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z**********e 发帖数: 22064 | 1 (三)高技术战争后勤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高技术战争后勤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通力合
作和根据我国、我军的实际情况,分期分批地逐步实施。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军后勤体制改革应力求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
题:
1.建立有权威的后勤决策机构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实际上是以国家综合国力为后盾的经济力与科学
技术力的竞争,因此,后勤保障涉及到国家经济、技术、外交、外贸的各个
部门。为使这些部门在统一的意志和目标下,齐心协力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
性,完成保障战争胜利的任务,无论平时或战时,都需要建立一个有权威的
后勤决策机构,来统筹计划和指挥平时有关后勤建设的规划与实施,战时有
关后勤动员和军队作战后勤保障的组织实施。最高后勤决策机构可称为国家
军事后勤委员会或国家军事后勤领导小组,由国务院的主要负责人、军委分
管后勤的主要负责人为主席、副主席或组长、副组长;政府机关的交通、铁
路、民航、邮电、化工、轻工、商业、卫生、银行、计委、财政等部门的部
长、主任和军队系统的总后勤部长、国防科工委主任及各军工系统的负责人
为委员,统一负责制定军事后勤战略,军事后勤发展战略目标、规划、计划,
组织军事后勤建设的实施,协调各部门的行动,协调军队后勤与地方有关军
事经济部门的工作,处理有关突发事件和局部战争的后勤保障,负责经济动
员,组织战时生产,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供应等工作。实践证明,没有这样
一个具有权威的最高后勤决策机构,不仅平时不利于后勤建设,而且战时也
难以保障军队应付突然事件的发生。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由于没有建立最高
的国防和后勤决策机构,在英军重返马岛时,没有能有效地动员国内的人力
物力支援战争。与此相反,英国由于建立有“国防与海外政策委员会”作为
国防和后勤的最高决策机构,在阿军出兵占领马岛后,立即召集国防与海外
政策委员会会议,当场作出出兵马岛的决定,当即增拨军费,调动部队,征
召商船,保证特混舰队第三天就远征马岛。
在后勤最高决策机构之下,设立协调委员会,具体承办最高后勤决策机
构决定的事宜,协调军队和地方的有关事宜。在协调委员会之下,按军队和
地方两个系统设立相应的办事机构。军队系统应以总后勤部为主,设立军事
后勤协调局,负责协调武装力量系统的各军兵种、武装警察、民兵、地方部
队、各战区之间后勤保障活动;地方系统在国务院设立国防后勤协调局,协
调地方政府各部门有关国防后勤建设的行动。协调委员会和下设的协调局,
既是后勤最高决策机构的办事机关,又是后勤最高决策的智囊团。
各战区后勤最高决策机构,由战区首长牵头,所在战区有关省、市、自
治区的领导同志组成,在国家军事后勤委员会或领导小组须导下,负责战区
平时的军事后勤建设和战时后勤保障。下设相应的讥构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和
协调地方有关部门与军队后勤的行动。
各省、市、自治区后勤最高决策机构,由省、市、自治区负责同志或省
军区负责同志牵头,省军区有关部门和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在战区后勤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省、市、自治区平时的军事后
勤建设和战时后勤保障与支前问题。
2.改革军队后勤体制,逐步实现三军联勤
我军目前的后勤体制,如后勤指挥、保障、管理、生产等方面的体制,
与高技术战争的需要不相适应,应随着军队建设和高技术战争的发展变化调
整改革。今后一段时间内,重点是改革后勤保障体制,实现三军联勤保障。
我军后勤保障体制目前仍然是三军自成体系,平时不适应军队建设的需要,
战时不适应打仗的要求,有四个明显的弊病:
一是不便作战上的统一指挥。高技术战争是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合成
军指挥员,尤其是战区范围内需要对参战部队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指挥,这
就要求后勤保障必须能从物质上保障各军种在统一的号令下协调一致的行
动,才能保证合成军队指挥员决心的实现。而目前这种三军各自为政的办法,
战区内的后勤实际上是陆军后勤,只能保障陆军,而对海空军无法保障,这
就不能在物质上确保三军在战区首长的统一号令下,协调一致的行动,使战
区首长的决心落空。
二是后勤机构、后方基地建设重复。由于三军后勤保障自成体系,缺乏
统一的规划和控制,各军种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各自为政,往往在同一地区,
陆海空军都设有相同的后勤机构,在同一地点都各自建有仓库、医院、工厂,
从而形成后勤保障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后方基地建设相互重复,浪费大量
人力物力财力,经济效益很三是物资倒流的现象严重,浪费惊人。由于三军
自成供应系统,因而都各自按照自己的保障系统实施保障,在实际工作中经
常发生舍近求远的人员、物资倒流的不合理现象。
四是各自为政,整体效益发挥不好。由于三军自成体系,缺乏统一的组
织与协调,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各自为政,使后勤整体效益难以发挥。
根据上述情况,应从我国和我军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三军
联勤的改革。从宏观指导上讲,应抓好四个问题。
一是统一认识,从保障战争胜利的全局出发,下决心把后勤体制改革作
为一个战略问题抓紧抓好。后勤保障体制改革,实现三军联勤,关键是提高
认识,统一思想,顾全大局,着眼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的需要,以开拓者的
精神积极搞好后勤保障体制改革。
二是要处理好同各方面的关系。后勤保障体制改革,涉及到军队和地方
的许多部门,要注意处理好同各方面的关系。既要坚决革除现行后勤保障体
制中那些不适用的东西,又要注意保留那些合理的部分;既要善于吸取外军
后勤保障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又要从我军后勤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后勤保障体制;既要处理好总部与战区、陆海空军、二炮之间的关系,
又要处理好军队后勤保障与国家支援、人民支前之间的关系,做到后勤保障
与作战指挥相适应,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供管结合,层次少,效率高,指
挥灵,供得上。
三是有计划有步骤,积极而稳妥地进行改革。后勤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
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军队和地方的各个方面,要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
上,结合我军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积极而稳妥地进行。从目前的情
况看,后勤保障体制改革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现有基础上,实行三
军后方基地建设统一布局,统一建设,通用物资和通用技术装备统一供应,
统一修理,专用物资和专用技术装备由各军兵种供应与修理,伤病员划区统
一收治,并对三军现有后勤保障机构作必要的调整。第二阶段,在逐步扩大
三军联勤的基础上,建立以战略后方为依托的战区联勤保障体系,实行战区
内的三军统一保障,并对三军现有后勤保障机构进行全面调整。
四是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我国疆域辽阔,海边防线长,作战方向
多,各战区的情况又不一样。在进行后勤保障体制改革时,要从各地的实际
出发,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和一个模式。三北地区怎样搞,西南地区怎样
搞,沿海地区怎样搞,应区别对待。对海军比较集中的地方,可由海军负责
驻地的三军保障;陆军比较集中的地方,可由陆军负责驻地的三军保障等等。
3.建立战区军民一体化的后勤保障体系
从今后战争规模的发展趋势看,全面的世界范围的战争不可能打起来,
而局部的战乱仍不可避免。从我国周边地区的潜在威胁看,尽管大规模的战
争不可能爆发,但边境冲突和地区性的局部战争不可排除。因此,今后相当
长的一段时间内,后勤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应付高技术、低强度的高技术局部
战争保障上。但过去长期以来,后勤建设的立足点放在保障早打、大打、打
核战争的准备上,而对应付高技术局部战争,尤其是运用战区的力量来应付
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保障准备不足。因此,需要加强战区后勤保障建设,建立
以战略后勤为依托的战区后勤保障体系。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一是有的战区人力资源不足,工农业生产不发达、
交通落后,生产能力有限,缺乏独立保障的能力。二是战略后方对有的战区
支援比较困难,难以进行及时而充分的战略支援。三是在大规模高技术战争
情况下,战略后方因力量有限,也难以同时对各战区实施及时有效的战略支
援,只能有重点地予以支援。为确保各战区在战略后方支援困难的情况下进
行独立作战,也必须加强战区一体化的后勤保障体制建设。
建立战区军民一体化的后勤保障体制,首先应按战区诸军兵种联合作
战、保障的要求和需要,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统筹规划,抓好工农业生产基地、
军工生产基地、后方基地的布局调整与建设,在战区范围建成具有军民一体
作战保障能力的战略经济区。其次是根据作战后勤保障需要,战区和省、市、
自治区建立军民结合的后勤保障机构和体制,一旦有事,便可利用现有机构
组织战区内作战的保障。三是在战场后勤建设上采取军民共建的办法,即战
区内军民两用的机场、码头、交通道路、仓库修理工厂等平时军民共建共用,
战时用于支援作战。四是针对各战区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清轻重缓急,突出
重点,把关键性的薄弱环节搞上去。五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要根据我国的
经济总体发展规划,逐步把建设的重点转向中部和西部地区,加强西北、西
南地区的经济建设,增强西北、西南两个战区的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和军民一
体化的保障能力,为巩固西北、西南边疆作出努力。
4.建立多样化的后勤保障部队
为保障突发事件和局部战争的需要,和平时期应建立多样化的后勤保障
部队。
一是建立快速反应后勤保障部队。为保障战略快速反应部队和战区快速
反应部队应付突发事件以及局部战争的要求,总部和各战区均应建立快速反
应后勤保障部队,战区应建立快速后勤保障旅,每个快速后勤保障旅应能保
障1个机械化师或1个摩步集团军作战为宜。海军、空军、二炮也应根据保
障应付突发事件和局部战争的需要,建立相应的海上快速机动保障部队、空
中快速保障部队、战略火箭机动保障部队。
二是根据各战区的不同情况,建立有各战区特点的后勤保障机构和部
队。我国疆域辽阔,各战区的地形特点不同,作战对象有异。因而对后勤保
障的影响和要求不一样,在建立后勤保障机构和保障部队时,应从各战区的
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使之与战区作战需要相适应。如西南地区,应建立与
山岳丛林和高原地区作战保障相适应的后勤保障部队,西北地区应建立与沙
漠、戈壁地区作战相适应的后勤保障部队等等。
三是根据各战区可能面临的作战任务,建立不同类型的后勤保障机构和
部队。根据各个战区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现实威胁,建立不同类型的后勤
保障机构和部队。如可能发生突发事件和局部战争的战区,应建立甲种后勤
分部和后勤保障部队,即齐装满员的后勤保障机构。没有现实威胁的战区可
建立乙种后勤分部和保障部队,即只有齐装满员后勤保障机构的50-60%左
右的人员与装备。处于战略纵深的后勤分部和保障部队,还可组建预备役后
勤分部和部队。有条件的战区,也要建立一些预备役后勤分部和部队,以减
少现役后勤保障机构。
5.建立健全后勤后备力量体制
一是建立军工生产后备力量体制。军工企业改为生产民品为主之后,应
根据不同作战规模的需要,将战时可转为军工生产的民用企业分为一、二、
三类。一类企业,应能立即转入军工生产,二类企业三个月内可转入军工生
产,三类企业半年内可转入军工生产。为此,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民转军
生产法规。战时担任军工生产的企业,应按规定储备相应的技术人才、技术
设备、图纸资料、原料和生产线。
二是建立和完善后勤动员体制。后勤力量动员是战争力量动员的一部
分,后勤力量的动员应纳入各级动员部门的工作议事日程,并建立相应的后
勤动员机构。总部和战区、省军区动员部门,应将战时后勤动员有关的要求
与计划及时提供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并协同地方有关部门抓好动员计划的
落实。目前,地方各级武装部门应建立后勤军官和士兵的后勤预备役登记制
度,以便战时及时征召。
三是组建后勤预备役部(分)队。总部和各个战区应根据作战需要和各
地区的实际情况,组建一些后勤预备役分部、仓库、医院、汽车团、空运团、
船艇运输队、修理厂(所)、管线队、工程团等部(分)队,以便一旦有事,
能迅速保障部队对敌人的突然袭击作出快速反应。
四、发展高技术后勤装备
海湾战争的实践证明,现代化的技术装备进行的现代化战争,必须有现
代化的后勤保障手段,才能使现代化技术装备发挥作用。美军在海湾战争中,
投入了除核、生化武器之外几乎所有的高技术装备。美军为保障这些现代化
高技术装备,也投入了其所有的现代化后勤技术装备,从而有效地保障了美
军在海湾战争作战的需要。如为了保障部队的紧急机动和远离本土作战需
要,美军出动了近千架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型运输飞机和几百艘运载量
大、航速高的运输船只;为了保障航母编队在海上航行作战需要,为每个航
母群配属2-3艘大型后勤补给船;为增大作战飞机的航程,出动了几百架先
进的加油机;为解决沙漠运输补给困难,为每个地面师配属120-180架各型
运输直升机;为解决伤员的快速救治与后送,建立了由集装箱组成的野战医
院、由两艘各有1000张床位医院船和银河飞机改装的空中医院相结合的立体
医疗保障体系;为既保障作战需要,又减少战场物资库存量,陆海空军都建
立了电脑物资补给系统,使空军95%的后勤补给行动达到了无人操纵。伊拉
克军队虽然有从原苏联和西方国家进口的大批先进的作战装备,但由于后勤
技术装备不配套,未能有效地保障军队的作战行动,从而加速了军事上的失
利。由此可见,后勤技术装备不仅是后勤保障力,而且也是战斗力。
我军后勤技术装备,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其它一些众所周知的原
因,不仅比一些发达国家军队后勤装备落后若干年,而且与我军作战技术相
比,也落后若干年,使我军技术装备出现了作战技术装备腿长,后勤技术装
备腿短的局面,从而使我军本来就比较落后的作战技术装备的整体功能难以
发挥。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即使我军装备了一些新的高技术装备,也难以
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加速研制和发展后勤技术装备,不仅是提高后勤快
速保障能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是提高我军整体作战能力和快速反
应能力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问题。
研制和发展后勤技术装备,既要看到现代化战争的特点对后勤技术装备
提出的新的要求,高度重视我军后勤技术装备的研制和发展,又要从我们的
国情军情出发,不盲目照搬照套发达国家的做法。在我军军费今后相当一段
时间内不可能有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只能量力而行,多研制,少生产,搞
好技术储备,为下一世纪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今后我军后勤技术装备发展
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制定高技术后勤装备发展战略,研制和发展高技术后勤装备
面对着新技术革命对各个领域的巨大冲击,以及新技术在军事领域中运
用越来越广泛的严峻形势,一些主要军事国家的军队均制定有中、长远的高
技术发展战略,并对发展高技术兵器作出了详尽而又可行的发展规划与计
划。美军在80年代中期就制定了2000年科技建军规划和21世纪初的高技术
发展规划,从飞机、坦克、航母、航天技术到士兵的高技术装备,都有明确
的规划与计划。最近美军陆军“科技2000年”计划,就陆军士兵的袖珍计算
机、头盔传感器、新型防弹衣、钢盔、人身识别装置、秘密行动技术、射击
技术、小型兵器等高技术装备发展作了专门规划,并拨款1.85亿美元进行研
制,1994-1997年进行试装。要使我军后勤装备现代化不落后于新技术革命
的潮流,并在未来战争中争取保持战略主动权,必须根据新技术革命发展趋
势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我军特色的高技术后勤装备发展战略,就我
军后勤装备的整体发展方向、目标、重点、速度、规模、组织、制度、措施
等作出规划,并制定为保证实现高技术后勤装备发展战略的方针和政策。
发展高技术后勤装备,是世界各国提高后勤装备现代化水平所选择的共
同道路。各国军队十分重视开发军事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新技术,用最新的技
术制造最先进的后勤装备,提高军队后勤的机动力。为此,我军应在充分论
证的基础上,选择好军事科学新技术的主攻方向,着重利用新技术开发后勤
装备系统的“软功能”,把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生物工
程技术等最新成果应用于装备系统,提高其智能化、自动化的水平。同时,
要重视开展新兴技术的预研工作。对于那些对提高后勤装备现代化水平有决
定作用的新技术,要充分利用长期和平时期的有利条件,进行预先研究和超
前研究,为研制和发展新技术起点高的后勤装备创造条件。
发展高技术后勤装备,要注意瞄准世界军事科学技术的新水平,进行跟
踪研究。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和军事科学技术起点还比较低的今
天,如果不在高技术领域中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并在一些关键技术上有所突
破,不仅不能缩小同发达国家的距离,而且还可能拉大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因此,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一定要集中相对优势的力量,搞好具有战略意
义的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技术跟踪研究。
发展高技术后勤装备,要提高起点,突出重点。为适应高技术战争的需
要,发展高技术一定要从世界上最先进的起跑线上开始,避免总是跟在别人
后边模仿、爬行,乃至花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出来的后勤装备早已
落后。为此,要采取自己研制与引进先进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外的先进
技术为我所用。要针对我国周边地区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和可能的作战对
象,重点研制一些对保障提高部队快速反应、快速机动、快速部署、快速补
给、持续作战能力的后勤装备。在当前军费紧缺的情况下,应首先研制和发
展重点战略方向、重点地区作战所需要的高技术后勤装备,优先发展海空军
的后勤装备,重点发展快速反应部队的后勤装备,对其它地区和部队的现有
后勤装备,应充分利用新技术成果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其作战性能。
发展高技术后勤装备,要贯彻多研制、少生产,以储备技术为主的方针。
科学技术的发展缩短了武器装备换代的周期,加速了其新陈代谢的过程。如
果将所有研制的高技术后勤装备都装备部队,势必在周而复始的换代过程中
造成巨大浪费。因此,在和平建军时期,部队的后勤装备,只能是新旧并存,
高低结合,交替发展。对于新研制的高技术后勤装备,平时可对快速反应部
队和战略预备队进行试装,保证新的高技术后勤装备的研制能一代一代的继
续下去,以便一旦需要时,组织大批量生产。
发展高技术后勤装备,还必须加速科技成果在后勤装备发展与研制上的
转化过程。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新的科技成果不断出现,而且也使科技成
果的淘汰周期加快。今天出现的新科技成果就可能使昨天的新科技成果变成
废物。因此,要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积极创造条件,采取科研
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努力使科技成果迅速向后勤装备方面转化,使后勤装
备水平始终处于高技术的制高点上。
(二)后勤装备的发展,要注重提高后勤保障的机动能力,保障部队加
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和平时期,各国都不可能保持一支庞大的常规武装力量,因而应付突发
事件的兵力有限。加之一些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地区,往往都是远离战略腹
地的边境地区和远离大陆的海洋岛屿,甚至是远离本土的海外地区。因此,
仅靠这些地区的一线兵力对付地区性冲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战略腹地或
本上,将快速反应部队和战略预备队尽快地运至危机发生地区进行增援,才
能保证战争胜利。由此可见,后勤保障的机动能力,尤其是投送部队的战略
运输能力,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所以,后勤装备的发展,首先要注重提
高后勤保障的机动能力。
1.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要求提高后勤保障的机动能力
高技术局部战争重要的特点之一,是突然、快速,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
以最小的代价迅速达到预定的战略目的。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局
部战争爆发突然,战争的临界线短,战争发展迅速,节奏快,谁要争取战争
的主动权,就必须对敌人的突然袭击作出快速反应。而要对敌人的突然袭击
作出快速反应,首先要求后勤必须具有良好的快速机动能力,才能够保障在
最短的时间内,把作战部队和作战物资运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及时粉碎敌人
的突然袭击。如美军偷袭利比亚,如果后勤没有30架先进的空中加油机,为
其参加偷袭的24架作战飞机在途中进行6-8次加油,美军的作战飞机是无
论如何无法飞越欧洲南部大陆和地中海,到达利比亚上空完成偷袭作战任务
的。由此可见,后勤如果没有与局部战争需要相适应的机动力强的后勤技术
装备,是难以保障局部战争胜利的。
2.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的经验教训证明,必须提高后勤保障的机动能力
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的实践证明,由于局部战争中投入的高技术装备越来
越多,使军队作战的机动性也越来越大。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机动性很
强的后勤技术装备,来保障先进作战装备日益增多的局部战争,要取得战争
胜利是不可能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军由于后勤技术装备先进,机动能
力强,不仅保障了几十万军队在粉碎叙利亚的进攻后,迅速转移到南线战场。
而且保障了7个旅的兵力偷渡苏伊士运河后,在埃及后方长驱直入地作战。
而埃及由于后勤技术装备落后,机动保障力差,第3军团东渡运河后,其后
勤补给基地伊士梅利亚缺乏足够的机动能力,使物资补给站前伸到第3军团
之后,补给基地距作战部队达几百公里之远,结果补给线被偷渡运河的以军
切断,使第3军团濒临饿死、渴死的绝境,最后不得不停战言和,使战争初
期取得的胜利付诸东流。由此可见,后勤技术装备的机动性如何,不仅直接
关系到后勤保障机动能力的提高,而且也直接关系到部队机动作战能力的提
高。因此,外军认为,后勤装备的机动性不仅是后勤保障力,而且也是战斗
力。
3.我国周边热点地区的实际情况,需要提高后勤保障的机动能力
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我国与一些邻国在领土、领海和海洋经济专
属区的划分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因而争议的地区比较多,潜在的热点多。
且这些可能发生局部战争的热点地区,一是多处于边远地带,远离战略腹地
和大陆,补给线长,加上这些地区经济不发达,资源不足,就地取给困难,
部队平时所需要的物资,基本上靠战略后方或战区后方进行远距离的补给,
因而对后勤远距离的机动补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
的现代化的机动运输工具,一旦突然事件发生,就难以将作战部队和作战物
资及时运输到所需要的地方去。二是这些地区十分偏僻,交通运输落后,路
网密度低,需要采取各方面综合治理措施,全面提高后勤技术装备的机动性,
才能适应这些地区作战保障的需要。三是这些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恶劣,既
有常年积雪的高寒地区,又有热带山岳丛林地区;既有沙漠、草原、山地和
高原,又有平原和水网稻田地区;既有远离战略腹地的陆地,又有远离大陆
的海洋。这些不同的特殊地形和自然地理环境,对后勤的机动保障能力都有
不同的要求,因而要求后勤技术装备必须能适应这些特殊地形条件的机动性
能,才能完成在这些地区进行局部战争作战的后勤保障。
4.我军后勤技术装备的现状,应该提高后勤保障的机动能力
随着军队武器装备的不断现代化,增大了战争的突然性,战场的广阔性
和部队作战的机动性,从而要求后勤必须具有先进的后勤技术装备和快速补
给能力,才能对部队实施不间断的快速补给。但目前我军的后勤技术装备技
术性能落后,质量差,不配套,效率低,与现代战争要求差距大。其中最突
出的问题是机动性差,不适应部队快速机动作战后勤保障的需要。如目前的
摩托化步兵装备了大量的坦克、装甲车和直升飞机等机动性强、火力猛的作
战技术装备,但没有完全装备与之配套的、机动性强的、数量充足的后勤技
术装备,摩托化部队出现了作战技术装备腿长,后勤技术装备腿短的现象,
使先进的作战技术装备的整体优势难以发挥。如果不针对这种状况,逐步改
变我军后勤技术装备机动保障能力落后于作战技术装备的现状,做到后勤技
术装备的机动保障能力与作战技术装备同步发展,不仅战时难以完成后勤保
障,而且可能影响战役战斗的进程和结局。
5.有限的军费只能把后勤技术装备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后勤保障的机
动能力上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我军后勤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不仅在总体上
比发达国家的军队落后,而且比我军作战装备落后,欠帐很多。要改变这种
状况,就需要花大量的钱。而在国家目前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且正处于
经济调整和还债高峰时期,国家对国防建设的投入不可能有较大增加,因而
用于军队技术装备现代化的资金在近几年内不可能有较大增长。
由于军费紧缺,购置装备的费用不足,只能集中有限的经费,重点保障
海空军和陆军的机动作战部队的装备发展与维修,因而用于发展后勤技术装
备的经费就更有限了。在这种情况下,要全面地发展后勤技术装备,改变后
勤技术装备的落后状况,在短时间内与作战技术装备同步发展是不可能的,
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把后勤技术装备最薄弱的环节,而且又影响后勤
保障和作战全局的后勤保障机动性差这个关键作为重点之一,集中必要的人
力、物力和财力予以保证、力争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使我军后勤技术装备在
机动性方面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后勤保障机动能力有较大提高,并以此来
带动或促进其它后勤技术装备的发展。在今后一段时间,我军后勤技术装备
应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研制和装备与地面作战快速反应需要相适应的后勤机动装备,提高
陆军的机动保障能力
我军目前陆军部队,尤其是地面作战部队的后勤机动保障能力不够,难
以保障地面作战部队快速反应作战需要。为此,一是要根据作战需要,研制
适应各种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下的后勤保障车辆。我军地面运输车辆,以及以
这些运输车辆为底盘的特种车品种少,性能落后,几乎不分地区和不分部队,
配备清一色的东风牌和解放牌型号的运输车,以及以这两种型号为底盘的特
种车辆。这两种车辆在一般公路上行驶尚好,但离开公路后,越野性能差,
不能在阵地上对作战中的装甲战车和坦克进行直接补给,需要作战车辆撤离
阵地后再进行保障,既影响作战行动,又影响速度。同时,这些车辆是按一
般条件下的需要设计的,而到沙漠、戈壁、水网稻田、高原严寒缺氧等特殊
自然地理条件下就不太适应了。如现行的解放牌和东风牌车辆到西藏高原
后,其机械功能自然衰减,且磨损、故障率高。目前,不少发达国家军队的
运输车辆和各种特种车辆,都是根据其可能投入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地区的
自然地理条件需要所设计的,如适应沙漠、冰雪严寒、水网稻田、滩头阵地
用的各类车辆,因而较好地保障了作战需要。英军在马岛作战的登陆阶段,
由于使用了适应滩头沼泽地的水陆装甲输送车,有力地保障了其登陆成功。
美军在海湾战争中,针对沙漠作战对运输的影响,紧急研制了大批适用沙漠
地区的运输车辆,因而较好地保障了地面部队在沙漠地区作战的需要。因此,
根据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这一特点和各种不同部队的任务需
要,应研制不同的运输车辆。如战略后方的汽车运输部队,由于运输道路好,
受敌直接威胁小,运输距离远,应研制和装备运载量大的拖挂车。战区,尤
其是一线地面作战部队,由于直接受敌威胁大,作战地形复杂,运输距离一
般较近,应研制和装备越野性能好,防护能力强,运量适中的装甲运输车和
全轮驱动的轮式车辆,以及与之配套的救护、修理、油罐、炊事等特种车辆,
条件可能时,还要发展和装备集装箱运输车、自动装卸车,以及机械化装卸
能力强的车辆。
二是要研制和装备以国产汽车为主的各种后勤系列车辆族。我军目前装
备的车型混杂,没有形成通用化、系列化的车辆族,且品种不全,特种车辆
少,有的甚至是空白,给维修、管理、使用和战时抢修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加上一些进口车辆多无零配件,损坏后修复困难,有的甚至因无零配件而无
法修复,长期“爬窝”。因此,应根据我国的自然地理情况和有关部队的作
战任务,研制和装备以国产汽车为主体的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的各类专
业车辆族。这样不仅适应了各种自然地理条件和不同任务的需要,而且维修
零配件有可靠来源,便于组织管理、使用、维修,目前,不少发达国家的地
面车辆都趋向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如美国M916轻型运输车、M920中
型运输车、M939A1、M939A2等地面运输车辆,就比较好适应其各类不同部队
在各种地区作战的需要。
三是逐步发展陆军运输直升机,提高地面作战部队的立体运输能力。高
技术战争由于地面部队机动频繁,作战立体空间增大,因而对地面部队的立
体补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发展地面作战部队的
直升机运输,普遍为地面作战师装备了运输直升机和其它各类专业直升机。
如美军目前有各类直升机1万多架,其中8000架装备给陆军。除军、师装备
有大量运输直升机外,还装了大量的卫生、抢险、修理等专用直升机,仅军
后勤就装备有28架卫生直升机,专门用于战场运输伤员。我军只有机械化集
团军装备有少量直升机,难以满足地面作战部队快速反应和机动作战后勤保
障的需要。因此,应从我军的实际和国力可能出发,逐步发展陆军直升机运
输,以提高陆军的立体保障能力。
(2)研制新型的综合配套的海上运输补给船,提高海军远洋作战运输补
给能力
海上运输补给船只,是海军在海上,尤其是在远洋上进行战争的主要保
障力量。海上运输补给船只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国家海军
海上机动保障能力的根本标志,也是海军能否在海洋完成作战任务的基本保
证。因此,进入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的海军十分重视发展海上运输补
给船只,并且朝着吨位大、航速快、综合补给力强、自卫能力好的方向发展。
如美国海军的56艘大型补给船只,平均为2.8万吨,俄罗斯海军的11艘补
给船只平均为3.7万吨,英法等国海军补给船只为2.5万-3.5万吨。美俄
海军补给舰船的航速均在24-26节以上,英国海军补给舰船在27节以上,
日本海军补给舰船在18节以上。补给船由过去单一功能发展成为综合补给
舰,每艘船最多可同时开设15个补给站。补给船上都有直升机平台,并装备
有舰对空和舰对舰导弹,提高了自卫能力。目前,我国海军海上机动运输补
给能力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总的看,还比较落后。不仅与先进国家海军比
有很大差距,而且与我国海军装备比也有很大差距。因此,研制新型的综合
配套的海上运输补给船,提高海军的远洋运输补给能力,已成为海军提高远
洋作战能力和争取海上局部战争胜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研制新型的海上运输补给船,必须根据海上局部战争的需要和我军海军
技术装备近期发展的可能,着重在数量、质量和品种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海上运输补给复杂,对后勤技术装备的要求
高。因此,海上运输补给装备一定要注重质量,研制和装备速度快、运量大、
功能齐全、防护力好、自给力强的各种先进的大型运输补给船只,以适应现
代海上局部战争的要求。
二是要品种齐全,综合配套。要提高远洋作战的能力,后勤首先要具有
远洋机动补给和独立保障能力。这就要求装备与远洋机动补给和独立保障需
要相适应的各种运输补给船只。如各种大型油船、干货船、综合补给船、淡
水船、专用集装箱船、医院船、修理船、船坞、拖网船、潜艇综合补给船等,
提高远洋作战的快速补给能力。
三是海上运输补给船的数量要与海上作战需要相适应,海上运输补给能
力与海上作战保障任务的需要相适应。局部战争的实践证明,没有一支数量
充足的海上运输补给船队,就谈不上提高海上运输补给能力问题。因此,海
军后勤技术装备,尤其是海上运输补给船只,一定要与海军的作战装备同步
发展。
和平时期,不仅像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按照战时要求装备所
需要的各种海上运输补给船只,就是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
也不可能按战时需要,装备海军所需要的全部运输补给船只。为既解决海军
因经费不足,不可能建造战时所需要的全部海上运输补给船只,又能在战时
海军作战时保障其需要的矛盾,目前各国所走的共同道路是,寓海军的海上
运输补给船于民用海运事业之中,通过大力友展民用海运事业来增强海军运
输补给的潜力,并称民用海运船只为“第二海军”,“第四军种”。为使民
用海运船只在海军作战需要时,迅速转化为海军后勤保障力量,还制定了名
目繁多的民船动员法。
我国的民用海运事业,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飞速的发
展。目前,从事远洋运输的公司近百个,远洋运输船只总吨位达2000多万吨,
名列世界海运船只总吨位第10位。我国现有民用远洋船只可保障我海军在世
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打一场中等规模以上的海上战役。但目前存在的问题
有两个:一是没有制定和公布包括民船在内的动员法,民船动员无章可循,
无法可依。过去那种完全靠行政命令的办法,已不完全适应今天市场经济发
展的形势。二是现有民用船只军民通用性能差,战时征用需要进行大量改装,
影响对军队作战的快速保障。为此,在战略指导上应注意抓好四项工作:
①尽快颁布包括民船在内的后勤动员法,使后勤动员有章可循,有法可
依,走上法制的轨道。在一些发达国家,都制定有一套完整动员法规,战时
无论什么人,什么集团,都必须服从国家安全利益需要,用法律的形式来保
证每个公民,每个集团对国家所必须尽的义务。否则,将绳之以法。在我国
市场经济发展刚刚起步,人们的法纪观念尚不牢固,有些法制尚不健全的历
史时期,尽快颁布后勤动员法显得尤其重要。
②制定和落实民船动员计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历史的推移,原定
的一些民船动员计划有的已不完全落实,有的已不适应今天高技术战争后勤
保障的要求。这就需要有关部门根据海上军事斗争的需要和海军可能在海上
进行的作战行动,以及战区海运船只的现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民船动员计
划。马岛战争之后,美军认真吸取英军的经验教训,进一步修改了“战备海
运计划”,并扩大了“战备海运计划”,使参加该计划的船只从70年代末的
120艘增到185艘,并要求这些船只在紧急情况下,随时准备征召到部队使
用。其中要求在10天内报到的37艘,30天内报到的90艘,其余船只必须
在60天内报到。为及时了解这些预定征用船只的情况,确保紧急事件发生时
征用,美军还规定这些船只每24小时必须向海运司令部报告一次现在的航
线、船的位置、技术状况、装载货物、驶往何处等情况。由于美军制订了一
套行之有效的民船动员计划,因而能在海湾危机发生时,及时征召了大批民
用船只来支援军队进行紧急运输。由此可见,制定切实可行的民船动员计划,
并做到组织、人员、船只、器材落实,是在突然事件发生时,迅速将民用船
只转化为海军后勤保障力量的关键。
③进一步落实改装计划。由于不少临时征用的民用船需进行必要的改装
之后,才能为军队后勤保障服务,因而用于改装的人员、物资、器材是否按
需要落到实处,对于缩短改装时间,保障军队紧急需要至关重要。所以,对
预定征用且需要改装的民用船只,应将改装所需要的人员、物资、器材等进
行充分准备,拟订改装计划,并进行必要的演练。这是民用船只征用计划中
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美军认真吸取英军在马岛战争中民船改装的经验,对
预定征用需要改装的50艘集装箱船改装所需要的物资器材,预置在预定改装
的码头、港口,并拟制了不能如期在预定港口、码头改装的应变方案。
④民船设计应考虑战时军队征用的需要。为缩短战时民用船只改装的时
间,减少工序,使征用的民用船只尽快转化为军队的后勤保障力,不少国家
在一些大型民用船只、飞机等运输工具的设计建造时,都考虑战时军队征用
的需要,并以法律形式规定必须经过军队有关部门签字认可后方可建造。如
原苏联规定,各种大型海运船只的设计建造,应考虑军队战时征用需要,由
军队的装备部门签字同意后才能建造。美军也要求大型民用运输货机的设计
与建造要考虑军队运输的需要,并拨款给飞机建造企业,加大货舱门,以便
运输军队的重型装备。
(3)研制和发展新型运输飞机、空中加油机和机场现代化补给设施,提
高空中机动、运输补给能力
①研制和发展新型运输飞机,提高空中运输能力。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
战争的实践证明,只有大力研制和发展新型运输飞机,发展空中运输力量,
才能及时远距离、高速度地调动部队,前送物资器材,后送伤员,在短时间
内把作战部队和物资送到遥远的地方去,把伤员迅速送到遥远的后方救治。
美军在越南战争中,从本土到越南1.6万公里,海运需要16昼夜,空运只需
要30小时,因此,美军除组织海运外,还大量组织战略空运,其战略空运量
由1965年的11万吨上升到1963年的91万吨。在越南,美军还广泛组织战
区空中运输和战场直升机运输,有效地克服了补给线长、战场地形道路复杂
给后勤保障带来的困难,不仅及时保障了补给,而且也及时保障了伤员后送,
使伤死率由朝鲜战争的2.6%下降到1.1%。海湾战争中,美军先后出动各类
战略运输机几百架,飞行1.54万架次,运输了55万吨物资和50余万人,有
力地保障了海湾战争的需要。
由于空运在战后几场局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
军队都十分重视发展空运力量,如美国本世纪末战略空运的发展目标是达到
日运量数万吨,1天内可向全球任何一个地点空降一个旅的兵力;10天内可
向欧洲增援6个陆军师、60个战术战斗机中队、1个海军陆战旅;30天内向
西南地区部署几十万人的兵力。目前已拥有1445架战略运输机,其中仅军事
空运司令部的546架战略运输机,一次出动就可空运2.59万人和8100吨物
资,或1个全副武装的陆军师。此外,每个陆军师还编有100至155架直升
机。俄罗斯军队拥有一支1200架战略运输机的战略空运力量,一次可运载
14.9万人和2万余吨物资。此外,集团军、作战师还编有大量直升机。由此
可见,研制和发展新型的运输机,已成目前各国提高空中运输补给能力,特
别是战略空运能力的共同做法。
我国可能发生局部战争的地区远离战略腹地,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有
的地区至今不通公路,加之我军的战略、战术空运力量薄弱,在很大程度上
制约对边境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自然灾害年年发生,军队每年都要紧急快速投入抢险救灾活动。加之国内复
杂的政治环境,有些地区局部的政治动乱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闹事等政治性
突发事件可能性存在。为应付这些突发事件,也需要大力发展空中运输力量。
如1989年的拉萨戒严和北京戒严,由于及时组织实施战略空运,对稳定这两
个地区的局势起了重要作用。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民航事业起步晚。目前民航所拥有的大型飞机,
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据预测,要基本上满足
国民经济发展和旅游事业的需要,大约需要2100架左右的大型运输飞机。尽
管我国的民航运输机增长的速度很快,但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才能与
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需要相适应。实践证明,只有民航事业得到了大力发展,
才能在紧急情况下动员大批地方运输飞机支援军队。否则,征用地方民航运
输力量就没有物质基础。美国等国家之所以能在紧急情况下,动员大批地方
运输飞机支援军队,重要的原因是其民航事业十分发达,为进行动员奠定了
物质基础。如原苏联有各类民航飞机1.2万架,美国8600架,美国仅机场就
有6500个,而我国仅有民用机场109个,其中起降波音737等大型飞机的机
场不足一半。
综上所述,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我国和我军的空运事业都需要有一个大
的发展。如何发展我军的空中运输力量,目前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是主张
大力发展民航事业,寓我军空中运输事业于民航事业发展之中。一旦有事,
根据征用计划,征召民航飞机为军队服务。二是主张军队应大力发展空运力
量,成立战略空运司令部,建立一支强大的战略空运力量。三是认为在目前
国家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军费有限的情况下,应在大力发展民航事业的
同时,尽可能地发展我军的空运事业。做到在一般情况下可依靠军队自身的
空运能力解决问题,比较大的行动可根据计划证用民航飞机支援军队。
②加速空中加油机的研制与发展。据国外的经验证明,各类飞机实施空
中加油后,能大大提高作战飞机的半径和运输的航程。据说作战飞机经过一
次空中加油后,可增大作战半径的25-30%;运输飞机加油一次后,可增大
航程30-40%。因此,一些发达国家都在利用最新航空技术发展空中加油
机。美、英、法、德、意、日、俄等国空军都装备有大量不同种类的空中加
油机。目前,世界上共有空中加油机1000多架,仅美国就有空中加油机800
多架,其中服现役的660架。海湾战争中,美军共出动KC-135、KC-10空
中加油机302架,飞行两万余架次,为各种飞机空中加油17822万加仑,有
力地保障了美军夺取制空权。如1990年8月6日晚,当美军第一批48架F15
战斗机从本土弗吉尼亚起飞,飞往海湾地区时,途中经过6-8次空中加油,
飞行10小时1.12万公里,8月7日上午就到达海湾地区。以后,凡是从本
土和欧洲飞往海湾地区的战斗机,运输部队的运输机,经过中途数次空中加
油后,都直飞海湾地区。在海湾战争实施过程中,美军也为每个航母和海湾
6国地面基地起飞执行轰炸和掩护轰炸机的飞机群,配备若干架空中加油
机,实施空中加油。仅Fll7A作战飞机,每4架就有1架空中加油机遂行空
中加油任务。由于空中加油机在海湾危机中发挥了空前的作用,因而在海湾
战争还没有结束的1991年2月25日,美国军事运输司令部司令约翰逊上将
便宣布,在1995年前,美军准备再新改装300架大型空中加油机,以全面提
高美国空军在海外的作战能力。据国外经验,发展空中加油机,并不要花很
多钱。目前我国的轰6飞机、波音客机、麦道客机和图154客机均可改装为
空中加油机。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军费仍将偏紧,在研制和装备新一代作战飞
机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空中加油机,不失为一个既可节省装备费,
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军作战能力的良策。因此,发展空中加油机,不仅
是高技术战争后勤准备和加强后勤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而且也是加强整
个高技术战争准备和加强空军现代化建设,提高空中作战能力的重大战略措
施。
③加速主要战略方向上机场保障手段的现代化。有了先进的作战飞机和
运输机,还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的地面机场的保障手段。否则,再先进
的作战飞机与运输机,也发挥不了作用。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空军有从西方
进口的100多架可与英军媲美的先进作战飞机。但由于其地面机场保障手段
落后,无法保障这些先进的作战飞机正常出动,尽管其飞行员作战非常勇敢,
但最终没有能保障空军有效地夺取制空权。目前,我军作战飞机性能有了较
大提高,有了一些比较先进的作战飞机与运输机,但由于一些地面机场设施
不配套,难以使这些比较先进的飞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当前军费偏紧的
情况下,全面提高所有地面机场保障手段的现代化水平,显然是不现实的。
应根据作战需要,首先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把主要战略方向上地面机场
的导航、雷达、气象、加油、补弹、修理、场务等方面的服务保障设施的现
代化搞上去,使之与作战任务相适应。尔后视财力可能,再及其它机场保障
设施现代化建设。
(三)在作战部队后勤技术装备的改善上,重点加强快速反应部队和战
略预各队的后勤装备建设
快速反应部队和战略预备队,是应付突发事件的拳头部队,要保障快速
反应部队和战略预备队对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反应,首先是其本身要有很强的
快速机动保障能力。只有使快速反应部队和战略预备队后勤技术装备,与保
障快速反应作战的需要相适应,才能在一旦有突发事件时,有效地保障部队
的作战行动。因此,在军费有限,不可能全面改善作战部队后勤技术装备的
情况下,应集中有限的财力,重点加强快速反应部队和战略预备队后勤技术
装备建设。
(四)在后勤高技术发展上,应着重开发实用性高技术后勤装备
美军在海湾战争,广泛使用了物资自动化管理系统、后勤指挥自动化系
统、自动化检测装置、新型飞行员弹射装置、空中运输指挥协调系统、自动
救护质量系统、合成医疗系统、各种武器装备故障诊断系统等高技术,大大
提高了后勤保障的效能。同时,还大量使用了先进的运输飞机、运输直升机、
运输船只、医疗设备等新技术装备,提高了后勤的快速保障能力。目前美军
正在进行搬运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和其它人工智能方面的研制,以全面提
高后勤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我军后勤技术装备的发展,虽然由于军费的
限制,不能像美军那样全面发展高技术后勤装备,盲目追求高精尖的新技术,
但也应在重视高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发展一些实用性很强,投资少、
见效快的高技术项目,如自动化检测系统、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物资自动
化管理与补给系统,以及能适应各地作战需要的特种运输、医疗、修理、补
给后勤装备,以逐步提高我军后勤保障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增强后勤的
快速反应能力和快速保障能力。
五、培养高技术后勤人才
高技术战争后勤准备,归根到底,是后勤人才和后勤物质两个方面的准
备。而后勤人才的准备,是最重要,或者说是首要的准备。可见,培养一大
批适应高技术战争需要的后勤人才,是后勤准备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
(一)培养高技术后勤人才是高技术战争的需要
高技术战争尽管给现代战争以巨大的影响,以至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与战
法,使现代战争发生许多根本性的变化。但不管高技术怎样发展,战争的形
态与战法如何变化,人在战争中的作用是永远不会变的,后勤人员在后勤保
障中的决定作用也永远不会变。
人在高技术战争中的决定作用和后勤人员在后勤保障中的决定作用没有
变,但高技术战争对后勤人员的要求却变了,对后勤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如战争的残酷性,要求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原则性,高度的责任感,
高尚的道德情操;战争的艰苦性要求有过硬的思想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和
健康的身体;战争的复杂性要求有指挥全局的战略头脑、多谋善断的魄力,
不断创新的精神,知人善任的组织才能;战争的科技性,要求有高度的科学
文化知识,精湛的专业技术和广博的知识面。可见,高技术战争呼唤高技术
后勤人才,高技术战争需要有高技术后勤人才。高技术战争不仅对后勤人员
的政治素质、身体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人的智能、知识结构、文化
水平,尤其是科技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证明,高技术战争如果没有与
之相适应的德、智、体、才全面发展的人,要赢得战争胜利是不可能的。海
湾战争中,美军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才优势是一个重要原
因。其士兵都是高中以上文化,军官是大学以上文化,不少指挥官有硕士以
上学位。海湾地区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就是文学硕士。其后勤军官有一半以
上有硕士以上学位和中级以上职称。与此相反,伊拉克士兵文化素质很差,
有一半以上是文盲,大部军官也只有初高中文化。伊军这种与高技术战争极
不相称的文化素质,怎么能赢得高技术战争的胜利呢?
高技术战争的高技术装备要有包括后勤在内的高技术人才。要使高技术
装备在战争中发挥其作用,就必须懂得高技术装备性能和保障高技术装备正
常运转的高技术人才。有什么样的高技术装备,就需要有什么样的懂得操作、
使用和维修保养的高技术人才。高技术装备技术越复杂,涉足的技术领域越
多,对高技术人才的要求就越高,涉及的人才领域就越广泛。要保障航天兵
器发挥其作用,就必须有懂得航天兵器发射、控制、遥测、检修等各方面的
人才。没有一大批这样的高技术人才,再先进的航天兵器也不会升空作战。
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发挥高技术装备的功能和保障高技术装备正常运转起
决定作用。再先进的高技术装备,是人设计制造出来的,并通过人的操作使
用为人服务。先进的高技术装备,只有通过熟练掌握其性能与操作使用方法
的人,才能发挥其作用,使其转化为战斗力。没有人的参与,再先进的高技
术装备,其本身也不能转化为战斗力。在使用同样高技术装备的条件下,谁
的人员素质高,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好,谁就能取得战争胜利。两伊战争中,
双方都有从西方进口的先进技术装备,但由于人的素质低下,而没有使先进
的技术装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而双方都没有取得战略性的突破。海湾战
争中,尽管伊拉克军队有从原苏联和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进口的大量先
进的技术装备,但由于其人的素质差,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而未能
使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遭受更大损失。由此可见,高技术战争,必须有包
括后勤人员在内的高技术人才。
(二)培养高技术后勤人才的要求
1.培养高技术后勤人才的目标要明确
培养高技术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完成高技术战争的后勤保障
任务。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培养高技术后勤人才上有明确的目标。
为什么在培养高技术后勤人才上要有明确的目标?培养后勤高技术人才
的目标是什么?彭德怀同志1953年12月《在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
议上的报告》作了很好地回答:“现代战争的后勤组织与工作,不仅是单纯
组织物资和伤病人员的运输和分配,而且要与敌空降、轰炸作严重斗争,要
指挥防空兵、铁道兵、工兵和步兵的活动和作战。如果没有精干的、通晓战
争知识、科学知识,和有战斗经验的干部,是不能担任和完成这种严重指挥
任务和补给任务的。”可见,培养一大批政治上坚强、思想作风过硬、业务
技术精通,指挥管理精明的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后勤专业技术人才,是培养
高技术后勤人才的基本目标。
2.培养高技术后勤人才的机制要理顺
理顺高技术后勤人才的培训机制,是培养高技术后勤人才的组织保证。
培养高技术后勤人才,要着眼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需要,从长计议,进行整
体规划,建立科学、完善、稳定的培训机制,从而有计划地对各类后勤人员
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
(1)后勤指挥干部培训体制。后勤指挥干部,应建立初、中、高三级培
训体制。初级后勤指挥院校,侧重于后勤指挥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的教育,
以大学本科为主和培训后勤基层指挥员为主。中级后勤指挥院校,侧重于一
些进修性的专业深造,学习一些新的后勤指挥理论和后勤指挥方法,以培训
中级后勤指挥员为主。高级后勤指挥院校,主要进行高层次的后勤指挥,如
战略战役后勤指挥训练,提高其谋略水平,以高级后勤指挥员为主。
(2)专业技术干部培训体制。专业技术干部是后勤干部的主体。应根据
各类专业技术保障任务的需要,建立相适应的中专、大专、大学本科和研究
生等后勤院校进行培训。专业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干部,通常由军队后勤
院校培训。军民通用的专业技术干部可采取军队与地方相结合的方法培训。
(3)专业技术兵培训体制。军区、军兵种,应成立相应的后勤学校或后
勤士官学校,培训各类专业技术军士和特殊专业技术兵。集团军(师)应成
立后勤专业技术兵教导团、营、大队,培训各类普通后勤专业技术兵。
(4)业余在职培训体制。结合不同专业技术特点,各级后勤成立不同类
型的业余夜校、训练班、函授学校等机构,解决在职后勤人员业务学习和继
续深造的问题。
3.培养高技术后勤人才的渠道要拓宽
后勤专业技术复杂,门类多,分工细,需要各种不同专业和各个层次的
后勤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应广开门路,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不同专业、不
同层次的后勤专业技术人才。一是采取军队与地方相结合。除了以军队后勤
院校培养为主外,对于后勤保障所需的高技术人才,还可从地方院校有关的
毕业生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中征集入伍;或委托地方有关院校或科研机构
代培;或将后勤有关专业技术人员送到地方院校或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对一
些军民通用的专业技术人才,还可采取以地方培养为主的办法,或建立军民
共用的培训机构。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军队面临日益加重的高技术战争后勤
保障任务,以及后勤专业技术保障人员增加的需要,非常重视后勤专业技术
人员的培养。在培养途径上,采取军队与地力相结合,以地方院校培养为主
的办法。美、英、法、德等国家在地方大学工业院校,都设有专门为军队培
养技术人才的系或专业,根据军队需要进行招生,较好地解决了军队后勤专
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问题。二是院校培养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由于后勤专业技
术种类多,门类复杂,需要各方面各层次的后勤专业技术人才也多,仅靠院
校培训难以满足部队需要。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知识更新的
速度也比过去大大加快。因此,从院校毕业的干部还有一个继续不断学习,
更新知识,即终身教育问题,院校也难以完全满足这一需要。所以,必须把
院校培养、函授教育、短期集训、在职自学、进修等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
来。尤其是在职学习,是后勤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工作实践,边学习边提高的
有效途径,也是解决工作与学习矛盾的最好方法之一。
(三)培养后勤专业技术人才的重点
1.后勤指挥员
后勤指挥员,是后勤保障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各级后勤指挥员的政
治思想、工作作风、知识结构、业务水平、身体状况如何,对完成后勤保障
任务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
业化的后勤指挥员,既是后勤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也是高技术
战争后勤准备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任务的繁重性和艰
巨性,对后勤指挥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各级后勤指挥员必须有
优良的政治品质,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工作作风,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壮
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力求成为通晓政治、军事、后勤、科技知识的学
识渊博、技术精湛、业务精通的军事家和后勤专家。
2.后勤科技干部
后勤科技干部,是军队后勤干部队伍的基础,是完成后勤教学、科研和
各项后勤保障任务的骨干力量。后勤科技干部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能否完
成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的组织与实施。为此,应把军队后勤科技干部的建设
与培养,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一是要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关心他们
的疾苦,为他们安心军队工作创造条件。二是从实际出发,认真解决好与他
们切身利益相关的职称、职务、级别和有关的生活待遇问题,充分调动他们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通过各种途径解决好后勤科技干部的自修和进修问
题,帮助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四是在后勤科技干部中提
倡无私奉献精神,鼓励广大知识分子献身国防事业,并宣扬和奖励那些做出
突出贡献的优秀后勤科技干部。
3.后勤专业技术兵
后勤专业技术兵,是后勤兵员的主体和完成后勤保障任务尤其是技术保
障任务的主要力量。加强后勤专业技术兵的培养,是关系到能否完成后勤保
障任务,尤其是高技术战争技术保障任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为此,必
须把好后勤专业技术兵的选调关,从文化较高的战士中或从地方入伍的专业
技术工人中选调,并从新兵训练一开始,就严格训练,严格考核,打好专业
技术基础。结合各种训练、演习、抢险救灾等实践活动,提高专业技术兵的
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其技术水平。还要针对后勤专业技术兵训练和成才周期
长,服役期有限等特点,适当增加后勤专业技术兵的志愿兵比例;提高超期
服役后勤专业技术兵的待遇等方法,保留一部分后勤专业技术兵骨干。美军
对于在军队超期服役的后勤专业技术兵采取提高薪金、退役后帮助找工作、
退役后享受免费医疗等优惠政策,保留了大批后勤专业技术骨干。这些做法
是值得借鉴的。
六、建设战略后方基地
战略后方基地,是支援军队作战,保障战争胜利的依托。它既是整个战
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高技术战争后勤准备的重点,战争的实践证明,
强大的战略后方基地是保存国家战争潜力,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因此,
不仅一些幅员辽阔,经济发达的军事大国十分重视战略后方基地建设,而且
一些第三世界的小国,也十分重视战略后方基地建设。像瑞士这样一个面积
不到4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600万的小国,每年拿出近2亿美元进行战略
后方基地建设。我们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根据高技术战争的需要,把加强
战略后方基地建设,作为加强战备,加紧做好战争后勤准备的战略举措抓紧
抓好。
(一)战略后方基地建设的要求
高技术战争中,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越来越大,使战争对战略后
方基地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因而对战略后方基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战略后方基地支援能力要与高技术战争的要求相适应
建设战略后方基地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其对高技术战争的支援能力。因
此,战略后方基地建设必须以提高支援能力为中心,以适应高技术战争的要
求。一是要适应高技术战争爆发突然的特点,具有快速支援能力。高技术战
争,作战双方都追求利用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和现代武器装备的优势,以战争
的突然性在战争初期迅速达成预定的战略目的。由此可见,高技术战争突袭
与反突袭的斗争将十分激烈,后勤能否保障军队争取突袭成功或反突袭胜
利,将成为能否争取战争主动权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战略后方基地必须具
有快速支援能力,才能保障军队进行快速反应,确保军队争取战争初期主动
权的需要。二是要适应高技术战争消耗大的特点,具有持续支援能力。随着
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和高技术武器装备越来越多的投入战场,使战
争的破坏性日益增大,作战物资消耗越来越多,对战略后方的依赖也必然增
大。因此,必须建设一个打不垮、炸不烂、能够向前线作战军队源源不断提
供战略后勤支援的稳固可靠的战略后方基地,才能有持久的后勤支援能力保
障军队作战。三是要适应高技术战争的多维性,具有全方位的立体支援能力。
随着空间技术和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未来战争的作战空间将由三维空间
扩展到四维空间,战争可能在太空、大气层、地面、海洋的各个领域进行角
逐。要保障军队能在四维空间的各个领域的角逐中取得胜利,战略后方基地
必须具有能在四维空间实施战略后勤支援的能力。
2.布局合理,便于实施战略后勤支援
战略后方基地布局是否合理,是关系到未来战争中能否保持战略后方稳
定与安全,发挥战略后方基地整体作用和完成战略后勤支援任务的重大问
题。在确定战略后方基地布局时,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便于保障军事战略的实现。作为实现军事战略目标依托的战略后方
基地,必须把保障实现军事战略目标作为战略后方基地建设的第一位的任
务。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不同的国际格局与国际环境的影响,对某一个国
家来说,都有不同的主要作战对象,或对国家安全威胁最大的对手。主要作
战对象所处的地理位置,就是受威胁国家的主要战略方向。作为战略后方基
地建设来讲,就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向和投量上,重点保障支援主要
战略方向上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这样,不仅使战略后方基地建设与总的战
略方针相适应,而且也与具体的战略方针需要相适应。中国奉行的是积极防
御的战略方针,立足于本土防御作战。因此,战略后方基地的布局,首先从
总体上要适应本土防御作战的要求。
(2)与国土幅员情况相结合。不同国家的国土幅员不同,其战略后方基
地的布局也不同。一些幅员较小,回旋余地不大的国家,其战略后方基地的
布局一般都相对集中在国土纵深某一适宜地区。而一些幅员辽阔、周边接壤
国家比较多、回旋余地比较大的国家,一般都在国土战略腹地的若干地区,
分片建设保障若干战略方向的战略后方基地。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
必须在国土纵深的战略腹地建设能保障各个战略方向作战需要的战略后方基
地,使战略后方基地具有全方位的支援能力。
(3)便于对各战区实施支援。战略后方基地的布局和选点,在保证稳定
安全的前提下,力求便于对各个战区实施战略后勤支援。对于那些距战略腹
地距离过远,战略交通运输条件差,战略后方支援不方便的战略方向,应将
战略后方基地适当前伸,或建设前进战略后方基地,以解决一些重要的、特
殊战略方向的战略后勤支援问题。
(4)便于发挥后方基地整体保障力量的威力。战略后方基地应建设包括
运、救、供、修在内的全面支援后勤体系。在某一地域内或仓库群内,各类
仓库,以及与之相配的装卸、警卫、交通运输部(分)队、指挥调度系统等
均应配套进行布局,以便形成整体的合力,力避由于布局不配套,使整体合
力难以发挥的被动局面。
3.与国家战略后方基地和战区后方基地建设相结合
战略后方基地,处于国家战略后方基地与战区后方基地之间,起着承上
启下的作用,应与国家战略后方基地和战区后方基地有机地衔接起来。战略
后方基地的布局与选点,应尽量靠近国家战略后方基地,以便战时就近就地
接收国家战略后方基地提供给军队的各种作战物资。同时,军队战略后方基
地的一些部门具有较强的军民通用性,在进行战略后方基地建设时,应尽量
考虑与国家战略后方基地建设中的经济建设相结合,把交通网、修理机构与
军队工厂、仓库等的布局结合起来,以便平时共同建设和开发战略后方的经
济,战时共同支援战争。
战区后方基地,是战区对各作战部队实施保障的依托。战略后方基地对
各战区支援的人力、物力。都要通过战区后方基地对部队进行不间断的有效
的保障,才能转化为部队的战斗力。因此,战略后方基地建设,既要考虑自
身的稳定安全,又要考虑便于对各战区后方基地实施支援。除布局之外,还
要在战略交通运输网的建设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对于一些距战略后方过远
的战区,应考虑建设必要的前进基地或中转基地,使战略后方基地与战区后
方基地有机地联系和结合起来。
4.整体配套,具有综合保障能力
高技术战争,参战军兵种多,武器装备复杂,医疗卫生、装备修理和军
事运输等保障任务更加繁重,前方对后方的需求更加广泛。因此,战略后方
基地建设,必须整体配套,具有综合保障能力,才能完成战略后勤支援任务。
一是在总体建设结构上科学、合理,使之具有与综合保障能力相适应的
供、救、运、修、防、储、管、产、通等保障实体。既要有组织指挥等系统,
又要有供应、医疗、运输、修理、防卫等保障系统,还要有必要的生产系统。
考虑到平时兵员的限额,可编一些简编部(分)队,或预备役后勤部(分)
队,以便战时紧急扩编。
二是把提高战略支援手段,作为增强综合保障能力的重要一环抓紧抓
好。要认真抓好仓库的自动化管理和机械化装卸设备的现代化建设,各类修
理工厂和生产工厂要力求装备比较先进的机械设备,医院要逐步装备现代化
的医疗救护设备,交通运输要装备比较先进的水、陆、空运输工具和输油管
线设备。条件可能时,应组建战略后方基地空运部队。力争通过若干年的努
力,做到物资申请、调拨自动化,仓库装卸机械化,物资运输集装箱化,急
用物资补给空运化。
三是在储备战略物资时,注意品种、规格等方面的配套,使各种物资保
持相应的比例。在物资储备的数量上,要注意各种物资消耗结构的变化,适
时调整重点,使各种物资在数量上保持恰当的比例。对战略预备队扩编需要
的武器装备和物资,应以建制单位进行储备。保障各个战区的战略后方基地
或仓库群,都应基本上具有综合保障能力。
四是建立有效的管理指挥系统。如建立有权威的战略后方建设指挥部,
负责统一制定战略后方建设的规划、计划,组织战略后方建设的实施,组织
和协调国务院有关部门、军队有关部门和地方有关部门的行动,组织有关部
门的协作等。还要建立各种职能指挥系统。如负责平时和战时军民生产的生
产指挥系统,负责交通运输的指挥、调度、维护、防卫的交通指挥系统,负
责经济和人力动员的动员指挥系统,负责战略后方防卫的战略后方防卫系
统,负责组织对战区支援的物资补给系统等等。
5.保障稳定,保证安全
战略后方基地是军队作战的依托,各种机构和固定设施多,物资储备量
大,工作任务繁重,必须稳定安全,才能为战略后方基地完成战略后勤支援
任务创造条件。
要保持战略后方基地稳定和安全,必须正确选择战略后方基地所属各部
(分)队、各种保障机构和保障设施的位置。战略后方基地的各种保障机构
和设施,要根据相互之间的工作关系和工作性质,相对集中地疏散部署,力
求靠山、近水、疏散、隐藏。在保证稳定和安全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到交通
运输条件,便于展开工作和对各战区的支援,以及家属子女的上学、就业等
问题,不宜进山太深,以利于平时部队建设和人才的保留。
要保持战略后方基地的稳定和安全,还必须建设严密的防护系统。战略
后方基地是敌人袭击破坏的重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航天兵器的
发展,使敌人破坏战略后方基地的企图已成为现实的可能。一些高技术的智
能武器的出现,使战略后方基地在战争中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战略后方基地
必须建设严密的防护系统,才能求得生存,对各战区实施不间断的战略后勤
支援。为此,一是要建立反应灵敏的战略后方侦察警报系统,并纳入国土防
空警报网,以便及时发现敌人袭击的征候,提早做好准备。二是建立电子对
抗系统,对抗精确制导武器,确保重点目标安全。三是建设后方防护工事,
战略后方均应结合平时的经济建设,有计划地修建地下工厂、车间、仓库、
医院。一些重要的军工厂、战略物资仓库,应全部转入地下,或修建地上、
地下两套设施。四是修建交通防护工程,交通枢纽、大型车站、机场、码头
等明显交通目标,均应修建地下防护工程、迂回路或预备设脑,并结合平时
的国民经济建设搞好隐蔽伪装。
(二)战略后方基地建设的重点
1、战略后方仓库建设
战略后方仓库建设,是战略后方基地建设的重点,也是我军战备工作的
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作战预案、国家可能提供的财力物力和战略物资储备
要求,制定建设规划,并纳入国防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中。
战略后方仓库布局,应体现保障主要战略方向、兼顾其它方向和纵深梯
次的原则,并与战区后方基地仓库和前沿地区的补给点仓库形成多方向、多
层次、互相衔接的供应体系,以适应战略形势的变化和支援各战区的需要。
各个仓库的具体布局,应根据库区地形、仓库编成和节约用地的原则,
做到合理、安全、紧凑,既便于工作,又利于防卫。仓库建设前,应反复勘
察,认真收集当地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搞好可行性研究,进行充分论
证,并根据国家的规定和要求,划定管理区和安全警戒区,做好征地移民工
作,办清有关手续。建设中,既要搞好主体工程建设,又要搞好行政生活、
业务用房建设,以及水电、交通、通信、消防、三废处理、禁区安全等附属
工程的配套建设。具有水运条件的仓库,应修建装卸码头,配备相应的设施,
充分发挥水路运输的作用。
战略后方仓库建设的规模,应根据仓库的任务、地形、交通条件和便于
供应管理的原则确定,并以大、中型专业库为主,少建或不建综合库。为了
提高仓库的防护能力,防止敌人袭击破坏,各种仓库都应力求转入地下,具
有较好的三防能力,并加强隐蔽伪装。
战略后方基地仓库,应加强仓库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仓库作业机械化
和管理自动化,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适应战时保障任务的要求。
一是建立电子计算机管理系统,对物资的储存、收发、统计、查询、控制等,
实行自动化管理。二是建立监控警报系统,做到防灾、防鼠、防虫、防盗、
防火自动化。三是建立收发作业机械化、自动化系统,提高收发效率。四是
建立物资保障保养自动化系统,做到物资养护自动化。
2.战略后方交通运输建设
建立以铁路运输为骨干,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
立体战略后方运输网,既是高技术战争后勤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
经济建设的重点之一。
我国的战略后方交通运输网的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使过去战略后方交
通运输落后的状况有所改变。但从总体上看,还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建设
和战时对各战区支援的需要。为此,一是要新建战略后方通往各主要战区的
铁路干线,加大铁路干线的密度,使战略后方通往每个战区都有3-4条以上
的铁路。二是增大战略后方地域内的铁路、公路密度,结合经济建设,逐步
建成战略后方的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网。三是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充分利用
高技术对现有交通运输道路和交通运输工具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交通运输能
力。四是结合国土整治和兴修水利,大力整治战略后方的内河航道,发展水
上运输,使战略后方的水上运输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五是大力发展战略后方
的民用航空事业,使之平时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旅游事业服务,战时为支援军
队作战服务。六是把战略后方各保障基地地域内的交通运输网和机场、码头
等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好,为战时组织实施快速运输打下基础。
3.战略后方的军事工业建设
我国战略后方的军事工业建设,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
怀下,在祖国内地已建设了初具规模的军事工业基地,为进一步发展内地的
军事工业打下了基础。今后,在战略后方的军事工业建设上应注意以下几个
问题:(1)调整军事工业布局,抓好补缺配套。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我国
战略后方军事工业的布局,过去过于分散,有些工厂进山进沟太深,给生产
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应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便于隐蔽、利于
运输的原则,进行必要的调整搬迁。并根据高技术战争的要求,新建一些新
技术兵器生产基地和一些缺门的工业企业,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门类配套的
军事工业生产基地。
(2)坚持军民结合方针,调整产业结构。在当前国家集中精力进行经济
建设,军品订货不足的情况下,现有军工企业应在保证军品生产任务的前提
下,生产适应市场需要的民用产品,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根据科学技术
的发展和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计划,适时淘汰过时的生产线,及时新建生产
高技术兵器的生产线,并逐步形成以生产高技术兵器为主和高技术民用产品
为辅的产业结构。在宏观决策上,凡是利用现有军工厂可生产民用产品的,
地方不要新建同类工厂;凡是民用工厂可生产军用产品的,军队不要新建同
类军工厂;凡是军事工业部能够研制和生产的设备和技术,地方有关部门不
要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凡是军民工业企业可联合生产的产品,应组织联合
生产,不要进行重复建设。这样,使军事工业平时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服
务,战时为战争服务,做到军民两利,稳步发展。
(3)以军带民,加强横向经济合作,促进战略后方经济发展。战略后方
的军事工业有着巨大的生产力和技术力,应与所在地区的地方经济部门加强
横向联系,进行军民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取长补短,促进当地的经
济建设。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军事工业应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
从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七、进行物资储备
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战争中的物资消耗越来越大,因而使高技术战
争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物资补给的程度。因此,各国军队都把物资
储备工作,作为保障战争胜利的战略措施予于重视,作为战争后勤准备的主
要工作之一予以关注。
(一)物资储备事关战争成败全局
由于军队技术装备不断现代化和物资器材的消耗增大,军队的作战行动
和作战能力,比过去更加受制于物资保障的程度。如果没有充足的物资储备
和不间断的补给,要取得战争胜利是不可能的。能否认真搞好物资储备,是
关系局部战争成败的问题。因此,一些国家非常重视物资储备工作,并不惜
花费重金储备了大量作战物资,以保障军队持久作战需要。美国为保障其军
队在全球作战的需要,仅战略物资储备中的油料达5000多万吨,弹药400
多万吨。可供近千万军队9个月作战。另外还储备有年生产1200万吨弹药生
产能力。前苏军的战略储备,弹药为500万吨,油料为3500万吨,可保障
1000-1500万人一年的作战需要。此外还储备有年生产1000万吨弹药生产
能力。
从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的经验教训看,尽管其胜败有着多方面原因,但无
不与后勤保障的程度,尤其是物资储备的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两伊战争之
所以打打停停,双方都未能取得战略性的胜利,关键在后勤保障不力。战争
初期,伊拉克本来希望通过速战速决早日结束战争。由于战前物资和装备储
备不足,战中又供应不上,进攻的势头被迫减弱,等待补给,从而失去了战
机。所以美国《时代周刊》指出,其根本原因是“伊拉克军队后勤无力支援
深入对方领土”。伊朗在战争初期顶住了伊位克的进攻,本来可以趁伊拉克
等待补给,无力进攻的机会转入反攻而取得更大胜利的,但是由于战前物资
储备不足,未能保障军队连续作战,从而延缓了反攻的时间。两伊战争中,
每准备一场新的战役,都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从国外购买各种作战物资和装
备,其准备时间少则3个月,多则5个月。尽管这样,仍难满足战争的需要,
形成了打打停停的局面。所以国外评论这场战争是“双方都苦于作战物资补
给不足的一场奇妙的战争”。马岛战争中,阿根廷军队由于战前后勤准备工
作不充分,物资储备不足,战中后勤保障不力,最后守岛部队在弹尽粮绝的
情况下不战而降。因此,阿军总参谋部在其联合公报中不得不承认,我们是
因为物资补给不上而被迫投降的”。英军由于后勤保障组织有力,从而保障
了马岛作战的胜利。对于这一点,许多外国军界人士发表了评论。美国前海
军部长小约翰·E·莱曼1983年2月3日在众议院作证时指出:“外行谈战
略,内行谈后勤,这句话正确性在马岛战争进一步得到了证实。这次战争(马
岛战争)可被视为阿军后勤的失败和英军后勤的一大胜利”。
我军的物资储备工作,建国后几十年来做了大量工作,也储备了相当数
量的物资。但与高技术战争的需要和要求相比,在物资储备布局、结构、品
种、数量等方面,尚有一定差距。因此,必须把物资储备工作这一后勤准备
的重点及薄弱环节抓紧抓好。
(二)物资储备的原则与要求
为保障高技术战争的需要,应根据我国周边地区发生局部战争的需要和
我军物资储备现状,对现有物资储备进行调整,做到通盘考虑,统筹安排,
合理布局,方便部队,数量适当,品种配套,具有独立保障能力。除遵循物
资储备的一般原则外,在战略指导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合理布局,综合配套
首先要根据战争形态的转变,调整战略、战役物资储备的比例。过去的
冷战时期或全面对抗时期,许多国家物资储备的立足点,都放在保障军队进
行全面战争上,放在各个战区、战略方向立足于独立保障上,因而战区以下
部队物资储备较多,战略物资储备的数量在整个物资储备中比例较小。今后,
战争将以高技术局部战争为主,武装冲突主要在某些局部地区进行。对于一
些幅员辽阔的国家来说,主要在某些边境地区或远离大陆的海洋、或海外地
区进行,因而发生大国之间的全面武装对抗可能性在缩小。为集中物力保障
局部地区武装斗争的胜利,应适当增加战略物资储备的比例,使战略后勤掌
握较多物资,形成保障拳头,全力以赴地保障高技术局部战争胜利。
其次是要根据周边国家形势和发展变化,及时调整物资储备的布局重
点。一个主权国家,尤其是一些幅员比较辽阔的国家,由于与其接壤的陆地
国家,或比邻的海洋国家多,加之一些复杂的历史背景,使之与周围邻国之
间的关系,易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应根据这种变化和国家军
事战略方针的调整,以及主要作战对象的改变,而适时调整物资储备的布局,
将主要作战物资集中部署在主要战略方向上,以利集中有限的物力保障主要
战略方向。
三是根据高技术物资器材消耗增多的特点,调整物资品种结构的比例。
逐步增加高技术物资器材的品种、数量,使物资储备与高技术战争发展需要
相适应。
四是调整战区物资布局。局部战争大多发生在远离战区仓库几百公里,
甚至二三千公里的边境地区和远离大陆的海洋上,使储备在纵深的战区物资
难以对作战部队实行快速补给。因此,要加强一线部队的仓库建设,增加一
线部队、机场、岛屿、基地物资储备的容量。在可能发生局部战争或武装冲
突的战役方向,将战区的物资储备部分前推,并在战役的浅近纵深修建一些
综合仓库,储备必要的物资,以应付突然事件的发生。
在全方位调整物资储备布局的同时,还要抓好物资储备的综合配套工
作。首先要搞好战略后方仓库物资的配套工作,做到大宗物资,如弹药、油
料、武器装备、车辆器材等物资,按基地仓库群配套;特种物资,即各军兵
种需要的专用物资器材,按各战略后方基地配套。其次是各战区,尤其是可
能发生局部战争的地区,应根据可能发生局部战争的战役方向,以及在该方
向上可能投入的军兵种数量和作战消耗,储备与作战相适应的打、吃、穿、
用、住综合配套的物资。
2.突出重点,保证急需
一个国家,尤其是幅员比较大的国家,其战略方向较多,部队也较多,
加之高技术装备、物资、器材价格昂贵。因此,不可能在物资储备上使所有
的地区、所有的部队、所有的物资都按一个标准储备,必须根据国力和高技
术战争的需要,分清主次缓急,突出重点,保障急需。
(1)重点作战地区应重点储备。从战略上讲,要正确分析国际形势的发
展变化,掌握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动向,做好高技
术战争的物资准备工作。除对那些担任战略支援任务的战略后方基地要储
足,保障战争所需要的物资外,对可能发生战争的地区,要重点保障,首先
满足他们的需要。美国一直把战略重点放在欧洲,为应付欧洲地区可能发生
的局部战争,美军在欧洲地区储备有4个陆军师的装备,可供部队60天作战
所需的主要物资器材。从战区来讲,对那些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
的战役方向,应根据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可能的规模、持续时间、作战地区、
投入兵力兵器的数量,概算可能消耗的各种物资,纵深梯次而有重点地进行
储备。
(2)自然地理条件差的地区应重点储备。自然地理条件差,资源匮乏,
交通不便,补给因难的重要战略战役方向,应有步骤地加强战役后方建设,
多储备一些配套的物资,以增强其独立保障能力。
(3)重点物资应重点储备。从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的经验教训看,一些重
要作战物资的补给程度如何,对战争的进程和主动权有重大影响,有的在关
键时刻甚至影响战役战斗的全局。因此,对一些重要作战物资,如消耗量大
的大口径炮弹、反坦克弹药、油料等物资必须进行重点储备。对来源困难的
高、精、尖等高技术武器装备、弹药器材也要重点储备。因为高技术武器装
备、物资、器材价格昂贵,生产周期长,储运难度大,如果事先不进行必要
的储备,就会影响作战的需要,甚至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局。马岛战争中,
大显身手的飞鱼导弹在打击英军舰只中发挥了很好地作用。但由于阿根廷军
队战前仅储备了6枚,战中法国和其他西方国又对其实行禁运,没有补充来
源。为此,阿军不得不派出军火采购团,秘密到中东、南美和欧洲进行采购。
有关国家趁机敲竹杠,以高出原价10倍的价格买给阿根廷几枚飞鱼导弹。正
当采购人员往阿根廷国内运输已采购到手的飞鱼导弹时,阿根廷军队已宣布
投降。对此,美国军事评论家十分遗憾地说,如果阿根廷军队再有20枚飞鱼
导弹的话,恐怕英军的特混舰队就要葬身南大西洋海底。因此,必须把储备
高技术装备、物资、器材作为物资储备的重点。对于国内生产的高技术装备、
物资器材,可根据需要和军费可能,采取实物储备与技术储备相结合的办法,
以能保证军队紧急作战行动和尔后作战需要为宜。对于进口的高技术装备、
物资、器材,尤其是一些维修用的零配件,必须向有关国家进行采购,以实
物储备为主,以避免战争中因国际局势变化而造成物资补充来源中断的困
境。
(4)担任主要作战任务的部队应重点储备。重要方向上的一线守备部
队,直接担任作战任务的后续部队,或主要作战方向上的部队,要进行重点
储备,使其有足够的物资完成作战任务。
3.预置重型设备,缩短快速反应部队获得装备的时间
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证明,为使迅速抵达出事地点的先头部
队及时得到装备和补给品,缩短部队与装备的结合时间,在可能发生武装冲
突和局部战争的地区预置部分重型装备,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我国可能发生
突发事件的地区,有的地形复杂,道路稀少,交通不便;有的广大地区没有
铁路,给临战部队的重装备实施战略机动带来很大不便。为此,应事先在可
能发生突发事件的地区,预先储备一些重装备,以应急需。海湾战争期间,
美军除海上仓库船比较及时地将装备运抵战区外,从本土运往海湾地区的主
要装备及补给品均未能及时抵达,造成大量人员迟滞在机场、港口。战后,
美国陆军接受这一教训,在科威特储存了相当数量的M-1坦克、M-2步战
车和155毫米火炮等重型装备。美国国防部长切尼还指示在该地区储备5-6
个空军联队约400架飞机的支援装备。此外,美军还在其它热点地区储备了
大量重型装备和补给品,并计划到90年代中期,在欧洲、太平洋和中东南部
部署4艘滚装船,预置两个坦克营和两个机步营的重装备。
4.数量适当,减少浪费
我们强调做好高技术战争的物资储备工作,提高后勤的持久保障能力,
并不是说物资储备的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周边国际环境的发展变化和可能
发生局部战争的规模、持续时间,储备适当数量的物资。
一是因为周边国际环境变化的复杂性要求这样做。我国周边国际环境十
分复杂,随着国际大气候的变化,周边国际环境也随之变化,对我国具有现
实和潜在威胁的作战对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我们既要在预定可能发
生局部战争的战略方向,储备一定数量的物资,以应付突发事件的发生,又
不宜过多的储备物资,以免周边国际环境发生变化时,对物资布局作过大的
调整。
二是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只宜储备一定数量的物资。建国几十年
来,我们根据当时的战略方针和面临的现实的威胁,都在可能发生战争的方
向储备了大量物资。但实际上在这些预定发生局部战争的方向却没有发生战
争,而一些原来没有预定发生局部战争的方向却发生了局部战争。这样,一
些原来储备了大量物资的地方用不上,而发生局部战争的地方因事先没有储
备而不得不在全军范围调整。
三是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更新周期的加快,要求不宜储备过多的物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我国国力的逐步增强,我军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的更
新周期比过去缩短,新装备和作战物资逐渐增多。如果储备过多的物资而仗
一时又打不起来,这些物资就会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淘汰报废。
四是军费有限,也只能储备一定数量的物资,不可能全面地储备更多的
物资。
总之,物资储备既要重点保证可能发生局部战争的战略方向,又要数量
适当;既要保证需要,又要防止损失浪费。
八、加强后勤后备役部(分)队建设
为保障军队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并取得战争胜利,许多国家在加强国防
后备力量建设中,不仅注意加强作战部队的后勤力量建设,而且十分重视加
强后勤后备力量建设,走建设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作战
后备力量与后勤后备力量同步发展的道路。美军的后勤后备力量,占国家整
体武装力量的比例为:铁道兵100%,集团军后勤部队、部队医院、补给勤
务连队占71-79%,弹药补给连、卫生兵、汽车兵占61-67%,其它勤务支
援部(分)均在45%以上。由于美军十分重视后勤后备役部队的建设,因而
能在突然事变发生时,紧急征召大量后勤后备人员支援军队作战。在海湾危
机中,美在征召的24.5万人员中,大约有70%左右的是后勤支援人员。陆
军征召的14.5万后备人员,大部分为运输、卫生、水净化、民事、财政、维
修、工程人员,其中在海湾地区服役的7.5万后备人员中的75%为后勤支援
人员。空军征召后备人员中,80%是从事后勤支援的人员,担负了空军的主
要维修任务,42%的战略空运任务和33%的空中加油任务。海军征召的3万
名后备人员中,也大部分是从事后勤支援任务的,仅医务人员就占了征召后
备人员的一半。这些后勤后备人员对保障美军海湾战争的胜利“起了非常重
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成千上万的后备队和国民警卫队人员在战斗区内外担负
战斗、战斗支援和战斗后勤支援任务,如果没有他们的卓越贡献,国防部在
解决海湾危机中要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不可能的”①。
由此可见,加强后勤预备役部队建设,是加速高技术战争后勤准备工作,
保障部队对各种突发事件,尤其是高技术战争作出快速反应的一项战略措
施。目前,我军的后备力量建设已初具规模,建立了数量相当可观的各种预
备役部队,唯独没有组建后勤预备役部队。这种后勤力量与作战部队后备力
量不同步发展的状况,不仅影响后勤后备力量总体功能的发挥,而且也将直
接影响战争初期的后勤保障。因此,今后应在有关部门的统一规划下,大力
加强后①《美国国防部致国会的最后报告附录》第235页。
··勤预备役部队建设。
(一)后勤预备役部队的形式
后勤预备役部队,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以及后勤保障工作的特点和未来
战争各个动员阶段的需要,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后勤预备役部队
后勤预备役部队,是按照后勤保障部队的编制,平时组建一定数量的仓
库、医院、汽车团、航运大队、空运团、修理部队、工程保障部队、油料管
线部队、后勤分部、兵站,并编精干的领导班子和一定数量的人员、装备、
负责日常的管理和训练工作。其余缺编的后勤军官和技术兵员,从就近就地
的预备役军官和技术兵员中,按建制的编制数量预编起来,做到上下关系明
确,人员互相了解。同时,战时所需的武器装备和物资就近就地储备。这样
一旦有事,预编官兵利用一切交通工具赶赴集合地点补入预编单位,立即执
行后勤保障任务。实践证明,组织必要的后勤预备役部队,是迅速增强后勤
保障实力,保障部队对敌人的突然袭击作出快速反应的一种有力的组织形
式。
2.组建简编和架子后勤部队
战争的实践证明,组建简编和架子后勤部队,是战争初期实施后勤快速
动员的重要措施。在和平时期压缩后勤兵员的情况下,一些地处战略腹地和
近期内可能没有突发事件的战略方向,可视情况少编制一些满员后勤部队,
多组建一些简编和架子后勤部队。简编和架子后勤部队可储备其所需的全部
和大部分技术装备,编制1/3左右的现役军官,其缺额兵员按动员计划就近
从地方预备役人员中补充。
3.按专业对口,组建不脱产预备役后勤专业保障部队
后勤保障专业多,技术复杂,训练难度大。同时,后勤保障的许多专业
又具有军民通用的性质。因此,按专业对口,组建不脱产的预备役后勤专业
保障部队,不仅可以解决平时训练难,战时需要量大的矛盾,而且还可解决
后勤预备役部队平战结合的矛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根据
动员计划,在铁道、交通、民航、海运、邮电、医院、修理工厂等企业单位,
预编若干专业技术部(分)队,按军队编制的行政编组,落实到具体单位、
人员,并结合本单位平时的业务工作组织必要的训练,或有计划地配合部队
进行演习。一旦有事可成建制单位征用或转入现役。目前,许多国家的后勤
预备役专业技术保障部(分)队,就是与国民经济有关企业对口挂钩的。美
国有50%的空勤人员、40%左右的海员、医务人员都编入了后勤预备役部
(分)队。
(二)后勤预备役部队的种类
为保障后勤预备役部队在战争初期能够快速转入现役,并对作战部队实
施有效的后勤保障,应根据不同规模战争后勤保障的需要和各个动员阶段的
要求,加强后勤后备役部队的战斗化建设。从目前各国的做法看,后勤后备
役部队大致可分三类:
一类预备役后勤部队,平时按战时后勤保障需要编成建制单位,定职、
定人、定位、定装备、定任务,经常参加训练和演习,战时经动员3-5天内
即可投入作战后勤保障,为首批动员对象。
二类后勤预备役部队,有部分骨干,有周密的预定扩编方案,有严格的
后勤预备役登记和报到制度,有必要的技术装备和物资装备,经过动员,两
周左右即可组建成建制部(分)队实施后勤保障工作。
三类后勤预备役部队,为一般后备役人员组成的部队,有预定扩编方案
计划和必要的准备,一个月左右可动员扩编完毕。
(三)后勤后各役部队建设的基本要求
1.控制数量,提高质量
和平时期的后勤预备役部队建设应当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不能同经
济建设争人员、争物资、争时间。由于后勤后备役部队建设的经济、物质及
人员基础都在地方,如果不控制数量,势必影响地方经济建设。同时,在今
后以高技术、低强度的局部战争为主要作战样式的情况下,也没有必要建立
一支规模庞大的后勤预备役部队。因此,后勤预备役部队应着眼未来战争保
障的需要,在提高后勤保障整体效益、现代化保障水平和快速保障能力上下
功夫,从长计议,使之与现役后勤部队同步发展。做到:各级指挥干部有较
高的科学文化知识、组织管理能力和后勤指挥水平;有一支技术娴熟、保障
力和战斗力强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有精良的技术装备和配套的指挥手段;
有与未来战争后勤保障要求相适应的合成保障能力。
2.合理布局
后勤预备役部队的布局,应当根据国际战略格局的要求,我国周边的潜
在作战对象、爆发局部战争的潜在热点、战略布局,地理环境与资源、后勤
保障任务动员需要,并充分考虑国家经济建设的状况和各个战区的承受能
力,进行有重点的布局。主要战略方向,可能发生局部冲突的重点地区、海
边防一线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可适当多组建;战略纵深、经济不够
发达或其它地区,可少组建,个别贫困地区可暂不组建。
3.因地制宜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战区的地理环境、人力物力资源、作战对象不同。
因此,后勤预备役部队的建设,应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组建不同形式和类型
的后勤预备役部队。一是在编制装备上,可根据各战区的地理环境和保障任
务需要,组建适合本地区遂行后勤保障任务的后勤预备役部队,装备与本地
区地理环境需要相适应的后勤技术装备。如严寒、沙漠戈壁、山地、高原、
山岳丛林、水网稻田、平原等地区,均应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确定后勤预
备役部队的编制和技术装备。二是部队规模大小,应视保障任务和各地区的
人员物力资源量力而行,不宜强求一致。三是训练内容要结合本地区的具体
保障任务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并根据不同形式、不同种
类后勤预备役部队的要求,规定不同的训练任务,提出不同的要求。
4.结构合理
后勤预备役部队建设,要与未来战争后勤的立体、联合保障要求相适应。
因此,要根据各军兵种、各战区后勤保障的需要,合理确定各种不同类型后
勤预备役部队,和后勤预备役部队内部各种不同技术兵员、技术装备的结构
比例。尤其各个战区,要根据战区独立作战,联合保障的需要,注意加强海、
空军和二炮后勤保障的预备役部队建设。
5.定期训练
要提高后勤预备役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保障能力,应根据不同形式和
类型的后勤预备役部队,定期进行训练。训练可分为基础训练和应用训练两
类。对新编入后勤预备役部队的人员,主要是进行本专业基础技术训练。对
已编入后勤预备役部队,并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人员则以应用训练为主,主要
进行与本专业有关的野战勤务训练。训练的时间,依不同形式和类型的后勤
预备役部队而有所不同。训练方法,可依各种不同的后勤专业预备役部队的
工作、生产性质,采取以会代训、以工代训、结合抢险救灾、参加部队综合
演习等形式灵活组织。为保障训练落实,总部有关部门应会同各战区有关部
门拟制训练大纲,建设训练基地,在经费器材上予以必要的保证。实践证明,
加强后勤预备役部队的训练,对保障战争胜利有重要作用。以色列由于每年
组织后勤预备役军官、医生、司机等人员参加部队的合练,因而在第四次中
东战争爆发一小时后,部分地方司机便到达指定地点参加军事运输,地方医
院4小时后开始接收部队伤员。英国也由于每年组织预备役商船队进行训
练,在世界各地航行的船只接到征召命令后,能按时赶往指定地点待命出发。
九、重视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建设
(一)建设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势在必行
高技术战争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战争爆发突然,战场情况变化快,因
而要求作战部队必须在突然事件发生时,作出快速反应,才能争取战略主动
权。而作战部队要能对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反应,关键在于后勤能否保障部队
作出快速反应。马岛战争中,英军之所以能作出快速反应,并在3天之后出
兵马岛;海湾危机中,美军之所以能作出迅速反应,并在5天之后向中东出
兵,关键是后勤保障部队能迅速作出反应,形成保障力。由此可见,如果后
勤不能在突发事件的关键时刻对部队进行快速保障,部队的快速反应将是一
句空话。
为了在突然事件发生时,保障部队进行快速反应,一支专门为保障快速
反应部队对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反应的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应运而生。不少国家
把加强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建设,作为高技术战争最直接的后勤准备和提高快
速反应部队快速反应能力的战略措施予以重视,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
力,加快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建设。目前,不仅美、英、法、俄等发达国家军
队建立了包括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在内的快速反应部队,而且印度、印度尼西
亚、马来西亚、泰国等第三世界国家,也建有包括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在内的
快速反应部队。如印度的特种部署部队,就包括一个机降旅,一个空降旅和
一个空中运输与勤务支援联队。
从目前各国后勤快速保障部队的建设看,美军走在前列。除陆海军各军
种建有后勤快速保障部队之外,美军还专门建立了负责战略运输的快速保障
部队和负责海外快速补给的海上预置船队。其中尤以海上预置船队引人注
目。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军为应付在海外的突发事件,特别是在南亚
地区发生军事冲突时,为尽快对到达该地区的军队进行保障,开始筹建海上
预置船队。在卡特政府时期,先在印度洋迪戈加西亚部署了一支满载弹药、
装备和给养的小规模近期预置船队。里根政府时期,美军将预置船队扩大到
全球范围部署,并于1986年正式成立预置船队。美军现有25艘海上预置船,
按装载货物不同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由13艘船组成,装载美海军陆战队作战和作战支援装备、后勤
物资等。这些船为滚装船,运载的各种主战坦克和车辆能直接驾驶上下船,
不但装卸速度快,而且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能在任何简易港口甚至滩头卸
载。这13艘船编为3个中队。第1中队(4艘)基地在美国东海岸,第2中
队(5艘)基地在印度洋迪戈加西亚,第3中队(4艘)部署在太平洋关岛。
每个中队所运载的物资与装备,可供1个1.65万人的陆战远征旅30天陆上
作战所需的武器装备和生活物资。其主要物资、装备有:
——作战装备:坦克35辆,两栖攻击车100辆,105/155毫米榴弹炮40
门,轻型装甲车28辆,以及导弹发射器等。
——作战支援装备,各种型号的运输车辆(汽车1400辆,拖车100辆,
拖修车27辆),动力设备100件,桥梁构件3套,推土机25台,发电机430
台,海水净化设备、油料储存和分发设备、医疗设施(280张床位的野战医
院)。
——补治品(可供30天用):给养(食物360吨),油料2.5万吨(汽
油、机油、滑润油)、弹药1.6万吨(地面和航空)、建筑材料(修筑防御
工事和障碍物)、医疗物品、武器装备零件等物资40万吨。
第二部分有12艘船,归美陆军、海军、空军和国防后勤局四个单位使用。
除空军2艘船平时部署在地中海外,其余均部署在迪戈加西亚。这些船只主
要装载后勤物资。其中陆军的4艘船装有弹药、油料、零备件、口粮和医药
等,空军的4艘船装有弹药、车辆、零备件、口粮等,海军的1艘船装有1
所500张床位的舰队医院,国防后勤局的3艘船装载航空和其它油料。
在海湾战争初期的“沙漠盾牌”行动中,美军海上预置船队发挥了很好
的作用。其25艘预置船除两艘刚刚解除租约外,其余23艘在几乎没有预警
时间的情况下,很快将大批重型武器装备运到海湾地区,使美军在较短时间
内于该地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全方位作战能力。位于迪戈加西亚的预置船,
在“沙漠盾牌”行动开始后一星期抵达海湾,比从美国本上出发的运输船只
先到10天左右,及时运去了美军所需要的装备物资。即使从美国本土海岸起
航预置船,由于不需要临时组织装船,接到命令立即起航,也比其它船只提
前两三天到达海湾地区。据概算,如果从美国本上空运一个海军陆战远征旅
的全部人员、装备、物资,需要3000架次大型运输机,而使用预置船后,只
需要空运人员250架次,大大减少了美军在海湾战争初期部署兵力缺乏空运
能力的压力。这些预置船到达海湾地区卸载后,除少数几艘用作海上浮动仓
库外,大部分又投入了运输其它装备、物资的活动。
由于海上预置船队具有机动性强、不受政治因素和地理位置的制约,安
全系数大等优点,并在海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美军在海湾战争
结束后决定大力加强海上预置船队的建设。一是扩大海上预置船队规模。计
划投资35亿美元,到1977年,新建9艘航速达24节的大型滚装船和租用两
艘集装箱货船,增加海上预置面积18.2万平方米。届时,美国陆军可在海上
预置两个机械化师的重装备。二是更新预置装备。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和美军
装备的发展情况,及时更新、调整预置船上的物资、装备。三是将海军陆战
队的3个预置船中队所载基本一样的作战装备,调整为适应三种不同规模兵
力紧急部署的需要,每个中队不再因定向为某一部队提供保障,而是根据需
要统一调配。四是加强船员培训和装卸自动化,提高保障效率。
海湾战争之后,不仅美国十分重视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建设,而且许多国
家纷纷仿效,建立起了五花八门的后勤快速保障部队,以保障军队对突发事
件作出快速反应。我军的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尚处于初建和完善过程之中,
与高技术战争需要还有差距。因此,应把加强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建设作为提
高军队快速反应能力,落实高技术战争后勤准备工作的大事抓紧抓好,抓出
成效。
(二)后勤快速保障部队的形式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建立起五花八门的后勤快速保障部队,但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1.全方位型
所谓全方位型,是指后勤快速后勤保障部队的机动能力很强,综合保障
能力好,能对各军兵种部队实施全方位的后勤保障。如美国国防后勤局所辖
的3艘预置船所运载的油料和物资,可对陆海空三军实施保障。印度快速部
署部队的空中运输与补给联队,能在各种情况下,对空降和机降的部队实施
保障。
2.地区型
所谓地区型,是指后勤快速后勤保障部队的装备和保障手段,只适应某
些特殊自然地理环境的军事武装斗争的保障需要,即按这些特殊自然地理环
境对后勤保障的要求而专门组建的。如山地快速保障旅、沙漠戈壁快速补给
团、高原严寒快速保障旅等。还有的是专门担负某些地区快速反应部队作战
保障的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如美军原陆战队的3个预置船中队,就分别担负
太平洋、大西洋和南亚地区的武装冲突的快速保障。
3.专业型
所谓专业型,是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只担负某一专业保障任务。如目前
许多国家组织油水快速补给船,美国海军的医院预置船(装载500张床位的
全部装备、设备)。或指后勤快速后勤保障部队,只为某一特定的军兵种或
作战部队服务。如美国目前海军陆战队的3个预置船中队,只专门为海军陆
战队提供快速保障服务。还有英、法等国军队各军兵种,也专门建立了为本
军兵种某一特殊部队服务的后勤快速保障部队。
4.潜在型
潜在型,是指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寓于现有后勤保障部队之中,没有专门
组成建制的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即根据保障快速反应部队作战需要,或保障
部队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由各军兵种和战区后勤预编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其
规模大小视任务而定。指挥机关和指挥员,由有关后勤指挥员兼任,机关干
部由机关有关人员兼任。各专业保障部(分)队,从现有基地、码头、机场、
仓库、医院、运输、修理等后勤保障部队中指定建制单位担任,并按预编方
案进行编组。一旦有事,这些人员和后勤保障部(分)队按预编方案和计划,
在指定地点展开,对部队实施保障。我军目前的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就属于
这一类型,即寓快速后勤保障部队于后勤分部之中。
由于各国军队的情况不同,后勤快速保障部队的形式各异,而且各种形
式相互交措。随着今后高技术的广泛运用,后勤快速保障部队的形式正在朝
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三)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建设的目标
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建设目标,由于各国军队的实际情况不同因而目标也
下一样,如有的还提出了建设多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后勤快速保障部队
等。我军后勤快速保障部队的建设,应从我军的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目标。
从目前我国国情和军情出发,我军后勤快速后勤保障部队建设的总体目标
是,便于实施有效的统一组织指挥,便于遂行各类应急保障任务,便于组织
快速机动保障,有利于安全防卫,提高生存能力。总之,要有很强的机动性,
快速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其具体目标是:
快速反应能力:能适应高技术战争爆发突然,后勤准备时间短,战场变
化快的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先干部队快速反应,按时到位对快速反应部队
实施有效保障,为争取主动提供可靠的后勤依托。
独立综合保障能力:具有最先进的后勤装备和很强的现代化机动保障能
力,能从物资、卫生、技术、运输等方面对部队实施综合保障,并具有在一
定时间内对部队进行综合保障的独立保障能力。
野战生存能力:能在高原、严寒、戈壁、沙漠、草原、热带丛林、山地、
水阿稻田、海洋岛屿等各种复杂条件下经受艰难险阻的考验,求得生存,并
对部队遂行保障任务。同时,还能以各种手段战胜敌人的威胁破坏,保障后
勤自身的安全。
(四)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建设的原则与要求
1.着眼全局,统筹规划
目前,在要不要建立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和建立什么样的后勤快速保障部
队问题上,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从总体上讲,建设一支与我军应
付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相适应的后勤快速保障部队是必要的。但由于后勤快
速保障部队的建设,涉及到编制体制、人员、装备、经费等许多问题,涉及
到军队的许多部门。因此,应根据需要和可能,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目
前国力有限,军费不足的情况下,应根据经济力允许的程度和各军种快速反
应部队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第一个浪头的需要,先给有可能发生局部战争的战
区和海空军、二炮建立一支规模相当的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尔后视国民经济
发展和军费增长情况,再及其它战区。
2.注重质量,提高效能
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建设,要把加强质量建设,提高后勤保障能力放在首
位。后勤快速保障部队要么不建,要建就将其建设为保障军队应付突发事件,
特别高技术战争第一个浪头的拳头保障部队。为此,应将后勤最先进的装备
和最优秀的官兵,分配给后勤快速后勤保障部队,使其具有很强的机动保障
能力、综合保障能力、快速保障能力和后方防卫能力,平时成为军队后勤现
代化建设的样板,战时成为后勤保障的拳头。
3.规模适度,重点保障
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建设,应根据快速反应部队建设的规模和保障快速反
应部队需要来确定其规模大小。一般应本着精干、灵便、适用的原则,建立
有本军兵种特点、适应本军兵种快速反应保障需要的规模适度的后勤快速保
障部队。为使这支有限规模的后勤快速保障部队成为编成精干、指挥灵便、
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保障有力的精锐之师,应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予
以重点保障。
4.优化结构,灵活编组
优化后勤快速保障部队的结构,对于发挥后勤快速保障部队的整体功能
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后勤快速保障部队的编制体制与整体结构,应不同于
一般后勤保障部队,应既严密而又灵活。从我军的实际情况看,后勤快速保
障部队一般以旅、团规模为宜。陆军部队的后勤快速保障部队下辖补给营(大
队)、卫生营(大队)、维修营(大队)、运输营(大队)、警通营(大队)、
后勤指挥自动化工作站等五营(大队)一站,并全部轮子化,运输营还可视
情况编直升机运输分队。海军的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应编入航速快、装载量大、
抗风力强的各类补给船、医院船、修理船、相应后勤指挥机构和必要海上直
升机。空军的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应由相应的地面场站、运输机、加油机和其
它专业部(分)队等组成。第二炮兵应根据其快速反应需要,建立相应的快
速后勤保障部队。后勤快速保障部队一般成积木式的形式按专业分队编组,
根据需要随时编成各种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快速保障部(分)队遂行保障
任务。
5.严格训练,全面适应
进行近似实战的严格训练,提高后勤快速保障部队的快速保障能力和适
应各种复杂自然地理条件的野战生存能力,是目前各国部队的共同做法。为
此,我军后勤快速后勤保障部队,一是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加
大训练难度和强度,在近似实战的艰苦条件下进行急、难、险、重等方面的
训练和远程立体机动训练,全面提高后勤快速保障部队的应急保障能力。二
是以实兵、实车(船)实装的形式,在生疏的地形上,进行风雪雨雾、酷署
严寒、沙漠戈壁、热带丛林等自然条件下的走、打、吃、住、藏、供、救、
修、运的适应性训练和保障训练,提高在各种地形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和保障
能力。三是加强指挥协同训练,提高综合保障能力和整体保障水平。如加强
后勤快速保障部队各部(分)队的专业技术训练和合成训练,提高各专业技
术保障部(分)队的专业技术保障水平和后勤快速保障部队的整体保障能力。
积极参加有关部队的合成训练和实兵演习,搞好与预定保障部队之间的保障
协同,提高保障效能等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