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z**********e 发帖数: 22064 | 1 高技术战争的后勤准备,是为保障高技术战争胜利而在战前所进行的一
系列后勤准备工作活动的总称。
高技术战争的后勤准备,是整个高技术战争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
保障高技术战争胜利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高技术战争由于发生突
然,战争进程加快,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大,后方破坏严重,进一步增大
了对后勤保障的依赖性。因此,认真做好高技术战争的后勤准备,对于争取
后勤保障的主动权,保障高技术战争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技术战争的后勤准备,是事关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
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十分复杂
的系统工程。本章试图从分析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后勤准备人手,探讨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准备的方针、原则和各项主要后勤准
备工作的基本做法。
一、高技术战争后勤准备的基本指导方针和要求
(一)高技术战争后勤准备的基本指导方针
制定正确的战争后勤准备的基本指导方针,对于做好战争后勤准备至关
重要。建国以来,我们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和周边国际环
境的实际情况,适时地确定了不同历史时期战争后勤准备的指导方针,有针
对性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战争后勤准备,比较好地保障了西南剿匪、抗美援
朝、东南沿海对敌斗争、几次边境自卫还击作战的胜利,顶住了帝国主义和
霸权主义的威胁,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总的发展趋势是走向和缓,对话正在代替对
抗,和平与发展正在代替战争与冷战,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减少了。但由于一
些大国谋求世界利益及一些地区民族矛盾的加深,局部战争和军事武装冲突
频繁发生,有些地区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就我国周边地区而言,尽管我国同
周边国家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与一些周边国家
在领土、领海、海洋经济专属区的划分方面还存在较大分歧,加之这些国家
经济发展较快,军事实力也日渐增强,对我已形成潜在与现实的威胁。因此,
发生军事武装冲突,乃至局部战争的可能性不可排除。根据国际格局的发展
变化和我国周边的实际情况,确立一个符合实际的新的高技术战争后勤准备
的指导方针,对于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保障未来高技术战争胜利是十分重要
的。
新时期战争后勤准备的指导方针,一是要根据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和周
边环境的实际情况。从当前和今后一个历史时期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周
边环境看,局部地区的军事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是主要的武装对抗形式,且
可能的作战对象都装备有不同数量的高技术武器。因此,战争后勤准备的立
足点和着眼点,应放在保障高技术局部战争和军事武装冲突的胜利上。二是
根据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即综合国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
济还比较落后,综合国力不强。为迅速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必须充分利用当
前良好的国际环境,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国家不可能在国防建设和战争
后勤准备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战争后勤准备只能是量
力而行。三是根据我军后勤准备的实际情况,这是进行战争后勤准备的重要
物质基础。
综上所述,今后一个时期我军高技术战争后勤准备的基本指导方针应该
是: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把着眼点放在保障部队应
付局部战争的突发事件上,并重点做好主要战略方向的战争后勤准备工作。
(二)高技术战争后勤准备的基本要求
1.以保障局部战争胜利为着眼点
战争后勤准备的着眼点,是进行战争后勤保障准备筹划和决策的首要前
提。它不仅决定着后勤准备的规模、速度、水平,而且也决定着国家需要投
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程度;它不仅与战争准备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也
与国家经济建设休戚相关。
不同制度、奉行不同战略方针、追求不同利益的国家,由于战略方针不
同,其战争后勤准备的要求也不一样。一些奉行全球争霸、谋求海外利益的
国家,其战争后勤准备的着眼点,放在为实现其霸权主义的全球利益上。一
些奉行中立或本土防卫的国家,其战争后勤准备的着眼点则放在保障军队进
行本土防卫上。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第三世界国家,不仅现在
奉行不称霸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将来强大了,也永远奉行不称霸的和平外
交政策。中国既不谋求全球海外利益,也不要别国的一寸土地,但也不允许
别国侵占自己的一寸土地,因而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战争后勤准备的着眼
点,都放在保障军队进行本土防卫作战上。
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以及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
战争形态的发展变化,也使战争后勤准备的着眼点有所不同。本世纪六六十
年代,美苏实行全面的对抗,两国都准备打核战争,因而其战争后勤准备的
立足点都放在保障全面核战争上。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格局的发展变
化,两国的全面核对抗,逐步转向局部热点地区的对抗或打代理人的战争,
因而其战争后勤准备的立足点放在打有限规模的局部战争上。我国在六七十
年代,由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及我国周边地区所面临的现实威胁,我国的战争
准备是应付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因而战争后勤准备的立足点,也放在保
障军队早打、大打、打核战争上。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
周边环境的改善,以及我军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我军由准备早打、
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入以和平时期的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和应付高
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因此,战争后勤准备工作也由保障军队早打、大
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后勤保障状态,转入保障军队和平时期以现代化建设为
中心和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把着眼点放在保障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
争胜利上,并为保障全面战争扛下一定的物质基础。
2.集中力量,保障重点
高技术战争的后勤准备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
军队内部的各个方面以及国家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外交、外贸的各个
领域,而且还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作
为后盾。在当前国家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和军费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
下,应突出重点,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战争后勤准备的主要
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在整个军队建设的规模上,要加强宏观调控,收缩摊子,集中力量
把拳头部队的建设搞上去。目前,我军经过几次大的精简,军队的规模由过
去的600多万人减到了现在的300万人,但各个摊子仍然没有减下来,还维
持着一个五六百万人的摊子,使本来有限的经费没能用到最关键、最需要的
地方去,效益不佳,从而影响了一些拳头部队的现代化建设,从根本上削弱
了军队的突击力和对敌人突然袭击的快速反应能力。因此,应根据未来高技
术战争的需要和军费的可能,对与军事斗争需要不相适应和过多过大的不必
要的摊子予以坚决的裁减,将节省下来的经费集中用于快速反应部队、战略
预备队和海空军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只有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把这些高技
术战争的拳头部队的现代化建设搞上去了,使其具有与高技术战争需要相适
应的机动力、突击力和火力,才能一旦在突然事变发生时,作出快速反应,
争取战争的主动权。美军根据军费逐年减少的趋势,提出了削减军队规模、
调整部队结构、优先建设快速反应部队的方针,以应付低强度的地区性冲突。
对此,我军应借鉴外军的经验,根据我军可能担负的任务和介入冲突的地区,
调整军队的结构,优先发展海空军及应付高技术战争的快速反应部队。
二是集中力量,优先做好重点战略方向的战争后勤准备。在当前和今后
一个时期,在军费有限的情况下,应根据我国周边的实际情况和可能面临的
现实的和潜在的威胁,确定主要作战对象和主要战略方向,集中有限的物力
和财力,把主要战略方向上的战争后勤准备工作做好。在战争后勤准备的规
模与计划上,应优先考虑主要战略方向的需要,进行重点安排,在财力和物
力的投向和投量上,优先向主要战略方向倾斜,重点保障其需要。在人力资
源分配上,尤其是高技术军事人才,优先保障主要战略方向上部队的需要,
在主要战略方向上形成高技术军事人才群体。在战略指导上,重点关照主要
战略方向的战争后勤准备工作,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主要战略方向战争后勤准
备的落实情况、发展变化、存在问题及其需要解决的问题,协助主要战略方
向上的各级后勤部门,认真抓好各项准备工作落实。
三是逐步调整军费结构,重点保障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军费结构是否合
理,反映着军队建设的重点是杏合理,一般他讲,为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军
费的投向和投量应重点用于购置武器装备,进行军事科研及武器装备的维
修,而用于行政事业费和人员生活费的比例不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
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高技术装备价格日益昂贵,因而购置高技术
装备需要的经费越来越多。对此,许多国家在逐年增加的军费的同时,纷纷
调整军费结构比例,缩减军队行政事业费和人员生活费的开支,增加武器装
备购置和维修费,并重点研制和装备高技术武器,使军队的作战能力与日益
发展的科学技术相适应。我军过去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由于军队规模过
大,有限的军费相当一部分用于人员生活费的开支,难以拿出更多的钱来购
买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使我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落后外军一大截子。进入80
年代中期以来,我军的总员额虽然大幅度裁减了,但由于国家对国防建设投
入有限和军品价格逐年上涨,为了保障官兵的实际生活水平不降低,又将有
限军费中的大量资金用于保障生活需要,因而使武器装备购置费和维修费,
在军费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又使我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失去了几年宝贵的
时间,进一步拉大了同发达国家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差距。对此,我们必
须从现在起,在不影响官兵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的前提下,逐步增加武器装备
购置费和维修费,调整军费结构比例,将更多的经费用于购置新的武器装备,
以加速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提高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四是在作战样式上,根据可能作战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对作战行动的影
响和主要作战对象的特点,进行重点作战样式的后勤保障准备。如果未来高
技术局部战争在陆上边境地区进行,战争后勤保障准备应以保障高技术的空
地一体作战为重点。如果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在海上进行,战争后勤准备应
以海空军一体作战为重点。如果未来高技术战争在濒海方向进行。应以登陆
和抗登陆海空军联合作战的后勤准备为主。如果未来高技术战争只进行某种
特种作战,如空袭与反空袭、空降与反空降、封锁与反封锁,战争的后勤准
备应以保障这些特种作战为重点。如果未来高技术战争可能在热带山岳丛
林、高原严寒缺氧地区、沙漠、严寒地区、水网稻田地带进行,战争的后勤
准备应以保障部队在这些特殊地形条件下作战为重点。
五是就后勤自身的准备工作而言,也必须有重点的进行。从后勤工作的
全局来说,应抓好影响后勤保障任务完成的关键性工作。如交通运输,是完
成后勤保障任务的中心环节。战争的实践证明,后方的物资再充足,没有可
靠畅通的交通运输线,也无法保障作战的胜利。因此,平时应根据战争的需
要和国力的可能,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大力抓好交通运输,尤其是主要战略
方向的交通运输网建设和交通运输工具的现代化,为战时组织可靠畅通的交
通运输打下基础。又如物资储备问题,随着军队武器装备的不断现代化,使
高技术战争中的物资消耗越来越大。没有充分的不间断的物资补充,就难以
保障战争需要,因而对物资储备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后勤必须把物资储
备作为战争后勤准备的重点。要在财力可能的情况下根据高技术局部战争物
资消耗的特点和高技术发展对物资储备的影响,适时、适量地储备高技术战
争所需的各种物资。
3.军民结合,平战结合
在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中,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是做好战
争后勤准备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战略措施。从后勤工作的特点看,后勤的许多
装备和设施具有军民通用、平战两用的特性,如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技术
修理等工作和机场、码头、仓库等后勤设施,都具有军民两用的性质,有利
于做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目前为迅速改变我国落后的状况,国家要集中
精力进行经济建设,不可能对战争后勤准备投入较多的经费,战争后勤准备
工作必须服从于国家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因此,应充分利用后勤工作在许多
方面具有军民通用这一特性,结合经济建设来发展和建设后勤力量,通过加
速发展国民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来加速战争的后勤准备工作。从目前世界
各主要军事强国进行战争后勤准备的情况看,为既能在平时做好战争后勤准
备,保障军队及时对各种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反应,又不至因战争后勤准备耗
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影响国民经济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在军事工业、
交通运输、技术修理、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军事科研、物资准备、后勤设
施等方面,都力求做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战争后勤准备于经济建设发
展之中,把国家的综合实力作为战争后勤准备的物质基础和源泉,收到了很
好的效益。从近期几场高技术战争的实践看,许多国家由于在战争后勤准备
上贯彻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在突然事件发生时,大大缩短了由平
时转入战时的时间,保障了部队快速反应的需要。马岛事件发生后,英国之
所以能在三天内保障特混舰队远征马岛;海湾危机发生后,美军之所以能迅
速作出反应,并有效地保障远离本上的几十万军队作战,都得益于在战争后
勤准备工作上贯彻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
战争后勤准备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有着广阔的领域。至少
在以下一些方面大有作为:
一是军工生产。军工生产,主要是机械加工工业,在技术、工艺、流程
和管理上,与民用工业具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不同的只是加工生产的产品不
同。因此,和平时期,尤其在军品生产不足,大量军工设备闲置的情况下,
军工生产应在保证军品生产的前提下,以主要生产设备转向民用。这样既可
解决平时军工生产订货不足,资金短缺问题,又可以其人力、技术和设备的
优势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这是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所共同走的道路,美、英、
法、俄等国的军事工业,平时70-80%是生产民用产品的,有的高达90%。
近年来,我国军事工业在军转民方向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取得了很大成
绩。但在产业结构方向上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内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经济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生产民用产品的同时,如何保留相应的生产
线以适应紧急情况下的转产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落实。总之,和平时期军
工生产以生产民用产品为主,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在这种趋势下,如何处
理好平时与战时的关系,军需与民用的关系,还有待于在深化改革中进一步
解决。
二是交通运输。无论是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江河航道、
管道、机场、港口、车站、桥梁等,还是交通运输工具,如飞机、机车、汽
车、船只等,除一些特殊设施和工具外,大都具有军民通用的性质。因此,
应结合国民经济的交通运输建设,把国防交通战备网逐步建设和完善起来,
把主要交通运输工具的现代化建设搞上去。这样使交通运输平时为经济建设
和国防建设服务,战时为战争服务。但国防交通运输既有与国民经济交通运
输的同一性,又有与国民经济交通运输的差异性。在我国的东部和中部的大
部分地区,国防交通运输可与国民经济交通运输融为一体,但在西部地区和
一些边境地区,则往往不易融为一体。一些在军事上看来具有重大战略价值
的交通运输网络,在经济上看来效益并不明显,甚至没有经济效益。这就要
正确处理好国防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交通运输之间的关系,使两者有机地结
合起来。凡是军民两利的交通运输道路,要积极兴建,军民两用。凡是军事
上需要,而经济效益不明显的交通运输道路,应在以经济建设需要为主的同
时,兼顾军事上的需要。凡是军事上需要,平时无力修建,战时修建又比较
容易的,要做好路基勘探和修建计划,一旦战时需要,组织力量修建。凡是
经济效益不明显,但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而又必须修建的战略运输道路或战
场运输道路,应商请国家有关部门,在服从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有计划
有步骤地分期分批逐渐修建。一些主要交通运输工具的研制,在以民用运输
为主的同时,应尽量考虑军队战时征用的需要,以减少战时改装和加装时间,
交通通信体制的改革,既要利于市场经济发展,又要利于战时为军事斗争服
务。地方铁路、交通、民航、邮电等部门的行政体制应半军事化或准军事化,
并视情况建立若干铁运、汽车运输、民用船只、民航、通信后备或预备役组
织。目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都建设有大量的各种类型的预备役交通运输组
织,如民航后备队、预备役船队等。不少国家还将民航、铁路、邮电等部门
列入准军事部门,平时就按军事化的要求编组和管理,战时立刻转入为军队
作战服务,如美国的民航后备队、国防后备役船只,俄罗斯的海军预备役船
队等等。
三是后勤保障装备、设备与设施。后勤保障装备、设备与设施方面,也
具有军民通用的性质。例如,普通载重运输汽车、运输船只、运输飞机、卫
生汽车、卫生飞机、卫生船只,输油管线,各种加油器材与设备,机场与码
头的补给设备,各种修理装备、设备,通用物资生产与加工设备及设施,各
种医疗器械、设备等。这些军民通用的后勤保障装备、设备与设施,平时既
可为经济建设和广大民众服务,战时又可为战争服务。因此,完全可以结合
平时的经济建设和民用的实践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换代,在平时就把
这些装备、设备和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搞上去。这样,平时就为战时打下了良
好的基础,战时就可利用这些现代化的装备、设备与设施进行高技术战争的
后勤保障。可见,后勤在战争准备中进行平战结合、军民结合,有比其它方
面进行战争准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结合国民
经济的发展来发展后勤装备、设备与设施,可节省大量研制经费,解决因技
术装备换代加快所带来的经费不足和装备发展赶不上技术发展的矛盾,并充
分利用民用后勤装备、设备与设施为军队作战服务。
四是各类后勤技术人才。后勤工作的军民通用性决定了后勤人才的通用
性。可以说从各类专家学者到普通技术修理工、炊事员,都具有军民通用的
性质。许多国家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后勤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上,基本上以
地方为主,军队后勤只培养必需的特殊专业技术人才。如军队的医生、护士、
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等,基本是从地方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招聘或应征入伍,司
机也是从地方司机中应征入伍,从而减少了军队大量的培训机构。同时,对
于从地方应征入伍到后勤部门工作的人员,也要求在军队学会一技之长,以
便退役后到地方就业。有鉴于此,不少国家采取平时保持一定规模的常备现
役后勤部队,而将后勤保障人员主要寓于地方各行各业之中。可见,平战结
合,军民结合地培养和储备后勤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所走的一条共同道路。
尽管后勤人才具有很强的军民通用性,但由于从老百姓到军人还有一个过
程,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为缩短这一过程,许多国家采取了以下措施:在
地方院校开设军事后勤课程,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使地方在校学生毕业时,
就具有一般的军事知识和军事后勤专业技能,或在军队后勤院校和后勤部队
开办训练队、教导队等轮训机构,将从地方应召来的各类人员进行短期训练,
掌握必要的军事知识和军事后勤专业技能。
五是后勤科研。由于后勤工作的军民通用性,使后勤保障能力的提高,
在许多方面都有赖民用科学技术的提高。实践证明,只有民用科学技术提高
了,后勤才能得到用最新科学技术研制出来的装备、物资、器材。因此,后
勤科研的许多项目,既是军队后勤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民用和经济建
设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后勤装备方面,各种先进的运输飞机、船只、车
辆、医疗器械设备、修理设备等,都是军民需要解决和平战需要的科研项目。
在物资器材方面,如各种新材料、新能源、原料、燃料、服装、食品等,既
是国民经济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高技术课题,也是军队后勤保障需要解决的高
技术难题。在技术方面,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
既是国民经济有关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后勤指挥自动化、修理与检测
自动化、物资补给自动化、物资管理自动化,以及各种军工企业自动化需要
解决的紧迫问题。还有各种药品,以及防冻、防暑、抗感染、高山反应、各
种烈性传染病、流行病和有毒动物伤害的防治问题,既是平时民用需要解决
的重要科研课题,又是后勤保障平时和战时都要解决的重点科研项目。由此
可见,在后勤科学技术的许多方面,都与民用科学技术具有同一性。为贯彻
平战结合、军民结合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广阔天地。因此,国外许多军队后勤
除一些特殊的装备和物资器材,由军队专门的科研部门研制外,一般不设专
门的科研机构。对军队后勤所需要的军民通用科学技术,均由民间的科研部
门承担。军队对于有些特殊专用科技攻关项目,采取招标方式委托民间科研
机构负担。这样不仅使后勤机构更加精干,节省大量经费,而且可充分利用
民间雄厚的科技力量为军队后勤建设和后勤保障服务。
六是物质储备。军队所需的物资,除作战装备、弹药、一些特殊的油料
和器材外,在许多方面具有军民通用性。如主副食、燃料、军工生产用的原
料与材料、通用车辆、船舶、飞机及其维修零部件、卫生药品器材与医疗设
备等等。这些物资、装备、器材、既是平时军队和民间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和生活资料,又是战争胜利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保障战争的胜利,国家和
军队平时必须进行储备,以应急需。但在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中,战乱
逐步减少,储备大量的物资,不仅会造成经费紧张,积压浪费,又影响市场
流通和供应。如果不储备相应的物资,一旦有事又难以保障应付军队突发事
件的需要。为此,各国军队根据许多后勤装备、物资、器材具有军民通用性
这一特点,将其储备归入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和市场流通轨道。既根据军队应
付突发事件的需要储备相应的物资,又根据物资的理化性能、最高保管年限,
以储新用旧的方法,将其纳入市场流通领域中进行周转,定期对储备的物资
进行更换。这样不仅使死物变成活物,保证了物资储备的质量和军队应付突
发事件的需要,又避免了因科学技术发展,物资装备更新周期加快所造成的
损失浪费。
七是修理装备器材与技术。后勤技术装备的军民通用性,不仅使其研制
与生产具有军民通用性,而且在修理方面也具有军民通用性。地方的许多机
械加工工厂和修理厂,平时既可为经济建设服务,战时又可为军队进行技术
装备的抢修,因此,不少发达国家军队除野战部队有技术装备维修中心外,
战役以上部队,尤其是战区以上后勤保障机构,一般不设专门的修理机构。
其损坏武器装备由民间修理厂或生产制造厂家承担。对此,我们可以根据军
队技术保障任务的需要,作出规划和计划,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在可能发生
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的战略方向上抓好军民后勤技术修理网的建设,给战时
就地为军队抢修各种技术装备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八是医疗卫生。医疗卫生,除野战外科(包括各种烧伤、核武器伤、枪
炮伤、化学武器伤)外,在医疗卫生人员培养、医疗器械设备、医疗药品研
究与生产、卫生防疫与检验等方面,都具有军民通用的性质。对于一些军队
战时医疗救护特殊的专业技术与专业技术人才,除现有军队医药院校进行培
训外,还可根据需要,在地方有关医药院校中开设或增加相关的专业技术课
程,使其培养的医疗卫生人才具有军民通用的性质。因此,不少发达国家军
队所需要的医疗卫生人才,基本上由地方医药院校培养,战时从地方进行征
用。目前,美军战时所需要的医护人员,有64%是从国民警卫队和军队预备
役人员中征用,医院74%是从民间征用。有些国家的军队,根据医疗卫生工
作具有军民通用性质这一特点,除旅以下部队有随队的专门卫生保障机构
外,战役以上后勤没有专门的军队后勤医院。平时军队伤病员由就近的地方
医院收治,并根据军队作战需要,指定若干医院战时担任收治伤病员的任务。
当战争迫近或爆发时,有关医院立即腾空床位收治军队的伤病员。也有的国
家的军队,在平时以少量现役医院收治伤病员的同时,在地方医疗系统中建
立若干战备医院,战时根据需要进行动员征用,较好地解决了平战结合、军
民结合的问题。
在战争后勤准备方面,贯彻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方针,在战略指导上
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立足于平时做好准备。高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使现
代局部战争的突然性增大,从而使临战时间大大缩短。同时,高技术武器装
备的广泛运用,使后勤准备工作越来越复杂,要求越来越高,工作量越来越
大。这样,不仅对战争后勤准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使战争后勤准
备工作更为艰巨,因此,仅靠临战准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立足点放在平
时做好准备的基础上,既要重视临战的应急准备,更要重视平时的长期预有
准备。
二是要建立健全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法规。尽管后勤工作在许多方面
具有军民通用的性质,但要完全做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使其在突然事件
发生时,迅速转化为军队后勤保障力量,还会在全局与局部、经济效益与军
事效益、计划控制与市场调节等方面发生这样与那样的矛盾。尤其是在市场
经济日益发展,人们的商品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逐渐增强,经济效益在一些
经济部门地位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仅靠过去的行政命令干预,己不能适应今
天市场经济发展和战争后勤准备的要求了。必须从保卫国家安全的全局和长
远利益出发,根据战争的需要与要求,在顾全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以立
法的形式,明确规定战争准备在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方面的具体的原则、要
求、方法、规定、有关标准、限额、奖惩办法,以及为保证贯彻落实军民结
合、平战结合的法律、制度、条令、条例等,从而使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有
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是要统筹规划,通力协作。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涉及军
队陆海空军、二炮、各战区和国家经济、科技、外贸、外交等各个部门和各
条战线,工作面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由有关部门根据保卫国家
安全利益的需要,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与实力,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状况与
分布情况,统筹安排,全面规划,量力而行。各有关部门应在国家的统一规
划与计划下,从全局出发,通力合作,努力完成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所
担负的战争后勤准备,以做好局部工作的实际行动,支持全局的战争后勤准
备工作。
4.必须与军事准备相一致
战争后勤准备,是整个战争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后勤准备是为军
事斗争服务的,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军事斗争需要。要使战争后勤准备能够服
从和服务于军事斗争需要,战争后勤准备必须与军事准备相一致。只有这样,
一旦有事,后勤才能保障军事武装斗争的需要。
一是要与军事斗争的方针相一致。军事斗争是为政治斗争服务的。不同
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所谋求的政治、军事目标不一样,因而所奉行的军事
斗争方针也不一致。一些超级大国谋求世界霸权主义的强权政治目标,因而
为其霸权主义服务的军事斗争的方针,必然是对外扩张、以武力干涉别国内
部事务、以强凌弱的军事斗争方针。一些依附超级大国的国家,为谋求自身
的利益,在军事上必然谋求超级大国军事保护的军事斗争方针。一些在政治
上谋求地区霸权主义的国家,在军事上必然奉行地区霸权主义的军事斗争方
针。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一般只谋求自身的发展,因而一般奉行自主、自卫的
军事斗争方针。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不仅现在不谋求世界霸权利益,就是
将来强大了,也不会谋求世界霸权,因而所奉行的军事斗争方针,是以保卫
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保卫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为根本目的。战争的后勤准
备,必须以保障实现这一军事斗争方针为目的,适应军队保卫国家领土主权
完整,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为了实现军事斗争方针的需要,在具体军
事斗争方略上,可能采取战略威慑与武装斗争相结合,以武装力量的实力为
后盾。为此,战争的后勤准备,既要能保障实施战略威慑的需要,又要能随
时保障军队应付各种低强度、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
二是要与军事斗争所要达到的目标相一致。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是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在有限的地区进行的有限规模的战争。要达到一
定的政治目的,必须首先要达到相应的军事目标,才能力政治解决创造前提
条件。所以,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准备,要以能完成所要解决政治问题的军
事目标为标准,与所要达到的军事斗争目标的需要相一致。如战争所要达到
的目的是解决某一领土争端问题,其军事目标或是以自卫还击的形式收复被
占领土;或自卫反击作战抗击入侵之敌,保卫边境安宁;或抢占某一战略要
地,巩固实际控制线,制止敌人蚕食扩张;或反击至敌浅近纵深,摧毁敌防
御工事,歼敌一部,给敌嚣张气焰以一定打击后,撤回境内;或为维护祖国
统一,平定边境地区在国外势力策动下的分裂国家的叛乱行动;或为保卫领
海主权和海洋经济权益,进行的海上战略威慑和收复被占岛礁等等。不同的
军事斗争目标,由于其作战规模、参战军兵种、兵力兵器。自然地理条件、
作战对象不一样,对战争后勤保障需要不一样,因而对战争后勤准备要求也
不一样。因此,必须根据高技术局部战争所要达到的军事目标,有的放矢的
进行后勤准备,以防止后勤准备工作的盲目胜,增强后勤准备工作的效益。
三是要与军事斗争的主要作战对象进行军事较量的需要相一致。一个国
家,尤其是幅员辽阔,周边环境复杂的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边界、海
洋国土、海洋经济专属区的划分,以及民族等方面遗留的问题可能较多,因
而潜在的问题也较多。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国际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使
周边环境发生变化,因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现实威
胁和潜在威胁也不同,主要作战对象自然也不同。由于不同的作战对象其历
史发展沿革、军队性质、武器装备、作战思想、作战方式、指挥手段不一样,
因而在与其进行军事较量的方略和战役战术上所采取手段也不一样。为保障
军队战胜不同的作战对象,战争后勤准备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与之相应的对
策。如主要作战对象是世界霸权主义,且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拥有高技术
兵器优势。要保障军队战胜这样的对手,必须在后勤保障上进行充分的准备,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展相应的高技术后勤装备,动员全民的力量,运用
国家的整体综合实力,运用一切可能的高技术后勤装备,保障战争的胜利。
如果与主要作战对象在军事实力和高技术兵器实力相当,要保障军队战胜这
样的对手,力争经过充分的准备,使军队拥有高技术兵器和后勤拥有的高技
术装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对方,或略占优势,以保障军队稳操胜券。如
果与主要作战对象比较,在军事实力和高技术兵器上都占有优势,也要进行
充分准备,使军队的整体优势能得到更好地发挥,以利于速战速决,尽量减
少战争的损耗。
四是要与军事斗争规模需要相一致。不同的政治目的、不同的作战对象
和需要达到的军事目标不同,军事斗争的规模大小自然也千差万别。因此,
战争后勤准备必须依据军事斗争规模大小对后勤保障力量的需要而进行,以
防止后勤准备规模过大而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或后勤准备规模过小而不能
保障作战需要。军事斗争规模的大小,主要指参战兵力、兵器和军兵种的多
少,作战空间的大小而言。军事斗争的规模越大,参战兵力、兵器和军兵种
就越多,作战空间就越大,后勤保障准备工作涉及的范围就越大,需要投入
的人力、物力、财力也越大,因而工作任务量也就大。军事斗争的规模小,
参战兵力、兵器和军兵种少,作战空间也小,后勤保障准备工作涉及的范围
可能就小,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可能要小,因而工作任务量也可
能小。战争后勤准备的程度,除了要依据军事斗争规模大小之外,还需要以
人力、物力、财力为物质基础。对此,国家和军队要根据军事斗争规模大小
的需要,为保障军事斗争的胜利,不仅军队后勤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而且国家也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见军事斗争规模的大
小,直接决定后勤准备的规模。只有后勤准备的规模与军事斗争规模需要相
一致,才能保障军事斗争需要,实现既定的军事战略目标。
五是要与军事斗争的方式需要相一致。军事斗争的方式,分为非暴力和
暴力两种。非暴力的军事斗争,主要包括以军事实力为后盾的军事威慑、边
境军事斗争、军事谈判(包括裁军、削减核武器、制止某地区可能的冲突、
维护某一地区的和平)等。暴力的军事斗争,主要凭借其军事上的实力与优
势,以武装斗争解决问题。但无论是非暴力方式,还是暴力方式,都是以军
事实力为后盾的。没有相应的军事实力,无论哪种方式都难以达成预定的军
事目标,也就无从政治上解决问题。战略家们都力求争取用非暴力的方式解
决问题,但其立足点都放在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之上。如果没有这种准备,
一旦非暴力方式不能达到预定军事斗争目标,就会给暴力方式解决问题造成
被动。因此,后勤准备工作,既要保障非暴力军事斗争的需要,又要充分做
好暴力军事斗争后勤保障的准备。只有这样,无论政治家和军事家采取哪种
斗争方式,都能争取主动。就暴力的军事斗争而言,由于作战对象、作战地
点和要达成的军事斗争目标不一样,其进行暴力斗争的方式也不一样。如保
障登陆与抗登陆、空袭与反空袭、空降与反空降、进攻与防御等。后勤准备
工作要针对这些不同的暴力斗争方式,即作战样式,对后勤保障的要求与需
要,有的放矢的进行,以增强后勤准备工作的针对性、实用性、准确性和效
益性。
六是要与军事斗争的地理环境对后勤保障的要求相一致。不同的自然地
理环境,对军事行动的影响与要求不一致,因而对后勤保障的需要与要求也
不同。只有针对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对军事行动的影响与要求,采取相应的防
范措施,事先做好准备,才能保障军事斗争的胜利。历史上因忽视自然地理
环境对军事斗争影响与要求而造成战争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唐初名将薛仁
贵北伐匈奴,因对严寒地区后勤保障准备不足,冻死大半,惨败而归。拿破
仑和希特勒因对在俄国冬季作战的防寒问题毫无准备,几乎全军覆没。日军
第15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对在缅甸热带丛林作战防病问题准备不周,
10万之众竟因病减员6万人,兵败缅北。隆美尔对北非作战的运输问题重视
不够而败北非洲。军事斗争的后勤准备工作,应牢记这些历史的教训,根据
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对军事斗争的影响与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准备工
作,为完成军事斗争任务创造条件。如高原严寒缺氧地区,对部队作战行动
影响最大的是高山反应所造成的减员和机械功率衰减,使战斗力受到严重损
害。为此,后勤准备工作除完成一般高原严寒作战的后勤准备工作外,还要
动员军队和地方的各个部门,尤其是医学研究部门和机械研究部门,下大力
气解决高山反应和机械功率衰减所造成的战斗力下降问题。岛屿进攻作战,
要注意了解海军远洋编队、登岛作战及巩固既占岛屿的坚守作战后勤保障的
准备,并就作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准备。再如封锁某一海
域或海峡作战,要针对海上封锁作战的方式、参战军兵种,尤其是海空军在
海上进行联合作战的后勤保障,作出详尽的规划和充分的准备。实践证明,
后勤准备只有这样做了,才能争取后勤保障的主动权,进而保障战争胜利。
要真正做到后勤准备工作在以上六个方面与军事斗争需要相一致,在后
勤准备的具体工作上,必须做到五个同步。
一是后勤保障计划、方案要与作战计划、方案同步。作战计划与方案,
是制定后勤保障计划与方案的直接依据,也是战争后勤准备的基本依据之
一。同时,后勤保障计划与方案,是组织实施战争后勤准备的行动纲领。后
勤准备怎么做,从什么地方做起,准备战争打多大的规模和什么样的仗(即
作战样式),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重点是什么,大体上需要投入多少人力、
物力和财力,国家的战争经济动员的程度与要求等等,都需要以后勤保障计
划与方案为直接依据,才能进行。因此,无论战略战役后勤,还是战术后勤,
都必须根据作战部门制定的作战计划与方案,制定相应的后勤保障计划与方
案。这样后勤准备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使之有序地进行。国际
格局的变化,会导致作战对象的改变,因而作战计划与方案也会随之改变。
为适应这种变化,后勤保障计划与方案也必须随之改变。同时,高技术的飞
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运用,也会导致在军事思想、作战方法与作战手段
方面的变化,因而作战计划与方案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对此,后勤保障计
划与方案也要随着情况的发展变化而适时修订,以便使后勤准备工作跟上发
展变化的情况。
二是战场后勤建设要与战场建设同步进行。战场建设是战争准备的重要
组成部分。战场后勤建设是战场建设的重要方面和战时组织实施后勤保障的
依托。因此,战场后勤建设应与整个战场建设同步配套。以往的战争实践证
明,如果战场后勤建设与整个战场建设不同步配套,就会使战争中的后勤保
障失去依托,从而影响战役战斗的结局。日军在太平洋战争的帛琉群岛抗登
陆作战中,由于没有构筑防护工事和进行战场后勤建设,整个部队和后勤防
护力很差,结果在美军登陆前的空袭中,大部分武器装备和后勤物资被炸毁,
使部队过早地失去抵抗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由此可见,战场后勤建设是保
障战争胜利的重要依托与物质基础,战场后勤建设应该与整个战场建设同步
进行。尤其是一些远离战略腹地,交通不便,补给困难而又必须坚守的战略
要地,重要岛屿、沿海大中城市等,更要重视战场后勤建设。通常情况下,
战场后勤建设应包括后勤防卫工事、人员掩体、作战工事与后勤工事中的人
员生活设施、地下或半地下的物资仓库、地下或半地下的医院、修理机构、
后勤指挥机构等后勤保障活动场所,战场交通运输道路。随着现代化科学技
术的发展和高技术在军事上的运用,尤其是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使战争的
破坏力空前增大。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两架Fll7A飞机所载的两枚巡航导弹,
其破坏力和精确度,相当于20年前95架F105飞机所载的190枚炸弹的威力。
这就对战场后勤建设各种后勤设施的隐蔽伪装、坚固耐用及实用性等,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后勤人才的培养要与军队现代化建设同步。从某种意义讲,高技术
战争的后勤准备,实际上是后勤高技术人才的准备。高技术的发展对军队现
代化建设,尤其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现代化的高技术装备,
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高技术人才,仍然发挥不了作用。所以军队现代化的
基本标志是高技术人才和高技术装备的质量与数量,而且首要的是人才的现
代化。因此,战争的后勤准备,首先要把培养高技术后勤人才放在首位,使
后勤人才的培养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的需要。做到军
队现代化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高技术战争需要什
么样的高技术后勤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高技术人才。在我军目前高技术装
备发展滞后于高技术发展的情况下,还要超前培养一部分高技术后勤人才,
以便一旦获得新的高技术后勤装备,就可立即形成后勤保障力。
四是后勤技术装备发展要与作战技术装备同步。战争的实践证明,高技
术作战装备,只有拥有相应的高技术后勤装备来保障,才能充分发挥其高技
术性能。否则,再先进的高技术装备也难以发挥作用。马岛战争中,尽管阿
根廷军队有西方进口的100多架可与英军媲美的先进作战飞机,但由于其地
面场站的保障设施与空中加油机不配套,致使其空军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
失去了制空权,从而成为导致马岛作战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后勤技术装
备的发展,应改变目前落后于作战技术装备发展,与作战技术装备不配套的
局面,做到同步发展。尤其是高技术作战装备的研制与发展,在确立科研计
划项目时,就应把后勤技术装备的研制纳入计划,并在为部队装备新科研的
作战技术装备时,同时装备相应的新研制的后勤技术装备。在进口新的高技
术作战技术装备时,也要进口相应的高技术后勤保障装备,以便形成整体的
综合作战能力。
五是后勤编制体制要与军队编制体制改革发展同步。后勤编制体制是完
成后勤保障任务的组织保证。完善和建立健全与高技术战争需要相适应的后
勤编制体制,既是战争后勤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保障高技术战争胜利
的后勤组织保证。为此,应根据高技术发展对军队编制体制发展的影响与变
化,相应地调整后勤编制体制,使后勤编制体制的发展与军队编制体制的发
展相适应。
··做到有什么样的作战编制体制,就有什么样的后勤编制体制,改变
目前后勤编制体制发展滞后于军队编制体制发展,后勤编制体制不适应军队
现代化建设和未来高技术战争需要的局面。
5.后勤准备必须与后勤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
战争后勤准备与后勤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是战争后勤准备与后勤现代
化建设统一性客观规律的要求。二者既相互排斥,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又
相互促进。所谓相互排斥,是指后勤准备与后勤建设是两种不同的实践活动。
后勤准备,是指根据战争需要,运用国家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从各方
面做好战争后勤保障准备工作实践活动的统称。后勤建设,是根据军队现代
化建设和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运用国家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从思
想政治、教育训练、技术装备、战场和后勤设施、物资储备等方面,全面提
高后勤保障能力与作战能力的实践活动过程。所谓互相依存、相互渗透,又
相互促进,是指要做好战争后勤准备,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必须加强后勤现
代化建设。加强后勤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做
好战争后勤准备。战争后勤准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全面提高后勤保障能力。
离开了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去进行战争后勤准备,后勤现代化建设就失去了
目的和方向。只有加速后勤现代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做好战争后勤准备工作。
原苏联在卫国战争爆发以前,由于一些军队高级领导人对后勤存有偏见,不
重视后勤工作,并极力反对成立总后勤部来统一负责全军的后勤建设和战争
后勤准备工作,而由总参谋部第五部和各级司令部第五部(处)负责,结果
后勤建设与战争后勤准备处于无人负责的地步。战争爆发后无法保障作战需
要,结果加快了军事上的失利。
后勤准备与后勤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既加快了后勤准备工作的落
实,也加重了后勤准备工作的份量。所谓加快了后勤准备工作的落实,从一
定意义上讲,加强后勤现代化建设本身,就是加强后勤准备工作,是加速后
勤准备工作落实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加重了后勤准备工作的份量,是指后
勤一方面要抓战争后勤准备的全面落实,因为加强后勤现代化建设毕竟不是
战争后勤准备工作的全部;另一方面要抓后勤现代化建设。但在具体工作上
两者之间容易出现以下偏差:一是把二者混为一团,相互代替。认为抓后勤
现代建设就是抓后勤准备,用抓后勤现代化建设代替抓后勤准备;或抓后勤
准备就是抓后勤现代化建设,用抓后勤准备代替抓后勤现代化建设,从而从
根本上忽略二者之间的区别。
二是重视后勤准备,忽视后勤现代化建设。认为后勤准备是硬指标,各
项工作必须按期完成,到时候必须能保障部队出动,因而对一些后勤战备工
作的硬指标,如物资储备数量,武器车辆完好率、战场后勤建设等有形的东
西抓得紧、抓得有力、落实得快。而对后勤现代化建设中一些带根本性的东
西,如思想作风、规章制度、组织体制、人才培养等无形的、长远的、需要
长时间才能抓出成效的工作,抓得不够,抓得不紧,忽视了这些后勤保障起
决定性作用的根本建设。
因此,在高技术飞速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进行战争后勤准备,一定要处
理好后勤准备与后勤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注意搞好后勤准备与后勤现代
化的有机结合,做到既有利于战争后勤准备,又有利于后勤现代化建设。在
力求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根据国际格局和周边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当时的
实际需要而有所侧重。
6.把提高后勤准备的质量放在首位
高技术战争准备,实质上是在潜在的军备竞赛中,有关国家进行的以国
家综合实力为后盾的科学技术力量的竞赛。谁拥有这方面的优势,谁就能走
在军备竞赛的前列,首先占领高技术战争胜利的制高点。因此,作为高技术
战争准备重要组成部分的后勤准备工作,必须把提高后勤准备的质量放在首
位。
把后勤准备的质量放在首位,就是要根据高技术战争对后勤保障要求,
把立足点建立在保障战争胜利的基础上。而要保障高技术战争胜利,后勤保
障准备的重点必须放在争夺高技术战争胜利的制高点上,即军用高技术领域
竞争的热点——电子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通信、光电子技
术等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目标监视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复合材料
技术和航天技术在后勤领域的运用和发展上。目前,一些发达国家都非常重
视把这些最先进的新技术在军事后勤领域中的运用,作为后勤准备工作的重
点,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主要表现:一是重视军用高技术,
特别是高技术后勤装备的发展,并作为其提高后勤保障能力,进行有效地后
勤准备,保障高技术战争胜利的重要手段。二是认为高技术对后勤保障的影
响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些影响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将表现得更加明
显,更加广泛。因此,把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作为一项长
期的战略任务和后勤准备的中心环节,不仅充分利用现有高技术对现有后勤
装备进行改革,而且还对传统的后勤体制、保障方式、后勤理论进行变革,
使传统后勤向现代化后勤进行转变。三是认为高技术是一个动态的技术群体
而又不断发展,不仅纵横交错运用于后勤领域之中,而且随着整个科学技术
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因而普遍制订了综合运用高技术的计划和后勤高技术发
展战略与规划。四是认为高技术互相渗透和互相排斥,互相制约,要根据后
勤保障的需要和本国的国情、军情选择发展方向。如目前不少国家研制后勤
隐形车辆、船只、仓库,以及反隐蔽后勤装备等等。当前,我军的军用高技
术在后勤领域中已开始运用,并取得初步成效。今后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
术的发展,高技术也会有很大发展。我们在后勤准备中,一定要抓住长期准
备的有利时机,将世界和国内的先进技术最大限度地运用后勤装备的研制发
展和其他后勤领域中,从根本上提高我军后勤保障高技术战争的能力。
把提高后勤准备的质量放在首位,要正确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摒
弃那种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观念,走精兵之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历史
中,为应付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需要,我军后勤准备工作处于一种应急
准备状态,因而在许多地方修建了大量后方工程,储备了大量作战物资,摊
子铺得很大。由于是应急作战保障的需要,因而许多仓库、地下医院修建的
质量和自动化管理水平差,通信联络不畅;不少后勤设施不符合标准,长期
不能投入使用;后勤工程建设规模过大,战线过长,胡子工程较多,造成较
大浪费;通用装备、器材、物资储备数量过大,造成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后,
大量物资过时淘汰,浪费惊人。对此,应根据国际格局和周边形势的发展变
化,将后勤准备工作的立足点,从过去保障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转到保
障高技术局部战争上来。并根据保障高技术局部战争胜利的需要,调整后勤
准备的规模,收缩后勤摊子,在提高后勤准备的质量上下功夫。如在战略战
役后方工程建设上,着重提高仓库和后勤设施的自动化管理与补给水平,增
强各种仓库和后勤设施的防高技术兵器袭击破坏的能力。物资储备,应少储
或不储军民通用物资和装备,多储高技术装备与物资器材。在后勤保障力量
建设规模上,力求精干,压缩和削减那些现代化水平不高,与高技术局部战
争后勤保障需要不相适,或已经落后过时的部门机构,建立一支保障有力的
精干的后勤保障力量。
把提高后勤准备的质量放在首位,关键是要以后勤现代化建设为中心,
全面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为此,必须把提高后勤现代化建设的水平,作为提
高后勤准备质量的关键,抓紧抓好,并以此为中心带动其它后勤准备工作的
现代化。后勤建设的现代化,应重点抓好高技术后勤人才的培养,高技术后
勤装备的研制与发展,高技术后勤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后勤保障体制的改
革。
7.量力而行,讲究效益
战争后勤准备,尤其现代高技术战争后勤准备,需要国家投入相应的人
力、物力和财力。没有一定的人的、物力和财力作为物质基础,后勤准备就
无从谈起。因此,各个国家在和平时期都根据国际格局和周边环境,以及保
障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必要的战争后勤准
备。尤其8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对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提出了更高
要求,因而更加重视后勤准备工作,并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为其后勤
准备的基础。
我国是一个经济和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国家,经济力和科学力有限。但
保卫国家利益的需要,又要求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后勤准备。
因此,在国力可能与后勤准备需要方面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对此,必须处理
好后勤准备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在国力可能的情况下,量力而行地进行后勤
准备。建国初期,由于正确处理了包括后勤准备在内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
的关系,及时作出了从武装斗争转向经济建设的决策,使国防建设随着经济
建设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不仅完成了由单一兵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
队的转变,而且也使后勤准备工作得到了较好地落实,比较好地保障了西南
剿匪、进军西藏、抗美援朝、中印边境反击作战等军事武装斗争的胜利。但
到六七十年代,由于某些原因,使后勤准备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一度
超出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不仅延缓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也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在目前国家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历史时期,应
牢记过去的经验教训,服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在国力允许的条件下,量力
而行的进行后勤准备,切不可因后勤准备规模过大而影响经济建设大局。
正是因为国家要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对于进行后勤准备投入的人
力、物力和财力有限,所以在后勤准备中要特别注意经济效益,使有限的人
力、物力和财力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此,在宏观指导上要注意三个问题:
首先是要注意后勤准备工作决策与计划的科学性。决策失误,计划不周,
不仅会造成大量人才、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后勤准备工作
的落实。因此,对于后勤准备的规模、重点、目标、方式、完成时限等重大
问题的决策,必须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充分进行科学证论,认真听取有关部
门的意见,提出多种决策方案,按照科学决策的要求,使用现代科学决策的
方法,实施最优化的决策,力求减少因为决策失误而造成后勤准备的失误。
周密而详尽的计划,是加速后勤准备,减少失误的重要一环。周恩来同志曾
指出,计划所造成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计划所造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
我军在六七十年代的后勤准备工作中,由于计划不周所造成的浪费触目惊
心。为此,在计划后勤准备工作时,必须周密而详尽地考察各项工作在后勤
准备的地位与作用、可行性与经济效益、本项工作与其它工作盼联系,需要
与可能等因素,而后制定计划。尤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使用分配上,要
讲究整体的综合效益,从后勤准备的全局出发,区分轻重缓急,科学而合理
地确定其投向与投量。
其次是后勤准备工作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提高后勤准备的效益,是加
速后勤准备,落实后勤战备的有效途径。为此,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
成果,使用现代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来全面提高后勤准备的效益。如在后
勤准备的管理上,要因地制宜地运用经济责任制、目标管理、全面计划管理、
统筹法、计划滚动法、全面质量管理、全面人员培训、ABC管理法、系统工
程管理等科学管理方法;在战略物资生产与采购方面,要运用市场经济和商
品经济的原理与方法等。此外,还要注意向科学技术要效益,通过加速发展
后勤高技术来加速后勤准备工作的落实。如某部在训练的实践中,运用国外
先进的高技术对现有野战拖挂加油车进行改造,提高工效20倍。这样既节省
了后勤装备费用,又提高了后勤保障速度。
三是要建立健全后勤准备的监督控制体系。实践证明,要提高后勤准备
的效益,一个重要的方法是必须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后勤准备,要花费国家
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巨大浪费。为此,应制定相
应条令、条例与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级后勤领导应负
的责任,并依据其工作政绩和效益进行奖惩。同时,为从宏观上对整个后勤
准备工作进行调控,还应建立至下而上的自动化信息反馈系统,以便及时了
解后勤准备的实施与进展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有效对策纠正偏差,保证后
勤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制订后勤保障方案与计划
高技术战争爆发的突然性及后勤保障的复杂性,对后勤保障的时效性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在后勤保障准备工作中增强科学的预见性,根据
军队可能执行的任务和执行任务的时机,以及对后勤保障的要求,作战地区
自然地理环境对后勤保障影响的程度,后勤在保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
科学地预测和论证,拟订相应的后勤保障方案和后勤保障实施计划。这样在
突然事件发生时,就可根据预定的后勤保障方案和后勤保障实施计划,以及
当时情况的需要,从容不迫地予以处置,避免忙乱,争取主动。实践证明,
如果后勤保障工作没有科学的预见性,并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事先制订必要
的后勤保障方案和后勤保障实施计划,不仅难以保障军队对敌人的突然袭击
作出快速反应,而且会给尔后的后勤保障带来被动。
(一)后勤保障方案
后勤保障方案,是根据战略方针和作战预案,为保障作战需要而事先拟
订的各种不同地区、不同作战对象、不同作战规模与作战样式条件下,实施
后勤保障活动的基本样式、方式与方法的总称。其总体内容一般包括后勤保
障目标、要求、原则;各军兵种保障任务的区分与保障关系;陆海空军后勤
力量的调整与使用;战争后勤动员与后勤组扩编;后勤防卫,战略后勤支援
与战役、战术后勤保障的主要措施等。其具体后勤保障方案有:
1.作战后勤保障方案,其基本要求是,有什么样的作战方案,就要有相
应的后勤保障方案。主要是:
——与不同作战对象作战的不同后勤保障方案。不同作战对象,其作战
指导思想、作战方法、作战样式,尤其高技术现代化的程度不同,因而对后
勤保障的要求也不同。我军未来可能的作战对象,在高技术武器装备上大体
上有三种情况:一是高技术武器装备敌占优势,我处劣势;二是敌我双方高
技术武器装备实力相当;三是高技术武器装备我占优势,敌处劣势。对此,
后勤保障方案应针对与这些不同作战对象作战对后勤保障的要求,而制定不
同的后勤保障方案。
——不同作战地区的不同后勤保障方案。不同的作战地区,由于其自然
地理环境不同,因而对后勤保障的要求不一样。为此,应根据军队可能介入
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的地区,有针对性地进行后勤准备,拟订在不同自然地
理条件作战的后勤保障方案。美军在海湾危机发生前,其战略重点在欧洲,
其次是亚洲,而对中东地区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准备不足。海湾危机发生后,
尽管美国动员其政府的80多个部门、近1/3的企业、以及国内大量人力、物
力进行海湾战争的后勤准备,由于工作量大,沙漠地区对后勤保障要求高,
因而直到战争结束,还有许多后勤保障问题未能解决。我国幅员辽阔,既有
地处严寒的三北地区,又有地处热带山岳丛林的大片国土;既有200多万平
方公里的广阔的草原、沙漠和戈壁,又有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高原严寒缺氧
地区;既有一马平川的平原,又有江河交织,湖泊星罗棋布的水网稻田地;
既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又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既有远离战
略腹地几千公里的边远地区,又有远离大陆几千公里的岛屿。这些地区由于
自然地理环境各不相同,因而对后勤保障的影响和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
我们应接受美军在海湾危机中的教训,重视对各个地区特殊自然地理环境作
战后勤保障的研究,拟制在不同地区作战后勤保障方案,以便把自然地理环
境对后勤保障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争取后勤保障的主动权。
——不同作战样式的不同后勤保障方案。作战样式不同,对后勤保障要
求与需要不同,组织后勤保障的方式、方法、形式也不同。如空袭与反空袭、
登陆与抗登陆、进攻与防御、空中战役、海上战役等,都有不同的特点与要
求,因而后勤保障应根据军队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可能的作战样式,拟订不
同的保障方案。
——不同作战阶段的不同后勤保障方案。不同作战阶段,对后勤保障的
要求不同。如在进攻作战中,战略战役机动阶段,重点要求后勤保障部队开
得动,走得好;集结准备阶段,重点要求后勤保障供得上,准备好;作战实
施过程中,重点要求后勤保障部队打得响,救得下,供得好。因此,应针对
不同作战样式不同作战阶段对后勤的不同要求与需要,拟订相应的后勤保障
方案。
——不同作战条件下的不同后勤保障方案。作战条件不同,对后勤保障
的要求也自然不同。未来的高技术战争,可能是一般常规条件下的高技术局
部战争,也可能是核条件生物或化学条件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还可能是多
种条件下,即核、生、化条件下的高技术战争。此外,按高技术局部战争的
强度分,还可分为高、中、低强度的局部战争。这些不同条件下的高技术局
部战争,对后勤保障准备与保障实施过程中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如核条件
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后勤保障,除一般常规武器条件下高技术战争后勤保
障外,重点是如何做好受核武器伤害伤员的治疗工作。因此,应把后勤保障
的立足点建立在最困难最艰巨的基础上,拟订在各种条件下进行高技术局部
战争后勤保障的方案。
——不同作战规模的不同后勤保障方案。未来高技术战争所要达到的政
治目的和实现军事战略目标不同,作战对象的综合国力、军力与作战地区的
空间大小不同,因而战争规模可能有大、中、小等不同的规模。大规模的高
技术战争,要求后勤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举国上下,全力以
赴地支援战争。中等规模的高技术战争,则要求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
力保障战争需要。而小规模的高技术战争,后勤只能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
和财力保障战争需要。由于不同规模的高技术战争要求后勤投入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不同,牵动国家经济力的程度也不同,因而必须拟订与之相适应的
后勤保障方案。防止因可能出现大规模高技术战争,而拟订保障小规模高技
术战争的后勤保障方案,影响作战的进程与结局;或可能进行的高技术战争
规模不大,而拟订的后勤保障方案过大,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
力的浪费。
2.后勤组扩编方案。由于平时不可能完全根据未来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
需要,保持一支庞大的现役后勤力量,而只能保持一支精干的常备现役后勤
力量。因此,在战争爆发后,必须根据事先的动员扩编计划,迅速动员地方
力量补充到军队各级后勤部门,从而形成与战争保障任务需要相适应的后勤
保障力。海湾战争中,美军从后勤预备人员中动员了20多万人充实到各级后
勤保障机构中进行工作,从而使美军后勤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为此,各级后
勤都必须根据所担负的后勤保障任务的需要,拟订战时组扩编方案。以便一
旦有事,立即进行后勤组扩编。
3.后勤动员方案。后勤动员方案,是根据未来高技术战争需要,征集国
家有关部门和地方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军队作战和实施后勤保障的总体想
法。它是以动员法为依据,根据战争的需要拟订。后勤动员,就其作用而言,
可分为直接补入军队后勤的力量和支援军队后勤的力量两种。直接补入军队
的后勤力量,是根据军队后勤扩编方案,按照动员法征集地方人力、物力补
充到各级后勤。支援军队后勤的力量,还可分为直接支援和间接支援两种。
直接支援,即动员地方的运输、修理、卫生等力量,配属或跟随部队直接遂
行后勤保障任务。间接支援,即动员地方有关企业和部门从事军工生产等任
务,研制和生产军队作战所需的武器、物资、器材、食品、药品、服装等。
就后勤动员的工作性质而言,可分为民用企业动员、交通通信动员、卫生力
量动员、后勤兵员动员、支前力量动员。财政经济动员等。就后勤动员的范
围而言,可分为国家总动员、国家部分动员、地区性动员。就后勤动员的层
次而言,可分为战略动员、战区动员和战地(战术)动员。不同的动员范围
与方式,是依据战争需要而确定的。因此,后勤必须根据未来高技术战争需
要拟订相应的后勤动员方案。
4.后勤防卫方案。是针对敌人对后勤可能袭击破坏的手段与方法,为保
证后方安全,保存后勤力量,而准备采取的防护措施的设想。按其层次可分
为战略后勤防卫方案,战役后勤防卫方案和战术后勤防卫方案。战略后勤防
卫方案,主要是如何保护战略后方基地、战略交通运输干线、交通枢纽、机
场、码头等重要后勤设施安全。战役后勤防卫方案,主要是如何保护战役后
方基地、战役交通运输线和战区范围内的交通枢纽、机场、码头的安全。战
术后勤防卫方案,主要是如何保护战地后勤配置地域和战场运输线的安全,
以及如何对敌人的空袭、炮击、战术核武器、空降兵、地面渗透部队和特种
兵的袭击破坏进行防护与防卫。
(二)后勤保障计划
后勤保障计划,是对后勤保障方案的具体化,是为实施后勤保障方案,
对作战过程中各个时节、各种后勤专业保障活动所进行的详尽的设想。其内
容通常包括:
1.后勤部署计划。主要指后勤力量任务的区分与编成,后勤配置地域的
划分与后勤兵站线的开设,后勤保障区域的划分与保障关系的规定等。
2.专业保障计划。主要包括军械、弹药、油料、军需、卫勤、运输、技
术、物资、财务、营房、地方动员计划等。
3.后方防卫计划。包括后方基地、后勤配置地域的警戒防御与防护的组
织、警防的力量区分与各种反袭击破坏预案等。
4.后方工程计划。包括后勤指挥所、仓库、医院、修理工厂与修理所、
人员、车辆、交通枢纽、机场、码头的防护工事与防御战斗工事的构筑实施
计划。
5.后勤通信联络计划。包括后勤有线电与无线电通信的组织、反干扰措
施,以及地方通信线路与通信工具的运用等。
6.后勤协同计划。主要包括与司政机关、地方支前机关、军兵种后勤机
关、友军或友邻后勤,以及后勤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各种协同项目、时间、地
点、方式、方法、要求等。
此外,还有后勤动员计划、组扩编计划、临战前训练计划等等。
(三)拟订后勤保障方案与计划的方法
后勤保障方案与后勤保障计划,凡属综合性的方案与计划,如后勤部署、
后勤任务与保障关系的确定、后勤通信、防卫、协同、工程、动员、组扩编
等,通常由各级后勤司令部或部队战勤部门拟订;凡属专业保障方案与计划,
由各业务部门拟订,尔后由各级后勤司令部或部队战勤部门汇总,经各级后
勤首长审订后实施。有的还要报请军委首长或部队首长批准后实施。
(四)拟订后勤保障方案与计划的要求
高技术战争的特殊性,对后勤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拟订后
勤保障方案与后勤保障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战略方针为依据,符合总的作战意图
拟订后勤保障方案和后勤保障计划的基本目的,是为贯彻落实总的战略
方针,依据总的作故意图,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人力、物力与财力方面的
高技术战争后勤准备。因此,后勤保障方案与后勤保障计划,必须以战略方
针为依据,符合总的作战意图。无论是后勤保障方案,还是后勤保障计划,
都要与各级首长的作战意图与作战计划相一致,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能照顾
到战略、战役和战术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把需要与可能、当前与尔
后、重点与一般、全局与局部紧密地结合起来。分清主次缓急,统筹全局,
合理地组织和使用后勤力量,确保战略方针和作战意图的实现。
2.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后勤保障方案与计划力求接近实际
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仿真技术、模拟技术在军事上的运
用,使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模拟战争的全过程,以及各个不
同阶段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需求状况,从而为进行高技术战争的后勤准备
提供了科学而可靠的依据,也为后勤在准备阶段拟订后勤保障方案和计划提
供值得借鉴的东西,80年代初,英军运用仿真技术和模拟技术,模拟了英军
可能介入武装冲突的各个地区和可能进行不同规模作战的全过程,及其对人
力、物力和财力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拟订了各种不同的后勤保障方案与计
划,马岛危机发生后,英军根据新的情况,对原订后勤保障方案与计划进行
必要的修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后勤动员,较好地保障英军远征马岛作战
的胜利。
3.把立足点放在最困难的基点上
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后勤保障任务将十分艰巨繁重。因此,后勤保障方案
与计划要从最艰苦、最困难的情况出发,在思想上、组织上,人力、物力和
财力上,做好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准备。要充分预测高技术战争中可能出现
的各种情况,拟订多种情况下的多种后勤保障方案与计划。
4.具有较好的应变性和灵活性
后勤保障方案和计划,是针对某一特定的作战对象、作战地区、作战规
模与作战样式,而事先设想的需要采取的一系列后勤保障措施,具有相对的
局限性。而未来高技术战争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和应变性,即使是同一作战对
象,也可能不拘泥于作战地区、作战规模、作战样式与作战方法的限制,而
采取多种多样的综合形式或超越方式进行。因此,原订的某一后勤保障方案
与计划就可能会不适应这种情况的变化。为此,在拟订某一特定的后勤保障
方案与计划时,还要考虑与之相连的其它情况的出现,并拟订相应的对策方
案与计划,使一个方案和计划可应付多种情况的发生,具有较好地灵活性和
应变性。
5.既要保障需要,又要力求节省
拟订后勤保障方案与计划的目的,是保障高技术战争的需要。而高技术
战争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而增大了对国家的经济实力的依赖,
需要国家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还不雄厚,
距保障高技术战争需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对此,在拟订后勤保障方案和计
划时,既要从保障高技术战争胜利的需要出发,又要从国力的实际出发,做
到既保障需要,又力求节省。切不可拟订那些脱离实际的高方案、大计划,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点,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要求“把国家分给
军队的每一个美元都用到战争最需要的地方去”。
6.根据情况发展变化,适时进行修订
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的变化,必然促使一个国家进行战略方针和军事斗
争形式、方法等方面的调整。因此,后勤保障方案与计划也必须随之进行调
整,并根据发展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进行修订。同时,还应结合部队的训练
与实兵演习,检验其可行性与可靠性,发现问题,研究对策,进行修订,使
之日臻完善。
三、改革后勤保障体制
后勤体制,是后勤组织体制、指挥体制、保障体制、管理体制、军工生
产体制和后勤动员体制等有关后勤组织与制度的总称。它是随着军队的产生
而产生的,随着社会与军队的发展而发展的。改革后勤保障体制,使之与高
技术战争的需要相适应,既是军队后勤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高技术
战争后勤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技术战争的产生与发展,必然带来军队体制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后勤体
制的重大变化。对此,许多国家军队十分重视高技术战争对包括后勤体制在
内的军队体制的影响,并根据高技术战争对后勤保障的要求,从本国的实际
出发,对军队后勤体制进行调整改革,力求建立适应高技术战争特点和需要
的后勤体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国家,又是一个与十多个国家领
土接壤和海洋比邻的大国。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肩负保卫国家安全和领土主
权完整的重任。为保障我军完成这一重任,保障高技术局部战争胜利,必须
对后勤体制进行有计划地改革。
(一)高技术战争对后勤体制的改革的要求
高技术战争具有与以往常规战争许多不同的特点,因而对军队后勤体制
编制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
1.后勤结构要具有合成性与整体性
高技术战争是诸军兵种参加的技术密集的战争。它不仅要求整个军事系
统中的指挥通信系统、侦察情报系统、武器装备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形成
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要求保障整个军事系统正常运转的后勤保障系统内部
的后勤通信指挥、侦察情报、交通运输、技术修理、医疗卫生、财政经费、
物资器材、后勤防卫、军工生产等各个子系统和单元,也要形成一个有机的
整体。否则,后勤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或单元失衡,就将影响着后勤系统的
正常运转。而后勤系统的不正常运转,又将影响整个军事系统这部大机器运
转。现代高技术战争的这种结构的合成性与整体性,决定了后勤体制必须具
有优良的合成性与整体性。
军队后勤,作为军队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其基本构成通常包括:统帅
部后勤和精干灵敏的各级后勤指挥机关,协调发展而保障有力的后方基地、
仓库、医院,和各种健全的专业技术保障部(分)队,高效率的培训、轮训
各类后勤人员的后勤院校、教导队和其它训练机构,研制高技术后勤装备的
后勤科研结构,适应各类高技术战争需要的合理的后勤指挥与后勤保障系
统,具有快速动员能力的后勤后备力量动员体系等。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
军队后勤结构的这种合成性与整体性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更好地适应高技
术战争后勤保障的需要,使后勤结构的合理性与整体性功能得到更好地发
挥,目前许多国家军队都十分重视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从宏观上和微观上对后
勤组织结构进行调整。
一是注意统筹计划和集中使用后勤力量,使后勤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
的发挥。为保障高技术战争的胜利,不少国家从战争的实际需要和本国国情
出发,从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勤整体功能出发,对后勤的编制力避分散使用人
力物力,减少人力物力浪费。美军针对介人海外突发事件多,运输任务重,
陆海空运输力量分别隶属各军种使用指挥不灵,效益不高的情况,决定成立
军事运输司令部,统一计划、使用和管理陆海空战略运输力量。这样不仅便
于指挥、使用、管理,而且大大提高了效率。在军事运输司令部成立不久的
海湾危机中,集中统一计划和使用陆海空军的运输力量,为海湾地区的美军
空运了48.2万人次,55万吨物资,海运1020万吨物资和几千万吨的装备,
有力地保障了海湾战争胜利。
二是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在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各国军队对包
括后勤在内的非战斗人员进行大幅度裁减,使后勤这个“尾巴”越来越小。
为使这个越来越小的“尾巴”精干而有力,及时保障军队对敌人的突然袭击
作出快速反应,不少国家军队组建了五花八门的后勤快速反应部队。又如高
技术的发展使军队的机动力大大提高,提高后勤机动保障能力,既是后勤要
从体制上解决的重点,又是后勤保障的薄弱环节。为此,不少国家军队后勤
都十分重视从组织体制上保障提高后勤的机动保障能力,不仅投入大量人
力、物力和财力,建立了规模相当的战略运输部队,而且还建立了机动能力
很强的战役战术运输部队,使各级后勤机动保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三是十分重视后勤理论研究与法规建设。要使后勤结构更加合理,整体
功能得到更好发挥,后勤理论研究必须走在前头。对此,不少国家军队在后
勤体制改革中,以后勤理论研究为先导,成立相应的后勤理论研究机构,专
门研究高技术战争中的后勤理论与后勤法规问题,不断完善和发展后勤管
理,建立和健全各种后勤规章制度、条令、条例,为建立科学合理的适应高
技术战争需要的后勤体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庄重军兵种后勤和后勤专业技术兵结构的合理性
高技术战争中,军队技术密集的整体结构,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密
集的后勤整体结构,因而要求在军队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的海空军后勤
专业技术兵有较大发展,从而形成与军队技术密集整体结构相适应的合理的
军兵种后勤和后勤专业技术兵的结构,以完成高技术战争中海空军后勤保障
任务和技术保障任务日益加重的艰巨使命。
在高技术战争中,能否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是取得战争胜利至关重要
的环节。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发展海空军,在整个军队结构比例中,海空军
比例日渐增大,陆军比例日渐缩减。海湾战争之后,一些发达国家更加重视
海空军的发展,并着手调整军队编制体制。与此同时,为保障海空军的发展
和作战的需要,各国也十分重视海空军后勤力量发展与建设。马岛战争之后,
美国为全面提高海军在海外作战的后勤保障能力,在提出“重振海运事业”,
大力发展民用海运的同时,增加对海军运输补给装备研制与采购费的拨款,
建造了一些新型的大型海运船只。英军认真接受马岛战争的经验教训,也新
采购了一些海军运输补给船只,特别是海上特种运输船只。海湾战争后,美
军为全面提高其海外快速反应能力,国防部在1992年1月提出的“未来机动
需求”的研究报告中,计划到1997年投入35亿美元,加强海上预置船队的
建设,新建9艘航速达24节的大型滚装船和租用2艘集装箱船。与此同时,
后备役船队也由99艘增加到1999年的142艘。为提高战略空运能力,新组
建了空中机动司令部,统管战略空军的第15航空队和军事空运司令部所属第
21、22航空队,新编写了空运和加油条令,并强调充分利用民航飞机,调动
军内外一切可能的空运手段,组成强大的整体空运能力。此外,美军还计划
在1995年前新改装300架大型空中加油机,以全面提高空军在海外的远程作
战能力。日本、南朝鲜、印度、法国等国家在海湾战争之后,对海空军后勤
力量建设都作了大幅度调整,以大力增强海空军的后勤保障能力。
大量高技术装备的使用,需要大量的后勤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保障。高
技术战争不仅使军兵种的结构比例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而且使作战人员与后
勤人员的结构比例——即战勤比,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目前,军队中的后勤
专业技术人员,已由第二次大战的300多种,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种。第二
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军作战人员与后勤人员之比为66:34,越南战争为51:
49,目前已上升到48:52,海湾战争中高达1:4和1:5。几乎每个作战士
兵都需4至5名后勤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保障。今后随着高技术的进一步发
展及其在军事领域中更广泛地运用,从事后勤专业技术保障人员将越来越
多,战勤比将进一步发生变化。
3.按照作战任务的区分建立不同档次的野战部队后勤
尽管在高技术战争中,海空军比例逐步增大,陆军比例逐步缩减,但最
后解决战斗的胜负还要靠陆军。因此,各国在重建发展海空军及其后勤力量
的同时,也十分注意陆军部队,特别是突击、火力、机动力强的装甲与机械
化部队的建设。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拉开档次,按任务组建各类部队及其与
之相适应的后勤保障部(分)队。现役部队中不少国家将其分为:一类作战
部队,如快速反应部队、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战略预备队等,这些部队准备
随时出动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其后勤保障部(分)队按战时编制齐装满员,
随时可执行作战保障任务;二类作战部队,如甲种作战师、作战值班部队、
一线守备部队等,一般在突发事件的适当时机投入战斗,其后勤保障部(分)
队基本上齐装满员,临战进行必要的扩编,即可保障部队作战;三类作战部
队,如架子师、简编师、乙种师等,一般根据战争发展需要视情况进行动员
扩编后投入战斗,其后勤只有少量现役人员,主要力量靠临战动员扩编之后,
才能保障部队作战,后备役部队或人员也分为一、二、三类。一类预备役部
队,如国民警卫队、预备役师等,只有少量现役主官,以预备人员为主,战
时经过紧急动员扩编后才能投入战斗,其后勤保障部(分)队也只有为数极
少的各级后勤主官和工作人员,以预备役后勤人员为主,战时要进行紧急动
员扩编后才能形成后勤保障能力。其余二、三类预备役部队及其后勤保障部
(分)队,因各国情况而异,五花八门,但都以预·备役人员为主。此外,
许多国家战区以上的后勤专业技术保障部队,也分为一、二、三类,战时根
据战争发展变化进行动员。
4.重视战场立体保障能力,特别是直升机运输的发展
地面作战部队机动能力的提高,使地面部队以运输汽车为主的补给方
式,难以满足作战部队在各种复杂地形条件下进行各种样式作战的需要,因
而要求大力发展直升机运输。美军在越南战场上为克服山岳丛林作战后勤补
给困难,广泛使用直升机运输作战部队、作战物资和后送伤员。据美军称,
在越南战场仅运输物资即出动直升机150万架次,运输物资260万吨,有效
地克服了战区补给线长、战场地形复杂给后勤保障带来的困难。此后,各国
军队都十分重视发展直升机运输,相继组建了直升机运输部(分)队,将其
编入地面作战部队。我军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机械化集团军也将编有直升
机。这标志我军地面作战部队立体补给能力进入了新阶段。
90年代以来,随着高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军队高技术武器装备逐步增多,
对战场的直升机运输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不仅美、英、法、俄等一
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发展地面作战部队的直升机运输,而且印度、马来西亚、
中国、巴基斯坦、阿根廷等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军队也开始重视发展直升机运
输。目前,美军陆军有各类直升机8000余架,专门用于运输的就有2000余
架。其步兵军仅卫生直升机即达28架,师编有运输直升机营,步兵师运输直
升机约为120架,空降师158架,空中突击师242架。为适应战场作战保障
的需要,不少国家还研制和装备了不同种类的重、中、轻运输直升机、卫生
直升机、修理直升机等品种配套的机种,使地面作战部队的战场保障向综合
立体化方向发展。
5.后勤编制多样化
随着高技术的发展,新的军兵种不断出现。后勤要保障这些新出现的军
兵种作战的需要,就必须编制相应的具有新的军兵种特点的后勤保障部队。
因此,后勤的编制必须打破过去统一的公式化、模式化的框框,因地制宜设
置后勤保障机构,确定各专业技术人员在后勤整体结构中的比例,不搞一刀
切,一个模式。进入90年代以来,美、英、法、日、俄等国,根据高技术发
展所引起的军队结构的变化,和新的军兵种的不断出现对后勤保障的要求,
相继对军队后勤体制,特别是作战部队的后勤编制进行了调整。美军为适应
高技术条件下打中、低强度局部战争的需要,在原装甲师、机械化步兵师、
空降师、空中突击师、海军陆战师的基础上,又新组建了高级技术摩步师和
轻步兵师,并根据其作战保障需要,编制了相应的后勤人员与装备。这样,
美军仅8种不同的地面作战师就有8种不同后勤编制。这种多样化的后勤编
制,适应了不同作战类型部队对后勤保障不同的需要。
随着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现代高技术战争多以局部战争为主。由于局
部战争是为解决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因而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
模,常常事先难以预料,具有很大的突发性和盖然性。为适应这种情况,需
要组建一些能适应各种特殊自然地理环境作战的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由于
各种特殊自然地理条件作战和快速反应部队对后勤保障的要求不一,其后勤
编制自然也各不相同。如美军地面作战部队,就有专门担负沙漠、山地、城
市、森林、河流等特殊自然地理条件作战的部队,有担负游击战、秘密活动
和恐怖活动的特种作战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这些作战部队都因作战地区和
作战任务不同而后勤编制不同。法国1983年组建的快速行动部队,就有空中
机动师、轻型装甲、伞兵师、山地师、海军陆战师五种不同的后勤编制。法
军推行这种后勤编制多样化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保障快速反应部队对突发事
件具有很快的反应能力。
6.后勤力量编组要力求灵活
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战役兵团和战术兵团的编组,常常因作战需要由
过去的相对固定已变成较为灵活的形式。如美军的轻步兵师除担任城市、森
林、山地、河流等作战任务外,还可与重装备部队组成合成部队,担任重装
备部队的翼侧掩护任务。就地面作战的战役军团——军来讲,依作战任务可
编成不同类型数量不等的作战师。旅一级战术兵团平时无固定编制,战时师
长根据作战任务,指定数个不同专业兵种营给旅指挥,临时组成合成旅投入
战斗。为适应这种发展变化,目前不少发达国家的后勤保障部(分)队也无
固定编制。平时以积木式专业技术部(分)队为单位进行专业技术训练,演
习依据需要进行合成训练。作战时,根据后勤保障任务,以不同的专业技术
部(分)队组成不同规模的合成保障部(分)队遂行任务。这种灵活的后勤
编制可根据作战任务需要灵活进行编组,因而能较好地适应战役战术兵团编
制不固定的灵活编组需要。
7.后勤指挥机关精干,补给系统灵便
高技术战争参战军兵种多,战场情况复杂多变,敌人对后勤的威胁日益
增大,因而要求后勤实施不问断地灵活指挥和组织不间断地补给。而要做到
这一点,关键是后勤指挥机关精干,后勤补给系统灵便。
要使后勤保障适应高技术战争战场复杂多变的情况,后勤指挥机关必须
精干,减少层次,提高效率,为此,一些发达国家军队普遍采取了两种措施:
一是把后勤指挥与后勤保障分离,由各级后勤副参谋长具体负责后勤保障的
筹划与指导,而具体的后勤保障组织实施,则由各级后勤保障部(分)队负
责。这样使后勤指挥精干,并可专心致力于后勤指挥。如果后勤指挥与后勤
保障不分离,不仅使后勤指挥机关庞大,而且后勤指挥官由于陷入一些具体
的事务工作,而无暇集中精力考虑后勤指挥问题。二是建立以电子计算机为
中心的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和其它电子技术收集后勤
情报,传递信息,指挥决策和战场后勤保障控制,从而提高后勤指挥效益,
减少不必要的后勤机关工作人员,使各级后勤指挥机关更加精干,目前,许
多国家军队后勤都建立了C3I系统,使后勤指挥机关人员大大减少。可见,
精减后勤指挥机关人员,提高后勤指挥效率,已成为高技术战争后勤指挥的
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后勤的主要任务是实施不间断的补给。过去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的后勤
补给手段与补给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高技术战争中灵活多变的作战样式和
瞬息万变的战场补给需要,因而应对后勤补给系统进行改革。为此,不少国
家一是打破固定的传统的补给模式的束缚,采取多种样式和方法,对作战部
队进行补给。二是建立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后勤物资补给自动化系统,提
高后勤补给的可靠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如美军在海湾战争中,空军建立的
先进的物资补给自动化系统,不仅及时、准确地进行了补给,保障了作战的
需要,而且做到了95%的补给活动是无人操作的,减少了大量人员,减轻了
劳动强度,并且基本上实现了战场无储备补给。
(二)高技术战争后勤体制改革的原则
1.适应高技术战争诸军兵种联合作战需要,便于统一指挥
高技术战争,是诸军兵种在不同的空间为完成同一作战目标而进行的联
合作战行动。这种军事上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的联合作战行动,也必须有与之
相适应的后勤保障体制,才能保障诸军兵种在不同的空间为了完成同一作战
目标而协调一致地行动。如果后勤保障体制在组织编制上不具有保障军兵种
联合作战的能力,就难以保障战争的胜利。为此,不仅国家和军队的战略后
勤体制要适应军兵种联合作战保障和实施后方统一指挥的需要,而且战区内
也应建立以战略后方为依托的三军联勤的保障体制。战争的实践证明,建立
与诸军兵种联合作战需要相适应的后勤保障体制,是保障战争成败至关重要
的因素。马岛战争中,英军由于根据三军联合作战需要组成了三军联勤保障
体制,从而有效地保障了重返马岛的胜利。与此相反,阿军由于三军后勤保
障自成体系,互不协调,因而未能保障部队作战的胜利。由此可见,与联合
作战需要相适应,便于后方统一指挥,是确立后勤保障最基本的原则。
要使后勤体制适应联合保障的需要,首先是后勤体制的总体结构要合
理。要根据组成后勤体制构成的要素,按照总体功能的要求进行最佳组合。
从总体结构上,军队后勤与民用后勤的结构和比例要适当,即军队后勤、国
家军事经济部门和后勤后备力量要保持恰当的比例和有机构成,使民用后勤
力量的总和大于军队后勤,以便为军队后勤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在军
队后勤系统上,后勤指挥、军工生产、后勤保障、科研训练和后方防卫等系
统的组织结构要合理,尤其是对完成后勤保障任务起决定作用的后勤保障系
统的结构要合理。此外,总后勤部与各战区和军种后勤部之间、各战区和军
种后勤部内部各部门和子系统之间,均应按其在各自系统中的地位作用,构
成最佳的比例,形成最佳的组合。
其次是后勤系统内部各部门、各部队后勤要合理编组,构成恰当的比例,
协调发展。尤其承担具体保障任务的后勤部(分)队,应根据担负的保障任
务,编制相应的人员和技术装备。从战略上考虑,应根据今后可能面临的战
争,使后勤的编组能适应高、中、低三种作战强度的需要。本世纪末和21
世纪初,重点解决适应高技术、低强度局部战争的需要。
三是各级后勤力量的编组。都要按供、救、运、修、防一体化编组,即
按照战略、战役(战区、集团军)、战术(师、旅、团),分别编成与其合
成保障能力需要相适应的各种保障和防卫力量,在战略、战役、战术范围内
都形成合成保障能力,完成本级后勤合成作战的后勤保障任务。
四是要强化集团军以下部队的合成保障能力。集团军以下的部队后勤,
应按战时可能担负的任务来确定编制,使其本身的编制与合成作战保障能力
相适应,尽量减少战时临时加强配属的后勤保障部(分)队。如果把战时可
能加强的后勤部(分)队,平时就编到集团军以下部队后勤的建制中去,就
可使管理、训练、指挥、保障、防卫一体化,以此来提高各级后勤合成保障
的凝聚力。如果平时不宜编制的话,也可列入战时编制,为战时解决集团军
以下部队的合成保障打下基础。
2.适应人民战争需要,建立军政民一体的后勤保障体系
依靠人民群众支援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是我军的光荣传统,是人民战争
在后勤保障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未来高技术战争,仍然是党政军民总动员的
总体战,参战兵力多,人力物力消耗大,军队后勤如果离开了地方政府和战
区人民群众的支援,就难以完成后勤保障任务。为此,必须建立适应人民战
争需要的军政民一体的后勤保障体系。
一是军队生活服务要社会化。目前,我军的生活服务活动,如军官家属
住房、离休干部、家属子女就业上学等,都由军队包起来,使军队成了一个
小社会。这样,不仅使后勤大部分精力用于解决这些服务性工作,影响平时
正常的后勤战备建设,而且战时还要组织庞大的留守处,给战时后勤保障带
来了许多问题。对此,应结合国家和军队的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军队生活服
务的社会化,使军队后勤从平常大量琐碎的服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而集中
精力抓好后勤战备建设。
二是军工生产军民一体化。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深入,对我国现行的军
工生产体制也要逐步进行改革。除一些特殊的军事技术装备由专门的军工生
产企业生产外,其余军工企业应全部改成军民通用的生产企业。一些军民通
用的物资应全部由民用企业生产。这样就可平时为经济建设服务,战时为战
争服务。
三是后勤战场建设军民一体化。战场后勤建设,应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
建设进行。凡是军民通用的设施,如交通道路、机场、码头、仓库、医院、
修理工厂、加油站、供应站等,均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计划,由地方建
设或由地方和军队共建,平时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战时全力以赴地
为保障战争胜利服务。
四是后勤指挥军民一体化。要充分发挥军民整体保障的力量,应实行统
一的后勤指挥。对此,平时国务院和军委应建立协调机构,协调军队后勤与
国务院有关部门之间的行动。各个战区和省、市、自治区也应建立相应的指
挥机构,协调平时军队后勤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及地方支援军队后勤建设等
方面的行动。战时,统帅部、战区均应与政府有关部门共同成立军民结合的
后勤指挥机构,集团军以下部队条件可能时,也应与作战地区的政府成立军
民结合的后勤指挥机构,或加强与地方支前机构的联系,共同研究和指挥作
战后勤保障事宜。
3.减少中间环节,便于组织快速保障
高技术战争节奏的加快和战役战斗频度的增加,要求后勤保障具有快速
反应能力。为此,在后勤组织编制体制上要解决四个问题:
一是要尽量减少后勤指挥、供应和转运环节。为了争取时间,后勤指挥
要尽量减少层次,不设或少设临时的派出指挥机构,或中间指挥环节,以免
政出多门,多头指挥或层层接转,影响指挥信息传递的速度。同时,加强后
勤指挥的自动化建设,提高后勤指挥的时效性,为了争取后勤保障的速度,
在后勤物资供应和伤员后送上也要尽量减少层次,实行越级前后送,在战场
尽量减少中间保障环节,以提高后勤补给的速度。
1974年以前,美军海外战区申请领取物资时,通常要经过师——军——
战区——国内四大供应环节,国内向海外部队发放物资,又要经过国内仓库
——海外战区仓库——军或师三个发放层次。后来美军认为这种补给层次太
多,影响补给速度,改为军、师直接向国内申请,国内物资部门通过空运和
海运,直接将物资送到军、师,大大缩短了物资申请与补给周期,减少了海
外战区物资储备量和仓库设施,节省了人力物力。我军目前后勤技术装备和
补给手段比较落后,实施逐级补充的办法,层次太多,补给速度慢。今后应
随着后勤技术装备的改善,逐步改革目前的补给系统,减少补给层次。同时,
还要尽量减少物资和伤员的转运环节,实施直达运输补给和越级后送伤员。
二是要实施划区就近就地补给。实施划区就近就地保障,不仅可以减少
战时物资的长途运输和物资回流运输等问题,节省运力,而且可提高后勤保
障的及时性。因此,应尽快实行战区范围内的三军联勤保障,为实施划区就
近就地保障创造条件。
三是要建立精干、灵活、高效率的后勤机构,这是组织实施快速保障的
组织基础。为此,各级后勤保障机构应力求精干、灵活、注重效率,防止臃
肿重叠,人浮于事,力求避免内耗丛生。尤其是集团军以下部队后勤保障机
构,应力求精干、灵活,具有根高的保障效率,以适应机动作战的需要。
四是要建立快速后勤动员体制,使后勤人力物力有稳定可靠的来源。尤
其在战争初期,这是组织快速保障,保证军队和后勤迅速扩编、迅速展开和
争取初战胜利的重要条件。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从确信阿拉伯国家要发
动进攻到战争开始只有四小时,几乎没有临战准备时间。它之所以能在战争
开始后三天时间就动员全国参战,迅速扭转战局,变被动为主动,就是建立
了包括后勤在内的快速而有效的动员体制。这不仅保障了30万人的预备役部
队迅速开赴前线作战,而且对充分挖掘国内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合理地用
于战争也起了重大作用。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军后勤的快速保障也主要是依
靠了后勤的快速动员体制。在英军特混舰队中,后勤船只占60%;在后勤船
只中,动员的民间商船又占了2/3。这批在三四天内动员来的商船,解决了
英军后勤力量不足的困难,保证了马岛海区作战兵员的运输,弹药、油料等
作战物资的补给,以及医疗救护、装备修理、生活供应等问题。商船实际上
成了英军这次战争中的后勤主力。英国商船界也自称是英国国防力量的“第
四军种”。美国报刊评论说,英国如无快速的后勤动员制度,如无大量商船
参战,“什么仗也打不成”。
4.适应形势发展,不断调整改革
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作战思想、作战样式、技术装备和后勤保障
任务与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必然使原来的后勤体制与新的形势不相适应,
这就要求后勤体制要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进行调整改革。
一是要根据作战指挥体制的变化进行调整改革。后勤保障工作的基本依
据,是根据合成军队首长的决心组织保障,并从物质上保障合成军队首长决
心的实现。因此,后勤体制要考虑作战指挥体制对后勤保障的要求,大致上
与作战指挥体制相一致。如果作战指挥体制发生变化,后勤体制要相应地进
行调整。
二是根据后勤保障任务的变化进行调整改革。要完成后勤保障任务,就
要有与完成任务需要相适应的人员、装备和物资器材,否则就难以完成后勤
保障任务。但后勤保障任务的大小是随着部队技术装备的改善而发展变化
的。如抗美援朝时期,我军一个师防御作战日消耗弹药平均为30多吨,而目
前高达500吨左右。如果不根据这种发展变化的情况调整改革后勤体制,就
不能完成后勤保障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军队技术装备的发展变化,
后勤保障任务可能发生许多深刻的变化,后勤体制应随着这种变化而不断改
革,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是根据技术装备水平的发展变化而调整改革。后勤技术装备是进行后
勤保障的工具和物质条件之一。后勤技术装备水平的现代化程度,直接关系
到后勤保障机构的设置、人员的调配比例、组织指挥关系和后勤各种规章制
度的确立等。但后勤技术装备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国家经济实力增强而不
断发展的。因此,后勤体制也应随之相应调整改革,新技术革命将使后勤技
术装备高度自动化,今后后勤保障系统中,从事后勤技术工作和技术装备维
修的人员越来越多,这种发展趋势可能使现行后勤体制面临革命性的变化。
只有根据这种新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改革,才能使后勤体制形成最佳的结
构,使新的后勤技术装备发挥最佳效能。
四是平战结合,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后勤体制既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而
及时进行调整改革,又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后勤体制改革是一个涉及面比较
大的问题,要慎重稳妥进行。同时,每一新的后勤体制出现,都有它相对的
历史使命,一般应待其完成或即将完成其历史使命时进行调整改革。
要使后勤体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平建设时期,在确定后勤体制时,
应考虑战时后勤保障的需要。无论是军工生产体制和军队后勤保障体制,在
总体结构上力求平战结合,以便为迅速转入战时体制创造条件,力求避免在
战争爆发时进行重大调整,影响对军队作战的保障。为此,除后勤体制结构
要考虑平战结合外,对一些平时不宜编配的后勤机构应作好战时动员扩编计
划,以便战时迅速动员扩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