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P****R 发帖数: 22479 | 1 首先给出两组数据:
1、从1995年中国启动商品房地产市场,到2016年,总共22年时间里,中国总共竣工了
99.1亿平米的商品住宅。其中峰值年份是2014年的8.1亿平米,2016年的数据是7.7亿平
米。
2、从1995年至2016年,中国的城镇常住人口从35147万上升到79298万,新增44151万人
。其中峰值年份是2010年的2466万,2016年的数据为2182万。
好吧,我们所有的分析都从这里开始。1995年前的中国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并不是很宽
敞,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米,大家都挤在各种国有单位的筒子楼鸽子间里艰难度日,
磕磕碰碰,麻麻烦烦。此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向深入,逐步放开私有经济的空间,中国
开始进入真正的工业时代,城市化进程开启。在这个过程中,指望城市原有的残破不堪
的住房系统去容纳新增城市人口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新建。而城市原有的3.5亿人,也
大多具有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这就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真正的需求:城镇新增4.4亿人
的首次置业,以及原有3.5亿人的改善性需求。当然了,改善型需求没有首次置业者那
么迫切,不过他们作为城市的原住民,大概总是更有购买能力,相对来说更买得起房。
这就是我大中国在商品房市场上的基本客户情况。
城镇新增的这44151万人,假定每个人都住得很舒适,那么人均所需居住面积要达到30
平米,则总共需要的住房面积为132.5亿平米的住房。相对于这些年来总共新建99.1亿
平米的商品房,缺口高达33.4亿平米。这当然意味着绝对的供不应求。
不过我们需要把账算仔细一点。这新增的4.4亿常住人口之中,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住得
很舒适的需求的,起码绝大多数农民工只要有瓦遮头就行,在城市里干几年,总归是要
回农村的。几十个人在工地挤一个公棚,呼噜打得震天响也不影响隔壁铺的安眠。所以
这里我们需要扣减一下,2016年中国农民工总量28171万。44151-28171=15980万。这1.
6亿人,才是商品房市场上的真正刚需。1.6亿×30平米=48亿平米。呵呵,这就是首次
置业者理论上的总购房需求,只相当于已建成的99亿平米住房的48.5%,连一半都不够。
99-48=51万平米。这剩下的51亿平米的住房,我们只能指望原有的3.5亿城市居民的改
善型需求了。如果均分的话,这部分老市民每个人可以分到大概15平米的住房,这也很
不少了。当然均分是不可能的。我估摸着撑死了也就有一半人真的有钱,会去改善一把
,1.75亿人购买剩下的51亿平米的房子,刚好每人买个30平米,恰好满足舒适居住条件。
这么一算的话,到2016年,中国宏观和整体上的住房需求已经全部得到满足。99亿平米
的住房,供应给1.6亿的城市新增人口和1.75亿的老市民,恰好满足需求。在整体上,
已经没啥新的历史性的刚需可言了。形象一点说,就是韭菜都割完了。
在此之后,如果再有刚需这个概念的话,还有新韭菜的话,无非是每年新增的城市常住
人口罢了(扣除农民工)。2016年中国城镇新增人口2182万,扣除当年度新增的424万
的农民工,具有住宅购买需求的理论最大人口无非就是1758万而已。假设在城市化速度
放缓的今天,依然能维持这种人口增幅,那么,每年的新增刚需,也就是1758×30平米
=5.3亿平米。这大概就是中国2016年之后的理论最大住宅消耗量。当然,我们当然知道
,这种理论需求也仅仅只是理论。新增城市人口绝不可能都是有钱人,也会有相当比例
的写字楼民工和商场销售员,他们只不过是合租党和地下室党罢了,不要说买房,连租
住得舒适点的需求都没有。
然而,在数据上,今年1-4月份的商品住宅竣工量已经达到2亿平米,同比增幅8%,更关
键的是施工面积,4月份的数据为44.6亿平米。仅仅是现在这个施工面积,已经足以满
足未来8年的理论最大需求。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能理解,为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自2014年之后的基本格局,就
是一鸡死一鸡鸣。一二线城市市场火爆的时候,三四线城市就急剧萎缩。因为韭菜不够
用了,购买力不能再支撑起整个市场了。所以当购买力集中到某个地区的时候,其它地
区当然就陷入寒潮。
所以,我现在的问题是:就目前这个火爆的土地市场,这个全国范围内地王频出的市场
,它们如果统统开工建设,未来必将形成的庞大新增住宅供应,到底打算卖给谁呢?韭
菜都割完了,要去哪里,再找这么多韭菜来呢? | D*****i 发帖数: 2068 | 2 空出来的住房,可以改成养老院,养鸡场,
或者室内种大麻什么的,
反正废物利用总是可以的。 | t*d 发帖数: 1134 | | m*****n 发帖数: 1513 | 4 房地产需求在中国是指数分布(或者幂级数分布)、而不是均匀分布
大城市的需求特别大、而小县城的需求很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