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2版 -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十一章 高技术战争后方防卫
相关主题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六章 高技术战争物资保障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五章 高技术战争后勤准备-2
91年的伊拉克被揍得真够惨的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九章 高技术战争技术保障
沙漠喋血:1991年海湾战争全纪录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十章 高技术战争后勤动员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pdf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十二章 高技术战争后勤指挥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序+第一章 高技术战争对后勤保障的影响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后记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二章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特点美帝“长曲棍球”侦察卫星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三章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指导思想又是地图旧了? 3名驻阿英军士兵因卫星导航出错被美军炸死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五章 高技术战争后勤准备-1多国部队攻击利比亚的架式,让人想起了当年8国联军攻击大清中国。无法无天。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后方话题: 防卫话题: 作战话题: 伪装话题: 战争
进入Military2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e
发帖数: 22064
1
后方是国家和军队配置机构、发展生产、积蓄力量、支援前方作战的依
托。后方防卫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保存国家战争潜力,坚持持久作战;
关系到能否提高军队后勤的生存能力,顺利完成保障任务;关系到能否增强
部队的战斗力,夺取战争的胜利。未来战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
高技术运用于战场,为作战提供了先进的侦察、打击手段,使得后方面临前
所未有的威胁。因此,研究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后方防卫,具有重要的理论
和实践意义。
一、高技术战争后方面临的主要威胁
新型武器装备具有很强的远战能力,具有全天候作战的性能,加之作战
手段的多样化,使得后方也将成为战场,后方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一)从空间上看,后方面临全方位、全纵深打击
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理论,都强调全纵深综合打击,诸军兵种的联合作
战将由“空地一体化”发展成为“空地海天一体化”,战场空间空前扩大。
破坏对方的战争潜力,打击对方的后勤已成为达成战略战役目的的重要手段
之一。美军认为,最有决定意义的进攻是使用占压倒优势的兵力攻入敌后,
摧毁或夺占其后勤、战斗支援以及指挥与控制设施。原苏军在回答战争的主
要战略目的是同过去一样粉粹敌人的军队,还是消灭和破坏敌国后方的目标
并使敌人后方处于瘫痪状态这一问题时,曾明确提出,这两个目的同时都要
实现。消灭敌人的军队,以及破坏敌人后方的目标,并使后方处于瘫痪状态,
这是战争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过程。他们提出这种论点的主要依据有两个,
一是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彻底粉粹侵略者,为此就要使敌人同时丧失用
以进行战争的军事政治和经济能力;二是利用现有的武器同时实现这些目
的,对他们来说是完全可能的。原苏军还进一步强调,对敌人大后方目标的
战略打击,其规模和后果可能大大超过在前方地区对敌重兵集团的打击。美
军新的作战理论更是把纵深作战放在首位,认为纵深作战具有决定意义,美
军对纵深作战的理解并不只是停留在对敌后方采取行动,而是谋求在敌方作
战地域的全纵深同时运用空中、地面、海上和空间力量打击敌人,即使是实
施纵深、近距离和后方作战行动,也必须同时进行,目的是使敌人无法区分
哪个先(前)哪个后,穷于应付,丧失主动权。与此同时,武器装备打击距
离的增大及各种保障手段的完善,也为上述新的作战理论的运用与实施提供
了客观物质条件。如火炮的射程已达50-70公里,战术导弹射程从几百公里
到1000多公里,巡航导弹的射程达3000多公里,飞机的作战半径已达上万
公里。另外,各种空间系统在战争中运用,能及时获取情报,不断地跟踪敌
方的作战行动;不间断的空间活动使情报、预警、通信、导航、制图和数据
处理等都更加准确而高效;定位和导航卫星使地面部队能够准确确定自身的
位置;通信卫星可以向部队提供及时的通信等等,都大大增加了对后方实施
全方位、全纵深综合打击的可能性。
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作战双方都在尽可能打击对方的后方,
从而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1980年开始的两伊战争,由于双方互相袭击对方的后方,特别是各种石
油设施,使双方的经济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加之战争的消耗大,双方都难以
充分保障战争的需要,战场上的形势停停打打,时紧时松,双方都无力发动
连续攻势,一鼓作气打败对手。印军在对两伊战争进行研究后指出,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在局部战争中,经济目标成为首要的打击目标,两伊战争是
第一次。并在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理由时指出,军事装备推毁以后,很快就
可以通过进口得到补充,但是,如果经济目标和军事目标同时遭到破坏,敌
方的经济就会丧失活动能力,而重新恢复国民经济比重建军队更为紧急。并
由此得出结论说:同时打击经济目标和军事目标,不仅为了削弱对方的军事
能力,而且是为了破坏对方的国民经济,这是一种长远性的考虑,就这一点
来看,两伊战争可能是未来战争的一个发展趋势。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
中所说:“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以整个
生产力基础,因而是以‘经济力量’,以‘经济情况’,以暴力所拥有的物
质资料为基础的。”“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是经济的条件和资源帮助
‘暴力’取得胜利,没有它们,暴力就不成其为暴力。”可见,战争的规模、
进程和结局,无不依赖国家的经济条件,高技术战争对经济的依赖程度越来
越大。因此,要想赢得战争的胜利,心须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可靠的来源。
但是,要保存战争潜力,防止敌人的袭击破坏,这同发展经济、增加生产一
样,也是一件极为复杂和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各国军队都普遍重视袭击破坏
对方后方的条件下,保卫后方安全甚至比发展经济、建立战争的物质基础还
要困难。
海湾战争更是美军新的作战理论的一次实践。美军也正是根据海湾战争
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新的作战理论的。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攻
击,就是从袭击包括后勤在内的战略战役后方目标开始的。对伊拉克后方的
打击,不仅使伊拉克的经济陷入了困境,而且使前线伊军的后勤补给几乎中
断。这是导致伊军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此相反,伊军没有能抓住美军远
距离机动、立足未稳的有利时机,集中力量重点打击美军的“生命之源”-
-后勤补给,使得美军平安地完成了长达近半年之久的部署,而伊军却还在
等待着沙漠雨季的到来,奢望与美军实行持久战。事实上,美国本土距海湾
万里之遥,伊军打击美军的补给线,无异于卡其咽喉、击其要害,这要比坐
等沙漠雨季到来有效得多,也比打击美军其它一些军事目标或与拥有高技术
的美国军队直接作战要容易一些。
··无独有偶,各国军事家和评论家在评论英阿马岛战争的结果时,用
不同国籍的语言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阿军没有全力攻击英军漫长的运输补给
线,是导致阿军战败的重要原因。
(二)从时间上看,对后方打击破坏贯穿战争全过程
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对后方的打击破坏将贯穿战争的全过程。美军的作
战行动在时间上已不再有纵深和前沿之分,而是在敌方作战地域的全纵深同
时实施打击,且机动的方向和火力突击的重点明显指向纵深。海湾战争中,
美军制定了四阶段作战方案,第一阶段是战略性空中战局;第二阶段是夺取
科威特战区制空权;第三阶段是战场准备;第四阶段是地面进攻战局。为此,
美军还确定了战区6个目标群,其中5个目标群只是四个阶段中某一个或两
个阶段打击的目标,唯独切断伊军补给线这个目标群贯穿于战争四个阶段的
全过程,并始终是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重点打击的目标。
能在任何环境中使用的武器系统的不断研制成功,也为全天候作战提供
了可能。海湾战争中,装备了性能优越的夜视器材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多国部
队空军,对伊拉克后方实施了昼夜不停的攻击。伊拉克的电力生产设施、石
油提炼和输送设施、港口、机场、核生化武器研究和生产设施、“飞毛腿”
导弹生产和储存设施、军工生产和储存设施、连接伊拉克军队与后勤保障中
心的铁路和桥梁,以及伊军的后勤设施和后勤部(分)队等后方目标,遭到
了多国部队昼夜不停反复地攻击,当地面作战行动开始时,科威特战区的伊
军的后方补给已基本中断。在地面作战阶段,装备有包括热成象仪等先进夜
视装备的美军地面部队,可不受夜暗和气候的限制连续不断地进行作战。美
军声称,这也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次真正一天24小时连续不断的地面作战。在
多国部队全天候作战面前,伊军束手无策,没有得到更多喘息机会,难以利
用夜暗维护和修复被损坏的后方设施、武器装备,难以对作战部队实施有效
的后勤补给。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随着机器人在军事上的运用和夜视器材性
能的不断提高以及更多的高新技术运用于战场,作战行动将更加不受地形、
天候等因素的影响,也将克服人在智能和体能上的缺陷,真正使作战行动能
全天候不问断地进行。对后方的打击破坏也将是全天候并贯穿战争始终的。
(三)后方面临的打击手段将多样化
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后方不仅将面临兵力、火力等传统的“硬手段”的
打击,也将面临电子战等高技术“软手段”的打击,使打击后方的手段日趋
多样化,且准确性、广泛性、破坏性大大提高,后勤面临的威胁进一步增大。
高技术侦察情报系统广泛使用,使后方的透明度明显增大,传统的隐蔽
伪装手段难以达成“藏”的目的,后方隐蔽伪装更加困难。高新技术的不断
发展,使军事侦察与监视的能力和水平已经发生并还将不断发生突破性的变
化,无论是侦察的时域、空域还是频域,都大大地扩展了。不仅能利用电子
信号截获装置和战场监视雷达实施地面侦察,而且能利用机载电子侦察设备
和照相侦察设备实施空中侦察;不仅能利用舰(船)载电子侦察设备实施海
上侦察,而且能利用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实施空间侦察;不仅能在
白天进行侦察,而且能在夜间及恶劣天候中进行侦察;不仅能用目视和光学
手段进行侦察,而且能在声频、微波、红外各个波段进行侦察。侦察手段已
从地面、空中、海上、水下扩展到外层空间,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全方位、
高精度的侦察能力,以及适时传输、快速分析信息的情报处理能力。凭借高
新技术侦察手段提供的“千里眼顺风耳”,战场上的一切都将“一览无余”。
例如,在各种侦察卫星中,可见光照相能获得最佳的地面分辨率,红外照相
能揭露部分伪装,多谱照相便于识别更多的目标,微波照相不受天候影响,
而且其地面分辨率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如美军“KH-12”型第六代照相侦
察卫星,影像地面分辨率为0.15-0.3米,既可用于大面积“普查”,也可
用于对重点地区和目标的“详查”,还能透过云雾和夜幕探测树林深处和干
燥地表下一定深度的指挥所等军事目标。海湾战争中,美国使用了30多颗侦
察卫星,为多国部队提供了大量的情报。俄国的第四代照相侦察卫星地面分
辨率也达0.4-0.9米。目前,世界主要军事强国通过照相可获得70%的战
略情报。高技术的军事侦察卫星、侦察飞机和多种遥感探测设备等组成的侦
察情报系统,可以对战场实施广泛、多层、快速、准确的适时侦察。这些先
进的侦察手段,为利用兵力、火力对后方目标进行有效的打击提供了先决条
件,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发现即意味着被摧毁。因此,后方若仍以传统的
利用夜暗、树枝、一般的迷彩伪装以及构筑简易工事等手段,已难以达到隐
蔽的目的,后方面临的威胁增大。
兵力机动能力的提高,使后方遭敌纵深兵力突击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
高技术战争中,海、空运力量更加强大,军用直升机的大量使用,作战飞机
远程机动能力与作战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地面部队的自动化、机械化,使大
兵团超越前沿障碍向对方后方快速机动的能力大大提高,大兵团后方机动作
战成为可能,后方遭敌大规模纵深机动部队袭击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例如,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第三阶段,以色列军队在稳住北线后,两天内主力部队行
程600多公里,由北线转至南线,向埃军发起连续进攻,他们根据美国提供
的空中侦察情报,发现埃军第2军团和第3军团的接合部有4公里的间隙,
运河西岸也未设防,以军立即派坦克装甲先遣队,使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缴
获的13辆苏制T-54、T-55坦克,乔装埃军,偷渡运河,尔后增调后续部
队,切断了开罗至苏伊士城的公路,并乘机逼近苏伊士城,包围了埃及第三
军团的后勤基地,致使运河东岸的2万多埃军濒于覆灭的境地。海湾战争中,
美军在伊军纵深的作战行动,也充分显示了这种可能性。以“沙漠军刀”行
动力例,美陆军航空兵组织了一次“军事史上规模最大的”直升机纵深机降
攻击行动。美军第82空降师的两个空中突击营,共2000多人携带武器装备,
分别搭乘300架直升机,从沙特北部13个地点陆续起飞,快速插入伊军纵深
80多公里的地区。紧接着美军101空中突击师又以“阿帕奇”攻击直升机为
先导,在伊军纵深200多公里的地区实行直升机机降,完成了对伊军的包围,
伊军后方在遭受多国部队火力打击的情况下,又面临着地面兵力的威胁,前
后方的联系已基本中断。因此,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后方所遭到的袭击,将
不只是过去的小股敌特、小规模渗透兵力的袭击,还可能遭到敌空地一体机
动部队和擅长后方作战的特种部队的袭击,后方真正变成了战场。
在高技术战争中,火力战也已成为战争初期乃至战争全过程的重要作战
方式,后方是火力战重点打击的地域和目标。各种远射程、高精度、大威力
武器系统的不断涌现和大量投入使用,火力机动能力大大提高,非制导武器
与制导武器相结合、点杀伤与面杀伤武器相结合、近程与远程武器相结合、
地面与空中火力相结合的火力配系,能从地面、空中、海上乃至太空实施全
方位、全纵深、全天候的综合火力战。后方将面临高精度、大威力、长时间、
大规模的综合火力打击。海湾战争中,历时38天的“沙漠风暴”空袭作战,
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11万余架次,平均日出动2600架次,为朝鲜战争的3
倍,共投弹60万吨,相当于朝鲜战争3年的投弹量,伊拉克的机场、港口、
兵工厂、弹药库、油料库等后方目标遭到大规模、长时间、高强度的袭击破
坏,70%以上的后勤设施被摧毁,横跨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上的36
座桥梁,有33座被摧毁,伊拉克境内3/4的步行桥也被炸断,伊军的后勤补
给能力己大大削弱,前线部队缺粮断水、短油少弹、缺衣无药,有的已失去
战斗力,形成了不战自乱的局面。此外,精确制导武器性能的不断优化,更
加增大了对后方的杀伤破坏力。美军通过研究认为,越南战争中,F-105战
斗机需要192架次才能摧毁一个后方目标,而现代的F-117隐形战斗机携带
精确制导武器则只需2个架次就能摧毁一个后方目标。
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各种“新机理”、“新概念”武器的运用,后方还
面临着全新的威胁。一是“杀人”不见血,如高功率微波武器是利用高功率
微波束毁伤人员,可使人员神经错乱、头痛、烦燥、记忆力减退、烧伤人的
皮肤(3度以上烧伤)和眼睛,直至死亡;频率低于20赫兹的次声武器,通
过使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将大功率的人耳听不到的声波定向辐射并作用于
人体,使之与人体各个器官和部位固有的频率(0.01-20赫兹)产生强烈的
共振,从而扰乱和破坏人的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这些武器的使用,使得人
员生存面临更加严重的威胁。二是使一般装备设施陷入瘫痪。在这类武器的
设计和研制中,美国技术专家们用了一些尽人所知的原理和方法。如由飞机
喷洒某些高粘性物质,使道路、机场跑道不能使用,甚至粘住车辆和装备,
使之动弹不得,倘若这类物质飘浮于空中。也能使各种装备的发动机运转受
到很大的影响;快速喷射的泡沫剂能使所有人员和车辆在短时间内不能行
动;喷洒一种超滑剂,能使飞机跑道、铁路甚至楼梯成为名副其实的“溜冰
场”,存道路上撒上一层能逐步使车辆的轮胎变质、破碎乃至爆裂的物质。
所有这些新式武器的运用,都将对后方人员造成极大的损伤,使后方的装备
设施陷入瘫痪,进而使后勤保障活动难以进行。尽管上述大部分非致命武器
仍处于研制、开发阶段,但专家们预测,13-15年后,这些武器可望陆续投
入战场。
高技术地球物理战使后方面临人为灾害的威胁。地球物理武器被视为“一
种既不同于一般常规武器,又不同于核武器的新型武器,其神奇威力,强烈
地诱使一些军事大国去着力研究和开发。美国甚至早在越战中就已试用。
1993年,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利佛莫尔国立实验
室,在内华达实验场地下爆炸了一个“有史以来最大的非核爆炸装置”,爆
炸威力相当于0.1万吨核弹能量,目的是实验在同等能力、同样地质条件下,
核和非核爆炸可否产生不同的地震信号,标志着美国在地球物理武器研究方
面的进步。另据外电报道,美军的人工气象研究已有40多年的历史,已经能
够制造局部地区的风雨雷雹、酷暑严寒,并已开始用于对部队进行近似实战
的训练。与传统武器相比,地球物理武器对后方的威胁有些新特点:一是破
坏威力大。地球物理武器并不直接产生传统意义上的杀伤力,而是通过有限
的爆炸来诱发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给后方带来的危害可能达到甚至超过
几次大型核爆炸所造成的破坏。二是破坏的隐蔽性强。地球物理武器的杀伤
力是由其诱发或制造自然灾害来体现的,而且这种诱发性爆炸大多在距攻击
点几百乃至几千公里以外的地下进行,受灾地区很难事先觉察到。美军认为,
高技术地球物理战,不仅可以影响军队的作战行动,而且更能有效地阻止敌
方后勤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高技术地球物理战,可在后方地域人为地制造
小范围的地震、山崩,造成后方工程倒塌,大量人员伤亡,物资损失;可在
主要前送后送路段制造人工降雨,造成道路泥泞,交通堵塞;可在正常季节
人为制造局部地区的严寒或酷暑,影响后勤装备动力系统的正常运转;还可
使用高技术形成化学雨,短时间内使后勤装备表面严重锈蚀,物资污染或霉
烂变质,车辆轮胎橡胶老化破裂,使后勤保障难以持续进行。尽管高技术地
球物理战目前还未广泛运用于战争,但也决不是遥远的将来。
电子战已成为高技术战争的重要作战样式,后方可能成为“瞎子和聋
子”。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发展军用电子技术的同时,各种电子干扰武器近
年来也得到了异常迅速的发展。美军认为,未来战争受电子系统影响的程度
将越来越大,只有有了制电磁权,才能有助于掌握制空权、制海权和战场控
制权。为此,美军将采用多种侦察手段全面了解和研究敌方雷达及通信系统
的电子信号特征,然后启动大功率干扰机对敌雷达设施和指挥通信实施干
扰,并以各种火力摧毁敌方的雷达设施和指挥通信设施。据报道,新型电子
设备摧毁武器已在开发中。美国计划改变它的某些导弹,使它们能运载带有
电磁脉冲发动机的弹头,当这种弹头爆炸时,能释放出一种足以“烧毁”电
子设备的微波,这样,在一瞬间,敌方就成了“瞎子、聋子和哑巴”。在海
湾战争中,美国的上述武器已经进行过试验,“战斧”导弹曾经装备过一种
内部塞满了成千上万个线圈的碳纤维弹头,线圈一旦散落在发电机上就会引
起短路。同时,美军还对伊拉克的后方电信系统进行了狂轰滥炸,致使伊拉
克后方通信几乎中断。另外,计算机病毒像生物病毒一样具有很强的传播能
力和自繁能力,对计算机软件的破坏作用很大。美军认为,军队指挥自动化
系统的核心部分是电子计算机,如果用计算机病毒破坏对方指挥系统的计算
机,就有可能使对方整个指挥系统瘫痪。近年来,美军开始研究计算机病毒
武器和计算机病毒战的可能性,试图让计算机病毒成为未来战争中破坏对方
指挥系统的一种新的“软杀伤”手段。可以预料,这种武器一旦在作战中使
用,将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后方自动化指挥通信系统构成极大威胁,各级指
挥机构之间、后方与前方、后勤各级部(分)队之间通信中断,更谈不上指
挥了。
二、高技术战争后方防卫的基本对策
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后方面临全时空、多手段的打击破坏,防卫任务特
别繁重。因此,应根据高技术战争的要求,认真组织后方防卫力量,积极采
取各种防卫措施,防止、抗击和战胜敌人对后方目标的袭击、封锁和破坏,
保证后方人员、物资、装备、设施和资源的安全,保持交通运输线的畅通,
为顺利完成后方支援和后勤保障任务创造条件。
(一)结合经济建设调整生产力布局,为战时保存战争潜力创造条件
合理的生产力布局,不仅对发展经济,促进一个国家全面发展十分重要,
而且是国家和军队组织生产,支援战争、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依托。有效地
保存战争潜力,对保持国家和战争全局的稳定,保护国家的经济资源,增强
战争的物质基础,坚持持久作战都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注重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在发展沿海地区经济的同
时,加强发展内陆地区经济;在发展国家腹地经济的同时,注重发展边境地
区经济。但由于世界相当数量的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即便是发达国家也面临
产业结构方面的调整,因此,很多国家的生产力布局还不尽合理,主要是经
济力量大都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与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保存战争潜力的要求不
相适应。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战争爆发突然,战争进程加快,特别是处于战
争劣势的一方,不可能像苏联卫国战争中有较长时间进行大规模的工业搬
迁,以形成有利于战争胜利的经济布局;加之高技术武器精度高、破坏威力
大,将对密集工业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以至于瘫痪整个国家经济,这不
仅对战争胜利产生影响,而且对战后国家的重建造成极大的困难。为此,结
合经济建设,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存战争潜力,应是战
略指导者必须关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生产力布局的调整,要处理好沿海与内陆、边境与腹地经济建设的关系,
把开放沿海、建设边疆与开发战略后方结合起来,加速发展战略后方的经济,
建立稳固强大的战略后方基地。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应把调整生产力布
局纳入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应把生产力
布局作为中、长期计划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统筹安排,统一部署。在实
施过程中应统筹规划,逐步调整,适当控制在沿海地区新建重要工业基地及
产业规模,把经济建设需要与战争需要结合起来。在产业结构上,战略后方
建设要做到民用工业、军事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合理配套,全面发展。
在一些重要工业基地利军工企业地卓的选点上,既要适当分散,为战时防空
打好基础;又要相对集中,交通方便,便于生产生活,应在讲究经济效益的
前提下,构筑必要的人防工事、地下车间,以增强其防护能力。把战略后方
建设成完整的工农业生产体系,有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有灵活的战略物
资储备与补给系统,有严密的防护系统,有高效的管理指挥系统,使生产力
布局逐步趋于合理,为战时保存经济潜力奠定基础。此外,还应大力加强大
中城市的人防建设,并把它作为国家战备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来抓。
在平时搞好生产力布局的前提下,还应搞好战时战略后方目标的防卫,
这是国家和军队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通常在战区和海、空军的支援下,由
统帅部组织,有时也可根据统帅部的指示和意图,由所在战区组织军地联防。
必须构筑各种永备工事,配置专门的守备部队、防空部队等,形成独立的防
卫体系,能够抗御敌航空兵、空降兵、地面部队、远程兵器和核生化武器,
以及各种高新技术兵器等多种手段的袭击破坏,确保其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二)搞好后方防卫的组织指挥
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后方防卫组织指挥,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
良好的防卫指挥是完成后方防卫任务的重要条件,对于建立有效的后方防卫
体系,战胜敌人的袭击破坏,保证后方安全和后勤保障任务的完成都具有极
为重要的意义。
作为战略指导者,应关照后方的安全。由于后方也变成了战场,加之后
勤的地位和作用的提高,以前那种只重视前方打仗而忽视后方安全的思想是
非常有害的。战略指导者应确立既靠军事制胜,又靠后勤取胜的多元制胜思
想,把后方安危的程度和保障能力,作为制定战略、指导战争、指挥作战、
控制战场的物质基础。在战略布势上,尤其是兵力兵器的部署上统筹兼顾,
既要考虑作战需要,又要考虑后方安全需要,对与战争成败攸关的工业生产
基地、军工生产基地、机场、港口、战略物资储备基地、主要交通干线,应
纳入国上防空计划,并指定所在战区以必要的兵力兵器进行防卫。
战区是后方防卫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后方防卫的组织指挥也主要依
靠战区来进行。战区应根据战略指导者的意图,在后方防卫的组织指挥上重
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把后方防卫纳入合成军队的作战计划。这是搞好后方防卫的根本措
施。后方防卫,必须依靠后方机关、部(分)队和地方武装的共同努力,但
又要充分利用战斗部队的强大掩护和有力支援,而这一切又必须通过合成军
队作战计划进行统一安排,战争的实践多次证明,凡是把后方防卫纳入作战
计划,实行统筹安排的,后方安全才可能有保证;凡是没有这样做的,或者
是后方目标脱离了作战部队掩护和支援的,就往往给敌方以可乘之机,使后
方人力物力遭到不应有的损失。把后方防卫纳入合成军队作战计划的关键,
在于合成军队指挥员能否认真地关照好前方与后方的联系,把后方防卫摆到
应有的议事日程上,作为实施作战指挥的一个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尤其对后
方防卫中的重大问题,合成军队指挥员应及时决策,下达指示。如要根据后
方受敌威胁的程度和战况的发展变化,始终把后方人力、物力置于部队掩护
之下;要切实解决后方所需的兵力兵器;要规定各种火力和有关部(分)队
掩护和支援后方目标的任务,尤其当后方遭敌严重破坏时,应果断采取支援
措施等等。作为后方指挥员,应在合成军队首长和司令部的统一意图和计划
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经常向合成军队指挥员报告后方防卫情况,提出
防卫建议和要求,并搞好防卫协同,把后方防卫措施落到实处,圆满地完成
防卫任务。
二是建立专职的防卫指挥机构。后方防卫指挥机构,应根据集中统一、
精干高效的原则建立,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装备,使之具有完成防卫指挥任务
的能力。我们认为,应建立专职的防卫指挥机构。后方地域内部署的单位多,
担负的任务又各不相同,而面临的威胁又是共同的,需要一个统一协调和集
中指挥各单位对敌斗争行动的机构。加之敌对后方袭击破坏的加剧,属于防
卫性质的行动不断增多,这些工作有其特殊要求,而且每一项工作的组织,
又都涉及上下级,牵动左右邻,尤其是后方遭敌重大袭击破坏时,更需要一
个强有力的指挥机构,集中统一指挥后方地域内的防卫作战行动,以利于协
调一致地发挥整体防卫力量的作用,取得对敌斗争的主动权,确保后方安全。
因此,建立专职的防卫指挥机构,是高技术战争的要求。其具体设想是:战
区一级可建立后方地域作战中心,由战区副指挥员或由战区后勤指挥员负
责,统一指挥战区的后方防卫;军以下作战地域可设立防卫作战组,一般由
各级后勤指挥员负责指挥,必要时也可由各级部队合成军队副指挥员负责指
挥。专职防卫机构建立后,各级后方指挥员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根据合成军
队的作战计划,统筹安排和组织实施后方防卫,正确处理好前方作战与后方
防卫、防卫指挥与保障指挥的关系,做到防卫服从作战和保障,作战和保障
重视防卫,使防卫与作战、保障工作协调统一,确保任务的完成和作战的胜
利。
三是制定周密的防卫计划。后方防卫计划应根据合成军队的作战计划,
认真分析敌袭击破坏的手段、规律和后方可能受敌威胁的程度,结合后方部
署、防卫力量、地形条件等具体情况来拟制。其内容主要包括:防卫区的划
分,即防卫的范围、任务、主要防卫方向(目标)、防卫要点和防卫区负责
人等;防卫兵力、兵器的区分、配置和战斗编组;后方防卫工程的构筑数量、
地点、完成时限和伪装措施;运输线的主要防卫措施;各种警戒、观察、报
知勤务和信号的规定;明确敌可能袭击的主要方向、方式,敌各种兵力兵器
可能袭击的地域和目标,并相应制定出防御和战斗方案等。后方防卫计划应
力求考虑周密,有多种设想,多种处置预案,必要和可能时,应按照防卫计
划进行适当的演练,以便发现问题,不断充实完善。
四是灵活运用防卫战术。后方防卫作战,同样是与敌人的直接战斗,其
防卫战斗与前方作战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后方防卫作战的目的、任务、
力量、规模以及面临的敌情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又与前方作战有许多的
不同。因此,后方防卫作战,不但要求掌握和运用一般的战术手段,还应根
据防卫作战的特点,加以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根据以往战争中后方防卫作
战的经验,结合未来高技术战争后方防卫特点,以下防卫战术尽管可能是被
动的、迫不得已的,但仍然是行之有效的:改善“藏”的条件。俗话说:“惹
不起,躲得起”。“藏”是后方防卫中一种迫不得已的战术,但它对防止和
减少后方免遭敌发现和打击破坏有重要作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很多大
型永久工事和掩蔽部对减轻多国部队空袭所造成的破坏还是起了作用的。因
此,应充分利用地形地物等天然的条件,构筑和充分利用已经构筑的永备防
御工事和野战防御工事等防护工程设施。高技术侦察和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打
击也是有规律的,摸透其规律和特点,也是搞好“藏”的有效手段。如通过
对敌卫星的跟踪观测,不仅可以精确计算出卫星将于某日某时某分从头顶经
过,而且能够大体判断出星载侦察设备的种类、水平和用途,并提前发出警
报。卫星过顶的时候,应尽量减少后方的活动,其它时间则不必顾虑重重。
一般情况下,同时在天上工作的照相卫星不过3-5颗,卫星从一个目标上方
经过的时间一次不过十几分钟,想对同一目标重复侦察,少则需十来小时,
多则需几天甚至几周时间,这说明利用卫星侦察的间隙和“空白”进行后方
活动是完全可能的。如果能改变后方活动的规律,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变
地上为地下、变室外为室内、变白天为夜间,都可以有效减弱卫星侦察的效
果。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由于埃及方面对侦察卫星早有提防,预先
制定了200多条应变之策,所以能在美国及前苏联侦察卫星的眼皮底下,神
不知鬼不觉地把大部队调到了前线,其隐藏之术令当时各国军事家惊叹不
己。另外,高技术武器装备对后方的打击也是有规律的,如恶劣的气候条件
下空袭就很难实施;尽管夜视器材先进,但敌夜间侦察和打击的效果毕竟不
如白天侦察打击的效果好;两次空袭特别是大规模的空袭总是有时间间隔
的;不同的飞机由于其出动前的技术准备时间的不同,其出动的频度也是不
一样的;不同的武器对后方造成的破坏也不相同。这些都是有“空子”可钻
的,只要认真研究,总可以找到一些有效对策。总之,应尽量躲避敌人,避
其锋芒,藏好后方目标,隐蔽后方活动,就可以防止或减少后方的损失。
讲究“骗”的策略。“兵者,诡道也”。在以往战争中,无论是进攻一
方还是防御一方,无论是优势装备一方还是劣势装备一方,都把欺骗作为一
种重要手段,以达成战略、战役和战术目的。欺骗手段用于后方防卫也屡见
不鲜。在海湾战争中,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伊拉克的欺骗行动还是很
高明的。他们因地制宜。一般技术和高新技术相结合,设置伪装和假目标,
用电波、热能设备作诱饵,使多国部队的很多导弹、炸弹投射到假目标上,
分散了多国部队的打击力量,对伊拉克的一些后方目标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
用。尽管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实施连续38天的空袭,然而被摧毁
的伊军指挥中枢、导弹发射架、机场、坦克等有80%是假目标,美军自己也
承认有70%的炸弹未命中真目标。高技术战争中,后方目标隐真示假和频繁
的机动、佯动仍是有效的欺骗手段。如设置一些由假洞库、假物资堆放场等
假后勤设施构成的假后勤配置地域;在一些次要的或不常用的交通道路上设
置一些假目标;在远离重要港口、码头、桥梁的沿海和江河设置一些假港口、
码头及桥梁;以废旧的仓库、人防工事、房屋,加上飞机、火炮、坦克、导
弹模型及能反射无线电波和热源的废旧车辆等,模拟各种武器装备库;以无
线电台模拟后方各级指挥机构和以废旧雷达设施模拟雷达站的电子模拟;在
敌人空袭之后,将目标模拟成已被完全毁坏的景象或将已被敌人炸坏的车
辆、坦克,火炮等,加以简单的外形修复,模拟成完好的设备等。通过采取
这些措施来吸引敌空中、地面火力。高技术的广泛运用,也使得这些假目标
在造型、颜色和材料上与真目标没有大大的差异,敌高技术侦察器材往往是
真假难辨,真目标被发现的概率小了,受打击和破坏的概率也就相对降低了。
此外,后方凡是能动的目标,应利用敌侦察间隙适时地机动、佯动,使敌难
以判断其确切的位置,不仅真目标要适时机动,而且假同标也应动静结合。
如以较多的模拟器材和少量的坦克、火炮、车辆等,频繁暴露活动,模拟大
部队的部署和行动,以吸引敌兵力、火力,分散敌侦察目标;以小部队在我
后方非主要方向交通线上来回机动,把敌人的注意力引向次要方向;以报废
的空汽车模拟大型物资补给车队等。总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作
战行动中的一些欺骗手段,尽可能地借鉴到后方防卫中来,实现欺骗手段的
多样化、高技术化。
活用“防”的战法。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后方面临着如前所述的严重威
胁,所以灵活运用“防”的战法是后方防卫的基本战术,特别是对装备处于
明显劣势的一方更是如此。如要区防守法,就是对不便于机动的重要目标(如
重要军工厂,后勤供应基地、库、站,主要桥梁等)较集中的区域,实施重
点防守,主要是防敌空降、渗透和纵深穿插袭击。要区防守通常应尽量成环
形防御,围绕防守区域内各目标形成要点,各要点之间以人力加以控制,设
置阻击阵地,并在敌可能接近的地段设置隐蔽的障碍物。在兵力部署上,采
用要点防守兵力与机动防守兵力相结合的部署,在火力配系上,形成高中低
防空火力网和地面火力集中区。重点护送法,主要是为了保证重要作战物资
及时送到作战部队而组织后方兵力火力护送时采用的战法,根据输送物资的
多少和护送距离的远近编组随行护送兵力或定点护送兵力。“走廊”护卫法,
是要从后方战场到前方战场之间,以航空兵、防空兵和地面防卫部队建立一
条较稳定、较安全的运输“走廊”,以保证后方兵力的作战物资顺利运送的
战法,重点是加强重要地段的防守。反封锁法,是为了打破敌对运输线的封
锁所采取的战法,一般采取强行通行、秘密绕行、化整为零的方法。在高技
术战争中,这些防御战法尽管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只要灵活运用,严密组
织,则对后方的防卫,特别是对作战部队不中断的补给,还是能起到一定作
用的。
强化“打”的能力。如果说藏、骗是纯防御的手段,有些甚至是被动手
段的话,那么,“打”则是一种积极的防卫手段。由于后方也变成了战场,
从一定意义上说,后方防卫与前方作战同等重要,所以要求战略指挥员和合
成军队指挥员应把后方防卫作战纳入整个作战计划,通盘考虑。在兵力兵器
的部署上,既重视前方作战,又不忽视后方防卫作战,这是强化后方“打”
的能力的根本措施。在此基础上,作为后勤本身来讲,应集中手中所掌握的
后方防卫力量,机动灵活地部署,综合运用各种兵力兵器,坚决消灭敌地面
袭击部(分)队和空、机降之敌。若兵力过大无力围歼时,应紧紧“咬住”
来犯之敌,同时请求上级抽调部分兵力,协力歼灭之。
(三)加强后方防卫力量
为了战胜敌人的袭击破坏,提高后方的生存能力,顺利完成后勤保障任
务,必须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后方防卫的力量问题。如前所述,在高技术战
争中,后方将面临敌全纵深,全方位、贯穿战争全过程的多种手段的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过去那种逐点的、分散的、小规模的、各自为战的防卫力量
组织,已难以适应后方防卫的需要。而后勤的根本职能是保障,而不是直接
作战,后勤本身的防卫力量弱,必须依靠战场整体防卫,这是搞好后方防卫
的一个基本前提。试想,如果掌握了战场制空权,后方遭敌空袭威胁的可能
性就比没有制空权的条件下小得多,后方也就相对安全些。否则没有战场制
空权,后方无论怎样防卫,也难逃遭空袭的厄运,只能设法把空袭的损失减
少到最低限度。因此,各级合成军队指挥员不仅要把后方防卫纳入整个作战
计划,而且在作战力量的部署上要关照后方的安全,把后勤布置纳入战场整
体布势之中,使后勤力量的配置和保障行动与作战部队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使后方能始终得到作战部队的有力掩护。这也是各国军队后方防卫的基本做
法。与此同时,各国军队也重视加强后勤自身的防卫力量。美军认为,对后
方地域的增援在时间上和兵力上都不一定靠得住,因此保障部队必须有一定
的自卫力量。为此美军决定,新编全装师后勤增设一个空防连,陆军的军组
建一个专门担负后方地域警戒的轻装步兵营,还明确规定,战时军后勤可申
请调用军属工兵旅、航空乓和宪兵支援,美军还专门划分了敌军袭击后方的
三种威胁等级,并根据不同的威胁等级,指定不同的防卫部队灵活作出反应。
其后方防卫兵力一般分为三种,基地防御部队,由基地内抽调人员组成;反
应部队,由宪兵部队担任;作战部队,由指定的或专门的战斗部队担任。法
军新编步兵师专门编有一个“指挥与后勤团”,把后勤保障、通信保障和后
方警戒防卫合为一体。英军为加强后勤自卫能力,给后勤配备了火力更强的
轻装步枪,增配反坦克武器,逐步实现后勤补给车辆履带化和装甲化。西德
陆军后勤已装备运输装甲车,同时强调“每辆运输车都必须配有机枪,能够
进行自卫”。尽管国情军情不同,可能的作战对象各异,使得防卫力量的结
构可能不尽相同,但世界各国军队都重视加强和建立用于后方防卫作战的力
量,这是一个共同的发展趋势。尤其重视建立与高技术战争后方防卫相适应
的、具有一定防卫能力的专门防卫力量,并在此基础上,实行建制力量与临
时加强力量相结合,专门防卫力量与群众性防卫力量相结合,警、勤合一的
防卫兵力体制。综合起来看,防卫力量来源通常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后勤自身建制的防卫力量。建立专门的后方防卫力量,增编必要的
后方防卫部(分)队,是提高后勤防卫作战能力,实现后勤战斗化的需要。
美军认为,未来高技术战争中,战斗人员将更多地在战场上自行组织实施后
勤保障,后勤部(分)队将更多地进行战斗。战时,美军将为师后勤人员配
发必要的武器装备,使后勤机关的编制连队化,把参谋、人事、财务等部门
编成司令部连、人事连和财务连,进而在战术后勤中,采用与作战部队混合
编组的方式,逐步实现战斗化后勤的目标。根据高技术战争的要求,加强后
勤自身建制的防卫力量可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加强各级后勤机关、专业
勤务保障部(分)队的军事训练,进行战斗编组,配发必要的武器装备,使
之成为既是保障单位,又能担负一定的自身防卫任务的作战单位,这是加强
后方防卫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其次是增编必要的后方特种作战部队,
这种部队应是攻防一体的,既能在自己后方担负一般性的防卫作战任务,又
能深入到敌后纵深作战,打乱敌后方部署,干扰敌后勤保障活动。随着后勤
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及对后方作战的重视,建立后方特种作战
部队也将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是加强的后方防卫力量。战争的实践表明,对后方防卫力量的加强,
是后方防卫力量的重要来源,对于保证后方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一条行
之有效的措施。战时,后方防卫需要依靠战斗部队提供强大而广泛的掩护和
支援,除了后勤本身建制的防卫部(分)队作为骨干外,还应根据战场的实
际情况和后方可能遭敌威胁的程度,给后勤加强必要的防卫力量,担负后方
防卫任务。通常可抽调一定的战斗部队配属给后勤,归后方统一组织指挥:
专司后方防卫之职:或增配给后勤一定数量的兵器及少量主要战斗人员;或
根据战场情况,指派战斗部队在后方的某一地域或方向上,以及后方重要目
标担负防卫任务。总之,合成军队指挥员在兵力兵器的配置上,应充分考虑
到后方的安全,要把前方作战与后方防卫作为一个整体,适当加强后方防卫
力量。
三是依靠地方民兵和人民群众的支援力量。这是人民战争在后勤防卫上
的具体运用,也是高技术战争的需要。高技术战争,在广阔的后方和漫长的
交通运输线上组织严密的对敌斗争,仅靠军队的掩护和有限的后方防卫部
(分)队很难完成任务。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人民战争思想,搞好后
方军民联防。军队防卫力量与当地民兵合为一体,既可弥补后方自身防卫力
量的不足,又能充分发挥民兵人熟、地形熟、情况熟的有利条件,更好地完
成后方防卫任务,诸如后方道路的维护和警戒,后方重要目标的防卫,防好
防特,灭火救险等,都可在民兵和当地人民群众的协助下共同完成。特别是
执行海岛、要点守备、坚固阵地防御的部队和战略、战役后方基地、仓库等
配置固定的单位,更应就地就近利用地方民兵和人民群众的力量,搞好军民
整体防卫。
(四)搞好后方防卫工程
后方防卫工程是为保障后方安全而构筑和设置的各种工程设施。主要包
括后方工事、后方障碍物设置和后方工程伪装等,这是国防工程建设和合成
军队战斗工程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的实践证明,良好的防卫工程,不
仅能阻止敌人的战斗行动,抵抗敌人常规武器的袭击,也能减轻或避免敌核
生化武器和高技术武器对后方人员、物资、装备的损害,即便是高技术战争
也是如此。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防卫工程对抗击美军高新技术兵力兵器的
袭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伊军在抗击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头10天的大规
模空袭中,之所以能有大量飞机保存下来,“深挖洞”式的防卫工程发挥了
巨大的作用。早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就修筑了大量永久工事和坚固的掩
蔽部,战前又耗资40多亿美元,在主要机场修建了超级基地。美军也不得不
承认,经过30多天的反复空袭,被毁于地面的伊军飞机只有115架,使多国
部队的实际空袭时间比原计划时间大大延长了。战争的实践又一次证明了防
卫工程的作用。
一是构筑永备防卫工事。后方永备防卫工事,是用坚固耐久的建筑材料,
预先构筑的制式工程建筑物。战略后方的工厂、企业、仓库、医院、学校,
均应结合平时的经济建设,有计划地修建地下工厂、车间、仓库、医院。一
些重要的军工厂、战略物资仓库,应全部转入地下,或修建地上地下两套设
施。交通枢纽、大型车站、机场、港口、码头等明显交通目标,均应修建地
下防护工程、迂回路或预备设施。在预设战场,平时应尽量建立一些坑道式
的后方指挥所、医院、弹药库、油料库及地下修理厂。海、空军后勤,应结
合修建舰艇和飞机洞库、发射阵地等,构筑地下工程,将人员、物资尽可能
转入地下,不能修建地下工事的地区,也应充分利用地形构筑相应的防护工
事。
二是构筑野战防卫工事。后方野战防卫工事,是利用和改造地形,或使
用就便材料和预制构件,迅速构筑的临时性工程建筑物。野战后方防卫工程
在选点、设计和构筑时,不仅要考虑人员防护、物资储存等需要,而且还应
考虑人员生活、战斗等需要,要有与主体工程相配套的各种附属设施和附属
建筑,使后勤既能防护,又能战斗;既能保障,又能生活,以适应战争的需
要。在选定工程位置和构筑时,应巧妙地利用沟坎、干谷、崖壁、堤岸、斜
坡等既可节省工程作业量,又能增加工程安全系数的有利地形和地物。工程
的防护层、支撑结构和孔口的防护设备,应尽量能抗击敌各种炮(导)弹及
各种高新技术兵器的袭击破坏。此外,后方防卫工程不仅要有利于与敌人各
种袭击破坏作斗争,同时还要有利于防洪、防雨、防潮、防冻、防火、防蚀
等多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军以下作战部队后勤,应构筑人员、物资、车
辆的防护工程,并应根据敌人空降和坦克部队突袭的可能性,有重点地构筑
一些必要的反空降、反坦克等战斗工程,利于防卫作战。由于野战条件下,
后方防卫工程构筑时间紧、要求高,所以平时应利用高新技术,制作一些防
护性能好、轻便的防卫工程预置构件,以提高野战条件下的工程构筑速度。
(五)搞好后方防卫伪装
后方防卫伪装是隐蔽自己、迷惑和欺骗敌人所采取的各种隐真示假措
施。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由于侦察技术的飞跃发展,一切暴露的或伪装不完
善的后方目标,都易被敌发现而遭到袭击破坏。因此,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
各种伪装技术和方法,井针对敌人的侦察手段,严密组织后方伪装。
后方伪装要从全局出发,全面规划,重点保障,做到专业分队与群众力
量相结合,制武器材和就便器材相结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力求达到严
密性、适应性、多样性、经常性、群众性的要求。一是伪装的严密性。各级
后方应针对敌人的侦察手段和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对各种后方目标实施严
密巧妙的伪装,做到隐我之形,防敌之目;消我之声,防敌之耳;积极主动
地搞好伪装,造成敌人的错觉和不意;伪装的目标符合战术技术要求,保证
能更好地遂行保障和战斗任务;并严格遵守伪装纪律,搞好防好保密工作。
二是伪装的适应性。要使后方伪装自然逼真,与现地背景一致,使敌真假难
辨。要与地形地貌相适应,如靠山隐蔽伪装时,因山造势,有坎靠坎,有坡
就坡,有沟就沟,有林进林;依托居民地伪装时,应充分利用村庄周围地貌
地物的复杂条件;平原地隐蔽伪装时,应善于从平地中找不平,如自然沟渠、
土堤、河坎、树丛、高秆农作物等。要与自然背景相造应,注意自然背景的
颜色、形状,力求使伪装目标与周围的自然景色相协调,做到隐而不露,显
其自然,使敌人难以看出破绽;与季节天候相适应;与目标的性质相适应,
要根据目标的性质、形状等,力求使假目标与真目标外表相似,显示目标应
有的暴露征候,示假隐真,以假乱真,从而提高真目标的伪装效果。三是伪
装的多样性。在伪装方法上,要各种伪装措施同时井同,不能千篇一律,死
板单调,即使在一次伪装任务中,对同样性质的目标,也不能一成不变,要
根据现地情况灵活伪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四是伪装的经常性。高技术
战争中,敌人将使用各种侦察技术和手段,从地面、海上、空中搜集后方情
报,监视我后方活动,因此,后方伪装必须坚持常备不懈,持之以恒,贯穿
于战争的全过程,无论是战前和战中,白天和黑夜,都应全天候、全过程的
伪装。五是伪装的群众性。后方伪装,涉及到后方的每个单位、人员、物资
和装备,而后方防卫目标多,配置分散,专业伪装人员少,因此,应充分发
挥每一个后方人员的作用,形成整体伪装力量。
后方伪装的方法多种多样。一些在以往战争中成功地使用过的伪装方
法,在高技术战争中同样是适用的。利用地形隐蔽目标。利用背景斑点图形
降低目标的显著性和利用能见度不良的天候伪装目标等天然伪装方法,节省
材料和时间,减少了人工伪装的困难,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付光学、红外线、
雷达侦察;利用植被覆盖、遮障等植被伪装,对固定目标及野战条件下临时
性的伪装具有一定作用;迷彩伪装、人工遮障、烟幕伪装、灯火伪装以及设
置假目标等方法,仍将是使用较多的伪装方法。在这些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
之中,应充分利用已经研制或正在研制的一些高新技术,从根本上改善后方
伪装条件。
隐形技术运用于后方伪装,使后方目标被敌各种侦察手段发现的概率大
大降低。如综合运用流体动力学、新材料学、电子学、光学、声学等众多领
域的基础科学,成功研制的反雷达、反红外、反电子、反可见光、反声波等
探测隐形技术,已经在隐形飞机、隐形导弹、隐形坦克、隐形舰船等各型武
器装备中成功运用。美军的F-117A隐形战斗机,无论是参加美军人侵巴拿
马的作战。还是在海湾战争中对伊拉克的一些重要后方目标进行的空袭,都
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尽管隐形技术的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首先也将用于攻
击型的武器装备,但是,随着隐形技术的发展,应用成本的降低;隐形技术
也将用于防御性武器装备和非作战装备。目前已经开始对诸如通信系统、指
挥系统、导弹发射基地等各种技术装备和军事目标的隐形技术研究,美国正
在研制隐形通信系统和隐形人。可以预见,未来战场上,不仅将出现大量的
各种稳形武器装备,而且还将会出现大量的非作战隐形装备和其它隐形军事
目标,如隐形空中加油机、隐形运输车、隐形救护车、隐形修理车、隐形补
给船、隐形指挥控制中心等,这将大大提高后方目标的隐蔽性能,此外,奇
特的纳米材料,已被当今世界各国的军事家们认为是绝好的伪装材料,纳米
颗粒是一种直径比光的波长还短的微小晶体粒子,具有超高压力、强抗磁力、
良好的吸光性、良好的导热性能及烧结性能等特点,用纳米颗粒制成的材料
具有宽频带的吸收电磁波的特异性能,用此做成的伪装涂料,将具有光学、
热红外和微波的吸收效果。
用此制造伪装网,其性能将远远超过锡箔条对雷达产生的干扰和迷盲,
所有的成像观察器材都不能透过此屏障。纳米材料在通常情况下呈固态、液
态、气态等几种不同的方式生成,尽管其造价极高。制造方法和工艺难度大,
目前尚无大批量的生产,但形成规模生产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扑朔迷离的智能迷彩,将大大提高迷彩伪装的效率。传统的迷彩伪装通
常可分为三种,即保护迷彩、变形迷彩和仿造迷彩,它们都只适应于特定的
目标和环境。而这三种传统的迷彩方法将被现代的小斑点迷彩的设想所取
代。小斑点迷彩是一种多色迷彩,就是以各色小斑点相互渗透,以不均匀的
方式进行组合,利用空间混色原理形成大斑点的图案,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
适应性,但是由于小斑点设计和实施的复杂性及空间混色规律难以把握,小
斑点迷彩一直未能进入实用阶段。随着计算机及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利
用计算机自动图案设计、配色和实施的自动迷彩伪装系统,小斑点迷彩将由
设想变为可能。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迷彩伪装将永远告别目前的打砂
纸、画图设计、勾线、粉刷等手工作业,而被计算机模式的智能系统所取代,
只需将装备开到自动喷涂设备前,按一下按钮,几分钟后,一件理想的迷彩
作品就完成了。后方各种运输、补给、救护、修理车辆的迷彩伪装,不仅速
度快,而且其迷彩效果也将是传统迷彩方法无法比拟的。
伪装领域的“绿色革命”,将使传统的植被伪装方法重新焕发“青春”。
高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植被伪装有了新发展,有人把它称为伪装的“绿色革
命”。军用伪装界用基因重组把多种植物的优点集中到某种植物上,这种基
因具有快速生长的特点,可用它做成“植物毯”。这种毯是由供植物生长的
营养剂特殊加工后而制成的,植物的种子就编在毯中,把植物毯盖在后方工
事及可供植物生长的且比较固定的后方目标上,战时适当浇水或遇有少量天
雨,植物毯便雨后春笋般在短时间内快速生长成绿色植物,且长成后长时间
保持不变,使目标和背景浑然一体,从而达到后方目标伪装的目的。另外,
变色龙能在绿叶中变成绿色、在枯木上则变成深色的奇异本领,也引起了科
学家们的浓厚兴趣。有科学家设想,把这种自动调节颜色、适应环境变化的
遗传基因提取出来转移到某些生物之中,就能生产出变色生物。如通过细胞
工程可以培育出大量快速繁殖的藻类等简单生物,置入有粘性的营养液中,
并拌入超微粒金属粉末等电磁波吸收材料,做成新型生物涂料,这种涂料将
具有极好的光学伪装性能,同时也具有红外和微波吸收特性,是一种具有全
谱段的理想的伪装涂料,是现代军事植被伪装的上乘之作。
在提高技术装备的伪装技术的同时,人员的伪装也一直受到重视。各式
迷彩服已广泛在各国军队中运用,并且还在继续发展。对人体易暴露部分的
的装技术也正在研制之中,有的国家军队已发展到研究脸部迷彩术。美军专
家们发现,人的最容易暴露的部分不是腿、手、胸,而是脸,脸部的颜色与
周围环境差异较大,再加上人的活动,脸部暴露机会最多。为此,美军已使
用专门设计的军用迷彩化妆品,有白、金黄、草绿、黑、土黄等颜色,可根
据作战地区的环境进行选择。如在雪地作战把脸部抹成白色,既作为伪装,
又起防冻作用(迷彩化妆品中含有绵羊油脂类防冻物质);沙漠地区涂以金
黄色和土黄色,再配上迷彩伪装服和伪装帽,即使在很近的距离内,也难以
发现。这体现了美军最新的战争伪装技术。利用高技术手段对人员进行伪装
是发展的趋势,但由于其造价高,有些技术也处于试用阶段,所以一些传统
的人员伪装方法仍将在高技术战争中得到运用。如缺少制式伪装衣时,可利
用就便涂料(如泥巴、石灰、烟灰、土碳等)涂抹军服,也可利用就便材料
(如不同颜色布条、杂草等)编制伪装网;在积雪背景上,可利用白床单、
白布、白塑料布等披在身上或制作斗篷;人员头部伪装,在植被背景上,通
常用采集植物枝叶及杂草编扎头戴的伪装圈,以遮蔽军帽和脸部;佩戴钢盔
时,采用歪曲外形的方法,消除与背景的颜色差别或闪光,在钢盔上套上伪
装头网和涂刷变形迷彩等,都是能起到一定效果的伪装方法。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2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多国部队攻击利比亚的架式,让人想起了当年8国联军攻击大清中国。无法无天。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序+第一章 高技术战争对后勤保障的影响
转自微博:民国百年阅兵解说词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二章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特点
建议多国部队立即进入乌克兰东部叛乱州和克里米亚半岛 (转载)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三章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指导思想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四章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原则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五章 高技术战争后勤准备-1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六章 高技术战争物资保障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五章 高技术战争后勤准备-2
91年的伊拉克被揍得真够惨的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九章 高技术战争技术保障
沙漠喋血:1991年海湾战争全纪录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十章 高技术战争后勤动员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pdf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十二章 高技术战争后勤指挥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后方话题: 防卫话题: 作战话题: 伪装话题: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