最集中在171-176公分 (转载)王立军凶多吉少。很可能经军法审判后秘密处决。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蒋经国话题: 美丽话题: 事件话题: 陈若曦话题: 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