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x 发帖数: 6601 | 1 http://www.guancha.cn/wangxiaodi/2015_09_17_334541.shtml
9月15日,前民进党主席,以独立参选人身份角逐“总统”选举的施明德向公众哽咽地
表示,因为联署未过三十万(台湾“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规定,依联署方式申请登
记为“总统”、“副总统”候选人者,应于公告次日起45日内,完成最近一次“立法委
员”选举选举人总数1.5%(约30万)联署),参选无望而宣布退选。这样的结果虽然让
人遗憾,却也在意料之中。
实际上,从施明德宣布竞选的那刻开始,台湾社会就没有对他给予多少热情的关注,做
为后辈的蔡英文以官方辞令的形式给了这位曾经的党内先进以尊重,却没有予以相应的
重视。宣布退选时,也只有处境类似的宋楚瑜发表了一通不痛不痒的安慰。总体而言,
政治人物态度多为恭维。相较政治人物的冠冕堂皇,普通群众的表现更显直接,对施明
德竞选行为看热闹的比真正支持的多得多,据施明德选举办公室的说法,截至宣布退选
,收到的联署大约只有12万到15万。
这样的结果,多多少少和施明德在台湾史中的地位有些不符。实事求是地讲,对台湾而
言,施明德是一个传奇。如果将施明德的经历做一个简单的概括,那就是一部经典的台
湾民主运动史。他的经历,横贯白色恐怖、台湾戒严、政党轮替……早年念军校,初衷
就是希望以武力推翻“蒋家王朝”。1962年,因与一些台籍青年组织“台湾独立联盟”
,被投入监狱,直到小蒋继任,才被大赦出狱。这也使他成为后来“美丽岛事件”中,
唯一一个在白色恐怖时期便有坐牢经历的反对运动者(在台湾,坐牢也是一种资历)。
出狱后的施明德,又积极投入“党外运动”中,很快成为党外的核心人物,并出任著名
的“美丽岛事件”总指挥,之后再次被捕入狱。服刑期间,因“江南案”宣布无限期绝
食,被强迫插管灌食3040次(相比吕秀莲的6小时接力绝食,确实有骨气的多)。李登
辉继任领导人后,施明德拒绝来自当局的特赦令,坚持自己应该无罪释放并取得成功。
总计25年半的铁窗生涯,最终奠定他在台湾民主运动中的历史地位。
出狱后的施明德依然活跃在台湾的政治舞台,积极推动“总统”直选,帮助民进党完成
政党轮替,随后功成身退,退出民进党,回归社会。但在2006年,因为陈水扁贪腐东窗
事发,他又率领百万民众聚集凯达格兰大道声讨党内的后辈晚生,并在运动失控的前夕
,体面地收场,避免运动升级为攻占“总统府”的暴力行动,和后来民进党在“太阳花
”中的操控天壤之别。
在充满政客决斗的台湾,施明德的理想主义情怀显然没有市场
今年3月,笔者在北投会馆和施明德有过一番交流。他的穿着一如媒体上出现的那样:
经典的英伦学院风休闲搭配,标志性的领结。他的声音低沉轻缓,却铿锵有力,他回忆
这半个世纪来台湾民主运动的波澜壮阔,并不失时机地向在场的陆生推销他犹如空中楼
阁般的“大一中框架”。他并不看好台独,虽然意识到了“一中”作为两岸关系公约数
的重要性,但在言语间依然将大陆比作他者,丝毫没有考虑到这与“大一中”是否有矛
盾之处。那时“中港矛盾”依然尖锐,而施明德又被爆料向占中团体传授社运经验,当
被笔者问及“占中”失控是否超出预期时,施明德淡然一笑,觉得自己只是感受到他们
求教的热情,而无关对两岸关系的思考。在整个交流期间,施明德谈道德,谈理想,谈
正义,渐渐将话题引入到一种玄幻的哲学层次。举手投足依然沉稳冷静,但却掩饰不住
他内心的激动与飞扬。总体感觉,施明德活在自己编织的一个梦幻里,纵然美丽,不切
实际。
强烈的浪漫情怀和理想主义,这或许是社会对施明德冷感的原因。施明德曾这样定义自
己的浪漫是“以有限的条件追寻无限可能的情怀。”那份唐吉可德似的唯理想主义的偏
执,让他进入政治场后就一直完全模仿古代先贤的做派,或许和他第一次铁窗生涯中的
博览典籍有关。古典政治学者们主要关注正义的实现,人格的升华。古希腊的哲学家们
,甚至将政治参与作为补足人类缺陷的一种必要途径。然而从马基雅维利之后,政治学
家们,更多的着眼在权力如何运作,权力如何被制约。机械化和形而上的理解,让哲学
层次的思考渐渐失去了市场。民主化后的台湾,选举成为政治生活的主旋律,两党之间
都在等待对方犯错,好在选举之际能给予对方致命一击。政治工具化,让台湾政坛明星
泛滥,却少有深沉的政治家。台湾的选举政治,是一个造神和灭神的过程,然而造出来
的未必是真神,灭了的未必是假神。适者生存,依靠政治手腕的运作,就可以赢得选举
,又何必花时间去思考台湾从哪里来,往何处去。
施明德在竞选发言中表示,这次参选的动因,是对台湾社会种种乱象和不公的思考与关
切。但仅有理想,无法越过现实的障碍。施明德没有党团的支持,同样是独立参选人,
也没有柯文哲背后公民团体的倾囊相助,这的确是其不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更根
本的,是施明德那套理想主义与浪漫情怀与当下台湾现状的格格不入,虽然现实很残酷
,但台湾需要的是政客,而不是哲学王,悲天悯人的情怀只会在政治斗争中被视为庸俗
。据不久前的一份民调显示,施明德民调为﹣7.2%,四个候选人里最低,足见选民的不
屑一顾。套用时评人马军的一句话,施明德还是那个施明德,但台湾已经不是那个台湾
。在戒严体制的时代,人心思变,理想的光芒普照大地,施明德尚有一片思想实验场。
但当政党正逐渐因为选举机制的建立而相互倾扎,民粹泛滥而导致社会目光短浅时,想
高风亮节的施明德也自然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加之他的“台独”态度,在大陆这边也早
已失去了市场。
理想主义的一大特点就是使人执拗,成就施明德的时代已经结束,而施明德依然选择坚
持革命时代的自我,面对错综复杂的台湾形势,既不想让自己染黑,又想贯彻理念始终
如一,其结果只能走入死胡同,然后对自己的无力一声叹息。这一点来看,他的后辈蔡
英文,倒是看开了许多,一个至今没有放弃“台独党纲”的党主席,却罕见地表示要参
加“双十庆典”,反差之大,令人大跌眼睛。
或许只有这样的表里不一,才是台湾政治人物得以存在的方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