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刘邓陈背后骂粟裕:他妈的…… 2007年5月前后,我有幸拜会了诸多粟裕大将的知情者,他们都有粟总善良的一面,待我十分友好。当我向他们打听书本以外的粟裕大将事迹时,他们或谨慎,或爽快,到底叫我知道了
相关主题
粟裕秘闻陈士渠和邓小平
粟裕的申诉报告。到死也没平反淮海战役,粟裕起码指挥鸟第一
粟裕的申诉报告一战定乾坤,淮海战役的那些牛人牛事儿(看战争学期货2)
刘少奇当初为何要极力反对陈毅入选“十大元帅”?wwww, 请处理一下PA
粟裕的价值是战略性的关于邓小平在大别山独立指挥中原野战军主力
回头看老江时代的<大决战>拍得相当不错关于淮海战役的指挥,个人几点看法
推荐大家阅读师东兵:选择突破口肉肉再批判一下这段视频:“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哦,我是给毛主席立下军令状的哦”
怎么现在网上很多文章说徐向前是老实人?实在无聊的邓粟之争,军版真tmd闲的蛋疼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粟裕话题: 陈毅话题: 邓小平话题: 华野话题: 老说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5
发帖数: 1741
1
刘邓陈背后骂粟裕:他妈的……
2007年5月前后,我有幸拜会了诸多粟裕大将的知情者,他们都有粟总善良的一面,待
我十分友好。当我向他们打听书本以外的粟裕大将事迹时,他们或谨慎,或爽快,到底
叫我知道了许多外人无法了解的事情。现整理出来发布,以防备遗忘。由于大家可以理
解的原因(若是脏水桶林彪干的,多好!),我不能一一标明出处,只能以字母代替,
并请大家记住李商隐的诗:“武皇内传分明在,莫谓人间总不知。”
A老说: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前,国防部与总参之间的矛盾早被反映到毛泽东那里。粟
裕出席中共八届二中全会期间,向毛泽东请求谈工作意见。毛未答应,只交代陈毅了解
情况。陈毅先于5月12日找彭德怀、黄克诚两人,8天后的5月21日才找粟裕。期间,毛
泽东、邓小平、彭德怀、陈毅、聂荣臻等人参加的一个小型会议上,毛泽东叫大家谈谈
对粟裕的看法。全场默然。半晌,毛泽东只得点名陈毅:“你跟他在一起时间最久,你
说说!”陈毅面无表情地回答:“只一个字,阴!”然后再无别话,全场震惊。这个评
价给毛、彭、邓、聂印象极深。几天后的军委扩大会议,毛泽东总说要加温;彭德怀、
邓小平、聂荣臻、陈毅、黄克诚等人于5月26日、28日以及6月4日在中南海怀仁堂批判
粟裕,为军委扩大会议定调子;粟裕解释自己曾经谦让陈毅当华野司令,陈毅不做声,
彭德怀冲口而出:“这正说明你阴!”聂荣臻说:“作为总参谋长来讲,有了个人主义
,就是大盗,大盗盗国!”1948年豫东战役时,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的中原野战军司
令部不同意打(可见《粟裕年谱》),在毛泽东支持下取得了胜利,此时,其中一人(
邓小平?)说:“只有大野心家、阴谋家才如此贪功,打豫东战役那样的大仗!”军委
扩大会议上,彭要求公开讨论粟裕“阴”的问题,陈毅做了专题发言,彭大加赞赏:“
陈毅同志的发言对我们有很大教育意义,对我们反个人主义有很大作用!” 8月,毛泽
东继续受影响,称粟裕为军队的“坏人”。
此后数十年,邓防备粟裕的“阴”,尽管粟裕1975年示好,总不给他平反,也不重用。
不止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弃之一边,中顾委成立,还让粟的部下许世友做副主任,粟却为
常委。

B老说:陈粟两家1958年后再无来往。《粟裕传》传记组采访楚青,问:“1958年后,
陈老总到您家里来过吗?”楚青摇摇头,说:“人家是领导,怎么会到我家里来?”

C老说:1972年陈毅去世后,粟裕主动参加追悼会。陈毅夫人张茜没工作,处境也不好
,粟裕将她安排在军事科学院工作并时常照顾,一直到1975年去世。陈毅次子陈小鲁正
关在监狱,罪名是“现行反革命”。粟裕设法将其领出,安排在军事科学院工作。张茜
去世后,粟裕干脆将小鲁接到家里,包吃包住。以后还做主,将孤儿的他招为上门女婿
。为此,小鲁与大哥昊苏关系很不好。 6park.com
类似以德报怨的还有抚养刘锡荣。刘锡荣父亲刘英,浙南游击战时期准备杀掉粟裕。两
人互相防备,各带人马分开后,粟裕才知道身边一部下为刘英的暗探,奉命可随时干掉
他。刘1942年牺牲后,此人成为粟裕手下将领,又成长为高级干部,但粟裕待之如初,
从无穿小鞋之事。后来,《粟裕传》传记组到家采访此人,了解刘英派他盯紧粟裕一事
。此人几个小时默默独坐,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始终不发一言,任凭传记组人员来去,
因不能证实,《粟裕传》只得屏弃这一细节。刘英之子刘锡荣被粟裕派人从要饭路上找
回,收为养子,精心培养,成长为中纪委副书记。
四、
E老、F老、G老(两个)、I老说:1948年10月23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
签发淮海战役作战预备命令,此后敌情、友情都发生变化。陈毅、邓小平率中原野战军
一部(四个纵队)靠近了战场。粟裕考虑如何将这一部分力量加进来,打大歼灭战。因
豫东战役期间,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都反对打这样的大仗,粟裕只得电请毛泽东令中
野阻住胡链兵团等部,结果中野未能阻住,使第三阶段功败垂成。此时,粟裕想出一个
将中野力量加进来的法子:10月31日致电中央,请陈邓统一指挥。
几十年后,因原中野司令部人员透露出来,粟裕身边工作人员和老部下都知道了当年中
野司令部发生的一幕:接到毛泽东转粟裕请陈邓统一指挥的命令,两个四川人用家乡话
骂骂咧咧。邓骂:“他妈的,总贪多贪大!我这么点兵力,又没重武器,打个鸟!搞不
好是第二个皖南事变!给中央发电,他(按:指粟裕)有本事,叫他自己指挥!”陈也
骂脏话。电报员一听,为难道:“怎么发呢?”邓脑子一转,抢白说:“这还不好办?
就说:本作战我们当负责指挥,唯因通讯工具太弱,故请军委对粟谭方面多直接指挥。
”这份巧妙的电报于11月2日发出。而实际上,此时陈邓司令部与军委、与刘伯承司
令部以及华野司令部一直电报来往,畅通无阻。
整个淮海战役期间,陈邓向中央发电或跟华野粟裕通报情况,只自称中野而非总前委(
可见原始电报),即有万一失利,以推卸责任的意思。
渡江战役时,战局已十分明朗,可以稳操胜券了,陈邓便开始堂而皇之自称“总前委”
起来。
五、
J老说:1948年11月,中野包围黄维,见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似乎容易,陈邓便向中央
发电并通报粟裕,保证:三天内解决黄维!粟裕不同意,悄悄作好防备,以应付万一。
结果个把星期打不下来。眼见中野多年的老骨干牺牲很多,刘伯承建议:可惜了,先停
止攻击,我们请粟裕同志派些部队来吧。邓是中野前委书记,有最后决定权,为“三天
解决黄维”的军令状在中央面前出洋相赌气,坚决不同意,气忿忿地说:就是中野打光
了,也要打!这句话后来被转移到别处,成为邓坚决执行毛泽东指示的证明。
讲述此事的前辈告诉我:“邓1938年后才当129师政委,部队是刘伯承一手建起来的,
他怎么不心疼?彭德怀有句话,崽卖爷田不心疼。用来说邓,也合适啊!”后来部队实
在顶不住了,才不得不报中央,请粟裕派兵前来支援。最后,粟裕主动又派了一次,共
到了5个纵队,才解决黄维。

S老说:粟裕主动第二次派华野参谋长陈士榘率3个纵队去支援中野,临行前交代:所有
缴获给中野。陈士榘于12月12日到中野司令部,见到邓小平、陈毅,说:“我带来了3
个纵队参加打黄维,请中野让开一个地段,给我们部队进去。”邓不想让华野部队担负
主攻,以免到手的缴获丢了,只想叫他将部队分散补充中野,便说:“他们都不愿意让
啊!” 陈士榘很牛气,说:“不愿让,我们就不参加了,我带部队去打阻击。”(此
事及原话可见《纪念粟裕大将百周年大会文件汇编》41页)说完,掉头就走。
邓小平、陈毅一面急忙电告粟裕,一面商量对策。粟裕听说,当即对华野总政副主任钟
期光说:“你立即去陈士榘那儿,就说派华野部队支援中野,是(华野)前委的集体意
见,必须绝对服从。而且必须听从中野的安排!”钟期光马不停蹄赶到已行进到中野六
纵附近的陈士榘处,转达了粟裕的命令,陈士榘才令部队停止前进。邓小平又给中野六
纵司令员王近山打电话,叫他留住陈士榘参加围歼黄维的战斗,不要去打阻击。此后,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商量,决定让出南集团作战地段给陈士榘。陈士榘即布置3个纵
队,从南面向双堆集方向攻击,并于14日下达总攻黄维兵团的命令。战后,陈士榘按粟
裕命令,将所有缴获交给中野。(此事《陈毅传》转移功劳,说陈毅命令陈士榘将缴获
交给中野,还说:“原定打扫战场的陈士榘,只好空手而归。”既这么着,陈毅当时为
何不能制止陈士榘停止前进?)
为表示对华野的谢意,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将黄维的拐杖等战利品托钟期光带给粟裕
。钟期光到华野司令部转交物品时,粟裕表示不要,钟期光跟粟司令很随意,笑道:“
你不要,我就拿了?”结果,这些珍贵的物品都归了钟期光,并一直保存到现在,军事
博物馆多次上门讨要,钟家觉得对恢复华野的真正作用有帮助,一直不曾答应。

S老说:1948年12月19日,刘伯承、陈毅奉命去西柏坡向中央汇报,邓生恐他们向毛泽
东谈到自己在淮海战役之前、之中的表现,忙向毛泽东发电报,主动承认自己对淮海战
役发展成这样的大仗估计不足,以及其他一些问题。这份电报后来被收入《邓小平军事
文选》,可以查证。

新中国成立后,斯大林交代首任驻华大使尤金:“你到中国帮我办一件事,就是研究淮
海战役胜利的原因。”《纪念粟裕大将百周年大会文件汇编》34页里马苏政说:“尤金
到中国后,向毛主席转达了斯大林的要求,毛主席说:‘这个战役是粟裕同志在济南战
役快结束时提出来的。’后来尤金又问过陈毅同志,陈老总说:‘你去问邓小平就知道
了。’邓小平没有讲。”
S老说:邓小平当时说,是两个司令员指挥的。陈毅后来没办法,便打马虎眼:是人民
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此话被传诵一时,被写进《陈毅传》和很多文本。1989年,其他
人不在了,邓小平便说: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此话被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成
为目前的定论。

粟裕的老部下,原24军文工团工作的L老告诉我:建国后调军事科学院工作,曾任《中
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军史副主编的Z老,解放战争时期在华北军区司令部工作,对
屡打胜仗的粟裕十分佩服。每当收到中央转发的华野捷报,他总兴冲冲地进去报告司令
员聂荣臻,聂皱皱眉头,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
Z老干副军级十余年,一直未能上去。文革中有一回,机会来了。正要填报升职表格,
粟裕当时兼任国防工业军管小组组长,某重武器兵工厂发生内斗,急点名调Z老前往,
却因那里已有正军职,如果去,只能依旧担任副军职。Z老却觉得被常胜将军粟裕赏识
,是终生荣幸,于是毅然丢弃正军职务,继续屈就副军职。

W老(粟裕三服亲戚)说:粟裕长子粟戎生在北京军区工作,其身边工作人员有一人是
聂荣臻女儿聂力的亲信,聂女叮嘱该人:粟戎生有何举动,第一时间告我。不巧这人是
粟裕原秘书J老夫人的姨甥亲戚,忍不住说了,于是传到粟家耳里。
十一
W老说:文革中,出现“打倒粟裕”的大字报,毛泽东知道后,连夜给林彪电话,说:
“打台湾,你不行,我也不行,还得靠粟裕!”第二天,所有关于粟裕的大字报便不见
了。
十二
S老说:建国后首次授衔酝酿时间长,有好几年,粟裕最初确实名列其中,没超出第七
个,中央常委(即五大书记)对他们这些元帅人选的讨论,肯定有记录,只是目前属于
绝密,还只有李银桥单方面的证词。贺龙1953年10月到朝鲜王必成兵团,透露自己被内
定为元帅(此事可见《贺龙全传》),应该是其中记录之一,不过,贺龙其实是违反纪
律的。
我天真地问:今天的胡总可以查阅吗?
S老说:他当然可以,只是粟裕与他无多大干系,他怎么会这么做?况且他也只求稳当
,和谐社会么,他才不会去搅动,弄出自己也收拾不了的变故的。
我笑道:这不明摆粟裕吃亏么?和谐,就是和稀泥吧?
S老笑而不答。
文献片<共和国大将粟裕>摄制组采访毛泽东卫士长李银桥
十三
原粟裕警卫员、现军事科学院副师级研究员L老说(5月30日,我们在军科南门外一个饭
局上,因听说是首长老乡,破格接待我们):军事科学院多数人很崇敬佩服首长,表现
有三个:一是首长一般不来军科坐班,只大事才来。他不在,全院若开大会,必定乱糟
糟的,下面四处开小会。首长一来,下面“地上掉根针都听得见”。因为别的领导乡音
浓,又是套话。而首长普通话很可以,关键讲话内容很独特,有水平。二是军科郑文翰
院长,原来是彭总秘书,却极佩服首长。梁丞(朱楹)将《粟裕传》删掉的部分内容写
成文章,以《粟裕大将的蒙冤与平反》为题发表后,因直接点名说彭总的不是,彭总老
部下要联名告状、辩驳。郑院长知道文章内容客观,闹起来只有增添笑话,两边都不好
,急忙出面制止。(此事我原听粟裕秘书Z老当面谈过)三是军科有个20来岁的年轻人
,叫陈舟,专门沉浸于研究首长。他还出版《粟裕兵法》一书,很有影响。
十四
采访记录:
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说:刘伯承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遭到邓小平、彭德怀等人的批判,
几十年不给平反,根子都是邓小平,刘邓之间的矛盾在进军西南以后就公开化了。
李达、萧克在邓小平再起后,写报告给邓小平要求平反,并让刘伯承在报告上签字。刘
太行说:我爸爸对李达说:我一不签字,二不指望活着得到平反,你们是“蚊子钉菩萨
”,找错了人!
果然,李达的报告邓小平没有同意平反。
后来,杨得志、张震二人去找邓小平,给58年扩大会议受批评的人平反,碰了大钉子。
邓小平说:你们找来找去都没搞清楚,58年是谁负责批刘粟萧等几个人的,那个会的组
长、负责人是我!你们不要再找别人了!
张震说:我们还能说什么呢,只有到此为止了。
能打不见得名气大、地位高,看你会干不会干,跟评职称一样,元帅大将也是评出来的
,有时候老板一句话的事。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十五
A老说,1949年10月建国后,粟裕为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主持工作的副司令员兼南京
市委书记,其亲兄粟沛与母亲一同前往南京见面。粟沛早年参加农会,抗战期间,因国
共合作,曾任国民党会同县某部门主管,但一直与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通信,深受其影
响,积极支持抗战,有回一次性动员800人上前线当兵。因此见到粟裕时,提出要直接
参加革命工作。粟裕则不容私情,要他先到旧社会公职人员大学学习,里边尽是过去高
高在上的老爷们,进来洗脑的。粟沛觉得自己一直为革命做地下工作,不能与他们同等
对待,因此很委屈。一气之下,回了会同,做了一个学校的副校长。
不想一年后,他被人诬告为叛徒,投进监狱,判了四年。粟裕则党性极强,相信组织,
竟不能援之以手。牢未坐完,粟沛因病含冤而逝。直至80年代后,才得以平反昭雪。
其兄弟俩命运之坎坷,如出一辙,令人感慨系之。
十六
Z老说:华东局一把手饶漱石很赏识粟裕,很支持他的工作。1947年8月华野“七月分兵
”失利后,从未指挥过大兵团作战的谭震林,却指责负责华野军事的粟裕部署、指挥不
利,“常常粗心大意,缺乏远见”,还写了一封信,先给陈毅看,陈毅同意谭的观点。
(此事可见《粟裕传》及《粟裕年谱》)
粟裕当即向中央引咎自责,请求处分。不想毛泽东和中央军委非但没有责备粟裕,反而
轻描淡写地说一两仗未打好不要紧,还叫他单独赴鲁西南,去指挥华野主力部队。同一
天(8月6日),华东局饶漱石也发来电报,热情安慰粟裕。见此情景,陈毅忙于当天中
午向中央及华东局发电报,表扬粟裕,说:“最近粟裕、陈赓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
与彭、刘、刘并肩前进。”还承认了“对战役指导部署,历来由粟负责。”但其实电报
一开始就提到了谭震林的信,说“对粟有帮助。”(可见《粟裕年谱》)一般的文章只
摘录半截,以为陈毅对粟裕推举不遗余力,其实他是见两个主要上级毛泽东和饶漱石都
继续看重粟裕,才连忙转弯的。并且有些话还有用意,暗示了华野指挥部的矛盾,意即
粟裕军事才能也并非中央想象的那么好。
粟裕也很尊重饶漱石,一如尊重陈毅一样,但两人纯粹属正常的工作关系,没有很深的
私交。即便如此,1954年饶漱石倒台后,还是有人(当然是高层)企图将粟裕往饶漱石
身边靠。1955年4月1日,陈毅在北京饭店主持召开华东同志座谈会,就所谓饶漱石与粟
裕的关系问题,对粟裕进行了集体“帮助”和“批评”(此事可见《粟裕年谱》)。粟
裕在检讨中,只认为自己是对饶“缺乏应有的警惕性”。结果1958年又被重新提及,大
加批判。
十七
C老说:饶漱石当年的问题现在看来根本没什么。
我问:怎么不平反呢?
C老说:主要是没有后代,无人提起,自然就没人管了。
我深以为然。不过后来知道饶漱石好像有个女儿,可惜没有机会再同C老谈这个事。
十八
B老发表《粟裕授衔真相》后,影响很大。但后来又发表《粟裕让司令的真正原因》,
说粟裕1948年5月让陈毅当司令,不是谦虚,而是为了指挥上的便利,还说:“陈毅资
格老威望高,粟裕又会打仗,毛主席取他俩的长处,把他二人配在一起,绝妙。”结果
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造成“粟裕压不住部下”的印象。
好些精通这段历史的人认为,B老是受到某种压力,才写后面一篇文章的,因为粟裕虽
然让了司令,陈毅还是到中原军区去了,在那里说:“东有粟裕指挥,西有刘伯承坐镇
,我闲着无事,就去办一所大学吧(《邓小平在中原》,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
1月,第一版,第275页)。”历史事实证明,粟裕代理司令员,华野的仗倒越打越大
,没有什么指挥不顺手的事。另一方面,粟裕1945年还让过张鼎丞当司令,如果不是因
为粟裕谦虚,难道也是只有张鼎丞才压得住阵脚?
Y老说,1948年5月,B老还没有调到粟裕身边做秘书;粟裕授衔时,他倒确实在粟裕身
边了。又说:C老是政治秘书,B老只是生活秘书,有些事,前者更清楚一些。
我就此事请教C老,C老笑而不答。
十九
E老常应报社要求写些回忆文章。1984年粟裕辞世后,他写了篇《粟裕救新郎》,说的
是件真事。
1940年,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某科长到某兵站检查工作,听说生得傻大黑粗,又身有
残疾的站长王永安竟结婚了。碰巧长相清俊的新娘也进来,见有陌生人在,又听说是“
上级派来检查工作的领导”,顿现畏惧之态,慌忙夺门而出,害羞地躲了起来。
于是,这科长武断地认定:王永安不可能被标致的江南女子相中而自愿成婚;不用问就
知道是强迫。那新娘一见王永安,拔腿就跑就是明证!
科长无心再作了解,立即赶回江南指挥部,将此事向陈毅、粟裕作了紧急汇报:当过白
军的王永安,恶习不改,旧病复发,强迫民女与之成婚……
陈毅一听,大发雷霆,说:“强占民女?这还了得!马上派人去,将王永安捆绑关押起
来!”其他人也无不气愤异常。
在随即召开的讨论处理意见会上,陈毅提出:为了严肃军纪、党纪,挽回政治影响,取
信于民,对王必须立即开除党籍、军籍,就地宣判执行枪决。
粟裕一直沉思不语,在陈毅征询他意见时,他说:党纪军纪必须严肃;但开除和枪毙一
个同志,不可匆忙决定。他建议,再次派那位科长前去兵站作深入调查。并郑重要求:
务必倾听群众反映和当事人(新娘及其父母)申诉。
结果,这位科长再作调查之后,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王永安在兵站工作忠于职守,
其房东主动把自己的独生女儿许配给他,以方便照料他的生活。姑娘本人也欣然接受。
由于兵站驻地距上级很远,敌人又封锁很严,结婚时,一直没来得及报告指挥部。
根据这一情况,江南指挥部再次开会,一致认为,不经请示批准而结婚,毕竟是错误的
,应该给予批评教育。但此事的发生,又确有其特殊性;尤其重要的是,非但谈不上什
么“强迫”,未造成不良影响,反而体现了新四军和老百姓鱼水深情!因此会议决定:
解除关押,免予处分。
E老有些气恼地说,我文章的题目原来叫《粟裕救新郎》,但军报(军队最高级别的报
纸)发表时,未经我同意,就改成了《陈毅粟裕救新郎》,还将陈毅说的“枪毙”一类
的话,改成了“有人”。王永安明明是粟裕从陈毅那里救出来的么?他们一改,就不大
合逻辑了,陈毅从哪里救王永安?
二十
曾与某个国家级出版社编辑谈粟裕书稿审核,对出版社上级部门及专门机构办事的拖沓
、官僚、中庸,两人有共同的感慨。良久,我说:“出版社愿意出版就行嘛,还要交上
级审稿,控制这么严,不是好事吧?”编辑说:“也不能这么说。有些书稿确实该审的
,不然社会影响不好。毛毛的《我的父亲邓小平》出版后,反馈意见很强烈,不满意的
人太多,出版社都以此为戒。”
有回到A老家,聊及出版审稿的事儿,A老气恼地说:“该审的不审,不该审的一审就是
一年!《我的父亲邓小平》,他们谁审了?与历史不符的地方多得是!”
想想新浪读书频道还在连篇累牍连载该书,我无言而已。
二十一
B老说:“小平不叫别人写回忆录,说自己也不写,其实很有手段的。他不写,却交代
女儿写。你见过那本《我的父亲邓小平》吗?比他本人写要露骨,也随意多了。”稍后
,B老又说:“历史上曹操不称帝,甚而怒斥劝其称帝的媚臣,却处处给儿子曹丕创造
称帝机会,还对曹丕说:我做周文王,你做周武王吧。政治家的手腕有时有惊人的相似
之处。
二十二
C老不仅自己后半辈子全心研究粟裕,还将儿子带上了路。夫人很气恼,有回见D老竟也
业余研究粟裕,自费跑遍了大江南北的粟裕纪念馆,不解地问:“这样做,值吗?”
D老说:“人心里传统观点的力量是很强的,有时也很悲观,但想到C老说的,《红楼梦
》三百年后才解禁,曹雪芹才被世人认可,便觉得得失不在一时,从长远看,研究粟裕
很有意义。”
二十三
如今将帅后代写父辈成为时髦,而不顾白纸黑字的原始电文,言过其实者居多。《我的
父亲邓小平》外,陈士榘之子写了本《一生紧随毛泽东———回忆我的父亲开国上将陈
士榘》,里边竟说华野多数大仗是他实际多数时间不在参谋长任上的父亲陈士榘提出的
建议或方案。
E老说:“粟裕的后代都很低调,不大提及其父的功业,对粟裕蒙冤等事,更是讳莫如
深,绝口不谈。好些粟裕专家采访粟戎生,希望得到些公开资料以外的内容,总一无所
获。”有回他请教粟惠宁个事,竟遭到抢白,说:‘你不要惹出是非来!’然后不再理
他。
二十四
E老说:周恩来喜欢陈毅,刘少奇喜欢粟裕。1955年的授衔,陈粟两人军衔是周恩来的
意见被毛泽东肯定,刘少奇的意见被否定的结果。
二十五
我经考证,得出一个不大被注意的现象:战争年代,我军将帅中的方面军最高军事首长
往往被部下称为某总。综观我军将帅,元帅中没有全部被称为某总的,而大将里只有粟
裕有此殊荣。譬如:
朱总(一方面军司令员、解放军总司令)
彭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前委书记)
林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前委书记、)
陈总(华野3分之一时间里的司令员兼政委、前委书记)
粟总(华野3分之二时间里的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前委书记)
聂总(华北军区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徐总(四方面军总指挥)
贺总(二方面军总指挥)
“粟总”的说法虽书籍资料多处有,却尚未有其他渠道佐证,直到遇见吕韧敏老人。吕
老说:当年野战军里,战士们有叫粟司令的,也有叫粟总的。
二十六
1984年2月,粟裕辞世。报社约粟裕当年的老部下们写文章纪念。叶飞应约写了篇《悼
念粟裕同志》,里面平平淡淡说:“初见粟裕同志时,他27岁,我刚20岁。从那时
到不久前我看到病危中的他,整整半个世纪过去了,回首往事,不胜感慨系之。”后文
则更味如嚼蜡,大多重复讣告里的生平介绍和评价,有些段落表面夸粟裕,实则还自夸
,说粟裕“甩尾巴”的办法是跟他学的。
E老说:叶飞文章发表后,楚青最不满意这篇了,责问报社不该叫叶飞写什么文章。报
社有些无奈,解释说:我们也不知道会这样啊。但这篇文章后来还是被收入《一代名将
——回忆粟裕同志》。
二十七
楚老是粟总的妻子,最知道他平时的生活状况与精神状态。她总说:粟裕是个悲剧性人
物。又说:粟裕同志战争年代打仗打得苦,和平时期挨整整得苦,到了晚年生病病得苦
。有些人似乎不理解,觉得粟裕1958年后活得似乎很洒脱。楚老说:六十年革命生涯,
三十年处于逆境,粟裕几乎隔天挨天整。”
二十八
《粟裕传》是目前最客观的粟裕传记作品,很多人似乎觉着粟裕的生平写尽了。但我至
少听到三个人不满意。一是A老,《粟裕传》主要撰稿人,常常抱怨删改太多,隐讳太
多。二是B老,后半生常年研究粟裕,掌握了大量从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我采访他时,
他豪气干云,说:“《粟裕传》应当重写!”三是楚老。她不满意现在的粟裕作品(包
括《粟裕传》),认为好些地方不能如实反映粟裕的遭遇与贡献,有些作品几乎就是调
子定好后的公式化、概念化官样文章。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大将丛书,竟是统一规定大
概字数的,也不管一个华野实际统帅与兵团司令员的巨大区别。有回C老到她家拜访,
见他是大学教授,教汉语言文学的,又是侗族粟裕研究组负责人,楚老便拜托他写本粟
裕的书。C老自然答应了。
但C老一直没写成,对我说:“一是工作忙,真正全退后可能好些;二是大环境不行,
有些东西还不能写。”因此,5月里人民大会堂召开粟裕百年诞辰纪念大会,C老不去,
说见到楚老的面不好意思。
二十九
A老说:为写《粟裕传》,他采访过东南野战军组建时期的东南局副书记J老。J老亲口
说了个真实故事:1948年5月间,陈毅被调离华东野战军,到中原野战军任管后勤的副
职,心情比较沉闷,但外表还看不出。尚未上路前,J老陪陈毅下棋,因两人平素较熟
,那时等级也不很森严,J老便笑道:“陈老总,中央原来叫粟司令管打仗,现在又将
你调走,看来你打仗不行啊。”陈毅一听,脸色顿时十分难看,忽然起身,一把掀翻桌
子,说:“谁说我打仗不行?”满屋人惊呆了。J老自知造次,忙道歉不迭。
我笑道:我能将这个故事写出来吗?A老说,可以写,不过不要点出人家的名字。我点
头应允了。
三十
拜访A老时,想到前些天在国家图书馆翻阅陈士榘儿子写的《一生紧跟毛泽东———回
忆我的父亲开国上将陈士榘》一书时的感受,特别不理解一个不经常在参谋长任上,实
际多由副参谋长代行其职的人,如何成了华野各大战役的提议人或谋划者,却视如今越
来越多的公开原始电报于不顾,我说:“人家的部下都推崇自己的首长,怎么粟总的部
下似乎都跟他作对,一定要抢他功劳啊?”
A老点点头,又摇摇头,拖着长腔,一字一顿地说:“许世友、陈士榘、宋时轮、叶飞
。”
我猜想这源于三个原因:一是华野的特殊指挥体制,以副司令员管战役指挥,或者粟裕
只做了代司令员,内部山头尚未得到完全整合,若战争持续一两年,结果要好得多。二
是人往高处走,私心里往往喜欢借与地位更高的人的亲近、交往,显示自己的作用和地
位。写跟大将粟裕的如何亲密,绝对没有写与元帅陈毅的亲密感觉好。所以在回忆录中
,许世友公开虚构陈毅到济南战役前线动员。还有《一生紧跟毛泽东》,这题目就体现
这一点,按常理,周恩来说自己一生紧跟毛泽东,是很正常也很恰当的,同时周自己的
地位也在一人之下,显赫自然可见。这话放在陈士榘身上,无形中就抬高了他,成了可
与周匹敌的人物了。三是1958年粟裕蒙冤,无端污蔑粟裕的罪状在许、陈、宋、叶等辈
心中根深蒂固,或许曾经还推波助澜过,因此回避粟裕是华野统率的事实,也成了他们
有意无意间的观念。
我说出这个意思,A老微笑着看我,默然不做声。
三十一
1994年,邓小平因病完全不能理事后,三代核心才开始给粟裕平反,但依然有所顾忌。
1997年邓一辞世,三代核心立即批准召开《粟裕军事指挥艺术和现代战争理论》研讨会
,并给予极高的评价,亲笔题词:出奇制胜的军事指挥艺术,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
思想。三代核心为何能这么公正地评价粟裕?
F老说,除张震等老部下成为军委副主席,极力建言外,还跟华东重要人物汪道涵有关
。汪道涵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7年开始担任华东野战军军工部长,是华野实际统帅
粟裕的老部下,对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为人很钦佩。1980年后,汪道涵出任中共上海市
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1985年退居二线,由三代核心逐渐接任其市长、市委副书记
、书记职务,对江多有提携、帮助,两人关系极好。江成为最高元首后,汪道涵晋言为
粟冤案平反,江慨然应允,成为继毛泽东后,十分看重粟裕的最高领导人。
我听了,久久沉思着:一个开国功臣明显的冤案要靠个人关系,才能最终解决,不能不
令人感到遗憾。
三十二
楚老《慰英灵》一书披露:杨尚昆说粟裕1958年蒙冤的事,不过是因得罪了两个半元帅
,两个是彭(德怀)、聂,半个是陈(毅)。三人中,一是为民请命、敢犯龙颜的刚猛
青天;一是忠厚老实的两弹一星功臣;一是能文能武、刚正不阿,“大雪压青松,青松
挺且直”的全人。杨尚昆的话使世人大跌眼镜,原来“好人”也整人!于是某些人痛心
疾首,极力维护偶像形象,一篇《陈毅为何狠批粟裕》将批粟合理法,竟说陈毅狠批粟
裕是保护他。
随着《粟裕年谱》的出版,陈毅1955年4月1日在北京饭店即主持“帮助”和“批评”粟
裕与饶漱石的关系问题,1958年5月在大会上发言大讲粟裕“个人主义”等史实得到披
露,彭德怀说粟裕:“这正说明你阴!”根子也是源于陈先说粟“阴”,某些人极力辩
护的举措再无法立脚。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某些说别人偏执实则自己偏执已极的人说:粟裕与这么多元帅关系
搞不好,当然是他自己的原因。
某回拜见A老,我谈及此事。A老愤然说:这是放屁!几个元帅关系不好?才两个半嘛!
十个元帅里至少四个对粟裕格外赏识!朱德说“粟裕是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楷模。他
在苏中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比他自己的兵力还多”;林彪说“粟裕尽打神仙仗”、“像豫
东战役那样的仗,我是不敢轻易下决心打的”;刘伯承说“粟裕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
,“是常胜将军”;叶剑英说粟裕“是全党、全军、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名的战将,你打
了很多的胜仗,对革命战争贡献很大,又有丰富的战争经验,你的军事才华令我们大家
钦佩。”倒是彭德怀十个元帅跟九个(除他本人)搞不好,十个大将也跟九个(除黄克
诚)搞不好,毛主席就讲过这样的话,照他们的说法,彭德怀跟这么多人搞不好关系,
一定不是好人了?
三十三
华国锋做了主席,报刊连篇累牍说:要紧密团结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某回读
外电,里边说:“凡强调的东西都可疑。说明高层里有人不团结。”这话不只年岁小的
我觉得有理,大概高层也注意到了。以后提这种说法,多半是“要更加紧密团结在某某
的周围”,加了“更加”两字,含义果然不同。意思是说,原本是团结的,只是要再紧
密些。
“凡强调的东西都可疑”,以后我常从某些强调的政治话语反面看,果然看出不少问题
。刘伯承元帅1986年去世后,邓小平反复强调:刘邓亲密无间,中间放不进一个顿号。
世人奉为圭皋,以此做为写史的依据。我虽有疑惑,却无有有力证据,只是猜测而已,
后来见到S老才恍然大悟。
S老说:刘邓一头扎进大别山,根本没有达到预定目的:调动中原国民党军回援,在国
统区开辟新战场,减轻解放区负担。大别山我军历史上曾几进几出,民穷人少,无法使
大兵团立足生根,蒋介石根本不屑调动精锐前往进剿。对这一进军,刘伯承有极大不同
意见,而邓小平却极力维护毛泽东的主张。坚持大别山后期,刘伯承与邓小平间越发水
火不容,刘不忍部队日渐缩小,几无战斗力,提议走出大别山。邓小平则强调坚持中央
方针。两人争吵之际,刘伯承索性提出分兵:两人各带队伍行动,自己出大别山,到豫
西去;邓小平则依旧留大别山。意见反映到中央,毛泽东只得同意。结果证明刘的意见
是正确的,邓小平后来也只得出来了。因二人间的矛盾,毛泽东特意调与他们关系都好
的陈毅来中原野战军,以便调和,又给坚持中原大规模歼敌的粟裕让出华野名正言顺的
最高指挥位置,可谓一箭双雕!
1989年,邓小平又强调:“毛主席对我说:‘(淮海战役)我把指挥交给你。’这是毛
主席亲自交代给我的。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主持决定
的。”这个话竟上了国家文献性质的《文选》,如此强调,可疑之处更为明显。S老说
:中央与二野邓陈司令部远隔数千里,毛主席如何亲自交代?淮海战役根据粟裕的建议
与部署,毛泽东进一步补充,发起后10余天才成立总前委,邓又如何根据中央军委和毛
主席的指示去主持决定?内容又是些什么?
我们只听着,默默感叹而已。
J*****3
发帖数: 25
2
心似冰冻
j****l
发帖数: 109
3
粟裕就是个tech leader,不做manager不行啊。
s*******1
发帖数: 1
4
开国将帅的传记里面,粟裕传和徐向前传都写得不错,其它的大多官样文章,没有什么
阅读价值。
都比较倾向于指挥者对战役的各种考虑和布置。
所谓政府对他们的评价,若干年之后,其实都是噪音。
r******n
发帖数: 4522
5
负淘汰机制,最后赢的都是毛,邓这种无赖
w**********5
发帖数: 1741
6
别以为是色情,其实都是哲理
01
赵四小姐从十六岁开始跟张学良。跟一年,属奸情;跟三年,算偷情;跟六十年,便成
为千古爱情!
启示:很多事情不看做不做,而看你做多久。
02
民国初名妓小凤仙,如果跟了民工,就属于扫黄对象;她跟了蔡锷,则千古留芳了;倘
若她跟了孙中山,那便可能成为第一夫人了。
启示:不在于你干什么,而看你跟谁干。
03
女浴室起火,里面人乱作一团,赤裸身体往外跑,只见大街上白花花一大群,一老者大
喊“快捂住”,众裸女突然醒悟,但身上要紧部位有三处,手忙脚乱捂不过来,不知所
措。
这时老者又大喊:“捂脸就行,下面都一样!”
启示:在特殊情况下抓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
............................................................................
.................
04
女人报案:“我把钱放在胸衣内,在拥挤的地铁内被一帅哥偷走了……”警察纳闷:“
这么敏感的地方你就没觉察到?”女人红着脸答:“谁能想到他是摸钱呢?”
启示:让客户的钱在愉快体验中不知不觉地被摸走,是商业模式的最高境界。
05
组织几个人收保护费,那是黑社会。朱元璋组织几百万人抢下王位,就是伟大的皇帝。
武则天睡了公公睡儿子,虽属乱伦,但乱的够大,故成为女皇。
启示:不在你干没干坏事,而在于干多大!
06
一公司在小便池上贴上条:“往前一小步, 文明一大步”,结果地上仍有许多尿渍。后
来公司认真吸取教训, 重新设计成:“尿不到池里说明你短;尿到池外说明你软”,结
果地上比以前干净许多。
启示:给客户的投资建议一定要具体、确切、中要害。
............................................................................
.................
07
某日,女秘书神色凝重地说:王总,我怀孕了。王继续低头看文件,然后淡淡一笑:我
早结扎了。
女秘书愣了一会媚笑道:我和您开玩笑呢!王抬起头看了她一眼,喝了口茶说:我也是。
启示:在江湖上混的人,遇事不要慌,先让子弹飞一会。
08
男子去提亲,女方家长:请自我介绍。A说:我有一千万;B说:我有一栋豪宅,价值两
千万;家长很满意。
就问C,你家有什么?C答:我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孩子,在你女儿肚子里。AB无语,
走了。
启示:核心竞争力不是钱和房子,是在关键的岗位有自己的人。
d******a
发帖数: 32122
7
邓小平应该不是主要的人物
1992年聂荣臻死,1993年粟裕为主角的豫东战役就开始放映了

【在 w**********5 的大作中提到】
: 刘邓陈背后骂粟裕:他妈的……
: 2007年5月前后,我有幸拜会了诸多粟裕大将的知情者,他们都有粟总善良的一面,待
: 我十分友好。当我向他们打听书本以外的粟裕大将事迹时,他们或谨慎,或爽快,到底
: 叫我知道了许多外人无法了解的事情。现整理出来发布,以防备遗忘。由于大家可以理
: 解的原因(若是脏水桶林彪干的,多好!),我不能一一标明出处,只能以字母代替,
: 并请大家记住李商隐的诗:“武皇内传分明在,莫谓人间总不知。”
: A老说: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前,国防部与总参之间的矛盾早被反映到毛泽东那里。粟
: 裕出席中共八届二中全会期间,向毛泽东请求谈工作意见。毛未答应,只交代陈毅了解
: 情况。陈毅先于5月12日找彭德怀、黄克诚两人,8天后的5月21日才找粟裕。期间,毛
: 泽东、邓小平、彭德怀、陈毅、聂荣臻等人参加的一个小型会议上,毛泽东叫大家谈谈

l**a
发帖数: 11
8
全军反教条主义平反的事
我一直说 就是矮贼挡住的
聂荣臻自己的分量不足以挡这么大的事情,而且也不便于出面挡粟裕,所谓投鼠忌器—
—粟聂关系很糟是公开的事情,而且常败元帅为难常胜将军,别人会说闲话。
W*******3
发帖数: 1204
9
主要是粟裕是毛-刘这条线的, 又和饶关系不错。
陈毅是恩来, 小平是毛和周, 彭是独立的。
都是山头斗争。
E****a
发帖数: 3088
10
人性
相关主题
推荐大家阅读师东兵:选择突破口淮海战役,粟裕起码指挥鸟第一
怎么现在网上很多文章说徐向前是老实人?一战定乾坤,淮海战役的那些牛人牛事儿(看战争学期货2)
陈士渠和邓小平wwww, 请处理一下PA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w**********5
发帖数: 1741
11
Business Financing UK认为,全世界最古老的公司是日本的Kongō Gumi(金刚组)。
578年朝鲜名匠人柳重光来到日本,开始其建筑事业。
至于中国最古老的公司,Business Financing UK认为是开封马豫兴桶子鸡,但持续经
营到现在的最早的公司,从该地图上看是标注的是做烤鸭的便宜坊。马豫兴桶子鸡据最
早记载见于1153年。其他一些中国古老的商号及其业务包括:鹤年堂,1405年,药铺;
便宜坊,1416年,烤鸭;六必居,1538年,油盐酱醋;山西广誉远中药,1541年,药铺
;马应龙,1582年,医药;陈李济,1600年,药铺;九芝堂,1650年,药铺;王麻子
,1651年,剪刀;张小泉,1663年,剪刀;同仁堂,1669年,药铺 ;王致和,1669年
,臭豆腐;荣宝斋(前身松竹斋),1672年,纸;烤肉宛,1686年,烤肉;天福号,
1738年,酱肘子;六味盒,1738年,熟肉;砂锅居,1741年,砂锅;月盛斋。
k*******r
发帖数: 16963
12
显然你丫没读过矮子文选和矮子女儿吹捧她老子的破书

【在 E****a 的大作中提到】
: 人性
C*****l
发帖数: 1
13
名不正言不顺,粟裕当初还不如不让司令,直接做了元帅反而少很多声音
w**********5
发帖数: 1741
14
扭曲的国家自信决定了中国的粉红们内心极度脆弱,情绪表达非常夸张。海外华人只要
获得一点成就,国内无论是官方宣传还是粉红军团都会与有荣焉。不管那位华人是否有
过在中国成长的经历,是否会说中文,对中国的认同感有多大,一厢情愿地将其当作心
向祖国的“统战对象”。但一旦发现这位“统战对象”曾批评过中国的某种社会现象或
中国政府,比如象赵婷,被中国网络侦探挖出了2013年美国一家电影杂志对她的采访。
在采访中,赵婷曾批评中国是一个“到处都是谎言的地方”,还曾说过“归根到底,美
国现在是我的国家。”赵婷不可避免地从“华人的骄傲”成为“辱华者”与“阴阳人”
。受到这类待遇的不是她一个人,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网上搜索
w**********5
发帖数: 1741
15
1959年庐山会议,彭德怀受到批判。结婚20年的妻子浦安修顶不住压力,申请跟他离婚
。她的姐姐浦熙修,也结束了彭德怀的大姨姐的身份,与此同时,她与金岳霖的婚事也
泡了汤。​
浦熙修的容貌远不及林徽因,但她在当时的名气一点也不逊色于林。作为《新民报》的
第一位女记者,她敢说、敢为、泼辣、正直,完全具有著名女记者的全部特色。她就是
新闻界的 “女强人”。专门采访名人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陈布雷、陈立夫、张
厉生……等等。​
正是在采访名人的工作中,她遇到了50岁的罗隆基,当年浦熙修36岁,据说还是她倒追
了罗。两人都是离异人士,就结合成“最亲密的朋友”,同居在一起。因为浦熙修与前
夫袁子英所生子女的强烈反对,他们一直没有结婚,从1946年初直至1957年。整整同居
了十年,相亲相爱,互为 “精神支柱”。​
之后,“交心运动”开始了,浦熙修彻底换了一个人。她交出十年来罗隆基给她写的书
信,恋人之间总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私语,被浦熙修断章取义,拿出来作为攻击罗
隆基的武器。为将罗隆基打垮踩烂,这个妙笔生花的名记者,不惜无中生有捏造。揭露
“罗隆基是个地主寡妇抚养成的,是地主身分。”​可1896年出生于江西安福的
罗隆基,父亲是前清秀才,以私塾教书为生,1924年病逝时,罗已经在美国留学,何来
寡母抚养长大之说呢?但无论如何争辩,罗隆基都被他最亲密的爱人,伤到最深,成了
右派人士。一心想要和他划清界限的浦熙修,也没捞到好处,被自己扔出去的炸弹碎片
击中,也成了右派人士。​
浦熙修和罗隆基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很快和金岳霖走到了一起。没错,就是那个
被说成“迷恋林徽因,终身不娶”的金岳霖啊。林徽因刚刚去世三年,他就跟浦熙修花
前月下卿卿我我,谈婚论嫁起来。​
转眼到了1959年,彭德怀落了难,浦安修学了姐姐的做法,大难临头各自飞,跟丈夫分
道扬镳。她向组织提交了离婚申请,虽没获批准,但浦安修从家中搬离,从此分居。后
来发生了“分梨”故事。彭德怀将一只梨一分为二,对她说:“如果你坚决离婚,就把
梨吃了。”浦安修吃下半个梨离开了家,彭德怀将剩下的半个扔进垃圾桶。
从此二人决裂。​
此时的金岳霖,也不提跟姐姐浦熙修结婚的话了,后来蒲修熙被查出癌症,正好给了金
岳霖借口,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1965年秋,彭德怀被任命为大三线建设副总指挥时,浦安修立即要求复婚,遭到拒绝。
(彭大帅,就是犟气!)​
1970年4月23 日,姐姐浦熙修在肉体与心灵的双重痛楚中,含恨长逝,终年不过六十岁
。离世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以郁郁而终告别了这个世界,始终没能获得生活的原谅。

1974年,彭德怀在北京逝世,他的侄女等亲属,都拒绝当初彭帅病重不愿来医院探望的
浦安修出现在灵堂。
4年后彭德怀平反,浦安修又要求与早已作古的彭大元帅复婚,承认她彭夫人的身份,
组织上居然同意了!享受老帅夫人待遇,她是北师大党委书记,住在北师大,部队给配
有专车,有一个司机兼公务员,医疗在部队!她也好端端顶着彭夫人的身份,在余生忏
悔中活到1991年。​
这对姐妹,在那个诱发人性丑恶的时代里,本性暴露无遗。有着相似的性格和行为,一
个是陷害了同居十年的爱人,一个是抛弃了夫妻20年的丈夫。
w**********5
发帖数: 1741
16
中共中央政法委主办报纸《法制日报》,刊登评论员文章,有这么一段话说得很好:
把知道的真相告诉大家,是一种正义;把明白的常识告诉大家,是一种责任;把目睹的罪
恶告诉大家,是一种良知;把了解的事实告诉大家,是一种道德;把听到的谎言告诉大家
,是一种博爱;把亲历的苦难告诉大家,是一种告诫把面临的风险和不幸告诉大家,是
一种善念....."
"只有对国家民族满怀深沉挚爱的人,才会批评社会的阴暗面;只有怀揣光明的人,才会
去发现和揭露生活中的龌龊;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一种责任,一种现代公民义不容辞的
责任!"
--转自 2020.223
《法制日报》
千万别当真否则真封号
w**********5
发帖数: 1741
17
不堪入目,还被称为“战斗民族”…
作者:汪昱
据说有一个国家被称作“战斗民族”,非常牛,我们来总结一下它的战绩:
01
1904,日俄战争。地点在中国东北,战争目的是争夺对中国东北的控制权。
俄国共投入兵力120万人,伤亡、被俘27万人,对马海战海军完败,损失舰船98艘。日
本参战总兵力109万人,伤亡27.6万人,损失舰船91艘。
结果:俄国战败,退出中国东北地区。
02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军队有400多万人投降,每战最少投降10万人。
第一场战事,俄第一集团军侵入东普鲁士,德军派出鲁登道夫部队迎战。
结果:德军伤亡3.7万,俄军却伤亡25万,并送给德军9.2万俘虏。即便以5倍于德军的
兵力,也照样被德军打了歼灭战。一战结束,沙皇俄国灭亡。
03
1919年2月~1921年3月,苏波战争。苏俄企图一举拿下波兰,扩大其版图。
开始似乎蛮顺利的,但到了华沙战役中,波兰展开反攻。结果,苏军节节败退。之后,
双方选择了停战。
整个战事,波兰伤亡10余万人,苏俄伤亡30余万人。
04
1939年,苏日诺门坎战役。苏军投入兵力约7万人,日军投入兵力约2.5万人,且是三流
的警备师团的水准。
结果:苏军作战坦克524辆,损失280多辆;飞机500架,损失207架。苏军前后消耗作战
物资达80000吨,仅炮弹炸弹就消耗了31000吨。
而日军各种物资消耗才2000吨不到。苏军共阵亡失踪9703人,受伤15251人;日军共阵
亡失踪8440人,受伤8766人。
这场战役,苏俄曾大吹大胜,实际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发现日本不是好惹的。
这也是斯大林选择与日本媾和,并在此后为了讨好日本而承认“满洲国”的重要原因之
一。
05
1939年,苏芬战争。当时芬兰不过是400多万人口的小国。斯大林决定吞并这个北欧小
国。
时年11月,苏联则集结了30万的兵力,其中有1000辆坦克(芬兰没有坦克,反坦克炮也
只有100多门)浩浩荡荡杀向芬兰。
结果,苏军不断增兵苦战4个月,最终没能拿下芬兰。这场战争,芬兰伤亡7万人,苏俄
伤亡50万以上。此后,苏芬战争断断续续。
芬兰由于得到德国的帮助,还曾一度收复了历史上被俄罗斯侵占的卡累利阿地区。
图片
06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俄是由于与德国反目成仇,被迫成为同盟国一方的。虽然美英法中
苏等同盟国战胜了德意日轴心国,其实苏联与中国、法国一样,都属于惨胜。
战争初期,苏联也一家伙丢掉了大半个国土。1941年基辅会战,德国以伤亡10万人的代
价,造成苏军减员70万,至少35万人被俘。
1943年夏天的库尔斯克会战,从7月至9月,苏军阵亡达68万人,失踪11.5万人,负伤
183万人,作战部队在3个月内减员达1/3。
同一时期德军死亡24万人,负伤75万人,失踪5万人。库尔斯克会战算是苏军赢了,却
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整个二战中,苏军2200万军队减员1200万,占52.2%,平民死亡1740万人。相比美英,
美国仅减员7.6%,英国减员10.3%。
对比下中国吧!中国是最惨的了,打的时间也远比苏俄长,600万军队减员317.8万,比
例达52.8%。但与苏俄比,也不比它差太多。
07
1969年,中苏珍宝岛之战。当时,中国军事装备远不及苏俄。
苏军使用坦克、装甲车、飞机和“冰雹”火箭炮,中国军队只有用反坦克炮、无后座力
炮、40火箭筒等轻武器和岸上的纵深炮火对抗。
并且,中国还处于特别动乱的历史时期。这虽然只是小规模的冲突,却暴露了苏军的脆
弱性。
整个战争,中方阵亡71人,苏俄伤亡152人,被毁伤坦克装甲车19辆。战果:中国以较
少伤亡继续保有珍宝岛的控制权
08
1979年~1989年,十年阿富汗战争。苏俄入侵阿富汗,企图彻底控制这个国家,但遭遇
到激烈反抗。
双方参战兵力,苏军先后投入兵员150多万,阿富汗只有国民军 10万人,其余为国际支
持(特别是美国)的阿富汗反抗军。
苏军损失2675架飞机,直接作战损失的有114架战斗机、333架直升机,及少数其他一些
机种。
此外,苏军还损失147辆坦克和4名将军,5万余人伤亡(14490人死亡)。
而阿富汗几乎没有战机、坦克那些重武器,伤亡130万人,绝大多数为平民。战争的目
的,苏俄完全没有达到,最终狼狈撤离。
09
苏联解体后,由于受到西方制裁,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仅相当于中国的广东省。军事上剩
下苏联的旧武器。
举个例子:IS组织在叙利亚以15架简易无人机攻击俄军,总价值不过3万美元。俄军竟
束手无策。
最后被迫启用铠甲防空系统来打这15架无人机,射出2.8万发防空炮弹和50多枚近防导
弹后,花费了1700万美元才完成作战任务。
由此,它的飞机还屡屡被打下来,战死两个将军,除了嚷嚷外,一点办法没有。
这就是很多人崇拜得五体投地的所谓战斗民族!
w**********5
发帖数: 1741
18
短期内能fund89万多美金,说明有正义感的中国人/华人还是很多的,老太太一家人也
应该留点钱给律师,把袭击她的白人凶手绳之以法。那些微信上的谣言(此老婆婆的女
婿也出来辟谣了)就不用传了,他们捐出募集的所有款项(其女婿和女儿另外自己掏腰
包额外捐出1万美金)足以让人钦佩这个普通华人家庭的勇气。华人要团结,不要内讧
,在背后阴阳怪气放冷箭;说实话,这种不团结的民族真是不太多。看看上次那个黑人
用假币被警察压住脖子窒息死亡引发的全美BLM大游行事件,有几个黑人天天说他是用
假币被警察打死之类的话。谣言中伤者应该在这位老人面前赶到羞愧。为这位阿婆点赞
,祝她早日康复。SweetaMillion 发表评论于 2021-03-23 19:45:57TMD 从来不发表评
论,这次看见造谣的人。真让人气不过了。我办公室就在这条大街地铁站附近,从来没
见老太太卖什么福利食品一说。那个疯子白垃圾已经打了一个老人了,造谣TM也不动动
脑。都是些下三滥的人,天天窝在地下室里,脑子有虫且。你们把这个世界变得极为恶
心。一坨狗屎。。。陳德和表示,朋友轉發謠言過來,他沒有特別生氣和憤怒。「華人
有時是這樣,內鬥內行,外鬥外行。非裔佛洛伊德使用假幣過程中被白人警員掐住喉嚨
致死,非裔都團結起來反抗警察執法不公,有見到非裔內部要求反省假幣的事情嗎?非
裔能有今天的地位,就在於團結。我們亞裔被欺負成這樣,卻反過來造謠說老人家如何
如何。難道這個時候,不是應該團結起來,抗議和反對針對亞裔的仇恨暴力嗎?」
陳德和說,所謂人紅是非多,最近岳母的遭遇成了熱點,各種傳言就紛至沓來。「我們
不需要回應,越描越黑,事實勝於雄辯。」陳德和說,Gofundme目前籌款近89萬元,在
扣除相應手續費後,家人準備全捐給社區機構支持反歧視、反暴力活動。此外,他和太
太還決定另捐1萬元。「最近有謠言說岳母在販賣教會領取的食品時候被打。對於這種
無中生有的謠言,我不會生氣和憤怒,也不會特別去回應。事實勝於雄辯,我們將錢捐
出,並不是因為謠言,只是做了一個中國人該做的事情。」。。打人的白皮是早上先打
了一个印度裔老人,然后再打的老太太。
还“看不过去”,那白皮看不过去印度人是什么原因?。。造谣的果然是乱造谣,那个
街口根本就不是人口拥挤的地方,由于办公室很多都已关闭,大街上冷冷清清。现在我
路过的时候都恨不得拎只棍子,以防万一。真可悲,都被吓坏了。。。在美国的人消息
渠道应该是美国的官方媒体。没事不要看中文媒体自媒体,被耍得团团转。包括这一条
新闻,来自“北方国际视野”,搜一下,它是“延边晨报是延边地区发行量最大权威纸
介媒体”。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w**********5
发帖数: 1741
19
王毅称“不认可高人一等的国家” 评论区翻车
4月5日,凤凰网官方微博转载了一篇新华社对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的专访,王毅在受访时
就“中美安克雷奇对话”再度进行了回应。
王毅表示“中方不认可这个世界上还有高人一等的国家,不接受世界上的事只能一国说
了算。”还称“(如果美国愿意)合作中国表示欢迎,选择对抗中国也会坦然处之。”
这条微博引起了网民热议,或许是因为没开启评论审查,也无网评员及时参与,微博评
论区很快就严重翻车了。
热门评论里几乎清一色的都是网民在谈论中国是一个等级社会“高人一等”的事情可不
少,同时抗议中共官员说“空话大话谎话”,几乎没有什么人谈论官方设置的议题——
“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
截至中国数字时代编辑发稿时,该微博下的上千条评论已被删除:
以下评论由中国数字时代编辑搜集自网络:
Yi_要努力:空话大话谎话一大堆。
湾区渔夫:找自行车忘记了吗?
岭幕理:哪个国家的人来中国不是高人一等?
sunnyfeather:我把1328条评论全看了,这是唯一一次引起舒适的逛微博。
罗曼蒂克的蒂克___:王毅说了,中国人有权利对自己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
陆西蝉_235:中方不认可还有高人一等的国家,同样,我们也不认可国内谁的个税少,
谁的养老金多,谁是孙小果,谁开着大G逛紫禁城。
一串蕉绿道冯冯:老干部免费医疗取消啦!
S-T-E-P-:我-大国小民只关心996啥时候消失,8消失工作制啥时候落实?
Echohello_word:体制内高人一等。
tengwei_hoho:高人一等的国家凌驾于人民之上,让人民996,007。低人一等的国家可
不敢这么干。
三圣乡粮丰村:自己家退休金、医疗待遇、学区还要分三六九呢,没错,说的就是你,
美帝!
有心人无心事:双轨制什么时候取消?特供什么时候取消?
仓单派学徒:赞同,但是公民可以分三六九等。
小草闲心5:唉,看个病还369等。
同学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国家越高,人民越低,这就是所谓,高人一等的国家。
本文转自中国数字时代,原标题为《国家越高,人民越低,这就是所谓“高人一等的国
家”》。
w**********5
发帖数: 1741
20
是谁杀死了宋教仁:疑点重重 孙中山或是真凶
文章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 于 2021-04-13
19913年3月20日晚,刚刚在大选中获胜的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正准备乘火车由上
海启程去北京晋见袁世凯,并参加4月8日开幕的新国会。此刻,不仅是宋教仁人生的最
高峰,也是中国历史上距离民主宪政最近的时候。
当于右任、廖仲恺、黄兴和陈其美等国民党大员与宋教仁话别时,突然杀出一名刺
客,对准宋教仁背后连开三枪,这位年轻的政治家随即倒在血泊之中。黄兴等人立即将
宋教仁扶上汽车,送往附近的沪宁铁路医院。医生马上动手术钳出子弹,发现弹头有毒
。两天后,宋教仁不治身亡。
宋教仁遇刺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北京。袁世凯惊愕地说:“有此事乎?”看过电
报,又说:“确矣!这怎么好?”宋案最大的嫌疑人赵秉钧在得到消息时,大惊失色的
复杂神情更是耐人寻味,对此时任国务秘书的张国淦有详细回忆:“是日,国务院正开
国务会议,国会选举事务局长顾鳌突进会议室向赵总理报告:‘前门车站来电,宋教仁
昨晚在沪车站被人枪击,伤重恐难救’云云。总理大惊变色,当即离座,环绕会议长桌
数次,自言自语:‘人若说我打死宋教仁,岂不是我卖友,哪能算人?’各总长相顾均
未发言。少顷,府中电请总理,总理即仓皇去府。”
轻松拿下真凶
案发后,袁世凯下令江苏都督程德全限期破案,并悬赏万元缉拿凶手。破案过程则
是出奇的顺利,短短三天,凶手武士英和他背后的应桂馨双双被缉拿归案。
宋教仁遇刺后的第二天,也就是3月21日,鹿鸣旅馆的两个学生到巡捕房报案,举
报武士英。武士英原名吴福铭,只是个失业军人,在穷困不堪时,曾向同住在鹿鸣旅馆
的两个学生借钱,并夸口杀人还钱。案发当晚,武士英回来就说自己有钱了,次日便离
开旅社。3月23日,古董字画商王阿发到英租界捕房报称:一周前,因卖字画曾去巡查
长应桂馨家,应桂馨拿出一张照片,要他谋办照片上的人,愿出酬金1000元。王阿发自
然不敢答应,而宋教仁遇刺后,照片见于各报,竟与他所见照片相同,于是报案。
巡捕房立即对应桂馨实施抓捕,并在一家妓院将其抓获,武士英随后也很快被擒拿
。巡捕房在应桂馨家中搜获凶器,以及密电码三本,封固函电证据两包,皮箱一个。证
据显示,应桂馨策划暗杀了宋教仁无疑,但是这绝不是故事的结局。背后必然还有人。
从应桂馨家搜出的密码本上注有“国务院”、“应密”、“民国二年一月十四日”等字
样,而电文内容将矛头指向了国务院秘书洪述祖。
经查,洪述祖和应桂馨有大量往来电文,其中涉及宋案的有以下几条:
3月13日应桂馨在给洪述祖的电文中称:“若不去宋,非特生出无穷是非,恐大局
必为扰乱”主动提出要除掉宋教仁。同日,洪述祖回电“毁宋酬勋位,相度机宜,妥筹
辨理”等语。次日,应桂馨致电洪述祖:“梁山匪魁,四处扰乱,危险实甚,已发紧急
命令,设法剿捕之,转呈候示”等语。3月19日,洪述祖回电有“事速照行”一语。3月
20日半夜两点钟,即宋教仁被害之日,应桂馨致电洪述祖有“所发急电令已达到,请先
呈报”等语。次日又致电洪述祖称“匪魁已灭,我军一无伤亡,堪慰,望转呈”。
从上述证据来看,洪述祖涉案是逃不掉的。更重要的是,上面应的电报,均有“转
呈候示”、“请先呈报”、“望转呈”。那么转呈的对象是谁?显然不是赵秉钧就是袁
世凯。不过,在此需要澄清一点,应桂馨并非根据来自北京的指示被动地执行暗杀命令
,而是自己主动提出了杀害宋教仁的计划,而且在没有得到北京方面认可的情况下,已
经自作主张地开始布置实施暗杀。
黄兴指责,赵秉钧自辩
应桂馨与洪述祖的电文公之于众后,赵秉钧便成了刺杀宋教仁的最大嫌疑人。4月
26日,黄兴致电袁世凯指出“此案词连政府”并认为“国务院总理赵秉钧为暗杀主谋之
犯”。因为“法院既在政府藩篱之下”所以建议“请大总统独持英断”。4月28日,袁
世凯复电黄兴,指出赵秉钧虽接到应桂馨、洪述祖的来电,但并未回电,而3月13日之
前往来电文,均为“解散会团及应、洪串谋挟制讹诈各事,词意甚明,与刺宋案无涉”。
袁在回电中指出,不能因应与洪的函电就认定赵秉钧是谋杀主犯,他承认应桂馨与
洪述祖图谋陷害宋教仁名声一事,并指出只是在3月13日才有“去宋”谋杀之意。赵发
给应桂馨的密码本包含了公务成分,如果凭着这一条,不经侦查审讯,仅仅根据应、洪
往来函电便将赵秉钧“指为主谋暗杀之要犯”,确实是“实非法理之凭”。不久,赵秉
钧给上海地方检察厅一封公开信为自己辩护说:“程都督、应民政长宣布宋案证据,其
涉及秉钧者,惟手书两件,然一为发给密码,一为请领津贴,均属因公”。赵秉钧的自
辩是有一定道理的,从证据看,只有一份他发给应密码本的电文,是公务行为,应桂馨
给他的电函是情报,虽然内容不堪,但他没有回复。
赵宋二总理的交情与利害
赵秉钧于4月3日在北京《新纪元报》上发表谈话,说明他与宋教仁在唐绍仪内阁时
期,一个是内务部长,一个是农林总长,既是同僚,又是至友。宋住在西直门外的农事
实验场,离城十里,有时天晚无法出城,便住在他家,彼此无话不谈。宋教仁离京南下
时,所欠五千元债务都是他替宋教仁偿还。这些话基本属实。
据国务院秘书长魏宸组所言:“宋以政客手腕,推崇赵无所不至,许以国会成立后
举其为内阁总理,甚而选为总统,赵亦推许宋为大党领袖,应组织政党内阁。宋之更事
,究不如赵,有时将党中秘密尽情倾吐,赵告以北洋底细,似亦无所隐讳”。章士钊也
曾言:“顷读陈旭麓《论宋教仁》一文,称宋以调和南北为己任,曾告蔡元培曰:‘勿
攻袁太过,且时与袁党赵秉钧、梁士诒等相周旋。’因而忆及民元吾在北京,有人为言
赵宋过从之密,谓赵不时拍宋之肩而言事,状极亲近”。
证据显示,赵秉钧确实涉案,但仅以“宋要来做总理,我往哪搁”这种理由去推论
,未免过于草率。民国初年,各种制度极其混乱,各种官职也是走马灯似地轮换,仅半
年多就换了三个总理。赵秉钧出任总理,还是孙中山和黄兴1912年7月到北京见袁世凯
,由黄兴提出的,当时有个人选是国民党的沈秉堃,黄与国民党员们商议,多数人不服
沈,折中出个赵秉钧。在国事未定、国会未开、宪法未定的情形下,总理之职是很虚的
,今天你做,明天可能他做,为此杀人,怎么能杀得过来。
宋教仁遇刺后,因为舆论反应很大,赵秉钧马上就上了辞呈,袁本来是想请唐绍仪
再出山,命令都拟好,结果一个谋士提醒他“清君侧,诛晁错”的典故,意为即便撤掉
赵秉钧,换上一个同盟会信任的唐绍仪也难以弥补双方的裂痕。袁世凯在最后关头改任
段祺瑞代理总理。可见总理之职的瞬息万变。在那样不稳定的政局中,赵为自己职位去
搞谋杀的可能性很低。
应桂馨到底是谁的人?
从现有史料出发,应桂馨为宋案的直接策划者肯定没有问题。问题是应桂馨背后的
人究竟是谁!从应桂馨的历史着眼,他绝对是一个民党。陈其美、应桂馨和开枪杀害宋
教仁的武士英都是共进社成员,同属国民党阵营。应桂馨是陈其美的密友。辛亥革命前
,陈其美经常在应家留宿,关系非同一般。辛亥革命后,应桂馨担任陈其美的谍报科长
,孙文回到上海后,应桂馨又被陈其美派去负责接待和保卫孙。孙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
统时,即由应桂馨组织卫队,随行护卫。
但是,在宋案发生前很久,应桂馨已经因“克扣贪污公款”而被孙中山就地免职。
之后,他组织“共进会”自封会长,参与武昌兵变而遭黎元洪通缉。此时,国务总理赵
秉钧的秘书洪述祖将其收买,不但通过关系让黎元洪取消了对他的通缉令,还将应桂馨
召到北京,加封他为江苏巡查长,给予五万元活动费。回到上海,应桂馨用赵秉钧给他
的密码与北京方面保持直接的电信联系。因此,应桂馨已经从民党变为袁党无疑。
问题在于,袁世凯与应桂馨的关系并不深,如果袁世凯有意刺杀宋教仁,按理要选
择最可靠的亲信来执行。一般情况下,行刺后安全逃脱的机会并不大,宋教仁遇刺时就
走在黄兴与廖仲恺之间,武士英的逃脱实属侥幸。那么,至少要考虑到,如果刺客被俘
,必须保证自己不被供出来,在十余万北洋军人中要找这样的刺客应该并不困难。而应
桂馨本来是与革命派关系很深的人,以前是陈其美的亲信,作过孙中山的卫队长这样的
机要职位,投靠过来不过几个月,与袁世凯仅有一面之识,一贯以行事严密周全著称的
袁世凯,怎么会把这样关系全局的大事托付给相知很浅的应桂馨呢?
洪述祖与袁世凯的关系
要了解袁世凯为什么用了应桂馨,我们就必须考察宋案的另一个直接涉案人员——
洪述祖,他显然是个通天人物,洪述祖在政府中的地位虽只是内务部的一个秘书,但他
却是袁世凯六姨太的近亲。可以越过赵秉钧直接挂上袁世凯,这使得赵秉钧的处境很微
妙。从一系列电文可以看到,尽管应桂馨的情报里把对付宋教仁的阴谋一五一十地报告
给他,可赵秉钧并没有回复过一个字。赵授命洪一手处理此事,多少有不愿意沾手的意
思。因为洪述祖与袁世凯这层关系,使他也不好讲话,从而放任洪,造成了事件的失控。
早在2月2日,应桂馨汇报中称:已有败坏黄兴和宋教仁名誉的证据。洪述祖向袁汇
报后,袁世凯十分重视。在2月4日,洪述祖在给应桂馨的信中要求应以后直接与他联系
,不经国务院其他秘书。随后又表示“寄宋骗案由提票影片,籍可请款”。2月8日,洪
述祖还在电文中提到“中央对此颇注意也”。 2月22日,他又发电说明“请款总要物件
到后、国会成立之时,不宜太早太迟”。到3月6日,洪述祖对于应桂馨迟迟不能兑现诺
言而只知要钱已经不满,在信中责备道:“此刻原件无有,连抄件亦未到,殊难启齿”
。3月13日便出现了 “毁宋酬勋位,相度机宜,妥筹办理”等语。“毁宋酬勋”的“毁
”字是指诽谤,并没有杀害的意思。因此 “毁宋酬勋”是指前面一直在策划的,购买
宋教仁在日本诉讼案的证据,以败坏宋的名誉,并非指暗杀。
应桂馨夸下海口,中央极为重视,一个多月却不能兑现,无法交差。此时,应桂馨
狗急跳墙于3月13日提出:“欲为釜底抽薪法,若不去宋,非特生出无穷是非,恐大局
必为扰乱。” 次日他又发电称:“梁山匪魁顷又四处扰乱,危险实甚,已发紧急命令
,设法剿捕”。
这一次,应桂馨没有说空话,古董商人王阿发在预审中供称,他第一次见到应是大
约在宋案前十日(即3月10日),第二次见应是三日后(即3月13日),当时应桂馨就提
出以“得差事并洋一千元”为条件请王刺杀宋教仁,虽然由于王不敢答应没有成交,
说明在3月13日前后应桂馨确实开始布置暗杀宋教仁,而此时并没有来自北京的任何指
令。
收到应桂馨策划暗杀宋教仁的电报,洪述祖发现自己的处境也同样尴尬,是他把应
桂馨引见给袁世凯和赵秉钧,后来又一直是应与中央的联络人,破坏宋教仁名誉的计划
受到袁世凯的高度重视,但是应桂馨迟迟拿不来“证据”,使他没法向上面交差。于是
3月18日回电“应即照办,倘空言,益为忌者笑”,19日又电“事速进行”。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从洪述祖3月14日收到应桂馨电报,到18日回电四天之内,
洪述祖到底有没有请示过赵秉钧或袁世凯呢?北京警察总监王治馨在宋教仁追悼会上的
讲话透露出一点消息:“自宋被刺后,拿获应桂馨,搜出证据牵涉内务部秘书洪述祖,
应、洪又有密切关系。因此袁总统不免怀疑赵秉钧,而赵以洪时往袁府,亦疑为袁总统
授意,乃前日赵与袁面谈,彼此始坦然无疑。”
王治馨还透露,面谈中袁世凯向赵秉钧透露:宋被刺前,洪曾有一次说及总统行政
诸多掣肘,皆由反对党政见不同,何不收拾一二人以警其余。袁世凯答:“反对者既为
政党,则非一二人,故如此办法实属不可”。宋教仁被刺死,难保不是洪述祖借此为迎
合上意。
这是一段值得重视的史料,快人快语的王治馨与赵秉钧关系密切,所闻当是直接得
之于赵。其中洪述祖的话表明他不敢在总统面前直接请示暗杀,只好含混试探,而宋教
仁那一系列对政府过激的批评,袁世凯当然也会颇为不悦,这一来当然就被“善于观察
人主颜色”的洪述祖看到了,他就要“承旨”办理。
袁世凯对形势有更清楚的认识,知道刺一人引起国会多数党的全党报复,反而可能
带来极大危险,所以不同意这种鲁莽的手段。可洪述祖这样的小人物,并不能准确判断
大局,揣摩旨意对袁世凯的话作了自己的理解,认为袁世凯并没有明确反对行刺,只是
不愿意明说,自以为得到了袁世凯的含糊认可,遂于18、19两日连电应桂馨,引起了惊
天血案。
刺宋并不符合袁世凯的利益
宋教仁虽然公开竞争总理,但一直明确主张总统要选袁世凯。而宋死后,国民党内
还有孙中山、黄兴这样威望远高于宋的领袖,愤怒的国民党在国会占有多数,在正式总
统选举中把袁从总统宝座上拉下来是极有可能的,而且国民党当时确实有这样的计划,
即所谓“法律倒袁”。所以袁世凯在宋案后非常恐慌,对人说:“这是怎么好!国民党
失去了宋遁初,少了一个大主脑,以后越难说话!”
袁世凯后来还对人说不怕国民党起兵,最怕国民党合法地把他选下台,他并不能事
先料到国民党由于采取了错误的对策,导致内部分裂混乱,最后一事无成。
即使任命宋教仁为内阁总理,袁世凯仍能凭借总统的权威控制局面,没有必要冒险
刺宋。袁世凯作为总统拥有《临时约法》所赋予的公布法律、任命国务员等巨大的权力
,足够与内阁抗衡,在总统与内阁形成僵持的时候,他也完全可以指望像以往唐绍仪内
阁时期一样,在立宪派、北洋军队、多数地方都督以及社会主流舆论的支持下迫使内阁
屈服。实际上1912年8月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合并后,国民党在临时参议院已经占绝对
多数,仍然奈何不了袁世凯,无法组成政党内阁。所以袁世凯并不害怕宋出任总理,而
真正有些担心的是国民党占多数并拥有总统选举权和制宪权的正式国会,考虑到激怒国
会的严重后果,袁世凯完全没有必要为相对次要的内阁问题冒险刺宋。
当时大借款尚未成立,袁政府的财政地位岌岌可危,没有冒险决裂的本钱。1913年
初,梁士诒南下广东的时候,曾经透露中央财政最多可以支持到4月份。本来年初大借
款谈判很有希望,但由于种种原因,谈判陷于停顿,中央财政前景暗淡。收买政党、收
买南方军队都需要大笔的资金,即使是亲信的北洋军,也带有明显的雇佣兵性质,没有
充足的军饷,调动都很困难,不可能发动大规模战争。
如果国民党能够抓住宋案后袁世凯威望大受打击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各派势力对
袁世凯的疑虑心理,以哀兵的姿态广泛联合立宪派和地方实力派,在中央以国会和宪法
为号召,在地方结成实力雄厚的军事联盟,袁世凯所要面对的形势将会是非常被动的,
因此刺宋并不符合他的利益。
孙中山和陈其美的嫌疑
宋教仁究竟何人所杀,至今没有定论。北洋军对此也有看法。袁世凯之子袁克文在
《辛丙秘苑》一书讲述了自己从1911年到1915年的见闻,书中披露,袁世凯多次派密使
与宋教仁接洽,欢迎他北上,宋教仁接受了袁世凯的邀请。在北上临行之前,陈其美、
应桂馨等人询问宋教仁关于国民党内阁的组织办法,宋教仁说:“我只有大公无党一个
办法”,听了宋教仁的想法后,应桂馨就骂宋教仁是叛党,并企图当场杀害宋教仁,但
被在场的人劝阻,宋教仁见此举动,便说:“死无惧,志不可夺”,最终大家不欢而散。
孙、宋不睦是人所尽知,民国成立之后,宋教仁坚持内阁制,而孙中山坚持总统制
。再之后,宋教仁醉心政党政治,拉拢小党,组成国民党,试图通过控制国会实行内阁
制。而孙中山一直冷眼旁观。
随着国民党的大胜,宋教仁路线似乎占了上风,如果宋教仁组阁成功,甚至推动内
阁制成功,那么宋教仁就会成为国民党当仁不让的领袖,宋教仁路线会成为国民党主流
路线,已经边缘化的孙中山就会成为一个象征性的领袖。这对孙中山这样的人来说,是
不可容忍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孙中山也有杀宋教仁的动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孙在二
次革命后,要求党员按手印,是对宋教仁路线的一种清算。
陈其美是孙中山嫡系心腹。很显然如果孙中山被边缘化,下场最惨的就是这些犯组
织错误跟错老大的人。宋教仁路线如果成为主流路线,并成功上位,那么宋教仁系就会
分到最大的大饼,而他们这些跟错人的就会慢慢从人们视野中消失。对陈其美这种野心
勃勃的人来说,可能比死还难受。所以说,陈其美或孙中山出手杀死宋教仁也未可知。
涉案人员的离奇死亡
武士英:落网后不久,武士英就从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堂转到上海地方当局中国人
自己的监狱。移交不久,他吃了应桂馨的朋友送的毒馒头,暴毙狱中。
应桂馨:被移交中方监狱后,应桂馨竟逃出监狱,躲到青岛。“二次革命”之后,
他公开发出请“平反冤狱”的通电,又公然从青岛到北京向袁世凯索酬,终于惹恼了袁
世凯,1914年1月,应桂馨在逃往天津的火车上被军政执法处人员郝占一和王双喜乱刀
砍死。
赵秉钧:宋教仁遇刺案发生后,赵秉钧引嫌辞职,不久调任为直隶都督。应桂馨在
火车中被杀时,他正在直隶都督任上。当他获知应桂馨的死讯,不请示袁世凯便发出缉
捕凶手的命令,并在长途电话中向袁世凯抱怨:“应桂馨如此下场,以后谁还敢替总统
办事”。不久,赵秉钧在天津督署内中毒,七窍流血而亡。
洪述祖:宋案发生后,洪述祖离开北京后就躲进德国租借地青岛。1917年,洪述祖
终于被捕,直到1919年被判死刑。洪述祖从未以作公务员传达袁、赵指令为自己辩白,
在洪的供词中并未牵连袁世凯和赵秉钧,而此时无论赵秉钧还是袁世凯都已死去多时。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邓小平在淮海战役指挥过什么?粟裕的价值是战略性的
瞎子和矮子打仗真挫回头看老江时代的<大决战>拍得相当不错
奇人多,钱钟书拥吻英国大地磕掉大牙推荐大家阅读师东兵:选择突破口
原来谷子地的9连是被楚云飞的89师干掉的怎么现在网上很多文章说徐向前是老实人?
粟裕秘闻陈士渠和邓小平
粟裕的申诉报告。到死也没平反淮海战役,粟裕起码指挥鸟第一
粟裕的申诉报告一战定乾坤,淮海战役的那些牛人牛事儿(看战争学期货2)
刘少奇当初为何要极力反对陈毅入选“十大元帅”?wwww, 请处理一下PA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粟裕话题: 陈毅话题: 邓小平话题: 华野话题: 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