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k****n 发帖数: 780 | 1 苏联米格-25 截击/侦察机,它为应对高空的威胁而生,其设计初衷原是为了在两万米以上的高空截击入侵的敌方侦察机和轰炸机。但是最成功的却是侦察型。
据米高扬设计局的型号副总设计米格-25战斗机师列.格.申格拉娅透露,米格-25的预研工作是在1958和1959年进行的。是世界上第一种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当当时美国空军正开展M=3的侦察机SP-71和轰炸机B-70的研制。这两种飞机的最高速度达到3马赫,普通的截击机根本无法追上更遑论跟踪监视拦截,只有米格-25可以轻松的尾随在入侵的SR-71的后面随时监视其航向,并在其有不轨举动时提出警告。
1960年,米高扬设计局用米格-21改装的发动机试飞验证机E-150,对米格-25的动力装置R-15-300加力式涡喷发动机开始试飞。次年4月第二架验证机E-152上天。随后装生产型发动机R-15B-300的第3架验证机E-152M试飞。
在R15发动机空中测试的同时,米高扬设计局已经开始着手基于 R-15-300 发动机设计一种双发大型高空高速战机,其初期设计方案于五十年代中后期几乎与 Ye-150 同时提出。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为并列双发的布置,并且根据“大米格”测试机的经验,改用双垂尾加大面积腹鳍的垂直安定面,而在这个方案提交论证的同时,R-15发动机也成熟堪用了,最终该方案被确定为新型高空高速截击机的设计方案,并于 1961 年初上交苏联部长会议审批,随即获得批准,新型号的定位为多用途高空高速歼击机,设计局内代号 Ye-155,其中侦查型代号 Ye-155R
1963 年 7 月,新型战机的侦察原型机 Ye-155R-1 被制造出来并于次年 1-2 月开始进行地面滑行实验,当它第一次完完整整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其造成的心理震撼却是非同寻常的,从图纸到现实的区别是如此的巨大,虽然早在图板上米高扬设计局的设计师们就知道了新机的规模,但当这一切 它是那么的大,以至于苏军之前的几型主要歼击机如米格-19,米格-21,苏-7 在它面前,都变成了不值一提的小不点,一改苏式战机之前纤细而秀气的一贯风格.
Ye-155 显得格外的壮硕孔武,两台硕大的 R-15 发动机并排布置在后机身,使得机体格外的宽大,而它们的进气道则被从苏系战机传统的机头位置后移到机身两侧,两个巨大的楔形二维三波系进气道与粗壮的机头一同组成了宽大的前机身,这样的设计使得 Ye-155 的机头空间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其容积比之前的苏联战机几乎是成几何级数的扩大了,因此,这里完全可以装得下苏联那体积硕大的电子管雷达航电设备,使得 Ye-155 有望成为苏联人手中第一款可以在极远距离上锁定并攻击对手的飞机。在它的机体中后部,一对后掠角 42°翼展 13 米,总面积达 61.9 平方米,相对厚度却只有4%的梯形后掠上单翼牢牢插在机身上,如同传说中的巨型蝙蝠的膜翅一般令人望之生畏.
在机身的后部,一对面积硕大的双垂尾耸立在上端,如两面旗帜迎风招展,而为了满足这个巨大怪物在高速下的方向稳定性,在其后机身的下部,还安装了一对面积相当大的腹鳍,而一对全动式水平尾翼则被安装在了机身后方发动机尾喷管的位置,从后方望去,巨大的 R-15 发动机喷口如同两只巨眼,其体积竟可容下一个半蹲着的成年人!整架飞机停在机场上,远远望去恰似一只上古时代的巨型翼龙一般令人望而生畏,充满了机械时代的美感
1961年3月10日,米高扬签署研制米格-25原型机E-155的指令。1962年侦察机全尺寸样机审定委员会开审定会。1963年12月米格-25的第一架原型机(侦察型)E-155R-1出厂,1964年3月6日,苏联著名试飞员费多托夫首次驾机升空。同年9月9日第二架原型机(截击型)E-155P-1开始试飞。随后第三架原型机(侦察型)E-155R-3也参加试飞。三架原型机各装两台R-15B-300发动机,并在1965~1977年间,以E-266代号创造过8项飞行速度,9项飞行高度和6项爬升时间的世界纪录。
当 MiG-19 以马赫 1.3 飞行时,蒙皮温度 72 摄氏度。MiG-21以 马赫 2.05 飞行时蒙皮温度达 107 摄氏度,以马赫 3飞行时机身蒙皮温度将超过 摄氏300 度!飞机通常使用的硬质铝合金在这种温度下比纸还脆弱。想飞三倍音速,这一关非突破不可。“眼睛在眨巴,手里紧忙活”,设计局的人对这句俄国名言心领神会,有些人开始了计算,其他的人开始走访有关厂家,硬铝是不能用了,用钛吗?那东西不但极难加工还极为昂贵,这条路显然不实际;用钢倒是条路,钢材连接焊接就成 还不需要使用铆钉。
经反复考虑后米高杨决定用不锈钢,在某些关键部位用钛铝材料补强。高质量的钢比硬铝坚固三倍但也重三倍,为了不增加结构重量,所有的重要的部件都必须薄三倍,这就迫使工程师们去重新考虑材料强度等一系列问题。最终所有的难题都解决了,第一批原型机的建造开始了。原型机机身上80% 的材料是镍基合金钢,8% 是钛合金,11% 是 D19 抗高热铝合金。
用钢结构的直接后果就是米格-25 重得出奇,飞机空重达到了 19.6 吨,如此巨大的重量使得米格-25 即便安装了两台加力推力超过 10 吨的发动机的情况下,其起飞推重比也只有 0.6 左右,远远低于米格-21 的 0.8 左右,如此低的推重比直接导致米格25的水平机动性很差。
米格25除了那恐怖的钢制身躯。还有另一项秘密武器。功率恐怖的大型雷达。这种被称为“旋风”A 的大型火控雷达。雷达设备重达到600多公斤,峰值功率高达 600 千瓦。使用的倒置卡塞格伦天线孔径超过 1 米,堪称机载雷达中的“巨无霸”,然而,囿于前苏联相对落后的电子工业水平,旋风 A 雷达虽然有着硕大无朋的体积,,对典型轰炸机目标的探测距离却只有 100 公里,而且只能以单脉冲体制进行简单的对空搜索,而当捕获目标以后,该雷达只能以单目标跟踪模式对目标锁定并导引机载导弹发起攻击。有传闻说米格25的雷达不允许在地面上开机。因为过强的功率会杀死地面的人。我们附近那个学校的电采暖锅炉才500千瓦......
一直以来,关于米格-25 的机动性能,国内普遍的说法是认为其机动性能较差,甚至有一些文章认为米格-25由于大量使用了钢结构的原因,其机体结构强度不足,导致其可用过载系数较低 。
据 1993 年美国空军上校盖瑞·L·阿德里奇在朱可夫斯基机场试飞米格-25PU 的经历来看,米格-25 起飞时操纵杆位移很大,这说明,米格-25 为了能够实现高空高速条件下的稳定飞行,在整体气动设计中选取了相当大的静安定度,这一设计对飞机在中低速度段的机动性能影响相当的巨大。
米格-25 的垂直尾翼面积十分的巨大,高耸的双垂尾和巨大的腹鳍设计使得飞机在高速时拥有足够的航向安定性,但在中低速度段,这样高的航向安定性显然是对飞机的机动性能有着相当的妨害的,这一系列为了保障飞机高速状态下飞行性能的设计,最终使得米格-25 在中低速度段上变成了一块飞行的砖头,稳态飞行有余,机动飞行不足。
但在马赫数超过 2 的高速段,情况开始变得不同,此时的米格-25 舵面响应变得相当灵敏,而轻薄的翼型也使得飞机在这个速度段下的升力系数有了显著的提高,虽然由于其巨大的自身重量和较低的推重比,使得飞机并不能像同时期那些前线歼击机一样,做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机动动作,但其机动性能显然是足够的,在这个速度段,米格-25 安全使用过载为 3-4G,但这只是一般状态下的限制,在机体结构安全的前提下,米格-25P 可以在这个速度段完成 6.5 个 G 的瞬时机动动作。
有限的机动性在我看并不能影响米格25什么。这种巨大的战机本来就是像重骑士一样直来直去。你不能指望他干游骑兵的工作吧。这样的机动性能已经够用了
米格-25 标配的武器系统是专门为其研发的 R-40 远程空空导弹,该导弹1970 年开始装备米格-25P,该导弹为前苏联第二代远程空空导弹,其体积硕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空空导弹之一,整体气动布局与之前的 R-8/98 十分类似,但其重量达到了半吨之巨,弹体长达 5.8 米,该弹采用鸭式布局,四对气动面呈 X-X 形布置,主气动面面积十分巨大,从导弹中部靠前的位置开始一直延伸到导弹尾部,翼展达到了 1.45 米,这样的气动布局加上细长的弹体外型,为其提供了良好的高速方向稳定性,从而使得 R-40 成为了一枚非常适宜进行高速拦射的中距空空导弹,但囿于巨大的体积和过剩的方向稳定性,R-40 在攻击高机动性目标时,其效能较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