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b*********n 发帖数: 540 | 1 在抗美援朝战争之后,日本人的口中“支那”改成了“中国”,虽然只是一个用词的变
化,却是无数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的结果,也是中国在世界上地位变化的一个形象体现。
如今提起“支那”一词,中日两国多数人已很陌生,然而在20世纪前期凡有血性的中华
儿女听到这一带有强烈国耻烙印的称呼便会刺耳恸心。翻阅战前战时的日本出版物,里
面充斥着“支那驻屯军”、“支那派遣军”、“日支关系”、“北支治安战”之类用语
,对华根本不以“中国”相称。日本在统治伪满时期,对当地人更只许称呼为“满洲人
”。直至中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国之后,“支那”一词在日本出版物中被禁用
,称呼的变化正反映出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如果回首中日2000余年的交往历史,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可以
概括为仰视、平视、俯视三个阶段——从唐代到宋代,倭人对中国文化典章全面模仿,
对“大唐”有一种仰视的崇拜感;13世纪日军借“神风”即台风的帮助打败元世祖的军
队,不过明朝派大军抗倭援朝获胜,日本朝野对华已有野心却还是平视;甲午战争日本
获胜后,东洋三岛上对中国转入为时半个世纪的轻蔑俯视,种种辱华之称陆续呼之而出。
在清朝时期,日本对华只称“清国”,1912年清朝灭亡而中华民国成立,日本人不能再
称“清国”,却不呼正式国号而只用“支那”一词。有人认为“支那”是“秦”的谐音
,或是英文China的音译,这一词汇原无恶意,然而在“中国”有正式国名时却称别号
,本身就是轻侮态度。民国成立后,日本政府向北京政府、南京政府递送外交照会都无
视国际礼仪而称“支那共和国”。其不少“名流”还叫嚣日本是“日出之国”,乃世界
中心,对寓意“中央之国”的“中国”之称自然不能承认。
对“支那”这一侮辱称呼,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居然长期忍受。直至1930年5
月,南京国民政府经过中央政治会议讨论认为忍无可忍,才正式下令:“倘若日方公文
使用支那之类文字,中国外交部可断然拒绝接受。”从同年底起,日本政府在对华外交
公文中被迫称呼中华民国的国名,在其他场合却仍一律称呼“支那”。
194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迎来了洗刷对日国耻的一天,各地的日本人则大都如丧考妣
地集合收听了接受《波茨坦宣言》(即要求其投降)的“御音”。中华儿女以3500万人
伤亡(其中死亡2000多万人)的代价赢得胜利,同时也使“支那”这一辱华之称走向了
终结。
日本自战败起,其新闻报道开始改变了“重庆政权”、“支那军”一类传统称呼,出现
了“中国政府”、“中国军队”的正式称号。战后中国派驻日本的军事代表团到达东京
后,发现某些媒体中仍出现“支那”一词,马上以战胜国身份要求盟国占领军禁止,美
国占领当局就此向日本政府发出命令。
这个通知虽表现出无可奈何的口气,“支那”这一使中国人极感屈辱的名词毕竟从此在
日本公开出版物中消失。不过,由于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许多表现在战败者心中并没有
确立起尊重,战后的中国又仍处于内战和极度贫困之中,日本人私下常有“我们是被美
国打败的,并没有败给中国”的言论,日常口头习惯仍使用“支那”一词。
“支那”一词在日语的口头表述中消失,在于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中国敢于出兵朝鲜,并使美国舆论惊呼遇到“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时,战后普
遍对美国顶礼膜拜的日本人不能不深感震惊!他们对过去数典忘祖而一度轻蔑的神州古
国重新产生了敬佩之感,“中国”一词就此真正成为日本人平时的口头语言。战后出生
和长大的日本人,如今大都只有查字典才知道:“支那——系以往对中国的称呼”。
马善被骑,人弱受欺。在充满强权和压迫的世界上,不自强就要受人轻侮。二次大战结
束前中国的国名在日本长期不被使用而冠以辱称,原因也在于此。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
战争之后,日本人的口中“支那”改成了“中国”,虽然只是一个用词的变化,却是无
数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的结果,也是中国在世界上地位变化的一个形象体现。 |
|
|
|
|
|