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 发帖数: 8565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YXLM (非要昵称不可吗),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刘伯温、李密,谋士的作用没有文人想象的那么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22 02:39:29 2020, 美东)
一、刘伯温
刘伯温被评为文臣第一,是在明朝中期以后了。其中一个很自然的原因,是功劳排
在刘伯温以上的人,大多被剪除。
这就如同萧何是功臣第一吗?其实不是。汉高祖手下功劳最大的,当然是以韩信为
首的诸王。萧何不过是诸侯之首罢了。
不过,刘伯温还不如萧何。明太祖一共分封了10个公,52个侯,3个伯。刘伯温只
封为伯。
注:有人统计,未被夺爵且善终的只有5个公,2个侯,和刘伯温这个伯。其中,徐
达和刘伯温都有传说是被毒死的,不过,其爵位最终得以传给后代。
刘伯温不如萧何、李善长等人的根本原因,在于刘伯温是谋士,而萧何、李善长都
是总揽内政的治才。
谋士的作用不大,有两个原因。
原因一、即便我们所知的,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的正确谏言都确有其事,我们谁知
道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过多少错误的谏言?即便刘伯温没提过错误谏言,其他谋士肯定
也提过很多。决定接受谁的谏言,才是最关键的。
原因二、谈何容易!
这个需要展开说:
二、李密
杨玄感起义的时候,李密是谋士。李密给杨玄感谏言:不能打东都洛阳,应该如何
如何。杨玄感不听,结果失败。
等李密自己当主帅的时候,他的决策却是:就打东都洛阳......
李密当然是有理由的,东都洛阳是最方便的目标,绕过东都作战,肯定有诸多不便
。然而,杨玄感难道不也一样?
谋士只要动嘴就可以了,一旦执行起来碰上诸多麻烦,最后都会反映给主帅,由主
帅拍板如何解决。
《战争论》中对此有过详细论述。运动战的基本原理“避实击虚”、“各个击破”
之类,其实并不需要多少智力就能想出来。但军队进行大规模机动,不仅要承担遭到敌
人半路袭击的风险,而且因掉队等原因,还会造成重大损失。一个意志不坚定的主帅是
不敢承担这些的。
当然,一个意志坚定的主帅,也不一定不会失败。例如拿破仑在俄国,就是无视军
队的重大损失而强行进军的,结果众所周知。但不管怎么说,成败取决于主帅的意志与
临场判断,而不是那些谋士们的计谋。
三、日军的参谋
近现代的军人普遍认可《战争论》,所以军队中的参谋军官地位一贯不高,能在历
史上留下显著地位的,恐怕只有日军的参谋。
由于日军讲究论资排辈,主帅往往因为年龄偏大而不太熟悉现代化技术装备,导致
他们有时会完全依赖参谋制订作战计划,甚至对计划不做任何修改。这主要体现在更依
赖现代化装备的海军中。然而,海军又对临场判断要求很高,而临场判断也只能由主帅
来主导。于是,如果打了败仗,主帅的临场判断就成了背锅侠。
至于陆军的作战计划,以及与技术装备关系不大的陆、海军总体战略部分,日军参
谋如果不想点阴谋诡计,就没什么主导权了。
耍阴谋诡计是要有借口的,如果没有适当的借口,就不仅是违反军纪,而且涉嫌叛
国了。(有适当借口是违反军纪,没借口就是叛国了。)
借口是什么呢?
因为,《战争论》推崇“主帅的意志”。
所以,借口就是:帮助主帅坚定意志。呵呵。
执行起来就是:替主帅下定决心,并以此为标准过滤提供给主帅的情报,让主帅看
不到自己不想让他看到的情报。
日军的参谋作用是真大,这主要是以违法乱纪为前提的,而结果也很不堪。 | V********u 发帖数: 80 | 2 史料厉害
【在 T*******x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发信人: YXLM (非要昵称不可吗), 信区: History : 标 题: 刘伯温、李密,谋士的作用没有文人想象的那么大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22 02:39:29 2020, 美东) : 一、刘伯温 : 刘伯温被评为文臣第一,是在明朝中期以后了。其中一个很自然的原因,是功劳排 : 在刘伯温以上的人,大多被剪除。 : 这就如同萧何是功臣第一吗?其实不是。汉高祖手下功劳最大的,当然是以韩信为 : 首的诸王。萧何不过是诸侯之首罢了。 : 不过,刘伯温还不如萧何。明太祖一共分封了10个公,52个侯,3个伯。刘伯温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